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4 14:53:1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老年人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老年人调查报告

篇1

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分为三部分,为家政服务、医疗救助与心理慰藉。按政策规定,八十岁以上老年人全免费,六十岁到八十岁的老年人只收取一定基本费用,由政府财政补贴,做到关爱老年人生活,让老年人活得更美好的目标。

然而,老年人信息获取渠道的局限性让许多老年人不清楚此项政策,即使清楚,但仍需要为各位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做一次全面的访谈,了解其基本情况与需要,以便更好地为进一步由针对性地服务老年人打下基础。这样,我这次的暑期实践访谈工作则显得尤其重要,访谈了解案主基本信息这是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为日后开展工作作基础性参考。并且能让更多老年人获得政策资讯,带给他们通向幸福老年生活的钥匙,我感到十分荣幸与责任重大,并积极努力做到最好,让更多老年人受益。

我们先从居委会度拿到有关该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的资料,包括其姓名、年龄、住址、电话等基本信息,然后两人一组,按照门牌号码逐家逐户上门入户做访谈。

访谈形式与一般的调查不同:

一般调查是按照调查问卷上的问题逐一向被访者发问并作记录;

我们社工的访谈不象调查那么死板且让人厌烦;

我们先将要问的相关内容记在心里,敲门入户后就不带问卷,不当场记录,好像一个朋友似的与工作对象聊天,将相关信息记在心里,访谈结束后再根据记忆填写问卷。

我们想得到工作对象的信息,并不是一般的发问,如直接问:你有多少个儿子啊?而是像普通闲聊一样,不过通过我们有意识的转移谈话话题,以关心工作对象为目的来引导对方主动讲出我们需要的信息,如问对方是不是一个人住,或者问其儿子有没有来探望他等系列相关话题使对方主动说出其有多少个儿子等信息。

这样,访谈的对象并不会对我们的到来与我们的访谈产生厌恶或不耐烦,因为我们采取的形式是平和、温馨的,老人家知道也感受到我们是在真心关怀他们,对他们好。虽然这样得到我们想了解的信息会颇费时间与精力,但这也是双赢的好方法。

篇2

xx市老年人生活现状及需求调查报告 文章作者: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9月17日15:53 北京市老年人生活现状及需求调查报告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一大趋势,预计在二十一世纪三、四十年代将达到。目前,这一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北京市在80年代末就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90年代以来,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人口老化形势日益严峻,老年人口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都在不断提高。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龄问题即老年人的需求问题和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日益突出,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解决北京市的老龄问题,北京市统计局最近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老年人生活现状及需求的抽样调查。

(一)老年人的生活现状 大多数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从老年人的居住方式看,70%的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近三分之二的老年人享受离退休待遇;老年人的就业比例较低;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离退休金;80%以上的老年人生活能够自理;老年人公费医疗的比例达到60%;老年人的娱乐活动较为单一。 (二)老年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老年人大多愿意与子妇住在一起;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对自己的经济状况表示满意;绝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半数以上的老年人赞同再婚;大多数老年人没有学习的兴趣;60%的老年人肯定自己的社会价值。 (三)老年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有宽敞的住房”,第三是“经济上有人帮助”和“看病就医方便”,另外,还有一定比例的老年人提出要“增加服务社区”,而提到其它问题的老年人较少。老年人所提出的问题存在着地区差异、年龄差异和文化差异。 地区差异:城近郊区的老年人对目前生活状况的满意度要低于远郊区县,城近郊区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有宽敞的住房”,位于第二位的是“看病就医方便”和“增加服务社区”,位于第三位的是“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而远郊区县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经济上有人帮助”,第三是“看病就医方便”。 年龄差异:60-69岁老年人提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主要涉及六个方面,根据老年人提及的多少来排序,这六个方面依次是:“生活有人照料”、“有宽敞的住房”、“看病就医方便”、“增加服务社区”、“经济上有人帮助”和“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而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所提的问题比较集中,主要是一个,即“生活有人照料”,而对其它问题提及的较少。 文化差异: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没有问题的人数比例越低。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和高中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有宽敞的住房”,而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则是“增加服务社区”。 (四)中青年人的观点 大多数中青人愿意与老年人住在一起;近60%的中青年人不赞同老年人就业,主要原因是老人年龄偏高、身体不好以及老人应该享受生活;中青年人中90%以上在生活中都帮助老年人;中青年人认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是很丰富;在养老方面,中青年人的看法与老年人一致,87%的人选择家庭作为老年人的养老场所;将近70%的中青年人赞同老年人再婚;中青年人认为老年人是社会的一笔宝贵财富,不是家庭的社会的负担。 (五)结论及对策 1、 加强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制定符合北京市情的养老政策。 养老问题是老龄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它包括两项基本内容,即养老期间的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关于经济保障,由于我市的老年人口以离退休人员为主,他们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离退休金,因此,在发放离退休金时,一方面要保证离退休人员按时领到离退休金,另一方面要随着就业人员工资水平以及物价指数的变化,及时调整离退休金的金额,以保证老年人的实际生活水平。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北京市的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减轻企业和个人的负担,使我市的养老工作步入良性循环。关于服务保障,目前北京市的养老方式主要是居家养老,这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调查发现,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倾向于这种养老方式,但是由于现在的家庭结构、规模正在发生变化,家庭的养老功能已趋于

弱化,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因此,应该把居家养老和规范化的社区服务相结合,把社区服务引入家庭,以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只有做到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有机结合,才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 发展老年教育,提高老年人口素质;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真正做到老有所乐;拓宽老年人的就业渠道,实现老年人的社会价值。 3、搞好社区建设,发挥社区的助老服务功能 社区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随着家庭养老功能的减弱,老年人对社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加强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对老年人的服务功能是解决老龄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北京市的社区建设比较薄弱,不能适应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因此,在进行社区建设时,首先要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业的投入,通过多方位、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资力度。其次,增加社区老年人的服务设施和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医疗保健、家政服务、健康娱乐、学习教育、法律咨询等服务项目。第三,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社区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提高社区为老年人的服务质量,不仅让老年人享受到有关的照顾资源,还要让老年人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北京市统计局) 文章出处: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篇3

二、维护老年人赡养权是老年维权的重头戏。据法律援助中心反映,老年人维权问题最多的还是赡养权。近年来碰到赡养人不承担老人赡养的情况有下面几种表现:1.子女互相之间踢皮球,不肯赡养老人。南郊有一对老夫妻,三个子女,互相推委,不养老人,弄得老人无法生活,住到亲戚家去。这种现象受到群众的指责。2.不承担福利院护理费。岳王有一个老太住在市福利中心,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共同负担,其中一个儿子不肯付钱,闹到法院判决,仍然拒付,法院打算强制执行,老太又心软撤诉了。3.老人居住权得不到保障。农村老人住劣质房的现象比较多。也有的因特殊原因无处栖身。浮桥有一对老夫妻住在女儿女婿家里,后来女儿女婿离婚,女婿家又正好碰到拆迁,弄得无处蹲身,后经浮桥镇司法调解,儿子总算同意老人住到自己家里。4.社保银行存折被子女掌握,老人有了社保却拿不到钱。原来老人实行捆绑式社保,子女买了社保,老人才能享受社保,子女认为自己缴了钱父母才有养老金,因而常常把父母的养老金据为己有。

我们与法律援助中心一起分析,造成老年人赡养权得不到保障的直接原因有下面几条:1.多子女家庭,子女互不负责,造成“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扛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2.老人对几个子女不是平等对待,而是有偏心。3.在处理遗产时不合理,没有摆平,造成子女不服,对父母有意见。4.有些老人脾气倔强古怪,造成父子、婆媳关系不睦,因此在赡养老人时心中有气,不积极赡养。5.子女有其他特殊原因无力或不能赡养。当然各种各样的原因很多,归根到底还是道德素质欠佳,法律意识不强。

三、对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几点建议。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工作尽管已经得到各级党政领导、法律部门和老年组织的重视,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依然任重而道远。我们建议:

1.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提高全社会维护老年人权益的意识。要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各种方式,大力宣传《老年法》,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老年法》不仅要让老年人知道,更要让全社会知道,形成全社会知法、懂法、守法的局面。

2.要大力宣传传统道德和文明守则,弘扬敬老爱老美德。尊老尽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尽管时代不同了,但“尽孝”没有过时,要大讲特讲,要大力表扬“孝子贤孙”,不能把“孝子贤孙”作为贬义词,“孝子贤孙”就是好,就是光荣,就得推崇。要批评那种不肯赡养的“不孝子孙”,把他们不光彩的行为曝光,使之成为众矢之的。

篇4

一、引言

老龄化社会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定的比例的人口结构模型,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而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一个重要节点,60岁及以上老年人总数高达2.1242亿人,首次突破15%大关,占全国总人数的15.53%;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首次突破10%大关,总数高达1.3755亿,占10.06%。根据人口惯性规律,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在2026年将超过3亿,2037年将超过4亿,2050年将达到4.4亿,约占总人口的30%。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口逐步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养老负担之重,不言而喻。

在此基础上,本文以甘肃省庆阳市为例,实地访问了当地的敬老院以及随机采访了部分老年人,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并针对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

二、对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养老机构的调查分析

敬老院,为老年人养老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组织,又称养老院,西方国家的养老院通常由地方政府或慈善机构主办,接收靠福利救济或低收入的老人;中国的敬老院是在农村实行“五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敬老院的收养对象主要是五保老人。入院老人的生活费、医疗费、丧葬费等的供给,均由政府承担。

在十多天的调查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城市,年轻人大都出去工作,刚退休的老人则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了家里的“免费保姆”,几乎没有自己的私人空间、私人生活,而儿女们平时忙于工作,平时难得一见,也只能利用双休或节假日看望一下老人。另外,在此次调查中有很多老年人并不愿意去养老院养老,比例高达53.3%,我认为这其中的理由不外乎有三点:

1、当地的唯一一所敬老院便是我们所调查的董志养老院,据负责人说,他们的招收标准以农村的老年人为主,且多为“五保户”,甚至有三分之一的老年人都是智力上有缺陷,基本不招收其他自愿来养老院的老人们,尤其是生有子女的老人。

2、当地的经济发展还处在相对落后的阶段,老人们的思想根深蒂固,觉得去养老院养老怕人说子女不孝顺,也舍不得离开子女,这种思想不是个别的老年人才有的,是绝大多数当地的老年人都存在的。

3、在经济状况上,尚有一定比例的人群(城市10.48%,农村13.08%)经济上感到困难甚至是相当困难。虽然有部分老年人愿意去住养老院,但养老院的费用普遍较高(除“五保户”等国家补助的老人),愿意去住养老院的大多数是子女在外地或者不愿意照顾自己的老人,他们没有足够的财力去支付昂贵的费用。

三、影响老年人养老的因素

1、子女对待父母亲养老的态度。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传统的养老观念和养老方式开始被人们淡化,有很大一部分人开始不再把照顾父母当做自己的首要责任,甚至拒绝赡养老人,这样丢弃传统敬老的美德怕是有失常理。另一方面教育的普及,使离开父母在外读书的人越来越多,只有父母组成的空巢家庭与日俱增。同时由于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以及工作压力,子女对父母的照顾越来越少。

2、老年贫困。“2000年,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在20个省、市、自治区进行了一项关于“老年人口状况的一次性抽样调查”表明,有约106万老年人处于贫困状态,而实际情况远远超过这个数字”。而农村老年人贫困情况更为严重,在一项调查中,农村人口占了将近85%,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基本不存在,家庭承担了几乎全部农村人口的生活、医疗保险等负担。”甘肃省农村经济尤为落后,有很多贫困县、贫困村,而庆阳市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中,将近7%属于“空巢老人”,使得解决问题的难度加大。

3、医疗保健制度不够完善。我国目前的医疗保健制度还不够完善,而老年人是疾病的高发人群,据卫生部调查,老年人发病率比青壮年要高3-4倍,住院率高2倍,老人因病和高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有一千多万人。这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养老水平。

四、更好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建议

甘肃省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到来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也是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口平均寿命延长的结果,是一种必然的趋势,需要政府给予高度关注,并且妥善解决。

(一)要公平而非平均。养老保险虽说是一视同仁,但明显可以看出城市要好于农村,倒不是政策有了问题,而是我国人口基数过大,再好的政策分到每人头上也就没多少了。我认为公平并非平等或平均,应该对经济落后的贫困地区政策再偏倚一些。

(二)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相结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待养老问题也应当首先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提高家庭养老的能力,从而解决老年人口的生活问题。其次政府要鼓励私人养老机构的建立,鼓励建立老年公寓、活动室等。最后要加强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将孤寡老人、低保老人、空巢老人均纳入体系行列。

(三)提高高龄老人与低保老人的生活补贴。政府应该进行分级化管理责,将老年人高龄补贴的起点降低,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补贴;对低保老人应该建立长期的有效的救助机制,而不是一阵风似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对待病残老人应当给予双倍补贴。

参考文献:

篇5

一、社会实践背景

2002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超过1.32亿,占目前总人口的10%以上,且以每年3.2%的速度持续增长,按照国际通用标准,我国已完全迈进了老龄社会的门槛。随着中国的老龄化进程,老年人问题层出不穷,尤其在农村,生活条件不适,医疗疾病困扰,精神文化缺失等问题显得较为突出。此类的问题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舒适度和满意度,而农村老年人的问题关系到农村稳定和社会长治久安,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好坏。所以及时有效的发现和解决中老年人问题,建立适合当地情况的农村养老模式,逐步改善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是我们国家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朱寨村老年人生活现状

通过对朱寨村近三百户家庭的走访,我们对该村的老年人生活条件、医疗健康状况、文化娱乐休闲状况等方面有了初步了解。其中有好的方面,但也有些情况不容乐观。

(一)生活条件

1、居住环境:该村大多数为瓦房,不少家庭条件较好的住上了楼房或平房。而对于老年人,尤其是于子女分居,子女外出务工的老人,他们大多人居住在古老的瓦房中。由于农村人特有的生活习惯,院落中的物品摆放较为杂乱;现在大多数家中电视已经普及,但通过走访,发现一些老人独居的家中并没有电视,所以他们的精神生活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该村实施的“村村通”把水泥路修到了每家每户(其中每户出资400元,其余由政府补贴),可使村民免受雨天走泥路的困难,但在走访中也发现有些偏僻的地方路未修通。总的来说,该村老年人生活条件还行。

2、收入与支出: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其收入主要来自于劳动收入(个人积蓄)。据调查,该村人均耕地1亩左右,玉米和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除去口粮、税粮(现已取消)、牲口食粮外,以市场价出售,年户均粮食收入约3000元,平均到每个人身上,尤其是老年人身上仅有几百元,这就是大多数老年人用以养老的资本。对于那些身体尚好或有手艺的人(大多在60-65岁之间)他们还会向年轻人一样外出务工以增加收入。除劳动收入外,老年人资金来源还有子女供给、政策扶持,然而,这些都是有条件的。如,子女于老年人的关系是否融洽,子女经济条件,子女是否有尊老爱老意识愿意支出;享受五保、低保、独生子女计生补助等的要符合一定条件,需要评选过程客观公正。

目前,农民的花销相对较少,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其花销部分主要用于生活生产消费和医疗保健支出。生活消费支出的主要用于购衣,食品,沼气,自来水,电费等。用于生产消费的主要是粮种,花费,机械,农药等的购置。随着物价的上涨,这些方面的花销成了他们沉重的负担。在医疗支出这一块,据调查发现,村中一家小诊所,村民有头痛发烧小感冒一类的小病一般都去村中这家小诊所,有的甚至毫不在意,任其发展。另外农户家中也有常备药,因此,小病对村民的负担影响尚轻。但一旦得了大病,尤其是老年人处于疾病多发期,看病支出在家庭支出中还是占有相当比重。虽然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在农村较为普及,但据村民反映,由于体制原因,报销比例有一定限制,且不同医院,不同病情报销比例也不相同,加之药价虚高,医患关系紧张等原因,农民从新农合中获得的实惠并不多。

(二)健康状况

一个人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饮食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等方面,这一点对老年人来说仍然适用。

1、身体健康。血压是身体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医疗组成员利用随身携带的电子血压计为村民进行了免费测量。在几天的测血压活动中,他们共测量了238人(其中有复测者)。统计数据显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高血压比率不断攀升,依次为12.6%(≤50岁)、16.3%(50——60岁)、23.8%(60——70岁)、54.8%(≥70岁)。由此可见,高血压在老年人群中是易高发的。当然血压高低受时间、季节、运动、温度、环境、精神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尽力确保测量数据的科学性,可靠性。但从这一数据分析中,也能反映一定的问题。此外,通过走访发现中老年人群中还存在着其他一些慢性病,如颈椎病,腰间盘突出,风湿类风湿等,这些疾病都是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不容忽视的问题。当然,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多数老年人的身体还是健康的,人的寿命大约在75——80岁(该村有一93岁高龄的老人),但以上所反应的问题仍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2、心理健康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外部环境,随着现代社会生活频率的加快和部分地区社会尊老养老风气的退化,一些人见到老年人不会主动打招呼,视而不见,这对老年人心理笼罩了阴影使之产生了社会不再尊重老年人的想法,加之自己认为老了无用的心理,更加重了其心理负担,使其生活相对比较封闭,缺乏与外界交流,这一点尤其表现在80岁以上的身上。二是来之于家庭内部,老人与子女关系不融洽,子女外出武功缺少对老人的关心,子女忙于事务对老人关怀不够入微等都使老人谢了产生失落感。同时,年轻一代对老年人行为不理解也极易对老年人的心理造成创伤,相对应,老年人对年轻人的行为也存在困惑。

3、饮食健康

通过走访发现,村民尤其是老年人的饮食并不科学,这对老年人的健康或多或少的产生一些影响。对于农村人来说,他们吃的蔬菜大多是自己种的。虽然食品安全上有保证,但基本上是种啥吃啥,而不注重食物的广泛搭配。肉制品由于物价上涨,物源减少,农民对其望而却步,加之农民生活较为俭朴,经常改善生活的相对较少。据调查分析,一月改善一次的约占50%,每周一次的约为25%,约14%的人平时很少或根本不改善生活,食品搭配缺乏多样化,很难保证营养的供应。水果方面,村民平时水果的摄入量比较少,有3.4%的人天天吃,经常吃的占34.4%,偶尔吃的占24.1%,37.9%的人一般不吃,经常补充水果在农村尚未真正实现。另外通过走访发现,村民尤其是老年人平常吃饭盐味过重,这长期以往,易形成高血压,危害身体健康。

4、生活方式

通过走访发现,该村村民的生活方式相对较为科学,但也有一些不科学的习惯充斥其中,影响着人民的身体健康。从睡眠来看,村民一般都有早睡早起和午睡的习惯,大部分村民能保证每天7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晚11点——早6点),个别能哟8个小时,睡眠较为充足。其原因一是白天干活较累,二是无事可做。在体育锻炼方面,有70%的村民能进行体育活动(多为年轻人),而剩下的30%多为老人,他们很少锻炼或从不锻炼。在于外界交流方面,村民大多保持着住宅——农田——住宅的生活路线,于外界交流仅限于本组内部,邻居之间二老年人,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基本在家而不外出。不好的主要表现在饮食不卫生和在饮酒、吸烟上。由于农村生活条件相对有限,蝇虫较多,很难保证饮食卫生。在走访的男性人群中,50%的人抽烟,且烟龄较长,抽烟量较大,这在老年人身上表现尤为突出,对身体造成危害。饮酒方面不太严重,约60%的人不饮酒,在量上把握适当。这些习惯不利于健康,但由于长期的生活习惯和经济因素,健康观念等的制约,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形成还需要很长时间,需要积极的引导。

(三)文化娱乐条件

由于农村物质生活条件、村民思想观念、政府组织扶持力度等方面的原因,农村文化娱乐,尤其是老年人文化娱乐精神生活相对枯燥,条件较好的地方尚有能力去改善。朱寨村属于后者,但仍有许多要改进的地方。

1、现状

从硬件设施来看,该村建无文化大院和文化舞台,乒乓球台,篮球架,体育健身器材等配套设施。从软件来看,通过村民反映,本村过去有腰鼓队,舞狮队等文艺队伍,从中有一些具有唱戏、扭秧歌等才能的人,但随着时间的发展,文艺队处于解散状态,器械已不知去向,加之无人引导,村里文化活动并不活跃丰富。农闲时,住的较近的人(尤其是老人和妇女)一般会聚集在一起聊天,打麻将,打牌,这些活动虽无大害,但浪费了大量时间,且长时间坐着对身体也不利,另外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还有一些人整天呆在家里,不愿参与任何娱乐活动,

这极易造成思想封闭。

2、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该村文艺活动之所以行不起来,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①缺少合理引导。作为政府,对村民文化活动这一块重视相对不够,在资金、技术、人才开发与培养等方面做的不太好,未能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据村民反映,文艺队解散后器材归个人所有(而其不能调动村民),村民对此意见较大。作为村民,对公益事业的热情消减,人们顾及经济利益,加之村民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没有人愿意出面组织出面开展活动,即便有,也是小打小闹,不成气候,另外有些时候内容不健康(麻将、纸牌,甚至有封建迷信宗教活动)。

②人才断层。热心于公益事业的人多数为老年人。他们有原文艺队成员,有的会唱戏、扭秧歌。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不能再重现年轻时的辉煌,他们不能再进行腰鼓,舞狮等剧烈活动。而年轻一代对这些传统活动不感兴趣,不愿去学习,且大多数在外务工,很少在家,因而即便有人组织也没人会参加这些活动。

③精力有限。该村一种植业为主,玉米、花生等种植需要人力精力,农活较多,没时间和精力去组织参与于学习文艺活动。对于老人,多在家看孩子,也无精力去做。

④认知和条件的限制。生活在农村的人信息相对闭塞,封建的传统文化道德观念长期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村民特别是老年人对新事物、新文化的接受和认识程度,或多或少地给农村文娱事业带来阻力。

三、农村养老模式探析(以朱寨村为例)

(一)理论分析

农村养老是人口老龄化之后中国凸现的问题之一,目前,农村养老的主要模式有: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社会化养老(农村养老保险养老)等。

家庭养老作为传统养老的主要形式,是以家族成员对其上一辈老人提供衣、食、住、行、医直到死后安葬等一系列生活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慰藉行为的养老模式。

社区养老作为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化养老过渡的一种形式,是以社区为单位对老人进行集中供养的养老方式。是一种以社会救济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保障制度

农村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指我国农村的非城镇户口人员(包括乡镇企业职工)支付一定的劳动所得,在丧失劳动能力时从国家和社会取得帮助,享受养老金,以保障衣、食等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是一种社会化的养老模式。

分析这几种形式的不同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是大多数学者的共同目标。

由于中国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还相对处于落后贫困的状态下,家庭养老模式的地位很坚固。结合朱寨村实际,我认为家庭养老是适合该村的养老方式。这主要由于现阶段,农村养老的人力资源丰富,虽然计划生育政策制定并且贯彻多年,但由于传统观念的限制,在农村,多子女家庭仍是主流。同时,中国农村老人的晚年在精神照顾方面很欠缺,而社会化养老很难实现这一目标,所以,家庭养老成为首选。此外,由于资金的限制,中国农村养老机构大多处于初级阶段,很难得到与家庭养老一样的精细照料。家庭养老仍然是为中国农村老年人提供经济来源、补偿精神空缺的最佳办法。此外,老年人大多数会选择在家中养老的原因既有受传统文化影响,即“家”的观念,又有在精神慰籍及生活照料方面的追求。所以,在客观上,家庭养老在中国农村是优于社会化养老的。

当然,家庭养老对有子女家庭是比较合适的,但对于那些孤寡老人,就需要大家的力量,进行社区养老了(即由政府出面给与关怀,如建养老院等)。

(二)实际操作

从理论上找到了答案,在具体操作中还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篇6

马鞍山市是个工业城市,而金家庄区则又是老工业区,老年人口数量更大,所以为了了解金家庄区市民的生活,为了更好的了解金家庄区的老年人的生活现状,我们选择了调查老年人的生活状况。

3.11 塘西街道南塘社区概况

南塘社区共有50~80周岁的老人500余人

1、南塘社区地处天门大道北段金家庄区检查院附近,周围商场、超市繁多,菜市场也不远,交通便利,为老年人的出行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小区内高楼林立,环境优雅,道路宽阔,卫生良好,宜于老人晨跑;区内有小亭,可供老年人休憩;亭子附近有一些基本的健身设施,为老年人锻炼身体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总之,南唐小区不失为老年人生活的好居处;

2、区内房屋等建筑很新,据调查了解,老人们均对自己的住房及周围环境表示感觉良好!家里做饭都用上了煤气,有的还用电,方便快捷;而且由于管理得当,家里极少出现停水停电情况;家里有什么东西损坏时,只需一个电话,就会有相关人员及时修理!

4、区内邻里相处融洽,平时小聚在一起聊聊天,打打牌,甚是开心。

3.12南塘社区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尽管区内居住条件良好,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1、小区规模稍大,共有两个出口,一个大概位于小区中央,但来往车辆频繁。特别是高峰期时,上下班车辆、来往学生的自行车或电动车等川流不息,此时为老人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另一门较小,但因为在小区最北边,对大多老人来说多有不便。

2、小区内的健身设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而且至今无人修理!区内道路卫生虽然经常有人打理,但道路两旁却杂草丛生,而且还向居民收取卫生费,老人们提及,颇为不满!

3、紧靠小区南边,有一火车道通过,一昼夜来往车次可达十余次,深夜火车鸣笛,让老人们抱怨连天!

3.13南塘社区的思考及建议

该社区从总体上来考虑还是比较适合老人居住和生活的,老人们生活可以满足基本需求,但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来考虑的话,还有一定的距离。经过对区内老年人的问卷调查,结合大多数老人的意愿,我们现提供建议如下:

2、区内的草地尽量请人定期打理,健身设施,也要及时修理,以免发生意外;

3、银行、学校、医院离小区较远,希望政府能解老人之忧,合理布局,与人方便;

4、火车深夜鸣笛现象,确实为区内老人乃至所有居民带来困扰,希望政府能联系相关部门,让火车在深夜在经过居民区时不鸣笛或尽量少鸣笛。

篇7

2006年11月~2010年11月收治病史5年以上并且血压控制不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均为男性,年龄62~86岁,平均74岁;收缩压166.2±8.4mmHg、舒张压98.6±4.2mmHg;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病并发症。

方法:患者入院时由责任护士对其进行有关知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正常血压标准知晓率、原发性高血压定义的认识、如何监测自己的血压、服药治疗情况、如何正确掌握饮食治疗、是否愿意接受高血压知识教育等。

结 果

正常血压标准知晓率:按照WHO/ISH(1999)标准,正常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被调查对象中,能正确说出收缩压和舒张压标准仅5例(8.3%),只能说出其中之一30例(50%),对正常血压标准完全不知晓25例(41.7%)。

高血压的定义的认识:被调查的对象中30例(50%)知道什么是高血压。大多数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来源于道听途说,未接受正规的高血压的知识教育。

如何检测自己的血压和定期监测血压的重要性:知道如何检测自己血压仅6例(10%),定期监测血压12例(20%),有症状时测血压48例(80%)。

服药治疗情况:能长期有规律服药15例(25%),偶尔服药43例(72%),完全不服药2例(3%)。

对饮食治疗的认识:能坚持低盐饮食12例(20%),完全不知道限盐饮食有利于降血压9例(15%),顺其自然39例(65%)。

是否愿意接受高血压知识教育:被调查者均表示愿意接受高血压知识教育。

篇8

[中图分类号] R781.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1(c)-0111-04

Survey of dental caries on the old people in Beijing City

ZHAO Mei ZHANG Hui CHEN Wei WANG Peng HAN Yongcheng

Department of Preventive Dentistry, Beijing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Affiliate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5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ental caries status of the elderly aged 65-74 years in Beijing City, and to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the oral health service. Methods An equal-sized stratified multi-stage randomly sampling design was used in Beijing City. Oral examinations of dental caries were performed on people who aged from 65 to 74. SPSS 13.0 software was appli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5208 old people were examed. The caries prevalence was 69.16%, which in the urban area (70.68%)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ural area (65.78%) (P < 0.01). The caries prevalence of the female (71.93%)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male (66.93%) (P < 0.01). The DFT was 2.85, which in urban area (2.96)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ural area (2.62) (P < 0.01). Considering the sexual difference, the DFT of the female (3.03)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male (2.67) (P < 0.01). The dental caries filling rate was only 29.97%, which in the urban area (33.69%)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ural area (20.59%) (P < 0.01). Conclusion The caries prevalence of the old people in Beijing City is still very high, but the filling rate is very low. There is a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on caries prevalence, DFT and the filling rate between the rural and the urban area. More effective prevention should be taken in the rural area.

[Key words] Caries; Root caries; Oral epidemiology survey; Old people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寿命普遍延长,老年健康日益引起社会关注,北京市已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关注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成为口腔医疗服务的主体内容之一。由于口腔疾病的进展性和累加性,老年人对口腔保健有其特殊的需求。然而,老年人群往往比其他人群难以获得口腔卫生保健服务。进行老年口腔保健的前提是有效的疾病监控[1]。为了调查北京市城乡老年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了解龋病的患病趋势,为北京市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提供最新信息,2010年北京市牙防所组织16区县牙防机构的口腔专业人员对全市65~74岁老年人进行了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现将北京市该人群恒牙患龋状况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北京市16个区县城乡65~74岁常住人口,调查时间为2010年9~11月。

1.2 抽样方法

遵循经济有效的原则,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本次调查的抽样设计,以区县为单位,按经济水平和人口规模高低分为三层,每层随机抽取一个街道或乡镇。每个样本街道或乡镇随机抽取2个居委会或村委会作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抽取60人(男女各半)。

1.3 样本量

本次调查共收集有效样本量5208人,其中城市3595人,农村1613人,男2572人,女2636人。

1.4 检查项目

一般项目:姓名、性别、户口类型、出生日期等。 健康状况项目:恒牙冠龋及根龋。

1.5 调查标准

口腔检查在人工光源下,以视诊结合探诊的方法进行。检查器械包括平面口镜和CPI探针。龋病检查标准参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中龋病的诊断标准[2]。

冠龋:牙齿的窝沟点隙或光滑面有明显的龋洞、或明显的釉质下破坏、或明确的可探及软化洞底或洞壁的病损记为龋齿。使用CPI探针来证实咬合面、颊舌面视诊所判断的龋坏,若有任何疑问,不能记为龋齿。

根龋:进行根龋检查时首先要判断牙根是否暴露,其标志是釉牙骨质界暴露。牙根已暴露,用CPI探针探及根面有软或皮革样感觉的病损记为根龋。一个龋损同时累及冠部和根面则分别记录为冠龋和根龋。

1.6 质量控制

检查者均为口腔专业人员,具有3年以上口腔临床工作经验。现场调查进行前,检查者由北京市口腔流调技术指导小组统一培训并考核,经标准一致性检验合格(Kappa值达到0.6以上)。调查现场的检查条件一致,使用统一配置的CPI探针。调查过程中,安排5%受检者接受另一名检查者的复查。

1.7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冠龋状况

如表1、2所示,5208名受检者中,冠龋患龋率为67.09%,城市为67.96%,农村为65.16%,经统计学检验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6,P < 0.05),城市高于农村;男性患龋率为64.31%,女性患龋率为69.80%,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7.802,P < 0.01),女性显著高于男性。冠龋龋均为2.57,其中城市为2.61,农村为2.49,城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274,P > 0.05);男性龋均2.35,女性龋均2.79,女性高于男性,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 = 4.892,P < 0.01)。冠龋充填率为34.81%,其中城市为39.42%,农村为24.02%,经统计学检验城乡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294.166,P < 0.01),城市老年人充填率显著高于农村。

表2 北京市65~74岁人群恒牙冠龋患龋情况[n(%)]

注:D:患龋未充填;F:因龋已充填;DF:患龋及因龋充填

2.2 根龋状况

如表3、4所示,5208名受检者中,根龋患龋率为23.71%,其中城市为24.65%,农村为21.64%,城市高于农村,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71,P < 0.05);男性患龋率为22.74%,女性患龋率为24.66%,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35,P > 0.05)。根龋龋均为0.63,其中城市为0.69,农村为0.49,城市高于农村,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 = 4.547,P < 0.01);男性龋均为0.66,女性龋均为0.60,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149,P > 0.05)。根龋充填率为18.01%,其中城市为21.70%,农村为6.35%,城市高于农村,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95.324,P < 0.01)。

2.3 冠根合计情况

如表5、6所示,5208名受检者中,患龋率为69.16%,其中城市为70.68%,农村为65.78%,城市高于农村,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2.552,P < 0.01);男性患龋率为66.33%,女性患龋率为71.93%,女性高于男性,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9.124,P < 0.01)。龋均为2.85,其中城市为2.96,农村为2.62,城市高于农村,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 = 3.360,P < 0.01);男性龋均为2.67,女性龋均为3.03,女性高于男性,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 = 3.760,P < 0.01)。充填率为29.97%,其中城市为33.69%,农村为20.59%,城市高于农村,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246.939,P < 0.01)。城乡各区县患龋率、龋均、充填率情况详见表7,其中,东城、西城等城区充填率高,延庆、门头沟等远郊区充填率低。

3 讨论

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是研究口腔疾病在人群中发生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疾病防治策略的重要手段。自1983年起,全国大约每十年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此次北京市口腔流行病学调查距2005年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已有5年之久,此次调查对象是从北京市16个区县随机抽取,样本含量涉及范围比前3次全国流行病调查更为广泛,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北京市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和牙病防治工作情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医疗水平的提高,北京市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也有了新的变化。本次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北京市65~74岁人群患龋率为69.16%,龋均为2.85,与2005年北京市同龄人群调查结果[3](患龋率为66.03%,龋均为2.37)比较,65~74岁老年人患龋率和龋均二者均有上升趋势,提示北京市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此次调查结果还显示,北京市老年人患龋率、龋均、根龋患龋率、根龋龋均、冠龋患龋率城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城市高于农村,与2005年流行病调查结果一致,符合发展中国家龋病流行病学特征[4]。这可能与城乡居民的饮食习惯差异等因素有关,如城市居民糖的消耗量及吃甜食频率较高,食物加工较细[5]。提示还要继续开展切实有效的口腔健康促进项目,加强对城市居民的口腔健康教育,使其掌握口腔健康知识,主动采取有利于口腔健康的行为,提高自我口腔保健意识和防病能力。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北京市老年人根龋患龋率为23.71%,龋均为0.63。这与2005年流行病学调查结果[3](北京市老年人根龋患龋率26.39%,龋均0.46)相比,患龋率有所下降,但龋均上升。说明老年人根龋问题仍然严重,未得到很好控制。分析原因,可能是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牙龈退缩发生率增加,或由于牙间隙暴露、口腔卫生差、食物嵌塞等原因,菌斑易附着于釉牙骨质界及根面,导致牙骨质脱矿、软化,发生根面龋[6]。此外,老年人缺失牙多,活动义齿与基牙间食物嵌塞,也会致使根龋的患病率增加[7]。应该针对这些发病特点,加强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日常保健能力,使其保持良好口腔卫生,预防根龋的发生。

与2010年北京市老年人龋齿充填率(29.97%)相比,2005年(23.88%[3])有大幅度提高,尤其是根龋的充填率。其中,东城、西城、朝阳、海淀等城区充填率在45%~52%。这些与北京市政府近年来两次将口腔保健纳入政府实事,如为低保全口无牙老人免费镶牙、市卫生局出台了生命全周期口腔保健等举措,有密切的关系。此次调查显示,城区老年人龋齿充填率明显高于农村,这一点与辽宁[8]、湖北[9]省市基本一致,表明农村地区老年人大部分龋齿未得到有效治疗[10]。从口腔疾病的危险因素来分析,城乡口腔健康状况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口腔卫生习惯、就医行为、知识态度、社会经济状况和生活习惯(主要是收入和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农村相对城市而言,经济比较落后、卫生资源匮乏、人们缺乏口腔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能力[11]。针对城乡老年人患龋状况和治疗水平存在的差异,提示今后要合理配置城乡医疗资源,均衡发展城乡经济水平和口腔医疗资源分布,加强对农村基层口腔专业人员的培训,积极开展社区口腔卫生服务,预防口腔疾病,提高龋齿充填率,切实提高老年人群口腔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Petersen PE.The world oral health report 2003[R].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3.

[2] 齐小秋.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

[3] 李璟,韩永成,张辉,等.北京市老年人群龋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J].广东牙病防治,2011,19(1):23-26.

[4] 卞金有.口腔预防医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2-53.

[5] 张辉,顾志苓,陈薇,等.北京市城乡人群六个年龄组恒牙龋病抽样调查报告[J].北京口腔医学,2001,9(1):18-21.

[6] 刘璐,张颖,程睿波.2005年辽宁省老年人根面龋患病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0,3(9):553-555.

[7] 欧尧,黄少宏,范卫华,等.2005年广东省成年人恒牙根龋病抽样调查报告[J].广东牙病防治,2007,15(5):220-223.

[8] 张颖,程睿波,刘璐,等.辽宁省人群患龋状况及趋势的抽样调查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07,16(4):351-354.

[9] 台保军,江汉,杜民权,等.湖北省人群龋病的抽样调查报告[J].口腔医学研究,2007,23(2):223-225.

篇9

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等是较为常见的老年口腔疾病,为了解牙齿缺损患者分布特点及口腔修复情况,笔者对2006年9月~2013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180例牙列缺失患者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我院牙科门诊2006年9月~2013年8月收治的180例牙齿缺损患者病历资料,其中男93例,女87例。

1.2 方法 根据我国第三次口腔健康调查标准自制调查表,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牙齿缺损类型、部位、不同年龄牙齿缺损分布情况及修复体类型等。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经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患者牙齿缺损类型 180例患者中牙齿缺损以牙列缺损为主,共105例,占58.33%;其次为牙体缺损,共64例,占35.56%;牙列缺失相对少见,仅11例,占6.11%。其中男性牙齿缺损93例,占51.67%,包括牙体缺损33例,牙列缺损53例,牙列缺失7例;女性牙齿缺损87例,占48.33%,包括牙体缺损31例,牙列缺损52例,牙列缺失4例。男女牙齿缺损类型分布未见明显差异(P>0.05)。

2.2 患者牙缺失部位 116例牙缺失(牙列缺损及缺失)患者中以上颌牙牙列缺损及缺失最为多见,共57例,占49.14%;其次为下颌牙缺失,共43例,占37.07%;此外,上下颌牙缺失16例,占13.79%。

2.3 不同年龄患者牙缺失分布,缺牙1~2颗患者年龄集中于21~60岁;缺牙3~6颗患者年龄以41~60岁多见;缺牙6颗及无牙颌患者以年龄>60岁多见。患者牙缺失程度与年龄有相关性(P<0.05),患者年龄越大,牙缺失数越多。

2.4 修复体类型 180例患者固定修复者132例,占73.33%,远多于活动义齿修复患者26.67%(P<0.05)。固定修复患者中以普通烤瓷桥修复最为常见,共103例,占57.22%(103/180),而活动义齿修复中以可摘局部义齿为主,占18.33%(33/180)。

3 讨论

牙齿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以老年人多见。据我国口腔卫生调查报道,我国65~75岁老年人中牙体缺失者占10.51%,主要由龋坏、牙周炎所致[1]。牙齿缺损不仅能严重影响患者牙齿原有咀嚼、辅助发音等基本功能[2,3],而且也会影响患者颜面外观,给患者身心造成严重影响。虽然随着人们口腔保健意识的增强及口腔诊疗水平的提高,牙齿缺损患者得到了更好地治疗与修复,但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重,老年人牙齿缺损及修复问题将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因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与关注。

从本研究可以看出目前口腔门诊牙齿缺损以牙列缺损为主,其次为牙体缺损,牙列缺失相对少见;而患者牙缺失以上颌牙牙列缺损及缺失最为多见。这主要与上颌牙骨密度较下颌牙稀疏有关,同时也与上下牙齿咬合时上颌牙所受力较大、更易于受伤有关。此外,人们在清洁牙齿时更习惯于重点清洁下颌牙而易于忽视上颌牙,因此,上颌牙缺损率也更高些。本研究还观察到牙齿缺失具有明显年龄相关性,年龄越大患者,牙齿缺损颗数越多。该研究结果与杜兵、曹卫彬等[4]研究结果相符,牙齿缺失的这一年龄相关性可能与老年患者龋齿率较高有关,据第3次全国口腔卫生调查显示65~74岁人群龋齿患病率可高达98%[5]。同时老年人唾液腺萎缩、唾液流速及缓冲能力降低也是导致老年人牙齿更易缺损的重要原因[6]。此外,本研究分析发现180例患者中选择普通烤瓷桥固定修复者最为多见,共103例,占57.22%(103/180),远多于选择义齿修复患者。这主要与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受经济限制有关,普通烤瓷桥修复体与正常牙齿颜色、大小接近,异物感小、价格便宜,患者更乐于接受。

总之,从本研究来看,牙齿缺损是严重影响人们尤其是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口腔疾病,必须高度关注老年人牙齿缺损及修复情况,同时要应加大力度开展对牙齿缺损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使其真正认识到牙齿缺损的不良影响与口腔修复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 第二次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技术知道小组.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52-91

[2] Kemppainen P, Forster C, Handwerker HO. The importance of stimulus site and intensity in differences of pain-induced vascu -lar reflexes in human orofacial regions[J]. pain, 2001, 91(3): 331 - 333.

[3] 许力强.老年人牙列缺失及修复的临床特点[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4676-4677

篇10

龋齿不止是儿童的专利,老人也会害虫牙。6月26日,卫生部消息称,《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与学龄前儿童、小学生龋齿患病率下降相比,我国中老年人龋齿患病率仍呈上升趋势,高达98.4%。

造成中老年人龋齿的原因主要是细菌。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教授王嘉德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尤其是老年人,他们往往对口腔卫生注意不够,容易因细菌滋生而患上龋齿。

王嘉德表示,从中年开始,三成人就患上了根龋,这跟牙龈萎缩相关。牙龈萎缩不是人到老年才突然发生的,而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随着年龄增长,人的牙龈会出现退缩,致使牙颈部的牙根暴露在口腔中,牙菌斑就容易附着在根面上,引起根龋。

按照惯常的标准,65岁以上的老人应留有20颗功能牙,即能正常咀嚼食物的牙齿,不包括松动牙。而此次调查显示,该人群的留牙数也在20颗左右,但并非所有的都是功能牙。

篇11

怒族为中国稀有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州,少数民族由于受到居住地区的环境因素,生活习惯,饮食习俗,宗教文化等的影响,在健康状况和疾病的发病情况上可能表现出自己的特点。世界卫生组织将龋病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为了解怒族中年人口腔健康状况以及相关的口腔卫生保健行为,为民族地区口腔疾病防治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对怒族35~45岁中年人群的龋病情况进行抽样检查,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检查对象为35~45岁怒族常住人口,随机抽样选取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县和福贡县的怒族居民;按男女近似1:1的比例抽样,共200名平均年龄39岁,其中男101名,女99名。

[2]

1.2检查方法

在牙科综合治疗椅上检查,检查器械包括平面镜、CPI探针,包括冠根龋、牙齿的窝沟点隙或光滑面有明显的龋洞或明显的釉质下破坏或明显的探及软化洞底或洞壁的病损,因CPI探针证实各个面的龋坏]。

1.3问卷调查

当场发放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有些什么有口腔保健知识,是否看牙医,口腔卫生行为情况,当场收回问卷。

1.4统计学方法 患龋率采用秩和检验,龋均进行X2检验,P=0.000<0.05。

2、结果

龋病患龋率67.5%。见表1、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情况及构成比见表2。

表1 怒族35~45岁中年人的患龋情况

民族

受检人数(名)

患龋人数(名)

患龋率/%(%)

龋均(牙)

怒族

200

135

67.5%

23.6±1.78

表2 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情况及构成比

问题

(是)

(否)

是否坚持早晚刷牙

110(55%)

90(45%)

是否定期检查口腔健康

40(20%)

160(80%)

烂牙后要去看牙科医生

70(35%)

130(65%)

3、讨论

龋病是影响人类口腔健乃至全身健康的疾病,这也是造成中老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2]之一。口腔疾病由于患病率和发病率特别高,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健康问题,已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3-4]之一。通过检查怒族35~45岁人的患龋率,显示患龋率高为67.5%。患龋率明显高于全国[5]及其他省市[6-8]的调查报告。可能与少数民族不刷牙或刷牙方式不当以及口腔保健知识不足有关。

良好的口腔卫生对预防龋病具有重要的意义,刷牙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自我口腔保健行为,是机械性去除菌斑最常用的有效方法[9-10]。与龋病呈一定的正相关性,问卷显示45%人缺乏口腔保健知识,35%的人牙痛会找牙医治,65%人从来没有看过牙医,牙痛时选择自己忍耐疼痛或者吃药,这表明口腔健康状况与口腔保健知识知晓情况,及对医疗资料的利用情况有关。

怒族是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人口大约3万人,饮食主要是玉米、大米、豆类为主。酒、猪、牛、羊肉为副食,此次检查结果原因,除了地域文化,生活习惯,口腔卫生以及保健意识因素外,基因遗传因素[9-10]。本地区经济水平的相对落后,导致口腔医学的发展也出现一定程度滞后,大多数中年人未掌握正确刷牙方法,未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卫生习惯,给细菌侵入、繁殖创造了条件,最终导致龋病的发生。可能在疾病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必要从分子水平提示对疾病的易感性,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少数民族人群的口腔健康水平。应加大口腔健康教育宣传力度。

参考文献

[1] 李志强,周建业,胡晓潘,等.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中年人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知识行为分析 [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3,31(5):481-492。

[2] 程睿波,张颖,陶薇,等.辽宁省中年和老年人缺牙及义齿修复情况调查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7,25(6):576-579。

[3] 胡德渝,中国人口结构与口腔疾病的改变趋势[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0,18(2):126-128。

[4] 胡德渝,我国口腔健康、疾病趋势及发展方向[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9,2(9):513-516。

[5] 齐小秋,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4-104。

[6] 张辉,侯玮,朝永成,等.北京市中年组人群恒牙龋病抽样调查报告[J].北京口腔医学,2009,17(6):333-336。

[7] 欧尧,黄少宏,范卫华,等.2005年广东省成年人恒牙根龋病抽样调查报告[J].广东牙病防治,2007,15(5):220-223。

篇12

皮尤报告还包括以下要点:

-目前美国18~29岁网民使用社交媒体的次数最为频繁,但其自去年4月以来,该年龄段的社交媒体用户增长率仅为13%。

-截至今年5月,在美国50~64岁年龄段老年网民中,11%使用Twitter或其他状态更新服务,此类老年用户量比去年4月增长了1倍;6%此类网民每天会登录Twitter,去年4月相应比率仅为1%。该年龄段网民使用Facebook的比率也增至20%,去年4月为10%。

-在美国50~64岁年龄段老年网民中,76%上网是为了阅读新闻,其中42%每天都浏览网络新闻。这部分年龄段美国老年网民在接受调查时,42%称自己此前一天刚刚浏览过网络新闻,20%称自己前一天刚刚使用过社交媒体。而18~29岁年龄段网民在接受调查时,60%称自己此前一天刚刚使用过社交媒体,44%称自己此前一天刚刚浏览过网络新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