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5 14:54:4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重症护理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结果
本组病例抢救成功9例,成功率60%;死亡6例,其中,4例为抢救后出现严重的肝性脑病,另2例为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消化道出血。
3护理
本组病例病情危重,抢救难度大,成功率仅达60%,与往年相比提高了1%。其临床护理的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加强心理护理
重症肝炎的患者,大都有病毒性肝炎病史,而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传染性疾病,目前又缺乏特效的治疗,有的患者发病后出现精神抑郁,怕被家人、亲朋厌弃,又忧虑病情不易很快好转而影响个人的前途及今后的生活,当出现黄疸并迅速加深时,会极大刺激患者,产生忧郁、恐惧、绝望甚至濒死感觉等消极情绪,有的甚至拒绝治疗。此时,尽可能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就显得尤为重要[2],通过这样护理人员才能有针对性地消除其消极情绪和不良行为,帮助患者尽快地实现角色转换与适应环境,并用充满爱心的语言安慰患者,向他们解释分析病情,并用自信的语言向患者传递现代医学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情的信息,使其具有安全感,并与医护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以求得患者的密切配合,这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家属的密切配合也是患者战胜疾病的重要保证。做好家属的心理指导,一方面能有效地稳定患者的情绪,另一方面还能使家属积极地协助、配合抢救工作。在抢救环境方面,注意保持病房的有序和整洁也会在视觉和嗅觉上有效地缓解患者和家属的紧张情绪。此外,护理人员在抢救过程中保持紧张、敏捷但又不失镇静、有序的工作作风,也是获得患者和家属信任的途径之一[3]。
3.2绝对卧床休息
重症肝炎的患者多病情危重,监护患者尽量减少体力消耗。
3.2.1加强基础护理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协助患者洗漱、进食,保持床铺整洁干燥,减少刺激;帮助患者经常变动,每2~4小时翻身1次,并记录患者和翻身时间,用50%红花酒按摩受压部位,预防压疮的发生。
3.2.2注意口腔清洁口腔是重症肝炎继发感染和其他微生物入侵的门户。合并口腔溃疡和鹅口疮者,可致口臭,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也可引起全身细菌感染和霉菌感染。因此,对意识清楚和患者应督促进食后漱口,早晚刷牙,对重病生活不能自理和昏迷的患者,应每天检查其口腔内有无出血、溃疡和霉菌生长等现象,每天至少进行口腔护理3
3.4.2观察体温每天测体温4次。因为重症肝炎肝细胞坏死时可以出现37~38℃持续低热。如突然出现高热,就要怀疑有继发感染。凡是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退热者,应每半小时测体温1次,并做好记录。3.4.3观察脉搏如果脉搏加快或细速,提示为出血存在或出血的先兆;而高热时,相对的脉搏缓慢可为颅内高压,应及时报告医生。
3.4.4观察呼吸呼吸异常出现在肝昏迷、出血、继发肺部感染或大量腹腔积液压迫时,及时发现给予氧气吸入,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及时通知医生。同时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气味等。如闻到呼出的气体中有烂苹果样气味即肝臭,示病情危重。
3.4.5观察血压若血压明显下降,提示有大出血和休克的可能;若颅内压升高时血压有可能升高。
3.4.6观察瞳孔若出现瞳孔左右大小不等或不对称,注意有无肌肉抽搐或颤动,以便早期发现脑水肿症状,并通知医生及时抢救。
3.5准确记录出入量
观察液体平衡情况。每天摄入量少于2500ml,则营养不够,可影响康复,应及时通知医生。每天尿量少于500ml也应通知医生,以便做相应的处理。对使用利尿剂的患者,应观察利尿效果,准确记录24h排尿量。
3.6醋酸保留灌肠
采用食醋稀释后保留灌肠,使肠道酸化,可阻止氨的产生和吸收。对重症肝炎患者采用食醋保留灌肠疗效显著,本组病例中抢救成功的6例患者使用了此法,均获得满意的效果。在护理方面应注意[5]:先用0.9%的生理盐水500ml清洁灌肠。注意观察洗出大便的颜色、数量和性质。灌肠时注意肛管要光滑并加以石蜡油,灌肠的速度不能太快,以免因压力过大造成黏膜的损伤。0.5h后,用20ml食醋加0.9%的生理盐水100ml做保留灌肠。每日1~2次,应尽量争取长时间保留。并记录在肠道内保留的时间。
4讨论
重症肝炎发病急,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临床上治疗比较棘手,在采取有效措施抢救治疗的同时,加强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6]。重型肝炎患者病情重,治疗时间长,费用高,心理负担重,常表现为紧张、恐惧、焦虑、易激动等不稳定心态。因此,在护理中应多给予精神安慰,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经常进行有关疾病知识指导,帮助其消除心理障碍,并给予理解、关心、体贴,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4]。护理人员必须增强责任心,具有扎实的基础和专业知识,重视疾病的观察与护理,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池肇春.新编实用肝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116-120.
[2]黄晓专.上消化道出血急救护理中注意的问题[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9,21(2):353.
[3]聂国英.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J].福建医学杂志,1999,21(1):110.
[4]李继云,侯秋菊.重症肝炎患者的护理[J].包头医学,2002,26(2):88.
[5]赵富荣.重症肝炎的护理体会[J].护理探讨,2003,(2):70-71.
[6]李能云,周培凤,刘晓丽.血浆置换术治疗重症肝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2):150.次。以保持口腔清洁湿润,增加食欲。
3.2.3饮食护理给以糖为主的清淡、低脂饮食。有肝昏迷前驱症状时限制蛋白质,严禁含氨物。有腹腔积液时用低盐饮食,并限制饮水量[4]。
3.3注意有无出血倾向
如皮肤出现大块紫瘢、鼻衄(可用1%麻黄素棉球填塞止血)、牙龈出血。如有消化道出血,及时报告医生,记录出血量,即送血型交叉配合,以作好输血准备。
3.4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重症患儿89例,其中男49例,女40例,年龄29d~8岁,平均(3.4±2.2)岁;患儿原发疾病为呼吸心搏骤停7例,哮喘持续状态10例,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0例,感染性休克2例,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并发颅内出血3例,肺出血6例,重症肺炎50例。
1.2呼吸道护理管理方法
89例患儿在行对症治疗期间均给予呼吸道护理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①环境护理:对病房内空气进行净化,定期进行通风换气,每日2次,每次换气时间不短于30min;每日利用紫外线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同时用含氯消毒剂对地面进行适当擦拭;确保病房温度和湿度适中;医护人员进入PICU前应根据规定更换帽子、佩戴口罩并换鞋,同时应对家长探视时间予以合理控制。
②镇静护理:大多数患儿由于年龄较小或父母无法一直陪伴在身边,常会出现烦躁、哭闹等现象,可导致病情加重。护理人员需给予充分镇静,特别是对于重度肺高动脉压患儿,其吸痰时有剧烈反应,应在吸痰前给予适当镇静剂以避免患儿躁动。
③心理护理:患儿在疾病刺激下及陌生环境中很容易出现恐惧、忧伤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应保持亲切和善的态度,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予患儿有效安慰,消除其恐惧,使其配合治疗与护理。
④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护理:给予患儿氧气驱动雾化面罩吸氧,将30mg氨溴索与20mL灭菌水注入雾化罐中,与输氧装置连接并将氧流量调节为3~5L/min,当面罩中喷出气雾后将其扣紧在患儿口鼻上。每日进行4~6次吸氧,每次吸氧时间为10min~15min。
⑤护理及吸痰护理:指导患儿抬高头颈取半卧位,使气道保持伸直状态;协助患儿排痰,每2h为患儿进行1次叩背或协助其翻身,每1h~2h为患儿进行1次吸痰且保持吸痰动作轻柔,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20s,压力在190mmHg以内。
⑥叩背、震动护理:对于咳嗽无力、咳嗽伴随痰多等患儿给予叩背及震动,震动操作方法是将中指与示指置于需震动处,将掌、腕及指弯曲并伸直手臂,通过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对抗收缩形成振动。叩背时弯曲手背、并拢四指,利用空掌心对患儿脊背进行轻轻叩击。
⑦呼吸道湿化、抗炎、解痉:利用高压气体作为喷射式雾化器的动力,在给药同时给予氧驱动雾化吸入给药,所用药物主要为沙丁胺醇、布地奈德、氨溴索及异丙托溴铵,同时给予祛痰、抗感染、抗炎及支气管扩张治疗。
2结果
本组89例重症患儿PICU住院时间为3d~9d,平均(4.3±1.2)d;进至PICU后所有患儿均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或痰液窒息,无死亡事件发生;1例患儿出现原发呼吸道感染加重现象,1例出现坠积性肺炎,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3讨论
呼吸道护理管理对于重症患儿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与患儿疾病治疗效果及抢救成功率均有密切关系。对PICU患儿展开呼吸道护理管理,其目的是促使患儿原发疾病有效恢复,同时对医院感染的出现予以有效预防,且后一目的在社区医院护理工作中更为重要。重症患儿因应用广谱抗生素、机体免疫力受损、糖皮质激素等因素很容易发生内源性及外源性感染,外源性呼吸系统感染中大部分为医源性感染,其感染途径为医护人员口鼻、手,损伤性操作或受污染医疗器械等,也可自病房环境或医院内致病菌侵袭引发。现如今,院内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对于住院患者,特别是对于重症患儿而言已成为十分严峻的问题,常见的肺部感染类型主要为呼吸机相关肺炎及院内获得性肺炎等。在致病菌耐药率不断增高及耐药种类日益增多的现状下,重症患儿肺部感染临床治疗难度日益增大,几乎已达到无药可用的地步,因此对肺部感染等医院感染加以解决的最佳方法,也是惟一方法即为预防。基于这一理论,我院在为重症患儿进行治疗时,均给予呼吸道护理管理,从环境护理、镇静护理、心理护理、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护理及吸痰护理、叩背、震动护理、呼吸道湿化、抗炎、解痉等方面展开护理工作,护理人员以细致、负责的工作态度与规范化操作,确保病房空气清新、湿润、洁净,为患儿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与全面的护理服务,结果显示89例重症患儿PICU平均住院时间为(4.3±1.2)d,进至PICU后1例患儿出现原发呼吸道感染加重现象,1例出现坠积性肺炎,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无死亡事件发生。
1.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龄、ICU住院时间较长、侵入性操作较多、抗生素使用时间长、种类较多等均是导致重症监护室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具体见表1:
1.3所有患者经积极治疗后,感染均在3天内消失,治愈率为100%。
2讨论
本次研究显示高龄、侵入性操作、ICU住院时间过长、抗生素使用时间过长、联合使用种类较多等是导致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高龄患者机体较为衰弱,机体抵抗力较差,因此极易受到外界感染,而接受有创性检查及治疗患者,机体正常防御技能受到破坏,导致细菌侵入人体难度较大,患者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在侵入性操作中,一些消毒灭菌不合格医疗器材的使用等可诱导感染的发生,甚至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为了抵抗细菌感染,患者多会采用抗生素治疗,然而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过长、抗生素使用种类较多等均可导致患者体内菌群失调,进而导致感染发生,因此针对上述因素,医护人员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积极预防及护理干预,减少感染的发生。护理对策:
①重症监护室工作人员工作较为繁重,医院要加强对其专业知识的培训及健康教育,同时由院内指派专门感染检测员对其工作进行监督及指导;所有侵入性操作所需使用的器械、工具等均需严格消毒并拔管。
②保证ICU内良好的室内环境,在不同患者之间采用屏障进行分隔,医院条件允许情况下可安装空气层流设备,对空气污染进行杜绝,室内每天用紫外线进行消毒;定期消毒清洁室内器械及设备。
③所有进入重症监护室内人员均需适应专用消毒口罩、衣帽及拖鞋等,进入病房及操作前均需严格洗手,医院需要配备手部专用消毒剂;患者使用的废弃物放进密闭、专用袋子内送往专门的垃圾处理中心进行操作。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新生儿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无菌护理、临床表征观察等;观察组新生儿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危险预防措施,例如加强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素质等。
1.3观察指标记录新生儿的重症监护时间,并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统计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将这两项记录项目作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
1.4统计学方法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x±s)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46例新生儿在接受上述护理后,其重症监护时间为(7.5±2.3)d,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水平为(92.3±1.2);对照组患儿的重症监护时间为(13.2±1.1)d,家属1112工企医刊2014年的护理满意度为(80.1±3.7)。观察组新生儿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护理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
3讨论
本组入选对象70例,选自本院收治的老年重症哮喘患者。均经CT、X线确诊。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均因剧烈运动、刺激气体与饮食、过敏源、上呼吸道感染、药物因素的等因素发生哮喘。临床表现为胸闷、大汗淋漓、呼吸困难、喘息,伴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等。其中男例,女例,年龄63~90岁,平均年龄(76.5±5.1)岁;所有患者均有支气管哮喘病史。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观察组给予急救护理,具体如下:在急诊到达现场后,评估患者情况及收集的资料,取半卧位或坐位,保持其呼吸道通畅。重症哮喘患者因痰液黏稠,痰液不易咳出,加上患者呼吸困难,更不易出痰。若痰无法排出,咳嗽又无力,可用负压吸引器辅助吸痰。防止舌后坠,堵塞呼吸道。并立即给予吸氧,纠正低氧血症。吸氧的同时应注意气道湿化,保持呼吸道湿润防止痉挛。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若患者出现呼吸>30次/min,提示有呼吸衰竭的早期迹象。观察患者的意识,患者若出现嗜睡、性格改变反常的情绪等则需观察是否为电解质紊乱,应立即查看准确的出入水量。当患者出现颈静脉怒张及下肢水肿,应考虑患者是否出现心力衰竭,并及时告知值班医师进行对症处理。应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并预留静脉留置针。给予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以解除支气管痉挛。糖皮质激素宜在饭后服用,服用应立即用清水漱口,防止口腔感染。β2-受体兴奋剂可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哮喘症状,但患者偶出现头痛、心悸、手指震颤等不良症状,应提前告知患者。茶碱类药物使用时,应注意个体差异,严格控制好滴注速度,并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抗生素类药物,应结合细菌培养及药敏进行,选择广谱、高效、低毒的药物,注意药物的配伍与禁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具体如下: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生活的环境,让患者有足够的睡眠,同时要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温度保持在25%,相对湿度为85%。饮食上应保证患者能每天饮水<2500ml,不可超过3000ml,注意酸碱平衡,饮食上要多食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适量的补充维生素,尽量不食过咸或过甜的食物,少食或不食辛辣、刺激、过冷的食物,适当吃些新鲜水果,禁食虾、花生、鸡蛋、牛奶、豆类等易导致哮喘加重的食物。老年患者因疾病重,加上自身的反应不舒服,经济方面不宽裕的老人,更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开导患者,通过鼓励、暗示、说服等方面劝患者积极面对生活,打消不良情绪。
1.3疗效标准
经护理后患者哮喘症状及肺鸣音疾病消失,PEF增加35%以上为临床控制;哮喘症状及肺鸣音显著减轻,PEF增量30%以上为显效;哮喘症状,肺鸣音缓解,PEF增加15%以上为好转为好转;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
2结果
2.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总有效率达9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29例,满意6例,不满意0例,满意度10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12例,满意16例,不满意7例,满意度8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新生儿是医院感染高危人群。新生儿具有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的生理、病理特点,且新生儿监护室患儿多合并较严重的原发病,致使其免疫功能更为低下,易受病原微生物感染[1]。早产儿感染难以避免,并且孕周越小,感染发生率越高,且易形成暴发。有调查表明,在我国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中,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暴发占了整个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60%[2],尤其是近年来发生数起重大医院感染事件导致患儿死亡,给家庭带来巨大痛苦和精神损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在社会上引起恶劣影响,对医院也造成巨大打击。现就相关方面进行探讨。
1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又称院内感染即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患者或医护人员在医院内获得感染并产生临床症状,临床上将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称为院内获得性感染。由于新生儿是组特殊人群,出生前和分娩时可能感染母亲体内的微生物,因此根据新生儿感染出现症状的时间,将新生儿分为早发性感染和迟发性感染。早发性感染指生后3天内的感染,感染源多来自母体。迟发性感染指3天以后住院患儿的感染,感染源多来自医院内[3]。美国国家儿童保健和人类发育研究所(NICHD)认为新生儿院内感染是指新生儿生后3天在医院内获得并产生的临床症状的感染。
2新生儿N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2.1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低体重儿由于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并伴有严重原发病,免疫功能极低下,皮肤不能提供有效屏障,这类群体是NICU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之一。
2.2NICU医护人员手卫生重视程序不够,手卫生依从性差
2.2.1手卫生概念不深我科对新生儿NICU医务人员进行了调查,观察人员现场暗访,观察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结果表明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医院感染知识缺乏,洗手指征不清楚。大部分医生在查房过程中自始至终不曾洗手,护士在进行治疗操作中、喂奶中、更换尿裤中也忽略两例患儿之间需要洗手这一环节,常常是完成一项整个操作过后才洗手。部分医务人员认为NICU入室前洗手较重要,而入室后两个患儿操作之间不够重视,认为只要换好衣服、戴好口帽就行了,手卫生与医院感染之间没有直接相关性,对手部卫生观念淡漠,手部污染可能导致医院感染认识严重不足。
2.2.2工作忙碌顾不上洗手有的医护人员即使了解手卫生的重要性,但当情况紧急或工作繁忙时,往往无暇顾及手卫生,认为带手套可以替代洗手。他们在上厕所前、下班前、吃饭前洗手依从性高,但对正确洗手六步法、应持续洗手时间了解不够。
2.2.3担心洗手液伤害皮肤部分医护人员担心长期大量使用洗手液会造成皮肤粗糙、脱皮等不良反应。
2.3置管及消毒
急救技术快速发展,提高了先天缺陷及早产儿的生存质量,NICU中置管技术的应用以及NICU消毒不严。如治疗用品暖箱、监护仪消毒不到位,配奶操作有污染,新生儿沐浴发生交叉感染,消毒液不合格或过期等也是N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之一。
2.4频繁和预防使用抗生素可导致患儿菌群失调及耐药菌株产生,增加新生儿医院感染风险。
3NICU医院感染的对策
3.1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和制度科室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制定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制度、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消毒灭菌原则、方法。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到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督促检查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科室也应加强自身管理,不定期检查NICU消毒隔离及手卫生的落实情况。严格按照手卫生技术规范比照督查,对违反手卫生制度的医务人员按规处理,强制性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意识。3.2加强NICU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4]、《消毒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自我防护、6步洗手法,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甄别与诊断水平,做到四早。每半年对NICU医务人员进行一次医院感染知识及手卫生规范的考核。
3.3为NICU提供合格的洗手设备落实手卫生硬件设施,处处有卫生标志、全员动员起来,营造手卫生氛围[3]。在NICU洗手池、医护办公室、治疗室、配奶室等处处有手卫生警示标志,提高全员手卫生意识,规避错误手卫生观念。要求医护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均应严格规范洗手。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擦手,取适量手消毒剂于掌心严格洗手的揉搓步骤进行揉搓,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使双手达到消毒目的。不断改善洗手设施,所有洗手池采用感应式水龙头,取消固体肥皂改为液体肥皂。在治疗车和每个床头配备快速手消毒剂。速干手消毒剂的使用是保证NICU医护人员能坚持执行手消毒的一个重要手段,可采取壁挂式、口袋装等,从而方便医务人员的使用,提高手卫生效果。
3.4建立良好的监测系统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中洗手指征、6步洗手法护士长每日对NICU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医务人员接触患儿或污物前后均应按规洗手。感染管理科每月对NICU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消毒效果的监测,以及使用中的消毒液、物表、空气等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反馈到科室。对监测不合格的项目,科室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真查找原因,制定防范措施,改进消毒方法,与感染管理科协同再次监测,使之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超级秘书网
3.5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力提高患儿机体的免疫力可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加强早产儿营养支持管理及免疫球蛋白的应用。输注免疫球蛋白能提高早产儿免疫力,促进疾病康复,但也有研究表明免疫球蛋白的应用不能降低新生儿的感染。
3.6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病原菌种类、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制定治疗方案,防治耐药菌株的产生及菌群失调。新生儿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总之,由于NICU收治的是一群特殊群体,感染难以避免,如何预防NICU医院感染已成为广大医务人员的观注点。我们应作好防治措施,尽可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加强消毒隔离,减少侵袭性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制定NICU病房及医护人员行为规范,预防新生儿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1]游楚明,傅万海,张志钢,等.新生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9:224.
医院重症医学科基本概况:置病床数10张,拥有护士22名,年龄18~40岁。工作年限1~18年。本科3名,大专13名,中专6人。主管护师2名,护师6名,护士14名。床护比1∶2.2。
1.2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收住重症医学科的患者625例,年龄16~78岁,平均49.5岁。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
1.3观察指标:
开展优质护理前后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在患者(神志清醒)或者患者家属的配合以及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护士的仪表仪态、健康宣教内容、患者的需求满足情况、服务态度等各项满意度,每个项目都以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的评价来测定。另外根据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及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考核标准进行质量、绩效考核。
2具体实施方法
2.1加强宣传力度,营造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氛围:
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关于医院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及相关文件,让护士人人熟悉实施内容并认真贯彻实施,按照标准定期进行考核,对照自身找差距,统一认识提高服务观念,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转变护理服务理念,按规范落实各项护理工作。
2.2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
病人入住后,护士应热情接待,采用亲切的语言与患者交流,认真采集病史,了解患者既往健康状况、饮食生活习惯及心理活动情况。加强主动服务意识,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尽量消除陌生感,减轻患者的紧张不安情绪,根据患者及家属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检查、治疗、护理工作的时间,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服务。工作中保持镇静,操作熟悉、忙而不乱,尽量减轻患者的紧张不安情绪,认真执行医嘱,迅速配合医生完成抢救。
2.3提倡主动服务:
由于重症医学科病房不同于其他科室,有其严格的管理制度,实行定时探视制度,患者没有家属陪伴,患者的治疗、生活起居全部依靠护理人员,患者会出现孤独、焦虑、无助、恐惧等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患者,认真询问及倾听,落实晨、晚间护理,提供患者的各种生活需要。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治疗及使用监测设备的必要性,使其安心治疗,在实施操作前,向患者讲解操作的目的、过程及可能带来的不适等,取得信任和配合。
2.4结合学科特点,将制度落到实处:
根据各班职责,结合科室人员的情况,实行具有专科特点的弹性排班,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使护士保持最佳工作状态,精力充沛有条不紊,以保证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的持续、深入、有效开展。实施护士分级管理,推行护士长指导下的组长负责制。制定工作流程,认真落实基础护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建立入院前、入院时、住院、转出或死亡后全程服务规范,保证患者得到高效、全方位的护理。落实首问、首听、首看负责制,各种问话有回应及落实;监护病情到位。完善探视制度,根据患者病情实行人性化的探视管理,接待探视家属,要求笑脸相迎,规范迎接用语。积极采纳病人及家属的合理的意见及建议,完善及改进工作流程,提高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严格护士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护士薪酬、晋升、评优相结合。
2.5加强医患、护患有效沟通:
医患沟通是一种信息传递过程,是为患者的健康需要而进行的,良好的医患沟通不仅能使医患双方充分、有效地表达对医疗活动的理解、意愿和要求,全面地了解患者病史,做出准确的诊断和及时性的治疗,使病人得到更满意的服务。
2.6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护理技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护士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整体素质,丰富知识结构,切实转变“重专业、轻基础,重技术、轻服务”的观念,夯实基础护理,丰富服务内涵,提高护理质量,推进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满意的护理服务,增进医患和谐。
2.7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严格落实健康教育工作,及时做好教育评估,针对不同的个体、不同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从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心理调节、功能锻炼等多个方面,让患者掌握相关保健知识,改变不良的行为和生活习惯,以促进患者自我防护。同时,护士在进行各种护理操作时,边实施边讲解,适时地、有目的地将躯体护理与健康教育融于一体,使患者及家属容易接受和记忆,同时可促进和改善护患关系,使患者得到高质量的护理,提高满意度,让健康教育要真正服务于患者。
2.8完善科室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质量:
根据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模式及要求,细化人性化服务工作流程,对传统的排班方式及工作分工进行改革,加强程序化管理,实施以责任护士包干病人的排班模式,使人性化护理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加强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安排外出进修及参专科培训,保证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科室质控小组重点检查优质护理服务措施落实情况,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提出可行性改进措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3结果
实施优质护理前后,病人满意度分别为70.13%及93.29%,差异显著(P<0.01);护理质量、绩效考核平均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果说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确保了护理安全,护患关系得到改善。表1中率的比较用X2检验,得分的比较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重症监护室(intensivecareunit,ICU)属于呼吸内科,有呼吸机16台,护士26名,均为女性,医生6名,护士长1名。科室90%的住院病人平均年龄60岁以上,年龄偏高,病情严重,对护理技术水平及科室医疗设备要求高。
1.2对象与方法
1.2.1对象
一部分为病人,在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每月随机选取90名ICU的住院病人,共计720例。纳入标准:所选择病人均意识清楚,无精神系统疾病,能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及意愿。另一部分为ICU的全体护士,共计26人。纳入标准为:在本研究期间科室护士无任何变动,无休病假、产假、离职和新聘用人员。
1.2.2方法
1.2.2.1干预方法
本研究从2011年9月开始至2012年9月结束,在1年的研究期间分为3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进行4个月。第一阶段:学习和培训阶段,制定护理理念,讲究护理服务艺术,树立服务品牌,实行人性化服务。第二阶段:试运行阶段,首先在呼吸ICU试行,通过4个月的实施,归纳总结,吸取经验教训,修正和完善方案。狠抓护理服务质量,规范护士行为准则,修订护士专业知识和技能考核条例。第三阶段:进行全医院推广阶段,全院工作人员集思广益,提出创新性思想,进一步完善方案。在护理服务文化建设前后在每个病房每月随机抽取病人及家属满意度问卷调查,我科室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病区环境及氛围、护士职业素质、病区管理、医德医风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实施护理服务文化建设前抽取住院病人问卷调查360份(每月90份),实施护理服务文化建设后抽取住院病人问卷调查360份(每月90份),所有护士在护理服务建设前后每月均参加“三基”理论和操作考试,每季度参加护理质量考核,分别统计“三基”理论、操作以及护理质量考核成绩。
1.2.2.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护理服务文化建设的内容
2.1更新护理服务意识和观念
护理服务文化是医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疾病复杂性与病人健康观念的转变,医学治疗和护理服务模式发生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在护理服务文化建设活动中,需要更新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观念,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和激情,建立一种全新的、具有凝聚力的护理服务文化。更新护理服务意识和观念需要将过去病人求医院的思想转变为现在将病人当做亲人、朋友的思想。科室通过护士座谈会,护士交心会等活动形式,利用全新的服务理念引导护士思维方式的转变,建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将病人的舒适和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要我做”的思想观念转变为“我要做”;确立“病人舒心、病人满意、病人健康是我们的共同心愿”的新型护理服务意识和观念。
2.2强化护士形象,树立服务品牌
护士形象是社会公众对护士的感知印象,是护士在护理服务文化的社会表现和社会评价。科室护士通过积极学习护士服务礼仪手册,在日常工作中规范行为礼仪,强化形象。科室对护士仪容仪表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如在工作期间要求护士穿工作服;护士帽统一用发夹别住;严禁上班期间戴耳环、手镯和戒指;衣着整洁;举止稳重;仪表端庄强化护士形象;树立良好服务品牌。
2.3实行人性化护理服务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文关怀成为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树立以“人文关怀”为理念的人性化护理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人性化服务理念是实现病人从住院到出院的全过程得到护士的全方位护理服务。人性化服务的核心理念是“病人第一、服务第一、质量第一”,在护理服务过程中护士始终以病人健康为中心,对病人态度和蔼、耐心倾听、热情帮助,主动疏导病人心理、及时了解病人需求,让病人得到贴心的服务,让家属放心满意,实现真正的人性化服务。
2.4建立特色重症监护护理服务
ICU护士责任重大,承担着危重病人抢救及监护工作的重责,护士的护理技术水平和质量直接关系病人的生命安危,因此ICU做好重症病人的急救和监护护理工作尤为重要。科室通过建立特色急救和重症监护护理服务,为重症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比如护士应定期参加培训,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操作技术,解决重症病人病情严重、病症复杂等难题;重症病人容易被感染,因此做好ICU无菌管理尤为重要,如对医疗器械(手术刀、手术钳、雾化器、呼吸机等)要做好消毒灭菌工作,护士的双手需要在操作前后进行清洁,严格控制外来人员随意进出监护室。2.5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ICU接受治疗的病人病情复杂及难治疗,护士工作量繁重,因此需要护士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操作技术水平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需求。护理服务文化建设可以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素养和职业技能操作水平,使护理文化建设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室通过以下方式加强护理服务建设从而提高护士专业素质:定期对护士专业理论和技能操作进行考核;鼓励护士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提高其专业知识储备量;评选“优秀护士”,进行荣誉激励和经济奖励,从而激发护士工作的热情度和主动性。
3讨论
3.1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
实施护理服务文化的建设,一方面,从规章制度、纪律等方面规范了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使其注重护理礼仪,讲究护理艺术,在护理过程中具有良好的仪表形象;另一方面,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三基”理论考试成绩从建设前的88.45分提高至建设后的96.38分,操作考试成绩从建设前的865.9分提高至建设后的95.28分,由此可见,护理服务文化建设对护士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3.2提高了住院病人及家属满意度
在医院护理工作人员始终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理念为准则,使病人在舒适、亲切的人性化护理服务环境中治疗、康复。通过护理服务文化的建设,这项工作得到了病人及家属的认可,科室病人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过去的88.12%提高至96.69%,这是对护士护理服务工作的进一步肯定。
3.3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
护理服务质量是护士为病人提供护理技术水平和生活服务效果的程度,护理技术水平决定护理质量水平,提高护士技术操作水平和技能熟练程度,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减轻病人疼痛,提高病人及家属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科室通过加强护理服务文化建设,护理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从建设前的89.38分提升至建设后的95.88分,病人及家属满意度从建设前的88.12%提高至建设后的96.69%,在今后的日常工作中不断加强专业技术操作训练,定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考核,不断提高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需求。
1 营造人文氛围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人文关怀是人的本质的需求,那么什么是人文关怀呢?通俗地讲,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关心人、重视人的个性、满足人的需求、尊重人的权利。我院在开展整体护理过程中,将人文关怀参与到以人为主体的护理活动中,使人文精神在护理工作中得以充分体现。
1.1 营造舒心的住院环境 建立花园式的住院部:在病房大楼周围建造了喷泉、亭台供患者散步、锻炼。建立宾馆式的病房、开放式的护士站,便于护患之间面对面的沟通,病房内设有微波炉、冰箱、电视机、电话、沙发、浴室等,解除患者的不便,根据患者的喜好在病房内可摆上自带的鲜花或其他植物。设立病房便民角,备有针线包、老花镜、纸、信封、笔等,供患者随时取用。
1.2 创建方便、温馨的工作流程 实行首问负责制,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服务”,简化工作流程,为新入院患者送上第1瓶水、落实第1碗饭、协助第1次检查、指导第1次用药、做好第1次入院宣教。详细介绍床位医师及护士、病区环境、同室病友,为出院患者办好出院结账手续,联系交通工具,护送患者上车等。
2 以人为本,推行人性化服务
我院不断转变服务理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将整体护理与个性化护理相结合,制定了“五心服务”:接待患者热心、护理工作细心、解释工作耐心、听取意见虚心、整体护理专心。要求全体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充满热情,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专科业务、操作技能水平及语言沟通技能,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2.1 推行心理护理 制定心理护理路径,培养专门的心理管理人才,启用专职心理管理护士,在整体护理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面对面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对患者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理疾病的康复。
2.2 加强健康教育 为使患者能够在疾病的各个阶段获得相关的健康知识,我院各病区均制定了各种疾病的健康教育计划,除由专职的健康教育护士定时进行健康教育外,各位临床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中为患者提供及时、适时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指导,掌握促进康复的知识及建立良好的卫生行为方式。
2.3 延伸护理服务 笔者目前的护理服务已不仅是局限在医院内的患者,而早已不断向外延伸,扩展至家庭、社区至整个社会。我院适应新形势,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延伸护理服务,如出院患者的电话随访、家庭访视、与街道、居委会挂钩进行定期社区服务,为大型企业的职工义诊等。
3 强化人文知识的学习
选择2012年3月-2013年10月我院手术患者172例,其中,男98例,女74例;年龄13~76岁,平均年龄(53.6±10.2)岁;所有患者均为择期手术者,包括:普外科手术47例,骨科手术41例,泌尿外科手术21例,妇产科手术36例,胸外科手术19例,其他手术8例;麻醉方式:复合麻醉89例,全身麻醉62例,局部麻醉21例。将本组172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6例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照组86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基线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即根据患者病情、年龄及手术类型进行相应的手术准备,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同时协助医生顺利完成手术,做好细节及应急处理。
1.2.2观察组:
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即术前对患者的手术流程、环节等细化方案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进行评估,并将两方面的评估结果进行结合,同时着重就手术室护理工作提出问题,并将提出的护理问题按照循证理论查阅既往相关文献证实,如相关成功护理的案例、经验等,找到最适合的护理方式解决,并结合整体护理、常规护理的优势与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临床经验及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在手术室护理细节和衔接上具有统一化、个体化的最佳护理模式。此外注意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疏导,以减少不良情绪对机体各项生理指标的影响,使其能够较好地配合手术治疗。
1.3评价标准
手术前1d及术后1d,分别对两组手术患者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symptominventorysymptomchecklist-90,SCL-90)及护理质量、护理效率、医患满意度调查评分并比较。
1.3.1护理质量与工作效率的评价。
自拟评分量表分值为0~100分,积分>90分为优良;70~90分为一般;<70分为尚待改进。护理质量评分内容包括:手术顺利度、配合度、术中护理效果及术前、后护理效果;工作效率评分内容包括:手术环节衔接、手术时间及术中无谓的耗时、并发症预防方面。
1.3.2医患满意度调查。
患者满意度评定:根据患者对护理工作肯定及认可程度设定选项为满意或不满意。医师满意度评定:根据医师对手术及手术室护理效率的评价及认可程度设定选项为满意或不满意。
1.3.3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
主要针对患者表现突出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定(抑郁、焦虑、偏执及人际敏感)每个项目均可单独评估,以2分为基线分值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此项负情绪。<2分表示患者不存在此项负情绪,分值越低,情况越好;>2分说明存在此项负情绪,分值越高,负情绪情况越严重。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数据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护理质量、工作效率及医患满意度的评价比较
观察组在护理质量评分、工作效率评分及医患满意度方面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因子评分比较
手术后1d观察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反应心理状态的各项因子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2例,其中出血1例,其他1例,发生率2.33%;对照组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其中感染1例,出血2例,其他1例,发生率4.6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舒适护理模式是使人生理、心理、灵性、社会上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2007年3月~2008年2月,我们把舒适护理与手术室护理相结合,运用于病人,使其愉快的接受手术,减少了他们对手术的恐惧心理,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2007年3月~2008年2月常规手术100例,手术种类有:剖宫产22例,宫外孕20例,不孕症40例,子宫全切18例。
2护理
2.1手术前一天的舒适护理手术前一天手术室护士到病房做术前访视,术前访视时,护士先了解病人的病情,诊断,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状况,是否曾有手术史。护士首先向患者介绍自己,指导患者晚餐进食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忌吃辛辣的食物,禁止饮水的时间,对失眠较严重的患者要告知医生必要时给促进睡眠的药物,嘱咐患者术前晚清洁全身皮肤,术晨刷牙保持口腔清洁。穿棉质衣裤和棉袜,不涂口红,不戴金器和义齿;询问患者是否有疑问,如手术中怕痛,怕有后遗症,怕切除女性器官会引起性方面的障碍等,护士要耐心逐一作出解释,消除其紧张心理,并对其麻醉方式作出讲解,作好心理上的准备[1]。
2.2麻醉手术中的舒适护理[2,3]
2.2.1营造手术舒适的环境手术间温度保持在24℃~26℃,湿度45%~55%,配上优雅的背景音乐,手术床单、被套、推车单是洁净的,呈墨绿色,视觉上感觉很舒适,手术床、推车性能良好,保证接送病人安全、平稳。
2.2.2麻醉配合时的舒适护理患者入室后都特别紧张,护士要陪护在身边,用鼓励性、安慰性的语言沟通,协助麻醉师摆好,在椎管内置管时,穿刺针较粗,穿刺时后背有酸胀感,这都是正常的,嘱咐病人不要乱动,有利于麻醉穿刺成功。
2.2.3做好手术中的护理摆放时除了按手术要求摆放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平卧时,手臂不可外展过度,测量血压的手可用中单包在身旁;截石位时,托腿架要调节好高度和外展度,老年人外展度不宜太大,以免骨折;四肢有畸形的,在关节下垫软枕,要保持其功能位置。2.2.4做好生理舒适的护理手术时要注意给暴露在外的皮肤盖上布单保暖;消毒时,防止消毒液流至眼睛;如有呕吐,嘱其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呕吐物,洁净病人的面部;静脉输液时,要力求一针见血,并遵守无菌操作,手术时间较长时的输液输血采用输液加温器,让进入体内的液体与体温接近,减少温度过冷对机体的刺激;留置导尿管时,应在麻醉起效以后,方可操作,可以减少插导尿管给患者造成的尿胀、尿痛等不舒适的感觉,插管时动作轻柔,并遵守无菌操作。
2.2.5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4]多数病人是初次入手术室,手术中大多是清醒的,会有焦虑、急躁等心理,我们应给予安慰体贴,尽可能地减轻思想苦闷,积极配合手术,我们可以轻轻用手抚病人的头部,病人会感到安慰,将暴露的隐私部分及时盖住,避免病人因怕羞而不安。如果病人的术中病理切片结果是不好和恶性的,我们要注意不让病人知道病情,以免焦虑和恐慌。
2.2.6手术中注意观察病情变化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准确及时地执行医嘱,如遇到生命体征异常时,一定要沉着冷静地处理,切忌不要大声说话,怕引起病人的紧张。
2.2.7手术结束后搬运病人时的护理手术结束后推车要靠床平稳,各种引流管、引流袋、输液管要妥善放置,防止导管脱出,四人平稳地将病人抬至推车上,将干净的盖被盖在病人身上,防止着凉,在护送途中,密切观察病人的面色和神志。
2.3术后随访的舒适护理手术后第2天,手术室护士到病房做术后访视,要求护士仪表整洁,言语亲切,沟通讲究技巧,通过交谈,了解病人术后的心理状况,鼓励病人树立康复的信心。询问是否下床活动,讲解术后下床活动的意义,有利于伤口的愈合,询问伤口是否疼痛,及时与麻醉医生和手术医生联系,将疼痛降低到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
1姜乾余.医学心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1.
1情志护理
骨折后患者常有紧张、焦虑、悲观、痛苦等多种情志变化,从而引起人体的阴阳失调,气血失和,导致病情加重,并引起并发症。护士应根据不同的骨折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耐心做出合适的解释,如告知此病通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患者本人的积极配合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从而解除患者心理上的负担。必要时介绍同种疾病治愈出院的病例,以此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情志舒畅的接受治疗。对于伤肢肿胀,经过反复的手法复位效果不佳者,或对骨牵引治疗疑心重重,担心伤肢残废的患者,护士的心理护理显得更为重要,护士应详细说明小夹板或石膏固定及骨牵引的重要性,告知过分的心理紧张和情绪不佳都会影响骨折的愈合。
2病情观察
骨折的患者由于脉络受损,气血运行不畅,会出现患肢肿胀疼痛,此时应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以减轻和避免肢体肿胀,严密观察肢体远端血液循环情况,同时还应注意观察皮肤色泽、温度、感觉、活动度等情况,随时调整外固定的松紧度。如肿胀明显,可用中药外洗,以达到活血化瘀的功效;如出现肢端剧痛,发绀或苍白,皮温下降,感觉减退,肌肉无力,不能主动活动或被动活动等情况,都视为缺血的表现,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3皮肤护理
骨折的患者,患肢制动而长期卧床,局部受压部位血液循环受阻,易发生褥疮。应保持床整、清洁、干燥,定时检查受压部位,观察皮肤颜色及血运情况,每2h按摩受压部位1次,并擦红花酒精或用红外线照射,每次5~10min,在骶尾部或足跟部垫气圈或气垫。
4饮食护理
骨折的患者,由于失血耗气,中焦运化处于滞化状态,故应禁食生冷辛辣之品,饮食宜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饮食。骨折早期,骨断筋伤,气滞血瘀,瘀血内停,肿胀疼痛,体温偏高,此时不可急于服用营养品,应食蔬菜、水果、牛奶、米粥、面食等,忌食酸辣、油腻及刺激性食物。待病情稳定,二便通畅,舌苔脉象正常后,应给予续筋接骨、调和营养的食物,如鸡蛋、排骨汤、鱼类、动物肝肾、胡萝卜、瘦肉、豆制品等含钙高的食物,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促进骨折愈合。
5预防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