时间:2022-04-04 19:39: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微课程远程教育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计算机技术远程教育教学现状
1.1教学资源匮乏
要想让计算机技术有效融入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中必然少不了高额费用的支撑。但是就目前各大高校的资金情况来看,还远不能支持较为高端的计算机技术的投入,因此普遍采取技术较为落后、方法比较单一的模式进行远程教学,通常情况下是教师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教学,与理想中的远程化教育教学预期模式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为了顺利开展远程教育模式,并且有效减少投入的资金成本,我们建议各高校能够采取多渠道资源引进的方式来丰富教学资源,例如我们可以联合国内其他教育机构,将彼此的课程内容通过网络课堂形式进行共享,通过网络教育平台让学生获得更加全面丰富的教学内容,同时还可以与全国各地的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共同成长和进步。这种方法的应用一方面节省了教育资金的投入,另一方面由让学生足不出户便可获得更加广泛的教学资源,开阔眼界。因此面对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缺少资源的问题时,学校应当灵活对待,重视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和信息资源的共享,让远程微课程教学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1.2计算机技术缺乏合理应用
正如上文中所说,很多高校为了节省成本会采取我们提出的与其他教育机构进行资源共享的教学模式,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信息资源的多样化,但伴随其产生的还有很多其他问题,例如一些教育机构投机取巧,盗用他人的劳动成果,出现很多侵权和盗版的行为,还有一些软件在开发过程中,并不是完全出自开发者,而是借助大量的成熟软件管理系统,七拼八凑成最后的成果,这样的软件一旦被应用于远程微课程教学模式就会造成很多问题,例如多种软件功能雷同、教学管理系统漏洞百出、无法适应各地的应用者网络系统、在教学过程中随时会遇到系统瘫痪等问题,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造成严重的干扰,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这些问题的出现可以归结为一个原因,就是计算机技术没有得到合理的应用,为了及时解决当下面临的问题,保证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顺利进行,我们必须全力改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措施,首先从开发者入手,不断提升他们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其次要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和创新,保留原有软件的优势,在其基础上开发新的适应时展的计算机技术,最终实现系统的稳定性和实用性兼容的目的,以保证计算机技术在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中正常运行,为使用者创造更多便捷的教学条件。
2远程微课程教学的优势
2.1时长较短内容精简
微课程从字面上看便可得出教学内容与传统模式有所不同,在时间方面不用花费过多的投入,只需在短短的几分钟内便可快速获取核心教学内容。作为微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视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是将传统课程的45分钟教学内容经过提炼,精简为10分钟以内的短视频课程,在课程设计方面首先需要对教学对象的学习规律和认知特点做仔细的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尽可能地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课程内容传输给学生。微课程的这一特点对老师和学生都起到了非常有利的作用,一方面减小了教师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简洁明了并且高效的学习方法,将众多复杂繁重的教学任务精简到最佳效果。
2.2视频较小便与储存
微课程时长较短,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的容量也较小,通常情况下一堂微课程做成视频的总容量大概只有几十兆,同时需要保证视频的格式必须支持网络在线播放,例如rm,wmv,flv等媒体格式,这一特点非常有利于师生的操作和运用,教师将录制好的微课程进行保存并定期整合分类,不会占据太多的存储空间,同时学生在接收时也能够流畅地在线学习,或者进行下载存储,这样也能实现随时随地利用电子设备来进行移动学习,同时也便于日后需要时及时查找教学课例,复习内容等。虽然微课程占据存储空间非常小,但是并不影响它的教学内容,相反这种短小精悍的视频更有利于学生进行高效系统的学习,一旦遇到不懂得知识点也可以及时反复观看,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
2.3重难点突出教学目标清晰
对于微课程来说,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突出教学重点,实现教学目标。每一段课程视频只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教学,这样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目标会非常明确,只要找准教学重点即可,同时学生在选择一堂微课教学时也会较为轻松,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师所传达的教学重点。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能要在一堂课中将众多知识点融合到一起,紧密贯穿到一堂课之中,学生如果稍不留神就会错过重要的内容,而且没有回放的功能,这样的学习效果经常会不尽人意,教师付出了很多心血上完一堂课,但是学生并没有将重难点完全吸收,付出和收获往往不成正比。然而微课程的这一特点就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教师通过制作精简的视频,把每一个知识点精炼到其中,既省时又有效地被学生接受,久而久之学生的知识体系也会被构建得越来越完善。
2.4实用性强操作简单
远程微课程教学模式作为一种移动学习工具,让教师和学生体验到全新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方式,其便捷高效的有利条件在未来发展方面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微课程存在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于教师和学习者,因此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也是微课程最需要发挥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移动学习极大地满足了他们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灵活需求,同时在使用方面也比较容易,只需花费短短几分钟便可从网络客户端接收到所需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将教学内容通过短视频方式呈现也非常简单,只需要从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中提取重点核心部分,将课程内容以文字、声音、图片、视频形式体现出来,并有机结合到一起,形成一种便于让学生接受的信息资源。总之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模式在实用性和操作性方面都能够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为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3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具体过程
3.1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清晰明了地看到教师要传授的知识点,因此教师在进行微课教学设计时必须要清楚自己的教学目标。要知道一切的工作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因为每一堂微课都只有一个主题,因此还要考虑到教学目标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教师在授课前要意识到每一段微课视频之间的关联性,提炼出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讲解,目的在于让学生从每一个微课视频中最大化的吸收所要传输的知识,清楚地知道问题的来龙去脉,并将众多知识点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对教学目标进行有层次地分解,从知识内容、学生特点、学习规律、微课形式多重维度,将教学目标逐一分解,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设计。
3.2精简教学内容
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知识点冗杂,学生很难在特定时间内完全吸收所有内容,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微课教学内容精炼这一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考虑全面,首先要清楚一般微课的视频时长最多不会超过十分钟,因此要把握好时间将所要传递的重点精炼到最佳,尽量避免在微课中出现一些无关的信息,这样不但无法有效将知识点充分传输,同时还会对学生的吸收造成负担。同时教师还要注意知识点的选取,不能够泛泛而谈,而是把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单独提炼,尽可能选取微小的知识点,甚至是一些容易被忽略的内容,进行逐一细化的讲解。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利用一些显眼的标注对重点内容进行提示以引起学生的关注,同时也可以结合声音动画等在关键的环节进行提示,将学生的注意力放在重点知识上。除此之外,教师在录制微课视频时,要尽量选择较为简洁的背景,以免对学生造成注意力分散、转移等问题,同时也要满足观看者的视觉感受。
3.3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并不少见,同样,如果微课程教学也能合理利用这一教学模式也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教师通过创设与贴近真实生活的教学主题可以有效吸引学习者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将所学知识融入实际生活中,更好地去解决遇到的问题。所以在微课设计过程中,合理创设情境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知道他们的情感体验需求,根据它们的需求创设出有趣的教学情境。同时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知识重难点有效融入情境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最后教师还需要通过多种教学策略将教学情境发挥得淋漓尽致,例如,教师在教学开始抛出问题,让教学主题显而易见,接着学生便开启自主思考,将自己完全投入到问题当中,随后教师通过案例来对问题进行解答,让学生联系实际找到问题的答案,最后教师可以亲自示范,将知识点进一步加深,巩固学生的记忆。总之教师要注重利用情境将真实画面尽可能引入教学内容当中,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微课程教学中获得高效的提升。
3.4制作教学短片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后产生远程教育的新概念,通常意义上也就是运用网络技术与环境开展的教育。近年来,随着可汗学院、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兴起,微课程也被广泛应用到远程网络教育中,其短小精悍、建构式的课程呈现模式与远程教育教学要求更为匹配。
一、远程教育微课程的阐释
1.对微课程的理解
微课程是以建构主义学习方法为理论基础生成的,它的开发不仅是教学短效的体现,其便于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的模式更有优势。当然,微课程对学习环境的要求也体现出了与传统教学的差异,微课程的学习需要一定的现代教学信息技术支持,比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这种移动终端学习模式匹配于微课程的设计理念,便捷、舒适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增强学习动力。
2.远程教育中微课程的运用价值
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作为微课程的教学载体决定了微课程在远程教育中运用更为适合。微课程在远程教育中的运用既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师生一体的传授模式,实现教育实时进行的可能,又体现出短、精、准的教育时效性。
第一,微课程导入教学。短小精悍的微课程导入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课前的学习准备与课后的复习巩固。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新知识所需的衔接设计制作微课程,作为课前的预习。对课后的学习评价、复习巩固同样需要教师整合相关教学资源,结合课堂教学效果有针对性地设计微课程。
第三,微课程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首先,微课程资源的建设主要解决教学重难点,具有较强针对性,在移动学习的技术平台支持下便于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有很大的自主空间且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次,微课程视频的学习操控可由学生自主掌握。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控制视频的播放速度和次数,使学生能够反复观看,较好解决了学习内化问题。
二、远程教育微课程建设面临的困难
1.微课程教学资源不丰富
作为以建构式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微课程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方式上的,但当前远程教育理念没有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接受情况和理解程度,在某种程度上还沿袭传统教育、应试教育的课程模式。
第一,微课程的设计思想单一,在课程设计中偏重于展示课程内容,忽视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第二,对远程教育学生学习特点及个体特征分析不足,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指导。远程教育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育,它实现了教与学的时空分离,因此,教育者必须突破传统教育的教学理念,要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设计,在教学中应坚持以自主学习为主的教育导向。
第三,微课程学习内容设计单一,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资源匮乏(包括内容和形式)。在远程教育中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探究实践能力,而在目前的微课程设计中不仅学习内容不能把控学习者的学习要求,资源中交互活动设计也不到位。
第四,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滞后,微课程的呈现方式呆板。微课程的呈现方式不仅和制作者的教育教学理念有关,还与个人的信息技术水平有直接关系。由于微课程的制作是基于先进的网络技术的,所以,对一些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水平掌握不足的教师来说,微课程就是传统课堂教学的视频挪移。设计方案与实践制作不能有机统一,导致微课内容枯燥乏味甚至不能完整体现课程的结构和内涵,致使学生在微课程学习时缺乏清晰的学习思路,不能有目的的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规划、监督与评价,也难以激发学习兴趣,甚至会严重损害学生的自信心,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资源配置不合理
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保障前提是合理科学的资源配置。目前在我国远程教育中由于教育资源建设经费、技术开发、人力资源配备等方面不够合理,导致微课程资源建设实践中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第一,财力保障无法到位。微课程的开发建设无论是硬件投入还是软件设施的提升都需要大量财力保障。就目前远程教育专项资金投入来看,虽然在购置硬件设施上投入较大,但僧多粥少,难以兼顾,在软建设的投入上也无法顾全,例如对教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不能及时到位。这样就会影响教学资源的顺利建设,既不能保障教师专业提升,也不利于教学资源质量的提高。
第二,教学技术平台建设不同步,不能适应需求。教学技术平台硬件设施的建设是远程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微课程的教学需要生动的教学方式、需要传输大量音视频多媒体资料,这对教学技术平台的设置要求很高,比如对压缩编码技术水平、网络传输稳定性及速度都有着极高的要求。此外,远程教育微课程制作过程中需要的多媒体资源素材整合(包括各种图像、视频、声音等采集到计算机里面变成数字格式等技术处理)难度较大,目前的远程教育机构无论是信息检索量还是硬件处理系统均不能满足需求。
第三,人力资源配备不合理。课程建设需要教师和技术服务人员协同合作,但在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实际工作中,从课程设计到制作往往只有课程负责教师独立完成。这样从教学资源的品质上,一方面,不能海纳百川、兼容并包,容易导致课程内容不够丰富;另一方面,由于部分教师网络知识及以多媒体教学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缺乏,无法运用技术实现课程设计的初衷从而影响微课程的教学效果。
3.管理机制不规范
首先,课程资源管理不到位。比如对微课程的制作仅仅停留在表象上的微课(时间短、内容少),缺少学习评价与反馈环节,没有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其次,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监管不到位。目前微课程教学只是将制作好的课程课件直接挂在远程教学平台上,对学生的学习形式和学习内化程度等后续教学管理缺失。再次,基于远程开放教育微课程的资源建设缺乏统一的课程建设标准。没有形成协作与共享的运行机制,导致各类远程教育机构的资源独成体系,致使课程资源重复建设、盲目建设,出现教学资源质量参差不齐的状况。
4.学习支持服务不到位
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是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必要导学保障,目前,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地运作仅是人力导学,缺乏信息系统导学环节。在远程教育实际教学实践中,当人力导学不及时时,很多学生因不能主动利用学习支持服务项目而影响其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进程。这种课程内容与后续学习支持服务相分离的学习状况,破坏了微课程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三、提升远程教育微课程建设的保障措施
1.梳理远程教育微课程理念,建立科学的认识
首先,要将微课程作为一个课程来看待,要保证课程的完整性,既要有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又要有课程的实施和运用。这就要求微课程教师在微课程的时间、内容、结构甚至语言的组织上有全面统一的认识和规划,在微课程短、小、精的特点上实现微课程的系列化,确保微课程的整体性。其次,要强化“以学习者为中心”,突出开放式的学习理念。远程教育开放式的学习特点要求微课程资源在建设中从设计到制作均要以学习者学习特点为本。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结合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学习特点和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做到设计合理、目标明确、主题鲜明、合理整合教学资源,生成包含声、像、音因素的生动视频,激发学习者以极大的兴趣集中注意力投入学习,充分实现学习者学习自主性。再次,要认识到微课程不仅是一种封闭性的教学资源,也是一种开放式社会资源。远程教育模式会逐渐成为社会化学习、终身学习的主要渠道,微课程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也会进一步拓展,逐步由学校向社区教育、培训等领域拓展,要重视对各类教育资源的设计和整合,以满足微课程资源建设需求,要建立大众化的微课程建设理念。
2.建立微课程资源开发机制
(1)政府教育部门应重视远程教育微课程建设制度的完善
制度的完善主要体现在课程建设标准、技术的统一和规范课程建设流程,以相关的规章制度支持和引导网络课程建设,鼓励不同教育机构之间建立资源共享平台,避免盲目开发、低水平开发课程资源。推广技术化标准有利于实现课程资源共享,促进我国远程教育标准化、规范化,致力于提高远程教育微课程总体质量。
(2)经费保障制度的建立
一是要保障远程教育微课程开放的硬件投入,二是要保证微课程人力资源的开发。政府需建立微课程技术平台建设与人力资源培训的经费制度并保障对相关经费的预算和支付落实。
(3)建立交互性学习,完善评价标准,健全评价体系
远程教育师生分离的特性不仅使师生教学互动缺失而且使教学信息反馈迟缓和失真,造成学生的学习困难。所以,在远程教育微课程的资源建设中要充分考虑与学生互动学习的教学设计,建立交互性学习支持平台。
远程教育中微课程教学资源建设须注重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征求学习者对课程资源建设的意见,这样才能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改、补充从而完善教学资源的内容,保障微课程教学资源的质量。因此,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体系需要完善规范,在交互性学习理念支持下,建立效果反馈评价机制,健全评价体系。对评价机构的确立可引入第三方认证机构,对所开发课程进行督导,改善远程教育微课程建设水平。
3.加强远程教育教师的教学业务技术培训
远程教育微课程地研发需要制作者既要有教育理论基础也要具有一定的电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就目前我国远程教育师资建设状况来看,专业的远程教师培养刚刚起步,对远程教育的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网络传输技术的掌握欠缺,应当加大在职教师远程教育信息网络技术的提高培训。可以采取在岗、脱岗的技术短期培训或者换岗到技术建设一线中实践培训。
4.重视微课程的学习支持服务技术研发
远程教育微课程的研发对网络信息等技术的要求较高,它涉及到音频、视频、动漫等技术的编辑合成和运用,也需要持续做好技术保障工作,包括加强前期微课程开发技术、中期微课程使用支持及后期的技术平台维护和升级等工作。确保微课程开发的可持续性,提升微课程品质。
微课程在教育实践中地运用越来越广泛,其能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具有针对性地解惑、启惑,充分调动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这种新颖的授课模式和高效的学习效果备受欢迎,但微课程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处于研究和探索中。我们只有客观分析微课程在远程教育中的实际运用价值才能不断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真正实现让学习移动起来。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2] 姜玉莲.微课程研究与发展趋势系统化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2).
[3] 高新芝.关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几点思考[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
[4] 陈会源,刘文芳.中小学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4).
[5] 何旭.走向后信息时代的微课程范式[J].教学研究,2014(3).
[6]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7] 沈海峰,贾礼远.远程开放教育微型移动学习设计[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
本文受《数字化教育资源制作技术研究》(课题编号:2012BAH55F02)和《面向终身教育的数字资源聚合与投放云服务系统应用示范》(课题编号:2012BAH55F04)两个项目资助。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关注。与网络学习资源同为视频形式。微课是否更适用于网络远程教育,值得深入探讨。
一、 对“微课”的概念解析
1.概念。作为国内率先提出“微课”的大师,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老师认为,“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师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以视频作为主要的课程内容呈现方式,展示教师对某个知识点或环节的教学活动而生成的各种教学资源结合体。“微课”的核心载体是视频材料,同时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设计思想、辅导材料,及学生的练习测试、教学反思、教师的评价活动等,以一定内在组织关系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微课资源。
2.特点。(1)课程时间短。微课,又称微课堂,相对于普通课堂的40分钟标准时间,时间较短,一般控制在5-10分钟,最长不宜超过12分钟。(2)课程内容少。微课类似于模块化教学,以片断形式来表现课程内容。因此内容较少,一般是重点讲解某一个知识点,或教学单元中的一个疑点或重难点。(3)表现形式新颖。微课以教师教学视频作为主要载体,视频资料整体容量仅几十兆甚至几兆,便于上传到专门的学习平台,让师生在线查看或下载到电脑、手机上进行移动学习。
二、微课应用于网络远程教育的现实性分析
网络远程教育是成人继续教育最主要的方式,学习者多数是已参加工作的成年人,这类学习人群,显然有区别于普通全日制学生的特点。
1.学习时间少且零星。他们多数已成家,家庭琐事繁多,平时工作压力也比较大。因而平时学习时间相对较少,且不方便安排专门的学习时间。传统网络视频学习资源一节课一般40分钟左右,课程内容也是前后连续且具有一定逻辑,对于一节课程要分多次才能学完的学者,其效果可想而知。微课的几分钟视频信息,短小独立的内容,毫无疑问更便于学习者自我掌握学习时间,同时又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成效。
2.学习地点不固定。由于工作或家庭原因,网络教育学习者常常不能固定在家或办公室进行学习,要保证学习时间,就需要他们拥有区别于电脑的学习工具。手机、掌上电脑、平板等,成为比较热门的学习用具。微课每节容量都比较小,几十及至几兆,从网络平台上下载下来,小容量的视频材料能更流畅地在普通配置的设备上播放。基于对网络教育的理解和对网络教育学习者的分析,微课应用于网络教育学习资源,是大势所趋。
三、 网络远程教育中微课的实施保障
微课应用于网络远程教育需要各环节教师的协作与提升。
1.授课老师。授课教师是教学资源的组织者。一门课程知识点繁多,体系复杂,一节好的课程,需要教师充分运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做好教学设计。微课时间短,内容少,更需要知识点表现形式合理,结构紧凑,才能以良好的效果传达给学习者。这就要求教师在准备课程前首先做好学习者需求分析,考虑教学情境,有针对性地开发出微课。微课视频之外,授课教师还要设计制作出一系列的学习辅助资料,尽量做好课外在线辅导,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微课的应用,使课堂教学对教材及其配套教学资源的挑选更为重要。例如在各版本的中小学义务教育教材中,西师版小数教材抓住现今中小学教师中微课创作的热点,引领了中小学微课资源设计制作理念。其课堂活动板块独树一帜,全套书在每堂课上都设计有丰富多彩、较强操作性的课堂活动,更易于做教学情境设置,为广大创作微课资源的中小学教师青睐。同时,西师版小数教材业已将一些精干的课堂活动设计为微课作为教学配套资源,使教材具有更高使用效率。网络教育授课教师也应针对所授知识点,量身定制,选用或编写出适用于网络教育微课资源的教材。
2.管理教师。网络教育管理教师应注重授课教师的团队建设工作,包括教学设计水平、信息技术技能的提升等。微课的教学设计不同于传统的网络教育视频资源,有限的时间内,对学习内容筛选、课程引入方式、不同小节的微课之间资源整合、其他的学习辅助手段的使用,都对授课教师带来更大的挑战。作为网络教育的组织者,管理教师有必要定期对授课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理论前沿的培训,让他们了解到根据现有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如何设计和呈现学习内容,设计出优质的微课资源。另外,微课是以小容量、少内容的模块化形式呈现,相关学科涉及到类似知识点的,可以由管理教师统筹建立资源库,根据学习要求上传到不同学科的教学资源平台,做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和浪费。
3.资源开发教师。资源开发教师,主要做课件制作、技术支持工作。网络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网络教育教学环境和平台建设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也需要不断提升。微课应用后,教学知识点精减,上课时间短,需要技术支持合理整合好各片断资源,搭建足够的学习支架与学习路径,保证师生同步、异步的便利交流,方便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零散学习资源的意义关联,有效自主学习,并即时得到学生反馈,指导修改教学设计。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我们进入了全面发展的微时代,微信、微博、微视频、微电影等等,已经在悄悄融入我们的生活中,微课也开始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微课不仅给老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改变,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总之,随着远程开放教学事业的发展,微课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方式。
1课程研究基础
1.1微课的涵义
微课是一种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的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微课的教育教学。由此可知,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1.2微课的特点
微课的主要运行特点有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资源自成“情景化”等。一般的微课教学时长都在5~8分钟,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教学内容方面,一般主要针对课堂教学中的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的难点、疑点、重点)来进行教学,相对于传统课堂当中要完成一节课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教学内容显得更加精简;在资源容量上,微课视频一般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支持网络在线播放,一般适合师生学习和保存,也方便进行实时评课;在资源组成“情景化”当中,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鲜明,指向明确。在素材教学中也经常使用多媒体素材和课件,全力为使用者营造真实的微教学环境。
1.3远程开放教育的涵义
简单来说,远程开放教育是远程教育和开放教育的有机整合,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说,远程开放教育是对远程教育和开放教育的超越。远程开放教育同时吸取了远程教育和开放教育的精髓,并自成为一种独特的教育形态。远程开放教育是一种立足于现代远程通讯技术,且有组织有目的地实施培养人才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能够着眼于培养人的开放、公正、民主等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2微课与远程开放教育系统发展的契合性分析
2.1微课符合远程开发教育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为教育事业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越来越多的远程开放教育在我国教育资源短缺的条件下进行了与微课同步发展的改善措施。远程开放教育是在充分利用互联网、无线网络以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情况下进行的新型教育改革,远程开放教育是为了实现人人在时时处处只要依靠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就能实现教育教学的理想愿景。微课是基于信息技术发展和教育发展的产物,其便捷性充分符合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愿景,比如在众多的学生和社会工作中,很多人已经开始在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中利用微信小视频进行学习。由此可知微课完全契合远程开发教育的发展趋势。
2.2微课与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高度契合
远程开放教育系统一般采取自学、面授、远程网络学习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一般在课时安排和学习内容上都是针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进行主要的面授教学,其中有三分之一的课时安排为自学,还有三分之二发教学知识通过远程网络教学方式。微课是在远程开放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更为先进、便捷的教学方式,通过在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中采用微课教学,可以直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时间来进行碎片化学习,微课学习是一种更高效,更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形式。比如,很多高校的老师开始在课堂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在课下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来了解专业课程在课堂上所学习不到的知识,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通过微信视频实现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上专业知识的讲解学习。
3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系统运用微课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3.1缺少专业系统的管理
在当前的远程开放教学系统中,微课的开发和使用呈现出一种各地割据、毫无章法的景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的系统性,使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系统缺乏专业统一的管理。国家对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秉着“开放、责任、质量、多样化、国际化”的核心理念,但是由于微课的特殊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国家对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系统“责任、质量”的发展要求。
3.2对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控力具有很高的要求
受课堂教学思维固化模式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学习当中习惯被动接受知识,也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性和自控力。在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微课学习中,经研究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当中,因为微课学习的灵活性和便捷性,都做不到坚持学习。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形成自主学习意识,面对没有时间、地点限制,没有老师组织的学习活动,一般都很难做到对自我学习进行控制,从而放弃学习,导致微课教学资源浪费,课程教学流于表面形式。比如,在微课堂的学习中经常出现很多学生通过缴费进入微课班级,但是受到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经常是一个课程中只参加一次或者两次,微课堂学生流动性较大,几乎没有固定的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中是自始至终参加的。
4完善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系统中微课教学的措施
4.1在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中加强对微课教学的管理
在远程开放式教育中,要加强对微课教学的管理,首先必须对微课堂学习进行专业管理,具体而言,先对微课堂教学进行专业的政策监督,相关部门必须对其制定专业的规章制度,同时必须加大对远程开放教育教学市场的监管。其次,对于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系统内部来说,针对微课堂必须进行专业的内部管理,在视频教学模式上,充分发挥系统优势,联合开发微课资源系统。另外,要学会整合技术,力求将“学、评、测”三者结合一体,对微课教学市场进行专业的把控,引导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做好学生对远程开发教育教学系统微课学习的评估,测试微课学习在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系统当中如何进行更好的改革,并不断提高对微课教学的管理水平。
4.2针对学生学习特点,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在微课发展过程中,受到很多不可控力的影响,导致微课发展受到重重阻力。比如,在微课学习中由于学生自身自制力和自控力较差,导致在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系统中的微课学习流于表面形式,针对此现象,微课堂必须进行改革,在教学改革中注意结合现阶段学生的学习弊端,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课堂改革。具体而言,首先,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系统必须为全面改革微课学习做到上下合力,做好全方位的支持服务,注意微课教育教学当中引入专业的管理人员,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微课学习加以完善;其次,在微课教学当中不但要注意教学质量,引入远程教育教学系统的精品学习,同时在课时学习上做出改革,课堂学习中不止要做到课程教学内容极具吸引力,还要注意提高课程质量和时效性;最后,为实现构造专业性的微课教学而引导全员不断努力,不断革新,不断完善,尽全力打造在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系统当中最好的微课学习资源。
5结束语
本文主要就微课在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与探讨,首先针对此项课程的研究基础进行了简要阐述,而后主要针对微课与远程开放教育系统发展的契合性进行了讨论,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系统运用微课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此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最终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能够为相关的研究学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吴晓姝.微课在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J].电大理工,2015(3).
0 前言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教学大纲撰写教案并组织教学活动,课堂成为了教师和学生进行信息传递与交流的活动场所。网络课程教学可以集图、文、音、像于一体,能够生动形象地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在教学模式上有着非常大的差异。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完成特定教学内容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其特点是教师口授、板书,学生耳听、笔记。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网络课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学生主动学习成为一种必然现象。在符合总体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课程和进度允许因人而异,学生根据个人的情况,可以反复学习、重点学习。学生通过查找、探究和加工这样一个学习过程,能够提高认知和思辩能力,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慧潜力。教师也必然地从教室中的主宰地位转换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本文以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网络课程实际教学为例,阐述了基于“微资源”的网络课程教学模式。
1 基于“微资源”的网络课程教学平台构建
基于“微资源”的网络课程平台可以理解为互联网+教学资源的形式,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借助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技术手段为目前1:50的超载职教课堂设计全息化的教与学场景,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全息化的教学应用场景,包括课堂教学、实训教学、课本学习、课余学习四大场景,将一个个教学载体打造为可感知学生行为的“学习触点”(具体学习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及知识掌握情况,自助学习,以提升课堂学习效果与教学管理精度。在这里不仅有教师授课的资源,也有供学生下载的讲义及扩展资源,同时还为学生提供签到、笔记标注、随堂测验、互动问答以及课堂评价等应用。并通过与网络课程联动追踪学习行为,使教师随堂即时掌握学生个体学习进程、效果与反馈。基于“微资源”的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微资源”的网络课程教学平台
2 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2.1 课堂教学
2.1.1 签到(考勤管理)
在传统课堂上,老师现场点名耽误上课时间,而且迟到、早退、代签情况规避难,考勤管理效率低。老师在开课前利用网络平台生成课程考勤签到二维码,在上课时(课前或课中)适时二维码,学生通过扫描老师的二维码进行课程签到,学生课程考勤情况会自动推送到现场,老师可即时掌握学生的考勤情况,节约了老师授课时间,提升了考勤效率效果,有效规避的迟到、代签等问题。
2.1.2 即时测验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即时推送测试给学生。学生可以通过手机资源库APP在线完成老师布置的测试题,老师通过测试结果可实时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便于老师进行学生学习管理与学习情况分析。
2.1.3 自助学习
为帮助学生解决课堂学习中的难点,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手机APP自助登录网络课程平台学习,解决自己在学习上遇到问题。
2.2 实训教学
由于实训场地及设备条件的制约,实训教学沿袭传统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老师“演示操作”、学生“观看习的”,老师实训教学与网络平台的课程资源使用鲜有关联,老师可根据专业课程内容设计全息化的教学应用场景,以课程“微资源”的形式将一个个教学载体打造为可感知学生行为的“学习触点”(具体学习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及知识掌握情况,自助学习,以提升课堂学习效果与教学管理精度。在这里不仅有教师授课的资源,也有供学生下载的讲义及扩展资源,同时还为学生提供签到、笔记标注、随堂测验、互动问答以及课堂评价等应用。并通过与网络课程平台的联动追踪学习行为,使教师即时掌握学生个体学习进程、效果与反馈。
2.2.1 实训自助学习
首先根据《熔化极气体保护焊》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场地(设备)情况及要求,进行课程设计及教学环境搭建。将课程内容与教学场地(设备)有机融合,将《熔化极气体保护焊》课程关键知识点以“微资源”的形式作为“学习触点”(学习内容)部署在教学场地(设备)上,并将教学任务进行分解、安排,确定课前学生学习安排、课中教学组织实施及课后学习落实内容。
学生在《熔化极气体保护焊》课堂上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及知识掌握情况自主、自助学习任务,有针对性的学习知识点实践解析、技能点操作特写(包括友好提示、安全规范)等,为实训学生进行个性化呈现、点播与反复播放。还通过与资源库联动追踪个体行为,使教师掌握学生实训进程、效果与反馈。
2.2.2 任务过程记录
以《熔化极气体保护焊》课程实训技能学习为例,学生可以在实训现场根据课程安排开始实训任务。首先,各任务组通过扫描实训设备上的二维码领取小组实训任务。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通过扫描现场的二维码掌握任务知识点解析知识,并通过手机完成实训任务的提交及进行任务过程管理。
2.3 课本学习
针对学目前在课本学习方面,老师无法知晓学生学习进度、学习情况,学生间课余课本内容互动无法实现,“书是书、网是网”,课本与网络课程资源毫无关联等情况,基于“微资源”的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应用于课本学习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为教材设计(配置)相应的动态资源,为学生课本学习中抽象的理论图文提供形象的动态呈现与学习互动,弥补纸质教材图文资源呈现方式的不足,提供动态的资源呈现(音视频及动漫虚拟化资源),并通过与学习平动,进行测验、互动等个性化学习,从而提高学习兴趣。课程学习平台不仅有教师授课的资源,也有供学生下载的讲义及扩展资源,同时还为学生提供签到、笔记标注、随堂测验、互动问答以及课堂评价等用。并通过与资源库联动追踪学习行为,使教师即时掌握学生个体学习进程、效果与反馈。
2.4 课余学习
迫于时间压力,老师对线上组课、课程共享缺乏积极性,更谈不上多位老师在线协作课程设计。老师仅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线完成,学生迫于老师课业的压力上线学习,在线学习缺乏积极性。学生在课后学习时,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激发,而在课后学生与老师即时的互动与反馈如何实现,这些问题咎待解决。
2.4.1 互动问答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与其他学习者就所学课程内容进行在线互动、讨论。学习者可以就某个实训主题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也可以发起讨论主题,与其他学习者深入研讨,便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4.2 提醒
教师可通过网络课程学习平台向学员推送对课程开课信息及测验通知,学生在APP端可随时随地接收提醒,方便学生进行课程安排。
2.4.3 自助学习
学生在课余通过登录网络课程学习平台及手机APP学习老师安排的课程内容。
3 结束语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教学领域的应用,使得课程呈现形式和课程教学模式都与以往传统的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特别是在高职学院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阶段,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教学上面的应用势在必行。基于“微资源”的网络课程的建设借助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积极探索符合职教特色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过程中融入职教日常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实训教学、学生教材学习、课余自学四个教学场景中),有效的提升了学生及社会人员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比如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认字、识字时,可以将自己的识字方法与经验告诉学生,使学生快速地找到识字路径。记得小时候,对“己”、“已”总是不分,当时的语文老师就教给我们一句顺口溜“己空已半巳全封”。到现在也没有忘。在教学生区分“己”和“已”的时候,我也把这句顺口溜教给了学生,真是立竿见影,学生不但能正确地区分“己”和“已”,连不要求认识的“巳”字也记住了。“攀”字的笔画比较多,学生容易丢笔画,我就把这句顺口溜教给他们,“俩木夹俩叉,下面大手抓。”学生记住了这句顺口溜,一下子就会写笔画繁多的“攀”字了,但老师要强调“攀”字上半部分的笔顺:从左到右,不是先写两个“木”字,再写中间。对一些典型字,追根溯源,进行字理分析,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像特级教师黄亢美老师的识字课教学,学生们与其说在学习识字,不如说他们在黄亢美老师的带领下,步入了一个神奇的汉字王国。课堂上,移步异景,妙趣横生,一个个惊喜的发现,令孩子们兴味倍增。此时,一个个汉字,在孩子们的眼里全然不是枯燥的符号,而是一幅画,一首诗,一个故事,使他们乐此不疲,并在浑然不知中,沐浴着祖国文化的璀璨阳光,感受着汉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这样学得的汉字,他们一辈子也不会忘记。阅读教学中,老师也把自己当作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一起讨论和交流,深入文本,深入学生,与文本,与学生,同欢乐,共悲伤……写作教学中,教师的经历、生活体验、与经验对于学生尤其重要,教师可以将自己亲身的故事或写作经验及对人事的看法在写作课上与学生分享。河北省特级教师李福中在《和学生分享“创作谈”》(《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13年第9期)一文中结合自己教学的经历写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如果我们老师不喜欢写作,不去尝试写作,不结合自己的写作体会教给学生写作方法,说服力就差得多。作为一位语文老师,应该热爱写作,写作能力应该是语文老师的基本素养。语文老师要用自己对写作的热爱,带动学生对写作的感情。为了提高自己、惠及学生,希望我们的语文老师和学生一起坚持写作。如果文章写成功了,别忘了跟学生“显摆”,在“显摆”文章的同时,别忘了“曝光”文章的制作过程――和学生分享‘创作谈’。”
二、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用自己渊博的学识、高雅的举止、优雅的谈吐、工整的板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我们看一些名师的课堂教学,极少有那些喧宾夺主的多媒体课件,更多的是一支粉笔一张嘴,却把课上得生动,听课的学生是收获多多,观课的老师是意犹未尽。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的学识素养深厚,语文功底扎实。
语文老师一定要多读书,好读书,好读书,读经典之书。老师书读的多了,语文素养自然而然就丰厚了,教学中就不会过多地受到教案甚至教师用书的牵制,就会用更宽广的视角来审视语文,解读文本;老师的书读的多了,知识底蕴深厚了,在课堂上能更好地仔细听取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和理解,更好地起到“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让学生在点拨和生成中品味到语文的独特魅力;老师的书读的多了,知识储备丰富了,课堂上出口成章,妙语连珠,引经据典,纵横捭阖,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受到老师的感染和熏陶,也许会想:老师怎么懂得这么多?这时,老师在课余时间不经意的拿出课外书来,学生们纷纷地凑过来,时间长了,也许会“熏”出一个个“小书生”;老师的书读得多了,就会敏锐地发现文本中的语言训练点,把文本当作一个“例子”,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习游泳”,在语言中学习语言;老师的书读的多了,谈吐自然而然地就会变得优雅,行为举止自然而然的就会变得高雅,“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一切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在学生身上就会看到老师的影子。“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正如靳家彦老师所说:“教语文,学养是第一位的,技术是第二位的。”这里的学养就是指文化底蕴,厚实文化底蕴的根本途径就是多读书,让自己成为教育资源的根本途径也是多读书。
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集视频、PPT、录屏等多种形式为一体,是教与学过程中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其主题突出、形式新颖、短小精悍、针对性强,在短时间内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并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微课引入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教学,虽解决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中的难题,但也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本文从当前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引入微课的原因、微課的设计与制作、微课的应用模式等四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当前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幼儿的人身安全至关重要,是幼儿园实现可持续稳定发展及开展各项教育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幼儿年龄通常较小,好奇心强,缺乏生活常识和经验,不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经常做出很多危险的动作,更难以进行自我安全保护。现阶段,很多幼儿园常常出现一些安全事故,应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并在日常教学中增强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防患于未然,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目前,幼儿园的安全教育课程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安全教育教学缺乏生动性和形象性,教师多以说教为主,很少安排实践课程;幼儿获取安全知识的渠道相对狭窄,安全意识十分薄弱;教育教学缺乏实效性和可行性,且经常与实际情况背离。
若想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首要工作便是改变当前的教育观念和模式,并尽可能多地增加实践课程,让幼儿真正投入实践演练当中。因此,将微课教学模式应用于幼儿园安全教育教学很有必要。
二、引入微课的原因
安全教育微课为幼儿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为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提升其自我保护能力提供了新的教育形式。微课巧妙地解决了传统安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难题,所以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利用微课辅助教学已成为大势所趋。
安全教育微课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一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一般以安全教育为主;二是教学目标十分明确,即以防止安全事故发生为基本目标;三是教学重点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即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和习惯。安全教育微课还具有很多优势:一是与传统的模拟演练相比,节约了大量时间、人力和物力;二是在形式上生动、活泼且形象,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三是能够清晰地再现一些事故场景,教会幼儿必要的安全求生手段;四是具有广泛的传播范围,可进行全面推广和普及。
三、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若想提升安全教育微课的应用效果,微课的设计与制作至关重要。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重点结合幼儿目前所处的生活环境,优先选取幼儿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安全事故作为微课教学案例。例如,针对火灾、地震、交通事故、踩踏事件、电梯事故等,可以设计并制作“火灾如何逃生”“地震来了怎么办”“在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怎么办”“拥堵了怎么办”“被困在电梯中要做什么”等微课,使幼儿通过观看短视频,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并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教师在设计与制作微课时应该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微课只有准确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不断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快速地将教育内容映射在幼儿的脑海中,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善于利用幼儿的实际生活环境,选取幼儿常见的安全问题进行微课设计与制作,并在其中设计悬念和疑问,增强微课的新颖性、创新性及生动性,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如此才可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
第二,提升微课的适用性。微课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幼儿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教师要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将教学内容具体化和生活化。教师可以将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抛锚教学法融入微课教学设计。在微课教学中,教师讲解较少,主要是将教育过程中的核心内容通过情境式教学、故事、安全演练等方式进行渗透。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在地震安全教育中,可让幼儿在预习环节观看“地震带来的后果”的短视频,借助真实的教学环境,不仅降低了幼儿的理解难度,还激发了其学习兴趣,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安全知识。
第三,注重教学语言的合理运用。在微课教学中,教师要全面、精准地了解幼儿语言,尽可能多地使用“童言童语”讲课,并辅以生动有趣的音乐或简单明了的旁白。这种“童言童语”式的声音提示及讲解,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使幼儿在观看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同时,教师在设计及制作微课时应满足主题集中、文字优美简洁、气氛良好、色彩丰富艳丽等要求,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快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四、微课的应用模式及不足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其出现既顺应了信息时代的潮流,又满足了教育发展的需求。但在内容设计、资源建设、教学应用模式等方面,微课尚存在较多不完善的地方。虽然微课有广阔的运用前景,但其中的问题需要广大教师继续探索和解决。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微课在教育领域中的实践及应用日益广泛,“微课时代”已经到来。将微课应用于幼儿安全教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目前存在的问题,了解微课的重要性,掌握微课设计及制作的方法,熟悉微课的应用模式及存在的不足,这样才能对幼儿的安全技能进行重点培养,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安全教育微课的产生可在很大程度上为现阶段的安全教育课程教学提供新途径和新思路,也对教师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才能设计出更加优质、高效的微课,实现资源的优化共享,营造安全的校园环境,使幼儿学会正确地应对突发安全事故,为其人身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少梅.微课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与思考[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2]王国萍.幼儿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师教育,2014(1).
[3]张乃艳.让微课在幼儿园“火”起来[J].幼儿教育,2015(6).
“汇编语言与微机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该课程融合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两门课程的内容,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方法和微型计算机系统各个部件的工作原理。掌握汇编语言是掌握微机原理的基础,因为实现和验证微机系统各个部件的工作过程需要用到汇编语言,并且更高层次的综合系统设计也离不开汇编语言。
汇编语言与微机原理课程中,汇编语言子程序设计这部分内容的知识掌握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承上”的作用体现在: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子程序设计涵盖之前所学的汇编语言的指令系统、伪指令、数据类型及三种基本控制结构(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其“启下”的作用体现在:①后续接口芯片的功能应用基本上都是以子程序的形式实现;②中断系统中的中断服务程序就是一种子程序,中断系统是微机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不理解中断系统就不能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1],而掌握子程序设计是本文由收集整理理解和应用中断系统的基础之一;③子程序设计是开发大型程序的基础,对于培养编程能力十分重要[1]。因此,汇编语言子程序设计这部分内容无论在教学上还是在实验中都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但目前鲜有文献涉及这方面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汇编语言与微机原理课程中汇编语言子程序实验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并给出一个实验设计实例。lw881.com
1 实验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⑴ 实验学时安排不够。据粗略调查,大多数院校汇编语言与微机原理课程的实验学时为18个学时[1],有一些院校还附加一个课程设计。对于这18个实验学时普遍的分配方式如表1所示。
表1 汇编语言与微机原理实验项目及学时安排表
[类别\&项目\&学时\&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部分
(12学时)\&汇编语言上机过程及debug的使用\&2\&dos系统功能调用\&2\&三种基本程序结构\&6\&子程序\&2\&接口芯片部分
(6学时)\&可编程中断控制器8259\&2\&并行接口芯片8255\&2\&可编程定时/计数器8253\&2\&]
从表1可以看出,子程序实验仅安排了2个学时,学时太少,难以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可以考虑将实验“dos系统功能调用”融合到“三种基本程序结构”中,腾出2个学时给子程序实验,有助于学生深刻全面的理解子程序的相关知识。
⑵ 实验内容“片面”。对于汇编语言子程序实验,大多数院校的实验内容只涉及到两方面的知识:①子程序的类型(近子程序和远子程序);②三种参数传递方式(寄存器传递、内存单元传递、堆栈传递)[2]。这并不全面,与子程序密切相关的知识应该还包含宏和中断服务程序,所以有必要在实验中安排相应的内容让学生理解子程序与宏的区别,以及如何把一个子程序“注册”为中断服务程序,然后通过软中断指令(int n)调用该程序的过程,这样做有助于后面对中断系统的学习。中断是学习汇编语言的重点、难点部分,能否真正掌握汇编语言对中断的理解和掌握至关重要,中断也是汇编语言的魅力所在[3]。
2 实验设计的一个实例
针对前面提到的问题,在此给出一个汇编语言子程序实验设计实例,主要内容如下:
⑴ 实验学时:4学时。
⑵ 实验目的:
① 掌握子程序的编写及调用方法;
② 掌握近子程序和远子程序的区别;
③ 掌握三种参数传递方式的差别;
④ 掌握子程序与宏的区别;
⑤ 掌握编写中断服务程序的方法以及通过软中断指令。
⑶ 实验内容:
① 编写一个近子程序实现将一个字节的数据以十六进制的形式输出,采用寄存器参数传递方式;
② 编写一个远子程序,功能与①相同,采用堆栈参数传递方式;
③ 变量str中存有一个以’$’作为结束符的字符串,编写一个子程序实现将str中所有的大写字母全部改为小写字母,采用内存单元参数传递方式;
④ 用宏实现①中的功能;
⑤ 编写一中断服务程序实现①中功能。提示:利用dos系统功能调用的35h号功能和25h号功能提取和设置中断向量,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dos系统功能调用的35h号和25h号功能说明[4]
[功能号\&功能\&入口参数\&出口参数\&25h\&设置中断向量\&ds:dx=所设置中断向量的段基址:偏移量al=欲设置中断向量所对应的中断号\&无\&35h\&取中断向量\&al=欲取中断向量所对应的中断类型号\&es:bx=取得的中断向量的段基址:偏移量\&]
英语作为一种交际语言,在生生对话和师生对话中,最易“碰撞”出“冲突”,产生“意外”。教师如何利用这些“意外”的资源,使英语课堂教学在“意外”中生成而“异”下生辉呢?下面,笔者就牛津英语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学生思维活跃但又无意识地受到先前经验的影响,难免会出错。作为教师,必须具有容错能力,宽而待之,进而产生思维的火花,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一次动词短语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翻译:“我昨天拾到一个钱包。”可是许多学生都译成:“I picked a wallet yesterday.”笔者并没有指责这些学生,而是因势利导地指出“pick”有“扒窃”的意思,“pick up”才是“拾起”,仅一词之差,把拾金不昧变成了盗窃犯罪。全班听了哗然大笑,译错的学生更是大吃一惊。接着笔者便强调英语动词与副词或介词搭配的重要性,如“hear(听)”、“hear from(收到……来信)”、“look(看)”、“lookfor(寻找)”、“stay(停留)”、“stay up(熬夜)”等等。为今后学习丰富多彩的短语动词、提高英语表达能力打开思路。可见,“错”并不可怕;相反,还能“错”出精彩。关键是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灵活的思维和机敏的反应能力,才能“错”中出彩。
教学过程中,由于意外的发生,课堂可能会陷入僵局,甚至出现混乱,教师也一时处于被动的地位。在这种情境下,如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扭转局面呢?下面截取笔者的一个教学片段来说明。在讲授牛津7A This is me时,笔者要求学生作自我介绍,班上同学畅所欲言:
A:I am 14. I am tall and strong. I have big darkeyes.
B:I was born in Lianyungang. I like readingand playing computer games. I am talky. I want tomake friends with you. How about you?
轮到C同学时,全班一片讥笑声,因为她又小又瘦,家境贫寒,平时又寡言少语,再加之成绩平平,好像没有什么可称赞的。于是,她显得特别自卑,声音也低得不能再低:“I am small and thin.I have small eyes…”。还没等她说完?她的话就被淹没在窃窃私语中,而且不知谁恶意地补充了一句“I am ugly”,显得格外刺耳。课堂秩序顿时混乱,该同学唰地一下脸红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眼看好端端的一堂课就要失控了,笔者灵机一动,真诚而友善地说:“I think you are a swan in my eyes.You are polite and friendly.Especially you are kind and helpful.I like you.I think you will be better.”然后拍拍她的肩。教师的这一举动感染了其他同学,那个“恶作剧”的同学也羞愧地低下了头。更“奇”的是,教师把学生没想到的描述人物品质的“polite”、“friendly”、“kind”、“helpful”不失时机地表达了出来。
笔者之所以能在如此应激的状态下,调控好课堂秩序,管理好学生,并恰如其分地融入教学知识,与自身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能力有关;同时,以学生的情感需要为出发点,因势利导,把出现的不利事件与教学联系起来,产生了“乱中出奇”的效果。
通过以上教学案例,笔者对“意外”生成有以下认识:
(1)“意外”生成——生活化
课堂是师生生活的一部分,它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变幻莫测的。“意外”生成式的课堂追求真实、自然、生活化,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保护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表达他们真实的情感。学习生活化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只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教学资源,通过生活应用,能使学生体验到学有所用。
(2)“意外”生成——引导化
中图分类号:TP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24-6922-02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Computer Principles Teaching
SU Chun-li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Eurasia College, Xi'an 710065,China)
Abstract: The article, based on the status quo of "Computer Principles", does some research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ranging from optimizing teaching contents to applying visualization teaching,multimedia courseware, andstrengthening practical teaching, aiming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enhance students' interest in the course, foster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ve ability, thus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computer principles; visualizationteaching; innovation
《微机原理》课程是高等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硬件知识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及常用接口技术的入门课程。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及应用性均很强的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上掌握现代微型计算机的系统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编程技术、硬件接口的连接,建立微机系统的整体概念,使学生掌握微机控制系统软、硬件开发的基本方法,且具有初步的开发能力[1]。
由于《微机原理》课程的知识点比较零散、抽象、理论性很强,学生普遍感到不好学。以往学习成绩很不理想,更不用说运用所掌握的软、硬件的知识来开发简单的系统。根据笔者这几年对该课程的教学现状,总结起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脱节。理论教学主要靠老师在黑板上分析讲解,这种单纯的理论分析,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没有参与思考的积极性;而能吸引学生的实验课程却由实验教师自行组织,与理论教学脱节。
2)现有教学模式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实验教学,现在高校对于该门课程的实验都采用实验箱,对芯片功能进行验证性实验就算了。基本上学生没有自主的创新环节,在课程设计阶段,学生照着老师事先编好的程序步骤,连接好各种线路,再把程序录入并调试运行,观察结果写出实验报告既可。以上两方面使得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要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笔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体会。
1 优化教学内容
《微机原理》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中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而且比较抽象,学生普遍反映随着所学内容的增加,越学到后面越觉得乱,理不出个头绪来。对于这样的问题,老师做了认真的总结,并对课程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在授课时对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按单元进行划分,将相关的内容归到同一单元中,并将单元之间的联系一一展示出来,使得将课本上那些分散、零碎的知识点串起来,形成一个层次清晰、结构明朗、联系紧密的统一体,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了,并且要求学生记下笔记,以便课后复习。另外,在教学中可利用图表法对课程内容归类组合,这样可以对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进行纵向的扩展和横向的比较,学生学起来也不会感到混乱,且会激发学习的兴趣,这样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大有好处。
2 采用形象化教学法加强对抽象内容的理解
形象化教学法即用日常熟悉的、容易理解的现象解释复杂的、抽象的、不易了解的事物和不易理解的概念。或应用视频形象化地将复杂的工作过程和抽象的概念展示出来。形象化教学法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对抽象概念和事物的理解。
比如,在“微机原理”课程中,存储器编址和寻址方式是学生不易理解的难点,老师在讲授时就将存储器比作一幢教学楼,每个教室好比存储器的每个存储单元,为了方便使用和管理,通常教室号是按楼层号+序号进行编排的,每个楼层有不同的专业或班级。存储器的存储单元地址的编排也类似,段地址好似楼层号,不同的段有不同的用途;偏移地址好似教室号中的序号,只要到了相应楼层后,找序号就可以找到相应的教室,因此偏移地址也称为有效地址。通过形象化的比拟,学生很容易理解段地址、偏移地址(有效地址)、物理地址的概念。有了对存储器地址和存储单元内容的理解,就很容易的理解各种寻址方式,对看不见的存储器内部结构也有了清晰的概念,同时借助DEBUG软件可以很好地掌握各种寻址方式下存储器的变化[2]。
又如在讲堆栈时,单纯给学生讲压栈和出栈的“后进先出”原则比较抽象,学生难于接受,如果把堆栈比作往抽屉中存放物品和从抽屉中取出物品,就显得比较形象。压栈相当于往抽屉中存放物品,而出栈相当于从抽屉中取出物品。先放的物品一般应放在里边保证后来的物品有地方放,而取物品的时候必须把外边的,即后放的物品取出后才能取里边的,即先放的物品。这样就要求最先使用的物品应后存以保证先取,这很像压栈、出栈的“后进先出”。通过这个简单的比喻,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压栈与出栈的“后进先出”原则了。课本中许多枯燥抽象的问题,都能与生活中的事情联系起来,从而使它们变得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和接受了。
3 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微机原理课程内容庞杂,其中存在大量的芯片及其扩展,CPU操作时序的讲解,同时微机的工作原理部分是很抽象的,很多部分在工作时要协调完成,很多控制信号要有序的发生,这些都是看不见的,发生在芯片内部的,学生觉得非常难理解,掌握不了知识的关键部分,学生学起来也比较枯燥且难以理解。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声音、动画、图形和文字等媒体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把在课堂中讲述的内容形象、逼真地演示出来,使学生深入地认识和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内部结构。
比如讲解芯片引脚图和芯片的内部结构时,可通过课件点击相应文字或按钮来控制这些图片的显示与隐藏,并在图片旁边显示文字说明或语音提示,从而增强图片的可读性;同时,可利用动画效果来模拟原本无法看到的指令执行过程和数据流动方向,这不仅使学生知道了芯片内部的工作原理、开发的基本步骤,而且以往学习的难点也理解得比较透彻,课堂的学习效果自然就提高了。
4 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验环节是课程教学的重要方面,实验教学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微机原理》课程实验通常包括:汇编语言程序的调试、常用接口芯片的使用(包括8253,8255A,8259及LED显示等)、和综合性实验。这些实验内容都经过认真筛选,目的是使实验环节更加具有针对性,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实验中一些接口芯片是互相紧密联系的,应该集合在一起,才能真正的掌握这些芯片在计算机中的主要功用。例如:接口芯片8255是并行传输接口芯片,三个端口的每个引脚都可以独立地产生一个有用信号;而芯片8253是定时器/计数器,可定时产生一个信号,而这个信号和8255A的PB口协作可以作为扬声器的控制信号。所以在实验时,应该把8255A和8253A这两个实验结合在一起,从而真正掌握计算机扬声器的工作原理。两种芯片互相联系,有助于对芯片更深入地了解,同样,也可以将芯片8259和8253A结合在一起实验,通过循序渐进的积累,老师开始引导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如足球场上的计时器、记分器等等,给学生由浅入深地讲解,鼓励学生只要掌握了相关的硬、软件基础知识,就能开发出类似的产品,从而激发他们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求知欲和学好这门课的信心。
课程设计是实践教学的另一重要环节,有效的利用课程设计可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融会贯通,活学活用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通常选择比较实用的工程设计题目作为课题[3],比如:超市收银机,公共汽车报站系统,电子考勤机,门铃报警电话,交通信号灯的控制等。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设计与实现将原理与应用相结合,使学生学会如何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能深入理解和灵活掌握教学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5 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极为迅速,《微机原理》这门课程也必然需要不断的根据现状进行改革,调整讲授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教师也必须不断的充实自己,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给学生更好的引导。
参考文献: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主干本科专业课程。该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接口电路及硬件的连接,建立系统的整体概念,具有微机应用系统软、硬件开发的初步能力[1]。可见,课程内容兼顾了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特点,具有涉及的知识面广、实践性强的特点,而且随着当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各种新型的微型计算机技术和虚拟仿真和设计技术大量使用[2-4],所以有必要对这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和优化[5-7],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1课程内容与结构优化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以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模拟电子技术为前级课程,概念多、专有名词多、接口芯片多,学生普遍反映课程内容抽象,学起来较困难,从而失去了学习的信心,教学效果不理想。但是该课程是后续课程,如单片机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DSP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计算机控制技术等课程学习的重要基础,具有重要的地位,如图1所示。因此,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结构进行优化具有很大意义。
计算机科学发展迅猛,新技术层出不穷,从八十年代初的8位机Z80模型机到现在的Pentium系列模型机或高端嵌入式技术,相应地,微机课程的教学对基础性、先进性和前沿性都有很高的要求,要求对传统和现代的内容进行协调。
大学专业课程教学不同于职业技术培训[8],必须强调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分析能力,为进一步的深造作应有的准备,而不能盲目追求最新或最实用技术的讲解介绍。因此,微机原理教学内容组织的指导思想是:从熟悉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入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扩展能力,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注意引入计算机发展中涌现的新技术,科学合理地更新课程内容,保持先进性和时代性。
首先,由于这门课程概念多、比较抽象、内容相对枯燥,在具体课程内容组织中,教师仍旧以Intel的16位微处理器8086为主,详细讲解其执行部件EU和总线接口部件BIU架构、管脚定义与作用、各种总线操作时序、指令系统和汇编程序设计方法。在I/O接口部分,则以并行接口、串行接口和定时器/计数器接口为例,教师重点讲解I/O接口的基本原理及典型电路。因为以8086 CPU为核心的讲授在内容和方法上都比较成熟,有利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引入介绍。教学实践证明,如果一下子将教学内容全面提升到32位,如Pentium系列微机,则很多概念和技术成了没有根基的东西,学生纠缠于高端CPU的技术细节中,无法理解和领会微机硬件结构和接口技术发展的过程,学习起来难度太大,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其次,在教学内容中适当地补充最新的微机技术,并保持对国外原版计算机系列优秀教材的关注,主动学习和消化吸收其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将之引入课程教学中。例如,笔者在教学中将ARM32位嵌入式芯片的开发技术引入到课程内容讲解中,使大学的课程教学能和现阶段主流项目研发中使用的技术相衔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为学生走出课堂、适应社会技术发展作准备。
2课堂教学方式优化
2.1灵活应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
在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是通过课程内容传授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保证。在微机原理课堂教学中,相当多的内容只是用文字描述和定义,其对象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普遍感觉比较抽象和枯燥,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必须要摒弃传统照本宣科的讲授方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灵活应用加以改变。多媒体技术是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视频、音频和通信等技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新技术。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媒体形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抽象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可以有效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讲授指令系统的寻址方式时,教师可以把执行部件EU、接口部件BIU和存储器等部件执行不同寻址方式指令的变化,做成Flash课件演示。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指令执行过程中EU、BIU中的寄存器等部件以及存储器存储单元中内容的变化,并理解各部件之间的构造、功能和指令执行过程中的互相配合过程。这样一来,学生通过感性的认识,可以记得更加牢靠。
2.2引入现代仿真技术加强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虚拟仪器和仿真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利器。同样,将这些现代仿真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弥补课堂教学中只有枯燥讲解而缺乏实际操作环境的不足,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EMU8086仿真软件可以很好地辅助课堂教学。EMU8086是基于8086 CPU的仿真软件,与8086的功能十分相近,其内部集成了汇编程序编辑器、汇编器、连接器、参考资料、例程、学习指南和虚拟硬件等。它能模拟真实微处理器的每一步骤,并显示内部寄存器、存储器、堆栈、变量和标志寄存器,而且其中任何一个数值都可通过鼠标双击来改变。同时,它还虚拟了微机显示器、交通红绿灯、直流步进电机、LED等外设,因此是一款可以很好地辅助微机原理教学的仿真软件。图2所示是笔者将EMU8086用于辅助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的例子。由图可知,程序可以单步执行或全速执行,每步执行过程中,各寄存器内容变化一目了然,学生可以设置观察窗口观察变量与堆栈变化等。其他的仿真软件有Proteus等。
2.3加强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
为了延伸课堂教学,打破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笔者将网络技术的发展引入微机原理课程的教学中,建立了网络教室。课堂教学的每个课件和多媒体动画都会上传到网络教室中,学生可以在课前下载预习,提高课堂的参与度。同时,网络教室也提供工程项目技术资料、课外扩展阅读材料以及其他相关英文资源、国外著名高校的课堂讲课录像等,学生在这里可以获取原汁原味的国外相关技术知识。网络教室不仅提供了一个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还可以使老师和学生突破时空局限,通过网上授课、网上提问、网上作答甚至网上实验和网上考试等,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与老师交流的便利性。
3实践教学环节优化
3.1上机实习和操作实验结合,增加设计性实验
如前所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实验环节是课程教学的重要方面。笔者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把实验划分成上机实习和操作实验两部分。
上机实习是理论课程的上机作业,主要针对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学习。由浅入深地分为验证性题目和设计性题目。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要求学生在个人电脑上安装EMU8086仿真软件,进行程序的编制和调试,并最终提交上机实习报告。
操作实验需要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内容也是由浅入深地分为I/O接口基础实验和设计性综合实验两部分。主要针对微机I/O接口的学习和系统综合设计能力培养。I/O接口基础实验是为了巩固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方法;设计性综合实验是以某一设计目标为导向的开放性设计题目,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拟设计性实验题目。
以前的微机原理实验教学都是在设定好的条件和环境下进行验证性实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都没有得到发挥。笔者进行实践教学环节的优化,将上机实习和操作实验灵活结合,有效地协调教学内容多和教学学时数逐步减少的矛盾,有利于学生课后的学习思考、巩固加深。而且设计性实验的开出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程序设计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
3.2先进虚拟仿真技术在实验中的应用
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在操作实验中,因为实验时间较短,学生没有充分时间对一些异常现象或程序预期输出和实际输出不相符的情况进行仔细观测、研究和试验,只得草草收兵。或由于实验设备的大部分连线已经固定,学生实际连线操作较少或较简单,实验未能使学生对理论课程内容有深刻的感性理解。甚至由于实验设备接口的频繁插拔,造成设备的损坏而一时难以修复,导致实验无法继续进行。
因此,我们在课程教学,特别是实验教学中引入了先进的虚拟仪器仿真技术-Proteus,来弥补实验室实验的缺陷,增加实验的灵活性,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Proteus是一款嵌入式系统设计和仿真软件,可以分析、仿真各种模拟器件和集成电路,同时提供示波器、逻辑分析仪、信号发生器等虚拟仪器仪表。在Proteus7.5SP3版本中,已经开始提供对8086芯片及相关接口的支持,可以用于微机原理实验教学的虚拟仿真。图3给出了一个利用8086 CPU、8255A,8251A和8253A进行综合设计的仿真原理图,加上相应汇编程序,则可实现计算器的仿真。
同样地,我们可以利用Proteus实现微机原理实验教学中的内存扩展、并行接口、串行接口、A/D和D/A转换、中断等实验。同时,也可以利用Proteus仿真软件进行开放性实验的设计,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应用能力。
4结论
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通过从课程内容与结构的优化、课堂教学方式的优化和实践教学环节的优化三个方面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进行改革后,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有了明显提高,课堂气氛活跃,参与度高。对相关后续课程和设计的跟踪调查也表明,学生在此课程中普遍提高了知识综合和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 郑学坚,周斌.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M]. 3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21-422.
[2] 韩萍,康健. 基于LabVIEW的信号处理技术应用演示及实验系统设计[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7):99-103.
[3] 乔建华,李临生,田启川. Proteus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3):70-73.
[4] 谷兆麟. 基于EMU8086的微机系统的辅助学习方法[J].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6,16(4):26-28.
[5] 李骞,陈劲松. 计算机高等教育改革若干探讨[J]. 中国成人教育,2010(7):10-13.
[6] 吕淑平,朱齐丹,曾薄文. 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3):91-93.
[7] 陈君,唐秀明. 基于SNS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改革探讨[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2):63-65.
[8] 王志军,王克义,杨延军. 微机原理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10(7):64-66.
Exploration on Teaching Optimization of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CHEN Zhiming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在学习的时候,更加重视个性化的需要,教学资源也更加开放,也呈现出了多样化和共享性的特点。
一、微课的概念和主要的特点
1.概念
随着实践的进行,人们对微课程(以下简称“微课”)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其概念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对于微课的概念,影响力比较大的说法有下面两种:一是微课的目标是进行某个知识点的阐释,表现形式便是短小精悍的视频;二是微课的核心便是微视频,此外还包含了和教学配套的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点评以及微反思等等,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人们对微课的定义有一定的差别,但是内涵都包含了短小精悍和目标单一等等。由此能够发现,微课在本质上是一种新的支持教学的资源。
2.微课的主要特点
在网络环境中,微课的核心主要是视频,以教学设计、学习指导、评价等一系列的手段为辅助,其能够很好地将老师教学中强调的环节或者知识点反映出来,和其他教学资源结合也比较有效。
(1)主题比较突出,并且指向明确。微课主要是针对其中的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是教学环节来进行设计,针对性明显。
(2)资源比较多,并且情景真实。微课的组成包含了课堂教学视频、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等等,也包含了练习、专家点评以及测试练习等等。
(3)短小精悍,便于使用。微课本身容量比较小,视频大小不会超过一百兆,时间比较短,一般是五分钟到八分钟,这方便了老师的在线和线下的学习。
(4)半结构化的特点,扩充方便。微课本身的开放性比较强,扩充比较容易。
3.在微课设计的时候必须重视“微”
微课最大的特点便是“微”,也就是短小精悍。一节微课一般仅仅讲一个知识点或者环节。在微课设计的时候,老师还应重视微课的完整性,需要根据微课合理地设计微教案、微课件以及微练习等方面。并且还应该重视学生学习的实际时间,时间不能太长,还应该确保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此外,还应该方便学生下载微课,反复地进行观看。
4.设计微课
设计微课应该体现出任务驱动、问题导向以及互动和反馈等方面在进行微课设计的时候,必须将任务驱动、问题导向以及反馈互动体现出来。并且,其设计的过程还应该比较有趣,能够做到逐步推进和层次分明,适当地进行一定的总结。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到知识的核心。
比如说可汗学院在进行微课设计的时候,将学生的风格体现了出来,将动画和卡通等形式应用了进去,这样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有明显的提高。对于这个环节中,应该重视将学生放在中心的位置,根据相关的教学策略来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时候,主要体现了微视频和其相关的内容等。
二、微课教学的应用探究
我国在应用微课的时候,动力还往往是老师自发产生的。对于老师而言,微课能够改革以往的教研和教学模式,也改变了以往的听课和评课的方式。老师在进行电子备课、课堂教学以及进行课后反思的时候,应用资源本身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会更强,并且通过微课教学和各种资源的应用,能够帮助老师更好地成长,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对于学生而言,将微课运用到教学中去,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学习需要,不但能够强化和巩固自己的知识掌握,还能够进行查缺补漏,其出现和使用本身便是对传统课堂的补充,还能够更好地进行资源拓展。
在将来发展的过程中,进行微课教学的时候,最好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根据学习规律让教学更加智能化,学习效率也会有明显的提升。
此外,微课平台还应该具备在线讨论方面的功能,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学习中存在的疑惑。在学习结束之后,老师应该提供一些和教学有关的练习题,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知识。
所以,微课将来发展的其中一个重要趋势便是不但能够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还能够运用到移动终端的非正式学习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