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4:52:0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学生个人德育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一代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根基,要能经历住风雨考验,抵挡得住腐蚀诱惑,坚守正确的价值观永不动摇。一方面,以团总支和班级活动为契机,积极宣讲社会主义新时代系列文件。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文化自信,培养自强不息、刻苦钻研的精神;以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大学生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纪守法、明礼诚信,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以学校规章制度为依据,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严格要求自己,力争成为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学生。另一方面,关注特殊群体,解决个体事件。本学期,我承担2015级、2016级两个年级辅导员工作,一些学生由于家庭变故、身体疾病、学习困扰等原因出现了思想波动,作为辅导员,发现问题后及时引导,找到问题症结并给予解决。
二、提升学业指导效果,有的放矢。
高校辅导员开展学业指导是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在开展日常工作中,我运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提供专业的学业指导,以帮助学生规划学习,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第一,严格落实学业预警制度。本学期初,根据2015级、2016级上一年度学习成绩,我对两个年级56名学生下发学业预警通知书并召开学业预警说明会。说明会上,邀请会计学院院长,学生工作办主任对上述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告知学业预警的严重性及弥补标准。
第二,坚持辅导员深入课堂,了解学生听课状态。本学期,坚持每周深入学生课堂,针对2015级、2016级,共进入课堂50余次,累计60课时。课堂发现问题我会及时与学生、专业课老师进行沟通,督促学生重视课堂学习效果,提升自我专业素养,锻炼自己学习能力,夯实专业理论基础。
第三,开展学术性讲座,拓宽学生视野。本学期,共组织2015级、2016级学生参加学术性讲座8场,邀请校企合作单位、学院院长、学院系主任、对外交流中心教师作为主讲人。针对2015级学生,主要侧重于留学信息、考研、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展开学术性讲座;针对2016级,主要侧重于专业知识拓展,专业学习方法提升、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个方面展开学术性讲座。
三、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创业项目质量。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背景下,根据学校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的课程要求,本学期,由我负责会计学院创新创业项目行政工作。半年来,组织2015级学生进行小组项目阶段性推进答辩会3场,学院抽查答辩会1场,覆盖2015级42个小组,参与率100%。2015级创新创业项目已经进行一年,本学期答辩主要审核各小组项目的推进情况,围绕项目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解决措施,项目已取得的成果、预估项目最终产值三方面进行答辩。收集8—12月份会议记录210份,教师指导记录210份,项目总结210份,学生工作小结1000余份。2016级本学期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立项工作。学期初,邀请会计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智浩老师进行2016级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专题讲座,介绍了选题标准、立项申请书撰写内容及方法、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各项常识。组织立项审核会1次,期末立项答辩会1次,指导教师及442名学生全程参与,覆盖了100%。收集立项申请书41份,均能够与专业紧密结合,学生全部通过期末立项答辩,获得学分。
四、贯彻“三位一体”育人体系,强化班级建设。
班级是学院来管理学生的有效组织,班级建设是促进班风形成的有效方式。半年来,我贯彻落实“三位一体”育人体系,及时与班主任沟通,了解班级动态。一方面,明确优良学风班评比标准,号召班级同学树立集体意识和荣辱观念,将班级建设纳入班主任考核内容,鞭策班主任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定期召开班级干部交流培训会。通过与班级干部的定期交流,了解班级运行情况及学生日常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在交流中侧重培养班级干部的工作能力,号召班委构建学习型组织和班级文化,为班级凝聚力提升及建设工作夯实基础。此外,期末阶段重点强调诚信考试重要性,签署班级诚信考试承诺书,严肃班级考风,清净班级学风,促使班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升自我学习能力。
五、树典型、立榜样,公平开展评优评先工作。
学生会的个人总结1特别是有幸加入学生会心理部,我从一开始就喜欢这个部门,也不知为什么,我义无反顾的参加了这个部!能有幸成为这个部的部长,我感到很荣幸!使我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人和事,令我受益匪浅!不过一学期的学生会生涯马上就要结束了,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走过的路,真是充满了苦涩和欢欣。从不适应到适应,从陌生到熟悉,从只身一人到团对协作。无论从哪个方面讲,收获的很多很多。
在思想方面,对全心全意为广大同学服务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许因为喜欢,所以总有很大的热情去做好每一件事!我也不在因为学生会的活动而耽误自己的时间苦恼,每次尽管可能很小的活动,收获的却无法用量来衡量的。当自己真正的融入每次活动时,才会发现,收获的永远要比付出的多的多。一次次的活动开展后给我留下的总是那么多的经验教训,使我成长了不少!也正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想不通到想通,不知不觉中自己的思想素质已经有很大的提高。
在学习和生活上。也因为进入学生会而发生改变从无所事事的状态变得紧张忙碌,同学们总是说我每一天都有那么的事要忙,但我感觉挺充实的。这样是一个很好的状态!学习上我也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也是正因为这样,促进了我的学习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学会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而又丰富!
个人方面,我也通过学生会锻炼了自己的品质,由冲动的个性逐渐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冷静的思考问题。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不足,弥补过失。学会周密的计划一次活动,也增强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刚开始由于工作方式的不佳和经验的不足,在活动中总会出现一些小问题,也正是让我在一次次的活动中进步!在一学期的工作中,我自己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由于是加入这个集体的第一学期,所以在很多的事上还停留在被动接受的阶段,用一种固有的思维,没有提出自己的想法,没有积极主动的去思考每件事有没有更好的途径去更好的完成,这都是之后的工作中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因个人的疏忽也偶尔造成了一些失误,使得整个学生会部门间未及时工作成果受到影响!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好的去完成每一件工作,做一名优秀的部长!也始终为经管系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
同时,做为一名学生会的成员,自己始终提醒着自己我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我自己,是一个集体,是整个学生会的风貌。尽管一学期的时间很短,但我在很多方面都有提高自己。总之,因为这个团队,让我大学生活的开始就有了不一样的色彩,我会一直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一句话:真诚、用心、努力!我们就是最好的,要做就得做最好的!
学生会的个人总结2回顾这一个学期的工作历程,有收获,有遗憾,有疲惫,有欢笑。今天我要把我想到的,经历的都写下,希望能对我们体育部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弹指一挥间一个学期过去了,这学期的工作基本上已接近尾声。回顾这学期,我们学生联合会体育部在老师的关怀和指导下,与广大同学积极协作,顺利走过了它第一段旅程。在这个学期中,我们体育部的目标与宗旨是: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尽我们的全力,办好各项体育活动。积极认真的贯彻学校的各项政策方针、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紧密围绕学校的学生工作,在学风建设、制度建设、文体活动、日常管理等诸多方面,都积极开展了各项工作,不仅加强了自身建设,而且不断的进行自我超越,为同学构筑了一个服务他人、锻炼自己的舞台,为了学校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一份力。
在院团委的领导关心与指导下,在广大同学大力支持与鼎力协助下,经过全体学联干部的共同努力和辛勤工作,体育部完成了本学期的工作计划,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就对本学期本届学联体育部的工作做一小结。
一、日常活动
1、为学生联合会吸纳新人进行严格的挑选,招收新人后,为他们安排具体的工作,并对他们进行指导,以期他们能独挑一面。
2、按时召开体育部例会,不断改进和完善体育部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二、体育部组织以及参与的活动
1、开学伊始,学校举办了“新生杯篮球赛“。
在此期间进行了队员报名、拉拉队组织、后勤服务等工作,保证了比赛的正常有序进行。此次活动活更好的团结全系师生,增强我系师生的向心力、凝聚力,不断增强学生体质。在本次赛事中,我校新生篮球队都进行了激烈对决,队员们在场上顽强拼搏,赛出了水平,赛出了风格,场下啦啦队的漫天呐喊,展现了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同时把永不言弃的精神贯穿了比赛的始终,克服了赛程紧密等各种困难,圆满地完成了比赛任务。
2、十一月里,在我校举行了“流动杯“足球比赛,各系都踊跃参加,队员们在场上顽强拼搏,赛出了水平,赛出了风格,场下啦啦队的漫天呐喊,展现了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同时把永不言弃的精神贯穿了比赛的始终,克服了赛程紧密等各种困难,圆满地完成了比赛任务。
总之,在这个学期的工作中,我部所有成员合力协作,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工作能力和积极性,不断改善我部的工作。成员在组织同学参赛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的提高了自身修养、增强了个人素质,锻炼了自我能力,努力服务于同学,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精诚合作,各方联系,周密安排,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和十足的努力投入其中,无论是从过程还是结果来看,我们都有所收获。我们会继续发扬风格,克服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前进。
下一学期,我部会一如既往的为全校师生举行各种体育运动,为丰富大学生活多献一份计,多出一分力。
我认为我们应该立足我校特色,开拓创新,开展一系列有特色的活动。比如,阳光体育知识竞赛。.由我部组织十人进行知识问卷.让我们认识了自身体育知识的不足,明确了弥补方向.。
还有学生联合会作为一个集体,切忌各行其是,只有各部间互相支持,互帮互助,与我校学生沟通好,每个学生联合会成员都踏实工作,多思考。那样,我相信我们的学生联合会会有更加骄人的成绩。
展望未来我们会不断努力,共同进步,更好的去配合和推进我们学生联合会工作的顺利发展,并使我校的学生活动越办越精彩。
最后谈一下我自己在学生联合会工作和活动总结的几点经验,也是我以后工作的目标。
1、在做事的时候,尽职尽责,不要对学长学姐有依赖的感觉,这样才能更好锻炼自己,让自己收获更多。
2、保持新鲜感,坚持到最后才是正确。
也许有些人加入学生联合会,时间长了,会渐渐厌倦,忘记了当初加入的目的,我不愿那样,只有积极做好自己的事情,才能更好锻炼自己,塑造自己。
3、团结协作才会更精彩。
我要说的是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团结协作,比如运动会的成功举办,更说明了这点,所有有关部门的辛勤才促成运动会的良好运行。
4、热爱生活,热爱体育。
时刻记住自己是光荣的学生会干部,是优秀的体育部成员,微笑面对每个人。
学生会的个人总结3光阴似箭,时光如白驹过隙般,转眼间又是学期末。在学生会也工作一学期了,站在学期末,透视在学习中心工作的这一学期里,回顾工作的点点滴滴。回眸过去的一幕幕,些许感动,些许充实。
似乎初进学生会记忆依然在心头展现,学期开始抱着锻炼自己的目的参加了学生会的招新,很幸运的被学长学姐们留下了。同样我有幸学长被学姐赏识把我带到了学习中心这个大家庭。
回顾在学习中心工作的一学期,还是学到了很多的东西。见识到了许多大世面,这是许多同学所不能见识到的,不仅锻炼了我的口才,也培养了我在公共场合的讲话能力。通过我们部门举办的活动以及其它部门的活动让我知道了想要成功举办一个活动是多么的艰辛。必须考虑到每一步,考虑到每一个细节,不能有一丝差错,这就要求我们做事必须认真,细心,谨慎,考虑问题必须全面。这点对我的影响很是深远,我会好好改善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努力完善自己。
一学期的工作,后期时的元旦晚会,大家都很辛苦,说真的一开始我心里多少有点郁闷舞蹈房也跑烦了不过这些情绪直到晚会成功举行就没有了,因为落幕那一刻我有种充实感,那种感觉很久没体会过了!那一刻精神也得到了彻底的放松,心里感觉很舒服。有成就感,至少我感觉之前的忙碌是值得的也是有必要的。让我知道没有付出是换不会成功与精神上的洗礼的。
工作是辛苦的,但是害怕辛苦哪来的充实与成功。
每一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每一次活动的收获,背后都充满了艰辛与感动。作为中心的一员,做好每一件事对整个团体都有很大的帮助。团体的意识是很重要的。感动我们学习中心举办的每一次活动,感动每一次活动背后老师、中心成员以及为活动付出的每一个人的艰辛。
在学生会一学期的学习,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在组织、沟通协调、表达、决策能力方面提高了很多。意识到在工作中有效地沟通,必须承认自己的局限,学会换位思考、尊重别人、倾听别人的意见、接受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了解自己的盲点,从别人中看清自己。
一学期的学习,一学期的收获,自己付出些许,还是很感动中心的所有,是这个团体在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一学期将尽,回眸过去;点点滴滴,充满心中;感动所有,感谢过去!
一个学期的工作,我学到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以后的工作更值得期待,明天会更好。
学生会的个人总结4站在岁末,透视过去一学期,工作的点点滴滴时时在眼前隐现,回眸望去过去的一幕慕,在不知不觉中充实眼睑。似乎初进学校的记忆依然就在心头展现!但我已深深地感觉到新一年的工作重担已向我们无情地压来,为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我必须在过去的基础上对相关知识、能力进行进一步学习,加深认识。
首先,很荣幸加入学生会,我自己认为在一年以来不断学习,建立好的人际关系,以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执行能力,沟通能力。但在这一年中生的事情太多了,也存在很多遗憾,为了更好的指导我今后的工作,现在进行下总结。
我工作负责,态度认真。每次面对部门的工作我都会充满热情,依稀记得在开展趣味运动时,早上5点多就准备,下午从布置到开展到收场,手头的工作是一个都不敢懈怠。
但是我工作不够积极,有很多活动本来要选择策划人负责人,我都没能在第一时间勇敢的承担,让我对自己很失望。
在此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所成长:
1、提高领导能力,在师兄师姐的带领下,我要通过各种活动来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让我更清楚干事们的工作,而且让我学习到如何领导同伴们更好的协调和开展工作。
2、保持好的执行能力,培养自己的行动能力,身边的每个人都认为我做事很积极,但却觉得我只是听从被人的意愿,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
于是,我深刻的理解到我是一个会用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人,可是这一特征让别人认为我是一个没主见的人。因此,我今后会做到在听取别人意见的同时,及时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并坚信自己的意见是有意义的。实现理想是自己所争取。
在学生会一学期的学习,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在组织、沟通协调、表达、决策能力方面提高了很多。意识到在工作中有效地沟通,必须承认自己的局限,学会换位思考、尊重别人、倾听别人的意见、接受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了解自己的盲点,从别人中看清自己。
一学期的学习,一学期的收获,自己付出些许,还是很感动组织部的所有,愿组织部的各位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大家在一起玩得开心,各项工作也有序顺利的进行。
学生会的个人总结520_本届学生会在成立之后,在校领导和学生处、团委老师的具体指导和支持下,紧紧围绕学校创建本科院校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学生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工作职能,在广大同学的鼎力协助下,经过全体学生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不断拓宽工作领域,创新工作模式,改进工作方法,整体上完成了学期初定的工作计划,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就即将过去一个学期的学生会工作总结如下:
一、贴近学生生活方面
结合我校实际,在新老校区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一次“学子之声”专题调研,以座谈的形式举行了“学生会与你面对面”,对于从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学生会及时做了总结,并向各有关部门做了反映,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解决。通过这些活动,拉近了学生会与同学们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同学们对学生会的了解、信任与支持,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会成员的责任感。
二、校园文化方面
由体育部具体组织,成功的承办了首届“理想杯”篮球联赛,从中增强了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宣传部组织承办了“现场书画展演”,在展演中,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师范学院学生会也参与进来,并作了广泛的交流。
三、学风建设方面
组织举办首届“新科杯”英语之星大赛,在此次活动中也加强了与外校学生会的联系。协助团委举办了_年第一期成长论坛,并多次组织英语四、六级知识讲座,从中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有力的促进了学风建设,为在校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无形中培养了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娱乐文化方面
根据我校的特殊性,在新区举行了主题为“走进新区,你我共联欢”文艺晚会,在老校区举行了社团文化广角,主题为“同唱一首歌”文艺晚会。协助团委成功的承办了_“两只蝴蝶,与你相约”_签唱会,“_乐队”_签唱会,两场欢送毕业生文艺晚会,通过丰富的文艺活动,陶冶了同学们的情操,提高了同学们的审美情趣。
五、校园文明方面
学生会充分发挥大学生自律委员会、大学生伙食委员会的作用,结合第二十三个文明教育月,自律委员会组织学生定期抽查学生宿舍,有力的遏止了晚归和夜不归宿的行为,并多次维持大型活动的秩序,文明监督岗对校园内不文明行为给予了相应的制止。伙食委员会配合学生处、团委、后勤发展总公司对宿舍文化建设和教室、宿舍卫生的检查做了许多具体的工作。
在过去一个学期的工作中,由于时间短暂,工作经验的缺乏,我们也深知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现总结如下:
1、关于学生会网站,学生会各个部门和各系学生分会不能及时上传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档案管理和资料的收集工作存在较大的漏洞。
2、偏重对大型活动的开展,而忽视了对日常性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各系学生分会之间交流不够,导致一个系举办活动,受众群体的单一性,不具有全面性。
3、做好学生会工作计划,让学生会各个部门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致使学生会的一些大的活动,组织工作不能完全到位,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
引言:
德育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所有学校严抓的教育方向,因为学生的德育发展水平与学生学习成绩一样,都是保证学生未来可以发展为国家栋梁之才的基础。本文将从目前我校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入手,详细分析应当如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顺应时展潮流,完善德育教育工作
只要从事教育教学的老师都知道,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德育工作是繁重且琐碎的 ,在一定程度上,德育工作 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工作的成败。因此, 工作要求我们不能有一点马虎,也不能有丝毫懈怠,我们 肩上所肩负的责任艰,始终把“以德育人”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并深知言传身教的作用,平时给学生安排工作时,不是一安排完工作就不了了之,而是及时检查工作的落实情况。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就首先自己做到。充分利用每周一的班会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无神论教育。让他们懂得相互之间团结协作,在学生之间形成相互体谅、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优良班风模式。在政治思想上让他们旗帜鲜明的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让他们充分懂得什么是爱国,怎样才能使各民族之间保持团结和睦的关系,让学生感恩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感恩党对我们少数民族教育的关怀,感恩祖国让我们拥有幸福生活。把学生从小培养成为政治上过硬道德上合格的人才。让学生们可以明白目前我们正在享受的幸福生活是当年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通过让学生多参与各项社会活动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日常工作中,始终秉承平等对待的原则来面对所有学生,认真对待学生们的情感,与其成为朋友。和学生构建和谐相处的师生关系,减少学生的压力。在课下时候经常和同学相互交谈、沟通,了解学生生活情况与学习情况,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并解决他们的问题,让所有学生共同进步,营造学习比拼的分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不断培养学生对课堂的兴趣,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让学生们进行自我管理,锻炼学生组织能力与动手能力,培养其社会主义观念。让所有学生都可以感受的自己的存在感,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性,在不断培养学生爱好的同时拓宽学生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
我们正处于世纪之交,正处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关键时期,加强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教会学生做人,是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基于此,我们 力求通过学校、社会、家庭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在文明礼仪教育上取得突破,并以此带动学校其它各项教育工作的开展,为培养跨世纪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立足于抓好这一最基础的教育 。
2.大学德育功利化的危害及其超越
3.中国与新加坡当代大学德育的比较研究及启示
4.论大学德育生活化模式
5.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有效衔接研究
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德育工作研究
7.论大学德育生态环境之建构
8.中美大学德育比较
9.红色资源开发在大学德育中的运用研究
10.论大学德育与中学德育的有效衔接
11. 论美育对大学德育的促进作用
12.美国大学德育途径与方法的启示
13.论大学德育中道德批判力的缺失
14.当代中国大学德育现状和趋势分析及实施路径研究
15.大学德育功利化的危害和根源
16.文化视域中的大学德育——对改革开放以来大学德育的一种反思
17.建国五十年大学德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18. 构建大学德育与中学德育衔接的有效机制
19.创新人才培养视阈下的大学德育
20.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大学德育
21.古典儒家“大学之道”与当代中国大学德育 优先出版
22.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的大学德育文化取向研究
23.基于创新人才培养下的大学德育改革发展
24.应用型大学德育工作新途径探究
25.儒家思想对韩国大学德育的影响启示
26.孔子教育思想与大学德育的“生活世界”回归
27.大学德育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趋势的影响
28.浅谈大学德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29.浅谈大学德育
30.基于沈阳农业大学大学生信仰现状的调查
31.大学德育中对红色资源开发的运用探索
32.生命叙事:让大学德育回归人的情感真实的路径
33.基于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与价值澄清理论的比较性分析
34.道德关怀教育在大学德育中的实践与创新
35.大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6.基于文化哲学的大学德育内容体系构建
37.大学德育生活化改革动因及策略选择
38.自媒体视野下大学德育的挑战与机遇
39.职业倦怠:大学德育教师的困惑与对策
40.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德育中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综述
41.浅析社会工作方法在大学德育教育中的运用
42.“志功”思想与大学德育
43.朱光潜“人生艺术化”思想对大学德育的启示
44.大学德育的诗情意
45.张伯苓大学德育思想的当代意蕴
46.从博雅教育维度审视大学德育:目标、方法及途径
47.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大学德育意蕴解读
48.从教育“三个面向”谈大学德育的发展方向
49.古代书院的道德教化功能对当今大学德育建设的启示
50.基于德育生态现状的大学德育困境思考
51.责任教育:一个大学德育主题的再阐释
52.信息时代的大学德育工作
53.论互联网时代下大学德育教育工作
54.古之《大学》对今之大学德育教育的启示
55.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和改进大学德育
56.大学德育的落差困境及理性反思
57.大学德育教学改革初探
58.古典文学和大学德育中的美学思想
59.大学生德育教育思考
60.《大学》中的道德教育
61.大学生个人德育总结4篇
62.大学个人德育总结
63.大学生德育自我鉴定
64《大学德育自评》_精选优秀范文十篇
65.大学德育分真有那么重要吗!!
66.大学德育概念
67.浅谈大学德育
68.大学生毕业德育总结2015
69.大学德育工作计划
70.当代大学德育走向
71.2016年大学德育上半年个人总结范文
72.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73.大学生德育教育
74.大学德育有效才是硬道理
75.新编大学德育
76.大学德育总结
77.大学德育文坛
78.浅谈当代大学德育教育
79.大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0.大学德育研究_购买大学德育研究相关商品
81.大学德育环境及建设
82.树立现代大学德育理念
83.班主任德育的时代境遇与突破路径
84.大学道德教育的实践路径
85.大学德育的误区及对策研究
86.2014年英语六级作文预测
87.大学德育教程
88.从一个案例看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
89.大学德育学
90.大学德育的落差困境及理性反思
91.大学德育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92.《当代大学德育走向》
93.大学德育价值和德育目标
94.论大学德育的文化属性
95.e时代的大学德育
96.大学德育:如何走向首要位置
97.《大学》提出道德教育的三纲领
关键词:
职业学校;德育;全面发展;策略
职业学校作为技术人员的培养组织,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员,在教育体制中,其地位日渐提升。在我国,政府针对职业学校的拨款不断增加,试图通过职业学校吸收更多的适龄人员,进而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这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职业学校的数量,扩大了职业学校的规模。但是,随着职业学校数量增多,学生人数的增加,学校规模的扩大,职业学校在技术培养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但在德育建设方面的问题却不断涌现。对于德育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基于多年的职业学校教育经验与当前的社会背景,全面看待当前职业学校的德育现状,分析造成德育建设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建设性的教学经验。
1中职学生的德育状况
笔者作为职业学校的一个老师,与职业学院学生朝夕相处,从宏观层面发现当前职业学校德育建设不容乐观,在职业学校学生的身上不仅已经出现了普遍存在的一些德育问题,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1.1错误的自我认识
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能力比较低,他们普遍存在厌学情绪。许多职业学校的学生是由于以前学习成绩不好而被迫进入职业学校,他们自认为在学习上是一个失败者,会被其他人“看不起”,认为就读职业学校是一种屈辱。这种消极心理一直笼罩着他们,使他们缺乏学习动力。这种自我否定,不利于他们养成优秀道德品质,他们对自己没有过多的期许。
1.2不当的社交态度
职业学校的学生自认为不是好学生,认为自己在他人眼中已没有良好形象,无需在意他人的想法。为此,他们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功利心严重。再加上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人与人之间有明显的利益冲突。受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职业学院的学生也过分重视自身的利益,在求学过程中存在着利益上的矛盾冲突。他们在进入学校后,一旦涉及到自身利益的事情,青春期潜藏的叛逆因子就会爆发,满足自身对利益的追求。因此,学生往往只考虑自身的利益,不关注他人的态度,不严格要求自己,最终导致学生之间的冲突日益尖锐。
1.3素质低、态度劣
职业学院的学生素质普遍较低,言行粗俗。在职业学院学校,说脏话、打架斗殴等事件频繁发生。这种事情对他们来说是习以为常的,甚至在他们看来,打架斗殴是彰显自身能力的方式,说脏话是一种成熟的标志。他们盲目追风,不分好坏,全盘接收。
1.4德信意识薄弱
职业学院的学生普遍缺乏公德心,也不讲究诚信。职业学院的学生往往非常叛逆,认为公德心与他们无关,讲究诚信也是没有必要的事情。他们觉得公德心过于讲究,倘若生活中事事讲究公德心,就等于是对自我行为的束缚。并且,这些学生往往喜欢说大话,吹嘘自己,很轻易地就许下承诺以此来增加别人对自己的信服。但他们这些吹嘘往往是不现实的,许下的承诺也是难以兑现的。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当前职业学院的学生在德育观念上有待提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是职业学院亟待解决的问题。
2当前职业学校德育问题的成因
职业学校的学生之所以在德育发展上问题重重,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基于职业学校的教学经验加以分析总结,发现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是由学生、学校、社会这三个方面的因造成的。
2.1学生因素
笔者曾经做过一个调查,与学生进行对话,问他们“上职业学校是否会觉得‘失败’?”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上职业学校是一种耻辱。他们认为自己是学习上的失败者,想要别人的关注和关心,但是得到的却是别人的鄙夷。这种消极心理使得他们不思进取、缺乏信心和动力,对自身行为没有规范约束,导致个人养成萎靡的行为习惯和粗俗的言行举止。再加上,部分职业学校的学生,从小就叛逆,做过许多社会认为不耻的事情。他们觉得自己已经不纯洁,是个没有道德观念的人。这些自我认知,都是造成学生错误认识自我的根本原因,也是他们渐渐背离德育目标的重要原因。
2.2学校因素
不得不承认,当前中国的教育方式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在从小到大的教育中,学生被灌输了“成绩第一”这样的观念,学校也是注重于学生智育方面的培养。虽然目前有的学校也开设了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课程,但是这些课程在教学方式上显得十分枯燥单调,学校在德育方面更多采取的是传统说教手段,而对于逐渐追求自我的职业学生来说,这往往难以取得教育实效。
2.3社会因素
随着网络技术和通讯手段的发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能从多种渠道获得各种各样的消息。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和负能量的冲击,学生往往会受到其荼毒,危害学生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此外,当前社会娱乐风气盛行,同时伴随着各种各样娱乐方式而产生。在这些方面,国家和社会尚未建立健全道德规范约束机制,学生在进行这些娱乐消费的同时,个人道德往往会受到侵蚀。
3针对当前中职学生德育状况所提出的改进措施
要想有效解决职业学校学生当前德育水平低下的问题,需要各方力量的积极参与。从整体上,社会和学校需要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从局部看,学生个人也必须采取行动来端正生活习惯和作风。
3.1提高辨别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就学生个人来说,在上述的分析中可以明确发现他们存在自甘堕落的倾向。笔者认为学生要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端正个人的生活作风,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习惯,时刻铭记“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一个讲文明守信用的文明好青年。同时,应该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理性面对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避免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从思想方面与能力方面,共同促进正确人生观的树立,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为自身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2转变教育方式,发挥学校德育作用
从以上分析得知,学校的德育教育方式是有待改进的。当前,学校首先应转变德育方式,积极开展德育课程,创新德育教学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提倡学生个性发展,增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性,使得学生真正融入德育教学,让文明道德深入学生心中,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德育建设中。
3.3加强校园风气建设,形成德育校园氛围
学校除了要改进教学方式外,也要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一个良好的校园风气,不仅要做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更要提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平台。学校不仅要做到校园风景园林建设,也要注重对于文明道德宣传方面的建设,比如标语牌、阅读栏,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文化建设,共建文明学校。让学生在文明盛行的校园中,培养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
3.4加强教职工德育建设,形成良好示范作用
此外,学校也要注意教师职工队伍德育方面的培养。众所周知,教师对学生来说是榜样,起到示范作用。教师长期与学生相处,在德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教师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以身作则”,展示教师的个人魅力,才能实现潜移默化的德育效果。
3.5加强信息监控力度,营造文明社会风气
在信息化时代,学生个人道德行为水平,很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社会需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对于社会中那些负面言行,应该及时遏制。此外,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也要及时得到清除。同时,要营造文明的社会风气,加强社会公益道德的宣传,从而让学校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良性运转,促进学生道德品行的发展。
4小结
总之,对于职业学院的学生,德育建设是一个重要命题。教师要积极配合学校、社会,共同做好德育工作,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德育活动,并逐渐成长为具备良好道德品质的优秀人才,以促进社会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林韧卒.高职院校德育体系整合创新[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
[2]李维思.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实施“以美育德”的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15.
[3]何红.“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学校德育实效性的研究[D].广州大学,2013.
把“立德树人”作为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为原则,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标,进行理想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诚信教育、行为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提升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
二、工作思路
1、确立一种意识:以学生为主体。
2、抓住三条主线: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少先队工作;大成小学学生个人修养10条(见后面附表)。
3、实现三个结合:教育与教学的结合;传统与现代思想的结合;思想教育与环境熏陶的结合。
三、工作目标
1、进一步提高全校教师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进一步发挥队干、班干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树立优良的班风。
3、实施红蓝分制度,规范常规工作。
4、正确处理突发事件,创平安稳定校园。
5、养成不乱丢垃圾、饭前洗手、起床整理床铺、按时作息、按时洗刷等良好习惯。
6、进行理想教育,确立正确的学习观;发展学生的兴趣,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7、进行人格教育,行为优雅、有礼。
8、教育学生具有正确的竟争意识、抗挫折能力,有一定的法制意识。
9、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有一些安全常识。
四、具体措施
1、加强对全校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指导,树立新的德育理念。在教育思想上,大力倡导成人比成功重要,成长比成绩重要的理念。在德育工作上,积极倡导“创新、务实”的作风。在班级管理上积极倡导“向德育要质量”的理念。
2、加快学校德育人才队伍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校内德育管理网络,深化“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模式,强化教师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坚持每大周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每月组织一次经验学习;抽查一次班主任手册;每学期举行一次经验交流会;每学期进行一次“文明班级”和优秀班主任评比。加强制度建设。挖掘资源,培养学校德育人才。
3、健全学校思想政治与道德品行教育的体系。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诚信教育、文明礼貌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安全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强化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思想品德课和学科渗透教育研究,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评选“三好学生”,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表彰;关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建立德困生、学困生档案,关注学生每一步的成长。
4、积极拓展、整合、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尝试建立校外德育基地,发挥校外德育基地的育人功能;尝试利用家长学校的功能。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告家长书、家校互访等形式对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进行指导,切实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家教质量。要特别重视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等特殊家庭家教工作的指导和该类家庭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5、完善德育考评机制。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班集体,鼓励学生健康成长。
6、加强德育科研工作。重视学校德育科研工作是深化学校德育工作的保证,提倡教师撰写德育论文;加强学生个案的研究;关注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7、节日的育人功能。
8、发挥少先队的模范作用,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中。
9、规定“环境周”、“安全周”、“有礼校园周”等特定日子,强化道德实践。
五、各月活动安排
二月份:
1、举行隆重的表彰仪式。
2、进行新学期第一次隆重的升旗仪式。
3、召开新学期第一次班主任会议,布置新学期工作。
4、各班级制定XX年年春季德育工作计划 。
5、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6、召开辅导员会议、队干部会议,少先队工作计划。
7、配乐诵读比赛。
雏鹰行动周——人人有修养。
三月份:
1、升旗仪式——我自信,我成功。
2、“找春天”郊游。
3、开展“植树节”系列活动,加强学生的环保教育。
4、温馨教室评比
雏鹰行动周——爱护校园每一棵花草。
5、文明宿舍评比。
6、班主任工作研究——和家长沟通的艺术。
7、春天你真美画展。
8、升旗仪式——我会学,我刻苦。
9、行动周——人人知道《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四月份:
1、升旗仪式——我运动,我健康。
2、组织师生祭扫烈士陵园,缅怀先烈系列活动 ,革命传统教育故事会。
3、以“振兴中华是我们的责任”为主题办一期黑板报。
4、学守则见行动标兵经验交流会。
5、视学生若亲子经验交流会。
雏鹰行动周——人人有理想。
6、做好发展新团员的准备工作。
7、升旗仪式——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8、大合唱比赛。
9、 “学守则,见行动”经验交流会。
10、“视学生若亲子”经验交流会。
11、班主任工作经验介绍。
12、演讲比赛——“我的理想,我的梦”。
13、雏鹰行动周——人人有安全常识。
五月份:
1、中队积极筹备庆“六一”文娱活动。
2、出一期以“劳动创造一切”为主题的黑板报。
3、发展一批少先队员、团员。
4、升旗仪式——养成良好的习惯。
雏鹰行动月——双手创造美丽家园。
六月份:
评选学校“教育有方先进个人”;评选优秀班集体;优秀少先队员;优秀班、队干部。
上半年学校德育工作总结,下半年学校德育工作计划 。
1、庆“六一”系列活动。
2、举行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经验交流会,评选表彰优秀班主任、辅导员。
3、做好学期结束工作。
4、发放暑假生活指导(告家长书)。
雏鹰行动月——评选“彬彬有礼小绅士”。
七月份:
1、 召开学校德育专干工作会议。
2、 纪念建党建军活动。
3、 开展双拥工作,国防教育工作。
附:大成小学学生个人修养日日功
1、我不乱丢垃圾,不乱放物品。
2、我使教室优雅。
3、我早晚洗刷,起床后整理好床铺。
4、我爱护花草树木。
5、我活泼,行为守规范。
6、我每天在黑板上写一条发人深省的名言或格言。
7、我做好两操,保证身体健康。
中学生个人期末总结报告范文一春去秋来,日复一日,初中上学期就如白驹过隙,转眼间过去了。蓦然回首,过去的一切深深地烙在我这颗心上了。刚来到望中报到的那一天还历历在目,怪不得人们常说日月如梳初一上学期生活,虽然短暂,但我过得并不充实,成绩一落千丈。在此总结我这次的考试情况以及这学期的学习态度: 这次考试不理想,一塌糊涂…
在我的学习成绩上,一直并不优秀,上学总是在伪装,在发呆,因为,当时在我的思想里完全找不到认真读书的念头,也没有意识到读书的得益与不学习的后果。直到面临严峻的期末考试的前段时间,
在生活上,我基本上都可以和同学们友好相处,和睦共处,互帮互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形成独立自理自立的良好品德----最我觉得自豪的是,光明2年期间,我从来没有一次光顾洗衣部,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我也坚持自己洗衣服,不给自己偷懒的机会。因为我知道惰性这样东西是培养出来的,只要不给它一次机会,它就永远没有可能成为现实中的东西了。还有的是,我在生活中,始终保持干净的作风,做到勤清洁,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在娱乐上,我实施了每天给自己体育锻炼,每天二百个俯卧撑(标准、分次)、步行上学(早上跑步),在路程遥远的早上路途中,不但长度跋涉还坚持至少跑一圈广场。但为什么我在体育考试中这么失败?原因是我当天过度疲劳,辛苦劳累的我在当时没有发挥基本水平。
纵上所述,虽然我在这个学期没有了一定的进步,而且还一落千丈,但是我最终也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并为之改正,我决定给自己制定一些措施,以便更好的督促自己---精神,时刻严格要求自己,鼓励自己勇往直前,不怕艰辛不怕困苦,向自己的成功彼岸迈进。
总言而至,我在这学期我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虽然如今我拟补了,但仿佛就像一片镜子,破碎了,就算还原了,还是留下一条深不可预测的刀疤,给我的心留下了黑暗的阴影。我会在下学期的学习上更加努力。但我所需要的是什么?是金钱吗?不是的,我需要的而是同学们真挚的友谊、垦切的关怀,更需要的是老师与家长真诚的鼓励.
中学生个人期末总结报告范文二一个学期就快要过去了,自己和过去比了一下,发现还真的有很多的变化。
以前的话,没有物理这门课程,这个学期,我们第一次接触到了这门新奇的课程,自然是觉得比较新鲜,可最近物理交到了比较难的一点章节,热情少了些许,畏惧多了三分。可是,即便如此,在期末考试时我也要全力以赴,争取突破95分大关!
一个学期我也为班级做过不少的事情,虽然都是一些小事,比如:倒垃圾,做值日班长什么的,但我想,只要小事也做好,只要做好就行了。
优点也有很多,比如:现在晚自习最后的一点时间我也会很好的利用好了,这是以前所没有的。
英语的默写也不想以前那样,时常会有重默,但现在不同了,次数不但少了,而且全对也多了起来。
而且,我这个学期的得星数也变多了,并且突破了得星冠亚季军零的记录,有了一次亚军,所以,我必须再接再厉,争取夺得冠军!
接下来说一下缺点,虽然我已经把一些缺点改掉了,但还有一些顽固分子负隅顽抗,今天得一一报上名来。首先还是玩心太重,随最近有点收敛但还有不足,自制力有点差,上课容易分心。
这些缺点都必须改正!
自我评价就到这里了,还是一句话,继续努力!
中学生个人期末总结报告范文三我自上初中一年级以来,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谆谆教导下,无论在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都有了的一定的进步。本学年我曾被评为__县“优秀共青团员”和县的“三好学生”。下面就是我一年来的具体表现。
在德育方面。一年来,我严格、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和学校的规章制度,按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思想政治》课,在学习《思想政治》课中,懂得了真善美,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系集体;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自觉抵御封建迷信和黄赌毒活动的影响;认真参加学校及班级组织的各项政治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向团支部靠拢,并加入了中国共青团。
在智育方面。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在学习过程中,勤奋刻苦、自强进取,努力学好各门功课,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时间,有惜时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全面地学习了本学年各学科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还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积极参加学校及各学科所举办的各项科研活动。因此,各学科的成绩有了一定的进步,去年第一学期期末统考中,我获得了整体综合分第二名;本学期中段考整体成绩一等奖。
在体、美、劳方面。我十分重视体育课和劳动课,积极参加各项体育运动和劳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身体健康水平,锻炼了自己的坚强意志,懂得了劳动能创造一切的道理,进一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2.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青少年学生的成长规律
以“育人为本”的德育理念是当前创新教育的核心,其要求我们对待学生要尊重学生个体发展,要因人而异,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接纳学生个体发展差异,关注学生自身成长的独特性,通过引导使学生走向多元化发展之路,这样才能让学生各尽所能,将个人潜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都是我们的孩子或亲人,都应当得到我们真心的关注。
3.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构建社会支持系统
目前的“90后”青少年,他们是一个具有较高智力、较高文化和较强自尊心的群体,他们有着不同于一般青年的更高的抱负和追求,在成长过程中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心理特征。由于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他们的思想与理念与他们的前辈有很大的不同。在对“90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上,我们必须坚持利用教师群体身正为范、德育为本的引领作用,提升“90后”中职生的思想认识;利用专业主题报告、励志成才教育、爱国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竞赛、技能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受教育,在参与活动中得到个人体验,从认知方面进行品德升华。
4.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家卡尔•罗杰斯倡导的“师生平等”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教师只有尊重学生,保证每个学生在班级里有自己的位置,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品德。教师尊重学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两课”教学,这是德育的“第一课堂”,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因教材缺乏案例导致教师难以拿捏。“两课”教材虽在不断改良,但仍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目前教材基本上是抽象的理论,鲜有案例。这有利有弊,对于优秀“两课”教师而言,给了他们更大的教学自,便于他们结合学生主体现状进行“对症下药”。但是目前不少“两课”教师归属学院,他们基本没有直接参与学生日常教育和行为管理工作,平时与学生接触不多,跟学生交流不多,参与学生活动不多,所以对学生的思想现状了解不足,导致课堂教学无法根据学生普遍存在的思想问题进行群体性指导,难以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解开学生心结。二是部分“两课”教师至今还在沿用非常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照本宣科,没有现实剖析没有师生互动,把课堂作为完成自己教学任务的场所,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器,最后的结果是教师在上面自我陶醉,学生在下面任思绪天马行空。更有个别教师,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基本不了解国际国内形势走向,基本不了解社会发展情况,基本不了解新形势下社会青年群体的时代特征,讲授的内容被学生认为“过时”的,离“传道授业解惑”距离遥远。
(二)学生活动主体性的“三缺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是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这是学校德育中的隐性课程,也是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的重要阵地,因而高校普遍对各类学生活动比较重视,并努力创设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的同时教育锻炼学生。目前,高校活动的组织单位不少,有各级管理机构组织的,如学校层面的活动、二级学院层面的活动、各系组织的活动和班级组织的活动等,也有众多的学生社团组织的活动,如学术类、艺术类、体育类等活动。但是,目前不少活动的有效性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学生积极性不高,活动参与面不广,一些活动总是“老面孔”参加比赛或展示,难以达到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提升的目的;二是不少活动观众寥寥,几乎变成上台展演人员的“自娱自乐”,无法让更多的学生在观摩中得到收获。调查发现,学生参与活动热情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活动组织者的学生主体性意识欠缺,所开展的活动或多或少存在“三缺乏”现象:一是缺乏趣味性,由于一些学校组织的活动了无生趣,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学生更加愿意选择“网上冲浪”或“街头流浪”;二是缺乏参与性,现代青年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强,自我意识普遍较高,他们期望融入和被关注,所以对于那些无趣、对自己发展也无多大帮助的“单向活动”自然不愿做“看客”;三是缺乏团体性,一些活动可能对学生很有教育意义,但因内容所限难以设计得富有趣味性或参与性,偏偏活动设计过程中还缺乏多个团队竞争以激发团队活力,缺乏激发参与热情的团体性元素,活动往往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三)管理工作中学生主体性的缺失
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宣传和教育起到引导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正能量”,亮出标杆、指明方向,而与此同时必不可少的管理,起到“踩刹车、守底线”,纠正不良行为,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习惯和风气的作用。目前高校都存在学生管理的“洼地”,在某些方面管理工作难以有效推进,成为“老大难”。这其中的原因很多,但管理工作中学生主体性缺失是一个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制度设计的过程中“只堵不疏”。发现问题后不把学生当做服务主体,不调研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不想办法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而是简单粗暴地“禁止”学生这样做或那样做,而学生因为没有更好的解决问题或困难的办法依然我行我素,导致制度形同虚设;二是制度实施的“流程真空”。为了规章制度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严密性,往往制订得比较冗长,一些制度还需要多个部门共同承担管理职责,“流程真空”,导致制度执行效率低下。如果与制度相配套,建立一目了然的流程,可以极大地方便学生记忆和执行,管理工作事半功倍;三是管理中学生参与缺失。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对于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促使学生自主提升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目前高校大多让学生参与卫生检查、安全巡查、餐厅监督等管理工作,但是由于学生管理的刚性不够,难以实现公平,有时反而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主体性德育教育激发学生内生动力的实施路径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果不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味对学生进行道德教化,如前所述,思政教育的实效往往要大打折扣。主体性德育模式是指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主客体之间的双向互动为基本要素,旨在充分发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是强调承认和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受教育者成为具有独立性、创造性、能动性等“主体道德素质”的社会主体的德育模式。高校要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将以“人为本”扎根于全体教职工的心坎里,并进行系统的架构,在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始终把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把主体性德育教育落到实处,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
(一)在德育理念确立上,努力使教师和管理人员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首先要把学生看作是独立的人格主体。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尽力营造一个平等、自由、民主、宽松的氛围,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爱好,允许学生在坚守社会道德底线的前提下,作出自己德行修养的选择。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个性就不能称其为人才,个性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创造力的显著标志,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应成为德育工作的目标追求。”要在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完善个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既体现时代共同特征又具有独特个性的主体。再次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要在学校教学和管理中给予学生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使学生对德育内容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而是能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道德认识水平进行辨别和吸纳。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天赋,都有内在的潜力,都有向上、向善的内在要求,关键在于如何对他们进行有效激励。
关于理念问题,要避免以下现象:一是“两课”教师要避免过分强化“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想法,脱离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实际,并按照教师个人的道德评判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定性”,进行空洞的道德说教,其结果可能导致学生对于德育的逆反。二是思政工作者在策划学生活动时要避免过分强调活动的“唯教育意义法则”,要避免组织学生没有兴趣、不能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无法体现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三缺乏”活动。三是学生管理工作者在面对“问题学生”时要避免对学生抱有先入为主的成见,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克服按统一标准和尺度去衡量学生,追求完全趋同、整齐划一的思维习惯,而应根据学生个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二)在德育目标的设置上,坚持社会性与分层次的主体要求
一是要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和管理,努力使学生的个人德育目标和社会德育目标相统一,把为别人、为社会的德育教育目标变成是学生自己追求人格完善、促进社会美好的共同目标,这才能充分实现德育对社会人的终极关怀,进而实现社会的和谐。二是要在社会转型期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引领下将德育目标分为四个层面:“必须做到的”、“坚决反对的”、“应该提倡的”和“允许存在的”。学校德育需要侧重的是“必须做到的”和“坚决反对的”这两个“道德底线”,比如作为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诚信、敬业、友善”是“必须做到的”,而违反法律、损害社会和别人是“坚决反对的”。学校德育需要引导的是“应该提倡的”,如通过青年志愿者活动教育学生践行先人后己、公而忘私的雷锋精神,在奉献中寻找帮助他人的快乐。学校德育还应学习“负面清单制度”,用理性和胸怀接纳“允许存在的”,如对于“以别人对自己的行为来决定自己对别人的行为,以德报德、以怨报怨”,从整个社会层面来看,也是一种扬善惩恶的调节手段,应当允许适当存在。
关于德育目标问题,要避免以下现象:一是过于虚化。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从社会本位出发,在德育目标定位上过分强调政治性和方向性,脱离社会生活、脱离学生个人利益,脱离学生主体需求,这样过于理想化、至善化的德育目标,因所倡导的道德与人格追求不会成为社会生活中普遍的道德现象,所以学生不好理解,更难以在心理上接受。二是过于宏伟。国家倡导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是宏观的道德目标,是全中国的道德目标。学校作为实施德育的基层单位,理应将国家宏观层面的德育目标分解为能够落实到学生个体的小目标上进行实践,但是不少学校仅仅照搬照抄宏观目标,使学生觉得非常抽象、虚无缥缈,根本无法理解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其实就体现在自己如何处理“义利关系”和“人际关系”上。三是过于理想化。一些高校过分相信教育的力量,认为只要经过德育教化就能实现“人人都是圣人”的理想境地,而事实是,处于道德高地的人不接受教育也能做到“慎独”,但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不仅需要道德教育,更需要同步管理才能守住“必须做到的”和“坚决反对的”这两个“道德底线”,才能成为合格公民。
(三)在德育内容的设置上,坚持“虚事实做”的主体认同原则
一是将教育内容进行系统设计,确保循序渐进。德育教育的内容比较宽泛,涉及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从每一个学生个体而言,道德教育是核心的问题。人的道德包含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四德”,其中的每一项又都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如果同时开展“四德”教育“眉毛胡子一把抓”,往往会使学生无所适从。如宁波教育学院的做法是,以每两年为一个教育周期,对学生滚动开展道德教育,每学期开展一项主体教育,确保每个学生在大一、大二期间得到一次比较系统的道德实践教育,体现了教育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二是实践教育内容必不可少。“实践出真知”,德育教育不可能一教就灵、一蹴而就,只有在活动和体验中,学生才能发展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从而激发道德行为,因为道德的根本关系是人与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之间的利益关系,这种利益关系只有通过活动和交往才能体现出来,所以高校必须把学生的自主管理活动与社会活动、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结合起来,不断更新道德教育内容,才能使学生更快地进步。
关于德育内容问题,要避免以下现象:一是内容的不稳定性。我国德育教育的特点之一是内容常常是变化的,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到“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教育,再到“传统美德”教育,直到现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等。针对变化了的内容,高校必须坚守核心,避免“乱了阵脚”,要始终坚持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内容,适当根据变化了的形势进行相应的调整,避免师生找不到“着力点”。二是德育内容脱离社会实际。随着开放的推进、时代的变革,社会生活在不断丰富的同时,各种新问题也层出不穷,学校德育教育内容不能将学校当成“世外桃源”,要避免墨守陈规,避免将那些学生认为陈旧的内容、过于理想化的“来自天外的声音”津津乐道,在学生面前唱“独脚戏”。
(四)在德育评价的实施上,坚持全面发展、以德为先的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导向
一是根据学校主体性德育的目标,建立一套与之适应的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特点和新型人才规格的德、智、体、能相结合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促使学生按照学校倡导的方向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超越。二是要引导学生对照学校的评价标准,建立自我评价机制,使他们对自身的道德水准、综合素质、专业技能等进行全面、客观、理性的认识和定位,开展积极反思,寻找自身不足,不断培养主体意识,最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关于德育评价问题,要避免以下现象:一是对学生综合评价的唯智倾向。要避免高校德育评价的“应试教育模式”,即以分数定优劣,以成绩论成败,把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评价的唯一尺度,作为学生能否评优、能否升学、能否毕业的关键依据,而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修养的评价权重过低。二是对学生德育评价的重“知”轻“行”。学生道德水准的高低会直接反映到具体行为表现上,如果对学生的德育评价只看重学生“懂什么”而不着眼于学生“怎么做”,那样的评价制度将极大地削弱德育的实效,并将造成学生知与行的脱节,如学生可能会知而不行,对各种道德规范内容很熟,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可就是不能很好地体现在行动中;学生可能会知而不完全行,不能做到“慎独”,有人在场和无人在场不一样,正式场合与平常生活不一样,高风格有修养是做给别人看的;还有可能表现为“知而己不行却要他人行”,批评他人头头是道,对人对己自由主义。(本文来自于《宁波教育学院学报》杂志。《宁波教育学院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1.体验:此乃过程的开端。参加者投入一项活动,并以观察、表达和行动的形式进行。这种初始的体验是整个过程的基础。
2.分享:有了体验以后,很重要的就是,参加者要与其他体验过或观察过相同活动的人分享他们的感觉或观察结果。
3.交流:分享个人的感受只是第一步。循环的关键部分则是把这些分享的东西结合起来。与其他参加者探讨、交流以及反映自己的内在生活模式。
4.整合:按逻辑的程序,下一步是要从经历中总结出原则或归纳提取出精华。并用某种方式去整合,以帮助参加者进一步定义和认清体验中得出的成果。
5.应用:最后一步是策划如何将这些体验应用在工作及生活中。而应用本身也成为一种体验,有了新的体验,循环开始了。因此参加者可以不断进步。
在国外,在人类学家克里福特·爵兹(CliffordGeertz)的文化观基础之上形成了几种有代表的学校文化观:第一种观点“做事方式”:学校文化即“学校群体成员的做事方式”,以大卫·斯图瓦德(Davie Stewart)为代表;第二种观点“内在实体”:学校文化即由信仰、价值和传统组成的“内在实体”;第三种观点“一种表征”:学校文化表征一个学校群体成员的价值取向、信仰、态度和行为,以班克斯(Banks)为代表;第四种观点“意义之网”:学校文化即共享的经验、集体感、归属感和团队意识,以瓦格勒(Wagner)为代表。在国内,顾明远指出学校文化指学校内有关教学及其他一切活动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形态,这一定义开启了我国研究学校文化的先河;石鸥从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界定了学校文化;郑金洲认为学校文化就是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关于学校文化构建的意义已形成了共识:“学校文化建设是一种生成与发展战略”,“学校文化统领学校发展的各个方面,物质与精神、外在与内在、制度与组织、行为与形象等”。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原则和策略,学者们也从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学校课程文化、学习型的学校文化、以及学校精神等等多种维度阐述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但对于作为研究对象的学校,具体的构建往往比较空泛,缺少可复制推广的实践研究。
2.“师生个性发展”的研究现状
关注“师生个性发展问题”最早始于20世纪初,著名的学者有美国的杜威、前苏联的赞科夫、阿莫什维利等。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发表的《学会生存》到1990年发表的《学会关心》,都无不把促进个人的个性发展作为教育的使命和追求的目标。在国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后,个性发展问题成为教育改革深化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专家、学者、教师均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关注和研究。刘彦文、袁桂林从教育学的角度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做出阐释,他指出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有优良个性的人,即摒弃不适合个体自身与社会的特质,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主体判断、主体选择和主体行为的能力。李永森从心理学角度指出多元智能理论是对模式化和一元化教育事实的批判,从而为个性化教育和主体分层教育在心理学层面提供了理论参照。
3.“个性发展与学校文化的关系”研究现状
在国外,教育心理学家不同程度地将“个性”与“文化”联系在一起:皮亚杰解释了个体发展中经由自身需要与环境特征的交互作用历程逐渐得到知识的发展;维果斯基提出“文化发展论”、“内化论”、“最近发展区”等认知发展的观点;埃里克森提出了心理社会发展的八阶段理论,阐述个性发展的社会化历程;科尔伯格也提出了个体道德发展的阶段论思想。但涉及学校文化的往往笼统或抽象,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和从学校管理层面开展的具体实践研究还比较少,尤其是关于如何“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研究更少。
在国内,梁胜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大学生个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的个性发展的负面影响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对策做一一探讨。王蓓蓓的《大洼县高级中学高中语文选修课与学生个性发展的调查报告》,采用实地研究法,分别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对学生、家长和教师三个群体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高中语文选修课并未达到“发展学生个性”这一目的,报告提出了“教材个性化”、“教法个性化”、“教学组织形式科学化”的主张,并在实践中获得检验。他们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对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个性的全部发展过程;目的的一致性,它们发展的总体方向是相同的,师生遵守学校行为文化,恰恰是个体立身社会,成事立业的基石;内容的相关性,在学校文化浸润和个体内化下,学校文化的内容促使师生形成了不同的个性;条件的依存性,学校文化是展示个性的舞台和空间,个性是在学校文化许可的范围下存在、表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所以,两者可以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本课题致力于它们关系的实践研究具有很高的理论意义和价值。
我校创办于70年前的烽火之中,初创者以“弘毅”——“弘大刚毅、胜重致远”为校训传承至今。作为学校精神的“弘毅”,“弘”即要有远大的志向、开放的胸襟,以天下为己任,富有包容一切的气魄与精神;“毅”即要有坚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强而能断,敢于经受挫折和磨难,艰苦卓绝而无怨无悔。弘毅精神铸就了既“仰望天空”、又“脚踏实地”的学校文化,长期潜移默化地影响,形成了我校师生的“群体共性”,也成就了我校师生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群体特质。弘毅精神具有包容性、多元性,有利于促进师生个性的发展,研究学校文化、解读弘毅精神,对于我校构建较高层次的学校管理体系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解读弘毅精神的时代内涵,凝练学校文化中促进师生个性发展的特质;文献研究“学校文化”和“师生个性发展”,探索两者之间的制约和促进因素,为课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通过开展“文化反省”、“文化创造”和“文化实践”,以案例研究为主要方法,对“学校文化”和“师生个性”交互浸润的过程进行实践研究,全面地发展潜藏在师生内心世界中的一切精神的、道德的、审美的、创造的潜能。
3.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以师生个性发展为目标,依靠以弘毅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管理学校,探索易于操作的学校文化建设机制。初步构建学校文化浸润下的学校管理体系(弘毅教育),并将这种机制在一定区域内进行推广。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理论研究
子课题1 “学校文化”的文献研究
子课题2 “师生个性发展”的文献研究
子课题3 “弘毅精神”当代内涵的研究
子课题4 “文化浸润”的理论研究
子课题5 “弘毅学校文化”与“师生个性发展”关系的理论研究
2.文化反省
子课题1 “环境文化”浸润我校师生个性发展的研究
子课题2 学校文化浸润下我校师生个性发展的调查研究
子课题3 弘毅精神浸润下历届师生个性发展的调查研究
子课题4 学校文化浸润下教师的教学风格形成与发展研究
子课题5 教师“特殊品质”与“个性发展”关系的案例研究
3.文化创造
子课题1 构建“学习型教师文化”的实践研究
子课题2 构建“多元学生活动文化”的实践研究
子课题3 构建以弘毅精神为核心的德育平台的实践研究
子课题4 学校文化浸润下师生个性发展的案例研究
4.文化实践
子课题1 多样性的校本课程促进师生个性发展的实践研究
子课题2 课堂教学文化浸润下师生个性发展的实践研究
子课题3 行为文化浸润学生个性发展的案例研究
子课题4 活动文化浸润下师生个性发展的实践研究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1.课题研究的整体设计
“三驾马车”协同推进:名师引领——在主持人的领导下,名师工作室组织“理论引领”;部门推进——在主持人的领导下,各职能部门组织“具体实践”;督导评价——在主持人的领导下,督导室、监察室、招生办、学生发展中心提供资源,督导组组织“评价督导”。
2.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调查分析(成功案例、现状分析)理论研究(弘毅精神当代内涵、学校文化浸润、师生个性发展、学校文化浸润下师生个性发展、弘毅教育等)模型建构+实践研究(多元学生文化、课堂教学文化、多样性的课程文化、师生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等)评估完善继续实践,区域推广。
3.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分析法:课题组及时搜集、整理、借鉴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走访、回忆的形式,积累成功案例并编著成案例汇编;调查课题研究前后师生个性发展的变化情况,为学校文化浸润效果的评估以及实践研究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
(3)实证研究法:课题研究强调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各种文化实践和教学实践,借助课题研究提升学校文化的功能。通过名师、骨干教师的试点与实验而不断地完善、扩大、推广课题实践的面,在课题研究中,不断地实践、交流、总结、反思、提高、再实践,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
(4)案例研究法:这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从“师生行为文化与师生个性发展”、“弘毅精神浸润下历届师生个性发展”、“学习型教师文化”、“多元的学生文化”等不同视角,撰写成功和失败案例,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完善理论,最终形成“学校文化浸润师生个性发展”的案例研究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第一阶段:开题准备阶段(2011年3月至2011年12月)
(1)成立子课题组,购买研究资料,组织课题组核心成员进行理论学习;
(2)设计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准备课题研究的基本材料;
(3)制定调查问卷表,调查研究目前我校师生个性发展现状,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理论与实践阶段(2011年12月至2014年9月)
(1)组织核心成员认真研究,结合开题活动中专家的意见,调整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人员,聘请专家指导小组。
(2)开展理论研究,撰写关于“学校弘毅精神浸润师生个性”的理论研究论文。
(3)开展文化反省,调查研究历届师生个性发展成功案例;研究学校整体教学风格、教研组教学风格和教师个人教学风格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研究教师教学风格的成因及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4)开展文化创造,在调查研究和行动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创意设计大赛、案例评比大赛和实践大赛,撰写关于“学习型的教师文化、多元的学生文化”的理论研究论文,建设弘毅精神为核心的德育平台;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文化;建设促进教师特殊品质发展的教师文化。根据研究的结果,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进行总结与完善。
(5)开展文化实践,完善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文化的建设,完善德育体系和综合素质校本评价,完善学校的行为规范、行为准则、行为诊断等学校制度文化建设,进行行动研究和实践研究,开展实践大赛、撰写案例。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9月—2016年2月)
本阶段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的研究资料进行汇总,进行成果总结。撰写课题论文、研究报告、案例和专著。准备课题结题资料,完成结题工作。
六、创新之处及预期成果
(一)创新之处
“学校文化浸润”是师生个性发展的较高层次,它培养与造就着师生的共性,促使每个人具备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的知识、技能、习惯、价值观、态度、理想以及行为模式等,而“个性发展”则是学校文化浸润的必然要求与内在要义,浸润的结果是师生素质的整合、个性的发展,进而又提高了学校文化的品质。形象地说,学校文化如“溶液”,师生个性如“溶质”,“溶质”浸润在“溶液”之中,潜移默化,不断产生质的变化,同时也促成了“溶液”自身的发展。形象地说,学校文化如“溶液”,师生个性如“溶质”,“溶质”浸润在“溶液”之中,潜移默化,不断产生质的变化,同时也促成了“溶液”自身的发展。
(二)课题的预期成果
1.主要阶段性成果(限报10项)
(1)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汇编册
(2)学校文化浸润下师生个性发展的调查研究
(3)“弘毅精神”的现代解读
(4)弘毅精神浸润下历届师生个性发展的成功案例研究
(5)学校文化浸润与师生个性发展的理论研究
(6)“学习型教师文化”浸润教师个性发展的研究
(7)学校德育文化浸润下师生个性发展的实践研究
(8)师生行为文化与师生个性发展的研究
(9)学校文化浸润下师生个性发展的案例研究
2.最终研究成果(限报3项,其中必含研究报告和系列研究论文)
(1)构建学习型的教师文化,促进教师个性发展的研究(研究论文案例汇编)
(2)构建多元的学生文化,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研究(研究论文案例汇编)
做好德育档案工作是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首要工作,德育档案的管理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规范好德育档案管理工作,才能更好的促进德育工作的规范和发展,培养出重视自身素质发展和潜能开发的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建立健全德育档案对促进学校的德育工作及整个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
二、中学德育工作档案的构成分析
(一)德育管理档案
这一类档案应是德育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在德育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类档案,主要包括:
1.上级关于德育工作的相关文件,上级在视察各校工作中对德育工作提出的重要讲话、意见。
2.本校德育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德育工作领导管理制度,德育工作人员职责,班主任选配、聘任、培训、考核、评优制度,心理教研室工作制度,校外辅导员工作制度,团委工作制度,本校学生守则、评先条例,德育档案工作制度,学校规章制度中包含德育工作的部分等用于规范德育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
3.德育工作的计划、总结。这类档案即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各类计划总结,包括学校德育工作规划,德育处、关工委、家长学校、社区少年宫等的计划、总结,凡在德育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对德育工作具有指导、总结意义的文件都包含在内。
4.德育工作会议记录、纪要。主要是在德育工作会议中形成的记录,如班德育研讨会、班主任周会、家长会、家委会、“三结合”联席会议等德育工作会议的记录。
5.德育队伍建设情况。包括德育工作人员组成名单及德育工作者的培训情况等材料。
6.日常德育工作档案。是指在规范性德育工作形成的记录,如班主任的工作记录(如班主任工作手册、家访记录、德育论文等),校外辅导员工作记录(如校外校外辅导员到校进行的讲话等),德育教师工作记录(如德育教师的教案、给学生的学习材料等),国旗下的讲话,班会方案,常规评比记录,结合各项重要的节日、纪念日(如植树节、学雷锋月、成人仪式)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的计划、总结、图片,学生评优评先情况,学生帮扶情况,学生、教师、家长心理健康辅导、团训活动,社区少年宫活动情况,社会实践、文明礼仪教育、军训等日常德育活动的记录。
7.与其他学校交流的德育材料。
8.学校在德育工作中的获得的荣誉。
(二)学生德育档案
“高中学校学生的档案内容包括三类:第一类是学生个人档案(指面向学生本人设立的档案);第二类是公寓整体档案(指面向全体住校学生设立的档案);第三类是学生成长记录袋(指学生在高中期间的行为档案)”。[2]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道德品质越来越受到高校和社会的重视,学生的德育档案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德育档案工作的管理过程
(一)收集
收集工作时档案工作的第一个环节,只有收集工作做好了,才能进行档案管理的其它工作。这项工作要求档案工作人员要有极强的责任心,档案工作者的疏忽,容易导致档案收集不齐全。档案收集工作需要校领导、班主任、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的配合,工作人员必须有耐心进行长效的沟通,及时追回需要归档的材料。收集工作应是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如德育管理档案中的上级指导文件、本校的规章制度、德育计划(总结)、德育会议记录、德育队伍和学生德育档案可定期收集,一个学期或学年结束后系统收集一次,这些类别的档案形成具有规律性和周期性,且数量不大,定期系统收集一般不会遗漏。德育档案管理中的日常德育工作档案、荣誉档案,形成规律不明显,且种类繁多、载体形式多样,需要不定期的收集,特别是丰富的德育活动档案应做到活动结束后所有活动记录材料立即归档,以免遗漏。收集工作还可以结合学校的各项评估检查进行。评估检查需要收集大量的材料,档案收集恰好可以利用评估检查的机会,及时补齐档案。
(二)鉴定、整理
鉴定、整理是档案工作中核心环节,决定了档案工作是否规范、完善。收集档案之后,应对档案的价值进行鉴别,以对其进行整理。相对而言,德育工作档案的数量并不大,主要进行保管期限的分类,分为长期和永久两类,这样简单,易于操作,实用性强。一般而言,德育管理档案中的上级指导文件、本校的规章制度、德育计划(总结)、德育队伍建设、荣誉和学生德育档案划为永久保存,档案德育会议记录、日常德育工作记录、与其他学校交流的德育材料等划分为长期保存。整理时,将学生德育档案、荣誉档案单独划分出来整理,学生档案以班级为单位,每个学生一页,每个班级一册。荣誉按照时间顺序编流水号。其它类型的档案按保管期限划分后,按年度,编流水号装盒。建议按件进行整理,一个会议的记录,一个活动的记录按一件处理,这样不仅有利于与档案整理的规范,也有利于档案收集的完整和便于利用。编制规范的卷内文件目录和索引目录,在档案盒封面填写清楚档号、题名、保管期限等内容。
(三)编研、利用
编研、利用是档案工作的灵魂,如果没有利用,档案工作就失去了灵魂,变得毫无意义。
1.编制德育简报、年鉴。根据收集档案,每半年或每学期编一次德育简报,对一个学期内进行的德育工作进行总结和宣传,记录德育工作的动态。每年根据收集到的档案编制德育年鉴记录重大德育事件、荣誉等,为德育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2.制作宣传板块、图册。将学生的先进事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的活动,制作成宣传板块、宣传册,宣传典型先进事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达到再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