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5 14:55:1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项目管理技术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项目各阶段相互割裂,导致项目信息割裂,前后阶段的信息不连贯,对参与各方来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2)信息交换方式杂乱,是一种分散的信息交换方式,信息传递速度慢,各个参与方必须与其他所有参与方进行信息交换才能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并将信息传递出去;
3)各参与方处于相互独立的状态,多数流程是企业内部的,从项目整体角度来说,缺少协同工作的平台;
4)项目信息以不同的形式分散存在,给项目信息管理带来很大的不便.二维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这些弊端降低了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制约了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也给建筑业的信息化管理带来不便.而BIM技术的引入可以很好地解决二维项目管理实施流程中的这些缺陷.BIM强大的信息整合能力,有效整合了建设项目的所有信息,包括项目属性信息以及管理行为信息,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提升了各参与方对建设项目的控制力.对于大型项目与异形项目来说,BIM的管线综合能力以及施工模拟等技术可以提高各参与方对项目的主动控制能力.BIM数据库为建设项目的协同管理提供了基础,为建设项目参与方提供了协同工作的平台,提高交流沟通的效率.另外,BIM模型随着项目的进展不断完善,跟随项目一起成长,使业主能够真正实现对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2各参与方的BIM管理流程
二维项目管理流程是一个长流程,从项目前期开始到项目运营维护是由多个阶段组成的,项目管理中更多的是事中控制与事后分析.而在项目管理中,事前控制也被称之为主动控制,是效率最高的环节,但在二维的项目管理流程中并不能很好地实现.BIM技术强大的管线综合能力以及模拟能力能够为项目各参与方实现事前控制提供基础.鉴于此,可以基于强化事前控制这个原则来构建新的基于BIM的项目管理流程.工程项目在不同的阶段由不同的参与方执行,只有各个参与方相互配合、协同工作才能顺利地实现工程项目的目标.
2.1设计单位的BIM流程
在传统二维CAD设计中,最明显的缺陷就是信息之间没有关联性,所以一旦发生设计更改,相应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都必须手动修改,这就导致设计团队很大的精力都放到了改图上,而且很容易出现漏改、前后信息不一致的情况,设计周期、成本也会随之增加.另外一个缺陷就是,各个专业的设计是分开的,等最后施工时才能发现各管线之间的碰撞问题,而基本上碰撞都是不可避免的.因为BIM参数化建模的特性及其强大的管线综合能力,设计单位不再需要被动地等待施工时发现问题再做修改,而是可以提前在设计过程中发现并修改.对于小型简单项目,BIM的管线综合能力可能并没有太大的优势,但在大型项目以及异形项目等复杂项目中,BIM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2.2施工单位的BIM流程
施工单位主要利用BIM虚拟建设的功能,通过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提前发现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防患于未然.施工之前,施工单位进行管线碰撞检查,提前排除构件间的碰擦,调整设计,不用等到实际施工时发现问题才进行设计变更;另外可以利用BIM模型的4D模型进行施工进度的安排,合理安排好资源的采购与组织,避免资源的冲突.同时BIM技术还可以与激光扫描、GPS、移动通讯、RFID和互联网等其他高科技相结合应用到施工管理的现场跟踪中.在新的流程中,施工单位的前期成本较传统模式有所提高,实际开始施工时间节点有所延后.实际施工之前,施工单位需要反复进行施工模拟,排除构件间的碰擦,安排后期施工中所需要的施工安装空间.通过细化施工方案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施工方案,因此施工单位还需要通过模拟优选出比较合适的施工方案.而这些,都需要相应的人力、物力投入,因此前期的成本与时间会较传统模式有所提高.与传统模式相比,另外一个比较大的区别是,施工单位能实现成本动态管控.在BIM模型中,构建信息不仅包括几何尺寸、材料信息,价格,供应商等施工成本信息也包括在内,结合无线射频技术,施工单位可以实时跟踪项目进度,从而可以实现成本的实时动态管控.
2.3业主的BIM流程
现阶段BIM的应用与发展,业主是BIM技术的最大获益人.同时,在新的项目管理流程中,业主也起着主导作用.BIM的应用为项目各参与方提供了信息交流的平台,加强了业主方对建设项目的控制力,有效克服了业主方工程专业知识不足的缺点,对业主来说,对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也成为可能,特别是运营阶段的管理.对于建设项目来说运营阶段是时间最长的阶段,也是成本花费最大的阶段,从长远来看,BIM在运营阶段的运用是未来BIM给业主带来利益最大的阶段.运营阶段的所需要的信息主要包括设施三方面的信息,分别是法律(建筑编号、出租信息、各项法规等)、财务(运营收入、折旧、维护成本等)和物理信息(来源于交付时的各项运作参数).利用BIM模型中的信息可以对建筑物进行空间与设施运营管理,实现能源管理、设施维修、租金管理等功能,全面提升BIM的应用价值.业主单位的BIM流程如图4所示.业主运用BIM技术的运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业主通过招标选取能够进行3D设计的设计单位,设计单位根据业主的意图设计出可行的3D设计方案;然后业主进行施工招标,要求施工单位能够提供3D的投标方案,并根据3D投标方案进行评标,选定出合适的施工单位后将设计单位交付的3D模型移交给施工单位,由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模型的维护与扩展,直至项目竣工完成后连同项目一起交付给业主;最后,业主根据此模型进行项目的维护与运营.
3基于BIM的项目管理流程构建
从项目管理角度来说,BIM应用于项目管理中的流程是协作式的流程,发生的所有管理行为都是基于同一个BIM模型.不管设计单位还是施工单位都是在同一个模型上进行扩展与应用,最后交付给业主的除了实物外还包括BIM模型.基于BIM的项目管理流程与工作内容还是与二维项目管理流程大致相同,BIM在项目管理中的改变体现在对信息流程和业务流程的改变.信息流程的改变是指由传统的分散式信息传递模式转变成基于BIM数据库的信息传递模式,各参与方只需将信息数据提交至BIM信息数据库,其他各参与方就可以获取项目信息,同时也可以在BIM数据库中获取自己相关的信息,这种信息交换模式简化了信息的传递路径,提高了信息传递效率.业务流程的改变主要是指与传统项目管理流程相比项目管理任务前移.用BIM的管线综合以及模拟施工,可以提前发现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规避风险,有效降低工期、成本增加的风险.
关键词:市政路桥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成本管理
近几年,随着国内外市场经济形势的变化,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作为路桥施工企业来说,项目管理具有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制约性强、信息流量大等特点,是一个多部门、多专业的综合全面的管理,涉及到对人、财、物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其中包含了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技术、质量、材料、计划、安全和合同等方方面面的管理内容。对此,企业的领导也认识到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发展,项目管理技术也应该而且必须不断地完善和更新,利用信息技术实施项目管理,将成为企业在今后市场上竞争制胜的有力武器。
1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模式
1.1成本管理的概念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企业越来越意识到:在生存与发展的竞争中,成本管理的作用举足轻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企业自负盈亏,自主经营,以谋取经济效益为企业首要目标,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不但关系到企业的发展,而且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又是企业成本管理的体现。
这对于交通运输业,尤其是路桥施工企业是机遇与风险同在。在工程招投标工作中,业主及其委托的咨询单位编制标底是以社会平均价格为基础。因而,企业首先要积极搜集工程造价资料,分析其利润和成本构成,建立外部成本评价标准体系。企业在充分掌握外部工程造价的前提下,同企业自身成本标准体系相比,找出分部、分项工程存在的成本差异。这样,企业在参与招标投标工作时,基本对工程报价有了比较可靠的了解,同时,施工企业面临市场竞争时,由于施工企业生产供给能力的缺乏弹性,必然长期面临买方市场,买方市场中,企业生产成本决定了产品价格,也决定着企业市场份额的大小。在技术水平等其它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哪一个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得好,就必然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
1.2成本管理的模式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1)成本的事前管理。成本的事前管理指工程开工前,对影响工程成本的经济活动所进行的事前规划、审核与监督。成本的事前管理主要包括:投标报价时的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和工程开工前制定的成本计划等内容。
(2)成本的事中管理。这里主要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开展的成本过程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对影响项目成本的各种因素加强管理,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将施工中实际发生的各种消耗和支出严格控制在成本预算范围之内。在平时工程实施过程中要分阶段分时间对预决算成本进行汇总对比分析,严格审查各项费用是否符合预算要求,计算实际施工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差异,并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原因,采取措施,消除超出预算成本的现象。实施过程的成本控制细分成以下四个方面:材料费的控制;人工费的控制;机械费用的控制;管理费的控制。这四点是成本过程控制的要点,也是整个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所在,控制好以上四点也就基本上控制了整个项目的成本。
(3)成本的事后管理。工程完工后,将工程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进行比较,计算成本差异,确定成本节约或浪费数额。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改进成本控制工作。主要包括:成本核算、成本分析。项目成本分析完成后,对项目成本进行总体考核,以评价该工程成本控制的情况,人工、材料、机械、管理费成本是否超标,总结经验教训,取长补短,明确以后成本控制的重点和注意事项,不断完善成本控制与管理理念,并对项目管理人员的成本管理水平进行比较。
1.3缺乏信息化的成本管理暴露的问题
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盈亏状况的随时掌控,对于公司和项目经理来说,都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在项目成本管理信息化不强的情况下,无法实现实时动态成本控制,往往是在工程进行到某一时刻或工程的关键里程碑结束后甚至工程项目整体竣工后,才可以进行对比,还要耗用一定的人力和时间进行统计分析。所以反映工程的盈亏状况往往是滞后的。
在长宏公司也同样出现这样的弊端,加上本身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还不成熟、不完善,也会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施工过程中基本无成本核算,不能做到项目成本的日清月结,项目过程中基本不清楚盈亏,也就是无法实现实时动态成本控制,不能掌握项目进行中盈亏状况。
(2)计划性较差,甚至脱离了计划,劳务、材料、机具设备的使用基本没有控制,这样就更谈不上资金计划的准确性。
(3)成本信息的滞后造成不能及时收集、传递、处理、储存项目进行过程中出现的大量数据信息,对成本信息做到正确的选择与使用;不能及时准确的发现成本管理中所存在的根本问题及原因,难以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使效益大量流失。
(4)成本核算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传统的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主要是根据财务部门的决算报告。这种核算体制经常因业务人员提出报告的时效性滞后而无法发挥成本管理的作用。由于缺乏成本管理中的事前预测和过程控制,只能靠制度被动地“卡”。一旦反映在财务帐面上,成本失控,已是既成事实。
2项目成本管理的解决措施
2.1加强技术管理,降低技术成本
在成本管理中,对人工费的核算往往严于对材料费的核算,对责任成本管理的重视往往高于对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视。其实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劣是有效开展责任成本管理的前提条件,工程成本的75%部分在施工组织设计阶段已经确定,留给其他部门进行挖潜增效的余地已经很有限。对此,必须强化施工技术人员的成本意识,以求将成本管理工作前置。试想如果施工组织设计差之分毫,到成本消耗上定会失之千里,经过优化和经济技术论证的施工组织方案,无疑对项目成本管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2对项目成本及时进行测算,建立责任成本承包为基础的项目管理模式
作为施工企业成本主要发生地的项目部,如果对项目成本不及时进行科学合理的测算,不设定管理目标,那么项目成本管理就很难取得好效果。在项目施工前都进行成本测算,确定项目责任成本,对降标幅度较大的项目一般实行正算法(防止责任下移),对降标幅度不大的项目一般实行倒算法。
2.3严格人工费的预测及管理
人工费在公路工程中一般占工程造价10%左右,所以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应严格控制人工费。任何一个施工企业在进行成本预测,拟就内部承包合同时,都应首先根据当地的工资水平及社会劳动力市场行情,测算出施工企业实际收入的日消耗量。
2.4加强对材料及设备的管理
当今信息化时代,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使用得到了快速的普及和发展。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的信息管理,已成为企业等现代化管理的一种优秀的方式。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了统计学,信息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内容的多元化学科,是人们通过收集信息资料,并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重要信息进行及时有效地传递、存储加工,并充分使用的一个系统过程。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信息来源、信息工作者、信息处理设备机器,以及信息使用者所组成,四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联系。
1.2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概述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就是在原有的管理信息系统上,充分利用在工程项目工作中所积累和分析的数据资料等,通过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来提升对施工项目的管理能力,搭建信息沟通交流的平台,实现施工项目信息及时、规范传递。
2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特点与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2.1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特点
建筑施工的目的,是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建筑物产品。建筑物产品的位置固定、形式多样、结构复杂和体积庞大等基本特征决定了建筑施工具有生产周期长、资源使用的品种多、用量大、空间流动性高等特点。对建筑施工过程本身以及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是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主要呈现以下特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制约性强、信息流量大等。
2.2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模式中,项目上各种信息的存储主要是基于表格或单据等纸面形式,信息的加工和整理完全由大量的手工计算来完成,信息的交流则绝大部分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手工传递甚至口头传递,信息的检索则完全依赖于对文档资料的翻阅和查看。信息从它的产生、整理、加工、传递到检索和利用,都在以一种较为缓慢的速度在运动,这容易影响信息作用的及时发挥而造成项目管理工作中的失误。随着现代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技术的难度与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各部门和单位交互的信息量不断扩大,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变得越来越频繁,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越来越突出。可见,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在速度、可靠性以及经济可行性等方面明显地限制了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因此提升和强化精细化管理能力迫在眉睫。
2.3信息化管理作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建设,可以缩短企业各种业务活动的时间,降低战略成本,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加强企业管控能力,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和施工管理的自动化水平。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对管理过程中需要处理的所有信息进行高效地采集、加工、传递和实时共享,减少部门之间对信息处理的重复工作。共享的信息为项目管理服务、为项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它可以使监督检查等控制及信息反馈变得更为及时有效,使以生产计划和物资计划为典型代表的计划工作能够依据已有工程的计划经验而变得更为先进合理,使建筑施工活动以及项目管理活动流程的组织更加科学化,并正确引导项目管理活动的开展,以提高施工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3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应用
3.1项目管理信息化应用的准备工作
施工企业信息化不是盲目的购买几台高效率计算机,也不是随便地连接外部互联网或者内部局域网,更不是施工软件、预算软件、财务软件等在企业的单一应用。施工企业信息化应该是涵盖企业管理、业务流程、自动化办公、信息平台共享、企业文化建设等多领域的综合建设。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发展来说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费时费力很难快速见效的事。它的实施需要精心准备,首先需要通过调研,梳理企业管理制度、流程、起草各项制度、指标,完成软件系统配置部署,不断的进行调试运行并对操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组织建设,设立专职的信息化管理部门,加强企业信息化人才建设,建立和完善多渠道、多层次的信息化人才培养和考核制度,制定吸引与稳定信息化人才的措施。施工企业信息化需要在企业广大员工中普及信息化意识,从企业中选拔业务骨干深入到信息化工作中去,将他们培养为企业信息化的骨干,以避免“被动接受”现象的发生。总之企业信息化应该从企业法人或者管理者开始,从组织机构、管理制度、业务流程等企业实际运转模式为建设依据,利用合理的企业资源,通过对企业员工技能的培养,进而实现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立体式管理。
3.2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应用实例
在此,我以我们单位新上线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为例来说明项目管理信息化在施工单位的应用。我公司正在上线的综合管理平台就是各项管理制度、流程落地的平台。他共划分为企业运营、财务资产、协同办公、人力资源、管理支撑、电子商务、应用集成等七个平台。通过公司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的建设,梳理企业管理流程,明确各层级的责权利,建立起项目管理标准化体系,借助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实现标准化体系的落地和监控执行,实现各层级、多项目实时监控和风险防范,通过构建高效率的信息链,使企业关键要素能实时动态监控,达到优化企业管理、控制企业成本的目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企业实现项目的人力资源、投标、合同、进度、材料、机械设备、劳务与分包、技术、质量、安全、风险、竣工及综合管理的信息化管理;集项目部一线人员、各级公司部门管理者、各级公司高层决策者于一体,通过托管日常业务工作,将企业庞大组织中的相关角色有机的集成为一个整体,按照企业自身的管理流程和规则有序协作,帮助施工企业对各项目进行全方位管理,提升管理能力并实现战略落地。通过项日管理信息化系统,管理层可及时掌握企业当前各工程的进度、费用和资金使用情况,准确、迅速地制定企业今后经营、工程资源、资金调拨等决策。以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作为公司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可提高公司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1.2管理工作尚未系统完善。较为零散且未成标准的现状,使得管理工作开展面临诸多困难,难以实现信息数据的实时传输以及多方位分享。
1.3管理随意性。受多方面因素及非程序化工作的干扰,诸多先进管理方法和控制措施难获应用,因而难以发挥预期效果。
1.4管理工作者素质参差不齐。正因素质参差不齐,造成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项目管理方法手段尚未真正掌握并娴熟运用。
二、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1计算机应用技术
2.1.1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对工程项目进行科学化的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重要的任务,它所涉及的工作内容比较繁杂。如若单纯地利用人工计算的方法对工程建设进行管理,是非常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的事情。利用先进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可以进行工程图纸的绘画、数据的计算、建设计划的调整等工作,方便又快捷。同时通过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可以进行网络进度计划的编制,以实际的施工进度为参考依据,优化工程建设中的资源配置,将现有的资源运用到最为关键的地方,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工程建设成本,保障工程建设进程的顺利进行,又可以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提升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与水平。
2.1.2办公自动化软件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在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一些工程项目的文件资料与信息非常多,给项目管理部门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办公自动化软件作为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一种基础性的技术,被应用到工程项目的管理中,项目部门可以利用AutoCAD软件可以对项目资料与信息进行图像、文字及语言方面的处理,给工程施工部门提供最为准确的施工组织方案与设计方案。要注意的是项目管理部门的每一位成员必须经过办公自动化相关技术的培训,最终实现报表、文件资料的标准化与正规化。对于工程项目的计划统计,可以利用建筑工程预算软件与Excel电子表格相结合的方式,对工程施工的数量、工程的成本控制及工程报量等工作进行科学合理地制作,从而减轻工程项目管理部门的工作量,降低各种表格与报表制作的成本。Excel电子表格具有容易修改的优势,在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当出现一些数据分析上的差异,只要稍微在电子表格中修改一下就可以,不再需要重复地编制表格,使得电子表格可以动态地反映工程项目的建设近况,为以后的工程施工提供最科学的数据资料。
2.2网络技术的使用。一个大型的项目,参加的方式很多,比如:政府机构、设计、总包、业主、监理、各专业分包。项目的很多信息都需要进行及时地沟通、探讨、研究和共享,在项目网站建立一个互交式的信息平台是十分重要的。这样的信息交流平台就以我们平常所用的论坛的方式来呈现。论坛的名称又叫BBS站点,是一种新颖的网络交流方式,它主要是在Internet上的一种电子信息服务系统。用户在BBS站点上可以获得很多的信息服务,及时地公布信息、进行探讨和聊天等。
2.3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工程进度控制中可视化数据管理方面的应用;二是迅速发展起来的WebGIS技术对项目一体化的贡献。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提供数字形式的工地基础信息,具有快速查询检索、统计量算、空间分析和输出绘图等多种功能,为工程实时管理提供辅助信息。在工程项目进行过程中,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强大的数据库的功能存储工程进程中的各项数据,如建筑物周围的地形、建筑物布置设计及断面形状、尺寸图形及属性数据,把它们放在数据库中,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对其进行高效、方便的管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并将数据进行合理分类和精简处理,例如按施工日期的顺序进行合并、排序,生成易于管理和操作的空间数据库。然后用直观的图形图像方式表达出来
二、施工项目管理
施工项目管理是指围绕工程项目,参照施工合同,遵循项目自身规律,合理分配资源,科学配置各个生产要素,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也可以将施工项目管理理解为对控制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和经费投入的过程。提升施工效率,实现项目目标是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工程项目是项目管理的主要对象,因项目自身具有一次性,因此,项目管理应依据合理的工程理论和有效的方法来开展。生产要素有工程材料、机械设备、工程人员、施工技术和资金等,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且存在交叉点,这也说明项目管理具有系统性。
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项目管理创新策略
3.1施工技术管理
3.1.1前期准备
在前期准备阶段,我们应从全面做好技术施工的设计工作,并严格参照施工计划实施各个环节。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应严格参照国家相关标准以及地方规范,切实保障建筑施工的工程质量和安全。同时,还应针对施工管理人员开展培训工作,使其明确施工工序和任务,贯彻落实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科学分配管理人员,全面准备,进而为后续管理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3.1.2施工过程
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如果频繁出现各种问题,我们应首先检查设计方案,这是因为设计方案是工程施工的重要依据,它的合理性直接决定着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和成本投入。在制定设计方案时,我们应提前收集与工程项目相关的资料信息,并依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施工工艺、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的可行性。只有合理、可行的设计方案,才能确保工程项目的正常开展,进而打造优质工程。
3.1.3设计阶段
在建筑工程中,施工图纸的技术含量最高,它要求委托专业性较强且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技术人才负责施工图纸的设计工作。施工图纸直接决定着工程进度和最终的工程质量。科学的施工图纸可减小人力、物力等投入,增加经济效益。
3.2施工项目管理
3.2.1人员管理
人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活动对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直接决定着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因此,为确保施工进度如期进行,进一步改善工程质量,工程施工单位应加强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增强团队凝聚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知识过硬的施工队伍。
3.2.2材料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不仅需要较多的人力,还需要大量的工程材料。通常,工程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前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并将施工材料和具体的工程设计标准进行详细的对比,只有审批合格的工程材料,才允许进场,避免在施工现场出现劣质材料。同时,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质检人员应对其进行复检,主要检查工程材料的种类、规格等指标。另外,还应认真审核复检报告,避免审核形式化,切实
保障工程材料的质量。待工程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应依据供应商、种类、规格等分类堆放,并指派特定的人员看管施工材料。如若发现存在质量瑕疵的工程材料,应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只有保证工程材料均达到质量标准,才能进一步保证工程质量。
3.2.3机械设备管理
在大规模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应用大型机械,一旦出现机械故障,可能会中止施工,延长工期。为确保建筑施工的顺利开展,我们应加强维护,及时更换陈旧、落后的机械设备,有效处理故障机械,注重日常保养,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从而为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3.2.4投资管理
建筑工程是一项繁琐、长期的工程,施工周期较长、流动性较大且施工任务繁重,而这一切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政府投资、银行信贷是建筑工程的主要资金来源,近年来,部分居民住宅工程逐步实行业主自行筹集的模式,因此,我们应加大对工程投资的管理力度,注重投资管理。
3.2.5质量管理
一直以来,质量和安全是建筑工程施工中亘古不变的话题,也是工程项目的灵魂,只有保证质量和安全,才能实现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进而为城市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通常,在施工前期,我们应结合建筑工程的特点编制施工计划,开展统一的组织协调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建筑工程更加复杂,如若仅仅依赖施工单位是远远不够,工程参建各方应积极参与到施工全过程,从施工设计直到竣工验收,参建各方应明确分工,团结协作。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项目实施的复杂性,多方人员参加以及时间跨度长等因素,所以有关需求、建议、解决方案和会议、问题记录等都必须文档化、标准化,以便查阅和引用。这些文档伴随着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逐渐充实、完善;与此同时,它们亦记载跟踪了整个实施的过程和成果。因此,在文档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把握住一些重要的原则和方法,这样可以让我们的文档真正达到预期的目的。
1.1文档模板的管理
面对项目中需要建立的各类纷繁复杂的文档,如果各式各样,每个人一个风格,不论从美观性和可读性上都会有影响,所以在文档管理中的过程中应建立一套文档的模板。
在建立文档模板时,需要对一些格式进行要求,需要将一些基本的要素固化到文档模板中,确保文档需要的内容能够在文档中体现,例如文档的页眉页脚、文档变更历史、文档的目录方式、文档的字体等。
在建立文档时,要注意做好文档的分类,各种分类有一个清晰的定义,使用者可以清楚地知道实际使用时要采用哪种模板。如果是使用共享目录方式管理文档,需要在一个相对容易找到的文件夹目录中存放模板,如果是使用信息系统方式进行模板管理,最好能够在首页进行一个链接,让使用者可以快速的搜索到。在建立分类时,需要含有一个共同类,或者叫做公用类,因为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总是会有一些新的类别出现,也会有一些无法进行分类的文档,这个时候就可以通过共同类进行管理
1.2文档目录的管理
为了能够在纷繁复杂的文档中找到需要的文档,需要在进行文档管理时建立一套完整的文档目录体系,主要包括文档的索引管理和文档的分类管理。
在进行文档管理前,需要对不同的文档建立一个分类,建议不同的分类可以便于文档的查找,也可以针对不同的分类制定不同的管理要求。如果是文件夹方式管理,还需要分别不同的文件夹内容的安排以及权限的控制,因为文件夹管理的特殊性,需要注意其权限管理的简洁化;如果是采用信息系统管理,需要注意类型的编码体系的建立。一个好的文档分类体系可以让使用者方便地进行文档的归类和查找,文档的分类在一些管理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归档管理的需求。
2 项目技术文档范围
2.1项目立项申请、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批复等立项依据性文件;施工、质检、监理、中间交接、竣工验收 、试运行等。
2.2基础检测报告、发电机转子探伤报告、制造厂(运行厂)调研报告。
2.3设备招标、设计招标、施工招标、工程监理招标文件。
2.4施工图设计文件、图纸审核会签资料。
2.5工程概算书、施工预算表、工程竣工决算、固定资产清单及明细表。
2.6工程监理合同、工程监理规划及实施细则。
2.7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前技术交底、施工计划、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措施。
2.8设计变更、工程更改洽商单、通知单。
2.9原材料检验报告、原材料出厂技术文件、产品合格证。
2.10设备安装记录。
3 项目技术文档的要求:
3.1项目技术文档必须完整、准确、系统,并做到图面整洁、装订整齐、签字手续完备,图片、照片等要附情况说明。
3.2竣工图应反映实际情况,必须做到图物相符,做好施工记录、检测记录、交接验收记录和签证。
3.3凡按图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变动的工程,由施工单位在原施工图上加盖竣工图章后,即可作为竣工图。
3.4凡有一般性图纸变更的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变更的,可在原图上修改,并加盖竣工图章作为竣工图。
3.5施工中有一般性设计变更时,能在原施工图上修改的,由施工单位在原施工图上注明修改部分与修改依据和说明,可在原图上修改,并加盖竣工图章作为竣工图。
3.6凡有结构改变、工艺改变、平面布置改变、项目改变等重大变更及图幅变更面积超过10%,应重新绘制竣工图。
3.7所有设计变更文件中的变更内容,必须不遗漏地在竣工图中全面反映,即每项变更内容,不但要在文件所指的竣工图上反映,而且要在所有涉及到的相关联的每张竣工图上反映。
3.8实施过程中的图片、照片、录象等材料,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大事件、事故等,应有完整的文字说明。同时,要详细地填写档案资料登记表。
4 各方的通用职责
4.1工程各参建单位填写的工程档案应以工程合同、设计文件、工程质量验收标准、施工及验收规范等为依据。
4.2工程档案应随工程进度及时收集、整理,并应按专业归类,认真书写,字迹清楚,项目齐全、准确、真实,无未了事项。表格应采用统一表格,特殊要求需增加的表格应统一归类。
4.3工程档案进行分级管理,各单位技术负责人负责本单位工程档案的全过程组织工作,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审核工作由各单位档案管理员负责。
4.4对工程档案进行涂改、伪造、随意抽撤或损毁、丢失等,应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5 建设单位职责
5.1应加强对基建文件的管理工作,并设专人负责基建文件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5.2在与勘察、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签订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合同时,应对监理文件、施工文件和工程档案的编制责任、编制套数和移交期限做出明确规定。
5.3必须向参建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供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原始资料,原始资料必须真实、准确、齐全。
5.4负责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工程档案进行检查并签署意见。
5.5负责组织工程档案的编制工作,可委托总承包单位或监理单位组织该项工作;负责组织竣工图的绘制工作,可委托总承包单位或监理单位或设计单位具体执行。
5.6编制基建文件的套数不得少于地方城建档案部门要求,并应有完整基建文件归入地方城建档案部门及移交产权单位,保存期应与工程合理使用年限相同。
5.7应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城建档案管理的规定,及时收集、整理建设项目各环节的资料,建立、健全工程档案,并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按规定及时向地方城建档案部门移交工程档案。
6 工程监理单位职责
6.1应加强监理资料的管理工作,并设专人负责监理文件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6.2监督检查工程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在设计阶段,对勘察、测绘、设计单位的工程文件进行监督、检查;在施工阶段,对施工单位的工程文件进行监督、检查。
6.3接收建设单位的委托进行工程档案的组织编制工作。
6.4在工程竣工验收后三个月内,由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对监理档案进行整理、装订与归档。监理档案在归档前必须由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审核。
6.5编制的监理文件的套数不得少于地方城建档案部门要求,并应有完整监理文件移交建设单位及自行保存,保存期根据工程性质以及地方城建档案部门有关要求确定。如建设单位对监理档案的编制套数有特殊要求的,可另行约定。
7 工程施工单位职责
7.1应加强施工文件的管理工作,实行技术负责人负责制,逐级建立健全施工文件管理工作。建设项目的施工文件应设专人负责收集和整理。
7.2总承包单位负责汇总整理各分包单位编制的全部施工文件,分承包单位应各自负责对分承包范围内的施工文件进行收集和整理,各承包单位应对其施工文件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7.3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进行工程档案的组织编制工作。
7.4按要求在竣工前将施工文件整理汇总完毕并移交建设单位进行工程竣工验收。
1基于计算机的信息技术与施工管理的关系
信息技术是企业利用科学方法对经营管理信息进行收集、储存、加工、处理,并辅助决策的技术的总称,而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主要的、不可缺少的手段。显然,前者包含后者。为免混淆它们的概念,我们必须对两者有正确的认识。就施工管理中推广信息技术而言,不仅仅是解决是否利用计算机技术的问题,还要解决如何利用的问题。比如说,即使企业各部门都应用了计算机,而企业部门之间、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交换仍需要纸介质来进行,这样,就不能说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实现了信息化。同时,使用计算机的现代化施工管理,不仅可以快速、有效、自动而有系统地储存、修改、查找及处理大量的信息,而且能够对施工过程中因受各种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施工进度、质量、成本进行跟踪管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反映了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而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施工管理的水平。
2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
首先,在一定范围内应用了计算机和工具软件,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建筑施工中,较早地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各项计算作业和辅助管理工作,如办公自动化系统,招投标系统(工程量计算、投标报价、标书制作、施工平面图设计、造价计算、编制工程进度网络),设计计算系统(深基坑支护设计、脚手架设计、模板设计、施工详图设计),项目管理系统(项目成本、质量、进度管理、日常信息管理)等。
第二,在施工中推广应用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在一些地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高层建筑垂直度控制、预拌混凝土上料自动控制、采用同步提升技术进行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安装和整体爬升脚手架的提升、幕墙的生产与加工、建筑物沉降观测和工程测量、建筑材料检测数据采集等。
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但改善了建筑业的整体形象,提高了建筑业工作效率、技术水平和安全水平,使行业和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得到提升,同时,也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工作强度有所下降,工程质量得到保障。
但是,总的来讲,目前建筑业应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整体水平较低,存在着明显的局限与不足,主要表现在:
a)应用范围较窄,主要集中在项目施工的前期,如招投标、造价预算、施工组织设计,而在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质量、成本控制方面的应用较少,项目施工管理仍然主要靠管理人员的经验和处理能力,很不科学;
b)主要以应用单机版应用软件为主,单机操作,仅仅利用了计算机计算速度快的特点,没有形成网络,没有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自动传递,效率较低;
c)企业未能充分利用Internet带来的便利,实现网上材料采购、招标,项目管理、信息交换、信息等,电子商务没有真正开展起来;
d)不论政府网站还是商业网站,大都以信息为主,缺少工具类网络软件,缺少信息互动;e)软件开发选题雷同,缺乏统筹规划,开发资金不足,而且多属低水平重复开发。
3国外同行信息技术应用的成功经验
国外建筑业同行信息技术应用较早,成功的经验很多,值得我们借鉴,下面列举一些实例。
a)在日本,近年来大力推进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化,即CALS/EC。其特点是,以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为对象,信息全部实现电子化;利用因特网进行信息的提交、接收;所有电子化信息均储存在数据库实现共享、再利用。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高效率和增强建筑业竞争力的目的。
b)在香港,主要应用有:设定通用的标准和发展通用的数据基础设施,便于参与建设业务者能以电子方式通信;采用因特网和电脑技术进行有效地获取和交换工程项目资料;利用电子方式进行工程图纸、资料管理及图纸审查管理;利用数码相机技术对现场施工情况进行适时动态管理;在施工现场人员的管理中采用“绿卡认证”(绿卡中包含有职员的基本情况以及就业、技能等信息)等。
4提高施工管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对策
4.1企业应根据施工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制定战略计划,予以有效实施。
建设部将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列为目前的重要任务。部长俞正声强调,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建设领域的工作,不是赶时髦,更不是点缀,而是一个迫在眉睫的紧要问题,特别应加强在工程质量管理等方面信息化建设。由此可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建筑业成为大势所趋。而建筑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其核心主要体现在施工管理过程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信息化施工的特征是:信息收集自动化(传感技术、IC卡技术)、信息存储自动化(光盘存储、DBMS)、信息交换网络化(局域网、万维网)、信息检索工具化(DBMS、搜索引擎)、信息技术集成化(多媒体技术、专家系统)、信息利用科学化(基于数据的各种分析)、信息管理系统化(管理信息系统MIS、主管支持系统ESS等)。企业应根据以上信息化的特征,结合施工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战略计划,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建立各类施工管理信息系统。
4.2在施工管理全过程广泛应用基于局域网、因特网的信息共享平台以及网上办公系统。
现代建设项目规模大,参与单位人员多,而且往往涉及国内国外,建设工程文件多(如信函、通知、图纸、合同、进度报告、采购定单、检查申请和批准、设计变更记录等),信息量大。传统的项目信息管理是以纸为载体,其传输方式是与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经向沟通方式,这种方式层次多,效率低,费用高,极易因信息交流沟通失误造成损失。正如美国BRICSNET公司的调查显示,项目成本中的3%~5%是由于信息失误导致的,其中使用错误或过期图纸造成的占30%。在美国,每年为了传递项目管理的文件和图纸而花在特快专递上的费用约5亿美元,项目成本中的1%~2%都用于日常的印刷、复印和传真等。调查还显示,建设项目参与任何一方在竣工时所掌握的有用记录文件都不到总量的65%。在信息高速膨胀的今天,建筑企业管理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4.3开发基于因特网(Internet)的各种应用系统,如电子商务,网上项目管理等。
以互联网技术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建筑企业运用信息技术的重点是开发应用以INTERNET为平台的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数据库和网络联结,实现网上投标、网上查询、网上会议、网上材料采购等。通过建立网上虚拟组织这一概念,变纵向信息交流方式为平行交流方式,提高效率和准确性,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改进沟通与合作,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在施工阶段,利用以INTERNET为平台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专项技术软件实现施工过程信息化管理,例如:项目经理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召开虚拟的工作会议,
项目组成员何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与相关的工程师交换资料信息,审阅施工质量,会签图纸和文件;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掌上电脑将施工质量检测信息直接上网到公司本部进行评定;在竣工验收阶段,各类竣工资料根据质量记录自动生成的信息管理;
2)科学地开展各项技术工作,树立“质量是建设工程项目的生命”的指导思想。
3)健全和完善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健全各级技术岗位责任制, 充分调动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能动性。
4)认真开展科技攻关,解决工程技术工艺难题。
5)提倡使用新技术、不断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实现工程项目生产工业化、现代化。
6)进行技术综合知识(理论、实践)培训,提高工程技术人员业务素质,为建设项目实施提供较高技能水平。
7)采用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和施工工艺,提高项目建设的综合效率。
8)积极推广应用建筑行业节能降耗的相关政策,提高建筑工程的节能功效,降低社会成本,提高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2建设工程项目技术管理的实施监控
建设工程项目技术管理工作的重点要放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技术指导、服务的对象是项目施工过程,监督、控制的对象还是项目施工过程,离开建设项目技术管理将是“无水之鱼、无本之末”,技术管理实施监控工作是项目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的核心内容,应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是建设工程实现各种目标的根本保证。一个建设项目自开工至竣工,需完成以下技术管理实施监控工作:
1)工程项目技术管理组织监控。首先要审查施工项目部技术管理岗位设置情况,目前施工项目部人员配置基本由项目负责人、施工员、预算员、质量员、安全员、材料员、机械员、测量员、资料员组成,并且结合工程规模及技术复杂性等情况审查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及配置数量,确保项目部工作任务分工和管理职能分工明确顺畅。审查监理人员、发包方工程师执业资格以及工作内容。所有技术岗位的职责必须完全覆盖工程项目技术管理所需全部内容。
2)认真组织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工作。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相关人员需认真审阅设计图纸,必要时组织踏勘拟施工现场,结合工程场地和环境情况,考虑设计文件可行性、发现设计图纸中存在问题,请设计单位答疑并就关键性技术问题作出设计交底。通常应注意以下八点:a.设计图纸与施工现场情况是否相符,特别是现场周边场地条件、水文,地质情况与设计要求有没有出入。b.设计上的特殊技术要求,施工中有没有可能做到,或是需要作哪些修改。c.设计能不能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d.对材料的特殊要求,以及解决的途径及办法。e.建筑、结构、水暖电、设备安装之间有没有矛盾,图纸说明是否齐全、明确、合理。f.图纸尺寸、标高、轴线、规格、数量、做法等是否有错误或矛盾。g.预留洞及预埋件尺寸和定位,大样图或标准构配件图的型号、尺寸是否有矛盾或错误。h.各种管线立体交叉是否有矛盾。该工作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相关人员参加,并形成图纸会审记录。
3)施工技术方案的有效监控。根据施工对象不同,建设工程项目技术方案通常分为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和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是项目施工管理的大纲,统筹安排工程总体施工进度与程序,选择科学、安全、合理的专项施工技术方案,以使单位工程施工有根据、有步骤展开,使工程在最佳状态下有秩序地进行,获得最佳质量与经济效果。住建部[建质(2009)87号]规定对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要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技术方案重点监控以下两个方面:a.结合工程性质、规模等情况审查施工方案可行性,包括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平面图、各种经济技术指标等,确保技术方案安全可靠、经济合理。b.审查技术方案编制、审核、审批人员的执业资格、岗位权限、批准程序是否符合国家规定。
4)建筑材料复试及工序过程控制。a.建筑材料复试。建筑材料对建筑物质量影响重大,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建筑工程所用各种材料、构配件等均应提供出厂合格证和材质报告单,其中需要作材质复试的材料,如水泥、钢材、砂、石、防水材料、预制空心板、承重砌块、塑钢窗等应按相关标准规范取样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b.工序过程监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性的过程监测项目有:素土和灰土地基干容重试验、混凝土试块试验、砂浆试块试验、防水工程闭水/淋水试验、玻璃幕墙三性试验、石材幕墙拉拔试验,给水管道打压试验、绝缘电阻测试试验、空调设备运行调试试验等。以上这些过程应在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人员见证下由具有相应资质单位检测,才具有效力。
5)项目现场施工技术执行情况监控。施工现场技术管理监控重点在以下几方面:a.施工测量:施工测量是将建筑物从蓝图转换为实物的第一步,此项工作必须准确落实,确保建筑物平面位置符合设计及规划要求、建筑物质量与观感符合技术标准规范。主要包括建筑物平面位置测量控制、建筑物垂直度标高测量控制以及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监控。该项工作由专职测量人员完成,必要时需请城建部门检查核准。b.土石方工程:检查基坑边坡放坡稳定及基坑支护安全,组织基坑验槽确定持力层土质能否满足设计要求的承载力、确定地下水位降水措施、进行基底钎探和地基处理、控制重要部位回填土质量等项目。c.垂直运输:检查垂直运输设备的地基与基础安全性、安全装置可靠性、运输操作规范性。d.模板支撑:模板支撑系统的选材及安装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检查安装后模板支撑体系的强度、刚度、稳定性。e.脚手架:重点控制材料选择、基础条件、荷载计算、杆件连接、悬挑式脚手架加工节点等项目。f.工序验收: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完成后都必须进行验收,对于关键工序,如各种隐蔽工程(钢筋制作与安装等)、梁(板)底模板起拱、砌体组砌、管道安装等,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工程结构安全或使用功能,必须严格遵守施工操作规程并组织工序验收,形成验收记录,由施工单位专业技术负责人和质量员签字后,报专业监理工程师签署验收意见及验收结论。g.地基基础分部与主体分部工程质量验收,重点监控两方面:验收内容:检查分部工程所含分项工程质量是否均验收合格、质量控制资料完整性、有关安全及功能的检验和抽样检测结果、观感质量验收结果。验收单位及程序:检查验收组织机构有效性及验收程序合法性。验收完毕后填写《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或《主体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参加验收人员签字确认并加盖公章。h.工程变更及现场签证。为了较好控制工程造价,建设各方应细致入微地完成图纸会审、施工组织设计、合同签订等工作,设计文件结合施工现场统一考虑,最大限度减少工程变更及现场签证,有利控制工程造价。i.工程资料。项目竣工后,工程资料将是反映工程全过程的有效证据,因此在工程实施中需要持续检查资料与建设过程的同步性、真实性、完整性。
3通过工程技术管理工作解决施工过程中重大技术、工艺难题(问题)
建筑工程施工的地域性复杂、场所性特别、通用性不强,尽管有标准规范进行统一,有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指导但还存在一些施工技术问题需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才能遇到。如:桩基施工,钢结构焊接、结构吊装等一些专业性强的项目。遇到这些情况需要有较好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才能解决问题,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4结语
建设工程项目技术管理的作用:
1)通过技术管理工作有效保证工程项目按照符合实际的技术规律组织施工,从而保证施工正常秩序。
2)通过技术管理工作切实保证施工过程满足各项建设标准、规范要求,有效提高工程质量。
1.我国水电项目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在水电项目建设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项目融资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水电项目融资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中的一部分是历史遗留问题,而有些也是由于现阶段我国的宏观经济以及水电行业的发展而新出现的。因此,为了综合提高我国的水电项目融资管理水平,相关工作人员就应该能够充分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够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优质的水电服务。
1.1法律法规不健全:水电项目融资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其涉及到保险、金融、司法等多个方面。复杂的融资结构需要有完善的法律体系来进行保障,因此,良好的法律环境对于维护水电项目融资承包商、投资者以及债权人的利益都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许多基本的法律法规很不健全,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此外,作为融资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电融资在我国起步较晚,当前的相关法律法规也非常少,因此,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经常缺乏相应的章程以及法规等遵照执行。当前水电项目融资相关法律的缺失是水电工程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只有建立健全相关水电项目融资的法律法规,才能够切实提高我国的水电项目的建设水平。
1.2电价形成机制不合理:在水电项目的发展过程中,其用于发展的现金流主要是通过售电收入而获得的,而电价是决定售电收入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我国电价主要是由国家规划部门的发改委进行制定的。之前,电价的收取形式比较简单,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直接向最终用户收取电价,另一种是向电力分销商收取批发电价。这种电价的收取方式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我国的电力企业不能够在电力市场需求时获得较高的利润,而且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被迫降低价格。而在电力生产过剩时期,发电相关企业也只能够依靠关闭低负荷使用产能来确保现金流的稳定,使得电力工程项目能够持续经营下去。
我国的电价收取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上网电价分为了两个时间段来执行,主要包括上网竞价前的电价和上网竞价后的电价两个部分。该办法规定,竞价上网前的上网电价由国家价格主管部门根据发电项目经济寿命周期,按照合理补偿成本、合理确定收益和依法计入税金的原则核定:竞价上网后的电价实行两部制电价,分为容量电价和电量电价,容量电价由国家价格主管部门确定,电量电价由市场竞争确定。虽然,新办法在电价确定方面有所进步,但是没有完全实现市场化的电价形成机制,政府定价还是占据了主要位置。而且,竞价上网前后的区分也没有明确的时间界定。因此,这种电力价格形成机制没有更好地反映各利益主体的成本和收益,增加了电力项目的市场风险,政治风险,降低了电力项目对于外商的吸引力。
1.3电力投资政策变化频繁:在我国的电力市场的发展过程中,电力的供应量一直在短缺与过剩之间转换。因此,为了积极避免这种状况对电力市场造成的负面影响,政府需要采取相关政策对电力市场进行引导。然而,这种政策环境就会导致电力市场的相关投资政策和经济政策等会经常发生变化。此外,由于水电项目的建设周期相对较长,投资相对较大,多变的政策形式使得水电项目的经济风险等增加了许多。虽然我国政府一直积极鼓励外国资本能够进入到中国电力市场,能够及时参与到我国电力建设中来。但是,多变的政策环境使得很多外国投资者望而却步,不敢贸然进入中国电力市场。在投资过程中,大多数外国投资者首先考虑的是投资风险,其次才是经济效益。
1.4融资成本较高:在水电项目的融资过程中,其融资结构相对复杂,涉及面也比较广,而且存在大量的税收结构、风险分担以及资产抵押等工作,动辄就要上百个法律文件才能够解决问题。水电融资过程中具有有限追索性,因此,其融资成本要比传统公司企业高出很多。在水电项目的融资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合理的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项目融资的费用。
1.5中外方权益不平等:在水电项目的融资过程中,存在中外方权益不平等现象。权益不平等主要是指在实际的中外合作过程中,没有体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一般来讲,中方承担了较大的义务和风险,主要是因为我国的项目融资发展不够充分,缺乏相关人才。其次,有些水电项目为了获取外国资金的进入,给外国投资者提供了较多的优惠,而承担的风险却较少,违背了项目融资过程中合理分配风险的原则,从而也不利于水电项目的进一步发展。
2.完善水电项目融资管理的对策
2.1水电行业风险应对:为了提高水电项目融资风险应对水平,应该对债券审批制度进行适当的改革,主要的措施是将用资项目审核转变为用债企业的债务结构的审核,以确保用债企业能够及时偿还债券资金。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电力企业要能够对企业系统融资结构进行优化管理,而且要采取动态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要建立水电项目融资的风险控制指标,以此来提高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应对水平。
2.2国家政策的支持体系:为了提高项目融资的水平,很多国家都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我国的香港地区也是如此。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水电项目融资水平,政府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政府支持体系。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国政府应该培养相关投资者能够进入到资产证券化的市场之中,以此来提高我国资产证券的发展动力。此外,相关政府机构以及工作人员要能够根据相关法律、规范对投资者进行科学的引导,使得更多的社会资金能够进入到水电工程的建设中来。
2.3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在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过程中,由政府发起的国有独资的SPV是最适合电力市场资产证券化发展的,但是,在实际的发展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法律障碍和问题。相关部门要能够对证券法以及公司法等中涉及到的SPV相关条款进行修订,以使其能够符合当前水电项目融资的发展状况。在证券发行过程中,要能够对证券法中的相关条款进行变通,从而使其更有利于水电发展的需要。
2.4融资方内部管理措施的加强:在水电项目的融资过程中,融资方是主动方,其内部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融资事业的发展水平。首先,融资方应该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融资目标,并能够对融资目标进行分解,以使得融资工作能够顺利地开展。其次,融资方要能够积极扩大融资的渠道,对于社会资金能够积极地吸收,使其能够获得充足的资金来源。最后,在实际的融资管理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能够严格遵守项目融资相关的法律、法规,一切融资活动都能够在国家法律制定的范围内进行,不能够进行非法操作。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管理;发展形势
Key words: computer network;management;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TP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8-0184-01
1网络管理技术概述
1.1 网络管理系统的组成网络管理的需求决定了网管系统的组成和规模,任何网管系统无论其规模大小如何,基本上都是由支持网管协议的网管软件平台、网管支撑软件、网管工作平台和支撑网管协议的网络设备组成。
网管软件平台提供网络系统的配置、故障、性能以及网络用户分布方面的基本管理。
网管支撑软件是运行于网管软件平台之上的,支持面向特定网络功能、网络设备和操作系统管理的支撑软件系统。
1.2 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网络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通常简称网络拓扑结构)是决定网络管理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可以把其分为集中式和非集中式两类体系结构。
目前,集中式网管体系结构通常采用以平台为中心的工作模式,该工作模式把单一的管理者分成两部分:管理平台和管理应用。管理平台主要关心收集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计算,而管理应用则利用管理平台提供的信息进行决策和执行更高级的功能。
非集中方式的网络管理体系结构包括层次方式和分布式。层次方式采用管理者的管理者MOM(Manager of manager)的概念,以域为单位,每个域有一个管理者,它们之间的通讯通过上层的MOM,而不直接通讯。层次方式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伸缩性:通过增加一级MOM,层次可进一步加深。分布式是端对端(peer to peer)的体系结构,整个系统有多个管理方,几个对等的管理者同时运行于网络中,每个管理者负责管理系统中一个特定部分“域”,管理者之间可以相互通讯或通过高级管理者进行协调。
对于选择集中式还是非集中式,这要根据实际场合的需要来决定。而介于两者之间的部分分布式网管体系结构,则是近期发展起来的兼具两者优点的一种新型网管体系结构。
2网络管理技术的种类
2.1 分布对象网络管理技术目前广泛采用的网络管理系统模式是一种基于Client/Server技术的集中式平台模式。由于组织结构简单,自应用以来,已经得到广泛推广,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缺陷:一个或几个站点负责收集分析所有网络节点信息,并进行相应管理,造成中心网络管理站点负载过重;所有信息送往中心站点处理,造成此处通信瓶颈;每个站点上的程序是预先定义的,具有固定功能,不利于扩展。
2.2 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模式随着Internet技术的广泛应用,Intranet也正在悄然取代原有的企业内部局域网,由于异种平台的存在及网络管理方法和模型的多样性,使得网络管理软件开发和维护的费用很高,培训管理人员的时间很长,因此,人们迫切需要寻求高效、方便的网络管理模式来适应网络高速发展的新形势。随着Intranet和WEB及其开发工具的迅速发展,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技术也因此应运而生。基于WEB的网管解决方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①地理上和系统间的可移动性:系统管理员可以在Intranet上的任何站点或Internet的远程站点上利用WEB浏览器透明存取网络管理信息;②统一的WEB浏览器界面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和学习,从而可节省培训费用和管理开销;③管理应用程序间的平滑链接:由于管理应用程序独立于平台,可以通过标准的HTTP协议将多个基于WEB的管理应用程序集成在一起,实现管理应用程序间的透明移动和访问;④利用JAVA技术能够迅速对软件进行升级。为了规范和促进基于WEB的网管系统开发,目前已相继公布了两个主要推荐标准:WEBM和JMAPI。两个推荐标准各有其特色,并基于不同的原理提出。
2.3 CORBA技术CORBA技术是对象管理组织OMG推出的工业标准,主要思想是将分布计算模式和面向对象思想结合在一起,构建分布式应用。CORBA的主要目标是解决面向对象的异构应用之间的互操作问题,并提供分布式计算所需要的一些其它服务。
3网络管理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网络安全管理员的角度来说,最直接的需求就是在一个统一的界面中监视网络中各种安全设备的运行状态,对产生的大量日志信息和报警信息进行统一汇总、分析和审计;同时在一个界面完成安全产品的升级、攻击事件报警、响应等功能。
但是,一方面,由于现今网络中的设备、操作系统、应用系统数量众多、构成复杂,异构性、差异性非常大,而且各自都具有自己的控制管理平台、网络管理员需要学习、了解不同平台的使用及管理方法,并应用这些管理控制平台去管理网络中的对象(设备、系统、用户等),工作复杂度非常之大。
另一方面,应用系统是为业务服务的;企业内的员工在整个业务处理过程中处于不同的工作岗位,其对应用系统的使用权限也不尽相同,网络管理员很难在各个不同的系统中保持用户权限和控制策略的全局一致性。
另外,对大型网络而言,管理与安全相关的事件变得越来越复杂;网络管理员必须将各个设备、系统产生的事件、信息关联起来进行分析,才能发现新的或更深层次的安全问题。
1•1研究目标
研究的目标是,研究开发出科学、规范的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评审模型,并通过与另一应用软件开发课题配合,实现论文评审的电子化操作,努力使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与国际接轨。
1•2主要研究内容与流程
(1)研究《标准》,建立评审指标体系。通过调查研究,结合《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建立学位论文评审指标体系。(2)借鉴国际先进评审模型,构建学位论文评审模型雏形。借鉴、引进、消化国际先进的项目管理评审模型,结合我国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考核特点,构建我国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评审模型雏形。(3)依据科学原理,构建模型。依据系统工程理论以及系统模型的构建原理,运用聚类分析、层次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开发出满足我国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考核要求的评审模型。(4)研究量化的评审方法。(5)对指标的权重进行设置,采用加权法等综合评审方法,系统设计定量评审方法。(6)设计科学公正的评审流程。(7)试运行,验证。(8)为实用软件的设计预留对接接口。本研究成果具有开放性和多适应性,也可以运用于解决类似的评估、评审问题。
2课题研究的开展
2•1主要技术路线
(1)明确目标、确定范围。(2)调查研究,收集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3)找出主要因素,确定主要变量。(4)识别和分析各种关系(内含的科学定律,管理关系、规则等)。(5)形成系统模型雏形。(6)进行“验证、符合试验”,检查模型是否反映所研究的问题。(7)简化和规范模型的表达形式。
2•2研究工作重点
(1)重在调查研究。设计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和重点调查我国现有在岗的与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教育相关的专家、教授,已经通过论文答辩的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企业界的项目管理客座教授、研究生导师,在读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以尽量掌握足量的、必要的、有代表性的信息。(2)精心构建模型。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应用现代项目评估的相关原理和方法;②借助社会上项目管理评估方面专家的智力;③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的相关评估模型,结合实际,改造创新,构建本模型。
3模型的构建
3•1模型构建的原则
在具体操作时充分考虑以下7个方面:(1)真实性。反映系统的本质。(2)简明性。反映系统的主要特征,简单明了,容易操作、求解。(3)完整性。系统模型全面、完整,应包括目标与约束两个方面。(4)规范化。尽量采用教指委现有的《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和《论文评审参考标准》的相关内容,模型与现有标准互动和对应,在创新和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尽量使之适用并有利于下一步的操作软件开发。(5)创新性。通过模型的建立和应用,克服原有标准的某些弊端,在模型体系结构、指标设置、综合评审等方面注意范围明确,尽量量化,以克服参与评审的教师、专家的随意性,专业关注的局限性;引导与规范教师、专家在发挥其专业水平的同时,注重全面、客观、公平、公正地按模型标准范围进行评审。(6)开放性。使模型系统化、模块化,参数可选择,可更改,有利于改进和拓展。(7)可操作性。为开发实用、可操作性的计算机管理软件奠定基础。本课题组和国内的软件开发公司做了沟通和交流,可以开发出简单可操作性的软件。
3•2评审模型结构设计特点
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评审模型系统结构采用模块式,包括四个子系统模块:(1)评审目标设置。(2)评审指标(标准)与权重体系设计。(3)子准则和评审量表设计。(4)评审程序与制度设计。同时,给出可以选用的空间,以备选择应用。
3•3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评审模型
本研究所建立的模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分为类、指标、子准则3个层次,如图1所示。指标层用于综合评分的累计,子准则层用于量化计分,采用100分制。通过对子准则评分得到其分数,再乘以相应的权数,然后累计加和(采用加法规则),即可以得出被评审项目的评审分数。图1中的子准则只是通过一个例子进行了示意,评审流程如图2所示,详细的量化评分表如表1所示。
3•4模型特点及用到的方法
引言: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它包括项目决策阶段的成本管理、项目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项目实施阶段的成本管理和项目竣工阶段的成本管理。科技论文,项目管理。其中,施工阶段(实施阶段)的成本管理对整个项目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是指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利用组织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以及合同措施将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以避免超额投资,持续有效地利用资源,最大程度的节约成本,从而使投资者和社会达到双赢。
1.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的原则
(1)成本最小化原则
(2)全面成本管理原则
指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管理,也称“三全”管理。科技论文,项目管理。
(3)成本责任制原则
(4)成本管理有效化原则
1)促使项目工程部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2)以最少的人力和财力,完成较多的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5)成本管理科学化原则
2.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的控制措施
降低工程项目成本可以从组织、技术、经济以及合同管理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2.1采取组织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组织措施是从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方面采取的措施。科技论文,项目管理。如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落实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明确各级施工成本管理人员的任务、职能分工、权利和责任,编制本阶段施工成本控制工作计划和详细的工作流程等,使成本控制有专人负责,避免造成成本增加、费用超支或是项目亏损后找不到责任人等问题。
2.2采取技术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技术措施不仅是解决施工成本管理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不可缺少的,而且对纠正施工成本管理的目标偏差也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运用技术纠偏措施的关键,一是要能提出多个不同的技术方案,二是要对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杜绝仅从技术的角度选定方案而忽略对经济效果的分析论证。
2.3采取经济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经济措施是最容易被人接受和采用的措施。项目管理者应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如年度、季度和月度资金使用计划等,确定、分解施工成本管理目标,对施工成本管理目标进行风险分析并制定相应防范性对策。
通过对偏差原因进行分析和对未完成工程进行成本测算,可能会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应以主动控制为出发点,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2.4采取质量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把工程质量关。各级质量检查工程人员应做到定点、定岗、定责,加强各施工工序的质量检查和管理工作,采取防范性措施消除质量通病,尽可能减少返工现象、力求一次成活,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人、财、物的损失。
2.5采取加强合同管理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成本管理要以合同为依据,除了要参加合同谈判、修订合同条款、处理合同执行过程中的索赔问题之外,还要分析不同合同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对每一份合同进行具体分析。科技论文,项目管理。
3.降低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的方法和途径
3.1加强合同交底工作
项目合约部门对所有的合同均进行全面交底,以会议与书面相结合的方式向全体员工介绍各个合同的承包范围、各方的责任与义务、合同的主要经济指标、合同存在的风险及履约中应注意的问题等,使项目工程部门员工了解投标报价、合同谈判、合同签定过程中的情况。同时,应将合同协议书、投标书、合同专用条款、通用条款、技术规范及标价的工程量清单移交给项目工程部门。科技论文,项目管理。
3.2项目工程部门应认真研读合同文件,对设计图纸进行会审,对合同协议、合同条款及技术规范进行精读,并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可能变更的项目、可能上涨的材料单价等进行预测,对项目的成本趋势做到心中有数。科技论文,项目管理。
3.3项目工程部门根据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材料的市场单价以及项目的资源配置编制等下达标后预算并根据标后预算核定的成本控制指标,预测项目的阶段性目标,编制项目的成本计划。
对履约情况进行管理和分析,协调各部门的联系,并将成本控制指标和控制责任分解到部门、班组和个人,做到“每个部门有责任,人人肩上有担子”。
3.4制定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主要包括4项内容: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具的选择、施工顺序的安排和流水施工的组织。正确选择施工方案是降低成本的关键。
3.5落实技术组织措施。
良好的技术组织措施对企业的工程项目施工也是一种约束,它可以减少或杜绝施工过程中的随意性,避免施工过程中的重大失误。
落实技术组织措施,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使动态与静态管理相结合,以技术优势取得经济效益,是降低项目成本的又一个关键。
4.结束语
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以低成本、高质量取得较大的利润,其中低成本是这个目标的基础和核心。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地产企业获得利润的多少。通过采取各种措施降低工程成本,可以提高地产企业的赢利水平,实现目标利润,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项目管理学》科学出版社戚安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