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硕士范文

时间:2023-03-15 14:55:0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行政管理硕士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行政管理硕士

篇1

1研究框架及假设

20世纪90年代,行政管理专业归属发生变化,即从政治学下的二级学科中脱离,成为独立的学科,行政管理专业由原先的理论型向实务型转变[7]。斯托克斯不赞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二分法,他提出了四象限体系分别是,高基础、低应用的波尔象限、高应用、低基础的爱迪生象限、双高的巴斯德象限,以及双低的以训练为目的的象限。[8]

行政管理专业学生选题可能表现出显著的解决问题导向,与此同时,社会对硕士研究生的理论水平有较高期望。解决问题导向的研究需要进行大量的经验主义方法收集资料。按照行政学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将收集资料的方法分为非经验主义方法和经验主义方法,经验主义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参与观察、受控田野调查或实验法。[9]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运用经验主义方法会受到客观条件限制,他们可能会转而借助于非经验主义方法,最常见的就是文献法。虽然采取文献法能够低成本、便捷地收集资料,但不利于硕士研究生创新,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可能成为一些人“加工论文”的工具。论文相互借鉴、模仿,大量选题重复。本文提出假设:行政管理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位于“高应用、低基础”的爱迪生象限和“低应用、低基础”的学生实验象限。

2类目及样本选取

根据研究目的,同时,在参考相关学者的研究基础之上,设计分析类目,包括研究主题、研究层次。研究主题划分为行政理论、城市治理、行政体制、公共财政、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政社关系、公共危机、网络舆情、政府规制、公共政策、电子政府、服务型政府、行政伦理、政府职能等子类。研究层次借用W·理查德·斯科特(W.RichardScott)提出的研究组织的三个分析层面,即社会心理层面、组织体层面和生态群层面[9]。其中,社会心理层面关注个体行为;组织体层面关注组织结构和过程;生态群层面关注环境中的组织群。本文的分析单元是文献题名、年份、出版者等。在进行样本分类时,不可避免的参杂了主观判断因素,为提高分析的信度,在导师、同学中背对背进行相同数据分类。减少主观判断成分。

本文在“CNKI-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当中,分年度筛选出一级学科代码为“120401”(即行政管理专业)的硕士论文,按照被引用次数进行排序。对其中被引用过的论文进行分析。其中,2012年、2013年被引用过的论文共495篇,全部抽样。由于时间越长,被引用次数也随之增加,如2011年当年知网平台收录的论文,当年被引用1次,在随后的两年可能再次被引用,因此,2009年至2011年被引用论文总体规模大,为方便研究,采取系统抽样方法,选取458个样本。样本容量为953个。

3结果与分析

3.1硕士研究生选题偏好分析

如图1所示,行政管理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偏好比较明显,主要集中在公共危机与网络舆情、政社关系、公共服务领域,其他领域的选题则比较分散,每一主题的样本占比都不足10%,7.56%的选题难以归类。

①研究政府与社会关系问题。具体表现为研究政府和非政府公共部门、社区等公民自组织之间的角色关系,以及公共服务外包、公民参与等问题。其中,研究社会组织的占35.03%,涉及政府对社会组织的管理和培育,如《云南省社会组织培育机制研究》、《我国基金会的资金管理研究》、《我国非营利组织税收政策现状及问题研究》等;社会组织作为多元主体参与治理过程,如《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互动关系研究》、《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非营利组织参与研究》、《民间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研究》等;以及准政府社会组织,如工会、妇联等职能,如《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的工会职能定位研究》等。研究社区治理的占24.08%,研究社区治理的样本中51.52%对某个案例或多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如《我国城郊撤村建居社区治理研究——以青岛市黄岛区为例》、《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背景下社区文化建设研究——以麦子店社区为例》。此外,这一类的研究还包括研究事业单位改革,如高校去行政化、医院“管办分离”;村民自治、公民参与等问题。

②研究公共危机以及网络舆情。涉及的范围包括公共危机的诱发机制,政府同其他主体对公共危机、网络舆情的治理,其中,公共危机的研究以群体性事件为主。如《我国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研究》、《征地拆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及其对策研究》、《政府在公共突发事件中的微博舆情应对》、《网络舆论危机中的政府应对策略研究》。

③研究政府提供文化、公共交通等公共产品、公共服务职能,以及区域、城乡之间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以下简称为“公共服务”)。专门研究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样本21个,占这公共服务样本总数92个的22.83%。研究公共服务的样本呈现出地域化、本土化色彩,针对西部地区,或是针对某一特定地区进行研究,如《西部地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研究》、《鄂尔多斯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泰安市农村公共文化事业投入问题研究》。有2个样本介绍国外经验,分别是英国公共服务改革、新加坡住房制度。此外,养老问题的研究较多,其次是就业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

从研究层次上看,近五年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偏好生态群层面的研究。研究生态群层面的样本数405个,占总数的42.50%;研究组织体层面的样本数366个,占总数的38.41%;研究社会心理层面的样本数126个,占总数的38.41%;其他样本数56个,占总数的5.88%。由此可见,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偏好将政府置于外部环境当中,与外部环境、其他主题互动的外部视角。研究政府自身的内部视角占了较小份额。

不难看出,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偏好的研究主题与研究层次与近五年热点问题存在相关性。社会矛盾凸显、社会群体利益诉求上升,公共部门对公平性、回应性赋予更高的价值,需要理清政府权力边界,给社会更多的发展空间,但仍然强调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责任,尤其是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行政管理领域的研究者一般将“治理”理解为一种角色关系,将好的治理理解为多元主题的共同治理,这一领域的研究增加。研究这类角色关系的论文占总体的比重由2009年的12.03%上升到2013年的65.42%。

行政理论研究数量很少,只有三篇论文,分别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进行描述。行政管理硕士学位论文一般会对相关理论进行表面化的引用,如研究政府与社会关系的论文,堆砌引用治理理论、政府失灵理论等,而文章主体部分脱离理论展开,理论游离于文章之外,“两张皮”现象较多。行政管理专业更多体现为一种“工具”,而不是一门“科学”。

3.2硕士研究生选题重复现象分析

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选题较为集中。前已述及,选题偏好集中在三个研究主题,而其他研究主题样本数量较少。以“公共财政”为例,每年“公共财政”的选题样本数占当年样本总数的比重都不超过5%。研究的具体内容也较为单一,缺乏非税收入管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等内容,对公共预算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公共预算的透明性,如《公共预算透明保障机制构建研究》、《预算民主视角下我国公众参与政府预算的研究》等。选题呈现出两极化趋势。此外,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选题重复现象也比较突出。如表1所示,同一选题下存在多个样本。

对行政管理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偏好、选题的集中重复情况的分析验证了假设,即行政管理硕士学位论文位于“高应用、低基础”的爱迪生象限和“低应用、低基础”的学生实验象限。

4选题质量提升对策

行政管理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紧趋政治热点、社会问题,基础性研究较弱,理论应用堆砌、表面化;集中、重复的选题较多,选题结构失衡,多数停留在“低应用、低基础”的“学生实验”阶段,研究价值不高。究其原因,首先,硕士研究生原著阅读量有限。硕士研究生对原著缺乏兴趣,仅仅针对热点问题提出研究问题,利用二手资料对理论进行零散化的理解,由于缺乏理论积淀,难以上升到一定层面。因而对理论的应用呈现堆砌化、表面化。

其次,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实证研究“短板”。习惯于采用非经验主义研究方法收集二手资料,在知网、万方等平台收集期刊、论文资料后,进行整理、修改。通过非经验主义方式进行资料搜集,相比实证研究更加简单便捷,但过多的依赖二手数据写作论文,难免造成研究的重复,而且许多论文都仅仅是对前人研究的成果稍作修改,并非对现有成果的发展和创新。可以预见如果研究生没有从意识上消除对二手数据的依赖,在研究中不愿意实践和创新,行政管理专业未来的论文质量将大打折扣。

以上分析可知,提升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选题质量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强化硕士研究生经典阅读意识。目前的激励机制,易导致研究生过分关注、参加课题、学术会议数量,潜心钻研原著的时间和兴趣减少。可以考虑适当改进目前的评价机制和方法。二是倡导研究生实证和创新精神。消除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对二手资料的过度依赖,为硕士研究生创造多途径开展问卷、访谈等经验研究,增加用于课堂外的时间,让他们真正了解现实问题,同时,优化研究生课程设计,增加计量经济、统计分析方法等课程,提升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数据挖掘、深入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徐金平,韩延伦.当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01:42-45.

[2]周毅.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原则及方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0:34-41.

[3]雷伟伟,袁占良.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与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08,15:56-57.

[4]吴赞敏,梁旭巍.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方法与论文质量的研究[J].天津纺织工学院学报,1997,03:29-32.

[5]孙国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来源、方法与技巧[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03:21-23+27.

[6]李志义,刁玉玮.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浅议[J].高等教育研究,1995,04:15-16.

[7]何艳玲.我们在做什么样的研究:中国行政学研究评述[J].公共管理研究,2007,00:21-42.

[8][9](美)W.理查德·斯格特(W.RichardScott),杰拉尔德·F·戴维斯著.组织理论:理性、自然和开放系统[M].高俊山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9-20.

基金项目:

本文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4年研究生教育教学理论研究课题“行政管理硕士学位论文选题质量分析及提升对策研究”(项目号:2004JY01)的阶段性成果。

篇2

一、发行人及其主承销商除须按规定将招股说明书的书面文本备置在发行人公司住所、主承销商公司住所和拟上市证券交易所外,同时还应按照拟上市交易所的有关规定在其指定网站上披露,以供公众查阅。

二、股票发行前,主承销商须在刊登招股说明书概要的当日上午10∶00之前(但不得早于招股说明书概要刊登日之前)将招股说明书正文及部分附录和必备附件(审计报告、法律意见书、拟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盈利预测报告(如有)、如公司成立不满两年的还包括资产评估报告)在拟上市交易所指定的网站上公布。

三、网上披露的招股说明书应当与中国证监会核准的招股说明书版本一致,出现差错的,中国证监会将对有关责任人和责任人所在单位进行公开批评。因主承销商工作失误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主承销商应承担全部责任,并及时采取措施补救。

篇3

【中图分类号】D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3-0005-02

选择、调整和凝练学科研究方向,是申办硕士点及后续学科建设的首要任务。通过凝练各学科方向和确定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能够集中有限资源并充分发挥优势,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群。核心的问题在于:依据什么?如何凝练?本文认为,对于申请硕士点的单位而言,首先应分析现阶段研究方向设计面临的约束性条件;其次,对本地区该硕士点的学科研究方向进行分析,依据学科谱系总结出若干类别,明确本地区研究方向的大致分布;最后结合本单位教师的研究成果及申请表的关键指标,分析本单位现有研究状况和师资能够支撑起的备选方向。

一 申请单位研究方向设计的若干约束条件

任何价值、理念的实现,都必须完成对客观存在的具体约束条件的体认和洞察,才能达成从“想象”到“现实”的自洽。具体约束条件往往因时、因势、因对象而变化。就外部环境而言,现阶段申硕工作面临的主要约束条件包括:国务院学位办的相关政策规定、本地区学科点研究方向的现状及定位、院系培养目标、师资力量、研究状况等。申请单位应当通盘考虑上述诸条件,才能明确申请单位凝练学科方向的框架和边界。

1.学位办的政策规定

2009年2月25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了《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即10号文件)。其中第七条规定:“一级学科是具有共同理论基础或研究领域相对一致的学科集合。”二级学科是组成一级学科的基本单元,研究方向则是组成二级学科的基本单元。根据1999年修订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政治学与行政学的本科专业可以申请政治学或公共管理的二级硕士授权学科点。

2.同类学科点研究方向设置的地区分布情况

要确保申请成功,申请单位必须充分了解本地区有关高校硕士点的申报和建设情况。在横向比较的基础上,选准自己的定位和切入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考虑研究方向设计的可能性与可行性。2008年国务院学位办的29号文件规定,新增单位及其建设工作要有自己鲜明的特色,这种特色是“不可替代和无法满足”的。具体到北京地区的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而言,由于学科设置和方向已近“饱和”,不可能做到“不可替代”,只能在“无法满足”上下工夫。

3.院系的培养目标

研究生的培养目标除了在横向上明确学术型学位和应用型学位的不同之外,在纵向上也应层次分明。硕士研究生不等于大学本科基础上的大五或大六,是从“通才”通向创新型、专业型人才培养的中间阶段,学生获得学位后可以选择继续攻读博士,也可以选择从事专业工作。因此,硕士点研究方向的设计应集中体现申请单位研究力量最强、研究课题及成果最为丰富的部分,以建构宽广扎实的学术基础。

4.社会需求与学科发展

研究方向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丰富学科理论和培育次级学科。因此,研究方向应充分预见学科的发展趋势,瞄准学科发展前沿和重大的社会问题,一级内容的设计应相对稳定。而作为研究方向中的二级内容,可随社会需求和学科规划的变化进行调整,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灵活性,同时尽可能保持研究方向设计的衔接和兼容程度。

5.师资力量及研究状况

师资力量是支撑一个学科点的重要变量。然而,罗马的建成非一日之功――引进人才并合理布局需要考虑整体的学科发展规划及课程设置等多方面因素,不可能一蹴而就。就研究方向的设计而言,应确保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的成果,在研课题与研究方向之间的集约化程度较高,并通盘考虑老师的科研与研究方向之间的吻合程度,并做一体化设计。

6.研究方向设计的应然规范

由于学科特点以及社会科学研究逐步走向交叉和融合,事实上,研究方向“应当”如何,难以找到统一的权威答案,可以说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实践中几乎所有高校均强调自身方向的科学性与重要性就很能说明这一点。既然如此,从决策者的视角来看待和分析这一问题,也许更有利于减少分歧达成共识。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谢桂华在其撰写的《关于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一文中用较大篇幅强调了各专业点设计研究方向时的若干要求和原则:(1)研究方向应该参考新的专业目录简介中的学科范畴,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但不能东拼西凑。(2)研究方向应该在考虑自身学科优势的同时,应具有前沿性、先进性和前瞻性。(3)研究方向应宽窄适度,相对集中、不宜太散。(4)作为一个研究方向,应有相应的理论体系。①

二 北京地区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申报硕士点的研究方向论证

下面就结合北京地区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硕士点研究方向的设置情况,仅以行政管理硕士点为例,对上述思路加以简要的分析和探讨。本部分的思路是依据北京市现有的研究方向分布来论证申请单位的备选方向。选择这一思路有两个理由:(1)就研究方向的分布而言,北京市属于研究生教育的Ⅰ类省份,集中了最优质的教育资源。相关硕士点的历史之久、实力之强、方向之多有目共睹,且现有方向已覆盖了政治学与行政学的全部领域。(2)据此分析,有利于以后进一步发掘申请单位参与专业竞争的特色和优势。

截至2010年,北京地区现有的行政管理硕士点共计22个。在所统计的22个硕士点中,有3个教育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社科院政治学系、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招生时不区分研究方向。其余19个招生单位,共设置研究方向78个,平均每个硕士点设置4.1个。② 有些研究方向实际涉及两个领域,例如“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开发”、“高校行政管理与政策分析”等,为了便于分类统计,本文将这类研究方向进行了拆分,例如“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开发”方向可以拆分成公共组织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两个研究方向,将其分别归入所属大类。也有些研究方向尽管看似涉及两个领域,但实际是一个研究领域的不同内容、层次或者分析视角,例如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研究、政府改革与政府创新等,这类研究方向就不再进行拆分。在此基础上,将所有(拆分之后的)方向归纳为13大类,并用二元研究方向的原始名称在相关类中进行了反映,相同的小类在括号内注明了有同类名称的学校数,并将13大类按数量多少依次排序,见上表。

从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这13大类已经覆盖了公共管理研究的各个领域,只不过不同高校的研究方向类别不一、名称各异。这些研究方向又可分为“传统”和“特色”两大类:“传统”方向的研究领域相对成熟和稳定,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较为明确,如行政学理论研究、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等。“特色”方向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有专业特长或专攻领域的“特色”方向,其研究方向大多与学校名称或特色相关,如对外经贸大学的进出口商品管理、北京林业大学的绿色行政、公安大学的警察行政管理。这类研究方向是从“人无我有”的角度来解释“特色”的,绝大多数都是报本校研究生院审批,自主性较大。二是根据人员和科研情况设计的特色方向,其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甚至研究成果均处于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中,有的甚至概念内涵和研究边界都不明确。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公共管理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任何一所高校想覆盖全部研究领域都十分困难,各个专业点必须各有侧重。在这13大类研究方向中,申请单位可以运用排除法确立自身选择研究方向的备选项,继而结合教师研究成果的分布状况加以逐步筛选,以确定有可能支撑起哪些行政学的研究方向,同时充分考虑到研究成果的分布以及方向之间的包容性等变量。

三 关于研究方向“特色”的思考

从上述对北京地区行政管理硕士点研究方向的设置来看,“特色”方面最突出的问题在于:各个高校均按自己理解的“特色”和思路确定研究方向的名称,导致同一研究内容的叫法却五花八门、不甚规范。在研究方向的设计上,各高校要么雷同,缺乏各自的比较优势;要么带有较大的随意性,缺乏相对稳定性,忽视了在学科发展中的定位。这当然不能全部归咎于各个招生单位,国务院学位办对于何为“特色明显”并无明确的政策解释,这种盲区也导致了各高校理解上的差异和分歧,有一小部分高校存在明显的“特色崇拜主义”。

那么,究竟哪种解释更为正确?本文能够提出的初步分析包括两点:

首先,申请单位的研究方向应立足于较为成熟和稳定的传统研究领域,同时力争在学术上拾遗补缺,进行学科交叉,寻找新的突破口。与此同时,还应关注后续的专业发展空间与研究的难易程度。在传统研究方向的设计上,应考虑“老树发新芽”的发展策略,着眼于本地区学科研究的薄弱环节同时又是学科发展的重要问题,与教师的研究方向、研究兴趣、前期研究充分整合,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整合学科队伍。

其次,从工具层面来看,“特色”绝非凭空想象和杜撰出来的,是需要扎实丰富的研究成果来支撑的,必须用学术梯队的科研实力来说话。一个可行的思路是,依托现有的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个人专著以及有影响力的论文放射出强大的辐射能量,来优化、组合、推动“特色”方向的凝练。至于这些特色领域的最终论证与落实,还受制于后续的科研积累以及能否形成合理的学术梯队等若干基础变量。

篇4

1.1行政管理人员组成多样,学历层次逐步提升医院行政管理人员主要有3种来源,一是“业务转型”,主要是从临床岗位转岗到行政岗位的人员,他们学历高,临床工作能力强,但缺乏医院行政管理知识及经验;二是“型”,这些人员综合素质好,组织纪律性强,但由于部队管理方式、工作对象及方式方法均与医院不同,因此还要着力转变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三是“学生型”,他们有一定的管理理论知识,接受新事物较快,但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缺乏。随着医院对管理工作要求的提高,对新引进的行政管理人员学历层次要求也逐步提高。目前,我院行政管理人员>50%为本科及以上学历。

1.2行政管理人员培养力度加大为了提高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医院已经开始不定期地进行管理培训,包括管理技巧、人际沟通等。在职的公共卫生管理硕士课程教育也为医院行政管理人员提供了自我提高的机会。近年来,由于政府卫生部门扩大了奖学金范围,医院行政管理人员也有机会迈出国门与外籍同行进行业务交流。相比以前,行政管理人员的培养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2存在的问题

2.1缺乏长期的、系统的培养计划医院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其内容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更新现有理论知识,学习、掌握新的管理理论,有利于职能科室人员不断地改进工作模式和管理方法,从而为临床和医院其他部门提供更快捷、方便、周到的服务。然而,除了攻读在职公共卫生管理硕士期间有系统的学习外,总体缺少稳定的持续性的管理继续教育课程。很多情况下,培训的安排是临时性的,内容的选择也是被动的,不能很好地满足个人和医院发展的需求。就我院的情况来看,近2年,各类继续教育项目中管理继续教育项目分别占总数的5.9%和2.2%,明显少于临床专业继续教育项目的数量。

2.2新进人员视野局限我院多数新引进职能科室的人员在短暂的7d岗前培训后,即定岗投入某部门、某领域的工作,缺乏对医院临床医技科室以及其他职能部门的整体认识,事务处理过程中可能考虑欠周全。此外,院外培训交流不足,工作缺乏突破和创新。

2.3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目前,很多医院对人才的理解存在误区,重临床、轻管理思想较为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行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3〕。作为职能科室人员自身,由于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常安于现状,缺乏进取精神。

3改变现状的对策

3.1转变观念包括职能科室人员自身和领导层,不能只满足于完成当前的任务,时代在进步,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管理理念在进步,管理的对象也在不断地变化。不能及时、有效地掌握管理新知识,就不能适应现代化医院的需要。从态度上正确认识自我提高的重要性,才能发挥出学习的主动性。职能科室是医院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传输中枢,是院内规范的制定者、检查者,是院内外行政事务的协调者,是医院为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建立的、适度规模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5

中图分类号:G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5-001-02

一、引言

自从1991年开始,我国硕士研究生开始分为学术性学位(academic degree)和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学术学位主要面向学科专业需求、培养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研究的专业人才,其目的重在学术创新,培养具有原创精神和能力的研究型人才。专业学位主要面向经济社会产业部门专业需求,培养各行各业特定职业的专业人才,其目的重在知识、技术的应用能力,培养具有较好职业道德、专业能力和素养的特定社会职业的专门人才。但是,一直以来,学术性硕士研究生规模过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规模过小,2009年以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比例仅占硕士学位研究生的10%左右。硕士研究生学位分布结构关系到高学历人才的人力资源结构,并将直接影响企业用工是否顺畅。因此,教育部决定从2009年起,大部分专业学位硕士开始全日制培养,并发放学位证和毕业证。

在专业学位分类中,我国根据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的要求,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公共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共事务和行政管理干部培训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公共事务和行政管理干部队伍,积极开展MPA暨公共管理硕士教育。并从2008年开始,正式在国内24所重点高校开设MPA学位教育,而天津大学正是这24所院校之一。

据统计MPA有90%以上的学员为党政机关的在职公务员,因此公共管理硕士教育项目(mpa)的目标就是为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当今社会,国家间交流日益频繁,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正在成为公务员日常工作的必备知识与技能。根据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对MPA核心课程中英语课程的要求,本课程将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教学与公共管理专业知识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具有专业和英语两方面的知识和功能:一方面通过对专业文献的学习扩展学员的公共管理专业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听说读写译的训练提高英语技能。课程目标是着重培养MPA学员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英语的能力,对他们的职业有所帮助,学以致用。全国院校的通用教材,依次为:第一本,MPA英语阅读教程,谭新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二本,新编MPA英语阅读教程,陈世丹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三本,新编MPA英语阅读教程,陈世丹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这几本教材的共同特征和优点就在于,它们根据MPA学员工作中对英语的需要,强调实用性及专业性;并跟踪国内外公共管理科学进展,选择当代经典的公共管理专业文章作为章节。

二、美国文化知识在MPA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实际教学中,作者发现,这些经典的公共管理专业文章绝大多数出自美国,这与美国在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息息相关。所以要想彻底领悟这些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中的专业词汇与知识,美国文化知识的了解与熟知至关重要。基于以上原因,在天津大学MPA英语教学中,添加了美国文化的内容,并在两年多的教学实践中取得满意的效果。

(一)美国文化中历史知识的重要性

两百多年来,美国历史一直是民主制度的试验。早年被提出的问题如今持续被提出并且获得解决;强大政府对抗弱小政府、个人权利对抗群体权利、自由资本主义对抗受到管理的商业与劳工以及参与世界对抗孤立主义。美国对于民主制度有很高的期待。从起源于一群沿着大西洋沿岸的模糊殖民地,美国经历了显著的转变。一名政治分析家称它是“第一个全球性的国家”,其人口几乎代表地球上每一个国籍与族群。这是一个变化的进展与范围一经济、技术、文化、人口与社会永不停止的国家。然而美国又保有一种连贯性,她拥有可以追溯到1700年代末期建立成为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这包括个人信仰自由与民主的政府,并且承诺为所有人带来经济机会与进展。

对美国历史的简要分析,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些文章的历史根源与历史背景,更深刻的理解美国公共管理发展的历史路径。同时,正在崛起的中国也面临着美国所经历过的和正面临的类似问题。如今,在全球化大潮的冲击下,MPA学员需要做的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但又不丢弃中国独特而悠久的文化传统。

例如:书中第二课提及“美国作为行政国家的崛起”,而“行政国家”这一理论,美国可谓是后发先至,早已形成了比较成熟完整的理论体系。从最初在1948年,美国行政学者德怀特·沃尔多出版了其名著《行政国家》,总结出行政国家这一研究主题,从思想史和行政过程两条脉络深入研究。之后,学者们开始尝试从各个方面来对行政国家进行理论建构,并最终使“行政国家”成为具有丰富理论内涵的特定术语在法学研究和法治实践中被广泛使用。

了解美国的历史进程,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楚深刻的理解“行政国家”这一公共管理学理论,并可以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我国正处在进入行政国家的历史阶段,而且尚处于刚刚进入行政国家的初期。以公务员为主体的MPA学员应该像德国行政法学者汉斯·彼德斯所倡导的那样,“为行政国家而奋斗!”。

(二)美国文化中政治制度知识的重要性

正如李道揆先生在其名著《美国政府与美国政治》中所说:“美国建国以后,经过了一个多世纪,到19世纪末已经由殖民地经济发展成为了世界第一大工业大国。再经过半个多世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跃成为经济、科技、军事实力领先的超级大国。到今天,虽然由于多极世界的形成,美国的国际地位已经下降,然而它仍然是实力最为雄厚的国家。美国的这种发展,除了其它各种主客观原因外,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基本因素”。

对美国政治制度的简介,可以让学生理解美国公共管理理论的政治根源。政治制度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没有合适而又稳定的政治制度,国家将难以发展,人民将无以为生。

例如,书中第五课提及“定义联邦制国家的级别与范围”以及第六课提及的“政治与权力”都需要学生了解美国的国家组织是依据三权分立与联邦制度、二大政治思想而制定,当初在起草宪法时因恐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或某一部门将危害人民的自由,因而将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权力分别独立,互相制衡,以避免政府滥权,根据宪法:立法机关是参议院与众议院并设二院制议会,司法机关以联邦最高法院为首下设11个控诉法院,95个地方法院及4个特别法庭。行政机关是以由人民直接选举的总统为最高行政首长,并以副总统辅之,下设几个行政部门。政府的权力有联邦政府、州政府之分,宪法起草人根据政府必须接近百姓才不致剥夺人民自由的原则,将有关各州自治权保留给州政府,各州政府本身拥有立法、司法、行政诸权限,联邦政府的权力系以一州政府无法单独行使者为限,如课税、财政、国防、外交、货币银行、出入境管理、对外贸易、国民福利、邮政,以及科学艺术的发展援助等。

这样,可以使学生理解美国政府职能“忽大忽小”的起因及影响等社会现状,并对目前我国的现实有了进一步的想法。现在,我国行政机关承担了绝大多数的行政管理,而社会则更希望变行政管理为公共管理,由国家、社会、市场和公民共同“参与、合作、互动、服务”。

(三)美国文化中社会价值观知识的重要性

美国的社会价值观包括很多方面,其中较为常见的有个人主义、追求自由平等、推崇个人奋斗以及宗教理性观。首先,美国文化强调以个人为主体,注重突显自己的个性;崇尚的是以实现个人利益,维护个人尊严的个人主义。其次,追求自由平等也是西方国家价值观的主流思想。在美国的《独立宣言》中就这样提到“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另外,提倡勤劳工作,推崇个人奋斗,强调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实现自己的梦想。

例如,书中第七课提及“组织和组织变革的原则”以及第八课提及的“创新策略在公共管理部门的应用”都需要学生理解,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生活具有的作用和意义。因此,人生价值内在的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而个人主义可被视为美国文化中社会价值观的核心,也是美国精神的主体。它以张扬个性自由,崇尚个人权利,强调民主、平等,同时也尊重他人及其权利为典型特征。平等的思想也深深地融入美国人的政治甚至日常生活中。但美国人的平等观念指的不是人人应该平均享受社会物质财富,而是指人人的“机会”应该均等。它的主要精神是,人不应因其社会、政治、经济地位的低下而被剥夺平等竞争的机会。

篇6

一、从事经济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于年月重组时,调任厂计划财务科科长,从事厂计划财务科的全面管理工作,经过厂领导指导,同事们的帮助,我很快挑起了全厂计划和财务部门管理的这份重担,不仅圆满完成了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从经济上保障了采油三厂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保证了经济的安全。本人多次被评为厂级先进工作(生产)者,年被评为油田公司经济工作先进个人。所在财务科多次被评为厂级先进集体、油田公司会计核算先进单位。

二、从事经济工作的学习情况

较大跨度工作岗位的变动,给了自己较大的压力和学习的动力。从事经济工作以后,自己始终重视不断提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特别是经济管理的学习。1992年9月-1995年7月参加宁夏自治区党校经济管理大专班学习,获得经济管理大专文凭。年-年参加了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习,获得工商管理硕士文凭和学位。2003年开始参加行政管理专业自学考试,2006年获得行政管理本科文凭。同时,还多次参加了财务管理、经济统计、会计集中核算、内部控制、财务管理高级研讨以及不断的自学等。通过不断地学习,使自己在经济理论以及经济管理实务等诸多方面有了比较扎实的基础,促进了在经济管理中的得心应手,确保了各项任务的完成。

三、在经济岗位上的理论成果

重组改制以及世界经济的不断变换,给我们石油单位的经济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促使我们不得不不断地进行创新。

我提出并设计了采油厂“三D”精细成本管理模式,提出了健全成本管理的组织、制度和考核三个成本管理体系;纵向、横向、时间“三维''''分解成本;构建作业区、机关及辅助单位和专项费用三个标准成本管理模式等比较完整的适应采油厂成本管理的具体措施。

提出加强成本过程管理的财务监督委派、内部审计、第三方监理、后评估、成本日报监控等一系列措施,并亲自编写了落实这几项措施的有关制度、规定,使这几项措施在成本过程控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提出采油基层单位岗位量化考核的思路,亲自到靖三联现场写实,提出了岗位量化考核表的基本框架格式及考核办法的基本框架,促进了岗位量化考核的顺利开展。

多次到五里湾第一作业区指导作业区内部模拟市场的试点,提出了采油作业区内部模拟市场的框架及建立运行机制的思路,保证了试点的成功。

提出了成本管理要由成本节约型向成本避免的转变、“学会花钱为省钱”以及经营工作要与生产、科技、改革、管理紧密结合等成本管理的思路,拓展了成本降低的空间,促进了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

提出了加强成本要素主要项目精细管理的思路,亲自编写了材料、电、井下作业、运费四个成本可控度较大成本项目精细管理的指导性意见,使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全面组织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提出并参与了采油作业区内控体系的建设。多次组织了内控测试,促进了内控体系的执行有力。特别是采油作业区内控体系属中石油首家,得到了股份公司的好评。

篇7

随着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观念由于服务型政府的推进而逐步深入,高校应用类专业服务社会需求的职能加强,X校为满足社会对管理类人才的需求,先后开设或增设了若干公共管理类专业,目前在X校这些公共管理类专业分布在几个不同的学院,各学院均配备了相应的专业师资人员。因此出现了在同一所学校,专业重复叠加设置,因此造成了师资浪费和低效情况,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不利于学科建设及发展的问题。本人经过调研,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公共管理类专业师资分布的状况进行信息统计归纳,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如何整合公共管理类师资进而提高师资利用率提出浅陋的意见。

一、X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分布现状

X校现属于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辖的专业共有公共管理类本科三个专业和公共管理学二级学科硕士点两个、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点一个。即本科专业包括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三个专业;硕士点包括土地资源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二级学科,还有一个按一级学科建设的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点。其具体分布见表1:从学院分布看,X校现有的公共管理类专业主要分属于四个学院,其中公共管理学院开设公共事业管理和行政管理两个专业;法政学院开设行政管理专业;教育科学学院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地理科学学院开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点隶属于地理科学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点隶属于教育科学学院,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点隶属于公共管理学院。从专业隶属看,公共管理学院和法政学院均设有行政管理专业,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公共管理学院和教育科学学院中都同时存在。而且这些分属于两个学院的同一专业同时招生授课,分别招聘、培训、使用师资,毕业生实习、就业也分别管理。

二、X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师资现状

X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师资分布遵循人岗合一的原则,即专业教师随同专业设置岗位招聘、培训、管理、使用。由于X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分属于不同的四个学院,因此其师资也随之分布于以上四个学院。

(一)X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师资总量分布

X校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师共有37人。(参见表2)就专业拥有师资量而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19人,行政管理专业8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10人,分别占总人数的比例依次为:51.35%、21.62%、27.03%。就职称结构而言,副高级以上职称14人,占总人数的37.83%;中级16人,占总人数43.24%;中级以下7人,占总数的18.91%。就学历结构而言博士6人,占总人数的16.21%;硕士26人,占总数的70.27%。就专业师资配置而言,高级职称主要分布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副高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配置较高,其他两个专业配置相同。就学历层次分布而言,专业教师主要是硕士学历居多,占总人数的70.27%。博士拥有量各专业差距不大。

(二)X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师资隶属分布

X校所设置的三个公共管理类专业共拥有的专业师资37人,其中公共管理学院、法政学院、地理科学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分别拥有9人、6人、10人和12人。公共管理学院所拥有的人数占总数的24.32%,其余三个学院分别是法政学院16.22%、地理科学学院27.03%、教育科学学院32.43%。职称结构而言,副高级及以上职称人数占总人数比例分别是公共管理学院5.41%,法政学院5.41%、地理科学学院和教育科学学院均为13.51%。配置结构而言,相对较平均。学历结构而言,博士学历四个学院配置比较均匀,硕士学历师资是公共管理学院较多,占总数的21.62%。(具体参见表3)

三、X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师资配置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总量不足

专职专业教师数量不足,甚至严重短缺,导致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大量聘用外聘教师,二是本专业教师承担更多的课程门类。第一种情况导致的后果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以及指导时间和情感上相比弱于本专业师生关系,影响教学效果。后一种情况则会导致少数的教师走马灯似的反复多次出现在同一个班级,对学生造成视觉疲劳,同时不能使学生获得更多不同的知识信息,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二)结构不合理

从统计数据来看,公共管理类各个专业均存在专业教师职称、学历结构不均衡,没有形成良好的梯队结构。虽然个别专业情况略好(教育科学学院所属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但总体上仍然呈现高级职称(包括正高、副高)和高学历(获得博士学位)教师数量偏低,中低职称和中低学历教师偏多的状况。职称和学历结构不均衡,没有形成合理的教学科研梯队结构,对进一步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和能力都形成了制约,不利于教师能力的提升及学科专业的发展。

(三)分布不均匀

各学院配备不相同,分布不均衡。特别是行政管理专业,包括法政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均呈现严重不均状况。

(四)师资资源不足与浪费并存

1.学院分别招聘、使用师资带来的问题。由于专业教师分属于不同的学院,为了满足教学需求,各个学院均需配备相应的专业教师,由于同属公共管理类一级学科下,很多专业课设置相同或相似,但由于教师分属于不同的学院,每门课均需配备专业教师,导致讲授相同课程的教师重复配备,造成教师资源的浪费。2.专业重复设置带来的问题。由于课程设置、安排均以学院为单位进行,专业教师随同专业分布于各个学院。随着进一步推行实施新的教学方案,以及日授课时间的压缩,除了公共必修课(公共外语和计算机课)因学校统一开设、跨学院之间合班授课而占用了一部分时间,各学院专业课授课时间区段基本一致,由此导致专业教师首先要保证完成自己学院专业的课程,不便实现专业教师的校内跨学院师资资源共享。3.教师资源不足,教学任务过重,不利于教师培训提升。从目前的统计数据情况可以看出,分布于四个学院的公共管理类各个专业教师数量明显不足,特别是行政管理专业呈严重短缺状态,如此导致教师授课门类多,授课时间长,工作负担重,致使备课以及科研时间严重不足,无法进行定期进修学习培训,不利于教师的知识更新以及科研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归纳起来,公共管理类师资现状基本可以概括为,专业教师数量总数不足甚至个别专业呈现严重短缺之状况,个别专业教师不足,授课任务过重,没有时间和机会进修培训提升个人能力和水平;由于教师数量不足,导致公共管理类专业师生比过高,对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制约;由于专业教师随专业分散在几个不同的学院,导致教师资源分散,不利于形成优势资源集中的态势,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科专业发展形成了制约;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师资分散,不利于教师间资源共享,不能形成有效的教学科研梯队建设,对整体公共管理类专业发展不利。

四、X校公共管理类师资整合建议

基于本人从事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的切实体会,针对上述师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建议进行公共管理类专业校内跨院整合,以提高师资水平,优化师资结构,提高师资利用率,优化师生比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公共管理类专业更好地发展。1.进行专业整合,促进学科发展。根据上述存在的问题,建议进行公共管理类专业整合,将重复设置的专业归类,将分散于各个学院的专业进行合并,这样可以避免专业重复设置现象,将分散于各个不同学院的相关专业整合于一体,可以大大提高公共管理类一级学科的凝聚力,从而促进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科发展。不仅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师资资源,还可以缓解师资不足的状况,极大的利于公共管理类专业创品牌、提高专业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本专业学生的水平和能力,进而有效地服务社会。2.进行专业整合,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师资利用率。进行专业整合,从而将分散的教师资源整合到一体,有助于在一个统一的学科体系内实现教师资源共享,可以缓解教师不足的现状;可以将分散的教师资源集中起来,统筹安排,从而大大提高师资利用率。3.进行专业整合,有利于提升教师能力和水平。进行专业整合,将分散在各个学院的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师整合在一起,可以改善相同或相近门类的课程重复配备专业教师的情况,大大降低教师的授课任务,可以使年轻教师有时间和精力去培训、进修、充电,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形成有效地晋升机制。4.进行专业整合,有利于师资结构均衡发展。进行专业整合,可以优化师资结构,促进师资结构均衡发展。目前各个专业均呈现专业教师职称和学历结构不均衡,普遍存在高学历(博士)、高职称(教授、副教授)偏低,中低职称(讲师、助教)和学历(硕士及其他)偏高的状况。进行专业整合,可以有效地平衡公共管理类专业职称和学历结构,形成科学合理的梯队结构,也便于整体梯队建设,促进师资优化。5.进行专业整合,降低师生比,提高教学效果。进行专业整合,降低师生比,形成科学合理的师生比,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会有很大的帮助。目前,除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其他各专业师生比普遍偏高,均高于教育部的要求标准。公共管理类专业整合,可以降低师生比,对提高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篇8

小编可以肯定的说,是有用的,公务员和事业编考在职研究生可以提升以下几点:

 

提升学历学位

现如今本科毕业已经不是什么高人一级的事情了,公务员岗位又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机制,所以想要有更大可能的占据升职的有利地位,那就要有鹤立鸡群的高度,这里能帮上忙的就可以是研究生学位和学历证书。

 

评职称

对于公务员和事业编制而言,学位和学历证书也是评职称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报考在职研究生的拿到的学位和学历证书是和全日制研究生一样的,同样的受国家承认,对日后的升职加新、评选职称等方面是很有帮助的。

 

提升工作技能

在职研究生优势不仅是学习时间比较方便,而且对于工作技能方面的提升也是很有帮助的。其课程采用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考生可以学到专业、权威的知识,还能积累工作经验,为以后发展提供帮助,你的能力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

 

拓展人脉

在职读研学员来自不同行业,从初出茅庐到政商界精英,不同领域不同经历的学友,都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通过学习和交流,可以相互结识,从而扩展自己的人脉关系,对以后的事业有很大帮助。

 

综上报考在职研究生对于大家还是有很大帮助的,那么你适合选择哪些专业呢?小编给大家推荐一下。

 

企管行政

公务员的大部分职务都是离不开管理的,特别是那些综合管理职位,他们就很适合去报读企业管理,行政管理,社会学等。

在编的教师或者学校的行政岗大家可以选择教育管理这样的专业比较适合。

 

计算机技术

这类公务员往往是具备专业技能和知识,针对的岗位都是实践性公务员职务,有的设置是与管理没有太多的关系。为此,他们就不适合管理类的专业。

可以考虑去报读新闻学,信息技术,软件技术类等专业。

 

法律相关

这些公务员往往指的是那些直接服务于社会法律,或者是具体执法环节的人,他们需要有足够的法律知识,并且熟知国家相关政策的规定。因此,这些公务员需要选择法学类别的转业。

可以考虑法学、法律硕士等,另外可以考虑行政管理硕士等。

 

中文汉语

随着互联网、微博等新媒体的爆炸式发展,如今的政府已越来越需要学习如何与媒体打交道,尤其是处理突不及防的公共事件,这都需要有相当高的文字技巧及表达能力,所以对我们公务员在中文水平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可以考虑中文及相关专业主要包括汉语言文学、汉语言、秘书、秘书学、旅游文化等专业。

 

财经经济

如今政府部门对财经类专业学生的需求主要有两大方面:第一类是财会类,如财政学专业、会计学专业学生;另一类是经济类专业学生,如金融学、国际贸易学等。

篇9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4-0226-02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据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的《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大学毕业生全国总体就业率为89.6%,同比下降2.62个百分点,与2008年相比差距更为明显。在被亮就业“红牌”的部分专业中,不管是本科还是高职高专的行政管理专业均出现低就业的态势,2010年行政管理专业初次就业率低于45%的红线,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目前,加大专业教师对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力度刻不容缓。

一、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笔者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具体分析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指数的两个评价因素,分别对该专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期间,笔者通过实地发放问卷、电子邮件发放问卷的调查方式共向用人单位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6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84%。向区内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0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84.5%。

面向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两项核心指数调查中,笔者注意到问及“您认为自己在就业中最缺少的东西有哪些”。社会实践经验是学生在就业中最为缺乏的一种能力,选择该项的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36.88%。其次是对岗位的分析理解、自我认知和职业匹配性所占的比例也较大,分别占24.06%和24.46%。而认为就业中缺少专业理论知识及素养和工作压力的承受能力却只占12.23%和2.37%。

另外,在问到“针对就业,您希望学校应该给予哪些方面的帮助”时,笔者对学生就业涉及的十个方面进行了列举,类型也较为全面。其中,认为学校应开展就业指导教育、提供就业信息、专业理论课与实践相结合出现的频次较高,分别占所调查总人数的38.07%、23.87%和22.68%。其次需要电脑、写作等工作技能培训和为学生建立创业的平台所占比例不高,分别为7.1%和3.35%。但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其他五个方面所占的比例较少,仅有4.93%,对五个方面进行了合并统计,这也能反映出我们研究学生就业问题的指向性,因此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影响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

从以上的统计数据来看,当前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在面对就业问题时,缺少“驾驭自我心理、生理的调节能力”[1],在专业理论与岗位的契合点上存在着多种忧虑,这种忧虑最为突出的表现是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脱离。

(一)缺少与专业课程相配套的案例教学和实践

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高等院校专业教师,他们在行政管理课程体系的把握上,偏重于对学生进行学术和理论上的培养教育,对行政管理学科的应用性、教学实践和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视不足,大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在具体管理工作中没有得到实际运用,导致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在面对就业问题时产生各种困惑,造成了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都开设了MPA(公共管理硕士)专业课程,摄入大量的案例教学,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相关的管理理论,但由于该类专业招收对象的局限性,众多学生只能望洋兴叹。在具体学科设置和学生培养上,现行的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并未有效地将案例教学结合起来,他们缺少“人际关系技巧、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敏锐、广阔的视野”[2],实践操作能力不强,不利于培养学生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专业教师就业指导和训练不足

调查中,笔者发现广西区内六所大中专院校对在校生都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但课时甚少,也未形成系统的教学,任课教师大多为学生处就业负责人、各系辅导员等。在六所被调查的学校中,专业教师对学生开展就业指导教育的次数为零次。同时,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对就业指导和训练表示很满意的比例仅为6.15%,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比例高达75.63%,而有56.39%的学生认为就业指导和培训对自己就业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单从就业指导课的形式来说,六所院校均是通过上大课、开大会的方式进行,内容单调且没有针对性,此外未能组建专业的教师队伍,专业教师在学生的就业指导中作用不大。从学校层面看,对专业教师就业指导的培训不足,而专业教师对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更让人担忧,导致许多大学生到临近毕业时都没有接受过专业教师的就业指导,有的学生甚至连正式的简历和求职书都不会做,缺少沟通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这些因素的存在往往会降低他们就业取胜的机会。

篇10

由于各级组织的培养教育,参加工作近年。领导和同志们提携帮助,加之个人不懈努力虚心学习,政治觉悟、思想品德、工作能力、业务水平有了不断的提高,综合素质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下面将近年来的主要工作情况述职如下:

一、从事经济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于1999年10月重组时,调任厂计划财务科科长,从事厂计划财务科的全面管理工作,经过厂领导指导,同事们的帮助,我很快挑起了全厂计划和财务部门管理的这份重担,不仅圆满完成了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从经济上保障了采油三厂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保证了经济的安全。本人多次被评为厂级先进工作(生产)者,2001年被评为油田公司经济工作先进个人。所在财务科多次被评为厂级先进集体、油田公司会计核算先进单位。

二、从事经济工作的学习情况

较大跨度工作岗位的变动,给了自己较大的压力和学习的动力。从事经济工作以后,自己始终重视不断提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特别是经济管理的学习。1992年9月-1995年7月参加宁夏自治区党校经济管理大专班学习,获得经济管理大专文凭。2000年-2003年参加了澳门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习,获得工商管理硕士文凭和学位。2003年开始参加行政管理专业自学考试,2006年获得行政管理本科文凭。同时,还多次参加了财务管理、经济统计、会计集中核算、内部控制、财务管理高级研讨以及不断的自学等。通过不断地学习,使自己在经济理论以及经济管理实务等诸多方面有了比较扎实的基础,促进了在经济管理中的得心应手,确保了各项任务的完成。

三、在经济岗位上的理论成果

重组改制以及世界经济的不断变换,给我们石油单位的经济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促使我们不得不不断地进行创新。

我提出并设计了采油厂“三D”精细成本管理模式,提出了健全成本管理的组织、制度和考核三个成本管理体系;纵向、横向、时间“三维''''分解成本;构建作业区、机关及辅助单位和专项费用三个标准成本管理模式等比较完整的适应采油厂成本管理的具体措施。

提出加强成本过程管理的财务监督委派、内部审计、第三方监理、后评估、成本日报监控等一系列措施,并亲自编写了落实这几项措施的有关制度、规定,使这几项措施在成本过程控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提出采油基层单位岗位量化考核的思路,亲自到靖三联现场写实,提出了岗位量化考核表的基本框架格式及考核办法的基本框架,促进了岗位量化考核的顺利开展。

多次到五里湾第一作业区指导作业区内部模拟市场的试点,提出了采油作业区内部模拟市场的框架及建立运行机制的思路,保证了试点的成功。

提出了成本管理要由成本节约型向成本避免的转变、“学会花钱为省钱”以及经营工作要与生产、科技、改革、管理紧密结合等成本管理的思路,拓展了成本降低的空间,促进了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

提出了加强成本要素主要项目精细管理的思路,亲自编写了材料、电、井下作业、运费四个成本可控度较大成本项目精细管理的指导性意见,使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篇11

DIRECTOR OF HUMAN RESOURCES

OBJECTIVE

A career in Personnel Management/Administration.

1984-1987 Central Personnel Officer

Coordinated statewide reclassification study;organized questionnaires,individual interviews and desk audits.Evaluated/analyzed study data;rewrote job descriptions;prepared study package for legislative approval.Established related managerial files.Dealt with diverse personnel-related projects.

1987-1991 Director of Human Resources

Maintained smooth work-flow;supervised claim adjudication;performed claim payment internal audits;coordinated activity with reinsurance carriers. Hired/terminated,trained,oversaw,and delegated personnel.Determined technical decisions and payments.Responsible for computer maintenance(IBM Series I)and updating personnel files to ensure compliance with state/local regulations pertaining to holidays,vacations,etc.

1991-Present Director of Human Resources and Staff Development

Develop and implement policy.Provide leadership in the areas of personnel,payroll,labor relations,training,and affirmative action.Administer personnel/payroll system to meet management and employee needs.Consult with chairmen,Executive Director,managerial staff,and supervisors to ensure policy compliance with applicable statutes,rules,and regulations.Advance agency Affirmative action plan.Determine appropriate grievance procedures relief;resolve labor disputes.Act as liaison for regulatory agencies:EOHS,OER,DPA,State Office of A.A.,and PERA.Maintain staff training program.Interface with Legal staff in dealing with progressive discipline and grievances.

人力总监中文简历(一)

基本资料

姓名:林先生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1年6月

学历:工商管理硕士(MBA)

毕业院校:福州大学

所学专业:英语、工商管理

联系方式:

教育情况

20xx/02-20xx/06,福州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

20xx/09-20xx/10,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研修班。

1988/09-1992/06,福州大学外国语言学院,英语,本科。

培训经历

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

工作经历

20xx/09-今, 香港咨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裁兼高级人力资源顾问。

公司简介:该公司是一家以咨询培训为核心业务的股份制集团企业。

主要工作内容:企业HR顾问、人力资源项目咨询。

主要工作业绩:任都市传媒、建州集团、中天传讯等企业HR顾问,主持新福兴玻璃、福华橡胶、中塑管材、南平兔业等人力资源项目咨询。

20xx/11-20xx/09,福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兼人力资源总监。

公司简介:该公司是一家以房地产、路桥开发为主业的大型集团化民营企业。。

主要工作内容:主持集团人力资源工作,协助董事长管理集团所有成员企业。

主要工作业绩:1、参与公司的战略规划,提供专业意见与建议,供决策参考;2、借鉴与创新管理模式,推动实现公司的管理变革;3、组织建设与优化公司的管理制度体系;4、规划各部门的人事行政管理职能,统筹协调派驻各子公司的人事经理与行政主管对各业务部门的支撑工作;5、协助相关部门推进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工作;6、规划并推进公司的对外宣传网站与对内服务内部网站的建设工作,促进公司内外形象的提升;7、推进公司内刊编辑与工作,提升公司的品牌;8、协助相关部门进行公司中高级人才的储备与开发。

20xx/01-20xx/10,福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

公司简介:该公司是一家涉及房地产、矿业、电子等领域的跨区域、多元化的大型集团企业。

主要工作内容:主持人力资源工作。

主要工作业绩:1、参与了集团公司的整体战略发展规划的制定;2、进行了全面的人力资源诊断,完成了集团的人力资源职能战略的制定;3、完成了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行政管理体系的建设;4、主导进行了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包括核心理念的提炼和VIS建设;5、主导进行了集团的薪酬和绩效体系改革等;6、主导了集团公司的股权多元化和住房激励政策等全面激励机制建设;7、负责集团公司的培训体系建立,主导总经理培训班的运作;8、建立了有效的招聘系统,共引进了技术和管理类人才400多人;9、组织安排了2届总经理培训班。

20xx/05-20xx/04,福建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

公司简介:该公司是一家涉及交通、酒店、房地产、贸易、影视文化等领域,有30家分子公司,福建最大民营交通集团企业。

主要工作内容:主持集团人力资源部工作。

主要工作业绩:1、参与了集团的经营发展规划的制定,完成了集团的组织变革;2、组织编写了《华威管理》,明确了集团公司与属下分子公司及参股企业的管理模式;3、全面修订了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4、配合总裁办进行了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5、主导集团的绩效考核的开展;6、组织了大型的中高层的培训。

1995/06-20xx/05,福建钢铁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历任总务课长、销售课长、综合部经理。

主要工作内容:行政、销售及人力资源管理。

主要工作业绩:1、组织开展了工作分析、制度建设、招聘与培训、绩效管理等人事行政类工作;2、配合公司及工程部,顺利承接了福建东南汽车有限公司12家协力厂的工程基建项目;3、开展了公司的销售工作,在全省建立了20个经销商等。

个人荣誉:

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福建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外经贸学院客座教授

篇12

【参考文献】

[1][2] 《2014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http:///article/zwgk/mzyw/201506/20150600832371.shtml.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民生为本:中国基本公共服务改善路径[M].2012.9.8.

[4]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