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技术范文

时间:2023-03-14 14:51:5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施工技术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篇1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主办单位: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出版周期:半月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2-8498

国内刊号:11-2831/TU

邮发代号:2-756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1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中科双百期刊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第三届(2005)国家期刊提名奖期刊

篇2

1.进入冬季施工前,应预先做好的准备工作

(1)收集工地气象台历年气象资料,设置工地气象观测点,建立观测制度,及时掌握气象变化情况。根据《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规范规定,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低于5度,即进入冬期施工。

(2)编制具体冬季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并对有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培训。

1)在工程进入冬季施工前,要提前编制好冬季施工技术文件,作为冬季施工的技术指导性文件,冬季施工技术文件必须包括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或技术措施。

2)作好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冬季施工由于在负温下进行作业,不了解或不熟悉冬季施工规律,极易造成工程质量事故,为保证工程质量,冬季施工前必须进行作业人员培训。

3)进行冬季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工作。进行技术交底的目的是防止施工操作人员违反冬季施工规律,造成操作不当,人为地造成质量事故。

2.冬季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1混凝土冬季施工

要提高混凝土的抗冻能力,尤其要特别强调施工和养护阶段的质量控制。要从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配合比、浇筑和养生四个环节着重考虑:

(1)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①选用抗冻性高的水泥。我国各种水泥抗冻性高低次序如下:硅酸盐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 矿渣硅酸盐水泥 火山灰或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在冬季混凝土施工中,应首选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②掺入提高抗冻性效果显著的外加剂,如加气剂、减水剂、早强剂、速凝剂、防水剂、发泡剂等。

(2)混凝土的配合比。

配合比、水灰比、最优砂率及含气量对混凝土的抗冻性都有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水灰比。因为水化反应所需水份只占水泥重量的25-30%,但为了满足施工和易性的要求,常常将水量加大到50-70%,甚至更大。用水量大大超过水泥水化反应的实际水量。而且是游离态存在于混凝土中,游离水越多,孔隙就越多,密实度就越小,因而就会降低混凝土的抗冻能力,甚至结冰,使混凝土抹面工作难以进行。冬季进行混凝土施工时,一定要掌握好砂率,控制好水灰比,一般不宜超过0.6。

(3)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搅拌的均匀透彻,有利于增进混凝土强度和提高抗冻性。因此尽量采用机械搅拌,如若用人工搅拌,一定要搅拌到混凝土混合物的颜色均匀一致。在浇捣时避免过振与漏振,不允许产生分层离析泌水现象,如果出现泌水,应设法排除,以免破坏混凝土的整体结构,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抗冻等性能。

原材料加热:在混凝土拌和前将水或粒料加热。通常是仅将水加热,因为加热水设备简单,同时水的热容量比粒料容量大,一般1kg水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要比1kg粒料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多4倍。拌制混凝土时,把水加热65-85℃。或者把水和石砂料一齐加热到60-70℃,要保证混凝土在拌和时的温度不超过40℃,摊铺后的温度不低于10-20℃。因而,混凝土的运输距离不宜太远。防止在运输过程中降温过快。应事先将前台各种机具准备好。混凝土入模后抓紧时间振捣、整平、抹面。

(4)混凝土的养护。

由于冬季气温较低,水泥的水化反应迟缓,致使浇捣作业过后很长时间(一般5小时之后)才能进行最后一道抹面工作。一般早上开机浇筑混凝土,这样下午浇筑的混凝土一般到晚上零点之后才能完成抹面工作。如果晚上气温低于冰点,混凝土表面往往结冰,不能抹面压纹,甚至把抹面压纹的混凝土也结冰,待第二天气温回升冰融化后,混凝土表面由于冰的膨胀作用而疏松,凝固后不密实,达不到混凝土表面所要求的致密性。对于此种情况,要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避免混凝土的表面结冰,具体做法如下:①改变常规做法,晚间浇筑混凝土,抓紧时间进行初抹面两遍;压砂整平后盖上保温层,待白天气温升高到0℃之上时再进行最后一道抹面和压纹。②混凝土铺筑后,采用蓄热法保温养生,由于水泥的水化作用释放出的热量使混凝土集料温度上升,塑料布和草苫子覆盖路面使水化热量蓄保起来(刚浇筑抹面的的混凝土塑料布放到底层,可防止草粘到混凝土上妨碍最后一遍抹面压纹),以减少路面热量的失散。使之在适宜的温度下硬化达到一定强度时(一般在早上八点之后)就可进行最后一遍抹面压纹工作,之后再凝固一会,在晚上八点之前,最后盖好保温层。为防雨雪天气把草苫子湿透而失去保温作用,宜把草苫子盖在底层,塑料布盖在上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因钢模板散热快、致使混凝土两侧结冰,因此混凝土四边一定要加厚盖好,减少空气对流。③采用真空吸水工艺,可吸出多余的游离态水份,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增强抗冻性,并能缩短混凝土的抹面工作时间,从而能大大提高新浇筑混凝土的抗冻能力。④使用抗冻剂:抗冻剂的使用比例4―5%。⑤严密注意天气变化情况,遇到阴雪天气或冷空气入侵,应暂停混凝土的作业、待气温回升后再作业。

2.2钢筋工程冬季施工

(1)冬期钢筋施工最重要的是钢筋的焊接,焊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结构的安全。冬期进行钢筋焊接,影响因素较多,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当地的施工条件、气温状况进行试焊,试焊时先根据气温状况调整焊接参数及焊接工艺,焊接参数和工艺确定后,再进行试焊,试焊的焊件送实验室实验,合格后在进行批量焊接。

(2)焊条或焊剂的质量控制。焊剂或焊条在冬期运输、保存过程中极易受潮,使用受潮的焊剂或焊条会造成焊接熔池中混入气体停留在焊肉中造成气孔,影响焊接接头质量。在使用焊条或焊剂时,要按说明书的要求对焊条或焊剂进行烘焙,干燥后再使用。

2.3砌体冬季施工

(1)砂浆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的70%前,不得使其受冻。砂浆宜在暖棚内机械拌制,搅拌时间不宜小于2min。当砂浆用量较少时,可在暖棚内人工拌制,但应较常温增加翻拌次数。

(2)砂浆应采用保温容器运送,中途不宜倒运。砂浆应随拌随用,每次拌量宜在0.5h内完成。已冻结的砂浆不得使用。

(3)砌体冬期施工常用的方法,可按养护期间是否加热,分为两类:养护期间不加热的蓄热法、掺盐砂浆法和负温早强砂浆法;在养护期间需要利用外部热源加热的暖棚法。

(4)砌体所用的石料、砼预制块和砂应清除冰雪冻块,并宜根据工程进度,将其提前运入棚内。石料和砼预制块表面与砂浆的温差不宜大于20℃。

3.制定冬季施工安全措施

(1)根据不同的工程制定防滑、防火、防剥、防冻、防煤气、防触电等安全措施,建立冬季施工安全责任制,备齐劳保防护用品。

(2)施工用的脚手架上班前要及时检查、清扫积雪、霜。

篇3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 A

前 言:在我国实施新一轮改革的形势下,公路施工企业必须将技术纳入到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特别是从当前技术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以改革创新精力推动技术管理不断上新台阶,确保公路施工质量。

1公路施工技术的主要内容

1.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首先,分析公路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项目;其次,制定公路施工的具体方案;最后,贯彻并执行公路施工的具体方案。具体来说,分析公路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项目是制定公路施工具体方案的前提。公路施工过程中的重点问题主要为工程原材料的购买和使用配比、工程施工人员的组织与管理、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把握等等,公路施工过程中的难点问题主要为保障沿线居民的日常生产与生活不受影响和保障工程所在地的生态环境的安全等。分析公路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有利于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工程施工方案。制定并贯彻实施公路施工的具体方案是控制工程施工进度和工程施工质量的根本途径。

1.2公路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工作

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内容:首先,进行公路施工过程的现场监理,贯彻并落实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相关技术标准;其次,实施严格的技术控制措施与管理措施,根据测量的数据进行准确无误的施工;最后,建立紧急的工程预案措施,严防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意外情况的发生。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应做好工程的对外交流工作,避免将注意力集中于工程本身的施工而忽视了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外界造成的影响,也避免由于工程施工考虑不周造成的外界对工程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影响。负责公路施工的企业应借鉴和吸收其他企业的先进技术经验,引进其他企业的先进施工经验和管理理念,逐步提高自身的施工技术管理水平。

2公路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2.1路基填土与压实技术

(1)路基填料,路基填料的质量的填料工艺对公路的稳定性和强度有直接影响,因此,路基施工前必须选择优质的填料。我国明文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以上公路路床填料的CBR值不能小于8,路床填料应该在公路路面以下20 cm左右的位置。如果路基调料的强度达不到规范要求,施工人员可以在填料内添加粗粒料、石灰等增强填料的稳定性。

(2)路基压实,路基压实技术是保障公路路基强度的关键。目前,我国公路施工均采用大吨位的压路机进行碾压施工,与传统的碾压形式相比,大吨位碾压机明显提高了路基的强度。高度公路和国家一级公路的压实密度不能低于95%,对一般公路进行碾压施工时也可以采用一级公路标准。

2.2 路基路面排水技术

(1)地面排水,我国建筑施工过程中地面排水设施种类非常多,常用的有边沟、截水沟、跌水以及急流槽等,这些排水设施在地基施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一级以上的高度公路排水施工而言,排水沟周围还需要相关辅助设施协调工作,通常情况下,加固材料以浆砌片石为主,近几年,水泥混凝土预制板也得到了较多应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在进行水网地段的路基施工时,传统逢沟设涵的做法已经很难满足现代社会的建设需求,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改进该设施,重新布置灌溉沟渠,为路基直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2)路面排水,路面排水的主要目的是排除路面积水,减少因积水渗入导致路基边坡被冲刷的问题。路面排水施工时,路拱横坡的角度应该大于或等于2%;雨水排出路面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集中排水,另一种是分散排水。集中排水工艺要求比较高,通常在硬路肩外侧设置预制块,预制块材料以混凝土为主,也可以设备沥青混凝土拦水带,将路基两侧的雨水集中在一起后统一排出。分散排水受地势影响,通常用于西北地区,路线纵坡不超过0.3%的长路段。

(3)地下排水,路基地下排水的形式非常多,主要采用暗沟、盲沟以及渗沟的形式,传统地下排水施工中运用的砂砾料反滤层被土工织物取代,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益。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地下排水通常采用直径在20 cm左右的软式透水管。

2.3 路基防护技术

(1)坡面防护,为了防止地表水的冲刷,路基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坡面进行防护。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的作用,公路边坡防护措施受到了施工企业的广泛重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公路两侧以种植草木的形式对公路边坡进行防护。如果公路边坡较高,可以采用砌石框格的方式种植草木;对于西部雨水匮乏等地区,通常采用草坪植生带的形式增强边坡的强度。如果公路边坡上的岩石已经风化,可以采用锚杆挂铁丝网或者喷射混凝土等形式对边坡进行防护。

(2)冲刷防护,为了防止公路边坡受河流雨水的冲刷,施工人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公路边坡进行冲刷防护。传统砌石、抛石以及铁丝石笼等工艺已经很难满足现代社会对公路质量的要求,施工人员必须结合公路路基施工的实际状况,改进以上工艺,使用高强土工格栅对公路路基进行冲刷保护,可以有效提高公路路基质量。

(3)支挡防护,目前,我国公路施工单位仍采用拦土墙的方式进行支挡防护。石料比较丰富、墙高角度的路基通常采用石砌的重力式拦土墙;如需调整墙的高度,通常采用垛式拦土墙。

2.4 软土处理技术

(1)换填,换填在软土处理中应用频率最高,通常运用与3 m左右的处理深度,利用人工或者机械的方法挖出路基地层软土,利用强度较高的粘性土或砂砾、卵石等代替软土,换填的深度必须结合路基地层软土的实际状况而定。

(2)抛石填筑,抛石填土主要用于软土和弹簧土以及积水的路段,填石的高度必须结合实际路基状况进行严格控制,通常与处理路段原有的土层高度保持一致。填土施工时,必须采用堆土机将石块压实,保障石块层密实性,在进行填筑土方施工。

3加强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

(1)施工准备阶段。公路施工准备阶段是做好公路施工前各项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阶段,这对于公路施工后期的技术管理和施工管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施工准备阶段,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对施工工艺及技术进行选择,做好地质勘探及对气候特点进行掌握,在施工准备阶段即为施工做好各项准备条件,确保施工任务能够顺利进行。所以在施工准备阶段需要对工程特点、进度、要求及施工的客观条件进行详细的掌握,并依此来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充分的配置好施工中的技术、物资、人力等,确保做好施工的各项质量措施,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确保以最小的工程成本实现最大化的效益。

(2)施工过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也就是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是整个工程的主要内容,其具体的内容包括:按图施工;优化施工方案或施工措施;及时检查进度和执行情况;做好记录和隐蔽工程的检查记录;做好施工资料的积累和整理。施工中的技术管理需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有严谨的态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竣工后的管理。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要组织技术、试验及相关人员进行预验收,并填写交工报告和技术总结。必须符合质量竣工验收的标准,必须达到使用条件或满足生产要求,竣工技术管理总结与文件编制须与记录为基础,对施工过程进行总结,避免扩大成本。同时还要核对工程量,为竣工结算打下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质量是公路施工的“生命线”,而技术则是质量的“保障线”。尽管我国公路施工企业都比较重视技术管理工作,但仍然有很多公路施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施工企业对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无论理管理理念还是管理体系等等都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公路施工企业将技术作为施工管理的重中之重,使我国公路施工技术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效能化轨道。

篇4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业虽然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近年来建筑事故却依旧频频发生,严重地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建筑的质量问题俨然已经受到了当前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建筑企业务必要加以重视。当前建筑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虽然获得了进一步的更新和升级,但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物的安全隐患,建筑企业一定不能掉以轻心。下文就针对如何提高建筑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两方面的内容进行简要的解析。

一、提高建筑施工技术主要措施

建筑施工技术的范围甚广,它包括土方工程施工技术、桩基础施工技术、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等等有关建筑工程的所有施工技术,是一项极为繁杂的建筑作业。下文就针对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的最基础措施进行论述。

(一)建筑施工准备阶段

1.认真严谨地贯彻国家相关的各项施工技术工作的标准制度

国家相关的工程技术标准是一切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的最基本保障,它是建筑工程领域中的技术法规,建筑工程必须认真贯彻。施工单位务必要对施工技术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促使他们能够进一步地增强自身掌握标准制度及执行制度的能力。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有违反相关标准制度的行为,相关的管理人员一定要严谨对待,必须依照规定严厉查处,进而促使技术人员能够认真严谨地贯彻施工技术工作的相关标准制度。

2.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常常因为施工人员对施工方案的认识不深而拖延工程进度,进而影响建筑工程质量,成本增加,所以在施工之前工作人员务必要围绕施工进度,紧密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全面考虑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组织等等方面信息来制定施工方案,力求工程方案措施实际可行、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操作便捷,进而才能进一步地提高工程质量、控制进度、降低成本。对于那些工程量大、施工工期较长、施工技术较为复杂的建筑施工,工作人员需要为它们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充分地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施工技术人员务必要清楚地明白施工方案的具体安排以及技术要求,以便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游刃有余地解决各种施工问题。

(二)建筑工程施工阶段

1.重视施工技术交底工作

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交底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它直接关联着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因此不管是整个工程还是各分部分项工程务必都要及时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对于特殊或者隐蔽的工程施工,更应该加强施工技术的交底,强调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质量事故的部位、成品保护、施工材料等方面的要求。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相关的技术负责人须向下级施工技术人员交底,项目技术负责人须向工长和班组长进行技术交底。通过这样层层无遗漏的交底,才能够促使相关的技术人员、工程的施工人员更加清楚地了解工程的设计意图、要求、质量控制点等等,这样一来,在施工过程中就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进而保证工程施工的进度,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

2.做好施工组织计划,努力提高技术含量

施工工作人员务必要进一步地了解熟悉施工方案,而且还要与建筑施工合同要求相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地优化建筑工程的每道工序、每项分工程。与此同时,工作人员也应当考虑工程的资源、地形、气候等条件,认真有效地制定好施工组织计划,用横道图或者网络图从大到小、由面及点地将它们表示出来,确保建筑工程的每一分项工程都被纳入了受控范围中。另外,工作人员除了做好施工组织计划工作外,还应当在施工过程努力提高施工技术含量,应用高新技术。

(三)建筑工程竣工阶段

施工人员不能因为建筑工程的竣工而掉以轻心,认为自己的工作已经完成,其然,施工人员应当积极配合相关工作人员对建筑工程竣工后的检验和评定工作,进一步地保障工程的质量。如果某些工序被评定为不合格,施工人员就应该及时进行加固和完善的工作,并

录好工序出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吸取经验教训,进而提高施工技术。

二、提高施工管理的主要措施

第一,明确责任。施工管理人员作为施工技术的负责人,应该担当其项目的施工质量的整体责任。管理人员自身的职责是能够及时且准确地解决工程施工现场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充分了解施工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指挥现场施工,将设计图纸实施到现场施工中去。与此同时,管理人员还需要复核测量计算机数据,控制各个工序的施工质量,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等等。简单说来,一切影响工程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进度的问题,管理人员都有责任对其进行控制、监管工作。

第二,质量管理。质量是建筑物的生命,管理人员务必要重视对其的管理工作。在对工程质量目标进行控制管理的时候,一定要以建筑合同里相应的质量条款为准则。一方面要保障工程相关施工人员的质量,选择优秀的施工队伍,关键的技术人员一定要持证上岗。另一方面,原材料、成品材料、半成品材料以及机械设备在进场的时候,管理人员务必要做好质量控制。在管理重要单位工程质量时,应该考虑成立攻关小组,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好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保证建筑工程的高质量水平。

第三,灵活管理。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突发状况,比如设计变更、气候突变、工程事故等等一些难以预料的事情,为此相关的管理人员就不应该再继续墨守成规,按部就班地进行管理工作,而是应当根据实际具体情况对施工现场进行灵活管理,以此来保证施工进度,提施工质量。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直接关联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务必应该加以重视。然,只有进一步地提高了建筑的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才能有效地保证建筑物的高质量。为此本文简要地论述了提高建筑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的主要措施,以此希望建筑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工作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进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洪志超.建筑施工技术的优化与管理[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21):226.

[2] 李文荣.建筑施工技术控制措施[j].科学与财富,2011,(7):116-117.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