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4:52:4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中外文学比较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媒介素养”概念在面对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以及意识形态的差异时,发展出各不相同的“媒介素养”教育目标、理念与模式。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认为,媒介素养“是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加拿大安大略教育部认为,媒介素养“是学生理解和运用大众媒介方法,对大众媒介本质、媒介常用的技巧和手段以及这些技巧和手段所产生的效应的认知力和判断力”;与加拿大相似,澳大利亚的媒介素养教育核心思想也是以文本解读为中心的;英国的媒介教育则强调公民对媒介整体的理解。我国由于起步较晚,研究多是基于对国外著作翻译,对媒介素养教育的解读有综合之感,既包含了对大众媒介信息的使用,也涵盖了甄别媒介信息的能力。国内学者基本认为,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意在提高其媒介使用和甄别媒介信息的能力,使正确理解、积极有效地利用大众媒介信息和文化资源,从而更好地完善自我,参与社会生活,了解社会,认识世界。
中外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教育方法、模式对比
选择与使用怎样的教育方法或模式来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观点。英国的媒介教育专家莱恩•马斯特曼(LenMasterman)提出:媒介素养教育是一种牵涉整体的教学过程。理想的媒介教育意味着以最佳的配合整合学生与父母、媒介从业者及教师的双边关系。国外主要的教育模式设置媒介素养教育独立学科或者将其渗透到其它学科中;此外,家庭是孩子的第二个学校,“整合学生与父母”也是必要的教育联合模式,加拿大媒介素养教育模式正是采用独立学科与渗透其它学科和社会家庭相辅助的教学模式;再者,我们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因此不论是英国还是中国香港都提出了社会教育模式,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让学生了解媒介、信息及媒介环境以及利用媒介来表达心声。而目前在国内,既没有规定将其纳入学科课程,也没有多少社会团体或机构与学校联合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国内研究者探讨后提出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其实基本上与英国的教育模式大相径庭。
中外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设置、内容体系对比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89-02
一、总述
英国民族学和人类学创始人泰勒(E.B.Tylor)在其著名的《原始文化》(The Primitive Culture)一书中提出了:“文化或文明是一种复合物,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和习惯。”可见,不管是东、西方文化都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而这种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进行的思想、行为、语言、非语言等方面的交往称为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在实际交际中,人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语言、信仰、生活习惯、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道德标准及文化心理都有着极大的差别。中国学生由于对英汉民族文化习俗了解不多,导致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误解,造成交际障碍,交际就会显得别扭,“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往往发生。
所谓“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是1958年美国人类学家奥博格(Kalvero Oberg)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指一个人进入到不熟悉的文化环境时,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而产生的一种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惧的感觉。“休克”本来是指人体重要功能的丧失,如身体失血过多,呼吸循环功能衰竭等。但是,当一个长期生活于自己母国文化的人突然来到另一种完全相异的新的文化环境中时,其在一段时间内常常会出现这种文化休克的现象。
语言学家艾奇(Edge)曾经说过:“人们通常并不介意外国人所犯的语法错误,但对于在社交场合所犯的错误(social mistakes)却无法谅解。”可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跨文化交际,尽量避免中外跨文化冲突或是跨文化语用失误就显得迫在眉睫了。
二、大学英语老师引导学生了解、理解和掌握西方国家的价值理念、基本习俗是避免跨文化冲突的基石
在跨文化交际中,每个国家、民族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造就了其特有的民族性格。美国人不拘礼节、欧洲人重视称谓、德国人喜欢直截了当,英国人性格相对保守并且讲究礼仪,澳大利亚人在一定程度上兼有英国人的性格但是更趋于开放。因此,在与其交往的过程中应该采取具体交往对象具体对待的原则。但前提是必须了解他国的基本习俗,否则在跨文化交际中就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处处出错的尴尬局面。
(一)东西方价值理念的不同。西方社会主要受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哲学影响,相信世界是直线的(a line)和可控的(controllable),因此西方人非常崇尚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人们推崇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实现个人利益,并且认为个人利益至高无上。而东方主要受到孔子(Confucius)学说的影响,认为世界是个圆(a circle)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constantly changing),所以中国社会一直推崇集体主义(collectivism),追求个人的发展被视为严重的个人主义,必然受到社会的谴责。因此,大学英语老师要引导学生在遇到文化差异时,首先要充分考虑到东西方国家不同的价值理念,参照他国的理念与其进行不卑不亢的交往。
(二)西方各种不同的习俗都是源于其不同的价值观念。民族习俗是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社会心理和道德传统的反映和体现,它具有陶冶情操、规范行为、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功能。它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问候习俗、介绍习俗、送礼习俗、拜访习俗、宴客习俗、隐私习俗及禁忌习俗等等。
1.社交习俗:首次见面握手是一个很自然的动作,而欧美人更习惯拥抱。讲话时眼睛看着对方,在英美被认为诚恳、诚实;而眼睛到处乱看,会被认为是狡猾、不诚实。Never trust a person who can’t look you in the eye.而黑人则略有不同,他们说话时眼睛盯着对方,听话时却东张西望。“OK”的手势在美国是表示“成功”而在巴西是“”的替代语,向某人做这一手势是指某人作风不检点。
2.隐私习俗:如果你对一位英国朋友说:Are you married? How much is your salary?你就不要指望英国朋友有什么友好的回应,因为在他看来,对你这种毫无礼貌地打探个人隐私的人是不必理睬的。
3.宗教、饮食习俗:在接待外宾中,要根据被接待的民族特性、等来配菜。如来者是伊斯兰教徒你千万不要上猪肉,是印度教徒你一定不要上牛肉。很多英语国家的人们忌吃各种动物的头、脚、内脏,忌吃狗肉、蛇肉等。不要试图劝说对方多吃,更不能给对方夹菜,而是以宾客自主为益(Help yourself…)。
4.送礼习俗:送花忌送双数,忌送白色,因为他们被看作是厄运的征兆或死亡的象征。日本人不喜欢荷花,意大利人讨厌。
5.颜色习俗:红色在西方的反面含义是专横、暴躁和傲慢;在美国黄色有期待、怀念和思慕远方亲人归来的意思;蓝色的反面含义在一些国家是抑郁、悲哀、空虚阴冷的意思;绿色是穆斯林教徒最偏爱的颜色因为它象征生命、青春、活力和希望。
另外还有称谓习俗、数字习俗、动植物习俗等等。总之,掌握各个国家的民族习俗,对避免跨文化冲突起到了直接的基石作用。
三、大学英语老师要引导学生总结词句、短语及习语等在西方国家的不同用法以避免尴尬的境地
大学英语老师在英语教学中对词句的介绍,一般就只讲其基本用法,有时讲了一词的多种用法,可是学生没有具体的语境练习,久而久之便抛于脑后了,然而这样的一词多意在跨文化交际的中却屡屡出现。笔者在公派去澳洲留学之前对澳洲文化也不是特别了解,所以在写给澳洲很多大学的自我介绍中用了一个词“naughty”来描述自己有时有点“顽皮的、童心未泯的”性格。结果到了澳洲才知道这个词的意思并不只是词典里“顽皮的、淘气的”,而是“性感的、不听话的、不守规矩的”。怪不得笔者给澳洲各大学发了那么多的申请信都石沉大海,估计人家还以为她生活作风不检点、道德品德有问题,在试图“勾引”他们呢!笔者曾在澳洲遇到了很多词同义不同的尴尬局面。大家都知道“pink”在英语中是“粉红色的”意思,但是却被澳洲用在公共厕所里,表示女性月经期所用的卫生巾及部分人注射用的针管等必须丢在指定的箱子里。笔者非常困惑,于是向其男性导师讨教,最后造成自己当面想钻地洞的难堪局面。笔者有一次想对导师说“It’s my honor.”(是我的荣幸)但由于口误说成了“I’m a honor.”(我是一个处女。)以至于导师大笑,笔者还痴痴的全然不知道导师在笑什么。
这样的尴尬例子在异国实在是举不胜举,笔者无法在这有限的空间内向大家展示太多的由于跨文化交际导致的同词不同意的用法,只是想用这些例子提醒广大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不要片面地只学词的个别意思,而应该多查阅课外资料,多形式多渠道学习英语;同时,大学生也要充分利用英语原声电影、收听外语新闻、报刊杂志、英文歌曲、英文原著、赏析地道的英语广告、各种地道的英文标语等,并尽量参加有外籍教师主持的英语角等切实有效的途径来学习英语,尤其是涉及到的跨文化,以避免不同的尴尬局面,在跨文化交际中如鱼得水。
四、大学英语老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处理西方国家的禁忌,并学会用委婉语来缓冲跨文化交际的冲突
禁忌语(Taboos)发源于波利尼亚汤加语,意思是“需要极端注意的事情”,也可以被写作tabu或者是tapu。禁忌语主要使用在宗教或者是由于某些原因而不能直接说出来的场合。
很多动物在跨文化交际中都属于禁忌的范畴,如:bat(贱妇,丑女、),chicken(见面熟的年轻女人),hen(爱管闲事或嘴碎的中年妇女),cat(恶妇、包藏祸心的女人)等。英国人也不要自以为是地恭维某位中国人是gay dog(快乐的人)、lucky dog(幸运的人)或old dog(老手),因为中国人谁也不会高兴自己是一条“狗”(dog)。因此人们在说话的时候都会尽量避讳运用这些词。
委婉语(Euphemism)一词发源于希腊语,意思是说好听的话,古希腊人在祭祀时,都得讲吉利话,即使用委婉语。禁忌语和委婉语常常有紧密联系、相互水融的。不能说禁忌的东西自然就有了委婉语来替代。例如:
人们忌用skinny(瘦骨嶙峋)而说slim 或slender(身材苗条)。说plain?鄄looking(长相一般)而不用ugly(丑陋、难看),忌说crippled(瘸子)、blind(瞎子)、deaf(聋子)、dumb(哑巴)等而统称为the handicapped or disabled(残疾人),在美国,没有了poor people(穷人)而只有low?鄄income group(低收入阶层),没有了prostitute()而出现了woman of the street, street walker, fancy woman, girl, girlie, call girl, joy girl, working girl, lady of pleasure等等避讳的称呼,由此可见,随着人类社会向更文明的社会的进步,各国人们观念的更新,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的禁忌语、委婉语也在更新,解决的唯一途径就是:“入境问禁,入乡问俗,入门问讳。”
五、大学英语老师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大学英语教师针对大学生特有的特性,对其可以采取渐进式、启发式、交流式、示范式、比较法、融合法、注解法、实践法、专门讲解法、文化讲座法、利用图片展示法、布置学生查找法等进行正面引导。
(一) 教师自己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以动态的、发展的观点来对待文化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认识到跨文化交际教学的重要性并把其放在一定置;与此同时,教师自身要博览各种有关跨文化交际的资料,力求做到文化教学的实用性、系统性与全面性。
(二)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注意个人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眼神表情等形象,尽量做到“入境问禁,入乡问俗,入门问讳”,尊重隐私,,信守约定,热情适度,谦虚适度,不卑不亢,爱护环境。
(三)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非言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注意示范和纠正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不规范的面部表情、视线接触、站姿坐姿、举手投足、服饰打扮等等。拓展学生的跨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跨文化素养,从而获得跨文化的敏感性。
广大英语教师在面临繁重教学任务的严峻考验的同时,要挤出宝贵的时间来向学生们传授跨文化交际的“额外知识”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然而作为现代语言教育者,我们的使命就是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而现代语言学家把交际能力概括为“什么人,在什么场合,在什么条件下,对谁,说什么,怎样说”。 这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文化问题。美国语言学家Saplr则把文化定义为“一个社会的所为所想……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
因此,大学英语老师要创造各种条件,积极引导学生学习英语跨文化交际,尽量避免中外跨文化冲突,从而达到跨文化交际中的泛文化培训(culture?鄄generaltraining)和定文化培训(culture?鄄specific training)。
参考文献:
[1]浅谈商务英语学习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http:///language/2011/0322/w201103221653593934.ht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1-6368
国内刊号:11-1068/I
邮发代号:82-325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87
期刊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304064。
摘要: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一个不可争议的事实。就是这一个不可争议的事实对当代著名作家莫言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莫言的创作中,中外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其创作题材的选择上,对其作品主题的提炼上,对其创作方法的选择上。结合莫言先
生的文学作品探讨这种影响,不仅可以促进当代文学的创作,而且还可以提高读者阅读的水平。因此,我们广大的理论研究者对此应
该给予高度的关注。
关键词:中外文化的影响;题材的影响;主题提炼的影响;创作方法的影响
莫言的作品不仅影响着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而且,莫言的
作品也影响着世界文学的发展。不论是八十年代的小说《红高
粱》,还是后来的《天堂蒜薹之歌》以及备受争议的《丰乳肥臀》
等等作品都给他的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细读莫言众多的文学
作品,探析文学作品中丰厚意蕴,我们会发现,中外文化对莫言
的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外文化对莫言的创作究竟产生过什么样的影响呢?下边
结合自己对莫言作品的理解与感悟,参考其他研究者对莫言及其
创作的论述,谈一谈中外文化对他创作的影响。
探析中外文化对莫言创作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进行详细阐释:中外文化对莫言文学创作中题材选择的影响;中
外文化对莫言文学创作中作品主题的影响;中外文化对莫言创作
中创作方法选择的影响。
1.中外文化对莫言创作中作品题材选择的影响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作家以及任何一个作家的任何一部文学
作品都不会凭空产生。莫言也不例外。莫言众多的文学作品中,
蕴含着中外文化对其影响的痕迹。中外文化对莫言创作的影响,
首先表现在莫言对创作题材的选择上。莫言创作中对题材的选择
主要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莫言的主要作品如下:
《檀香刑》、 《生死疲劳》、 《丰乳肥臀》、 《红高粱家族》、
《透明的红萝卜》、《丰乳肥臀-增补版》、《藏宝图》、《四
十一炮》、《天堂蒜薹之歌》、《拇指铐》、《白狗秋千架》、
《莫言精选集》、《莫言作品精选》、《酒国》、《食草家族》、
《白棉花》、《红树林》、《月光斩》、《老枪•宝刀》、《会
唱歌的墙》、 《司令的女人》、 《良心作证》、 《锁孔里的房间》、
《什么气味最美好》、《传奇莫言》、《莫言散文》、《莫言中
篇小说选》、《莫言王尧对话录》、《战友重逢》、《蛙》等。
在这些作品中,我们仅以其《红高粱家族》为例,探讨中国传
统文化对莫言创作中题材选择的影响。 《红高粱家族》由以下五部
作品:《高粱酒》《高粱殡》《狗道》《奇死》《红高粱》组成。
这五部作品不论是从题材的表面看,还是从作品题材所蕴含
的意义看,都非常明显地暗示着中国传统文化对莫言创作的影
响:首先,“红高粱”既代表着莫言对家乡特产的喜爱,又是代
表作者对故乡人奋争历史的熟悉。作者以特定的“红高粱”所代
表的故事作为宣传家乡,再现故乡生活的媒介,这不仅是对传统
文化中热爱家乡思想的继承,而且还是对现实主义创作传统的一
种继承。其次,《红高粱家族》系列作品,从题材来看,所有的
作品都是对生活的再现。而中国的与其他国家
的有着不同形式的内容和过程。利用中国传统文化
有的形式宣传,利用中国人特有的方式抗击日本侵略
者,这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对题材选择的影响。如,在《红高
粱》这部作品中,大家在中使用的武器都是具有中国特
色的武器装备:中国古代的土炮、鸟枪等,就连中国特色的农具
铁耙也充当了战斗的武器。特别是作战过程中,农民抗战的特色
更能说明传统文化对莫言创作题材选择的影响了:有的人在埋伏
时鼾声如雷、有人因哑巴跌倒枪走火而出师未捷……
2.中外文化对莫言创作中作品主题的影响
文学作品的主题是这部作品蕴含的主要思想意义。而对作品
主题影响最深的,或者说对作品主题最有影响力的因素,应该是
作家本国的传统文化。在上边列举的莫言创作的《红高粱家族》
系列作品中,作家的主题也被打上传统文化的烙印。如从题材来
看,作家利用农民抗战的故事来表现作者家乡广大的人民在那场
战争中抗争。但这场发生在作家故乡的抗争与其他抗日题材的作
品一样,题材深处还蕴含着中国文学传统的永恒主题——爱情。
不能说所有的中国的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爱情的主题,但却可以说
爱情的主题可以渗透到所有的中国文学作品中。 在小说 《红高粱》
中,作者虽然选择的抗战题材,但在小说的叙述中,作者却表现
了中国传统的爱情主题。这也就是说,是故事的主要内
容,但在主要内容中,作者却通过具体的事迹表现出“我爷爷”
与“我奶奶”那段惊世的爱情传奇。
3.中外文化对莫言创作中创作方法的影响
中外文化都对莫言的创作方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创作方
法中,外国文化中的怪诞的表现方法对莫言的创作影响最大。虽
然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怪诞的表现方法,或者说怪诞的创作方
法,如《聊斋志异》等,但细读莫言的作品,外国文化对其怪诞
创作方法的影响显然是最重要的。如在莫言作品《杜小雷》中,
作者为我们描述了这样可怕的情景:小说主人公的妻子,因为不
孝,把一只蜣螂放在了自己婆婆的碗中,这本来是一件生活中的
琐事,但事情的发展却出现了怪诞的结局:杜小雷的妻子因为自
己的不孝的行为受到了上天的惩罚,老天爷把她变成了一个半人
半猪的怪物。杜小雷妻子这种怪诞的变化,足可以说明作者的创
作受到了西方怪诞创作方法的影响。因为作者曾经对自己这样怪
诞的创作说过这样的话语:“魔幻现实主义对我的小说产生的影
响非常巨大,我们这一代作家谁能说他没有受到过马尔克斯的影
响?我的小说在八六、八七、八八年这几年里面,甚至可以明显
看出对马尔克斯小说的模仿。”(见新浪网,著名作家莫言作客
新年流访谈实录,2003.08.06)
外国文化中的怪诞对莫言创作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首
先,外国文化中的怪诞表现在莫言利用这种方法创作的人物形象
上。在莫言的作品《檀香刑》中的主人公赵小甲就是这样一个怪
诞的人物形象。赵小甲的怪诞表现在他对自己父亲的迷恋上。迷
恋自己的父亲本无可多议,也谈不上怪诞,但赵小甲的父亲却是
与众不同,他是一位刽子手。一个正常的年轻人,不迷恋自己年
轻貌美的妻子,却一反常态,迷恋自己特殊行业的父子,这不能
不说是一怪诞的行为。更为怪诞的是,赵小甲还能推断出当时官
府的衙役是由大灰狼变成的,轿夫是由驴变的,更可笑的是县太
爷是由一只白虎变来的……再如在《红耳朵》中,作者不仅为读者塑造了一个具有怪诞
长相的主人公:王十千的耳朵大得吓人,但其耳朵还比较灵敏。
更为怪诞的是当他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还梦见了一个大耳朵的
乞丐, 当他出生后, 这个大耳朵的孩子还专门和长工生活在一起。
在算命的先生发现了他的大耳朵后,他的命运出现了奇迹般的变
化:上学堂、沦落为乞丐……
其次,作者不仅利用怪诞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他还在自己
的作品中, 利用怪诞的表现方式突出人物形象的内心世界。 在 《丰
乳肥臀》中,上官领弟因为自己的爱情鸟丢失了,而把自己幻想
成一只鸟。 不仅具有鸟的外形, 还有鸟儿那样轻盈的动作:“……
她跳上石梅树梢, 把柔柄的树枝压得像弓一样。 母亲急忙去拉她,
她却纵身一跃,轻捷地跳到梧桐树上,然后从梧桐树又跳到大楸
树,从大楸树又降落到我家草屋的屋脊上。她的动作轻盈得令人
无法置信,仿佛身上生着丰满的羽毛。她骑在屋脊上,双眼发直,
脸上洋溢着黄金般的微笑……”
在这里,作者把怪诞的创作方法可谓是发挥到了极点。主人
公不仅有怪诞的想法,而且还有怪诞的行为,更有趣的是人物怪
诞的行为还带来了怪诞的结果。即读者对作者这种怪诞创作方法
的认可。
再次,怪诞不仅是作者莫言用来创作人物形象的手段,而且
作者还利用怪诞的创作方法,在人物形象上寄予了对社会问题的
关心,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生活问题的关注。当然了,这种关注是
基于怪诞手法中的一种关注。在莫言的作品《球状闪电》中,小
女孩蛐蛐利用自己怪诞的“飞”不仅为家挣钱,还引起了众多的
人对她“飞”这种怪诞行为的效仿。而且还把“飞”当成了自己
谋生的手段。可以说,在这部作品里,作者利用“飞”这种怪诞
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是作者对现实生活中“贫困”的一种关
注。再有,近亲结婚的事实,造成了社会生活中诸多怪诞事情的
发生。作者莫言利用社会生活中诸多的怪诞事实,表现出对近亲
结婚这种现实的关注。
可以这样说,作者莫言在外国文化的影响下,他为我们创作
了众多怪诞的人物形象,再现了这样人物形象怪诞的行为和怪诞
的命运与怪诞的精神世界。
总之,中外文化都对莫言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些影
响表现在作者对创作题材的选择上,表现在作者对作品主题的提
炼上,同时也表现在作者对创作方法的运用上。当然了,中外文
化早就开始交流并融合在一起了,因此,我们很难把这两种文化
对莫言创作的影响截然分开阐释,但这两种文化对著名作家莫言
的影响却值得我们深思。
参考文献:
[1]刘广远,王敬茹.莫言研究综述[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13.01.30.
[2]王春林.莫言小说创作与中国文学传统[J].山西师范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013.01.05.
[3]费立军.莫言小说的怪诞书写与价值[D].延边大学,2012.06.
作者简介:
张磊,女,1984年7月出生,讲师,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
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及中外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