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4:53:1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小学教研员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强化管理,规范教研活动。
1、重新组建学科教研组和年级备课组,结合各年级各学科教师调整后的实际情况以及课程改革的新进展组建教研组。具体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含生物)、文综(含历史、地理、政治)、综合(含体育、美术、音乐)六个教研组,每组下设学科备课组。成立教学研究室,教研室主任由教导主任兼任,聘任王丰社、栗丽丽、李军太、姬志强、李满富、张秦凯、成学军、王焦雄、樊新生、张云霞、李栓梅、马军社、凌学锋、李学林等教师为兼职教研员。实行领导包组制度。要继续加强对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的管理。教研员由学校教研室考核,考核结果入档保存,年度考核上报县教研室,对不称职的教研员要撤换。
2、积极开展“两课一评”工作,让校本教研真正为“有效教学”服务。所谓“二课一评”就是安排一名“十佳教师”和“两位青年教师”在周三上午讲课,要求教研组的所有教师全过程积极参与,听后对三位教师上课情况进行评议,就课堂教学的学生学习方法及高效问题进行探讨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与主张,对教案进行有效的改、删、增。学校领导全程参与,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教研制度,加强对校本教研的管理力度,坚持校本教研的“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讲人、定内容、定主题),坚持每周一次的学科教研(周三下午4:20—5:50),教研内容与下周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围绕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教研,并在学科教研组开展“我的教育(学)观”活动。提前一周确定人,确定内容,把谈的质量量化考核,记入教师考核成绩。
二、搞好远程教育服务教学的工作。
根据我校班班有多媒体设备的现状,制定远程教育工作计划,培训专职管理员,配备必要的硬件软件配套设施,及时把远程资源传输给全体教师。倡导教师充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并把它纳入教师考核内容。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教研,及时解决。
三、抓好毕业班教学和测查工作
初三毕业班是体现一个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窗口,也是衡量学校在家长、社会各界心中定位的重要指标。根据我校教学质量的实际情况,一手抓考试学科的研究,一手抓全面的综合素质评定。瞄准镇党委政府和我校共同制定的目标,力争2009年中考突破40人。
四、确立全新理念,实施课改实验。
1、要抓好课程计划的贯彻落实,要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全开足各类课程,特别是在校本安全课、体育与健康课中加强食品卫生安全、防火防震、防踩踏、防爱滋病等传染病的防治教育。要把课表作为学校的法规,不挪不挤不占。
2、全面实施课程改革实验。首先要组织教师学习各科课程标准,在省、市、县培训的基础上,继续做好校本培训工作,确立新观念,落实课改精神。为彻底改变教师满堂灌,学生厌学辍学、学习不主动学习的状况,我们确定我校的教学理念是:以生为本,关注发展。课堂主题是:人人参与,个个展示,体验成功,享受快乐。教学意图是:激活思维,释放潜能,自主学习,个性发展。培养目标是:自主自信、自强不息的性格,勇敢有为,探索创新的精神,团结合作、服务奉献的品质。教学要求是: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由一个人的积极性变为几十个人的积极性,把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情。教育的目的是:教育不是把已有的知识储蓄到学生的头脑里,而是把学生的创造力诱发出来,学知识是为了长智慧。教师角色转变为:由主演变为导演,由师长变为朋友。
在课堂上教师由传授者变成策划者,一言堂为百家鸣,单纯知识型变为知识能力情感型,整齐划一变为灵活多变,死记硬背变为体验感悟,接受式变为探究式,安分守己变为超市自选。第二确立实验方案,组织教师按照方案实施。在实验中,要着力抓好“搭建学生自主发展平台行动研究”,“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研究”等省市立项课题的研究,适时开展交流、研讨、探索、总结。第三要围绕课改做好课题研究工作,今年我校确定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校级课题开始研究,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切实开展课题研究,转变教师行为,构建合作互动、民主和谐的环境与氛围,教师转变角色,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第四推进有效教学。组织教师学习第四中学、北留中学等校的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交流观摩等形式,总结经验,改进不足,探索各学科有效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
五、提高教师素质,加强队伍建设。
1、要继续抓好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课程改革体现了全新的教育理念,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理论学习,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既是新课程改革有效实施的保证,又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环节。
2、要抓实演课练课和评教创优活动,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进行拉网式听课,即开展每学期一次的公开课教学。之后根据学科组(领导参与)的评议,和领导平时推门听课相结合,将课堂教学能力分为三等:优秀、合格、待合格,待合格的暑期到进修校参加培训。把重点放在“是否用全新教育理念处理了教材,学生是否自主学习”上。
3、继续开展“十佳”教师评选活动,大张旗鼓地评选一批具有较高研究水平,具有良好师德和群众基础,有较高教学质量的中青年“十佳教师”,对他们进行表彰奖励和宣传。
4、制定青年教师培训方案。针对我校年轻教师多,且参加工作时间短的实际情况,分批分阶段培训青年教师,实施“一帮一”结对子工程,迅速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六、加强教学管理,落实教学常规。
一、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本人在本学期的研究内容和目标主要有:
一是参加各种培训、学习、研究活动,通过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提高自身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及创造性运用农远工程资源的能力,二是深化“模式一”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将农远工程资源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机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收集并处理信息的能力等,努力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并依托农远工程资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三是进一步完善与之相适应的课堂评估、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学校评估等评估机制,促进教师素质、学生能力等提高。
二、研究的途径与措施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注重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培训教师,也提高自己。以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的紧密结合为突破口,邀请专家到校讲学,并有计划地外派教师学习,坚持专家引领和骨干引领,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自己和本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注重理论学习,促使课题研究与课改密切结合,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
(1)参与、组织人员学习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等理论,学习并掌握远程教育的有关基础知识和技能要求,为资源运用提供有力的前提保障。
(2)参与、组织教师学习素质教育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课程改革文件,端正教育思想,牢固树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牢固确立“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可持续发展”为本的工作思想,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3)参与、组织参研人员学习教育科研理论,增强教育教学研究者的意识,掌握必要的科研方法,提高参研人员的研究能力。
2、充分发挥子课题成员的作用。努力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带动本组教师深入开展研究工作。
3、注重研究成果的推广和运用。将课题的研究成果有机地整合于教学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并把好的方法和优质的资源向西徐、分部推广。
4、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送教下村等活动紧密结合。深化课题研究的内涵,丰富其形式,以点带面,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上学期我校利用课题研究为依托,连续两周安排10位教师到西徐小学开展农远实验课,和实验成果推广课,本学期,我校将继续开展此项活动,并争取向分部推广。
5、坚持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认真组织阶段研究工作及成果汇报会,本期开展一次优秀研究成果(包括经验总结、课例、个案、论文、调查报告或研究报告等)的评选活动,为广大参研教师提供展示与交流的平台。
6、注重调查研究,坚持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运用,在运用中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调研,及时分析研究对象,并结合班情实际,以研促教,为我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服务。
九月份:
(1)研讨交流有关课题方面的问题。
(2)制定、修改、并学习课题组子课题计划。
(3)制定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十月份:
(1)参与课题组听课、评课活动。
(2)迎接“四县市”课题互评和交流活动。
(3)在实践中探索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方法。将一人两节课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评课内容整理好,并上传到学校网站和个人博客。
十一月份:
(1)及时上传研究课案例、评课记录。
(2)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
(3)加强理论学习的方式、时数,积极参加听课活动。
(4)撰写经验文章,教育叙事,编写教学设计。
十二月份:
(1) 认真上好教研课,积极制作课件,并应用于教育教学中。
(2) 争取写出质量较高的论文
元月份: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高校持续扩招,高等教育数量和质量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各高校在借鉴中外教育督导经验的基础上,自发地引进和建立了教学督导机制,教学督导制成为整个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实践中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不尽如人意之处,尤其是两级督导机制的科学构建更是需要研究和思考的课题。
一、深化两级督导研究的必要性
当前高校主管部门尚未颁布有关教学督导工作条例,有学者将其称为自主式教学督导[1],根据“自组织理论”,高校督导工作具有自发性、自主性的特点,需要遵循教学督导普适规律并切合各校校情进行理论研究、策划实施,方能发挥其实效。高校两级督导主要由基于学校管理平台的校级教学督导和基于院级管理的院级教学督导组成,校级督导由学校直接领导,院级督导由校院双重管理,以院系管理为主,既有“统”,又有“分”,“统”“分”有机结合,形成网络状系统[2]。在推进教学督导制的最初,高校普遍实行校级教学督导的一级管理模式,督导成果显著,但随着学生人数的迅猛增长、教学日常监督内容难度和跨度不断加大、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仅靠校级教学督导已难以为继,必须发挥院级督导在学科针对性方面的优势,调动学院参与教学质量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此,两级督导机制应运而生。从目前已实施两级督导制度高校的实践效果来看,各高校在推行两级督导制度上各具特色,但普遍存在着偏重校级教学督导工作及其作用的发挥,而院级教学督导工作及其功能发挥相对偏弱,各二级学院间督导工作实效不平衡等诸多问题。我认为,缺少成熟的理论支撑和深入的实践,是制约两级教学督导工作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因素,深化两级督导工作研究有其必要性。
二、两级督导工作中存在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1.两级教学督导运行机制需进一步规范完善。
由于督导工作运行中各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责、权、利等方面制度的科学合理性,会影响到督导工作受重视程度和工作效率,因此,构建协调、灵活、高效的两级督导运行机制是深化督导工作的核心所在。从高校两级督导运行现状看,校级教学督导机制相对健全,由学校督导管理机构统一管理,有完善的研学、培训、检查、研究计划,经费有保障,各项检查有标准、有手段、有反馈分析机制;院级督导多由学院负责建设和管理,经费由学院承担,当责、权、利关系等实质性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学院负责人、院级督导的工作积极性会受到影响。院级督导本身承担着大量教学和科研工作任务,如果对从事督导工作没有很高的积极性和奉献精神,在业务上没有得到很好的培训,督导工作就会缺少主动性、缺少研究和创新精神。
院级督导的管理往往以“校院共管”之名,而行“学院自管”之实,如有高校在督导工作条例中规定“学院督导工作职责由各学院自主制订”,本意上是体现了督导工作自主性、灵活性的特点,但学院自主制订的督导工作职责、督导工作计划的科学性、督导工作实施情况如何呢?我认为,应该将院级督导纳入学校督导机构的指导之下,在选聘、培训、管理等各环节对院级督导工作加以关注。
2.督导选聘和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教学督导素质是影响教学督导工作实效和权威性的重要因素,高素质的教学督导既要有较深的专业造诣,又要有丰富的教学和管理工作经验,更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及工作协调能力,与时俱进的学习观念和学习能力。新建本科院校高级职称专家人数较少,兼具专业权威、个人权威、管理权威的专家就更少,选聘优秀的督导是新建本科院校对教学督导工作提出的新挑战。相对而言,校级教学督导队伍受重视程度较高,在选聘中能注重督导员专业、年龄、管理经历、权威性等综合素质,督导队伍具有较高的职业权威。而院级督导的聘任,选聘范围相对更小,更侧重于专业性,督导队伍组合较为单一,从职称、专业结构、职业权威、教学管理经验、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较少,这就从源头上影响了二级学院督导后续工作的深入开展。学界对二级院级督导人选是否需要学校督导机构把关存在着不同看法。
在队伍建设上,学校对校级教学督导素质提高和培训较为重视,而院级督导的管理由学院承担,提升院级督导素质和研学能力的专题培训较少。院级督导往往处于自发、自由状态,这其中有学院对教学督导的工作重视程度的原因,也有学院指导能力方面的因素,二级学院领导无督导评价方面的专业知识,即使重视也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校院两级督导间缺少指导和交流,院级督导在督导工作理念、工作方式规范化等方面的缺失,影响了督导工作开展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权威性。
3.两级督导工作职能有待清晰划分。
美国学者托马斯在《教学督导:重新界定》一书中提出:“督导的目标在于帮助学校增加机遇和能力,更有效地促使学生的学术成功。”高校设置两级督导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增强教学质量保证力度以提高教学质量,其基本作用也是一致的,即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对两级督导的建构不仅仅是从人数、归属进行划分,厘清其定位、职能也是开展工作的核心。实践表明,基于结构分层的两级督导制度建立后,其功能划分的模糊性是制约工作深化的重要因素。在职责划分不清的情况下,院级督导工作往往缺少总体规划设计、分析总结,在日常工作中多是应付校级督导检查而开展的检查,少了基于本学院教学现状的督导工作设想,或在工作中与校级督导之间有越位或缺位的现象。我认为,校院督导组织在职能上的区分如下表所示:
从督导理论上说,所有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都应被纳入督导工作,督导工作主要包括“督教”、“督学”、“督管”,从高校督导工作实践看,督导工作主要是更多地偏重于督教,且以听课为主,如有的学校明确在督导工作条例中规定督导的重心是教师课堂教学质量[4],对教学大纲、培养方案等关键性教学文件检查较少,对“督学”和“督管”比较忽略;督导应有的指导功能的发挥较少,以致有些教师抱怨:“突然来听课,听完什么没说就走了。”没有沟通与指导的听课就失去了工作的应有之义,以致教师有了被监督之感。值得一提的是,院级督导多是学院普通教师,有时存在着怕得罪同事、得罪院领导的心理,树立院级督导在学院内的权威感是极其重要的。
三、建议
1.以质量文化建设提升督导工作。
对督导工作的重视来源于学校的体制、督导自身的权威,来源于校内质量立校的文化氛围,应依靠机制的优化让有能力、有权威的专家型督导积极投身督导工作。目前,校级督导的重要性已得到充分的认可,对院级督导的重视首先是学校教学督导管理机构在意识上、行动上将院级督导建设纳入工作整体规划,尽可能为学院督导提供培训、交流的机会。而作为院级督导工作主管的各学院负责人要把好院级督导的选拔关,优化督导员素质结构,尽可能为督导工作开展提供方便。以某校为例,2006年建立两级督导机制,在二级学院设立院级督导办公室,为院级督导开展工作提供场所,形成了学院教师信任尊重督导的良好局势,该学院的教学规范程度始终居于各学院的前列。我认为,将院级督导工作的成效纳入对学院的年度教学目标考核,以此激励院级督导工作,不失为一种好的尝试。
2.加强督导队伍建设。
校级督导队伍建设已得到广泛的重视,而院级督导应进一步加强队伍自身建设,加强研学,树立督导权威。一是更新理念,吸收现代教育的新观念、新思想、新理论,在理论上探索教学督导工作方略,在实践上加以深化;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确立督导工作服务教学的意识、树立“督管、督学、督教”三位一体的督导理念等。二是创新工作方式,督导工作重策划设计、计划管理、合理反馈等。
3.优化两级督导的内在关系,清晰划分工作职能。
本文所关注的两级督导关系是指两级督导间的内在关系,较之于督导分层结构形式的建立,更关注内涵建设和督导效果。实施两级督导的高校对两者关系存在诸多看法,我认为,校院两级督导是统一体,两级教学督导联系紧密,提高教学质量的总体目标一致,只存在结构上的分层及督导范围、职责分工上的区别。建立健全的两级督导运行机制,理清两级督导间的内在关系,在良好机制下,两级督导组织方能围绕各自的督导范围、内容及工作重点和方式进行深入讨论研究,提高工作效率。
在学校教学督导机构建立之初,对两级督导的管理方式、层次定位、工作职能应该有明确的界定和规范。特别强调,两级督导之间应是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但不是上下级领导关系,院级督导是校级督导的辅助和补充者。院级督导需要得到校级督导的宏观指导,两级督导间需有交流沟通机制。两级教学督导之间的学习、交流,有利于教学督导素质的整体提高,院级督导在检查中发现问题时,可直接和学院教师、负责人沟通;与学校督导机构进行及时沟通,从而真正构建全过程、全方位的教学督导机制。以某校两级督导工作实践为例,当校级督导兼任学院督导组长时,往往会将校级督导的工作理念、工作方式引入学院督导工作,督导工作开展比较有规划、有方法和有成效;由于身为院级督导组长,对学院常规教学状况了解清晰。同时,让院级督导参加重要的校级督导工作会议,院级督导更能把握学校发展方向,更容易树立荣誉感和权威感。
在两级督导的职能划分上,校级督导工作应着眼于统筹和实施全校整体督导工作,更多地对学校层面的总体情况进行调查、检查、评估,更多地采用抽样检查分析、重点调研的方式,更多地侧重于教学结果监控,所开展的听课以研究性听课为主;而院级教学督导机构作为基层督导机构,主要做好所在学院教学督导工作,工作较为具体、详细,既要贯彻学校总体教学督导原则,又要组织学院督导工作实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我认为,院级督导较之校级督导更直接了解任课老师与学生,了解专业课程内容,更了解本学院存在的教学问题及其症结所在;在检查中与教师、学生共同交流探讨,能突出“过程控制”的特点,更能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院级督导是督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4.构建科学的两级督导信息反馈机制。
督导提供的信息是学校领导了解教学工作情况、进行决策的依据,也是教学管理部门掌握第一手资料、对教学质量实施有效控制的依据,信息反馈须注重反馈的科学性、及时性、层次性和有效性。如有的高校采用信息分层反馈方式,通过个别交流、信息反馈卡、教学例会、教学督导简讯、网上等多种形式,将信息反馈到责任人和相关领导。目前很多高校不断完善教学管理交流平台,提高信息反馈的效率,这些创新的做法值得借鉴。同时,加强校院两级督导之间的信息交流势在必行。
目前在两级督导工作开展中存在着诸多困惑,比如由于学校教学督导管理机构人力有限,如何对院级督导开展培训、指导检查、评优?对院级督导的指导以怎样的深度为宜?这些都是值得关注和探讨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朱继洲.高等学校教学督导的作用和定位[J].江苏高教,2005,1:62-64.
根据教育局“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聚焦课堂、深化二期课改”文件精神,继续贯彻“以崇高的师德立身、以精湛的业务立足、以真诚的服务立信”的学院精神和“勤奋踏实、团结协作、开拓创新、讲究实效”的部门形象要求。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工作目标,以新课程实施中的案例研究为载体,总结、推广新课程实施中的有效经验,保障杨浦区小学新课程的稳步推进。
二、工作要点:
在小学教研工作计划中,各学科教研员要进一步明确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和研究意识。各学科教研员要深入研读学科课程标准,在日常工作中关注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功经验,研究有效的学科教学策略。
1. 加强常规教研,聚焦课堂教学
(1) 提高以“三个一”相结合的教研员工作方式的效益。
Ø 根据学科教学中的主要问题,认真设计区级教研活动的主题和内容,增强学科教研的实效;
Ø 按照对分片教研活动的管理细则,加强对分片教研活动的指导,提高分片教研活动的质量;
Ø 加大对蹲点学校学科教研组活动的指导力度,共同参与学校教研组的课题研究和骨干教师的培养。
(2) 深入基层学校,增加随堂听课的力度,观察、分析新教材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与基层教师开展教学策略的互动研讨。
(3) 通过教学调研,全面了解学校新课程实施的现状,为制定学科教师培训方案积累资料。本学期拟对二联小学(第13周)进行全学科调研,对20所小学进行分学科调研(第4、11周)。
2. 开展教师培训,保障课改实施
(1) 根据学科教学的需要,继续开展针对学校教学分管领导、学科教研组长和执教教师层面的分层培训。
Ø 对执教教师的培训:落实三年级第二学期新教材执教教师培训工作计划,做好新教材实施年级的资源库建设和教学指导工作,保证新教材的顺利实施;思考四年级新教材执教教师培训计划,落实培训的前期准备工作。
Ø 对学校学科教研组长的培训:结合新教材试点校教师的教研活动,开展对学科教研组长的培训(由各学科组分别制订并落实培训计划)。
Ø 对学校教学分管领导的培训:与干训部合作,设计培训课程,以专题讲座、现场观摩等形式,开展对小学教学分管领导的专项培训。
(2) 做好“杨浦区小学第二届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的各项工作,按照研修班培训计划,重点落实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模块的研修计划;以学、研、看、用、写相结合的研修模式,促进骨干教师的专业化进程。
(3) 各学科组制定并落实学科中心组的研究计划,发挥中心组成员的骨干引领作用,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3. 参与教育科研,丰富教研内涵
(1)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各学科继续开展对新课程教育教学策略的研究,增强学科教研的针对性和适切性。
(2) 积极参与学院“区域推进二期课改”的市级课题研究。按“杨浦区小学拓展型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课题研究计划,继续开展“资源共享、跨校教研”的实验研究,并做好学校校本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的完善工作。
4. 组织教学评比,促进教师发展
(1) 建立杨浦区小学“百花杯”教学评比学科评委资源库;进一步规范区小学“百花杯”教学评比的组织管理条例;(3月)
(2) 做好区小学第九届“百花杯”(品德与社会、英语学科)教学评比复赛、决赛工作(4~5月)。
(3) 制定杨浦区小学新教材教学案例评比条例;做好首届杨浦区小学新教材教学案例评比的动员、组织工作。
5. 开展质量监控,提高评价效度
(1) 质量监控是教学流程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教研员要加强对学科测试内容与方法的研究,认真做好测试后的质量分析,为全面了解区和学校学科教学质量变化趋势提供参考依据。
(2) 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将在本学期期中对五年级,期末对一、三年级进行质量监控。
(3) 其余学科思考学科教学质量监控的内容与实施方法,积极稳妥地实施学科教学质量监控。
6. 其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