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5 14:54:3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企业创新能力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有关负责人透露,全国今年上半年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超过1万多家,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导致超过2000万工人解聘。有人称中小企业遭遇“寒冬”。
在广东省召开的“第二届广东中小企业经济论坛暨2008年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经济论坛”会上,经济学家把中小企业倒闭的原因归结为“融资难、成本攀升、人民币升值”。是的,这三个原因目前对中小企业影响确实很大,但这仅仅是外部因素,中小企业不可能改变经济环境,如何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只有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抗市场冲击能力相对较弱,在新的复杂环境下,既要应对国内大企业、跨国公司和同行之间的市场竞争,又要应对复杂的经济环境,它们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面对严峻的经济环境,中小企业不但要生存,而且还要发展壮大,这就必须要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并非某项单一的能力,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它既可以表现在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技术上,也可以表现在生产经营、营销和财务上。对于占大多数的生产型中小企业来说,新产品的研发,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技术的自主创新无疑是核心内容,起着骨干的作用。
同志在党的十七提出:我国目前“生产能力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产业分工和转移越来越依赖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的高低,广大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正成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目前,全世界90%以上的发明专利都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里,跨国公司凭借技术优势,牢牢占据了产业链的高端,形成了对世界市场特别是高技术产品高度垄断,从中获取大量超额利润。而我国由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许多企业的核心技术和装备基本上依赖进口,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一些产业领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对外技术依赖。国内中小企业大都处于产业链低端,赚取的只是劳务加工费,以知识产权为标志的高附加值,高利润则被外商获取,同时还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承担巨大的生态代价。比如我国DVD生产企业出口一台DVD,由于解码芯片、机芯等核心元器件靠国外进口,交给外国企业的专利费是18美元,成本是13美元,企业只能赚取一美元的利润;一台售价79美元的MP3,国外要拿走45美元的专利费,制造成本要32.5美元,我们辛辛苦苦干活的企业获得的纯利润只有1.5元。创新能力弱,导致我国企业生产产品技术含量低;产品的附加值低,导致我们只能处于经济链条中的未端,“双低”使得我们只能靠数量和价格与别人竞争,从而使得我们中小企业在“融资难,成本攀升,人民币升值”的严峻的经济形势下纷纷倒闭。如果企业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产学研又结合不好,使本土的创新成果不能很好转换,企业就不得不依赖国外引进,而且越是高新技术设备就越依靠进口。有关专家统计,韩国和日本对技术的引进与消化吸收创新的费用比例是1:10,而我国则是10:1。就是说,人家拿1块钱引进,10块钱用于自主创新,而我们刚好相反。10:1导致的不仅仅是多花钱买技术,关键是要重复多花钱。
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自主核心技术,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大多数中小企业对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和创新的技术严重不足,以致出现了无休止的“引进、引进、再引进”,有的甚至陷入“引进一落伍一再引进一再陷入”的恶性循环。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与现实已反复证明,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拥有大批的专有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在国际产业分工和全球经济格局中占据战略制高点,才能牢牢把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把握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主动权。
我们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生力军作用,创造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支持其做大做强并参与国际竞争。采取多种措施,鼓励中小企业自动承担起自主创新的主体这一角色,紧紧抓住当前有利机遇,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广大中小企业,要千方百计突破资金和人才这两大软肋的限制,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资金是企业创新的一大瓶颈,特别是对于实力比较弱小的中小企业。很多企业有这样的观点:国外企业研发投入动辄数亿美元,我们企业的销售收入还没人家的研发经费多,怎么和人家拼研发?言外之意,拼不过干脆放弃。这是一种悲观和保守的论调,国内也有不少经济实力并不很强的企业,在自主创新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们的观点是:不做,永远也不可能突破,最终形成的是恶性循环。自主创新要先从点滴做起。我们虽然资金的绝对最小,但是只要“不撒胡椒面”,把有限的资金集中于某一点,寻求点上突破,并非一点优势都没有。海信公司在电机机芯片上的突破就是成功的例子。论集成电路,海信与别人比没有优势,但是把有限的资金集中在电视机芯片上发力,就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说,资金对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如何使用。同时,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都进行原始创新是做不到的。创新应当是分层次、有分工的,有的企业有能力进行原始创新,更多的企业只能进行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因此,大多数企业需要借势登高,实现产学研合作,通过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获取具有先进实用技术的项目成果,及时有效解决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面临的难题,从而促进产学研的结合,促进项目、人才和资本的结合。
现代市场营销理论认为,营销环节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主线。其中产品创新是公司竞争优势获取或企业长期增长的基本需要,为公司市场地位及长期收益提供潜力。核心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讲就是在产品创新的基础上把产品推向市场的能力。当前,市场营销对于在产品经济效益实现的过程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甚至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部过程,不仅刺激市场需求,而且促进产业结构的变化。在企业持续创新能力营销、技术、知识模型中,市场营销创新能力处于与外部市场接触的最外层,主要功能在于有效获取顾客、供应商、竞争者的创新信息,提高合作创新能力,并始终保持对市场需求变化的敏感性。
市场营销能力表现为整合企业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品牌的能力,以及与顾客、供应商等开展网络营销的能力。企业应从以下六层次创建自身的市场营销创新能力。
二、分层构建与评价
(一)对潜在市场需求变化的预测。太多的案例,都表明过,及时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大公司,一旦失去了对市场需求的正确预测,就会沦为市场的垫底者。企业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营销信息系统,借以收集,挑选,分析,评估各种市场信息,为营销管理人员改进计划,执行工作提供依据。随时做出正确的预测,以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Consumer''''swantsandneeds)为中心,卖消费者想购买的产品。
(二)关系营销。重视与供应商,顾客,竞争者,政府等的良好关系构建,做到合作共赢。是把营销活动看成是一个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竞争者、政府机构及其他公众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建立专门的部门,用以跟踪顾客、分销商、供应商及营销系统中其他参与者的态度,由此了解关系的动态变化,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关系中的不稳定因素和不利于关系各方利益共同增长因素。此外,通过有效的信息反馈,也有利于企业及时改进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
(三)快速反映应对新技术,新产品。新技术引导新产品,新产品主导市场,这一关系链意义重大,是营销的重中之重。要重点关注产品的定价、产品外形分析和比较、产品功能分析和比较、产品售后服务分析和比较等。迅速制定营销策略:(1)根据产品属性,明确产品的销售要点,也就是产品的SWOT。(2)明确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次要消费群体、潜在消费群体、影响力中心的边缘群体。(3)制定合理的渠道策略。(4)客户开发和维护策略。(5)终端建设和推广策略。(6)论证,求证:营销人员和企业决策层,必须真实、准确地分析产品营销策略,不回避、不盲目、不开空头支票、不做额外承诺,相反,要切实根据企业自身资源、匹配能力和已有情况,进行务实讨论和修正。
从而本文在研究中小企业的问题时是从企业家自身能力着手。通过对以前文献的研究发现,在研究企业绩效与企业家自身能力问题时,学者们大都只是理论部分的阐述,很少对其进行实证研究。这可能与此问题问卷收集的难度及企业家能力的难以测量和量化有关。本文对此问题还是拟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企业内部即企业家能力的视角对企业绩效问题进行研究,研究中本文克服了大量困难,其中试卷的收集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及人脉关系,对于企业家的测项则是在借鉴其他学者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国中小企业企业家的现状进行调整。这样的研究希望能够对企业家自身能力的培养起到实际的建设性意见。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企业家能力与企业绩效
两权合一的我国中小企业家的特点使得企业家既负责对企业的运营进行管理,又要协调企业的员工、客户、市场等之间的关系。他们在企业中的重要职能就是对企业进行管理、处理好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发现市场中的机会、带领企业进行学习与创新。因此,在中小企业里,企业家个人的能力将直接作用于企业的绩效,中小企业的企业家通常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的成败与中小企业企业家个人的能力密不可分。
中小企业家通常为企业的创立者,创立者通常个人的能力比较强,具有比较好的社会关系。当企业处于初创期时,这种企业家个人的关系能力能够为企业获得其所需要的资源,包括原材料、场地、人员、资金等。企业家的组织能力可以表现在对企业所拥有资源的配置,从而使企业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组织能力体现于企业运作中的方方面面,从产品的开发、生产再到产品的销售过程中,由上可知,中小企业家的组织能力使得企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绩效。中小企业的战略能力主要体现在企业家协调企业外部环境与变化,并与企业的绩效增长之间存在的正向的关系,并且企业的战略能力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灵活性和企业的适应性。[3]企业家个人的学习能力在中小企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企业家能够依靠自身的天赋和后天的不断学习使企业在实际的经营中获益,这种企业家个人的学习能力,会使企业家能够更敏锐地抓住机会、适应并开拓市场,总结出适合企业发展的组织模式和销售模式,从而提高企业的绩效。创新不仅是企业的生命线,对于中小企业的企业家来说,更是企业安身立命的资本,企业家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才能够不断接受挑战、用于主动突破自己,动态地适应企业所处的环境。如今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需求及消费模式变化也很巨大,企业家只有良好的创新能力,才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服务,从而提高企业的绩效水平。
基于此,文章做假设一:企业家能力与企业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
(二)企业家能力与企业创新能力
能力理论由博亚特兹于1982年首次提出,能力理论强调一个人能够出色地完成工作和取得良好的绩效的原因是由于个人的特质、能力、才能等不同元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个人的能力是所有要素中的核心要素。博亚特兹同时强调,这种能力一定是通过特定的行为表现出来的。在博亚特兹能力学说的基础上,很多学者也试图对能力进行定义。现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学者普通赞同能力就是个人完成具体任务所需要的能力;另一类学者则支持能力是与完成具体任务有关的各种因素包括个人所储备的知识以及完成工作所表现的态度等,并且能力是可以学习的。但其都有共同特点,即是都强调了能力与绩效的关系。
自1990年后,学者们在对创业企业家的研究中逐渐将博亚特兹的能力理论引入其中,研究究竟何种企业家能力是其创业企业所需要的,并且认为企业创业所必需的是企业家的能力而不是企业家的个人特质(如性别、年龄等),同时学者们还研究了企业家能力与创业企业的创业成功率、生存年限等的关系。这段时期从企业家能力的角度来研究其与创业企业的关系,获取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
资源基础理论强调的重点是企业所拥有的资源。不少学者都试图对资源进行定义。有学者认为资源是企业所拥有的有价值的,并且能够使企业实现目标的所有标的;也有学者认为资源是企业在一定时间内所拥有的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的总和。从研究者对资源的概括可知,资源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为有形资产,一类为无形资产。企业家个人的能力无疑是前者中的重中之重,在现实社会中,企业家能力这种资源都是起着重要作用的。正如波特指出,一个企业绩效优于另一企业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拥有能够带来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4]。在我国中小企业中,企业家被认为是企业中重要的关键资源。大量实践表明,中小企业的成败与否与企业家的个人能力密不可分,企业家能力就是企业中的重要无形资源。
正因如此,资源基础理论确实是企业战略管理中根本理论。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无疑成了企业的基础,同时也是战略管理所关注的焦点。基于以上分析可知,企业拥有的战略资源,是由企业本身决定的,而非企业外部市场决定。赵炜(2011)构建了企业家能力与企业创新过程及作用的机理模型,见图1。
赵炜认为企业家的能力通过企业家的行为构成了企业创新能力。企业家在企业的创新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Kitchell在对企业中总经理的能力进行研究时发现,企业中企业家的能力不是简单地作用于企业的创新上的,而是通过企业家的组织能力起作用的。企业家通过对企业中各项资源的配置、组织从而实现了企业家创新能力到企业创新能力的转换[6]。
从上面分析可知,企业家的能力与企业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贡献。基于此,文章做假设二:企业家能力与企业创新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
(三)企业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
企业自身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是资源观研究的中心。一个企业表现优于另一企业的绩效在于其拥有的关键资源和能力,这是其具有竞争地位所必需的真正优势。根据这一理论,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要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而创新不仅可以对企业已有资源进行利用、整合,从而提高企业对其资源能力的挖掘深度和广度,创新也可以搜寻利用企业的潜在资源,并通过创新活动获得其竞争优势。因此,创新能够对企业的资源加以整合利用,并将其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影响企业的绩效。李婧等(2010)[7]以165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得出了企业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具有正相关关系。谢洪明(2006)将创新分为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并对我国华南地区144家企业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得到结论,企业的创新确实对企业的绩效起到了正向影响作用,因而本文提出假设三:企业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
二、研究设计
(一)指标体系与衡量
1企业家能力
对于企业家能力的维度与衡量,本文整理了之前学者们关于企业家能力维度的研究,如表1所示。
2企业创新能力
创新的形式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产品创新,另一种是流程创新。其中前者是指企业能够开发出新的产品或者具有优良特性的产品,后者是指从产品的生产、产品制造直至交付到客户的过程中新的方法。产品创新能够提高现有产品的品质,流程创新能够更好地缩减产品生产、销售的时间,压缩企业产品的成本,从而使企业在产品和服务方面优于其竞争企业。对于企业创新的测量,本文都是采用与竞争对手相比较,具体包括6个测量项目,包括新产品的数量、低成本及市场反应等方面。题目同样采用李克特五分量表来要求企业作答。
3企业绩效
本文对企业绩效的度量采用企业的财务绩效。企业绩效的衡量采用Lynch用过的衡量维度,具体包括总资产利润率、总资产增长率、资产负债率、销售报酬率和营业额增长率。
(二)样本数据
研究的对象为江浙沪三省中小企业的企业家。共发放问卷388份,回收204份,问卷的回收率为526%。
三、假设检验
(一)可靠性和稳定性检验
1可靠性检验
文章通过可信度分析得出的系数α检验问卷的可靠性。检验结果见表2。表2中可信度结果均大于0.8的水平,问卷通过了可靠性检验。
表2Cronbachα信度系数
Cronbach′a总量表分量表分量表总量表企业家能力关系能力0884组织能力0919战略能力0899学习能力0848创新能力0847企业创新08230823企业绩效08700870
2效度检验
对企业家能力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检验变量间偏相关的KMO值为0887,大于05的标准,表明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s球性检验 Sig<005,说明相关矩阵间有共同因素存在,适合做因子分析,第一主成分的方差占总方差的77429%,累计解释方差为100%(见表 3)。
对企业家能力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检验变量间偏相关的KMO值接近09,表明变量间适合使用因子分析。巴特利特球状检验的P值小于005,说明问卷有结构效度,能做因子分析。第一主成分的方差占总方差的77429%,累计解释方差为100%。
(二)假设检验
1企业家能力与企业绩效
运用spss200软件,以企业绩效为因变量,以各企业家能力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多重回归分析,对假设进行验证。分析结果如表 4。
从上表可以看出,回归系数T检验中,企业家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企业绩效有显著影响。
2企业家能力与企业创新
运用spss200软件,以企业创新为因变量,以各企业家能力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多重回归分析,对假设进行验证。分析结果如表 5。
从表 4可以看出,回归系数T检验中,企业家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企业绩效有显著影响。
3企业创新与企业绩效
运用spss200软件,以企业绩效为因变量,以各企业创新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对假设进行验证。分析结果如表 6。
从表6中可以看出,决定系数R2为0525,反映了企业创新能力只能部分对企业绩效进行解释。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还有部分是通过企业家能力作用于企业绩效,因此企业创新只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四、研究发现与讨论
本研究发现,在我国中小企业企业家能力中企业家的关系能力、组织能力、战略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其所认定的资源,显示企业家能力为关键资源。而资源本身对竞争优势、企业绩效相当重要,特别是企业家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不仅为关键资源,对企业创新也具相当的重要性,也证实了许多学者所认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与获利能力,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特性有直接的关系,如Barney(1991)竞争优势的来源在于企业拥有哪些具价值性的关键资源,如何让这些资源发挥其最大的效用为其关键,因此在了解本身资源特性后,借着对资源的配置与运用,以发展成为其竞争优势。
文章从资源基础理论的视角研究我国中小企业的绩效问题,通过对资源基础理论的分析证实企业家能力是中小企业中重要的资源,但是研究讨论还未达成一致,而且现有研究缺少对中间路径的探讨。考虑到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已有的理论基础,构建了企业家能力、企业创新和企业绩效的研究模型,考察了其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归纳出我国中小企业企业家能力中五项关键能力。本文得出的结论是,企业家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企业家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企业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研究企业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假设检验得出结论,企业创新通过两条路径影响企业绩效的,一种为对企业绩效的直接作用,一种为对企业绩效的部分中介作用,这样影响是通过企业家能力从而作用于企业绩效的。从研究结果来看,我国中小企业企业家能力中无论是对企业创新还是对企业绩效,企业家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对一个企业家来说,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够适应市场及企业自身的管理,创新不仅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对于我国中小企业的企业家来讲,在某种意义上企业家的创新能力就部分代表了这个企业的创新能力,因此我们的企业家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强对自身学习和创新能力的训练。
本文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研究企业家能力与企业绩效关系时,仅采用了企业创新这样一个中介变量,没有完全地研究出影响企业绩效的全部中介因素,这点可以作为本文的一个后续研究方向。另外,在探讨企业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时,本文未具体研究企业创新对企业绩效究竟是如何影响的,这也可以成为本文的一个有待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1]George, G., Wood Jr., D.R. & Khan, R. (2001). Networking strategy of boards:Implications for small &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Entrepreneurship & Regional Development, 13(3): 269~285.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政府提出要在15年之内将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而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我国石油企业经过改制上市后,已经由一个国家公司转变为自负盈亏的企业,因此它必须追求经济利益以求得自身发展。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趋势的加快,我国石油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国际竞争和发展环境,具体表现在:国际石油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多,市场动荡不定严重影响我国石油企业效益,而我国石油企业抵御国际风险的能力还不高;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已结束,国外大公司的进入和国内保护措施的逐步取消,将使我国石油企业与外资石油巨头直接碰撞;国内市场进一步开放,非国有制企业和地方企业在炼油、化工领域正在以极低的成本优势,蚕食三大集团的市场。
自身的发展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要求我国石油企业必须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根据国内外经验,创新是企业增强自身的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在当前石油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我国石油企业必须通过创新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企业的创新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和组成部分,正确地评价企业的创新能力,有助于企业发现自身的缺陷,在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中营造良好的企业创新氛围,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使石油企业
的发展步入新的境界。
一、企业创新能力的概念
创新,即突破墨守成规,开辟新路径。著名管理学家熊彼特首先提出创新的概念,此后,施姆克勒及随后的冯・希伯尔研究了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英国学者弗里曼对创新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首次将创新理论发展为一个体系。
艾米顿于1998年在著作《知识经济的创新战略――智慧的觉醒》中首先提出企业创新能力并定义为:创造新思想的能力、使用好思想的能力、好思想最终成为市场化的产品或服务并能够为企业带来利润的能力。Burgelma认为企业创新能力是支持企业创新战略的一系列综合特征,它包括可利用资源及分配、对行业发展的理解能力、对技术发展的理解能力、战略管理能力、结构和文化条件。D.L.Barton认为企业创新能力的核心是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技术系统能力、管理系统能力及企业的价值观。我国的学者魏江、顾声乐和汪应洛等也对企业创新能力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简而言之,企业创新能力即企业实施创新行为的系统能力,它包括企业的内外环境、硬软件设施、管理体制、营销理念等,通过各种资源的整合从而支持、实现企业的创新。
纵观现有研究,虽然对企业创新能力的研究已较为深入,但评价企业创新能力这个关键问题却始终没有一致的观点或统一的方法体系,不能为企业提供一个系统化的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模型,因而对于企业管理实践的指导作用值得商榷。因此,建立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为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提供支持,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即以石油企业为例,尝试着构建一套石油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二、石油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原则
一套完整的、科学的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能对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考评,反映企业创新能力的水平,使企业找出创新能力的薄弱环节,明确将来努力的方向,有重点地加以改善。对创新能力强的方面,继续促进创新能力,保持相对优势,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获得持续发展。构建石油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指标设计必须科学、合理、真实地反映石油企业创新能力的实际情况,便于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符合自身的特点和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2、实用性原则。指标设计必须便于企业管理者进行指标分析比较,使评价真实有效。
3、导向性原则。指标设计应以促进石油企业的创新能力增长为目的,使评价指标有着明确的导向性。
4、可操作性原则。设计指标进行评价需要以数据支撑,因此指标体系必需通俗易懂,方便采集数据,能够较为准确地完成评估的任务,以真正做到为企业管理者、政府、银行和投资者在评价企业发展前景时提供量化的依据。
5、定性与定量的结合。石油企业创新能力内容复杂,需要以定性和定量指标相结合才能全面反映。
(二)指标体系分析
在以往关于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石油公司的特点,笔者构建了石油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整套指标体系由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以及企业内外环境四个要素构成,具体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三、石油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模型构建及实施
(一)方法遴选
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必须多层次多维度进行,为了系统地评价石油企业创新能力,就需要一个科学的评价方法,从而全面准确地对石油企业创新能力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学者周萍对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同时也指出了这些分析方法存在的缺陷,如其中的企业技术存货分析法中存货的概念是静态的,它只能反映企业在某一时间的技术状况。为了定量分析石油企业的创新能力,必须结合数学中的评价方法另辟蹊径。
在关于评价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中,模糊数学、德尔菲法、神经网络法、数据包络法以及灰色评估方法等十分常见,这些方法的适用性得到了人们的认可。石油企业一般规模很大,指标体系复杂,各项数据也十分繁多,且许多指标难以做出精确的定量分析,往往需要人们的逻辑判断和推理,即存在一定的模糊性。而模糊数学中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处理此类问题时有着较大的优势,因此笔者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石油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模型。
(二)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石油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模型
构建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石油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的思想如下:
1、确定因素的权重。首先,对于主因素集A={a1,a2,a3,a4},结合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因素的权重向量W={w1,w2,w3,w4},且 wi=1。然后根据指标体系将各主因素分解成若干个子因素集:a1={a11,a12,a13,a14},a2={a21,a22,a23},a3={a31,a32,a33},a4={a41,a42},对各子因素集采用同样方法确定各子因素的权重向量。
2、确定评语的等级。根据调查和统计整理,并借鉴国际相关资料或经验,规定按很强、较强、一般、弱、较弱五个等级为评价结论,评语集为X={X1,X2,X3,X4,X5},赋值界点为85、75、65、55。
3、确定隶属度矩阵。采用线性插值等方法,确定从W到X的模糊判断矩阵Ri=(rkj)s×m,其中k∈(1,s),j∈(1,m),rkj表示各子因素指标aik对于第j级评语X的隶属度,这里m=5。
4、计算评判向量。对各子因素指标aik的判断矩阵做模糊矩阵运算,得到ai对于X的评判向量Bi=wi。Ri=(bi1,bi2,…,bim),其中“。”可采用Zadeh算子(∨,∧)或者广义算子(,?茚)等方法,然后记R=(Bi)n×m=(bij)n×m,这里n=4,再进行运算得到A对于X的评判向量B=W。R=(b1,b2,…,bm)。
5、求解综合量分进行评价。可采用加权平均法对每个评语等级赋值,赋值变量A'j可选择与评语等级相关的指标,根据公式A= A'jbj bj计算出综合评价结果,判断石油企业的创新能力归属很强、较强、一般、弱、较弱五个等级中某个等级。
(三)评价模型的实施
1、为了增强评价的可操作性,减少随意性、主观性,有必要建立规范的评价标准。首先,针对每项评价指标,请有关专家参照相关国际标准并将其作为基本标准,把各项指标量化,有利于评价工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2、成立专门的评价小组或机构,多方位地收集信息,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小组应包括与石油企业联系密切的有关政府工作人员、金融工作人员、石油企业家或管理人员以及有关专家。评价者应当了解石油企业的性质、特点以及国内外的评价标准,对被评企业曾亲自考察过熟悉企业的经营状况,应当公正客观。
3、应把定量结果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以便更全面地观察评价对象,要科学地建立石油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档案,在档案中不仅包括评价结论,还要包括有关原始数据资料。
4、应加强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与调整。创新能力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帮助石油企业改善经营提高竞争力,所以应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被评价者,让他们适时进行调整。
5、对评价结果加以有效地利用和处理,并与贷款、投资、政府的扶持相挂钩,将其制度化,达到石油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的目的。通过评价激励石油企业不断改善经营、加强管理,努力增强自身竞争力,促进石油企业的快速发展。
四、结束语
由于油价并轨、石油企业重组上市,石油企业已进入了以创新求生存发展的新时期,我国企业实力的增长的动力以“技术引进”转向与技术创新并重。然而我国石油企业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无论从管理还是技术两个方面都制约着石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石油企业的创新对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石油企业应制定明确的战略方向目标,建立有利于创新的企业经营体制和管理体制,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通过创新能力的综合测评来切实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为石油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张霞.石油企业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增强[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1(1).
2、郭向阳,和元丽,姚润亚,孙庆生.石油多种经营企业创新能力的培养[J].河南石油,2002(6).
3、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4、戴・艾米顿.知识经济的创新战略――智慧的觉醒[M].新华出版社,1998.
5、董岗,傅铅生.关于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模型研究[J].商业研究,2004(9).
6、王立新,高长春,任荣明.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2006(3).
7、周萍.企业创新能力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