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5 14:54:4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建筑设备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建筑电气包含了变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信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建筑物防雷、接地及安全等。
建筑电气设备具有的特点是:
1、用电设备多,如弱电设备、空调制冷设备、消防用电设备等;
2、电气系统复杂;
3、电气线路多,有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线路、音响广播线路、通讯线路、高压供电线路及低压配电线路,线路敷设方式方法多种多样;
4、供电安全性、可靠性要求高,常采取双电源进线供电或自备柴油发电机组,以保证重要负荷的用电;
5、用电量大,负荷密度高;
6、自动化程度高。
1、配电制式多采用TN-S系统,供电方式多采用放射式或树干式,利用强电竖井敷设电缆桥架,局部用管线敷设到用电设备处;应控制电缆桥架的成品质量和施工质量,桥架一是要注意接地的连续性、二是要控制穿越楼板处加防火隔堵,管线及电缆要控制弯曲半径,不允许钢管连接碰头焊接;应按图计算每根电缆的长度,以便审核施工方所报材料计划,不浪费也不出现中间接头;应认真读电气设备的电气原理图和一、二次接线图,必须达到设备的使用要求(或消防联动要求,如消防主备泵的星三角启动和自动互投部分的二次图),联动调试时必须保证设备接线正确,不能产生事故。
照明部分有楼梯、廊道、商场、车库、设备用房的正常照明、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灯、室外环境照明,均应随土建施工预留到位,应在事前、事中对线路的走向、方位、标高等对照设计进行校核和检查,必须密切配合土建施工同步进行,防止出现错漏。
2、防雷接地:高层民用建筑的防雷接地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是来自雷电的反击或感应电压,也是可以造成自动化、智能化系统的电子设备的损坏和严重破坏。因此对防雷接地应予高度重视,应按防雷类别的要求予经认真的实施,不能马虎了事。应利用桩基主钢筋、地梁主钢筋与柱内主钢筋作防雷引下线按规定要求达到数量。[我在工地上一般建议施工方在每个有引下线的柱,用箍筋将所有柱主筋焊通,这样在有引下线的柱中,引下线就不是只有两根,而是这个柱子的所有主筋了,在后续工序如均压环、等电位、外门窗预留线联结等的施工难度就会大大降低,且这部分费用很低(不进入预决算费用),施工单位大多都会接受]。屋面及女儿墙,应设避雷带(应明敷用镀锌圆钢),并和引下线及屋面防雷网焊接形成电气通路,高层建筑应考虑防侧击雷和雷电反击。离地面每隔三层楼利用圈梁钢筋焊接并与引下线连接形成电气通路。离地面30M以上的山墙的金属门窗必须与防雷接地网焊接成电气通路的均压环。屋面按照防雷网络尺寸做防雷网,凸出屋面的金属管必须与防雷引下线焊接成电气通路。屋面断水后应测试防雷接地电阻值满足设计要求为止。除混凝土内钢筋作为防雷引下线必须与桩基主筋,地梁上下主筋利用焊接形成电气通路。地梁做完后测试接地电阻值应小于1Ω。工程应明确采用共用接地,预留多处测试板,供测试接地电阻值用。如实测接地电阻值达不到要求,应另加人工接地体达到要求为止。变配电室应按规范要求做接地环网。
高层建筑中除了防雷接地外,还有电力照明系统、通讯系统、电视监视系统、可视对讲系统、背景音乐系统及紧急广播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等都需要接地,都希望有低接地电阻的接地,一般均采用共同接地,在此中各接地极是并联的,总接地电阻比较小,利用基础钢筋作接地极,可以得到比人工接地极小得多的接地电阻。不少建筑物的实测值小于1欧。高层建筑中各种接地全部接到基础钢筋连成的接地网上,在地下形成等电位面,各层的等电位面通过柱内主钢筋和接地干线相连,并与地下等电位面相连,由此开成一个完整的法拉第笼和等电位网,确保了电气安全,所以采用总等电位连接和辅助等电位连接能达到保护接地与功能接地。
3、电梯安装:高层民用建筑物内一般设有消防电梯、乘客电梯、货梯、自动扶梯,观光电梯等,垂直运输设备,只是功能不同,产品品牌和数量的差异而已。电梯安装的要求是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为此电梯施工队伍必须有相应的资质,并受制造厂的委托方能进行施工作业。施工过程中严格检查导轨支架安装的间距,上下端头固定支架距顶、底端的距离。厅门导轨面必须高于室外地坪2-3MM。曳引机组型钢必须伸入墙体中心以上。三方通话应能正常使用。严格各项测试工作,除常规检查外,关键部位和工序进行现场旁站监理。
4、测试通电运行:安装接线前应分别测试电气设备和电缆导线本身的绝缘电阻值。安装接线后测试各线(三相五线制:A、B、C、N、PE)间(十个)和各线对地的(五个)绝缘电阻值,并由三方(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现场实测认真做好测试记录。现场检查是否有相线未经过开关直接进入灯具和设备的情况,如有必须进行整改,达到正确无误。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通电。通电检查能否满足功能使用要求,否则应找出原因进行处理,达到要求。对弱电部分的各类设备与材料均要进行性能检测和功能测试,符合设计要求并按各自的具体要求进行检查,重点是消防联动部分的探测器应能在接受到模拟火灾信号后迅速反应,其联动设备马上启动,并能实现两地控制启停。双电源末端自动切换、主备泵的启停、互投、反应时间等正常,流量、扬程等达到设计和使用要求、特别是消防验收的要求。
5、预留,预埋与土建的密切配合:各种管线与竖井(如强电井、弱电井、水井、风道、桥架)均与土建施工密切相关。其预留、预埋必须按规范要求随土建施工同步进行。首先应清楚线路走向、标高、方位,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并应考虑电气线路与其他管线、设备的交叉、平行间距的要求。避免以后不必要的开凿、剔打工程量。注意在混凝土中预埋塑料电线管应使用重型管,不得使用轻型塑料管,线路敷设应以捷径为宜,以利节省投资、控制造价。
二、给排水部分:
高层建筑室内给排水系统要求相对较高,如发生供水断水或排水堵塞事故,影响范围大、后果严重,因此必须保证高层建筑有安全可靠的水源和合理的管网布置,以保证供水的连续性和排水的顺畅。
1.1智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组成与结构框图(图1)
1.2智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组成与结构
简要介绍上图为智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组成与结构框图,在智能建筑监控系统中,监控系统主要实现对六个子系统(照明、供配电、冷热源、空调、给排水、电梯)的监控,并可控制其运行。由中央控制器统一全分布式控制运行,但由于每个子系统都由路由器分开,所以也可独立运行,控制系统涉及智能建筑各个系统设备自动化控制,可实现高检测功能。
1.3各设备监控子系统应该实现的功能
1.3.1供配电系统
主要功能为智能建筑提供电力。楼层配电设备分布在各楼层,电设备一般放置在建筑底层。监控系统主要实现对配电设备运行参数、配电电源、每个电源蓄电池的工作状态和数据变化进行监控,同时对各楼层电设备电源运行状态进行监控,若发生故障会产生警报并记录故障数据。
1.3.2照明系统
主要功能是为智能建筑照明。其设备建设于建筑物的各个平面上,方便实现各角度全方位照明。照明监控分为室内和室外两部分,室外照明分为公共照明部分,通过监控可根据室外照度值设定开关时间,也可通过更改程序实现不同照明灯具的启动时间。室内照明监控可通过监控数据,采用总线控制方式,设定程序对不同场景开启不同的照度。
1.3.3冷热源系统
为智能建筑供给冷源和热源,其噪音较大,设备一般置于建筑底层地下室内。通过对冷热源系统运行数据和冷热源供给量的监控和分析,可通过程序控制实现不同季节冷热源供给量和供给时间。
1.3.4空调系统
保障智能建筑的环境温度处于适宜状态,空调设备一般置于各楼层高处位置,地下室也可以配置。控制子系统主要对空调机组、风机盘管的工作参数和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并通过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控制和设定主机房的温度、湿度和运行时间。同时监测子系统还具备空调漏水监视功能,可有效实现对空调系统的漏水监测和控制。
1.3.5给排水系统
既能为智能建筑提供水源,又能排除建筑产生的污水,排水设备一般置于建筑物的地下室或建筑顶层,也可设置在楼宇夹层位置。监控系统可监控水泵的工作状态,并对水池的液位随时检测,当设备出现故障或者水池液位异常时,子监控系统就会向中央控制器发出报警信号,并将故障数据记录反馈,自动显示故障发生区域和故障详细情况。1.3.6电梯系统是为高层建筑提供上下交通的便利系统,设备一般置于建筑的垂直竖井内。电梯监控子系统主要实现对电梯设备运行状态,监视电梯启动、停止、方向等,动态显示出电梯实时状况,一旦发生故障,监控系统会对电梯设备电动机、电磁制动器等进行检测,自动报警并显示故障地点、状态、时间等信息,并将故障记录记忆并反馈给中央控制器。
2建筑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要素
2.1各监控子系统控制功能参数明细
将上文中所述设备监控子系统功能要求进行统计和汇总,确认各子系统监控点的分布位置和分布数量,将子系统的监控点设置类型、数量、相关设备、安装需求、使用地点等详细列出,并备份保留。依据各子监控系统技术和系统设备实际特点,以系统高效性、可靠性、实用性为前提,以满足子系统功能需求为标准,以建筑设备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的节能环保为核心,以建筑设备维护保养便捷性和低成本性为主要指标,详细将设备子系统的各种功能参数、控制参数、技术参数列出并进行归档,为日后整体系统搭建安装提供依据。
2.2监控系统控制器、传感器和执行器的确定
按照监控系统被控设备的控制标准和监控点数量,结合安装现场实际情况,对现场控制点进行设置和筛选,设计出被控设备安装现场控制器控制区域内部的监控点分布图,并根据实际要求确定选择现场控制器。除了现场控制器,还要确定现场传感器和执行器使用标准,传感器和执行器是对被监控设备现场数据进行现场数据采集的基本组成部分,传感器可监测设备状态和数据变化,执行器对此进行分析和反馈,可以说两者在自动监控系统中属于核心构件。根据系统设备特性,对关键设备要采用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智能型传感器和执行器,以提高整个自动化系统的控制质量。非关键设备上可以采用传统传感器和执行器,如此可减少成本,降低整个系统造价。
2.3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网络构建智能建筑设备自动化监控系统整体网络构建如上图2所示,建筑设备LON现场总线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是现实意义上实现了分布式监控。此系统不同类型的控制器节点都具备高智能化特性和网络通讯能力。由于控制器各节点具备通讯能力,能够使节点与节点之间实现相互通讯功能,构成完整的通讯网络。系统中的控制机构和管理机构可以通过总线现场连接为一个整体,彼此之间可以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自动化监控任务,两者可实现控制数据和信息的共享。
2.4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硬件支持
智能建筑自动化监控系统构建必须有硬件支持,在硬件方面,主要选用以下器件:中央监控器(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核心部分,处理子系统反馈的综合数据下达控制指令);监控显示屏(将监控图像实时显示,便于观察和分析故障状况);键盘(更改程序或设定程序,典型的输入设备);鼠标(输入设备);不间断电源(为监控中央系统和子系统供电,保障监控系统不间断运行,保证整体系统的可靠性);网络路由器(中继器、桥接器、配置型路由器等联合使用,实现网络分布);控制总线(无屏蔽双绞线、控制总线LON);控制节点(视具体情况而定)。
2.5建筑设备自动化监控系统软件支持
建筑设备自动化中央监控器软件功能具备操作级别和身份识别管理功能。软件系统采用8位通行字进行鉴别和管理,对操作人员实现权限设置,只允许有权限操作人员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数据浏览,并对访问者身份信息、访问时间、访问内容进行识别和记录,且具备交互式菜单,为操作人员提供清晰的数据目录,节省操作时间,便于高效作业;中央控制系统设计还具备逻辑格式数据显示功能,可描述短语、数值、单位等数据,对不正常数据报警显示;具有高效数据分离终端,控制特定数据在特定端口运行,只允许一个操作人员或打印机进行处理;具备特殊指令操作功能,响应命令,逻辑显示并进行标识。
(1)噪声与振动建筑设备运行过程中的首要问题是噪音,常见的噪音源包括各类通风、空调、给排水,管道泵送、大功率电机等助力机电设备。这些设备运行时产生振动,与设备固定件相互摩擦,产生各类噪音向周围环境传递,给建筑施工,设备运行带来极大的环境影响,从而影响到建筑设备的使用。(2)连接固定机电设备安装的连接主要是安装连接和电气连接。安装连接方法通常采用螺栓或者焊接方式固定。当连接过紧时,接头位置由于受内应力的影响,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导致设备耐疲劳性下降而引起接头失效。连接过松会导致接触位置使用过程中的振动,摩擦而加大接头处的松动,长期使用会导致接头脱离,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电气连接除了考虑其机械效应还需考虑到设备长期使用中的电热效应,电气设备使用中热效应会导致接触位置存在接触面过热氧化,热量无法及时散去会引起连接处的烧熔,从而造成设备接地短路、断线等事故。(3)电气设备问题由于施工操作的不规范或安全隐患未能及时排查而导致电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如接触电阻增大,触头过热,电路电压过大甚至电压无法调节设备,内部有异物,封装性能受到破坏等问题,从而影响多电气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而影响到建设工程的施工安全与质量。
1.2人员管理中的问题
作为机电设备管理的主体,由于人员在操作,施工,日常维护保养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导致机电设备不能够正常运转。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不规范,表现为技术资料不全面,缺少相应的设备档案,设备日常的检查,保养记录不能充分体现当前设备的具体情况。(2)操作不规范,操作人员的技能不足,在具体的施工作业中口口相传,没有注意到设备的具体使用流程和规定的保养,造成设备故障频出。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加上建筑施工人员的文化素质低,对机械设备的原理了解少,缺乏主动学习能力,技术操作熟练程度不够,使用过程中更容易导致机械设备的磨损。还有一些操作人员的不规范的安装,使机械设备的质量遭到破坏。
2建筑机电安装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
2.1设备安装
建筑机电安装是要根据各施工阶段各设备的安装工艺和技术要求,严格按照设计的要求和具体的安装步骤进行安装,以满足工程的技术规格与标准。同时,对整个设备的安装过程要充分考虑建筑工程的实际需要,做好机械设备的调配方案。现场的工程技术人员要对设备的安装进行严格把关,将在安装过程出现的与设计文件和规范不一致的现象或施工过程中现场修改的情况记录下来,作为后期技术管理的资料,为系统整体运行和调试建立充分的技术管理数据档案。
2.2施工人员的素质
设备安装施工人员在安装前需经过与其安装设备相对应的岗前培训,以掌握一般的安装知识和安装标准。对于一些大型专用设备,需要持证上岗,以保证安装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从而保证设备安装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安装完成后进行设备试运行,以便提前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和检修。正式投入使用时,需要再对设备安装的合理性、完整性及安全性等进行全面的检查。
2.3现场安全管理
在机械设备安装过程中必须要做好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定期检查防护装置是否正常,如果对于安全管理没有合理的措施,可能会造成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产生严重后果。可以通过以下几条途径来加以控制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①做好人员安全培训,确保安全施工和安全责任意识;②对突发的安全问题要建立起相应的应急预案,保证安全设施能够在第一时间发挥应有作用;③按照国家质量安全管理的相关体系建立完善的安全保证体系,预防为主,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中。
3结束语
建筑中机电设备技术安装工程是工序多、系统性强的复杂过程,它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给予其足够的重视以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在机电安装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到设备安装过程中的规范化、程序化,确保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升与安全意识的深化。
作者:李鹰 单位:山西宏厦第一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技术层面来讲
①机械设备陈旧,技术状况下降。
②操作人员队伍庞杂,素质高低不一。
③修理技术力量薄弱,维修保养困难。
④配件质量好坏不一。
(2)从管理层面来讲
①对机械设备租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②机械设备租赁市场不规范。
③建筑机械设备租赁专业人才十分短缺。
2产生建筑机械设备问题的多方面因素
(1)国有大中型企业购置建筑机械设备的时间,大多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在用的建筑机械设备大都已进入使用寿命晚期,经过10多年的使用,即使维修保养到位,其设备现状已不具备良好状态,为了能投入使用,企业必须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来保证其使用,从经营上来说,已是一种负担。
(2)我国建筑业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工作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建筑机械是特种设备,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特种作业培训才能上岗,但现在一些培训点,为了更快让人员投入使用,操作人员的培训时间、强度、实践都不够,一些人员可能今天还在人力资源市场等待用工,而明天就成为了一名特种作业操作人员。许多操作人员仅仅只会动按钮,而对一些基本的维修保养作业都不懂,这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和作业过程中对安全事故的预防都有害无益。
(3)在90年代初期,国家对大学生毕业分配开始实行双向选择,在此期间,许多国有大中型建筑企业都大量引进了一批大学生,但从此后,却很少招收中等专业人员,这批大学生现在留在建筑企业的,都已成长为管理人员,但对于进行实际操作的维修技术人员,已出现了人员断层现象,基层大量缺少电工、机修工等维修人员,造成建筑设备维修力量薄弱,设备维修保养困难。
(4)国家实行市场经济,建筑机械设备的维修配件也打断了专营,进入了市场,其利弊众说不一。但有一点,由于受经济利益的影响,在机电配件市场上,许多鱼目混珠的配件摆上柜台,这些产品并不是不能用,只是使用寿命有限,或强度不够,造成维修工作不力。
(5)国营企业的企业等级是以固定资产总额作为划分的标准,造成各企业重占有、轻效益,对建筑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投资,每个单一的企业都在进行,造成社会财富巨大浪费和资本的低效益,由于多年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观念的影响,现代租赁意识不足,建筑施工企业对施工机械设备这一重要生产要素的管理长期处于重用轻管、管理粗放、不重视经营成本的状态,经济效益和机械设备利用率较低,成本核算不清,对设备租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现代租赁观念中,追求资本价值的最大化是其核心内容,这种分岐导致我国租赁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严重滞后。目前我国租赁业在宏观管理上还没有具体的部门统一地对租赁业实施有效管理,难以在政策上协调统一,无法形成一个规范的、具有规模效益的社会租赁市场,对租赁业在优化组合、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重要作用估计不足,对机械设备租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6)机械设备租赁市场不规范。我国目前尚无一部系统完备的、旨在保障租赁双方合法权益的《租赁法》,只是在《合同法》、财政部的有关文件及专业银行自行制定的金融租赁暂行办法中对融资租赁有一些简单的规定,致使租赁业近似处于一种“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环境之中,与发达国家比较差距明显,严重制约了租赁业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面临国际市场竞争的租赁业发展的需要。经营性租赁业无法可依,租赁合同没有统一的行为准则,租赁市场就难以规范运作,租赁合同的合法权益就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在财政税收政策上,没有根据租赁业的经营特点,制定符合其经济规律的财政税收政策。由于租赁业的特点是需要大量、稳定的资金来源才能够正常运行,而我国则长期将租赁融资视作贷款,在税收上视同一般商业行为,因此租赁业的经营资金和正常利润无可靠保障。企业看不到利用租赁方式进行交易的独特优势,因而影响了其实行租赁的积极性。近年来为适应市场竞争,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进行了相应的改革,部分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出现了内部机械设备租赁市场,但租赁市场的建设没有放在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地位进行筹划,基本上属于盲目的、不规范的运作。主要表现在租赁市场规模小,服务功能单一,用于租赁的机械设备数量少,机型陈旧老化,同时由于租赁企业的资金无可靠来源,更新改造能力不强,租赁市场无法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这种无序的、自发的、粗放的、主要针对企业内部需要的机械设备租赁市场,是一种功能不健全、运作不规范、生命力非常脆弱的市场,虽对降低工程成本起到一定作用,但无法实现国有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集团化规模运作和增强投标、承揽工程任务的竞争能力的目的。另外,由于一些私人公司涉足建筑机械设备租赁,其购买的设备均是新设备,并进而和生产厂家联合起来,实施以租代买,在租赁费用上,用较低价位对原有市场进行争夺,对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形成了较大冲击。
(7)设备租赁专业人才十分短缺。租赁业在我国发展虽然已有20年的历史,但它仍然是一个新兴的行业,由于市场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建筑施工企业的租赁市场与全国其它行业一样,专业人才十分短缺。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着人员管理水平、文化素质、技术能力不强的问题,加之从事租赁业务的人大多数未从事过租赁专业工作,缺乏专门知识和经验,不能满足租赁业发展的需要,急待调整人员结构,提高和充实专业人员的素质。
3解决建筑机械设备问题可采取的对策
(1)加强教育培养,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首先要抓好管理人员的选配和培养,通过送出去培训、在职自学、函授等形式,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之成为具有现代科学管理知识和以法管理的能力,善于在复杂条件下实施有效管理专业管理人员。其次要抓好操作人员的教育训练,要结合本单位实际,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定时辅导与集中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分层次地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积极开展评先创优、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多手段培养职工的爱岗敬业的精神,对于未按规定使用、维护设备的要进行严厉的处罚,同时对严格执行机械设备管理规程、工作认真负责、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真正把机械设备管好、用好、修好,确保生产的安全、高效、低耗。最后是要抓好维修队伍的建设,通过单位自培、引进中等专业人才等办法,提高国营建筑企业的维修技术力量,通过较好的维护保养作业,努力提高陈旧设备的活力。
(2)立足现有条件,积极想办法改善管理条件。近年来,客观上由于大部分单位管理条件差,经济紧张,不可能一下子拿出更多的经费来改善设施,这就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因陋就简,立足现有条件,挖掘潜力,千方百计搞好保障。在此情况下,要积极想办法克服当前的困难,要精打细算,堵塞各种漏洞,做到计划开支,制度监控,让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找信誉好的经销商购买配件,形成长期伙伴关系,这样质量价格可以得到有效保证。搞好修旧利废,充分利用现有库存,能用就用,该处理的就处理,变死物为活物,以弥补维修经费不足。
(3)广泛宣传机械设备租赁的重要作用,提高企业领导者对租赁的认识。建筑施工企业的领导者要充分认识到实行机械设备租赁是搞好建筑施工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到机械设备租赁既是一种商品交易方式,也是一种优化配置生产要素,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管理方式;认识到机械设备租赁对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和企业的综合效益,充分利用社会经济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的领导者应从集团化运作及社会化大生产的高度把握机械设备租赁对建筑施工的深层意义,树立“机械设备使用比占有更重要”的现代租赁经营观念。要打破陈旧的思维方式,对机械设备租赁给予高度重视,下大力解决租赁市场运行中的具体问题,统筹安排租赁市场的建设和规范运作。
2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强化的措施
2.1正确地对机械设备进行选型与调配
机械都具有属于自身的性能与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在机械使用的过程中,只有按照规定对机械进行合理的使用,实现机械磨损的减小与使用寿命的延长,从而实现机械使用成本的降低。在建筑工程项目中需要对机械进行调配,在对机械进行调配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施工项目的工程进度与机械设备方面的需求进行及时的掌握,从而对机械设备的调用进行合理的安排,同时要对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的保养维护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有效地解决机械设备使用与保养之间存在的矛盾与冲突。
2.2实现对机械设备的正确使用与及时保养
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与指挥人员应该按照相关的规定与章程实现机械设备的正确使用。同时,在正确使用机械设备的前提之下,管理部门在做好管理好、使用好、检修好的情况之下,要对机械设备的风险进行评价工作,从而对机械事故的发生进行进一步的预防。
2.3对特种设备进行良好的安全检测工作
特种设备与人身财产安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生产、使用的过程中,其潜在的危险性要比一般的生产设备要大。由此可知,特种设备属于危险性较大的设备种类之一,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加容易出现事故,造成操作人员或他人的伤害,或者机械设备、公共设施的损失。因此,为了能够确保特种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必须要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测工作,有效地避免出现各种机械事故,确保人身与财产的安全。
2.4对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人员培训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作业技能培训;第二,安全教育培训。在对机械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的过程中,要遵循“有计划、有部署、有考核”的原则,首先,要实现施工项目机械操作人员准入的严格报关工作,确保操作人员上岗工作之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到位;其次,实现机械操作相关安全生产知识与安全操作规范手册的编制,实现操作人员人手一本,让操作人员明确机械设备的操作规范与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最后,做好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此外,要针对机械设备的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培养这些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理念。安全教育培训的对象包括直接或间接产业机械设备生产、管理等工作的所有人员,不论是领导还是普通职工都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培训,培养起安全防护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方法等,让这些人员能够从思想上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从源头上控制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2提升建筑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现代化的策略
2.1加大对建筑施工现场机械设备信息化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信息化管理的目标:提升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安全使用状况,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系统管理方法等,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检查、维护等跟踪管理,以更好地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信息化对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备信息化管理能够提升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运转、使用效果,对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管理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2.2优化建筑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故障事先预防体系
建筑工程项目固定机械的事先预防管理模式,对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低故障,正常运转的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预防维修是在建筑工程项目的生产空闲时段,对机械设备进行计划性的维修,预防维修能够有效降低机械设备的在线故障率。流动机械设备的维修模式,为了有效降低维修的成本,建筑工程项目流动机械维修模式,使用状态监测、主动养护等方式,主动维护能够及时查找导致故障的成因,提升预防的效果。
2.3构建建筑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
制定完善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是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管理效果的基础。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管理的重点工作时机械设备的现场管理,按照机械设备现场使用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通过相应的措施,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高效运转。因为,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大部分都是露天作业的,这种恶劣环境下的作业,对机械设备的性能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因此,需要按照建筑工程项目作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现场机械设备管理的制度,提升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保证安全生产、文明生产制度的落实,提升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
2.4提升建筑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信息化水平
加大对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水平,需要做好设备维修的信息化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管理的过程中,传统做法是按照一定的修理周期,对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制定修理计划,通过系统对机械设备可靠性的分析,计算机械设备无故障的间隔周期,为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维修提供了参考依据。另外,因为使用了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的提升故障的控制力度,改变传统的故障处理方法,提升机械设备故障的维修效率,降低维修成本。
2.5加大建筑工程机械管理和维修人员的安排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所使用的机械设备种类多,技术含量高,维修管理专业性强等特征。这就要求在建筑工程机械使用的过程中,要加大引入专业维修和管理人员。并加强对管理和维修人员的在职在岗培训工作,提升他们的专业维修和管理水平,为保障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转,提供人力支持。
在整个建设活动中,建筑设计师是最主要的牵头人,因此,建筑设计师开展建筑设计时必须拥有高度的环保意识与低碳理念。重视“低碳节能”的理念,合理利用节能技术,思想上树立节能意识。在我国发展低碳建筑过程中,应更多的去发挥建筑师的创造性与想象力,不要单纯的依靠技术创新、设备改造这种模式。
1.2有强烈的责任意识
建筑设计是一种逻辑过程,其创作前提是对众多矛盾予以分析,所以建筑设计应当以尊重自然为前提,遵循“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为此,建筑设计师必须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尽可能使人工建筑与自然生态和谐统一。同时,由于建筑还是大众文化的一类,为了文化的传承与积淀,体现建筑的民族特色与内涵,建筑设计师还应当拥有一定的文化理念,如此才能使建筑文化永远传承下去。
1.3有厚实的环境知识基础
建筑不仅是一种技术,而且还是一种艺术,一种历史的积淀与传承,可见,建筑学是融合了多个学科知识的学科。总的来说,科学与技术是推动建筑持续健康发展的助力。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其建筑风格与理念都不尽相同,因此要基于低碳背景去进行建筑设计,必须对当前的社会环境、自然生态以及科学技术进行全盘把握,拥有厚实的环境知识基础,如此才能真正建设出具备时代特征、基于时代特点的建筑佳品。
2基于低碳背景下的建筑设计策略
2.1建筑地址选择
基于低碳背景下的建筑设计所遵循的设计理念应当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建筑设计师应当深入研究人与动植物之间的关系,按照建筑设计所需的实际要求,使生态环境与人工建筑环境完全融合,如此一来,不但能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而且还可提高人居环境水平。由于碳排放量影响着城市的形态结构,所以城市空间当前朝着紧凑型模式发展。近几年,人们经过一定的研究,发现碳排放量和土地的使用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一旦过于限制土地的使用,居民生活所排放的碳含量就会大大降低。同时,由于拆除建筑会形成许多的建筑垃圾,另外目前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大都具备着极低的可回收性,如此一来,大大增加了碳的排放量。因此,在选择建筑地址时,必须充分考虑城市规划内容,尽可能确保建筑物拥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2.2建筑体形选择
基于低碳背景下的建筑设计,对于建筑体形有一定的要求,只有对建筑的体形及平面形式采用合理的设计,才能达到既通风,又少耗损能源的目的,如此,才能真正体现出低碳理念。地域不同,建筑存在楼层数量差异,对于环境的影响都大不相同,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必须遵循建筑与室内设计相融合的设计理念,尽可能采用那些性能好、能耗低且使用寿命长的建筑体形,以便降低建筑施工中各类资源的耗损量,增强对环境保护的保护程度。
2.3建筑材料选择
在整个建筑活动中,建筑材料所耗损的能源最高、排放的碳含量最大,可谓是环境污染的源头。当前市面上所销售的许多建筑材料都将导致环境问题的产生,比方人造板材具备着相当高的甲醛量,空气中多数氡气都来自于加气混凝土的使用,这些物质不但形成各种环境问题,而且还对人体健康形成负面影响。因此,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应当多选用那些“绿色材料”,比如工业化成品、可回收循环再利用的材料等,尽可能不去选用那些具备高能源的建材,如此便可使空气中的碳排放量大大减少。
2.4建筑性能选择
在建筑设计中,对于建筑性能的选择通常采用保温性能设计,这一性能设计通常分为四类:
1)只使用一种材料使建筑拥有保温性能,这种材料拥有相当高的保温性能,且无需顾虑承重需求,因此许多建筑都采用这一保温性能设计方式;
2)既考虑保温性能又兼顾承载能力,在这样的保温设计中选用的保温材料通常具备高耐久性,拥有相当小的导热系统,而且还能达到承载的要求;
3)对于保温性能的设计采用混合方式,不仅考虑承载及外墙结构,而且还增设保温层,以确保获得最理想的保温效果;
4)对建筑局部区域进行单独地保温性能设计,这种设计主要是为了防止建筑中某些区域产生“冷桥”情况,以确保建筑的整体保温效果。
由于缺乏完整的保护管理制度,相关责任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导致大部分建筑工程给排水设备在维护上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此外,一些企业就算建立一系列建筑工程给排水设备管理的制度体系,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执行力度却不理想,影响制度化管理以及组织管理的实施。
2.建筑工程给排水设备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目前,大部分企业建筑工程给排水设备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缺乏质量管理意识,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在设备管理人员方面配置不齐全。此外,由于建筑工程的工作环境相比于其他行业较为恶劣,而企业却没有相关激励制度与手段来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这导致给排水设备管理人员工作不认真,无法在管理中投入饱满的热情,导致设备管理质量受到影响。
3.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设备缺乏养护资金
近几年,我国工程建设所需资金的投入量随着工程数量的增加而加大。而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单位过度追求项目建设以及融资,忽略给排水施工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导致设备养护缺乏足够的资金,无法进行相应的施工设备的养护工作,进而养护工作无法满足要求,使整个工程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建筑工程给排水设备管理策略
1.完善设备管理体制
健全的给排水设备管理制度能够引导给排水施工设备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为使给排水施工设备的管理水平得以提高,必须提高对施工设备管理的重视程度,明确其重要性,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应考虑长远的发展,做好设备管理机制的规划,使与工程相关的各组织与个人的权责得到明确,为设备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在开展时做到有章可循,有理可依。
2.提高设备管理人员整体素质
在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设备的日常管理中,应培养设备管理人员的养护意识,并正确引导其进行给排水设备的管理。建筑工程企业应积极对设备管理人员开展相关思想教育活动以及专业培训,加强设备给排水施工设备管理人员的保养意识以及专业技术水平,使其能够充分掌握设备管理要点,以便在实际管理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为给排水施工提供可靠的保障。同时还应提高对施工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要求,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促使施工设备管理人员在实际施工中能够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开展工作。此外,对施工设备管理人员实行责任终身制非常有必要,将设备管理人员的自身利益与给排水施工设备管理工作质量联系到一起,使施工设备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得到提高。
3.加大设备管理资金投入
在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管理设备管理中,应根据实际工程的规划与资金投入,制定相应的计划,提高设备养护管理资金的分配。在给排水设备管理资金预算中,应将设备的最长使用年限作为出发点,结合实际工程资金总投入情况,进行管理资金使用计划的编制,统筹预算设备管理。
4.及时更新给排水施工设备
目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各类先进的新型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设备应用到实际工程建设中去,然而我国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设备存在设备落后、老化的问题,导致施工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及时对给排水施工设备进行更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施工成本,进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建筑企业应及时引进先进的施工设备,并加强给排水施工设备的保养,减少设备的维修频率,进而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5.加强给排水施工设备的养护检查
在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设备的管理工作中,应具备足够的防范意识,加强对设备的检查与保养力度,特别是一些容易出现问题设备,要进行定期检查。此外,还应制定设备养护考察制度,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针对给排水施工设备的养护与检查中的不规范行为,应根据相应的奖惩制度进行处理。
2.设备管理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建筑施工企业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人员变动比较频繁,流动性较大,导致工作无法正常实现交接。很多时候,在交接的过程中出现疏忽和漏洞,导致此时期的设备故障等问题无人了解,给后续的使用造成不利的影响;设备管理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层次高低不同,没有树立端正的设备管理理念,整体观念不强,缺乏对其重要性的理解;很多企业盲目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投入资金进行设备的更新换代,在管理人员方面的投入也微乎其微。在缺少先进设备和高素质管理团队的情况下,企业也就很难实现机电一体化和机械自动化的目标。
二、提高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水平的举措
1.加强对机械设备的前期管理控制。对于机械设备的前期管理,主要是针对设备选购时进行的,降低资金流失的几率。对于施工设备的选购,要充分考虑项目的需求,考察自身现有设备的拥有情况,制定合理的设备添置方案。鉴于机器设备都具有各自的性能,对于设备的使用,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规定,达到充分发挥机器结构和功能的效果,实现较高的设备利用率。在建筑过程中,一旦出现添置设备需求的时候,要以实际项目需求为依据,将租赁和购买进行成本和效率上的对比,选择最佳方案。在确定购买计划以后,要及时将方案进行上报,获批后方可实行。在购置过程中,要充分对比质量、价格等因素,选择质量上乘、价格合理的产品。
2.加强对设备的选择和使用。对于建筑施工质量和效率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设备选择和使用的合理性。为了充分发挥设备的机械性能,必须做好设备的选用工作,以项目的施工背景、工期及成本为依据,选择能耗低、功能全的设备。在选择的过程中,倾向于选择功能全面的设备。如果工程属于规模较大的,那么就要选择专业性强的机械与之相适应;在进行设备应用时,操作人员要全权负责设备的使用、维修和保养;为了充分调动操作人员的积极性,要制定合理的奖惩机制,实现激励机制的健全;重视环境对设备使用的影响,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机械保护举措,降低环境对设备使用的负面影响。
3.强化对设备在生产中的管理。每种设备都有其各自的使用条件和操作方式,只有正确使用,才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要实行每台机器都有专人管理,有人对其负责,且实施对此设备的维修和保养。机器设备使用周期的长短很大程度上取决对于操作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为此,要不断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避免人为原因造成对机械设备的损伤,降低机器损耗。不断强化相关管理人员对于设备维护的责任感。为了较好地提升人员的专业素质,企业必须增加对于培训的资金投入,选拔专业技能高、责任感强的机械管理人才,适应未来企业发展的需求。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确保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4.重视对设备状态的监管。设备的良好运行、较长的使用周期与其合理的保养和维修息息相关。只有较早地发现设备的问题,才能做好预防工作,增强维修的观念。同时,减少事后维修,防止出现零配件更换不及时的情况,防止安全隐患的发生。以实际设备数量为依据,组建规模合适的设备维护团队,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制定合理的设备养护举措,加强对设备的日常巡检,提高设备的使用率。
5.不断增强对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恰当的设备维修和保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长使用周期,提升使用价值,提高工作效率。为此,建筑施工方要重视保养方案的制定,加大贯彻的力度。防止出现因任务重而忽视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尤其在进行大型项目施工的时候,更应该注重对机械的保养,保证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降低故障发生的频率。选派专门人员制定定期维修计划,做好检修记录,保证维修效果。
6.不断规范对设备的淘汰和更新。在进行设备选择的时候,要以实际施工状况为主要依据,及时淘汰效率低下、无法满足项目施工的设备。根据设备技术档案的相关登记和保养计划了解机械的使用状况和维修费用,将无法投入使用的、维修费用昂贵的设备进行坚决的淘汰和更换;有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机械设备的更新速度在提高,为了较好满足生产的需要,要合理进行设备的更新。
7.加强对现场设备的合理运用。对于现场设备,要严格按照设备的使用技术要求和规律进行操作,实现对机械的合理和有效的运用,发挥较好的使用率。
中图分类号:TH-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中常见问题分析
1. 螺栓联接问题
螺栓和螺母的联接是机电设备中的最基础的装备,在用于电流传导的螺栓螺母联接安装时,其设备的机械效应和电热效应。
①若在对其联接安装时,没有压接紧实,或者联接不够紧密都会造成部件之间松动,并且其之间的接触电阻增大,导致电阻在工作状态下产热、部件之间的接触面上发生氧化还原化学反应,若电阻过大,其产生的热量有时候甚至能够将联接部位烧熔,从而引起设备故障而不能正常使用,并且其它设备也可能因此受到损坏。
②若在对其联接安装时,联接过紧,在使用一定时间之后,极有可能引起螺栓滑丝等现象。
2. 电气设备问题
①在安装隔离开关时,若由于不规范的操作使得动静触头的接触压力和面积偏小,就会造成接触面发生氧化反应,接触面的电阻增大,持续通电电阻产生的热量会熔断触头,甚至引发事故。
②断路器弧触指与触头的装配错误,接触压力、插入行程、分合闸速度及同期性达不到要求时,会导致触头热度过大、熄弧时间过长,从而使得绝缘介质的分解压力瞬间猛增,可能会使路由器爆炸。
③安装检修不够细心,若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绕组电路中断,这样就会形成高压高强的电压,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设备的安全。
④若载调压装置的调节装置机构的安装不规范或者不正确,或者安装过程中不小心掉入杂物引起机构卡机,也会导致不同程度的事故发生。
⑤在安装主变压器的主变吊芯及高压管时,若不小心落入其他物体,或者设备不能完全排水、或者由于操作不当降低设备的密封性等都会导致主变压器的绝缘性能减小,从而会使某个部位的绝缘介质被破坏,引起严重事故。
3.超电流问题
①若泵内落入杂物,或者由于不当的操作使转轴和泵壳摩擦,就会导致超电流。②电机的功率偏小、过载电流整定偏小、线路电阻偏高及电源缺相等引发超电流。
③由于工艺操作密度大、粘度高、需求量高,使所送介质超过泵的承载力,导致超电流。、
4.震动的问题
①由泵引起的振动问题:泵内轴承间隙过大、转子发生倾斜、转子和定子之间摩擦力较大、转子和壳体的同心度不够。若泵在施工时参数与其额定参数的偏差较大,就不能平稳的运行。
②由电机引起的震动的问题:一般而言,比较常见的是转子不平衡、、轴承间隙大、转子和定子气隙不均匀等。
二、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中常见问题的对策探讨
1.安装施工遵循原则
1.1按要求选设施
选取设备设施的时候,需要考虑设备的经济效益和使用价值,经过有关专业人员的技术分析研究,选用那些技能满足使用需求又经济实用的设备。
1.2预定计划、总体布置、主次分明
在进行充分的技术分析和论证之后,将机电的设备的安装顺序进行科学的排列,一般来说,这个顺序不能任意变动,以避免破坏安装工程进度的连续性;在开始安装之前,需充分做好各个设备的准备条件,保证工程保质保量的顺利完成。
1.3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安装施工
安装时,需要严格遵循设计的要求,最大限度的减少时间和材料的浪费。若设计没有对安装施工做出明确的要求,则需要凭借经验按照常规的顺序和规范进行安装施工操作,不能因为时间问题改变施工顺序。
1.4保证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
安装工程的施工人员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在使用之前,其必须接受岗前培训,熟悉常规的安装知识和标准,他们的专业素质提高了,工程的质量自然也就会有所保障。例如:机械安装的部分必须由机械人员进行施工,电气部分必须由电气人员进行安装施工操作,电气人员按照有关规范要求安装完毕之后要对设备进行试运转操作,以便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处理。
2.安装施工的质量控制
2.1 编制施工流程图及施工要求
安装施工工程包含很多个不通的工种,为了保证其科学有序的完成,必须对其进行全面计划,在施工过程中一般应该遵循常规的先难后易、先大后小、先高后低的要求,在对施工顺序进行科学合理的排列之后需按照这个顺序进行阶梯式的流水工程;不同的工种要按照各自制定的标高和位置进行安装。
2.2 施工前的质量控制
施工之前需对施工工程做好准备工作。首先需要理解熟悉设计图,若提前发现设计中的问题要第一时间提出,并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最后选出合理的处理方式;第二,对工程中有要用的表格或者技术文件、工程的要求、标准等,要做到心中有数;第三,检测工程需要使用的设备和材料;第四,明确施工顺序及施工当时的操作规范;第五,施工过程中,要做好交底工作。
2.3 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安装施工要严格按照已经确立的设计图纸和相关的技术文件,以及之前确立的施工技术方案进行,若施工中发现图纸中的问题,则需要第一时间提出然后对这个问题进行处理,禁止个人在没有经过同意的前提下对设计进行变更;坚持执行并落实“三检”制,关键部位需有旁站监理;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进行施工;为了控制安装施工质量,要编制合理可行的质量控制程序;隐蔽验收表上在有关人员签字之前不能开始下一道工序;写好施工日志。
2.4 通电调试
机电设备刚出厂时由于不能进行总装和负荷试验,已用过的设备,也不能避免其在拆卸搬运等过程中发生故障,所以,设备安装好之后,要尽可能早的进行通电调试操作。此外,新增、自制、更新、改造、大(中)修机械设备在使用之前都需要进行调试,除了其工作质量、可靠性、操作性和经济性进行操作之外,还需要在施工现场对其空负荷和负荷进行测试,目的是保证其各项功能都达到有关技术的要求。
对设备的通电调试,需要遵循先单机后联调、先手动后自动、先就地后远方、先空载后负载、先点动后联动的原则,按有关规范分别对配电屏和配电柜进行送电,送电须由专门的人操作,调试要在送电和受电两方的监理的监督情况下完成,目的是保证调试人员的人身安全。
2.5 验收过程
人民网重庆视窗2008年l1月9臼电记者今天从重庆市消防总队获悉,重庆全市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检查目前已经结束,其中有5650栋高层建筑存在隐患,已超过全市高层建筑总数量的一半。据统计,目前,重庆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高层建筑总共有8664栋.数量仅次干上海,位居全国第二。在这些建筑中,高度超过l00米的就有84栋。在今年下半年,重庆开始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夫检查。在历经近半年的检查中发现,有565O栋高层建筑存在火灾隐患22706条。
以上报道只是重庆市的现状,这种现状在全国其他城市也是会存在。今年国外和国内也发生了几起高层建筑火灾,所幸没有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这是一种侥幸,只要高层建筑的火灾隐患不彻底解决,火灾随时会发生。
1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的常见问题
(1)消防设施配备不符合规范要求。依据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高层建筑在建设时,应设有较完善的消防设施,以便为火灾预防和火灾扑救、自救工作提供有利条件。但是,在工程竣工验收或日常监督检查中经常会发现,高屡建筑或多或少存在着消防设施欠缺、质量性能低劣和功能全等违规行为。有些建筑由于缺少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事内消火栓等消防设施的经常性维修保养工作导致了部分消防设施长期处于故障或瘫痪状态,不能正常使用。
(2)擅自降低消防技术标准,将按规范要求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高层建筑物擅自取消,有的取消了消防水池、消防水泵、屋顶水箱以及联动控制装置的设置,仅靠市政室内消火拴管网,更有甚至靠生活用水管网供水,根本不考虑系统的可靠性,导致消防水源、工作压力无保障。有的管道材质、管径不符合要求。部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管道未按国家规范要求采用热镀锌钢管。有的连接方式不规范,自动喷水系统未按规范要求采用丝接或构楷式机构连接,而是大量焊接,未对焊接处进行二次镀锌。更严重的是部分场所出现“假喷淋”现象,将喷头置于吊顶而不与供水管网连接;有的受管道材质和施工质量影响,产生漏水,业主干脆将其关闭。
(3)应设控制中心报警系统的高层建筑改设集中报警系统或区域报警系统,有的根本不设火灾向动报警系统。有的高层建筑消防水泵、防排烟设施、消防电梯、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和电动的防火门、窗、防火卷帘、以及非消防电源的切换等无法实现联动控制。
(4)消防电源无法保证消防用电设备需要。按照设计规范要求,应设计满足电力负荷的高层建筑,不考虑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防排烟设施、消防电梯、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和电动的防火门、窗、防火卷帘,以及其它消防用电设备的消防用电;个别高层建筑在无自备发电设备的情况下,都仅有一路供电;且消防用电线路的敷设未按要求,应穿管保护的消防用电线路,穿管不到位,造成大量的线路。
(5)防排烟系统设计施工随意性大。按照规范要求,一些本应设置机构加压送风防烟设施的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问、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却不设加压送风系统;有些虽然设置了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但防火门未安装或损坏严重,达不到防烟楼梯间压力要求。
(6)消防电梯功能不具备。消防电梯的消防电源、消防电源线路敷设、末端自动切换、消防电梯前室设置、消防电梯载质量、消防电梯运行速度、井底排水和电梯门挡水设施以及前室内的室内消火栓、应急照明或正压送风系统等不满足规范。消防电梯缺少上述条件,不能起到保护作用,会危及消防队员生命安全。
(7)防火门、防火卷帘材质各异。一些防火门、防火卷帘门的填充材料违规采用可燃材料;一些防火门的木制品只经过了的阻燃浸泡处理,耐火极限达不到规定要求;有的防火门装饰面层未经过阻燃处理,采用普通油漆,降低防火门耐火极限;闭门器回弹力度不够,导致无法正常关闭;复合防火卷帘达不到背火面温升要求采用喷水灭火系统进行保护时,未设置独立的喷水保护系统;用作防火分区的防火卷帘无消防电源和联动控制装置,发生火灾断电后只能靠人为手动关闭。
2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
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一是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和业主消防安全意识不够,对高层民用建筑防火一无所知。二是经济制约了消防安全的发展。为了“节约”成本,降低消防技术标准,将应当按规范要求设置消防设施大量节俭,埋下大量火灾隐患。三是执法不严,不廉,给少数人可乘之机.
3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管理整改对策
加强高层建筑消防工作必须把重点放在管理措施的落实上。
(1)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60号令等法律法规,就消防安全责任作了具体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应严格遵守,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消防安全艾务,努力提高全体人员消防安全意识,增强抗御火灾整体能力。高层建筑涉及多家产权位,承包、出租或委托经营时,又涉及多家使用单位。各产权单位、租赁单位在房地产商签订购买租赁合同时,必须与房地产商签定相应的消防安全责任,明确各自责仟,共同维护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房地产商应提供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建筑物.产权单位与使用单位应在订立合同中明确备方消防安全责任,特别是各产权单位在消防车通道、涉及公共消防安全的疏散设施和其他建筑消防设施方面明确管理责任。同时,针对高层建筑的管理特点,产权单位、使用单位和物业管理单位要细化消防安全管理,落实自主管理,严格日常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确保高层建筑安全。
1 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存在问题分析
1.1 螺栓联接问题
螺栓、螺母联接是机电设备最基本装配,其用于电气工程传导电流的螺栓、螺母联接,安装时需考虑设备的机械效应,更要注意其电热效应。(1)螺栓、螺母联接时,压接不紧、联接过松都会使部件间的装配松动,增大接触电阻,造成通电时发热、接触面氧化、电阻增大的恶性循环,甚至在严重过热时,会烧熔联接处,引发接地短路、断开等事故;对于那些一次设备和母线,其联接线的并沟线夹、设备线夹、T 型线夹和接线相等也都可能受其影响而出现不同程度的事故;(2)螺栓、螺母联接过紧,容易使长期在机械力和电磁力作用下的螺栓产生金属疲劳,出现剪切或螺牙滑丝。
1.2 电气设备问题
(1)隔离开关安装时操作不当或动、静触头接触压力与接触面积不够,会导致接触面电热氧化,增大接触电阻,灼伤、烧蚀触头,引起事故;(2)断路器弧触指与触头的装配不正确,接触压力、插入行程、分合闸速度及同期性达不到要求时,将使触头过热、延长熄弧时间,导致绝缘介质分解、压力骤增,甚至引发断路器爆炸事故;(3)安装检修不慎,会使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绕组开路,产生高强的过电压,对设备安全和人身造成威胁;(4)在装配有载调压装置的调节装置机构时的装配错误,装配时不慎掉入的杂物卡住机构等问题,也将引发不同程度的事故;(5)主变压器的主变吊芯及高压管等安装时,不慎掉入如螺帽与钥匙之类的杂物、器身及套管内排水不彻底、密封装置安装错误或在安装中损坏等,都会降低主变压器绝缘强度,导致局部绝缘被击穿或破坏,造成恶性事故。
1.3 超电流问题
(1)泵内有异物、泵内轴承损坏、泵的转子与壳体相摩擦等会引起超电流;(2)电机的功率偏小、过载电流整定偏小、线路电阻偏高及电源缺相等也会引发超电流;(3)工艺操作中密度大、粘度高、需求量高等现象,使所送介质超过泵设计能力,导致超电流。
1.4 振动的问题
(1)泵的问题,多见泵内轴承间隙大、转子不平衡、转子和定子相摩擦、转子与壳体同心度差等。其工艺操作参数与泵的额定参数偏离太多,就会引起泵的运行不平稳;(2)电机的问题,常见为转子不平衡、轴承间隙大、转子和定子气隙不均匀等。
2 常见问题的对策探讨
2.1 安装施工的遵循原则
(1) 按要求选设施
经有关科技人员通过技术计算和验算,共同研究商定,以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双保证为设备和设施选定取向,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及设备、设施选择。
(2) 预定计划、总体布置、主次分明
经多方面考虑、技术论证,科学、有序地计划安排每项机电设备的安装施工顺序,不可随意改动,影响工程进度的连续性。开工前,需对变电所、压风机等主要设备的安装做出充分准备,为顺利施工创造条件。如先确定电源、动力源,再配备井架、提升绞车等,只有这样按主次分明、轻重缓急,有序、合理的安排,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安装工作,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
(3) 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安装施工
严格按设备安装的设计技术要求施工,尽量减少时间浪费和材料耗损;对没有特定要求的,按常规作业方式和工作顺序以及规范进行安装施工,不可因赶施工进度而颠倒工序。如:井架安装,按常规作业方法和工作顺序,在基层组装完成后,利用测绘仪器进行操平找正,然后逐层安装,以确保施工质量。
(4) 保证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
参与安装的施工人员,需经过岗前培训,以掌握一般的安装知识和安装标准,保证其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进而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如,由机械人员负责安装机械部分,由电气人员负责连接电气部分,严格按规定规范接好设备供配电电源电路,在电路安装完成后进行设备试运转,以便提前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和检修。安装后,再对设备安装的合理性、完整性及安全性等进行全面的检查。
2.2 安装施工的质量控制
(1) 编制施工流程图及施工要求
为合理、有序地组织好多个工种的施工作业,必须做好全面的布局计划,施工程序需按常规先难后易、先大后小、先高后低;施工作业过程中,按施工作业要求和先后顺序安排阶梯式流水作业;各工种及各专业需按布局要求在指定标高位置上进行各自的设备安装。最好是根据这些程序和要求编制出施工流程图及施工要求,并进行合理化的探讨确定,按其所示进行施工,以求有备无患、事半功倍。
(2) 施工前的质量控制
施工前的准备阶段,首先要对设计图纸进行全面熟悉了解,如发现图纸中的问题或不足,及时提出或商讨处理意见,并随之及时调整准备工作的安排;对工程涉及的资料表格、相关技术文件、要求和标准要做到心中有数;对工程中所需的设备和材料进行核查确认,以便为下一步的工作创造条件;明确现行实用的规范及操作规程和顺序;向施工班组及人员进行总体工程的技术交底,并根据施工人员流动大的特性,按照工程进度情况分段进行交底。
(3) 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根据已会审的电气设计图纸及有关技术文件,以及经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施工;若在施工中发现图纸中有问题,需及时提出并作出相应的处理,但不可未经同意私自变更设计;要坚持执行并落实“三检”制,关键部位需有旁站监理;严格推行实施规范化操作程序;编制符合工艺标准、规范、可操作的质量控制程序;注意在平时及时收集并整理资料,尤其是隐蔽工程的验收资料和隐蔽签证的收集、整理和保存;未经有关人员在隐蔽验收表上签字,不得进行下道工序,以防监督流于形式;做好施工日志的记录。
(4) 通电调试
机电设备在出厂时无法完成总装及负荷试验,即便是使用过的设备,也难免因拆卸、搬运或再次安装而改变原始安装状态,因此,已安装好的机电设备必须尽快进行调试。不仅是解体装运的初装设备在安装后需要进行调试,所有新增、自制、更新、改造、大(中)修机械设备,都必须在投入使用前进行调试。且调试前要再次检查设备装配的合理性、完整性、安全性及渗漏痕迹等,以保证调试工作安全、顺利进行。主要调试其工作质量、可靠性能、操作性能与经济性能等。还需在施工现场对其空负荷及负荷进行试验考核,以正确检验并保证其性能达到工业化生产技术的条件要求。
(5) 验收过程
施工承包单位在工程具备竣工验收条件时,再进行一次自评、自查,之后再向项目监理部门提交竣工报告及竣工验收报验单。经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各专业的监理工程师,对工程竣工资料和工程实体质量的完成情况进行预验收,并按照督促意见,对检查出的施工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后,经项目监理部对竣工资料及工程实体再次全面检查、验收合格后,由总监理工程师签署工程竣工报验单,最后向建设单位提出资料评估报告。若有竣工验收后的工程移交前未及时完成整改,需征得安装单位的同意,做甩项处理,并在监理督促和跟踪下,进行工程移交后的整改完善。
3 结语
总之, 建筑中机电设备技术安装工程是一个多工种、多工序、多系统的复杂生产过程,它是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给与足够的重视。因此,分析机电设备安装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对保证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