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5 14:55:1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太阳教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3、儿歌导入,引发兴趣。过渡:看到小朋友们坐的这么端正,老师相送大家一首儿歌,想不想听啊?(生:想),听儿歌时要注意边听边思考这首儿歌告诉了我们什么?播放《种太阳》,生答师总结:歌曲中小男孩要种太阳送给南极、北冰洋、冬天和晚上,希望把温暖和光明带给它们,多么善良的孩子啊!那么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小男孩,他是通过画太阳来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个太阳》。板书“18、四个太阳”
4、质疑课题过渡: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再读。如果单看题目,你有什么疑问没有?生答师总结:怎么会有四个太阳?四个太阳从哪里来的?四个什么样的太阳?
5、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请小朋友打开书81页,自由朗读一遍课文。同学们都读完课文了吗?生字词都画出来了吗?每个自然段的序号标好了吗?师问:这篇文章有几个自然段?刚才我们读了课文,画出了生字词。小朋友看,这是本课中所有的生字,会认吗?小组先读读,一会儿开火车认读。
6、朗读感悟:生字大家认识了,下面我们用心倾听范读课文,小作者分别画了四个什么样的太阳?请小朋友看图,你们猜这是什么季节?(板书)你怎么知道的?你喜欢它吗?为什么?你想画下什么样的太阳?为什么?(板书)
7、出示课件,此时的夏天你喜欢吗?有了绿绿的太阳,你的心情怎样?带着这种心情去读读课文吧,老师看看谁的表情最美?听听谁的声音最动听?刚才老师看到了许多丰富多彩的表情,听到了动听的声音,我想这些小朋友一定非常喜欢此时的夏天,我们请他们起来读读好吗?请小朋友认真地看屏幕,你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猜这是什么季节?(板书)你想对秋天说点什么?你想画个什么样的太阳呢?为什么?(板书)
8、秋天多好啊,老师也喜欢上它了。小朋友我来读读这一段行吗?注意老师的表情,看我是不是真的喜欢秋天。你觉得老师读的好吗?那一句不错,你能读一下吗?哪一句不太好,你能读的比老师还好吗?我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赛过老师,自由读,指名读。出示课件,你现在有什么感觉?什么季节来了?(板书)怎么办呢?为什么画红太阳?(贴画、板书)出示课件,有了温暖的太阳,小朋友想干什么?
科学知识:
1、了解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2、认识古代计时工具——日晷及其他计时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可以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2、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教学方法
目标教学法
教学准备:
1、日晷资料及碟片。
2、制作日晷材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汇报课后研究太阳与影子的变化规律研究成果:
1 、每个小组汇报测量数据及研究成果;
2 、小结;
二、自主学习:
1、了解有关日晷的知识:
( 1 )谈话:现在几点?你是怎么知道的?古代有时钟吗?他们怎么知道时间?
( 2 )学生谈谈自己了解的知识;
( 3 )讲述: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呀。确实,在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根据这个规律推算时间,并制作了计时工具——日晷。
( 4 )看书,认识各种日晷;
( 5 )讨论:日晷为什么能反映时间?(教师适当讲解)
( 6 )介绍:日晷;
2 、制作简易太阳钟:
( 1 )谈话:古代的劳动人民,通过自己的长期观察制作了各种形状的日晷,你们想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日晷吗?
( 2 )看书、讨论本小组的制作方案。
( 3 )动手制作;
( 4 )展示、评比。
3 、玩手掌日晷:
( 1 )讲述:在古代除了借助物品制作日晷外,埃及人还发现可以借助手掌做日晷。
( 2 )看书,了解具体情况;
教学目标:
1、学习用纯净、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种太阳》,表达少年儿童创造理想未来的天真美好的愿望。
2、通过听赏歌曲,进一步了解演唱形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表演歌曲《种太阳》。
教学难点:歌曲中抒情部分和活泼部分的表现要准确。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打一物)劳动英雄红面孔,天一亮来就出工,从东到西忙不停,直到傍晚才收工。
2、学生回答。(老师做简单评价,表扬学生)
3、师:你知道太阳在我们的生活中代表什么吗?(温暖和光明)
二、新课教授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和太阳有关的歌曲。
播放课件(音乐视频《种太阳》)
师:1、听完这首歌,你们知道这个小朋友的愿望是什么吗?(种太阳)
2、种出这么多的太阳有什么用处?(学生回答:送给南极、送给北冰洋、挂在冬天、挂在晚上)
3、师:出示整首歌的歌词。(学生自己朗读歌词,指名朗读歌词)
(一)学习第一乐段
师:请同学们听老师将这段歌曲来演唱一遍。(出示第一段歌词)(学生认真看歌词,认真听老师唱。)
教师教唱这一部分。
(师生共同演唱)
4、师:这个小朋友把种下的太阳送往了有需要的地方,这是多么美好的愿
望,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去唱这首歌曲呢?(充满希望、带着美好憧憬)
师:让我们加上这样的感情来唱一下吧。
(二)学习第三乐段
过渡:太阳,送往了南极,北冰洋,甚至挂在冬天和晚上?那么,当太阳送过去以后那些地方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同学们在歌词中寻找答案。
哪些地方有了变化呢?(学生回答: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会变得温暖又明亮)。说的不错,到那个时候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会变得温暖又明亮,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把这美好的希望来唱一下吧!(师生一起唱)
师:这时候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变得温暖又明亮。我想我们内心深处也一定充满了感叹!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表达你的感叹之情的话,你会说什么呢?(学生回答:啊!世界真美好啊!太好啦!……)
(三)学习第二乐段(过渡句)
(1)师:原来太阳的作用这么重要。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种太阳吧!
(2)师范唱。
(3)和老师一起来种太阳吧。(师生共唱)
(四)完整演唱歌曲
师:通过对歌曲的了解,我们知道这个小朋友希望把太阳送往有需要的地方,因为能送来温暖和光明,那你说如果是你你的心情怎么样?(高兴……)用什么样的歌声来表达这样的心情呢?(明亮、动听的、活泼……)
学生跟视频唱,跟伴奏带唱, 分组演唱,提示情绪!
三、创意课堂
师:发挥想象,你能做一个小小词作家吗?
歌曲中的小朋友非常有爱心,把太阳送给需要光明和温暖的地方,你觉得哪些地方还需要光明和温暖呢?下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发挥想象,改编一下歌词?
例如:一颗送给送给——(残疾人),一颗送给送给(敬老院),一颗挂在挂在(教室里),一颗挂在挂在(每个人心里)。
四、情感延伸
师:同学们,世界上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关注的人和事,我们的国家近几年发展很快,但在我国的偏远地区和山区仍然有一些人,他们的生活得不到很好的保障,看那些瘦弱无助的孩子,为了帮助家里解决生计,在寒冷的冬天还要上山拣柴;一个个孩子在冰冷的教室里,小脸蛋冻得通红;孩子们没有像样的教室,只能在外面,或者在充满泥水的教室里上课。还有那些在战争中失去亲人无家可归的孩子们......
师:看到这些图片,大家会萌发出什么样的愿望呢?(学生自由畅谈。如:我想有一支马良的神笔,给贫困山区的人们画许多粮食,给灾区那些无家可归的孩子画一间房子,再画一间教室,让他们有家回,有书读,过上幸福生活……)
师:同学们都有着这么美好的愿望,那么让我们带着这些美好的愿望把歌曲再来唱一遍吧!
太阳辐射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太阳是一个巨大的能源及太阳辐射几乎是平行的,了解太阳辐射能的主要形式,以及物体表面颜色和物体吸热能力的关系。
2、技能目标:学生初步感受探究的过程及探究的方法,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
3、情感目标:通过走进科学等环节,学生提高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太阳是一个巨大的能源,了解物体表面颜色和物体吸热能力的关系。
2、教学难点:理解太阳辐射几乎是平行的、探究物体表面颜色和物体吸热能力的关系。
三、课前准备
太阳能照射灯、锥形瓶、温度计、橡皮塞、烧杯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什么?
配乐(理查德克莱德曼
-
梦中的婚礼)展示图片“生命之水、生命之气、生命之光”
“阳光普照下的大地”——万物生长靠太阳
板书:一、太阳是一个巨大的能源
我们再来看一幅图片,大家从左边的这幅图想到了那首诗?
请大家一起背一下这首诗好吗?
农民在太阳被晒的大汗淋漓,为什么呢?
那你知道哪些和太阳有关的知识呢?
问题1:刚才的图片中大家看到农夫和万物并没有和太阳接触,为什么可以感觉到太阳的光和热呢?
板书:1、传递方式:辐射
我们把这种辐射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能
拓展计算:太阳每秒钟发出的太阳能为3.86×1026焦耳,而到达地球的只占太阳能的22亿分之一,每秒到达地球的太阳能为多少焦耳?
相当于一年中全球总发电量的86000倍多。
问题2:太阳辐射能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板书:包括光辐射和热辐射
问题3:投射到地球的太阳辐射是平行的吗?
地球获得的太阳辐射几乎是平行的。
为什么是平行的呢?
①让学生作出大小不同的两个圆,并用线连接,;②增大两圆的距离,再用线连接;③教师说明;④引伸;
(PPT演示)
问题4:刚才我们讲到太阳是一个巨大的能源,但是宇宙中有许多比太阳还要大,单位时间内发出的光和热比太阳还要多的恒星,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呢?
我们生活中有没有感觉到离光源越远,所能接受的光辐射就越少呢?
我们可以用太阳能照射灯来做做看。
教师演示。
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但是老师还是有一个疑问:太阳到南北极与赤道的距离几乎相同,而气温却相差那么大呢?
我们还是用手电筒发出的平行光来代替太阳光来模拟一下。
用手电筒模拟。
活动一:我是设计师
展示农夫的图片,小组讨论,帮农夫设计衣服。
选取设计的好的作品,投影展示
颜色选择白色
活动二:探究表面颜色不同的物体与吸热的关系
现在老师把问题提出来了,你能不能用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探究,请记录员做好记录。一会我们来比一比谁设计的方案最好最巧妙。设计得最好的小组奖励给器材,进行实验。
1.取用两个相同的锥形瓶,加如相同质量,相同初温的水
2.
插入带橡皮塞的相同型号的温度计
3.其中一个瓶外壁用烟熏黑——?
4.放入阳光下晒一会(可用灯光代替)
活动结论:PPT展示
板书:一、物体吸热本领
1、与物体表面颜色有关
刚才我们讲了太阳辐射能,那么太阳辐射能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板书:2、应用
老师在网上收集了一些利用太阳能的装置,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或相似的地方。
还能举出哪些例子和生活现象证明这个结论呢?
初试锋芒:新华网华盛顿2月6日电,一场百年罕见的暴风雪从5日下午起席卷美国中大西洋地区,首都华盛顿一带雪情最为严重,暴风雪致使地区交通陷入瘫痪,这将是华盛顿地区百年来最大一次降雪。
白雪反射太阳光,所以熔化慢,你有什么办法使雪熔化的快一点吗?(播放视频)
新世纪首次日全食光临非洲,为什么在发生日全食时,有气温明显下降,狂风大作,群星显露这些现象?(配以日全食图片)
走进科学:据国外媒体报道,阿布杜萨马托夫教授日前宣称,目前太阳已进入“冷却周期”。
探索自然之谜:庞然大物也无助——鲸鱼搁浅背后的无奈
小结:今天我学到了什么?(请学生进行)
课堂检测
水、空气、阳光
《悯农》
学生背诵《悯农》
(回答)
(回答)
太阳以辐射形式不断向周围空间释放能量。
3.86×1026焦耳÷(22×108)
=1.75×1017焦耳
光和热。
是。
日地距离远,且地球远小于太阳。
因为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其他恒星离地球的十分遥远。
学生举例
点光源发出的光垂直到达被照面时,单位面积上接受到的光辐射随距离增大而迅速减小。
学生讨论后回答。
受照面上受到的辐射量还与倾角的大小有关,垂直照射时最强,倾角越小,单位面积上受到的辐射量就越小。
学生讨论、画图
(小组展开讨论)
(组长汇报)
学生实验。
物体的吸热本领与物体表面颜色有关:
白色物体不易吸收太阳热辐射,
黑色物体容易吸收太阳热辐射。
仔细观察图片
(观察后回答)太阳能收集装置都是深色的。
学生举例
撒盐
撒煤渣
月球把太阳光、热挡住了
学生听讲
激发对学习科学的兴趣
进行小结。
五、板书设计:
太阳辐射能
二、太阳是一个巨大的能源
1、传递形式:辐射
2、包括:光辐射
热辐射
一、案例呈现
第一次设计实录:
师:(出示“侧坐莓苔草映身”)“莓苔”是什么?什么部首?和什么有关?看图猜想一下。
课堂反响:学生一开始的猜想还是从词的意思入手,知道它们都与草有关。后来的猜想就有点偏题了,甚至对诗句的关键字词解读错误。如一位学生说:他坐的这个地方离河水很近,是湿的,所以要侧坐。
师:什么是“草映身”?
课堂反响:由于这个问题没有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结果学生说什么的都有,如:“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草映在人的身上。”“草把人的身体给遮掩住了。”虽然后者与诗句表达的“孩子用草来遮掩身体”这个意思比较接近,但不代表学生能真正解读诗句。学生似乎是在给教师做选择题,他们给出了多种答案,最终让教师来选择孰对孰错。
第二次设计实录:
师:谁能模拟一下这个孩子学钓鱼的动作、神情?
一个学生表演,教师描述:他歪斜着身子,眼睛盯着水面,一动也不动,他为什么不动呀?
生1:动了鱼就跑了。
师:这么谨小慎微,一看就是刚学的。看了他钓鱼的样子,你有什么问题?
生2:他的动作很别扭。
师:是呀,为什么会这样呢?让咱们再来读读诗句,说不定会受到启发。这句话连用了三个“草”字头的字,说明这个地方怎么样?草多得足以——
生3:把他遮掩住。
师:让他看不见——
生4:鱼
师:同样的,鱼也可能——
生5:看不见他。
师:现在想明白为什么他会这样钓鱼了吗?
课堂反响:学生比较被动,所有问题的回答都顺着老师的话说,不需要动脑筋。
二、案例带来的思考:学生的生命样态堪忧
古诗教学中的教学行为以“学生读——师生质疑——教师间接传递标准解读”为主,而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往往缺少主观能动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行为与意识。这样的课堂很无趣。古诗教学该引导学生有怎样的学习行为,呈现怎样的生命样态,来切实解决学习过程中由知到不知的矛盾?
我们的课堂提倡自主学习,把师生的主动发展当做课堂的生命。通过儿童自身活动获取的知识,比从教科书、从他人那里学来的知识要清楚得多,深刻得多。课堂是师生共同构建的课堂,教师的教学行为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的角色定位左右着学生的角色定位。要切实解决学习过程中学生由知到不知的矛盾,追求学生发展的最大化,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以下两点。
1.教师的语言要以服务性优化主导性
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来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已经是课堂改革的一大进步了,从案例的第一、二次的实录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的语言,诸如“你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这是个怎样的小儿?小儿小儿,你为什么头发乱蓬蓬的呢?哪个词给你触动,让你觉得他是专心致志钓鱼的呢?看了他钓鱼的样子,你有什么问题吗?”等问题,确确实实都发挥着引导的作用,但细细品味,每一个问题的出现,都是因为教师教学流程的需要,而非学生的学习需要。
以第二次课堂实录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表演钓鱼动作后,让其他学生来回答这个动作为什么会让人有别扭的感觉,其目的还是让学生主动发现这个动作背后反映出的孩子天真可爱的一面,但教师的串讲式的解读让学生不需要主动思考,只需要等着教师一步步揭开答案的面纱。这里的引导更多的是主导,学生的思维还是跟着教师转,课堂的主人实际上还是教师。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跟着学生的思维转,这服务性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
因此,在第三次教学尝试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说什么、问什么都取决于学生说了什么,如通过再读诗句,学生均有了自己的阅读见解。教师以生定教的细节还有很多,我们可以把这样的语言定义为服务性语言。这样的课堂,需要教师主导,更需要通过服务性优化的教师主导。
2.学生的行为角色要以“合作”替换“配合”
案例的第一、二次实录中,我们发现,在教师的主导之下,学生只能配合。师生要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教师要交出主动权,还课堂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从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能力的实际情况去考虑,充分预设,积极与学生合作。
Abstract: heshan hotel life hot water system choice, consider using solar living hot water system. This paper is the case of economy, practical aspects of the plans is simple.
Keywords: solar living hot water system closed off investment recovery period
中图分类号:TK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能源问题一直是我国乃至全球备受关注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能源日益匮乏,而太阳能是最可持续利用能源。但是目前集热板占地面积大、初投资高、
维护管理费用高,使用寿命不长是直接制约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推广使用的根本原因。如
何合理应用太阳能系统做到及符合经济效益又实现真正节能,尚需探讨。
1.工程简介
鹤山酒店位于广东西南部,属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按五星级酒店设计。建筑层数为地上9层、地下2层,总高度42.4m。其中-2层为地下车库;-1层~2层为酒店配套及商业用房,3~9层为客房。客房生活热水与裙房热水系统独立设置。屋顶面积约4000 m2。女儿墙高1.2米,于屋顶设置热水箱会影响建筑立面。该项目综合考虑酒店洗衣房、厨房功能,设有蒸汽锅炉房,生活热水系统可采用蒸汽作为热媒体。设计参数:客房数量350套;按1.5人/套标准,热水用水量160L/p.d;最高日用热水量:84m3/d;最大小时用水量:11.7 m3/h;设计小时耗热量:667kw/h。当地当年能源参考价格:商用天然气4.8元/m3;商用液化石油气17元/m3;轻柴油6元/kg ;商业用电1元/KW 。
2.方案比较:
比较以下三种方案:方案一(热媒仅采用蒸汽):汽-水换热生活热水系统;
方案二(开式系统):太阳能直接加热供水系统+汽-水换热辅助系统;
方案三(闭式系统): 太阳能间接换热供水系统+汽-水换热辅助系统。
以下:表1对以下三种方案就经济性、实用性方面进行简单方案比较。表1仅比较不同方案系统设备价格差异,未包含三个系统共有的设备附件如总生活水箱等。设备价格各品牌差异较大,价格为厂家报价平均及估算,仅供参考。
3.投资回收周期
按假该酒店一年平均入住率50%;全年阴天天气1/3;系统运行时间按10小时计算;太阳能集热系统增加年维护管理费用按系统运行费用20%估算。
方案一:耗蒸汽量6T/ d,年运行费用P1=(414x6+33x10)x 360x50%=506520元/年
方案二:年运行费用P2=67x10x240x50%+506520/3=249240元/年
年运行费用+增加的维护管理费用=249240x1.2=299088元/年
太阳能集热系统投资回收周期T2=(244-42)/(50.65-29.91)=9.74年
方案三:年运行费用P3=43x10x240x50%+506520/3=220440元/年
年运行费用+增加的维护管理费用=220440x1.2=264528元/年
太阳能集热系统投资回收周期T3=(278-42)/(50.65-26.45)=9.75年
中图分类号:TK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15-3769-03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5.15.049
Abstract: Plate solar collector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omponents in solar energy heat utilization field. The solar energy received by the solar collector surface is not only related to geographical location, season, etc,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installation angle of the collector. In this paper the solar irradiation model was presented and the daily total irradiance received by the surface of the collector was calculated at the monthly average day in one year with the example of Yinchuan in Ningxia area. With the examining index of round-the-clock total irradiance, the installation angle of the collector was optimized which provides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solar energy.
Key words: plate solar collector; irradiation model; installation angle; optimize
随着世界能源消耗的日益增长和能源储量的不断下降,能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严峻。研究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研究人员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1]。太阳能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已成为工农业及建筑等领域节能降耗最具开发前景的清洁可再生能源[2]。
太阳能平板集热器既能利用太阳直射辐射,又能利用散射辐射,且不需要跟踪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维护及故障少等特点,是太阳能热利用领域用得最普遍的部件之一[3,4]。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以及不同的集热器安装倾角,集热器表面上所能接收到的太阳能不同[5,6]。该研究在建立太阳辐照模型的基础上,以宁夏银川地区为例,利用MATLAB仿真软件模拟计算了一年中每月的平均日下,集热器表面上接收到的全天总辐照量,以全天总辐照量为考察指标,对集热器的安装倾角进行了优化分析,以期为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借鉴。
1 太阳辐照数学模型
1.1 水平面上的太阳辐照度
根据太阳辐射学原理,大气层外水平面上的太阳辐照度可表示为[4]:
Gon=1 353×(1+0.033×cos(2π×n/365)×cos?兹z(1)
式中,n为一年中天数的顺序数,无因次;?兹z为水平面上太阳入射角,采用式(2)计算
?兹z=arccos(sin?渍sin?啄+cos?渍cos?啄cos?棕) (2)
式中,φ为地方纬度;ω为时角。δ为太阳赤纬,采用式(3)计算
大气层内水平面上的直射和散射辐照度为:
Gcb=Gon×?子B
Gcd=Gon×?子d (4)
大气层内水平面上的总辐照度为:
Gc=Gcb+Gcd (5)
式中,τB为直射大气透明度,无因次;τd为散射大气透明度,无因次。
1.2 倾斜面上的太阳辐照度
将水平面上的太阳辐照度向集热器倾斜面上分解,可得集热器倾斜面上的太阳总辐照度为[4,5]:
GT=GbRb+GdRd+(Gb+Gd)?籽R?籽 (6)
其中,θ为倾斜面上太阳射线入射角,表示为
cos?兹=(sin?渍cos?茁-cos?渍sin?茁cos?酌n)sin?啄+(cos?渍cos?茁-sin?渍sin?茁cos?酌n)cos?啄cos?棕+sin?茁sin?酌ncos?啄sin?棕 (8)
式中,β为倾斜面的倾角,γn为倾斜面的方位角。
1 h内倾斜面上的总辐照量为
Ic=3 600GT (9)
将全天每个小时的辐照量加和,即为倾斜面上的总辐照量Hc。
2 模拟程序
利用太阳辐照模型,采用VB语言编写程序,计算流程如图1所示。
3 结果与分析
3.1 每月的平均日
每月的平均日指按某日计算出的大气层外的太阳辐照量和该月的日平均值最为接近,则该日为该月的平均日,推荐的每月平均日如表1所示[4]。表1的数据表明,由于日地运动的周期性,一年中的太阳赤纬角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规律,这里以1~6月的月平均日进行分析计算,确定集热器的最佳安装倾角,其他月份采用与赤纬角相近月份的集热器安装倾角。
3.2 不同月份的集热器安装倾角
根据集热器倾斜面上的辐照模型,以宁夏银川地区(东经116°、北纬38°,海拔1 112 m)为例,仿真模拟了1~6月不同月平均日下不同集热器安装倾角时集热器表面上接收到的全天太阳总辐照量,结果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出,不同集热器的安装倾角,集热器表面接收到的太阳辐照量不同;以宁夏银川地区为例,从1月到6月,由于太阳正射逐渐移向北回归线,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加,太阳入射角逐渐减小,为使集热器面上接收到的太阳辐照度较高,集热器的安装倾角逐渐减小;不同月份,存在使集热器表面太阳辐照量最大的集热器最佳安装倾角(图2)各月最佳集热器安装倾角推荐值见表2。
4 小结
太阳能作为可再生清洁能源,使用中对环境不产生污染,在替代常规能源及建筑节能应用方面具有其他能源不可比拟的优势,已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重点。通过分析集热器表面上太阳辐照量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计算仿真软件对集热器倾斜面上的太阳辐照量进行模拟仿真,以宁夏银川地区为例,分析了同一地区不同月平均日下集热器安装倾角对集热器倾斜面上太阳辐照量的影响,确定了各月份的最佳集热器安装倾角,以为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 NEISES M, TESCARI S, OLIVEIRA DE L, et al. Solar-heated rotary kiln for thermochemical energy storage[J]. Solar Energy, 2012,8(6):3040-3048.
[2] 樊国梁,张晓燕.定时跟踪太阳时角提高光伏发电效率[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1(1):116-119.
[3] 何梓年.太阳能热利用[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
中图分类号:TQ9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9X(2008)07-0019-04
Study on Effects of Mixed Amino Acids and Hydrogen Peroxide on Production of Glutathione by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CHEN Shan, HE Xiao-xian, PAN Ya-lei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 71002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mixed amino acids and hydrogen peroxide on the production of glutathione(GSH)by mutant strain YF(ZnCl2r, Ethr). Methods At the shake flask level, the concentration of GSH and the weight of dry cell were measured with different adding amount of mixed amino acids and hydrogen peroxide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Results After fermentation for 9 hrs, mixed amino acids of 12mmol/L was added into the medium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GSH to be increased by 99.6%. However, hydrogen peroxide could not obviously enhance the intracellular GSH level. After fermentation for 12 hrs, hydrogen peroxide of 0.3mmol/L and mixed amino acids of 18mmol/L were both added into the medium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GSH to be increased by 114%. Conclusion Mixed amino acids can enhance the intracellular GSH accumulation in shaking flask culture and the synergy of mixed amino acids and hydrogen peroxide can also increase the intracellular GSH accumulation.
Key words:hydrogen peroxide; mixed amino acids; glutathione; fermentation
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即γ-L-谷氨酰-L-半胱氨酰甘氨酸,是由L-谷氨酸、L-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经肽键缩合而成,具有γ-谷氨酰基和巯基生物活性的一种三肽化合物。本课题用H2O2刺激突变株YF(ZnCl2r,Ethr),研究它对GSH合成的影响。
微生物细胞是一个经济的体系,不会在胞内过量积累某一代谢产物。细胞只有处于不正常的生理状态下,出于保护自身的本能和抵御外界伤害时,才会对其代谢产物做出调整。人为提供适当的环境刺激,极有可能促进细胞合成目标代谢产物的能力。Riccillo[1]指出在极端环境下GSH对Rhizobium tropici的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Duwat[2]也说明在L.lactis中外界胁迫作用下GSH对保护细胞生存具有重要意义。表明GSH在微生物细胞面临外界环境条件刺激和胁迫时,存在至关重要的抵御作用和响应机制,是细胞抗损伤及代谢调节的关键物质之一。基于此原理利用过氧化氢刺激细胞可提高目标产物产率。
此外,H2O2作为携氧剂可以分解成水和氧气,给细胞提供生长和代谢所需的氧。突变株YF(ZnCl2r,Ethr)发酵是好氧发酵,添加H2O2的同时也起到提高溶氧的作用,有助于细胞的生长和代谢[3]。加入H2O2还有细胞毒性低、成本低、操作简单及不会为产物分离带来困难等优点。
培养基中添加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可能会促进酵母胞内积累GSH。通常条件下的GSH发酵生产所需的这3种氨基酸是通过微生物细胞在糖类代谢基础上,经过一系列生化反应后自身合成的,其合成途径很容易受到细胞自身性能、状况以及外界营养、环境条件的影响。添加氨基酸前体物质可有效的解除限制GSH高产的因素。谭天伟等[4]在S.cerevisiae T65发酵生产GSH过程中,采取先加入半胱氨酸再加入谷氨酸、丝氨酸、甘氨酸混合物的策略,GSH含量达到1 875 mg/ L,比不加提高了55.2 %。在摇瓶条件下,我们考察了不同浓度和不同添加时间的氨基酸混合液对诱变得到的突变株YF(ZnCl2r,Ethr)细胞生长和GSH合成的影响。这对利用酵母生产谷胱甘肽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1材料
1.1菌种
突变株YF(ZnCl2r,Ethr),由本院生物工程实验室保藏。
1.2试剂和培养基
保藏培养基(g/L):葡萄糖20;蛋白胨20;酵母膏10;琼脂1.5%~2%;pH自然,0.1 Mpa,灭菌15 min。
种子培养基(g/L ):葡萄糖20;蛋白胨20;酵母膏10;pH自然,0.1 MPa,灭菌15 min。
发酵培养基(g/L):(NH4)2SO46;葡萄糖35;K2HPO4・3H2O3;KH2PO40.5;酵母粉11;MnSO40.1;KCl0.1;FeSO40.1;MgSO4・7H2O0.1。
其他试剂均为进口或国产分析纯。
1.3仪器及设备
GT10-1高速台式离心机(北京时代北利离心机公司);SW-CJ-1F型单人双面净化工作台(苏州净化设备公司);FA 2104S电子天平(上海电子天平仪器公司);752紫外光栅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HZQ-F160振荡培养箱(哈尔滨东联电子技术开发公司)
2方法
2.1种子培养
用接种环划线接种突变株YF(ZnCl2r,Ethr)菌种于保藏培养基的固体平板上,30℃培养24 h,即得所需种子。
2.2扩大培养
250 mL三角瓶内装10 mL液体培养基,挑取一环生长良好的种子接种,150 r/min,30℃培养18 h,即得所需种子液。
2.3摇瓶发酵培养
250 mL三角瓶内装30 mL液体培养基,10%的接种量,150 r/min,30℃培养30 h,培养基初始pH 7.0。
2.4测定
生物量测定:取发酵液5mL,5 000r/min离心5 min,水洗2次,将湿菌体和离心管一起经105 ℃烘干至恒重后称量W1,离心管经105 ℃烘干至恒重后称量为WO,细胞量W(g)= W1-WO。谷胱甘肽测定用四氧嘧啶法[5]。
3结果
3.1添加氨基酸混合液对谷胱甘肽发酵的影响
根据摇瓶发酵合成谷胱甘肽的曲线,在发酵0,6,9,12,18 h时在发酵液中分别加入总浓度为6,12,18,24,30 mmol/L的3种氨基酸混合液(L-谷氨酸、L-半胱氨酸和甘氨酸,摩尔比为1∶1∶1),发酵30 h后测得细胞干重(图1)和GSH浓度(图2),根据单位质量酵母产谷胱甘肽浓度求得GSH的含量(图3)。
由图可见氨基酸混合液对GSH的影响较大。图1、图2显示,在发酵9 h时添加12 mmol/L的氨基酸混合液可有效的提高GSH浓度,并且细胞干重也有所提高,GSH浓度125.53 mg/L时,相比于对照(不添加氨基酸混合液,30 h测得GSH浓度为62.88 mg/L)提高了一倍多。由图1可见,发酵不同时间段添加高浓度氨基酸混合液,会抑制细胞生长,表现为细胞干重降低。在发酵6,18 h时添加氨基酸混合液前体对GSH合成的影响不大。
3.2过氧化氢对谷胱甘肽发酵的影响
由于细胞在生长不同时期对H2O2的敏感度不同,因此,在GSH摇瓶发酵过程的不同阶段,即发酵6,9,12,18 h,分别添加0.3,0.6,0.9,1.2,1.5 mmol/L浓度的H2O2,发酵30 h后测得细胞干重(图4)和GSH浓度(图5),根据单位质量酵母产谷胱甘肽的浓度求得GSH含量(图6)。
由图4、图5可见,发酵6 h时添加不同浓度的H2O2,细胞干重和GSH浓度随着H2O2浓度增加而降低。发酵12 h时添加0.3mmol/LH2O2,GSH胞内含量和GSH产量较高,并且添加H2O2时的细胞干重和GSH浓度高于不添加H2O2(细胞干重8.36 g/L,GSH浓度62.88 mg/L),表明此时H2O2起了一定的作用。由图6可见,在发酵18 h时添加H2O2对GSH胞内含量和GSH浓度的影响不大, 对GSH发酵的影响明显小于氨基酸混合液,但是添加H2O2可以提高GSH产率。为了获得更高浓度的GSH,进一步考察添加H2O2和氨基酸混合液共同作用对GSH发酵的影响。
3.3H2O2和氨基酸混合液的协同作用对谷胱甘肽发酵的影响
上述表明,添加H2O2和氨基酸混合液均可增加GSH浓度和含量,为了考察H2O2和氨基酸混合液是否通过协同作用,取得增加GSH浓度和含量的效果,我们在细胞生长的不同阶段,添加一定浓度的H2O2和氨基酸混合液发酵30 h后,测得的数据见表1。
由表1可见,H2O2和氨基酸混合液前体的协同作用可有效的提高GSH的浓度和细胞干重。
并且当发酵12 h时,添加0.3 mmol/LH2O2和18mmol/L氨基酸混合液对GSH发酵有一定的作用,比未添加提高了114%。表明H2O2和氨基酸混合液前体共同作用可有效的促进GSH合成。
4结论
氨基酸混合液前体可有效的促进GSH合成,在发酵9 h时添加12 mmol/L的氨基酸混合液,比不添加的GSH浓度提高了99.6 %。添加H2O2对促进GSH合成没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发酵12 h时添加0.3 mmol/L H2O2和18mmol/L氨基酸混合液时,其协同作用有效的促进了GSH的合成,比不添加两者的GSH浓度提高114%。
参考文献
[1]Riccillo P, Muglia C, de Bruijn FJ, et al. Glutathione is involoved in envirnonmental stress responses in Rhizobium tropici, including acid,tolerance[J]. J Bacteriol, 2000,182(6):1748-1753.
[2]Duwat P, Cesselin B, Sourice S, et al. Lactococcus lactis, a bacterial model for stress responses and survival[J]. Int J Food Microbiol, 2000, 55:83-86.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211-02
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创新工程教育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引领工科高校向工程教育的本质理性回归。本文就教育生态理念在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方案中的运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教育生态理念及专业建设的生态性分析
教育生态学是教育学和生态学相互渗透的结果,教育生态学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信息的)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教育生态系统以教育及其结构层次作为主体,以开发者(转换者)、被开发者(被转换者)和服务者(管理者)三种功能为纽带,以出人才、出成果为中心。教育生态环境可分类为社会生态环境、规范生态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三种环境圈层。教育生态环境以教育为中心,围绕几种生态环境圈层,形成多因子综合影响和相互作用,对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着制约和调控作用,是一多维空间和多元环境体系。
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实施2年厚基础教育、1年物联网工程专业教育和1年工程实践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具体采用能力递进的“2.5+0.5+0.5+0.5”本科生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物联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方案可参照一年级(校内一学年)、二年级(校内一学年)、三年级(校内0.5学年)、四年级(校内0.5学年)。
二、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内部生态发展体系
(一)创新优化工程能力培养课程体系
规范环境强调教育是科学技术的基础,科学技术是教育的内容,科学技术促进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更新。为适应物联网科学技术革命的挑战,培养物联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对物联网专业建设提出了培养创新工程素养的质量要求。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强调知识的应用和知识的生产,而不局限于知识的持有和追求。课程体系设置以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工程实践与科研训练为主线,以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及工程技术三类基础课程构筑教育平台,划分为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工程专业教育、工程实践教育四个层次。课程体系强调工程创新能力要求导向,强化知识结构的设计与建设,课程涵盖物联网支撑技术和物联网应用共性关键技术。四层次课程体系体现了教学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开发智力为主,强调学科的本质和知识结构,形成连贯、顺序和整合的“螺旋状课程”结构,以求实现知识的迁移。
(二)创新教学团队建设
高校教师队伍是教育生态学的重要因子,物联网专业教育与教师队伍的密切关系具有生态学的意义。依据教育生态的平衡规律,教师队伍是专业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教育生态因子教师队伍的花盆效应,揭示高校教师不能在土产的环境中一直生产,封闭和半封闭的教育系统会导致教师从书本到书本产生局部生态环境效应[9]。物联网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以组建创新工程教育师资队伍为目标,培养具有创新性工程教育理念和实践工程教育能力的师资队伍,形成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教学团队,重点抓好“双精型”、“双语型”和“双导师”队伍建设。
三、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外部生态发展体系
物联网科学技术促进专业培养形态的改变,教育的基本形态呈现出向企业形态发展态势。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强调知识培养的创新工程意识和创新工程能力。培养方案强调学校-科研院所、学校-高新企业的深度联合,将高层次创造性人才提升计划与创新工程教育有机结合,强调在更高水平的工程科学知识传授层面,体现学术要求的知识结构和行业要求的工程能力之间的结合。学生从2年级开始实施导师制:校内实践环节由校内导师指导,科研院所或企业实践环节由双导师共同指导。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外部生态环境对专业建设的良性作用。
1.构建校企联盟两阶段人才培养模式。依托物联网产业发展需求,借助江苏物联网产业优势,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物联网工程与技术江苏省优势学科、物联网工程训练综合训练中心江苏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科研、教学平台,结合无锡及周边地区物联网高新企业,开展与科研院所、高新企业的多元合作,提出由学校和科研院所或企业两阶段、双导师培养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手段,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创新工程教育理念。
2.校企联合和企业实训课程设置。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培养方案的制定突出校企合作机制。加强产学研合作和教学科研结合,促进交叉融合和资源整合,优化实验教学体系结构,突出平台建设;改革实验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教学技术和方法,拓展和优化专业课程内涵和功能,形成工程实践性强的实验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培养方案重点考虑与地方物联网企业的合作,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通过校企合作方式作为实践能力提升培养的重要手段。企业基地的实践教学分为四个层次:专业认知实习、物联网应用系统分析与设计、物联网工程实践、毕业设计,总学习时间为43周。
认知生产实习目标定位于了解专业涉及的产品设计、生产、测试等流程,建立起物联网系统的整体概念和感性认识,进一步了解课程在微电子、通信与集成电路、传感网等领域的基本应用。物联网应用系统分析与设计通过现场考察和实际操作的形式完成学习过程。在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开设与企业研发过程、生产过程、管理环节、市场营销、工程概算、工程施工、系统维护等方面的相关课程,其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验证、理解并掌握课程理论内容,提高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物联网工程实践要求学生到企业现场参与体验设计、开发、测试、工程实施的流程。通过专业实习使学生具体地感受和了解物联网行业新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了解专业领域的主要技术和经验,培养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生产、维修和管理的能力。
毕业设计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由企业提供合适的岗位供学生顶岗实习,结合现场工程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与实践。通过联合培养使学生了解企业的全部生产运营流程,了解行业的基本规范和发展需求。
四、结语
本文从教育生态的视角,分析了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的教育生态特性,同时,基于教育生态理论,构建和分析我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培养计划的方案实施中,强调专业建设与环境的适应性、环境对专业建设的反作用,尤其引入了校企联盟和双导师机制,加强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的企业生态环境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李继怀,王力军.工程教育的理性回归与卓越工程师培养[J].2011,(3):140-142.
[2]高雪梅,潘丰.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初探[J].贵州社会科学,2011,63(11):108-110.
根据《家用太阳热水系统产品监督抽查实施细则》及GB/T 19141-2003《家用太阳热水系统技术条件》标准,本次检验项目涉及热性能、水质、耐压、过热保护、电气安全、外观、支架强度和刚度、贮热水箱、安全装置、空晒、外热冲击、淋雨等12个项目,抽查结果显示,产品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家用太阳热水系统热性能、容水量等指标上,具体分析如下:
1.部分产品热性能项目不符合标准规定。热性能是衡量家用太阳热水系统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热能的能力技术指标。日有用得热量(单天)是在一定太阳辐照量(8h,≥17MJ/m2)下,贮热水箱内的水温不低于规定值(45℃)时,单位轮廓采光面积贮热水箱内水的得热量。导致日有用得热量(单天)/平均日效率不合格的原因:一是产品设计不合理,采光轮廓面积大、容水量小,致使容水量与采光面积的配比过小;二是产品设计中片面追求温升,将容水量与采光面积的配比设计得过小;三是真空管数量少,增大了相邻两管之间的管间距。
2.部分产品容水量与标称不符。国家标准中规定标称的容水量应为用户实际可用的水容量。本次抽查中有的产品容水量标注偏差最大的达到-22.9%,超过标准要求偏差±5%(出口敞开式)的4.6倍。
1.组里的老师共同研究教法,备好每一节课,做到集体研究,精选试题,突出重点,难易适度。同时认真分析,认真评讲,做好备案。
2.紧紧围绕“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这一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组织全组教师继续学习与新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同时抓好“老带新,新促老”的工作,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作用。
二、备课的过程
首先,确定备课的任务及其布置:1.任务:每次要备出两节新授课的内容,周一要订出一周的教学计划,最后由教务处统一张贴上墙,以供教师和学生参考了解。2.布置:每次备课提前一天把任务布置给老师,我组共8人,每四人为一备课小组,每组承担一节的备课任务。备课的老师要精心准备,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新旧教材的差异以及知识的传授时设计问题的思路。最后每组要拿出一个共性教案,每个教案复印8份,集体备课时要保证教师教案人手一份。
其次,备课的具体过程:我们组的集体备课具体分为个人钻研、集体研讨、定稿复印、科学使用“四环节”,具体为:
1.个人钻研。主要是指本组教师在集体备课前根据指定的备课内容,钻研大纲、教材、教参,在各自了解学生现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确立三维目标、教学重点及主要教法与学法、教具准备以及每一课时的主要教学思路等。教学思路要体现出师生的“双边”活动,以及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每人均要写出钻研内容的教学分析材料。同时,确立一位主讲人,在集体研讨前,写出详细的主讲稿――详案。
2.集体研讨。这一环节是集体备课的关键,研究教学三维目标的确立,教学过程的设计,突出重点、难点所采用的教法与学法,以及为提高教学质量所选用的教学手段等。主讲人陈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程序,并说明设计的理由。备课组的其他几位教师围绕主讲辅导情况,以新课标理念为依据,对主讲辅导内容进行分析研究,结合自己所准备的钻研材料,提出补充、修改意见,同时主讲人认真做好记录,综合后实施到教案中。如(1)“平抛运动的规律”一节中的一个难点是:“做平抛运动的物体的瞬时速度与位移方向不共线。”当中心发言的老师提出难点后讲课时,应强调二者方向不同。有老师补充到,应让学生通过问题的求解而暴露出问题。通过学生讨论错误的所在,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老师引导得出结论,速度反向延长线交于水平位移的中点。老师课前的这种备课,不论对年轻教师还是老教师,笔者认为都是一种学习和提高。(2)指出新旧教材的差异,如第6章的第二节“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第三节“万有引力定律”,在老教材中只是一节的内容,而且直接给出引力定律F=GMm/r2而新教材中分成两节研究,从太阳系天体间的引力到地球上的重力到牛顿的月地检验到万有引力定律。在学生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同时,让学生逐步体会到科学规律发现过程中猜想与求证的重要性,而科学家发现科学规律的过程也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3)问题的设计要恰当,对学生要起到一启即发的作用。比如讲“万有引力定律”时,其问题的设计是这样的:首先,在学习关于牛顿探究天上人间的力是否是同一种力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去讨论:①行星为何绕太阳转?月球、人造卫星为何绕地球转?②地面上的物体受到的力与上述是否相同?其次,在学习月-地检验时又设计了①月-地检验的目的是什么?②检验的原理是什么?③如何进行验证?并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由于这个问题难度大,学生在现有知识上不好理解,老师要给以恰当的引导,最后做好总结。
3.定稿复印。定稿前,主讲人根据集体研讨结果,结合本小组其他教师的意见,取长补短,补充完善原先的设计方案,撰写每一课时科学使用的教案,然后复印8份,确保全组成员人手一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诗中的圃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背诵。
2.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大意。
3.培养学生的古诗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
小组讨论,借助工具书自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中初秋的景色美丽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秋天渐渐来了,说说初秋时节,你都见到过哪些景色?
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描写初秋的诗,板书课题及作者,请生谈谈对作者了解多少。
二、自学古诗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 读准字音
2.指句朗读,正音
3.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古诗的学习有哪些方法?
4.各小组自学古诗,老师辅导
5.小组汇报结果:古诗大意:这是初秋的一天傍晚,诗人在园子里散步,这时,太阳西下,漫天五彩晚霞,要说这快落下的太阳,真是又是无情,又是有情,园里树上的蝉,正趁着太阳落下的短暂时间,拼命的高声歌唱,园子里一片蝉叫声。蝉的叫声好像就在身边,可是你却无法找到他们,因为,当你找到它跟前的时候,它好像知道你来了,鸣叫声立即停止了。
三、创设情境,自主朗读
小组比赛读,读出诗的节奏和意境
四、板书:
初 秋 行 圃
(宋)杨万里
落 日 无 情 最 有 情,
偏 催 万 树 暮 蝉 鸣。
听 来 咫 尺 无 寻 处,
寻 到 旁 边 不 作 声。
小学四年级语文《初秋行圃》教案二
教材解读:
《初秋行圃》是以儿童的生活为题材的古诗。它以描写蝉为目的,诗人杨万里写落日催暮蝉,蝉鸣声此起彼伏的情景,也写了闻蝉寻声,蝉儿闭口的情形,整首诗通俗易懂、真切传神、趣味横生。虽是即景写景,却亦具有一番清新别致的情趣。
教学理念:
1、以读为主,读中体验。
不管是领会诗的涵义,还是体味其美的意境,都离不开朗读。朗读能激发想象,强化积累,培养语感,所以,朗读必须贯穿于古诗学习的全过程。
2、创设情境,体会情感。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体会情感是古诗教学的灵魂。在学习“近在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不作声”时,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从情感的体验出发,首先在读中感悟、品味,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找不到蝉到的遗憾,然后引导学生再读,再一次交流情感,体会到深藏在作者内心的对秋天美景、对秋蝉的赞美、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诗中的“圃”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背诵全诗。
2、借助注释,在读中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句所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美丽景色;
难点:体会作者蕴含在诗句中的欣喜、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1、课前复习作者杨万里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收集他写的其他诗歌。
2、课前布置学生观察初秋的美景。
教学时间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预设:
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
1、同学们,三年级我们学习了杨万里写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还知道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生齐背后交流)
2、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与秋天有关的古诗。板书课题。
二、读题解题,初读古诗
1、指名学生读诗题。
2、通过预习,谁能说说题目“初秋行圃”的意思?
(教师提示:加进去适当的词语把话说完整。)
3、现在正值初秋,在你们眼中,初秋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学生交流自己在身边看到、感受到的初秋美景。
4、师:那诗人杨万里在这首诗中又描写了什么景色?他什么时候在花园里散步,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做了些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三、自读自悟,感知诗意
1、教师范读古诗。
2、师:下面老师给大家五分钟时间,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学会生字。
3、指名朗读,正音。学习生字“圃”。
4、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习古诗弄懂诗句的方法。
(如,、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与同学交流等。)
5、师:下面老师再给大家八分钟时间,小组合作学习,大家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学古诗,读了这首诗,你知道诗句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要求:先自学,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然后在小组内交流。需要老师帮助的同学或小组,可以举手告诉老师,老师会很快来到你的身边和你们一起学习。
四、集体交流,理解诗意
1、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师:看到大家学得这样认真,相信大家已经有成果了,哪个小组愿意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们学习的成果?
2、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读诗的感悟,教师帮助学生梳理古诗大意。
(古诗大意:这是初秋的一天傍晚,诗人在园子里散步,这时,太阳西下,漫天五彩晚霞,要说这快落下的太阳,真是又是无情,又是有情,园里树上的蝉,正趁着太阳落下的短暂时间,拼命的高声歌唱,园子里一片蝉叫声。蝉的叫声好像就在身边,可是你却无法找到他们,因为,当你找到它跟前的时候,它好像知道你来了,鸣叫声立即停止了。)
五、读中品味,体会意境
师:刚才,大家了解了诗意,相信大家再读,一定会读得更美,更投入。谁读第一句?
1、从这句哪些词语看出作者写的是黄昏时候的景象?
抓住“落日”和“暮蝉”加以体会。
2、你觉得哪些字能体现落日的有情?
引导学生品味“偏、催”二字。深入体会作者对眼前美景的喜爱之情,一“偏”一“催”把落日当成了有灵性的人。就是这两个字赋予了“落日”的情意——“有情”,使初秋傍晚的景色充满了勃勃的生机,给读者留下无限遐思。
3、引导学生想象落日的“有情”。
“落日无情最有情”究竟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根据诗句谁能想象出这幅画面?(提示:夕阳、晚霞、地面景物、蝉鸣声……)
4、谁能读出落日的这份“真情”?
预设:(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评价,逐步让学生读出情,读出形,读出味。)
生读(没有激情)。
师:你这快落山的太阳,怎么这样无情?从你的读中,老师感觉不到漫天五彩晚霞的瑰丽。谁再来读。
生读。
师:老师从你的读中感觉到你是重情谊的夕阳,可我从你的读中没听到满园此起彼伏的蝉鸣声。谁再读?
生读。
师:哦!多美的景致!多热闹的黄昏!老师好象看到了夕阳西下时的灿烂晚霞,听到了园子里嘹亮的“黄昏大合唱”。来,让所有的蝉儿都唱起来,全班齐读。)
师过渡语:
初秋的傍晚,诗人独自在园中散步,抬头望着西边的天空,一轮红日即将落山,夕阳将天边抹上了瑰丽的色彩,为大地披上了五彩的外衣……多美的景致啊!听,众多秋蝉也不甘寂寞,趁着这美丽的时刻,放开清亮的歌喉,开始了“黄昏大合唱”——“真美,服了;真美,服了……”
学生齐读前两句。
5、听到这美妙的“合唱”,你会心动吗?是否想找到这些“歌唱家”,赶快行动——
(1)可诗人找到了蝉没有?
引读:近在咫尺——,寻到旁边——。没看见蝉,心中会是什么滋味?
指导学生带着遗憾的语气来读。
(2)作者心中只有遗憾吗?再看,这漫天的五彩晚霞;再听,这此起彼伏的蝉鸣声,真有遗憾?那又怎样读?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心中的欣喜、赞美之情。
(3)师小结:
看到天边美丽的晚霞,听到园中这悦耳的“大合唱”,作者兴致大增,虽然没有寻到“演唱家”的踪影,可这情、这景足矣!这一样也能让作者诗兴大发——
(学生带着赞美之情齐读全诗,边读边想象意境。)
六、赏读全诗,熟读成诵。
1、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表现自己对《初秋行圃》的理解。
师:请大家用最擅长或最喜欢的方式来展示这首诗表达的意境。想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读一读;想唱的,可以把诗句改成自己喜欢歌曲的歌词,试着唱一唱……
2、学生分组练习、展示、评价。
五、总结拓展,课外延伸
1、引导学生总结刚才学诗的方法。
读:读通、读顺诗句。
译:结合注释、或、或结合插图、猜读理解词语、诗句的意思。
悟:品读、感悟,想象、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诵:声情并茂地朗读古诗。
2、用自己学到的古诗学习法,自学唐朝诗人虞世南的《蝉》。让学生初步了解诗意即可,无须对作者托物言志写法进行深究。(虞世南的《蝉》附后)
3、课外找找杨万里的其他写景诗读一读。
板书设计:
初 秋 行 圃
(宋)杨万里
落日无情最有情,
偏催万树暮蝉鸣。
近在咫尺无寻处,
寻到旁边不作声。
附:
蝉
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緌(ruí):结冠(帽)的两条带子叫缨,缨在颔(hàn)下打结,余下的两段叫緌。因为緌是下垂的,所以诗中称“垂緌”。
饮清露:古人以为蝉是饮露为生的(其实它吸树汁)。
小学四年级语文《初秋行圃》反思
开课时,我抓住诗题中的“行”字切入,让学生辨析“行”为“散步”之意,其设想是由此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引导他们走进诗人所在的园中漫步,与诗人一起看日落,听蝉鸣,寻蝉踪,在与作者漫步的过程中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准备不充分,纰漏百出,与课前设想的效果相距甚远,我总结有这样几大硬伤。
1、读得不充分。
学习古诗,不管是领会诗的含义,还是体味诗的意境,都离不开朗读。本节课,主要是采取了生自由读,指名读和齐读三种形式,对朗读的方法,读中感悟指导不力,所以看似注重了读,实是浅尝则止,没有读进去,读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2、难点没突破。
“无情”与“最有情”是一对矛盾,如何引导学生来体会?课中我虽提出这对矛盾让学生探究,通过引发学生想象,想象落日赐予园子美丽的景象来体会落日的有情,又因落日离去而“无情”,但学生体会更多的是作者为日落而悲伤,这是因为引导的侧重点不对所致。
3、预设不充分。
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因此每节课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充分的预设,才可能对课堂上生成的东西进行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引导。今天课堂上出现的一个生成是我没有想到的。“秋天来了,蝉就要死了”,孩子们的认识是蝉只能生活在夏天,天气变寒冷了蝉就要死了,而日落就成了罪魁祸首,又怎么可以说“最有情”?这可是我没有想到的,面对孩子们“秋天来了,蝉就要死了”这样的感叹,突然间我不知道该如何引导。现在想起来,孩子们感受不到“偏催蝉鸣”中所包含的“最有情”是因为孩子们站在了蝉的角度,而不是诗人的角度。如果引导孩子们从诗人的角度来体会,如:正是因为蝉在枝头的寿命很短暂,所以落日催促它尽情鸣唱,落日多善解人意呀!这不是“最有情”吗?这样利用意外的生成有效的引导也是可以突破难点的。如果课前预设充分些,面对孩子们这样的“感叹”,我也就不会迂回反复而不得解了。
4、对学法的指导不力。
在朗读的时候应指导明确,而不能对四年级的孩子提出“你为什么这样读”的问题,在引导学生感悟想象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从本课的学习中习得方法,发展能力。
总的来说,这节课留下这些硬伤的主要原因是课前备得不充分,今后教学特别要注意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设计的环节要符合学生心理。有了充分的准备,课堂上才能很好的把握和调控。
相关文章:
1.小学四年级语文《井底之娃》经典教案及反思
2.小学四年级语文《水乡行》教案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