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4:51:5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稽查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试行审计式稽查底稿是适应税务稽查管理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随着经济社会和税收工作的发展,税收集中度不断提高,现行稽查管理体制和模式已经与税源结构不相适应,现代信息管理手段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广泛应用,稽查部门依靠传统稽查方式方法检查已经很难深入开展,同时,今年省局提出了“服务加速崛起,推进管理转型升级”的明确要求,为此,稽查部门要积极适应形势变化,准确把握形势要求,积极推进稽查管理转型升级。审计式稽查是运用企业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评价方式、分析性复核方法等现代先进的审计技术手段而进行的一种稽查方式。与传统的稽查方式相比,它具有重案头分析、重“工具箱”模式、重工作底稿、重程序等“四重”特点。因而推行审计式稽查底稿,可以促进税务稽查实现“收入型稽查”向“执法型稽查”、“被动检查”稽查向“主动预防”稽查、“传统型稽查”向“专业型稽查”、“理想型稽查”向“理性型稽查”以及“对外监督型稽查”向“内外监督并重型稽查”的转型。
(二)试行审计式稽查底稿是提高稽查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和稽查工作质量的有益探索。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多元化,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张,传统的检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稽查形势。同时,税务机关对稽查工作底稿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模式。一般除统一简单列举被查单位基本情况外,其余事项都由稽查人员自由记录,这样对稽查质量失去了最原始的控制。审计型稽查工作底稿模式以“痕迹化管理”思想为重点,通过列示涉税风险点和评估、检查程序,指导检查人员“干什么、怎么干”,为检查人员提供了统一规范的作业标准。底稿工作内容详细记载了检查人员的实际工作轨迹,使得检查工作真正做到过程有控制、责任有分工、检查有记录、行为有监督、成果有评价,克服了传统税务检查“检查环节失控,想怎么查就怎么查”、容易产生执法风险的弊端,实现稽查管理由以往管“结果”向既管“结果”更管“过程”的转变。
(三)试行审计式稽查底稿是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防范重大税收流失的重要举措。当前,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新要求,主要就是要运用税收风险管理理念,按照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的要求,整合、优化和合理配置税收管理资源,把有限的征管资源用于风险大的行业和企业,进一步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开展重点税源企业检查,防范重大税收流失是稽查部门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审计式稽查工作底稿就是针对重点税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健全、财务核算信息化水平高、财务数据相对真实准确的特点,为提高驾驭重点税源企业检查能力专门设计的。它借鉴现代审计技术,以稽查专用工作底稿为载体,通过风险评估、控制测试、实质检查和纳税遵从评价,将税务稽查融入到企业核算过程,促进企业减少涉税风险,提高税收风险控制能力,进一步减少税收管理成本和税收流失。
(四)试行审计式稽查底稿是加强执法监控、防范执法风险的有效手段。对税务稽查四环节特别是实施环节有效的全过程管理一直是稽查管理工作的重点。以往稽查人员从领取检查任务到提交稽查报告的中间过程缺乏有效的指导和规范,导致稽查出现“两头可控、中间失控”的被动局面。审计式稽查工作底稿通过检查流程和专用表格填制,用底稿明确检查内容、规范检查流程、记载检查行为,考评检查人员“干没干、干得怎么样”,为指导、规范、约束、记录检查全过程提供了抓手,为事后监督提供了客观详实的复查依据,有助于规范检查人员行为,强化执法监督,有效地防范和减少了执法风险的发生,使稽查管理更加精细化。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学习,提高认识。首先,我们及时购买《税务稽查审计型检查工作底稿指引》,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审计型稽查工作底稿指引,充分认识开展审计式检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面掌握精神实质,以便消化、吸收和改进,其次,抽调业务骨干6人认真对审计型检查工作底稿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提出我市地税稽查部门实施审计式检查工作底稿的初步实施办法,提交全体人员讨论。
(二)因地制宜,改进创新。《税务稽查审计型检查工作底稿指引》中审计型检查工作底稿主要以大型工商企业为适用对象,检查内容主要体现在国税部分,为此,我们在深入学习讨论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本地实际,针对地税稽查业务内容对上述内容进行了部分修改,对不宜操作的各种指标分析等内容进行了删减,取消暂时不适用和不属于地税稽查部门的部分底稿,积极引入“阳光稽查”和涉及地税部门的各税种、政府性基金费以及发票情况的检查底稿,提高了审计型检查底稿的适用性。同时,及时制定并下发《市地方税务局审计型税务检查工作试行办法》,明确了审计式检查工作底稿的适用范围和操作办法。
(三)选择试点,稳步推进。由于试行审计式检查工作底稿是一项较新的工作,并且我们结合实际进行了部分修改,为稳妥推进审计时检查工作开展,我们在组织开展重点企业发票检查工作中,积极引入审计式检查工作底稿模式。我们着重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案头准备阶段。稽查选案部门根据专项检查工作计划和征管软件数据以及纳税评估信息,运用重点税源企业选择法、行业选择法、纳税状况总体评价选择法、循环选择法等或根据专项检查要求确定审计对象,在试行审计型税务稽查中积极开展查前约谈,要求企业对涉税风险部分资料认真填写《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问卷调查表》等资料信息,稽查人员通过索取、查阅、询问、分析等方法收集纳税人各种内外部信息,结合财务数据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对相关税种的审计项目分别进行趋势性、结构性分析和比较分析,对纳税人涉税风险进行判断,拟定重点审计项目,以提高检查针对性和检查效率。
2、现场检查阶段。检查人员根据所确定的重点审计项目,编制详细的审计预案和程序,组织人员明确分工,做好时间预算。检查人员一般由3人(一名项目主查,两名协查人员)组成一个检查小组,通过综合运用观察、盘点、分析等各种实质性方法对各个涉税风险点进行检查,对确定的重点审计项目和提示的检查方向开展格式化检查,对疑点问题调查取证,按步骤、按环节、按会计科目进行重点稽查,同时编制审计型检查工作底稿,采取一事一证一底稿的模式,并在每张工作底稿上签名,以示负责,从而确保了税种查全、环节查到、项目查清、问题查透。同时,稽查人员制作《稽查意见反馈书》,交送审计对象,拟写《税务稽查报告》,连同稽查案卷、审计对象回复意见移送审理部门。
3、检查终结阶段。审理部门对《税务稽查报告》的复核、确认,根据审计对象回复意见,进行分析研究后分别制发《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税务处理决定书》和《税务处罚决定书》、《账务调整通知书》,并交执行人员送达被审计对象,及时组织查补税款(含滞纳罚款)入库。同时,及时通过总结、归纳纳税人存在的涉税风险,对检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对纳税遵从情况作出客观评价,帮助纳税人提高风险控制能力,提高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降低管理成本和减少税收流失,体现了查处与预防相结合的全新执法理念,真正实现“检查一户,规范一户”的目的。
三、取得成效
(一)提高了稽查工作质量。由于审计式稽查方式重案头分析,项目主查经过案头分析,不仅确定了稽查项目及目标,而且也确定了每个检查项目的主要检查方向,检查的准确性、针对性较强,从而大大提高了稽查的针对性,保证了现场实施阶段的稽查工作质量。
(二)规范了税务稽查行为。审计式稽查从案头分析到现场检查实施均设计了一系列审计稽查工作底稿,基本上涵盖了企业供、产、销全过程,具有格式化检查的作用。案头分析审计稽查工作底稿主要是记录案头分析情况,从而确定审计稽查项目,并进一步确定每个审计稽查项目目标提示检查方向。同时对案头分析所确定的审计稽查项目都要进行检查和记录,并在检查工作底稿上签名,以示负责。改变了传统检查方式仅记录发现问题和对一些科目可查可不查的状况,从而有效地防止了执法随意性的发生,进一步规范了税务稽查执法行为。
(三)强化了对稽查全过程的监控。审计式税务稽查按照确定审计对象,案头分析整理,现场实施稽查和审计终结相互分离又相互制约的程序进行。项目主查对检查人员的检查情况实行全面监督,对检查有疑议的可以进行复查,复查有情况的一律追究检查人员的执法责任。在审理环节,审理人员对稽查人员执行税收政策、执法程序到位以及稽查证据、资料的有效性、完整性进行审查,对有问题的一律追究项目主查的责任。这样,基本上形成了对稽查全过程的有效监督制约网。
(四)更好地发挥“以查促管”的作用。由于审计式稽案头分析,所以要求纳税人的征管资料和财务报表等资料必须真实、齐全,否则将直接影响到案头分析的正确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征收单位的征收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征收单位在平时的征管工作中,不仅要对企业的征收资料进行分析检查,而且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五)锤炼了稽查干部队伍。审计型检查工作底稿的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南》为基本参考编制的,对稽查人员业务水平要求较高,要求稽查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税收业务、财务会计核算知识,还要掌握经营管理、财务管理与分析以及计算机技术和相关法律知识。开展审计式稽查可以有效地推动稽查人员学业务的积极性,促进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审计式稽查的推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推进了我市地税系统稽查工作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但是,审计式稽查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进一步的完善。
(一)税务稽查深度不足,就账查账、经验查账的现象仍然存在,针对不同案件性质的分类稽查模式尚未形成,推行审计式检查受到财会业务技能、审计稽查底稿设计以及检查效率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选案不准、检查不深、审理不严、执行不力的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规避税收执法风险的细节上仍需不断完善。这就需要我们优化分级分类税务稽查模式,合理调配资源,分类开展打击型、管理型、审计型的稽查方法。同时,完善审计式稽查底稿的设计,开展针对性培训,不断探索合理、高效的审计式检查方法,确保税务稽查深度。
(一)社会上以及审计机关对应用文写作技法方面的文献很少,以至于对诸如报告“基本情况”取舍、“建议”提法等关涉写作方法的问题,尚无共识。这对稳定、提高报告水平构成影响。为此,本文有针对性的探讨了若干技法性问题。
(二)“分析撰写资料”和“编辑报告内容”,在报告撰写过程中没有明显界线。但是,影响报告质量的方法性问题,无外乎“分析”与“编辑”两类。为使本文讨论的问题系统、定位,便于理解和阐述,才如此划分。
二、资料分析过程及其存在的方法性问题
(一)资料分析过程
报告资料分析过程。是审计人员对查证属实的调查事项进行认识,最终形成审计意见的系统的思维过程。各分析环节及其分析规则如下:
1、界定事实。是对被调查事项(或称:问题,下同)的行为轨迹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准确、完整的描述。①行为轨迹:包括时间地点、人员方式、幅度范围等量化内容。②事件相关因素:包括人员素质、经济环境、规范性要求的适用情况等非量化内容。
2、归纳特点。就是概括问题(或称非预期事项,下同)的存在特征。方法:
(1)将规范性要求(预期状态)与已经完成界定任务的非预期事项(非预期状态),进行“应该怎样(预期状态)”与“实际怎样(非预期状态)”的比较。(2)将两者的差异排列出来。(3)其中最能概括地解释非预期事项存在状况的差异,就是该事项的特点。
如,应按市价就近购买原材料(预期状态),却以高价远途购进等质品(非预期状态)。该事项特点可归纳为,购入价高值低原材料。
3、寻找原因。就是找到引发非预期事件的具体事项。做法:(1)从已经完成界定任务的非预期事项的初始点入手。(2)将可能引发非预期行为的“事件相关因素”排列出来。(3)其中最能合理地解释该非预期事项“特点”的因素,即是产生该事项最可能的原因。
4、推断趋势。不良的发展趋势,是与相应的发展目标或者进度计划比较而言的。做法:(1)确定与该非预期态势相对应的当前以及将来的预期状态。(2)由已完成界定任务的非预期事项的当前状态,测算或者推导出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3)将两者将来状态(即应该怎样和可能怎样)的相关因素排列出来。取其中最大的差异作为推断结果。
5、作出结论。结论是凭借一定标准,对被调查事项的状态、性质作出的评价,包括单项事实和综合情况评价两种。(1)单项事实评价。是以该调查项目适用的规范性标准,与已完成界定任务的调查事项进行比较(定量标准与行为轨迹比较,定性标准与事件相关因素比较),取其中差异最为明显、最能合理地解释该事项特点的因素,作为评价结论。(2)综合情况评价。是对调查对象进行的整体评价。做法:首先,依据该调查项目适用的综合性(如,法律的、效益的等)规范标准,对已完成界定任务的单项事实归类整理,并进行再界定。第二,概括出不同类别事项的特点。第三,将已完成综合界定任务的整体性情况与该事项适用的综合性评价标准相比较,取其中最能合理的解释综合情况特点的因素,作为结论内容。
6、提出建议。建议包括根治和控制两个层次。针对“原因”的建议,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针对“特点”的建议,能够起到控制、避免损失,使“问题”不进一步扩大甚至不再发生的作用。因为,趋势推断得出的不良后果尚未形成,所以,针对问题特点的建议就能对其起到控制与防范的作用。
举例说明:某国企四年内,向一民办企业不断投资共一亿余元,未获投资收益。(1)界定:①行为轨迹:四年向民办企业多次投资计一亿余元,未获收益。②事件相关因素:(见“可能的原因”)(2)特点:进行无效益投资。(3)可能的原因:①市场变化快。②决策水平低。③法制化管理不到位。因为,市场变化快、决策水平低,都不能成为坚持进行无效益投资的理由。所以,法制化管理不到位,是发生该无效益投资问题最可能的原因。(4)趋势推断:如此以往,企业将要破产。(5)结论:(依据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原则)该责任人已失去正常的责任心。(6)供选择的建议:①指向原因: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观念,对国有资产的经营责任立法管理。②指向特点:认真进行市场调查;进一步强化可行性研究;重大决策必须经董事会表决通过;建立直接与间接责任的追究制度,等等。
(二)资料分析过程存在的撰写问题
1、将性质不同的事项一起界定,致使建议针对性差。例如,前些年对三角债的解释即界定是:法人A拖欠法人B货款,……,法人C又拖欠法人A货款等等。于是,该问题的特点被归纳为:国企间相互拖欠货款严重。其实,国企债务现象,是一个由许多性质不同的问题纠缠在一起的综合性问题。解决起来,必须履行先分解、后综合的资料处理程序。具体情况具体界定,把握不同的特点、找到各自的原因。
2、特点归纳不准,抓不住问题症结。表现:(1)(在同一报告中)甲(类)问题的特点,能解释乙(类)问题。说明该(类)问题还包含着两(类)个以上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分解。(2)甲问题的特点,不能解释甲问题。说明界定该事项还没到位,最能概括该非预期事项与预期状态之间的差异还未归纳出来。(3)特点过多,没有抓住问题本质。一个问题,可以表现出若干存在特征。但是,一个方面的存在特征,只能由一个特点反映。
3、原因不可信,分析活动肤浅。表现:(1)没从已经完成界定的非预期事项的初始点入手。(2)没将可能引发非预期行为的因素全部排列出来,最可能引发非预期事项的因素尚未发现。
4、推断的趋势不合理,结果荒谬。表现:(1)确定的推断依据不符合调查对象实际。(2)使用的推断方法没有经过合理性论证。
5、结论不能把握事项全貌或者不能抓住问题要害,失去评价意义。表现:(1)结论不能把握事项全貌。是对事项整体的评价标准尚未把握。(2)不能抓住问题要害。尚未归纳出综合性问题的特点,导致评价缺乏针对性。
6、建议不可行,造成调查活动失败。表现:(1)不懂得在正常工作中,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情况极其罕见,没着重针对问题特点提出建议。(2)建议产生后,没论证它在政治上,条件是否成熟;经济上,财力是否允许;技术方法上,是否科学可靠,就盲目写进报告。
三、编辑报告过程及其存在的撰写问题
(一)编辑报告过程及其资料取舍规则
1、报告的编辑过程。审计人员完成“资料分析”任务后,依报告体制和资料的取舍规则,编排报告内容,形成报告的过程。
2、资料取舍规则。因为报告要反映“问题”,成果体现在“建议”部分。所以,资料取舍采取以问题为核心、按逆向顺序(正向顺序是:基本情况、问题、分析、建议——注)方法,确定编入报告的内容。具体步骤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中兴村地处洋河镇区南部2公里,全村19个村民小组,1149户、5860人,现有建档立卡低收入户93户、250人,低保户40户、93人。村有党员97人,13个党小组。全村面积7300亩,耕地6400亩,人均耕地1.3亩,粮食作物主要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外出打工是当地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每年外出务工近千人,2017年村民人均年纯收入为7200元左右。属区定经济薄弱村。
二、发展现状分析
现有基础
1.发展优势
一:农业基础比较好
人均耕地面积约1.3亩,每户耕地5亩多,耕地土质好,水利沟渠基本畅通,发展高效农业有基础。
二:养殖前景比较好
土地资源丰富,农户储存小麦和玉米比较多,给养殖提供了便利。全村现有养鸡、养羊、养猪、养牛专业户8家,养殖规模都不大,经济效益不是太好,需要引导和资金、技术方面的支持。
三:高效农业有一定规模
目前已流转土地400多亩,种植50亩大蒜专业户1家,种植350亩粮食专业户1家。
2.不足之处
一:为民服务能力较弱
村部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室配套不全,没有村民活动中心,服务功能弱化。
二:交通和水利设施比较落后
村庄内部道路未达到庄庄通,高标准农田不到一半,有些路段和桥梁破损比较严重,部分排涝沟渠破损形成堵塞,影响农业生产。
三:产业发展水平较低
目前,全村93%的耕地面积仍然是传统模式的小麦和玉米种植,产量效益不高。工业方面基础十分薄弱,只有一个家具加工厂,规模不大,工人素质不高,机械设备陈旧。三产服务业零星敲打,仅有几家路边小超市,几家出售洋河小酒厂的散酒。
三、发展思路
洋河镇是中国闻名酒都,是宿迁市经济重镇,围绕洋河镇酒都重镇、生态旅游特色镇的发展定位,中兴村将重点发展特色高效农业项目经济。
一是打造洋河镇区南部特色乡村示范点,围绕村庄、道路、桥梁、沟渠、绿化等开展环境整治,美化村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村组规范管理水平。
二是建设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园。在洋河全镇生态高效农业发展规划中,重点发展规模种植粮食作物和规模养殖畜禽,引进绿色食品加工项目,实行"网上直销",打造苏北传统农业特色幸福乡村。
四、具体举措
1、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围绕洋河新区"十三五"规划,对现有产业发展进行总体规划布局,加强土地流转,为专业化、规模化和生态化发展种养殖创造条件;统筹规划村庄布局,争取整理土地800亩,用足用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鼓励有条件的村民承包土地,进行专业化种植、养殖,发展规模生产,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土地资源。
2、改善发展环境
大力解决中兴村到镇区的交通建设问题,积极向新区和镇汇报协调,利用新一轮村居布局规划调整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农村道路建设补助资金,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修桥铺路、维修沟渠。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发展环境,积极邀请企业落户中兴村,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畜禽绿色食品"网上直销"企业、木材加工业,带动当地群众就业,转移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
3、强化村民的教育培训
一是重点抓好农业新技术培训工作。组织种养殖技术人员进农户、到田头,手把手传授新技术、新方法,让一部分想致富的能人先行先试,推广蔬菜大棚种植和畜禽规模养殖,而后再带动影响一批人。
一要充分认清建设稽查工作的定位。建设稽查工作的本质是执法监督,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规范建设活动各方主体的行为。稽查部门履行的是执法监督职责,是依法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不能仅仅局限于简单的、狭隘的执法本身,而要着眼于规范城乡建设秩序、促进地方经济科学发展,开展各项工作。
二要明确建设稽查工作的范围。根据部里新一轮机构改革的要求,部稽查办对职责范围作了调整,并成立了综合处、稽查一处、稽查二处、稽查三处、城乡规划督察员管理处等五个内设处室。
一、建设服务型税务机关,要正确处理税收执法与纳税服务的对立与统一的关系
(一)执法与服务的对立性。税收执法与税收服务是对立的,有着本质区别的。税收的本质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对社会剩余产品进行分配所体现的一种特殊的分配关系。从税收法律关系的角度来看,税务机关所拥有的权力就是纳税人应履行的义务;税务机关所拥有的权力越大,纳税人履行的义务就相应地越多。税收执法是代表国家利益行使职权,而税收服务则是以为纳税人提供各项涉税服务为根本,两者所要达到的目的一致,但出发点不同。
(二)执法与服务的统一性。从严管理、依法治税、创造公平的税收执法环境,其本身就是对纳税人最好的服务。税务部门尽可能地提高办税效率,减少征税成本,这是税收管理与税法的基本要求,是税务部门的重要职责。从根本上讲,两者又是完全统一的。因此,税务机关必须实现由单纯执法管理向执法与服务并重的转变,强化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通过完善服务机制、更新服务方式、转变工作作风,尊重纳税人、方便纳税人、服务纳税人,将执法和服务有机地统一起来。
因此,要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既不得超越税收职权范围行事,又要在强调为纳税人服务的同时,强化征管力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税收管理手段越来越先进,特别是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将极大地改变原有的征管模式和管理方式,税收执法与纳税服务这对矛盾在这种条件下,将相互转化、相互融合。
二、建设服务型税务机关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版权所有
(一)要肯定税收特征的有偿性。
在税收理论和宣传上由过去的税收“无偿性”向“有偿性”转变。传统税收理论认为“国家是只享有征税权力而无承担任何代价或回报义务的权力主体”。因此,我们以往过分强调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事实上,除了税收强制的绝对性之外,税收的无偿性是相对的。无偿性是对单个纳税人而言的,就国家与全体纳税人来讲,税收其实是有偿的。这种有偿性,体现在国家征税的目的是为纳税人提供公共服务的,这也可以理解为纳税人向国家交税是为了“购买”国家的公共服务产品。充分认识税收的“有偿”特征,一方面可以使纳税人更加正确地认识税收,增强纳税的自觉性、主动性;另一方面对于税务机关来说,则可以增强为纳税人提供满意周到的服务意识,让纳税人体会到我们的工作成效。
(二)要注重纳税人地位的主体性。
在治税理念上由“执法管理”型税收向管理服务型转变。长期以来,税收管理多考虑如何监控纳税人,对纳税人不够信任、不够尊重,弱化了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也影响了纳税人对税务机关工作的配合。纳税人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也是国家税收收入的源泉。税务机关必须牢固树立纳税人主体观念,把工作的主导方向由满足自身的征税需求为主转向以服务纳税人的纳税需求为主,在税收制度的制定、管理流程的设置和纳税方式的提供等方面,相信纳税人、尊重纳税人、服务纳税人,充分体现纳税人的主体地位,切实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三)要强调征纳双方的平等性。
建设服务型税务机关,需要在理论上确定税收的公平原则,在法律上确立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税务机关在执法角色上,要实现从“执法+管理”的角色向“平等+服务”的角色转变。
三、建设服务型税务机关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观念,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纳税服务体系,提高纳税服务水平。
切实做好纳税服务的具体工作。不断拓展服务渠道,以纳税人为核心,以纳税人满意度为标准,通过大力推行税务、多元化申报方式、多媒体税法宣传等方式,进一步提高纳税服务水平。
(二)完善征管模式,强化服务机制的有效运行。
1、现行征管模式以征管查为核心,但目前在服务职能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建设服务型税务机关的过程中,要完善以纳税人为中心,以优质办税服务为重点,多元申报、集中征收、集约管理、重点稽查的征管模式。通过功能齐全、协调高效、信息共享、监控严密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提升税收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
2、要建立一套由可行性分析、决策、实施到效果评估、信息反馈、服务监督、业绩考评和责任追究的服务工作机制,落实公开办税制度、首问责任制制度、限时服务制度、服务考评制度,通过制度保障服务工作的有效运行。
(三)不断更新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措施。
税务机关在履行组织税收收入职责的前提下进行服务型税务机关的建设,还要注意在服务上进行不断地摸索与探讨。
1、调控服务。要不断深化征管改革,加强税源监控力度,促进收入规模的不断扩大,要认真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
一、打造效能型稽查
1、推行行政执法考核制。签定目标考核责任书,制定可操作性的稽查考核办法,加大对稽查人员工作态度、纪律、效率和质量的考核,把具体工作落实到人、责任到人,按照制定的各项制度进行细化落实,使其“人人有岗位、个个有职责、层层抓落实、”,做到“责任到位、工作到位、追究到位”。
2、强化内部监督机智,加强制度建设,提高行政效能。实行执法文书管理专人负责,双人审核制,建立案卷评审制度,定期评审案卷,罚没物品专人负责制、举报案件限期办理制等。并将制发《稽查工作重点》、《执法文书审核制度》、《稽查人员办案考核制度》、《举报案件定人限时处理制度》等制度。
3、抓好专项整治。整顿药品市场秩序,做好继续做好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的专项检查。纠正标识不用中文、不标注通用名称或通用名称与商品名称用字比例不符合要求,所标注的适应症或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等问题。组织对药品批发企业和药品零售企业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批发企业挂靠经营行为、药品零售企业出租、出借柜台行为,以及采购渠道、购销凭证是否合法等;组织对药品零售连锁企业门店采购行为进行检查。加强对疫苗和血液制品的监管。重点检查企业购销渠道和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设施设备的运行状况和储存、运输等管理情况,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加大对中药材、中药饮片的监管,规范中药材、中药饮片的购销渠道,严肃查处非法购进销售中药材、中药饮片行为。认真贯彻落实《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使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查处。
4、加强联合办案,提高稽查协作能力。积极参与建立沿淮及**市药品监管系统稽查协作机制,倡导建立资源共享的稽查信息库,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积极主动与邮政、公安、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加强联系,互通信息,互相支持建立联合办案的机制,形成办案合力,以提高打击药械违法行为的能力;积极与药械生产企业取得联系,及时了解部分药品包装、防伪方式的变动、更新,获取最新的鉴别假劣药械的知识。
5、积极做好案件举报受理工作。继续宣传省局出台的《关于对消费者购买到假劣药品实行先行退付购药款暂行办法》文件精神,广泛开展购买假药先行赔付活动。大力宣传辨别假劣药品常识,投诉、举报方法及应提供的相关材料等,提高了广大群众辨别假、劣药品的能力及自我维权意识;让广大群众通过举报这种方式参与到药械打假工作中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人人打假的良好局面。
二、打造学习型稽查
主要通过运用相关网络学习、向兄弟局学习、积极参加省市局举办的药品、医疗器械相关知识培训等途径,力争使稽查人员“过三关”、“提高三种能力”。
1、过法律法规关,提高运用法律法规的能力。加强对十七大会议精神、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会议精神的学习、强化对法律法规的学习,重点学习《药品管理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的实施意见》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对办理的案件,要求稽查人员能够准确的运用的法律法规,做到适用法律无误,自由裁量权使用合理,真正做到所办的每一起案件公正、公开、公平。
2、过专业知识关,提高科学打假能力。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重点学习药学基础知识、医疗器械基础知识、药品注册、药品安全监管、药品医疗器械流通监督管理、药品医疗器械监督抽验、药品外观鉴别方法等知识,增强办案能力,提高实战水平。
3、过文字关,提高文书处理、案卷制作水平,增强文字应用能力。
三、打造技术型稽查
1、打造一批技术型稽查队伍。按照基层执法人员“人人会快检,个个会抽样”的要求,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切实提高稽查人员快速检验能力。
2、进一步加强技术支撑的软硬件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技术监督设备,改善快检条件,充分发挥药品快速检测车的初选筛查作用。
3、加强药监与药检的协作。建立药监部门与药检机构的业务交流联系制度,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组织抽验人员到市级药检机构学习培训,听课、取经,不断增强稽查人员的技术本领;药监与药检要做好配合,建立药品检验报告快速传递机制,形成“药检检验、药监查处、分工合作”的良好局面,最大限度地发挥药检在药监查处假劣药品中的作用。
4、结合全省药品抽验计划,努力提高药品监督抽验的靶向性,充分发挥药品技术监督的作用,提高监督抽验工作为药品打假的支撑能力。
四、打造信息型稽查
对国家局、省局的质量公告和假劣药品信息及时收集、下载、翻印,充分利用省局药品稽查内部信息网。重视媒体曝光的假劣药品信息收集工作。要充分注重利用网络资源。以局24号令《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为突破口,加强药品包装的外观识别,对外包装的材质、尺寸,外部标识、防伪、条形码等,逐项比对。
五、打造和谐型稽查
现代服务业是随着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行业发展而快速兴起的一项新兴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发展状况,不仅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增加就业岗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资源环境约束、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服务业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社区服务业、中介服务业、广告服务、咨询服务业、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已成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文化、教育、医疗、科技等服务行业已逐步从基本公共服务中分离出来,其产业化、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但是,现有服务业的分类和统计方法已无法满足对服务业进行全面统计、监测的要求,并直接影响了服务业的发展规划、管理和评估工作。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税收、人员从业状况无从掌握。
之所以当前服务业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偏低。一方面是由于当前经济主要靠投资拉动,另一方面也与服务业统计制度不规范、不完善、工作没有及时跟上有关,至使大量的服务业数据没有真实的反映出来。建立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可以全面、系统、及时地反映当地服务业发展状况,对研究各行业发展,制定行业调控政策、强化行业市场管理,建立科学决策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统领服务业发展工作、实施宏观经济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同时有利于不断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健全经济运行统计监测体系。可以说建立新型的服务业统计制度方法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在我区第三产业在整个GDP比重已达80%以上的情况下,加快建立服务业统计工作显得更为重要。
二、杭州服务业发展及服务业统计现状
(一)杭州开展服务业统计工作的背景
在05年杭州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文件。文件指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杭州加快城市建设,保持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推进“经济强市”、“文化名城”、“旅游胜地”、继续领跑全省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提出了8大重点服务业产业优先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但当时杭州市各级领导普遍感觉到,服务业发展情况如何,心中没有底数,经研究果断提出了8+1的指标考核体系,加强统计数据考核指标的措施。因此在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文件下发后不久,杭州市委、市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要求建立服务业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做好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的通知,其中包括大旅游产业、大文化产业、商贸与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与软件业、中介服务业、房地产业和社区服务业等8大重点行业在内的15个门类、47个大类、180个中类、339个小类的统计调查工作。
(二)杭州服务业调查方式与内容
目前,杭州服务业统计调查内容主要是满足核算服务业增加值及反映8大重点服务行业的发展情况。具体包括“单位基本属性、人员状况、营业规模、财务经营状况以及8大重点行业相关业务资料等10个重要指标,以反映服务业的行业分布、经济类型分布和地区分布情况。根据现代服务业的特点,按照“统一制度、分级实施、部门配合、集中处理”的原则,使统计部门与牵头部门形成合力,实现互补、信息共享。确定了宣传部、发改委、城建、旅游局、商贸委、工商局、民政局、信息办(国税、地税为配合部门)作为8大重点服务行业的牵头部门,做好各自行业服务业统计工作的组织协调(即部门统计)。
杭州服务业统计调查采用全数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根据被调查行业的实际情况(经济普查调查数据),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小类为基础,分别确定划分标准,将调查单位划分为限额以上与限额以下两部分。原则上将经济总量75%左右的单位划入限额以上单位采用全数调查,划入限额以下的单位及个体工商户采用抽样调查,抽样调查分街道下到社区进行。
(三)杭州服务业统计调查顺利实施的制度保障
一是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统计工作。各级政府均召开全区动员大会、下发文件,要求各部门配合做好建立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各城区都成立了由区长为组长的服务业协调领导小组,分管区长亲自协调编制、财政部门,保证机构、人员、编制、经费的及时到位,机关行政部门密切配合为服务业的开展做好准备。省统计部门也下发文件,要求省属单位支持配合各城区做好服务业统计工作。
二是建立了对镇和街道的考核制度,促进服务业发展。为鼓励各街道镇做好服务业发展工作,拱墅区、上城区确定了对各街道镇的服务业发展工作和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的考核办法。服务业发展工作的考核对象为各街道,主要从税收、总量、就业人员比重、新增企业个数、新增增加值占全市比重、效益等方面综合考核服务业发展情况,并创新性的提出了8+1的考核体系,即对各街道8大重点服务行业的测算数据考核加上其服务业统计工作开展情况的考核,从制度上保证了服务业发展及服务业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服务业统计调查的考核主要是对各街道(部门)提供服务业发展资料的及时准确性和依法开展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情况进行考核。
(四)杭州服务业统计工作遇到的困难
一是服务业企业数量大,给数据收集带来一定难度;二是服务业企业变化快,“关、停、并、转”情况较多,对抽样调查库的完善与维护造成困难;三是中央、省属企业配合度不高。
三、杭州服务业统计对我区的启示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是做好服务业统计工作的后盾
服务业统计是一项涉及面广、覆盖全社会的综合性统计工作,是对我区区情、区力的详细调查,要切实加强对服务业统计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建立健全全区服务业统计工作的组织网络。区政府、各街镇都应明确专人负责,真正做到职能部门具体抓,分管领导专门抓,形成层层重视、级级狠抓、事事落实的服务业统计工作良好氛围,据此统计局可以对全区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为全区服务业发展提出指导意见和决策依据。
2、建立对街镇、部门服务业发展的考核制度是做好服务业统计工作的保证
要反映服务业发展状况,就必须加快建立对各街道镇服务业发展状况的监测工作,建立以统计数据为依据的考核管理制度,把服务业发展作为各街镇及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对服务业发展总量、速度、效益等方面的考核,还要加强对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的考核,保证服务业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实现我区提出的建设“三个中心区”的工作目标,结合当前我区经济结构的实际情况,建议在对街道镇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农民人均纯收入等4项指标进行考核的基础上,参考杭州的做法,增加对街道服务业发展状况的考核,同时,为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再增加对服务业统计工作的考核,即形成对街道5+1形式的综合考评指标体系,提高街道工作的积极主动性。
3、落实各项保障措施,是服务业统计顺利实施的关键
根据杭州市取得成功经验,要顺利实施这项统计制度的重大改革,必须落实各项保障措施。①要以区委、区政府的名义下发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以及建立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做好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的文件,明确建立服务业统计工作制度是打造“三个中心区”的必要保证②提高认识,增强做好统计工作的责任感,充分认识到街镇的统计工作是本单位的责任,纳入街镇议事日程,明确分管领导;③街道要加强统计力量,形成三级统计网络,社区应配备兼职统计员;④涉及到的服务业行业部门、单位要明确分管领导、落实人员做好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⑤保证开展服务业统计所需要的经费。
3、明确分工、理顺职能,是建立服务业行业统计的要求
根据目前我区服务业行业统计现状,借鉴杭州服务业统计的经验,加快服务业统计改革步伐,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区服务业行业统计体系,以此掌握我区服务业各行业专业统计数据。一是进一步明确政府统计和部门统计的分工。建立行业部门统计体系责任制,及时给政府统计部门提供信息、数据,协调本行业统计工作中的矛盾。政府统计要对部门统计加大指导、协调,增强服务业部门行业统计力度,促其尽快完善,以逐步满足全区服务业统计的需要;二是抓好各街道服务业统计工作。明确做好街镇统计工作是街镇的职责,要规范和完善街镇服务业统计的职能,确定分街道统计、区级审核的办法,满足数据核算的需要;三是建立服务业企业抽样调查制度。借鉴杭州的经验,依据经济普查资料,开展一次服务业单位再调查核实,完善服务业单位名录库,尽快建立服务业企业抽样调查制度,以满足整个国民经济核算和各级政府管理的需要。
4、加强宣传,坚持依法统计,是开展服务业统计的基础
(一)建立和完善稽查各部门之间、上下层级之间的联动机制,是实现税源管理效率的最大化和最优化的必由途径。国税机关通过对执法力量、执法手段和执法措施进行合理整合利用,避免交叉、无序工作和重复、无效劳动,不仅减轻一线人员和纳税企业的负担,而且可以充分发挥税源管理的主动性、针对性,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
(二)建立和完善稽查在联动各环节的工作质量标准和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是有效实现联动目标的基础保障。稽查和评估联动的重点在于评估资料的及时移送及稽查落实情况的及时反馈。征管部门在重点行业、区域、阶段性税收分析和评估过程中发现重大问题或重要线索及时移送稽查,是提高稽查效能作用的前提,而稽查部门及时反馈选案质量、办案质量、稽查建议质量,以及在检查中虽查有问题但仍存在疑点、证据难以固定的案件,能够有效地促进征管部门提高税源管理效率。
(三)做好个案的稽查评估与联动管理,可以起到以点带面、整体推动税源征管质量的作用。通过对重点对象联评联查、对恶性案件集中力量实施重点稽查,并加大涉税案件的宣传,能够起到查处一个、震慑一片的导向效应和规范一个行业或地区的示范效应。
(四)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是联动机制的主要沟通方式,也是推动稽查与评估联动工作的有效形式。对一个时期所做的联动工作进行小结,组织回头看,找出薄弱环节和存在的不足,通过联席会议的形式进行交流沟通,重新确定新的、下一阶段联动工作重点,能够有效推动联动工作的向前发展。
二、强化稽查联动效应的主要方法
(一)以提高办案成效为导向,整合纵横联动机制
首先,应以稽查与征管分局联动为突破口,重点围绕税源分析、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之间的流程对接这一主线,突出信息资源的传递与共享、各自执法职能的互补,搭建流程对接平台和相关制度措施,共同推出《“四位一体”评估和稽查联动实施方案》,明确联动的指导思想,建立组织领导体系,细化联动工作内容和联动工作方式,制定联动工作流程图和网络图。一方面,通过评估与稽查之间建立的信息交换、联评联查、双向反馈等流程对接和互动平台,提高评估与稽查的互动效率,促使纳税评估为稽查及时提供具有一定价值的案源信息,有效提高移送案件的准确率。另一方面,稽查把评估反映的异常信息作为选案的重要来源和实施检查的突破口,能够有的放矢地组织力量实施重点稽查,提高稽查工作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准确性。双方在发挥各自作用时,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呼应、相互支持,提升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
其次,要加强稽查与市局机关部门的横向联动。即在查处案件的过程中,遇到重大案件或疑难案件,及时提请市局相关处室提前介入会审,以便在吃透政策精神、规范取证资料、审理定性定案方面少走弯路,节约时间,提高办案效率。
再次,要加强与公安、检察、地税等部门的紧密合作,邀请公安经侦支队同志对涉税刑事案件进行指导。借鉴公安办案经验,商请公安提前介入,借助司法机关的执法手段、技术优势提高办案威慑力,协作各方及时联系,联合开展侦查,保持严打涉税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
(二)加强纵向联动,提升整体办案效率
在指导跨地区涉税重大案件中,市级稽查局与县级稽查局之间应不断完善指导与执行、监督与反馈的管理体系建设,针对跨地区作案、涉票单位众多的特点,采取“单兵作战”与“协同作战”相互配合,形成既相互补充又相互呼应的统一办案模式。当个别线索有重大突破时,及时沟通案件信息,以“点”的突破来整体推进办案进度,形成相互印证的、严密完整的证据锁链,为提高成案率打下坚实的证据基础。同时还应对重大案件实行项目化管理,对税负长期偏低、税负偏离度大的行业和地区实行专项联动整治,要在检查力量、检查方向、案情线索等方面实行统一指挥、统一部署,形成上下协调、通力合作、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确保案件查处效率和质量。
三、以防范高风险对象为导向,不断完善联动措施
评估和稽查两个环节的高质量、高效率运行,是税源联动管理实现良性互动的保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稽查局要逐一落实联动职责,充分发挥税务稽查在税源管理联动机制中促进、保障和反馈作用,并按照稽查各环节的工作标准和质量,建立稽查案件反移送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收流失、降低税源征管风险。
(一)运用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所提供的异常信息、风险预警和疑点线索,作为制定检查计划、确定稽查对象、明确检查方向的重要依据,提高选案准确率和稽查打击的针对性。对在评估环节已补申报的涉嫌偷税案件优先列入案源库安排检查,增强打击力度。利用征管分局提供的涉税信息,在下达检查计划时逐条列出评估案件所提出的疑点,检查人员针对疑点逐一进行核实检查,并在稽查报告书中逐条说明检查情况,最后将检查结果反馈给管理部门。在审理重大典型案件、疑难复杂案件时,及时邀请管理部门参加会审或旁听,对偷税频率高、数额大、税负长期走低、久亏不倒的企业,要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处罚幅度。
(二)运用稽查成果,不断摸索发案规律、特点、动向和趋势,充分发挥以查促管作用。针对案件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应当按照稽查建议制度的要求,实行大要案一案一建议、一般案件综合建议、特殊案件个案建议的要求,组织检查人员、审理人员认真分析案件高发、易发的环节、领域和手段,分析征管环节中还存在哪些需要加强有效管理的薄弱环节,提出堵塞漏洞的整改建议。及时向征管部门传递规范格式的书面稽查建议,反馈稽查案件综合分析信息,为征管部门采取相应的征管措施、加强纳税辅导、杜绝同类问题再次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有效地发挥稽查在以查促管中的作用。
(三)建立稽查案件反移送机制,最大限度地挽回国家税款损失。当案件确因税负异常而无法做出合理解释时,签于有些案件因失去最佳取证时效,或者虽有疑点但线索不明显,无法取到充分、确凿的证据,应将获取的部分证据及重点疑点及时反移送给征管部门,由征管部门采取针对措施对其进一步强化管理,从而形成一条相对完整、措施互补、监控严密的管理链条。
(四)采取联评联查措施,开展对重点行业、区域的税收专项整治。要选择适当时机,稽查局与征管分局联合开展对某一地区、某一行业实施专项整治,重点选择低税负企业、高风险企业进行重点稽查。形成稽查、征管传动链条,逐步建立统一的接收、反馈和整合、机制,并按照各自职责有序地开展工作。
(五)完善联动基础工作制度,实现联动可持续良性循环。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针对阶段性工作特点和重点,共同商讨评估与稽查的联动方案,总结前期阶段性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双方形成一致改进意见,推动联动工作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各单位内部要建立与稽查联动台账和联动信息传递单,及时详细记载评估和稽查联动的工作事项、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积累联动资料,为不断修正、完善相关选案对象目标建立详实的资料。
四、以专项检查为抓手,联动取得新成效
(一)专项检查和专项整治取得新成效。稽查在联动机制中的效能与作用得以彰显。以泰州市为例,联动工作开展以来,稽查与一分局已联合开展了对海陵区九龙车件制造行业专项整治,共对50户企业、265户个体工商户评估调增税收374万元,其中企业214万元,个体160万元;联合开展的税收专项检查,共检查18户用废企业、2户房地产企业,查补税款390万元、罚款7.7万元、滞纳金3万元。与兴化市国税局联合开展的戴南镇不锈钢制造业区域税收专项整治,联查联评786户企业,补税、加收滞纳金、罚款计1522.1万元。
上世纪90年代以前,邮政与电信是一家,共同核算,职工同等待遇。邮政亏损一直是靠电信来弥补的。作为社会公益事业,若靠一张邮票8分钱的收入、一份报纸2分钱的毛利来养活邮政工作人员,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进人90年代后,电信得到快速发展,随之,邮电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也有了大幅度提高。然而好景不长,1998年邮政与电信分家,邮电分营当年,邮政亏损额即达179亿元。当时移动工作人员收入最高,每年的工资在4000元到6000元,电信在3000元到5000元左右,只是苦了邮政,工资待遇一落千丈。
山西省长治市邮政局老职工梁中莲说:“当初邮电分家,原则上是原来干什么工作到什么新单位,但也有个别从事邮政工作而调到电信单位的人员、分家后邮政的工资福利待遇大不如前。为了拓展业务,在邮政储蓄上工作人员投入了大鲢的人力物力,好不容易发展起来,没过多久,邮政储蓄又成了邮政银行另立门户分了出去。万般无奈,大家又想方设法,根据社会需求、市场需要又创办了一种业务,叫邮政速递物流。正当这个业务发展得如火如荼、如日中天之时,上边又上其独立了出去。过去的邮电现分为六家,分别是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电信公司、邮政银行、邮政物流公司及邮政公司。”对于邮政改革的过程,邮政工作人员形象地说:“邮政好似蒜瓣瓣,剥了一瓣又一瓣,最后剩下光杆杆。”
2
山西省大同市的邮政工作人员张会社说:“我在邮政岗位上已干了近25年,亲历了邮政从盛到衰的路程,邮递工资低、福利薄,报刊、信件还要送,任务繁重,我们的苦衷谁知晓。”
山西省运城市邮政投递员李吉民向记者讲述了他每天的工作:每天报刊信件是下午4点从火车站拉回发行室,由发行人员分拣后,投递员把每个村、店、医疗站、学校的信件逐一分开,装到邮袋里。第二天早上6点左右,投递员就开始投递,尽管配备了自行车,但为了方便快捷,李吉民他们都是自备摩托车。一般情况下5个多小时就回来了,但如果到山区,时间就会久一些。有些路段不要说摩托车骑不上去,就是人走也很困难,投递员背着自行车走一段、骑一段、再背一段,就这样将报刊送到点上。
李吉民说:“过去我们县共有43条路段,现在改成了35条,虽然邮路减少了,投递员人数减少了,但投递点没有减少,信件来了得盖落地日戳,报刊送到每个投递点又要盖上投递点上的收发戳子,如果少盖一个,按照有关规定要接受处罚,本来工资就低,再罚点钱不划算,为此大家再累、再苦、再难,都会把报刊送到点上。”
投递员投递过程中并不能按点吃饭,在以前,投递员下乡是赶到哪吃到哪,有时在学校和下乡工作队吃顿饭,有时赶到农村中小学点吃饭,要么在大队农场或者大队部吃饭,投递报刊中途吃饭不是个问题。而今一切都在改变,中小学点撤了。下乡工作队不见面了,农场、大队部没有了,投递员的吃饭问题只好自己解决,饿了吃自带的干粮,渴了喝自带的水,遇上风雪雨天就更加辛苦。
山西省长治市邮递员冯姜民说:“当投递员吃点苦、受点累是无所谓的,干了这行就不怕这些,但有许多事是你吃苦耐劳也无法解决的。”他说:“过去我们县有24个改为乡镇,其中在19个乡镇都设有邮政所,5个乡镇设有代办所,这不但为我们投递员工作减轻了许多负担,同时也方便了百姓报刊征订、邮件投递。现在邮政分局缩减至5个,群众要寄信、邮包裹或征订报刊,你就得一一帮办,否则他们就得往返几十里甚至近百里的路程来邮政分局办理。同样是寄一封信,我们付出了更多的劳动,但却没有相应的回报。”
晋中市的张岱宗是从业近30年的乡村投递员,他1982年参加邮政工作,今年49岁。他说:“刚参加工作时,在乡下投递报刊,每到一个村,只要自行车上的铃声‘叮铛铛’一响,立马有人围过来,有代办人员,有普通群众,有学生,有教师和村里的医疗、供销社人员。现今不同了,进了村喇叭打得震天响也少人问津,代办也没有了,有时为了送一封挂号信,从村东头跑到村西头,全村转个遍才能找到收信人。一个村子里没有固定收发人员,可真累坏了邮递员。”
晋南籍的投递员毛利民告诉记者:“为了增加邮政工作人员的收入,每当有节日来临,邮政领导总是给大家分派一些工作以外的任务,例如端午节让大家卖粽子,中秋节卖月饼,还有卖汾酒等等,说是为群众增加服务项目,而实质上收效甚微。乡村供销社甚至说我们是蝗虫吃过界了,有人还给我们编了顺口溜:投递人员实在难,日行八十没人怜,除了送报送邮件,销售商品把副业兼,越俎代庖多遭难,样样都有任务摊,出的是骡马力,挣的是驴价钱。”
3
工资低、待遇差、任务重,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服务滞后。
山西省忻州市某县邮政局原副局长杨引爱说:“纵观全省县级投递工作人员,他们的工资加补贴仅在850元到950元之间徘徊,远远赶不上社会平均水平,生活在社会最低保障线上。投递员很多是男同志,工资那么低,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孩子上学、老人看病,养家糊口很困难。我们县过去有32个邮政路段,现缩减到了2阶,即使这样,招个协议工也很难,换了一茬又一茬。近5年来已经换了近200名投递员。有些从农村刚招来的投递员,刚进局雄心勃勃,一接触工作便觉得力不从心。吃不了苦,受不了累。许多时候,一名投递员在一个邮路段上干不上3个月便打退堂鼓,之前签下的协议文书也只能是一张废纸。这边撂了挑子,那边就必须马上再招人,否则这条邮路就要瘫痪,工作就会受影响。邮政局的领导一提起招聘投递员就犯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工资低、待遇差,邮政投递人员很不稳定,导致投递时间大大延长。北京一个邮政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从北京邮一封信到西安少则5天,多则7天左右。邮政服务滞后由此可见一斑。
面对如此艰难的工作环境,山西运城的一名邮政管理人员马玉山不得不提前离岗,他内退后每月领不足1000元的工资,在家侍弄起了孩子经营的3亩苹果园。他深有感触地说:“投递不到信往往有很多用户找上门来告状,我们怎样解释也无济于事,邮政工作不好做啊!”
4
目前,邮政投递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扭转邮政人员“干的重活,吃的黑馍”的现象呢?
山西省邮政管理局局长张勤学说:“国家虽然每年给邮政企业一定的普遍服务补贴资金,但对于支撑遍布城乡的邮政网点、数以万计的邮政服务员工,是远远不够的。尤其到了基层,资金到了一个县乡内便所剩无几,犹如杯水车薪,历史欠债很多,长期处于入不敷出困境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支持邮政企业提供邮政普遍服务。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提高农村通邮服务,加强城市通邮设施的建设。如果不能建立一个完善的长效补偿机制,那么全面实现国家‘十二五’规划,通邮目标那将是一句空话。”
那么怎样才能解决邮政服务滞后难题呢?从采访中,笔者总结出几点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提高邮政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特别是一线投递员。
根据调查:在发达国家例如欧美地区鸡精与味精的使用比例为90:10,中国香港地区的比例大约是85:15,即使是在人口不超过6000万的非洲国家纳米比亚地区,其鸡精的销量为8000吨。鸡精行业在中国风行还是最近几年的事情,它的诞生伴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饮食习惯的形成。
“民以食为先,食以味为王”,消费者在追求的吃饱、吃好的同时要求菜肴更有鲜味、更有营养、更加健康。随着粤厨、粤菜在神州大地的流行,鸡精逐步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发展起来。在众多的调味品中,消费者选择了鸡精,是因为鸡精有以下特性:原料上来说他是鸡肉与鸡蛋复合产生,既有鸡的鲜味又有鸡的香味;其化学成分上将是核甘酸与谷氨酸钠复合,鲜度相乘,实现增鲜调味二合一;鲜度与味精相比是味精的1.5-2倍,是营养成分更高的健康食品,这些优点使得鸡精取代味精只是时间上的问题。根据上海太太乐提供的数据,鸡精在上海、沿海地区超市鸡精与味精的销量对比显示,其销量已经与味精不相上下。
鸡精行业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便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在这些企业中,企业的年平均增长率大部分都超过了50%。根据中国调味网的资料显示:2001年鸡精行业销量的排名如下:
2,在区域市场上,太太乐凭借鸡精市场的第一品牌,迅速占据了华东、华北、东北、西北的市场并具有主导地位;在华中地区则是百家争鸣,有太太乐,百佳味、王牌、南家春等;在西南市场有是豪吉占有主导地位,其他品牌有金宫、太太乐、百信、顶益等;华南由家乐唱主角。
二)区域市场分析
1,针对西部地区的重点市场四川进行市场调查:
在川内市场鸡精的品牌有二百家以上,而本地市场多以作坊模式的居多。真正形成品牌、并且有一定占有率的不过十家左右,主要品牌及占有率、品牌知名度情况如下表所示:
2,渠道建设:目前川内市场豪吉、金宫(百信)、的市场销售网络相对完善。尤其是豪吉,建立起了相对扁平的通路终端,以酒店供应和家庭消费两条渠道为主要渠道,致力于渠道扁平化建设。在各大商场超市、大小干杂店、农贸市场产品的出样率良好,市场价格稳定。其分销深度已经渗透到周边二、三级市场,渠道的宽度与深度都已经健全。
3,江苏以及华东其他地区,鸡精正在成为日益重要的调味品,主要原因来自于太太乐的市场引导。太太乐在渠道建设方面的模式和豪吉鸡精大体相似。但是,在渠道的深度和市场占有率方面,太太乐已经在缺乏竞争的市场建立了强大的品牌忠诚。
三):消费者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在吃好的基础上开始追求菜肴的更加鲜美,更富有营养。鸡精以其增鲜,增香不串味,迅速赢得消费者的喜爱。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使用鸡精的消费者越来越多。
探究城市里的鸡精能够迅速普及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发现与餐饮行业的推广有密切的关系。我们曾经与成都市某餐饮企业的经理访谈过:“餐饮行业能够生存发展,全靠用味道把客人留住,味道好,一传十,十传百,不用打广告,企业的美名也能远播四方客。这几年,消费者是越来越挑剔了,不仅要求吃好,而且要色、鲜、味具全,刚开始我们怕鸡精会串味,事实证明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现在我们大厨里的每一道菜都离不开鸡精了,而我们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在餐饮业的带动下,鸡精迅速普及。这位厨师的说法很有说服力,也充分证明了鸡精在市场教育、消费者引导方面,餐饮行业的推广成为重要的基地。
与此同时,由于消费者长期使用味精调味,再加上第二代味精也具有99%的增鲜功能,仍然有很多的消费者习惯用味精。尤其在比较落后的地方,还不知道鸡精是什么的消费者比比皆是。 看来鸡精完全取代味精还有一定的时间,需要消费者对鸡精的了解,需要更多的鸡精企业参与到市场终端的竞争中去,因此鸡精企业任重道远。
为了了解消费者购买鸡精的原因,我们在成都市对好又多进行了一次调查。
从调查中可以发现鸡精能在众多调味品中异军突起,与其保鲜,增鲜,具有鸡香味等特点是分不开的。
鸡精企业如果根据当地市场环境,作好充分鸡精的宣传,就能引导消费者消费习惯,多用鸡精,少用味精。
四):竞争对手分析
虽然鸡精行业从整体上讲,还处于一种市场的导入阶段。然而鸡精企业的发展很迅猛。纵观全国市场,根据市场占有率来看,分别是太太乐、豪吉、家乐位于前三位。太太乐以“鲜”的有一套,让十三亿人都尝到鲜的味道,红遍华东、华北、东北、西北,将中国市场的半壁江山具为己有。在西南市场,豪吉以第一个鸡精品牌,绿色天然雄霸西南市场,而家乐则将华南市场收入囊中。其余品牌则是在各自的企业周边建设渠道,图谋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咖啡大王雀巢通过资本运营,巧妙的收购了中国鸡精的两大巨头太太乐和豪吉,从而轻松占据中国鸡精市场80%的分额。一东一西,遥相辉映,想独霸中国鸡精市场之心显露无遗。这一方面展现了品牌知名度+渠道+资本的强强联合的优势,使得国内鸡精行业的竞争直接演化为巨人与小矮人之间没有悬念的对抗;从另一方面来看,我们发现中国鸡精生产企业无论规模,还是品牌,还是销售模式,都面临着深刻的危机。
五):优势劣势与威胁机会分析
A:鸡精行业作为第三代调味品,具有味精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1,从鸡精行业的外部宏观环境来看,鸡精协会的成立,鸡精成分检测标准的办法的制定,有利于指导和规范目前散乱的市场。为鸡精行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2,从鸡精的原料上来讲,鸡精由鸡肉和鸡蛋复合而成,将鸡的香味与鸡的鲜味合二为一,相比味精更鲜、更有营养,更受消费者喜欢。
3,从鸡精的化学成分上讲,它是核苷酸与谷氨酸钠复合而成,具有耐高温、不串味、吃了不口干的特性。这是其他调味品无法相比的。
4,鸡精企业从一开始就将鸡精定位成绿色食品,健康无污染的战略,有利于鸡精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健康食品形象。
B:同时,鸡精企业也有它自身的一些劣势:
1,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的改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在市场上保鲜性的味精销量走势强劲。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甚至还有不知道什么是鸡精的消费者比比皆是,因此鸡精企业还要受到味精的威胁。
2,由于一些鸡精企业的急功近利心态,导致鸡精的宣传与消费者接受的信息不对称,使许多消费者认为鸡精具有毒副作用,而放弃使用鸡精的念头。
3,由于鸡精行业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行业标准、成分指标等检测办法还在指定之中,所以目前在市面上许多小品牌在质量方面令人忧虑,市场比较混乱,竞争没有秩序。
C:作为鸡精企业将受到以下威胁:
1,鸡精行业虽然才短短几年,但由于雀巢和太太乐、豪吉的结合,使得鸡精企业之间的竞争迅速从战国时代演化走到强秦一同江湖的局面,当先进的技术,强势的品牌,完善的渠道、雄厚的资本结合在一起时,对鸡精领域的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一种威胁。
2,行业领域里的假冒伪劣产品是成熟鸡精品牌面临的一大课题。
3,鸡精行业管理标准正在制定之中,成分含量,质量检测标准等游戏规则的制定,直接关系企业的生死存亡。
D:我们的机会:
1,鸡精行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从整体而言,它所处于的阶段仍然是导入期。一个人口不超过6000万的非洲国家纳米比亚地区,其鸡精的销量都是8000吨,而中国去年的总销量才仅仅达到2万吨,其比例为3亿:4万吨;类比中国市场应有17万吨。如此广阔的市场容量,对于鸡精企业来说机会是客观存在的。
2,从鸡精的渠道来看,大品牌如太太乐他的渠道与成熟的家电企业的乡村之路来讲,都是非常短的,其通路的末梢仍然停留在中心城市,二级城市。
村位于官南部,东邻,西接马家坪村,南靠、,国道和省道里穿境内,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250户1090人口,有劳动力650人,全村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20亩,其中水田440亩,旱地580亩,茶园500亩,果园100亩。虽为官的第一大村,但村民中除了几个屠商外,再无人从事第二、三产业。大量的旱地抛荒,茶园只摘不垦,林地只伐不管;科技种养专业无人问津。村里负债5万多元,无任何企业,全村人均纯收入仅1400元,而村民们都满足温饱现状,如此困境,怎样带领村民们走上致富之路?是第一个摆在村委会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抢抓机遇谋发展
,新任村长同志上任了,按照"强工、重农、活商"的发展思路,经济长足发展,在被列为第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后,村迎来了新的发展服机遇。第一,兴建。临国道,离常吉高速公路80米,由长冲、冬爪冲、桐皮冲三地组成。山庄以山、水、林为自然布景,以文体、休闲为经营特色,突出浓郁的农家乐色彩。目前,已投入资金80万元,完成了休闲钓鱼池,休闲廊坊(建筑面积350平方米)的基础建设;大型游泳池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建筑面积为300平方米的桃韵宾馆建成并投入使用,已创造利润几万元。步行道已开始有计划的绿化美化。第二,开发水果、药材综合林园,目前,村里已累计投入资金20万元,开垦栽培了英桃、水蜜桃8亩,金秋梨20亩,栽培了大叶茶50亩,黄柏、金银花50亩的混合林。在黄桃产量大,保鲜技术尚未完善的情下,建设林场酒厂(厂),出产。力争打入市场,酒槽用于桃树施肥。第三,建设桐皮冲茶园基地,规划建立面积达500亩以上的茶园基地,因资金短缺,只完成200亩茶园低改。第四,设立镇环卫工作组,村向镇请求建立了环卫工作队,解决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第五,规划实行镇内公交车,村已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官内公交车的开通,是便民利村的这一大举措。
三、值得借鉴成功之处
(一)地方发展靠机遇,但更要学会抓机遇
村之所以有的建设,主要基于两点考虑:①资金来源渠道增多。2004,常吉高速公路全线开工。村里会同新化房地产开发商开发原官庄手工业联社房地产,创收8万元。2005春,引资80万元,建成采石场,短短三间,村集体经济壮大到固定资产100万元,村民平均纯收入由的1400元上升到1800元。②官小城镇建设机遇。2006春,官小城镇建设全面启动,面对百不遇的市场良机,众多的人都把眼光盯在了抢占集镇商铺的热点上。实际上,作为一个规划为5万人口的小城镇,急需要公众休闲场所。因为两个文明的建设会极大地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如果开发出一个集休闲、旅游观光加特色产品的实体中心,它既可以为失地村民创造就业岗位,又为本镇人民提供了一个公众活动的消费场所。村村委敢这样想,才敢于这么做,他们抓住了机遇。
(二)突出地方特色。因地制宜,是发展本地经济首先考虑的问题,村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开发山、水、林;兴建山庄,培育果园、茶园建立酒厂,正是充分发挥本地资源,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个初步尝试。
(三)新农村建设不忘精神文明建设。村里发展经济,不能忘了特困村民。近来,村委会积极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一方面创办企业、转移多余劳动力,一方面积极为特困村民办好事,2006,为一聋哑家庭新修近100平方米的砖木结构平房。
四、发展中的思考
村在新农村建设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仍面临许多困境,它们严重地制约着本村发展。
(一)人才极其缺乏
企业创办,思路清晰了,但在具体实施中,村村委会深感人才缺乏。一是管理人才的缺乏,一个投资近百万元之多,没有现念管理人才,发展也只能是空谈。二是技术性人才的缺乏,如酒厂的技术工人,目前也是一土生土长的村里师傅,谈不上酿酒高手:黄桃的保鲜,目前也无技术人员,有时黄桃生产过多,烂的也多,着实让人心疼。
(二)是资金的短缺,目前,村里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其一是上级部门划拨资金约占十分之一;其二是村里资金投入约占三分之一;其三是村民集资,约占三分之一。村委会的几名成员,集资都已近十万元,再无更多的资金投入。而真正实行村的规划,资金远远不够,大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感。
应对策略"第一以政府为组织部门,联合农业、林业、园艺等行业的技术人员给予技术援助。
第二,引进人才,培训人才。一是将本村有文化的青农民送出去培训,二是有计划、针对性招聘人才。
第三,招商引资,利用官个体户较多优势,实行股份制企业发展模式。
官是门户,交通有着重要位置。村发展会带给们许多思考,怎样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做好循环经济发展?怎样结合当地有着历史品位的遗迹(如)开发旅游业?怎样解决好集镇建设与农民就业矛盾?仍是们值得深思的。们希望村人民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一条有效实际发展之路。
发展后的官庄
在近几的发展中们不仅是只顾发展乡镇的经济,同时也更加的注重了娱乐休闲设施的建设,其中就是们的建设成果之一,他有美好的环境,环山绕水,在桃花开放的季节们可以一边爬山锻炼身体而且还可以欣赏美丽的桃花,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和视觉的享受!到了炎热的夏天还可以在里面修建的游泳池里面尽情的游泳,还可以在山附近的阴凉处修建的小亭子中和朋友一起聊聊天!这里收集到了有关讨还山庄的图片,可以让大家来看看,大家如果还想看看它的其他美景可以去们那里玩玩哦,而且网上也可以收集到更多的图片哦!
村村民的住所和之前相比也有了很大的改观,以前住的不是平方就是两层高的楼房,可是随着官庄的乡镇发展,许多的村名都住进了港开发的新楼房中,这些新楼房样式美观,人群集中,他就像城里面得一个个居委一样,没一期的住房工程都是在一块儿,这样一来做到了改变环境而不改变生活习惯的效果,居民仍然可以像以前一样随着自己的性子随意的串门儿,不必没事儿的时候整天封闭在家中!
官庄的发展也给官庄的经济带来了很大的改观,一些旅游休闲处所的建设,为官庄外资的引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官庄的发展,甚至吸引到了一些外国人的官庄,在村干发茶叶的销售点旁边外国人开起了属于他们的公司——西澳公司。它的开设,为官庄解决了一些村民的就业问题,减少了村民外出务工的人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给的家乡有待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1)在携带手机的作用方面,53.04%的学生认为可有可无,3.82%的学生认为手机只是满足个人虚荣心的需要,36.81%的学生认为非常有用。另外,有6.62%的学生认为没有任何的积极作用。
(2)在对待学生校园内携带手机的看法上,25.90%的学生选择家长支持,选择家长坚决反对的占21.95%,47.64%的学生选择家长认为无所谓,还有4.49%的学生认为家长是因为孩子看到同学带极力要求没有办法才为其购买手机。
(3)关于手机的消费问题,价值500元以上的手机占大多数,其中1001元以上的占12.75%。每月的消费金额21以上的占9.06%,即18%左右的携带者月消费超过21元。
以上统计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手机并不会对生活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部分学生购买手机仅为满足个人虚荣心的需要。而手机对于没有经济能力的中学生来说,算是一种高消费,这样的购买动机势必引起同学之间的互相攀比心理,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给家庭经济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三、在手机用途上,中学生使用手机用于家庭联系的占48.49%,用于和校内同学、校外人员联系占10.61%。有15.9%的同学收发过无聊短信,并有2.99%的学生通过手机接触等不健康信息。从这项统计来看,手机的使用对部分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负面影响。学生主要任务应该是学习,不必要的短信、电话,势必会分散其学习的精力,最终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不健康的信息更是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