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指导课范文

时间:2023-03-14 14:52:2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课外阅读指导课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课外阅读指导课

篇1

通过低年级“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型”的研究,我们试图实现三方面的育人目标:一是读物推荐结构化呈现。开启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之门,激发他们浓厚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不畏惧阅读、喜欢阅读。二是阅读活动结构化架构,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调动学生主动识字、乐于阅读的积极性。三是主题交流日常化。积极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变得更加活泼自信,充分享受阅读带来的成功体验。

二、低年级“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型”的教学内容

儿童在低年级阶段对儿歌童谣、童话故事等内容特别感兴趣。这些内容句式简洁,富有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定的重复回旋的语句,充满情趣,富有情节变化和强烈的感彩。

因此,我们在一年级上学期推荐学生进行儿歌童谣的阅读与背诵。以“学生成长体验”为出发点,借助于儿歌童谣这一载体,发展学生言语智慧。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独立地拼读儿歌,体验成功的快乐;学生吟诵儿歌童谣认识世界,感受世界真、善、美;学生愿意写一写儿歌童谣,用特有的形式记录丰富的童年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好。

在一年级下学期推荐学生阅读绘本故事。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有序观察图画;能够借助图画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喜欢反复阅读同一个绘本故事,有主动讲述故事的愿望和能力。

到了二年级,随着学生识字量的飞跃,我们推荐《小巴掌童话》《冰波童话故事选》《皮皮鲁和鲁西西的故事》等书。这些读物分别由若干个独立的小故事组成,阅读起来既没有心理压力,又能帮助学生自然过渡到图少字多的文本阅读,逐步养成独立阅读纯文本读本的能力和习惯。

三、低年级“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型”的过程结构

以变式课型“主题交流课型”为例,简述这一课型的基本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交流。以游戏的形式进入课始状态,学生自由式交流近期阅读情况。这个环节便于教师及早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捕捉阅读拓展的方向,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做好铺垫。通过这个环节,营造宽松、民主的交流平台,让学生愿意交流,敢于交流。

(二)聚集话题,展开讨论。教师及时捕捉学生自主交流中生成的资源,集聚提升,抛出共性话题,引导学生展开热烈讨论。引导学生结合阅读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认识,以活动的形式巧妙连接。既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又发展了阅读思维。

(三)自主展示,语海寻珍。引导学生结合读物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自主展示阅读成果。

(四)多元评价,拓展延伸。当堂对学生的阅读情况给予多元评价,激励学生持续阅读。结合自主交流阶段生成的阅读资源进行有效拓展延伸,推荐新书目。

四、低年级“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型”教学的注意事项

篇2

这段时间,我读了芮琼老师的《初探课外阅读指导课型与教学策略》,受益匪浅。在细细品读后,不由自主地打开了新版的《语文课程标准》,结合芮老师的文章,似乎一瞬间能够领悟些许。“以人为本”始终在我脑海中浮现,无论是阅读推荐课的基本策略,还是课外阅读交流课的基本策略,甚至是图画书的阅读指导基本策略,芮老师始终以“乐”贯穿,而芮老师的“乐”又非“从头至尾设计大量无聊的噱头博得孩子一笑”,而是“来自于我们阅读的方式和内容使我们思考与感受”;芮老师认为“阅读的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儿童的精神成长,为儿童的生活服务”,始终都以儿童的感受为先,以儿童为主。对此,我也有几点拙见想表达。

一、“淑女”风范给学生广阔空间

芮老师主张:“在课外阅读交流课中,给学生最大的自主表达空间是最重要的教学设计策略,应该尽量减少以教师的所谓正确、全面、深刻理解来替代、淹没学生阅读的真实回应过程,剥夺学生阅读的乐趣。”实际上也是很多老师包括我在内常常忽略的。我们的出发点都是想为儿童提供更为丰富的“精神食粮”,殊不知,有些“粮食”是否能为儿童所消化?为此,我们在课堂上“上蹿下跳”,不辞劳苦,尽可能多地将我们的问题,我们认为的好词好句等抛给学生。

其实芮老师的观点就是让我们变“淑女”,少言少语,正如芮老师提到的徐红飞老师指导学生交流《水浒传》的课例一样,老师静下来,让学生动起来,真正做到给学生让“时间”,让“话题”,让我们的“淑女”风范给学生足够的广阔空间。

二、“孩子”心态与学生共品经典

芮老师为我们提供了很多阅读的表达方式:“读后感的交流”“合作擂台”“辩论”“演讲”“合作阅读卡”“戏剧表演”“故事会”“实验、考察”“小报制作”等。其实是告诉我们“走近”儿童,“了解”儿童,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引导儿童阅读。

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能记得童年时期阅读过的某本读物,它就标志着我们童年时期最最纯真的想法,而我们总是用成人的眼光去束缚、去批判孩子们的纯真世界。芮老师介绍的几种阅读的表达方式正是从儿童的角度,用“孩子”心态,用儿童最喜爱的游艺形式,促使孩子阅读,“使更多学生从中获得阅读自信力、成功感,从而获得阅读乐趣”。而“教师指导全班学生所进行的共同阅读,应与儿童纯粹地自主阅读、与亲子阅读有所不同。”则是需要老师与孩子们共同阅读,在学生出问题后才能适时点拨;才能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欣赏获得新的发现,产生再次阅读的兴趣;才能关注学生的读书策略的使用,注意提高学生的阅读判断与思辨能力;才能培养儿童积极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课外阅读指导课中真正成为“孩子王”,用孩子的心态与学生共同阅读、共同品味,才能“融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润物无声”。

三、“睿智”抉择为学生保驾护航

篇3

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及家庭对他们的引导和培养。教师在平时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立足课内,带动课外,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才能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小学语文教材的最基本的作用是什么?除了教会学生掌握字、词、句、段、篇的基本知识,形成学习语文的基本能力――所谓的工具性,还有就是培养学生从语言材料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从语言材料中获得教益――所谓的人文性,再有一点就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把课内语文中学到的方法与技能应用到课外阅读的实践中。

首先,启发学生爱书,与书交朋友。其次,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再次,课内与课外阅读活动应有计划地全面安排。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阅读的兴趣,就会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我们的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一些经典的著作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可以作一些延伸。每当学习与名著名人有关的文章时,就向学生推荐作家卡片、名著资料、有趣故事、历史掌故等,对作家作品中人物、情节作适当地介绍,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爱好兴趣也各有不同,老师及时发现并通过指导课外阅读,因材施教地介绍恰当的读物,让他们沿着一定方向阅读,对他们日后的成长会有帮助,比较容易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这是“借桥上路”一举两得的好方法。

     二、合理推荐与自主选择相结合

   教育局教研室每学期都为学生推荐了部分阅读书目,其中一些内容列入考试范围。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对这些书、报、杂志可以预先向学生作适当地介绍和推荐,让学生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去借,去读,做到有的放矢。

当然这里还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特点,从孩子的好奇入手推荐读物。 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能力。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2.推荐的书籍思想内容要正确健康,符合教育方针和时代的需要。3.推荐的书籍语言要生活活泼、规范。 4.题材要广泛,体裁要多样。小学生一般最喜爱阅读故事性强的书籍,教师除了帮助学生选择这类书外,还应介绍和鼓励学生读历史、地理故事、游记和各种科普读物、科学文艺读物,从小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爱好。5.选择读物要配合小学语文教材和小学各科教学。

此外,学生的课外阅读条件不同,教师要配合学生家长尽可能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成立班级图书角、图书箱,把学生个人零散的图书集中起来,供班级集体轮流阅读;还可以剪辑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报刊文章,解决书籍不足的困难。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图书的作用,又培养了学生关心集体的品德。

三、略读与精读相结合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对书籍兴趣相应提高了,接触的书籍也大幅增加。为了提高阅读的效率,就要引导学生掌握略读与精读等多种读书方法。对某些作品只要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对那些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或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作品,就应该仔细认真地去读,一遍不够,还可以读两遍三遍,静静地揣摩,细细地品味,欣赏妙词佳句。还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准备一本摘录笔记本或卡片,对一些精彩的语段、词语作适当的摘录,写一写感悟。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便于记忆和积累。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和作文水平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四、合理安排读书时间

如何巧妙安排时间,忙中偷闲,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更多更佳的作品显得尤其重要。首先,可以利用早读课时间阅读。每天二十分钟的早读课都去读课本上的文章,这未免太枯燥乏味了,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我们不妨每周抽一点早读时间来读课外作品,这不仅大大地丰富了学生阅读的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其次,每天中午、晚上睡前安排一点时间进行阅读。再次,充分利用节假日时间布置学生完成一定的读书内容。

五、教师应成为课外阅读的先行者

篇4

因此,为了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为了学生获得能终身发展的能力,教师要结合教材的使用和教学的需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我们现在的教材,是根据新课标编制的,除了选入了各类文体的典范文章外,还设计了课文推荐阅读的名著名篇。教师可以以此为抓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因为,有许多名著都被改编成了电影或电视剧,学生对它们有所了解,稍加引导就可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热情。在读名著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更多地阅读优秀的作品。为了激励学生产生更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教师可组织像“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览”、“课前三分钟演讲”、“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给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这样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要想让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果,还必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俗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教给学生简单实用的阅读方法,才能使学生的阅读水平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1、教会学生迁移阅读,由课内文章的学习延伸到课外文章的学习,并学会将两者进行比较阅读。教师结合课文教学选印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材料,或同一类型的文章,同一作者的文章,发给学生,对照课文学习,这样既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也有利于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2、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教给学生阅读中的常规方法:圈点勾画,简单批注,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喜好,自行确定一些标记符号,以便于以后复读反思。

3、教会学生如何精读,如何略读,如何将精读与泛读结合起来阅读等等。不同的文章,文体、角度、视野、深度、力度等等都有区别,有些可以泛泛浏览,扩大知识面,有些则须仔细研读,从立意、语言、结构、哲理、文采、细节等各个方面细嚼慢咽,以期获得多方面、多层次的教益。

三.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意志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没有顽强的毅力是不行的,而课外阅读更需要学生有坚持不懈的意志。因此,还需要我们老师加强对学生阅读意志的培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指导。

1、制定计划。可根据学生知识、能力、兴趣、爱好、学科特点等特征制定好课外阅读的数量、内容、要求等,让学生有据可依,行之有效。

篇5

《新语文读本》是由钱理群、王尚文、曹文轩等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套语文读本。该书以新的教育理念,新的选文眼光和阅读方式,旨在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基本能力,开拓精神自由空间,促进学生个体生命的健全发展。该书一出版就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逐渐成为学生课外读物中的知名品牌,被誉为“第一语文读本”。《新语文读本》是我市小学生课外阅读必读书目。课外读物浩如烟海,与其东一榔头西一棒,不如抓住一本,以点带面,为学生打开课外阅读的路径。下面就以《新语文读本》为例,谈谈自己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

一、激发阅读兴趣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当学生有了阅读兴趣,从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主动需要。当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自己的兴趣爱好看待,那么它不再成为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情趣。兴趣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开学初,我班会利用早读课、晨会课、班会课、阅读指导课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把“日”加一笔看谁变化出的汉字最多,学生稍动脑即可写出不少:“旧、旦、电、申、甲、由、田……”一笔不多,一笔不少,笔画名称也完全相同的字有哪些?如“已、己、巳”,“天、夫”,“土、士”,“日、曰”,“未,末”……也可以是猜谜语,对对子,巧用标点,成语接龙,讲故事,大部分内容出自《新语文读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制订阅读计划

计划要切实可行,循序渐进,但不一定按《新语文读本》的编排顺序,往往跟教材有机结合,作为课内阅读的一个有效补充。要有计划,有检查,最好有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学期计划甚至学年计划,要日日查,日日清。

三、培养预习习惯

多年来,我一直要求学生预习,根据文章的长短,体裁,难易,及时调整预习要求。一般文章的要求是:1.遇到不会的字词查字典,过字词关;2.遇到读不懂的句子用“”划出来,句前加“?”,再反复独立思考;3.能抓住主要内容,并复述;4.把你认为精彩的字词句摘抄出来;5.把你认为写得不够准确的字词句划出来,换上你的字词句。课外阅读更应该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力性。绝对不搞标准答案,以独立思考,富有个性的创造性阅读来吸引学生,保持阅读的热情,让学生真正享受到阅读的快乐,并一直坚持下去。预习时产生的困惑,在阅读课上专门安排一块让学生分组讨论,或由老师集体答疑,更注重培养学生挑战作者、挑战教材、挑战权威的精神,而不是死读书,读死书,搞一言堂,孩子们可以自由阅读,创造性阅读,不断地让他们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为长久有效的阅读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四、重视方法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的阅读方法很多,主要有精读、略读、浏览等,这些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也不是完全割裂分开使用的,在阅读中要有机会结合。注重指导。

五、强化积累运用

积累是批间接知识与直接经验的积累。并非简单的多读多背,而要努力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小学毕业生要记住3000个汉字,其中2500个会写,记住常用词汇,句式,精彩的段落,篇章,还包括积累观念和形象。积累要讲科学,重方法,以儿童心理特征为依据,以教材特点为依据,反对死记硬背。对小学生而言形象和语言的积累更为重要。鲜明的形象、真挚的情感、丰富的语言是语文能力的基础,也是文化底蕴的养料,人格形成的萌芽。积累的形式多样,可以是摘抄,可以是背诵,可以是表演,也可以是运用。目的是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情感得到熏陶,思想也得到开拓。

六、巧妙安排时间

《新语文读本》的阅读收效甚微,很大程度与学生不会灵活充分利用时间有关。我的做法是:星期一雷打不动公布本周阅读计划,让学生心中有数,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时间,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学生往往见缝插针,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几乎不存在。大部分学生能在周四完成一周的阅读计划。对这种珍惜时间的孩子,我不仅在班上大假赞扬,还会打电话告知家长,或写进成长记录里,搞得十分隆重,激励效果相当好。

七、落实阶段检查

可以教师查、小助手查、同学互查、也可自查。形式不拘,但又巧妙。教师查,往往文章较难,让小助手查的文章较浅显,互查、自查的文章阅读几乎无障碍。如遇文章很难的,就抽好、中、一般的部分学生批阅,目的是了解他们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为集体辅导做准备。检查时间为早读课,午休课,课间活动等,对提前完成的学生待遇特殊可随时改。

八、定期成果展示

篇6

一、 要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和兴趣。

要使儿童对于书籍发生有爱,并且有恒地阅读下去,能接受其中有益的东西,教师应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兴趣。

1.在语文课中培养儿童阅读的能力。儿童的阅读能力主要是阅读课中培养起来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中很好地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能为儿童的课外阅读打下基础,也能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语文课上主要要培养儿童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欣赏能力、阅读和默读能力。这是上好阅读课的一般要求。至于有些课文密切联系课外读物而教师有计划地介绍这些读物时,更应该在教学中提出有关课外读物的主要线索,使儿童产生阅读课外书的强烈要求。

2.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小学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是培养儿童阅读兴趣的重要手段,根据我个人的实践,下面谈几点做法。

(1)简述书中大意。对于短篇故事,可以简单介绍书中大意;对于较长的故事,在简述大意后再突出介绍其中一二篇,以引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2)提示要点。为了使儿童更好地掌握书籍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对重要指导的书籍,要提出内容提纲,或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使儿童在阅读中,沿着这个提纲进行思考,这样收获更大。

(3)指导阅读的方法,针对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正确的阅读指导,是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有些儿童看书不用心,走马看花,这就要求他们把速度放慢些;有些儿童喜欢读大部头的书,这就要指导他们正确认识一本书的真正价值,不要以分量来衡量书籍的如何优劣。如果全班只有几本书,可以分成阅读小组,有阅读能力强的儿童念给大家听;如果书籍多,可以教他们进行独立阅读。并学会做读书笔记。

二、 要为儿童推荐书籍,并给予阅读指导。

小学生年龄小,鉴赏能力低,不懂得从书海中找出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所以当学生阅读兴趣被激起后,如何向他们推荐课外读物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1.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特点进行推荐书籍并指导阅读。近几年,我向学生推荐《院士的故事》、《冰心作品赏读》、《百岁冰心和100颗孩子的心》、《新地球》等书,不仅推荐而且还要精心指导儿童进行深入仔细的学习,并要求他们做好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自己写科幻故事,并选送儿童的优秀习作参加全国、全省征文比赛。平时,推荐儿童订阅《快乐语文》,如《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故事》、《中国古典诗词曲赏读》、《中国现代文学名著故事》、《世界科幻名著故事》等书籍。

2.结合课堂阅读教学推荐有关书籍。如教了《蜜蜂》一文,推荐书目《昆虫记》,教了《祖父园子》,推荐书目《呼兰河传》,教了《丑小鸭》,推荐书目《安徒生童话选集》,教了《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等课文,推荐书目《中国寓言》。这都是课文内容有关的书籍,也是儿童乐意看的书。结合课文,介绍有关书籍给儿童阅读,可以加深儿童对课文的理解,可以收到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

通过以上的课外阅读指导,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写作水平、认识能力、知识面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首先,提高了课外阅读的兴趣。不少家长告诉我,他的孩子原本最不爱看书的,现在成了小书迷,放学回家就躲进房间如饥似渴地阅读老师推荐的那些书,连吃饭都要三请四请,可以说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兴趣是无价之宝,孩子们爱读书了,他的思想觉悟、认识水平、知识面、写作水平必然得到提高。

参加“海峡·冰心杯”全国青少年写作大赛中,陈睿同学的《冰心奶奶,你的话我记住了》一文获得一等奖,并收入《百岁冰心和100颗孩子的心》一书中。《恐龙再生》一文获得二等奖并被收入《新地球》一书的首篇。苏宣同学的《假如我有一支神笔》获二等奖。选送的作品在在各种报刊中刊登,如《小学生周报》《三明报》等。孩子写作兴趣浓厚,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飞跃。

篇7

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本文作了一些探讨。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的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

二、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1、"以讲诱导法"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着,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法"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三种: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地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慨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2、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地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我是小小创作家"、"我是小小编辑"……,还可以是读书经验交流会,与作家面对面等,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两良性循环。

3、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

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级制度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积累腾飞。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篇8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81-02

阅读能力的培养固然以课内阅读为主,但光靠课内学习往往满足不了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而课外阅读恰恰能弥补课内阅读的不足,它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有利于养成学生独立读书的良好习惯,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我们除了抓好课内阅读指导外,还要重视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下面就如何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谈几点做法。

一、激发兴趣,使之乐读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乃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他们在起步阶段就乐于读书,养成爱读书的良好习惯。为在学生中形成读书热潮,我根据学生年龄小、好奇性强的特点,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他们体验读书的快乐,形成自觉读书的氛围。

1.选讲益智、有趣的故事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中外有许多益智、有趣的故事都符合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因此,我常利用班队活动课或课余时间给学生讲一些小故事,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我便顺势引导他们自己去看、自己去读;再组织学生开展故事会,比一比,看谁读得多、讲得好。这样一来,学生都乐于去读这一类课外书。

2.树立榜样,激发兴趣

榜样能让学生产生奋发向上的心理,并能让学生比较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因此,我向学生介绍、、老舍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事例,使学生以他们的行为为楷模,时时督促自己。在写话训练时,我还让写作水平较好和写作进步较大的学生谈谈自己课外阅读的收获及取得的效果,借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开展课外阅读交流会

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情况交流、讨论的机会,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看书的益处。为此,每隔一周,我便为学生开展一次课外阅读交流会,让学生在会上互相交流、畅所欲言,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多看书的种种益处。久而久之,连一些平常不爱读书、不愿读书的学生也渐渐养成了乐于读书的习惯。

二、教给方法,使之会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延伸,掌握好方法对语文教学有莫大的帮助,而且能让学生获益匪浅。因此,教师要多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让学生会读。

1.精读与略读

在语文教学中,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从应用的角度看,略读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引导他们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边读边想,并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的地方进行圈点勾划,细细品味。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只有根据自己阅读的需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久而久之,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写读书日记

许多学生看书都是囫囵吞枣,只注重一些情节内容,收效甚微。因此,我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明确要求学生把所看到的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断分类摘录下来。如分好哪些是写景的,哪些是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的等,并恰当地用于平时的写话中。此外,还要求学生每看完一本书都要写下读后感,那怕是三、五句话,定期进行检查、评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如我班的“书谜”小雪、小浩宇、小重阳三位同学,不但把从课外书上看到的好词句、片断摘抄后装订成本,还通过日记的形式把书上学到的知识,从中懂得的道理记录下来。我把这三位同学的学习方法向全班推广,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在他们的影响下,同学们不但学会了一些课外阅读的方法,写话水平也日见提高。

三、推荐好书,使之多读

当小学生阅读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有益身心健康、有思想教育作用、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书籍,让他们多读多看,掌握更多知识,获得更多信息。

如学习了《自立》这一单元后,我引导学生去读《狮子王》;学习了《勇敢》这一单元后,我引导学生去读《葫芦娃》,还推荐了时期的英雄故事《小兵张嘎》;学习了开放单元《书的世界》后,我引导学生去读《海洋深处的秘密》《海底两万里》《十万个为什么》《蓝猫淘气三千问》,甚至还推荐了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既便书里有许多字他们还不认识,但他们都能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去查,去猜、去问。这样,既巩固了学过的生字,扩大了识字量,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达到了巩固课本知识的效果。

除了向学生推荐好书,还结合课文经常让他们通过电脑和工具书亲自动手查阅一些有关课文的资料。比如,学习了《水和风》《好奇》这两个单元后,我就让学生查阅有关水的资料和科学家善于观察、勤于钻研的故事;还开展了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故事会等,引导、激励学生多看书、看好书。国庆节,学校举行了《爱我中华》演讲比赛,我班的李雪以丰富的语言、生动具体的事例演讲,一举夺冠。同学们为她祝贺,并向她取经,小李雪深有感触地告诉大家:“这都是多读课外书的收获啊!”

四、展示书本,使之再创作

为及时总结读书活动的成果,我鼓励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创造性活动,展示他们的读书成果。如根据学生智力的差异、特长的不同,进行绘画、文艺创作演出和电脑制作等展示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双手、自己的大脑来展示他们从书本上看到的人和事以及他们从读书中学到的知识。

课外阅读的指导,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学生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培养。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还要努力探索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能力,最终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

篇9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一)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

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二)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

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一)选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精读法。

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三)速读法。

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而采用速读法。

(四)摘录批注法。

篇10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最根本的应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性,使其产生强烈的读书愿望,变被动被迫的阅读,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让阅读成为学生自发自觉的行为。

首先,阅读大量的书籍可以形成学生良好的素质。“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是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都可以在读书中逐步养成。“知书达礼”就形象的说明了这个问题。“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通过读书可以反省自我、提升自我、从而使自己成为修养良好的人。

其次,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懂得:读书能帮助人实现终身学习。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猛,知识更新迅捷,要想跟上社会发展,必须学会终身学习。而学校毕业后教育主要是自我教育。只有当一个人在学生时代就爱上书籍,学会从书籍里认识周围世界和认识自己的时候,他在毕业后的自我教育才有可能。为了学会终身学习,为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必须养成读书的习惯。

此外,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认识到:提高写作能力,读书是根本、是前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抱怨写作没有材料的人很大程度上是书读的少。因为阅读是吸收,是积累,写作是抒发,是表达。在浩如烟渺的知识海洋中学会阅读,养成阅读习惯无疑对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二、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是教学在课外的延伸。提高阅读能力水平的效率,关键在于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在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时,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予以指导。

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注重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精读和略读是两种阅读方式。从应用的角度看,略读是最常用的方法。“书海无涯”,如何从繁杂的书籍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内容就需要学会略读。因此,要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目录,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寻找资料。在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之后,就需要采用精读的方法。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精读需要对重点章节,重点段落、精彩词句进行口味、研读。可以边读边思、边读边划、边读边记。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注重摘录与随感相结合。

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段摘录下来,以便在今后的写作、交际中使用,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新课标”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要求学生具有探究性阅读和创新性阅读的能力。特别是完成阅读之后,要思收获,谈体会,发表见解和主张。而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写好读后感。教师在指导学生在做读书笔记时,可以从作者介绍、文笔精华、读后感悟等内容对学生提出要求。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注重交流与讨论相结合。

在学生阅读一定的内容之后,教师可以专门抽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们进行交流和讨论,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分享阅读的快乐与收获,在讨论中提出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在讨论中升华。互相合作,交流学习心得,取长补短。

三、帮助学生选择优秀的课外读物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这句话表明阅读材料的选择的重要性。选择阅读材料必须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在选择阅读材料上我们可以遵照以下三个原则:

1、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的原则。

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因此,学生的课外阅读应围绕课堂教学进行,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我们课本当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与巧妙构思,让课堂成为一个灵动的阅读场所,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语言文字的魅力之中。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相关知识的介绍,会使学生感受到课外知识的趣味性,而要获取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读与课文相关的书。这些书可以进一步充实课文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不同程度的迁移拓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比较能力。

2、优选古今中外名著的原则。

这类作品主要是指新课标推荐的读物。《课程标准》在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列出了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作品、长篇文学名著、当代文学作品等内容。读这类书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许多优秀名著都已改编成了影视作品,学生在视觉审美之后,再来欣赏优美的文字,更易懂,更有趣。学生在一个学期能读一两部名著也是一个不小的收获。再适当利用班会时间让学生讲讲这类故事,一定能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

3、阅读优秀期刊的原则。

篇11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增长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作为一种艺术性和工具性结合的科目,课内阅读不可或缺,但真正源泉来自于课外。而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和基本阅读能力的形成,除了得法于课内,更应得益于课外。因此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就十分的重要了,为了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指导学生选择阅读的内容

读一本好书,犹如交上一个好朋友;反之,读书不加选择,去读一些不适合学生读的书,往往事与愿违,学生的阅读不仅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反而会带来不良影响。为此,我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来指导学生选择读物:

1、“拓展读”,即从课内向课外的衔接,拓宽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等角度指导学生读一些相关的课外读物,如在学完一些节选自名著的课文后,可让学生去读一读相关的名著,以便更好的理解课文;

2、“迁移读”,即在学习某课后,运用学习该课所掌握的方法去读类似的文章或作品,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如在学习某单元后,用在该单元所学到的阅读方法,去阅读与该教材相配套的课外自读课本中相对应的单元课文,这样会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不仅能便于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读懂作品,避免阅读的盲目性,还能提高阅读的效率。

二、帮助学生制定好阅读计划

学生平时的功课较多,学习任务较紧张繁重,有些学生除了接触一些课文外,平时很少主动去阅读。因此,就需要老师帮助指导他们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对他们提出一些指导性的要求,如规定每天的阅读次数、字数、时间、篇幅等。制定好计划后就要督促学生,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

三、保证学生充分的阅读空间

毕竟学生的年龄还小,他们喜欢以自己喜闻乐见的形式读书。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拓展自由的阅读空间,告诉他们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让他们喜欢上阅读,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形式可以多样,目的只有一个,不必强求一致。在学生读了一段时间后,结合阅读的内容,再有目的的开展形式多样读书活动,如读书演讲会、朗读擂台赛、读书笔记展览会等,做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够让学生玩中学,学中乐,阅读兴趣提高的即快又浓。

四、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

学生阅读,不能只注重过程,更要注重结果。走马观花式的阅读方法是不可取的。阅读与思考要紧密相联。深入领会作品语言的运用、内容主旨、布局谋篇等方面的精妙,从而把握作品的精髓。通常运用的阅读方法有:

1、圈点法。阅读时,要把生字、新词、重要句子等用符号圈点出来,以便于考查和理解。

2、批注法。在阅读中,对于某些语句,若有自己的一得之见,或对某些问题有异议,就不要让灵感火花稍纵即逝,而应随手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下批注,或发表意见,或提出质疑。批注的文字可以是解说式、析因式、联系式、归类式、判断式、分解式、心得式等。学生只有在掌握了有关阅读的方法以后,才能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进而提高阅读的效率和阅读的能力。

五、倡导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

坚持写读书笔记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做阅读笔记是增强思想积累,丰富情感积累,增长知识积累,储备语言积累,加强技巧积累和提高分析理解能力的最好方法。

1、簿本式,即用笔记本、活页本、日记本摘抄所读文章的各种要点,内容包括:好词、佳句、警句、精彩片断、重要段落等,摘抄后要注明文章的标题、作者及出处,还要有相关的解释或见解等。

2、剪贴式,即以适合自己需要和爱好为标准,把对自己有用的文章贴在特制的本子上,并注明出处。这种方法最便于剪贴报纸。在剪贴时可以适当归类,以防资料过多,搀杂不清。

3、卡片式,即购买或自制规格相同的卡片,把文章的要点或精辟句、优美句、精彩段摘录在卡片上,采取单项形式,一张卡片记一个内容,储存信息,以便日后查找。

篇12

开学初,我在班级里开辟一角作为“休闲书吧”, 动员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书拿过来,登记标签,资源共享,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有书可看,拓宽学生的书源。当然,我分配了图书管理员做好图书管理工作,并教育学生爱护书籍。“休闲书吧”设立后,同学们一有空闲时间就会到那里去找自己感兴趣的书,然后拿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看。有的孩子在短短的几个月里,已经借阅了四五十本图书来看了。每当大家看完一本书,都会觉得自己增添了一些知识,开阔了一些视野。“休闲书吧”的成立给大家带来了乐趣,在这种开放式的阅读氛围的熏陶下,顽皮的同学在课间休息时不再打闹,而是争先恐后地借阅图书,吸收知识,使原本吵闹的班级恢复了宁静。

二、充分利用学校图书资源,打造书香班级

我经过调查发现,有很多家庭的藏书量不足30本,还有部分孩子虽然家里藏书不少,但他们不能合理利用在家的时间汲取知识养料,因此,我决定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的图书资源,利用阅读课等时间让孩子阅读书籍。我让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室去借阅图书,每到阅读课时,他们常常手捧书读得津津有味,书中的喜怒哀乐尽显脸庞。有了这样的体验,孩子们的读书兴趣被大大地激发起来了。放学后,学生也会呼朋引伴地相约去图书馆借阅图书,寒暑假前,也会借上几本自己喜欢的图书在假期细细品味。

阅读不仅成为孩子们的兴趣,也成为了受用终身的良好习惯。

三、上好阅读指导课,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可见,课内阅读的方法可以应用于课外阅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我每周上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课的形式多样,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

低年级学生喜欢阅读绘本读物,原因是绘本读物简单,但是随着识字量的增多,年龄的增高,有的学生开始阅读文字书籍,如果学生阅读方法还是茫然无措,就会降低阅读效率,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根据不同文体和阅读需要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仔细看图、观察、思考的能力。

(一)图文结合法,了解故事内容

图文结合法适合于绘本读物。绘本中不仅有文字,还有插图。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有意地看看图画再阅读文字,将两者结合起来体会故事内容。文字是作者传达的意思,插图要表达文字以外的意义,只要细心的读者花心思揣摩就不难发现,有时绘本读物中文字能弥补图画的不足,图画又能道出文字的内涵。由于低年级学生对鲜艳的图画感兴趣,阅读绘本时往往只看图画,不读文字,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图文结合法,正确、科学地阅读绘本,帮助他们建立文字和图画的关系,提高阅读的有效性,使他们终身受益。

《爷爷一定有办法》是一本色彩独特,蕴含深刻道理的绘本书籍。这本书非常有趣,每一页上都有上下两幅图画。我分三个步骤让学生了解图文结合的阅读方法。首先,我让学生欣赏书中的图片,说出故事的主要意思。学生只欣赏图片,对内容理解不全面,只能说出大概,从而认识到绘本读物光看图片只了解片面的内容是不行的,不能帮我们了解全面的内容。其次,我让学生欣赏了图片后,再轻声阅读文字,这时的学生因为有了对图片的印象和对文字的仔细阅读,基本上能讲清楚故事的内容,从而意识到图画旁边的文字作用也很大。最后,教师要使学生懂得,在读绘本时不能光看图,也不能光看文字,要看图读文,只有图文结合起来看才能使阅读更全面。

(二)圈点勾画法,加深阅读印象

圈点勾画,即动手尝试在阅读的过程中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如标出不明白处或异议处,边读边用笔画出阅读书籍中的优美词句段,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圈画勾画在尝试学习阶段,要求不能过高。一开始,教师先做示范,在书上圈画批注,如用“——”划出不理解的词;用“。”标出多音字,并写上拼音;不懂的句子在后面打个“?”等等,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实践。这样,学生在阅读时动动笔,圈圈、划划、点点、写写,读思结合,动脑又动手,提高了阅读能力,有利于把握课文的重点、难点,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三)重点阅读法,提高阅读效率

重点阅读法是在阅读前制作一张读书卡,让学生带着一定的任务阅读,并且能完成读书卡上的内容。这样的阅读有利于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阅读更专注,更有效。

以《小巴掌童话》一书中的《森林,请开步走》为例,书中的语言非常优美,有不少的好词好句,也蕴涵着很多道理,阅读这样的书籍时,可以让学生制作一张书签,在阅读完后,把书名、作者、出版社、好词好句、阅读感想等记录在读书卡上,起到了很好的归纳、总结作用,学生对这本书的印象也就更深了。

(四)想象法扩充法,体会人物思想

想象扩充法就是在教学一定的方法后,在阅读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学习习惯,通过与图结合,想象“空白”处,引导学生读懂图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对故事内容作必要的补充,补空白、补结尾等。低年级的书籍字数寥寥无几,但是图片中人物的表情、神态、动作往往蕴藏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极大含义。这时的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着读,更要适时地指导,体会人物的情感。

(五)质疑问难法,增强阅读体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