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交流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14 14:52:5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初中数学教学交流材料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初中数学教学交流材料

篇1

一、初中数学教学情境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1.初中数学教师进行情境教学时在材料收集及加工方面存在困难

在初中课堂上采用情境教学探究模式,在实现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在数学课堂上进行情境教学比一般的讲述式教学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准备,数学教师在准备阶段需要准备更多的材料,并对所有的材料进行加工处理,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往往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初中数学教师日常的工作量很大,为情境教学分散出的精力较少,但是在处理各类材料的时候,数学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导致初中数学课堂的情境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2.初中数学情境教学对于数学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但是初中数学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实现这一要求

初中数学教师在实行教学情境探究的时候,应当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数学教学素质,但是初中数学教师依旧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上,采用的依旧是类似于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这显然与情境教学的模式要求相悖,可见,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情境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进行学习,提高自身对于数学情境教学的认知,从数学教学的细节处入手,抓住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为初中生创造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环节。

二、在初中数学课堂中从数学教学的细节入手进行情境教育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更加强化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紧贴初中数学的教材,根据教材的内容将繁琐的数学知识设计成为有趣的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模式,改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枯燥的氛围,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的提高。

在进行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探究的时候,应当按照以下几个要求进行:

1.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进行紧密的联系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数学教师应当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此教师应当采用更多灵活的手段进行情境教学,例如,在初中数学“展开和折叠”的知识教育中,初中数学教师可以使用箱子向学生展示,教师可以使用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使各类型的箱子能够代表初中数学课本中的知识点,之后还可以使用剪刀将箱子剪开,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到方体的内部展开图,在使用这一方法进行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时候,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以及新奇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时候,初中生能够积极地参与数学课堂,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这一过程中,初中的数学教师也从数学知识的细节出发,进行了数学知识的引入以及探究,提高了学生对于空间的认知,促进了初中数学课堂的高效率进行。

2.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提高学生在教学情境中的参与性

初中生是数学课堂的主体,初中教师在进行数学情境教学的时候应当提升学生对情境教育的参与,在设计的探究过程中,充分地发挥初中数学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作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的内容可以是初中数学的新知识点,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数学学习方法的交流,或者是学生之间互相解答不能理解的问题,使初中生在互相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改善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从另一个角度看,初中数学教师也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改善了数学课堂的学习气氛,这也是初中数学教师进行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目的。

3.在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时候充分地利用信息化手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要求初中的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应当丰富教学手段,充分、合理地利用信息化手段设计数学课堂的情境环节,充分地放大数学知识中“细小”的知识点,在这一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样化的多媒体手段,将丰富多彩的初中数学学习资源展现给学生,并且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手段丰富初中数学课堂形式,例如,初中的数学课堂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几何图形,尤其是这些几何图形是很难通过动手操作展示出来的,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几何图形在学生脑海中的准确性,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不断地提高学生对于初中数学课堂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在情境探究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初中数学教师在讲解几何图形知识的时候,不应该忽视几何图形的画法这一细小的知识点,应当使学生在初次接触几何图形知识的时候就掌握准确的图形,为之后的数学几何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初中的数学教育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尤其是初中的数学教育处在数学知识学习的过渡的关键时期,初中生在这一阶段一定要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为之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在更多细小的知识点中强化学生的认知,通过数学情境教学的方式使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积极参与,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使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思维更加的灵活,使初中生对于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今后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2

        传统的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是以数学知识为主线出示的,主要有“数及其运算”、“式及其运算”、“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初步”、“统计初步”、“平面几何”,其中包括直线形(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相似形和解三角形的基本知识。《标准》中所述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是以学生的认知结构领域出示的,四个领域的内容标准是“数与代数”(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变换、图形的坐标、图形的证明),“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课题学习)。传统的初中数学课程内容与《标准》中所述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就其知识主线来说,差别不大,但传统课程内容在大纲中规定较死。《标准》在内容标准中规定了学生在第三学段应该达到的基本水平,这就体现了灵活性与选择性,而且《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教材有多种编排方式。 

        1.2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主要考虑三个方面,即依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和需要,选择最具基础性和工具性价值并且是初中学生都能够掌握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学习;依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选择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接受、理解和掌握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学习;依据现代教育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未来社会对数学需要的较新的内容让学生学习和体验,比如对现实生活中某些事件发生可能性的估计和预测,对数据的采集、归纳和分析并做出解释,对实际问题的模型化和运用模型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对电子计算器的酌情引入等方面的课程内容,以满足未来社会对公民素质的要求。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除了基础性原则外,考虑可接受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在这些原则之下,选择的课程内容对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对发展初中学生的能力,以及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的思想,有较强的教育作用。 

        1.3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编排。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编排原则是:正确处理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初中学生心理发展顺序的关系,把知识的系统性和证明的严谨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和兴趣性相结合;突出初中数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加强各部分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将相关知识(例如方程、不等式、函数)适当分段、螺旋上升、由浅入深、循序渐近地进行编排;知识结构力求简明;适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还应适当编排一些数学史的知识作为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的阅读材料,例如一些有关正负数与无理数的历史,一些重要符号的起源与演变,《几何原本》与《九章算术》这两种数学的源头,勾股定理及其典型证法,等等。 

        1.4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呈现。与第一、第二学段相比,整个第三学段的教学内容已经能够初步体现中学数学学科的知识结构,在“数与代数”中,“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的呈现方式是适当分段、螺旋上升的;在“空间与图形”中,“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变换、图形的坐标、图形的证明”的呈现方式基本上是“直线型”的;在“统计与概率”中,呈现方式以强调“过程体验”与利于“探究发现”为主;在“实践与综合应用”中,“课题学习”以“切近初中生生活”与“提倡合作交流”为主。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呈现,在内容的表述上要注意趣味性、可读性,在内容的呈现上要图文并茂、有直观性,在内容的组织上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2.对初中数学教材教法的研究

        初中数学的课程内容以教材的呈现与教法的落实而体现。教材为初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初中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教法为初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方法,是实现初中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手段。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199-01

由于传统的教育方式重在教,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改变无法发挥其作为学习主体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与能动性。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学生很难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重视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学生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能动性,启发学生通过实践去感受知识。具体来说,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相应的情境对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初中教师应该创设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的教学情境。在《角的认识》开课的时候询问学生"同学们,老师今天想和你们一起玩一个拼图形的游戏,你们想玩吗?"通过老师亲切、激励的话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接下来利用拼图形的问题,让学生操作,(操作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采取同桌竞赛的形式,同桌合作完成,看哪一桌摆出的图形多,这样小棒的长短就可能不一样,从而摆出更丰富的图形。在这里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要把小棒的连接部分挨紧)然后展示、交流。用四根、三根小棒拼出的图形有很多种,教师都要予以肯定。使学生了解到用4根小棒可以拼成正方形,用3根小棒可以拼成三角形。在交流用两根小棒拼出的图形时,我从拼出角的同学手中拿起角,向同学们提问:"你们认识这个图形吗?""这个图形和正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同?"进而告诉学生什么样的图形是角,使学生把角这个名称和它看到的图形联系起来,由旧知过渡到新知,只有这样才可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有效的培养。

2.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改变自身处于主导地位的局面,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例如在《角的认识》中创造角这一环节,教师只提供给学生简单的材料,让学生亲自操作,主动去探索,创造出了不同的角,并且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体验到创造出来的各种角虽然形状不同,但是它们的实质是相同的,即都有"一个尖尖的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从而进一步丰富有关角的表象,加深了对顶点和边的认识,使学生具备创新的精神,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以数学活动为主线贯穿数学过程的始终,教师设计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探究、交流、展示的机会,留给了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画角这一环节中老师采用了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画角的过程中,学生自主选择,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时创新精神也得到了锻炼。

4.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善于抓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由于数学知识具备一定的抽象性,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乙脑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使学生了解数学学习的规律,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有效的满足,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5.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虽然课堂知识的学习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但是还是需要实践的配合,才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的掌握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在《角的认识》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角,使学生加深对角的认识和理解,首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材料,让学生借助这些材料做出角,学生展开活动时,老师参与学生中间,即时采集有用信息。并且当有的学生用一种材料不止做出了一个角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的进行表扬鼓励,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使孩子思维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锻炼,还可以使学生创新能力提高,从中真正领悟学习数学的价值,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6.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积极的评价,对于学生做的对的地方要及时的表扬。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对于表达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善于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于学生发表的独特见解无论是否正确都不应该正面的批评他们,要细心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以此来全面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综上所述,想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初中数学教师首先应该创设相应的情境来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且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只有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具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创新能力的人才,从而全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为了使我国的数学教育能够有很大的进步,就应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充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己创新精神,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成绩的提高。通过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学校能够很好的满足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篇4

数学对于学生而言,不仅是其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还是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应用型工具,学生学好数学是非常必要的。而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其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都处于较为薄弱的阶段,数学知识以其自身较强的理性成为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难点。初中数学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必须努力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尽量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实现对于数学知识的灵活掌握及应用。本文通过阐述“探究模式”的基本含义,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师在“探究模式”的基础上开展数学教学的相关问题。

一、“探究模式”的相关教学理念分析

探究模式作为一种适合学生学习数学的教学方式,近年来,随着初中数学教师的广泛应用,其开始在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具体而言,这种探究模式主要是指探究和研究性的学习,教师在符合本学科的学科知识中选择适合自己进行教学的知识主题,并在进行教学时围绕着这个主题创设一个恰当的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地研究、发现问题,帮助学生进行调查、操作等来收集、处理信息,使学生在学习中实现交流及互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情境探究的教学模式具有情境性、问题性、探究性、开放性等特征,是学生主导课堂的表现。它是一种在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要求的基础上,由教师在自身能力可达成的范围内创设情境的教学模式,这种情境可以使学生实现自由、自主、轻松、灵活的学习,从而有效地推动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于学习的情感及正确态度,同时引导学生提高其创新能力以及发散思维,还可以使教师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教师的教学进程得到顺利地实施。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基于“探究模式”的数学教学,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是一件双利的事情。

二、在“探究模式”基础上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的途径

探究模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数学教学方式,初中数学教师在对初中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时,可以充分地运用这种模式来安排课堂。本文接下来就从三个方面谈论一下如何实施基于探究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学:

(一)创设合适学生学习的情境

探究模式最为关键的一个部分就是情境的创设,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基于探究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学时,其首要任务就是创设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首先,教师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应该遵循启发性、探究性、针对性、趣味性等几个方面的原则。教学情境的设置必须选择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材料,这种材料还要能够激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其产生极为强烈的探究愿望。而且,教学情境的材料还要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的特点来进行选择,并保证所选择的材料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引起学生进行学习的兴趣。再者,在情境类型的选择上,数学教师可以尝试使用铺垫型、认知冲突型、思维策略型、试误型等几种情境模式。

比如就试误型这种情境,教师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用学生侥幸用对的错误解题方法来解决另外的问题,然后再帮助学生将错误方法和正确方法进行对比,使学生自己发现侥幸心理的不正确,从而掌握正确方法。

(二)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探究

初中数学教师使用探究模式的教学方法,在创设合适的情境过后还必须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探究。首先,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引导时,应该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及生活经验,引起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比如教师在教学时提供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材料,学生立刻就会针对这种材料产生交流探究的热情。再者,教师还必须找准自己教学的研究点,实现学生在探究中对于关键知识的掌握。教师要对自己教学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分析,看其是否适合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此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引导时,还应当看准时机适时适度地引导,避免干扰到学生的自主思维,也避免过度引导使学生产生厌烦感。比如在学生的探讨脱离了学习目标时、学生陷入思维定势时、学生思维突现灵感时等,教师适当地对其进行点拨,这样的引导会起到恰当好处的作用。

(三)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

基于探究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学,可以充分满足初中学生思维感性的需求,使学生获得快乐的学习。但是,使用探究模式的情境创设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时,可以帮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掌握必要知识,却不可以让其仅限于使用特定的情境来解决特定的问题,还要引导他们进行知识的迁移。教师在学生掌握了一种情境模式的教学之后,就要引导学生使用这种特定的情境来解决其他的问题,帮助其使用情境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实际使用。比如,教师引导学生在掌握关键知识以后,再使用这种情境教育学生学习与关键知识相关的其他一些知识。

结语

篇5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165-01

自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以来,我国一直提倡通过素质教育全面贯彻落实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初中数学就是基于此教育目标而不断为之努力奋斗,因此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时期。所以,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数学教学观念和数学教学模式,对数学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按照数学教学目标的实际要求,引导学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求新求异,以便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

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科目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数学的思考模式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在初中数学教育阶段,对数学课堂教学来说,教师要善于将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通过对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探讨可以激发学生对课堂所学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望和极大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要施展自己的洞察力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考模式,从而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优化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时通过互动教学、分小组进行研究探讨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构建初中数学学习氛围,进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为了满足数学教学课堂中的实际生活案例,那么丰富的素材就是教师创设实际生活情境教学的有力保障。同时,收集素材是保障教师应用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关键和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或者备课期间多收集一些情境材料,将这些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和汇总,将其归整到自己的教学数据库中,这样通过慢慢的积累和收集材料,会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充实。数学教师也可以和其他科目的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互相交换教学经验,以便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态度、学习等具体情况,进而根据学生的素质情况选择一些合理恰当的素材或者是比较典型的素材,并通过一系列的比较、筛选以及整合,最终选择出适合初中学生的数学教学材料。将材料归整到数学教学内容中,使得材料能够应用于初中数学情境教学课堂中,从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改进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2.1一题多解,举一反三。从不同角度分析,运用不同的方式解答问题的方法被称之为一题多解,这样可以极大程度的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数学学习思维不是同一性的,对数学的学习要讲究灵活多变,一个数学问题可以用多种方式来解析,那么就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来解答。因此,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对数学题目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2.2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如学生能力、学习水平、学习态度等,还要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有意识地将这些知识点进行恰当的串联并深化。这样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考范围,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

3.鼓励学生能够求新求异

只有求新求异才能有效的杜绝一味的墨守常规,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解放。想要将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养成,就必须以学生思想的创造性、思维的发散性以及思维的灵活性为前提条件。简而言之,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就是要让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舍弃一些不重要、无意义的因素,能够直击问题的本质,从而使得思维能够向解决问题的最终目标跃进,这就是学生思考问题时求新求异的最直接表现。

同样的,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育工作中,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在这一内容上,从数学教材的题型中我们就可以得知。比如,学生在学习关于圆与切点的数学问题中,有两条平行直线是圆 P的两条切线,还有一条直线也是该圆的切线,并且和两条平行直线相交,交点分别为 A、B, 证明∠APB 是直角。通常遇到这种类型的数学题目,一般的解题思路就是利用切线定理去证明。不过,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其他方式来解题证明等。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巩固了数学知识点,而且也使得自身的解题思路得到了加强。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将创造性思维方式发展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中,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时,教师要把握好训练的方式以及范围,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拓宽学生的思考方式指明方向,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模式进行初中数学学习的调整。

篇6

一、初中数学实施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心理学基础

研究表明,教学理论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以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作为基础。对于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心理基础而言,主要包括构建主义理论与“最近发展区”理论。情境、交流、协作与意义构建是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要素,由此可看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习得的过程是从环境中接受和感受信息导致信息生成的过程,而信息的获得是学生探究的结果,及学生通过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进行最终的解释与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是学生直接发现与体验的,并非被动获得的。而“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学与其说是依靠自己已经成熟的机能,不如说是依靠那些正在成熟的机能,而正在成熟的机能则是通过不断的探索才逐步发展成为已经成熟的机能,因此数学学习与数学思维形成的过程应该是学生不断探索的过程。

(二)教学论基础

一定的教学论思想产生一定的教学方法,现代教学论思想是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教学论基础。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是巨大的,思维发展空间是广阔的。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是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的,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与现代教学论思想是一致的。现代教学论思想作为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除了遵循一般的教学原则之外,还应充分体现探究式教学的特征,遵循学生尝试、教师引导的原则,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

二、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程序

就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现状而言,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可遵循以下主要程序:首先,根据初中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以学生感知为基础,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创设探究式情境,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其次,作为思维的开始,提出问题十分重要,教师要结合当堂课的教学内容合理提出问题,并营造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探讨问题,增加交流与沟通,进而使每个学生获得更为丰满的知识;再次,在探究式课堂情境中,根据提出的问题与学生讨论情况提出假设,然后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分析数据、小组讨论,并最终得出结论;第四,对学生得出的结论进行信息反馈,并以此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反思,给予一定的正面评价与鼓励;最后,结合课堂教学的最终效果,对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学习技巧的获得等。

三、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

(一)创设探究氛围,提高学生探究兴趣

结合初中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可在数学探究式教学中选择实物或者实物图片的方式创建探究氛围,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兴趣,如在几何教学中适当引入著名建筑物作为例子进行探究式教学等。在这一过程中,探究教学所设计的问题必须具有开放性,要尊重和鼓励学生开放性的结论,尊重学生不同兴趣与能力,以及不同的探究问题方向,但探究学习的过程应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避免偏离大方向。另外,实物或亲自动手操作的探究方式,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更加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二)以学生为探究主体,教师处于引导者角色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某些环节,设计探究式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以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所涉及的问题要均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能够大大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热情。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情境模式,能够使学生在问题驱动下完成独立思考,并结合学生互动与教师引导,实现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需要注意的是,以学生为主的数学探究式教学必须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性思维,由“经验数学”上升到“推理数学”层面,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三)注重探究的深度与宽度

数学探究深度是指数学探究活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的多少与深浅程度,数学探究宽度则是指数学探究活动所包含的数学要素的多少。对于初中生而言,不同的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具体表现在数学学习方面则为数学理解能力、数学学习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探究式课堂教学时,需要考虑到学生智力、数学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适当把握和控制探究内容的深浅与涉及知识面的范围,尽量做到探究问题的较强针对性。

(四)尊重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初中数学教学对象的覆盖面是整个班级,而非某个或某些学生,因此数学探究式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每个层次的学生,要保证全体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师在设计探究式数学问题时,必须体现问题的层次性、开放性与全面性,让学生敢于积极发言,并感受到自己观点受到认可,从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为了弥补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探究过程还应重视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分组,保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吸收长处,提高交往能力。

四、结语

在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要强调教学的重点是展示教学的思想方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与自主学习能力,并积极吸取探究式教学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使教学模式得以优化。当然,探究式教学虽然是一种较为理想、有效的教学方式,但绝不是唯一的教学方式,有效的数学教学要求运用多种方式与策略,这些任然有待于广大教师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篇7

初中数学是辅助学生走向更好的一所高中的重要科目。想要在初中阶段收获到更高效的数学教学成果,使学生不再排斥数学,并且发现一些数学的解题技巧,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突破创新,调整教学思路,从各个方面进行改革,从而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一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实的初中数学课程改革中存在诸多问题,具体的如下:

1教学思想守旧,创新不足

俗话说“教无定法”,讲的是教学不能教条主义、循规蹈矩,要突破教学的常规思维,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方能实现教学目标。然而通过调查发现,一些学校原有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思维仍然在起作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缺乏基本的互动环节,使本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相长”、“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俨然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在如此的教学情境之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课堂教学方式落后

从教学过程来看,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现实矛盾仍然存在。新课改倡导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但应对考试压力仍是教学的实际问题。这就导致数学课程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定理分析、习题讲解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尽管多媒体教学使课堂面貌得到改观,但大量的习题分析也难免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增加学习压力。比如初中解析几何中对于抛物线的讲解,教师往往是反复分析习题,使学生掌握不同方向抛物线的求解,至于抛物线的实践应用则涉及不多;几何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部分也都是以习题分析为主。所以很多新型教学方法的应用也很有限。

3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不高。

目前许多初中数学教师自身数学教学能力低下,没有对教学材料进行充分的掌握和合理的拓展。一些教师没有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只是一味的在课堂上讲授教材上具有局限性的数学知识,没有对其进行拓展和延伸,这种只讲不练的数学教学模式会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惰性,不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掌握、拓展和应用,从而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

二加强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对策

针对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深化数学教学改革,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新课改已走过多年的发展历程,教师应总结以往教学中的成果与不足,进而为新一阶段的教学改革工作积蓄力量。为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新时期教师首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潜能,切实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规划教学工作。

2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当前,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怎样消除学生的“离教现象”呢?笔者认为应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学生总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可以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类”,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和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如“概念关”里的正、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法则关”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在“运算关”强调一步算错,全题皆错等等。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教师总结。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能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

3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古人曰:“亲其师,信其道。 ”这就是要求教师能够摒弃师道为大的旧俗, 和学生建立一种人格上的平等,走到学生的身旁,走进学生的心里,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和学生一起探索、讨论,激励学生积极思考、选择、提问,积极参与他们的自由交流;和学生建立一种友好的关系,让学生不再抗拒教师。 如果建立起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就能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内进行与完成。 要想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互动性的关系, 教师不仅要在备课的时候, 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知识状况, 还要考虑怎样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获得相关的技能。 此外,教师还应在课堂上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能够主动探索、大胆提问,鼓励学生主动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参加学生的学习活动, 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与学生成为学习伙伴、知心朋友。

4合理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设计应该遵循多样性、灵活性、综合性、创新性的原则。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应该依据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同时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同时还要依据教学的组织形式、时间、设备条件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 由于中学生的注意力还不是特别集中,在一节课中只运用一种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产生疲惫和倦怠,因此,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 比如,在学习《命题与证明》这一章时,教师应该采用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等,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新知识又能够及时掌握新知识,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俗话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然实现传道授业的基本功能实现是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此,无论是学校还是教育主管部门都必须注意到这一点,在实践过程中,应当定期定量组织数学教师的培训学习,通过给教师提供相关的培训可以让教师从根本源头上认清当今初中数学教育的重要意义和教学技能的提高,培训学习同时是一种交流的机会,通过交流,可以实现新教学方法的传播和发展,从而实现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充分运用,有利于数学教育的进一步的发展。

篇8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要结合自身特点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这就指明了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初中生正处在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时期,理想尚未形成,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思想教育,不仅仅是政治课和语文课上的事,数学教学中也同样不可忽视;

首先,数学是客观物质世界的数量关系及空间形式的客观规律的反映;其次,数学本身具有结论确定的特点,数学教学可以说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教学;第三,数学教学在转播数学知识的同时,承担培养学生进取心和创新精神的责任;第四,数学课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之一,数学教育是一种文化基础教育。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队学生进行德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显现的和隐性的德育素材,施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研究》中“德育”,限定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其中:

1.“.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爱祖国爱科学———在初中数学中体现的中国数学发展对人类的贡献,提升学生的祖国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数学、爱科学的人生观;

2.“集体主义”主要表现在:从交流合作、合作探究学习中体现互帮互助,关爱他人,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

3.在数学学习中学会判别人性的真、善、美,体会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有机结合。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研究的主体部分,重点回答解决:

1.初中数学教材中体现的中国数学发展对人类的贡献,提升学生的祖国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数学、爱科学的人生观(以调查报告的形式体现);

2.从交流合作、合作探究数学学习中体现互帮互助,关爱他人,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以教学案例的形式展示);

3.在数学学习中学会判别人性的真、善、美,体会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有机结合(以随笔或论文的形式解答)。

据此,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XX年5月--7月,研讨开题报告内容,收集研究资料做前期准备工作;(负责人召开研讨会,分配任务)

第二阶段:7月--10月31日,收集“初中数学教材中体现的中国数学发展对人类的贡献”内容,指定调查问卷及调查,教学案例的实践和评价,论文材料收集,形成“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8月1日--XX年元月底,对前期研究活动进行总结提升形成文字材料,准备结题,撰写“结题报告”。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课题成果:

1.主件:

结题报告;

2.附件:

篇9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110-01

在我国的新课程标准当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被明确。在此次教学体制的改革中,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三者要在教学体制变革的带动下进行变革。初中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热情与探究欲望,是将小学所学的数学进行丰富与细化的过程。所在,初中数学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适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不断进行数学探究与思考。

1 创设情境,规范学习目标

虽然情境教学法在创新教学方法当中已经属于较为传统的一个教学手段,但是情境教学对于学习活动有效性的提高作用依然不减。教师应当以初中数学的具体教材料为准,全面分析教材的内容与要求,对学生喜爱的学习方法进行研究,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创设数学学习的情境与轻松的氛围,使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到初中数学课堂当中来。情境教学存在的最大意义最大意义就是通过情境的创设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的情感因素被调动起来,逐渐融入到数学学习当中去[1]。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观察与理解,不断加深自身对于初中数学的理解,找到学习目标,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的学习目标与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当中,笔者利用情境教学的方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转变学生的数学态度,引导其摆脱数学的畏惧心理,实现畏惧向厌恶、厌恶向不讨厌、不讨厌到喜欢数学的态度转变。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利用具体的教学内容,开发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工具,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比如说,在学习几何性质的时候,为学生创造一个制作工厂的情境,使学生扮演工人,制造生产立体几何模型,使其更直观地了解到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另外,在学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之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关动画,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于形象生动的动画之上,教师也可以实现寓教于乐,使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

2 探究学习,提高学习动力

教育事业是服务于广大学生个人发展的事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目的。因此,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之时,教师应当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愿望为基础进行备课与教学目的的规定、教学活动的组织等等,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自主思考数学问题,探究数学原理。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应当支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给学生自我思考的时间,正确的修正学生的逻辑错误,鼓励学生动手动脑,积极思考。当然,教师也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与学生一起探究数学理论,分享数学研究成果,分享喜悦。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进行探究性学习,要以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教师要改变传统严肃的教师形象,与学生平等交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教师要明确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地位,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教师不可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想法,在学生自主学习之时,教师可对学生进行观察,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有不同需求的学生开展多样的帮助,因材施教。除此之外,教师要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探究性学生需要学生的自我思考、与同学生交流、分歧与意见的讨论、二次自我思考。在经历这些的流程之后,学生的数学探究才是一个完整的自主探究过程。所以,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究,适时给予学生帮助,使学生在探究中有所收获,找到初中数学学习的成就感,使学生找到数学的学习动力,愿意不断探究,不断进步。

3 合作学习,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

合作精神一种重要的学习精神,在合作中,学生们对于数学问题进行自我意见的表达与他人意见的听取,通过对比,可以了解到自己数学思维的不足与他人数学能力的优势所在,通过互相学习的方式,达到共同提高与进步的学习目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分组教学的方法来促成学生的合作学习[2-3]。在对学生进行分组之时,要科学分组,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学习精神水准,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级别,使每一个小组都具备最优学习力量,提高小组学习有效性。其次,教师所设定的数学问题要具有合作探究的价值,问题的解决要在学生学习能力的允许范围之内,过于简单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过于困难则会使学生望而却步。另外,在小组学习中,要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使学生在合作的同时进行自主思考,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使得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成为了数学教学工作者的必然工作要点。本文基于避免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缺失的目的,对我国初中数学创新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希望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师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目标,利用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10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也应实现现代化,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融入尤为重要,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智力发育,而且可以为学生未来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情感教育应用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激发,能够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对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有效。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通过有效策略而融入情感教育。

1 情感教育与初中数学的联系性

初中数学教学和情感教育之间联系密切,主要表现在:首先,将情感教育融入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果和加强素质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可见,认知教育与情感教育相互依存和促进,只有实现二者的统一,才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动力。其次,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情感和人格的健全时期,通过融入情感教育于初中数学教学中,能够对学生加强情感教育,提高学生情商水平,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最后,通过情感教育,师生在课堂中能够加强情感交流,可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因此,情感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

2 情感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由于数学学科与人类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因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从教材中获取诸多情感因素,为情感教育创造有利条件。例如,在“有理数加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学校为背景,向学生提问,如“初一年级共有多少名学生”等问题;也可以建筑工程为例,问学生“材料保管员应如何记录每日材料的进出情况”等。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充分调动,并对课堂教学新内容有着强烈的渴望。受好奇心的驱使,初中学生求知欲望逐渐强烈,与此同时,教师引入新课,能够将学生饱满的情感释放,是情感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的成功举措。

(二)教师对学生情感意识给予肯定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情感意识给予肯定,并引导学生将自身的积极情感不断积累,为未来学习提供充足动力。在某种程度讲,学生对知识的渴望程度,决定着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有必要组织学生多参与教学活动,并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在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基础上,使学生积累情感。例如,在“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学习中,教师首先创设思维情境,鼓励学生对相关统计问题进行思考;其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鼓励小组成员通过合作探究而进一步研析问题。基于此,不仅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而且是教师对学生情感意识的最大肯定[2]。

(三)揭示教材中的内在美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中有许多内在美因素,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融入情感教育,可进一步揭示教材中的内在美。首先,初中数学教材中具有语言美。概念是数学知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数学知识内容的浓缩,其语言具有精炼、精确、集约等特点,彰显其无可比拟的语言美。其次,初中数学教材中具有数字美,如圆周率π=3.1415926...是无限不循环的数字,彰显数字美。再次,初中数学知识具有数与形的结合美,如函数、几何图形等。最后,数学具有对称美,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学生可深刻体会数学的内在美。对此,通过揭示教材中的内在美,可增强情感教育效果。

(四)情感教育的延伸

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更好应用情感教育,有必要做好课堂延伸活动。例如,在“图形认识初步”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而实施活动课,该课程不仅具有趣味性,而且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另外,在情感教育延伸中,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引导初中学生开创思维和实现个性化发展,根据实际需求而设计长方体包装。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得以提高,情感得以升华,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陶冶情操,对初中数学教学活动高效实施有利[3]。

3 结论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有必要融入情感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而且可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情感教学的有效应用,教育工作者能够走出题海战术的误区,并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推动初中数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进程。对此,教师应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对学生情感意识给予肯定、揭示数学教材中的内在美、实现情感教育的延伸,有利于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篇1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的学习需求,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同时树立起团结合作的观念。本文针对初中数学中合作教学模式展开探讨,将合作教学模式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从而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一、合作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意义

1.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意识

合作学习模式是以小组形式展开学习活动,将每名学生都置于合作团体中,相互帮助互助学习,团体成员共同进步,彻底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当前的初中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身上都存在着独生子女的共同特点,合作意识淡薄、团体意识差,而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具备团队合租意识,才能相互帮助、互相督促,从而促使学生不断进步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及数学素养。中所众所周知当一个人遇到某种困难难以解决时不免会气馁、无助甚至想要放弃,然而如果是一个团队玉带困难时,团队成员间会相互鼓励,相互扶持,各自发挥所长拼尽全力最终化解难题。

2.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多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并不顾及学生的感受,按照自己的课程设计,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毫不顾忌学生的接受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无法有效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着知识的灌输,无法对知识产生兴趣,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而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之中,有利于建立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便于教师更加及时准确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及具体学习情况,以便于教师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设计,使每名同学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进而热爱学习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当教师布置给某一个学习小组数学研究课题之后,学生们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也许其中涉及到的知识是他们平时学习的盲区,亦或是已学知识的延伸,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学生的表现充分的了解学生的不足,并根据其不足进行相关知识的辅导,最终使学生能够扎实稳固的实现整体提升。

二、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科学合理采取小组互动模式展开教学活动

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最为关键的就是小组互动学习模式的实施。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在课前将班级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并安排每个小组准备课堂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一些相关材料,最后让小组内部成员之间进行共同探讨,得出自己初步的结论,然后将这一结论带到课堂,与课堂中的标准答案进行对比,找到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实现数学能力的有效提升。例如,在学习对称轴图形之前,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寻找对称轴图形并总结其特点,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生活中找到了大量的对称轴图形,但是在寻找的过程中出现了分歧,对某些图形学生各持己见无法进行准去的定位。学生将难以解决的部分归纳出来,上课时像教师请教,从而得出了对称轴图形的特点,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们更加认清自身的不足,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2.合理进行竞争学习模式的应用

合作学习应用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还需要引入一些相应的竞争机制,使学生在合作的同时学会与人分享、沟通、交流,然后在竞争的意识促使下使学生充满激情注意力集中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以及平时的学习情况进行班级的分组,争取每个组的实力相当,组与组之间学生的水平以及综合能力尽量均衡,有学习成绩优异的思维活跃的,也有平时成绩较差的,稍落后的。小组划分完毕后有教师进行出题,可以是一道计算题,也可以是一道证明题,看哪个组解的又快又好。然后将解题的情况在黑板上公示,哪个组用的时间最少同时解题正确就获得胜利,其余的几个小组也依据解题时间及正确度,排出名次。通过这样的竞争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度以及竞争意识,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形成团队意识。

3.合理构建评价体系

新课标实施以来,教学已经不单纯的是传授学生数学基本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数学知识的内化,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及数学素养。然而在长久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大多数教师都将学生的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无法给予学生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初中阶段的学生政治心理及生理逐渐成熟的特殊时期,对于教师的评价极其重视和敏感,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得当很有可能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在制定评价体系时应充分的尊重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的进行考量实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评价角度应从学生课堂表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对数学知识是否感兴趣等等。教师对合作学习中的评价,应努力将学生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形成组内合作,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模式。

三、结语

合作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之中,不仅转变了传统教学模式,而且促进了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技巧的掌握。同时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小组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提升自身学习能力的同时还增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及生生关系的建立,使学生在更加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展开高效的学习,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参考文献:

篇12

【关键词】初中数学;归纳意识;培养策略

正所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学习过程中,不管是学习任何一门课程,学生读需要具备良好的归纳意识,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操纵自如,同时也能很好地吸收教师所讲解的新知识,而在课后则可以对之前所学习过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总结,这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归纳意识对于学生发展有着较为显著的作用,而本文主要就是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归纳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培养策略进行了分析。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归纳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数学这一门课程教育的本质就是为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长时间以来,初中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都是比较重视课堂演绎,没有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对鼎力、公式以及概念的形成以及发展进行探索,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归纳意识就很难养成,最终也就致使学生很难掌握以及理解数学知识。可是,归纳意识对于学生而言又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思维能力,如果学生具备较为良好的归纳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就会起到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学生则能更好地理解相关数学知识,最终就能有效的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为其今后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归纳意识的培养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归纳

在教学过程中,推理归纳一般都是在经验材料基础上所产生的,所以要想实现培养学生归纳意识这一目的,还是需要从特殊并且具体的示例中着手,让学生通过分析、观察以及联想来对材料一级级经验进行归纳和整理,以此来形成一种猜想,之后再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验证这一种猜想,同时对其加以应用,从而就能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归纳意识这一目的。在归纳意识培养过程中,初中生本身思维较为活跃,形象思维相比较于小学而言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成熟,而可是抽象思维在这一阶段还是处在发展阶段,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归纳意识培养的过程中,还是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认知水平,为学生创设一些生活化、具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动机,同时让学生直接在情境当中接触材料以及经验,并且对具体的材料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就能实现培养学生归纳意识这一目的。例如,教师在开展《正数和负数》相关内容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天气预报报道在2017年5月当中的某一天某市气温是-3℃至5℃,其中-3℃代表的是什么?5℃代表的又是什么?这一城市温差是多少?”通过这种和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就会十分的顺畅,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注意力也就会十分的集中,之后教师就可以通过这一生活情景来让学生对正数、负数这两个数学概念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且让其在日常生活现象当中归纳出这两个知识点,从而就能让学生归纳意识得到发展和进步。

2.积极开展分组讨论,在讨论中归纳知识点

人本身就属于群居动物,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离开世界或者是社会单独存在,在学习过程中也是如此,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具备较为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品质,还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和学生以及教师进行交流,这样才能有效的对知识进行归纳。所以说,初中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归纳意识培养的过程中,还可以积极开展分组讨论,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多加进行交流和沟通,这样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能学会从他人的角度以及观点对问题进行思考,这样就能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此外,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本身就能然W生归纳思想得到一个较为迅速的发展,因为其能够在分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更加懂得去变通,而这些对于学生归纳意识的培养都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为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开展分组讨论教学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归纳意识。例如,教师在对学生开展二次函数y=ax2+bx+c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对函数和方程ax2+bx+c=0的关系,如果学生归纳意识还不够强的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一定要改变之前那种开门见山式的演绎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学观念,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加强引导,以此来发展学生归纳思维,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掌握:“当方程有两个解的时候,二次函数和X轴存在两个交点;当方程只有一个解的时候,二次函数和X轴只存在一个交点;当方程无解的过程中,二次函数和X轴之间没有交点。”在学生得出结论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方程和二次函数进行分析,并且分情况进行讨论,以此来进行总结和归纳,这样学生就能在分组讨论过程中很好的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而教学效果也会更佳,同时也能实现培养学生归纳意识这一目的。

3.积累学习心得,让学生在反思过程中学会归纳

无论在任何一门课程学习过程中,反思都是一个必须要具备的学习态度,其对于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总结归纳之前所学习过的内容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让学生归纳意识得到培养和提升,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让学生在反思过程中学会归纳,而学生也只有学会了反思,才能避免数学学习或者是问题解决过程中再次出现失误,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反思过程中发现自身哪些地方较为薄弱,这样就能让学生在不断反思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归纳意识,让学生思维能力在数学反思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发展和进步。为此,在初中数学教学归纳意识培养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例如,教师在完成“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关系”这一课程教学之后,教师经常会因为这是一个较为基础的知识点而一笔带过,不对其进行详细的讲解,可是这对于学生而言或许就是较为复杂的知识点,学生如果没有很好的对其进行掌握的话,其今后学习也就会更加的困难,所以说,对于这种较为基础简单的知识,教师也需要起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讲解,然后在课后提醒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反思,思考直角坐标系和点的位置关系,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在反思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真正帮助学生掌握这一知识点。最后,在数学课程完成之后,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后书写学习心得和体会,通过这一方式来督促学生进行反思,这样学生在反思过程中不仅能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巩固,还能促进学生归纳意识的养成和提升,真正实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归纳意识这一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归纳意识培养,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让学生真正懂得将知识融会贯通,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就会更加的顺利,真正让学生能够有效的掌握初中数学知识点。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