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申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14 14:52:4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美丽乡村申报材料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美丽乡村申报材料

篇1

美丽乡村”创建试点的申报主体是村、乡(镇),鼓励符合以下条件的村或乡(镇)优先申报。

(一)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和乡村文明基础良好;

(二)人文风貌或自然景观等方面有一定特色;

(三)申报主体和当地政府开展创建的积极性高;

(四)对照《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体系》,通过创建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二、申报程序

按照“创建单位申请,县级农业部门审核,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复核,农业部审定”的程序进行申报。

(一)申请。申报主体提出申请,填写“美丽乡村”创建申请表。申报主体是村的,申请表须加盖村民委员会公章;申报主体是乡(镇)的,须加盖乡(镇)人民政府公章。

(二)审核。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申报主体的申请表进行审核,并以正式文件一式三份报省(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三)复核。省(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相关规定和要求,并结合本省(区、市)实际对材料进行复核,统筹确定本省申报对象并报送农业部。申报文件应附申报单位汇总表和创建主体申请表。

(四)评定。农业部组织专家对各省(区、市)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研究确定“美丽乡村”创建单位,并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三、申报名额

2013年在全国范围内共遴选1000个创建试点乡村,其中上半年遴选300个,下半年遴选700个。各省(区、市)要基于不同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类型等实际,按名额分配表推荐创建试点乡村,不得超额申报。

四、申报时间

各省(区、市)将申报材料以正式文件一式三份报送农业部科教司(同时报送电子版,邮箱附后),其中上半年申报材料于2013年6月10日前报送,下半年申报材料于2013年8月31日前报送。

同时,今年还将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典型人物推介活动,推介方案见附件4,不再另发申报通知。

五、有关要求

各省(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精心组织好本辖区的申报工作,对申报材料进行认真审核把关,确保申报对象符合要求,确保申报内容属实、创建内容重点突出和科学合理,确保申报工作公开公平合理。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毕海滨 电话:010-59196397陈 明 电话:010-59192129

篇2

一、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坚持学习,坚守政治站位。主要以学习强国平台为主,按时完成日常思想学习;积极参与集团、驻村等按期开展的扶贫攻坚等工作的学习;为提高自身素质,完成了继续教育的大专学习学期,圆满通过所有科目的学习任务和考试。

二、工作情况

篇3

博罗县横河镇西群村学龙村,洁净的水泥路两旁,鲜艳的紫荆花挂满枝头,不远处便是大片的竹林,风一吹,清脆的响声迎风入耳。村民黄旭民拿着水管,喷淋新楼门前绿油油的草地,一脸惬意。“看看这些花草树木,绝不逊色于城市里的高档花园小区吧!”面对来访的客人,黄旭民自豪地说道。

外人的确不会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被村民嫌弃的“烂泥路”,村民进出都嫌麻烦,更别说有外人来游玩。可如今,经过生态创建,这里也成了热门旅游景点。“每到周末都会有大批的游客,沿村道摄影,再往上走,还有竹林、瀑布。”

西群村村委会主任张运贵介绍,西群村以山地居多,又是工业发展限制区,以前不知如何发展,自从被纳入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区后,思路一下子打开了。“结合美丽乡村‘三大行动’,我们改造了上万亩桉树,种上了竹林、油茶树以及花卉,村里一下子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竹林幽海’和‘森林村庄’,绿化覆盖率已超过45%,村子美了,人气就旺了!”

据介绍,2012年以来,博罗县累计投入约17亿元,以开展“清洁先行、清水治污、绿满家园”的美丽乡村“三大行动”为重点,对农村环境进行全面综合整治,实现农村面貌的全面“升级”。

同样的变化也在博罗县罗阳镇观背村上演。这个地处城中心范围的村庄,曾经垃圾遍地、臭气熏天,老房子长期闲置或出租给废品店、小作坊,是名副其实的“垃圾村”。

借着惠州市“美丽乡村”三大行动的东风,观背村村委会发起大规模的清理垃圾行动,把历年来堆放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全部清走。同时在村里许多角落放置了垃圾桶,并加强保洁。

摘掉了“垃圾村”的帽子,观背村又向着“壁画村”迈进。惠州市美术家协会、惠州东坡文化协会的画家受邀来村中画壁画:成语故事、古典传说、法治文化、观背风貌……400多幅、2000多平方米的壁画惊艳亮相,让原本墙体脱落、长满苔藓的老房子焕然一新。

日前,经过美化改造等工程,包括观背村在内的88个行政村被惠州市政府授予“惠州市生态村”称号。“创建制度健全、氛围浓厚、生态环境较好、村容村貌整洁卫生是市级生态村的基本要求”,惠州市环保局生态科相关负责人介绍,上述行政村已完成美丽乡村“三大行动”年度任务,禁养区内没有畜禽养殖场,无涉及中央环保督察交办案件,村容村貌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松树岗村,发展以花卉种植和水果种植为主的休闲农业旅游项目,打造罗浮山前休闲农业观光区。目前村里已整合近100亩土地,种植了多种优质应季花卉和瓜果,发展花海观光、水果采摘、农事体验等农业旅游项目,达到以“游”促“农”的发展目的。

西群村,着力优化人居环境,依托生态优势资源,针对市场需求,种植柑橘、葡萄、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乡村休闲旅游。

罗村村,村委会引导村民种植兰花、百合花等高经济价值的花卉700多亩,成为村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罗村村还保存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如“榜眼府”、古树等也得到了保护。

生态创建带来的不仅是环境的改善,更带动了乡村经济发展,让“绿色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博罗县的郭前村上良村小组,整治后的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而且直接催生了村民民宿经济的崛起。这两年,村里引进了民宿项目,将28栋新居租给公司发展民宿,每户村民每年仅租金就可以收入3万元。

松树岗村与3家企业合作共建了客家佬豆腐花厂、广东省空中田园农业技术有限公司、火龙果种植基地,同时还投入15万元打造了50多亩格桑花观赏基地,吸引大量游客,有力带动当地农产品畅销。尤其是村企联手打造的“空中田园”,绿植、蔬菜、水果等应有尽有,不仅让村子变美了、变绿了,还成了热门景点。

“因绿而美,因绿而富,绿色村庄的建设正在成为农村发展的绿钥匙、金钥匙。”博罗县有关负责人表示,绿色村庄不仅要绿化环境,也要进一步发掘农村的绿色资源、绿色产业,构建起以“绿”为核心资源的绿色化现代农村发展模式。

市级以上生态村覆盖率达90%

2012年,惠州启动国家生态市创建,2015年又提升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截止目前,全市已创成省级生态县3个、国家级生态乡镇6个、省级生态乡镇53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村10个、市级生态村986个、省级生态示范园2个、市级生态示范园1个,全市80%的乡镇已创建成省级生态乡镇,90%以上的村已创建成市级以上生态村。

篇4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3. 112

[中D分类号] T-65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3- 0202- 03

0 前 言

地方标准属于我国的四级标准之一,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重要补充,对于特定区域内的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地方标准立项申报是标准制修订工作的第一步,从这一阶段就开始立项申报材料接受严格的审查和筛选,相关申报单位应在项目的选择、查新,以及申报书、标准草案的起草等方面做好较充分的准备。

1 地方标准项目的选择

1.1 项目应符合我国和本地区法律法规的要求

在地方标准项目的选择首先应符合我国标准化相关法律法规。我国《标准化法》第二章第六条规定对地方标准的制定对象和范围作出了规定,《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第十五条、第十六条也有与之一致的规定。其次应符合本地区标准化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要求。以福建省为例,该省与地方标准制定相关的标准化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主要有《福建省标准化管理办法》和《福建省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福建省标准化管理办法》第二章第六条规定了制定省地方标准的对象和范围。《福建省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第十条给出可以制定地方标准的原则,第十一条给出了可以制定强制性地方标准的范围,第十四条给出了不得制定地方标准的范围,第二十条规定了不予立项的情况。申报单位在选择地方标准项目时应先认真研究相关法律法规的条款,使拟申报的项目满足法律法规规定的申报条件。

1.2 项目应符合当前我国标准化改革工作的要求

2015年以来,中央频频出台标准化重大政策措施,对全国标准化工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申报单位在地方标准项目选择上应符合标准化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1.2.1 强制性地方标准的相关要求

以福建省为例,2016年该省根据国务院和国标委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工作部署和本省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工作的要求制定了《福建省强制性地方标准整合精简工作实施细则》,开展内强制性地方标准整合精简工作,该细则中对强制性地方标准的评估提出了8条原则:“有法可依”、“严格划界”、“归并整合”、“实用有效”、“审慎过渡”、“普遍适用”、“淘汰落后”、“可验证性”。8条原则给出了强制性地方标准精简工作的要求,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强制性地方标准的制定对象和范围,对于强制性地方标准项目的选择和申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2.2 推荐性地方标准的相关要求

2016年国家标准委了《推荐性标准集中复审工作方案》进一步优化完善推我国荐性标准体系。根据该文件的要求,推荐性地方标准制定范围的界定可以归纳为三个领域:一是政府职责范围内的公益类标准。比如,基础通用、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地方标准。二是满足地方自然条件的特殊技术和管理要求。比如,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资源,制定特色效益农业等方面的地方标准。三是满足民族风俗习惯的特殊技术和管理要求。该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推荐性标准包括推荐性地方的制定对象和范围,对于推荐性地方标准项目的选择和申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3 项目的选择宜紧跟政策导向

在申报项目之前应认真研究国家和本省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科技发展计划、标准化发展计划,以及相关产业政策、经济政策和管理政策等[1],选择政策支持的项目。例如:拟申报地方标准项目《生态文明乡村村容村貌管理维护技术规范》,这个项目符合我国和福建省当前围绕“生态优美、百姓富裕、社会和谐、文明进步”为重点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政策,较适合申报。又如:拟申报项目《桉树人工栽培技术规范》,由于福建省于2011年出台文件限制桉树人工种植,制定桉树相关的地方标准不符合该省相关政策导向,应用前景不佳,因此不适合申报。

2 项目查新

查新即查询是否已有与拟申报项目类似或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本省地方标准。查新应从3个方面进行查证。

2.1 项目的名称是否与已有国标、行标和本省地标相近

如果拟申报的地方标准项目的名称与已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本省地方标准相近,应考察本项目与已有标准相比在技术内容方面有哪些重大区别,具有哪些创新和优势,应有较充分的理由来说明制定该项地方标准的必要性,否则该项目不宜申报。

2.2 项目针对的对象是否有多种名称或与已有标准针对的对象有下属关系

在查新的过程中应注意考察拟申报的项目针对的对象是否有多个名称,如学名、别名、俗称等,例如:“海鲜菇”又名“真姬菇”,“场内装载/搬运机器人”又名“场内自动导引车(AGV)”等等。应尝试采用多种名称地进行检索,如果检出可能相关的标准应进一步从内容上进行对比。此外,在查新过程中还应注意拟申报的项目针对的对象是否属于已有标准针对对象的下属种类,如果检出相关标准,同样应比较二者的内容。例如:水仙花属于鳞球茎花卉,在申报项目《水仙花检疫规程》时应考察该项目是否与GB/T 28061-2011《鳞球茎花卉检疫规程》和SN/T 2119-2008《进境观赏鳞球茎检疫操作指南》类似。

2.3 拟申报的项目是否与正在制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本省地方标准制定计划名称较相似

由于正在制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本省地方标准尚未,在查新过程中往往容易疏漏,因此在项目申报前建议查询国家标准标委网站、本省标准化主管部门的网站、《标准信息导报》等网站和期刊,核查是否有与拟申报名称类似的标准制定计划,由于该类标准尚未,内容与拟申报的地方标准项目是否相似还无法判断,因此为了避免项目重复,拟申报的项目宜暂缓申报。

3 申报书中建议提及的几点内容

3.1 国家或本省政策对本项目支持情况

拟申报的地方标准项目是否涉及国家或本省政策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是立项审查中考察的重要内容。建议在项目申报时,如果条件允许,可在申报书中提及相关政策文件的名称、文号,摘录该文件中明确鼓励支持该类目的语句作为政策支持的佐证。

3.2 项目涉及产业的发展现状

地方标准是在全省范围内进行统一规范的技术要求,在标准立项审查时会考察该项目涉及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规模、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等内容,以此来评估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因此在项目申报时应对该项目涉及的相关产业发展现状做必要的说明。比如,农业类项目可以包括该物种何时引入本省种植或养殖,在省内哪些地区进行种植或养殖,种植面积或养殖数量有多少,涉及多少企业和农户等;工业产品类项目可以包括产品的年产量、涉及省内哪些行业、生产企业有多少,是否为当地主导的特色产业,市场销量、出口量等。建议在项目申报之前做必要的调研工作,收集能够反映相关产业当前发展情况的最新数据,可以同时收集全国或其他省份同类数据作为比较,数据应详实,来源应可靠。

3.3 项目的预期应用情况

一项地方标准制定之后,如果束之高阁无人应用或者应用范围狭窄,制定的意义就很有限,因此标准的预期应用情况也是立项审查时考虑是否立项的重要因素。建议在进行地方标准项目申报时,在申报书中体现该项目的应用领域、产品生产单位、使用单位数量和规模等数据。比如:在申报项目《安全阀检验规范》时可以写明省内安全阀的年需求量、生产企业和使用企业的数量和规模、有资质检验该类安全阀的机构的数量、每年预计需要检验的数量和检验次数等数据来体现该标准的预期应用情况。

3.4 项目采用技术的先进性与成熟性

标准是以科学研究的成就、技术进步的成果作为基础,同时又必须经过实践的考验,取得可信的结论,形成可以作为依据的经验。因此在申报书中可以提及拟申报的项目采用了哪些先进的研究成果或先进技术,与现有的标准相比有哪些优势,有何必要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在省内哪些领域和地区进行过实际应用,应用时间多长,效果如何等内容。

3.5 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制定和实施标准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取得社会和经济的综合最佳效益,申报项目预期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标准立项审查中考察的重要内容。在项目申报书中有必要根据拟申报项目的特点对其将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简要的估算、分析和预测。在经济效益方面可以体现提高产量、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简化重复的产品品种、开发新品种、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物力成本、获得直接经济收益情况等内容。社会效益方面可以体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维护人类健康、保障安全、保护消费者利益、提升个人素质、提高科技发展水平等内容。预测估算应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运用较可信的评估方法,采用真实可靠的数据作为支撑。

4 标准草案中应注意的问题

4.1 草案的内容宜尽量详细

标准草案宜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定的格式编写,编写时宜尽量详细地写出该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如果仅有大纲,缺乏具体内容,往往被认为前期准备不够充分,技术内容不够成熟,难以通过立项审查。

4.2 项目名称与草案内容应协调一致

项目名称与草案内容不一致的问题主要有3类:一是项目名称与草案内容针对的目标不一致,比如将项目名称定为《XX产品技术条件》,而草案的内容为XX产品检验方法。二是草案应有的内容缺失,比如将项目名称定为《电子商务交易产品质量检测规范――XX产品》,但草案内容主要为XX产品鉴定检测技术,缺乏“电子商务”的相关内容。三是项目名称与草案内容的范围不相适应,出现“题目大,内容小”的问题[2],比如将项目名称定为《XX行业信息安全保护技术要求》,草案内容主要描述“XX单位信息安全保护技术”。因此在草案的起草过程中应把握好项目名称与草案内容的关系,使二者协调一致,防止出现偏差。

4.3 应明确项目针对的对象和要解决的问题

在草案的起草过程中应明确标准针对的对象,不可模糊不清,也不可过于宽泛。标准草案中应明确要解决的问题,以一项标准解决一个共性问题作为立项申报原则,在草案中明确规定相关技术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体现相关特征指标,使该标准的作用定位明确。

在地方标准制修订过程中,立项申报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只有通过了立项审查,获得立项,才能开展后续的制修订工作。因此申报单位应在项目选择、查新以及申报书、标准草案的起草等方面认真对待,充分准备,这样不但可以提高项目通过立项审查的可能性,也为立项后的标准制修订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5

通过驻村工作,了解基层实际情况,“接地气”,体民情,提高自身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学习基层干部直接面对一线、面对老百姓,克服困难、排忧解难的能力,学习村民那种不怕吃苦、自力更生、纯朴善良的传统。驻村期间,亲身感受了农民的不易,对基层教育现状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村干部“基层工作难”的心声有了切实的体会,通过和农民近距离的接触,实实在在地密切了干群关系。工作队成员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大家还收获了一份珍贵的友情。

在农村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用心去领会,很多问题要耐心去化解。通过入户走访,一支笔、一个本、一个微笑,就能立刻拉近彼此的距离,产生真情,聚拢民心。随着入户走访次数的增加,和村民聊天中,我都能清晰地感觉到这里的农民对党心存感恩,也渴望着稳定的社会环境,渴望着自己不断的走向富裕,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

当为他们办好度雨露计划申报材料时,当他们领取“一帮一”物资时,当入户进行以奖代补工作时,当走在村头村尾他们与你打招呼时,看到他们脸上溢出的笑容,在这里,你会被他们的快乐所感染,融入到他们简单而又自由的单纯世界。在这里,对金钱、权力等物质欲望的追求都变得那么苍白无力,人的心里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洗涤,纯净且纯粹,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快乐和满足。

篇6

(一)积极做好迎接国家卫生县城复审工作。在县国家卫生县城管理指挥部的领导下,按照《全国爱卫办关于2014年国家卫生城市(区)、乡镇(县城)复审工作安排的通知》要求,县城管局(爱卫办)牵头,各单位、各部门通力协作、攻坚克难,强化措施,积极工作,全力做好迎接我县国家卫生县城复审工作,于2014年5月30日接受省爱卫办调研,受到专家检查组的赞杨和肯定。目前,按照《国家卫生镇(县城)标准》软件资料要求,完善了相关申报材料,并已报省爱卫办,其余“国卫”复审材料正在审核中。

(二)健康县城建设已被省爱卫办列入首批向全国爱卫办推荐的单位。2014年5月30日,省、市爱卫办在对“国家卫生县城”初查中,省爱卫办副主任徐保华对我县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对县健康县城建设予以充分肯定,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表示要把县健康县城建设作为全省首批向国家爱卫办进行推荐。

(三)全力实施环境质量新改善、美丽乡村新面貌、城镇品质新提升、设施建设新突破、文明卫生新风尚“五大行动计划”,认真落实户外广告店招、园林绿化亮化、交通秩序、违法建设及数字化平台建设等“四大”专项治理,环境卫生容貌秩序及基础设施得到大力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推进。其中,户外广告店招专项治理已基本完成。

(四)突出项目支撑,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一是青年路人行道改造项目已于5月29日全面启动,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二是县应急指挥和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建设项目、公交车站台与候车亭建设项目完成了前期评选,确立了中选公司并进行了公示;三是环卫及公用停车场建设项目、蜀南竹海垃圾处理中心扩容升级改造项目完成了前期工作。

(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机制,上半年完成垃圾处理费征收52万元。农村生活垃圾“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乡(镇)集中、县运输处理”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启动了县城餐厨垃圾分类工作。

(六)狠抓了人口计划生育、、维稳、安全等各项工作,确保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未出现问题。

(七)认真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主题教育活动。

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严格按照县委实施意见和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的实施意见方案(长委群组发〔2014〕7号)的要求,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全面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总要求,重点围绕“正心立德、知行合一”、从严落实“四讲一学”、“四大讨论”、“两本一薄“、“换位体验”、“双岗双责”、听取意见等规定动作,积极创新动作,较好地完成了第一阶段“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的工作任务,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存在问题剖析

半年来,我局的城市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领导的要求和群众的愿望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和不足:一是国家卫生县城复审工作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比如,市政设施老化,交通秩序整治效果不明显,部门配合不协调,存在推诿现象等;二是城管局人员、经费严重不足;三是没有专业团队,缺乏技术支撑,重大项目推进难。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继续牵头认真做好“国卫”复查相关工作,确保国家卫生县城年底复审一次性成功。对影响国家卫生县城复审的问题,逐个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落实具体的补救措施,逐项整改,努力做到“硬件”全达标,“软件”不失分。确保我县国家卫生县城年底通过全国爱卫办复审。

(二)进一步创新思路和举措,力争国家健康县城得到全国爱卫办的确认。

(三)全力抓好县应急指挥和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建设项目、公交车站台与候车亭建设项目建设;积极推动环卫及公用停车场建设项目、蜀南竹海垃圾处理中心扩容升级改造项目建设;尽快完成青年路人行道改造项目。

篇7

一是做深做实规划。建立以镇域总体规划、镇区建设规划、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主线的编制体系。二是坚持“一镇一规”、“多规合一”。按照“宜工则工、宜旅则旅、宜商则商”的原则编制规划,使每个镇都有鲜明的特色。三是完善规划监管制度。逐步健全规划公示和公众参与制度,扩大公众对规划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四是组织力量对全省重点培育的100个特色小城镇规划进行评估,建立了数据库进行统一管理和监控。

二、政策扶持,重点突破

一是制定目标。2015年以来,确定了全省重点建设100个特色小城镇和100个特色小镇的目标。二是公布名单。今年7月15日,经省政府批准,省住建厅、发改委、财政厅等八部门联合公布了全省重点培育的100个特色小城镇名单,分类建设特色小城镇,示范带动全省小城镇建设。三是推进落实。省住建厅、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的通知》,落实了培育特色小城镇的支持政策。

三、完善设施,增强功能

一是参照县城建设标准和政策,支持特色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区域交通网络,实现小城镇与周边城乡交通联系畅通便捷。加快镇区内管网改造,按照城镇体系规划,搞好水、电、气、热等供应系统的规模核定、管线布局,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减少重复建设。二是结合实际,改善镇容镇貌。一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另一方面拓展建设资金筹集渠道,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开发、谁经营的市场化模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成立专业公司,承包市政工程,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

四、创新体制,激发活力

篇8

一、节水行动

1、农业节水提升工程。开展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升级改造工程建设。1月完成利农河、洪湖圩灌区2021年项目招投标工作以及淮涟灌区、渠北灌区2021年度工程实施方案批复,启动招投标工作;加快洪金、渠南等7个大型灌区“十四五”现代化改造规划编制。2月开工实施利农河、洪湖圩灌区2021年项目,推进淮涟灌区、渠北灌区2021年度项目招标。3~5月推进淮涟灌区、渠北灌区和利农河、洪湖圩灌区的项目建设。10~12月强化2个大型灌区、2个中型灌区工程建设管理,争取当年任务当年完成。做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以及农业用水服务工作。1~2月制定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月度清单,督促各县区开展水权分配、用水定额下达。3~5月开展水价改革计量设施维护,发放农业水费公示表。6~9月为重点开展月,主要检查计量设施完好情况及灌区用水量情况。10~12月汇总各灌区灌溉用水情况,按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要求形成台账资料。同时全年做好农业用水服务,加强水费政策宣传,及时处理农业用水涉及水费的咨询、投诉等,提高用水效率。聚焦灌区节水技术提升,探索“轮灌+物联网”精细化灌溉管理模式,利用已建成的灌区管理信息化系统,通过辅助决策,科学制定灌溉制度,有效发挥水资源利用效率。10~12月通过走访调研,推动条件成熟的灌区开展水效领跑者创建活动。(责任单位:农村水利与水土保持处、市节约用水管理服务中心、市供排水管理中心、市淮涟灌区管理所、市洪金灌区管理所)

2、企业节水增效工程。开展工业节水系列专项行动。1月下达市管用水单位2021年用水定额和用水计划。7月深入供水企业,组织“供水管网减损”和“特种用水行业节水”专项行动。8月开展“水平衡测试和用水审计”和“工业节水”专项行动,指导工业企业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活动。9月开展“用水效率标识管理”和“超定额超计划‘两超’整治”专项行动,协调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深入建材市场,组织用水器具抽查活动。(责任单位:市节约用水管理服务中心)

3、城市节水深化工程。全力推进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核工作,确保顺利通过。3月召开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迎检推进会。结合第29届“世界水日”、第34届“中国水周”,于3月下旬举办第11届淮安水文化周活动,开展节水成果巡展等系列节水宣传教育活动。4月初步形成复查迎检档案资料。5月完成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相关材料和节水宣传片上报工作,准备好迎检现场,举办城市节水宣传月暨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迎检宣传活动。(责任单位:政策法规与监督处、办公室、市节约用水管理服务中心)

4、社会节水提标工程。实现节水型社会全覆盖,4月指导各县区及相关用水户开展节水载体创建工作。5月指导各县区开展节水工作特色化建设。6月对2020年度省级节水型学校申报单位开展市级验收及申报材料上报。7月检查推动各县区落实水资源费八折优惠政策。11月完成各类节水型载体市级验收。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将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等非常规水利用作为推动社会节水主攻方向全力推进。在专项规划、激励政策、工程建设等方面加大探索与投入。年落实示范项目不少于4个,力争落实1个合同节水项目。(责任单位:市节约用水管理服务中心)

5、节水监管强化工程。做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相关工作。1月做好省对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2月开展市对县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4月完成2020年度全市水资源公报编制。5~6月完成《淮安市水资源综合规划(修订)》报省水利厅审查,报市政府批复实施。6~9月组织开展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通报问题整改工作。(责任单位:水资源管理处)

6、节水法制建设工程。4月修订起草《淮安市重点用水户监督管理办法》。5月完成《淮安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送审稿上报工作。针对违反《江苏省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相关违法行为,及时排查收集线索,适时开展执法行动。(责任单位:政策法规与监督处、市节约用水管理服务中心、市水政监察支队)

二、清水行动

7、“三水”根治攻坚工程。系统开展水葫芦、水花生、水浮萍等水面漂浮物治理。1~3月总结“三水”治理调研成果,配合出台相关制度文件。4~10月根据三水调研成果,开展百日攻坚系统治理,并适时开展督查。10~12月总结形成治理经验。(责任单位:市水生态建设服务中心)

8、城乡畅源活水工程。统筹实施城乡水系连通和河道综合整治,加快城市畅源活水方案落地,实施2020年淮安市城区河道轮浚工程,一季度完成清淤,二季度完成验收。实施县乡河道疏浚,1~4月进行方案编制招投标,5月全面开工建设,12月组织扫尾并开展县级验收。(责任单位:规划计划与基本建设处、农村水利与水土保持处、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市水利规划服务中心)

9、生态河道建设工程。对现有生态样本河道进行扩面提质增效,通过系统治理、综合施策,构建美丽幸福的生态河湖。联合河海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调研,实施城乡清水科技攻关项目,分析研究导致水浑、水脏的各类因素,围绕“浊变清”目标,分类组织课题研究,提出治理措施,分步推进项目试点,为城区河道骨干河湖及农村生态河道建设探索经验。强化推进农村生态河道建设。1~2月督促各县区编制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年度实施方案,启动项目招投标工作。3~5月各县区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全面开工,10~12月强化推进农村生态河道建设,确保年度任务当年完成。开展生态示范河道创建,投资2.5亿元建设红旗河、纬渠、利农河等8条示范河道,推进岸线修复,打造优美的生态空间。1~10月组织督查推进,11~12月申报省级生态示范河道。(责任单位:生态河湖处、农村水利与水土保持处、市水生态建设服务中心)

10、退圩还湖治理工程。开展洪泽湖、高邮湖等湖泊治理保护。在洪泽湖退圩还湖实施方案获批的基础上,结合洪泽湖周边滞洪区安全建设,完成项目施工图设计、施工招标等前期工作,4月组织召开全市洪泽湖治理保护工作推进会,部署住家船攻坚和退圩还湖启动工作,加快内源污染整治。年底完成2021年生态修复示范项目、洪泽湖周边滞洪区近期建设工程、退圩还湖土方工程等。(责任单位:市洪泽湖生态治理服务中心、生态河湖处)

11、入湖河道整治工程。继续开展洪泽湖等湖泊入湖河道治理。跟踪洪泽湖10条入湖河道整治情况,年内完成南淮泗河等洪泽湖入湖河道整治工程,推进外源污染整治,保障入湖水质达标。(责任单位:规划计划与基本建设处、市洪泽湖生态治理服务中心)

12、滨水景观提升工程。继续实施大运河里运河城区段市管水利工程景观提升工程,一季度完成建筑物改造,二季度完成西片区绿化,三季度完成东片区绿化,四季度完工验收。开工实施市区段岸线整治工程,一季度完成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报批,二季度完成项目立项审批,开展施工图设计,三季度组织施工招标并开工建设,四季度全面施工。(责任单位:规划计划与基本建设处、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市城市水利工程管理中心)

三、护水行动

13、“234”整治巩固工程。深化落实河长、湖长和断面长制,常态化开展“两违三乱清四乱”等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强化“河长抓、抓河长,强责任、强监管”机制体制保障,形成齐抓共管、协同配合、有效履职的良好局面。做好河长制技术助理工作,开展定期、不定期巡查,建立巡查台账,对巡查发现问题进行及时登记跟踪。(责任单位:市水生态建设服务中心、市水政监察支队)

14、河湖规范管控工程。实行划界全覆盖,2~6月完成大中型灌区干支渠、县级重要河道管理范围划定。7~12月启动乡级及以下河道管理范围划定。编制完成市、县(区)两级58条骨干河湖保护规划,1~3月组织市直和县区河道保护规划审查,4~12月完成政府层面报批。定期开展对城区大运河、里运河等河道堤防巡查,规范涉河项目,提升河道空间管控意识。对二河等涉河项目进行普查,查处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涉水项目建设管理,3月出台小微项目审批办法和涉水项目建设管理制度,4月确保国家级开发区全链审批赋权清单落实到位,5月下放一批市级涉河项目审批权限。(责任单位:生态河湖处、市水政监察支队、市城市水利工程管理中心)

15、智慧监管提升工程。常态化做好科技强监管管理工作,注重人技结合,建设一支市直水利系统信息化巡查队伍。利用 “千里眼”平台、无人机、卫星遥感等多种手段开展河湖、水源地巡查。千里眼平台,每天巡查一次;人工每周巡查二次;无人机每月巡查一次。11月完成淮安市饮用水源地应急预案修编,并开展一次应急演练。持续优化智慧河湖长制平台建设,着力打造“感知一张网、河湖一张图、使用一盘棋、问题一站通、生态一体管”的河湖智能管理大平台。(责任单位:办公室、市水生态建设服务中心、生态河湖处、水资源管理处、市水政监察支队、市入江水道管理所、市古黄河枢纽控制工程管理站)

16、三级联动扩面工程。推广县乡村河道管护三级联动,形成全市推广方案,科学确定河湖管理事权,落实基层巡查职责,充分发挥河湖网格化、段格化管理中群众作用。3月份完善骨干河湖网(段)格化管理机制,4~6月份划分河湖管理事权,7~12月调研并制定骨干河湖管护跨区联动机制。(责任单位:生态河湖处、市水生态建设服务中心、市入江水道管理所、市古黄河枢纽控制工程管理站)

17、五湖联防共治工程。出台我市跨界河湖协同共治方案,形成常态化机制,统筹推进“五湖”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治理和管护的目标。以洪泽湖为试点,成立洪泽湖联合河长制会议平台,聘任洪泽湖涉湖县(区)、乡、村级联合河长,开展洪泽湖联合巡湖与联合河长制启动仪式。9月举行“五湖联防联控、多方共治共享”签约活动(洪泽湖、高邮湖、白马湖、宝应湖、射阳湖)。(责任单位:市水生态建设服务中心、市入江水道管理所、生态河湖处)

18、执法能力提升工程。开展市县(区)水利部门、水利公安联合执法。不断深化执法能力建设,6月举办全市水利系统依法行政能力提升培训班。9月组织开展2021年度全市水利系统行政执法案件评查活动。(责任单位:政策法规与监督处、市水政监察支队)

四、配水行动

19、重大项目突破工程。按计划有序实施流域治理、区域治理、城市水利、农村水利、水生态建设、水利管理六大类工程,年度计划完成水利投资3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启动实施洪泽湖周边滞洪区近期建设等,继续实施江苏省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近期治理工程淮安市境内工程、淮河干流除险加固工程及滩地居民迁建工程等。对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建设等实行清单管理,完善工程建设风险防范机制。(责任单位:规划计划与基本建设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处、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市水利规划服务中心、市水利工程安全和质量监督站)

20、用水计量配置工程。全面推动治水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体系,统筹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配置,开展生态河湖健康评估。1~3月科学下达用水计划和水资源管控指标,推进生态流量(水位)确定和管控工作,8月启动编制重点河湖水量分配方案和调度方案。完善用水户用水档案和统计制度,强化重点用水户监管。落实生态管控措施,对境内的南水北调输水干线、苏北灌溉总渠等重要河流断面节点和湖泊水位、水量加强监控。(责任单位:水资源管理处、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市节约用水管理服务中心、农村水利与水土保持处)

21、水旱防御预备工程。做好防汛抗旱各项准备及应急处置工作。2月组织开展市、县两级水利工程汛前检查工作。对盱眙中型水库“三乱”“两违”整治情况进行检查督查。5月底前对县(区)防汛队伍进行专业培训,组织防汛抢险演练。完成盱眙周港水库防渗处理。防汛物资保障方面,完成2021年度防汛物资采购项目,计划采购一批新型抢险设备,以满足新形势下防汛抢险需求;推进西仓库(杨庄仓库)建设一期工程,加快现代化改造提升。(责任单位: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工程运行管理处、市防汛物资管理中心)

22、水源科学调度工程。不断推进防汛防旱决策指挥智慧化、巡查防守社会化、抢险救援专业化、调度管理精细化、督察问效常态化,实现防汛防旱“五化”提升。密切关注雨水情,统筹协调流域、区域关系,强化科学研判、会商协调、精准施策,强化用水计划和日常调度指令执行,重点做好洪、涝、渍、旱、台等灾害防御各类工程调度。继续推进饮用水源地标准化建设和环境提升,12月完成饮用水源地安全评估和涟水县涟水湖应急备用水源地达标建设。(责任单位: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市防汛物资管理中心、水资源管理处)

23、智联平台建设工程。实施涉水信息资源互联互通项目, 5月底前完成城市防汛视频监视系统建设并投入试运行, 9月组织城市防汛视频监视系统项目验收,10~11月组织实施全市境内重点河湖堤防视频监视系统增建项目,12月对全市涉水信息资源共享项目进行整体验收。建设防汛物资管理信息化系统。1~5月做好信息化平台设计前期基础数据资料收集以及流程梳理等工作。6~10月完成功能设计、开发及硬件及软件配备安装。11~12月做好项目验收以及推广工作。(责任单位: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市防汛物资管理中心)

24、水管单位创建工程。启动茭陵站国家水管单位创建,制定省、市、区投资经费项目方案,实施茭陵抽水站一站、二站厂房维修及管理区综合提升和改造。6月完成省水管单位复核(盱眙桂五水库、淮安茭陵站、洪泽砚台船闸3个省一级、淮阴区六塘河船闸),11月完成盱眙马港等15座省规范库复核。洪泽河湖管理所、淮阴区盐河电站、淮安区运东电站争创省三级管理单位,盱眙县新创5座省规范化小水库。完成水库移民后扶工程建设项目6000万元左右,建成黄花塘莲塘社区“美丽库区,幸福家园”。(责任单位:工程运行管理处)

五、乐水行动

25、水情教育普及工程。策划水情教育读本修编,出版淮河水文化系列丛书,做好全市水利志编纂准备工作等。在清晏园、樱花园等场所开展水情教育,于第29届“世界水日”、第34届“中国水周”以及其他重大节日期间,利用清晏园内总督河道部院、治水名人馆、镇水馆等展馆展室,积极开展水情宣传教育活动以及水情实景课堂活动。6月开展水情“六进”活动,7~8月开展水情教育夏令营活动。(责任单位:办公室、樱花园、清晏园)

26、水利品牌打造工程。加快建设中国水工科技馆,对接中国水科院持续推进中国水工科技馆展陈内容编制工作,配合市大运河办、市文旅集团做好展陈形式设计单位遴选,待确定展陈形式设计单位后,积极与形式、建筑设计团队对接,进一步增减、修正展陈内容。围绕我市中国水工科技馆展示中国水工历史、水工科技,建设“世界一流、传世之作”品质的标志性展馆目标定位,计划联合中国水利工程协会于10月举办中国水工科技论坛。(责任单位:市清晏园、市水利学会)

27、幸福河湖建设工程。完成二河、古盐河等试点建设,制定出台幸福河湖建设地方标准及规范。开展古淮河保护系列活动,4月组织召开古淮河保护联席会议,围绕文明城市创建开展古淮河河湖达标检查。继续高位推进洪泽湖治理保护,9月举办“淮河生态经济带——洪泽湖治理保护高峰论坛”等活动,深入推进洪泽湖执法巡查常态化、长效化。3~4月举办第四届“樱花节”美丽幸福河湖主题活动。(责任单位:生态河湖处、市洪泽湖生态治理服务中心、市水生态建设服务中心、政策法规与监督处、办公室、市水政监察支队、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市樱花园)

28、水利景区创建工程。组织申报金湖三河湾、白马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开展清晏园国家4A级景区创建,完成清晏园古建修缮工程,实施景区内展馆布展工作。(责任单位:生态河湖处、市清晏园)

29、河湖资源利用工程。组织河湖水域岸线开发利用调查,全面了解我市河湖库水域岸线开发利用状况,提高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实现水域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2~6月全面摸排河湖库基本情况、开发利用项目占用水域岸线情况,分类建立台账,建设涉河管理信息系统。2~8月组织县区岸线资源开发利用试点、验收等工作,推进白马湖资源开发利用试点。下半年,在试点工作基础上,出台分类型、分等级的河湖岸线资源管理利用办法。(责任单位:生态河湖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