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施工范文

时间:2023-03-14 14:53:2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深基坑施工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深基坑施工

篇1

在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随着地价的不断攀升,为了充分的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建筑基坑的深度越来越深,这给基坑工程施工安全增加了风险,也对基坑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城市建筑、地下商场、地铁、地下排水排气管道等的施工,都涉及到基坑施工,在基坑施工中,我们需要应用基坑监测技术,对基坑施工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了解,为基坑施工安全提供技术支持,从而保障施工项目的安全。

一、深基坑施工中基坑监测的意义

基坑的监测指的是对建筑基坑以及其周边的环境进行检查和监控,监测的时间为基坑施工过程以及建筑施工期限内。在基坑施工前,需要利用基坑监测技术,详细的了解基坑的施工地质条件,从而有利于指导基坑的施工,也为基坑施工规划提供数据支持,之所以要进行基坑监测,还主要是因为基坑地质中土体、负荷等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素。

基坑监测技术在深基坑施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施工前,对基坑地质条件进行监测,从而指导工程的施工;(2)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实时监控的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到基坑施工的强度,为工程控制成本提供有力的依据;(3)通过基坑监测技术,施工人员可以清楚的了解基坑地下的情况,了解地下管道、线路等的分布情况,在进行基坑施工过程中,就能避免基坑施工对其他路政设施造成影响;(4)在深基坑施工的过程中,通过基坑监测技术,可以对施工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及时的进行调整就能避免事故的发生,提高基坑施工的安全。

二、深基坑监测技术手段

对深基坑施工的基坑监测技术手段,主要是通过专业的基坑监测设备,由专业的监测人员进行操作,对于监测设备来说,其量程以及精度一定要能满足基坑施工的要求,并且稳定性要好对于基坑监测,需要利用好多种监测技术,结合传输系统,将监测到的信息数据传输到专家监控系统以及智能控制系统中,进行统计、分析。

三、深基坑施工中进行监测的主要内容

深基坑进行施工中,进行基坑监测的内容包括对地下水位的监测、对基坑横向纵向位移的监测、对基坑深层水平位移的监测、对基坑倾斜的监测、对基坑裂缝的监测、对基坑周围土体压力的监测、对基坑孔隙的水压力监测等。

对于基坑位移的监测,包括水平与竖向位移的监测对于基坑水平位移的监测,其方法如下:(1)对于像任意方向发生水平位移的基坑监测,可以采用极坐标或者前方交汇等方法;(2)利用投点法或小角度法可以进行基坑向某一水平方向进行位移的监测;(3)当基坑与基坑监测点的距离较远时,可以利用GPS测量的方法,实现对基坑的监测对于基准点的埋设位置,应该尽量的避开低洼积水的地方,另外还要不断的提升监测设备的精度以及量程,保证监测结构的真实可靠对于基坑竖向位移的监测,一般用到液体静力水准以及几何水准的方法进行监测,但是在进行监测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有几点:(1)为了保证监测结果的客观性,要修正传递高程的一些工具;(2)要在基坑的底部回弹区设置监测点;(3)进行监测时,要坚持客观的原则,保证监测结果的可靠性。

对于基坑施工中的裂缝监测,就是对裂缝的位置进行确定,了解裂缝的长宽以及深度,监测裂缝的数量以及各自的走向。对于深基坑施工中的主要部分,要对这些部位的裂缝进行重点监测,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以消除裂缝对工程施工的影响对裂缝的长宽进行监测过程中,可以在裂缝的两侧铁石膏饼或者划平行线,然后利用专业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日前对于裂缝深度的监测,一般都是利用超声波技术,这样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数据信息。

对于基坑土压力的监测一般都是使用土压力计进行,采用的手段也主要是接触法以及埋入法进行土压力监测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以下几点:(1)在进行埋入式监测时,要始终保持压力模的垂直;

(2)进行监测时要及时的进行相关的记录,避免信息变动;(3)监测结束后,还要检查土压力计与压力膜,避免两者出现损害。为了保证基坑承受水压的能力,就必须对基坑孔隙的水压力进行监测,进行监测过程中要用到孔隙水压力计,对于压力计的选择最好是选用埋设钢弦式的,因为这种水压力计可以保证得到的数据完整准确。

对于基坑地下水位的监测,主要是为了提供基坑地下详细的水文信息,避免深基坑施工受到地下水的影响,对地下水位的监测,通常会用到水位计,为了保证对基坑地下地下水监测的整体性,要在基坑中选择合适的位置安置水位计进行监测,在利用水位计进行监测的过程中,要适时的对水位计的位置进行调整,确保可以得到完整的监测数据信息,另外,必须对水位计的刻度以及精确度进行检验,确保使用其进行水位监测的可靠性。

需要注意的是,基坑监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施工安全,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所以在基坑监测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基坑监测是一种通过监测结果比较的方式,所以就必须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监测设备的精确性,保证监测结果的真实可靠性基坑的各项监测还具有实时性的特点,所以进行监测时要按照一定的频率进行,当受到外界干扰后,应该适当的对其频率进行调整进行基坑监测需要多个方面的人员进行紧密的配合,才能确保监测能够顺利的进行,并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有时候,在进行基坑监测工作中,需要对周边的环境进行监测,这时就需要施工人员与相关单位做好协商等沟通工作,避免出现对监测工作有影响的因素。

四、总结

基坑施工中常常应用到基坑监测技术,完成对基坑地质的详细了解,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地下地质对基坑施工的影响,增强基坑施工的安全性能对于深基坑的监测主要包括对其水平、竖向的位移监测、对基坑裂缝的监测、对基坑土压力监测、对基坑孔隙水压力监测、对基坑地下水位的监测等,通过对上述内容的监测,可以了解到基坑施工个各项地质情况,实现基坑施工的全方位监控,保证基坑施工的安全,提高其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篇2

深基坑工程的设计是作为指导施工的决定性文件,在进行设计是,我们应综合各方面的因素,采取最佳的设计方案,来节省工程的开支与施工时间,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知,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施工质量问题的产生,使大家获得最大的收益。

1 深基坑支护的设计方案

深基坑支护是建筑工程中的基础,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工程整体的质量,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及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确保工程能够及时高效的完成,因此设计方案十分重要。往往一个工程要设计多份方案备用,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最后敲定方案,设计方案中应全面包括整个工程建设中各个细节,以确保万无一失。

2 深基坑支护的技术

深基坑支护不仅要求确保边坡的稳定,保证基坑内正常作业安全,而且要满足变形控制要求,以确保基坑周围的建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等的安全。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新的支护结构形式与稳定边坡的方法。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与现场边界条件,常用的支护结构有深层搅拌水泥土桩结构、排桩内支撑结构、钻孔灌注桩和旋喷桩结构、土钉墙支护结构及支锚工程等,下面将重点介绍前三中技术在深坑支护中的应用。

2.1 深层搅拌水泥土桩在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深层搅拌水泥土桩挡墙设计,参照以往类似工程经验,充分考虑土体侧向压力及墙顶周围的施工荷载,按重力式挡墙进行设计并验算抗倾覆和侧向位移。坑外侧向压力按水、土压力分算,其中土压力采用朗肯土压力理论,坑内土压力计算采用m法计算土体反力。

墙底主动土压力强度:料斗容量,保证首灌后导管底埋入混凝土中大于1 m以上。在料斗内放满混凝土后,剪断铁丝,隔水栓埋入底部混凝土,此时后续混凝土浇捣必须及时跟上,保证混凝土连续施工。浇捣过程中,检查导管提升、拆除等必须保证管底在混凝土中的埋置深度,宜控制在2 m~6 m。并应通过测量确定,不能盲目估计,避免拨空。在混凝土面上升将要接近钢筋笼底部时,应放慢浇捣的速度,减少导管埋深以降低混凝土上升的冲击力。

2.2 排桩内支撑在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排桩内支撑支护是我国沿海地区应用较多的一种联合支护形式。支护桩有多种类型,钻孔灌注桩用于较深基坑的支护;沉管桩工程造价低,但抗弯性能差,且易扰动软土;预制桩也容易扰动土体。而内支撑系统可根据基坑形状自由组合,能较好地支撑整体,也可在拆除后再次利用排桩内支撑支护的优点是支护系统较安全可靠。内支撑的布置应尽量简洁,方便基坑挖土和地下室施工。此外,慎重选择经济合理的支护桩桩型和桩长,对支护的工程造价和安全也有很大影响。

2.3 钻孔灌注桩和旋喷桩在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钻孔灌注桩排桩式挡土墙作为板式支护体系的一种,主要应用于当基坑工程开挖深度较大时,或开挖场地附近有较重要的建筑,或地下管线对变形控制有严格要求时,或施工场地十分狭窄时,考虑到施工稳定性的保证、变形控制的要求和对施工场地的要求,采用放坡大开挖甚至采用重力式支护措施可能都难以保障开挖顺利进行的情况。桩间高压旋喷桩是指利用钻机把带有喷嘴的注浆管钻进至土层的预定位置,以高压使浆液或水形成高压流从旋转钻杆的喷嘴中喷射出来,冲击破坏土体。当能量大、速度快和呈现脉动状喷射流的动压超过土体结构强度时,土粒便从土体剥落下来。一部分细小土粒随着浆液冒出水面,其余土粒在喷射流作用下与浆液搅拌混合,并按一定比例和土粒质量大小有规律的重新排列。浆液凝固,便在土中形成一个固结体。一般用于当挡土深度较深,超过一般水泥搅拌桩的施工深度时(18 m--20 m),可以在灌注桩间设高压旋喷桩,其止水深度可达几十米。我国实践证明,在砂类土、黏性土、黄土和淤泥中进行喷射加固,效果较好。

3 深基坑支护的施工

在深基坑支护的施工中,未来保证工程的质量及进度,会借助一系列高科技手段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主要有现代通讯确保数据传输,工程测量确保施工的精确度

3.1 数据通信及稳定技术

深基坑施工数据通信及稳定技术专用于深基坑钢支撑轴力自适应支撑系统的实时补偿与监控,作为数据采集和控制指令发送的桥梁,起着十分关键的重要作用。该项技术采用CAN总线来实现数据采集和控制指令发送,站与站之间采用方便的接插件技术并赋以新型可靠的稳定技术,确保数据传输可靠、安全,同时满足了工地现场的方便使用。

3.2 工程测量在深基坑施工中的应用

当前,基坑支护设计尚无成熟的方法用以计算基坑周围的土体变形,施工中通过准确及时的监测,可以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有利于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避免或减轻破坏性的后果。基坑支护监测一般需要进行下列项目的测量:(1)监控点高程和平面位移的测量;(2)支护结构和被支护土体的侧向位移测量;(3)基坑坑底隆起测量;(4)支护结构内外土压力测量;(5)支护结构内外孔隙水压力测量;(6)支护结构的内力测量;(7)地下水位变化的测量;(8)邻近基坑的建筑物和管线变形测量等。

3.3 复合土钉技术在深基坑施工中的应用

复合土钉支护技术是将土钉墙与其他支护形式或施工措施联合应用于土体开挖和边坡稳定的一种新的挡土技术。它将土钉墙与预应力锚杆等结合起来,使得土钉墙技术在深基坑中应用及垂直土钉墙成为现实,并改善了土钉墙支护形式变形较大的缺陷。

4 深基坑支护中对安全的要求

任何工程建设都是将安全放在首位,但是近年来随着城市建筑向高空发展,高层或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周围环境越来越复杂,导致施工越来越难,而由深基坑施工诱发的事故也经常发生。较为常见的事故即边坡失稳坍塌事故所包含的基坑破坏主要有五类:一是倾覆破坏;二是整体稳定破坏;三是剪切破坏;四是渗透破坏,流砂、流土或管涌;五是局部隆起破坏,特别是整体圆弧滑动,塌方量大,破坏力强,已引起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要确保深基坑施工的安全,必须掌握以下要点:(1)要重视深基坑支护的方案和设计工作。在选择支护方案时,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必须根据某一工程的地质环境、地下情况以及周围环境而定。同时,应组织专家对深基坑支护结构进行论证,确保其安全性、经济性和可操作性。(2)必须十分重视深基坑开挖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和工程地质特点的勘察,在勘察工作中事先摸清可能导致边坡土体滑坡的各种因素;对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威胁的重要地段、重点层和重要的土质指标要保证其可靠性;查明场地内地下水的类型、水位、补给条件和动态变化及其渗透性。(3)选择具有丰富深基坑支护设计经验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设计单位的选择关系到整个基坑支护工程的大局,一个好的设计不仅考虑其经济性,而且考虑其安全性,还应结合场地特点实现其可操作性。(4)注重地下水的处理。地下水处理不当往往会造成基坑倒塌事故,同时还会给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地下水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处理,首先要看建筑物所在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及周围的环境而定,不能因为基坑降水而引起地面下沉给周边建筑物及管线造成破坏。(5)确保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质量。深基坑支护属于地下工程,具有不可视性,其出现工程质量事故的概率也比较大,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事后纠正和补救比较困难。因此,必须招专业的施工队伍进行施工,严把质量关。

5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建筑物注定向更高更多发展,这就要求建筑技术要有更好的提升,虽然目前深基坑支护技术已经比较完善,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吗,更多的先进技术会被应用到深基坑技术中来,我相信未来深基坑技术会更加完善更加具有安全性。

篇3

中图分类号:TV55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 言:

随着建设工程向地下延伸,深大基坑施工越来越多,周围环境越来越复杂,而由深基坑施工诱发的事故后果常常十分严重,典型的事故就是边坡失稳坍塌。坍塌事故所包含的基坑破坏主要有五类:一是倾覆破坏;二是整体稳定破坏;三是剪切破坏;四是渗透破坏,流砂、流土或管涌;五是局部隆起破坏,特别是呈整体圆弧滑动,坍方量大,破坏力强,已引起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也是施工安全控制群死群伤事故的重点部位。现根据自己在现场施工中得到的经验,要确保深基坑施工的安全.必须掌握以下要点:

1.必须掌握场地的工程环境

深基坑一般指开挖深度大于5m的基坑。深基坑施工前,应了解建筑场地及周边、地表至支护结构底面下一定深度范围内地层结构、岩土性状、含水层性质、地下水位、渗透系数等;了解建筑场地及其附近的地下管线、下埋设物的位置、深度、结构形式及埋设时间等。对已有邻近建筑的深基坑施工,应熟悉已有邻近建筑的位置、层数、高度、结构类型、基础类型。此外也应掌握深基坑施工的其他条件,如基坑周围的地面排水情况、地面雨水、流水、上下水管线排入或漏入基坑的可能性以及基坑附近的地面堆载及大型车辆的动、静荷载。

2.必须具有专项的深基坑工程设计

深基坑工程设计,主要包括支护设计、降水或截水设计、土方开挖设计和监测设计。

支护设计主要满足边坡和支护结构稳定的要求,既不产生倾覆、滑移和整体或局部失稳,基坑底部不产生隆起、管涌,锚杆部位不致抗拔失效,同时还必须满足水平位移和地基沉降不超过允许值,支护结构构件本身受荷后不致弯曲折断、剪断和压弯。基坑支护常用的几种方法有坡牢法、排桩支护、钢板桩支护、地下连墙支护、土钉墙支护、深层搅拌支护等。

降水设计应控制由降水引起的地基沉降不致对邻近的重要管线产生过量沉降,影响其正常使用或危及其安全。地下水控制常用的几种方法有明沟排水、电渗降水、轻型井点降水、管井降水等,截水帷幕应控制不致因渗漏而引起水土流失和过大的变形,常用的方法主要有高压喷射注浆、深层搅拌。

土方开挖设计应满足廿层,分段、对称、平衡、适时的原则,确保土方开挖安全、运输合理。

监测设计主要满足信息化施工的要求,深基坑支护从开挖开始,即应进行支护结构顶部位移观测和邻近建筑的沉降观测等,及时将施工中发现的问题向监理和设计单位反馈,使支护设计更加经济合理,彻底预防基坑坍塌事故的发生。

3.必须重视深基坑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施工前应作好设计交底,针对深基坑施工的施工工艺和作业条件,制定措施得力、针对性强、合理、全面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应充分认识深基坑施工的难点、重点,施工工艺的特点,质量安全控制目标恰当,保证措施到位,施工组织合理,检验监测严谨,对不同的基坑支护方式,施工的难点和要点有所不同,但总体要求基本一致,一是对施工工艺要熟悉,掌握基本的施工参数;二是要掌握主要施工机械及配置设备的技术性能;三是对水泥、砂石、钢筋、锚杆、钢板桩等原材及其制品进行质量检验,并保证施工质量;四是根据场地特点和不同的施工阶段,采取合适的降水或截水措施;五是土方开挖应分层分段进行,控制挖土进度;六是对雨季施工既要注意排除地面雨水倒流入基坑,又要注意雨季水的渗入,土体强度降低,土压力加大造成基坑边坡坍塌事故。

4、必须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组织施工

基坑坍塌的事故发生主要原因有两大类,第一类由于对深基坑施工难度认识不足,认为不需要进行专项的深基坑支护设计,按常规建筑工程组织施工而造成;第二类是未按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组织施工造成的。

随着人们对深基坑施工复杂性认识的不断提高,第一类事故正在不断下降,但第二类事故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未按设计组织施工,因施工质量原因造成支护结构垮坍;第二是未按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组织施工,特别是对有内支撑的基坑施工,一般顺做时能做到随挖随撑,但对断面不大,开挖深度不大,从下往上做结构,有的施工人员贪快求“方便”,不是随做随拆,而是先拆后做,酿成坍方事故;二是土方开挖时,未进行有效监测或未根据监测结果指导施工,造成挖土过快或超挖引起土体失稳或基底涌土等,或土方开挖方式不对,甚至有“掏挖”现象;三是坑边堆置土方或其他材料、设备等,甚至有大型车辆的动静荷载,超过设计允许值以内的地面荷载。因此,深基坑施工必须严格按设计和施工方案执行,既不能偷工减料,也不能违章施工。

5.必须按信息化施工的方法组织施工

深基坑施工的特殊性要求必须按信息化施工的方法。深基坑施工的特点是结构与岩同作用,结构的计算是确定的,岩土本身性状的不确定性和结构与岩土界面关系的不确定性构成深基坑施工的复杂性和实践性很强,工程类比法的施工方法在深基坑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深基坑设计的合理性,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的合理性不仅在方案阶段要进行反复的比较,而且必须在施工中根据监测资料,及时反馈给监理、设计、施工,及时修正设计和指导施工。

6、结束语:

近年来,深基坑设计本身不合理造成基坑破坏的案例也存在,因此,基坑开挖中的施工监测显得十分重要,必须落实监测方案,其中包括监测方法、监测点布置、观测周期、精度要求、图表绘制、信息反馈等,主要的监测项目有:支护结构顶部位移观测、基坑外地面变形(沉降或隆起)观测、邻近建筑的沉降观测以及其他变形监测。

参考文:

篇4

中图分类号:TV551.4文献标识码:A

深基坑支护具有挡土、截水以及稳定坑底的作用,还可以防止周围土体变形,保证深基坑工程施工的安全。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的地基基础施工也越来越深,对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因此,在选择基坑支护方案的时候,要综合和各方面因素,考虑到深基坑支护的安全、经济和便利等,这对整个建筑工程那个的工期、效益和质量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是土木工程施工的关键技术之一。

一、影响深基坑支护稳定的因素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影响深基坑支护稳定的因素多种多样,不仅增加支护工程施工难度,而且影响了施工安全。深基坑支护对质量有较高的要求,对地上地下结构的施工质量和整个建筑的工程质量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深基坑支护具有较高的风险和事故发生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深基坑支护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一)岩土条件对深基坑支护的影响

在施工开始前,要对施工现场土质进行实地的勘测,如果土质的的复杂多样,分部不均匀,给勘察和施工带来困难,会导致勘测资料的不详细和不准确,就会给基坑施工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岩土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基坑支护的施工质量和进度,对深基坑的挖掘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设计阶段影响深基坑支护因素

设计方案的选定取决于基坑的深度、地基基坑的物理力学性质、水文条件以及周围的环境等,设计控制的变形要求,施工的能力、条件以及支护的受力结构等因素。由于基坑支护施工要求技术水平较高,如果设计人员的水平有限和经验不足,很容易造成设计的不全面。

(三)在施工阶段影响深基坑支护的因素

在施工阶段,施工单位进行作业时,经常会出现地质情况与勘查报告不相符,没有进行补充勘查工作和修改施工设计就会出现问题,存在隐患,同时对土方开挖和运输方案的制定不完善,没有制定有效的抢救措施;对深基坑周围的临时办公住宿用房和施工材料都没有进行很好的摆放和安置;有的施工单位没有建立相应的异常或是危险情况的预警系统,对事故的发生没有引起很大程度上的重视。

(四)水对深基坑支护的影响

水是影响深基坑支护稳定与否的重要因素,大部分的深基坑支护出现问题或是事故都与水处理不当有关,比如在强降水期间,施工单位对基坑的坡体、坑壁和坡顶没有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支护结构的上部也没有进行有效的排水,造成雨水长时间对桩间土进行冲刷,使土体流失;还有由于对深基坑的水没有及时排出,长时间的浸泡就会对基坑支护结构造成不利的影响,直接影响基坑的稳定性。

基坑周围的上层滞水如果不能完全排走,而在基础施工阶段,抽水工作就会停止,单单靠底部砂层底部渗完上层滞水,由于水量不断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就会使得上层滞水越来越多,导致复合土体的强度不断降低,很容易出现边坡坍塌的现象。

还有一个因素是基坑内存在大量的降水,止水帷幕对深基坑底地下水流入基坑没有有效的阻止或减少,由于在设计过程中,深度不够,就会造成基坑内严重漏水。在抽水和降水的过程中,随着水位不断下降,基坑内的基土就会随着降水漏斗曲线产生不均匀的沉降,同时,大量的泥浆会通过桩间流入基坑,形成很厚的淤泥土质,就会造成基坑周围的地面出现开裂的现象,使得附近的道路开裂,甚至遭到严重的破坏。

(五)支撑和锚固结构的影响

支撑和锚固结构时基坑支护中最常见的支护结构。在支撑结构中,杆件和体系的稳定与否关系到整个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固;而锚固结构结构刚度大,位移小,选择性比较多,适用于非软土的深基坑工程,也应用于周围建筑密度较大的地区,但是,对施工技术、基土保护以及支护质量要求比较高,只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或是问题,就会导致锚杆失去保护作用。

二、加强稳固深基坑支护的解决措施

为了保证深基坑支护施工的质量,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出现事故。

(一)要做好施工前的地质勘察工作

在深基坑开挖前,要对施工地点的地形、特点和地质条件作很充分的勘察,监理的工程师要根据地质的勘察报告,认真分析导致出现支护滑坡的原因,对影响边坡稳定的关键地段、不同地质指标、重要的土层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不能马虎大意,心存侥幸,给施工留下安全隐患。另外,在实际施工和挖掘过程中,针对勘察资料与实际施工不相符的情况,要求监理工程师要进行对比,对于有巨大差异的地质和土质,要与施工单位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根据客观的实际情况,对是否对方案进行调整更改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二)保证深基坑支护的质量

首先,深基坑支护的设计方案由施工单位设计或是委托其他单位进行设计,因此,要聘请专业的设计人员,对施工方案进行严格的评审,要不断降低施工的风险,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其次,在开挖过程中,要对基坑的尺寸、标高、和坡度进行严格的检查,关注深基坑的变化,不得随意改变锚杆的位置、钢筋网间距和范围、放坡系数等,需要进行变更的项目必须组织相关的专家会审,做到保质保量。

最后,在施工过程中,各参建单位要密切配合,必须保证土方挖掘的顺序和方法与设计的一样,遵循“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尽量减少土体的挖动范围,进行对称和均衡开挖,合理利用土体在挖掘过程中的位移的能力,施工单位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防对止支护结构和工程桩发生碰撞,在发现异常情况时,要停止施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

(三)降低水因素对深基坑支护的影响

在基坑开挖和进行支护施工时,土层中的滞水隙水、承压水水、地面积水以及降水等,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就会给支护和基坑挖掘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施工单位要根据地质条件和周围的环境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对坡顶和坡面采取降排水措施,要加强地下管道的检查维护工作,防止漏水现象的发生,给施工带来不便,防止因为含水量超出一定程度,引起滑坡。

(四)加强动态的监测

由于基坑支护的施工的技术要求比较高,边坡稳定存在很大的危险性和破坏性,对周围的建筑和地下管线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周边环境和基坑挖掘和支护工作进行有效监测,做到及时预报,防患于未然;通过监测数据和设计参数的对比,分析出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保证有效的安排下一道程序,增加施工的安全程度和工程的可控性,不断总结经验,促进基坑工程施工技术的提高。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对工程的动态施工,广泛的推行信息化施工,及时掌握基坑土体的变化特性,保持边坡的稳定,不断加强对基坑施工的管理,预防边坡失稳、周围的建筑下降以及地下管道破坏等事故的发生。

结语

综上所述,深基坑支护结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设计单位和施工企业在进行深基坑支护施工时,要从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一切的影响因素,采取不同的措施对深基坑支护工程进行施工和维护,保证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做到万无一失。

参考文献:

1、肖武权、冷伍明、律文田,某深基坑支护结构内力与变形研究,岩土力学,2004年第8期。

篇5

中图分类号: U231 文献标识码: A

由于我国地铁深基工程的不断发展,施工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不断呈现处理,在施工不断完善的新时期,加强对地铁深基坑施工的把控,对确保地铁工程的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一、地铁深基坑设计、施工的危险因素

1、实际地质情况与地质勘察报告描述的地质资料不一致,造成设计计算的依据存在偏差。

在前期设计阶段,由于拆迁工作尚未完全完成,许多地段不能进行勘察,由于地质情况变化复杂,有限的几个勘察点不能反映该地段的全部地质情况,据此进行设计和施工招标将该工程的中标造价确定下来。在当前工程施工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业主为了控制投资,往往要求中标施工单位承担因地质情况变化而造成的风险,实行总价包干,一个不成熟的设计方案就这样被推到了实施阶段。

2、岩土工程本身包含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

如岩土介质空间的变异性,力学性态的模糊性,随机量测误差、测试统计误差、测试模型误差等,这些不确定性导致设计计算的土压力与实际土压力有差异。

3、施工环境恶劣

许多地铁工程由于受整条线路通车时间的限制,不管何时具备开工条件,最后完工的工期往往是关门工期,在现场拆迁尚未完成的情况下,施工单位被迫开工,结果造成许多应拆而未拆的建筑物位于基坑边的危险地段内,一旦基坑变形超过一定的限值或地表有不均匀沉降时,便会危及该建筑物的安全。

4、施工措施不到位、不及时

一些施工现场项目部缺少能识别深基坑施工的危险因素,合理组织深基坑施工的技术、管理人才,在深基坑施工出现问题时,采取的施工措施往往是不到位或不及时,以致小错酿成大错。

二、基坑开挖的处理措施

1、 围护结构和内支撑系统

围护结构构成一空间受力体系能够支撑基坑主动区土压力和其他附加荷载,以提高基坑稳定性。鉴于此,施工单位应该选择质量和强度与设计要求相符的围护支撑结构。支架以及支架安装质量是质量控制要点。判断钢架质量时,要重点检查其材质、活络头刚度、顺直度、壁厚、螺栓连接强度、直径和等强焊接质量,并根据设计要求及时修正。安装钢构支撑时,一保持其顺直,使钢管支撑轴心受力;二确保接头牢固,围檩和接头接触部位能够有一定的刚度和强度,保证接头密贴围檩,然后用速凝细石混凝土填补间隙。如果有角撑,围护桩或围檩接合处,除斜支座保证支撑轴心受力,同时要在围护桩和围檩之间考虑剪切传递。结构柱与支撑的连接要为基坑回弹留有一定空间。油泵校验工作要不定期进行,以确保油泵数据准确,稳定运行。同时,对每根支撑施加预应力进行记录备查,如钢支撑支撑轴力不达标,或由于结构出现过大的扭曲而破坏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失抗力,最终造成基坑因围护不力而坍塌。

钢支撑施加预应力和预应力复加:按照设计要求,安装好钢支撑后,在支撑一端或两端立即依据设计值施加第一次预应力,同时对接头螺栓拧紧情况进行检查;第一次施加预应力,需要对预应力的损失及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在24h内进行监测,按照设计值对预应力进行复加。如果昼夜温差过大,在一定程度上损失支撑预应力,按照设计值在当天低温时立即对预应力进行复加;如果基坑变形速率超出控制范围,同时接近警戒值,但是支撑轴力没有达到自身规定值,这是在征得设计的同意后,可以通过增大支撑轴力的方式对变形进行控制;对于围护结构来说,如果变形过大,通过被动区注浆的方式对围护结构位移进行控制,注浆1-2h内,按照设计值对注浆范围支撑预应力进行复加,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将围护结构外移所造成的应力损失降到最低;如果支撑轴力接近或者超出设计值,需要增设支撑分解轴力,进一步提高抗变形能力,防止基坑变形增大。

3、土方开挖

(1)开挖土方的流程

在开挖深基坑土方之前,通常情况下,需要做好开挖前的准备工作,建设深基坑的地下连续墙,按照设计方案的强度等级,确保连续墙的混凝土的强度。对这两项工作的完工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根据全面挖土作用的施工方式进行施工。在开挖的具体流程方面,首先采用挖掘机挖掘后随即装车运走的方法对地面到首层混凝土环板支撑下0.1m进行开挖施工,随后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分层开挖,在开挖二层以下的过程中,为了确保施工的安全性,需要安装相应的钢结构。

(2)开挖前准备

为了确保施工顺利进行,需要清理深基坑,清除妨碍施工的障碍物;在开挖基坑的过程中,需要对抽出的水进行处理,然后排入公共的排水井道,所以需要在深基坑周围建立相应的排水沟和沉淀池,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发生堵塞;按照施工设计方案,需要设置相应的监测站点,完成监测站点设置后,需要准确的测量和记录原始的数据;在排水方面,对当地的水文地理特征和相应的地势环境进行综合考虑,同时对地面排水系统、地下排水等,科学规划,合理设计。

(3)开挖方法

在开挖深基坑土方的过程中,竖向分层次、纵向分段按对称是开挖遵循的原则。在纵向分段开挖过程中,需要制定具体的开挖方案,对施工现场周围的地质条件、水文特征等环境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设置支撑的距离,以及具体施工设备的运行能力等是进行竖向分层开挖施工时需要进行考虑的。

4、降排水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降水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基坑开挖面成为一个泥塘,进而增加土方开挖的困难。通常情况下,通过管井进行施工降水,在基坑两侧按照间距20m布置管井,建立排水体系。在基坑开挖前20天完成降排水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注意地表、基坑内的引排水,进而防止对基坑围挡造成冲刷、浸泡等。在开挖基坑的过程中,在基坑四周地表设置截水沟,通过截流、导流等对基坑外地表水进行处理。在基坑内部,排水明沟及集水井需要分级进行设置,在基坑内四周坡脚处设置排水沟,并且沟底宽度要≥0.3m,边缘距基坑围护结构内壁≥0.5m,纵向坡度≥0.5%,沟底比基坑开挖底低0.5m;每隔20m,在基坑四角及基坑边设置相应的集水井,在高度方面,排水沟底要高出井底1.0m,通过滤水管等透水材料对集水井井壁进行处理,通过水泵将坑内集水排至地面市政雨、污水系统中;在雨季进行施工时,需要加大排水的力度,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施工安全,以及设备正常运转,做到雨过即可复工。开挖基坑土方时,对维护结构的渗漏水要给予高度的关注,及时对渗漏水进行堵漏处理。对于有些基坑来说,虽然最初是漏水,随着进一步的恶化,最后可能形成流沙流泥等,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基坑周边建筑物出现沉降,甚至导致基坑失稳,造成周边建筑物倒塌。

5、远程监控

对深基坑进行远程监控,通常情况下是在传统监测的基础上,对基坑变形通过网络进行传输的监测方式,这种监测方式能够对基坑变形进行直观反映,是信息化施工的一种方式,在确保深基坑开挖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地表沉降、支撑轴力等。通过对这些内容进行监测,一旦发生监控数据接近或者超过警戒值,可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调整施工步骤,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基坑变形进行控制,进一步确保基坑的安全性。

三、结束语

地铁深基坑工程是一项全面系统复杂的综合性施工工程,尤其要加强对深基坑质量中常见问题的认识与研究,提高处理措施的能力,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施工,加强地铁深基坑的质量。

篇6

1概述

基坑长167.2m,两端宽30.3m,标准段宽18.6m,开挖深度14.76m,采用混凝土灌注桩加内支撑的支护方法,按设计要求,为保证基坑开挖及结构施工安全,基坑施工应与现场监测相结合,根据现场所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及时反馈并通知有关人员,以便及时调整设计、改进施工方法、达到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的目的。

该基坑的监测内容主要有:围护桩的水平位移观测(测斜);围护桩顶的水平位移观测;钢支撑的轴力测试;基坑周围土体及建筑物的沉降监测;围护桩体主筋应力监测。通过基坑位移与支撑的轴力监测,基本上可以了解基坑的稳定情况。

该工程通过监测小组与驻地监理、设计、业主及相关各方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积极进行资料的交流和信息的反馈,优化设计,调整方案,保证了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2监测系统的设置原则

施工监测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监测工作的成败与监测方法的选取及测点的布设直接相关。监测系统的设计原则可归纳为以下5条。

A、可靠性原则

可靠性原则是监测系统设计中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原则。为了确保其可靠,必须做到:第一,系统需采取可靠的设备。一般而言,机械式测试仪器的可靠性高于电子测试式仪器,所以如果使用电测仪器,则通常要求具有目标系统或与其他机械式仪器互相校核;第二,应在监测期间内保护好测点。

B、 多层次监测原则

多层次监测原则的具体含义有4点:

(1) 在监测对象上以位移为主,但也考虑其他物理量监测;

(2) 在监测方法上以仪器监测为主,并辅以巡检的方法;

(3) 在监测仪器选型上以机测式仪器为主,辅以电测式仪器,为了保证监测的可靠性,监测系统还应采用多种原理不同的方法和仪器。

(4) 考虑分别在地表、基坑土体内部及邻近受影响建筑物与设施处布点以形成具有一定测点覆盖率的监测网。

C、 重点监测关键区原则

据研究,在不同支护方法的不同部位,其稳定性是各不相同的。一般地说,稳定性差的部位容易失稳塌方,甚至影响相邻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应将易出问题而且一旦出问题就将带来很大损失的部位,列为关键区进行重点监测,并尽早实施。

D、 方便实用原则

为了减少监测与施工之间的相互干扰,监测系统的安装和测读应尽量做到方便实用。

E、 经济合理原则

考虑到多数基坑监测都是临时工程,基坑施工结束后监测仪器也完成其任务。所以在监测系统时应尽量考虑实用而低价的仪器,不必过分追求仪器的“先进性”,以降低监测费用。

3测点布置及监测方法

2.1测点布置

按设计要求,在基坑周边共布置23个测斜监测点,39个钢支撑轴力监测点,12个桩顶水平位移监测点,6个钢筋应力监测点。

2.2监测方法

⑴ 支护结构桩墙顶位移监测

支护结构桩顶位移常用经纬仪和全站仪监测。其原理为:应用水平角全圆方向观测法,测出各点水平角度,然后计算出各点水平位移。具有测试简单,费用低,数据量适用等特点。

⑵ 支护结构倾斜监测

支护结构沿基坑深度方向倾斜常用测斜仪监测。在桩身或地下连续墙中埋设测斜管,测斜管底端插入桩墙底以下,使用测斜仪由底到顶逐段测量管的斜率,从而得到整个桩身水平位移曲线。

⑶ 支护结构应力监测

用钢筋应力计或混凝土应变计沿桩身钢筋、冠梁和腰梁中较大应力断面处监测主钢筋应力或混凝土应变,对监测应力和设计值进行比较,判断桩身、冠梁、腰梁内应力是否超过设计值。

⑷ 支撑结构应力监测

对于钢支撑,在支撑施加预应力前,将钢筋应力计焊接在钢管外壁,对于混凝土支撑,在钢筋笼绑扎时,将钢筋计焊接在主钢筋上,随基坑开挖,量测支撑轴力的变化。

⑸ 邻近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为了掌握邻近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应进行沉降观测。在被观测建筑物上设置测点,在开挖影响范围外的建筑物上埋设基准点或通过钻孔至基岩内设置深埋式基准点。基准点个数2-3个。测点布置间距以15-20m为宜。采用精密水准仪,测出观测点的高程,再计算沉降量。

4主要监测设备(见表1)

表1主要监测设备

监测对象 监测项目 传感器 接收仪器

基坑侧壁

稳定性 桩体变形 测斜管 测斜仪

桩体钢筋应力 钢筋计 频率读数仪

桩顶水平位移

桩顶监测点 徕卡TCRA1201R300全站仪

变形观测专用铟钢尺

支撑稳定性 钢支撑轴力 轴力计 频率读数仪

地表变形 地表沉降 地表监测点 水准仪

建筑物 建筑物沉降观测 地表监测点 水准仪

5监测频率与预警值

监测频率根据施工进度确定,在基坑开挖阶段,每天一次,其余可每隔2-3天测一次,当监测结果超过预警值时应加密监测,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连续监测,并及时通知有关人员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为确保基坑安全,设计要求加强基坑监测,将监测数据及时反馈给有关人员,实行信息化施工,对各监测项目按规范要求设置预警值,超出预警值时迅速报有关部门处理(见表2)。

表2基坑监测设计预警值

序号 工 程 项 目 监控值(mm) 设计值(mm) 位移速率控制(mm/d)

1 桩顶位移 30且

≤0.2%H 40 2 mm/天

2 地面沉降 30 50 2 mm/天

3 建筑物沉降 桩基础建筑物 10 10 2 mm/天

4 天然地基建筑物 30 6 mm/天

5 普通砖石基础局部倾斜 0.002 0.002

6 钢管支撑轴力 ≤80%设计值

7 测斜管 曲线上出现明显的折点应报警

6监测数据处理及反馈

每次监测后,将原始数据及时整理成正式记录,并对各监测断面内的监测项目进行如下资料整理:

⑴ 原始记录表及实际测点图;

⑵ 位移(应力)值随时间及开挖深度的变化图;

⑶ 位移速度、累积位移随时间及开挖面变化图。

将监测数据全部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计算并描绘出各监测对象的变化曲线,然后反馈给有关单位和人员。

参考文献

1王奎,安全监测预报技术在基坑支护施工中的应用研究,吉林大学,2004.10

篇7

支护桩、冠梁、内支撑、锚杆等的设置如下。

1.1支护桩设计支护结构的侧压力主要包括土压力、水压力和地面附加荷载产生的侧压力。支护结构的土侧压力应分层按土的重度、内摩擦角、粘聚力由朗肯或库仑土压力公式予以计算[1]。支护桩采用钻孔灌注桩,设计直径为1000、1100、1200mm,桩身混凝土强度为C30;支护桩桩顶标高为-3.85m(相对标高,余同),桩底标高以进入中风化基岩不小于2m控制桩底标高。支护桩配筋为9种形式,主筋最大配筋为3625,主筋最小配筋为2425,箍筋为8@100,加强箍为18@1500。支护桩主筋锚入冠梁长度应不小于800mm,支护桩超灌高度为800mm。见图1。图1基坑支护典型剖面图

1.2冠梁设计为增强支护桩的整体刚度,桩顶设置冠梁,梁截面为1400mm×9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冠梁两侧各配825,梁面、梁底各配820;冠梁沿基坑周边形成封闭结构。

1.3冠梁梁面标高以上放坡、喷锚设计梁面标高为-3.00m,其上部土体按1∶0.5放坡,坡面进行80厚C20喷射混凝土内配6.5@200双向钢筋网片,并设置48×3钢管土钉@1200,L=4.5m。

1.4局部锚杆设计在局部坑底设置28钢筋锚杆@1600,L=12m,90,锚杆倾斜角为倾角20°,以增加支护桩桩端稳定性。

1.5内支撑杆设计内支撑杆分三层,内支撑杆混凝土强度为C40。第一层内支撑杆标高为-3.000m,截面尺寸及配筋分别为900mm×1000mm(配筋为杆上下各配825,杆两侧各配320,箍筋为8@200(四肢箍)+8@400双肢箍);第二层内支撑杆标高为-8.500m,截面尺寸分别为1000mm×1200mm[配筋为杆上下各配925,杆两侧各配325,箍筋为10@200(四肢箍)+10@400双肢箍];第三层内支撑杆标高为-14.000m,截面尺寸分别为1100mm×1200mm[配筋为杆上下各配1025,杆两侧各配325,箍筋为10@200(四肢箍)+10@400双肢箍]。

1.6坑内支撑的立柱设计格构式井字形钢构架作为立柱便于施工,且抗压能力及稳定性方面都较好,因此立柱设计采用格构式井字形钢构架。立柱采用Q235钢,焊条E50型,用4根角钢∠180×16与缀板440mm×200mm×10mm三边围焊焊接而成,均为满焊,焊接尺寸不得小于6mm,缀板中心间距为500mm,焊接完成的钢格构柱外包尺寸为500mm×500mm,井型钢构架的四根角钢的接头可采用剖口熔透焊,接头应错开600mm。钢构架的放置方位应有利于基础钢筋的穿越,当基础钢筋数量较多且难以穿越时,可在钢构架上开孔,但角钢开孔面积不得大于角钢全面积的20%。竖向立柱桩桩底除部分锚入工程桩,其余均锚入新打设的直径900mm的灌注桩内。钢格构柱应与钢筋笼一起置入,格构柱制作时应复核其长度,钢构柱顶部锚入支撑梁内不小于400mm、下部插入钻孔桩内3000mm。钢构架的止水片应在挖土结束后,地下室底扳混凝土浇注前施工,止水片应设在承台或底板厚度的中部附近,止水片与角钢、止水片与止水片之间焊接,焊缝高度不得小于5mm。

1.7基坑降排水设计对于施工用水及雨水等地表水,应在基坑坡顶修筑400mm×400mm砖砌排水沟截流、汇集然后抽排。基坑壁设置简易管井降水,钻孔D800,波纹管Φ300,外包二层80目尼龙网布,再外包一层7目铁丝网。基坑支护桩外侧设置三轴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搅拌桩直径3Φ850@600,标准套打,相邻两桩施工间隔不得超过12h;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1∶1.5,水泥掺入量22%;水泥搅拌桩28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1.2MPa。局部设置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高压旋喷桩采用三重管法高压旋喷工艺,设计采用直径Φ800@500。基坑西南角碎石层分布处采用Φ800自流管井降水。局部基坑内壁上挂网、喷射混凝土并设置泄水孔。坑底设置明沟、集水井抽水。

1.8换撑设计施工底板时,底板混凝土浇至支护桩边形成传力带;施工楼板时,应同步实施传力构件,支护桩上的泥皮应清理干净。换撑构件(宽×高:1500mm×200mm),板面标高同楼板顶标高,配筋为14@150双层,分布筋为10@200,混凝土强度等级同地下室楼板(C30),与楼板同时浇注,最初设计换撑构件达到C30强度后方可拆除相应支撑,换撑构件间距为3000mm,但由于工期要求,难以等到换撑构件达到100%再拆除内支撑[2],因此将换撑构件中心间距调整为1500mm,换撑构件达到C20强度后拆除相应支撑。支撑拆除宜采用人工凿除,应先撑后拆,先拆除次撑,后拆除主撑。

1.9地下室后浇带处内支撑设计本工程内支撑主要为对撑与角撑相结合,由于后浇带分割楼面,导致楼面作为换撑构件时对撑方面抗压刚度减弱,同时由于本地下室结构工程中沿对撑方向布置抗侧移的混凝土墙很少,建筑结构本身不足以承担基坑侧壁的土压力,易导致基坑侧壁发生较大变形,为增强楼面轴向抗压刚度,减小轴向变形,在后浇带处增设Q235A[14槽钢,间距为1500mm,每段锚入混凝土350mm。见图2。

2土方开挖

根据本工程特点,土方开挖遵循分层、分段、分步、对称、限时的原则,尽量减少未支护暴露时间[3],在支护结构及支撑体系未达到要求之前,不得进行下层土方的开挖。机械挖土方式开挖时,严禁挖土机械碰撞支撑、立柱和支护桩。挖土机械不得直接压在支撑上,应在支撑两侧先填土,填土须高出支撑顶面,然后铺设路基箱,方可在上面通行机械车辆。每层土开挖深度不得超过1.5m。因本基坑挖深达20.8m,基坑自身狭长且周边场地狭小,通过与传统土坡道挖土方式分析对比,选择混凝土栈桥具有提高机械施工效率、节省工期、节约投资等优点。栈桥用钢格柱桩(同内支撑下的钢格柱桩)支撑;行车顶板中梁截面尺寸为900mm×1400mm(配筋为杆上下各配1025,杆两侧各配418,箍筋为10@150(四肢箍),梁侧拉筋为8@300),行车顶板厚300mm(配筋18@150双层双向),混凝土强度为C30。栈桥的纵向跨度为8m,主支撑间设置联系梁与斜撑使其连成整体,坡度1∶8,栈桥设计荷载为50kPa,并设防滑及安全防栏,栈桥平面布置见图3。

3施工顺序

三轴水泥搅拌桩施工支护桩(钻孔灌注桩)施工高压旋喷桩施工冠梁标高上放坡及第一层土方开挖施工冠梁施工及第一道内支撑施工第二层土方开挖施工第二道内支撑施工第三层土方开挖施工第三道内支撑施工第四层土方开挖施工地下室底板结构及底板传力带施工地下室第五层顶板结构、换撑构件施工及第三道内支撑拆除地下室第四层顶板结构、换撑构件施工及第二道内支撑拆除地下室第三层顶板结构、换撑构件施工及第一道内支撑拆除地下室外墙防水施工及回填土。

4基坑监测、检测

根据本工程基坑特点,为准确掌握基坑支护及土体变形情况,需要监测内容为土体沉降、深层土体水平位移、支撑轴力监测、地下水位观测、立柱沉降监测等。观测构件、建筑物为支撑、支护桩、周围建筑物、道路裂缝的产生和开展情况。监测频率为开挖前至少测3次初值,开挖期间1次/d,底板浇好图3栈桥平面布置示意图7d后2d1次,拆除支撑及拆后3d内2次/d。经过详细计划,落实措施,在土方开挖期间最大地面沉降为65.6mm(西面3层楼房处,出现在土方开挖完成后,地面沉降65.6mm一方面是由基坑开挖引起的,另一方面是该新建楼的自然沉降引起的)。深层土体水平位移最大一个点为60.71mm(该点位于瑏瑡轴/轴处,最大水平位移深度为11m,在土方开挖至坑底时出现,是由于土方开挖后在坑侧土压力作用下产生的),监测数据都符合要求。

篇8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深基坑的安全性逐渐成为建筑施工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但是,近几年来,我国的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越来越高,就要求深基坑的深度扩大,这就给深基坑的安全问题带来了威胁。特别是对深基坑施工,需要提高检测技术的实际运用。所以,在实际的工程建筑施工中,就要增加对深基坑监测技术的重视度,采用对位移与沉降等几个方面的测量,达到提高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与工程的质量。

1. 深基坑施工监测技术应用的意义

在深基坑建设施工的监测中,采用的原理是在建设施工时间内利用对建设施工现场或者周围环境进行一些列数据测量检查等,采用规范的数据检测技术在工程的实际应用,将检测结果及数据分析结果及时反馈到工程施工管理中,对相关注意事项进行指导。提高工程的可行性,同时,保证工程的安全性能。但由于建设施工现场的土壤的土质、负荷等因素的影响,就会造成工程施工障碍,因此,对工程的检测就是为了防止出现类似的情况。

深基坑的检测技术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工程施工之前,深基坑监测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达到的指导作用;二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检测技术的实时监控,对检测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控制工程安全质量的结果;三是根据深基坑的监测技术,保证施工人员在管道、线路等的施工过程中准确掌握地下的分布情况;四是在深基坑施工前后,对工程进行检测有利于保证工程的规范性,避免一些危险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损失。

2. 深基坑施工中基坑监测技术的监测原则

深基坑施工中,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采用深基坑的检测技术时要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监测实施方案,帮助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因此,要加强施工中深基坑对监测技术的充分利用,就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由于工程的复杂性,决定了施工现场都会存在多多少少的问题,采用深基坑监测技术,不仅能够增加工程的组织的安全性能,还能够发现施工现场的事故的发生率,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工程的安全性能,就要采取合理的工程检测技术。采取补救措施不仅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安全性能,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工程的成本,在保证降低工程事故发生率的基础上,利用检测技术的统计结果,增加检测的可利用性。所以,在实际检测技术运用中要遵循的原则:一是要遵循多次检测原则,由于土质的特殊性与不可控性,对于检测技术的检测结果也存在不可靠性。因此,基坑的变形量因素需要经过多次检测才能得到有利于工程建设参考的数据。二是要遵循重点检测原则,在工程的施工中,由于工程的特殊性,存在需要重点检测的工程信息。例如,深基坑的施工中,由于工程的围护结构与土体之间存在作用力,导致工程在这方面出现的问题较多。因此,需要对这部分进行重点监测,得到可靠数据作为工程施工政策的改善标准。三是要遵循实用性原则,对工程的检测一定要结合具体实际,确保工程的可实用性。

3.深基坑监测技术的主要内容

深基坑的工程施工中,一定要对地下水位、对基坑的横向纵向位移及其深层水平位移等进行监测,在对基坑的土体压力、裂缝数量、孔隙等的检测时,尤其要注意对基坑的水平与竖直的位移。其中要做到:一是要注意对基坑的倾斜角度,或者任意方向的基坑的监测,采用基坑位移在水平或者竖直方向的监测技术,利用坐标或者方向的交汇的方法进行基坑位移的监测;二是在基坑某个方向的位移测量中采用投点法或者小角度法对基坑的相关位移进行监测;三是若是基坑之间的距离很远时就采用GPS 定位进行测量。

在对深基坑的地下水位监测中,要保证地下水位在合理控制范围内避免深基坑遭到地下水位的影响。在对地下水位监测中,利用水位计等详细记录统计水位数据,分析地下水位对工程施工的影响程度,保证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在遇到水位影响工程施工的情况时,要适时对基坑的水位作出合理调整,进行多次试验,保证工程数据的可行性。

4.对于在施工深基坑的时候监测技术的注意问题

对于基坑监测技术来说,它是一个双方互帮互助的工程,在做施工之前我们应该确定需要检查的工程,进而做出合理的检查对策,对于监测的一些方法以及结果,需要对它们进行细致的策划。另外,还要对施工以及旁边建筑的环境进行进一步的了解,最后还要与各个部门做好协商和交流,相关政府部门也要对深基坑施工的做进一步的监督,以及让施工的顺利完成。具体深基坑的施工需要根据具体的现场土壤进行规整,以便达到环境的要求。深基坑工程的监测具有时效性,结果也是不断变化的,需要根据深基坑监测工作做进一步的管理,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周围加强监测,还要及时的收集检测结果,充分把握准确性。深基坑的监测技术需要借助一定的仪器监测,同时也要确保在一个合格的环境下,才能够达到所需的准确精度。为了能够确保监测结果的精度,我们需要在监测过程中按照单一变量的原则进行,如果监测人员发现了施工问题,需要及时报告,使基坑监测技术发挥充分的作用。

5.小结

深基坑监测技术对于基坑的稳定性以及基坑围护结构的安全能够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对周围环境和已有建筑物的影响达到最小化。在深基坑的监测过程中,施工单位可以依据它们提供的的数据对施工进行规划与计划,降低安全问题。还有就是监测技术提供的的数据还可以对施工方案提供一定的依据。本文就是在结合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对深基坑的基坑测量技术的实际应用的研究,提出相应的应用方法,希望能够帮助有关建筑施工提高施工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TV551文献标识码: A

一、基坑监测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由于城市地下空间的大量开发促使了基坑工程的发展,针对施工中安全控制的要求,人们开始把监测运用到基坑开挖过程当中。国外在20世纪60年代,奥斯陆和墨西哥地区有软土土质的深基坑运用了基坑监测技术。国内自20世纪80年代监测技术在基坑工程中开始运用,积累大量的设计施工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现今,随着我国基础建设大踏步的发展,基坑监测技术在新技术、新仪器和不断发展的计算技术和远程控制技术的条件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自动化采集程度和远程控制程度大大提高了监测精度和频率,在技术可靠的同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

基坑监测技术的现状如下:1)监测仪器多样化,同时监测仪器的精密度更高,伴随着监测数据测量仪器的发展,相应的数据处理软件也不断更新。2)监测技术理论不断发展,国内对工程数据及监测理论进行不断的探索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有关监测技术的成果。3)我国先后颁布了一些国家规范以及地方规程指导工程的基坑监测,为基坑监测的广泛运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监测点的布置与埋设

1、建立一级位移监测基准点

建立一级位移监测基准点应该根据现场勘查的实际情况,考虑基准点的稳定性和避免造成基准点过高发生错误的问题。

2、埋设场内二级基准点

埋设场内二级基准点应该根据一级位移监测基准点的布置和具体情况来进行确定。

3、埋设测斜管

埋设测斜管应该根据现场的地质情况埋设在比较容易引起塌方的部位,而测斜管的孔深也应该根据开挖的纵深度来进行确定。

4、埋设水位点

在开挖基坑的时候应该考虑到渗水的情况,当坑内的水位低于坑外的水位的时候,坑外的水就会不断的涌入坑内以保证水位的均衡,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容易引起塌方的形成。因此,埋设水位点就是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

三、监测频率

基坑工程监测工作应贯穿基坑工程和地下工程施工全过程。监测工作一般应从基坑工程施工前开始,直至地下工程完成为止。对有特殊要求的周边环境监测,应根据需要延续至变形稳定后方可结束。

监测项目的监测频率应考虑基坑等级、基坑及地下工程的不同施工阶段和周边环境、自然条件的变化。当监测相对稳定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对于必测项目,在数据无异常和无事故征兆的情况下,开挖后仪器监测频率的确定见表3。

当出现监测数据突变、支护结构开裂、坑内出现渗漏等现象时,应加强监测,提高监测频率。

四、深基坑施工中进行检测的主要内容

深基坑进行施工中,进行基坑监测的内容包括对地下水位的监测、对基坑横向纵向位移的监测、对基坑深层水平位移的监测、对基坑倾斜的监测、对基坑裂缝的监测、对基坑周围土体压力的监测、对基坑孔隙的水压力监测等。

对于基坑位移的监测,包括水平与竖向位移的监测。对于基坑水平位移的监测,其方法如下:(1)对于像任意方向发生水平位移的基坑监测,可以采用极坐标或者前方交汇等方法;(2)利用投点法或者小角度法可以进行基坑向某一水平方向进行位移的监测;(3)当基坑与基坑监测点的距离较远时,可以利用GPS测量的方法,实现对基坑的监测。对于基准点的埋设位置,应该尽量的避开低洼积水的地方。另外还要不断的提升监测设备的精度以及量程,保证监测结构的真实可靠。对于基坑竖向位移的监测,一般用到液体静力水准以及几何水准的方法进行监测,但是在进行监测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有几点:(1)为了保证监测结果的客观性,要修正传递高程的一些工具;(2)要在基坑的底部回弹区设置监测点;(3)进行检测时,要坚持客观的原则,保证监测结果的可靠性。

对于基坑施工中的裂缝监测,就是对裂缝的位置进行确定,了解裂缝的长宽以及深度,监测裂缝的数量以及各自的走向。对于深基坑施工中的主要部分,要对这些部位的裂缝进行重点监测,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以消除裂缝对工程施工的影响。对裂缝的长宽进行检测过程中,可以在裂缝的两侧铁石膏饼或者划平行线,然后利用专业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目前对于裂缝深度的监测,一般都是利用超声波技术,这样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数据信息。

对于基坑土压力的监测一般都是使用土压力计进行,采用的手段也主要是接触法以及埋入法。进行土压力监测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以下几点:(1)在进行埋入式监测时,要始终保持压力模的垂直;(2)进行监测时要及时的进行相关的记录,避免信息变动;(3)监测结束后,还要检查土压力计与压力膜,避免两者出现损害。

为了保证基坑承受水压的能力,就必须对基坑孔隙的水压力进行监测。进行监测过程中要用到孔隙水压力计,对于压力计的选择最好是选用埋设钢弦式的,因为这种水压力计可以保证得到的数据完整准确。

对于基坑地下水位的监测,主要是为了提供基坑地下详细的水文信息,避免深基坑施工受到地下水的影响。对地下水位的监测,常常会用到水位计。为了保证对基坑地下地下水监测的整体性,要在基坑中选择合适的位置安置水位计进行监测。在利用水位计进行检测的过程中,要适时的水位计的位置进行调整,确保可以得到完整的监测数据信息。另外,必须对水位计的刻度以及精确度进行检验,确保使用其进行水位检测的可靠性。

需要注意的是,基坑监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施工安全,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所以在基坑监测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基坑监测是一种通过监测结果比较的方式,所以就必须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监测设备的精确性,保证监测结果的真实可靠性。基坑的各项监测还具有实时性的特点,所以进行监测时要按照一定的频率进行,当受到外界干扰后,应该适当的对其频率进行调整。进行基坑监测需要多个方面的人员进行紧密的配合,才能确保监测能够顺利的进行,并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适用性。有时候,进行基坑监测工作,需要对周边的环境进行检测,这时就需要施工人员与相关单位做好协商等沟通工作,避免出现对监测工作有影响的因素。

结束语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开发大型地下空间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基坑开挖深度也越来越深。这些深大基坑通常都位于密集的城市中心,常常紧邻建筑物、交通干道、地铁隧道及各种管线等,施工条件复杂、施工场地紧张、工期紧迫。所有这些都导致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难度越来越大,重大恶性基坑事故不断发生,基坑围护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越来越复杂,所需要的理论和技术越来越高,需要研究和设计单位的介入来解决基坑工程的计算理论和设计问题。基坑工程为地下工程的施工提供作业场地的特点,决定了基坑支护结构的临时性。为了节省费用,人们将基坑支护结构的部分或者全部作为主体结构的一部分,将围护结构做成地下室的外墙的一部分或全部,就改变了围护结构的临时性的特点,要按永久性结构的要求处理,在强度、变形、防渗、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均要提高。

参考文献

[1]孔岩.刍议基坑监测技术在深基坑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4,04:96.

篇10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1、深基坑支护工程的特点

1.1、深基坑支护工程的基本特点

深基坑支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多门学科的知识予以解决。深基坑支护对已整个建筑工程意义重大,但由于属于临时性工程,部分建设施工单位为了追求经济利益,降低建设成本而压缩安全空间,致使支护工程结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造成质量事故。基坑施工因城市建设需要而建设,施工地点的选择相对被动,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复杂。在土壤含水量大的区域施工,容易产生土体滑动,结构失稳等现象,不仅影响施工,对周边地区安全也造成很大影响。此外,深基坑支护工程还具有施工周期长:规模大、造价高等特点。

1.2、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技术要求

基于施工条件的复杂困难,深基坑工程要在设计之初就要做好充分准备,详细研究地基防水、加固、降水等施工工艺、注意要点及相关施工设备的选择,认真对比预选方案,从施工质量、速度、建设成本等方面择优选择,实现施工方案的最优化。要根据工程具体施工条件进行设计,充分利用当地建筑材料、施工条件等设计出不同的结构型式。为满足工程要求,基坑支护的结构形式可采用一种或多种支护结构相结合的形式。

1.3、深基坑支护的施工要求

深基坑支护施工条件苛刻,施工工艺复杂,给工程施工带来很高的要求。为保障工程质量,需要严格遵循技术规范,做好施工管理。首先要严格履行技术交底,确保每个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都熟悉掌握工程的每个细节;严格遵循技术规范,任何不经过技术负责人同意的变更都是不允许的;严格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管理人员要充分发挥监督管理作用,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保障施工正常有序进行。

2、土建基础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常见类型

2.1、土钉支护

当基坑不具备放坡条件、地下水位比较低或者基坑外降水不足等情况一般采用这种支护方式,此外,土建在基础施工时采用土钉支护,周边没有大型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如果基坑外部可以满足土钉占用的条件下可使用这种方式用来加固坑壁土体。

2.2、排桩支护

排桩支护是指把钢筋混凝土挖孔和钻工灌注桩当作挡土结构,其中布置柱列式间隔使要运用疏排这种布置方、方法,桩和桩之间要保持一定的净距离,并且桩与桩之间需要紧密排列布置。

2.3、深层搅拌支护

这种支护技术的操作方法是把水泥作用于固化剂中,把两种材料混合在一起在机械设备中均匀搅拌,然后再把固化剂和软土剂混合在一起,通过强制搅拌,固化剂在搅拌过程中会产生化学反应,出现硬化的现象,确保施工具有稳定性。

2.4、钢板桩支护

在钢板桩支护操作过程中使用带锁扣或者钳口的热轧型材料,在做好钢板桩支护以后在把全部钢板桩连接起来,组成一个钢板墙,这种钢板墙具有遮挡水土的作用,且应用效果非常好。这种支护在实际运用中非常简单方便,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就是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2.5、地下连续墙

地下连续墙的具有很高的整体钢度,起到很好的防水和防渗作用,一般在地下水位以下的软土层和砂土层等施工条件下运用,在深层土壤中也适合采用。

3、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3.1、施工方法

深基坑开挖方法有很多种,其中盆式挖土法、放坡挖土法、逆作法等在施工过程中比较常见。由于地质条件的不尽相同,所以,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基坑深度、建筑周围的建筑分布情况及不同的建筑要求,选择合理的深基坑开挖方法。在选择深基坑开挖方法前,我们应确定好主要的施工参数,如基坑规模、深基坑的支撑形式及几何尺寸等,并确定好分层开挖的深度及开挖参数等。开挖方法的选择对工程的质量起到一定的作用,选择合理的开挖方法,可以使基坑开挖方法和顺序与施工设计一致,从而使工程质量得到保障。在挖土前应先进行排水,以确保井点降水达到正常水平,当挖土高度达到标高后,应及时对垫层和底板进行浇筑。在挖掘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监控点的保护,并标明保护标志,以避免挖掘机的碰撞及冲抓对工程支撑梁及工程桩造成一定的损害。

3.2、基坑开挖的要点

先撑后挖、开槽支撑、分层开挖、严禁超挖是基坑开挖的基本原则,必须遵守。在基坑开挖的表面填好土,修建好相应的地表水沟,以及时做好开挖降水的准备。另外对于开挖后还未支撑的基坑,应尽量缩短暴漏的时间,以免事故的发生。在坡段的基坑实施分段施工,在开挖的同时保护好坡面,两者结合后至基坑开挖有圈梁的高度时,使用锚杆桩实施圈梁。分层挖除基坑边保留土体至设计标高超过30cm,改为人工挖土,基坑见底后迅速浇筑底板垫层至围护墙边。还要对基坑开挖后的现场加强管理,各类土方开挖设备的停放位置必须与基坑保持一定的距离。

3.3、钢管桩的吊装

在深基坑钢桩的最顶部的标高下面一米的地方设立定位钢板,为了使钢板能够水平,定位钢板必须具有三个以上的调节螺帽,钢管桩的中间部分使用钢筋笼使木架固定,然后在地面上架设立井字形暂时定位木架。

3.4、做好监测

由于深基坑工程因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风险性高,基坑失效、失稳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作为工程作业者必须重视和做好相应的监测工作,要及时的对安装好的控制装置进行专业的检测。还应安排专业的人员对工程施工状况进行实时检查,加强现场管理力度。

3.5、地下水处理

在开挖土方期间,当开挖底面标高比地下水位的基坑低时,出现土方的水分层被隔离情况,地下存在的水分就逐渐往基坑中流入。如果基坑土质较软或者积水较多,则会导致施工工人站立比较困难,从而影响工人的施工操作,因此,在进行土方开挖的过程当中,需要结合当地的人文地理环境以及相应的地质地貌,积极采取降水措施,保证基坑土方开挖的顺利进行。可以采取排水法处理地下水,如明沟排水和井点降水等,井点降水操作比较简单且容易掌握,是处理地下水的好方法;也可采用止水法来处理地下水,在基坑周边布置止水帷幕,避免地下水流进基坑里面,可通过地下灌浆法、沉井法或连续墙来达到止水的目的。沿基坑四周1m处布置一道深于坑底的井点滤水管(长度10m,井管直径50~55mm,井孔直径300mm),和两台抽水设备直接连接并从中抽水,使地下水位下降落至基坑底0.5~1.0m以下,井点降水能够消除或减动水压力,改善了土的性质,很大的加强了边坡的稳定性,使施工操作条件得到改善,推进了工程进度。井点降水可在不同形状的深基坑中采用,对边坡具有相对的稳定作用,保证基坑内土干燥能够使深基坑施工效率得到很大提高,以保证工程质量。

总之,随着我国城镇化脚步加快,城市规模逐年扩张。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城市土地资源日渐紧张。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缓解土地压力,越来越多的高层、超高层建筑出现在人们的面前。高层建筑的建设,离不开深基坑工程。随着高层建筑高度的增加,基坑向下向深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密集的建筑群,不断增加的基坑深度和复杂的周边地下形势,都给基坑施工带来更多更大的困难。基坑支护作为基坑施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安全保障措施,其设计水平和施工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篇11

土是一种不均匀介质,设计总是把土当做一种均匀介质,由此得出来的设计结果总会和现场施工有差异。另外,在勘察中点位的布置也是每隔10米-20米一个,以点代面,这样就更导致基坑现场总会悖离设计理论值,发生危情。特别是在轻轨、地铁沿线的地下工程,因地质情况千变万化,很难从以往经验得到借鉴,也难以从理论上找到定量分析、预测的方法,这就必定要依赖于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监测。基坑监测可及时发现和预报险情的发生及险情的发展程度,及时采取安全补救措施。

【关键词】 深基坑监测、水位测量、应力应变监测、含砂率检测、基坑应急处理

中图分类号:TV551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概况

口金三角项目总建筑面积为65.5万,位于武汉市口区月湖桥下口路与金汉大道、沿江大道交汇处,其北靠轻轨,东临月湖桥,南临汉江,地质环境极其复杂。

组成岩土层的土质从上至下依次为杂填土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层、粉质粘土层、粉质粘土夹粉土层、粉砂夹粉质粘土层、粉细砂层、中砂层、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层、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层和微风化泥质粉砂岩。

地下室为负二层,局部负三层,地下室基础落于粉质粘土层上,桩基落于强风化泥质粉刷岩上。

基坑支护的形式多样,有桩撑式、双排桩式、二级放坡式、一级放坡+内支撑式。

在基坑的信息化施工方面,项目主要采用了两种方式,一是由总包单位每日对基坑的位移、沉降和降水井进行监测,二是委托具有检测资质的第三方检测单位进行监测。

二、基坑位移监测在基坑施工中的应用

基坑位移是监测基坑变形最直接的方式和手段。土方开挖过程中,基坑侧壁会在主动土压力的作用下向着基坑缓缓移动,一般来说,当土方开挖见底时,第二天基坑边坡的变形最大。基坑边坡的变形危害与刚性支撑与柔性支撑有关,对于刚性支撑的悬臂桩而言,每日位移量达到3mm,累计位移量达到30mm时就会达到报警值,就要对基坑进行抢险处理;对柔性支撑的一级放坡而言,每日位移量达3mm,累计位移达80mm时才达报警值。

对施工而言,尤其需要关注悬臂桩的位移值,悬臂桩的主要受力构件为桩,当持续变形过大时很容易造成桩身脆断,土体发生突变,会造成极大安全事故。因此,当桩身日位移量达报警值时需提高警惕,连续两到三天日位移量达报警值时必须采取应急措施,避免造成严重后果。对于放坡开挖而言,同样也需关注基坑的日位移量,基坑的位移量过大同样也会造成边坡滑移,引发安全事故。

对待悬臂桩的日位移量过大,最好的处理方式为回填反压,反压后采用钢管回撑,然后挖除回填土体;而土方放坡喷锚日位移量过大最好的处理方式为钢管注浆加固土体,或采用沙袋回压。

口金三角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曾发生过一起因土方卸荷过快导致连续三日位移量均在3mm以上,而采取土方反压回填的实例。土方回填后再采用钢管回撑,再挖除回填土体,施工地下室结构,结构完成后拆除钢管进行土方回填。以下为基坑在土方反压前后的变形曲线。

口金三角项目同样发生一起一级放坡边坡因累计位移过大采用钢管注浆处理的案例。在基坑施工的三四个月中,基坑一直处于徐变状态,日位移值始终未达到报警值,但累计值一直在不断变大。为了保证基坑安全,在累计位移值达到60mm后项目果断采取花管注浆的方式,使得后期基坑的最大变形值停留在78mm,未发生基坑滑移。

三、基坑沉降观测在基坑施工中的应用

基坑沉降观测主要是检测基坑施工是否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当沉降值达到每日位移量达到3mm,累计位移量达到30mm时就会达到报警值。

基坑边坡发生沉降很大原因是由于基坑水平位移造成;而基坑临近构筑物发生沉降的主要原因则是水土流失造成。基坑沉降观测点主要布置在边坡沿线和基坑周边重要构筑物上。当基坑边坡日沉降量过大时,需及时停止边坡施工,采取回填反压措施;而当周边重要构筑物日沉降量过大时需立即停止降水措施,采用井点回灌措施和高压注浆、双液注浆措施。

口金三角项目北临轻轨1#线,东临月湖桥,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除了沿基坑边坡边线布置了沉降观测点外,在月湖桥上和轻轨线上也均布置了观测点。经观测,轻轨和月湖桥的日沉降量均在0.1mm-0.2mm之间(有可能是测量误差),基坑施工对轻轨1#线和月湖桥的影响微乎其微。同样也说明了日降水量均没超过设计要求,基坑一直处于安全状态。以下为基坑施工过程中轻轨站和月湖桥的统计曲线。

口金三角项目基坑边坡的日沉降量均在0.1mm-1mm之间,相对于同样点位的日位移值,日沉降值几可忽略不计,这与口区将近20米的粉质粘土层是分不开的。

四、水位测量在基坑施工中的应用

水位监测是基坑开挖的必要措施,其对防止管涌和流砂有积极作用。观测的重点是比较地下室开挖成型面标高与降水井水位(静止水位)。地下室开挖成型面要始终高于降水井水位0.5m以上,且当水位降下后需等待三日后土壤内毛细水分下降后方可开挖。当地下水位高于开挖面时会造成两个影响,第一,会导致开挖面的土体软化,呈淤泥状;第二,也是最严重的一点,将导致水位因失去上部重压不断上涌,形成管涌和流砂,造成周边土壤的水土流失,极大破坏周边的构筑物环境。另外,开挖也将由于坑内不断涌水而中断,导致工期延误。

当发现降水井水位居高不下时需立即停止开挖,及时联系设计对基坑的降水井进行复核,尽快增加降水井,形成闭合降水圈。

口金三角项目毗邻汉江,其地下水位初始值相当与同月份汉江水位,为了施工便利,项目选择在枯水季节对基坑进行开挖和降水工作,减少降水的工作量,也避免因汛期对工程造成影响。

项目及其重视基坑的降水工作,自土方开挖开始便开始监测水位,在开工伊始便施工完成10口降水井一起降水,随后进行土方开挖。水位在施工过程中随着降水井的启动不断下降。但在施工至负三层后,项目发现降水井的观测水位停滞不前。项目立即停止开挖检查降水井情况,发现降水井在开挖过程中因管理不善被破坏4口,项目立即补打5口降水井,并立即启动,水位立马下降,施工恢复正常。以下为降水井的水位监测图。

五、含砂率检测在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含砂率检测主要是检测降水过程中水中的含沙量,其检测的主要目的是测定降水过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含砂率的测量通常和降水井水量的测量结合起来应用,通常在降水井的水管上安装水表,用每日的降水量乘以每日的含砂率即为当天降水排出的砂土。

含砂率合格的标准值为1/100000,当大于这个数值时需对降水井的滤网进行处理,确保含砂率合格,以保证基坑降水对周边环境不造成影响。

以下为口金三角项目的降水量和含砂率统计,口金三角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仅排出砂石0.387m³,对环境的影响微乎其微。

六、应力应变监测在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应力应变监测主要通过预埋在内支撑中的应力应变片完成,主要目的是测量外部环境变化对内支撑造成的影响。当土方施工采取不对称开挖,不对称回填,或因结构施工影响破坏内支撑时均会对内支撑的应力应变造成影响。为了保证结构的受力安全,便采用了监测的形式随时掌控应力应变的信息。

当应力应变达到报警值时需立即停止施工,通知设计,由设计提出修改意见对内支撑采取补强措施,避免造成更大的安全隐患。

口金三角项目在挖除内支撑外反压土时按照对称开挖形式,对内支撑造成的影响很小,未到达报警值,以下为土方开挖过程中应力应变曲线图。

七、结论

基坑施工瞬息万变,基坑安全刻不容缓,要把握基坑施工的安全,必须抢先一步了解致使基坑失稳的各种信息。只有确实履行基坑的各种监测手段时,基坑施工的各种隐患才会被扼杀于摇篮中,整个建筑业的基坑安全环境才能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篇12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建设中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和城市地下空间的充分利用,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这些地下空间的建设,多采用费用低廉、施工方便的明挖法,由此产生了大量深基坑工程,其规模和深度不断加大,而城市基坑工程往往处于房屋和生命线工程的密集地区。如果对深基坑开挖组织不好,定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威胁。因此深基坑的施工不仅要保证施工过程中的稳定,而且要严格限制周边的地层位移以确保环境安全。我们要高度重视深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

一、深基坑施工技术的特点和关键要点

1、深基坑施工技术的特点

基坑工程包括维护体系设计施工和土方开挖两部分。土方开挖的施工组织是否合理将对围护体系是否成功产生重要的影响。不合理的土方开挖方式,步骤和速度可能导致主体结构桩基变位。因此,深基坑开挖与支护引起了广泛重视。深基坑工程施工具有以下特点:

( 1) 建筑趋向高层化,基坑向大深度方向发展;

( 2) 基坑开挖面积大,长度与宽度有的达数百米,给支撑系统带来较大的难度;

( 3) 在软弱的土层中,基坑开挖会产生较大的位移和沉降,对周围建筑物、市政设施和地下管线产生严重威胁;

( 4) 深基坑施工工期长、场地狭窄,降雨、重物堆放等对基坑稳定性不利;

( 5) 在相邻场地的施工中,打桩、降水、挖土及基础浇注混凝土等工序相互制约影响,增加协调工作的难度;

( 6) 支护型式的多样性。迄今为止,支护型式已经发展到数十种。

2、深基坑施工技术的关键要点

(1) 施工前应对工程的地质勘察报告认真分析研究,根据挖土深度范围内不同土质的物理性能和地下水位情况( 特别是丰水期的水位情况) ,选择相应的土方开挖、支护结构及降水方案。根据所制定的施工方案,对全体施工人员作详细的安全与技术交底工作。

( 2) 基坑开挖前,通过降水提高坑内土体的水平抗力,减少基坑的变形量。施工降水不宜过快。降水过程中应加强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和地表沉降的监测,同时在坑外地面设回灌井,必要时应采取回灌措施,确保周边建筑物安全。在基坑开挖施工中,发现监控数据接近或超过警戒值时,应立即分析原因,准确地找出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施工步骤,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便能有效控制基坑变形,确保基坑安全。

( 3) 为防止边坡失稳,施工前先清除基坑边堆土等荷载,防止由于荷载过大引起基坑坍塌等事故的发生。

( 4) 基坑开挖分层进行,从上到下逐层进行开挖,严禁超挖和掏底开挖,同时开挖过程要与支撑架设同步施工。开挖段的长度必须根据基坑深度和坡度合理确定,不宜过长。当基坑挖至设计标高后,必须马上浇筑垫层混凝土,进一步减小基坑变形值。底板混凝土必须在5 d ~ 7d 内完成,相应结构层施工及时跟上,以建立永久的受力平衡体系,从根本上控制住基坑变形。

( 5) 在采用拱圈墙方案时,拱墙本身可采用水平分缝及垂直分缝的逆作拱墙方法施工,拱脚稳定性很重要,设计施工应予重视,挖土时应维持拱圈荷载对称,受力均衡。

二、地下室深基坑施工的实证分析

1、工程实况

某工程建筑高度为88. 7 m,地上24 层,建筑面积为6 850 m2 ;地下3 层,建筑面积为13 624. 4 m2。结构形式采用框剪结构,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工程±0. 000 相当于绝对高程6. 40 m,自然地坪绝对标高5. 20 m。地下1 层板面标高- 1. 9~ - 3. 4 m,厚度150~250 mm,地下2 层板面标高- 7. 00 m,厚度150 mm,地下室底板面标高- 10. 6 m,底板底标高- 11. 5 m (含100 mm 素混凝土垫层和200 mm 碎石垫层) ,基坑边承台底标高- 12. 5 m,地梁底标高- 12. 2 m, 电梯井底标高- 14. 8 m。综合考虑承台和电梯井的平面位置和间距,取设计基坑底标高- 12. 2 m 和- 12. 7 m,设计基坑开挖深度分别为11 m 和11. 5 m。由于基坑开挖深,场地周围环境复杂,增加了基坑开挖的难度。

2、场地周边条件及工程地质条件

该工程地下室为深基坑工程,特点是基坑开挖深、规模大,施工场地狭小。距基坑东面上坎线4. 6m 为路边,路面下1. 4~3. 9 m范围埋有地下管线;距基坑西面11. 9 m、34. 6 m 处分别有1 幢7 层灌注桩基础住宅和3~5 层休闲活动中心;基坑北面14. 5 m,地下0.8~3. 9 m 范围埋有地下管线,高架桥桩基础与基坑边的最小距离为18 m。工程地下为潜水,水位在- 1. 4 m 左右,对基坑的侧壁渗漏有较大影响。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场地土划分为7 个大层,基坑开挖面主要位于2 - 1 层黏质粉土,该土层厚5. 0~11. 0 m,局部呈黄褐色、灰褐色,软塑,切面较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较差,含氧化铁、云母,夹薄层粉土。

3、基坑围护结构设计

基坑上部为土钉墙支护,下部采用两层钢筋混凝土内撑与钻孔灌注桩相结合的围护方案,同时采用水泥搅拌桩形成基坑外侧的止水帷幕;对电梯井坑中局部加深(从板底计算深为3. 3 m) ,采用松木桩普通土钉墙围护。钻孔灌注桩直径Φ 800 mm~Φ 900 mm,中心距为950 ~1 050 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 25,桩长为19. 0~23. 0 m。顶梁、围檩和支撑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 30。支撑的竖向立柱的下部尽可能利用工程桩(钻孔灌注桩) ,局部采用新增Φ 800 mm 钻孔灌注桩;立柱上部为井字钢构架,伸入第1 层支撑400 mm,下部伸入桩内2 m,构架截面尺寸为500 mm ×500 mm,由4 根L 140 ×12的角钢和1 根420 ×220 ×12@600 mm 的缀条焊接而成,钢材为Q235 钢,焊条为E 43 型,焊接为围焊,焊缝高度8 mm,施工时先将桁架与下部钻孔灌注桩的钢筋笼主筋焊接牢固,再整体吊入孔内。水泥搅拌桩直径为Φ 700 mm,桩长11 m,相互搭接而成。基坑西面偏北段与邻近建筑物距离较近,水泥搅拌桩中心距为450 mm,搭接250 mm;其余各侧桩中心距为500 mm,搭接200 mm。松木桩长度为6 m,中心距500 mm,桩梢径直径140 mm,共设置两排土钉,长度为4~6 m。

4、基坑施工

(1)基坑降水、排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