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就业工作计范文

时间:2023-03-15 14:55:0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教师就业工作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教师就业工作计

篇1

【中图分类号】J50-4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种类型,有其自身的特点,其办学理念的核心都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并都具体落实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学院的管理模式等方面。就目前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教育而言,在这四个方面尤其是教学模式仍然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致使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室内设计人才的要求。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实施“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观基础上,该观点认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指导和促进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最终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促进自身认知结构发展”。因此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目标,以工作室为平台,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将理论讲授与项目设计融为一体的一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情境性,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以自己的活动为基础的工作经验。从上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实施“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实践经验总结来看,“工作室制”教学模式通常又分为“导师制工作室模式”、“双轨制工作室模式”及“项目式工作室制模式”等类型,后者是以工作室为基础,以真实项目为依托,以学生职业岗位能力训练为核心,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和社会资源,进行项目教学,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对于室内设计技术专业教育目标而言,“项目式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优势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就业创业。

1.基于“项目式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教学体系应该面向职业,并结合企业,以学生就业为导向,重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构建既符合艺术设计教育,又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的工作室项目教学体系”[1]。因此在“项目式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要坚持“专业课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在真实工作情境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实施。”的理念,以承载市场需求、就业导向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课程开发的运行架构,在宏观上重点解决课程的设置、结构与排序,在中观上解决课程内容的选取与组织,在微观上解决教学流程与教学方法手段三个层面的问题。

1.1室内设计技术专业课程的设置、结构与课程排序

室内设计技术专业课程的设置、结构与课程排序是专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宏观层面,体现专业培养思想与理念。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室内设计技术专业依据四川省及周边地区建筑室内装饰行业需求,与建筑装饰设计与工程企业专家共同分析建筑室内装饰工程设计与施工实施的过程所对应的职业情况,基于整体化的职业与工作分析归纳出44个典型工作任务,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5个综合行动领域,即室内装饰设计员、绘图员、预算员、施工员、监理员,再将5个综合行动领域转换为13个学习领域,即专业课程。以“能力结构课程实施性质”为逻辑起点,确定专业教育课程结构为: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支持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人文素质课程、职业工具能力课程五段结构。遵循学生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按职业岗位素质、工具能力学习领域,职业岗位基本学习领域,职业岗位核学习领域,职业岗位拓展提升学习领域进行课程排序。

1.2室内设计技术专业课程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具体的课程内容是实现专业教育目标的载体,因此课程内容需要根据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与工作流程要求进行选取。如《住宅空间设计与实训》课程教学内容,本着先易后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原则,选取了小户型、大户型、别墅设计3个设计项目,每一个项目均以室内装饰设计师完整的项目接洽与分析,收集资料,实地调研,室内空间组织与布局,界面构成与材料计划,采光与照明计划,家具与陈设选配,空间效果表达,施工图制作,方案整理汇报工作流程任务组织教学内容。

1.3室内设计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设计

专业课程教学设计包含教学流程、教学方法与课程评价三个方面。就教学流程设计而言,应以建筑装饰设计与工程公司的项目设计工作流程为依据。如在《住宅空间设计与实训》等课程教学均以教师下达项目设计任务并就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成立设计小组进行资料收集和相关知识的学习与项目分析实地调研与调研报告撰写学生根据项目要求进行方案的初步设计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小组初审方案修改与深化设计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方案复审空间效果表现方案文件汇集、项目O计报告与答辩流程进行教学设计。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应用方面,主要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调研式教学法、小组探讨式教学法、工程现场引导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如《住宅空间设计与实训课程》总体上按5-8人为一个小组,小组成员扮演不同的职业岗位,履行岗位的职责,协同完成设计项目任务,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如涉及调研、材料、陈设、家具、灯具等计划就需运用工程现场引导式教学方法;进行资料收集和相关知识的学习与项目分析就需运用小组探讨式教学方法,让学生领会和把握设计方法的路径、程序和手段等。

在课程评价设计方面以行动过程+设计成果综合评估,行动过程分项评估从“知识、素质、技能”三个方面进行考核评价,每完成1个项目工作任务均有一次评价,有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指导教师测评三部分构成。设计成果综合评估考核设计创意、设计表现、设计与空间功能的符合度等,由指导教师签写成绩鉴定。

2.基于“项目式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实施“项目式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关键是专业教学团队的素质与职业能力。基于这两个方面,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室壬杓萍际踝ㄒ到萄团队建设,首先制定了专业教学团队教师标准,确定专业教学团队来源与结构,其次是制定并实施了专业教学团队教师素质提升计划。

第一,制定专业教学团队教师标准,确定专业教学团队来源与结构。专业教学团队是跨学科、跨课程的教学团队,是为培养某职业领域专门人才,由明确分工,相互承担责任的相关学科或相关课程的教师个体组成的教学团队,职业教育、职业性和双师素质是其共性特征。专业教育所需要的知识和技术是专业教学团队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特点是集艺术、技术、工艺、经济为一体的专业,因此室内设计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教师在知识与技术标准上着重从艺术、技术、工艺、经济四个方面进行重点甄选。此外团队自我概念素质族、态度意愿素质族、能力技巧素质族、团队管理素质族要求也是室内设计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构建的重要标准。依据标准,室内设计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确定了以专职教师为主,聘用或引进建筑装饰设计与工程行业企业一线设计师及项目管理人员为重点,建筑室内设计相关学科应届大学毕业生为重要补充的一支“双带头人+专任教学团队+兼职教学团队”的专业教学团队,逐渐形成“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的梯队结构。

第二,制定并实施了专业教学团队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尽管专业教学团队教师在组建时各有所长,但从整体上看,也各有所短,因此加强专业团队建设规划与实施培养计划,是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工作室专业教学团队教师的素质与职业能力培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把现有的专业教学团队中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选派参加国培省培,参加专项技能培训和教改科研培训;二是派遣一般教师到行业企业顶岗实习,同时对行业企业引进的一线设计师进行教育教学培训;三是公开向国内外聘请工作室负责人或专业带头人;四是加强校际间交流,联合聘请外国、国内专家到校讲学,提升专业教学团队师资素质。

3.基于“项目式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的工作室建设

“项目式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实施项目教学,本质就是要完成从接单到工程完工的整个工作流程。因此工作室要承担的就是建筑装饰设计与工程公司功能。尽管装饰装修工程公司,规模有大有小,但完成的设计项目工作流程基本是一样的,所以建立工作室首先要考虑的是功能,功能决定面积,功能决定工作岗位分区,功能决定必须的设施设备。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室内设计技术专业教师工作室与成都菡萏怡景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联合共建,规模定位为中小型,面积80平方米,除正常课程教学外,还承接住宅空间设计项目与工程施工。设立业务员、设计员、预算员、材料员、施工员技术岗位。在工作室负责人(总经理)的统筹安排下,开展项目教学、项目设计与社会服务。配套有相应的扫描仪、多媒体计算机、打印机、绘图仪、扫描仪、带摄像功能的数码相机、大容量移动硬盘等硬件设施设备。完善了工作所需的网络环境、素材光盘、网页三剑客、3DMAX、Photo shop、Auto CAD、网络管理等软件环境。同时建立工作制度和实际岗位管理所需要的规程、制度、标准。为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实施“项目式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提供了保障。

4.“项目式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运行管理

室内设计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实施“项目式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实行院(系)--专业群(教研室)--工作室(专业方向)三级管理模式。院(系)在专业建设上负责发展规划目标、专业群建设、考核指标建立、聘任专业带头人。专业群(教研室)负责专业群发展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团队组建、工作室建设。工作室(专业方向)负责专业研究方向、课程标准、教学组织、设计项目组织实施、对外合作等。专业带头人对院(系)负责,工作室负责人对专业带头人负责。

实施“项目式工作室制”教学,由于设计项目来源的动态性、聘请专家讲学等都可能改变原有的计划或程序,在内容上也会有出入,给教学管理带来较多的问题。为此,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在制定课程标准时就留余一定的空间,专业课程标准对其目标、方向的要求描述得较为详实,对教学的内容、时数要求较为宽松。从根本上解决“项目式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教学管理问题。

对工作室的经济管理主要是由院、系级与工作室签定工作室的教学、科研、实践、成果等任务指标,在完成计划内的任务指标外,把所有对外社会服务的设计、制作的项目纳入管理范畴,采取一种较为宽松的经济管理运作模式,项目的资金绝大部分由工作室自己支配。主要包括工作室的日常管理、项目的成本、参与项目的教师、学生酬劳等方面的费用。此外为处理好个人、集体、教学之间的关系,还需制定一整套令三者满意且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在个人、集体利益有保障的同时确保教学质量提升。

结语

篇2

近年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当今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培养社会市场需要的具有实践操作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的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环境设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此时,工作室模式教学应运而生,人才的培养也必然由传统的理论型、大众型转向新兴的项目型、实践型,转向具有执业能力的应用型。

1 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发展现状

工作室模式最早可以追溯到现代设计教育的摇篮――包豪斯学院(Bauhaus)。包豪斯的设计作坊即为现代设计工作室的雏形,此时发达国家在工作室模式运用于设计教学中已趋于完善,[1] 其教育体系也为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20世纪80年代,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进入全面改革发展的黄金阶段,2001年中央美院较早在全国率先实行了工作室制的教学改革,每一个工作室都有其研究方向与特点:注重实践做到学以致用;注重交流,除基本技能的教授,大部分能力相互交流学习;注重研究;针对性教学,根据学生特点开设不同的课程。[2] 之后,许多艺术类院校根据自身特点,纷纷建立相关专业工作室模式教学,通过紧密的产学研联系,以学期为单元,为教学配置课题,将课题引入工作室。通过实际或虚拟设计课题的教学与推进,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都有很大提高。工作室与行业、市场有了更密切的联系,并创建融教学、科研与实践为一体的产学研架构,成为高校对执业能力应用型人才进行深化培养与精准教育的新平台。

2 工作室教学模式的优势与特色

2.1 新兴的工作室教学模式有着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众多优势

它能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使学生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拥有正确的心态和观念,通过对实践项目的接触和学习,让学生树立职业素质观念,培养吃苦耐劳、锐意进取的精神。它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独立的学习环境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分组式练习培育了每一个人团队合作的精神。同时,还能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出高水准和技术实践能力的双师型骨干教师。

2.2 工作室教学模式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产学研一体化,以学促产,以学促研,产研为学服务,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共同完善,使学校在教学水平以及设计成果上都有显著的提高。而施行的导师责任制,以学院专业骨干教师为主要负责人,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安排,并积极参与各类国家、省级设计竞赛和承担社会项目工程,导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容易达到默契,促进工作室的稳定发展。

2.3 工作室教学模式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

它能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能力,通过实际项目的参与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施工技巧,与业主的交流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应变、沟通能力。工作室作为开放的教学实践平台,将教学与实践融为一体,在工作室模式教学中,直接深入地对学生进行社会性模拟教学,缩短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培养出具执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市场行业的需要。

3 工作室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工作室模式教学虽有许多优势和特色,但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教师在任教时克服和解决。

3.1 课堂教学与现场实践冲突

目前,学校的教学规章制度与工作室教学模式存有一定的冲突,主要体现在课程实践、课堂作业等方面。学校的相关制度是平衡了所有的专业,在整个大环境下制定出来的,传统统一,而环境设计是操作与实践性较强的一门专业,需要一定的自由度和开放空间,光靠课堂纯理论知识讲授,只会显得空洞乏味,限制学生在教室无法直观现场,就不能很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因此,理论的课程内容需要配合现场教学和外出现场教学实训来完成,可教学管理制度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课堂不能随意外出,这就导致矛盾的出现。并且,工作室在承接社会实际项目上也会被学院制度所制约,和施工人员、现场监理见面沟通交流得不到时间上的保障。课堂作业更是虚拟的项目较多,缺少了内在的实用性,学生提交的作业显得呆板单一,施工图或多或少不完整。

3.2 师资力量及教学资源设施不足

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中,年青老师比重大,双师型教师数量少,学历大部分为本科,职称结构为中级,导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相对缺乏。有部分老师不是环境设计专业出身,而是由美术学转过来的,更造成了教师实践经验的缺乏,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较少,科研能力薄弱,教学成果、实训工作经历较少。同时,许多高校设备不足,配套设备跟不上学生人数比例。以笔者任教学校为例,环境设计专业班设置近二十个,学生人数多,虽配有专业的多媒体设备,但数量少,配备也不合理,不能满足现状需要,上课前需提前预定多媒体设备,学生积极性受挫,这些因素均影响了工作室教学模式实践环节的深入开展。

3.3 创新人才培养不够

目前,大量的设计公司都只愿吸收具有活力、具有创造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强的毕业生,因此培养具有执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目前环境设计教育的迫切要求,但在课程安排和教学大纲的制定上与市场需要还存有差距。工作室模式大同小异,授课内容、教学模式和效果都在一个层面上,趋于程式化,缺乏改革和更新,学生容易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缺乏实践课程也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的僵化,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室教学实践机制势在必行。

4 小结

工作室模式教学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式、实践能力、团队协作、就业能力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目前,环境设计行业的升温使得社会市场对设计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工作室模式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工作室模式教学的构建,归根结底是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要结合学校自身的发展情况,以及市场的发展状况,采取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从课程模块、课程设置、团队组建、教学设备的配备入手,规范健全工作室教学的管理体系,培养出具有执业能力的环境设计应用型人才。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C-0058-03

工作室教学模式是以工作室为空间依托,以专业教师为主导,以辅助教学和承接技术项目为主要任务,由教师带领学生承接和完成生产技术项目,将产、学、研融为一体,最终使学生的综合专业技术能力得到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工作室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将打破目前死板的“填鸭式”教学方式,集合积极的、有能力的学生,采用全新的互动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通过设计竞赛和实际项目课题的方式教学,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多出成果、获得更多成就的同时,也能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获得更大的成就感。通过这样的模式,利用辐射效应,对其他学生产生影响,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工业设计创新工作室自创办以来,在工作室人员选拔、上课方式、作业方式和评估等方面进行了摸索,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机制。本文试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工业设计创新工作室为例,对基于创新创业的产品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构建进行探究。

一、工作室教学模式概述

(一)工作室的筹建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工业设计创新工作室创建初期,工业设计专业面临由于扩招带来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的局面,需要将积极努力的学生选,组成相互协作、相互学习的团队,同时指定专业教师作为工作室导师,对工作室进行全程的指导和监督。

(二)工作室的运行

在工作室成立时,由于需要将所有工作室成员集中起来,所以设定了专用创新基地作为工作室固定场所,所有加入成员将自己的电脑搬入工作室,分配好位置,然后确定可以作为讨论和绘图的会议室,安排好会议桌,教师可以在这里进行指导,成员也可以进行设计讨论。

1.工作室成员选拔和退出。在进行工作室成员选拔的时候,主要依据是专业成绩和面试,在大三学生中进行选拔。考虑到工作室制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考查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而不是单纯看学生的专业成绩,所以在选拔时先让学生自主报名。在报名的学生中,根据学生的专业基础成绩进行综合评分,然后将3名指导教师集中起来,组成面试评审小组,对每名学生进行面试,给出面试成绩,再将专业基础成绩和面试成绩相加,进行高低排名,最后拟定前18名学生加入工作室。

成员的退出机制主要包括常规性退出和非常规性退出两种,前者主要是学生的毕业,工作室成员就自动退出,由下届同学加入进行补充;而后者的退出则有很多原因,除自己的原因要求退出的外,主要是根据工作室的管理规定,每学期对成员的表现进行打分,低于一定的分值则要求退出,或者平时有异常表现被劝退。

2.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由于工作室属于特殊的团队,成员都是自愿加入的,需要保持长久的设计热情,主动学习的精神,所以在工作室的运行中,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工作室制度来进行约束,保证所有成员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这些规章制度包括工作室管理制度(包括会议制度、考勤制度、卫生制度)、工作室成员考核制度和工作室设计制度等,保证工作室的正常运行。

3.针对工作室教学模式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以往针对所有学生的教学计划,要照顾大部分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相对来说不能满足工作室大部分学生的需要。对此,需要围绕工作室独特的上课方式和上课要求,修订新的教学计划,将校内和校外结合起来,将理论学习打包,增加互动学习的内容,同时增加设计实践,直接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实践中,具体到课程的安排上,就需要将课程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其中,应使实践的内容更多地融入到教学计划中。

二、产品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实施措施

工作室的运行是和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所以根据工作室的特殊体质,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主要措施如下:

(一)打破固定的分班上课体制

采取的措施主要概括起来是“两单两固定”,即“单独编班”、“单独选课”、“固定教师”和“固定教室”,这样可以给工作室营造既规范又自由的氛围。

1.单独编班。将工作室成员纳入单独的班来处理,打破原有的分班体制,所以工作室所编班级人数就是18人。同时进行单独选课,将成员固定为一个班,全班统一选课,这样做的好处是,工作室成员所分配的设计小组可以在同样的课程中上课,不至于被分散,也有利于将平时的设计和上课的内容结合起来。这样的“小组教学”模式,实行交互式、弹性的教学。小组教学具有两方面的优点。一方面,小组教学符合现代设计企业的日常管理方式,即依据项目来组织团队进行设计,这对于学生提前感受企业工作氛围有很有帮助;另一方面,在小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和团队精神、参与意识得到充分训练。

2.单独选课。在学生选课时,根据工作室的特点,将工作室成员固定成不同的团队,一起来选课,这样可以保证工作室成员可以选到一起,这样有利于工作室成员一起上课和完成作业,利于工作室相应的工作的开展。

3.固定指导教师。为保证工作室教学质量,挑选具有副高职称以上专业教师为工作室班级上课,这样任课教师对工作室就更加熟悉,同时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加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

4.固定教室上课。同时为了让工作室成员有固定的学习场所,特指定专门的教室作为工作室的固定教室,不管上课还是做作业,学生都可以在这个教室中。同时,该教室配备专用投影和黑板,在上课过程中,主要采用讨论式上课方式,让学生多参与到上课过程中。

(二)改革课程作业和评估方式

1.改革课程作业方式。工作室教学中,作业的布置和完成方式也与目前的教学方式有所不同,尽管安排有部分概念设计,减少或者完全取消虚拟设计的内容,所有的专业课围绕学生正在参与或者从事的参赛课题或实际项目来完成作业,以课题的形式展开对专业课的教学,课题由小到大、内容由浅入深。教师与学生共同对课题进行探讨,针对个案进行研究和辅导。在课题的完成过程中通过引导,充分挖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积极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强调市场观念和团队协作精神,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

2.增加量化考核方式。采用量化打分机制,分别对于工作室成员的学习成绩、参赛获奖和参赛态度、企业项目成绩、专利申请和职业认证四个方面的成绩进行量化打分,结合整体的工作态度打分,进行综合评定,分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列。

(三)改变课程封闭的上课方式

在以往的工业设计课程教学中,由于受到实际的课堂限制,上课方式只能停留在教师讲课和学生听课上,学生的作业也大多是虚拟课题,很难有直接面对企业实际课题的机会,所以需要进行调整。

1.增加和企业的联系。工作室其实是一个载体,学生在工作室期间,通过工作室导师的联系,可以增加和企业的联系,学生可以定期和不定期的到企业进行参观考察,实际体验企业的情况,了解工作流程,这样学生的设计将更加具有目的性。

2.通过企业实际课题,增加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通过工作室导师或者其他渠道,工作室可以得到更多的企业实际课题,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际课题,可以接触到实际的设计,从而避免了总是从事虚拟课题,不了解实际企业的实际情况的问题。同时,通过和企业相关结构和生产制造人员的接触,学生也能增加设计的设计经验。

3.通过企业的实践,实现学生从学校到企业工作的过渡。工作室其实也是一个过渡阶段,学生自从大二或者大三进入工作室,可以直接面对企业的实际课题,同时也可以通过工作室的表现,在面临毕业时,进入企业进行实习,所以学生可以在工作室中实现从学生到工作的过渡,从而避免了学生刚刚毕业到企业的不适。

三、工作室教学模式实施的反思

经过多年多的工作室教学和时间,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取得成绩

工作室的教学取得成绩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在设计竞赛获奖方面,在进行工作室教学改革的多年中,工作室成员自发或者有组织的重点参与了诸如张江杯、东莞杯和一些专业的设计比赛,获得了不少的成绩,其中在各级各类工业设计专业的设计竞赛中,工作室学生获得了多项等级奖和优秀奖,同时获得10个国家外观专利。第二,在学生参与的设计实践方面。多年来,工作室成员参与了多项和地方企业的合作项目,包括为桂林机床厂设计龙门铣床造型;为桂林星辰科技有限公司设计激光打标设备造型,以及为桂林聚联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光功率计产品造型等。第三,在创业方面的支持上,目前工作室的运行中,对于支持学生创业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尤其是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方面,除工作室导师经常结合一些实际的案例进行讲解外,还邀请毕业后创业的校友回校给学生讲解创业经历,同时还邀请本地的企业负责人入工作室给学生讲创业故事;同时还在支持学生参与国家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先后获得国家大学生创业项目2项。

(二)存在问题

在取得了不是成绩的同时,工作室多年的运行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工作室管理。由于工作室虽然是一个班级单位,但是并不是按照学校编班体制编制,管理上也不是由辅导员进行管理,只能由指导教师和工作室组长协同管理,而平时指导教师并不能整天在工作室对学生进行指导,所以很多管理工作很难落实。所以需要在管理方式上进行改革,让学生的相互管理纳入到管理体制中,同时指导教师更多的和学生接触,让管理体制更加人性化,让学生也有更大的积极性。

2.在团队合作方面。工作室教学强调的是团队合作,所以在工作室的教学和实践中,所以根据不同成员的特长和相互的关系,组成了4-5个设计团队,以团队的方式做作业、参加设计竞赛和参与企业设计项目实践。尽管工作室非常强调团队合作,但是在具体的设计活动中,部分成员很难适应团队方式,表现为很难融入到集体中,喜欢自己独自完成设计,所以导致团队合作的项目最终还不如单独安排任务完成得好,集体的力量无法发挥。这就需要(下转第67页)(上接第59页)指导老师进行有力的指导,引导成员发挥团队力量,比如多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讨论,并进行记录和总结。

3.在学生态度方面。在工作室的成员选拔中,尽管有完善的退出机制,但是不能频繁地对成员进行调整。这就导致很多成员在工作室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经常参加大量的设计竞赛,还要完成一些实际企业设计项目,工作强度较大。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部分成员很难跟上进度,逐渐落伍,学习态度逐渐由主动变得被动,交代的很多任务无法完成。这样的情绪会蔓延,影响其他一些成员。因而工作室指导教师应经常和成员接触,及时发现这样的问题,找到跟不上进度的学生,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信心。

总之,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工作室制的教学方式已经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扎下了根,工作室的运行也由最初的无序逐渐走向了规范化和正规化,学生也明确了在工作室需要学习什么、如何学习,指导教师也知道如何引导工作室学生进行设计能力的培养。工作室的运行,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使学生提高了设计能力,也积累了不少设计经验,为学生走出学校,顺利适应企业的设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工作室真正成为学校和企业的连接平台。

【参考文献】

[1]张技术.工作室建设与发展模式探讨[J].设计艺术,2008(6)

[2]王兮.室内设计专业高职教育中结合实际项目的“工作室制”教学初探[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18)

篇4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he Research of Industrial Design Teaching Model from

the Classroom to Studio and Mentoring

XUE Qing

(Guangzhou Colleg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800)

Abstract With the changes in China's industrial structure, many problems arose from Industrial Design Education, which seriously affected the design education quality。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status of design education, analyzed and explored a design training model which can be suitable and timely for Chinese characteristics--with the support of studio "hardware conditions" and the guidance of tutor "software conditions", to achieve a double harvest in Design education. The purpose of the mode of education was to "teach him to fish" and develop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which focused on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skills and innovative design capabilities, and taken practical action to interpret and verified "meet the social needs"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Key words design studio; mentoring; industrial design; teaching mode

工业设计近年来在我国的发展相当迅速,在很大的程度上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促进企业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提高我国工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但是,这种欲速则不达的发展状况也给工业设计专业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瓶颈,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出现了盲目性和模糊性,甚至抛开本国国情,完全照抄照搬国外的教学模式,使得培养出来的工业设计人才与企业的要求不相符,与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工业发展模式脱节。从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来看,教育决定成败,如果在学科教育上存在盲目性和模糊性,将阻碍国家前进的步伐。如何培养出社会急需的工业设计人才,为区域和地方经济更好地服务呢?这就需要院校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走向“中国设计”培养出更多可用的适时设计人才。

1 我国当今工业设计教学模式现状

工业设计在中国发起于高校,被引入误区的也是在高校。这是历史发展阶段的过程,是没有深刻认识国情下发展的必然结果。虽然工业设计专业在我国的发展速度可嘉,在参加的国际上的设计大赛上屡获佳绩,但是从国际的角度对比,我国的工业设计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目前国内只有个别院校的设计专业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大多数院校的工业设计教育水平依旧停留在十几年前的水准上。国内大多数高校工业设计教育存在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根据工业设计专业的依附院系,国内的普遍现象是将工业设计教育分为两类:“工科型”和“艺术型”。教学计划中,工科课程和所谓艺术类课程是按照学时比例来划分的。一般而言,“工科型”工业设计教学计划中的工科课程和艺术类课程学时分配基本平衡,如:高等数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等;然后再设置一定学时数的美术课程,如:素描、色彩、平面与立体构成等;同时再开设一些诸如表现技法、人机工程、课程设计、产品设计方法学、工业设计工程基础、产品系统设计、产品开发设计等课程,形成所谓 “具有工科特征”的工业设计教学计划。将“机械知识”和“艺术知识” 盲目地结合,“走马观花式”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使学生处于尴尬的境地,学生毕业之后从事设计工作经验不足,从事机械更像是“盲人摸象”。而且很多知识的学习学生也基本是应付考试,考试结束就忘得一干二净。这种局面造成学生学习心理上的不自信,有的学生因此而对本专业产生逆反心态。四年下来,学生只学会了画效果图。长此以往,学生走到工作岗位设计出来的作品转换成可生产制造的销售产品困难重重,甚至被认为是胡思乱想,这样企业就慢慢形成了一种思维:工业设计就是画效果图。

(2)教学资源不能共享。很多综合性的高校将工业设计专业设置在机械学院,机械专业是国内较成熟的专业,其拥有丰厚的教学资源和完善的实验室;工业设计专业在教学中师生的一些设计成果需要通过机械的知识来实现,在实际的教学中也设置可诸如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基础之类的课程,但是涉及到实际课题项目的设计开发中却不能将设计理念和机械知识结合应用,并通过机械实验平台展示设计成果,这就导致工业设计专业在机械学院显得比较另类,不能很好地融入到这一集体。

(3)教育与产业脱钩。工业设计是跟企业产品的生产、制造紧密联系的学科。教学的目的是能够使学生学以致用,而我们在工业设计教育的过程中,政府投资建设购买的设备在教学中却闲置不用,四年下来,学生甚至都没见过学校的设计实践设备。设计与制造业的不对接,造成高校中设计教育脱离实践、纸上谈兵。教师无法将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反馈给学生,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低靡,教学质量不高。由于缺乏实践的支撑和引导,大量虚设的、概念性的、空想性的题目成为教学重点,造成学生自我封闭、主观臆断,缺乏市场意识、人因意识、工程意识以及沟通协作能力,动脑与动手能力极差,培养出的学生不具备实际的设计能力。①

(4)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大部分青年教师缺乏设计经验,也缺乏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基本上是从高校到高校,脱离实践;有的教师由机械专业转行过来,有的是纯美术专业出身。由于这些方面的因素,无法将最新的设计知识和信息传授给学生,学生从中不能受益,就会对老师教学能力和对本专业的学习产生怀疑心理,继而产生一些逆反行为,而工业设计是跟企业产品的生产、制造紧密联系的学科。这是一种可悲的矛盾,是对立却又不能统一的。根据我们国家的国情,这种矛盾目前还不能解决。

(5)部分工作室的教学模式发展不够完善。工作室是在包豪斯“作坊”的思想上演变而来的,是欧洲国家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模式。我国部分艺术院校率先效仿引入了“工作室”的教学机制,即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由教师牵头管理工作室并建立项目小组进行实践教学,这一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工作室是艺术设计教育的一种形式,以某个学科专业的研究方向为基础,由授课教师组成学科方向的师资团队,具备一定的研究、设计、开发实力,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科研并行工作。②

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建设参照相近学科,重视学科平台建设,教学体系严谨、管理规范,人员、设备、场地配置有序,具备设置工作室的条件但尚未引入“工作室”制。

上述问题表明,用传统集中式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适应当今产业升级背景下工业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对国内外对设计教学方式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把导师制的教学模式引入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或许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2 工作室导师制的机制特点

工业设计是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需要通过课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那么就需要一种能够将技能及理论知识完美融合的教学模式。工作室导师制是工业设计教学的新机制,是产―学―研教学模式的典型代表,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它有别于传统的集中教与学的封闭式学习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当今新时代产业转型背景下已经完全不适应,甚至可以说它埋没了学生学习设计的才华。工作室导师制的教学模式打开了设计教育的新局面,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导师对自己所带的学生进行理论的系统性知识传授之后,学生随之投入到课题项目之中检验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

(2)术业有专攻:学生可以根据的兴趣特长,选择某工作室导师的课题项目,系统性地完成实践任务,为学生就业和工作选定方向。

(3)学习目标明确,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有充实感: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数学生找不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四年下来他们感到迷茫,认为学无所获;而工作室导师指导下的教学模式能给学生带来紧迫感和责任感,增加学习过程中的充实感。

(4)产生竞争机制,提高教学质量:因工作室是在特定导师的管理下完成教学工作,工作室之间可以竞争,将教学、科研成果作为工作室之间竞争的依据,便于学校管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5)能够因材施教,提供一对一辅导: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以班级形式集中教学,不容易发现学生的特点和优势,以同一种模式对待每一位学生,这样的教学模式很容易耽误学生的“成长”;而工作室导师制的教学模式可以完全避免上述情况,因工作室导师在教学、科研中带的学生较少,导师在每个学生上可以花更多的时间辅导,针对特定的学生进行取长补短、因材施教,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6)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提供更多的科研机会:工作室的运作需要科研项目的支持,导师需要加强和企业的联系才能更多地提供学生实践项目。这就要求导师除了正常的教学之外,还要加强校外合作,这种机制的改革会推动科研进程,提高师生的科研水平。

3 工作室导师制的运作模式

工作室导师制的运作模式在教学的形式上采用开放式,将课程按照专业方向设立若干模块,由课程负责人管理某一课程模块,并负责组建课程研究资料以及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撰写及实施。课题来源是根据企业的需求,对企业当前的生产问题,提出课题解决的要求,以课题为中心展开的专业教学。

3.1 工作室导师制必须有完整的执行条件

工作室导师制的实行必须具备充足的生源、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固定的设计业务来源以及完善的设计实验设备和场所。这些是实施该机制模式的必要前提,并且与学校的实验室相互融合,实现资源平台共享,才能使工作室顺利运作。

3.2 工作室的设置

汽车、机械专业作为本校的龙头发展专业,是结合了岭南地区的市场发展状况而设立的,所以,根据本校的专业特色,将工业设计专业设置在机械工程学院,应该实现教学平台和资源共享,可将工业设计工作室设置为设计基础表现工作室、产品设计工作室、工业设计结构工程工作室、人机交互工作室、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室、家具设计工作室、交通工具设计工作室等,各个工作室负责的学科范围见图1,这些工作室的设置可以充分提供给师生教学、科研的机会,将工业设计工作室与学校的机械实验中心、汽车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实施资源共享、教学互助。

以上工作室必须由专门的导师负责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实行责任到人的操作模式。

工作室的设置前提必须具备充分的资源:

(1)完善的实验室,包括实验设备,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操作员。这一硬件的建立是工业设计专业教学的必备条件,只学习设计理论,没有实践的检验和应用就违背了教育原则,也与包豪斯设计教育的经验和指导性的法则相悖;

(2)较强的师资教学和科研能力,水平,这一“软件”的建设是设计教育质量提升的法宝,可以无形中给学生带来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需要将这种“从高校毕业直接进入高校任教”的教师给予企业培训或者提供深造的机会,或者实行国内院校之间合作,聘请优秀教师来校任教或作为学科带头人;

(3)明确的研究方向,才能与企业,市场衔接,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建设具有特色的设计研究方向,可以结合当地的产业,如广州花都是皮具和汽车产业基地,可以将皮具设计和汽车设计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并尽量做到与这些企业搭建开发平台;

(4)持续充足的项目支持,是工作室维持发展下去的重要命脉和保障。有项目经费的支持,才能提供科研-教学的动力。项目的来源需要教师有广阔的人脉关系和对外沟通合作交流的能力,这也是专业建设中不能急于求成的过程,专业教师只有不断提高“外交”能力才能打通校企合作的通道;

(5)课程的模块化设置,除了给所有学生设置通选的公共专业基础课程之外,还要按方向进行分类,供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专攻的方向。如设计美学这一课程可以让所有方向的学生必修,学习设计与艺术之美及美的塑造法则,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及艺术美感的表现能力等;如产品设计这种课程限定专攻研究产品的学生修读,学习产品设计的原理,方法,产品的结构设计等知识。这种课程的设置方法具有针对性和明确性,使学生学业有专攻,而且又易于与市场企业对接。

4 工作室与导师管理机制

传统式的高等教育方式是以集中制形式授课,学生学好学坏老师很难一一照顾得到,所以很容易出现恶劣习惯相互影响,学生游离于课外的学习风气,比如旷课,学习积极性低落,甚至自暴自弃。而且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方法就是卷面考试,考过之后又忘得一干二净。这种方式对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无效,只有进入到工作室,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课题项目之中,并由导师进行一对一指导,才可以使他们在学习中得到锻炼和检验,如此以来,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该教学方法完全摆脱传统形式的束缚,不能始终按照学校统一的多媒体集中制授课,应根据本专业的特点自由安排课程,并选择在工作室中进行理论贯穿和实践集训,将理论在实际课题项目中应用。

工作室导师制模式的授课方式决定了其自身的管理机制,执行过程如下几点:

(1)设立工作室评估监督员,由评估监督员负责考核,监督各个工作室导师的授课和项目研究情况,对导师的绩效进行监督和考核。

(2)实行包干到户,责任到人的管理制度。每个工作室设立1~2名导师负责该工作室的相关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并由导师负责管理该工作室的日常运行工作。导师可自由设立学生为课题项目助理,辅助教学和科研。

(3)设立导师业绩考核标准。以课题项目作为支持的教学模式会给导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和唯一途径。教学质量提高了,师生才有能力承接课题项目,课题项目多了,才能给工作室带来更多的资源。如此相辅相成的形式就要求导师在课题项目和教学质量上要取得双丰收。对业绩考核较好的工作室给予经济奖励,用于建设工作室以及学术经费资助。

(4)工作室经济创收开放性管理。因工作室的运作需要实践项目的支持,所以对工作室在经济方面的管理可以由院系行政部门与各个工作室签订保证书,主要是在教学成果,科研课题等方面的承诺,获得科研项目的大部分经费由工作室内部自由支配,经费的使用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项目成本费;工作室内部所需的设备购置费;参与设计比赛及各种奖励费;开展学术交流费;成果转化及专利申请费;参与项目的师生酬劳;师生参与专业培训费;工作室日常易耗品购置费;工作室外聘教师的费用;学术论文及作品发表费。

院系行政部门根据拟定的承诺书对工作室的各项指标完成情况给予奖惩,通过扣取完成指标没有达到标准的工作室经费来奖励完成指标较好的工作室,形成良性的竞争运作机制。③

(5)学生参与管理制。因教学以课题项目为主要形式,工作室由师生的全权拥有和使用,所以学生也是工作室的主人,他们会更加爱惜工作室里的所有财物,由学生参与管理,会给学校节约更多的成本,学生管理制比老师管理制更加有效。

5 结语

工业设计教育是一种应时性的教育模式,传统理论灌输式的模式完全体现不出创新思想,与 “设计”的理念和含义不吻合。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工业设计教育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工作室导师制的教育模式以“授之以渔”的专业技能培养为宗旨,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以实际行动来解读并验证“适应社会需要”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注释

篇5

【关键词】

发展性评价;高职;教学模式

发展是旧事物到新事物的一种运动变化过程,发展是社会的主题;教学是学校根据人才的需求,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人才培养活动。可见教学与发展是互相促进、互为条件的,发展性教学结合了二者的特征,所谓发展性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主动学习促进主体性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适应了当前高职教育的需求。

1目前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的现状

1.1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应用的阶段主要是高职教育建立的初期,教学模式学自于基础教育,侧重于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是以老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最具代表性的是赫尔巴特提出的“四段论”教学模式,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模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模式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学生重复记忆、重复模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强调老师如何教,而忽视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弱视了学生个体的特征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条件,与高职教育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相背。

1.2 当今流行的教学模式

随着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和不断变革,特别是国家百所示范校的建设与研究,高职教育有了巨大的改变,开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研究,特别现代科学技术的新理论、新成果的引进,电脑等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成果在教学中的应用,极大的刺激了教学模式的裂变,目前教学模式基本以学生能力形成为核心,在教学方法方面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法、理实一体化等,充分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由于过分关注学体个体特征,所产生出来的问题也很明显,原因在于高职教育不是孤立,必须与经济发展需求同步,甚至要高于当前经济发展的需求,具有前瞻性。

1.3 关于计算机专业工作室发展性教学模式

所谓工作室教学模式就是以工作室为平台实现校企融合,以项目组为教学单位,以企业项目作为载体,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老师作为项目的参与者,学生作为项目的开发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共同完成企业项目研发的整个过程。

该教学模式从计算机行业社会发展需求出发,以学生个体发展为目标,以学生自主、主动发展为基础,是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的深化。 在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引领等方式,既合乎经济大环境的发展,又关注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适应用了现代高职教育的发展需求。

2 关于计算机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发展性实现

2.1 理论依据

发展性教学理论是20世纪60、70年代由苏联提出的一种教学理论。其中赞科夫该理论强调教学要促进儿童的一般发展,而不仅仅局限于认识能力的发展;要求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强调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注重研究学生的兴趣、动机等内部诱因。也就是说要使学生从经验思维转向发展他们的现代科学思维。

2.2 计算机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发展性原则

2.2.1以社会人才需求为重心

高职教育是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的孵化器,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承的、融为一体的,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深入,社会分工不断进行细化,人才需求由过去的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计算机专业作为信息社会的热门专业,当前的人才需求状况如何呢?原Google、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认为,计算机行业需要的人才要具有融会贯通、创新实践、跨领域融合、三商(IQ + EQ + SQ)兼高、沟通合作、热爱工作的特征,从中可以看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双强的才是社会所需求的,也就是说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而工作室发展性教学模式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来的,把发展作为教学的中心了,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2.2以高职学生的个体发展为中心

高职学生的个体发展不仅指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发展,还包括情感、意志、道德品质、个性特点和集体主义精神方面的发展。现代社会需要“手脑并用”的人,脑力劳动者也需要实际操作,通过工作室发展性教学模式给学生的发展成长提供了空间,以工作室方式建立小型企业,通过开发企业项目来设置学生个体学习障碍,提高学生的积极努力性,克服传统教学中的单调重复;通过老师参与为学生解决理论基础需要,教会学生怎么学;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爱好,分配相应的岗位,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个体特征,培养既善于动脑,又善于动手的人才,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

2.3 计算机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发展性特点

2.3.1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重心

在工作室发展性教学模式中,在教学对象上要面向全体学生,项目组建立时要科学、合理进行人员分配,以力求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状态及发展能过到最好,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必须体现教与学的交融,重视教法与学法的相互转化,重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的整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实现教学方法最优化,促进学生乐学、会学、生动活泼地学。

2.3.2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个体差异是很正常的现象,教师要因材施教,关注到每个学生,以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和发展,不求人人高分,但求人人都要收获成功。要合理分配学生岗位,比如擅长表现的学生,思维敏感可以从事项目策划岗位工作,擅长设计的同学可以从事美工岗位,做到人才合理使用。

当今我国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一些偏面的思想和教学模式被否定,不再盲目学习国外的教学方式,不再全面否定传统教学模式,而是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实现多种教学模式的组合,加强内涵建设,本文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来的,以力求在发展性教学模式方面做出一些启示。

【参考文献】

[1]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性考核评价.王盈秋.教育与职业. 2012年第六期

[2]发展性教学的理论探讨与基本思路 .互联网

篇6

当前,社会飞速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人才的实践能力更是有较高的要求。然而,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仍旧比较死板,更注重学生理论的掌握,所以很多学生虽然学会了理论,却难以应用于实践,毕业后因无法适应岗位需求而很好地就业,因此毕业生就业率连年偏低。工作室教学机制即是针对此现状而产生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工作室教学机制

(一)含义。所谓的工作室教学机制,就是指在教学时设立工作室,将课堂教学、课题、实践等内容有机融合,以“工作室”的模式实现实习与就业的突破。这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实践能力,是对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加强。

(二)意义。由于工作室教学机制强调教学内容与工作实践相结合,而且其教学模式较为开放、自由,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封闭与压抑,实现了“产学研一体化”,所以学生会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专业基础知识会掌握得更加牢固,教学内容与工作实践会结合得更加完美,实习与就业时会更加轻松。可以说,工作室教学机制是针对职业教育目前人才培养的一种补充与完善,具有十分深刻的意义。

二、工作室教学机制下的学生实习

(一)任务驱动。工作室教学模式与常规教学模式的不同在于,工作室教学模式是按照本专业的不同课程阶段导入若干个工作室进行实践教学,它的实践性与实用性更强一些。因此,我们在学生实习阶段,可以利用工作室教学机制,引入一些项目的任务,比如可以引入企业的项目,作为任务驱动,调动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并设立项目成果展示环节,将学生的成果进行展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比如产品开发过程中,工作室同学要完成市场调研分析、设计定位、项目流程建设、设计展开、材料与加工制作、后期宣传推广等系列工作。其中牵涉到平面设计、包装设计、产品设计、材料与结构设计等多方面的综合设计内容。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学生要根据不同的设计类别进行分组研究,制定相应的设计流程和时间计划,按照科学的设计管理的模式,从整体上对项目进行把握。导师可根据项目要求,灵活建立工作室,设立任务,进行任务驱动,以此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校企合作。建立工作室教学机制,可以通过学校单方面来实施,然而这样的话,效果是无法与校企合作相等同的。学校应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与企业的需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寻求与企业的合作,利用学校本身的人才资源与相关企业的岗位资源融合,通过工作室的形式着重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与实践能力。如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拿到企业的一些简单项目作为任务,或者邀请企业员工来工作室指导学生。只有着手于校企合作,才能增强工作室教学的实效性。

(三)全程考评。对于学生的考评不仅是学生一段时间以来学习情况的考核,更是今后教学重点的决策凭据,因此无论是传统教学模式,还是工作室教学机制,都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考评。尤其是工作室教学机制,更是需要对学生进行全程考评,不仅考查学生对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还要考评学生的职业素养,甚至是职业道德。让学生在工作室不仅感受到学校的严格管理,又能感受到以后在企业工作中重点努力的方向,同时也可以对社会要求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知。

三、工作室教学机制下的学生就业

我们之所以实施工作室教学机制,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从而增强就业竞争力,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对此,我们将从就业与创业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更新就业观念。很多学生的就业观念比较陈旧,他们对于工作地点、工作待遇、工作形式十分关注,就业时也比较挑剔。然而,在工作室教学机制下,学生感受到了工作室的开放与发展,感受到了社会的竞争,也感受到了社会的需求,所以他们可以更新就业观念,提升社会适应能力,促进灵活就业。

(二)实施创业准备。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不等于鼓励学生毕业即创业,甚至休学创业,而是培养他们拥有创新创业的精神和能力。工作室模式的尝试正是这一教育理念的体现。工作室模式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凸显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创业做一些准备。

四、结语

在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激烈竞争的形式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社会实践的工作室教学体系,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它可有效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我们应关注工作室教学模式,更好地实施这一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篇7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2-0055-03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竞争也日益剧烈,当代职业人员的健康问题备受关注。国内外研究人员发现在一般人群中真正患病和完全健康者不足1/3,有2/3以上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教师职业是典型的助人职业,工作任务重,社会责任大,加上自我期望值高,往往会导致教师不能应付工作中的一些压力,由此更易导致职业倦怠的发生。而教师作为一种特定类型的社会群体,其良好的工作绩效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完善过程,因此,对于这一特殊群体的身心健康应予以特别关注。如今调查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和工作绩效的研究有许多,多数学者也认为教师倦怠对其绩效有直接影响,本研究对下沙高教园区的高校教师进行调查,以了解目前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与工作绩效的关系,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并提供参考。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杭州下沙高教园有14所高校,其中8所本科院校,6所职业院校,专任教师5942名,专业覆盖全面,是浙江省重要的大学园区。实际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21份,其中有效问卷29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83%。

2.方法。对各高校教师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杭州下沙高教园区14所大学中随机抽取6所大学,在每所大学中进行便利抽样调查。对抽取的对象采用现场匿名自填式问卷法进行调查。问卷是研究者在参考相关文献[2,3]的基础上自行设计的,由以下四部分组成:(1)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状况等。(2)工作情况:包括职称、教龄、每周学时数、所学专业满意度、每天工作时间、是否喜欢教师职业、工作是否得到领导认可、有无行政兼职、是否承担过校级/省级/国家级科研课题、科研能力的满意度、课题压力、教学评价等。(3)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包含情绪衰竭、低成就感和人格解体三个维度。(4)教师工作绩效问卷:包含科研绩效、教学绩效和周边绩效三个维度。

3.质量控制。在进行现场调研之前,我们组织成员进行统一的培训,保证调查结果的有效性。问卷资料由专人专管,每次调研之后便对该次问卷进行筛查,经小组成员整理剔除不合格问卷。数据整理完成后录入Excel中进行数据整理,并利用SPSS进行缺失值替换,保证数据的可靠和有效。

4.数据处理。数据用EPidata3.1软件进行双录入,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定量资料用X±■表示,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均数比较先采用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者通过LSD-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rson相关法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作分析,且均以P

二、结果

1.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描述。在被调查的298位教师中,男教师140人(46.98%),女教师158人(53.02%);30岁及以下22.82%,31~40岁43.96%,41~50岁22.82%,51岁及以上10.40%;未婚21.14%,已婚78.86%;教龄5年及以下35.23%,6~10年24.83%,11~15年16.78%,16~20年10.07%,21年及以上13.09%;本科毕业9.73%,硕士43.96%,博士46.31%;助教11.07%,讲师44.30%,副教授33.89%,教授10.74%;最高科研课题方面,校级25.17%,市厅级21.48%,省部级24.50%,国家级22.48%,国外合作6.38%。

2.不同人口学特征间教师工作绩效的比较。作调查的298名教师工作绩效的平均得分为4.87±1.400,其中,科研绩效得分为4.62±1.363,教学绩效得分为5.04±1.630,周边绩效得分为4.93±1.494。30岁以下教师比其余年龄段教师各维度绩效得分低(P

3.教师职业倦怠各维度与工作绩效各维度的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作绩效的三个维度,即科研绩效、教学绩效、周边绩效,与教师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即情绪衰竭、少成就感、人格解体,均呈负相关(P

4.教师工作绩效的多因素分析。以教师工作绩效得分为因变量,以教师职业倦怠的各维度得分、年龄(以“小于30岁”为参照组)、教龄(以“五年以下”为参照组)、学历(以“本科”为参照组)、职称(以“助教”为参照组)、婚姻(以“未婚”为参照组)、工作职务(“以一般教师”为参照组)、最高研究课题(以“校级”为参照组)为自变量,同时引入多重线性回归模型作分析。结果显示:R2=0.796,影响工作绩效前三的因素为教师职业倦怠、年龄、最高科研课题。其中,教师职业倦怠的维度中“少成就感”(b’=-0.447,P

三、讨论与建议

研究将高效教师职业倦怠与工作绩效在各方面进行比较,发现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与工作绩效呈负相关(P

研究发现3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绩效得分较其余年龄组低(P

综上所述,教师的工作绩效与教师职业倦怠情况、年龄、承担最高科研课题、职务和职称有关。研究建议教师要在工作中积累经验,教学和科研并重,数量和质量共同考虑。也建议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针对不同水平的科研,应当予以客观、公正、合理的科研奖励。

参考文献:

[1]郭芳,张志.疲惫的一声[J].小康指数,2007,(05):17-22.

[2]姚尚满.山西医科大学教师职业倦怠和生存质量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陕西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2010,(4).

[3]李剑伟.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的相关性研究[D].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2,(5).

[4]曹健,孟勇.医学院校教师工作倦怠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1002-9982(2010)04-0280-03.

[5]孟勇.医学院校教师工作倦怠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与职业,1004-3985(2009)26-0047-02.

[6]李翠华.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2011.

[7]胥兴春,张大均.教师工作价值观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11,34(4):871-874.

[8]祁延慧.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9,(28-2).

[9]徐珠君.高校青年教师压力管理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9).

篇8

1室内设计教学目前现状

21世纪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大,房地产行业的强势崛起,室内设计做为一个探索人类生存空间的领域也悄然走俏起来。对于室内设计的人才的需求也愈来愈大,所以各个高等院校纷纷开设室内设计专业。但是过于陈旧的教学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设计对人才的需要,高校培养的人才已经不能单是一门软件的操作员。企业需要的是具备扎实基本功和熟悉行业规范的资深设计人员,而这往往与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有不小的差距,很多室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不得不在社会上再锤炼三五年才能够称得上设计师的称呼。如何缩小这段鸿沟,让我们的大学教育体系能够更上社会的需要,让我们的学生在毕业之后马上就能为企业创造价值,这是我们艺术院校的教学模式提出新的要求。而“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推出,恰恰适应这一需要。

2工作室教学的特色

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不适用于艺术设计领域,特别是在室内设计行业。室内设计行业是探索人类生存空间的行业,是一个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在设计过程中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这是书本所不会提及的,而在工作室教学中结合项目特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才会在学习设计知识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客服设计困难,并最终完成设计,学习到很多设计知识以外的知识。使学生的设计能力更加理性和成熟。老师也能结合实际项目进行知识点的分析讲解,并在项目中提高能力总结教学经验,使整个的教学体系更加成熟,通过工作室的项目锤炼,培养具有实战能力的“双师型”教学人才。并且,工作室教学模式能够解决社会中的实际问题,为学校的扩大知名度,提高社会效益,同时创造更的教学环境。

3 工作室教学的要求

工作室教学由于其特殊的培养模式,也需要特殊的教学条件。首先,如何引进项目,就是最大的问题。项目的引进必然要依托于企业,所以和行业有实力的企业合作,就能为工作室的项目引进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平台,而工作室也就成为了企业的一个设计室,绘图室,或者预算室,采用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建立专业标准,课程体系标准,并以此进行教学评价,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更快的适应社会。其次工作室教学对教师队伍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企业和学校之间的纽带,教师队伍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工作室教学还要求我们的老师具有高水准的实战能力。设计不是纸上谈兵,工作室教学结合市场,那么设计就要符合市场的游戏规则,如何提高教师队伍的实战能力满足工作室教学的需要,是工作室项目制面临的最大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对自身师资队伍的提高,通过和企业合作鼓励老师在企业中得到锻炼,参与大型项目的设计工作,在提高设计经验的同时也增加额外的收入。然后,吸引行业精英加入教师团队,和学校签约,成为外聘教师,客座教授。定期到学校参与学术交流,担任课程任务。同时引进优秀的“双师型”人才加入到教师队伍中去。再次是工作室的运作和管理,当有了项目和人才之后,工作室的运作如何可持续的进行,一是硬件上的,工作室应具备一个公司所需要的基本硬件条件,特别是设计所需要的硬件条件。二是在工作室的管理体制必须完善,给工作室教学提供体制保障,并且工作室教学开始会充满困难,政策上也应该对工作室教学有相应的支持。

4 工作室教学的实践探索

重庆工商大学建筑装饰艺术学院从大二年级开始展开工作室教学,结合行业龙头企业重庆港鑫建筑装饰公司设计分公司作为平台,将设计项目引入工作室,并在学院内开设自己的设计分公司,并派驻优秀的设计师。设计师根据自身特长,分别担任了居住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文化空间设计等专业设计课程的教学任务。并把实际项目引入教学,学生在课程环节中参与了诸如云阳大剧院室内装饰设计,永川第二人民医院室内设计,市委党校新办公楼设计,中国农业银行云南支行总部设计。等实际大型投标项目。综合性项目则分类别进行课程,比如云阳大剧院项目为例,则可分为文化空间,商业空间和办公空间三门课程进行分别设计,学生在不同阶段学习过程中还必须考虑项目的连贯性和整体性,避免以前课程中设计思维的单一和脱节。以文化空间为例由于实体具体项目的存在,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到实地考察,分析现场情况,收集当地素材及地域文化。并从中提取设计语言。这往往是以前设计中容易被忽视掉的环节。而在商业空间设计中,同学可以根据不同的项目进行市场调查,做出有针对性的市场调查报告。在接下来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公司的设计师会组成一个专家委员会,要求每个同学上台汇报自己的方案,并指出修改意见。同时下课之后也可以和项目设计师进行交流并且配合建筑表现工作室做出自己的方案效果图。在项目深化的过程中,设计师会组织同学到港鑫公司茶园实训总部参观工厂,同学们能再厂房内看到自己的设计师如何由图纸演变为实体。接下来同学们能够到项目的现场跟着工人学习装饰材料的安装并总结方案设计和现场施工所存在的问题和经验。由于有自己的设计工厂,同学们可以不断尝试新的设计思路,大胆发挥创意。而这又是已经成熟的设计师所需要的。就是这种不断的交流碰撞出来的火花,才可以推动设计理论的不断前进。

5总结

设计是一个需要和社会密切结合的行业,各种时代讯息都能在设计中反映出来。而我们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出社会需要的设计人才,所以闭门造车的培养思路是行不通的。工作室教学的创新模式,打破了传统思路中大学的教育思维,从更实际的角度挖掘设计师的培养模式。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题。通过和老师不断的交流沟通,通过不同的项目锻炼,通过解决各种实际存在的设计困难。通过真正的参与和总结最终培养出一个和格,全方位的设计人才。

篇9

二、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式工作室制的主要特点

工作室制的艺术设计专业是将专业技能的培养与职业岗位相结合,以工作室为依托,将生产、课程与教室融为一体,由教师引导学生在项目的承接与生产过程中完成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这种教学模式突出了职业院校的特点,即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利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与学生就业的衔接,能够让学生变得更加专业,其主要特点主要体现在:第一,将教室的概念拓展,进行开放式的教学。工作式制的教学特点主要是针对市场,由教师领导学生直接参与市场的生产实践。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在封闭的课堂中进行教学,但是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将课堂进行了拓展和延伸,这样可以让学生真切地了解现实社会,也让学生得到了更多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调动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第二,项目式的教学模式淡化了传统的课程的概念。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在一定的项目上进行教学,其教学过程就是完成项目的过程,这完全打破的传统的课程教学的内容体系,学生的知识获得不再是书本知识,而是更加的贴近实际,是以项目为目标,在项目的学习知识。第三,项目式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的频繁,促进双方的专业技能共同提高。师徒之间的言传身教是项目式工作室制的主要教学方式,它尤其重视和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教师通过示范来提高学生的学校效果,在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第四,项目式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的就业做铺垫,缩短了学生在毕业之后的职业适应期。由于项目式工作室制是在市场的需求下与企业的直接交流,因此在参与企业项目的同时学生能够知晓市场的需求、企业的需求,能够有效地调节自身以适应市场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篇10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8-1745-02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国内高职计算机教育也呈现了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的计算机人才。然而,尽管社会和企业对IT行业人才的需求在与日俱增,但是每年大量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中能够做到真正满足企业需求的数量却相当有限。因此就出现了毕业生找工作难,而中、高端企业招人难的尴尬局面。

上述现象的发生,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人才的培养模式与IT行业对计算机人才素质需求的不匹配。也就是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是企业想要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模式。2008年4月9日,教育部了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将实训教学环节作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核心。

1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训教学

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同时又是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重中之重。课题组尝试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教学的探索,让学生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既积累工作过程知识,又能够获得职业体验。

1.1 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教学探索

将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应用于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首先要深入相关企业进行调研,设计和开发实践教学体系,共同组织实践教学实施。企业专家和骨干师资共同组成专家指导团队,共同参与实践教学过程,从而形成综合性实训、社会实践、课程设计、企业实习、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撰写等活动形成的实践教学体系,特别是要根据企业对学生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来设计实训课程的内容。其次,坚持实施实践教学计划。学校和企业共同根据大纲和教学计划进程的要求,制定教学实施方案,同时注明项目的名称、实践时间、实践教学场所、实践要求以及具体的实践教学进程。要根据满足企业需求的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目标及创新的培养模式来灵活设计实训教学方案,每个课程都形成课程实训任务书、实训指导书、期末考核标准等一系列指导实践教学的文件。

1.2 建立科学考核制度

科学的考核评估制度是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这种传统的方式显然已经与目前的创新型实训教学相违背,提出新的考核制度势在必行。同时,新的考核制度的提出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前瞻性和发展性。立足本校实际情况,结合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2)客观性和真实性。结合实训大纲要求,保证考核成绩能够真实反映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完成任务的质量。

3)可比性和可操作性。考核成绩定量化、等级化。

最后根据实践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意愿,不断改进考核制度,最终达到考核制度的实施为实训教学质量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1.3 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教学在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3.1 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薄弱

由于高等职业院校一直倾向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下的学科建设,而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投入的经费也是有限的,因此多数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和实验室建设很薄弱。一些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实训场地明显不足,难以满足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教学的需要。这个问题的本质涉及到资金投入、校企合作等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解决。

1.3.2 缺少“双师”型素质教师

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教学把完成具体工作任务、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作为实践教学的目标。这需要教师广泛参与实训过程的具体设计和开展。然而目前大部分专任教师学历层次高、理论知识扎实,但是他们大多经历了从毕业校门到就业校门的过程,与企业和社会接触很少,只擅长理论讲授而缺乏实践能力。因此,高职院校能否建设好“双师教师”队伍成为制约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高的又一个瓶颈。

2 结论

计算机专业是实践性、创新性极强的专业。将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应用于其实践教学首先是对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二次开发和改造。这种改造涉及到一个专业所有课程的重新规划,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探索精神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的目标。改革高职计算机实训教学模式的探索是一项长期和系统的工作,需要计算机专业教师在实践中循序渐进的探求、调整,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得到社会和企业的广泛认可。

参考文献:

[1] 俞华峰.基于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10(2):56-57.

[2] 刘英魁,兰富军. 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23):148-149.

[3] 沈玲.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建设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5-11).

[4] 袁晓红.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问题与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14-26.

[5] 刘青云,潘泽强.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探索[J].职教论坛,2011(5):46-47.

[6] 刘长生,唐歆瑜,刘新桥,戴花,程英.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30):664-665.

篇11

一、引言

当前,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结构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对经济健康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深远。其具体特征可表现为:数量大类型较多;企业个体规模小;日常管理水平低等。但是,中小企业的会计工作并没有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而快速发展,甚至其会计职能出现了弱化现象。本文以江苏省海安县为研究范畴,通过对其县域内中小企业会计工作调研,引发了对当前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现状的思考。

二、中小企业会计的尴尬处境

从实际调查情况来看,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老板认为,会计就是一个“工具”,会计人员在企业中的地位远远比不上销售人员、工程师等。企业老板认为:会计人员不能创造利润,利润是由工程师设计的产品,经过工人的生产,再由销售人员销售出去而形成;会计人员只会消耗利润:付工资、交税金等等,钱都是自会计手中流出。

事实上,从中小企业各类人员工资待遇及奖惩政策上可以看出,销售人员奖金名目繁多,可以按销售额提成,工程师也有发明奖,但从未了解到会计人员可以按销售或什么提成的。这主要是其他岗位业绩大都可以量化、计件考核,但会计岗位无法量化考核。到目前为止,笔者只看到唯一一家中小企业设置了一个“差错奖”,如果会计人员收款无差错,每月可获得几百元奖励,这与其他岗位人员的奖金相比,差距甚远。

另一方面,从能力需求来看,老板却要求会计是一个全才:不仅要会记账,完成会计份内工作;还要会避税;还要会与银行打交道(银行贷款);还要是工会主席,能调解与职工的薪酬矛盾等等。

三、中小企业会计面对的体制困惑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会计工作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失真等。究其原因,这与会计体制存在问题密切相关。同时,这种情况也给中小企业会计带来了很大的困惑。

(一)会计人员管理体制

1999年10月31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指出:“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但《会计法》并未进一步明确财政部门主管会计工作中包括主管业务制度建设和会计人员人事归属。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是:人事任免、管理权在用人单位(或主管部门)、业务指导和制度建设权在财政部门,这种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是造成弊端的温床。

事实上,当前财政部门对会计人员的管理更多停留在诸如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及发证、会计证年检等具体繁琐的事务上。财政部门对会计人员既管不到人事任免,也管不到“工资、奖金、福利”,对会计人员违纪行为的监督处理显得不够直接,而会计人员因坚持原则受到单位领导的排挤、打击时,财政部门亦很难对其实施有效保护。

从会计执法检查情况可知,财政部门处罚力度非常有限,远不如其他部门那么权威,财政部门仅靠一张会计证制约根本不行。同时,会计执法检查过程中处罚的主要是会计人员,从来没有发现一位企业老板因此受到什么处分。当然,财政部门也无权给予老板处分。笔者认为,会计执法应查处企业老板,而不是会计人员,要加强对老板的财经法规培训。现在好多中小企业有一个通病:现金会计一般是老板娘,而老板娘是不需要会计证的,财政部门有什么办法?无能为力。

(二)会计人员双重身份

会计人员双重身份是指:会计人员一方面作为单位的职工,既要代表单位正确核算、精心理财,另一方面又要代表国家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制止违法违纪。会计人员双重身份,实质上不利于会计人员按统一的标准和价值观实施会计监督。从实际工作情况看,这种双重身份往往使会计人员难以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单位利益与国家利益相冲突时,会计人员常处于两难境地,于是出现“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的怪现象,对单位领导财经违纪行为,绝大部分会计人员“位置指挥脑袋”,自觉不自觉地参与做假帐、协同作弊。会计人员双重身份,使会计监督难以正常进行。

前几年,很多单位进行了会计体制创新,试行“会计委派制”。理论上,在委派会计制度下,会计人员在多元利益主体(投资者、经营者、债权人等)中不属于任何一方,而是处于多元利益边缘,实施特殊服务行为,肩负依法公正处理各方利益的使命,这种体制使会计人员不会偏向多元利益主体的任何一方。因此,不管是行政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单位,都认为会计委派是万能的。但实践结果是:很多地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委派制已基本上寿终正寝,而个别公司治理结构较规范的集团企业运行尚可,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因此,目前的会计体制决定了会计人员是为企业老板(尤其是中小企业)打工的,不管这个老板是国家还是私人,体制决定了会计的从属地位。尽管会计法中给予了会计人相应权利,但在现实工作中会计人员其实非常无奈。

四、中小企业会计面对的业务困惑

(一)会计制度方面问题

目前,财政部制定的会计制度更多地注重与国际接轨,西方色彩较为浓厚。确实,西方的市场经济体系比我们国家完备得多,法律法规也比较健全,但是,从这些制度在基层中小企业会计实践过程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太好。

从93年新旧会计制度接轨开始,行业会计制度、新会计制度、2006年准则、再到2008年准则、小企业会计制度等,制度不断进行着调整与完善,但是又有几家中小企业知道自己执行的是什么会计制度、什么会计准则?

其实,不要说一般会计人员,就是所谓的专业人士的学习速度也远远跟不上会计制度(准则)的变化速度。

纵观这些年来的会计制度、准则的改革,它们对日常的会计处理影响太小,因为其主要面对是2000多家的上市公司和几百家的大型国有企业,中小企业的业务一般很难碰到,所以对这些99%以上的企业几乎可以视同没有出台。

那么,执行会计准则的1%的单位实践情形又将如何呢?例如:最简单的八项准备中的坏账准备,就出现了“形式重于实质”,而不是“实质重于形式”现象。有的企业会计处理依据不是根据董事会的会计政策,而是董事会的会计政策根据会计的处理方法来定。去年金融危机1年-2年的应收账款计提率为10%,今年经济情况好转则调成了1-6个月计提10%。更有单位不计提坏账准备,对外言称没有坏账,实际则是怕汇算清缴时的税务的纳税调整。这就是会计准则,会计的自由裁量权太大,超越了我们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水平和能力,有些不切实际。

即使是上市公司,又有几个能真正执行会计准则?一般都是会计师事务所帮其执行,实在没法帮助,会计处理的解释向新准则靠拢,会计资料实在没有办法向新准则趋同的,就作审计调整,这就是现实。

多个会计制度、准则并存,理论脱离实际,客观上也形成了企业会计人员的无所适从,除少数上市公司、大型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外,实际上大部分中小企业执行的是“税务会计制度”,根本谈不上还有什么准则、什么制度。“税务会计制度”是笔者个人提法,也就是基本会计基础加上税务部门要求。

因此,要使我们中小企业会计工作步入正轨,笔者认为必须统一执行新准则,而不是谁先谁后再规定什么时间之前;另外,还要有强有力的措施跟上,只要有接近税务的措施就行,千万不要超过。

(二)会计与税务的处理差异

当前,我国现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模式,正在从原来的高度重合发展为协调、调整模式,最终必向相互分离的趋势转变。

但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税务会计尚未形成独立的系统,也没有足够的理论支撑。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法的规定存在的差异越来越大,从而导致以依据会计制度提供的数据资料来界定税基的难度大大增加,调整过于繁琐,从而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知识结构均提出了不切实际的高要求。

而且,我国税收法律制度并不完善,甚至还没有一套独立的税前扣除标准以及收入和费用的扣除标准,而相关规定主要体现在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中。因此,税务与会计有高度的关联性。目前大部分的财务会计基本原则是适合于税务会计的,但由于税务会计是税法至上,因此必然存在一些差异:诸如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选择使用;纳税人可扣除的费用不论何时支付,其金额必须是确定的(主要针对所得税的税前扣除);划分营业收益与资本收益;等等。

篇12

一、前言

教育部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先后出台了教育法与法规,一些地方和高校在高等教育办学机制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其中由普通高校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的独立学院发展较快,在保证高等教育规模的增长、扩大高等教育资源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短短十年,独立学院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已经走上规范化发展的道路,但就目前情况看,独立学院仍属于新生事物,其存续过程中有诸多的问题待与解决。

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是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确认举办的独立学院。随着南湖学院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要求南湖学院必须更加重视提高教育质量,无庸置疑,教育工作是南湖学院的中心工作,教育质量是南湖学院发展的生命线。在当今高等教育供求关系发生深刻变化之后,对于独立学院的南湖学院来说,对如何确保和进一步提高南湖学院教育质量提出了新的挑战,使南湖学院教育面临着更加艰巨的任务。同时当代世界教育的发展潮流开始聚焦在变革学校课程的层面上,体育教师工作业绩评价体系是学校体育课程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课题将对南湖学院体育教师工作业绩评价体系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与实践,以期对南湖学院体育课程改革做出贡献。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阅读相关体育教学质量评估的国内外文章资料、著作。

2.调查访问法。选择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为对象,进行两轮问卷调查。其中教授、副教授26人,讲师56人。

3.层次分析法。对问卷设计的各项评估指标权重经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到评估标准。

4.实验验证法。经过多次筛选确定指标方案,经过实验验证,修改调整,再实验,最终修改定稿。

三、结果与分析

1.工作业绩评价方法的选择

控制论创始人N•维纳曾说过:“任何有效行为必须由某种反馈过程来提供信息,通过准确、及时的反馈达到预定目标”。业绩评价离不开反馈,通过评估及时、准确地反馈教学信息,以便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

长期以来,对于此类的评价方法有很多,有的单纯由管理人员进行评估,有的单纯由学生或同行教师进行评估。显然这三种方式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总所周知,在教学系统中,对教学质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教师、学生和管理者,他们既是参与者,又是被管理者,因此,参与评估的人员应包括教师、学生。同行教师是该门课程的专家,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教学实践方面,均具有较深刻的研究和体会,因而同行教师的评估应占较大的比重。学生自始自终参加教学的全过程,对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等因素比较了解,因而也应成为评估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专家们认为学生评估虽觉得必要,但考虑到学生了解空间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还是应以专家评估的结果为主。

2.工作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评价指标体系实际上是教师工作业绩基本要求的缩影和框架,评估指标必须符合教学规律,反映教学过程本质的主要因素及其内在的联系,充分体现当今教学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才能达到提高评估信度和效度的目的。因此,我们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经过比较、分析和综合,并在专家调查访谈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了南湖学院体育教师工作业绩评估的有关指标,并将结果反馈给有关专家,最终确定了评估标准。该评估指标体系由专家评估和学生评估两个部分组成(图1)。

图1

3.工作业绩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

以南湖学院教师工作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的权重计算为例来说明权重的计算方法和过程。

步骤如下:

(1) 列出待求权重系数的指标系统。

(2) 对该系统中各项指标按相对重要等级(见表1)进行两两比较。

表1 判断矩阵标度及含义表

(3)将两两比较结果,并按下列公式求出各指标的权重系数:,Wi表示i项指标的权重,n表示指标有n项。(如表2所示)

表2 南湖学院公共体育课质量评估量表(专家)

注:请在与您意见相符的“”内打“√”(1优、2良、3中、4较差、5差)。

表3 南湖学院公共体育课质量评估调查问卷(学生)

填写要求:根据您的教师上课时的实际情况,每一个问题后面有5个选择,请在与您的意见相符的方框内打“√”。(1完全同意、2较同意、3一般、4不太同意、5不同意)

4.教学业绩评估的实施办法

(1)学校应建立教学业绩质量评估小组。评估小组应按照评估标准组织测试调研,确定各主要方面及整个课程教学质量的等级,然后写出对体育教师工作质量的评估结论和评语。

(2)体育部对各个指标的要素进行随时抽堂听课,检查教师授课的质量。

(3)对学生考核可进行抽查,进行达标检测,并在测试结果的基础上抽调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面试或座谈,进一步了解学生对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意见。

四、结论

1.教师工作业绩评价实质上是对教学基本要求的缩影,必须符合教学规律,反映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指标体系必须具有科学性、方向性和可行性三大特征,操作性强,便于推广。

2.本文设计的量表,通过测评实验,证明量表合理、可行。

3.评估教学业绩质量之前,必须认真理解和掌握测评指标的内涵,才能提高测评的可信度。

4.教学业绩评估要做到科学化、制度化,评估结果应作为评价教师业绩和晋升职称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吕乙林.不同录像反馈时机反馈效果的实验研究[J].宁夏体育科技,1993,(2):29-3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