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信息化论文范文

时间:2022-02-13 07:50:1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办公信息化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办公信息化论文

篇1

1.1.1办公系统本身的安全漏洞计算机操作系统本身不乏安全性管理漏洞。首先,由于计算机系统本身是由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模块组成的,一旦数据处理程序在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很可能借由模块缺陷实现对于系统对安全性攻击。其次,网络系统本身具有文件传输和下载功能,系统攻击者很可能在下载和可运行文件中植入监控或数据破坏程序,对系统进行远程控制,或造成系统信息的泄露。再次,操作系统都设有后门程序以备系统管理员对于系统进行日常维护,这也往往成为信息攻击者首选的攻击途径。1.1.2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威胁数据网络传输要依靠网络系统和网络操作协议来得以实现。一方面由于网络传输过程中缺乏安全性防护措施,信息极易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或泄露;另一方面,网络传输协议的普及率低,大多数非专业使用者对于协议内容知之甚少,使得使用者在运行网络时不能够有效针对协议漏洞采取防护性措施,网络传输环境具有较大开放性,攻击者可以随时利用网络协议漏洞对信息实施攻击,这也增加了网络信息传输的风险。1.1.3数据存储和处理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在数据存储和处理时,往往会由于数据库建设存在安全性漏洞而发生信息泄露的现象。因此,在系统管理过程中,要尤其注意数据库的安全管理问题。1.1.4安全防御系统缺乏全面的安全防御性网络信息安全防护可以通过专业的防护软件和程序来实现。但在现实办公操作中,人们普遍对于这些防护软件和程序缺乏足够的安全性意识,不能充分发挥安全防护系统的功效,导致其形同虚设。

1.2基于政府通信网络进行入侵的常用手段分析

在利用网络提高工作效率和简化日常工作流程的同时,也面临许多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政府机关上传下达的各种资料基本上都要先经过电脑录入并打印后再送发出去,电脑内一般都留有电子版的备份,若此电脑直接接入局域网或Internet,就有可能受到来自内部或外部人员的威胁,其主要方式有:(1)利用系统漏洞入侵,浏览、拷贝甚至删除重要文件。前段时间在安全界流行一个名为DCOMRPC的漏洞,其涉及范围非常之广。目前关于该漏洞的攻击代码已经涉及到的相应操作系统和版本已有48种之多,其危害性可见一斑。(2)电脑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差,系统配置疏忽大意,随意共享目录;系统用户使用空口令,或将系统帐号随意转借他人,都会导致重要内容被非法访问,甚至丢失系统控制权。

2如何提高政府网络规范化管理水平

2.1加强网络办公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政府办公的管理内容应该涵盖网络安全管理的范畴。采用信息化办公手段固然能够提高办公效率,为管理工作带来便利,但同时也为日常办公中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网络办公必须注重安全性管理体系建设,管理者不仅要改变以往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还要积极学习新型信息化管理模式,以信息化手段促进管理效能的提升。

2.2构建管理支持层

信息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实施自始至终需要单位最高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包括对工作流程再造的支持,对协调各部门统一开展工作的支持,对软件普及和培训的支持。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建一个“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由各部门部长担任成员,下设具体办事部门,具体负责网络建设和信息安全工作,这是一种较理想的做法。但要真正发挥其作用,促使信息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需要领导的重视,更重要的是需要负责人有能力充分协调与沟通各业务部门开展工作,更要与其他部门负责人有良好的协调配合关系。

2.3制定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法规建设,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是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必不可少的措施。如制定人员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审查;组织管理上,避免单独作业,操作与设计分离等。

篇2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单位、企业将办公业务的处理、流转和管理等过程都采用了电子化、信息化,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然而,正由于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各类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得网络化办公中必然存在众多潜在的安全隐患。也即在连结信息能力、流通能力迅速提高的同时,基于网络连接的安全问题将日益突出。因此,在网络开放的信息时代为了保护数据的安全,让网络办公系统免受黑客的威胁,就需要考虑网络化办公中的安全问题并预以解决。

一、网络连接上的安全

目前,企业网络办公系统多数采用的是客户机/服务器工作模式,远程用户、公司分支机构、商业伙伴及供应商基本上是通过客户端软件使用调制解调器拨号或网卡连接到服务器,以获取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在对身份的认证和信息的传输过程中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就容易被读取或窃听,入侵者将能以合法的身份进行非法操作,这样就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同时,企业为了完成各分支机构间的数据、话音的传送,需要建立企业专用网络。早期由于网络技术及网络规模的限制,只能租用专线、自购设备、投入大量资金及人员构建自己实实在在的专用网络(PN,PrivateNetwork)。随着数据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ATM、FrameRelay(简称FR)技术的出现,企业用户可以通过租用面向连接的逻辑通道PVC组建与专线网络性质一样的网络,但是由于在物理层带宽及介质的非独享性,所以叫虚拟专用网络(VPN,VirtualPrivateNetwork)。特别是Internet的兴起,为企业用户提供了更加广泛的网络基础和灵活的网络应用。

VPN(VirtualPrivate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是一种通过综合利用网络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和加密技术,并通过一定的用户管理机制,在公共网络中建立起安全的“专用”网络。它替代了传统的拨号访问,通过一个公用网络(Internet、帧中继、ATM)建立一个临时的、安全的连接,是一条穿过混乱的公用网络的安全、稳定的隧道,利用公网资源作为企业专网的延续,节省了租用专线的费用。

VPN是对企业内部网的扩展,通过它可以帮助远程用户、公司分支机构、商业伙伴及供应商同公司的内部网建立可信的安全连接,并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VPN可用于不断增长的移动用户的全球因特网接入,以实现安全连接;可用于实现企业网站之间安全通信的虚拟专用线路,用于经济有效地连接到商业伙伴和用户的安全外联网虚拟专用网。VPN也可作为电信专线(DDN、FR)备份线路,当专线出现故障时可迅速切换到VPN链路进行数据传输,确保数据无间断性地传输。

进行远程访问时,远程用户可以通过VPN技术拨号到当地的ISP,然后通过共享路由网络,连接到总公司的防火墙或是交换机上,在实现访问信息资源的同时可节省长途拨号的费用。当一个数据传输通道的两个端点被认为是可信的时候,安全性主要在于加强两个虚拟专用网服务器之间的加密和认证手段上,而VPN通过对自己承载的隧道和数据包实施特定的安全协议,主机之间可通过这些协议协商用于保证数据保密性、数据完整性、数据收发双方的认证性等安全性所需的加密技术和数据签字技术。

二、Web服务器的安全

Intranet是目前最为流行的网络技术。利用Intranet,各个企业,无论大中小,都可以很方便地建立起自己的内部网络信息系统。Intranet通过浏览器来查看信息,用户的请求送到Web服务器,由Web服务器对用户的请求进行操作,直接提交静态页面;或通过CGI进行交互式复杂处理,再由Web服务器负责将处理结果转化为HTML格式,反馈给用户。因此,Web服务器的安全是不容忽视的。而安全套接字层SSL(Securesocketlayer)的使用为其提供了较好的安全性。

SSL是用于服务器之上的一个加密系统,是利用传输控制协议(TCP)来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安全服务,它可以确保在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传输的数据是安全与隐密的。SSL协议分为两层,底层是建立在可靠的TCP上的SSL记录层,用来封装高层的协议,上层通过握手协议、警示协议、更改密码协议,用于对SSL交换过程的管理,从而实现超文体传输协议的传输。目前大部分的Web服务器和浏览器都支持SSL的资料加密传输协议。要使服务器和客户机使用SSL进行安全的通信,服务器必须有两样东西:密钥对(Keypair)和证书(Certificate)。SSL使用安全握手来初始化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的安全连接。在握手期间,客户机和服务器对它们将要为此会话使用的密钥及加密方法达成一致。客户机使用服务器证书验证服务器。握手之后,SSL被用来加密和解密HTTPS(组合SSL和HTTP的一个独特协议)请求和服务器响应中的所有信息。

三、数据库的安全

在办公自动化中,数据库在描述、存储、组织和共享数据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的安全直接关系到系统的有效性、数据和交易的完整性、保密性。但并不是访问并锁定了关键的网络服务和操作系统的漏洞,服务器上的所有应用程序就得到了安全保障。现代数据库系统具有多种特征和性能配置方式,在使用时可能会误用,或危及数据的保密性、有效性和完整性。所有现代关系型数据库系统都是“可从端口寻址的”,这意味着任何人只要有合适的查询工具,就都可与数据库直接相连,并能躲开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例如:可以用TCP/IP协议从1521和1526端口访问Oracle7.3和8数据库。多数数据库系统还有众所周知的默认帐号和密码,可支持对数据库资源的各级访问。从这两个简单的数据相结合,很多重要的数据库系统很可能受到威协。因此,要保证数据库的完整性,首先应做好备份,同时要有严格的用户身份鉴别,对使用数据库的时间、地点加以限制,另外还需要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审计功能,用以跟踪和记录用户对数据库和数据库对象的操作,全方面保障数据库系统的安全。4.网络安全防范

现阶段为了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企业办公的正常运行,我们将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对网络安全进行防范:

(1)配置防病毒软件

在网络环境下,病毒传播扩散快,仅用单机防病毒产品已经很难彻底清除网络病毒,必须有适合于局域网的全方位防病毒产品。如果与互联网相连,就需要网关的防病毒软件,加强上网计算机的安全。如果在网络内部使用电子邮件进行信息交换,还需要一套基于邮件服务器平台的邮件防病毒软件,识别出隐藏在电子邮件和附件中的病毒。所以最好使用全方位的防病毒产品,针对网络中所有可能的病毒攻击点设置对应的防病毒软件,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防病毒系统的配置,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自动升级,使网络免受病毒的侵袭。

(2)利用防火墙

利用防火墙可以将不允许的用户与数据拒之门外,最大限度地阻止网络中的黑客来访问自己的网络,防止他们随意更改、移动甚至删除网络上的重要信息。防火墙是一种行之有效且应用广泛的网络安全机制,防止Internet上的不安全因素蔓延到局域网内部,所以,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重要一环。虽然防火墙是目前保护网络免遭黑客袭击的有效手段,但不能防止来自内部变节者和不经心的用户们带来的威胁,也不能完全防止传送已感染病毒的软件或文件,以及无法防范数据驱动型的攻击。

(3)Web、Email的安全监测系统

在网络的www服务器、Email服务器等中使用网络安全监测系统,实时跟踪、监视网络,截获Internet网上传输的内容,并将其还原成完整的www、Email、FTP、Telnet应用的内容,建立保存相应记录的数据库。及时发现在网络上传输的非法内容,及时向上级安全网管中心报告,采取措施。

(4)漏洞扫描系统

解决网络层安全问题,首先要清楚网络中存在哪些安全隐患、脆弱点。面对大型网络的复杂性和不断变化的情况,仅仅依靠网络管理员的技术和经验寻找安全漏洞、做出风险评估,显然是不现实的。解决的方案是,寻找一种能查找网络安全漏洞、评估并提出修改建议的网络安全扫描工具,利用优化系统配置和打补丁等各种方式最大可能地弥补最新的安全漏洞和消除安全隐患。在要求安全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各种黑客工具,对网络模拟攻击从而暴露出网络的漏洞。

(5)利用网络监听维护子网系统安全

对于网络外部的入侵可以通过安装防火墙来解决,但是对于网络内部的侵袭则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对各个子网做一个具有一定功能的审计文件,为管理人员分析自己的网络运作状态提供依据。设计一个子网专用的监听程序。该软件的主要功能为长期监听子网络内计算机间相互联系的情况,为系统中各个服务器的审计文件提供备份。:

总之,网络办公中的信息安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能仅仅依靠防毒软件或者防火墙等单个的系统,必须将各种安全技术结合在一起,才能生成一个高效、通用、安全的网络系统。但由于系统中的安全隐患、黑客的攻击手段和技术在不断提高,因此我们对安全的概念要不断的扩展,安全的技术也应不断更新,这就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们去研究、开发和探索,以此才能保证我国信息网络的安全,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网络安全理论与应用》杨波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篇3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 A 【论文编号】1009―8097 (2008) 12―0084―03

截止2008年4月,国内高等职业院校已有1100多所,已远远超过了本科院校的700多所。高职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实现的重要力量,高职院校在借助远程教育手段提高办学质量同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思路,但总的来说,都有规模适度、由注重文凭教育到更注重培训教育、大量采用互联网等特点[1]。

现代远程教育需要现代化的管理、现代化的服务。而信息系统是现代远程教育现代化管理和服务的最重要的工具。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的过程,也是远程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过程。经过几年的发展,各高职院校都建设了为学员服务的网站、网络学习平台、教务管理平台等。但随着远程教育的发展,远程教育需要的不仅仅是网站、学习平台、管理平台,需要的是一整套完整的信息化系统,支持远程教学的各个环境,让学员、教师、办学管理单位成为一个有机互动的整体,真正实现闭环教学、管理,一切为学员和教学服务。现在,远程教育信息化系统更注重如下特点[2] [5] [6]:

(1) 所有的信息系统应该整合为一个整体,围绕“提高教学质量、为学员服务”的原则,以人为本的方式组织;

(2) 将服务的范围延伸,由现在主要的入学后的教学和教务管理向前延伸到招生、收费等、向后延伸到就业、校友服务等;

(3) 转变思想,从管理到服务,加强对学员的服务,包括学习服务和其他与学习相关的事务的服务;

(4) 加强学员、教师以及管理服务人员的互动,加强信息反馈,做到真正的闭环管理和教学,切实提高远程教学质量;

本文结合湖南地区部分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实践,就高等职业远程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需要注意的几个重点问题做一些探讨。

一 远程教育信息化建设主要内容

高等职业远程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3]:一是办公信息系统,这部分主要包括网络学院内部的办公信息系统以及对外的信息系统(包括主页等)。为什么将内部的办公信息系统和对外的信息系统等放在一起了呢?办公信息系统对提高网络学院内部管理效率和提高管理规范化是必不可少的,许多办公信息系统产生的结果信息(如招生广告等)需要在网络学院对外的主页上,为了保证这些信息能准确无误、及时地到主页上,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办公信息系统与主页信息系统有机地联系起来;二是教学业务系统,主要包括教学平台系统以及教务管理系统,这部分直接为高等职业远程教育的学员和教师服务,是与学员和教师关系最密切的系统。三是教学资源建设,这部分是远程教育的非常重要的内容,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建设过程,一般由网络学院、教师以及制作单位一起完成,许多网络学院也从市场上购买成熟的教学资源。这三部分中,前两部分是远程信息系统建设,与第三部分的教学资源建设紧密结合,共同形成了高等职业远程教育信息化的主要部分。下面就分别对其中的办公信息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建设几部分做详细介绍。

1 办公信息系统

办公信息系统是高等职业远程教育机构的内部办公信息系统,高效率的内部办公网,能有效提高办公效率、提高管理水平,从而提高服务水平。一般说来,办公信息系统主要功能包括信息、公文流转、办公事务、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对外事务管理、教室与宿舍管理、人员与权限管理等。办公信息系统产生的许多结果信息,如招生信息等,需要迅速到主页上,为了提高对外信息的权威性和时效性,办公信息系统的信息和主页的信息应该整合在一起,这样,在办公信息系统里产生的需要对外的信息,就可以直接在主页上,保证了信息的权威性和信息的及时性。办公信息系统和教学业务系统也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如新的培训班开班计划在办公信息系统里经过审批后就直接进入了教务管理系统。实际上,办公信息系统与教学业务系统紧密结合在一起,组成了支撑远程教育的一体化的信息系统平台[4]。

2 教务管理系统

教务管理系统是直接面对广大教师和学员的业务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学籍管理、教师管理、公告管理、专业管理、班级管理、教学站管理、课件管理、学期管理、开课管理、注册管理、选课管理、考试管理、成绩管理、收费管理、系统配置、权限管理、教学评估管理和管理评估管理等。

随着远程教育的发展,管理的思路也有所变化,这都会直接反映到教务管理系统里,主要要注意如下几点:

(1) 管理模式由学年制向学分制转换;

(2) 学员主体由学历教育学员变为培训学员,学员种类也越来越多;

(3) 要注意观念由“管理”转变为“服务”;

(4) 扩大服务范围和项目,比如:由入学后的教务管理延伸到招生前和招生后,由单纯选课延伸到选课、资料定购等多方面。

(5) 要注意多出统计分析报表,供领导分析使用。

3 教学平台

高等职业远程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受教育的学员和提供教育服务的远程教育机构和教师在地域上是分散的,师生面对面的交流很少。知识的传递和师生的交流都是通过技术手段远距离完成的。随着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的传递手段由邮件、广播、电视发展到卫星、有线电视以及互联网。现在,许多远程教育采用的是有线电视、卫星广播以及互联网三网合一的传递方式,并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其他方式相比,基于互联网的教学平台具有费用相对低廉、能有效地传递知识、师生实时交互与非实时交互都很方便及时等突出优点,因此,基于互联网的教学平台已经逐渐成为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教学平台。

现在的远程教育平台都具有信息、课件点播、作业处理、答疑讨论、在线考试、课程管理等基本功能,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和查看课程相关信息、通知,上载和学习各种课件、布置、完成、批改作业,实时或者非实时方式地交流,安排、完成随堂测验等。老师还对课程有一定的管理功能,如学生的选课退课、助教管理等。为了让教学平台更好地为远程教育服务,远程教育教学平台还应该特别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1) 个性化的服务:对课程、教师、学员都能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如功能与界面的定制、各种个性化的设置、提醒等;

(2) 更丰富的交流工具:不但能实现文本的实时和非实时交流,也能实现音视频的实时与非实时交流,小组会议等;

(3) 对协作学习更好的支持:远程教育学员和教师有地域分散的特点,教学平台应该提供更好的协作学习环境,让师生能克服地域上的分散;

(4) 对各种课件的更广泛的支持:教学平台应该提供对各种标准、非标准课件的最广泛的支持,使各种课件都能在平台上点播使用;

(5) 对教学情况的跟踪、评估、反馈:远程教学平台应该提供对教学过程的详细的记录,对教学情况随时做出评估并及时反馈给教师、学员以及教学管理人员。因为远程教育和网络学习的特点,对教学质量非常不好把握,因此,系统这方面的功能就尤其重要,只有对教学的质量评估做好了,才可能实现真正的闭环教学。

4 教学资源建设

资源建设一直是高等职业远程教育的重要内容。现代远程教育更多地借助网络等教学手段,师生面对面的交互比较少,再加上知识更新快,所以教学资源建设,特别是反映最新知识的教学资源建设显得特别重要。多媒体教学资源以其多样的表现形式、良好的应用效果、相对快速的制作周期、升级的方便性以及发行、传递的快速性逐渐成为现代远程教育主要形式的教学资源,现在各网络学院的教学资源建设也是以各种形式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为主。在资源建设上,网络学院主要应该抓教学资源建设的建设规划、资源标准和质量控制,网络学院还应该关注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使用反馈、更新升级等。至于具体的资源是购买,与第三方合作制作还是自己组织专门队伍制作,要根据学科规划、人力物力资源、教学计划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二 远程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1 明确建设思路

高等职业远程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化的功能,一定要有清晰的建设思路来指导。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从而提高学员的满意率,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因此,对信息化,必须要做到三个到位:首先是观念到位。管理人员要改变管理观念,要勇于从传统的管理手段向新的管理手段转换,也要认识到信息系统也不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万能药”,管理人员对信息系统采取扶植、鼓励和积极参与的态度,既不能急功近利,希望系统立竿见影,也不能一发现问题就对信息系统全面否定,认为一无是处;提高对应用系统实施将带来变革的认识等。另外,教师、学员也要肯于接受新知识。其次是管理到位。要对信息系统的实施信息化不是简单建设一两个系统的问题,信息化建设是关系到全局的大事,信息化建设的过程,是贯彻办学思想的过程,也是理清管理思路、管理规范化的过程。因此,信息化建设必须得到网络学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必须得到中层干部的支持与参与,必须以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为基础,必须有合理的体制与机制保障。最后是技术到位。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信息系统建设的概念和方法也不断发展和变化。成功的信息系统,必须紧跟现代信息技术前沿,致力于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信息系统建设主要考虑的技术因素包括:系统目标的确立、信息模型的建立、需求分析与体系结构设计、研发过程以及运行环境系统软硬件的选择和运行维护等,由于系统需要复杂,时间、人力、财力等资源有限,这就要求技术人员要和管理人员一起,理清管理思路,分析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选择成熟先进的技术路线,分阶段进行信息系统建设[7]。

2 促进管理规范化

管理规范化是高等职业远程教育最需要注意的地方。近年来,随着远程教育的发展,管理的规范化程度越来越高,但远程教育的指导思想、办学思路、办学模式等也一直是在发展完善中,所有不可避免的许多的管理规定、管理流程等也是在逐步地发展完善中。事实上,远程教育信息化需要远程教育管理规范化,远程教育管理者也应该将信息化看作是带动管理规范化的有利条件并积极在信息化的过程中理顺管理思路,完善管理规定、规范管理流程,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规范化意识。这样规范化和信息化才能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信息化也才能起到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的作用。管理人员千万不要认为信息化就是简单地将以前自己所做地工作原封不动地让计算机去实现,一定是在将自己的管理流程理清楚后,再由信息化来实现[8]。

三 总结

高等职业的远程教育信息化是现代远程教育必走之路。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管理规范化,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提高办学和服务质量。因此,网络学院要从重视观念上、管理上以及技术上重视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逐步实施,在信息化建设和实施的过程钟,理顺管理思路,规范管理流程,培训和提供全体管理人员的规范化意识和服务意识,从而使信息化系统能真正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提高办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范如涌,项晓乐.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内涵及其发展模式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3,(9).

[2] 荀莉,罗辉.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

[3] 郭岚峰,杨桦.教育信息化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3).

[4] 刘俊英.高职教育信息化亟待加强[J].教育与职业,2004,(9).

[5] 董奇.信息化浪潮下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嬗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4).

篇4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12-0102-04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1],成为近些年信息化发展与建设的新模式。互联网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和程度颠覆了传统行业,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同样也在经历互联网时代的洗礼。在“互联网+”模式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大背景下,高校如何基于信息通信技术,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思维及创新成果深度融合到办公信息化建设当中,优化现行的日常办公业务及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新形态,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高校办公信息系统现状及问题

高校信息化建设经历了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三大阶段。目前,各高校已基本完成了局部业务的信息化建设,这些信息管理系统在保障校内各项工作正常开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这些系统在不同时期由不同厂商开发,运行于不同的系统平台,采用了不同的技术和不同的标准,系统之间缺乏协同机制,数据共享和交换存在问题;大部分已建系统建设投入大,时间较长,使用程度较深,有沉重的历史包袱,不适合采用重新集中整合的模式。同时,高校办公信息系统在信息化建设及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其他共性问题:

①缺乏统一规划和顶层设计。全校各办公信息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部门信息系统是整个办公信息化的局部。目前,学校各部门根据自身业务需要来设计实施相关信息化系统,但各系统之间缺乏学校层面的总体规划和设计。②系统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和协同。各部门的信息化系统相互独立,并且由于自身业务需求的不一致性,造成定制的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结构、标准也不一致,系统间数据转换复杂,信息共享难度大。系统长时间无法实现衔接与协同,致使冗余数据增多,难以避免出现数据不一致的情况。③相同业务复用困难。各系统主要是以紧密耦合的方式把模块化的业务逻辑组合在一起,这些业务逻辑在其他信息系统中无法被重用,导致了业务逻辑的重复设计和IT资源的浪费。④系统环境异构。操作系统不统一,存在如Unix、Windows等多个版本;系统架构不统一,如有基于B/S架构的信息化系统,也有基于C/S架构的信息化系统;开发程序语言及配套数据库不统一。诸类情况增加了集成的难度和成本。⑤用户体验差,每个系统各自独立,单点登录系统尚未建成,办公人员存在多系统、多账号、重复登录等诸多问题。⑥数据交换安全性差,部分实现了数据衔接和协同的业务系统,主要依靠数据的直接共享以及组件之间的相互调用,缺乏标准、统一、可扩展的数据交换平台,存在信息安全隐患。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部门间信息系统间的业务衔接、协同处理、数据共享的需求不断增多,系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虽然部分业务系统可以满足自身日常业务的需要,但系统间衔接、协同、共享不足等问题逐步凸显。因此,如何消除信息孤岛,使教职工从复杂的业务处理中解脱出来,并通过业务重新梳理和整合实现服务的抽取与封装,从而更加方便、快捷地服务于教职工,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

面对高校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现状,如果将遇到数据交换和共享问题的业务系统推倒重建,不仅工作量大、持续时间长、成本激增,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如果只是通过简单地共享以及组件之间的相互调用来实现数据的衔接,弥补系统设计的缺陷,则缺乏统一、可扩展的数据交换标准,将会不可持续且存在信息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在不改变各部门现行信息化业务系统底层架构及相关业务的基础上,构建以服务为导向的一体化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

1.SOA的概念

SOA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是一种在计算环境中设计、开发、部署和管理离散逻辑单元(服务)的组件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通过单元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它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2]基于这种模型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不必考虑其后台具体实现的技术、运行平台等,从而最大限度地重用了应用程序中的服务,提高了IT适应性和效率,以应对瞬息万变的世界,做出快速和有效的响应。[3]

2.SOA架构模型

SOA架构模型如图1所示,由如下三个部分组成。

①服务请求者:服务请求者是一个应用程序、一个软件模块或需要一个服务的另一个服务。它发起对注册中心中的服务查询,通过传输绑定服务,并且执行服务功能。服务请求者根据接口契约来执行服务。②服务提供者:服务提供者是一个可通过网络寻址的实体,它接受和执行来自请求者的请求。它将自己的服务和接口契约到服务注册中心,以便服务请求者可以发现和访问该服务。③服务注册中心:服务注册中心是服务发现的支持者。它包含一个可用服务的存储库,并允许感兴趣的服务请求者查找服务提供者接口。[4]

3.基于SOA架构的服务集成设计

基于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提供了标准化的信息系统服务整合方案,在不改变各部门业务系统底层架构的基础上,将OA、人事、财务等各办公系统业务功能转换或封装,这些服务彼此相对独立但又可进行组合,从而能有效地实现资源整合系统架构,很好地解决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孤岛”问题(如下页图2)。

SOA技术架构不受原有办公业务系统语言、平台、技术、数据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各业务管理系统只需在业务整合过程中使用统一的对外接口对象模型Web Services进行封装或转换,通过工具或手动定义各被整合业务的Web Services接口描述WSDL文档,并把WSDL文档描述的内容映射到学校UDDI公共数据库中去进行分类管理,即在UDDI注册中心对各类Web Services进行注册。[5]

基于SOA架构构建一体化办公服务平台

1.信息标准设计与建设

信息标准的建设是高校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有了统一的信息标准,高校在数据建模、信息采集、加工处理、数据交换的过程中有了统一的规范,也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优化管理和资源共享,帮助使用者方便、快捷、规范地建立应用系统的数据结构,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信息标准并非一套纸质的文档,而应该随着学校信息化业务的不断扩大而不断更新。建设统一的信息标准不仅需要完整的设计思想,也需要具备完善管理能力的工具作支撑,为高校信息标准的建设提供管理保障,用以帮助高校轻松实现对标准的制定、维护、理解、分享、集成,使得信息标准具备一定的可管理性。

2.流程业务梳理

信息标准的制定,规范了学校各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流转,明确部门输入的数据标准、输出的数据标准和数据流转过程,规范了学校内部跨应用系统的业务流程,并向用户提供办理业务流程的用户接口。由于业务流程的各个活动分布于不同的应用中,为了向用户提供统一的流程处理接口,需要对这些活动的输入信息、输出信息、业务处理逻辑和显示逻辑进行提取和封装,并定义活动的执行权限,供流程整合与展示模块使用。定义统一的脚本规范用于流程的描述,并提供流程定义工具建立跨多个应用的流程定义。

3.数据交换设计

因学校信息系统涉及不同的软硬件平台、数据库系统和开发语言,采用传统软件开发方法,很难做到各个部门数据的统一和共享。学校还需借助公共数据库平台,通过数据采集接口模块获取各业务系统数据。其中不统一数据标准的业务系统需要通过业务数据整合器将原有的数据标准化后入库,而符合的系统数据自然共享,无需再次集成或整合(如图3)。

4.办公服务整合

采用“顶层设计”的方法,构建一个开放、灵活、松散耦合的分布式应用体系,对一个个单独业务系统中关于服务的内容进行抽取和封装,注册到服务管理平台中,实现垂直化管理向水平化管理的转变,简化管理,提升服务,从而实现小管理、大服务。服务管理平台提供了多种灵活的服务集成方式,有Web service、I frame、RSS、页面抓取等,可以适应不同环境下的数据、服务展现的需求。从而建立一体化的办公服务平台。教职工可以使用单一入口访问多种类型信息,无论信息存储在何处,也无论信息的格式如何,都可以按照用户所关注的方式个性化地收集、展现这些信息(如图4)。

通过服务一体化服务平台将服务作为管理对象,包含如下三个层面:①以“不同用户”的视角进行分析,梳理面向不同角色的服务应用,通过服务门户享受一站式服务;②用户看到的不再是一个个应用系统的链接,而是直接服务的展现,教职工可以在一体化办公服务平台上实现所有业务的申请与处理;③实现智能的服务推送,可以根据用户角色自动推送和呈现不同的服务业务。

结语

学校内部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管理、科研和日常办公服务等多个方面,建设过程也是一个漫长的探索和实践过程,如何将原有的信息化成果整合到一体化平台中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涉及多部门协调的管理问题,需要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牵头,各业务部门积极配合,才能实现协调发展。在此过程中,既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同时也要考虑学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才能保证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符合学校自身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东方.“互联网+”是什么 五大概念龙头揭秘[J].时代青年・视点,2015(3).

[2]夏文栋,乐建亮,廖宁.基于SOA的高校信息系统集成研究与设计[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09(6):15-17.

篇5

公安机关是我们国家重要的机构之一,在维护社会和谐,维持国家各项事务平稳运行方面意义重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作步入近阶段,公安机关这一领域有很多新的和尖锐的问题,我们也正在寻找比较新颖的方式来解决这类问题。1980年前后,我们国家的公安部门在自身特色的网络基础上建设了管理信息的系统,这种新的技术符合公安机关的业务逻辑、能够满足实际上的一些需求,这种系统在提高公安治安工作的效率程度和精确程度方面价值重大,使公安机关在执行任务时的各种能力都有所提高,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

对于整个公安系统而言,公安治安管理部门是进行社会治安管理和打击犯罪的综合性战斗单位,是保一方平安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前线堡垒。对于公安治安管理部门而言,其主要业务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所管辖区的人口信息的中和管理,其中包括居住地的迁入和迁出,以及户籍信息管理。另一方面是对辖区内的案件信息进行管理,包括对整个案件侦办流程的管理和案件信息的存档以及后续查询等内容。目前对于公安治安管理部门而言,其主要业务还是以人工操作为主。

我们国家,迈出的自动化管理这一步相对其他的国家来说较晚,因为我国一些历史上的问题()和技术上的先进程度原因(计算机汉子处理技术)。上世纪的80年代中,我们能够使用数据的压缩和信息的检索的技术,这种技术非常的简便快捷,查询起来也很方便,如果一个城市有一百万人口,那么使用这种技术能够把这些人口的一些较基本的信息都保存在一个40M的微机硬盘上。

这种技术是原始的用分类卡查找人口信息的手段被取代。不过初期建立的这种系统只能够做简单的数据搜索,如果数据录入,不会有相应的系统来进行数据的更新,只能把这种系统看作是一个数据库,不能够对数据进行分享和更换。这之后,我国就开始迈入了公安信息化的新纪元,我国各个等级的公安系统都开始进行网络管理系统的建设,这是公安机关形势变化和发展的必然过程,我国公安信息化的发展就此展开。

1988年,我国公安机关提出了“金盾工程”,这主要是想适应但是社会的正常需要,能够使警方的力量加强,提高作战能力,办公的效率等等。

课题该系统采用myeclipse开发服务器端,eclipse开发android客户端,数据传输方式采用json方式,数据库采用mysql数据库。

客户机/服务器 (C/S)结构,是大家熟知的软件系统体系结构,将任务合理分配到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其中,服务器端主要提供数据管理、数据共享、数据及系统维护和并发控制等,客户端程序主要完成用户的具体的业务,省去了中间的其他环节。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但是需要安装客户端才可进行相应的管理操作。

同时,在C/S架构中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相互分离,可以对客户端进行单独的设计。使客户端的操作界面漂亮、形式多样,可以充分满足客户自身的个性要求。且此结构还具有较强的事务处理能力,能实现负载的业务流程等优点。

因此,鉴于C/S架构的优点、手机操作系统、网络速度以及当前大多数Android手机应用都采用C/S架构的考虑。治安管理案件APP软件采用客户端/服务器(C/S)结构。其主要实现的功能包括:

服务器端:1)警员管理;2)接警管理(对于报案数据的管理);3)警员出警管理(将报案的案件分配给警员);4)案件处理管理(有手机APP端对现场拍照、笔录录音以及处理结果录入传入到服务器)。

手机端:(1)警员登陆;(2)查看指派的待处理案件;(3)案件处理管理;(4)个人信息修改。

这样我们可以更大的节省人力,突破现有的管理系统模式,实现高效的案件处理及案件信息的存储。

结语:

总而言之,在科技发展的大环境、大趋势、大背景之下,公安机关必须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对案件管理工作进行不断的革命和创新,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建O不断地提升为人民服务的水平,通过服务水平的提升得到党和人民的认可,与此同时提高公安部门的社会公信力,树立公安部门社会形象,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参 考 文 献

篇6

本论文研究设计的是永煤公司协同办公系统,以B/S(Browser

/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结构的远程协作模式,采用Internet技术的多层应用架构开发,支持局域网、广域网、Internet,实现随时随地办公。其最终目标是:建成一个高质量、高效率、智能化的办公系统,为领导决策和企业办公提供信息服务,实现永煤公司的轻松办公、无纸办公、资源信息化、决策科学化[1]。系统界面亲切友好要易于使用;个性化设计形式新颖;维护直观方便节省人力;员工之间、部门之间能够保持更加紧密联系,信息交流更加顺畅:高层决策、管理者能够及时准确掌握公司各方面的信息;人员办公效率得到大幅提高,办公经费得到有效节约,增强竞争能力,在国内要具有领先水平。

2 系统开发工具简介

(1)B/S结构(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是WEB兴起后的一种网络结构模式,WEB浏览器是客户端最主要的应用软件口,这种模式统一了客户端,将系统功能实现的核心部分集中到服务器上,简化了系统的开发、维护和使用。B/S结构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操作而不用安装任何专门的软件,只要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就能使用,客户端零维护。(2)MySQL是由Sun Microsystems公司提供的一个多线程、多用户,快速且健壮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Relationa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MySQL数据库的优点是性能可靠安全、成本低、更易于学习和配置、良好的可移植性、源代码可供使用等。(3)PHP语言(PHP:Hypertext Preprocessor,超文本预处理器的字母缩写)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开发源代码的多用途脚本语言。由于PHP天生与MySQL数据库的嵌合性,其中包括了PHP内置的功能、改进函数以及后来发展的PDO(PHP Data Objects),使得应用PHP访问MySQL数据库会更加方便快捷。开源模式使得开发者无需付费,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强大的的可伸缩性,稳定高效运行,快速开发,面向对象的编程。

3 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通过对永煤公司的企业规模、组织架构、人员情况、管理级别、办公流程等基础情况的分析,要求能有利于快速提高工作效率,达到预期目的,并且更加的人性化,适应大众的日常办公习惯,便于人们使用,这样的系统可以设计以下功能模块[2]:(1)个人邮箱:包含写邮件、收件箱、发件箱、草稿箱、废纸篓、文件夹、邮件规则、邮箱配置及邮箱信息等功能。(2)个人事务:包含待办事宜、个人日历、个人设置、个人地址簿、修改密码等功能。(3)公文管理:包含呈批公文、公文阅览、合同管理、印章管理等功能。(4)综合办公:包含交办事项、催办提醒、领导日程、会议管理、合同管理等功能。(5)请假管理:包含副处以上人员、其他人员请假等功能。(6)电子期刊:包含永煤集团报。(7)网上调查:包含常用链接和网上调查。(8)董事长信箱和收藏夹。

篇7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1)10-0201-01

一、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前已经进入到了网络时代,在网络时代下必然也要求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发生着变化,其中的数字化信息化管理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论文主要结合网络时代下的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展开分析探讨,以期从中能够找到合理有效的信息化行政管理对策和措施,并以此和广大同行分享。

二、行政管理信息化概述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智能化工具又称信息化的生产工具。它一般必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功能。)

行政管理信息化是以信息化带动政府办公智能化,实现行政管理现代化的过程,它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转变政府宏观指引、公共服务、职能分工、传统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有效整合政府内外部资源,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效益、增强政府公益性的过程。行政管理信息化是为达到政府施政目标而进行的一个动态的系统和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管理信息化不是IT与行政管理简单的结合,而是相互融合和创新。

一般而言,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业务应用层、系统整合层、运行支撑层和综合应用层。其中,业务应用层为各个业务系统以及尚未纳入信息系统的业务应用。通过应用层的系统,产生各类数字化和非数字化业务信息。系统整合层为信息综合应用管理进行系统级和数据级的整合。通过基础信息采集平台将各类业务信息汇集到综合资源库中,并形成数据仓库,为高端情报应用提供数据存储逻辑。运行支撑层为信息综合应用管理平台提供运行所需要的基础软件平台以及安全保障体系。综合应用层是对整合的各类数据进行综合应用,包括日常信息综合应用和精细化管理应用两大类。

三、网络时代下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策与措施

(一)优化系统建设,打造信息化工作平台

系统平台是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各级行政管理机关必须加强系统平台建设,努力构建适应当前行政管理工作需要的信息化系统,为各级行政管理机关打造出良好的工作平台。

建设信息平台,优化系统功能。各级行政管理机关要根据信息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结合本层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和本地工作实际,切实加强信息平台建设,不断优化系统功能,切实夯实信息化工作根基。根据行政管理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建设的工作思路,在集合各部门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将行政管理内部信息资源和通过其他渠道获取的相关社会信息资源,经过汇集、整合后及时挂接到信息综合应用平台上:同时,合理进行信息组织和资源配置,以满足作战指挥和一线行动的实际需求。行政管理信息综合应用平台的建设要全盘规划、科学论证。系统功能的设计在满足现有需求的前提下要有超前意识,要预置可扩展功能,满足可预见的需求。

(二)广泛整合内外资源,夯实信息化工作基础

系统能否发挥作用,必须有相应的信息资源为基础。因此,在构建系统平台的基础上必须广泛整合行政管理部门内部外部资源,为信息化应用打好基础。

广辟信息来源,服务基层信息化。要加强基层行政管理信息化综合平台建设,积极开展内外网接入平台建设,进一步整合信息资源,通过利用多种数据实时抽取、关联、调用工具建立综合数据库,促进信息的深层次利用,使信息化建设真正为一线基层行政管理服务。要紧紧围绕“信息基础化、基础信息化”这个中心,抓住情报信息采集、共享、研判、应用等重点环节,围绕人地物事、吃佗行消等人的基本活动轨迹,整合交通、电信、银行、工商、税务等有关信息,实现信息互动、资源共享。另一方面,拥有的信息资源并非越多越好,因为有限的信息加工能力会导致有用信息淹没在海量的信息中,更何况对海量信息的存储、加工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所以,必须强调,需要哪些信息资源,就应该定制,而对信息资源的加工也应量力而行。

(三)强化信息化应用,全面提升公安机关行政管理能力

篇8

2.以服务大局为前提,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成果。一是在计划安排上,以中央扩大内需建设项目以及本市财政性资金投入较大的城市基础设施、廉租房建设、水利维修工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为重点关注对象,列入计划;二是在现场审计上,严格按照《瑞昌市财政性资金及国有资金投资项目审计实施办法》进行审计实务操作,以合同和定额为依据,从账目切入查财务、从核减入手审工程,深挖细查隐蔽工程、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的合理性、真实性,有效防止了漏缴税费和虚增工程量、乱签证、假签证等问题的发生;三是在质量控制上,采取复审与回访相结合,建立健全了审计项目质量的复核体系,对中介机构协审的项目,除建立健全中介机构自身复核、审计组复核、专职人员复核、负责人复核的四层复核体系外,必要时局机关还安排专职人员进行抽查复审,规范运作,确保质量;四是在结果处理上,力求做到上下一致、官民一致、内外一致、亲疏一致,没有出现一例“人情审”项目,确保了审计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去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16个,审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0 357.41万元,审定金额18 161.06万元,核减投资额2 196.35万元,上缴财政金额227万元;并对建设单位项目超预算、招投标不规范、随意变更签证及漏交税金等问题进行了处理处罚。

3.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提高计算机审计水平。一是抓平台建设。加大审计信息化建设力度,严格按上级业务部门的技术规范,高标准建设了审计会商系统,并为所有审计业务干部更新了台式电脑和手提电脑,完善了硬件设施。二是抓继续教育。采取送出去培训、走出去请教、请进来传授、坐下来交流等方式,鼓励和督促大家学习OA和AO知识,不断提升大家操作OA办公管理系统和AO审计现场实施系统的技巧;同时通过奖、逼、限等途径激励和引导年轻干部取得AO认证资格。三是抓技术应用。通过能手对新手的传、帮、带,积极推广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大力推进计算机审计现场实施系统AO的运用,探索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工作方式,有效提高了一线审计人员计算机运用水平和全局工作的整体效能。

篇9

中图分类号:G717.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04-0000-02

一、医院实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优点

一个典型的事务型办公自动化系统包括文字报表处理系统、公文处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会议管理系统、轻型印刷系统、行政事务管理系统、系统维护等几个主要模块。而文书档案管理系统做为其一部分,在医院领导决策、医院管理和业务处理等方面发挥着日益强大的功能:(一)检索快捷,提高了工作效率。现代网络系统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管理手段和检索工具,在文件归档、信息检索利用、档案立卷等方面极大地减轻了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增加了归档质量,提高了检索速度和准确度。在手工操作中存在的文档积存现象,立卷缺漏问题,可以得到即时修改。与传统纸质文件相比,电子文件具有信息与载体的相分离性,信息流包含着更广泛、更快速的逻辑关系在四通八达、紧密联结的网络载体上高速运行。档案内容和存储的分离利用,使各档案系统之间建立紧密互动联系,档案的利用和共享有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二)实现信息共享,提供高效服务。在原始的手工操作管理中,往往存在大量信息闲置在文件柜中,文件和信息查找费时费力。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档案的管理提升到文件级,管理更加体系化,文件的内容属性和目录属性可以合并存在,调阅文件保证了较高的查全率和查准率。作为医院行政事务的文件档案处理模块,在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能否迅速通过网络平台,及时有效地完成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提供高效率的信息传输、处理,实现如远程会诊、教学、会议、审核病例等多项任务,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笔者医院于2002年开始运用津科软件公司提供的档案管理系统,实行纸质文件归档与电子信息著录同步进行的模式。经过几年的延续,个人感觉从档案的提供利用上,大大提高了信息服务及检索的准确性。在近几年几次重大疫情发生时,因前期档案的保存及时,电子信息著录准确,为医院领导应对突发事件决策提供了参考和科学依据,快速制定并启动相应的紧急预案,尽快投入防控工作,使损失减少到最底限度,圆满地完成了救治任务。(三)电子文档较纸质文件的优越性。随着大容量移动硬盘的开发,电子文件的无纸化储存成为现实,新的文件载体存取方便快捷,具有可复制性,传输速度快,传输距离不受限制。储存时间长,对温度、湿度、氧化等外部条件要求相对降低,易于保存。与传统的纸质文件存档相比,储藏占地也极大压缩。(四)成本节约。医院文书档案担负着各级领导公文分类、转递、归档以及医院重大事件、重要活动原始资料记载收集等工作,是医院管理历程的见证和有效凭据。传统的纸质文件的传阅方式、手工操作费工费时,储藏、保养均要占用较多建筑、电力和人力;远程传输、传阅成本较高,且在传阅过程中易将公文损坏或遗失;还要相应地建设大规模的档案馆并配备恒温恒湿设备以及防护措施。网络电子收发文、微机建档立卷则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由传统的纸质文件的“串行”传阅变为以网络为基础的“并行”甚至是“放射状”模式,节约了时间,减少了人力、纸张等成本支出,极大地方便各部门之间公文的传送与信息共享,医院各部门的联系更加简便快捷,高效低耗。

二、目前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电子文件保密性能弱化。在形式上,电子文件对储存软件有较大依赖性,在不同载体相应有不固定的的形式;在内容上,反复复制、粘贴、存盘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误操作,而且人为修改电子文件不但简便,而且修改过程没有任何记录。在技术上,为每一份电子文件加盖公章或签发领导的亲自签名也难以操作,判断电子文档是否原件也就无法完成。(二)医院网络平台的维护不足。医院档案具有较大复杂性,目前的网络平台在兼容性上难免顾此失彼。加之缺乏高水平的网络管理员,或者档案管理者的水平还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网络发展水平。在微机终端、网络传输、服务器存储等过程中,计算机黑客的入侵、网络病毒、网络事故都对档案信息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三)电子公文、电子签名等法律问题。公文电子签名、电子签章、电子指纹认证等在技术上已经日趋发展成熟,但其法律效力的规范化、标准化还远远没有达成共识。导致目前电子公文权威性、公信度受到影响,尤其是在将其作为法律、法规、政策依据提供使用时效力更难以认定。在医院管理的实际工作中,虽然文件的网络传输、归档、立卷逐渐成为现实,但仍无法摆脱对纸质文件的依赖。(四)对档案综合管理人员要求高。医院的文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求文书档案管理人员掌握现代档案管理应具有的相关知识,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档案管理,加强综合档案室的软、硬件建设,规范档案管理制度,完善基础设施。同时,要求档案管理人员熟悉网络管理和安全的常识,具有熟练地微机操作技能和排除故障的能力。目前,医院的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主要瓶颈在于缺乏具备上述知识和技术水平的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五)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更具复杂性。 医院综合档案管理部门往往不是作为主要核心部门存在的,它不仅管理文书档案,还有医疗档案、病理切片资料、X光胶片、各种检查图文资料等,而且要兼顾科研、会计、设备、基建等档案,门类更多,内容更丰富,工作更复杂。虽然目前的微机存储性能有较高的容量,但这种容量终有用尽之时。这些档案的深入处理对管理者提出了很大地挑战,如果处理不好,势必造成使用效率、建档质量水平下降。

三、医院文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问题解决方案

(一)规范体制,统一标准。标准是信息共享的前提,它关系到档案工作能否良性、持续地发展。没有标准的档案管理系统是难以与其它管理信息系统相衔接并共享信息.因此,要做好医院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首先必须规范文档管理体制;电子文件的管理由档案部门负责,电子文件形成部门要提供协助和支持。目前我院档案如文书档案、人事档案、财务档案、设备档案、科技档案等前期管理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档案室对文件的前期控制往往难以开展。我院传统的档案接收方式是逐年接收,很多合同、协议在形成文件的部门分散保管时往往容易遗忘丢失。而在办公自动化的文档管理系统,电子文件向档案部门移交以逻辑归档形式,在网络上实时进行,有效地保证了电子文件的及时归档。 其次要制定业务流程标准。建立健全电子档案管理制度,明确文件处理、归档管理流程和著录要求,统一电子文件格式,确保电子文件的有效性和完整性。三是统一技术操作标准。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应使用兼容性强、应用性能好的软件系统,并对相关技术参数、技术标准进行规范。(二)加强系统维护和安全措施执行。主要按以下环节展开:(1)估计威胁。(2)明确需要保护的资源。(3)信息安全要达到的目标,解决保险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等诸问题。(4)选择安全原则。(5)估算为安全受到损害所付出的代价。首先,根据来源、价值、密级等因素把档案划分为数个安全层次,对于不同的管理、利用阶层限制使用者访问权限。同时,设置系统管理员,对用户予以指导,监控敏感信息,检查系统安全措施,排除系统障碍。采取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身份认证等物理手段确保网络安全。防火墙是设置在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的,用于安全隔离的计算机系统,具备限制外部网主机/用户只能访问内部网提供的某些被安全所允许的服务,限制内部网用户不允许访问外部网某些危险站点或使用危险服务的功能;密码是解决信息安全的最有效手段,可以进行数据加密传输,数据储存加密,数据完整性鉴别等;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必须严格按照安全策略对用户和管理者进行严格的身份认证。在条件成熟时,通过建设备用库和馆际(部门)之间相互备份等多种方法,对医院重要档案及电子文件实行异地备份,充分利用各种存储介质对重要的电子文件实行异质备份,确保电子文件的长期可读,确保医院档案信息资源的绝对安全。(三)提高医院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合信息时展的复合型人才。档案管理人员应熟悉本机关地位、职能、联系范围、部门设置和工作分工,了解各部门业务活动和有关业务知识,真正做到根据实际工作发挥档案服务效能。首先要从硬件建设和投入上下功夫,不断改善硬环境,提高档案人员业务技能。二是采取“自学为主,培训为辅”模式,逐步形成终身教育机制,保障档案人员素质随时展而不断提高。三是加大档案部门间、区域间系统合作的力度,通过交流,多学习兄弟单位利用档案资源进行知识转化、知识创新的经验,运用网络、现代通讯等高科技手段,不断增加档案部门和档案人员的信息源建设。

综上所述,医院档案是医院历史全貌的真实记录,医院档案管理与医院的基础管理密不可分。充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将为制定医院工作质量评价、医疗、护理、教学、科研、论文撰写等打下坚实基础,并配合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选拔、科研课题确立等工作顺利完成。作为档案信息人员,应提高业务素质,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既要具备档案管理基础知识,熟练地掌握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又要熟练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等,变过去被动接收档案为主动干预和控制医院内部信息的形成和传递,使公文与档案互相渗透、融合,最终趋于统一,直接为医院的医教研工作服务。

篇10

集约化管理依据“集中设计、统一管理”的原则,集中、统一配置,以达到高效管理的目的。信息系统的集约化建设能够整合信息资源,规范业务操作,提高深化应用的质量和覆盖度。随着办公信息化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于办公系统的信息化应用要求也日益增强。企业资源计划即ERP,作为各大企业普遍应用的资源管理平台,集物资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等于一体,功能强大,系统庞大,缺少专业的系统化管理平台。

1资产相关业务分析

资产的管理指依据相关管理规范,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重点低值易耗品等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加强精准投资,提高投入产出水平。资产的管理主要指资产的日常业务操作,涵盖资产的基础管理、新增管理、运行期管理、退出管理以及报表管理等五个模块。对于资产的基础管理,主要指固定资产屏幕、固定资产分类、折旧表与折旧范围、折旧码、固定资产科目确定与折旧替代、资产业务类型和固定资产卡片打印等系统配置和业务操作。对于资产的新增管理,依据不同的资产分类以及相同资产分类的不同新增途径,包括固定资产零购新增、固定资产融资租赁新增、固定资产其他方式新增、无形资产零购新增、无形资产其他方式新增、重点低值易耗品零购新增等多种新增管理。资产的运行期管理是指资产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资产价值、资产所属单位、资产用途等方面的异动,包括固定资产盘点、固定资产调拨、重点低值易耗品调拨、资产减值准备、资产折旧预测、资产折旧处理、固定资产技改、资产出租、回收资产出租和资产投保与索赔等。资产退出包括固定资产报废、重点低值易耗品报废、资产报废与废旧物资处置衔接等。资产报表查询以表格、图表等格式直观、动态的显示相关数据,以方便业务人员及相关管理层实时便捷的获取业务数据,了解业务动态。资产相关的常用报表包括固定资产明细查询表、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报表、资产报废情况查询表、固定资产月度分类折旧计算表、固定资产变动表、逾龄资产预测分析表、固定资产分类表等。

2资产管理平台搭建

ERP通过基本的数据定义和处理块,实现了一系列的系统功能,而这些功能的前台直观体现就在于事务码的应用,不同的事务码关联了不同的业务操作,实现不同的业务需求。为了便于用户更加快捷迅速的查找到业务对应的事务码,减少用户人为记忆大量的事务码,提升业务操作效率,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本论文基于ERP系统,搭建系统化的资产管理平台,以“日常处理业务”、“常用报表查询”、“资产考核指标”为维度进行划分,提供统一入口,对上述的资产各类业务进行了整合。管理平台主要包含三个主页签,“日常处理业务”、“常用报表查询”、“资产考核指标”,在各个页签下又进行了功能块的划分,分别对各模块的业务操作范畴进行了展示。展示主要包括事务码的集成以及相应的中文描述,可以直接链接到对应的业务操作平台,进行相应业务操作。除了日常业务处理和常用查询报表,资产管理平台继承了资产考核指标。考核指标是基于考量工作重点和关键、量化业务操作水平的目的而设定的,不仅可以直观反映业务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还可以量化反映整个价值链的运营情况。将相关的考核指标直接集成语资产管理平台,可以让考核者与被考核者都能准确的理解目标和标准,实时的对自己的业务操作进行自检,对于业务操作规范化提升有一定的帮助。

篇11

1.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勘察测绘研究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自身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归档管理流程和机制,但是随着全院生产管理和日常办公信息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院内生产管理平台――《勘测项目管理系统》的建设,原有的归档方式和归档内容已不能满足目前的实际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分离管理

传统的档案管理主要是针对介质资料进行归档保存,但是随着勘测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测绘成果已经从传统的模拟形式向数字化形式转变,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档案成果,这样导致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对同一档案进行两次工作,勘察测绘研究院设置的纸质和电子档案管理员岗位工作既重复又因为判断标准的不统一导致纸质与电子档案的不统一,不但降低了工作效率,也不符合档案一体化要求。

1.2档案管理手段落后

档案管理人员主要依靠手工登记造册的方法,进行日常档案的验收、归档、借阅工作,资源分散管理,查询利用不方便。归档目录主要采用EXCEL进行原始的登记管理,安全性低、共享性差、档案数据检索效率低等。

1.3业务档案增长迅速,数据量大

城市勘测单位每年承担大量的工程项目,以某勘察测绘研究院为例,每年完成的勘测工程项目数约为4000项,再加上每年的合同、保密数据等归档数据,因此每年递增的业务档案案卷约为5000余卷,城市勘测的电子档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以数据形式存在的,包含矢量地形数据、影像数据、栅格数据等多种类型,都是海量数据或数据库。

1.4业务档案的查询和利用频繁,查询借阅工作量巨大

城市勘测档案,尤其是测绘专业工程档案的利用率和档案查阅率非常高。勘察测绘研究院的每个测绘工程项目开展之前,都要收集项目所在地及周边的相关资料,查询、利用档案是测绘工程项目的重要基础和基本流程。随着业务量的大幅增加,档案的借阅查询频率也大大增加,传统的手工借阅大大增加了档案管理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资料的流动次数,间接降低了外业的生产效率。某勘察测绘研究院档案资料中心每年提供近2000次的档案资料查询和利用。

2.信息系统设计思想

鉴于以上档案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我们感到档案信息化工作的要求已经迫在眉睫。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注重综合应用,将原有的信息孤岛向系统集成转变。所以,必须将档案信息化纳入到勘察测绘研究院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之中,建立新的电子文件形成、流转、处置和监控、收集、归档、鉴定制度,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目前勘察测绘研究院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形成了以勘测项目管理系统为主线,自主开发的自动售图系统、数据上传下载系统、控制点管理系统等系统为辅的生产管理信息框架。因此,我们考虑通过建设档案管理信息化项目,来填补勘察测绘研究院整体信息化战略在档案管理方面的空白,延伸勘察测绘研究院的信息化道路。

2.1系统结构

经过对国内几家较大的勘测院的考察比较,决定综合档案管理系统平台采用商业档案管理软件,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与勘察测绘研究院的勘测项目管理系统实现无缝对接。系统采用C/S与B/S混合结构,C/S主要用于档案管理员的归档、编目、审批等日常业务工作,B/S主要服务于用户进行电子档案的查询、浏览和借阅(如图1所示)。

2.2档案移交部分

主要是利用SOAP/XML/WebService技术,通过二次开发,实现档案管理平台与勘测项目管理系统的流程自动转接,完善项目管理系统的“资料管理”功能。使档案的采集、移交、借阅工作与生产实际结合,并实现信息的共享流通。实现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一体化管理的要求(如图2所示)。作业员按照项目类型归档模版进行电子文件的分类归档,大大减轻了档案管理员的工作强度。

档案管理员通过档案管理系统进行档案验收,合格的档案自动分为案卷和卷内进行档案编号入库。自动实现了档案的分类、登记、条目与电子文件链接等主要管理工作。

2.3档案查询借阅部分

档案入库完成后,普通作业员可以通过网页的方式对业务需要的档案进行相关查询,经过审批即可获得浏览电子档案或下载到本地的权利,提高了档案资料的利用率,简化了查询借阅流程,大大提高了生产管理的工作效率。

2.4档案管理制度建设

综合档案管理系统建设的同时,我们非常重视相关配套管理制度的建设,从信息化建设的角度重新梳理了档案资料管理工作流程,参照国家相关行业标准,检查完善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目标规范。重新制订了《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规定》、《档案资料保密制度》、《工程项目资料归档管理规定》等相关规章制度。将原来的纸质档案管理员和电子档案管理员合并为一个工作岗位,实现了电子、纸质档案一体化管理。

2.5系统下步建设构想

城市勘测电子档案绝大部分与地理位置有关,所以为了更好地提高电子档案资料的相互借鉴、重复利用程度、增加信息共享程度,进而为电子政务和社会信息化建设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可以考虑利用先进的GIS平台和计算机网络平台,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统一建库、统一管理,实现对大量电子档案信息的集成管理和共享应用。

3.结束语

我市勘测院综合档案管理系统的实施,将勘测资源管理与生产管理、技术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OA,MIS,GIS的高度融合,使勘测资源采集、管理、分发自动化、提高勘测资源管理的质量,使之成为勘察测绘研究院的管理核心和信息资源中心。满足了勘察测绘研究院档案部门深化计算机管理的要求,紧密结合我市勘测院基础地理信息生产以及更新维护体系,使地理信息的更新维护和项目档案的管理实现了规范化,形成了一整套技术体系和现代化的档案工作模式,实现了城市勘测数据的集中式管理与分布式应用,最大程度地满足基于城市勘测业务流程化和信息化的建设需求。

篇12

引言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检测系统的广泛运用,建筑施工过程的精确性和有效性都得到了有效提升。借助于信息管理系统,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也得到加强,并使得建筑企业的决策过程更加科学合理,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借助于现代网络技术,建筑企业得以实现网上竞标、招标,这不但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而且还有助于通过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支出和成本的监控,有利于优化建筑施工过程。

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的原因

(一)建筑施工信息化的客观原因

今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传统的以人工计算工程造价的计算方式、手工描绘工程图纸的设计方案以及单纯的依靠人工体力进行建筑工程的建设行为,以无法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在建筑施工方面,引进高科技信息技术对建筑施工企业传统的施工生产方式和施工技术进行现代化改造,是市场经济环境对建筑施工提出的客观要求。同时,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也是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二)建筑施工信息化的主观原因

我国加入WTO之后,为了增强国内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打破传统的“以政府分配项目,建筑公司承包”的建筑施工模式,促使我国的建筑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形势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国对国内的建筑施工企业采取了“投标竞争”的形式,以谋求在建筑施工领域有步骤有层次的引进“市场竞争机制”,从而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意识。进而促使建设施工企业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地参与市场竞争。

但是,虽然国家在建筑领域内的这些改革,提高了我国建设施工企业的竞争意识。但是,建筑施工企业在参与实际的市场竞争时,也遇到“投标中标难、回笼资金难、验收结算难、项目低价中标后成本控制难”的难题。并且,由于我国现阶段市场竞争机制的还尚未完善,这一社会现实更加大了建筑施工企业解决这四大难题的难度。由于社会现实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所以,既然建筑施工企业无法改变市场竞争体制,为了寻求企业自身更好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就必须从改善自身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入手,从而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体而言,建筑施工企业可以从创新和完善自身的管理体制、经济结构、投资方式等方面入手,建立包括办公信息系统、企业资源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和项目管理系统四部分的建筑企业信息管理体系。这四部分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为建筑企业内部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通过建筑施工企业的这些改革创新的举措,可以增强企业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抗风险能力,从而促使建筑施工企业更好的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在施工企业中,利用高新信息技术对建设施工实行信息化管理,是提高建筑施工的工作效率,提高资源利用率,扩大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渠道,使施工企业从产值效益型转变为管理效益型的有效途径。

三、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一)全面数字化的趋势加强

伴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建筑施工过程的信息化程度也得了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在国内建筑施工行业中,全面数字化和网络化趋势已经渗入到了建设施工的资源配置、建筑施工的财政管理、建筑施工的人员利用、建筑施工的日常安排等各个方面。其中,我国国内的很多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商机,打赢这场现代市场的信息战。更是充分地利用企业自身雄厚的资金实力,在建筑施工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方面,不仅引进了先进的信息高新技术和设备,为施工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坚实的硬件环境。并且,为了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建设施工企业更是注重了数字信息方面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软件环境。

21世纪是一个数字化的时代,这不但为包括建筑企业在内的众多生产经营部门实现数字化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且还为这一趋势的推动提供了必要性。谁先掌握了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谁就能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抓住机遇。

(二)网络及电子商务的普及网络的发展

网络及电子商务的普及网络的发展为建筑施工企业提供了有利的机遇。这主要表现在借助于互联网,建筑施工能够得到更便捷的信息数据支撑,而且对于建筑项目的管理来说,网络同样提供了信息处理和存储的有效途径。此外,在信息交换方面,借助于内外部网络则实现了对建筑施工信息数据的无障碍交换和共享,并且通过网络数据库的建立,为便捷的检索相关信息提供了可能性。随着网络化的发展和现代生产经营模式的转变,电子商务也成为建筑施工的重要发展趋势。

网络及电子商务的操作性强、可复制和存档的便捷性也在建设施工企业的企业重组,企业合作中凸现出来。传统的建设施工企业的管理模式,注重了“人”的主观地位,人才的流失可能导致整个建设施工企业无法正常运行。而网络及电子商务的运用,加强了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即使没有当事人的参与,整个信息系统由于自身完善存档工作而保证企业高效的运转速度,也能在短时间内,综合有效地信息,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而也降低了人的主观重要性。与此同时,电子商务的实现,节约了建设施工企业出门洽谈业务的经费,节约了企业资金。

(三)信息里用的科学化趋势加强

建筑施工企业统一的工期信息可分别为生产计划、材料供应、预算等方面。建筑施工统计部门从各自的需要出发进行检索,而数据库规模和种类的增加, 使施工人员不但可以及时掌握施工项目自身的信息, 还可检索到与自己工作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与管理规定, 获得全面的信息支持。此外, 检索结果还可加工为各种需要的格式输出, 支持办公自动化。在信息利用方面, 基于计算机软件技术, 引入科学统计分析方法对基础信息进行自动深加工, 进一步产生支持决策的有效信息。例如, 可提供工期、质量、成本分析工具软件, 分析比较实际工期与计划工期, 排定下一阶段生产计划; 发现质量通病并查找原因; 及时汇总成本, 找出节支或浪费发生的主要环节。

(四)市场导向性趋势加强

施工建设企业为了应对纷繁复杂的市场形式,常常根据中标项目的水准完善市场价格数据库。与此同时,根据市场人工机械成本, 主材、周转材消耗水平建立市场定额库,进而修正企业内部定额数据库,另外在建设施工作过程中,应不断完善企业技术资料储备。建立基于企业内部定额及市场价格基础上的投标报价分析决策系统;以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在不同标的、交易规则、业主、对手构成特定市场条件, 分析不同市场环境对投标人及投标技术、价格的影响, 分析价格变动因素,对照企业成本价格, 得出工程结算利润的变动规律, 再根据测算竞标对手出价范围, 结合几率分析判断修正报价。

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建筑施工企业利用高新技术拓展企业自身的信息渠道,以真正做到以市场发展为企业发展的标杆的作用,从而更好的依据市场的变化做出正确的市场应对策略,促进建设施工企业的长足发展。

四、结语

目前,我国已经迈入了一个全新的网络信息时代。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引进高新信息,不仅对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的资源整合、工程建设管理、施工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也提高了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业务往来的速度。进而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钱方杰; 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趋势与对策[J] 科技资讯,2011(02)

[2] 马智亮,陈娟. 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趋势与对策[J]. 施工技术, 1998,(04) .

[3] 高友弟. 论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J]. 现代商贸工业, 2007,(10)

[4] 张奇伟; 浅谈建筑施工的信息化管理[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0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