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5 14:54:5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研究生学年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根据培养方案,完成了2015级学术型研究生和2015级MPA 的课程教学。
对2013级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的毕业程序进行严格控制,对其毕业论文外审前安排了预审、预答辩,不合格的论文组织了二次预答辩,从而保证了本专业所有16篇毕业论文外审一致通过。
组织进行了2016年度研究生培养经费和研究生教育经费预算。
对13名学术型硕士考生和20名专业型硕士考生进行了复试。
统筹五院一所,完成了2016年公共管理专业学科评估。
进行了《公共管理(1204)学科授予硕士学位基本标准》和《公共管理硕士(1252)授予专业硕士学位基本标准》的编写和修正。
组织了2014级公共管理专业共25名学术型研究生的中期考核,对其中不合格者进行了第二次考核。
申请2016年研究生案例教学项目一项。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下半年)
根据培养方案,安排了2016级学术型研究生和2016级MPA 的课程教学。
2016级学术型研究生报到16人,专业型研究生报到13人。
完成了2015级学术型研究生的导师双选和2016级专业型研究生的导师双选。
对于2015级专业型研究生的专业实践,采取了与生源单位为实践基地,聘任生源单位负责人为校外导师的管理模式。
组织了2016年公共管理专业以及学科点的预评估。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1-0275-02
在管理学中,目标管理的概念为:组织的最高领导层与各级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制订出一定时期内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各项工作目标,然后层层落实,要求下属各部门主管人员以至每个员工根据上级的目标制订出自己工作的目标和相应的保证措施,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各部门或个人考核依据的一套管理方法[1]。目标是努力的方向,目标能集中人的精力,激发人的潜能,增加战胜困难的动力,人为了达到目标,可以无穷尽地努力,极尽全力地去寻找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我国企业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引进目标管理,现在,目标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卓有成效的企业管理制度。我国自2000年研究生扩大招生以来,研究生的培养规模较扩招前增加了数倍,研究生培养中教育管理工作日益繁重,管理方法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也愈发显著。将目标驱动管理应用于研究生教育,既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研究生自我控制的能力,又能将导师从繁琐的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更为重要的是研究生培养质量得到很大提高。
一、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分析
上海大学叶志明教授在《怎样当一名研究生》中强调,研究生教育的基本定义是:本科后以研究为主要特征的高层次的专业教育。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主要是通过研究为手段来掌握知识、运用知识[2]。这一特征表明,研究生的学习与本科生存在很大差异。本科生学习的是该专业最成熟、最常见的基础知识,主要通过教师课堂讲授获得知识。本科教学以老师为主,老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将问题提出来,分析给学生听,然后传授解决问题的方法。本科生的培养呈现群体性特征,有确定的班集体,有班主任、辅导员管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同一个班级的同学学习的课程基本相同,在学习上,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帮助、相互督促。研究生教育是在专业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强化科研能力的培养,呈现个体培养特征。一般在导师的指导下,对某个问题进行研究,学习与研究课题相关的知识,这些知识一般通过自学来掌握,要从零散的论文、专著等文献中获取到系统的知识,要学会自己分析问题,并在纷繁复杂的环境里、在各种不同的条件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研究生的培养特点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个性化学习。研究生学习要有很强的主动性,要主动搜集资料、阅读文献,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目标驱动法是研究生进行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径
研究生自我学习和研究的性质决定了他们应该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管理。研究生的自我管理是研究生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要求,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过程[3]。自我管理的方法有多种,目标驱动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目标驱动法,就是要摆脱本科期间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避免学习的盲目性,要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奋斗的方向和学习中战胜困难所需的动力。目标分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研究生入学后首先要确定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毕业后是参加工作还是继续深造;要制定每学年的学习目标,如第一学年主要是完成课程学习、参加学术活动,完成培养方案要求的一些必需环节;确定研究课题,跟高年级的同学学习实验方法与技术,等等;第二学年主要是确定研究方案,进行课题的研究实验;第三学年结束研究实验,整理数据,撰写论文,完成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办理毕业相关手续。近期目标可以分成学期目标、月度的目标、每周的目标任务,具体的指标应根据学生个人的具体情况、结合已经制定的远期目标来确定。近期目标不可过高,不要急于求成,要步步为营,螺旋上升。制定目标,通过努力达到目标,增强了自信,给自己带来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形成良性循环就会觉得学习很有意思,能从中得到很大乐趣,从而向更高的目标去努力。
三、目标驱动启发式教学是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有效方式
目标驱动的教学方法,就是以目标为基础和核心,围绕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评价而进行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4]。首先,教师要结合研究生课程教学的规律、国内外相关学科的研究进展、研究生的培养层次和培养要求,以及社会发展需要,制定每门课程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课堂教学就能有的放矢。不再是单纯的教师讲授,可以采用讨论式、启发式、实践参与式等互动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只需要讲一些重点、难点的知识,主要是学生课下的学习、消化吸收和运用[5]。钱伟长教授曾在上海工业大学做过一个试验,选择一个班,40多名学生,教师发一个指示性的大纲给学生,告诉学生这个星期应该看哪几段,然后提出几个问题让他们考虑。这个班学生自学了一年,开始时乱极了,学生意见很多,后来掌握了自学的方法,慢慢地意见少了,到三年级、四年级毕业的时候,这个班学生是全校最好[2]。广西大学也在《数据挖掘》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做了目标驱动体验式授课的尝试。教师制定好《数据挖掘》课程教学目标,概要性介绍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以及该课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根据教学目标布置给学生一个项目,引导学生围绕项目查看资料,运用所学知识完成项目。在项目完成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很好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还能锻炼他们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4]。
目标驱动启发式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潜在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组织、协调等能力都能得到提高,从而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四、目标驱动管理是导师指导研究生的高效模式
研究生在入学之初,导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生共同商议确定培养计划,可以制定三年总体计划和各个学年的阶段计划。总体计划应包括需要完成的学分,参加学术活动、实践活动及发表学术论文要求,学位论文需要达到的水平等。第一学年的计划包括修读的课程、参加学术活动、对实验室情况的了解、掌握实验仪器设备的性能及使用方法等,并初步选定研究方向,指导其完成该方向国内外文献的检索、阅读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选题;第二学年的计划主要包括确定研究方案并撰写开题报告,开展试验研究并分析研究结果,学术论文撰写以及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等;第三学年的计划包括实验结果的进一步分析、整理和挖掘、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撰写、职业规划等。根据培养计划,确定考核指标。在导师的指导下,研究生按照计划进行学习和开展科研工作,定期完成阶段性总结汇报,并进行自评和研究小组内的互评,导师结合研究生汇报、学习成绩和平时的表现情况给予评价;综合学生的自评、同学互评和导师的评定结果确定考核等级。每个季度或每学期考评一次,考核结果作为优秀奖学金、“三助”岗位助学金以及优秀毕业生评选的依据。导师还可以根据考核结果选拔优秀研究生提前攻读博士学位,对于考核不合格的研究生,进行批评教育,予以重点指导,多次考核不合格的,可以停发助学金,甚至劝其退学。博士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和科研素质训练应在硕士阶段基本完成,对他们的指导,应以创新突破为目标,引导其涉足新领域、新技术、新方法,自主发现创新目标,确定技术路线,突破关键技术和撰写高质量论文。
导师采用目标驱动模式管理研究生,一方面,能尊重研究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研究生成长留有足够的空间让其自由发展,这样,既锻炼研究生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导师也能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在研究生中能形成激烈竞争机制,通过考核来确定优秀研究生奖学金的等级、“助研”岗位的资助与否,以及“助教”、“助管”岗位的分配,考核结果与研究生的切身利益挂钩,可促使研究生不断进取,充分调动其学习和科研的积极性。
目标驱动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卓有成效方法,现在正逐步被应用到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目标管理的主旨是用“自我控制管理”代替“压制性的管理”,因此,对研究生实施目标管理,需要研究生要有较强的自我管理的能力,另外,制订具体的、切实可行的目标,制备完善的评定考核办法,建立有效的奖惩制度,是目标驱动管理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刘雪梅,胡建宏.管理学原理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87.
[2]叶志明.怎样当一名研究生[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59.
学年伊始,我还在长江所(**)做强力霉素药动-药效同步模型的研究。实验刚开始进展不是很顺利,因为本科室没有从事药动-药效同步模型研究的经验,所以实验设计、操作、数据整理和文章写作都需要靠自己。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后,终于设计了较为合理的实验方案,并在本研究所已有设备的基础上购买了蠕动泵等仪器和其它试剂。实验刚开始做得很不顺利,一方面是实验设计有些漏洞,另一方面是自己打操作水平有待提高。在艾晓辉老师及刘永涛师兄的帮助和鼓励下,终于克服了大量的困难,最终把实验完成了,并写出了两篇文章,分别发表在《水生生物学报》和《淡水渔业》。此次实验对我的来说,不仅是学习和掌握了此类实验的设计及实施方法,还让我学习到了一个研究生应该掌握的学习方法--我认为就是要不断的总结和思考。完成该实验,对我来说还有另一层面的意义,就是失败乃成功之母,越挫越勇才是吾辈必须具有的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3-0115-02
引言
从2014年秋季起,全国各高校已按“新生新办法、老生老办法”的原则,向纳入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这标志着我国全面实行研究生收费政策。与此同时,为配合收费政策的顺利进行,研究生资助政策也相应地进行了改革。但实际上改革的相关文件中只对资助的标准、条件提出了宏观上的指导意见,省级教育部门以及各高校要开展好研究生收费与资助的工作,还需进一步向前摸索。因此,就目前掌握的材料,对学术界关于研究生收费、资助制度的研究成果进行则要述评,以期为完善研究生收费、资助制度提供思路和建议。
一、有关研究生收费制度的述评
(一)研究生收费的合理性
贺芳玲通过实地调研12所高校获得了一手资料,以客观情况为视角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当今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在逐年增加,这使人们对研究生教育的需求剧增,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以分担培养经费,是与研究生的教育培养成本、就业回报率和社会承受能力相关联的。其次,在市场经济发达的今日,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国家不应是全部培养经费的唯一承担主体;再者,按照谁受益谁投入的原则,学生个人也理应负担合理比重的培养费用。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分析,王效仿以人力资本理论为依据,认为实行全面收费与市场经济说和投资效益说相符,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教育被视为投资,会给受教育者和社会带来一定的效益。按照经济学家厉以宁和王善迈的观点,研究生教育依据公共产品理论划分标准属于准公共产品,一方面它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另一方面又有私人产品的属性,国家、企业、高校及个人理应均为受益主体,各自承担部分教育成本。从教育公平视角出发,廖琪认为,实行研究生全面收费有利于确保高等教育公平与机会均等,提出全面收费是唯一的出路。钟小川认为,收费可一定程度上避免让不能直接受益或根本未受益的人分担教育成本。另外,对于优秀的学生而言,只要勤奋努力是不会被排挤在研究生教育大门之外的,但对于学业表现较差的学生来说,经济负担较重又不愿吃苦,因而未能获得研究生教育机会,被看作是社会相对公平的体现,这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精神。
(二)研究生收费存在的问题
研究生教育的收费问题主要集中于两点:一是收费标准难确定,马淑艳、张慵指出双轨制下自费生所交学费只占研究生培养成本的20%或者更少,这对于研究生教育经费的庞大支出只是杯水车薪。二是收费制度在实施中所引起的公平问题,唐丽华认为收费虽在客观上维护了教育市场中的公平原则,但却损害了社会公平(指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等,获得平等的入学机会),教育公平应是教育的社会公平和市场公平的统一。因此,只有解决好如何确定合理的收费标准与如何确保公平这两个问题,做到二者相统一,收费制度才能有效地得以执行。
(三)研究生收费制度的对策
针对如何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收费制度,张维军、王忠山等学者建议应做到以下几点:(1)制定明确的收费标准及相关政策;(2)完善配套的资助政策,拓宽在读硕士研究生的经济来源;(3)改革现有的培养政策,完善毕业分配制度。制定合理且明确的收费标准,是收费制度改革的关键之处。赵玉珍、许克毅通过深入分析研究生教育收费改革,提出对满足社会急需的热门专业进行适当收费,而基础类的专业不收取学费,将按人数拨款改为按学科拨款的建议。梁大战指出,收费可以学分为标准进行设定。郭晓冬、季明明确了分担主体各自应承担教育成本份额,认为占60%的教育总费用由国家负担,20%由个人承担,其余的由企业或用人单位通过设立奖学金项目的方式支付。
(四)国外有关研究生收费的研究
吴开俊、陈细娣总结了21世纪以来,美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收费特点,一是“高收费”,分别对比哈弗大学有代表性的医学院、设计学院、法学院在2004―2005学年、2008―200年与2012―2013学年所收学费的金额,发现都呈现出很明显的上涨趋势;二是实行差异化的收费制度,美国国内不同的高校之间、同一所高校的不同学院之间、同一学校的同一学院不同的专业之间,其收费的标准均不同;三是分段式收费,由于在不同的学年所需的研究生培养成本差异很大,因此美国大部分的高校是以学年为单位收取学费的,一般是前两年的学费定价较高,到了第三年及以后,收费标准将大幅下降。宋东霞强调美国的高校在收取学费后,依据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科研产出情况等予以一定金额的资助,实行的是“收费与资助”并举制度。美国高校还通过计算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核算教育的实际发生成本及预期收益,确定研究生的收费额度。
目前,我国研究生已实行全面收费,虽然入学者可获得助学金、奖学金等资助,但各项所得总额与学费相当。另外,收费逻辑的转变,也会一定程度地增加中低等收入家庭的经济负担,这就要求必须有相适宜的资助制度与其配合,以激励在校生专心于学习,避免经济负担影响其学习。
二、研究生资助制度述评
(一)研究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
从宏观、中观、微观角度将我国的研究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成三类:一是从宏观视角出发以徐梅为代表的探讨,认为现有的资助体系目标、理念不明确;对奖励对象界定不清,资助的覆盖面仍就较窄、所资助的额度低;三助岗位没有很好地结合学生的所学专业,落实不到位;资助的善后引导不够。二是从中观视角出发以曹文泽为代表指出,资助并没有保障大部分在读硕士研究生的生活,他们仍旧依靠家庭为其分担经济压力;以普通奖学金为主的资助体系,未发挥出很好的激励效果;国家几乎是普通奖学金的唯一来源,资助来源过于单一,专项奖学金的设置项较少;贷款流程复杂。三是从微观视角出个以王向红为代表认为,“助研”只是一种有条件的普通奖学金。另外,普通奖学金金额较低,被认为只是流于一种形式;导师为学生发放的科研项目报酬较低或几乎没有。还有学者通过研究总结了自己的观点,例如张国栋、娄枝认为,实施中的奖助学金制度缺乏统一的评比标准,难以令学生满意。李文利还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研究生资助多以赠予性为主,资助水平是与覆盖范围是呈负相关的。
(二)研究生资助体系的对策
学者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对资助体系的完善予以建议。从宏观角度看,裴庆祺认为应建立院系差别化的资助评审机构;丰富资助方式;完善资助体系,构建评价机制,囊括至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整个过程;推行差别资助等。另外,他从公平视角出发提出,构建“国家、学校、院系、导师”四位一体的资助体系,确保资助的公平性,使得全体学生均能公平、有效的享受此项改革政策。
微观角度有以下五种对策:(1)袁潇认为,国家应继续加大对研究生教育投入力度,增加资助经费的来源渠道;(2)陈超建议针对个体差异制定不尽相同的资助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其更加努力地追求进步乃至卓越;(3)孙欣从共同承担教育成本的角度给出建议:扩大三助的比例,提高三助的薪酬;设立普通奖学金、定向奖学金、优秀奖学金与专项奖学金等多种奖学金项目;实行贷学金的制度。(4)李文利从教育收益的视角出发建议差异化各个专业的奖学金比例,加大对社会发展中贡献较多的专业资助。(5)刘明利选取北京大学进行研究,提出以学年为单位进行奖学金评定审核,实行动态评审。
(三)国外研究生资助体系的现状
有部分学者关注了美国研究生教育的资助体系特征,以宏观层面来看,美国资助体系的特点表现为,受到了多方重视,弱势群体得到较多关注,经费的来源也较为稳定,资助方式多样化,资助力度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不同的学科之间实行的是差异化资助。学者高展认为,美国高校资助的来源多;覆盖范围较广、类型多、额度高;资助的申请与评定过程客观且公平;资助的侧重点与国家对人才需求情况密切相关。
从微观层面看美国的研究生资助制度,它建立了以贷款为主的多元混合资助模式;包括了奖励优秀学生与资助贫困生两个方面;结合了学习性奖励与科研项目资助;获知并认定了贫困生具体情况后再实行资助,以国家所提供的贷学金为主要资助来源。另外,美国还把购买健康福利保险作为一种新的资助渠道,借以增加研究生的资助来源;为保障研究生教育的贷款制度顺利推行,高校还建立起了应届生与企业之间的双向联系。更值得借鉴的是,美国研究生教育院系协会出台了相应的资助手册,详细给出新生奖学金、在校生奖学金、专项奖学金、助学金等的评定标准、条件及其他具体事项。
结语
向研究生收取学费不应是目的,而仅仅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一方面它使学生权衡利弊,理性地选择是否深造,而不再一味相信高学历必有高收益;另一方面也完善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投入机制,改善研究生的学习、科研与生活条件,提升教育质量。客观上讲,全面收费的确抬高了贫困生获得研究生教育机会的门槛,但无法确保教育的公平性,所以资助政策作为剂便显得极具意义。另外,可通过构建高匹配度的收费、资助政策,在保证教育公平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改变研究生们“吃大锅饭”的思想观念,使他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激发学习热情以提高教育效率。
参考文献:
[1] 衣萌,王腾飞,牟晖,等.发达国家研究生收费制度与资助体系比较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5):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