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案范文

时间:2022-09-30 19:10: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中物理教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中物理教案

篇1

1.掌握库仑定律,要求知道点电荷的概念,理解库仑定律的含义及其公式表达,知道静电力常量.

2.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3.知道库仑扭秤的实验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让学生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再得出库仑定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重点:掌握库仑定律

难点: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课时相关知识

(二)新课教学【板书】----第2节、库仑定律

提出问题: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跟什么因素有关?

【演示】:带正电的物体和带正电的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使同学通过观察分析出结论(参见课本图1.2-1).

【板书】:1、影响两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1.距离.2.电量.

2、库仑定律

内容表述:力的大小跟两个点电荷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两个点电荷的连线上

公式:

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

适用条件:真空中,点电荷——理想化模型

【介绍】:(1).关于“点电荷”,应让学生理解这是相对而言的,只要带电体本身的大小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相比可以忽略,带电体就可以看作点电荷.严格地说点电荷是一个理想模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这里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力学中的质点的概念.容易出现的错误是:只要体积小就能当点电荷,这一点在教学中应结合实例予以纠正.

(2).要强调说明课本中表述的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真空,也可近似地用于气体介质,对其它介质对电荷间库仑力的影响不便向学生多作解释,只能简单地指出:为了排除其他介质的影响,将实验和定律约束在真空的条件下.

扩展:任何一个带电体都可以看成是由许多点电荷组成的.任意两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都遵守库仑定律.用矢量求和法求合力.

利用微积分计算得:带电小球可等效看成电量都集中在球心上的点电荷.

静电力同样具有力的共性,遵循牛顿第三定律,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板书】:3、库仑扭秤实验(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

【演示】:库仑扭秤(模型或挂图)介绍:物理简史及库仑的实验技巧.

实验技巧:(1).小量放大.(2).电量的确定.

【例题1】:试比较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已知电子的质量m1=9.10×10-31kg,质子的质量m2=1.67×10-27kg.电子和质子的电荷量都是1.60×10-19C.

分析:这个问题不用分别计算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而是列公式,化简之后,再求解.

解: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分别是

可以看出,万有引力公式和库仑定律公式在表面上很相似,表述的都是力,这是相同之处;它们的实质区别是:首先万有引力公式计算出的力只能是相互吸引的力,绝没有相排斥的力.其次,由计算结果看出,电子和质子间的万有引力比它们之间的静电引力小的很多,因此在研究微观带电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时,主要考虑静电力,万有引力虽然存在,但相比之下非常小,所以可忽略不计.

【例题2】:详见课本P9

【小结】对本节内容做简要的小结

(三)巩固练习

复习本节课文及阅读科学漫步

引导学生完成问题与练习,练习1、2、4,作业纸。

参考题

1.真空中有两个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A和B,相距为r,带电量分别为q和2q,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为F.有一个不带电的金属球C,大小跟A、B相同,当C跟A、B小球各接触一次后拿开,再将A、B间距离变为2r,那么A、B间的作用力的大小可为:[]

A.3F/64B.0C.3F/82D.3F/16

2.如图14-1所示,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各点都有一个点电荷,它们所带电量相等.A、B两处为正电荷,C处为负电荷,且BC=2AB.那么A、B、C三个点电荷所受库仑力的大小之比为________.

3.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分别带电q1=5×10-3C,q2=-2×10-2C,它们相距15cm,现引入第三个点电荷,它应带电量为________,放在________位置才能使三个点电荷都处于静止状态.

4.把一电荷Q分为电量为q和(Q-q)的两部分,使它们相距一定距离,若想使它们有最大的斥力,则q和Q的关系是________.

说明:

1.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这一点应该使学生有明确的认识.

2.通过本书的例题,应该使学生明确地知道,在研究微观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时为什么可以忽略万有引力不计.

3.在用库仑定律进行计算时,要用电荷量的绝对值代入公式进行计算,然后根据是同种电荷,还是异种电荷来判断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引力还是斥力.

4.库仑扭秤的实验原理是选学内容,但考虑到库仑定律是基本物理定律,库仑扭秤的实验对检验库仑定律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希望教师介绍给学生,可利用模型或挂图来介绍.

篇2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给学生一个研习的案例,学生在研习的过程中吸收知识、交流知识、理解知识的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高中生物教师可在生物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以此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

一、引导学生迁移知识

部分生物教师在开展教学时,有一种错误的认知,他们认为学生在学习知识以前是“一张白纸”,等着教师去传授知识。这种教学思路让学生失去了学习主体性,常常让学生消极的对待生物学习的问题。生物教师要意识到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以前已经学过旧的生物知识、有旧的生活经验、有惯用的学习技能,只要教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学生迁移知识,就能让学生高效的学习新知识。

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态系统的稳态》这节课为例,如果教师给学生直接灌输新的知识,学生就会失去学习主体性。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在案例中迁移旧知识,吸收新知识。比如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酸雨形成的原因,思考酸雨有哪些巨大的危害?高中学生曾经在化学课程中学过相关的知识,又曾通过社会宣传了解相关的知识。于是学生能了解到酸雨形成的原因,这就是学生已经了解的旧知识。生物学教师提出的问题是要让学生从生物学的角度思考酸雨带来的危害性,学生可结合旧知识与生物学规律了解到酸雨的危害性:动植物生长对环境的酸碱度有一定的要求,天降酸雨会改变生物环境的酸碱性,令生物难以自然生长;环境的酸碱度与生物的繁殖有密切的关系,环境酸碱度被破坏可令植物生长畸型、令动物难以正常的繁殖。当学生能通过整合旧知识来探索新知识时,学生能感受到探索新知识的乐趣。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能够引导学生迁移知识的教学法,教师可通过精选案例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结合旧知识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引导学生交流知识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教师应用灌输法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教授的知识是统一的,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是静态的,这种教学方法不能挖掘出学生的学习潜力,体现出学生的差异性。如果生物教师应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则能让学生动态的掌握生物知识,学生和学生之间可通过交流的方式相互取长补短。

以一名生物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这一节课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一个案例:人在长跑的时候,身体消耗掉的血糖能很快得到弥补,当人体的血糖升高后又不会持续升高,这一案例中包含着哪些原理?这名生物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这一案例,有一个学习小组刚开始提出一套人体血糖控制的系统为:体内血糖水平高胰岛B细胞胰岛素加速细胞提取、利用、储存血糖体内血糖水平降低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促进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为葡萄糖体内血糖水平高。小组成员总结到人体有一套精密的自我调节系统,能将人体的机能调解到最高的状态。这时有一名学生提出,在这套系统中负责调节的器官与负责评估的器官又是哪些呢?这名学生的发问令小组成员共同陷入思考中,为了能够了解这一个问题,小组成员再度进行学习和讨论。

教师应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便是不再为学生设置学习的边界,学生可根据学习的情况弹性的控制学习成果,在学习成果出现差异的情况下可用交流的方式取长补短,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加强学生的互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三、引导学生理解知识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过于重视教授理论知识,而很少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存在学生的培养不平衡,易造成眼高手低的问题。如果教师应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就可引导学生以案例中提出的问题为目标,通过吸收新知识找到解决生物问题的方案。

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态的稳定》这一节课为例,教师可给学生看一个案例:过去澳大利亚的生物不多,草木、植物没有被有效的利用,当地政府引进了牛、羊等食草植物,食草植物过多令耗费太多绿色植物,牲畜的粪便令蚊虫丛生。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学过的新知识思考人们引进食草植物,目的是为了什么?食草动物过多带来的生物平衡危机是什么?自然生物循环系统应用哪种方法尝试让自然恢复平衡?生态系统具有的自动调节能力是什么?人们开展社会活动时要注意哪些要点?

高中生物教师可引导学生以一个案例的解决为方向自主的吸收新的生物学知识,这种定向引导学生吸收知识的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总结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案例,让学生结合该案例自主学习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挖掘出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促进学生吸收新的知识,从而提高生物学的教学效率。高中生物教师可为学生精选学习案例,引导学生应用学习案例的方法自主的学习生物学知识。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67X(2014)07-035-01问题是一种发展性的科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从本质上说就是对问题解决的过程。当学生学习一个新的内容时,原来学习的知识以及经验不足以同化新情景,那么他们就会面临新的问题。学生在对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应用知识的技能,还能了解问题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逐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观点。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物理问题,老师就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对物理理论知识的讲解要通过实际的案例进行讲解,不仅能够让学生快速地了解理论知识,还能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技能。

1.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针对学生而言

针对学生个人而言,在物理问题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问题主要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问题,他们习惯老师讲,学生被动听的习惯,他们喜欢老师给他们处理相应的教学信息,他们针对不懂的问题也不去问老师,在课堂效率来看,学生不积极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课后也不认真复习功课,导致学生不会学习,也不知道如何学习的现象。

1.2针对老师而言

在教学的过程中,问题教学给老师带来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不仅具有较深的物理知识,还要会带着问题进行讲课。老师也要不断地加强自身专业教学水平,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避免出现在讲课的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不知如何解答的尴尬局面。

1.3针对教学内容而言

物理问题教学相对传统习题教学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整个高中阶段物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内容的背景上遇到了麻烦,物理问题自身内容相比较而言是比较贫乏的,老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适当地引入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物理老师增加了教学负担,而问题所涉及的知识面相对来说是比较广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有一个科学之间的综合问题,物理问题教学的内容相对来说不够系统,并不是任何内容都可以当成物理问题进行处理的,也不是任何问题都要单独构成一节课,这使人们对教学价值也产生了怀疑。

2.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2.1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分析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较多的理论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不是很透彻,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正确的运用理论知识,我们主要以“匀速圆周运动”这一节为主要的分析对象,进行了案例分析:

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相同的时间里,经过的圆弧长相等,这种做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在这一节课上的内容而言,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抽象,不好上。如果老师按着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话,这将会是一种比较乏味无聊的概念课,为了让学生对概念有着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老师可以在对知识点进行导入的过程中,运用南极附近通过慢速度曝光得到的星空照片和游乐场的过山车,也就是我们身边经常看到的圆周运动,老师再用一些相关的实验器材配合概念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物理概念的了解,还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在讲解内容时,不仅要结合教材的相关要求,还要运用过山车模型代替游乐场的过山车进行导入。老师还可以把水流星实验进行导入,在水流星进行导入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表演水流星,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水流星上,课堂气氛也会达到,他们的注意力完全被课堂上的内容吸引住了,这样老师再讲出今天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就是匀速圆周运动,这样可以让枯燥的物理概念变得具有活力。

2.2加速度g分析

篇4

信息技术时代改变了教育理念与思想,也改善了生存与发展的环境。信息资源的飞速发展,丰富了我们教育教学资源,所以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教学已逐渐深入了教学过程,成为的重要辅助手段,同时也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新的教学模式的基本前提。把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到教学中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也是教育工作者信息技术能力的集中表现。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与应用的最终宗旨是优化教学,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概述

新课程理念需要高质量教育资源来支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什么是教学资源?概括起来讲,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被利用的条件,通常是指教材、课例、课件、视频、图片等,还可以包括信息技术、教具、教师资源、基础设施等内容。而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材料。按信息的呈现方式划分,数字化教学资源可分为数字化投影、多媒体课件、数字化音频和视频、数字化网上教学资源、数据分析软件、数字化实验数据采集及分析软件、仿真实验模拟软件、图像图形处理软件等。

二、数字化高中物理教学与传统高中物理教学的对比

在过去的物理教学中,教师的权威是绝对的,教师把学生当做灌输的对象和前人知识与经验的存储器,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理解和掌握老师课堂上所讲的概念和公式,在课后对学生进行题海战术训练,使学生可以应对高考。这种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思维启发,重习题训练、轻方法渗透,评价时重分数高低、轻能力考核,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与新时代的教育理念相违背,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成长和培养。

随着现代教育的需要,以创新素质的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的主流,为了顺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数字化教W资源辅助课堂教学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方式。教师应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投影、课件、音频和视频、网上教学资源和支持教学过程开展的数据分析软件、数字化实验数据采集及分析软件、仿真实验模拟软件、图像图形处理软件等功能,制作各种的小课件、设计出各种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保持学习的激情,这样可以避免传统的、单一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各种不同的、比较良好的问题情景中运用新知去解决问题,应用的活,迁移的快,提高课堂实用效果。

三、数字化教学资源与高中物理教育教学活动的对接

(一)数字化高中物理教学与物理实验的对接

数字化实验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的实验平台,它可以将传感器和计算机组成多功能的测量系统,还能够与传统的仪器结合起来进行实验,通过传感器传感器多通道的快速、高精度地实时采集数据,通过接口与计算机连接,使计算机完成数据的采集、计算、分析并展示真实的实验结果。从而实现了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把音频、视频、图像等信息生成为数字编码,把力、热、光、电、声等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用于传输与分析处理的过程。它可以将物理现象和规律通过特定的手段以图像和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数据的处理上更加严谨规范。以真实实验为载体,实现了物理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之间的整合,使得物理实验延续传统的同时并超越传统。

物理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最有效的方式,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最好的载体,也是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途径。由于实验仪器的限制,直接影响实验效果和课堂教学质量。而数字化实验系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实验探究平台,这可以使教师和学生从繁琐的数据读取记录,数据处理和图线描绘中解脱出来,从而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有足够的时间对物理现象进行全方面的探究。数字化实验是传统实验的拓展和延伸,并实现了与传统实验的完美对接,从而能够服务于物理学科的教学和适应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发挥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资源精编教案、制作课件

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是一节好课成功的关键。以前的物理教案无非是学生预习、课堂讲解、课堂示例、课后巩固,使得课堂平淡乏味,但网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最新的科技资料可以运用到课堂上,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了解物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网上优秀教师的教案课例也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参考,为优化教案、教学提供了依据。

在现代化教育实施的环境下,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已成为主流,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素材,网上备课和教研都为我们更好的交流提供了方便的条件。同时,数字化教学资源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优秀的教学片段,下载现成的课件,选择合适部分应用到备课中来,为精编教案、制作课件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四、结束语

所以,我认为在物理教学中数字化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而且做到了物理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也为我们中学物理教学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后如何有效利用数字化资源,如何驾驭新教学手段,如何利用这个手段更好达到教学目标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和总结。

作者简介:张欣,女,民族:汉,籍贯:皖,职称:二级教师,学历:全日制本科,单位: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八中学。

参考文献:

篇5

新课改指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在不断研究学习中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有效探索自然,提高理解自然的兴趣和热情,提升学习效率”。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同时要通过正确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有效教学,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地讲解内容,把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定不高,参与意识很差。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发展。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讲解各种思考题、讨论题,不能使学生在题海中不断挣扎,要重视实践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在不断研究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采用案例教学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并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创造性的学习中得到有效发展。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高考进行的,教学评价完全依赖于高考成绩,在教学中出现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现代教学理念缺失。

在物理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很努力地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研究高考热点问题,对于高考的常见题型烂熟于心,他们的脑海中积累了大量的经典高考试题。教师信手拈来,用于课堂教学,可以说,这些教师都是很优秀的,在学生眼中,他们是天才教授,是教学名师。但是如果我们对学生的听讲情况进行仔细分析,对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就会发现,在课堂上,这些教师好像是权威,是所有学生仰视的对象,学生对他们言听计从,认真地跟着教师走,听高考题,做高考题,课下,学生又埋入题海,不停做题,不停参加形式各异的模拟考试,学得很累,但在高考中却有很多学生名落孙山,不能考入理想的院校。之所以存在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教师的现代教学理念有缺失,只是一味地进行课堂讲解,引导学生做练习,学生的主观参与意识很差,不能认真研究物理规律,在盲目听讲做题的过程中,学生成了学习的工具。学生的个性被抹杀,创造能力被埋没,兴趣、爱好和探究自然、理解自然的精神被剥夺。在高考形式内容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各种创新题型在高考试题不断出现,学生就很难有效应对高考,学生的成绩和努力并不成正比关系,这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学技能单一。

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更好地讲解各种知识点,使学生有效思考,对学生进行积极启发,教师需要掌握多种教学技能,并能够针对不同情况进行选择性的应用。对于传统课堂而言,教学技能是相对单一的,尤其是对于刚从事教育事业的青年教师而言,他们很少考虑到教学技能的有效应用问题,在教学中一味地应用讲解法解决问题,教学技能单一,甚至出现所用教学技能与所讲授知识点不匹配的情况,教学效果就受到极大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教学技能包括导入技能、提问技能、展示技能、变化技能、论说技能、反馈技能等,教师合理选用教学技能,才能获得教学的有效发展。

二、使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法是把自然事件中的部分真实情境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判断,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效发展物理素养。案例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而不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使学生在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中,不断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实验技能;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有效克服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具有发言权和动手实验的权利,培养物理学习的积极情感,树立科学探究态度,形成积极心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应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这对于解决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三、以《超重和失重》为例探究案例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是一种高效、科学的教学方法,在促进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各种技能、丰富情感体验、提高认识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应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践行。我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对于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进行了如下探究:

1.引入试验案例,教师做实验演示,学生做分组实验。

教师可以先通过引入两组实验案例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生活案例1:一个在侧面靠底部开一小孔的塑料瓶,用手按住小孔,装入适量的水。当瓶子处于静止在状态时,放开手指,谁就从小孔流出来。当手放开时,让瓶子从高出自由落下,当瓶子在下落的过程中,水并没有从小孔中流出。

生活实例2:一个重锤上绑上一根细线,慢慢拉起细线,细线能够承受住重锤的重量,但如果在此时让重锤做向上的加速运动,细线立即就断了。

教师演示实验内容后,引导学生分组完成实验,内容如下:

弹簧秤上挂上钩码,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等于钩码所承受的重力;当突然向上拉弹簧秤时,使钩码向上做加速运动,弹簧秤读数大于钩码所受的重力;当使钩码向下做加速运用时,弹簧秤读数小于钩码所受重力;当放开手时,弹簧秤和钩码做自由下落,弹簧秤读数为零。

2.针对实验案例,开展小组讨论活动。

在教师试验和学生实验后,学生好奇心都能得到有效调动,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现象,并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对刚刚师生做的三个实验做探究分析,学生讨论后,推出一名学生代表发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小组之间展开讨论,研究问题。当思维受阻时,他们会积极地通过学习课本内容的方式寻求答案,学习讨论之后,需要形成共性答案,共同撰写实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有效锻炼。

3.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班讨论。

在小组代表对本小组的讨论情况进行陈述后,可以引导学生在全班之间对各小组的陈述情况进行讨论。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扮演好“主持人”角色,引导学生充分讨论是重要的内容。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建立一个考核体系,对于课堂上积极发言、勇于表现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表扬和肯定,以此方式调动全班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在班级讨论中,教师要防止个别善言的学生滔滔不绝地讲,即使遇到物理天才,也要使之注意发言的时间,尽量通过问题引导大多数学生深入思考问题,使学生之间有效沟通,解决问题。这样,通过有效讨论,全班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就本节教学而言,通过充分讨论要能使学生认识到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物体做自由落体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式是实施案例教学。教师要重视案例教学,使学生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中,有效积累知识,提高探究能力,使物理素养得到有效提高。

篇6

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高中物理教学应该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①。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学和学习任务时所使用的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是照本宣科,把教材中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注重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讲解各种思考题、讨论题,让学生在题海中摸爬滚打,而应注重实践,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提倡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恰当运用案例教学法。

一、高中物理教学常见的问题

由于高考的指挥棒效应,学校和社会对高中物理教学成果的评估完全依据高考成绩。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出现了如下问题。

1.现代教学理念缺失

不少高中物理教师对近几年高考热点、常考题型烂熟于胸,经典考题信手拈来,他们以几年来不错的高考成绩,而成为众多学生仰慕的“天才老师”和众多家长追捧的“教学名师”。但是,如果我们对他们的每一堂课进行细致分析,对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就会发现,在课堂上,他们是唯一的权威,所有的学生都以仰视的目光,倾听他们讲了无数遍的“经典试题”。课后,学生们又淹没于“名师”们从“经典试题”演化出的“模拟试题”的题海之中。这些学生能够解答不少“经典试题”,但是他们对物理现象熟视无睹,他们对物理规律毫无体验,甚至深深厌恶物理学习。这样的教学理念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解题机器”,而不是对自然怀着孩童般兴趣、勇于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青少年。

2.教学技能运用不当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讲解各种知识点,同时启发学生思考,教师需要使用多种教学技能,而且在一堂课当中要不断地变化。常用的教学技能有导入技能、提问技能、展示技能、变化技能、论说技能、反馈技能,等等。在现实教学中,有不少老师,尤其是刚参加工作的老师,存在教学技能单一,缺乏变化,或者所使用教学技能与所讲授知识点不匹配等不足。

3.学生主体地位不明

不少教师在物理课堂中,以教材为纲,以高考成绩为目标,以操练“经典考题”为手段,学生成了教学的客体,成了存储知识的容器,成了解答“经典考题”的机器。新课程标准提倡探究式教学方法,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除了讲授知识点之外,还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以学习主体的身份去亲身体验得出物理规律的过程,掌握发现物理规律的方法,从而培养起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勇于探索的态度,以及追求科学创新,服务国家与社会的价值观。

二、何为案例教学法

1.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案例教学法是将案例应用于教学,通过教师讲授,组织学生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教师归纳总结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的方法。”②案例教学法的核心就是将自然事件中的部分真实情景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对所遇事件和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处理的训练,达到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物理学起源于实践,而物理学理论的发展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案例教学法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在教学中精选案例、设计实例,让课堂上的每一个理论知识都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落脚点,把复杂的物理现象转换成简单的生活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积极参与学习,而不是教师“填鸭式”的单方面说教。

2.案例教学法的教育价值

案例教学法中所使用的案例是教师经过反复挑选和提炼出来的,能够反映各种物理情景的具体实例,这些实例往往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亲身体验过的生活经历。通过对这些生活事例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很有效地调动起学生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能够很好地达到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1)知识。“通过案例教学获得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是‘做中学’获得的自己理解了的能驾驭的知识,是有着真实背景的知识”④,而不是教师灌输的、书本上书写的硬梆梆、毫无生趣的知识。这样获得的知识,学生们理解得更透,已经内化为自身知识体系的一部分,更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驾驭。

(2)技能。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灌输式教学法最大的差别就是大量使用讨论和学生自主实验,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这种教学方法特别有助于学生创造能力和实验技能的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传统的教学方法,以灌输为教学手段,以题海战术为学习方法,学生们沦为教师灌输知识的客体,成为解答“经典题型”的机器。广大学生被物化,被异化。而案例教学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权和动手实验权,能够培养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情感,能够坚定他们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能够让他们树立起探索自然、理解自然、服务人类社会的价值观。

三、案例教学注意事项

在开展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事项。

1.不可忽视系统理论知识教学

虽然新课程标准提倡探究式教学,要求广大教师重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但是传输知识仍然是任何一堂课的基础,都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一项重要目标。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就缺乏根基,就不可能真正建构起物理学大厦。因此,广大教师在开展案例教学的时候,也应注意基础知识的讲解,而且案例教学法也有一定的适用性,需要与教学内容相匹配,并非所有知识点都适合使用案例教学法。⑤

2.精心挑选案例

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是精准的案例。在备课时,教师应该从教学内容出发,或借鉴教学参考书中的案例,或自行构思案例。所挑选的案例最好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力争做到恰当、新颖、有趣、有用。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设计案例。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好案例的标准应该是,既能体现教学内容所要求的知识点,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能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优良的科学态度。

3.扮演好“主持人”角色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教师不应该成为课堂中唯一的主角,教师更多的是扮演“主持人”的角色,学生们是与教师一起讨论某一“话题”的“嘉宾”,学生与教师具有平等的地位。教师在“主持”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放任学生为所欲为,也不能严格控制学生的一举一动,而应引导学生充分地讨论,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让学生们在激烈的讨论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从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4.把好讲评的量与度

作为教学活动的“主持人”,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提出的问题、发表的观点作出评价,但是教师的评价必须把握好量与度。在教学中,学生是“嘉宾”,拥有自主发言权,教师不应“侵犯”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学生讲错了,教师不得严厉训斥,而应以启发的方式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对于讨论中碰撞出的有价值的思想火花,应该加以鼓励和表扬,并且让学生畅所欲言,从而培养起学生探索自然的自信心,培养科学思维,养成科学研究的习惯。

四、如何开展案例教学――以《超重与失重》为例

案例教学是一个高效、科学的教学方法,但又需反复实践才能娴熟驾驭。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以具体教学章节《超重与失重》为例,介绍如何开展案例教学。

1.实验案例:先教师演示,随后学生自主实验

生活实例1:一个在侧面靠底部开一小孔的塑料瓶,用手指按住小孔,装入适量的水。当瓶处在静止时,放开手指,水从小孔流出。当放开手,使瓶从高处自由下落,可观察到瓶在下落过程中,水并没有从小孔喷出。

生活实例2:一个重锤上绑上一根细线,缓慢拉起,细线能够很好地承受重锤的重量。这时,再让重锤做向上的加速运动,细线立即断裂。

学生分成10个小组,分组完成实验:

实验:弹簧秤下挂上钩码,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等于钩码所受的重力;当突然向上拉弹簧秤,使钩码向上做加速运动时,弹簧秤读数大于钩码所受重力;当使钩码向下做加速运动时,弹簧秤读数小于钩码所受重力;当放开手时,使弹簧秤和钩码作自由下落,弹簧秤读数为零。

2.小组讨论

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之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让学生对刚刚观察的三个案例进行充分讨论。由各个实验小组的同学展开充分的讨论,最后推选出一位同学参与全班讨论。

3.全班讨论

让各个小组的代表同学就本组的讨论情况进行陈述,小组成员如果还有补充意见也可畅所欲言。本环节是案例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教师应该扮演好“主持人”的角色,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主持人”应该鼓励和引导“嘉宾”积极发言。我在班级建立了一个考核体系,对于课堂上踊跃发言、表现积极的学生,给予加分的奖励,很有效地调动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就是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也乐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以获取鼓励加分。但是,在讨论中,“主持人”也要防止个别善言“嘉宾”滔滔不绝,形成“一言堂”。例如,有一位反应敏捷、基础扎实的学生总喜欢展现他的天才发现,多数学生都还没有深刻思考,他就把正确答案告诉全班同学。教师在课后需要对这类天才学生进行个别沟通,既不要打击他的学习积极性,又让他留给班级普通学生足够的观察和思考时间。

4.总结

本节课从两个生活案例和一个实验案例出发,启发学生分析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现象。让学生在“做中学”到知识: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物体做自由落体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而学生在分组实验中体验了获取这一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同时掌握了一项实验技能。

最后通过视频短片告诉学生,超重与失重现象在现代工业当中的运用:在失重状态下可以生产能够减少轴承摩擦的、用于绝对球形钢珠和飞机机翼制造的、又硬又轻的泡沫钢材。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物理的情感,以及探索自然、理解自然、服务社会的价值观。

注释:

①全日制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②③王桂芝.谈案例教学法[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112.

④邵光华.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研究及其启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9,VOL13,(5):56.

⑤沈金林.浅谈物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12):48.

参考文献:

篇7

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实验多为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而适于学生自主学习去做的实验是很有限的,新教材中的“参考案例”正好为学生自主学习限定了范围。这些案例实验,是专门为学生自主学习而设的,有很强的目的性和适度性,如果没有实验范围学生不知道怎样去选题,也就更不可能去做课外实验了。另外这些实验又要难度适中,简单没有挑战性而使学生失去兴趣去做;难度太大,让学生无从下手而没有自信去做。

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求实精神

虽然教材中的参考案例所设置的实验多为简单的实验,器材也可用日常生活用品所代替,但学生要真正做成功一个实验也是有一定的难度。实验要经过精心的准备,细心的测量实验数据,认真的讨论总结,得出结论的过程以及实验过程出现的突发事件的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的探究精神,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白看不如一做”。如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中第14页的实验参考案例2,只有学生做过这个实验才知道用玻璃瓶和塑料瓶的区别及哪个效果更好,怎样做才能保证水流的速度是恒定的,怎样才能比较准确的描绘水的平抛轨迹。

三、促进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内所学知识

每个实验都包含着相关的物理知识,实验的实施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现和再学习过程。学生在做实验之前,应先明确本实验的目的及原理,这就需要学生先理解与本实验有关的物理知识。同时,在处理数据时也要运用物理知识。

四、教材中的“参考案例”没有被教师所重用

篇8

一、案例教学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曾经,我国的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虽然这句话有些夸张,但是对于物理学科的重要意义是一种肯定。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深入,高中物理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这样的条件下就需要教师能够根据教材的内容来进行教学方式的相应调整。长期以来,存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问题就是,面对高考的压力,绝大多数学校在进行教学任务的布置时都会进行题海战术,所有学生都会围绕着教师这一“权威”,但这种模式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收效甚微。在这样的背景下,案例教学法应运而生。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师将具体的案例运用到教学当中,由学生去根据案例的内容进行探讨,并在讨论学习过后撰写相应的案例分析报告,最后由教师进行教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对于某些难度较大的物理知识来说,案例教学法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简化物理知识的难度,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简单的生活体验,最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摆脱被动学习的局面。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在进行案例教学法的时候一定要遵循相关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案例教学法对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具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实施案例教学法时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原则。案例教学法最重要的价值体现在能通过对案例的运用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和应用能力,做到联系生活实际,最大限度地发散自身思维,最终强化自身的思考,养成爱思考,乐于动手实践的学习习惯。对于物理这门学科来说,思维发散是一种必备的素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不能过分挤压学生的自由空间,而是适当给予学生自由,自主地去探寻发现相关案例,辨别出案例同物理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关联。为此教师在提出教学案例时,可以以引导为主,让学生对案例进行认真分析,寻找问题,并找寻问题的解决方法或者问题的物理原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调动起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通过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不仅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通过具体的生活案例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坚强的学习品格,培养学生勇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寻求知识的态度,逐渐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这对当前高中物理教学问题的解决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简而言之,高中教育中的物理教学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而在物理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来强化学生的分析能力,锻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也可以使教师在讨论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予以及时改进,这种现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教学环节中教学相长的特点。从教学方法的效用价值上来讲,这种教学方法值得不断去完善和推广,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篇9

在我国高中物理教学中,之所以会出现一些安全事故,根本原因就在于老师及学生没有对安全教育引起足够重视,进而给物理教学造成安全隐患。为此,教师必须加强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向学生传播科学的安全知识,规范学生的各种行为。例如,在某高中二年级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就《测定金属电阻率》这一知识,老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述电的危险性,并对测定金属电阻率的操作步骤及相关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介绍。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对规范性的《测定金属电阻率》实验操作步骤进行播放演示,再将不规范的《测定金属电阻率》的操作行为及不规范的操作行为引起的安全事故和后果向同学们进行播放,从而提高学生安全意识,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行为。

2明确任课教师的安全职责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中,受传统教育观念“严师出高徒”的影响,许多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为了保障教学质量,会采取一些另类的措施加强管理,例如体罚学生、讽刺侮辱学生,进而影响学生的自尊心,以至于一些自尊心强的学生做出傻事。为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校应当明确物理教师的安全职责,落实安全教育相关制度,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讽刺侮辱学生;不得擅离职守,自习课时应在课堂值班;及时正确处理课内发生的伤害事故。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老师要按教材要求做好实验准备,对所用药品、器材要于课前检查并进行预做,确保药品器材安全有效[3],不得让过期变质及存在安全隐患的器材进入课堂。物理教师要认真组织实验课的教学工作,课前认真组织学生预习实验内容,让学生对实验内容及步骤熟记于心,并教会学生必要的实验安全知识及处理安全事故的知识;上课时先讲实验要点及安全注意事项,并对重要操作进行必要示范和演示;上课过程中进行认真指导和全面监控,确保学生安全。

3环境教学

物理作为一门应用型的学科,问题一直贯穿物理教学全过程。问题教学法是问题为主线,其主要目的就是启发学生思维,而物理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依靠实验进行。在我国高中物理教学中,良好的环境是开展安全教育工作的基础,只有将学生设置在适合开展安全教育的环境内,才可以更好地保障物理教学质量,保证老师及学生的人身安全。例如,在某高中物理教学中,就平抛运动老师需要进行演示实验,再让学生进行物体平抛运动的实验。在实验室里,老师在墙壁内张贴各种安全警示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验环境,为物体的平抛安排足够的运动空间。同时通过安全讲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进而为物理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篇10

引言

高中物理课程是观察性和操作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在实施其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但在现今的一些教师的教学活动中,他们仍是以老师为主,仍是重视物理的理论知识的填鸭,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忽视了学生物理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物理素养的发展。究其因,主要是部分老师认为学生自己去做相关的物理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存有安全隐患;另外就是学生自身的问题,他们缺乏应有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他们在进行物理实验或操作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引起安全方面的问题,这不但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还能给学生造成身心方面的伤害。学生,他们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是每个家庭的希望,现今各个学校对安全教育已经提升到了“一级战备”地位,成了学校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关系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方面面。对此,这些老师看起来在思想上已经重视,可忽视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也使学生的知识学习仅仅滞留表面,这种做法是不妥的。笔者认为:为了学生的发展,在高中物理教学时,我们应有机地渗透安全教育,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让他们掌握一些必备的安全错误,规范他们物理实验的操作习惯和行为,促进高中物理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充分认识高中物理教学中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随着现今社会的发展,课改也与时俱进,提升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也成了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教与学的质量不但体现在学生物理素养的提升上,而且体现在物理教学的安全性上。物理实验和操作是学生获得体验、习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更是他们亲历知识的形成、发展的过程。但在物理实验与操作中,学生实验的规范性、操作的有序性等直接影响到实验是否成功,是否安全。就此,很多学生对它的重要性没有认识清楚,虽然他们有着探究知识的冲动,他们敢做,但在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触电、爆炸等安全事故,这就会给他们带来无尽的伤害,会威胁他们的生命健康,严重的时候还能造成火灾,如此伤害的面积更大、更危险。所以,将安全教育有形地渗透到高中物理教学之中,就显得非常必要了。事实证明:也只有对学生进行了相关的实验安全知识的教育和相关的安全保护措施的培训,才能使他们懂得如何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知晓如何应急,从而确保学生安全获得物理知识,提升学习质量。

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机渗透安全教育的策略

安全重于泰山,加之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心理不成熟遇事不冷静易冲动,所以,安全教育应作为我们高中物理教学中一项基本、常态的内容,这也是人才教育的根本保障,应贯穿于平时的教学活动之中。高中物理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全面落实安全教育,让学生始终把安全牢记在心。1.切实提升学生对物理学习过程中安全问题的认识笔者认为:在高中物理教学的实践操作过程中之所以会发生一些安全事故,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部分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不够重视,特别是对安全教育的认识和落实不重视,也导致了学生对安全的认识不足、不够,进而给物理教学带来安全隐患。所以,我们应该增强教师自己对安全教育的认识,同时向学生传播科学的安全常识和知识、规范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各种行为。比如在教学“测定金属电阻率”这个知识点时,我们在课中可以先向学生介绍电的危险性,对有关测定金属电阻率的操作步骤和过程以及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和事项做详尽的说明。接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给学生视频展播“测定金属电阻率”实验的操作步骤,展播不规范的实验操作行为以及由此带来的严重事故和后果,增强学生在物理操作实践中的安全意识,使他们牢记安全操作的规范并落实在行动中。2.教师应明确自己的安全责任,紧绷安全这根“弦”在现实的学校教育和学科教学中,极少部分教师由于受到“严师出高徒”的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他们为了保证自己的教学质量,而忘记了师德规范,采取了一些极端的措施,如体罚学生、言语打击学生,使一些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导致了一些好面子和自尊心强的学生干出蠢事和傻事。笔者认为,在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学校必须明确物理教师课内外的安全职责和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责任,检测相关的安全教育制度的落实情况,要求教师坚决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得以任何理由去讽刺和挖苦学生;在教学进行的过程中,尤其实验的操作过程中不得离开岗位,在安全问题上多长一个“心眼”,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做好排除工作。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在具体的高中教学中必须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首先,按照要求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对实验所需的药品、器材等做好课前检测,同时自己先进行实验,做好安全问题应急预案,确保劣质、已损的器材不进入课堂。其次,作为教师必须对实验的内容、步骤进行整理;课中,在学生实验前,详细讲述和演示操作的步骤,同时提出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如不要接触一些低压的带电体,不要接近高压的带电体,坚决不能可以用身体触及带电电器的损害处和处,不用湿手接触电开关,告知他们应急的预案,要求学生进行复述;课中,在学生实验时,我们一方面要做好实验的指导工作,帮助学生解决知识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对学生的实验进行全程监控,发现不良苗头,及时纠正,确保学生的学习和身体的安全。3.营造安全教育的外部环境和氛围高中物理,它是一种应用型的课程,物理的问题是贯穿教学全程的主线。高中物理实施问题教学法,其根本宗旨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而它依靠大量的物理实验。有关实验的安全,除了教师的教导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环境育人”,良好的安全环境和氛围也是开展好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只有把学生置身于安全教育的环境中,才能更好地保证物理教学的安全和质量,使学生在安全的课堂习得知识。比如在实验室里,我们可以张贴安全提示语、安全注意事项和发生安全事故是如何逃生等。再如,在相关知识的教学时,一定要预先置留安全的时空等,如教学高中物理“平抛运动”时,我们必须让学生知道这需要足够的空间,否则容易受伤。这样,就能使学生在安全的氛围中,进行知识的学习。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空余的时间给学生作安全方面的讲座,进而为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质量保驾护航。

结语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特别是物理实验操作,我们一定要将安全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结合物理教科书中的具体内容,进行有效的渗透,使学生在正确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掌握安全知识,提升他们自我防范的能力,规范他们的学习行为,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参考文献]

篇11

“学案导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很多优点,它体现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现以《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节为例来说。

第一步,提出学习目标,结合新课程标准,紧扣教材,立足于自己所带的学生提出本节的学习目标:①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②理解机械能守恒及其条件;③学会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操作,掌握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习目标的提出很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新课标的要求,也为本节课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第二步,学生自学,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我在本节设置的问题是:①回顾机械能的概念。②打桩机重锤在下落过程中,动能与势能怎样转化?下落的苹果呢?过山车呢?③课本中是如何研究打桩机重锤在下落过程中机械能的关系的?机械能守恒吗?条件是什么?④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是什么?学生自学的同时,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辅导学生些什么呢?我认为:第一,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机械能守恒有没有条件?能量之间是怎样转化的?引导学生去思考;第二,让学生把自己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做一标记,等教师讲解时认真听讲。这一环节学生在课前都应该完成,为课堂教学节省了时间,也是一节课成功的基础。

第三步,讨论交流。在自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只需一带而过,如上面提到的问题①,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如上面提到的问题③④。我在这节课上组织讨论:在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定律应该如何表述?你是怎样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只有重力做功”的?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进入教师设计的思维轨道,以达到最高的效率。

第四步,疑难讲解。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本节讲解(一)守恒条件:①只有重力(或弹簧的弹力)做功;②受其他外力,但其他外力不做功或做功的代数和为零。(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为:EK1+EP1=EK2+EP2或ΔE=0等,学生其实已经都把表达式推导出来了,学生在讨论的时候就已经解决了大部分问题,教师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我认为在讲解过程中,语言要精练、内容要精确、讲解要有针对性,对学生要有启发性。

第五步,当堂训练。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几个小练习:

1.下列运动物体,机械能守恒的有( )

A.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

B.物体沿竖直平面内的圆形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

C.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

D.沿光滑面自由下滑的木块

2.如图1所示,小球从高处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在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的整个过程中,下列关于能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重力势能和动能之和总保持不变

B.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之和总保持不变

C.动能和弹性势能之和总保持不变

D.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动能之和总保持不变

3.如图2所示,均匀铁链长为L,平放在距离地面高为2L的光滑水平面上,其长度的1/5悬垂于桌面下,从静止开始释放铁链,求铁链下端刚要着地时的速度。

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掌握得比较好,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当然,学案后面还有针对的练习作业去为学生补缺。

篇12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016-01

物理是高中阶段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门科目,是主要研究和分析物质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高中物理教材中所包含的知识面广,并且知识内容渐渐趋于专业性,同时物理也是一门非常典型的理性学科,因此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作为高中物理教师的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将知识传输作为教学的重点所在,而是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正确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让学生在物理这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例题的学习和了解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并且通过知识的不断深化和累计最终达到举一反三,甚至是自主学习的能力。

几年来席卷全国各阶段的素质教育体制改革把因材施教、以人为本、实践等新型教学理念带入各阶段的教学课堂,高中也不例外。一方面,相对于其他低年级阶段来说,高中阶段学生经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锻炼和知识累积,具备了一定的知识自学能力,另一方面考虑到大部分学生以后都会进入更高层次的学府深造,我们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基于以上两点的考虑,高中阶段既是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的关键阶段,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而通过教学实践表明,导学案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之一,那么该如何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利用好导学案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导学案能引导学生形成自主预习的习惯和意识

导学案既可以看作是新旧知识点的连接桥梁也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最重要的方向指导。尤其是对于高中物理这门学科来说,本身所包含的知识连贯性和专业性都非常强,所以即使是有了一定知识储备的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无法完全不借助外力就能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所以,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自身的专业技能给学生以预习上的指导。

首先,通过导学案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能够明确学习内容的主次之分。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和数学等学科相似,高中物理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于以单元为系统,以章节板块。简单来说,就是每个单元的知识之间虽有联系,但也可以独立存在,但单元内部各章节知识点之间则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并且每个章节都会有一个或者几个相对重要的知识点,其余的内容作为补充附着其上,这样就导致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由于自身知识经验的不完全,导致知识预习无法面面俱到。而导学案的出现则可以很好的弥补这一点,教师在制定导学案的过程中会根据课本每个章节所要讲解的知识内容将学习重点进行罗列,并且以问题或者目标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样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就可以根据教师事先理好的思路层层推进,提高预习效率。

其次,通过导学案可以让学生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虽然高中学生有了九年正式的学习经验作为铺垫,但还是有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提前预习的习惯,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感到听课吃力,甚至跟不上教学进度。而通过导学案,教师通过书面的方式将预习目标布置成为一种有形的东西,甚至可以掺杂进课下作业的任务布置之中,在导学案的不断暗示和教师的任务影响下,学生会从被动的预习开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适应,慢慢的养成提前预习的习惯,并且课堂反馈也会让学生一点点意识到课前预习的优点所在,良性循环实现后,学生在高中物理这门学科的课前预习中也就更加自觉主动。

2.导学案能实现课堂知识的承接和过渡

课堂教学最主要的目的是传输新的知识,但是上文中已经提到,物理教材章节之间的知识点是环环相扣的,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在教授新知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实现新旧知识之间的承接和过渡。而导学案就是非常好的一种知识承接和过渡载体。

首先,导学案的使用可以让学生主动性的回忆近期学过的知识内容,具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上文中提到的预习环节,二是教师在课堂新知识引入环节。针对第一点来说,导学案中教师可以结合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事先准备好相关知识的回顾和总结部分。这样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涉及到对旧的知识的回忆和串联,这样导学案就能够提供给他们最为典型的题目,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针对第二点来看,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都会有一个常识,那就是不能在课堂一开始就直奔主题讲解新知识,避免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期待受挫,所以通常情况下从学过的知识开始,由易到难引导学生逐步进入学习状态。

其次,导学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成为教师和学生互动的纽带。实际上重点罗列和知识回顾仅仅是导学案的一部分,我们在制定导学案的过程中重点是根据所要讲解的内容挑选典型的例题并且适当提出问题,而这些例题可以成为教师物理授课的依据,而问题则可以让教师和学生之间展开讨论,从而在物理课堂上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利用导学案做好知识检测和总结

当堂练习题也是导学案制定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题目紧贴课本上讲解的物理知识,能够起到当堂检测学生的物理知识掌握水平的效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