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4:53:2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毕业设计考察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关键词:
视觉传达设计;设计考察;教学方法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个创意无限、瞬息万变的行业。对于大三的学生来说,之前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大多源自教师的传授,学生对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认识比较片面。设计考察课程是在大三学生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后,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感受专业设计、开阔视野、提高自身设计素养的社会实践活动。它的意义在于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并为学生日后的设计积累大量素材。
一、课程目的和考察点的选择
设计考察是近年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经过教学改革新增设的一门课程,时间为两周,一般安排在大三,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开课。该课程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开阔其视野,使其积累人生阅历,对将来从事的行业有一个理性认识,同时与毕业设计和专业实习更紧密地衔接起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专业性比较强,学生上大学前接触到的行业信息一般比较少。通过设计考察,学生可以近距离地接触设计行业信息和设计资源,这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有很大帮助。广州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有着“千年商都”的美誉。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广州的经济、文化得到巨大发展,中国第一家成功为企业导入CI设计的广告公司就诞生于此。近年来,广州聚集了数十家4A广告公司,广告设计行业发达,从设计、制作到有着完整、成熟的产业链。此外,广州市区还有多家美术馆、博物馆、画廊、文化创意产业园和设计院校。深厚的设计产业背景和众多的文化机构,使广州成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考察的理想目的地。
二、根据课程定位安排考察内容、明确考察目的
设计考察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的延展内容,涉及范围比较广,是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的教学思想和目标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设计能力的提高,主张多元化的设计教学和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模式,让课程成为学校与企业、学生与设计师之间的桥梁,为学生后继的毕业设计和专业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设计考察课程总学时只有两周,学时少,考察内容多、范围广。课程教学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介绍行业特点、专业特色、企业的运转流程和行业运作规律等知识,引导学生在考察过程中深化所学知识、拓展思维,加强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视觉传达设计行业是一个竞争激烈、信息变化大的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对时展需求有准确的领悟,既要关心商家的诉求,又要关注消费者的需求。该行业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设计、制作和应用等三个环节的相互衔接。为了让学生对视觉传达设计行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本课程由行业概况、参观交流、视觉观察和资料收集等四部分教学内容构成,其中参观交流和视觉观察是本课程的重点。
1.行业概况教师通过PPT教学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涉及的行业,特别是行业的特点、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重点介绍在大时代背景下广州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特色、资源、优势以及市场分布情况。
2.参观交流第一,参观广告公司。教师选择一到两家实力较强的4A广告公司进行参观交流,通过观摩和座谈会的形式,让学生对广告公司的运作模式、公司与客户的交流方式以及如何设计策划方案等方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第二,参观文化创意产业园。广州红专厂创意艺术区是艺术文化交流机构、国际画廊、艺术家工作室、私人博物馆、私人美术馆、设计公司、创意产品商店的聚集地。学生可以自由参观体验,观摩最新的国际创意设计、展示设计和创意产品,了解最前沿的设计资讯。第三,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博物馆、美术馆分别陈列着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和视觉艺术品,是学生进行文化艺术研究、提高自身文化艺术修养的理想场所。教师可以选择几家广州市区的大型博物馆、美术馆让学生参观,了解广东的历史、文化和艺术,重点思考艺术的发展和变迁,并收集相关设计元素为以后的设计创作积累素材,如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博物馆、广东美术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等。第四,美术院校交流。选择广州的一家美术院校进行参观交流,包括参观实训室、设计工作室,听学术讲座,与本专业师生交流互动等,相互交流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和设计思想。
3.视觉观察第一,观察城市视觉导向系统。城市交通视觉导向系统、商业视觉导向系统以及文化视觉导向系统等城市视觉导向系统,能有效地将复杂的城市空间层次化、条理化,极大地提高城市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不同的城市、地域和文化影响了城市视觉导向系统的设计。对城市视觉导向的观察,主要是对广州市不同类型的导向系统及其关系进行观察研究。第二,观察城市公共空间广告。城市建筑物、道路、广场、市政公共设施等的公共空间广告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构成要素。在出行的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对广州市公共空间中的户外广告、灯箱广告、多媒体的电子LED广告等进行观察,重点分析广告的创意、诉求点、受众及其影响力。第三,观察商业卖场视觉营销设计。城市大型商业卖场中的展示空间设计、照明设计、道具设计、商品陈列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等视觉营销设计,有利于建立品牌形象,促进销售,是现代商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教师可选择广州市的一到两家大型商业卖场,让学生针对其视觉营销设计进行观察,思考卖场是如何通过合理地展示和营造视觉冲击力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4.资料收集第一,宣传册、广告单。博物馆、美术馆、商业卖场等场所免费发放的宣传册和广告单是很好的视觉设计研究资料。在参观的过程中,学生要有意识地收集设计宣传资料,为以后的设计创作提供实物参考。第二,照片。设计考察内容多,时间紧。学生在参观过程中,发现新颖的设计或者有启发的设计,可以用相机把它们记录下来,作为以后创作的参考素材。
三、合理安排,科学组织考察
设计考察课程有学时短、考察内容多、信息量大、考察点分布广、实践性强、学生人数多等特点。怎样合理组织安排学生开展考察,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鉴于此,可以根据考察点和考察内容,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
1.集中考察,统一行动对于学生获得信息量是相同的考察点,可以通过集体组织的形式统一考察。如,企业参观以座谈会和观摩为主,采取统一行动,比较方便开展考察;院校交流主要是学术讲座、参观和互动交流的形式,强调团体间的沟通和互动,也适合集体行动。
2.分组考察,先集中后分散部分公共场所的场地空间有限,考察信息点分布广,采用统一行动的形式显然难以组织开展,有时还会因为考察点同时涌入大量人员造成拥堵,人为地制造障碍,导致考察效率低下。这样的考察点比较适合分组考察,采用先集中后分散的形式,由教师统一带队到考察点,明确当天的考察重点,然后分组进行考察。分组时,教师可根据学生数量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一般5~6人一组为宜,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活动。如,广州红专厂创意艺术区总占地16万平方米,园区内的私人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创意产品商店等空间容量有限且分布广泛,教师可将学生统一带队到园区,然后根据园区地图,拟定多条考察路线,让学生按小组分路线进行考察。此外,每天外出考察前,教师要让学生制订当天的考察计划、明确考察内容和目标,拟定交通线路和考察时间,锻炼学生计划和组织的能力。在考察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和行业从业者沟通交流,获取最新的行业信息,树立自信心,增强社会活动能力。每天考察结束后,教师可在晚上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交流考察方法、考察心得,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四、整理资料,举办考察汇报展
设计考察实践课程结束后,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收获。教师应及时整理与总结考察成果,方便以后的学习与研究使用,这是设计考察实践活动重要的后续工作,也是考察成果的体现。
1.整理考察资料和存档教师应对考察、参观过程中收集的图片、实物、影像等原始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归档,方便以后研究和调用。可以根据资料类型进行分类,如地域文化素材、现代设计元素、商业广告、橱窗设计、创意产品等分类归档。此外,教师应要求学生找一两件自己特别感兴趣的设计作品进行分析,研究作品的创意、表现、制作以及优缺点等,然后整理出一份文件材料存档,锻炼学生分析、总结的能力。
2.撰写考察报告撰写考察报告是考察实践活动重要的后续任务,学生应在整理考察资料的基础上,对考察的总项目或者子项目进行深入的探讨、总结,形成考察报告。考察报告可以从考察概况、考察内容、考察分析和考察收获等四个方面进行撰写,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客观、语言平实、叙述合理。
3.举办考察汇报展将整理后的考察资料、报告以及主题设计作品以汇报展的形式向全校师生展示,这是检验学生考察成果的良好方式。一方面,让学生在组织展览的过程中回顾考察活动的过程,加深对设计的感悟,锻炼学生的设计、组织和协调能力;另一方面,扩大设计考察成果的受益范围,让更多人通过展览享受考察成果,激励学生在设计道路上不断前进。为了从多方面检验学生的考察成果,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把汇报展分成若干个主题板块进行展示,如分成主题海报设计、设计分析、考察报告、实物资料、照片素材等五个主题板块。主题海报设计板块以考察的城市为主题,用收集的素材进行城市形象海报创作,检验学生考察后的创作水平,如,以“印象广州”为主题,要求学生创作一幅广州城市形象海报;设计分析板块,则将前面整理的作品分析文档以图文并茂的展板展出;考察报告板块,把考察报告设计成可展示的折页;实物资料板块,将收集的宣传册、宣传单、海报等实物资料精选部分展示;照片素材板块,精选一部分设计作品照片,辅以文字说明进行展示,检验学生的设计审美水平,如,以“设计新发现”为主题,要求学生精选十张新颖的设计作品照片,辅以文字解说,以照片墙的形式展出。总之,通过多元化主题的汇报展,可以多角度地检验学生设计考察的收获,同时让未参与考察的师生感受视觉传达设计的魅力。
五、结语
设计考察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走出校门、接触行业的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学时短,考察内容多,但它对拓展学生的视野、转变设计观念、培养团队精神、增强自身设计素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对于设计考察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明确教学目的、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还要多关注行业新动态,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嘉健.服装专业设计考察课程教学初探.装饰,2013(3).
旭日企业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服装制造和出口企业之一。拥有着名休闲服品牌“真维斯”。“旭日企业”是香港交易所的上市公司。目前拥有1100多家专卖店,其中国内专卖店900多家,在休闲服品牌中,无论是销售总额,还是店铺数量,均居国内首位。澳洲专卖店200多家,居澳洲第二位。真维斯(惠州)总部共600多职员,500多台电脑,拥有专门的局域网。
真维斯在国内的知名纺织服装院校均有投资。董事长杨钊、总裁杨勋先生担任东华、北服、西纺、天纺等多所院校的客座教授。真维斯与西纺惠州服装学院共同培养ao生(企业中高级管理人才)的合作,已经进行了九年,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每年大约20~30人,时间6个月,从大三的本科生、或大二的专科生中选拔。大约10个学分的课程(主要是企业管理、纺织品贸易等课程)由旭日企业研究会承担。该研究会设在西纺惠州服装学院内,由香港理工大学教授、西纺惠州服装学院教师、旭日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组成,课程也由他们承担。学生毕业后即成为旭日企业的中、高级职员。这次从广西工学院选拔的7名毕业生应该说是准ao生,她们与西纺惠州服装学院的21名毕业生一起纳入了旭日企业的人事计划中。
二、 深圳昌兴公司情况
深圳昌兴胸围杯公司人事部负责人李国林先生,1月10日,在我们乘车前往惠州的途中给我打了一个电话,告诉我公司将停产放假,原定本学期赴该公司进行毕业实习的时间改为下个学期。1月11日,我对该公司进行了考察。该公司是一家女式内衣专业生产厂,500多人,厂址位于深圳龙岗镇爱联村。该公司在东莞新建了一家内衣企业,目前还没有启用,预计5月份启用。录用后的服装专业毕业生主要安排在东莞的新建企业内。与该公司签定了实习协议。仍然承诺下学期接收毕业生实习、就业。该公司条件一般,规模较小,管理并不规范,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并不合适,但作为学生就业选择仍然不失为一条门路。
三、 惠阳真美公司情况
1月12日,我对惠州市惠阳真美公司进行了考察、访问。惠阳真美公司是一家大型港资企业,主要生产甲克、羽绒、衬衫、压胶服,目前拥有员工2500人。该公司新购置了5万平米的土地,新建了6万平米的厂房,80%的基建工程已经完工,从2005年2月起将陆续迁入新工业园生产。与该厂的洽谈取得了实际性的进展:从无意接收学生实习、就业到春节后考虑接收部分学生试一试,但对英语应用能力要求较高。该公司发展空间较大,迁入新工业园区后,估计生产能力将翻一番。新工业园区是一个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服装园区。通过努力可以发展成为校外实习基地,今后工作重点是加强与该企业的联系与沟通。该公司可以作为我院重点实习基地建设的企业。
四、 惠州富绅公司情况
1月13日,我访问了富绅公司。此次访问富绅的目的主要是修补因毕业生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富绅公司是我校去年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已于2004年5月迁入了新的工业园区。约3000台(套)国内、外先进缝纫设备,拥有美国进口的全自动裁床、服装cad系统,西服生产线正在安装。富绅品牌最近获得了“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成为广东省第一个获得如此殊荣的企业。2004年富绅公司录用了广西工学院6个毕业生,目前仅一个毕业生韩冬冬留在富绅工作,其余5个毕业生均于试用5个月以后离开了富绅。究其原因,企业和学生的说法不完全相同。企业认为,广西工学院毕业生缺乏积极、进取精神,能力平平。毕业生则认为,企业产品单调,下半年经营淡泊,只能用裁员的办法降低成本。离开富绅的本科生除了冯苑苑外,唐继梅、司鑫收在深圳平湖天宇饰品厂实现了再就业。专科生丁荣芳、冼献晓在佛山溢达公司实现了再就业。
由于企业正处于裁员中,暂时不接收毕业生实习和就业。我和富绅行政部经理盘国华先生的个人关系仍然如故。
五、 佛山溢达公司情况
1月17日,我对佛山市高明区的溢达公司进行了考察、访问。佛山溢达公司是一家特大型港资纺织、服装联合企业,目前拥有职工2万多人,其中杨梅分厂(服装部分)就有员工1万多人。该公司是一家生产纯棉衬衫等纯棉成衣的全能企业集团。该公司每年10月左右都要到十几个纺织服装院校去选拔应届毕业生。院校有天纺、西纺、安徽机电学院、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等。尽管已经有两位广西工学院的大专毕业生最近加入了该公司,但公司人力部的负责人仍然说:没有听说过广西有个工学院,工学院有服装专业,还将我错当广西纺校的老师。
该公司录用办法也很特别,求职者首先遇到的是一份类似英语四级考试的试卷,或直接用英语进行面试。专业考试时十分注重纺织与服装的联系,如服装求职者要能够鉴别基本的面料疵点,分析产生的原因。这样要求是为了让进入中高层的管理人员具备全方位的能力。
与该公司的洽谈也取得了实际性的进展:总公司及分公司均表示,2005年的人事计划已经完成,一般到4月份时有部分实习生会放弃,到时与我联系补充事宜。2006年的人事计划可以考虑广西工学院。今后工作重点仍然是加强与该企业的联系与沟通,同时鼓励考研的学生选择该公司就业。通过洽谈,该公司可以成为我院实习基地,争取让该公司2005年10月进校选拔学生。
。
六、 广东中山新金纺织时装公司情况
中山新金纺公司对我院服装专业的毕业生很感兴趣,目前已经初步录用了包括高职学生在内的13名毕业生进行试用,主要从事跟单、设计、打板工作。通过洽谈,该公司可以成为我院实习基地。
七、 中山美丽华、霞湖世家、利生、恒茂等公司情况
1月18、19日两天考察了中山市的美丽华、霞湖世家、利生等公司。除了霞湖世家外,其余公司均为港资企业。除了美丽华位于黄圃镇外,其余公司均位于中山市沙溪镇。沙溪镇是国内知名的休闲服生产基地,已经举办了5届国际休闲服装节。以上公司均为大、中型服装企业。尤其是位于沙溪镇隆兴工业园的霞湖世家、利生、恒茂等公司均为外表装修豪华的现代化服装企业(业内人士称“五星级酒店”)。
中山美丽华公司希望学生投递简历和相片,根据情况录用。该公司可以作为实习基地建设的企业考虑。
利生公司表示只接收英语过四级,会粤语的学生,对服装艺术设计的学生不感兴趣,认为“这些学生做不了事情”。
霞湖世家是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的实习基地,已经选拔了一批广东纺院的学生到企业就业。该企业表态目前只能够接收愿意下基层的学生。霞湖世家也是可以作为实习基地建设的企业考虑。
中山恒茂制衣厂是一家外表装修非常豪华的现代化服装企业。该公司表示愿意选拔几个学生试试,目前该公司已经和李海燕等同学联系过了。该公司可以作为实习基地建设的企业考虑。
以上公司均对应聘者的英语应用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除了中山美丽华、霞湖世家、恒茂外,其余公司均表示不愿意采用先实习后录用的办法,顾虑经过培养后学生不愿意效力本公司,因毕业设计断档而影响公司工作的连续性。
·考察报告格式 ·民办教育考察报告 ·服装企业考察报告 ·赴外地学习考察报告
八、 虎门面料市场情况
1月15日对虎门的服装市场、面料市场进行了考察。虎门富民布料大市场、兴裕布料辅料市场,集中了全国流行的各种布料、辅料。我收集了今年冬季流行的全棉珠帆格、蜜丝绒、cvc等面料小样。在着名的富民布料大市场对面,另一座布料市场——虎门国际布料交易中心已经拔地而起。广东的虎门、浙江的绍兴、广东的西樵,已经成为中国的三大布料市场,主宰者中国布料市场的半壁江山。
九、 几点建议
1、 加快步伐调整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
我系2004级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几易其稿,但仍然感觉不足。西纺惠州服装学院根据广东的情况,在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设定了服装贸易方向,目前,又在调整原有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在目前的情况下,建议在2004级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合并设计与工程方向,增设管理与贸易方向。课程体系要根据企业的实际运作需要进行调整,淘汰作用、效果并不明显的课程(这是个敏感问题,我暂时不发表看法),增设能够反映企业运作所需要的纺织品贸易、以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课程,加大专业英语的教学力度和英语四、六级的通过率的工作。
2、 加大专业品牌的包装、宣传力度
我院服装专业的品牌问题是我这次考察感受最强烈的问题。访问原来没有打过交道的企业,没有一个知道广西有个工学院,工学院有个服装专业的。象佛山溢达那样的特大型公司,竟然还将我当成广西纺校的老师,真是尴尬。此次考察,除了名片和毕业生的资料外,没有任何宣传资料,和象富绅、真维斯、利生这些公司的精美宣传资料相比较,确实感到相形见拙。如何进行包装、宣传,建议召开专门的会议研究。
3、 更改系名
用人单位往往是输入“服装院校” 几个关键词进行搜索。“艺术与设计系”这个系名不便于企业搜索,同时也易产生混淆。有的公司说:“我们不要搞艺术的学生”。有的公司说:“艺术系怎么还有工程师?”服装是艺术与设计系唯一的专业,然而系名中却没有“服装”两个字,容易造成服装这个专业在该系只是权宜之际或不起眼的地位。国内服装院校的竞争,基本上是规模的竞争,系名对专业发展的作用不可小视,建议在系名中冠以“服装”两字。
4、 从有企业运作经验的本科毕业生中引进师资
这些年来,我们总从服装专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中引进教师,由于毕业生缺乏企业实际运作经验,授课内容枯燥,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建议从有三年以上大公司运作经验的优秀本科生中引进教师,改善我系现有的教师结构状态,不失为一种事半功倍的办法。有三年以上大公司运作经验的优秀本科生,从教学效果的角度来说,比刚毕业的硕士生要强得多。
5、 对挂职实践的同学给予更多的关心与支持
广西工学院的7名毕业生刻苦、勤奋、谦虚,全身心地投入了工作,基本上进入了工作状态。同时,她们也感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一是与西纺惠州服装学院ao生之间的差距,尤其是英语、专业能力的差距;二是首批准ao生的压力,她们是否成功关系到广西工学院的品牌,关系到师弟、师妹的前途;三是进入到一个现代服装企业后要面对许多从未接触过的领域、知识。真维斯公司,尤其是陈经理给予了她们许多鼓励和帮助,加上旭日企业员工的团队精神、人文关怀和科学的培养机制,相信她们不会让艺术与设计系的老师和同学感到失望。建议系领导、老师们经常与她们沟通,鼓励她们在实践中成才,帮助她们消除一些心理上的障碍。
6、 与广东大型服装企业建立校企联系制度
广东的服装企业是我系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广东的服装院校均与本省的企业建立了经常的联系制度。如聘请知名企业的掌门人为客座教授,请有成就的企业家到学校作报告,带学生到企业去参观,亲身感受企业的文化、形象等等。当然,我们离得远,但只要我们真诚地付出,我们仍然能够把广东的知名企业请进来。
一、我院校企合作的现状
目前,我院拥有115家合作企业,其中,大型企业18家,中型企业53家,小型企业44家;一产企业2家,二产企业41家,三产企业72家;合作关系密切的有52家,合作关系一般的有 63家;与工科类专业合作的有67家,与文科类专业合作的有48家。
2007年以来,合作企业帮助学院建设实验实习设备共投入970.5万,主要来源于汽车与机电两个学院的合作企业。其中,韩国现代集团捐赠的汽车价值约200万元,日照方圆汽修厂与深圳大雷实业公司提供的实训设备约700万元,其它专业70.5万元。
近三年来,合作企业共推荐技术人员150人到学院兼教任教,最多的是机电学院的合作企业裕鑫动力11人,其次是信息学院的合作企业联想集团10人。学院与合作企业签订289人的订单培养,主要是外国语学院与青苹果数据有限公司签订100人,机电学院与日照钢铁50人,旅游与两家合作企业55人。合作企业提供实习岗位1008个,主要集中在机电、建工、旅游等相关专业上,占实习岗位总数的19.7%。合作企业共接收毕业生就业298人,接收教师企业顶岗128人,学校为合作企业培训员工893人,以上工作集中于建筑与财政两个院部的专业。
目前,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专业数是37个,受益在校学生达4526人。以企业冠名的订单班有4个,其中,旅游学院3个,信息工程学院1个;以企业冠名的实训中心(基地)有5个, 其中,旅游学院2个,机电、汽车外国语学院各1个。2家企业在学院设立奖学金,分别是日照运总与银座泉城。
二级学院主要是按专业大类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目前,共有108人,其中来自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专家或技术、管理人员73人;其主要职能集中在需求调研、职业能力分析、指导学生校内实训、指导学生就业等方面。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形式有:工学交替 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历练、模拟训练、顶岗实习、聘请一线专家授课指导实训等。合作企业参与了18个专业的教学计划修订、课程建设、教材编写的工作。其中文科类专业7个,工科类专业11个。校企合作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23门,其中一体化课程16门;校企合作开发教材34 部,其中正式出版11部,自编讲义10 部,实训指导书13部。
多数学院的校内实训基地主要用于为学生提供实训,其次是展职业技能鉴定,仅有少数学院兼顾用于行业企业员工开展培训、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宣传合作企业形象上。
二、存在问题
(一)合作企业数量不足,专业发展不平衡
学院现有58个专业,合作企业仅有115家,且多是中小企业,每年接收的实习学生数量只有几百人,提供的实习岗位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求。工科类专业明显好于文科类专业,在真正实现工学结合的37个专业中,工科类专业有21个;在合作企业全程参与专业教学过程的18个专业中,工科类专业11个。
(二)校企合作形式多样,但深度不够
综观二级学院的校企合作的方式,大约为以下几种:第一,“2+1”式,即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与生产实习,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和进行毕业设计。如水产学院与日照水产集团的合作,机电与双港集团的合作,都采用了这一模式,第二,“订单”式,即院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类培养目前以“冠名班”形式最常见,如银座泉城班、联想班、蓝海班等。第三,“工学交替”式,即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企业生产实践与学校学习相互交替,这类多体现在建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专业上,如艺术学院玉马服装厂,食品学院与日照质检所的合作。
然而学院在争取企业资金与设备支持上,学院为企业提供的技术服务上仍然没有突破。一是多数专业也是停留在企业加入建设职业院校的专业指导咨询委员会,定期到合作企业参加交流活动,可能安排学生参观等浅层合作关系上。突出表现在浅,没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二是个别专业只是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开展比较深层次的合作,但是不是全方位的合作。
(三)企业主动性不高,校企合作难以找到切入点
在访谈中,多数教师反映,中小企业很需要职业教育为其提供后备人力资源,但是又没有能力参与深度的特别是全面深度的合作,而有能力的大企业往往不愿参与合作。有些实习生知识、技能水平的职业道德都不满足企业要求。突出表现在对工作没有正确认识,一心想坐办公室、吹空调、当主管,眼高手低。个别实习生有的不打招唿就离职。
(四)教师积极性不高,实习管理有漏洞
在12个教学院部调研中,有一半以上的院部认为,多数教师对校企合作认识不清,不能全身的投入工作中,在指导学生实习上,也存在着走过场的现象。通过电话采访,被调查企业反映个别院部对实习生疏于管理。
(五)管理制度不健全,目标考核落实不到位
学院出台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管理办法(暂行)》,在20xx年上半年,对全所专业进行初步考核,只是收集了状态信息,没有对表现突出院部进行表彰。
艺术设计专业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强,因而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集中实践环节是以社会实践为主要形式开展的教学环节,包括参加各种各样的观摩、实地考察、专业研讨、社会调查和专业设计比赛、专业设计项目,等等。其目的是,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和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理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从事艺术设计所需的各方面的专业技能,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基于此,要高度重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使学生所学的专业理沦与社会实践充分结合。
一、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意义
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中心,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发展艺术设计教育的必然选择。进入高年级后进入的专业课程训练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重点。艺术设计是实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建立教学与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培养高水平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般来说,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程实践环节、集中实践环节(社会实践)和毕业实践环节等。企业见习旨在验证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感性认识,培养专业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暑期实践旨在训练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提高学习能力,加速社会化进程,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市场调研旨在把握设计专业的前沿设计理念和市场流行趋势,明确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为成为一名市场型设计师而奋斗。校内实训旨在为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服务,训练各种专业技能,初步形成动手能力。创业活动(为此成立了大学生创业中心)旨在培养创业意识,使学生知道怎样与客户打交道,怎样使客户满意,包括适应客户要求和引导客户认同自己的艺术创造。边学边实践(由于高年级学生较少或几乎没有公共课,将专业课集中在一周的两三天内完成,其余时间可到企业实践)旨在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弥补前面没有掌握或未曾涉及的知识。生产实习旨在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的管理模式,熟悉并掌握工艺流程,理论联系实际,形成独立工作的能力。毕业设计(选题可以来自社会或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旨在检阅学生的设计水平,提高创新水平以及与市场结合的紧密度。
二、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分析
由于院校资源、教学体系以及课程设置等一系列问题,目前的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普遍重视书本理论和概念性的虚拟设计,参与社会设计工作项目的实践操作机会很少,学生对设计的理解常常是一种理想状态的为设计而设计,对市场的需求现状等知之甚少,缺乏对实际问题的认识,几乎没有具体工作的操作能力,这与设计行业对专业设计人才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使学生毕业后很难在短期内适应新的角色。所以不少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社会设计公司的工作来提前获得设计的实践经验、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了解市场需求,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值得鼓励。
三、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探析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的设计动手能力和艺术创新能力会得到明显提高。用人单位在录用人才时,往往优先考虑有相关工作经验者,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实践能力。由于我们的学生表现出较强的市场意识和设计创新能力,因此越来越受用人单位欢迎。
1.在课程设计中注重引入实践性教学
在课程设计中注重引入实践性教学,以具体的设计实践结合理论教学,强化知识积累与处理具体实践环节问题的有机联系。例如中央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教授环境生态理论知识的同时就结合传统民间建筑的调研与测绘,在认识与总结传统民居生态学意义的基础上,由教师带队为农民设计符合生态原理并具有地方特色的新民居及其环境,建立教学与实践的互动,拉近学校与社会的距离。
2.加强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
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注重与业界的横向联合,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践基地,选择优秀的公司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拓展与企业、行业协会等的合作渠道,聘请设计公司的负责人在学院里兼职教课或举行讲座,通过他们让学生及时了解第一线的相关知识,丰富合作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寒暑假等,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考察、户外写生、专业课程体验等,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市场调研、业务咨询或至企业实习等,藉此实现艺术设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程度。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增强其专业实践能力;其次,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设计师作为兼职教师,向学生传播最新设计理念,使学生了解行业最新的发展动向;再次,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工作室教学模式,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
4.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与管理体系
首先,要建立涵盖与实践教学有关的所有教学环节的质量评价和质量管理体系,正确认识和评价实践教学的质量水平,加强监管实践教学过程的组织之间的联系,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如实验室制度、实习基地制度等;其次,要构建贯穿实践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机制,在开展实践教学时,需制定好实践教学的目标,对艺术采风、市场调研、实地考察等实践环节从严要求,强化管理。考察之前,要明确考察的主题、中心任务和具体的要求,考察结束后,要写出心得体会或考察报告。另外,还要加强对毕业实习的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毕业实习指导文件和有关的规章制度,保证实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社会培育更多应用型人才,对于促进行业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然而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内容也存在与行业需求不匹配的现象,不能为行业发展提供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所以,我们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育中,要注重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与市场需要的职业能力培养,使学生不仅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还具备实践中需要的操作技能、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社会适应性,从而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就业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一、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应着眼学生的会计知识基础与认知特点,把过往的、单向的、机械的提问的课堂,转变为围绕特定教学目标进行科学探索、科学研究,科学实践、科学创新的手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计教师应对照课程标准,明确本节课所设计问题的重点与难点,将提问的“爆发点”进行合理布局,按照知识的认知难度、时空顺序、逻辑结构、重点难点进行合理安排,预设教学的路线图,努力将会计转化为导引学生有层次、有计划、有轻重掌握重点知识的过程,引导其结合重点进行思考,从而为强化学科教学奠定基础支撑。并且在设计财务会计课堂教学内容的时候,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信赖学生”的教学理念,通过分层次、多维度、多样性手段的结合,促进财务会计教学的科学推进。设计课堂教学时一方面通过强调自主发展,培养独立运用财务会计的能力、习惯与思维;另一方面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营造热爱财务会计、学习财务会计、运用财务会计的良好氛围,让财务会计接近生活回归自然,帮助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中级财务会计知识体系,带动教学质量提升。
二、渗透实例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积极推进教、学、做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教、学、做是学生完成好学业任务的几个影响因素,职业院校应有机融合教、学、做,使学生在做中学,增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将理论课和实践课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在实训场所开展教学活动,边讲边学边做,使学生在理论学习中为实践活动打牢根基,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理解的效果。同时,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学习中,在教师讲授完原始凭证格式、内容等理论知识后,可以让学生针对课后练习题进行针对性训练。结合训练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从宏观角度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进行二次突破与整改,并且可以将问题结合实践情境进行变式训练,帮助学生加深对会计知识的掌握。此外应结合行业实际,既教会学生手工做账又学会电脑做账,将两种操作方式结合起来进行学习,运用两种手段练习同一套数据,达成双重的教学效果。学生在教学中能够对手工操作与电脑操作的优势和劣势有清晰的认识,并且同时掌握手工会计操作技能和电算化会计应用技巧,为今后走上会计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教学,培养专业性技能为特征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技能培养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过程,不能简单地等同为对于知识的认同,而是以人的多重认知与实践为主体的全面接纳。社会的不断发展决定了会计教育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趋势,培养具有创造、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服务型人才。因此,《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育必须依据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就业市场需求,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使其成为符合市场和行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就是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
(1)这种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围绕着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加以设计的,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基本工作环节上,特别强调基础、成熟和适用的知识,而相对忽略对学科体系的强烈追求和对前沿性未知领域的高度关注。(2)这种人才的能力体系也是以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在能力培养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比较而言,对于科研开发能力就没有了更高的要求。(3)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更强调与一线生产实践的结合,更加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实验教学、生产实习等,通常将此作为学生贯通有关专业知识和集合有关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而对于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别重视的毕业设计与学位论文,一般就不会有过高的要求。
为增强实践能力,往往在毕业前去企业参加实习,在工作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增强动手实践能力,为适应工作岗位做好准备。但实际情况是顶岗实习常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因为会计专业学生实习岗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一般单位只能满足几名学生的实习需求,学校扩展实习基地数量也具有较大的压力,导致学生得不到充分的实践锻炼。其次,会计工作在企业中具有机密的性质,很多核心信息和业务不能为实习学生所知,导致学生对公司财务运行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容易浮在表面上看问题。而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模拟公司”,解决学生难以接触真实工作环境的难题。在“模拟公司”中,为达到有效模拟的目的,实验环境应最大限度地仿真,会计业务为实际经济活动中的企业往来行为,硬件和软件建设都高度仿真。学生在模拟企业经济活动时,除实际资金流转和商品流通外,其他会计工作与实际企业经济活动相同,高职院校建设“模拟公司”,让“公司”走进实验室,来到学生身边,为学生提供仿真的学习环境,切实增强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崔新琴,霍漩.会计教学法[M].中国戏剧出版,2009:157-158 .
[2] 孙春成.专业反思性教学策略[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0 .
[3] 于博流.关于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问题的研究综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
[4] 张锡东.体验式案例教学法在会计类相关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62-65.
[5] 郭佳,李光霞.从传输式教学到体验式教学[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24-128.
[6] 毕丽娜,邵景玲.实习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冶金教育,2004(06).
[7] 段家簦曹惠贤,王煜,潘元胜,高立模,陈子瑜,张爱军,苗润才,周殿清,胡险峰,吴建华.美国高校物理实验教学和管理情况考察报告[J].大学物理,2004(03).
[8] 郭萍,茅志强.全面加强教学建设,提高人才培养的竞争力[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S2).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3-0099-0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为适应工业界对具有实践性、创造性等综合能力强、素质高的工程技术人才的迫切需要,我国高等教育正在逐步实现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现代的综合创新型素质教育转化。工程训练作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教育培养体系,其内涵也从传统的“学习工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朝着“增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向发展。为此,必须完善机械工程训练教学体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将工程训练内容与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相结合,改革工程训练教学方法,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一、完善机械工程训练教学体系
1.教学体系。根据不同专业和年级,将机械工程训练分成工程认知实习、工程基础训练、工程强化训练、工程综合训练4个不同阶段来进行,让工程训练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阶段,形成多层次、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并采取“基础训练+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教学内容。在原有实训内容的基础上,增加激光加工、数控冲等新的教学内容,同时为了满足部分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加《特种加工》、《数控技术加工》、《钣金加工》、《综合实训》等通识教育课程,拓宽学生的工程视野。在项目驱动中,由学生自命题进行创意设计训练,自行设计,自己编程、建模、加工,最后完成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从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大力提倡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改变原有“零件生产”的教学模式,革新为“工程产品”教学模式,在工程综合训练教学中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学生营造一种真实的工程氛围,同时通过训练过程中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群体合作能力及组织、管理能力。基于金工实习原有的“师傅带徒弟”式教学方法,拓展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综合训练、创新设计、自命题创意等多方位的教学方法。
4.教学效果。中心不断地通过对工程训练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完善,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增强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改变了之前以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为主的培养目标,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近几年,学生在各项比赛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二、“基础训练+项目驱动”训练模式和“集中+开放”教学方式
传统的金工实习主要以各种独立的训练项目,如车工、铣工、钳工等为教学内容,缺乏各训练项目间的相互衔接,虽然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艺知识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缺乏对工程项目生产流程、工艺技术等内容的整体认识,大大限制了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心采取“基础训练+项目驱动”的新工程训练模式,以工程项目完整的操作流程为教学内容进行训练,通过项目训练,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由于学生实习时间有限,为了保证该训练模式的顺利进行,中心采用“集中+开放”的教学方式。“集中”训练(14天),主要完成车、铣、刨、磨、钳、焊接、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特种加工等所有实训内容的集中学习和操作;“开放”训练(15天),每批次学生按照5~6人/组自由组队,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一种基于工程目标的综合创新作品的设计方案,通过指导教师组的审核即可开始创新作品的加工、装配、调试、检测等内容。在此过程中,学生根据个人需求自由预约开放时间。为了防止开放过程中学生实习时间“偷工减料”的现象,要求对每位学生的开放时间不少于40学时。“基础训练+项目驱动”工程训练模式实现了四个转变:从传统金工重技能向现代工程训练重工程能力的转变、从按部就班向自主创新设计的转变、从单工种独立训练向多工种交叉综合创新训练的转变、从个体能力培养向团队协作能力培养模式的转变。
三、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的发展密切相关,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因此中心开设了《特种加工》、《数控技术加工》、《钣金加工》、《机械综合创新设计》等通识课程,以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通过组织有针对性的训练,大大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学生由“仅仅有所知”变为“尚能有所为”,从而促进学生知识向能力的高效转化,进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固化。
通过组织学生以项目的形式参与导师制、各级机械创新设计制造大赛等方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开拓创新,并为他们提供科技创新所需的场地、器材、辅导师资等科技创新环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重视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中心成立了工程训练创新基地和桂翎车队两个科技创新组织,搭建了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广西竞赛和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设计与制作大赛两个平台,专门为学生进行创新实践、科技制作、毕业设计及个人业余学习提供全方位服务。科技创新组织形成“以竞赛为主线,以学科为依托,导师指导、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学生按“自愿报名―基础理论与实践培训―赛前强化培训―竞赛―科研训练”的流程进行创新实践活动,逐渐成为广西区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工程训练创新实践平台。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提高机械工程训练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各项目的训练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在骨干教师和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下,已经建立起一支业务精良、技术精湛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同时,鼓励教师多次参与技能培训。中心于2015年引进了两名研究生,加强对学生科技创新的理论指导,使得中心教师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善,更趋合理,从源头上保障师资队伍的高水平,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师资保障。
五、小结
工程训练教学改革研究,正处在探索和尝试阶段,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寻。通过工程训练教学改革的实践,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体会:(1)改变原有“零件生产”的教学模式,革新为“工程产品”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行设计,自己编程、建模、加工、装配、调试,最后完成作品,培养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2)工程训练基地在提供正常教学服务的同时,还为学生进行创新实践、科技制作、毕业设计及个人业余学习提供全方位服务,即实施全方位、开放式的工程训练教学模式,最大程度地利用工程训练中心的资源。(3)为学生提供科技创新所需的场地、器材、辅导师资,组织学生以项目的形式参与制作机械创新产品,积极参加各级机械创新设计制作大赛,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创”。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支业务精良、技术精湛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师资保障。
参考文献:
[1]傅水根.高校工程实践教学与管理赴法考察报告[J].金工研究,2003,(1):2-6.
[2]桂慧等.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工程训练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广西教育,2012,(4):176-177.
[3]周雄新,欧笛声.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机械工程训练教学模式探索[J].机械管理开发,2012,(1):164-165.
[4]丁政等.多模块开放型工程训练体系探讨[J].高教论坛,2008,6(3):105-106.
Sdudy and Practice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Engineering Training Based on Cultivateing th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LIAO Wei-qi,WEI De-qiang,HUANG Chang-e,LIU Jian-wei,WANG Xi-she,LV Ru-jin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1 生产实习环节在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性
设施农业是一门涉及生物、工程、环境等多学科交叉的科学,是多学科的综合发展与应用[1]。生物科学主要包含蔬菜、花卉和果树等作物的生长发育与管理;环境工程又包含光照、温度、湿度、气体与土壤五大因子的相互作用与调控;工程学科涉及到温室结构优化设计及环境调控设计、建筑材料的选择与计算、建造施工技术等内容。这三个方面有机的结合与统一形成新兴学科。它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来满足社会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在进行专业基础理论和研究学习的同时,更要重视实际农业产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需要,只有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发展及农业产业升级的需要,才能使该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2]。宋代诗人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中曾经提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思是说,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这句诗充分体现了实践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性,生产实习环节正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通过接触实际现场的情况,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书本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教学环节。通过生产实习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拓展学生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3]。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开展自学活动,激发终身学习的热情,还可以加深对社会道德和经济价值的理解,是知识转化为能力、智慧、精神、品格的重要途径。实习教学的作用和地位是课堂教学所不能替代的。我们必须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接触生产实际,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并对其将来的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2 现行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教学中面临的挑战
2.1 师资力量的挑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过渡,招生规模急剧膨胀,学院原有的各专业的共建实习基地的容纳能力已远远跟不上学生数量的增长速度,因此容易造成实习教学供给能力不足,形成了实习任务难以安排的局面。加上近年来物价指数上扬,各种费用都随之上涨,而实习预算经费没有多大的涨幅,直接限制了实习的活动范围,导致学生与农业生产,科研和社会生活的接触相对较少,使实习面变窄,这些对于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这样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来说,都是今后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4,5]。
2.2实习基地减少的挑战
实习基地是保证实习教学质量的前提,主要包括校内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目前随着很多学校的新教学楼,宿舍等随着扩招的学生数量的增加,部分实习基地被占用,另外今年来试验基地的建设显得相对落伍,实习基地的管理也缺乏规范化,很多校内的基地仍然处于粗放式的管理方式。校外实习基地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也非常重要,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的所有制模式已被新的体制所取代,很多农业实习基地不愿意接受单纯以实习为目的的学生,而且,很多毕业学生不愿意到一些条件比较落后的农村,大多仅靠指导教师与实习基地的个人关系而勉强接受。基于这种状态,很多校外的实习基地逐渐面临着减少的挑战[6]。
2.3 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挑战
发展科学,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现代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生产实习活动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科学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向大学提出的更高要求。尤其是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很多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都是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智慧,对于培养学生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和新动向,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实习活动的质量,不仅是培养所学专业知识实践化的过程,也是保障和提高高等教育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
2.4 就业形式的挑战
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式仍然处于严峻的形式,虽然毕业生产实习作为必修课程,学校的教学计划有很多的具体要求内容,但是指导教师执行起来会遇到很多问题。生产实习一般是在大四上学期进行,这段时间正好同毕业生就业,考研等时间冲突,在安排生产实习中,学生更多的以优先选择与用人单位联系的方式,占用了毕业生产实习的时间。再加之本科毕业生中严峻毕业形式所激发的考研热,使一些按照农业生产时间安排的实习教学内容的安排,不能如期进行。
3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模式的探讨
3.1 实习教学模式
为了适应新的就业形式,对传统的单一集中实习形式进行了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及家长的积极性和主管能动性,让学生在参与学校的生产实习的同时联系一些与今后的就业有关的单位进行实习,在实习后期再统一进行集中实结。这种模式实施后使学生不再单纯被动地接受统一的安排,而是积极主动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特长寻找适合自己将来发展的实习单位,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实习。比如,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对工厂化育苗的内容有过讲授,然而实际的生产中育苗公司如何进行大规模育苗设施及程序,生产周期如何控制,遇到具体情况如何解决等这些都是要通过实习来进行进一步学习的。对此类企业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在用人单位结合企业情况实地学习,同时学生通过实习的过程对未来工作情况也会得到进一步了解,用人单位也通过实习更好地考察和锻炼学生。在实习后期实习生返校后又可以进行充分地对实习生活进行总结,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毕业实习的主动性。
3.2 实习内容指导
要加强生产实习的指导,就意味着指导教师的指导内容中需要进行的准备增加,为此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征求实习意见
目前,实习方式日趋多样化,毕业实习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问题,还是直接影响毕业实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为此在实习之初,教研室就注重学生的意见和注重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基础上,提高学生对毕业实习的认识,最广泛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征求学生对实习的意见,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完善实习教学体系,对学生比较感兴趣与生产结合比较紧密的校外实习基地,如花卉温室基地,工厂化育苗基地,大型温室园区,农展会等选取一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实习地点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对于校内的实习内容,首先让学生自主选定一些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根据校内的学科优势和当地设施产业的特点,分主次在校内展开实习。
(2)制定实习计划
首先,在制定实习计划时要抓住一些主要教学环节的把握,突出实习中关键性,规律性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对重要内容的把握,分成几个相关专题如,工厂化育苗 ,设施园艺作物植株调整,设施园艺作物田间管理,无土栽培,园艺设施,生产基地规划等内容,让指导教师进行具体的内容讲解,演示后,学生亲自操作,掌握其原理,操作技巧,观察结果。
其次,在时间安排上,除了根据专业理论课开设的情况,安排社工专业实习在四年本科教学计划中的合理时间外,还应考虑本专业在实际生产的特点,安排应季的实习内容。由于我校地处北方,实际生产中更多应用的温室类型是日光温室,可以根据日光温室的环境特点,在冬末,根据季节和栽培作物的情况对温室的环境进行调控,进行加温,通风换气等调节;在初春季节安排学生做一些日光温室的育苗生产的实践环节,把握育苗的关键环节,在让学生更贴近实际地体会农业设施生产的环节,解决实际生产遇到的技术问题。
此外,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安排一些动手能力强的实习项目,劳动内容根据不同时期的生产科研需要安排,各组可以不同,应使每位学生积极参加生产劳动,磨炼学生的意志,锻炼学生吃苦耐劳,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如:让学生亲自体验播种的整个过程,包括营养土配制,浸种,催芽,播种,播种后的管理等;在设施作物田间管理中,把握温,光,水,气,肥的控制及病虫害防止等等,将课堂的抽象理论和实践互相结合。
(3)制定实习细则
科学制定实习细则是保证生产实习质量,实现强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针对学生在生产实习中出现的突发事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保证学生顺利完成生产实习任务的重要方式。这就需要指导教师要在实习过程中安排学生的学,食,住,行等各项工作,在实习前对整个实习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实习期间,指导教师应该把实习作为课堂教学的深入和继续,在每个环节都要具体指导,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作出准备,实习过程中巡回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校外实习中应该通过了解实际选择的实习地点和实习方式,制定实习计划,增强对实习的指导力度,以我校今年的校外实习为例,在实习未开始前教研室相关教师就制定了实习细则,规定了校内外的实习组织方式,校内外基地实习的内容,生产科研基地的确定,实习纪律,考核方式及方法,具体的时间安排,对实习过程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求学生提供考察报告,专题报告等,这些都使学生的实习一开始就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4)实习成绩评定
实习成绩是反映学生实习综合效果,分析实习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由于设工专业的实习过程包括校内基地,校外基地及一些生产科研基地的实习,过程复杂,指导教师对实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评定,也应采用多种形式综合评价,如对提交的实习日记,实习报告,现场实习表现,实习单位的证明和其他实习资料等。
(5)实结交流
在生产实习结束后,进行总结交流工作是实习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本次生产实习后,交流工作在学生中认真展开,还向本专业低年级学生进行介绍,同时邀请了相关的专业教师,管理教师。交流会上,主要由参加实习的学生和教师对整个实习的过程中的收获,存在的问题和对未来的实习工作的展望。通过交流总结发现,学生们普遍觉得对设施工程专业这样一个实践性强的专业来说,实习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通过实习的过程对设施农业这个产业加深了了解,丰富了专业认识,对专业的未来充满信心。对专业指导教师来说也更加丰富实习课程的内容,为将来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积累了基础。
3.3 实习管理
对实习的非科学监管是引起当前设工专业实习形式化的根本原因。因此我院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并借鉴其他院校的经验,在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的同时,特别对这种同步加强实习的动态管理实现对专业实习的有效监管。在实习开始前,由园艺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和指导教师组成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院和教研室两级领导负责实习的全面工作,实习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各项技术实习工作。学生要拟定详尽的外出实习计划,提交指导小组进行审批,经审批小组同意后方可进行,且提倡在对实习单位选择时尽可能地选择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内容。实习申请是否获得同意主要在于实习计划的详尽及与实现本专业学习为目的。通过学生自主选择结合学校的监管,大大强化管理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合作,也大大提高了实习管理的有效性。
4 结语
生产实习教学是本科生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使学生能够学到很多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东西,结合目前我院的新专业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教学模式,实习内容及管理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深化本专业实习教学改革,完善实习模式,精心组织,加强管理等实习过程的优化建议,相信这些会为未来新学科的发展建设,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毕业生实习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建明,邹志荣,屈锋敏,王晓燕,杨振超,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高等农业教育,2004,(4):45-47。
[2]张桂春,唐为民,张琳琳,高等教育学,辽宁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2007,(8):187-194。
[3]刘亮,李录平,陈冬林,谭欣星,杨继明,能源动力类专业毕业实习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理工高等研究,2006(4):130-131。
关键词:创新能力;实践教学;工程认知
本文立足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将工程训练与科技创新制作相结合,对工程训练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等进行改革,并结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的教学实践进行进一步探讨。
一、改革工程训练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
(一)改革教学体系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建立在原金工中心基础之上,原教学体系从金工实习单纯的实践教学操作,发展为工程认知训练、基本加工工艺训练、先进制造技术训练、创新实践训练、自命题创意训练等系列化的教学体系。
(二)改革教学内容
首先,由基本技能训练向集知识能力素质和创新精神为一体的训练方式转化,由单机技术技能训练向部分实现局域网条件下的技术集成训练方向转化,由较单一知识和技能训练向综合性创新实践教学的方向转化。
其次,开发新的实训教学内容。为激发学生的实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达到良好的实习效果,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开发研究制定了新的加工实训教学内容。对于机械类的学生,由指导教师向学生分组布置创新设计制作的任务。在完成既定的实习内容后,留出3~5天时间让学生分组自主进行产品的总体方案设计。方案经教师认真审阅修改通过后,进行草图设计。待所有零件加工、装配图纸经教师审核后,则进入制作阶段,学生按设计要求在各工种指导人员的协助下独立加工。实习期间没有完成的内容可利用实训中心开放时间完成。1~2月后由中心教师组织学生答辩,并设立奖项。
以上改革的实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实习兴趣和创造热情,并提高了其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教学能力和水平也得到提升。
(三)改革教学方法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改变原来“零件生产”的教学方法,革新为“工程产品”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行创新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学生营造一种真实的工程氛围;同时通过训练过程中的合作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及组织、管理能力。此外,中心教师拓展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综合训练、创新设计、自命题创意等多方位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网络系统,结合数控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远程设计、网络传输、数字化制造等现代制造理念。
二、构建全方位的开放式工程训练教学模式
工程训练中心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而校内许多学生在进行创新实践及科技活动时却找不到合适的场所和设备,中心和学生课外活动没有形成合理的运行机制,从而造成一方资源闲置,而另一方却无设备可用。现代工程训练中心不仅应成为大学生进行基础工程训练的平台,同时也应成为他们开展创新实践、课外科技制作和参与科研活动的平台。构建开放型工程训练体系,正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工程训练的开放可归结为以下赘龇矫妗
(一)训练时间的开放
训练时间的开放,包括训练时间点开放和训练时数开放两层含义。理想状态下,训练时间点开放即学生在任何时间点,包括晚上、周末和节假日,都能进训练室参加训练;训练时数开放即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任意延长或缩短训练时数。
(二)训练内容的开放
训练内容的开放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入手。训练广度的开放主要是指最大限度压缩必修训练项目,同时尽可能增加选修训练项目,提高学生选课的自和自由度。训练深度的开放主要是指对训练内容进行分级,如设立基本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再由学生根据专业要求和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等级参加训练。
(三)训练方法的开放
工程训练中心的教学设施不可避免地存在生产性不足、先进性滞后的局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训练的效力。训练方法开放就是不仅采用传统的现场训练手段,也采用现代的训练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远程视频教育和仿真训练等。这些现代的训练手段不仅成本低,安全可靠,而且不乏直观性和吸引力,还可以弥补工程训练中心现场训练中的不足。
三、合理利用和开发软硬件资源,为工程训练教学改革提供良好平台
通过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现有的设备及相关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可知,在实习学生人数3000余人的情况下,合理利用和开发现有资源以适应教学内容和过程十分重要。对软件资源进行开发,是盘活硬件教学资源的基础,因此,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建立了工程训练网络课程,供学生远程学习。通过合理的人员和设备的配置,对实习学生进行多批次、满员额的调整和改革。除对现有的实习学习方式进行创新,教师还积极辅导学生参与各级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十一五’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开发等,以工程实践学习的角度,通过贴近具体生产实际的研究和指导,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完善教学内容。这些都在软硬件建设方面对中心的长远建设和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四、学生科技创新制作实例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创立了创新设计项目以启迪学生的创新灵感,同时与本部电子实习中心合作,发挥各自在机械和电子方面的强项,让学生进行真实产品与虚拟产品的开发设计,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将创新思想与实践相结合,制作出机械或机电综合产品。以下是学生团队机械创新作品――多功能担架(救援变形金刚)的制作过程:
第一,调研选题。选题主要由学生自主进行,教师提供一些选题方向供学生参考。学生制作完成创新项目申报的ppt等后进行答辩,介绍该作品详细设计思路、原理及创新点,专家和教师组成的评审团认真分析后给出意见和建议,确定其可行性。
第二,设计阶段。一是进行机构优化设计与机构动力学分析。使用相关编程语言对机构变形的关键结构尺寸进行优化设计。运用工程力学、高等数学、机械原理知识,设计并校核各构件结构尺寸,获得电动机和减速器的相关参数。二是对产品进行三维造型。使用CAD软件对作品进行三维造型后,通过其运动仿真模块实现虚拟样机的运动仿真,再次验证该方案的可行性。
第三,加工制作。加工制作主要由学生完成,指导教师负责指导,个别难度大、精度高的加工件由指导教师完成。本阶段同时完成产品的安装和调试。
第四,论文写作与答辩。将上述从方案论证到最后产品加工完成的全过程写成论文,结合该作品拍摄视频文件,并进行文字、图像剪辑,配合论文和实物让专家和学生更好地了解该产品。
综上,完成一个具有一定复杂性和难度的机械产品科技制作,对学生而言,不仅仅是将所学的专业核心课程知识进行了综合应用,而且极大提高了综合能力。此科技创新制作作品已在第四届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上取得二等奖。通过这个过程的锻炼,学生自信心增强、科技创新制作兴趣浓厚,同时也熟悉了机械产品制作的流程,了解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个人今后的学习方向和发展方向。
五、结语
通过工程训练教学改革的实践,可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一是应改变原有“零件生产”的教学方法,革新为“工程产品”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二是工程训练基地在提供正常教学服务的同时,还应为学生进行创新实践、科技制作、毕业设计以及个人业余学习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即实施全方位的开放式工程训练教学模式,最大效能地利用工程训练中心的资源。三是积极组织学生以项目的形式参与制作创新产品,并积极参加各级机械创新设计制造大赛,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傅水根.高校工程实践教学与管理法考察报告[J].金工研究,2003(1)
[2]陈金水等.创建工程训练教学中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5)
3.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途径及对策分析 张建新
4.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考 张新光
5.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作用与思考 邵郁
6.浅论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重要作用 王正坤,蒋涛涛
7.科研和教学互动促进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发展 吴婉玲,王英华,陈斌
8.论中华茶文化与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 骆锐,史蓓蓓
9.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母泽亮
10.云南滇西高等教育考察报告 张晴,王启平
11.高校思想品德课应对"90后"大学生的教学新思路——合作学习模式 蒋祎,蒲川,沈春明,钱矛锐,冯磊,田尧
12.认真贯彻"三个了解"、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刘晓佳
13.高等学校来华留学生教育浅析 刘培锋
14.《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秦响应,任倩,苗绘,刘兢轶,张晶,刘秀兰
15."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与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马红
16.高等林业院校树木学教学改革探讨 谷会岩,穆立蔷,王洪峰
17.畜牧兽医专业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与改革 薛剑
18.《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王慧霖,张平宽,李梅丽
19.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刘敬,张庆武,王彩红,许德平
20.浅谈《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 李旭升,王海燕
21.综合应用统筹法计算工程量的理解与教学 李湘华
22.高等代数精品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 周亚兰
23.对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 汪建先,张春宝
24.用回归教育理念剖析大学公外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资谷生
25.谈谈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陈凯
26.食品类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赖克强,蔡闯,周冬香,吴继魁,甘建红
27.打破思维定势,运用教学策略——综合英语教学反思与启示 李芹
28.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高爱华
29.课堂教学中信息的有效传递 李芳兰
30.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仪器分析》教学内容的探讨 徐德平,程芳
31."雷电原理"多媒体辅助教学探讨 李霞,王振会,张其林,郭凤霞,李祥超,LI Xia,WANG Zhen-hui,ZHANG Qi-lin,GUO Feng-xia,LI Xiang-chao
32.环境教育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探讨 刘怀如
33.大学化学教学方法初探 郝素娥,强亮生,范瑞清
34.高职电信类专业英语教学方法的探讨及实践 李娟娟,王槐生
35.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进行"讨论式教学"的设想 陈彦彦,陈蕊
36.《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项目式教学的探讨 尹庆玲,YIN qing-ling
37.国际结算课程内容的再认识与教学思路的改进 王伦强
38.语篇分析与阅读教学 马美兰
39.问题驱动型教学方法在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王娟,夏承遗,孙世温
40.浅谈规范组织员谈话是确保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关键 罗楠
41.中外合作办学办公室管理工作的创新与思考 肖文宁,高礼霞
42.对职业指导工作开展的几点思考 陈健旋
43.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周元一
44.合并高校校园文化实质性融合的研究 顾建国,林贵宝
45.专业实验室管理模式探讨 高兴荣,童利标,陆文骏,王新
46.影响高校网络评教质量几个关键因素及其管理 董文军,黄新民
47.院级研究生教学管理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吴云鹏,苍晶,任晓东,张清兰,赵东旭
48.高校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的探讨 徐颖芳
49.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刁秋梅
50.新形势下高校基建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康介莲
51.对高校档案工作环境建设的思考 王晓景
5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进新建本科师范院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 黄琼英
53.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创新管理 李冬梅
54.基于缓存服务器的电子阅览室上网行为管理 杨芳,夏正伟
55.高校负债问题的理论透视和化解思路 汪来喜
56.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误区分析 高珂强
57.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教学探讨 储俊
58.高校二级学院实验教学团队建设的策略 吴霞,孙坚,徐宏伟
59.浅谈Excel中函数嵌套的用法 孙瑾
60.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探讨 张东方,许可,詹福建,陈松泉
61.提高高校会计人员素质探析 钱秀峰
62.How to improve students' speaking ability? 夏红菊
63.浅谈学科队伍建设与学科设岗 强洪夫,马洋
64.对培养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 刘桂芳
65.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张毅
66.关于网络教育质量问题的一点思考 薛晓燕,袁灵
67.提高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流行病学课程的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彭仙娥
68.学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李东园,王莹
69.浅谈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 吴芸
70.高职教育实训课程的开发流程探索 沈敏艳,李良德
71.教学案例开发"成都统一"乡村市场分销运作 范莉莉,余江,刘新华
72.试论大学生志愿者的社会动员机制 文斌兴
73.依靠科教良性互动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张智,罗润林
74.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培养问题的探讨 敖崧
75.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和对策 宋志坚,曲晶升,冯慧敏,刘浩
76.当前经济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分析与探讨 尹宗毅,张宏标,许海媚
77.依托现代教育技术推进信息化教学 赵世宜,刘伯蕤
78."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应高度关注生活世界 吴威威
79.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思考 薛晓华,陈大鹏,杨金兰
80.对外语教与学的再认识——传统的办法,新的理念 李蔚华
81.刘固联合小学在远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田秀荣
82.浅谈构建师德师风 张珊莉
83.浅析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方法 王琳,谭凤训,刘静,朱兆亮,侯树国,武道吉
84.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杨斌
85.论中国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梁颖萍,赵安源,梁慧萍
86.我国大学品牌认知与塑造 韩国良
87.日本德育对我国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启示 刘振中
88.教育技术学专业特色与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 芦丽萍
89.浅谈高校德育价值导向及其实现 蒋涛涛,王正坤
90.PBL教学模式在中药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适用性 琚辉
91.毕业设计(论文)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吴芳,王金沙
92.综合英语教学与翻译能力培养 廖顺珠
93.参加各种设计竞赛促进实践教学培养创新精神 孙慧莲,陈广秋
94.关于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的分析研究 施绘程
95.论大学英语教学与素质教育 史洁
96.公共英语课堂提问-积极反馈模式研究 江莉
97.浅谈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 李玉禄,王曼
98.对大学生就业难成因的社会学思考 吕国升,金天星,吕屹
99.专业课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体会 王经文
100.影响中职生顶岗实习心理问题因素及对策研究 梁刚
101.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的几点思考 赵凯雷
102.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杜宪增,陈兴军
103.高校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整合分析与研究 王华东,邢林芬
104.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赵文晶,树学峰
105.提高专业课实验教学质量的探讨 吴锦铸
106.高职课程开发的思考——以《吸毒违法行为矫治》课程为例 李岚,黄焕
107.PLC仿真教学系统及其应用 祝红芳,方元春,马栎
108.《计算机控制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毛建东,于军琪,何波,孟月波
109.浅谈多媒体技术在现代生物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李西腾
110.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的积极作用与存在的问题 王兆炎
111.信号与系统课程及实验教学管理 王新,李从利,罗军,高兴荣
112.案例教学在PLC课程中的应用 任国梅,康大友
113.面向东盟培养高级会计人才的实践教学构想 谢海娟,尤谊
114.也谈多媒体教学-以机械精度设计与测量为例 吴作伦,张海天
115.试论工科研究生学术创新培养 王霞,郭了萍
116.中美"大学物理"教材比较的研究 冯灏
117.将数学建模融入微积分教学的探索 田添,张洪斌
118.高职高专《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吕维体
119.本科物理师范类学生讲解技能现状调查研究 石磊,Shi Lei
120.《生物学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探索 刘昀,郑易之
121.在计算机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周小娟
122.一种单信道无线多机通信的实现 冯筱林,丁红
123.B/S和C/S混合模式基于PBL的科研项目管理系统 庞淑侠,李明
124.面向流程工业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及实践 董金善,顾伯勤
125.生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 刘丽,郑佳
126.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互动式教学探索 刘建,夏承遗,汪日伟,苑静中,孙世温,徐光平
127.关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的几点体会 张秋娜,肖继先,刘琳琳
128."数据结构及应用算法"精品课程建设实践 朱明,尹东,顾为兵,袁平波
129.基于软件工程过程的C语言项目训练 邱建华,熊耀华,郭玲
130.浅谈汽车车载CAN网络技术 符海华
131.选配数学习题原则及流程 赵彦堂
132.基于UG参数化的产品优化设计 陈兆荣
133.快速准确绘制单跨静定梁内力图 胡拔香
134.提高微生物实验教学效果的探索 申屠旭萍,高永生,张明洲,俞晓平
135.ERP沙盘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杨德岭
136.离子液体在萃取有机物中应用及展望 姬登祥,计建炳,裴文,章连众,于凤文
137.工程研究应用型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佟威,嵇启春,贾媛
138.留数定理在定积分上的应用 肖贤春
139.高校工科专业教学实习改革探讨 王春涛,刘松平
140.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实验课设置探讨 梁鹏,唐国强,吴群英
141.浅论公共行政伦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王世俊
142.上的国际政治因素探析——《政治学原理》学习心得 葛诗明,李百齐
143.从传统民间舞蹈艺术走向舞台艺术 高莎
144.从营造艺术氛围到树立剪辑意识 周浩峰
145.长沙高校绿地植物造景调查与分析 陈霞
146.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探讨 张兵,张建生,黄文生,孙俊
147.朝鲜族民间舞蹈的特征 白松株,刘航束
148.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贫困地区房地产业的发展 孙孝军,王福刚
149.论高等服装设计人才能力培养的系统化 徐蓉蓉
150.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三贴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以"三贴近"原则来提高实效性 张毅萍
151."同一个世界"-赛珍珠作品价值的根本体现——浅析赛珍珠"跨文化思想"中的唯物辩证主义 王大维
152.基于敏捷供应链的装备制造业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汪克夷,张爽,马倩
153.我国在职人员英语学习需求分析 刘凌云,王淑雯,刘慧
154.水声通信环境下协作分集的伙伴选择 荣雯皓
155.机械加工中刀具的使用技术 周文兵
156.大学校园为什么会流行"流行音乐" 于大江
157.浅谈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和方法 王国良
158.高校排球激导式教学促进学生健康素质发展的实验研究 李智敏
159.第二信号系统在武术套路教学与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陈艳萍,覃明路
160.浅析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李晔
161.浅论图书馆电子化时代的馆员素质 李军,邵斌
162.学术期刊文后参考文献引用之我见 赵莲英
163.浅谈哲学思维与大学生素质 王金玲
164.浅析古典舞剧目在古典舞训练中的重要作用 吕静
165.闻一多诗歌的唯美主义特色 谷秀鸿
166.设备管理中条形码的应用 江远民
167.分析罩杯结构和造型的关系 杨雪梅,周小燕
168.基于遗传算法的人工神经网络的应用 徐香梅
169.对跑的技术核心的研究 徐登喜,叶吉波
170.HP(M)空间的内插定理 高秋菊
171.符号之符号:语言中介支撑下的货币 孙露玉
172.《作物栽培学》课加强职业技能训练的探索 赵燕
173.论英汉语言的共性——从"上"、"下"方位隐喻谈起 李桂春
174.恩施州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培养本地区高技能人才浅析 李木
175.高师音乐教育新理念的探索 柴伦党
176.关于教学质量和一个研究课题的设计 刘晶,樊静波
177.高校校级科研项目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徐静
178.船母谐声关系的语音统计分析 阳蓉
179.管鲍多媒体电子教室在教学中的应用 管嫄,Guan Yuan
180.放射科在职护士培训体会 林芝宇,李雪,熊坤林
181.面对"三本"学生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 杨帆
182.浅谈图形创意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作用 林海
183.试论创新高校学生会运作模式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张磊
184.数据流诊断电控发动机故障方法简析 田兴强
185.高校辅导员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张健
186.无效合同辨别及处理 陈春安
187.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的制定 应时彦,彭宏,梅一珉
188.构建与完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途径 胡征力
189.体验式管理,传递爱与责任——90后大学生管理重心探究 曾晓泉
190.采用综合教学法,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刘俊红
191.浅谈《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 周军
192.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于耀华
193.初探高校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 李静
194.对《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讨 蒋艳杰,黄兆嫒
195.对《统计学》教学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 祝刚
196.干旱区绿洲学特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张凤华,杨乐,庞伟,王开勇,潘旭东
197.架起师生之间的"心灵之桥" 刘卫民
198.加强德育教育提高大学生素质 夏义全,张雪梅
199.对建立我国专科医师制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探讨 崔太根
200.提高档案干部队伍素质的几点认识 李叔娥,周桂香
201.建筑计划学在建筑教学中的应用 赵晖,白山,焦惠毅
202.教师全程控制,学生全程参与,师生互动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 胡东辉
203.论社会转型期高校师德现状及建设 许扬榜
204.民办高校学生处分权行使研究 宋刚勇,沈洪科,胡晓飞,赖阳星
205.浅论高校文秘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王江华
206.浅谈高等院校消防安全的管理与防范 章璋,马海兵
207.融合——浅谈传统图形符号与现代标志设计 吴蔷薇,徐波
208.生物课程改革的教学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邱宗波,王林嵩
209.言语行为与翻译之阐析 屈纯,李莎
210.个性化英语学习探究 马晓梅,徐素云
211.以科学发展观促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吴勃
212.深圳市都市农业思考——之二:加强政策倾斜以发挥非农产业的优势发展都市农业 王先琳,符江波,陈利丹,王翠叶
213.面向企业需要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戴秋莲
214.加强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岑伦,潘宁敏
215.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张树丽
216.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实践共同体的问题与对策 蔡旻涛,林贤吟
217.医学微生物学虚拟实验网络趣味软件的实践 杨致邦,王政力,迟晶,董文辉,邸婧
218.基于"前店后院"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扬州职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胡章鸿,刘小中
219.着力搭建发展平台,促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梁祖菲
220.基于《中图法》的分类号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高原,钟子强
221.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 韦幼玲
222.联合作业分析和工序平衡技术在汽车装配生产线上的应用 王洪广,陈善球,张丽丽
223.高校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 张义贤
224.我校港航物流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朱惠君
225.使用中继实现校园网多VLAN环境下的DHCP服务 张立新
226.浅谈SIMPLORER在电子类专业教学中的学科整合 施晓东
227.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促进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王太霞,于广丽,孙华,师学珍,李景原
228.前景璀璨的新型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 马喜锋,郭红
229.概率统计教学的几点感悟 倪艳
230.对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理性思考 赵艳明
231.在跳远起跳技术中应用心理定向——动作速度合成的教学实验研究 杨帆,李露波,王伟
232.图书馆两种国外全文电子数据库的比较分析 张琳琳,梁茹,汤志云
233.影响大学生英语口语交际的主要因素与对策 卢鸿进
234.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田径裁判能力的培养 谭迪雄
235.区域水土保持效益分析指标选择 陈艳秋,郭琨
236.地方财经院校保险精算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于卓熙
237.地方院校研究生科研素质的培养模式 谭凤训,武道吉,王琳,刘静,朱兆亮,侯树国
238.艺术类研究生学习方法探讨 唐倩
239.落实三个注重做好军校学员学习引导工作 季现中,敖宏奎
240.发挥医学继续教育优势,提高农村基层卫生人才水平 张少华,何志超,梁琼芳,莫少娴
241.牢固树立四种理念加强军校学员队科学管理 丁红全,张卫国,陈叶强
242.高职院校传媒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与探讨 申剑飞
243.关于《中医药资源与开发利用》课程考试方式的探讨与思考 张琦,伍红贤
244.新时期工科院校专业教师的素质与责任 ,丹,郭黎演
对全球化、网络化和知识化的新经济时代,给高职会计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教育部明确指出,高职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应用性人才。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高职会计学生技能与行业需求的实践操作力、社会适应力远不及市场的需求,严重制约着会计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产学结合、突出岗位能力培养是高职会计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出路,重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产学结合、突出岗位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
一、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顶岗实习失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目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生的顶岗实习困难重重。一方面,企业认为财务会计信息是商业秘密,学生在实习时不能按职业岗位工作内容进行经济业务处理,学生的顶岗实习变成体验性认识实习,实习效果难以保证。另一方面,企业生产面临经营压力,尤其是上市公司和民营企业,担心学生顶岗实习干扰正常生产秩序或影响经济效益,几乎对会计专业的实习生不接收。
(二)实践教学环节缺乏统筹规划,没有形成有机整体
会计实践教学是由多个环节、多个层次的实践教学活动的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组成。通过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使不同环节互相联系、互相衔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提高专业技能,使学生具备会计岗位工作能力。但是目前一些院校的会计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相互割裂,缺乏有机联系,没有形成一体化。如在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单项实训中,均包含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实训内容,都有证账表的实训,但在内容及体系上相互割裂;再比如,会计电算化实训与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实训的内容是相同的,只是处理手段不同。尤其是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中实践教学附属于理论教学,以技能考核方式开设会计实训课程很少,一般只有附属于核心课程的单项实训,受教学条件的限制,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等只作为一门单项实训课程来上,没有将其作为综合实训课程,况且单项实训系统性较差,远达不到会计专业技能培养的要求。
(三)实训教材缺乏仿真性、针对性,实用性差
现在绝大多数的高校会计专业选用的实训教材是教师按实训的目的、内容和要求,从企业中收集一部分经济业务经加工处理编写出来的,业务类别单一化和模式化,不能反映会计岗位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繁杂的经济问题,针对性不强,缺乏一套融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于一体、动态电子、立体化实训材料,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财务会计实训为例,一般每个参加实训的学生配备统一的实训素材——一本教材、一套凭证和若干的账页和账簿,实训中缺少岗位分工,往往采用混岗方式,每个学生都完成相同的全套的账务处理,对内部控制、与工商、银行和税务部门的业务关系的实训一般不涉及或无从涉及。
(四)实践教学条件难以满足教学需要
师资作为实践教学的软件,专业课教师实践技能薄弱,年长的教师不愿意进行知识的更新,年轻教师大多从学校到学校,缺乏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和实践技能,习惯于驾轻就熟地来进行授课,难以体现“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职教目标,导致高职教育“普高化”、人才培养“学究化”、教学模式“学科化”的现象出现。
校内实训基地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培养基础,需要达到角色、环境双仿真。如果学生的角色环境只能模拟出企业的产供销的业务环境,而无法模拟出会计工作的社会环境,将导致学生的社会适应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二、基于产学结合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构建
以“四合作”为主线,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四段梯级渐进式”和“内外结合,三层双轨”产学合作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建立互助互惠的产学合作系统,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为产业界培养实务人才、提供增值再教育服务,促进知识的更新、消化和创新,使学校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良性互动。
(一)构建 “四段梯级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在当前大力推行产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条件下,构建“四段梯级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循序渐进地实现从岗位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岗位综合能力三个层次专业岗位能力培养。按照“教学过程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思路,建立临岗认识实习、单项实训、综合实训(含记账)和校外顶岗实习的“四段梯级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有助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
第一学年着重安排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参加从业资格考试,获取岗位资格证书,同时安排一定时间的临岗认识实习,认知职业岗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第二学年着重安排专业技能课程,通过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单项实训,适应会计核算岗位的初步能力;运用金蝶、用友等主流ERP软件进行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等课程的综合实训,以企业特定的会计期间经济业务为范本,提升学生岗位核心能力和综合能力。第三学年通过与记账公司合作,为当地中小企业记账,进行双仿真技能训练和毕业顶岗实习,学生以全真的资料、全真的操作体验真实的会计工作,将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所学会计理论与知识的理解,完成从理论到实践认知过程的飞跃,取得实际工作经验,在完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学生专业岗位核心能力,实现专业实践教学角色、环境的双仿真,实现专业导师和企业导师双导师制,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全方位发展。
(二)大力推行“内外结合、三层双轨”实践教学模式
从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将校内实践教学、校内模拟实践教学和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实行“内外结合,三层双轨”实践教学体系模式。在专业实训上力争做到双仿真,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实训基地来巩固实践教学,做到“内外结合”;在学校、企业指导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完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通过专业基础课实训及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通过专业核心课程单项实训培养学生专项技能,通过毕业顶岗实习、记账和校内的综合实训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实现学生从基础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的“三层”技能培养;借助会计手工模拟和会计电算化模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会计信息化处理能力,实现手工和电算化的“双轨”运行。
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融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一体的教程,配有动态的实训材料、电子实训材料和立体化实验材料,开发内容丰富、仿真性强,满足教学需要的产学结合的会计实训教材,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实训教程,以适应制度变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会计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培养要求。
三、基于产学合作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运作机制
(一)合作企业与职业训练岗位选择
基于产学结合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充分利用行业企业财务工作岗位培养学生技能,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有效途径。积极利用行政资源和地域优势,通过与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合作,建立起稳定的产学合作基地。根据专业特色和区域产业需求,建立布点合理、类型全面、功能定位明确的产学合作基地,既有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公司,也有工业、商业和服务业,满足学生在不同类型行业企业、不同会计职业岗位上的需要。对合作企业的选择要点面结合,重点审查合作方是否满足会计教学的基本要求,从企业资质(是否经工商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规范企业)、企业经营规模、开业年限及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进行斟选,看其是否愿意与高校开展深度合作培养会计人才,会计工作岗位设置是否满足教学需要。以工业企业为例,一般设置12种会计工作岗位,工作岗位应基本齐全,可以是一人一岗,一岗多人、一人多岗。合作企业及工作岗位选择事关产学合作的成效,企业提供的会计工作岗位应满足会计产学结合的实践教学需求。
教师组织实习小组定期到企业的财务会计及其他业务部门进行产学实践,让学生深入到经济实体,使其能身临其境,接触企业的实际业务,配合校内实践基地里的模拟数据练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同时教师充分利用专业知识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出谋划策,提供会计核算和咨询鉴证、教育培训服务,与企业合作和研究经济领域的课题,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以提高企业员工的业务素质。在职青年教师定期去企业实践、锻炼,发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企业的需求,并且把在企业中获得的技能带到课堂上来,提高学生技能。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产学结合,使学校、企业和学生实现三赢。
(二)校外导师的遴选和学生辅导与安置
产学合作的参与教师是合作执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任用具备会计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担任产学结合的会计实践教学企业导师工作,是教学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在遴选企业合作导师时应充分考虑导师的从业工作经验、教育专业训练情况、任教科目所修技术学分、专业教育训练情况、个人的性格特质等。当产学合作导师确定下来并安排好会计职业训练岗位后,方可安排学生进入相应的训练岗位,开展对学生的职业辅导,学生经过认识、试探、准备与再适应环节,开始真正从事会计职业工作。在辅导与安置学生进行产学合作时,校内教学秘书应完成下列事项:公布产学合作招生简章;对高年级学生阐述产学合作的教育目标及价值;接受学生报名申请;收集报名学生特点、兴趣、能力资料;与学生面谈,了解学生的价值取向及意愿;选择并安排学生进入职业岗位。
同时,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为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积极利用当地的优秀的会计人力资源,聘请行业企业的会计专业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增加具有企业会计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践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三)制定产学合作计划书
与行业企业进行产学合作之前,必须与行业企业制定会计专业产学合作计划方案、产学合作协议书,以明确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的权利与责任。包括产学合作训练计划、经费与课时、权利与义务、辅导安排等。学校按合作计划书的要求安排学生在工作时段进入会计工作岗位进行技能训练,企业按相关法规支付实习津贴。
(四)产学合作项目评估
对进入职场进行产学合作的会计专业学生,其产学合作学习经历作为职场学习经历,学生产学合作结束后15日内根据实习单位的反馈意见及教师巡视情况,按规定进行学业学分记录,达到会计工作岗位职业技能培养目标的学生,取得实习科目学分,可顶替校外实习科目学分,但不得顶替校内课程(理论课程)学分,但应特别注重产学合作课程与校内课程衔接性。
学校每学期产学合作项目结合后1个月内,对产学合作项目进行评估,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由行业职业专家、资深教育工作者、行业分析专业专家等构成。教学效果比较好的则继续合作。
四、基于产学合作的计划保障机制
目前“四合作”正蓬勃开展,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四个合作”为主线,进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新机制,进行产学合作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是校企间开展合作的新模式。为做好产学合作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产学携手是保证合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
(一)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
2006年,教育部出台了《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11年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十二五”期间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引导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制度,建设以“政府主导、行业牵头、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新体制和机制,密切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合作,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学校与企业的产学合作由合作厂商提供工作机会、工作津贴和生活补助,分享企业资源,兼顾学生意愿,以学生校外产学合作可适性为主,以家庭困难且品学兼优学生优先,满足企业用工需求。政府继续出台关于产学合作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经费补助、资助支持相关文件,对接收产学合作学生在予以经费支持的同时,对达到接收实习生一定比例的给予所得税减征或免征。
(二)政校企三方分工明确
为保证产学合作的顺利开展,政校企三方应携手共同成立合作委员会,明确三方的权利与责任。当地人事劳动社会保障、教育、财政和税务部门应在产学合作中起到政府的主导作用,着力搭建桥梁,给予政策支持和经费配套。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合作衔接课程及课程标准,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密切沟通渠道进行充分协商,研究产学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学校除负责日常教学之外,还要到学生工作场所巡访及辅导学生实习,解决学生在生活及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合作厂商主要提供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制定学生实习职业规划,执行工作任务分派及轮岗计划,提供企业导师,辅导学生开展职业技能实践,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供学生实习和高职院校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供在职学生的学习、工作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进行必要的生活辅导,提供实习学生的津补贴与奖助学金,为优秀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三)产学合作模式
校企产学合作过程中,上课时间弹性配合合作厂商的工作需求,采用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课务安排采用轮调式、阶梯式等,除开设日间课外,还可根据学生上班时间的需要开设夜间、假日及暑假课,以方便学生进行职业技能锻炼。产学合作计划的开展主要是通过工学交替、弹性学制来开展的,协调厂商为在校学生提供工作机会,给予相应津贴,以提高职业技能,缩短与企业的适应周期,同时高职院校与企业分享设施设备,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究,促进就业。
(注:本文系浙江省科技厅2012年度省级高技能人才和技术创新活动计划项目《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重构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2R30042,主持人:汪榜江;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失序与重建:我国社会第二次转型中的职业教育秩序研究》,项目编号:13YJA880117,主持人:朱芝洲)
参考文献:
1.杨辉.研究与比较:海峡两岸高等职业教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2.汪榜江.基于“双仿真”的记账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9,(29):74-75,93.
3.杨佳洁.高职会计“四位一体”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8,(09):25-27.
4.林英法,杨瑾淑.工学结合视角下会计专业全真实践教学创新[J].审计与理财,2009,(01):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