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专督导室范文

时间:2023-03-14 14:52:3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职业中专督导室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职业中专督导室

篇1

(大庆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大庆 163712)

(Daqing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Daqing 163712,China)

摘要: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得到了我国教育界的高度重视。本文讨论在高师数学专业的教学管理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探讨“以学生为中心”的高师数学专业学业导师制度。指出“以学生为中心”学业导师制度的建立原因、核心思想,及学业导师应具备的能力。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ra, student-centered method becomes more important in our country's education domain. Student-centered approach to teaching management in Higher Normal Colleges' mathematics major is discussed. Student-centered approach to the academic tutorial system is studied. The cause and major method, ability for academic tutorials about student-centered approach to the academic tutorial system are proposed.

关键词: 数学专业 以学生为中心 学业导师制度

Key words: mathematics major;student-centered;academic tutorial system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9-0239-02

0引言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而得到了我国教育界的高度重视。但是,把“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到大学数学专业的教学管理,如何准确地阐述其内涵、把握其精髓、指导教学管理者实践,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教学工作在高校各项工作中居于中心地位,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之一。本文,我们探讨如何建立适合高师院校数学专业学业导师制度。

1“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管理理念的优点

1.1 有助于数学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当今时代,学生毕业就业压力巨大。人才培养要求也与时俱进,发生了变化。高师要生存、要发展,就要培养可以多方向就业的应用型人才。“以学生为中心”,处处从学生出发,为学生负责,为学生将来就业想办法、谋出路。关注高师数学专业学生特点,及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数学专业点的学生毕业后不是仅有从师这条路可走。这就要求高师数学专业的管理工作,要“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就业前途考虑,科学管理模式和体系,创新管理方法,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1.2 有助于数学专业长期发展只有重视学生,教学管理“以学生为中心”,数学专业的管理会协调自然,形成良性循环,数学专业的管理水平因而得到提升,必将带动学校的发展。

2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学专业学业导师制度的原因

2.1 学生到大学以后,容易出现很多不适应,容易出现成绩下降,学习无目的,整天盲目的现象。因此,有必要为每个班级配备一名学业导师进行指导,帮助其确定每学期的“学习计划”和“大学四年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2.2 现在学校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一个学生若真正成为多面手,则他一定在就业上更具有优势。但是采用“3+1”人才培养模式,很多学生对方向的选择很模糊,因此有必要为学生配备学业导师,对其指导,促进其更好择业、就业。

3“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业导师制度核心思想

3.1 指导学生读书导师要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应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从管理角度看,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应采取读书汇报会,和“读书先进个人”的表彰方式,激励学生读书兴趣。

3.2 听课制度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状态,作为学业导师应多听一些所指导班级的课程。这种听课目的是了解学生听课状态,找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听课后导师应及时和学生反馈,通过信息交流,达到好的效果。

3.3 建立学业导师信息员制度在班级选出一名负责的同学,及时向导师反映本班近期问题。这样有助于导师去指导学生及时解决一些问题。

3.4 学业导师和思想政治辅导员两者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学业导师不能仅指导学业,学生思想出现问题时,要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和辅导员沟通寻找办法。政治辅导员也不能单纯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的学习也要经常指导。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3.5 采取多种有效方式激励学业导师进行学业指导首先,作为数学专业管理者也应选择有责任心、有使命感的教师作为学业导师。其次通过每年评选优秀学业导师,及每月通过学生评出红旗导师,红旗班级方式来激励导师的积极性。

4高师数学专业学业导师指导学生能力构建

对于高师数学专业学业导师指导学生的能力进行界定,就不能不考虑高师的实际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高师数学专业学业导师指导学生的能力,是指高师院校的数学专业选配的学业导师在指导进行专业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和数学教育领域的实践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数学能力,要求教师将数学专业学习与实践所需相关知识的各方面要素以及数学教育要素的认识和实践能力相统一。

它应包含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学习规划设计能力、数学专业课教学能力和数学科研能力。我们把上述各种能力细分,列图如下:

①把握方向能力,是指结合学生实际,能为学生设计出适合的大学规划,并帮助其实施的能力。它包括考研规划、学生就业指导等能力。②分析学生心理,是指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找出问题所在的准确定位能力。③数学专业课教学准备,包括准备专业课和教学过程的设计能力。④数学专业课教学实施,即课堂讲授数学专业课能力和课堂把握能力。⑤数学专业课教学总结,指总结所授专业课课堂讲授效果、总结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⑥教育教育科研,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探讨能力。⑦数学专业科研,包括发表学术论文和承担科研项目、提出自己学术见解能力。⑧双师型教师能力,包括做好数学专业教师工作和可以承担相关行业、企业工作的能力。

上图表明8个小项并不是孤立的。它们都对引导学生学习规划设计能力、数学专业课教学能力和数学科研能力有影响。

参考文献:

[1]傅敏.论现代数学教师的能力结构[J].课程.教材.教法,2005,25(4):78-81.

[2]张剑平.高校教师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5):101-103.

[3]王彦,高扬.论新课改视阈下的数学专业学生的能力结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7):161-162.

[4]李海山,黄培清,康亮.广东工业大学考研心理调查分析及对策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6.

篇2

**是怀化市下辖县,位于湖南省西部,辖7乡18镇。总面积3429.11平方公里,是南县的2.6倍。总人口94万人,是南县的1.2倍;2018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 156.3亿元,是南县的64%。2018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 91所,小学教学点 342处,在校生 115971人,是南县的2.4倍。其中:小学 30所、教学点 342处,在校生 70289人;初中 50所、在校生 29664人;高中 8所、在校生11239人;职业中专2所,在校生4474人;特殊教育学校 1所,在校生305人。总之,与南县相比,**可概括为地广、人稀、钱少、校多。

一、**县教育督导工作的基本经验

㈠建好机制,健全保障体系

一全机构体系。 全县设置了8个督学责任区,每个督学责任区辖4-6个乡镇、8-12所学校:报经县委、县政府同意,由县编委办审批,在每个督学责任区设立督学责任区办公室,配专职督导干部2- -4 名,聘用兼职督学3-5名:在所有中小学校设立了督导室,除配齐了督导室主任外还配备了副校级督学,构建了“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一督学责任区一 学校督导室”的三级督学网络体系。二是注重制度建设。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督学责任区制度的通知》:制定了《督学职责与权力》、《督学管理制度》、《督学考核细则》、《督学责任区工作职责》、《督学责任区考核细则》、《学校督导室工作职责》和第时间备案、汇报与月报告制度及联席会议制度等多项制度;依照《湖南省督学责任区学校督导评价指南》,研究制定了《**县责任区督学工作程序》,所有这些为加强督学责任区建设、规范各级督学工作制定了框架与尺度。三是完善保障机制。以文件形式赋予督学责任区及督学6种权力,主要有责任区督学重大事项知情权、学校督导室向县教育局和政府教育督导室直接报告权、督学对学校班子评议推荐权、督学对评优评先的审查权等,较好地保障了督学的权威。县财政每年为每个督学责任区安排10万元经费,作为工作经费及督学培训、责任区考核奖励经费,较好地保障了各项活动开展。四是加强队伍建设。全县给督学责任区配备专职督学32人、兼职督学39人:选配副校级督学90名:选配学校督导室主任94名:共选聘专兼职督导工作人员245人,基本组成了一支有知识、有特长、能干事的专业督导队伍

㈡抓实工作,促进作用发挥

1、抓好常规工作。一是抓行为规范。各督学责任区在学校、责任区设立督学意见箱,经常性开展办学行为与教师从教行为的随访督查,发现问题及时向学校反馈意见并向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报告,由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下达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同时,还重点开展了暑假补课与家教家养行为的专项督查、春秋季开学收费减负工作扫描式督导,时刻保持高压态势,将违规行为扼杀于苗头,确保禁补、减负政策的执行与办学、从教行为的规范。二是抓常规督导。各贵任区与学校督导室开展了教师教学常规、校园安全工作、学生一日常规、营养餐实施工作等方面的随访督查,围绕校园文化建设、高效课堂、教育科研、合格学校建设、校车管理、“三项评估”等开展专项督导,促进了学校常规管理与学校工作的落实。三是抓管理优化。各督学责任区、学校督导室对相关学校进行深入调研,全面、科学掌握了学校实情,并结合实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学校工作得到全面优化。

抓好重点工作。由于该县面广,城区、城郊、山区分布明显,加之各地情况不一。为此,在抓重点工作时,他们强调督学责任区的自主性,要求各督学责任区结合实际,及时调整督导内容,突出本责任区的督导重点。

3、抓好服务工作。各责任区督学走进学校,引导学校走内涵发展的路子,与学校一起共同探讨, 促进学校特色的打造。如卢峰责任区关注警予学校的生态课堂建设,,牵头组织了生态课堂建设现场会,邀请外区、外校教师参与,推介了经验,分享了成功,探讨了问题。抓规划指导,促自主发展。他们将发展性学校评价纳入到《**县中小学校绩效目标考核细则》之中,权值为30分,并将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与落实、学校年度重点发展项目、学校办学特色列为考核内容,有效地促进了“一校一规划,校一评价,一校一特色”的落实。

㈢创新方法,凸显督学成效

1、注重过程,办学行为得到规范。前些年,该县部分学校在贯彻执行课程计划方面还不是很到位:有些学校音乐、美术、社会实践等课程没有开齐开足,有些非考试科目课程被挤占现象严重,有些违规办重点班、特长班,有此部分学科作业量大,还有些部分教师有偿家教家养等问题。随着督学责任区制度的建立,责任区督学秉着二个直接(即:学校督导室对督导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若有督而不动现象,督导员可直接向督学责任区督学汇报,再则可直接向局分管领导汇报,若再不动,可直接向局主要领导汇报),积极开展随机督导,实现了督导紧贴学校工作过程,从而使这些不规范的办学行为得到及时纠正,进一步端正了学校办学思想,规范了办学行为。

2、科学督导,办学品位得到提升。该县在督学工作中注重学校实际,进行分类指导,有力地促进了学校进步。处在城区的城南学校推行挂牌督导后,责任督学经常深入学校、深入师生、深入课堂,积极开展随机督导,提出的各项督导建议,全部督促整改到位,使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质量及自主发展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比如该县只有200多名学生的边远山区学校新田学校,在责任督学的科学指导下,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突破口,积极推进新课改,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体艺“2+1”及阳光1小时活动,学校办学品位不断提升,该校张淼等三位同学代表全市参加湖南省科技创新大赛并获一等奖 。

3、 强化责任,监督缺失得到解决。以前,在对学校的各方面工作督导检查中,检查的次数多、指导也多,但往往是检查、指导后,对学校整改落实情况缺少跟踪监督机制。导致督导意见和学校整改落实不能重合。随着督学责任区制度的建立和挂牌督导的实施,这些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

4、当好参谋,教育决策更加科学该县教育发展不平衡,星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且教育发展的梯度、层次也很分明,这使教育行政管理难以“一竿子插到底”。随着督学责任区制度的建立,这些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各督学责任区督学结合本责任区的教育难点与热点问题认真调研,撰写质量高、很有建设性作用的调研报告,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教育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这些调研报告为合格学校建设、新课改推行和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了依据,推动了教育发展。

㈣精兵简政,凸显督导权威

1、该县取消了我省多地还存在的“乡镇中心学校”,还办学自主权给学校,教师聘用、考核、职称评聘及财务权力,均在基层学校,真正落实了“校长负责制”。与此同时,加大督学责任区对范围内学校的督管力度。督学责任区则代行了过去存在于中心学校的组考和教学质量分析权力,及人员调动的建议权。

2、“三级督学网络”下的督学责任区,一般配编4人,管理4个左右乡镇的督导事务。与传统的乡镇中心学校代管相比,减少专职行政管理人员70%以上。

二、**县教育督导工作的主要亮点与不足

最大亮点:取消乡镇中心学校。

乡镇中心学校(过去叫“联校”),是与过去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种管理机构。以前,在通信、交通发展水平和基层学校管理人员水平都比较低、督学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作为县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派出机构,乡镇中心学校在贯彻教育政策、提高基层教学管理水平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通信、交通日益发达,基层学校管理人员执行力大为提高,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管理学校,从技术层面来讲,已经完全没有问题。教师县管校聘、教育公用经费直接到校等制度的落实,已经从制度层面消除了乡镇中心学校存在的空间。从某种意义上讲,目前的乡镇中心学校,已经成为了教育发展的赘疣。**县及时取消乡镇中心学校,将原存在于乡镇中心学校之手的教育评价功能还给教育督导部门,即理顺了教育管理机制,减轻了政府负担,提高了基层学校的办学积极性,又实现了教育评价的独立客观,凸显了教育督导的权威地位。

最大不足:督学待遇缺乏制度保障

**县地广校多,专职督学十分辛苦。以龙潭督学区为例:该区辖1乡三镇,区域内11所中小学、19所幼儿园、12所培训学校,仅配备人员4个,工作经费每年10万元。这4个人,要承担起过去4个中心学校约36个专职人员的工作任务,但其经济待遇却没有任何制度性规定。

三、相比**,南县在教育督导方面应该怎么努力

篇3

一、主要成绩和做法

(一)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二是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积极开展“城乡结对帮扶”和“骨干教师送教”活动,与大学联合实施“大学生顶岗支教双提高”工程,促进了师资均衡。

三是教师培训机制进一步完善。组织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培训和研修活动,认真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活动,抓好教师的继续教育。

(二)职业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

一是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成效显著。我市职业学校全部达到国家或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标准,高级财经职业学校和高级工程职业学校新校区建设项目正在进行中。

二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完善。各县(市、区)有针对性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

三是职业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61989人,职普比例达到45∶55,学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对口率67%以上,满意率85%以上。

(三)学校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

一是坚持德育为先。在全市中小学中广泛开展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活动。

二是创建高效课堂。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及省有关要求,积极推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建设,按规定开足开齐课程。

三是推进素质教育。严格执行全市统一规定的中小学作息时间、放假日期和作业量。

全面实施中小学体卫艺普及活动(即“四操:眼睛保健操、广播体操、健美操、武术操;三球:篮球、乒乓球、排球;一跑:跑步;二艺:上午和下午课前一首歌、每位学生掌握一门以上艺术特长”活动),不断提高全市广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艺术审美能力。

(四)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一是更新仪器图书配备。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仪器更新工程,年完成了价值1041万元的仪器采购招标工作。目前,我市所有初中、乡镇中心小学和半数的农村普通小学已达到基本配备标准。

二是加强计算机配备。启动“绿色班班通”试点工作,全市班班通试点学校达到75所。启动专任教师“人手一台微机”工程,全市126所学校实现专任教师“人手一台微机”,教师用计算机达到11007台。

三是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年,建设项目共计148个,建设面积17.38万平方米,筹集资金1.44亿元。

(五)各项教育投入进一步提高。

一是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年,全市预算内教育经费305223.3万元,比上年增加了64433.8万元。

二是中小学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目前,全市普通高中、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奖励和资助政策全面落实。等县(市、区)均已达到或超过省定中小学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

三是教师待遇进一步提高。全市农村教师工资全部纳入县本级财政预算,上划到县级财政统一发放,工资标准逐年提高。

目前,全市8个县(市、区)均统一了县域内教师工资标准,7个县(市、区)统一了教师社会保障政策。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一是在教师补充方面,按2008—年三年统算,县达不到补充教师数与自然减员数大体相当的标准,教师数量、结构性缺编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

二是在教师待遇方面,经济开发区未统一中小学教师工资标准、津贴补贴及社会保障政策,莘县未按统一标准落实教师社会保障政策。

三是在教师编制方面,各县(市、区)政府举办的幼儿园、乡镇化学校教职工编制未单独核定。

四是在教师培训经费方面,财政未安排教师培训专项经费。

(二)办学条件需进一步改善。

一是部分学校校舍数量不足。检查中发现,各县(市、区)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学校班额过大的问题。

二是常规教学仪器配备不足。部分农村中小学图书数量不足,实验室仪器配备不达标。

三是现代化技术装备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各县(市、区)普遍存在专任教师人手一机不达标,学生用计算机配备不足的问题。

(三)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仍需完善。

一是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比例问题。县、经济开发区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不足22%,且未实现逐年增长。县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虽超出了22%,但均比年有所下降。

二是中小学公用经费问题。县、经济开发区中小学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低于省定初中700元,小学500元的最低标准,县小学生均公用经费低于省标准。

三是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征收管理与使用问题。开发区等两项教育费附加征收率不足100%。县地方教育费附加拨付率不足90%。府区两项附加均未用于职业教育。两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均不达标。临清城市教育费附加、高唐地方教育费附加拨付职业教育比例达不到省标准。

(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如职教中心生均图书、生均仪器配备不足,莘县职业中专计算机严重老化,县职业中专教学设备投入不足,茌平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设置达不到《省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等。

(五)个别学校仍存在违规办学行为。根据群众举报落实及随访督导发现,个别学校仍存在课程开设不全、课时开设不足、未开设地方课程或被挤占、不遵守学生作息和放假时间、大课间活动和体育锻炼1小时得不到保障、擅自组织学生征订资料,违规组织考试或公布学生排名等问题。如所抽查的中学,茌中学、小学,镇中学、小学,中学、中心小学等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国家、地方课程开设不全或被挤占的现象。中学作息时间不合规定。

(六)对上年度督导发现的问题整改不到位。各县(市、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督导过程、轻督导整改的问题。如县年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仍未实现逐年提高,卫生医保人员不足问题未得到解决;茌平县职教中心计算机配备仍不达标;县教育费附加拨付管理体制仍存在问题,县财政通过体制结算给乡镇政府;经济开发区教育督导机构队伍建设力度不大;冠县教师任教资格不达标,农村中小学教师兼职现象严重;临清教师结构性缺编的问题依然存在等。

三、整改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各县(市、区)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确保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逐年增长。要进一步加强对两项教育附加的预算编制管理和使用,财政部门要健全管理制度,加强预算管理,科学合理安排支出,加快预算执行,确保专款专用;教育部门要按照部门预算管理要求提出支出预算建议,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后,严格按规定使用资金,加快支出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两项教育附加要按省规定的比例拨付职业教育。要确保中小学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达到省定最低标准并有所提高。经济开发区要尽快统一中小学教师工资标准、津贴补贴及社会保障政策,莘县要按要求统一落实教师社会保障政策。

(二)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各县(市、区)要均衡配置教师资源,建立正常的教师流动机制,及时合理地调配教育人力资源。实施教师配备标准化建设工程,建立正常的教师补充机制,重点补充薄弱乡镇。加强音体美、英语、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的配备,努力优化教师队伍年龄及学科结构。继续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深入持久地开展教师“大培训”活动,安排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积极开发和建设教师培训资源,充分利用现代远程培训和计算机网络远程培训,努力扩大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覆盖面,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益,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三)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完善素质教育的督导责任区制度,加大对所属学校办学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及时纠正违规办学行为。要建立起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形成家庭与学校联合育人机制。进一步规范课程设置,开齐开足开好规定课程,科学设计课程难度,加强教学艺术研究,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加强学校体艺教学,大力推进体卫艺普及活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完善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教科研体系,按学科设置配齐配强教科研人员。

篇4

2012年12月14日,渭南市教育局新闻发言人、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督学颜伯勤,在市委外宣办新闻会上今年渭南市教育工作主要成就。

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精心指导下,市教育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和省、市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全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市教育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是学前教育普及水平有了新提高,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9所现已全面完成建设任务。二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新进展,制定了《渭南市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2012-2020年)》,并开展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自查活动。三是普通高中办学水平有了新提升,积极督促各普通高中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出名师、育英才、创特色、上水平三年行动计划》,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学生篮球运动会,完成了“春笋计划”2012-2013年度学员的推荐报送工作,带动普通高中逐步形成开放、灵活、多样、特色的发展格局。四是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和成人教育取得新突破,韩城市职业中专被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学校,富平职教中心和蒲城职教中心被确定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实施学校。对民办学校招生、安全制度、安全责任和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全面督查。以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为契机,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活动。五是教育民生资金投入有了新增长,各项惠民政策得到落实,蛋奶工程潼关、合阳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全覆盖,全市实现农村公办寄宿制学校和农村民办学校全覆盖。六是教师队伍建设得到新加强。

颜伯勤表示,全市教育系统在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时提出,把渭南人民对教育的期盼化作教育工作者实实在在的行动,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问题,真正办好每一所学校,培育好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上好学,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渭南教育。

来源:渭南市教育局

篇5

1、修水县职业中专

修水县职业中专采取的是政府主办,各部门共同参与,集全县之力做大做强公办职业教育的模式。(1)投入:采取“以政府投入和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方式,县财政坚持“预算内保证、预算外倾斜”的原则,从XX年起每年安排专项经费100万元以上,政府和社会累计投入资金XX余万元,给县职业中专增加划拨土地100亩。该校目前已成为校园环境整洁优美、配套设施齐全、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的中等职业学校。(2)规模:现有在校中专生2700人,短训学员1000人。累计培训技能人才6000人,培训实用型农民4万余人次。开设专业16个,与日本住友财团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开设了4期赴日研修班。毕业生就业率在97%以上。尤其是针对新农村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开办了蚕桑、茶叶、林果、畜牧、水产、矿产加工、水利电力、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城镇规划设计等十个重点专业班,学杂费由县财政全免,并适当补助生活费,毕业后主要安排在县内就业和创业。(3)师资:该校原有师资80余人,近年面向社会公开选调、选聘了50余名优秀教师。教师工资由县财政全额负担,并实行职教津贴制度,对专业教师普遍上浮两级工资,还创造条件逐步解决教师住房问题,使该校成了全县教师最向往的学校。(4)管理:该校由县政府直接管理,县长亲任第一校长,分管教育副县长任第二校长,财政局、教育局、劳动局局长分别兼任第三、四、五校长,具体主持工作的第六校长是通过公开竞聘后,由人事局一名副局长担任,彻底打破了部门资金协调难问题,真正做到集全县之力办一所优质职校。该校先后被评为“江西省重点职业学校”和“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并成功申报全国“星火学校”。

2、崇阳县职业教育中心

崇阳县职业教育中心是政府主导,公办为主体,民办为补充,部门齐配合,多元化投入的股份制学校。(1)投入:该校政府出资1400万元征地174亩,并完成“三通一平”工程。XX年浙江客商陈定模投入XX多万元建设了综合大楼和教学楼、宿舍楼,劳动局投入900万元建设了短训大楼,阳光电脑(民营)投入800万元开办中专部,本地建筑商投资360万元建设食堂(以30年经营权作抵回报),总投入5500万元,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有12个标准化专业实训室,可容纳学生5000人。XX年,县政府将崇阳卫校及众望高中公有股份折价后抵给陈定模,让其退出职教专心办普高,还差陈定模600多万元债务由县教育局认领。政府和教育、劳动部门是最大控股股东,参与管理,但不参与分红。(2)规模:该校同时加挂了崇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职业高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湖北仪表学校崇阳分校、广播电视大学、人力资源市场,现有在籍学生2700余人,其中中职学生1462人。(3)师资:该校现有教师126人,其中公办教师48人,公办教师财政预算全额工资,校长和管理人员是在全县公办教师中公开竟聘产生。(4)管理:XX年全省职教工作会后,县委常委会决定成立职教中心项目指挥部,分管教育的副书记任指挥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一年后,发现普教、职教混合办学有诸多弊端,于是今年6月,县长办公会又决定作通陈定模思想工作,让其退出全部股金和普高部。改成政府主办的股份制职业学校,实行统一招生、统一管理、统一安排就业,整合教学资源,整合专业设置,整合教师队伍。目前,县政府已决定从XX年下年起,将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春风行动等多种职业培训资金全部集中到职教中心,断绝其他零散民办技校的补助,将该校做大做强。

3、嘉鱼县东方红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嘉鱼县东方红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政府免费提供土地,通过招商引入的一所民办职业技校。(1)投入:XX年3月,县委、县政府为了彻底解决职教发展滞后问题,决定在新城区以每亩3万元包干的办法征地300亩,引进广东省增城市松田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马云珍)创办该校。XX年8月正式动工,第一期工程现已投入8000多万元,竣工总面积8.2万平方米,建有教学楼、行政楼、培训楼、实验楼、实训楼、图书馆、学术报告中心、多媒体教室、标准运动场、学生公寓。(2)规模:该校可同时容纳在校学生5000人,年培训3000人次。XX年9月首次招生,现有学生1359人,32个教学班,开设了12个专业。(3)师资:该校现有教师88人,其中有37人是教育局从公办教师中选拔抽调的,平均每班有1名公办教师,工资保持不变;校长是教育局推荐给董事会聘任的。(4)管理:该校由董事会自主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县政府在引进该项目时除了无偿配送300亩土地外,还配套了其他优惠政策,如协助投资方办理筹建相关手续;各职能部门应收缴的行政规费,由县行政服务中心统一收取,按每平方米不超过10元包干;前三年每班配备1名公办教师,保留公办待遇,三年后公办教师愿留的脱离公办身份,不愿留的返回公办学校;政府负责将水、电、电信、电视、公路通到学校门口;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将劳动力转移培训、职业岗位培训等项目主要委托给该校举办。

二、考察思考

通过考察三县三校三种不同的职教发展模式,我们感受深刻,启发很大,虽然这三种发展模式各有所长和所短,但都得到上级领导和部门的充分肯定,取得了较成功的经验,值得我县学习和借鉴。

1、统筹管理是关键。三县县委、县政府都高度重视职教统筹发展,思想高度统一,步调高度一致。县委、县政府主管领导和分管领导自始至终把职业教育发展和项目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建设和招商引资同等对待。修水县在统筹发展上是做得最好的,各职能部门高度配合和支持,资金高度集中,政策空前优惠,财力全力支援,管理全面完善,打破了部门互不卖帐的格局,摆脱各方利益关系相互竞争、相互拆台的困惑,办学效益、就业质量迅速上升。

2、整合资源是前提。三种模式都是为了全面整合职业教育资源,集中力量,集中资金,集中管理办好一所优质中职学校,使其成为集招生、教学、实训、就业于一体的职业学校。崇阳县劳动局在职教中心建设的短期培训大楼就是最成功的办法,不愿意整合进来的民办职业技校只会被自然淘汰出局。

3、服务经济是目的。三县发展职教的目的都是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非常重视针对在县内就业和高质量就业的专业设置,注重了各种项目资金的效益管理,使职业教育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和兴工强县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资源。修水县就特别侧重为地方招商引资服务的专业建设,资金集中后不撒胡椒面,不搞重复补贴,就读县内就业专业的学生不仅不交一分钱,还有生活补贴,而向县外就业的专业补贴相对要轻得多,既解决了县内企业“劳工荒”问题,同时降低了学生县外实习成本和企业员工培养成本。

4、因地制宜是原则。三县为什么选择三种不同的模式?这主要是站在各自的县情基础上考虑的。修水县职业中专原来虽然规模不大,但始终保持了公办职校这面红旗,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因此该县确定集中力量办好公校。问题是政府投入压力很大,每年100万元的预算与新的职教政策要求相比明显偏慢。崇阳县公办职校与民办技校都有一定的基础,因此采取以公办为主,民办补充的股份制合作办学,既保留了各自品牌,又壮大规模。问题是政府已投入的征地成本和教育局承担的债务压力较大,只有期待学校出效益后,能得到上级更多更大的项目资金来填补。我县情况与崇阳比较接近,不同的是我县民办学校过多过滥,资源过于分散,整合难度要远高于崇阳。嘉鱼县职业教育在XX年前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没有品牌和规模,而是采取招引外资来发展。问题也是政府承担了高额的征地成本,各部门资金难以协调,教师难以招聘,且面临较近的赤壁粮校、咸宁技校等强劲对手,投资者要收回成本最少在30年之后,投资风险很大。我县能否遇到这种大商完全要靠机缘,300亩以上的征地困难也可能比嘉鱼更大。

第二部分职教发展现状与问题

据调查,全县职校共有15所,其中公办3所(职教中心、农广校、驾校),企办1所,民办11所。共有校园面积180亩(含租赁),固定投资近XX万元,教职工285人(专业教师124人),年培训能力5000人。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十一条规定,我县民办职业学校都只能承担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培训,不能承担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只有县人民政府主办的,经市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通城县职业教育中心,才是全县唯一合法的具有中职招生资格的公办职教学校,已经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市仅2所)。该校现占地61亩,建筑面积14680平米,教职工102人(含专业教师28人),在籍学生1843人(含电大269人,职高生848人,联校726人),共设了电子电器、机械、中西医、数控、模具、旅游等11个专业,其中电子电器为省级重点专业,今年职业高考质量再次排全市第一位。

由于当前体制、机制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全县职业教育整体水平与经济发展需求极不适应,主要表现:

1、多头管理,无序竞争,导致招生环境恶化,生源外流。农广校属农业局主管,职教中心属教育局主管,驾校属公安局主管,其他民办技校属劳动局主管。民办技校审批单位只有一家,但能够给钱的单位涉及到教育、劳动、农业、团委、扶贫办、妇联等多个部门,重复补贴。各职教学校普遍存在着散布虚假广告、攀高招生回扣,互相抵毁、挖夺生源等问题,学生和家长茫然不知所措,有的干脆选择县外职校,今年外流生源高达1500人以上,职校“招生难”与学生“择校难”同时并存。

篇6

1、*县职业中专

*县职业中专采取的是政府主办,各部门共同参与,集全县之力做大做强公办职业教育的模式。(1)投入:采取“以政府投入和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方式,县财政坚持“预算内保证、预算外倾斜”的原则,从2004年起每年安排专项经费100万元以上,政府和社会累计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给县职业中专增加划拨土地100亩。该校目前已成为校园环境整洁优美、配套设施齐全、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的中等职业学校。(2)规模:现有在校中专生2700人,短训学员1000人。累计培训技能人才6000人,培训实用型农民4万余人次。开设专业16个,与日本住友财团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开设了4期赴日研修班。毕业生就业率在97%以上。尤其是针对新农村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开办了蚕桑、茶叶、林果、畜牧、水产、矿产加工、水利电力、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城镇规划设计等十个重点专业班,学杂费由县财政全免,并适当补助生活费,毕业后主要安排在县内就业和创业。(3)师资:该校原有师资80余人,近年面向社会公开选调、选聘了50余名优秀教师。教师工资由县财政全额负担,并实行职教津贴制度,对专业教师普遍上浮两级工资,还创造条件逐步解决教师住房问题,使该校成了全县教师最向往的学校。(4)管理:该校由县政府直接管理,县长亲任第一校长,分管教育副县长任第二校长,财政局、教育局、劳动局局长分别兼任第三、四、五校长,具体主持工作的第六校长是通过公开竞聘后,由人事局一名副局长担任,彻底打破了部门资金协调难问题,真正做到集全县之力办一所优质职校。该校先后被评为“江西省重点职业学校”和“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并成功申报全国“星火学校”。

2、崇阳县职业教育中心

崇阳县职业教育中心是政府主导,公办为主体,民办为补充,部门齐配合,多元化投入的股份制学校。(1)投入:该校政府出资1400万元征地174亩,并完成“三通一平”工程。2005年浙江客商陈定模投入2000多万元建设了综合大楼和教学楼、宿舍楼,劳动局投入900万元建设了短训大楼,阳光电脑(民营)投入800万元开办中专部,本地建筑商投资360万元建设食堂(以30年经营权作抵回报),总投入5500万元,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有12个标准化专业实训室,可容纳学生5000人。20*年,县政府将崇阳卫校及众望高中公有股份折价后抵给陈定模,让其退出职教专心办普高,还差陈定模600多万元债务由县教育局认领。政府和教育、劳动部门是最大控股股东,参与管理,但不参与分红。(2)规模:该校同时加挂了崇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职业高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湖北仪表学校崇阳分校、广播电视大学、人力资源市场,现有在籍学生2700余人,其中中职学生1462人。(3)师资:该校现有教师126人,其中公办教师48人,公办教师财政预算全额工资,校长和管理人员是在全县公办教师中公开竟聘产生。(4)管理:20*年全省职教工作会后,县委常委会决定成立职教中心项目指挥部,分管教育的副书记任指挥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一年后,发现普教、职教混合办学有诸多弊端,于是今年6月,县长办公会又决定作通陈定模思想工作,让其退出全部股金和普高部。改成政府主办的股份制职业学校,实行统一招生、统一管理、统一安排就业,整合教学资源,整合专业设置,整合教师队伍。目前,县政府已决定从20*年下年起,将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春风行动等多种职业培训资金全部集中到职教中心,断绝其他零散民办技校的补助,将该校做大做强。

3、嘉鱼县东方红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嘉鱼县东方红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政府免费提供土地,通过招商引入的一所民办职业技校。(1)投入:20*年3月,县委、县政府为了彻底解决职教发展滞后问题,决定在新城区以每亩3万元包干的办法征地300亩,引进广东省增城市松田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马云珍)创办该校。20*年8月正式动工,第一期工程现已投入8000多万元,竣工总面积8.2万平方米,建有教学楼、行政楼、培训楼、实验楼、实训楼、图书馆、学术报告中心、多媒体教室、标准运动场、学生公寓。(2)规模:该校可同时容纳在校学生5000人,年培训3000人次。20*年9月首次招生,现有学生1359人,32个教学班,开设了12个专业。(3)师资:该校现有教师88人,其中有37人是教育局从公办教师中选拔抽调的,平均每班有1名公办教师,工资保持不变;校长是教育局推荐给董事会聘任的。(4)管理:该校由董事会自主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县政府在引进该项目时除了无偿配送300亩土地外,还配套了其他优惠政策,如协助投资方办理筹建相关手续;各职能部门应收缴的行政规费,由县行政服务中心统一收取,按每平方米不超过10元包干;前三年每班配备1名公办教师,保留公办待遇,三年后公办教师愿留的脱离公办身份,不愿留的返回公办学校;政府负责将水、电、电信、电视、公路通到学校门口;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将劳动力转移培训、职业岗位培训等项目主要委托给该校举办。

二、考察思考

通过考察三县三校三种不同的职教发展模式,我们感受深刻,启发很大,虽然这三种发展模式各有所长和所短,但都得到上级领导和部门的充分肯定,取得了较成功的经验,值得我县学习和借鉴。

1、统筹管理是关键。三县县委、县政府都高度重视职教统筹发展,思想高度统一,步调高度一致。县委、县政府主管领导和分管领导自始至终把职业教育发展和项目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建设和招商引资同等对待。*县在统筹发展上是做得最好的,各职能部门高度配合和支持,资金高度集中,政策空前优惠,财力全力支援,管理全面完善,打破了部门互不卖帐的格局,摆脱各方利益关系相互竞争、相互拆台的困惑,办学效益、就业质量迅速上升。

2、整合资源是前提。三种模式都是为了全面整合职业教育资源,集中力量,集中资金,集中管理办好一所优质中职学校,使其成为集招生、教学、实训、就业于一体的职业学校。崇阳县劳动局在职教中心建设的短期培训大楼就是最成功的办法,不愿意整合进来的民办职业技校只会被自然淘汰出局。

3、服务经济是目的。三县发展职教的目的都是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非常重视针对在县内就业和高质量就业的专业设置,注重了各种项目资金的效益管理,使职业教育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和兴工强县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资源。*县就特别侧重为地方招商引资服务的专业建设,资金集中后不撒胡椒面,不搞重复补贴,就读县内就业专业的学生不仅不交一分钱,还有生活补贴,而向县外就业的专业补贴相对要轻得多,既解决了县内企业“劳工荒”问题,同时降低了学生县外实习成本和企业员工培养成本。

4、因地制宜是原则。三县为什么选择三种不同的模式?这主要是站在各自的县情基础上考虑的。*县职业中专原来虽然规模不大,但始终保持了公办职校这面红旗,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因此该县确定集中力量办好公校。问题是政府投入压力很大,每年100万元的预算与新的职教政策要求相比明显偏慢。崇阳县公办职校与民办技校都有一定的基础,因此采取以公办为主,民办补充的股份制合作办学,既保留了各自品牌,又壮大规模。问题是政府已投入的征地成本和教育局承担的债务压力较大,只有期待学校出效益后,能得到上级更多更大的项目资金来填补。我县情况与崇阳比较接近,不同的是我县民办学校过多过滥,资源过于分散,整合难度要远高于崇阳。嘉鱼县职业教育在20*年前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没有品牌和规模,而是采取招引外资来发展。问题也是政府承担了高额的征地成本,各部门资金难以协调,教师难以招聘,且面临较近的赤壁粮校、咸宁技校等强劲对手,投资者要收回成本最少在30年之后,投资风险很大。我县能否遇到这种大商完全要靠机缘,300亩以上的征地困难也可能比嘉鱼更大。

第二部分职教发展现状与问题

据调查,全县职校共有15所,其中公办3所(职教中心、农广校、驾校),企办1所,民办11所。共有校园面积180亩(含租赁),固定投资近2000万元,教职工285人(专业教师124人),年培训能力5000人。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十一条规定,我县民办职业学校都只能承担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培训,不能承担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只有县人民政府主办的,经市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通城县职业教育中心,才是全县唯一合法的具有中职招生资格的公办职教学校,已经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市仅2所)。该校现占地61亩,建筑面积14680平米,教职工102人(含专业教师28人),在籍学生1843人(含电大269人,职高生848人,联校726人),共设了电子电器、机械、中西医、数控、模具、旅游等11个专业,其中电子电器为省级重点专业,今年职业高考质量再次排全市第一位。

由于当前体制、机制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全县职业教育整体水平与经济发展需求极不适应,主要表现:

1、多头管理,无序竞争,导致招生环境恶化,生源外流。农广校属农业局主管,职教中心属教育局主管,驾校属公安局主管,其他民办技校属劳动局主管。民办技校审批单位只有一家,但能够给钱的单位涉及到教育、劳动、农业、团委、扶贫办、妇联等多个部门,重复补贴。各职教学校普遍存在着散布虚假广告、攀高招生回扣,互相抵毁、挖夺生源等问题,学生和家长茫然不知所措,有的干脆选择县外职校,今年外流生源高达1500人以上,职校“招生难”与学生“择校难”同时并存。

篇7

根据天津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双城双港”的规划布局,整合和优化新区教育资源,制定了建立高水平的教科研中心、考试中心、教师培训中心和政府教育督导室的方案并逐步推进。

滨海新区政府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公共财政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滨海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深化滨海新区教育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统筹做好教育重点民生工作,努力推进新区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解决好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化解“入学难”问题。既有政府举办的公立机构,提供普惠,又积极引导民营机构发展,鼓励和支持其提供高端与特色服务,同时加大政府对农村学校的投入,缩小城乡之间差距,共同促进新区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争取各方支持,共同打造名品

积极搭建平台,引进优质教育资源落户新区,南开中学整建制入驻中新生态城,天津市实验小学和北京剑桥幼教机构落户保税区,昆明路小学与小金星教育集团先后落户北塘经济区,新区教育系统先后与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市第一中学、耀华中学、实验中学、新华中学等学校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多层面合作关系,着力提高新区基础教育办学水平。吸引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医科大学等国内外优质高教资源到新区办学。

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中,新区成为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督导机构、独立行使督导职能改革的试点,成为天津市6个国家教育改革试点之一。并由新区政府主导,创建“三名(名教师、名校长、名学校)”工程,推进名教师、名校长培育工作。实施滨海新区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坚持政府财政预算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长合理分担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学前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三、创新工作招法,实现更多突破

建立政府主导、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式培训的现代职业教育新模式。促成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塘沽第一职业中专、滨海中专等6所职业院校分别与中船重工集团、中粮集团、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等14家大型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同时,在滨海职业学院等3所职业院校设立苏宁电器、中兴通讯、锦湖轮胎冠名班,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既解决目前职业教育师资和实训场地不足问题,又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有机联动。

实施外来务工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在新区的蓝领公寓中建设数字化学习中心和外来务工人员网校,同时逐步开放新区的高等职业学院、中等职业学校各社区学院、成人教育学校及社区教育资源,根据新区岗位需要个外来务工人员文化技能实际水平,利用校园网络和现代化教学设施,开放办学,为外来任务共人员提供就业、学习以及心理辅导等多方面的支持服务,丰富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生活,为构筑新区“人人爱学习、处处可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提供共享平台。

对照国家的要求与定位、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滨海新区在教育发展方面也还存在着教育管理体制创新不够、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缺乏特色等问题。教育优先发展作为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滨海新区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区教育事业向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与可持续的全国前列迈进。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油田实验中学校长

对话

1.学校教育成功的关键在敬畏生命、尊重规律

2.学校管理成功的关键在理解和宽容

3.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学生道德的培养,而道德教化的真 谛是环境熏陶下的个人的感悟

4.健康的身体、强大的心灵、勇于担当的责任感是人生成功 的三大基石

春年校长留给我的最深印象,是他对教育事业的“主动”精神。

我和春年校长的第一次交往,是他主动找上门来的。两年前,他托人找到我,希望市教科院能够与他所在的油田实验中学开展一次“密切”的合作。他详细介绍了学校的情况,态度间流露出真诚、恳切,我被他想干一番事业的雄心感染,一拍即合,于是有了延续至今的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合作关系。

接下来,市教科院与滨海新区油田实验中学共同成立了有效教学改革行动小组,每周定期深入课堂“磨课”,根据需要利用假期等时间集中开展对教师有针对性的教改专题学习培训,围绕教学方式转变、课堂情感价值观渗透、课堂教学目标叙写等新课改难题,组织一个周期一个周期的教育实验攻关,使学校逐渐走向了学习型组织的自主发展轨道。

篇8

苏仙区现管辖8镇9乡2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36.42万人,总面积1342平方公里,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10所,其中高中(含完全中学)3所、职业中专l所、初中6所、九年制学校11所、小学89所,在职教师3271人、在校学生39572人,其中普高生6501人、初中生9875人、小学生23196人。

2008年以来,我们按照“城办高中,片办初中,乡镇办寄宿制小学”的原则,加大城乡学校布局调整力度,撤并高中l所、初中5所、小学27所,有效整合了教育资源。大力弘扬“再穷不穷教育,再苦不苦孩子”的郴县办学传统,坚持财政投入主渠道,建立长效机制,发动社会力量支持教育、投入教育、兴办教育,确保教育基础建设和教育改革发展不断推进。实施“三大工程”和“三大创建”。“三大工程”即实施城区学校扩容、农村合格学校建设和校园安全工程。“三大创建”即成功创建了“湖南省学前三年教育先进区”“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区”“国家重点职业中专”。扎实推进“小学低年级质量工程”和“名师名校长工程”,以“有效课堂研究”为抓手,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本教研活动。2011年,全区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7A人数列全市之首,普通高考本科上线率、录取率均居全市领先地位,被郴州市评为推进教育强市建设先进集体。

二、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需注意的问题

从总体来看,我区的撤点并校工作在积极稳妥的基础上,达到了“两促进、两提高”之目的:促进了农村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中小学的规模效益;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了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然而,撤点并校后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 山区农村将逐渐被边缘化。我区是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市辖区,36万人口中就有21万农民,分布在17个乡镇,人口居住分散,6个乡镇居住着3000多个瑶族居民,因民族文化、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给农村教学点以后的撤并工作带来较大难度。目前全区仍有38个教学点,有近一半的教学点学生数不足40人。但村小作为农村的知识中心,是新农村建设文化传播的主阵地,倘若不顾农民意愿强行撤并,就等于撤离了农民文化知识传播中心。长此下去,边远农村就有可能逐渐被边缘化,导致农民迁移,良好的田地荒废,严重影响新农村建设进程。

2 撤点并校后家长负担增加。撤点并校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带来了山区孩子上学成本增加的问题。廖王坪乡正源村的家长考虑到孩子上学路途较远,让孩子坐车上学并在学校解决午餐,这样就额外增加了一笔交通费及午餐费的开支;岗脚乡香草坪村的家长担心孩子上学的安全和往返的艰辛,选择让孩子在学校寄宿。虽然国家对贫困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取消了中小学生的住宿费用,但家长们为孩子置办的住宿设备,加上伙食费等,仍不是一笔小数目;个别家长担心孩子年龄太小,选择了在学校旁边陪读,这样又增加了租房费、水电费等开支。此外,孩子寄宿后,一些原本孩子可以帮忙做的农活和家务都得由家长承担,导致家庭经济、生活负担加重。

3 学生上学路途较远存在安全隐患。撤点并校后,学校离家远了,学生要面对山区地势比较宽阔,自然村之间相隔较远的困难,每天往返要步行十多里山路到乡中心学校上学,人身安全可能受到影响;寄宿生周末回家,最远的翻山越岭要走两三个钟头,既浪费时间又不安全。大奎上乡等高寒山区如遇到雨雪天气,道路泥泞湿滑,或是车辆超载,学生的安全隐患潜在。目前,学校没有能力配备校车,政府尚未配置校车,有些家长合伙雇用车辆接送学生,风险很大,安全隐患严重。

4 撤点并校后人员配置和寄宿设施未及时配套。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原意是通过整合教育资源,提高中心校的教学质量。但一些调整后的中心校教学质量没有明显提升,反而因班额增加,人数增多,教师工作量加重,住宿及后勤配套设施一时难以跟上,食堂炊事员、寝室宿管员、校医等后勤人员也没有及时调配,教师教学和安全监管压力过大等因素,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目前,一些合并后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因国家的投资仅是学校教学楼、宿舍楼等主体工程,未投入室内的教学设施和住宿设备的配套,住宿条件大多仍比较简陋,学生的安全、卫生、医疗、管理等缺乏必要保障,加之学校公用经费短缺,维持学校运转尚且不易,无力配齐配全宿舍、食堂、厕所等基本设施,难以满足孩子及家长们良好的寄宿要求。

5 山区群众利益受到影响,容易产生一些不稳定因素。调研中,坳上镇一些山区家长质问这么小的年纪就让孩子跑那么远的路上学,太不人道了。路途遥远安全问题暂且不说,仅在路上就要耽误多少时间?一些农民不理解,为什么要撤并自己家门口的学校?即使去中心校能住宿,解决了路途劳累,但远离父母,孩子的心理与父母爱等问题谁来解决?尤其是个别未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而撤并到中心学校的地方,群众看不到撤并后教学质量提升立即显现的优势,对撤点并校工作不能接受,客观上产生了一些不稳定因素。

三、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建议

农村中小学校撤点并校工作,应当始终把农民群众及其子女的根本利益与受教育权利放在第一位,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标准,深入调研撤并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坚持因地制宜、切合新农村建设实际的原则,认真解决农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1 因地制宜,科学制定撤点并校规划。我们在撤点并校实施过程中,采取逐步过渡、循序渐进的做法。三年多来共筹资2.08亿元,已建成了23所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各乡镇建设一所寄宿制完小,视山区实际情况何留一些村小或教学点;将北面的郴州市十二中改为初中,南面的郴州市十一中改办完全中学,东面的白露塘镇中学实行扩建,实现了片办初中;城区主要办好郴州市二中和湘南中学两所高中、一所职高、四所初中、五所小学。在农村,我们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乡村干部、学校教师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充分考虑当地生源分布、地理环境、交通状况和农民群众的可接受程度,保留了人口相对集中、比较偏远的村小学或教学点,避免了撤点并校工作简单化、“一刀切”和一哄而起。

2 高度重视,切实解决山区学校教师紧缺问题。我们出台了一些优惠政

策,激励和吸引师范类大学毕业生到山区学校任教,在编制上向农村倾斜,为山区学校安排少量附加编制,对学生少的教学点实行单独核编,从撤并学校中为寄宿制学校配备一些生活管理教师。对山区农村教师在职称晋级、岗位津贴、医疗保障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每月发放100元的山区补贴,规定新招考的教师必须在农村工作5年以上,方可考虑进城工作;在师范生定向培养方面,我们坚持公开公正原则,适当降低边远山区考生门槛,考取中等师范类毕业生返回原籍乡村小学任教,缓解了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短缺难题。

篇9

一、回顾总结,充分肯定教育创强工作取得的巨大成绩

2007年底,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创建省级教育强县的目标,两年来,全县上下深入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促进了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强化领导,健全机制,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一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创强工作。县里将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列入“两城四县”创建内容,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和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各职能部门和各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创强办公室,指导协调全县创强工作。2008年又把“创建省级教育强县”纳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实施了《县“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使教育发展在时间上有序、空间上有位,提高了教育事业发展的前瞻性。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调研教育创强工作,并亲自出席教育创强的动员会、推进会,统一思想,明确思路,部署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2008-2010年连续三年,县政府都把创建省教育强县作为重点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奋斗目标,落实推进措施。二是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县委常委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定期听取创建工作汇报,专题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建立了县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和乡镇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每位县领导分别联系一所创强学校,帮助学校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县人大、县政协先后多次组织代表、委员督查教育创强,推动工作开展。县政府与各乡镇、职能部门签订了责任书,明确各乡镇、部门工作职责,层层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三是各乡镇、部门齐心协力抓创建。各乡镇、部门单位只要是涉及创强工作的,均以大局为重,倾斜政策,主动配合,优先执行,顺利推进各项创建工作。县教育部门充分发挥主要职能部门的作用,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发扬团结协作、真抓实干、知难而进、势在必夺的精神,切实做好各项工作。县委宣传部、县直机关工委与县创强办联合在全县开展了“为争创教育强县捐书”活动,全县各部门单位共捐赠图书7万多册。县公安、交通、卫生、工商等部门为保障学校周边环境安全,多次开展学校周边环境整治行动。县广电总台等单位在做好创强宣传的同时,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制作教育创强专题片。辉埠、天马、招贤等各乡镇,积极履行发展教育的职责,“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努力为辖区内学校发展排忧解难,有力促进了本乡镇的教育创强工作。

(二)加大投入,改善条件,夯实教育创强物质基础。为切实保障教育经费到位,由县长亲自担任全县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优先安排教育经费,逐年加大教育投入,保证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两个提高”,并落实好“三项教育经费”,同时县财政还每年安排1000万元创强专项资金,用于学校建设,县发改、国土、规划等部门对教育项目优先立项、优先供地、优先建设。2007-2009年,全县规划实施创强基建项目、食宿改造工程项目和校园设施项目等学校建设项目共179项,完成了常一中体艺馆、紫港中学、狮子口初中、县教师进修校及电大迁建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新建校舍面积13.56万平方米,投入改造破旧校舍和教育基本建设经费2.88亿元,是以往十年投入的总和;投入教育装备建设经费近1200万元,全县各学校的教学仪器、音劳美体器材、电教设备、图书等教育装备得到了进一步更新完善。2008年,我县还在市率先将义务教育段教师“同城同待遇”纳入县财政预算,确保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全县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三)着眼长远,规范管理,促进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教育创强过程中,我们重视“硬件”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软件”建设,在加强师资队伍、优化校园环境、创新学校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我县一方面优化配置师资力量,每年公开招考择优录用一批新教师。另一方面构建了校本培训、师德培训、全员素质提升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及学历提升培训的培训体系,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特别针对我县中老年教师比较多的情况,创建了“快乐之家”中老年教师俱乐部,经常性地开展业务展示等活动,促进他们身心健康、专业发展,经验在全省推广。同时,努力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出台了《县中小学校校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办法》、《县校长管理办法》,实行中小学校长公开选拔制、任期目标责任制、学年度工作考核制,通过考核评价和培训,对校长工作进行“督”、“导”、“训”,强化校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目前,全县培养了一批省特级教师、省优秀教师和省市教坛新秀等名优教师,正在逐步形成名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的梯队,带动全县教师的专业成长。二是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针对小学、初中和高中课程设置的不同特点,加强学校课程规划与实施,高标准开足开齐各类课程,加强课程管理力度,增强学校的课程实施能力。出台了《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引导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教育评价激励、导向、甄别功效,进一步完善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检测制度。注重“课题带动”,广泛开展各类“教育论坛”等研讨活动,着力解决课程改革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教学效益。三是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出台了《县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办学品味,陶冶学生情操,涌现了实验小学的集邮文化、宋畈小学的乡土文化、湖东小学的责任文化、阁底小学的诗词文化等一批校园文化特色学校。在省级教育强县评估验收中,验收组的专家对我县的教育软件建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四)注重公平,统筹兼顾,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按照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抓住教育发展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全县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一是促进幼成职教协调发展。依托优势资源,加大扶持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发展幼儿教育,形成了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公办民办相结合的幼教发展格局。2009年,全县幼儿教育学前三年普及率达90.65%,居全市前列。积极开展等级成校建设和评估活动,全县各乡镇都建立了成校,形成了县、乡镇两级成教网络。积极实施“省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办学模式。县职业中专的电气焊专业被评为省级示范性专业,机电实训基地被评为省级实训基地。2009年,围绕我县轴承产业的发展,与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洛阳轴承技工学校联合创办了省内第一家轴承专业学校——洛阳轴承技工学校分校。二是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在加快改善农村学校基础设施条件的同时,积极开展“城镇支援农村、强校支援弱校”的对口帮扶工作,引导城镇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鼓励农村学校选派骨干教师到城镇学校锻炼,并选拔优秀城区教师到农村学校任职,发挥带动作用,提高农村学校的师资水平。三是促进困难学生健康成长。我县率先在全省实施经济困难家庭学生资助就学政策,对低保家庭学生、残疾学生、少数民族学生、低收入家庭学生进行就学资助。同时大力实施爱心营养餐工程,做好免除学杂费工作。高度关注“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学习困难、家庭经济困难、残疾等五类特殊、弱势群体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开展师生结对、团员结对、实施德育导师制、组建“临时家庭”等活动,让留守学生感受更多的“亲情”和“关爱”,此项工作得到了省妇联领导的充分肯定。今年9月,我县还建立了培智学校,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四是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全面推行了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和定期督导制度,做到教育收费公开、透明。2009年7月,我县获得了“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称号。

通过两年多的教育强县创建工作,全县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一是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新建了6所学校,对68%的学校进行了食宿改造,完成一大批校园基本建设项目,学校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造就了一大批“花园、学园、乐园”式学校,实现了农村“最漂亮的建筑是校舍,最美的地方是校园”。二是优质资源日益增多。创建了9个省教育强乡镇,8所省示范性学校,28所省标准化学校。三是基础教育跨越发展。幼儿教育初步形成了“一乡镇一中心、辐射行政村”的办园格局,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由三年前的81.2%提高到90.65%;高中段教育发展迅速,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学校比例由2004年的82.9%上升到93.12%;小学入学率和小学升初中比例均达100%,实现了高标准、高质量“普九”目标,“两基”水平不断巩固提高,基本普及了十五年教育。四是教师素质不断提升。对全县1800多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教师素质提升培训;对1.6万多人次进行了新课程改革培训。全县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分别从2004年的34.2%、26.1%提高到66.16%、71.89%;培养了省市各类优秀教师、名校长18人。五是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按规定开齐开足了音、美、体、劳、英语等课程,配备了专用教室和器材,开展个性化教学,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近三年来,全县中小学生特长发展方面获省级以上各类奖励376人次,获市级各类奖励1200多人次。六是社会对教育满意度显著提高。据市教育局抽样调查表明,社会各界对教育感到满意和基本满意的比例从2004年的48%上升到2009年的78%。七是合力扶教的氛围日益浓厚。经过教育创强,全县各单位合力扶教的氛围更加浓厚,形成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师以爱教为责”的良好局面。今年1月,我县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省教育强县的评估验收。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等四套班子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得益于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得益于各乡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在此,我代表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向为创建工作作出积极努力、付出辛勤劳动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工作与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县两年多的教育创强工作,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因经济社会等客观因素所限,与先进地区相比,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一是城乡教育均衡化需进一步推进。在教育投入、条件保障、师资队伍、规范管理等方面,城乡仍有较大差距,影响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二是全县教育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县还存在骨干教师数量不足,教师年龄、学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学校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三是幼儿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协调发展需进一步加强。部分乡镇中心幼儿园设施相对简陋;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功能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四是对照《2003年省教育强县评定操作标准》,我县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教育比例、人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人均教育经费水平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仅为基本达标。省教育强县评估验收组在《关于对县进行省教育强县评估验收的报告》中指出:省教育强县的创建工作是一个动态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希望我县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更高的起点上推动各类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并对我县今后教育工作提出了3点具体要求:一要继续坚持“以县为主”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二要积极探索建立保障农村教育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长效机制。三要继续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为乃至全省教育创造更多更好的经验。此外,按照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开展创建省教育强县活动的通知》要求,两年后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将对我县进行复查,这两年时间里我县要继续开展省级教育强乡镇创建工作。

上述问题及要求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予以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推动我县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再接再厉,推动我县教育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教育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推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要求,突出公平、均衡、优质、协调,着力解决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类社会反响强烈的问题,进一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严把创建标准,进一步做好教育创强后续工作。下一阶段我县教育创强的主要任务还有两项:一是完成剩余5个乡镇创建省级教育强乡镇的任务。二是做好省级教育强县复评准备工作,争取在2012年通过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的复评验收。同弓、新桥、青石三乡镇今年要完成创建工作,目前已通过市教育强乡镇验收,正在申报省教育强乡镇验收。大桥头和两个乡要在明年完成创建任务。县教育局、各相关乡镇和学校,要抓紧制定工作计划,尽快启动相关工作,争取到2011年底实现全县省级教育强乡镇全覆盖。

(二)继续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首先,要做大增量。要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基础教育特别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投入。县财政依法确保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两个提高”,继续按照省政府核定的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和定额,统筹安排,予以保证,建立学校债务锁定偿还机制,逐年化解义务教育债务,严禁产生新的债务。保障中小学校建设的必要投入,中小学进一步发展所需的校舍建设项目,列入县、乡两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基础设施建设总体盘子,统一规划。继续坚持教育建设项目优先安排、优先建设的原则,积极开展城南小学等重点前期项目工作,加快在建项目进度,强化质量监管,打造精品工程。其次,要盘活存量。要按照《县教育发展总体规划与实施纲要(2004-2012)修编方案》要求,切实做好新一轮布局调整工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各乡镇要按照《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县中小学校闲置校产处置的意见》要求,配合县教育局处理好本乡(镇)范围内的闲置校产,盘活学校存量资产,扩大教育规模,提高办学效益。再次,要提高标准。要加快省标准化、示范性学校建设。省教育强县评定标准规定:初中、小学达到省标准化学校要求的比例不低于85%,各类学校中有一定数量的省示范性学校。我县通过教育强县验收时,省标准化学校比例为57.5%,根据规划要求,到2011年要达到89%,因此还要加快3所学校的标准化建设,要努力争创2所省示范性学校和2所省一级重点中学(职校)。

(三)完善保障机制,进一步夯实教育发展基础。一要进一步完善教育布局规划。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及时修订教育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学校布局,并按照实事求是、稳步推进、方便就学的原则,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力度。在制定学校规划时,要与城乡规划相衔接,预留教育控制用地,保证中小学建设到位,满足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二要巩固和完善义务教育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要将中小学教师合理收入纳入县政府财政预算,纳入财政统一发放范围。要积极探索和推进中小学教师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关注农村教师住房问题,不断改善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三要完善教师培训制度。要开展教师全员培训,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校本研训”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和平台,实现“教研”与“培训”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和水平。大力实施“名师工程”、“领雁工程”,加大知名教师、学科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完善激励措施,打造一批在全县学科和学校管理领域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领军人才。

(四)推进教育改革,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一要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积极采取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职务结构比例、设置农村教师津贴等有效措施,鼓励和吸引高校优秀毕业生、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校任教。建立城区中小学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城乡教师定期交流轮换制度以及“校对校”、“师对师”的城镇对口支援农村教育的制度,拓宽农村学校的教师来源渠道,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促进县域师资水平趋于平衡。二要重视和发展幼儿教育。各乡镇要切实履行发展幼儿教育的职责,抓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并鼓励各幼儿园加大投入,改善办园条件。城区要做大做强示范性幼儿园,发挥示范辐射作用。规范幼儿园办学行为,开展幼儿教育教科研活动,提高幼儿教育质量。要鼓励符合条件的社会力量参与办园,引进民间资金,大力发展民办幼儿园,切实提高农村幼儿入园率。三要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真正确立起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观念,实现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发展思路的根本转变。大力推进产教结合,校企结合,精心打造“技工品牌”,提高职业教育为经济发展的服务功能。要加强乡镇成校建设,整合成人教育资源,抓好劳动力培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