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期制范文

时间:2023-03-14 14:53: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三学期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篇1

[作者简介]薛晓春(1980- ),女,河北秦皇岛人,河北大学教务处,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河北 保定 071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高校学分制改革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HB12JY022)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1-0031-02

学期制是高校教学活动组织和教育管理的基础,适宜的学期制能有效提升高校的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当前许多高校都把学期制作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载体,把学期制改革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各类学校大多以传统的两学期制为主,每学年由春、秋两个学期和寒、暑两个假期构成,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学者和高校管理者认为和两学期制相比,三学期制更具优越性。于是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始,在中国就陆续有大学尝试进行学期制改革,由传统的二学期制改为多学期制,特别是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到学期制改革的行列中,学期制改革已经在我国高校中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其中以三学期制为主流。尽管如此,对三学期的争议也没有完全停止,因此,对三学期制改革进行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所谓三学期制,顾名思义,就是将每学年分成三个学期,这种制度通常是在保持总教学周数和假期周数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从原来的两个学期中抽出部分周次构成一个短学期。是国外大学普遍采用的一种制度。河北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在认真调研论证并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从2010年也开始三学期制的改革,我校实行的是秋学期(19周)+春学期(18周)+夏学期(3周)的两长一短的三学期制。为了实现平稳过渡,我们采取了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方式,从2010级新生开始执行,所以目前还处于两学期制和三学期制并存的过渡阶段。现将就我校两年的实际运行效果来谈谈对高校三学期制改革的看法。

一、三学期制相比于两学期制的优势

1.学校层面。首先,实行三学期制有利于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变革,完善课堂、实验、实践等主要教学环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校在夏季小学期安排了丰富的、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第一课堂安排了通识选修课,专业实践、实验、实习,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民族器乐鉴赏专场”“钢琴鉴赏专场”等被列为我校夏季小学期全校任选课程,近千名学生选修,教师的现场生动讲解、示范演奏受到广大同学的喜爱。还有校内外知名学者的多场次讲座,红色经典、励志和爱国教育影片等各种题材电影欣赏,第二课堂安排了下乡社会实践以及社团活动等。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拓展学生的社会文化知识。其次,实行三学期制可以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保持一致,便于开展国际交流,短学期制是欧美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国际通行学制,消除学期设置之间的差异,有利于与国外高校进行学生的交换培养或者聘请国外的学者来学校讲学,充分共享教学资源。

2.学生层面。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增加自己的动手和社会实践机会,丰富和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在原来的两学期制下,课程安排基本持续到18周,然后有两周的时间供学生复习准备考试,时间比较充裕,因而造成许多同学平时比较放松,到考前临时突击,不利于知识的消化吸收,推行三学期制以后,由于小学期挤占了长学期的时间,因而长学期原来的课程学时减少了,课堂教学的时间被压缩,需要学生用课下时间做好预习和复习。而且备考时间也缩短了,学生必须把功夫放在平时,边学习边复习,这样自然会促使学生自觉增加学习时间。

3.教师层面。有利于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利用假期时间开展科研活动,提高教学水平。自高等教育改革以来,各高校招生规模都大幅度增加,必然带来各高校教师的教学任务的增加,科研任务也比较繁重,压力比较大,在平时,要兼顾教学、科研已经使他们身心疲惫,很难再有时间进修、学习提高自己,而实行三学期制以后,可以使他们在没课的学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提高或者专心搞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适应学校的三学期制改革,任课教师也要想办法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开展讨论式、专题式等多元化教学。

二、三学期制改革遇到的阻力及原因分析

1.观念层面。观念转变的滞后性会阻碍三学期制的进程。夏季小学期刚开始推行时,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从思想上不太接受,他们已经适应了一贯执行的两学期制,对于这种改革持怀疑甚至抵触态度。对于教学管理人员而言,增加一个学期,意味着要多做一次排课、选课安排,无疑会大幅度增加他们的工作量,因而他们会有抵触情绪;对于教师而言,因为我们处于两学期制和三学期制并存的过渡阶段,三学期制能够给教师提供科研时间的优势还无法显现,相反,有些老师同时承担了高年级的春学期的课程和低年级的夏学期的课程,因此既要忙于期末考试的监考、阅卷,还要兼顾小学期的备课、上课,自然会感到分身乏术,导致他们对小学期制度的不满;对于学生而言,因为一些实践课贯彻到整个暑假,他们认为小学期挤占了他们的假期,不能像原来一样随心所欲地享受假期,因而也对小学期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

2.实践层面。从实践来看,三学期制的实际运行效果与预期还有差距,三学期制的优势没能完全发挥,主要原因有:

第一,小学期没有完全摆脱传统两学期制的固有模式,灵活度不够。小学期的本源意义在于给教师和学生提供足够的自由空间,是对大学期规范化的理论教学的补充,比如英国剑桥大学在第三学期不安排上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写论文、做研究、搞调查,为新长学期做好各种准备。而目前我国的许多高校,虽然采用了三学期制,但是,并没能丰富小学期的教学内容,采取多样的教学活动,大都还要在小学期开设一些专业课,只是由原来的开课时间调整为在小学期集中授课,这样不但无法发挥小学期的作用,还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二,在三学期制下,需要对两个长学期的教学时间进行压缩,一些教师没能根据新的学时要求认真调整自己的教学大纲、教学方式,为了赶教学进度简单删减了一些教学内容或者师生互动环节,影响了教学的连贯性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增加学生的学习困难。

第三,学生对小学期不够重视,认为小学期只是多了一次选课机会,往往存在为了凑学分而选课的心态,因此,在选课时优先考虑的是那些比较简单、占时间少、容易取得学分的课程,比如对一些影片赏析、专题讲座之类的课程趋之若鹜,而对于那些比较复杂、需要占时间较多的实验、实践类课程则避而不选,导致这些课程往往面临选课人数过少而停开的困境,从而背离学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初衷。

三、开展三学期制改革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根据实际情况改革。各学校应该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采用三学期制,不能盲目跟风。任何一种制度都有其适用环境,三学期制也不例外。高校应该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决定采用哪种学期制度。如果在条件不具备或者不成熟的情况下采用三学期制必然会适得其反,破坏原有的教学秩序。我校在开展此项改革之前进行了大量的调研与论证,并走访了许多兄弟院校,通过调研发现,我校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可以在小学期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并且我校作为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没能完全发挥出来,实验、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适合也需要通过三学期制来进一步完善。

2.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三学期制改革,不仅仅是学期数的变化,而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程,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推行改革前要做周密的准备。健全的学分制和选课制是三学期顺利运行的基础,因此,不是学分制的学校如果要实行三学期制,首先要进行学分制改革,然后要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学方式、学生管理方式、收费制度、后勤保障等各项相关配套制度,只有自上而下的全面改革才能保障新学期制的顺利运行。

3.灵活调整培养方案。要根据时展需要和学生学习愿望调整、更新小学期培养方案。三学期制改革的核心是要优化和丰富课程体系,充分发挥短学期多元、灵活的优势。因此,小学期的课程设置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到三学期制改革的成败。从我校的情况来看,现有的培养方案是在原来的两学期制的培养方案基础上修订完成的,随着小学期制的真正实施,可能会发现有些课程不适合在短学期开设,比如像一些理论性较强的选修课,在短学期集中开课可能会导致学生不易理解,相反,有些在长学期开设下乡类实践类课程可能更适合在小学期开设,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此外,我们开设的实验类课程多是课内专业实验,学生自主实验还很少,需要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开放制度,引导和鼓励学生开展创新性自主实验。

4.完善导师制。导师制是学分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的思想渗透到专业教育中,贯彻于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绝大部分学生还不能主动成熟地规划自己的学业,需要有熟悉教学规律和专业发展的导师来关心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指导他们如何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和知识基础来选课学习,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和方法指导,改善他们原先普遍存在的被动式学习状态,充分利用小学期的时间来丰富和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有学术权威的导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也可以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心理和个性,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同时,进一步强化自己的自我发展意识,实现教学相长。

5.做好宣传工作。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促进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的观念转变。可以通过座谈会、校刊、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向师生解释三学期制的内涵,让他们明白小学期也和两个长学期一样,不是可有可无,而是正常教学的组成部分,只是在内容和形势上有所区别。小学期的特点在于内容更丰富,形式更灵活,给师生更多的自主性,教师应该转变学习指导方法,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和提炼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技巧采用专题讨论、实验、研究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鼓励教师开设多样化的反映学科前沿发展动态的课程。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教学环节中去,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总之,三学期制改革是一种教育观念、教学理念的转变。我们应根据三学期制的特点和要求,更新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教学管理方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篇2

本文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背景,梳理两学期制对学校教学改革的制约性、实施三学期制的必要性、高校在推行三学期制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指出实施三学期制改革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

一两学期制对学校教学改革的制约性

(一)我国高校现行校历学期设置的现状

我国的很多高校实行的是二学期的校历设置方式,每学年分为春、秋两个学期,一般每个学期19周或略短的教学周及2周考试周,寒假、暑假各为4~6周或略长。

从学期制的建立历史来看,两学期制是建国初期按照前苏联模式建立的,这种长学期制与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密切相关,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需要时间和磨练,长学期才能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另外,与我国的地理位置也有关,我国大多地处四季分明的北温带,每年1~2月和7~8月是最冷和最热的时期,把寒、暑假安排在此期间可有效节约能源。

(二)两学期校历设置面临的严峻形势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尤其是像是以创新拔尖人才培养为己任、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研究型大学,其学校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都已发生改变,加之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速,因此,对于培养模式、培养体制、教学方法都提出了新要求。

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的长学期制教学模式,对于强调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已显现出弊端:对学生而言,课程学时多、时间长、课业量大,自主时间少,多被教师拉着走,同时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空间也小,不利于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对教师而言,授课时间长、节奏慢,难以有整块时间进行教学研究和科研,不利于教师的知识更新、教学研究与学术交流;长教学周的设置,与提倡的减少课堂学时,鼓励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的不相匹配,且很多实践环节在教学周内完成,经常与公共课程冲突,影响效果。

二实施“两长一短”三学期制的必要性

目前很多高校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及高水平大学为发展目标,人才培养迫切需要“六个加强”:加强通识教育,构建通识与专业结合的教育模式;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加强国际合作,让我们的学生走出去、把留学生和交换生请进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请进名家大师,送出后备教师;加强培养方案修订的科学性,建立适合学科国际发展和国家需求的培养体系,满足高层次人才培养需要;加强教师授课水平的提高,从课堂讲授什么过渡到关注学生学会什么,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2]。

推行“两长一短”三学期制,落实与三学期改革相配套的体制机制建设,是搭建承载学校若干教学改革举措的重要平台。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参与国(境)内外交流交换学习,拓宽视野

实施三学期制是适应了与国内外高校接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拓宽国际化视野的需要。笔者对国内外部分高校的校历进行对比[3-11],不难看出,调整后的三学期时间节点为学生参与学期交换学习、小学期交流活动、跨学科暑期学校等项目提供了便利,拓宽视野的同时,有效地避免了在原来两学期制情况下学生赴境外交换学习带来的学期不对等的相关问题。同时,可以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来校讲学,此期间他们也是假期,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聘请一些知名教授,充实学校通识教育或专业教育课程。

分析国内外、境内外高校的学期设置情况,可以看出,无论是传统两学期制、三学期制,还是四学期制,较为共性的特点体现在:

夏季学期及暑期主要集中在6月至8月,安排的主要活动包括:实践教学、选修课、重修课程、高水平讲座等,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交换交流、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拓展兴趣学习等的渠道和时间。

(二)有利于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改革,实现课程结构整体优化

长学期课程时间缩短,教师要对原有的课程设置和结构进行调整。精炼教学内容,压缩课程学时,实现精讲多练,思考课内与课外学时的安排,提高教学能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从根本上促进教学思想的转变和更新;同时配合更深入的学分制和选修课、跨专业选课制的改革,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通识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实践体验”与“learn by doing”

夏季短学期的安排,避免了理工科高校长学期理论加实践课的高强度覆盖,便于更好地安排教学计划中的实践性教学内容、社会实践,如军事训练、金工实习、认知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等。短学期里,可以有效解决实践活动与课程冲突的问题,学生可通过在实践环境中体验自主学习和来自教师、学长的指导,直接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促进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解和升华。

(四)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实现高校科研优势向本科教学实践的转化

三学期的设置,教师可以相对选择灵活的教学时间,更充分、集中地从事教学研究和科研,也可以利用一段相对集中的时间去国内外高校进修、讲学交流,开展国内外合作研究,也有利于教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到本科教学中。

三目前国内高校在推行三学期制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三学期制改革并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酌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思考和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一)培养方案修订

三学期制改革需要统一的认识和理解、领会其精髓,如果没有培养方案的配套修订,只简单地根据长学期压缩的课时对教学内容删减或者对教学内容中的互动环节删减,短学期的课程安排不够合理、不够充分,是无法实现学期调整的目的的。

(二)学生放假时间增多

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时间多了,学生自我放松或教师、行政管理引导跟不上,会带来学生培养质量的下降。从一些高校的实施情况来看,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普遍较差,短学期设置安排或松或紧,会给教学质量带来负面影响。

(三)教与学的方式方法

三学期制改革的核心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的改革。随着学时的压缩,教师的授课方式、方法要适应学期调整的需要,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法要随之改变。教师要压缩学时、要留大量的作业、要留出更多的学生想象空间,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学生要主动查阅资料,要完成大量的作业、论文,也可以主动地去完成一些课内未能很好完成的内容,或到实验室参与科研活动。

(四)教师工作量核算

学分、学时的压缩引发的教师重新备课、工作量核算。过去部分以科研为主的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回归本科教学,一定程度上会冲击部分现有教师的授课门数和学时数,尤其是对于部分多年讲授同一门课程的教师,势必要求他们改变多年不变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减少了学时数,要重新备课,也会造成这些教师有意见。同时,如何把课上讲授、课下指导与辅导都合理地计入教师的工作量也需要认真研究。

(五)教学组织管理

校历学期的调整,会给课程安排、考试组织、教师工作调配、学生管理、后勤服务等带来一定的工作量增加或改变,这是对管理能力和水平的考验。学校各部门都要有所调整与变化,如果仍然延续过去的思维惯性,三学期制的改革不会取得预期效果,这也是为什么有些高校推行三学期制后又调整回来的原因。

四高校实施三学期制改革需要做好的准备

由于多年实行长学期的校历制度,教师和学生已习惯,要想改变成“两长一短”的三学期制,需要学校多个部门、多方面予以调整和改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如下几方面做好准备:

(一)充分重视,从思想意识上解决观念转化问题

“两长一短”的三学期制不是简单地把两个学期变成三个,也不是把放假时间加长了,它是为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实行与国内外大多数高校一致的学期时段、推动通识教育的开展、推动实践教学等改革措施的顺利实施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因此需要充分认识其复杂性,从思想意识上转变观念,切实做好思想和行动的准备,充分了解三学期制的制度优势和精髓,不但不能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更不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为学校的教学改革、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建立协调统一的学校各部门联动体系

“两长一短”的三学期制涉及学校方方面面,教学的培养方案修订、名师名家暑期学校、课程教室编排、实践教学安排、教学日常管理等,学生管理、教师管理、科研安排、暑期学校,几乎涉及学校的所有部门,需要大家打破过去的思维惯性,主动适应三学期制改革,全校各部门协调一致,形成联动体系。

(三)做好配套的培养方案修订,进行授课方式方法改革

三学期制的实施,一定程度上会削减授课学时、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一定要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等方面做出改变,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去主动适应、去做调整,要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及学科、专业需求,做好顶层设计,长学期的课程注重理论积累,短学期的课程注重实践操作,只有这样才能合理构建适合三学期制的课程体系。

(四)深入研究暑期短学期的设置以及对学生的暑期选课指导

实施“两长一短”三学期制的重心是短学期的利用问题,能否对短学期进行良好的利用是改革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考核标准[12]。

短学期的课程设置既要针对实际,合理设计更多切实可行的课程项目;更要突出节奏紧凑,以拓宽知识结构和国际化视野、加强各类实习和实践体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的项目设置。

(五)积极挖掘和拓展各类教育教学资源,统筹校内外师资

教育教学资源紧张是各高校面临的共同难题,在现有情况下,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使用效率来加以缓解,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国内外高校间及政府、企业和高校间的各类战略联盟,加强多种渠道的合作,扩大自身的教育教学资源。

“两长一短”三学期制以其特有的制度优势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青睐。从国内部分高校实施三学期制过程中,我们也看到面临的一些共性问题,要思考如何应对困境,要为改革提前做好准备。任何一项教学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都需要在改革过程中因地制宜,充分调研论证,合理设置适合高校实际情况的改革实施方案。“两长一短”的三学期制,为高校教改措施的实施搭建了平台,是推动高校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篇3

一 法学本科社会调查课程的地位

关于社会调查课程之于现代法学教育的意义,专家学者已经达成一致,其研究成果也已浩如烟海,本文不再赘述。然而鲜有学者从实践教学的整体出发,研究在法学本科实践教学这一系统中,社会调查课程的地位,以及与其他法学实践课程的关系。

目前,各大高校法学本科专业的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法律见习、法律辩论、社会调查、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其课程设置基本如下:第二学期法律见习,第三学期法律辩论,第四学期社会调查,第五学期学年论文,第七学期毕业实习,第八学期毕业论文。从课程设置的时间顺序来看,社会调查属于中间环节,从法律人职业技能培养的逻辑来看,社会调查属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

法律见习的教学内容是观摩法院、检察院、律所等机构核心业务的实际运行流程,教学目标是让接受多年基础知识教育的大一新生,对法学职业执业情况形成直观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大学生跳出僵化的书本知识和单一的课堂环境,逐步适应系统化、科学化的专业素养教育,调整心态面对学校与社会的对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任务不大,趣味性比较强。

法律辩论的教学内容是选择法学各专门学科领域中有争议的热点专题,让学生自愿结组形成正反两方,并就各方主要观点展开对辩。该课程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对法学前沿知识的涉猎与研究,培养学生的法学专业思维能力和论辩能力。

社会调查正是在法律辩论课程成果——较扎实的基础知识与逻辑思辨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开放性的思维能力,弥补法律辩论课程的不足,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与实践技能。

大学学习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中学灌输式的教学,学生的思考固定在单向、被动模式中——老师教习知识点,老师提问,根据老师讲的知识点回答问题、完成作业。而不进行主动的、拓展式的思考。与其说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偏低,不如说学生缺乏发现问题,问个“为什么?”的思维逻辑。不懂而且不知道需要进行发散思维.观察社会现象,探讨其发生原因,从而做出独立的判断,因其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

所以法学本科社会调查课程的教学内容是,紧密结合社会调查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与实际操作过程,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从纷繁复杂的法律现象、社会现实与历史文献中总结出、抽象出问题——即调查选题,并设计出合适的调查方法,整理、分析搜集的资料,并最终完成调查报告。从而有效地衔接好法律辩论课程,并为学年论文选题的确定、书写打好基础。

而学年论文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为进一步进行专业学习、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创造条件,理所当然地是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的前提与基础。

综上所述,社会调查是法学本科系统性实践技能培养最关键的一环,既是法律辩论效果的巩固,又是保证学年论文实践课程教学效果的基础。

二 法学本科社会调查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

本人从事多年的法学实践教学工作,担任社会见习、法律辩论、社会调查、专业实习的课程教学,以及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的指导。基于对实践教学过程与效果的评估,本人认为法学本科社会调查课程的教学效果不佳。社会调查的概念、主要内容、基本方法等理论知识蜻蜒点水、浅尝辄止,而实际操作更是盲目、混乱,完全偏离了系统化、科学化、明确化的要求。下文从三个角度出发,分析社会调查课程教学效果差强人意的主要原因。

(一)课程未受到充分重视,课程安排不合理

自上世纪70年代末恢复法学教育以来,作为热门学科的法学专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开遍国内各大高校。很难想象仅仅30多年的时间,法学本科教育培养模式——从理论教学到实践训练——已经发展到尽善尽美的程度,很显然,大部分学校并没有探索出既稳定又符合本校特征的培养模式,仍然停留在对其他学校的模仿上,尤其是实践教学方案与环节的设计,基本上都处于模仿甚至照搬的阶段,这从各个学校法学人才培养方案上就可以一窥一二。

1 没有形成体系,缺少配套课程

与法律辩论一样,社会调查是法律人职业技能培训的重点,也是法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集中性实践教学的基本课程与重要环节。然后二者受重视的程度显然不同,以本校近5年不同版本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例,为了保证法律辩论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培养方案中不仅配套了理论课程——法律辩论技巧,1.5个学分,24学时;而且还设置了模拟审判1和模拟审判2这两门课程来巩固和强化教学效果。

然而社会调查没有设置与其相对应的理论课程,来指导社会调查的实践过程,更没有强化其效果、巩固其成果的实践教学课程与之配套。

2 学分学时太少,指导教师任务重

如果将法律辩论课程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其学分达到了6.5个学分,其学时量达到了104个。而社会调查仅仅1个学分,16学时,只及法律辩论的15.3%。在这少得可怜的课时里,指导老师必须挤出时间阐述清楚社会调查的基本理论知识,并指导几十个学生,分成十几个组,完成整个社会调查的全部过程。很显然学时远远不够,而一个课程指导老师的安排就将社会调查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变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3 一周时间完成,时间跨度太短

根据课程设计,社会调查的教学一般都是安排在学期中间的一周来时间集中完成。然而稍微研究社会调查课程,就不难分析出,社会调查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很难在一周内就完成,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调查研究和资料整理过程。所以这种一周集中上课的方法只能使每一调查环节都敷衍了事。

(二)实践教学系统化不强,实践课程联系不紧密

如前文所述,法学本科实践课程的设置并不完善,实践教学系统化不够,实践课程之间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各自孤立,联系不紧密,这就使实践教学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事实上,实践教学是一个整体,应当系统化统筹,并注重每一个环节的衔接,尤其是社会调查课程,在没有理论课程配套的理论教学和强化效果的其他实践课程而课时量又严重偏少的情况下,再失去跟其他实践课程的紧密联系,其教学效果再次降低。

按照法学实践教学培养的逻辑,实践课程的安排应当层层递进,并且贯穿整个大学四年,根据实践教学环节的特征和规律,结合法律人实践技能培养目标,其课程设置的逻辑顺序应当为上文所述。然而根据本校法学专业最新版的人才培养目标,法律辩论和社会调查同时设置在了第三学期,上课时间安排在接连的2周。前文提过,社会调查是法律辩论的巩固与提升,需要在吸收和总结法律辩论课程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开展社会调查的教学。而毫无喘息机会的课程设计,必将使2门课程的学习都受到影响。

另外,根据惯例,学年论文的指导老师与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是一致的,这就使得指导老师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效果,科学性、系统性、连贯性地指导学生完成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但是社会调查指导老师只有1人,并没有与其相邻的实践课程进行导师对接,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资源匮乏,支撑力不够

每年都有学生结合本校校级活动(比如暑期三下乡活动),或者暑期社团活动,进行社会调查,并完成社会调查报告,反观法学专业化社会调查课程中,却鲜有满意的社会调查活动与优秀的调查报告。根据对法学本科社会调查课程情况的分析,除了上文提及的两个原因外,还在于资源的匮乏,没有支撑力,导致学生积极性不够,社会调查不能很好地开展。

另外,人员的不足也是直接导致了资源的匮乏,如果以学年论文的模式,由一个指导老师带3—4名学生,那么可以利用指导老师的课题经费来解决一部分资金的问题,否则,以一名教师之力,是难以解决社会调查的资金短缺问题的。

三 “三学期制”模式下法学本科社会调查课程改革探索

(一)“三学期制”模式的基本内容

为了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我校自今年九月份开始正式实施“三学期制”模式。基本内容如下:

1 “三学期制”模式的学期划分

我校现在实行的是二学期的学期制模式,即秋季学期(20周)+寒假(5周)+春季学期(20周)+暑假(7周)。实行“三学期制”后,学期制模式改为两长一短三个学期,即夏季学期(4周)+秋季学期(18周)+寒假(约5周)+春季学期(18周)+暑假(约7周),总教学周数为40周,寒暑假的放假时间基本维持不变。

2 “三学期制”模式的教学安排

实施“三学期制”条件下,各专业(年级)的理论教学主要安排在秋季学期和春季学期,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综合试验等实践教学环节可安排在夏季学期。学校还将利用夏季学期,安排更多的跨校区开设的辅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

3 “三学期制”模式下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加大对实习实训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和机制保障,建立教学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和教学单位合作与联动的机制,共同推进复合型、实践型的人才培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制度规范,建设一批教学实习和就业实习的基地。加大改善实验室建设条件的力度,加强实验室管理的制度建设,以保障学生夏季学期集中训练和暑期科研的顺利开展。

通过对“三学期制”基本内容的分析,这种独立出专门的实践学期的创新模式,一方面有利于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进一步完善课堂、实验、实践等主要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推动开放性办学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三学期制”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从事创新性实验和学术研究、进行教学实习和就业实习,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短学期的设置,使教学工作的安排更具灵活性。

(二)“三学期制”模式下法学本科社会调查课程改革路径

1 强化重视程度,合理设置课程

充分认识社会调查在法学本科系统实践教学中的地位,并合理设置社会调查课程,是法学本科社会调查课程改革的首要问题。没有合理的课程设计,所有教学效果与改革,都是空淡。

(1)增加配套的理论教学课程与相应的实践课程

在专业选修课程中设置理论课程社会调查方法,与实践操作课程社会调查相辅相成,配套完成社会调查的目标。

社会调查方法是文科学生必备的学习和研究的工具性知识和能力。开设该课程,通过系统、全面地介绍社会调查的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掌握现代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规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技能的同时,逐渐树立起认真、合作、严谨、求实等与社会调查有关的职业道德观念,培养他们从事社会调查研究必须尊重科学的思想方法,为社会调查的具体操作与实践,提供系统完善的理论指导,实现教学效果与目标。

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宜安排1个学分,16课时,与社会调查实践课程1学分、16课时相对应,形成2个学分、32课时的学分学时量,既没有超过法学本科主干核心课程的学分课时量,过分拔高社会调查课程的地位,也没有过分低于普通专业选修课程的学分课时,从而提高对社会调查课程的重视。

(2)适当增加指导教师的数量

尽量增加指导老师的数量,一方面降低实践课程教师的工作量,有利于老师全面、细致与系统地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指导老师跟进社会调查的每个环节,及时调整工作方向,督促学生认真完成社会调查活动,提高调查研究的成效。

(3)拉长社会调查实践的时间跨度

“三学期制”模式将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综合试验等实践教学环节都统一安排到夏季学期,共4周19天,大大拉长了社会调查课程的时间跨度。社会调查活动的指导老师可以有计划、有步骤、科学地设计整个调查活动:5个工作日确定选题(包括预选与讨论修正),5个工作日完成调查(包括调查方法的选取与实际调查),4个工作日进行资料的分析和整理,5个工作日完成调查报告的撰写。从而从时间上保障社会调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顺利开展。

2 系统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强课程联系的紧密度

强化法学本科集中实践课程的系统化程度,形成一个层层递进,科学地职业化实践技能培训的整体,使实践教学环节每一单独课程效果的简单相加,转为彼此协调运转,相辅相成地实现法学专业素养的训练,完成实践教学课程的课程目标与集中实践教学的整体目标。

根据社会调查课程的特点与地位,以及与其他实践课程的关系,首先可以将所有实践课程系统化、捆绑化。在确定好实践课程开设的逻辑顺序与时间安排后,根据前一实践课程的通过情况,来获得下一实践课程的选修资格,这样有利于把握每一个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并促进系统化实践教学的整体效果,从而达到培养合格的法律人的目标。

其次,社会调查课程与其他实践课程的联系还可以体现在,把社会调查与学年论文、毕业论文串成一个整体。目前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衔接非常紧密,体现为学年论文的指导老师与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是一致的,这一安排有利于对学生专业论文写作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那么我们可以将这三门课程的指导老师都衔接起来,统一化,让指导老师从社会调查阶段就开始介入,从社会调查的选题开始指导,经过学年论文的写作,直致毕业论文的完成。这种安排一来可以解决社会调查这门课程资金匮乏、指导老师不足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整体协调与系统化法学本科实践课程的整体教学。

另外,就社会调查这门课程来说,应当将其理论课程与实践操作课程也联系起来,以通过社会调查方法这门理论课程为基础,修习社会调查实践课程,保证社会调查课程的整体性,确保社会调查课程的教学效果。

3 增加资金投入,落实保障措施

抓住“三学期制”改革的契机,结合校级假期调查科研项目,向学校申请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社会调查活动的开展;同时由院系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社会调查课程,支持创新性选题的调查;另外可以要求学校增加校级人文社科课题中法学实践项目,与指导老师的课题结合,增加调查类科研项目经费。最后,还可以联合法学专业的实践教研基地与合作单位,共同开展调查活动,进行专项立项,获得资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苏力.当代中国法学教育的挑战与机遇[J].法学,2006(2):3-21.

[2]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3]黄梅.法学本科社会调查课程的实践路径[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9):126-130.

[4]胡辉.周世中.社会调查与法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卟高教论坛,2008(5):36—38.

篇4

2.南华大学船山学院 机电与工程系, 湖南 衡阳 421001)

摘 要:针对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课程,提出“三学期制”的办法,阐述三学期制下将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课程整合,提炼实践任务,营造实际工程环境,以及多元化考核等方法措施,该方法在南华大学2014夏季学期得以实施,实践教学效果得到了提升,受到学生的欢迎。

关键词 :三学期制;实践教学;软件工程

0 引 言

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与技术均为软件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它们集理论和实践于一身。为了使学生既掌握软件工程和数据库相关技术的理论,又有较好的工程实践能力,通常采用“理论”加“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传统的做法是将各种课程设计安排在期末两周内进行。

这种安排有以下问题。①期末通常是学生最繁忙的时间段。期末学生需要进行英语四、六级备战和准备多门课程的考试。②期末学生通常很疲劳。经过几个月理论课程的学习,思维活跃度和敏感度有所下降。③期末实验室安排比较困难。期末通常有好几门课程的实验和课程设计,容易产生冲突,使学生必须有所“取舍”。④实践教学目标不易达成。各门课程相对独立,实践项目往往较容易;而且由于学生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完成相应的课程设计,往往敷衍了事,因此达不到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目的。

采用相对独立且集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将有助于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全身心投入,从而取得较好的实践教学效果。而采用“三学期制”这样的短学期,正是相对独立且集中的教学环节的一种方案。

1 相关研究综述

在传统的两学期制中,每个学期长度大约为20周,多数课程开设时间在16周左右。一方面学生的学习节奏慢、效率低、缺乏自主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教师难以集中时间进行知识更新、参与科研和学术交流[1]。根据调查和资料显示,已有50多所高校采取了类似的改革[2-4]。这类改革多借鉴国外高校的先进教学理念[5],强化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

对于软件工程有关的课程改革也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从教学内容上看,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专业人才也提出新的要求,文献[6]从人才培养标准矩阵出发,对数据库技术系列课程的设置作了探讨。文献[7]从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来提高教学质量。从实践教学上看,金梅提出了阶梯式的实验教学体系和基于工程实践的课程设计模式,以此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8]。也有很多学者借鉴CDIO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对数据库的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探索[9-10]。课题组也通过整合相关的实践教学[11],使用实际的项目,对数据库实践教学的改革进行了尝试。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软件工程有关课程的改革从教学内容和强化实践等几个方面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改革探索大多数情况只是就某一门课程展开。

2 实践教学改革举措

“三学期制”改革,是将夏季学期设定为集中实践教学阶段。以此为契机,整合相关的课程实践教学,使用实际工程项目为任务,通过模拟企业开发过程,学生团队分角色完成任务。综合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能迅速适应社会的需要。

2.1 整合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

在集中实践教学阶段,学生可以集中精力完成实践训练,而且各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均安排在这个阶段进行,为有关课程的整合提供了可能。

数据库作为软件系统的核心,它往往和软件开发紧密相关,对它的设计也应从系统的高度进行考虑。传统数据库课程设计的做法是单独对数据库的设计进行训练,并给出一些需要使用SQL编程实现的要求,由学生编制相应的存储过程、函数或触发器来实现这些要求。这样下来,学生往往不能将数据库部分置于整个软件系统之中。经过实践训练后,也无法在程序中正确连接数据库,正确嵌入和使用SQL语句。

此次实践改革的思路是结合程序设计、软件工程等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项目,这样实践项目就是一个整体,使学生的各方面都能得到训练,各门课程可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程序设计课程重点培养和考查学生的编程实现能力,软件工程课程关注学生运用软件工程方法及CASE工具进行软件分析设计的能力的培养,数据库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数据库(包括概念结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的设计,以及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相关课程的教师组成项目导师组,共同指导学生团队完成项目。

2.2 从实际项目中提炼实践任务

实际的工程项目通常具有相当的复杂性, 把已完成的实际项目提炼成适合学生团队完成的实践任务,是能否顺利实现此次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

实践教学导师组均为参与多项横向和纵向课题的教师,在完成这些项目的过程中,已经花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根据实践教学目标,对参与完成并正在运行的“教务在线系统”“绩效评价系统”进行提炼,根据模块将其分解成为若干个小项目,提供给学生团队选择完成。在实践任务的提炼过程中,把握全局性并将各学科的知识点放置在任务中,使学生受到系统

的训练。具体分解结果见表1和表2。

序号子项名称具体要求

1人事管理系统实现对员工基本信息(包括组织机构的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和查询的功能

2指标体系管理实现指标体系的录入、修改、删除、审核和查询的功能

在以上各子项中均要求:录入应能够实现界面录入以及批量导入;修改应能实现单条记录的修改和多条数据的批量修改,以及相关数据的级联修改;删除应能实现单条记录的删除和条件筛选的多条记录删除,以及相关信息的级联删除;查询应能实现不同关键字的基本和组合查询,各查询均要求实现模糊查询。

在实践任务分解过程中,考虑到子项不应太复杂,所以将各模块之间的关联尽可能去除,使各模块成为能够独立完成的子项,以便于学生团队分组完成实践任务。

2.3 通过模拟企业开发环境,学生以团队分工协作完成项目

为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用社会岗位的要求,需要在校期间给予足够的企业环境下的工程实践训练。我校正在进行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12],在此基础上,在校内实训基地模拟IT企业环境,将有关实践教学任务置于校内实训基地内进行。要求学生在各实践教学环节,以学生团队的形式完成项目,不同的学生扮演实际项目中的不同角色,有分工、有合作,协同完成项目。并在校内实训基地内实现企业化管理,使学生熟悉和适应企业环境。

2.4 评价考核方式多元化

通过与相关课程实践教学的整合,一方面将教学内容整合,另一方面可由多门相关课程的教师组成导师组,在实践任务实施过程中,从不同方面给出指导意见,在实践任务过程中和完成后,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考核。其一,关注任务完成的整个过程,加强过程监控,强调过程性评价。其二,考核内容不仅包括技能分,还包括态度分、形象分、团队分、创新分等。学生在实践任务实施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我学习、自我管理、沟通合作、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设计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都是导师组考核学生成绩的依据。

3 结论与展望

目前,南华大学正实行“三学期制”改革。以此为契机,将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与技术等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统筹规划、有机整合,在相对较短的夏季学期集中进行,这将有利于解决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问题。

此次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在2014年的夏季学期得以顺利实施。同以往各学期相比,有以下显著的变化:①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投入明显增加;②项目的进度和代码的质量要高于以往,但也存在个别问题,例如,各实践教学的时间安排上应能相互错开,而不应相互交叉,这将有利于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专注于一个项目的实现。

此次课程改革探索基本取得了成功,也受到学生的欢迎。通过对时间更合理安排以及对开发过程更有效的评价和反馈能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卓越计划下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研究”(XJK014BGD066);南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与改革项目“基于三学期制的数据库原理与技术实践教学改革研究”(2014XJG-YB12);南华大学船山学院高等教育研究与改革项目“基于CDIO模式的独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2014CZ003)。

第一作者简介:刘征海,男,讲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fringe@126.com。

参考文献:

[1] 陆自强, 赵燕妮, 雷兴刚. 地方农业院校开展“三学期制”改革的思考[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0, 4(5): 78-81.

[2] 娄琦. 基于东南大学“短学期”实践教学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研究[J]. 市场周刊, 2013 (12): 170-171.

[3] 王小凡, 高经纬, 文晓宇. 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对实践性教学相关问题的思考[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13, 36(1): 10-12.

[4] 李会明, 邓伟, 李少华. 基于三学期制的体育教育专业“分段—集中”实习模式的构建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3, 12(1): 88-93.

[5] 谢毓湘, 栾悉道, 魏迎梅. 从加拿大大学教育看创新实践人才的培养[J]. 教育教学论坛, 2014(4): 259-260.

[6] 刘婷婷, 李长仪, 张立涛. 大数据时代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模式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 2014(2): 48-50.

[7] 赵云, 张地.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在数据库课程中的应用[J]. 医学信息学杂志, 2014, 35(1): 86-88.

[8] 金梅, 郭媛, 滕艳平. 高校数据库原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 高师理科学刊, 2013, 33(1): 84-86.

[9] 张晖. 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 35(2): 163-166.

[10] 应宏. 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实践[J]. 教育与职业, 2013(6): 139-140.

篇5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44-02

在每学年两学期的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多采用课堂实践加课外实践的方式进行。比如,课外观看影片或阅读经典,撰写相关心得,然后在课堂进行分享;课外自学教材的部分章节,撰写读书笔记等等,都由教师给予一定分数作为平时成绩。其问题在于:挤占本就紧张的理论教学学时,实践教学实效性难以得到保障等等。目前,部分高校实行了“三学期制”,并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集中于第三学期即夏季学期进行,这确实为克服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切实落实其教学目的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但是,如果不能科学地安排和组织夏季学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其效果也是堪忧的。比如,针对夏季学期的学时既集中又有保障,有的学校主张以社会实践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现代化生产基地、进行相关的社区工作和街道工作、进行社会调研活动等等。事实上,以一个每年招收五千名左右学生的高校为例,在为期一个月的夏季学期组织这些学生广泛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既不可能也没必要。姑且不考虑夏季学期的高温天气是否适合社会实践,首先在师资力量和安全方面就受到限制,更不用讨论这些社会实践是否能真正起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问题。鉴于此,笔者基于“三学期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及其教学方式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及其教学目的

所谓实践教学,是指通过实践的方式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其中,实践可以是课堂实践,也可以是课外实践,课外实践又包括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因此,这里的“实践的方式”,既包括课外的当下动手的实践,也包括在课堂上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并对未来行为构成影响的触动式实践。实践的效果并不取决于学生是否“动手实践”了(进行大量形式主义的实践而成效欠佳的例子太多),而是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引导学生真正被“实践”所触动和影响。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究竟采取哪一种或哪几种实践方式,应当根据其教学目的来确定,并辅以师资力量、教学学时等一并考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旨在育人,育人既包括较高境界层面的理想信念教育,更应包括基本境界层面的教养训育。因为高校教育所培养的不但应该是在职业生涯中具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接班人,而且更应该是社会生活中富于教养的人。否则,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就可能陷入“有钱人越来越多,贵族越来越少”的境地。众所周知,和谐社会的根本在于人。如果我们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都以富于教养的状态踏入社会,毫无疑问,我们的社会不但是和谐的,更是充满希望的,我们国家与民族的前途也有赖于此。因此,无论是理想信念教育还是教养训育,都需要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强化实践教学才能切实有效地实现教学目的。以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侧重于理想信念教育。这既有主观认识上的原因,又有学时有限的原因。实行“三学期制”,就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全面落实理想信念教育与教养训育提供了较好的实施条件。

二、“三学期制”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

根据“三学期制”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集中于夏季学期进行的背景,笔者主张主要采用课堂实践、辅之以少量课外实践的方式来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因为对于触及灵魂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教师的引导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想信念教育,其实践教学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主要在秋季与春季学期的理论教学课堂上进行。也就是说,不必像以往那样安排专门的学时、采取专门的学生实践方式,而只需要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将有关理想信念教育的鲜活事例揉合在理论教学的相关内容中,以增强学生对于理想信念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坚定其理想信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中有很多与理想信念相关的内容,不同的内容可以选择不同的相关事例予以深化,这既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足够的空间有针对性地落实理想信念教育,又要求他们能够把握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从而在反复强化的过程中实现理想信念教育的教学目的。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养训育,笔者也主张其实践教学主要在课堂进行,而且集中在夏季学期的课堂上,在此基础上辅之以少量的课外实践。从高等教育来看,教育是要使大学生在“成人”的基础上“成才”。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已非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大众教育相对于精英教育而言更需要夯实的是使大学生“成人”的教育。因为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他们由于中国式的独生子女教育与应试教育,最为欠缺的是一些关于做人的基础性教育。如果没有关于做人的基础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就是一种空谈。同时,缺乏做人的基础性教育而积极地将学生推向社会,也只会是拔苗助长,适得其反。用人单位对刚毕业大学生的抱怨、家长对孩子独立之后的表现不满意、以及一些学生因社会适应不良而产生的抑郁倾向和厌世情绪等等,都充分说明了对大学生进行一些关于做人的基础性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集中在夏季学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正是进行这种基础性教育的大好时机。对此,笔者在这里细谈一下自己的初步设想。将为期一个月的夏季学期的实践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前3周为第一阶段,课堂实践为主,辅以课外实践;第4周为第二阶段,主要是课外实践。第一阶段:首先,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一些关于做人的教育专题,比如感恩教育、责任教育、自制教育、心态教育等(让学生参与到教育专题的设计中来,就已经开始了对他们的实践教学)。其次,师生共同确定每个教育专题的教学形式,可以是由教师结合经典事例来讲,也可以是让学生结合所见所闻一起来讨论和分享,还可以设计为辩论和小品等形式的专题活动。总之,要将教学形式多样化,而且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再次,由教师提出课堂实践的相关要求,比如,学生在课堂实践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资料准备、讨论和辩论技巧训练、小品表演准备等,这些准备和课堂表现都可以作为确定学分的依据;每个教育专题应包括典型事例、主要观点、理由阐述、对于个人群体社会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等。第二阶段:根据第一阶段的教育专题,要求学生在其中至少选择两个专题,于第二阶段进行课外实践,并撰写课外实践经过、实践过程中的感受和实践之后的认识,使学生真正明确今后自己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所撰写的材料也作为确定学分的依据。

三、结束语

根据因材施教这一重要的教育规律与原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要因材施教。为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接班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确定了既定的教学内容,因材施教相对难以实施。但其实践教学却为因材施教提供了广阔的教学平台,当代大学生在“成人”方面最为欠缺的部分都可以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平台得以落实。因此,其实践教学是一个难得的可以因材施教地育人的机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也是一个很大的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1]吕志,黄紫华,主编.面向社会实践育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陈丽明.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2).

篇6

《本草纲目》记载:三七味甘微苦,性平,无毒。

《本草纲目拾遗》指出:“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同,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

《本草新编》载:“三七根,止血之神药也。无论上、中、下之血,凡有外越者,一味独用亦效,加入补血补气药则更神,此药得补而无沸腾之患,补药得此而有安神之体也。”

三七又称田七、山漆、金不换、血参等。清代史料记载,历代土司头人都把三七列为珍稀贡品,献给皇帝。

三七止血又活血

三七具有化淤止血、消肿定痛的作用,主要用于各种出血症、跌打损伤、淤血肿痛等。此外,三七还具有补虚强壮、补血生血之功,民间常用来治疗虚损劳伤、贫血等症。

既然三七是止血药,为什么又可活血和生血?这看上去似乎自相矛盾。

其实不然,三七兼具止血与散淤的功效。从中医角度来说,血淤,即血流不畅、淤滞,可致疼痛。三七能活血、散淤,淤散而痛止。

另外,三七有止血不留淤的特点,对出血兼有淤滞者尤为适宜。

用三七先分生熟

一般来讲,三七的用法分为内服和外用,既可生用,也可熟用。

散血止血、消肿止痛应服生三七,补血、补身则服熟三七。熟三七的制法是:把生三七切成片,用盐水浸透,晒干后研成细粉即成;也可将生三七置于小碗中,加入清水,水量以三七能吸干为度,再蒸软、切片,用油炸成黄色,酥而不焦,然后研成粉末,便成熟三七。

三七花是三七全株中三七皂苷含量最高的部分,具有镇静安神、抗炎镇痛、降血压等药理作用,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偏头痛、失眠等症。三七花食用方法:开水泡饮,每次4-6朵。

三七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除具有治疗作用外,还被人们用作防治疾病以及强身健体的保健食品。用三七制成的药膳,可以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如心血管病、癌症、高脂血症等。而且药膳别有风味,让您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起到保健、治疗的作用,真是一举两得。例如:三七首乌粥、三七炖鸡等。

三七并非人人能吃

篇7

其实,田七就是三七。三七因其活血止痛的功效而被推崇。

《本草纲目》记载:三七味甘微苦,性平,无毒。

《本草纲目拾遗》指出:“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同,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

《本草新编》载:“三七根,止血之神药也。无论上、中、下之血,凡有外越者,一味独用亦效,加入补血补气药则更神。此药得补而无沸腾之患,补药得此而有安神之体也。”

三七又称田七、山漆、金不换、参三七、血参等。清代史料记载,历代土司头人都把三七立为珍稀贡品。

三七止血又活血

三七为伤科要药,作为治瘀血诸症之佳品。凡跌打损伤,或筋骨折伤、瘀血肿痛等,皆以三七为首选药物。

传统上认为,三七具有化瘀止血、消肿定痛的作用,主要用于各种出血症、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此外,三七还具有补虚强壮、补血生血之功,民间常用来治疗虚损劳伤、贫血等症。

三七既然是止血药,为什么又可活血和生血?这看上去似乎自相矛盾。

其实不然,三七兼具止血与散瘀的功效。古人说,三七能止血止痛,而痛因血瘀则痛作,血因敷散则血止。

另外,三七具有止血不留瘀的特长,对出血兼有瘀滞者尤为适宜。

三七的去瘀作用非常强,传说有一屠夫杀猪得一火盆猪血,因手被割伤,急取三七粉敷伤口。匆忙中把一些三七粉撒落于正在凝结的猪血里。不久,猪血尽化为血水。因此,民间鉴别三七真伪的方法,常用凝血块作试验,能将凝血块化为血水的,才是真正的三七。

三七与化瘀止血、消肿定痛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止血、抗血栓、促进造血、镇痛等。

三七不仅常用于中医汤药治疗,其各种制剂、提取物在临床上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著名的“云南白药”“片仔癀”等药品,就是以三七为主要的药物成分。

用三七,先分生熟

一般来讲,三七的用法分为内服和外用,可生用,也可熟用。

散血、止血、消肿止痛应服生三七;补血、补身则服熟三七。熟三七的制法是把生三七切成片,用盐水浸透,晒干后研成细粉即成。也有将生三七置小碗中,碗内置清水,水量以田七能吸干为度,再蒸软、切片,用油炸成黄色,酥而不焦,然后研成粉末,便成熟三七。两种方法均可。

在用量方面,内服:一般煎汤,3~9克;研末,1~3克;外用:三七粉末适量调敷患处。三七花是三七全株中三七皂苷含量最高的部分,具有镇静安神、抗炎镇痛、降血压等药理作用,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偏头痛、失眠等症。三七花食用方法:开水泡饮,或同茶共同泡饮,每次4~6朵。

三七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除了具有治疗作用以外,还日益被人们用作防治疾病以及强身健体的保健食品。现代研究发现,用三七制成的药膳可以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如心血管病、癌症、高血脂等等。而且药膳味道也别有风味,让您享受美食的同时,起到保健、治疗作用,一举两得。例如:三七粥、三七首乌粥、三七炖鸡、三七煲猪心等。

篇8

1、不能治愈,有治疗辅助功能。心肌缺血可以吃三七粉。单纯三七粉可以泡水冲服但不建议久服因为活血化瘀药久服会耗伤气血。

2、心肌缺血患者饮食要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常吃富含蛋白质的奶类、豆类或其制品、鱼、蛋、瘦肉等食物,忌高脂肪、高盐、高胆固醇饮食,忌烟酒等。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通过合理的饮食可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和死亡。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对于初三(2)班,我从你们那里得知,同学们纪律性强,自觉性高,班风班貌好,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高,尤其课堂纪律好,尤其在公众场合集会,你们班纪律最好,这是我在上个学期亲眼目睹到的。随着时光的流逝,不知不觉中,你们又增长了半岁,相信你们懂得的道理也在增加,对学习的认识,想必你们已经有较多的较全面的看法。

初中生活是人生的黄金时代,而初三则又是黄金时代中的最关键时刻,希望你们都能认真把握好这一美好时光。人生将来事业的成败,大都决定于此。王国维用这样的三句诗来描绘成就大学问大事业的三种境界:首先是“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接着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最后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只有找到了“伊人”,才能取得成功。事实上,这三句不同的诗句分别包含了“求索”、“曲折”、“顿悟”。我认为,不管你想在哪一方面有所成就,都离不开这一过程。

同学们,珍惜时间多读书吧!因为读书可以丰富你的知识。打开书,迎接你们的将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它蕴藏着无穷的宝藏。身游其中,你会了解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你会知道“千古兴亡多少事”,你还会知道“黄河之水天上来”,你可以望见“秦时明月汉时关”,可以“举杯邀明月”,陶醉到“眼花落井水底眠”。你还可理解杜甫发出“呜呼!眼前何时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呼唤所体现出来的情操之高尚。你还会被古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忧国情思所感动。历史上有很多著名人物都是博览群书后成为大学问家的。西汉的司马迁写出了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司马迁任太史令时曾遍阅皇家史馆藏书、档案。如果他不是广涉经史,今天恐怕也不会有史记传世。大学者钱钟书在清华大学读书时,经常阅读清华大学图书馆的藏书并常作批注。所以,当他写《管锥篇》、《谈艺录》等书时,对古今中外诗句文章的引用,就可谓信手拈来、毫不费力。由此可见,钱先生读书之丰富、学问之渊博均来自博览群书。

??读书还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同学们,当你在人群的喧闹声中感到烦闷时,当你在沉重的压力下感到疲惫时,当你在生活中感到寂寞无聊时,请花点时间读读书吧。“文坛祖母”冰心有一次被人请求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她就写了“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读书好,这是毋庸置疑的:它能使愚鲁者变得聪慧,能使粗俗者变得文雅,能使幼稚者变得成熟,能使空虚者富有,能使忧伤者乐观,能使骄傲者变得谦虚,能使烦燥者变得镇定,能使自卑者变得更加自强。

??读书还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阳春三月,伴着清风新柳,细细品味书中的妙语,你的心中会有无比欢欣;如火的七月,如果你正被书中的情节所吸引,那么即使满头大汗,你也会顾不上去擦;金色的秋天,一边品尝劳动的丰硕果实,一边咀嚼精神的食粮,你会感到丰收带来的喜悦;凛冽的寒冬,也许你的手冻得红肿了,但却被书中如火的温情所感动,从而忘记了寒冷。有时你会为书中人物的悲惨遭遇暗暗流泪,有时又会为正义的胜利而鼓掌欢歌,有时你幼稚地希望书中的坏人统统死掉,有时你又善意地盼望能分担弱者的不幸------总之,读书的好处枚不胜举。

关于你们的语文老师——我自己,我有如下的看法,不知大家是否同意。

请同学们切记,千万不要把教师的讲台看作是皇帝的宝座。老师站得高一点,不是为了让你们向他祈祷,而是为了使我们彼此看得更清楚一些。老师不是教官,也不是上帝,他不是一切都知道,他也不可能一切都知道。假如他装作知晓一切的样子,那么你们宽恕他就是,但不要相信他;相反地,他若承认,他不是一切都知道,那你们要爱戴他。因为他是值得你们爱戴的,他是诚实的。还要说一点的是:老师不是魔术家,而是一个园丁。他可以并且将抚育和培植你们,但成长全靠你们自己。

要关照对你们关照的人。这听起来是理所当然的,但有时做起来却是非常困难的。体谅人,有时是一件很难的事,并不是总能做到的,但必须不断这样做。我会时刻去体谅你们的,如有疏忽,请大家监督。

对于同学之间,我也有这样的看法,还请大家讨论。

在同学之间,成绩好的同学请千万不要讥笑成绩较差的同学。要知道,他们不是出自本意想成为成绩较差的人,也不是生来供你们取乐的。对于力量较强的同学,请不要殴打那些比你弱小的人。这一点无须再做详细解释。可是我还想对他提出一点小小的忠告:强中自有强中手,谁也不要以为没有比他更聪明、更强的人了。“山外有山,楼外楼”,就是这个道理。

如何学好语文这门学科,以我亲身的经验,现简要谈几点,供大家参考。

要养成多读多看多想多记多练多问的好习惯,简称“六多”。多读,有是有声的学习,可以让你聚精会神,训练发音。多看,这是无声的学习。多想,这是学习升华的方式之一,你的精神在此得到提升和陶冶。多记,这是最要的积累途径。多练,这是巩固学习的最佳途径。多问,这是最好的质疑途径,问,可以问老师,也可以问同学,还可以问你的父母和亲戚朋友,也可以问你素不相识的人。这是最基本的条件。

最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到:在学习新课之前要认真预习,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在课后要认真做作业,以达到复习巩固之目的。

作为语文老师,我想奉劝大家一定要把字迹写好,练字又不是一天可以取得进步的。因此,希望同学们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决不能忽视对书法的练习。

好了,同学们,第一堂课,我就与大家闲谈以上这些,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最后,请允许我用两首诗作为这次与大家交流的结束语。

篇10

据了解,竹荪是珍贵的食用菌之一,因其体态优美、味道鲜美而被誉为“雪裙仙子”“菌中皇后”。201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何幸财接触到竹荪,他发现竹荪不仅营养价值高,产品价格高,而且市场需求量大,如果能把竹荪产业引进他所在的东亨村,肯定会成为当地的特色致富产业。

何幸财是龙南县临塘乡东亨村人,2011年大学毕业后他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立志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东亨村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竹木资源丰富。一直以来,村民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一资源优势,产业发展基础薄弱,村民经济收入偏低。带领村民发展产业、帮助乡亲脱贫致富是何幸财最大的心愿。

篇11

金秋送爽,硕果飘香,在这酷夏的暑气还没有消退之时,我们已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学期。学校里来了新的面孔,为学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我们也是一样,度过了一个欢乐美好的暑期,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又回到了熟悉而又亲切的菁菁校园。经过了烈日烤灼的校园更是焕然一新。

新学期,新气象。新,就是与旧不同;新,就是变化;新,就是进取;新,就是发展;新,就是创造。

在新的学校,在新的学期,我们要不断求新,求变化,求进取,求发展,求创造。因为教育是常新的,十三中学是常新的,十三中学的每一个学子都是常新的。

新的学期总是给我们带来新的希望,新的前进动力。而新的学期也不仅仅意味着新的学习体验,更是一次新的旅程与考验。新的学期的到来,同样让我们都迎来了一个新的起点,有了新的挑战。刚刚进校的高一年级新生,你们准备好了吗,你们将会迎接高中的第一个学习体验,获得学习的快乐。已经有了经验的高二年级学生,经过了一年的磨练,请稳住前进的脚步,勇于突破,打好根基,为高考做准备。高三年级的同学,回首三年即将一晃而过,最后一学年,请全力以赴吧,以实力选择人生的第一个交叉路口的走向,把握好自己,交上一份无愧于母校,无愧于家人,无愧于自己的满意答卷。

同学们,新的征程就要起航, 呼吸着校园中新鲜的空气,你们是否都已经进入了紧张学习的状态了呢?我们豪情满怀地走进新的学期,新的学期就是我们创造新成绩、新辉煌、新胜利的广阔舞台。让我们从今天起树立为祖国而学习的崇高理想和信念,用自己的努力去铺垫每一次成功,去给自己创造每一次机会。新的学期总是给我们带来新的希望,新的前进动力。我们也要以新的面貌去面对,做一个超越于以前的自己,做一个崭新的自己。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月亮也会每天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浩瀚星空。新的学期,新的起点,新的气象,新的一切。让我们也大声对着天呼喊,那就是--“我们常新。”同学们,面对千帆竞发,百事待兴的新起点,让我们以必胜的信心,发奋的努力,扎实的作风,坚韧的毅力,共同抒写人生的辉煌,创造十三中的辉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祝每一位同学马到成功,旗开得胜。

高三的学子们。让我们齐心协力,合力攻坚,用坚实的脚步走出一条崭新的成功之路,用冲天的豪情续写十三中更加辉煌灿烂的历史吧!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篇12

(1)三峡库区城市污水厂污泥的处理现状及展望 杨其文 雷燕

(4)数控化改造提升产业发展能力——三峡库区机电行业数控化改造调研分析 熊江 陈在良

数理科学

(8)一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组“对称型”的初等解法再讨论 赵临龙

(12)偶完全数有无穷多的证明 陈德建

(17)一类具有时滞的rayleigh-型方程反周期解 丁楠 徐圣杰

(20)关于可行方向法的二个注记 孟香惠

(23)数学分析中几类基本概念及其否定概念的逻辑结构 高婷婷 张明会

(29)关于f线性约束优化问题解集的刻画 何毅

(33)浅谈数列极限概念的教学 郑莲

(35)范德瓦尔斯气体多方过程的研究 舒纯军 余先伦 姜友嫦 贺叶露

(37)gsm远程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熊燕

电子与信息技术

(40)论c/c++内存管理中静态区、栈和堆的相互关系 火善栋 杨旭东

(43)web数据挖掘研究 程军锋

(46)基于滑动时间窗的置信区间流量异常检测算法研究 邓绯 张勇 唐权 陈印 骆文亮 赵萍

工程技术

(49)amps改性聚丙烯酸高效减水剂对高性能混凝土综合性能的影响 陈宝?

(56)建筑绝热复合材料连接器的探讨 张彬 王胜 罗本福

(60)广西迎接天然气时代的若干技术策略 梁金禄

(64)yq8井异常高破裂压力成因分析 郑彬涛

(67)冲孔桩施工质量控制方法探讨——万州体育中心1号地下车库桩基础施工质量控制 向以和

(70)关于沥青路面剩余寿命的研究方法 尹锋 李志勇

(73)山区旅游公路设计浅析 傅朝权

(75)基于ppp融资模式的公路工程项目风险识别研究 曹聪

(79)大型软件项目中的需求管理及控制 徐龙

(83)南充市汽车维修行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杜子文 蓝英 苏明 杜鑫

地理学研究

(86)山地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对策——以广安市华蓥山区为例 周阳 谢世友

化学研究

(89)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杨琼 项瑜 杨季冬

(92)共沉淀型cu-zno/al2o3甘油加氢催化剂结构变化研究 李廷真 付川 祁俊生 赖庆轲

(95)掺银纳米二氧化钛可见光催化降解酸性红b 何立平 叶先增 付川 李廷真 林俊杰

(100)新型超分子凝胶材料 尹艳镇 焦淑菲 史忠丰 甘雄

(105)我国pm2.5污染特征的研究进展 黄怡民 付川

数学建模

 

; (110)信号交叉口的公交优先控制方法研究 肖枭 臧骁 王宇俊

教育研究

(115)论新培养模式下的基础化学实验考试改革 谢昆 陈书鸿 饶通德 祁俊生

(117)碱催化c-s偶联反应——“绿色的”巯基-马来酰亚胺点击化学教学实验 谢永生 冯磊 杨恩岭

(120)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与模式探究 饶通德 梁丽娇 张丽莹

(123)中职学生sts教育与化学科学素质培养的思考 项瑜 蒋文峰

(126)《结构力学》一则习题“怪异”结果的分析 王广利

(128)电子商务领域知识本体建模 燕春兰 汤小琴

(131)地方院校建筑结构类课程教学研究 宋娟

(134)不同专业武术选项课教学项目的选择 李华斌 李秀焕

(137)快乐体育在高校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 邓维霞 李永昌

(140)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探讨 肖艇

体育科学

(143)皖北地区高校拓展训练开展的现状与对策 王军萍

(147)对cba本土前锋与外援前锋攻防能力的比较 王鑫鹏

(151)影响男子跳远成绩主要运动学参数的定量研究——基于中外优秀运动员的对比分析 何志金 向家俊 刘黎

明 徐波

(155)月经周期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吴东平 刘晓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