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5 14:54:5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门急诊每周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001-03
门急诊输液室是医院重要窗口单位,加强门急诊输液室管理,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温馨的护理治疗,并且使患者可以在接受治疗的同时接受知己健康教育、促进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现代护理工作范围在扩大和护士角色在延伸[1],护理过程中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理念所体现的人文关怀 ,是优质高效护理服务的保证。自我护理是人类个体为保证生存,维持和增进健康与安宁而创造和采取的行为[2]。将护理过程中的知己健康教育落到实处,有利帮助患者逐渐从自我健康促进中受益。
1 方法
1.1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从护理治疗安全、治疗环境安全、患者自身安全监测三方面改进。
1.1.1 成立门急诊输液室护理安全管理学组:总医院医疗东区门诊于2008年1月成立门急诊输液室护理安全管理学组,学组由门诊总护士长任组长,门急诊输液室护士长各一人任督导。下设安全监测组、持续质量管理组、安全护理技能培训组、知己健康教育组四个分组,组长一人,组员2―3人。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1.1.2 治疗环境安全
1.1.2.1 改善护理治疗用品,如采用精密输液器、可调节输液器、输液泵,采用计算机进行患者管理(跟踪、监测、信息反馈)。
1.1.2.2 改善治疗环境:根据患者入输液室初次评估,进行分区管理,对急危重症患者予以优先治疗,开设绿色通道;对老年行动不便的心脑血管病人开设无障碍通道;进行患者防跌倒、防外伤管理;输液室设置广告栏、信息栏、责任护士公示栏,方便患者联系与沟通。
1.1.3 患者自身安全监测 护士对入输液室患者病情、治疗方案、联合用药、给药途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等项内容进行初次评估,重点观察存在安全风险患者,使护士的工作有的放矢。
1.2 门急诊输液室临床路径改造:采用计算机管理,患者到达输液室,由首诊护士初评后进入相应临床路径管理。
1.3 门急诊输液室分区分级管理:根据首诊护士对患者的初次评估进行患者分级分区管理。A区―急危重症区;B区―无障碍区;C区―普通区;D区―对发热、传染病患者进行传染病分区管理。分级管理的目的:(1)同级同区患者采取统一护理临床路径,便于观察、监护、治疗、评估、健康教育,提高护士工作效率;(2)便于患者了解病情,加深对所患疾病认知;(3)有利于专题性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提高健康教育有效性、目的性、针对性;(4)便于查找护理治疗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5)为开展门急诊科研工作奠定基础条件,促进护士科研管理能力提高。
1.4 门急诊输液室护理治疗单元模块制管理:相同模块用具放在固定位置―定位;固定人员(首诊责任护士)交接、清点、补充、检查、核对―定人。护理治疗单元模块制管理缩短护士取拿护理用品时间,标准化配置减少差错率,定人管理一方面既保障足够数量供治疗使用,有保障质量安全、减少浪费、节约成本;第三方面,开发应用静脉炎护理包等开展知己健康教育,有利于自我健康管理技能技巧提高。
1.5 护士培训:通过问卷调查发,对门急诊输液室护士培训需求进行调查,制定培训计划,在专业技能培训(护理三基培训、护理操作培训:深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穿刺、动脉抽血穿刺、静脉输液泵)的基础上,加强人文培训:护患沟通学培训、护理风险评估与护理安全管理培训。
1.5.1 阻断沟通的行为认知培训:沟通过程中,在护士沟通行为方面存在着一系列试图阻断病人正在交流的话题,从而妨碍有效沟通的行为现象,称之为阻断沟通的行为。门急诊护士工作量大,工作强度高,所需要治疗的患者病情各异、复杂多变,护理工作头绪法多等实际情况,使部分护士无意识间采取某种阻断沟通的行为,以减轻工作压力、心理压力,集中精神于护理治疗。通过参与式研究,发现护理人员经常采用以下4种策略防止病人谈论他们的问题[3]:①不直接回答病人的问题,而是转介给其他医务人员:例如“这事儿我不知道,你得去问医生。”“这事儿不归我管,你去问医生吧。”其结果是,病人可能认为“护士不想回答我的问题,”“护士不想继续跟我谈。”“护士可能回答不了我的问题,我问错人了。”等等。因此,病人与护士的沟通意愿就会终止,护患之间不欢而散。②改变谈话的主题:不沿着病人想要交谈的话题方式交谈,而是插入其他话题转移内容,其结果是,病人可能认为护士打断了我想说的话,护士对我不尊重,护士只谈论她感兴趣的事而对我的想法不感兴趣或护士只想从我这里获得信息,却没有给我获得我想知道的信息的机会等。如果改变后的话题,不是病人此刻所关注的内容时,护士继续交流下去的意愿很可能也会被抑制。③通过保持沉默而忽略或不理睬病人的问题:即通过假装没有听见病人的问题而逃避回答病人的问题。其结果是,病人可能认为“护士只顾干活儿,没听见我说的话。“护士不想理睬我等”。④讲一些敷衍塞责的话想办法脱身:例如,“我还有一大堆活儿没干呢,我得走了。”“某某患者该换输液了,我得走了。”等等,其结果是,病人可能认为“护士很忙,没有时间坐下来跟我谈话。”“护士只关心完成自己必须干的活儿,不想多管闲事等等。”除了语言上的阻断沟通行为的表现以外,非语言上的阻断沟通行为的表现也很多,包括与促进护士沟通非语言沟通行为相反的非语言沟通行为。例如交谈时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不时地看手表,对病人的谈话内容表现出冷漠,没有反应,或者反应不正确等等。通过对护士进行培训,使她们认识阻断沟通行为的表现,再对照自身加以查找,有意识地摒除阻断沟通行为,建立正向行为模式,改进护患沟通。
1.5.2 护患沟通技能培训:任何良好的沟通都是建立在双方对基本理念认同的基础之上。缺乏基本理念的沟通,难于深入双方的感情世界,也容易产生诸多误解、矛盾和隔和,进而影响沟通效果。明确基本理念,教导护士整体把握护患沟通的目的和要求,合理运用沟通艺术和技巧将有所裨益。护理过程中,要明确护理人员和病人的关系是平等。首先要尊重病人,因为尊重病人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有助于病人巩固疗效,加速病人的康复,增强护理人员的自信心和责任感[4];其次,沟通是传递信息最直接的途径,将“信息准确到位”是为护患沟通的基本理念,是因为从护患沟通的目的和要求来看,这也是为了加强双方对有关信息的确认。病人要想知道的是有关诊断治疗的相关问题,例如:病情、用药、治疗措施、医疗消费、预后、护理安排、有哪位医生主管、责任护士是谁等情况。而这些信息一般都由护士根据医嘱进行传递,在这些信息传递过程中,若缺乏必要的准确性或者没有使病人确认,极有可能影响到病人配合治疗。另外病人都渴望护士将专业术业通俗话、口语话、深入浅出,通俗易懂[5]。因此护士在传递信息时,还应针对病人的心理特点,围绕“病人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开展心理护理,倾听他们的想法及要求,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尽量用浅显、明了的语言将有关信息传递给病人[6,7]。
1.5.2.1 实现良好沟通的基本方法
(1)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对护士来说重要的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如何营造氛围的问题。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人们更容易敞开心扉[8]。努力营造温馨宽松的医疗环境,通过良好的氛围将对病人的关怀渗透到病人的内心世界,这对护患沟通和病人康复都十分有益。
(2)对病人的权力的尊重,也可避免护患纠纷的产生。良好的非语言交流给病人以温暖、安慰与希望。护士在工作中不仅要外在美和内在美、热情亲切、不卑不亢、以表端庄、举止文雅,以良好的行为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情,消除病人的疑虑,给病人以安全感、信赖感[9]。
1.5.2.2 护士要掌握沟通技巧
(1)了解病人的性格特征。 护士必须根据不同的病人在交谈中的情感流露,来猜测其社会经历和性格特征,并采取相应的交流姿态与交谈方式,使病人畅所欲言。一般来说,不同年龄、文化教养、性别、疾病的病人内心所想、思维范围、交谈内容各有差异[10]。有了建立在尊重人、关系人基础上的文化素养,我们就能根据病人年龄、文化、职业、性格、病情上的差异,自然而然的与病人进行沟通,不用考虑过多的技巧,而是靠自己的真诚打动对方,从而达到满意的效果[11]。
(2)养成正向解释事情的习惯。 护士要正确运用沟通技巧,满足不同病人需要,依据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并对所有的事情做出正向解释[12],即使遇到再大的委屈,护士也要先克服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能针锋相对的回击,冷静下来后,再从“凡是皆有一定的道理”来正向解释事情。正向解释事情的习惯对于我们应对各种复杂的沟通事件,即时化解内心的苦闷,调整心态,重新投入工作具有极积的作用。
1.6 患者知己健康教育
患者知己健康技能技巧培训方面:
(1)护士首先要有对病人进行教育的意识,学会实施病人教育的方法,掌控病人教育的内容,在思想上认识到开展病人教育是护士的重要职责。同时,护士有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
(2)患者知己健康技能技巧培训采用以下三种形式:一对一教育:责任护士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教育指导。护士了解病人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情况,评估病人健康知识问题,对其健康知识不足,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与指导,体现个体化教育的优越性。小组式教育,适用于处于输液室相同输液区、接受同类治疗的患者。将同一种疾病的病人组织起来,针对其共同需要了解的问题进行教育指导,组织病人进行讨论,解答病人提出的的问题。电化教育,直观性强,能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病人接受和理解,是值得提倡的一种教育形式。这种教育形式适用于慢性疾病。如对糖尿病人、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后遗症等患者的电化教育,每周放录像1~2次,将病人集中组织起来学习之后,护士结合病人的具体问题进行讲解。教学方法采用以下四种形式:语言教育、书面教育(宣传材料)、实物教育、示范教育。语言教育是最直接、最简捷、效果最好的方法之一,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不同人群的共性问题进行教育.
(3)实施病人教育要因人而异。对小儿应采取直观形象带有故事性教育方法,有些内容应让家长了解并掌握。老年人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重点反复强调。文化层次高的可采取书面材料,讲解及征求意见的形式,文化低的多用讲解示范教育形式。病种不同,慢性病多采用集体或电化教育,以教会自我护理方法,预防保健措施为主。急症病多讲解避免疾病再复发的方法,减少合并症的发生以及预防措施。心理特征不同,开朗性格多讲道理,对自己疾病不在乎者,重点讲明疾病的危害及预防的重要性。对抑郁内向性格者,语言要适度,对病人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释。对少数民族病人要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
(4)病人教育要做到持之以恒,要根据病人住院的不同时期,不同的病情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实施护理操作时与病人教育相结合,将身体护理与教育融为一体。
2 效果
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每半年对总医院医疗东区门急诊输液室输液质量管理指标、培训绩效整体评价指标进行一次整体评价,患者统计人数为每半年3000例。2年以来,各项指标发生明显改变。
2.1 门急诊输液室输液质量管理整体评价统计结果显示门急诊输液室输液质量管理指标有明显改变,见表1所示。
2.2 培训绩效整体评价统计结果显示培训成绩显著,见表2所示。
3 讨论
3.1 应用持续质量管理理念拓宽护理学组的内涵。门急诊输液室临床护理实践与护理管理实践中,以专项护理业务为纽带,打破固有的学科界限,在促进学科整体建设[13]的管理理念的启发下,创建“临床学组”(如静脉管理学组:静脉输液穿刺,动静脉采血,留置套管针,深静脉穿刺等),通过借鉴护理学会的组织形式,以门急诊输液室护士骨干为成员,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情况下采用工作和业余时间结合的方式开展学组活动。学组实行组长、导督负责制,以静脉治疗安全为工作内容,以国际倡导的 “微创少痛”为治疗理念,以“零缺陷”为管理理念运作。以P、D、C、A(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 action)程序改进临床静脉治疗护理质量。P阶段:收集门急诊患者静脉治疗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静脉治疗合并症问题,分析危险因素,制订工作计划;D阶段:按照计划在门急诊静脉治疗患者中试行;C阶段:制订门急诊输液室护理评价表,同时分析试行阶段收集的资料,A阶段,总结经验形成模式,在全院护士长会议和院内局域网上进行交流推广,并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护理学组工作的开展,一方面,促进护士提高业务水平,护理工作精益求精;另一方面,通过学组活动,建立护士职业认同感,满足护士社会成就需求,促使护士更好地开展门急诊护理工作。
表1 门急诊输液室输液质量管理整体评价表(%)
表2 培训绩效整体评价表(%)
3.2 持续质量管理理念为创建具有本院门急诊输液室特色的护理临床路径提供理论基础。临床路径(Clinial Pathway ,CP),又称关键性途径(Critical Pathway),照顾图(Care Map)等,是指医疗健康机构的一组多学科专业人员(包括医师、临床医学专家、护士以及医院管理者等)共同制定的、针对某一特定的疾病或手术的、标准化的照顾计划[14]。本质上,临床路径是一个事先写好的标准化的工作流程,是由各学科的专业人员根据循证医学的原则,将某疾病或手术的关键性治疗、检查和护理活动标准化,按照预计住医院天数设计成表格,将治疗、检查和护理活动的顺序以及时间的安排尽可能地做到最优化,使大多数患此病或实施此手术的患者由入院到出院都能依此路程接受照顾。临床路径已逐渐成为医疗护理规范化管理中应用最广的质量效益型医疗(护理)管理模式。门急诊输液室进行临床路径管理对护理治疗过程标准化,可促进服务的完整性,还能评估患者的病程及治疗效果,同时也成为一种教育的工具。护理人员作为工作在临床第一线的工作人员,与患者接触最密切,肩负着病情监护、各项检查和治疗的安排的协调,治疗与护理措施的实施,在临床路径的开发以及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临床路径的开发和实践,可大大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保证护士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疑难危重病例。
3.3 持续质量管理理念推动门急诊输液室护理操作系统建立模块管理模式。模块化是研究系统最佳构成模式的一种方法。模块化的原理是将复杂系统分解为若干模块,通过共同的界面作用,以较少的模块实现多样化的功能要求[15]。卫生装备的合理配置是影响其整体保障效能发挥的一个重要环节[16]。将护理用品操作系统进行模块化,改变目前护理用具的组织模式,可提高操作效能。一般人处理事物的数量最大值为9件,因此,模块化要求所得模块数目应不多于此数目[17]。在护理操作系统模块管理原理指导下,我院在门急诊输液室护理实践中设计、开发、应用了如静脉炎护理包、手消毒包、空气消毒包等多项卫生护理模块。以静脉炎护理包为例,门急诊输液室应用静脉炎护理包的特殊性决定了静脉炎护理包中的护理用具必须具有易于取材、操作简单、易于携带、标准化、质优价廉等特点。
4 小结
实践证明树立“持续质量管理理念”的观念,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管理水平。以保障患者医疗安全为目标,注重患者的整体性,及时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强调护理工作程序、改进工作方法,制定和完善护理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范、及时完善处理医疗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从中分析,找出不足,改进相应的运行机制,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建立动态的质量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不仅作为评价护理质量的标准,还对护理质量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指标系统不应是绝对不变的,应根据门急诊输液室护理工作情况,定期进行指标内容和权重的动态调整,引导护理质量的不断改进与提高。通过启用信息管理手段,建立系统的计算机手段综合护理评价体系并实行网上护理质量监控等,提高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左月燃. 护理管理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8-69
[2] Drem DE.nursing:Concepts of Practice [M]. 4th. NewYork: McGraw-Hill, 1999, 137-144
[3] Quint J. Institutional practices of information control. In: Freidson. E, Lorber J, editors. Medical men and their work. New York: McGraw-Hiu,1972
[4] 宁小玲.论尊重病人在整体护理中的作用[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6, 23(4):506
[5] 邱雁飞. 护患沟通障碍原因及对策[J]. 华厦医学, 2006, 9(5): 964-965
[6] 钟萍. 关于心理护理工作流程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4): 129-130
[7] 于梅, 焦卫红, 赵莉,等.护患沟通在医疗消费中的需求研究[J].现代护理, 2008, 14(5): 667-668
[8] 李亚君, 齐波, 王哲.护患沟通障碍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黑龙江医学, 2007, 31(6):471-472
[9] 刘春, 刘庆华, 江迁,等.浅谈护患的沟通技巧[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4, 21(5): 456-457
[10] 郭洪艳,李艳华,袁雪涛,等.正性首因效应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J].吉林医学, 2007, 28(18): 2030-2031
[11] 孙素萍. 沟通艺术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探索[J]. 现代医药卫生, 2008, 24(4): 591-592
[12] 王兆琴. 提高护士沟通技巧的培训方法与效果[J]. 护理管理杂志, 2008, 8(1):46
[13] 蒋琪霞,李晓华,刘云.军队医院伤口护理中心管理方法探讨[J]. 护理管理杂志, 2007, 7(7) 31-33
[14] 袁剑云, 英让平. 临床路径实施手册[M].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8
一、加强细节管理,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细节决定质量,妇产科随机性强,平时工作习惯差,做护士长忙于日常事务,疏于管理,20XX年将把精力放在日常质控工作,从小事抓起,将质控工作贯穿于每日工作中,每周质控一到两项,形成规范,让科室人员也在质控中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减少懒散心理及应付心理,真正从方便工作,方便管理为出发点。另外发挥质控员及责任护士的作用,将一些日常质控工作交给她们,提高大家参与意识,动员全科人员参与管理,有效提高自我管理意识,提高科室管理的效率。
二、规范业务查房,提高查房效果。
改变往年查房应付的局面,由管床护士负责病历选取,真正选取科室疑难病历,书写护理计划,责任护士负责讨论该病的疑、难点护理问题,集思广义,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达到提高业务水平,解决护理问题的目的。同时,讨论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学习专科疾病的知识,规范专科疾病护理常规,每规范一种专科疾病,便将此种疾病的护理常规应用于日常工作,逐步提高护理工作的规范性。
三、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整体专业水平。
加强专科业务知识学习,系统学习妇产科学,围产期知识,新生儿复苏,产科急症护理及应急程序,全科人员参与,大家轮流备课,每月一次。并进行产科急证抢救演练,人人过关,提高应急能力及专科护理水平。
四、设计使用专科健康教育手册,加强健康宣教工作。
设计专科健康教育手册,分为新生儿保健手册,产褥期保健手册和妇科疾病保健手册,将保健知识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形式表达,设计清新的版面,吸引病人真正去了解知识。同时规范科室健教内容,制作护理人员健教手册,形成一体化健教内容,科室备份,人人掌握,有效提高健康宣教工作。
五、申请护理科研项目,开展科研工作。
已申请护理科研项目:中药贴敷促进泌乳的效果观察与研究。年内全面开展效果观察与研究,进行统计学分析,撰写研究论文,上报申请材料。并要求全科参与科研项目,学习开展科研的知识,提高各类人员整体素质及专业水平。
确定护理质量方针,增强质量控制意识
护理质量方针应根据本行业质量要求,与护理的价值观一致,反映出对服务对象的责任感、爱心和创造力。使护理人员认识一致,以指导护理人员的努力方向,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加强重点环节质量控制管理:护士长的质控意识、领导艺术、管理能力及管理水平是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护士长不仅是直接参与者,还是组织者、指导者,作为护士长既要有灵活的工作方法,又要讲究领导艺术,不要只注重单一的检查,忽略了护士本身的主观能动性,要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挖掘每个人的潜力,善于发挥每位护士的长处,带动全科工作,要协调好科内各个不同岗位的关系,从而提高医护质量[2]。
反复强化护理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全员进行爱岗敬业教育和医德医风教育,弘扬对患者高度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无私奉献精神,增强护理人员事业心和责任心。
建立护理质控体系
要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就要搞好质量控制,建立质控体系并界定其职责,这是推行质量控制必不可少的组织保障[3],只有如此才能保证质控有序高校运行,为了使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实行全员参与质量控制,强化质量内涵建设,把护理质量控制、落实到位。让质控呈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的局面,并使各项工作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形成一个质控循环系统。2002年开始护理部改变了以往的护理管理模式,重新制定了护理质量控制方法:①第1级:为护理质量活动小组。这1级是护理质量控制的基础,须由各病区护士长及全体护士认真的开展工作。②第2级:为院护理质量监控小组;由49位护士长组成,包括:重症护理管理、基础护理组、整体护理、输液管理、消毒隔离组、技木操作、理论培训、病区管理、门急诊管理、护理安全、四室管理、护理业务行政查房组、护理病案、护理教育、护理科研与发展、专科护士、继续教育等17个护理监控小组,并制定各质控监控组的职责界定,这1级是护理质控的中心,在医院的护理质量控制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③第3级:为护理部,这一层是护理质控的核心。
加强质量控制环节
为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位护理人员都能积极参与到质量控制管理当中,使护理质量得到保证和落实。
各质控组在年初要制定各组的全年工作计划,要有每个季度的工作计划,在制定计划中各项指标要进行数据化处理,因为没有数据就没有质量。
护理部每季度组织质控监控组对各科室进行护理工作质量的定向检查,根据各项检查细则和评分标准,将检查结果形成书面材料下发各科室,使质量控制专项检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
护理部经常跟随各质控组巡视病房,劝各科室的护理工作质量随机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使护理质量控制工作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护理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护士不能有松懈思想,起到了自我约束的作用。
健全护士长夜查房制度:强化护士长夜查房时主要检查各岗位职责落实情况及各科室护理工作质量情况,做到白天护理工作质控与夜班护理质量控制相结合。使全院护理质量控制工作形成一个自查、自审、日查、夜查的质量控制网络。
做好质量控制反馈
各科室质控成员按照分工合作的原则每周检查1次,并在质控本上记录质控内容、存在用题、纠偏措施,如工作环节上发现不符合质量要求时立即采取纠正措施。
各质控组每季度对全院各护理单元进行1次全面的检查,检查结果用文字书面写出来,上报给护理部。护理部对各护理单元的成绩与终末质量分别给予评价,目的在于发扬成绩,纠正问题与偏差,做为第2次循环控制的借鉴。
利用护理质量分析全面掌握护理工作动态:护理部每个月对全院质控检查存在的问题,利用护士长例会及时反馈给科室,对存在的问题从多媒体的形式进行总结,找出不足,落实改进的措施,达到相互监督、相互促进,使护理质量控制工作保持良性运转[4]。
质量控制的效果
通过以上质量控制措施的实施,避免和杜绝了护理缺陷及差错的发生,纠正了事故的隐患,确保护理安全,近年来护理差错、投诉数量、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健康宣教合格率、技术操作合格率等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促进了护理管理队伍建设和护士长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媛,蔡铜山,边巍,周莲茹.加强质量控制提高护理质量[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2):84-85.
关键词 脑血管病;诊疗模式;学科融合
DOI:10. 13912/i.cnki. chqm. 2015. 22.4.03
邱佩琪 杨国士 项耀钧 张从昕 柯骏*
通信作者:柯骏
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上海 200433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脑卒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导致我国成人死亡最重要的疾病之一,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虽然近年来国家脑卒中防治工程研究进展不断深入,但总体来说,发生脑卒中后的救治体系尚存在着诸多问题。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紧紧抓住国家卫生计生委大力推进脑卒中基地建设的机遇,以“内生式改革”为建设理念,针对学科融合不彻底、流程建设不顺畅、治疗手段不全面等现实问题,探索构建脑卒中一体化诊疗模式,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
1 探索过程
自上世纪50年代组建神经内、外科开始,脑血管病相关研究一直是该院重点研究方向。在探索和构建脑卒中一体化诊疗模式的过程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1 第一阶段:“同伴式”合作互助
2003年中心成立之初,我们沿用了传统的学科间会诊模式。由神经内科主导,神经外科提供会诊。虽然这种改变对原有学科布局影响较小,推行难度不大,但在运行过程中,我们发现,责、权、利不明也是这一模式最大的缺陷和弊端,极大地影响了运行效率,统一的标准规范难以落实。
1.2第二阶段:“情侣式”携手共建
为了解决统一规范问题,2008年成立“临床神经医学中心”,开始联合查房、联合门诊、联合讨论。但是,虽然制定了统一规范,但由于行政归属在不同学科,且缺少相应的考核监督办法和制约手段,经常出现“貌合神离”的情况,因此规范流程的执行难以落到实处。
1.3第三阶段:“家庭式”全力以赴
基于前两个阶段中所暴露出的“有章难寻、责权不明”的问题,201 3年院党委下决心打破学科壁垒,以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医学科各抽调一个病区组成脑血管病中心,实现物理式合作到化学融合的转变。这一模式运行近两年来,统一、规范、高效、有序。
2构建过程
医院的内生式改革,依赖于体制、机制的创新。在脑卒中基地的建设中,该院始终坚持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以疾病特点为牵引,以流程创新为手段,以实际疗效为目标。通过学科重构、科学管理、流程再造等途径,不断丰富建设内涵,实现由“聚”到“变”的转型。
2.1 实现化学融合
以疾病为牵引,彻底打破学科间的无形壁垒,从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医学科各抽调一个病区组成脑血管病中心,实现物理式协作到化学式融合的转变。成立了由院领导牵头的中心领导小组,并建立医疗、科研、教务、质管等相关科室组成的中心办公室,明确了机构的人员组成和职能职责,制订相关的流程、工作计划。中心设独立党支部,实行独立绩效考核,享有独立行政管理及人事管理权,在中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直接领导下负责所有脑血管病防控工作,避免了学科间因”权、责、利”不明晰而导致的推诿或各自为政的现象。
2.2统一诊疗标准
针对新的模式,修订完善了多项医疗制度,形成了统一的临床管理规范;积极推进临床路径管理的同时,对路径实行“分支优化”,涵盖所有卒中患者;将每周定期联合查房、交班制度转换为每日工作常态,既确保了治疗的连贯性,又拓展了不同专业医生的临床思维,大大提升了诊治效果。抽调相关学科专家及医院质量管理科人员组成督导专家小组,负责相关诊疗流程的制订及落实情况的督察,组织实施多学科参与的病例讨论和业务学习。
2.3优化诊治流程
开设脑卒中门急诊,优化完善急救绿色通道,定制统一清晰的标识;在相关科室门、急诊统一制作、发放脑卒中高危筛查卡,并在门、急诊相关位置设立脑卒中高危筛查宣传栏,专科护士负责患者的健康指导,使患者能够及时了解脑卒中筛查和救治的流程;设置4个卒中救治团队,制定“先用药后付费”的特殊政策;协调检验科,完成了脑卒中高危筛查、急性卒中、脑动脉狭窄评估等多项检验套餐,简化了卒中相关检验流程;首创多模式血管再通平台( MRP);开辟卒中患者专用影像学检查及DSA检查通道,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等疾病救治提供全面保障;实现了“诊断一影像一治疗一体化”的无缝隙快速救治模式,极大地提高了诊疗效率。
3初步效果
卒中中心建立以来,救治效率与疗效均得到显著提高。例如,DNT( Door - to - Needle)时间由原来的Ill分钟,缩短至44.8分钟,溶栓率提高了23.3 %,血管再通率达到90.6%;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诊手术治疗率达到100%;临床路径人径率达94. 18%,完成率95. 51%。
4 问题与打算
综上所述,构建一体化诊疗模式是脑卒中诊疗模式发展转变的必然趋势。在前期脑卒中一体化诊疗的探索中,该院虽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有以下问题尚待解决:一是独立的学科分类设置还未建立。“以疾病为导向”的学科整合能更好地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而目前该院推行的脑血管病救治模式虽然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在学科分类与诊疗科目的设置上与国家标准不相适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导致其发展后劲不足,难以推广、复制;二是标准规范同质化进程亟待推进。建设依托于高级卒中中心的区域卒中救治网络势在必行。但目前不同级别的医院在卒中救治能力、效率等方面表现参差不齐,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和考核监督细则,使同级别医院在救治能力和救治水平上能够实现同质。
下一步,该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大力推动卒中基地的建设:一是把亮处做实,把实处做亮。继续巩固在学科融合、流程优化等方面的优势,从细微处着眼,将工作落到实处,消除潜在的隐患,扎扎实实做好相关工作。与此同时,继续把临床规范、路径管理等日常工作做出亮点,;二是挖掘自身潜力,凸显部队特色。充分发挥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地域优势,继续保持“军民共建”的优良传统,积极与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建立坚实可靠的合作关系,与社区及基层医疗机构开展长期、健康、稳定的良性互动,进一步扩大辐射力度,建好筛查预防网络;三是锐意进取,勇攀高峰。始终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进一步深化医院管理体制的改革,以推动脑卒中一体化诊疗模式的逐步优化,实现脑卒中救治效果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黄茂盛,洪震,曾军,等.90年代上海社区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及其危险因素动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3):198 - 201.
[2]刘运海,杨期东,朱文斌,等.中国三城市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干预试验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35(5):297.
[3] 乔曼丽,江滨,王文志,等.中国脑卒中的发病与趋势三大城市的研究结果[J]中国卒中杂志,2006,1(8):599 -602.
通信作者:
柯骏: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教部副主任
E - mail:15000851825@163.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