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三国的歇后语范文

时间:2023-03-14 14:51:5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有关三国的歇后语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篇1

今余年过古稀,忽心血来潮,欲将有关三国”的歇后语收集起来,―一道来,亦颇多佳趣。先从《三国演义》中的三个人物――刘备、关羽、张飞说起。

有关刘备的有:“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刘备的兄弟――红黑都对”,“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刘备借荆州――只借不还”,“刘备卖草鞋――有货”,“刘备招亲――弄假成真”,“刘备的耳朵――扇风”(注:《三国演义》中形容刘备双耳垂肩,故有此语)。

下面是有关关羽的歇后语:

“关公进宫――单刀直入”,“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关云长放屁――不知脸红”(因关公面如重枣,故此),“关云长不杀张文远――念起旧情”,“关公面前耍大刀――献丑”,“关云长走麦城――吃亏就在大意”,“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关云长守嫂嫂――情义为重”,“关公战秦琼――乱了朝代”,“关公斩蔡阳――没跑”,“关云长卖马――周仓不肯画押”。

下面为有关张飞的歇后语:

“张飞拿耗子――大眼瞪小眼”,“张飞纫针――大眼瞪小眼”,“张飞吃豆芽――小菜”,“张飞的胡子――满脸”,“张飞卖刺猬――人强货扎手”,“张飞卖豆腐――人强货不硬”,“张飞拿鸽子――一个不个”,“张飞睡觉――不闭眼”,“张飞讨债――声势大”,“张飞绣花――粗中有细”,“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张飞坐轿――人员不对”,“张飞坐天下――只顾眼前”,“张飞找李逵――黑对黑”。

篇2

1、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2、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3、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4、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5、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6、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7、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8、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9、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10、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三国演义的歇后语150句:

1、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2、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3、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4、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5、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6、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7、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8、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9、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10、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11、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12、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13、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14、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15、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16、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17、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18、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19、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20、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21、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22、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23、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24、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25、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26、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27、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28、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29、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30、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31、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32、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33、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34、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35、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36、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37、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38、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39、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40、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41、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42、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43、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44、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45、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46、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47、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48、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49、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50、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51、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52、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53、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54、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55、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56、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57、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58、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59、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60、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61、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62、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63、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64、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65、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66、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67、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68、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69、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70、关胜战李遣—————大刀阔斧

71、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72、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73、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74、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

75、诸葛亮征孟获—————收收诸放放

76、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77、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鹅毛扇

78、诸葛亮的-神妙莫测

79、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80、诸葛亮要丑—————不知

81、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82、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83、诸葛亮妻—————为事业着想

84、诸葛亮的锦囊—————神机妙算

85、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86、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87、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88、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89、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90、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91、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92、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93、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94、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95、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

96、刘备编草鞋—————内行

97、张飞拆桥—————有勇无谋

98、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99、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100、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101、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102、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103、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104、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105、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106、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107、张飞抓耗子—————大眼瞪小眼

108、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109、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110、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111、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112、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113、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114、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115、关公战李逵—————大刀阔斧

116、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117、关羽打喷嚏—————自我吹嘘

118、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119、关羽赴宴—————有胆有魄

120、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121、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122、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123、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124、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125、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126、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127、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128、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129、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130、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131、曹操转胎—————疑心重

132、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133、黄忠射关公—————手下留情

134、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135、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136、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137、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138、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139、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140、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141、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142、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 一个愿挨

143、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144、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145、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

146、阿斗的江山—————白送

147、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

篇3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

刘禅小阿斗——扶不起

孔明弹琴退仲达——好沉着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孔明斩马谡——明正军纪

隔着门缝看诸葛亮——瞧扁了英雄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关羽放屁——不知脸红

关云长败走麦城——吃亏全在大意

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关云长不杀张文远——念起旧情

关云长守嫂嫂——情义为重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关帝庙求子——拜错了神

关公吃酒——看不出来

关公保刘备——赤胆忠心

关公当木匠——大刀阔斧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关公开刀铺——货真价实

关公卖豆腐——货软人硬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关公走麦城——最后一招

关公面前耍大刀——不自量力

关羽卖肉——没人敢要

关羽放曹操——念旧情

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关云长流鼻血——红上加红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关云长说三国——光说过五关斩六将,不说败走麦城

单刀赴会——声势压人

过五关斩六将——所向无敌

张飞卖刺猬——人强货扎手

张飞卖豆腐——货不硬人硬

张飞战马超——不相上下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张飞烧火——猛灶

张飞讨债——气势汹汹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张飞的胡子——满脸

对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黄忠交朋友——人老心不老

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黄忠出阵——不服老

击鼓骂曹——现开销〔当场指责〕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蒋干盗书——只知欢喜,忘了中计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蒋干访周瑜——自找麻烦

周瑜打黄盖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两厢情愿〕

许褚战马超——赤膊上阵

徐庶入曹营——一言不发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篇4

一、有关属相类歇后语的界定和类型分析

众所周知,中国除了天干地支纪年法外,素有动物十二生肖纪年的传统。如今年2016年为农历丙申猴年,岁次肖猴。所谓“属相类歇后语”是指,歇后语的譬喻部分为汉语中询问属相的固定句型“属什么的”,其中“什么”的具体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十二生肖所涉及的不同动物。具体说来,“属相类歇后语”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动物类,这一类又可细分为十二生肖动物类和除十二生肖外的一般动物类,第二类为物体类,第三类为人物类。人物类又涉及宗教、文学、历史中的人物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等。弄清楚这些歇后语的来龙去脉,准确地理解它们的语义,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汉语语言和文化。下面笔者根据上述分类先对各小类属相类歇后语进行简要分析。

(一)动物属相类歇后语

如前所述,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纪年法体系中,十二种动物和天干地支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新的纪年方式。从2010年到2016年,运用干支加十二生肖的纪年方法,我们依次度过了2010庚寅虎年,2011辛卯兔年,2012壬辰龙年,2013癸巳蛇年,2014甲午马年,2015乙未羊年,2016丙申猴年。长期以来,不少人将东汉《论衡》视为最早最完整记载十二生肖的文献。《论衡・物势》载:“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卯,兔也。亥,猪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以上十一种生肖,所缺者为龙。该书《言毒篇》又说:“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这样,十二生肖便齐全了。众所周知,语言不仅是一套符号系统,而且也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和一套价值观意义系统,它就像是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习惯、礼仪风俗、审美心态。文学家杨朔说过:“人民口语中包含着许多歇后语,大多是人们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很俏皮,很形象,表现了人民的智慧。”杨朔的这一评价无疑是对歇后语这一语言形式的极大肯定。歇后语,又称“譬解语”,同谚语,格言等一样属于汉语中俗语的范畴,也是汉语习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歇后语作为俗语的一种,在体现语言的民族属性和文化内涵方面具有其他语汇不可替代的优势。它是广大群众在自己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带有浓郁的民族气息,积淀了丰厚的民俗风情,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容。具体结合动物属相类歇后语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动物这个客观概念域在进入汉民族文化的视野后清晰地带上了我们汉民族人民的主观价值判断,折射出了汉民族的思维方式和心理定势。下面我们先来看四则十二生肖动物属相类歇后语。

(1)属鸡的一现刨现吃

(2)属鸡的一专靠在地里刨食吃

(3)属狗的一翻脸不认人

(4)属狗的一记性好

汉民族是一个经历了长时间的封建农耕社会阶段的民族。在封建农耕社会,鸡和狗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两种家禽家畜。公鸡打鸣,母鸡下蛋,狗犬守护家宅;都是普通人生活中的一种体验性很高的日常经历。无论褒贬,这两种动物都势必出现在汉民族特有的歇后语中来以物喻人。第一条歇后语“属鸡的一现刨现吃”抓住了鸡喜欢在地里刨食的特性来大做文章。客观而言鸡刨食的这一属性没有任何感彩,但是它的这种属性在人看来却很无奈,也许相比在猪圈里吃自来食的猪而言,鸡的生计是不易的。于是这条歇后语用来比喻生活贫困,干一天活维持一天生计的生活。英语中有一条类似的谚语叫“live from hand to mouth”也是用来比喻这种要随时工作才有生计的生活。不难看出,由于英国没有经历那么长的封建农耕社会阶段,而且农业也以畜牧业为主,所以没有τΦ囊约ξ喻体比喻生计艰难的谚语说法。第二条歇后语“属鸡的一专靠在地里刨食吃”依然以鸡论人,用鸡在地里找虫子吃的过程来转指农民依靠土地生存。让我们结合两个语句来进一步体会有关鸡的这两条歇后语怎样在汉语中传情达意:

(a)没办法,小李现在失业了,只能是属鸡的一现刨现吃。

(b)哎,在农村待久了,我就这属鸡的一专靠在地里刨食吃的命,一天也离不开土地啊!

说完了鸡,我们再来谈一谈狗。歇后语“属狗的一翻脸不认人”抓住了狗对不常上门的生人即使见过下次此人登门时也似乎不认识的特性来借题发挥。本来这一特性无可厚非,但经过汉族人民群众的集体认知心理投射后,却成了讽刺人不讲情面的代名词。而另一条“属狗的一记性好”却又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盛赞狗的记性好。而这似乎也不缺认知理据。熟悉狗的人都知道,狗的方向感很好,而且一般对主人忠心耿耿,汉语文化中也有许多狗一旦认定主人即使被狠心的主人带到很远的地方去抛弃后依然找回原来主人家的故事。看来,狗是无辜的,什么时候需要记性好和什么时候需要记性差都由不得自己做主,而全看人一时的需要和心情而定。

除了“鸡”,“狗”这两种动物,十二生肖中还有很多动物也在属相类歇后语中有所体现。比如“属长虫(蛇)的-冬天离不开洞(比喻人很怕冷,冬天离不开暖和的地方)”,“属耗子(鼠)的-小心眼”,“属猴的-拴不住(比喻人好动,不安分)”,“属牛的一好斗”等。再者,一些动物虽然无缘十二生肖,但依然凭借其在汉文化中的大量体验性具身(experiential embodiment)显现在汉语歇后语中。这样的动物属相类歇后语例如“属鹌鹑的-有几口斗劲儿”,“属百灵子的-哨得好听”,“属二骡子的-不小心就咬人”,“属驴的-直肠子”,“属泥鳅的-滑的很”“属猫的-眯一会眼睛就顶睡一觉”等,不再一一列举。

(二)物体属相类歇后语

汉文化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汉民族文化形成了较明显的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特征。以物体属性喻指世态人情是歇后语取材上的一大特点。在影响汉民族文化的诸多因素中,佛教文化不可小视。佛教思想主张万物生而平等,生命包含生与命两方面,我们人类是有生命的存在,而一切物体皆为有生而无命的存在。在这种众生平等,万法同宗的佛教思想影响下,汉民族的动物属相类歇后语实际上是建立在“人是动物(MAN Is ANIMAL)”的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之上。进一步说,人不仅可看作动物,人还可看作是物体(MAN Is OBJECT)。一旦这个概念隐喻建立起来,在汉语歇后语中就很自然地有了“属刨花的-一点就着”,“属窗户纸的-一点就透”,“属碟子的-浅薄”,“属核桃的-只能砸着吃”,“属鸡毛的-越吹越觉得自己高”,“属蜡烛的-不点不亮”,“属暖水瓶的-外头冷里头热”,“属瓶子的-有口无心”等等。下面我们再结合具体语句来对上述歇后语加深理解:

(1)你知道他的脾气是属刨花的――点就着,别惹他。

(2)小李这人是属窗户纸的――点就透,真是响鼓不用重锤。

(3)你看他判断问题那么武断,真是属碟子的一浅薄。

(4)我看那些犯罪分子,是属核桃的一只能砸着吃,对他们绝对不能手软。

(5)她这人是属鸡毛的一越吹越觉得自己高,完全没自知之明。

(6)小王天生属蜡烛的一不点不亮,叫我怎么说他好呢!

(7)老秦是属暖水瓶的一外头冷里头热,关键时刻很热心的。

(8)他是属瓶子的一有口无心,您大人不记小人过,别放在心上。

(三)人物属相类歇后语

有关人物歇后语的来源比较复杂,有来自神话的、文学的、历史的,每一个有关人物的歇后语背后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弄清楚这些歇后语的来龙去脉,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汉民族语言和文化。

让我们来看如下六例仿属相类人物歇后语:

(1)属曹操的-疑心大

(2)属姜子牙的-能掐会算

(3)属孙猴子-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4)属魏延的-头上有反骨

(5)属猪八戒的-倒打一耙

(6)属卖糖人的-吹得凶

在这六例歇后语中,让我们来看两则从字面上看其寓意不甚明了的歇后语。第一则“属孙猴子的-从石头缝蹦出来的”,熟悉汉语文学的人知道,孙猴子即孙悟空,《西游记》中说他是花果山的一块石卵变化而成的石猴。比喻人来路不明。从这则歇后语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出语言和文化的互动共生关系,要识解这则歇后语,读者必须对汉语言文学有所了解才能顺利实现从概念域1“从石头缝蹦出来的”到概念域2“来路不明”的概念整合(Conceptual Blending)过程。再看另一则歇后语“属魏延的一头上有反骨”,这个俗语与我国的历史文化人物有关。魏延是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看出他“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反骨”一词本指反抗的性格,后转指叛逆的精神。让我们来看两例应用了这两则歇后语的语例来加深理解:

(1)他是个孤儿,小时候当别的小伙伴嘲笑他是属孙猴子-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时候,他只能一个人躲起来掉眼泪。

(2)那小子属魏延的-头上有反骨,怎么也不能帮助这种人。

二、属相类歇后语中的凸显问题

让我们来观察下面两组与“猪”和“螃蟹”相关的歇后语群:

(1)属猪的-记吃不记打

(2)属猪的-咬住不放

(3)属猪的-嘴硬

(4)属螃蟹的-横着走道

(5)属螃蟹的-鲜美在里面

篇5

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关羽被封为襄阳太守。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后曹操派徐晃前来增援,东吴吕蒙又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

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三国演义》尊其为蜀国“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之“义绝”。

有关关羽的歇后语

关公当木匠——大刀阔斧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关公开刀铺——货真价实

关公卖豆腐——货软人硬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关公走麦城——最后一招

关公面前耍大刀——不自量力

关羽卖肉——没人敢要

关羽放曹操——念旧情

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关云长流鼻血——红上加红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关云长说三国——光说过五关斩六将,不说败走麦城

单刀赴会——声势压人

过五关斩六将——所向无敌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关胜战李遣——大刀阔斧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关羽放屁——不知脸红

关云长败走麦城——吃亏全在大意

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关云长不杀张文远——念起旧情

关云长守嫂嫂——情义为重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篇6

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处(第7回焦大)

坐山观虎斗——坐收其利(第16回王熙凤)

借剑杀人——不露痕迹(第16回王熙凤)

引风吹火——费力不多(第16回王熙凤)

站干岸——-不沾事(湿)(第16回王熙凤)

推倒油瓶不扶——懒到家了(第16回王熙凤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第25回彩霞)

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第26回红玉)

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第19回李嬷嬷)

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扣了环了(第30回王熙凤)

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第30回金钏)

九国贩骆驼的——到处兜揽生意(第46回鸳鸯)

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第46回鸳鸯)

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第46回鸳鸯)

黄柏木作磐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第53回贾珍)

聋子放炮仗——散了(第54回王熙凤)

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第60回芳官)

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第61回柳氏)

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第65回尤三姐)

见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第65回尤三姐)

耗子尾巴上长疮——多少脓血儿(第68回王熙凤)

顶梁骨走了真魂——吓得要命(第68回王熙凤)

锯了嘴子的葫芦——没口齿(第68回王熙凤)

小葱拌豆腐——清的清白的白(第74回王夫人)

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富余也不能(第75回鸳鸯)

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第88回贾母)

含着骨头露着肉——吞吞吐吐(第88回王熙凤)

焦了尾巴稍子——绝后(第117回众人)

《西游记》中的歇后语

蛇头上苍蝇——自来的衣食(第28回妖怪)

乍入芦芋——不知深浅(第32回孙悟空)

皮笊篱——一捞个罄尽(第39回孙悟空)

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第39回猪八戒)

磨砖砌的喉咙——又光又溜(第47回众僮仆)

尖担担柴——两头脱(第57回猪八戒)

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在内(第67回孙悟空)

狗咬尿泡——空欢喜(第71回作者)

铁刷帚刷铜锅——家家挺硬(第77回作者)

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第81回猪八戒)

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第83回哪吒太子)

贩古董的——识货(第86回小妖)

苍蝇包网儿——好大面皮(第87回葛仙翁)

三钱银子买个毛驴——自夸骑得(第93回沙僧)

皮肉粗糙,骨骼坚强——各有一得可取(第93回猪八戒)

《水浒传》中的歇后语

贼去了关门——迟了(第5回周通)

瓮中捉鳖——手到拿来(第18回刘高)

阎罗王面前——没放回的鬼(第21回阎婆惜)

花木瓜——空好看(第24回潘金莲)

马蹄刀木勺里切菜——水泄不露(第24回郓哥)

孙武子教女兵——十捉九着(第24回王婆)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第26回作者)

披麻救火——惹焰烧身(第21回作者)

灯蛾扑火——惹焰烧身(第27回作者)

一佛出世,二佛涅磐——死去活来(第39回作者)

割猫儿尾拌猫儿饭——自供自(第62回蔡福)

佛面上去刮金——刻薄(第83回军校)

雪狮子向火——酥了半边(第101回作者)

《三国演义》中的歇后语

掩目而捕燕雀——是自欺也(第2回陈琳)

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第107回蒋济)

有关三国故事和人物的歇后语

关公放曹操——念旧情

孔明斩魏延——借刀杀人

关公走麦城——死到临头

关老爷赴会——单刀直人

张飞古城骂关羽——误会

曹操杀华佗——以怨报德

诸葛亮隆中对策——先声夺人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关公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关胜战李遣——大刀阔斧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比喻来之不易)

篇7

中图分类号:H36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46(2014)02-0065-08

一、引言

歇后语是汉语特有的一种熟语形式。其他熟语形式如成语、惯用语、格言、谚语,在别的语种中也都有,唯独歇后语难见。歇后语表达力强,常常起着一语惊人、画龙点睛、令人捧腹、拍案叫绝的修辞效果。这种修辞效果,翻译起来常常令专家教授也抓耳挠腮,百思不得其解,而有时费尽心机,译文却反倒弄巧成拙。黄龙教授将“狗撵鸭子――呱呱叫”译成“Chased by a dog, the ducks quack―crack” ,一石激起千层浪,引来数位专家学者为此争辩。[1]对此译文,黄龙教授本人是非常满意的,而译界也多认为其“佳” 、“妙”,但我们也听到不同的声音。马教授就认为此翻译“还是不成功” ,他说:“如果再要翻译类似的歇后语,我会用英美人看得懂、说得出的语言,力求传达出它们的基本含义。比如可视上下文将‘狗撵鸭子’译为:It’s something to write home about./That’s really cool!/Terrific!” [2]范仲英教授更是把“狗撵鸭子――呱呱叫”作为不可译的例证,尖锐地认为黄龙教授这种译法是翻译界的一大奇闻。 [3]而唐述宗教授则称“这句译文虽然错误,却是人类向认知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说被狗撵得直叫唤的鸭子‘呱呱叫’固然费解,但是要译出Like a dog chasing the ducks to quack, the job you have done is crack之类的句子,便不会使人感到译文莫名其妙了” 。[4]从诸位专家学者热烈的讨论可以看出歇后语翻译是一项极其艰难的工作。要处理好歇后语中的不可译性,我们必须在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民俗学和翻译学等多方面的结合点上,探索出英译歇后语的原则和方法。

二、卡特福德的翻译限度理论、汉语

歇后语的特点及其不可译性

根据卡特福德的翻译理论,翻译中有两种类型的不可译:语言上的不可译性和文化上的不可译性。语言不可译(linguistic untranslatability)是指译语没有与原语文本对应的语言形式特征。语言不可译性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 原语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法单位或单词共用一个语言形式;2. 原语单位一词多义而译语没有相应的一词多义。而文化不可译(cultural untranslatability)产生的原因是“与原语文本功能相关的语境特征在译语文化中却不存在” [5]。这些年来,译界对可译性和不可译性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而这一争论其实是认识论的问题,它涉及认识方法,是宏观,还是微观的;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而卡特福德翻译理论中的不可译性不等于不可译[6]。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奈达曾不无讽刺地指出,即使是一些极力坚持不可译性的哲学家和语言学家也希望自己的著作被翻译成其它文字。译者的工作就是翻译,我们看到和承认语言中存在着微观的、绝对的不可译性,尝试通过多种的方法进行翻译操控,力求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和风格,但不追求绝对的形式上的一致和丝毫没有的信息丢失。在处理歇后语这一汉语有的语言形式的翻译中,不可译性表现得尤为明显,对其翻译的操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要译好歇后语,首先要了解和把握歇后语的特点:

1. 歇后语的第一个特点是结构的定型性。它由语面、语底组成,两部分多用破折号隔开,少数情况也有用逗号隔开或不分开。

2. 歇后语的第二个特点是语义的融合性。语面的意义揉合在语底之中。

3. 歇后语的第三个特点是语法功能的整体性。歇后语可以单独成句,也可以在句子中充当一个成分

4. 歇后语的第四个特点是独具风格的民族性。民族特色不仅在于这种表达方式在其他语种中鲜见,而且在于在语言素材上。

歇后语语面和语底之间的比喻、引申、联想、谐音、双关的联系手段,歇后语独特的句法特征,加上歇后语大量涉及到我国特有的人文史地、风土人情、宗教传说和思想文化,构成了卡特福德理论所提到的不可译性,既是语言结构方面的,也是民族文化方面的不可译性。正如一部著作所指出:“如果独特的语言形式又表现了民族性极强的思想内容,翻译就更难了,汉语中的歇后语就是这类型的代表。”[7]

三、歇后语翻译机制操控的探索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在上个世纪,经历了描写语言学阶段(40年代)和交际理论阶段(59至69年),从 70年代起,进入了社会符号学阶段,对于翻译理论提出了精辟的指导原则,阐明了形式对应(formal correspondence)和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 即动态等值 dynamic equivalence)两个概念。他认为形式对应是指代表源语词或句在目的语种最切近的具有对等功能的词或句,在语言对之间并不总存在着形式对应,要跟与原文语体来决定使用形式对应还是动态等值,而功能对等优先于形式对等。他指出:“实际上,对一个译者来说,由文化差异引起的问题比语言结构差异引起的问题要多而且更为复杂。”他要求把译文读者放在首位,“译文基本上应是源语言信息最贴近的自然对等”,形式是次要的,功能是主要的。[8]

歇后语作为一种日常生活中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熟语表达形式,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讲,在翻译操控中应把功能对等看作是一条翻译原则,要力求译文的遣词造句对目的语读者也能触发与原语读者相同的效果。而歇后语中大量涉及到的我国的历史、传说、民俗,能反映出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及我们中华民族的创造天赋与聪明才智,在翻译歇后语时,尽可能深入表现这些方方面面,恰如其分地介绍中国文化,这应该是每一个中国译者的光荣义务。

为了更好地肩负这一光荣义务,译者应当把有史以来翻译大师们采纳的翻译机制和积累起来的经验,全面调用起来,针对歇后语的不可译性,进行可行的翻译操控。这些翻译机制包括音译、直译、意译、半音译半意译、阐述性翻译和注释翻译等。我们把这些称为翻译机制,而不是翻译技巧,首先因为我们期待这些机制的全面调用能解决思想内容和文化信息的尽可能充分转译,其次,即使是纯语言的翻译,所谓技巧也难免弄巧成拙,因为语言脱离了语言环境往往词无定译,再好的词语,再好的翻译技巧也是炒韭菜搁葱――白搭。从语用学的角度看,上面提到的黄龙教授冥思苦索的“狗撵鸭子呱呱叫”的译文,既非不可用也非绝对好。倘若迫于无奈本属愚钝的我们竟然把一件事漂亮地做了,在这个语言环境下使用的歇后语“狗撵鸭子呱呱叫”,翻译成“Chased by a dog, the ducks quack―crack,”应当是无可指责的。原因是译文中文化上和逻辑上的错位与缺失在语篇中得到了补足。外国读者还会联想到迪士尼动画片的镜头为此称快呢。换个语言环境或者没有语言环境,黄教授的译文就会理解成鸭子的惊慌失措、狗欺负鸭子,等等,鸭子令人的烦躁的叫声给人带来的不是“呱呱叫”的印象,而是厌恶。

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谈我们对歇后语翻译机制操控的探索:

首先,要尽可能充分使用直译机制,从传播文化角度看,这是异化的过程。

其次,在直译机制受到不可译性限制或行文显得过于拖沓冗长等情况下,正确使用意译机制,疏通不太流畅的文字,让语篇更加接近接受语的特点,从传播文化角度看,这是归化的过程。

最后,进行汉英双语深入的对比研究,寻求不同程度的替代说法,扬长避短,沟通东西方语言文化之间的沟壑。这是语言文化传播中殊途同归的合璧过程。

音译、半音译半意译、阐述性翻译和注释翻译,等翻译机制,常常伴随上述三个主要翻译机制的操控发挥功能效用,本篇限于篇幅不单独列出作深入探索。

四、有关直译机制的探索和认识

1. 直译机制是实现奈达提出的“译文基本上应是源语言信息最贴近的自然对等”的主要手段,必要时我们还可以借助于音译、半音译半意译、阐述性翻译和注释翻译等。请看下面一小段中我们对两条歇后语的处理:

……嫂子并没把手放下,春芍干咳了两声,笑笑说:“羊粪蛋里掉个落花生,看来看去嫂子是个好人(仁)呀!”……“‘羊群里跑个兔’,你猜这是啥意思?”桂蓉笑着说。“啊――”

春芍知道这是歇后语,嫂子把它说成是“谜”了,听着怪俏皮的,可猜不透是啥意思,又急着想知道,所以说:“此言怎讲?“羊群里跑个兔,数它小,数它精呀!”桂蓉说。春芍知道是骂她,一定要打嫂子。Sister-in-law did not put down her hand, and Chun Shao uttered two dry-coughs , chuckling: “By my careful study, my sister-in-law is a saintly lady, something like a good groundnut kernel dropped into a ball of sheep’s dung. ” (Note: Kernel is a homophone of a human individual.)… “ ‘A hare rushes in the midst of a flock of sheep―’Guess what it means!” Gui-rong said smiling. Chun-shao realized it to be a wise crack, but her sister-in-law adapted it into a riddle. She had a sense of its being nifty but she didn’t know the answer. Eager to know the answer, she asked: “How to account for it?” “A hare rushes in the midst of a flock of sheep― the smallest but the smartest of all there.” Gui-rong replied. Chun-shao knew her friendly curse was aimed at self, and so she threatened to beat her sister-in-law while chasing after her.[9]

这里非常生动风趣地描绘了姑嫂在羊圈里打闹逗趣的场面,反映了农村妇女的风趣,聪慧,机警和姑嫂之间友好的浓郁的乡土气息,如果采取意译,只能传达这样的两个信息:My sister-in-law is such a saintly woman.和You are small but alert and agile。我们采取直译机制,连谐音关系的歇后语都设法通过加注,做了直译,基本不走样地用英语再现了这种乡土气息。

2. 在直译操控过程中对于源文化信息要和原文化语言一样地采取严谨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切勿望文生义。下面几个歇后语翻译中,狗鱼不能译成:dogfish(角鲨, 星鲨);山里红不能译成:azalea(杜鹃花,映山红);宝贝疙瘩不能译成:precious lump 或swelling(肿块);不能译成blotch(疹块或小脓疱);也不能译成pimple(丘疹,粉刺)。

狗鱼脱钩――从此不回头A pike rid itself from an angling hook―will never return.(Note: A pike is a kind of fish-eating fish, about 1 meter long, with black or white spots. Those with black spots are found in the Heilongjiang River, by which this saying is originated.)

山里红包粽子――不像个枣(诅咒)Dried Chinese hawthorn fruits(山楂果)used as an ingredient for zongzi nothing like dates, alluding to: ①good-for-nothing; an inhuman person(窝囊废,没人性的人) ②(言语、行动) rubbish; absurd; nonsense; (俚语)shit不合理 (Note: Zongzi is a kind of glutinous rice dumpling wrapped in reed leaves. It’s widely eaten especially on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to commemorate the death of Qu Yuan, a minister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475 - 221 BC) )

寿星公的脑袋――宝贝疙瘩 他那五短身材,焦黄无须的瘦腮,打褶儿细白的脖子,锥子尖一般的三白小眼睛,在他世伯世叔的心目中,好像放大了八倍,成了伟男子,成了寿星公的脑袋――宝贝疙瘩。(梁信《龙虎风云记》) His short build, with brownish beardless thin cheeks, a wrinkled greasy white neck and small eyes with small pupils that are as small as awl tips, was magnified to eight times in the minds’ eye of his uncles: he became a hero-like man and most admired personality like the bulge on a long-life elderly man’s forehead.寿星老或寿星公,是人,国画、年画和塑像中往往前额上有个鼓起的一大块,这是寿星老的典型标志,江苏省常州地区溧阳市的南山竹海很值得一游,那个镀铜的寿星老塑像几百米外就能印入眼帘,特别是那亮烁烁的“宝贝疙瘩”。我们把它译成bulge(体内因为年龄等因素形成)。偏巧,美国俚语have(or: get)the bulge on sb.表示“对...占优势; 占...的上风”。开个玩笑:看来bulge在英语中也还算“宝贝疙瘩”呢!另外一个翻译难点是例证中的三白小眼睛,一般词典查不到。三白眼是瞳仁小,眼白显得大的眼睛,网上搜一搜,颇有些美女俊男动人的三白眼照片。但是梁信笔下的丑男所生的三白眼倒不错,就是太小,眼球瞳仁才锥子尖一般大。这么精彩的描绘,不直译对不起英文读者,我们作了一点尝试。

此外,译文的遣词造句要力求审慎,注意切合语篇中文化内涵的表达,再举一例:

鸡孵鸭子――干着忙(帮干忙) 这个年头,今天这个捐,明天那个税,风吹日晒辛苦一年,鸡孵鸭子――干着忙(帮干忙),连个安逸年都过不上。Nowadays, we have tax revenues of this kind today and that kind tomorrow. We toil in harsh weathers day in and day out for a whole year but we can not earn leisurely Spring Festivals for ourselves. We are like hens used for hatching ducklings―end up in nothing entitled to us. 这条歇后语是陷阱,容易误译。这里涉及到中国乡土文化。鸭子不孵蛋,在无现代化科学方法的地方,老乡们让母鸡“代劳”。对于鸭子,这是帮助繁衍后代,鸡不是徒劳,当然鸭子不会感谢鸡的。对于人,更是有收获,也不会感谢鸡。由此可见,歇后语的语底是从母鸡角度看:白忙,用老乡的话是“干着忙”,“帮干忙。”由此可见,译成: fruitless labor; futile effort; a waste of time and energy, 全是错误的。因为有劳动成果,不过是别人占据或享受了。

3. 直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东西方文化在某些文化方面的褒贬差异,注意在必要时适当加注,以免误解。例如:

恶狗戴佛珠――假充善人(/假慈悲) The ferocious dog with Buddhist beads on the

neck― showing affected mercy(Note: A dog can be a faithful friend in Western culture but it often has a negative image in China, although it is becoming a more and more popular pet there now.)

半篮子喜鹊――叫唤起来没个完 Half a basketful of magpies―making endless twittering noise, a metaphor for chattering merrily and noisily on and on (Note: This saying is not derogative as Westerners might think when they find the bird “magpie” is involved. Contrary to Western belief that the bird foretells bad luck and even, in Scotland, death, Chinese folks used to and some now still think the bird brings good news and happiness)

聋子的耳朵――摆设A deaf man’s ears―no practical use.(利用反译法)/A deaf person’s ears―are kept for appearance’s sake 如果译成“A deaf man’s ears―ornament/decoration.”那就错了。聋子的耳朵就算是摆设,译成 ornaments也不妥,因为耳朵不是耳环那样的附加的饰品,是人自己长的,也未必好看。这么译,西方读者会认为是取笑残疾人,不尊重人家人格,不文明的表现。下面选段的译文回避了该歇后语,避免了语用失当:

“不知怎么,一到会场就犯困,别人说什么也听不明白。我坐到那儿也是聋子的耳朵当摆设。”( 浩然 《金光大道》)” I don’t know why but I always get drowsy during meetings. I can’t make heads or tails out of what others say. It’s like my ears are just there for decoration.”

别看他身上挎着三号驳壳枪,这只是聋子的耳朵――摆设。(冯志《敌后武工队》)That Mauser hanging by his side is purely ornamental.

4. 利用直译机制处理信息时,特别注意语面相同语底不同的歇后语,不能视作同样的歇后语。例如:

画饼充饥――空喜欢(一场) Drawing a cake to stuff an empty stomach ――happy for no real gain

画饼充饥――自欺自(=自己哄自己、自欺欺人Drawing a cake to stuff an empty stomach―an act to deceive(hoax/cheat) oneself

画饼充饥――口惠无实Drawing a cake to stuff an empty stomach―to offer a gift of a pie in the sky

5. 要用历史的眼光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歇后语中思想文化内涵经过直译机制异化的过程。例如:

石敢当搬家――挖墙脚Removing the stele inscribed with “shigangdang” at the foot of the wall beside the front door to another house―to undermine the foundation of sth.(Note: The stele with inscriptions used to be placed at the foot of the wall by the side of the front door facing a bridge or the entrance of a lane to turn ill luck into good in the old days)这条歇后语中的石敢当没有写成Shi Gan-dang, 说明译者有中国文化意识,没有拿一块小小的石碑当做人名字去误导外国读者。这种石碑从注释可以看出,旧时人们迷信认为大门对着巷口桥梁之类犯忌,靠石碑消灾辟邪,搬家了就不一定用了,或者要挪位置了,所以搬家就意味着挖墙脚。看来,除非是历史文献或旧题材小说,即使出现这条歇后语只要译出挖墙脚即可。

有些歇后语使用频率特别高,很有必要利用直译机制。比如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习惯成自然,和尚本人听了也不会生气了,最多道一声:“阿弥陀佛!”使用这条歇后语时,翻译把它译成:A monk under an umbrella―wu fa wu tian(without air, without heaven)―defyinglaws, human and divine。后来美国友人韩丁为它加了注释: It is double pun.A monk has a shaved head, hence no hair. A monk under anumbrella is cut off from the sky, hence no heaven.But “fa” also means law, and “tian” also means heaven in the sense of supreme ruling power. Thus a monk under an umbrella is without law or limit―rebel-like Monkey King(who accompanied the monk Tripitaka in his legendary journey to India), unbound by established rules, instituions or conventions, whether earthly or divine. 连谐音关系的不好译的歇后语都千方百计异化,相信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语言的沟通,将来加上便于西方读者容易查阅的歇后语翻译辞书,中国人一提到A monk under an umbrella,外国朋友便马上可以接下去说defyinglaws, human and divine,且爽然莞尔一笑。

四、有关意译机制的探索和认识

1. 在直译机制受到不可译性限制或行文显得过于拖沓冗长等情况下,我们多半要正确使用意译机制,疏通不太流畅的文字,让语篇更加接近接受语的特点,从传播文化角度看,这是归化的过程。具体可分为如下五种情况:

(1) 由于文化差异,风俗习惯不同,容易引起误会或费解的歇后语,一般不宜直译。例如:

棺材里伸手――死要钱。迷信的外国读者听众会以为闹鬼或僵尸作祟(ghost- or zombie -haunting),很难产生吝啬的联想,所以译成 be greedy for money 即可。再如:公公背着媳妇过河――吃力不讨好。老外婚后一般都是和父母分开过日子,对于某些国人喜欢拿公公和媳妇开涮很费解,甚至反感,所以只需这么翻译:a merit without a credit。

(2)外国人生疏的人名、地名、其他名称或提法,在不允许加注的地方要回避,在能加注的地方也不宜太多,弄得喧宾夺主。例如:

雷公打豆腐――专捡软的欺(杨沫《青春之歌》)译成: (Those bullies )only attack the weak.周瑜打黄盖――打的愿打,挨的愿挨,不妨译成:The punishment is skillfully given by one and gladly accepted by another/Both the giver and taker of the penalty feel alike―a due and worthy penalty. 这两个例子中回避语面的翻译,因为雷公,周瑜和黄盖这些神话和三国的历史人物,外国人不熟悉,加注后对于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没有多少意义。

(3)谐音、双关的歇后语,外国读者听众无法理解领略其微妙之处,在多数语言环境中,通常不宜直译出来。例如:

不蒸(争)馒头争口气。西方人烤面包,不蒸馒头,至于蒸和争是同音词,也多半不晓得,所以这条歇后语的明智译法是:try not to lose face at all costs(不丢脸)或strive for vindication(澄清诬告,嫌疑或误解)。选择哪一种翻译,要根据这条歇后语使用的具体语用环境而定。

(4) 歇后语中有大量的关于生理残疾的联想,多半本无恶意,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在外国人看来,老这么说残疾人,就有轻慢甚至侮辱之嫌,显得不太文明。这类歇后语翻译时要慎重取舍,对恶作剧式的歇后语,坚决不要加以直译。例如:

当着秃顶或瘌痢头的面,最好不要直译“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根据具体情况分别译成a sure thing 或quite obviously即可。另一方面,“瞎子点灯――白费蜡(啦)”这条歇后语,可以直译成:Light a candle for the blind―of no use。原因是节约是人的美德,盲人不会介意,语面也没有对他们不恭。

(5)过于粗俗以及骂人的歇后语,除非文学作品刻画坏人有此必要或上下文的风格特别粗俗,一般能够回避就不直译。例如:

猫咬尿泡――空喜欢。译成:an empty dream of happiness 或 hopeful celebration (or joy) that ends up in frustration (or pain) 。再如:懒牛上场――屎尿多。如果一定要传达对相关人的贬义,还是可以直译这条歇后语的:Like a lazy cattle would shit or urinate more often than work as made to, a lazy-bone escapes hard work through excuses。然而大多数情况下,特别是需要净化文字而不直译这条歇后语,应该译成:Idle folks lack no excuses. 或者译成:people tend to seek every pretext for the laziness。

2. 语篇中直译产生意想不到的错误的或贬义联想时,一定要用意译,防止语用失当。例如:

赵本山的相声小品,深受欢迎,他台上一站,嘴动一动,管保让你草泥塘翻泡――发酵(笑)Zhao Benshan is most welcome and best known for his comic dialogue and humorous short sketch. The moment he appears on the stage , or makes an attempt to move his lips, you are sure to be bubbling with laughters, like a pond of rotten grass and mud at the bottom, fermenting.译文中把人bubbling with laughters紧扣翻泡泡,描写发笑,谐“酵”的音。问题出在直译草泥塘发酵上,把人的发笑和腐草发酵类比,似乎说听众牢骚满腹,而不是开心。所以干脆意译,去掉like a pond of rotten grass and mud at the bottom, fermenting,译文更加流畅,表达上也排除了不好的联想。

3. 在口语会话中使用的歇后语过长,再好的直译也该放弃,采用意译。例如:

小黑马乐的心直跳,两个胳膊一伸,捣了牛牛和二小子一拳,笑着说:“瞧见么?他没有上锁呢!”“哈哈,这可是 ‘关门打瞎子’ ――没跑啦!”(袁静《小黑马的故事》)Little Black Horse, with merrily thumping heart, gave Niuniu and Erxiaozi a fist each with stretched arms. He smiled: “Did you see―he didn’t have it locked.” “Wow! No escape now!”

歇后语的译文故意不译关门打瞎子,原因有三:(1)所描写的语言环境不允许说许多话,简洁明快的语言加快描写活动的节奏感和紧张心态;(2)不了解这是歇后语的外国读者会以为瞎子是三人找的目标;(3)了解这是歇后语的外国读者会不满意关门打瞎子,欺负残疾人的粗鲁行为,译者加注对此解释,文字更加拖沓。

4. 同一条歇后语有的有多种义项,要严谨进行翻译操控。例如:

眉毛上失火――红了眼 有三个义项,请看有关可选英语的词汇和例证:

(1)发怒,(方言)光火become angry(or: furious/ indignant); fly into rage; become frenzied; wrath; rabidity ; (英国口语)paddy; (俚语) wingding; boil (or: burn)with anger(/wrath)

战士们一见鬼子进入包围圈,这是眉毛上失火――个个红了眼,只听连长一声喊,“打!”仇恨的子弹一起向敌人飞去。On seeing the Japanese invaders entering the encirclement circle, our fighters were filled with hatred, all with blood-shot eyes as if there were fire on their eyebrows. The company commander shouted: “Fire!” Bullets of retaliation flew directly to the enemy soldiers

(2)贪财 avaricious;greedy;rapacious; be avid of(or: for); miserly; cupidity; be insatiably greedy; grasping; covet after wealth

于福这人爱占小便宜,一见人家有什么好的东西就眉毛上失火――红了眼。大家都讨厌他。Yu Fu loves to take "petty advantages". He’s so greedy as if his eyebrows were on fire, eager to have a share of whatever a good thing others have. He was a bore to them all.

(3)妒忌be jealous of;be envious of;envy; heartburn; green-eyed.

小兰尖刻的话语把比她小一岁的妹妹气哭了。爸爸一见就明白怎么回事,于是把小兰叫到自己房里去,和颜悦色地开导她。没一会小兰就从爸爸房间走出来,拉着妹妹的手道歉,逗得她用小手擦留在面颊上的泪痕。原来爸爸是这么跟小兰讲的:妹妹三门功课都考优,爸爸该奖励她。爸爸在公司还得到奖励呢,妹妹这么小,不该奖励吗?你干嘛眉毛上失火―红了眼呢?你考得不如妹妹,也很用功呀,要不妈妈为什么打手机,说她在给你挑纪念奖品呢?Xiaolan’s biting remarks made her sister, one year younger than she, cry bitterly. Father immediately knew what was the case, so he let Xiaolan come to his room and cordially gave guidance to her. It didn’t take long before she came out from Father’s room. Pulling her hand, she apologized to her and teased her until she felt better and wiped the remaining tears on her cheek with her tiny hand. It turned out Father talked to Xiaolan this way: your sister got top scores for all three subjects and she deserves rewards just as Father did for his work. She’s so small and she needs more encouragement than Father does. But why should you be green-eyed? You didn’t do so well as she but you worked hard enough. Otherwise, why your Mum should have called me with her cellphone that she is picking up a gift for you as a keepsake?

五、有关借代机制的探索和认识

1. 在直译机制受到不可译性限制或行文显得过于拖沓冗长等情况下,我们除了使用意译机制,疏通不太流畅的文字,让语篇更加接近接受语的特点之外,我们还要进行汉英双语深入的对比研究,探索开发接受语中可替代的成语、谚语、俗语和其他惯用语,寻求不同程度的替代说法,或奏异曲同工之效,或加工改造,扬长避短,努力沟通语言文化之间的沟壑。这是语言文化传播中殊途同归的合璧过程。由于西方语言没有对应的歇后语语面,汉语歇后语寻求替代说法只能为无损本意的语底找替代说法,有时是忍痛割爱放弃对语面的翻译。例如;

半篮子喜鹊――叫唤起来没个完talk nineteen to the dozen

长生果――不老实as slippery as an eel

吃冰棍儿拉冰棍儿――没有化(话)freeze into silence

赶着(/打着)鸭子上架――难为人家 force a donkey to dance

锅边的小米――熬出来了Every dog has its day/Every cloud has its silver lining.

2. 有时一条歇后语有许多替代说法,在使用借代机制翻译时可以根据语篇要求加以选择。例如: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异想天开lend wings to imagination; ask(or: cry)for the moon;

(贬义)have a maggot in one’s brain(or: head); have a bee in one’s head(or: bennet); have bats in the belfry

3. 一条歇后语有时有几个义项,借代机制只对有替代说法的义项起作用。例如:

耗子进书房――咬文嚼字 用意译或只翻译语底有三个义项:①书生气,卖弄文才talk like a book, talk pedantically ; bookish; show-boating one’s literary talents; play with words ②装腔作势地说话 talk posh; chew(/ruminate) upon a subject;③ 死抠字眼pay excessive attention to wording; verbalism 借代说法有两个:split hairs about words and phrases; word-splitting,只对第三义项起替代作用。在语篇中该歇后语表达前两层意思时,用这两个借代说法就词不达意了。所以运用借代机制操控时来不得粗心大意。

4. 有的文学描写中,意译显得乏味,直译显得噜苏,借代倒显得特别明快达意,外国读者不费劲就能心领神会。例如:

赶脚的骑驴――图个眼前快活(直译)Donkey-driver rides on the donkey’s back himself―enjoying temporary comfort.(Note: The driver is supposed to be hired by someone to ride his donkey or mule or to carry some loads on its back.)(意译)seek short-term pleasure or comfort(借代)A bird in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请看下面例句中歇后语的翻译效果:

刘衙内关在皇宫半个月,……一听说老包出巡离开京城,快活得没法说,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跑出来了。“赶脚的骑驴――图个眼前快活”,哪知出了皇宫,一条街还没走到头,就让王朝、马汉给逮住了。Yanei Liu, son of noble gentry Liu, was shut up in the imperial palace for half a month….On hearing that Bao Gong was away from the imperial capital on an inspection tour, he was happy beyond description. He went out without a second thought.―After all, a bird in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 To his dismay, before he reached the end of the first street outside the palace, he was captured by Bao Gong’s bailiffs Wang Chao and Ma Han.(Note: Lord Bao or Bao Gong, , formal name Bao Zheng(999~1062), is also known as Bao Wen-zheng , most popular for his rectitude, justice and legendary trials of many difficult cases)

直译方案中,为了把方言中的“赶脚的”解释清楚,加了注脚,所以很难成为好的译法。充其量只起介绍这条歇后语内涵的作用。加注译法在实际翻译操控中,多半不宜过长。为此,我们在例句译文中运用替代译法,用一鸟在手强似双鸟在林,这是西方尽人皆知的谚语,不损失要表达的本意。再如:

爹爹走了,我也躲起来了,金阴人派来要账的狗腿子金四,寻到妈妈的头上来了,到了我家,见鸡捉鸡,见鸭捉鸭,骂人砸家伙,两天催三回,一进门就大喊大叫:“癞蛤蟆躲端午节――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砸了你们的骨头熬成油,也得清账。”(马忆湘 《朝阳花》)With Daddy having fled and I hidden myself, Mum was the only one Jin Si could find, who was a lackey sent as a dunner by Jin Yin-ren. The moment he set foot on my house, he started to catch chickens and ducks that came to his sight, and smashed our pots and pans while swearing. He urged Mum to repay the debts three times within two days. He would shout at the top of his voice at the threshold: “You may get off today, but not tomorrow! You’ve got to square the account, even by squeezing your bones for oil. ”

癞蛤蟆在端午节前后,白天的确很少出来活动,躲起来了。从前有人利用癞蛤蟆,在端午节期间制作清毒消肿的中药,此习惯已经在有的地方沿袭至今。癞蛤蟆躲的原因还是个谜,因为他们不可能估摸人们抓他们。据说端午节中午前后小孩子到太阳底下走,容易生疮害疖子。癞蛤蟆体内的毒恐怕在太阳底下使得本身也受不了,所以癞蛤蟆要躲起来。这条十分流行的歇后语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对自然现象的入微观察,我们本可以利用直译机制加注让老外了解这一中国人观察到的奇特现象,帮助激发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但是在例证翻译时我们改为你躲过今天逃不过明天,文字简练,节奏加快,更加生动地刻画金四狗仗人势,气势汹汹,逼得借债的穷人走投无路。

六、结语

通过对歇后语翻译操控的实践,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语言中客观存在的不可译性,但不可译性不等于不可译。语言作为一种交际的符号工具,用相对的眼光看尽管有不可译性的存在,但还是可以翻译,奈达的翻译等值理论就成为我们可依据的原则。翻译等值并不意味着再现原文的全部内容或者说全部信息。译者的任务主要是寻求内容等值,而不仅仅是形式对应。作为译者,我们要力求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和风格,力求使译文给目的语读者或听众带来同原文给原语读者或听众一样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龙. 翻译艺术教程[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89:214-215.

[2]马. 翻译批评散论[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45-48.

[3]范仲英. 实用翻译教程[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197.

[4]唐述宗. 是不可译论还是不可知论[J]. 中国翻译, 2002(1):54-57.

[5]J.C. 卡特福德.翻译的语言学理论[M].穆雷,译.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1:109、115.

[6]谭载喜. 西方翻译简史[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250.

篇8

“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毫无疑问,这是对诸葛亮才华的侧面概括。集超人智慧与谋略于一身的诸葛亮,被善于招揽人才的刘备重用,蜀国在诸葛亮的全力以赴下,终成就了大业。

我喜欢诸葛亮遇事镇定自若,深谋远虑。在“空城计”中,智慧的他毫不畏惧司马懿的逼迫,从容布置,从而使对方退兵,西城得以转危为安。我喜欢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在“草船借箭”中,妒贤嫉能的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从而借来十万支箭,为赤壁之战准备了足够的箭支,也保全了自己。我还喜欢诸葛亮的智勇超群与忠贞不渝。诸葛亮为了求得南方的长治久安,听从马谡的建议,采用“攻心为上”的计谋,在与孟获的战斗中七擒七纵,最后使孟获心悦诚服地归顺了刘备,成为蜀汉南方的屏障……这些世人耳熟能详的故事无不闪耀着诸葛亮知识与智慧的光芒。

我喜欢诸葛亮一生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品质。他是一个“滴水之恩,必将涌泉相报”的人。他的一片丹心以求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因为受到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只求安心生活,“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因为受到刘备三顾茅庐之恩,白帝城托孤之重任,为了汉室之兴竭忠尽智,至死不渝,他是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江山社稷,忠贞不二,呕心沥血,直到临死之前,还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业,为的就是报先帝的知遇之恩,实在可歌可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是后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可以看出诸葛亮的鞠躬尽瘁。诸葛亮的性格品质至今还广为后人流传。《三国演义》同时也塑造了很多不同性格的英雄人物,它现在已经成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读物了。

篇9

1.灵活多样的识字课。要让学生能够开开心心地学语言,轻轻松松地识汉字,语文教师就要注意充分利用孩子所接触的事物进行识字,或者让儿童进行听故事、说故事、尝试阅读故事的活动。通过和文字材料反复见面,让孩子在亲身经历的语言实践活动中逐步熟悉汉字的形、音、义,最终达到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认识汉字的目的。

2.阅读心得交流课。这一活动课旨在帮助学生扩大阅读量,丰富词汇、开发智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同时培养从各种书报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并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名著人物点评课。比如在“走进三国”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这样设计:(1)仔细阅读少儿读本《三国演义》。(2)以“心目中的三国英雄”为主题评析书中人物,通过展开辩论,让学生学会全面评价人物。(3)搜集由《三国演义》故事演变而来的成语或歇后语。这样的专题性课外阅读综合性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主动探究、自学自育的能力。

4.知识竞赛课。语文实践活动特别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和运用,可以先让学生搜集有关的课外阅读资料――成语故事、灯谜、谚语、歇后语、对联,以及新闻、名言警句等,学生分组练习,全班开展竞赛活动,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参与精神和合作能力。

5.课本剧表演课。首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把适宜表演的课文如《将相和》《西门豹》《奴隶英雄》等改编成课本剧,再交换阅读,看谁改编得更精彩。然后教师让学生分组排演节目,并且通过竞争正式表演,最后对小演员的表演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整个过程巩固并拓展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培养了表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使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6.阅读欣赏课。教师选择文质兼美的文章,让学生从内容、形式、语言、心得等方面进行讨论交流,品评鉴赏,以便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读书的兴趣,其程序为:佳作欣赏――交流点评――积累诵读。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师结合语文教学,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亲身经历的各种活动中积累一定的经验、知识,体验相关的情感,并在实际情境中检验自己应用知识的能力,为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实践提供丰富的生活积累。

1.定期进行“焦点访谈”。校园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也存在焦点、热点问题,如当前的“彩票热”、“减负”问题、“零花钱怎样花”等问题,而这正是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一个基本途径。教师借鉴“焦点访谈”的形式,让学生充当小记者,用心观察、体验社会、校园的方方面面,在相互的访谈中增长知识才干,锻炼自信、自强的心理素质。

2.召开专题辩论会。“辩论会”之前先让同学们自己确定话题,如“看电视、上网等对学生有没有好处?”然后定出正反方,双方各自搜集材料。辩论会上,正文和反方唇枪舌剑,常常争得面红耳赤。学生在这种针锋相对的思维交锋中完善了性格,各方面素质也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3.古诗文擂台赛。学校如果每学期让每位学生背诵20首古诗词,待小学毕业时学生就会背诵300首左右的古诗词,这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开展诵读古诗文活动,形式多样,如个人朗诵、小组朗诵、全班集体朗诵等。

4.搞好诗配画和手抄报活动。每学期要求每位学生完成诗配画、手抄报等任务,可以大大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绘画的能力。

篇10

“日积月累”出自朱熹《答周南仲书》:“随时体究,随时讨论,但使一日之间整顿得三五次,理会得三五事,则日积月累,自然纯熟,自然光明矣。”“日积月累”顾名思义是一天天、一月月积累,这个积累过程是动态的,是持续的。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版)每组“语文园地”中都有一个栏目“日积月累”,它主要包括“识字、对联、经典诗文、名人名言”等,是中华文化经典中的精华,是宝贵的学习资源。但教学实践不容乐观,普遍重知识的机械运用,轻积累的方法指导。教师教的方式单一,学生学得乏味。

一、“日积月累”几种教学现状

(一)机械识记型。

大部分老师在教学“日积月累”版块时都采用五步法,第一步读读,第二步背背,第三步抄写,第四步默写,第五步查漏补缺,不会背的继续反复读,不会默写的继续反复默写,直到全部过关为止。

(二)自生自灭型。

一部分老师,特别是处在相对成熟的教龄段中的老师在教学“日积月累”版块时,运用的是自生自灭型。因为这一部分老师已经从多年的教学沙场中总结出本版块的考查模式,基本上是填空、默写,所以他们认为只要学生自己读背,会默写了就不会影响考查考试成绩。在教学时怎样处理“日积月累”完全取决于课堂教学时间,如果时间充分,那么在课堂上读背写,如果没有时间就一句话“课后读背,会默写”。

(三)蜻蜓点水型。

部分老师在教学本版块时蜻蜓点水,浮在表面。如教学第八册P50的气象谚语“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老师关注到“鱼鳞斑”,先让学生读准“鱼鳞斑”的音,接着看“鱼鳞斑”的图片,最后就让学生背诵默写。这样学生虽然对鱼鳞斑有初步的印象,但是这样的教学我认为缺少灵动和生命力,学生难以感悟到这民间的气象谚语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四)盲目拓展型。

部分老师认为“日积月累”重在积累,拓展的内容多多益善。于是,随心所欲地让学生无限制地抄写同类词语、句子或者诗句,学生苦不堪言。

综上所述,“日积月累”这一版块教师教得单调,学生学得乏味,教学现状处于困境之中。

二、改变“日积月累”的教学方式

(一)乐积农谚,感受生活乐趣。

农谚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特别是在封建社会,劳动人民几乎被剥夺了读书的权利,他们的经验主要靠“父诏其子,兄诏其弟”的口头相传方式流传和继承下来。小学阶段“日记月累”涉及农谚的有四次,分别是二年级下册《节气歌》,三年级上册《蔬菜季节歌》,另外六册、八册都收集了气象谚语。但是因为农事与孩子的生活没有紧密关联,因而学生一般不感兴趣。于是在教学八册农谚的时候,我就运用“调查收集――分类整理――明晰依据――故事激趣”的思路开展积累活动。

1.调查收集。古代劳动人民充满智慧,虽然没有上过学,但是通过祖祖辈辈的经验积累,口口相传,民间流传了非常多而实用的农谚。我就根据农村学校的资源优势,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起来,组织学生到周边村子收集农谚。他们收集到的农谚很丰富,有气象类的,也有农耕类的,这些农谚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念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兴趣很浓厚。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农谚在农村生产生活实践中的作用。

2.分类整理。学生收集到的农谚很多,有节气方面的,如“白露早,寒露迟,秋分草子正当时”等,类似二年级下册《节气歌》;也有农耕类的,如“白露白,正好种荞麦”类似三年级上册《蔬菜季节歌》;也有关于风、云、雨等。引导学生按照不同的角度给收集到的农谚分门别类。

3.明晰依据。无论是什么农谚都是来自于生活和生产,都是实践的经验积累,几乎都可以用科学的道理解释。因此,我拓展了语文学科的教育,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了解农谚相关的科学道理。如:“燕子低飞蛇过道,风雨不久就来到。”让学生研究燕子为什么会在下雨前低飞?蛇为什么在下雨前过道?它是回到洞里去呢还是从洞里出来透气呢?

4.故事激趣。历史上有许多利用气象的故事,如著名的《草船借箭》。教学时先播放《草船借箭》的短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观看结束以后,组织学生讨论明白机智的诸葛亮在一个早上获取了十万支箭,就是利用了有大雾的天时。有了这个故事的引入,学生就自然对《三国演义》感兴趣了。

通过实地调查、分类整理、故事激趣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不仅积累了农谚,还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智慧。

(二)巧积歇后语,感受语言魅力。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虽然短小,但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小学阶段歇后语共出现四次,分别是六册、八册、九册、十册,相对集中。在教学时,采用了以下策略:

1.内容重组。三年级第六册第八组主题是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课文《女娲补天》、《夸父追日》、《西门豹》等学生学得不亦乐乎。语文园地八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就是围绕“神话和传说”的,而且“日积月累”的歇后语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等也是关于神话、传说。在教学时采用了单元重组的方法,把“口语交际”、“习作训练”和“日积月累”版块进行整合。

2.情境创设。语言的积累离不开实践运用,运用让语言浑身充满活力,让其更灵动。如学校经常举行各项比赛,每次比赛总有人获胜,有人落选。于是就以学生象棋大赛、歌唱比赛为背景,情景模拟相声《妙语连珠》。

甲:你的象棋技术真好,就像飞机上挂水壶――高水平(瓶)!

乙:你的歌唱得也不错,就像高山上打大锣――四方闻名(鸣)!

甲:不提不提了,听说你上次住院了,我真是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

乙:不要紧,不要紧,就像牛身上拔根毛――无伤大体。

甲:那就好,那就好,我们说句歇后语就下台吧。

甲乙:唱戏的忘了台词――赶快下台。

内容重组,情境创设都是学生很喜欢的一种方法。除此以外,还可以运用看图猜歇后语、看动作猜歇后语等方法帮助学生积累运用。

(三)妙积名言警句,感受人生哲理。

名言警句是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整个小学阶段,每一册的日积月累都有“名言警句”,涉及珍惜时间、为人处世等方面。在教学中,主要从两方面引导。

1.课堂渗透。语文课堂是名言警句积累运用的主战场。在教学中,无论是课题的引入还是主题的揭示都可以用名言警句。如教学《和时间赛跑》,在课后资料和“日积月累”环节都有珍惜时间的格言。引入时可以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或“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等。

2.营造氛围。积累离不开良好氛围的创设,名言警句流传至今的很多,涉及的内容很宽泛。有生命意义方面的,如第八册巴金――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有爱国方面的,如第十一册――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的泉源;针对这些内容,组织学生选择相应的名言警句布置在教室、食堂、图书室等场地,营造处处有警句,处处有名言的氛围,督促学生时时修正自己的行为。

聚沙成塔,聚腋成俅。郭沫若先生曾作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驰。”老师应是魔术师,灵活地运用乐巧妙三招解日积月累教学之困,把学生引向自主积累的美好殿堂,让其快乐地徜徉在“日积月累”的海洋中。

参考文献:

[1]毛玲斐.日积月累有效提高.教育科学,2012、6.

篇11

可是现在的语文作业内容囿于课本知识,形式单一、枯燥,大多是机械、重复的抄写,学生缺乏兴趣,如:把当天学的生字写三遍并组词,把要求背诵的课文抄写三遍等;全班都做同样的作业,缺乏层次性;学生把作业当苦差,疲于应付,作业质量低劣,学生对这样的作业不感兴趣。高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期,有好奇心理,喜欢新鲜刺激的东西,因此,作业要结合学生实际,积极创新作业形式,在符合教学原则的同时,更加注重开发高年级学生的潜能。我在平时的实践中,做了这么几类作业与大家分享:

一、实践作业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因此我想:在布置语文家庭作业时,能不能布置一些实践性的家庭作业,引导学生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学了课文《荒芜了的花园》,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并评一评谁表演得好:学了《松坊溪的冬天》让学生根据课文画成图画并展览。学了表现人与人间亲情的单元让学生学会感恩,向自己的亲人回报爱,并记录下来。这样把语文学习同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可以“打通”学生的课内、课外生活,让学生在实践性家庭作业中学语文、用语文,从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课外阅读作业

儿童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课堂中的内容远远不能满足他们。新课标强调:培养小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立足课内,注目课外,拓展性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开阔小学生视野,帮助小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我选了一些适合孩子们读的书比如这学期我们读了味泰戈尔的《图书馆》、冰心的《繁星・春水》、叶圣陶的《稻草人》、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朱熹的《熟读精思》,学生已积累了不少有关美词佳句。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设计“ 读书美容院”,做了一些准备工作:

1、请你为“读书美容院”起个名,届时写在匾额上。

2、开张时请你送两句赠言。

3、准备向顾客推荐一本好书,书名《 》作者

你推荐这本书的理由。

4、我想邀请你在开张仪式上致辞,请你准备好发言词。

自开张以来,学生以主人姿态主动为班级的“读书美容院”献计献策,变一贯的被动做为主动做,学生乐意完成。从推荐书目中,老师了解了学生的兴趣,学生能引用本单元课文中的语言作赠言和发言词,通过自身经历揭示了读书明理、读书养气、读书养颜,拓宽视野等诸多好处。

这样的作业既创造性地拓展延伸,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做起作业来会兴趣盎然。

三、少量的、有梯度的书面作业。

因为书面家庭作业具有复习巩固已学知识,预习将学知识提出疑问的作用,所以还是要适当布置一些。但要控制书面作业总量,注意梯度。最好运用活页式作业,这样既有基础,又有应用,还可以加点拓展!

四、经典作业

我们在学习《草船借箭》一文时,布置了一次情系“三国”的作业。在《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的妒贤嫉能、鲁肃的忠厚守信、曹操的谨慎多疑。学生对此文的学习兴趣极为浓厚,原因是社会上的三国人物和三国故事是学生们津津乐道的,特别喜欢其中的风云人物。面对学生的三国情结,我在学完了《草船借箭》一文后,设计了这样的作业供学生选择完成:

1、如果你的绘画技术还不错,请你为自己最喜欢的三国英雄设计一张名片:名片上最好要画出人物的画像,在附上一段性格、事迹介绍,也可以用一两句话来评价这位三国人物。

2、如果你看过《三国演义》的书或者电视剧,请你为自己最喜欢或者最讨厌的一个三国人物写一段评价语,结合人物的生平事迹进行评价会更有说服力。

3、如果你只从《草船借箭》一文中了解了几个三国人物,请你再读懂、读熟书本后面的选学课文《孔明智退司马懿》,再结合两篇课文中的人物,积累背诵十个有关这几位人物的歇后语。

4、如果你愿意展示自己的表演能力,可以和同学合作设计一下,演一演《草船借箭》的故事。

这一作业安排在课余时间,要求学生可以选择其中1-2项来完成,既考虑了留给学生充裕的作业时间,也考虑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课按兴趣超额完成。学生对于这样的选择性作业非常有兴趣,布置作业的时候就兴奋不已,纷纷讨论要选择那个作业完成,更有人已经在班级里为故事表演“招贤纳士”了。

利用作文课时间,我们进行了“走进三国”的作业交流:且看那些把张飞画得吹胡子瞪眼的,把庞统介绍得惺惺相惜的,把诸葛亮介绍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把三国歇后语背诵得神气十足的,把《草船借箭》表演得有模有样的,同学们画三国、说三国、演三国,感受着三国的刀光剑影,品味着三国的英雄情怀。让我欣喜的是:通过这样的作业形式,班级里竟掀起了“三国热”,很多同学买来了《三国演义》,也有购买《易中天品三国》的,津津有味地阅读起来,下课的时候常常能听到“鲁肃”、“司马懿”、“张辽”、“赵云”等这些名字。似乎在无意间,学生为自己布置了一道“品读三国”的作业。

一颗石子能激起一池的涟漪,那是多么美的画面!教育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需要我们教师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特长,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

篇12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桃园,摆上乌牛,白马等祭礼,然后烧香,三个人一齐跪下,发了誓言:“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如背义忘恩,天人共戮之。”刘备年长,拜为大哥,关羽排为第二,张飞最小。三个人祭过天地,就在桃园里摆上酒席,庆贺一番。这一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满园的桃花争相怒放。刘、关、张兄弟三人在这满园春色中喝了个痛快。此后,三人果然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初出茅庐

东汉末年,刘备三次登诸葛亮门,才使诸葛亮同意出山,帮助打江山。当时曹操派兵攻打刘备,刘兵单将少,形势危急,诸葛亮设计,在博望坡埋伏,以火攻曹军,使操军残败。当时人赞颂诸葛亮,用了如下诗句:“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后称初次出来做事为初出茅庐,或比喻所参加工作缺乏经验,还很幼稚。

锦囊妙计

孙权用周瑜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出荆州。诸葛亮在刘备临行前交给赵云三个锦囊,吩咐说:“内有三条神妙计策,到时依次打开行事。”刘备和赵云、孙乾率五百军士到南徐,依锦囊妙计破了周瑜的计策,娶了孙权之妹孙尚香逃回荆州,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后以“锦囊妙计”比喻能届时解决紧急问题而又暂时保密的好办法。

赔了夫人又折兵

刘备向东吴借荆州暂时安身,后来却不想归还。东吴都督周瑜假称把孙权的妹妹许配给刘备,打算将刘备骗到东吴扣为人质换取荆州。刘备按照诸葛亮的安排来到东吴成了婚,并带着夫人逃回荆州。周瑜闻讯急速追赶,却被诸葛亮事先布置的伏兵打得大败。蜀兵齐声羞辱周瑜说:“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个成语比喻想占便宜却遭受了双重损失。

舌战群儒

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吞并江东。东吴君臣惊疑恐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典故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观点,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论并驳倒对方。

过五关斩六将

关羽辞别曹操之后,保着甘、麋二夫人,往河北(黄河以北)投奔刘备,先后经过五个关隘;因没有得到曹操的手谕,一路之上遭到了层层拦阻,但关羽凭借一己之力,斩了六员曹将。比喻克服重重困难。

走麦城

关羽受刘备之命镇守荆州。吴将吕蒙设计诱关羽取襄阳,趁机夺取南郡,全获关羽部下及其家人,大大瓦解了关羽军中的士气。关羽败退到当阳,西走麦城,又被吕蒙重重围困,形势十分危急。但别无他路,只有率领残余人马从麦城突出重围。结果未能成功,关羽父子均被俘虏。比喻作战失败。

望梅止渴

曹操带领军队作战,来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因天气炎热,将士们长途跋涉,无水解渴,个个口干舌燥,人人疲惫不堪。此情此景令曹操十分着急,于是他心生一计,骗他们说,前面有一片很大的梅树林,梅子很多,又酸又甜,到那里可以摘梅子吃解渴。士兵们听了,仿佛置身于茂密的梅林之中,看到了密密麻麻的酸梅,也似乎尝到了酸甜的梅子,都流出了口水来。此成语形容用不切实际但能使人产生的空想来安慰自己。

空城计

马谡失守街亭后,司马懿亲率大军进逼西城。当时西城只剩下了老弱残兵,根本无力抵抗,大家顿时慌作一团。丞相诸葛亮临危不乱,他深知司马懿生性多疑,于是传令大开城门,让老弱兵士洒扫街道,自己在城楼上焚香弹琴,显出一副从容自若的样子。司马懿怀疑城中设有埋伏,吓得赶紧退兵而去。此成语泛指为掩饰力量空虚而采取的迷惑敌人的计策。

乐不思蜀

魏国灭掉蜀国后把蜀主刘禅安置在魏都洛阳,封为“安乐公”。一次,魏国大将司马昭请他赴宴并让他观赏蜀地歌舞,看他有什么反应。刘禅身边的人以为耻辱,刘禅却嘻笑自若,毫无悲伤的神情。过了几天,司马昭问他:“是不是很想念蜀国?”他不假思索地说:“此间乐,不思蜀。”现在泛指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想回到原有的环境中去。

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歇后语也不少:

1.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2.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3.刘备请军师――三顾茅庐。

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5.孙权嫁妹――赔了夫人又折兵。

6.孙权骗刘备――弄巧成拙。

8.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9.孙权杀关公――嫁祸于人。

10.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11.蒋干盗书――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12.马谡用兵――言过其实。

13.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14.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15.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16.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17.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18.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19.诸葛亮隆中对――先见之明。

20.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21.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2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23.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24.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25.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相关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