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5 14:55:1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口才教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教你一招:什么叫轻声?
普通话里的音节分别属于四个调类,即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有些音节在词语和句子中使用的时候,失去原来的调值,变成一种既轻又短的调子,这就是轻声。如“别扭”( biè·niu) 中的“扭”,“结实” (jiē·shi)中的“实”,“漂亮” (piào·liɑnɡ) 中的“亮”。含有轻声音节的词就是轻声词。有的词读轻声和不读轻声意思好像没有什么区别,如“太阳”、“粮食”、“西瓜”;有的词读轻声和不读轻声就表示不同的意思,如“大意”读轻声的意思是“疏忽”,不读轻声是“大概的意思”;有的词则必须读成轻声,“别扭”、“老实”、“漂亮”否则就很难理解是什么意思。
轻声现象虽然在普通话里广泛存在,但是不宜将轻声音节看做一种声调而归为一个调类,因为读轻声的音节都有本调,只是在特定位置上出现的时候才读为轻声。把轻声看做一种音变现象是比较合适的。
轻声音节的主要特点是“轻”和“短”。“轻”是因为发音弱,使音节的高低变化十分模糊,“短”是因为音节失去了高低变化的余地。
2.轻声训练
普通话中的音节一般要读为轻声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语气词。例:走吧、写阿他呢、就是嘛、好吗
(2)助词。例:吃的、高兴地、说得(好)、看着、写了
(3)叠音词和重叠动词末一个音节。例:妈妈、姐姐、星星、娃娃、走走、练练
(4)表示趋向的动词。例:进来、出去、拿回来、跳过去、黑下来
(5)表示方位的词或语素。例:山上、地下、屋里、那边、后面
(6)某些词的后缀。例:剪子、车子、木头、石头、我们、先生们
(7)一些常用的双音节词的后一个音节。
二、欣赏苑
父爱的高度
好多年都没有看过露天电影了。
记得小时候,家在农村,那时电视、碟机这类玩意在乡下压根就没见过,更别说是享用了。所以要是逢有哪个村子放电影,周围十里八村的人就都赶着去,在那露天地里,黑压压的一片,煞是壮观。
那时父亲还年轻,也是个电影迷。每遇此等好事,就蹬着他那辆已不可能再永久下去的老“永久”自行车,带着我便摸黑去赶热闹。
到了电影场,父亲把车子在身边一撑,就远远地站在人群后边。我那时还没有别人坐的板凳腿高,父亲就每每把我架在他的脖子耻,直至电影结束才放下。记得有一次,看《白蛇传》,骑在父亲的脖子上睡着了,竟尿了父亲一身,父亲拍拍我的屁股蛋子,笑着说: “嗨!嗨!醒醒,都‘水漫金山’了!”
一晃好多年就过去了,我已长得比父亲还高,在人多的地方,再也不用靠父亲的肩头撑高了。春节回家,一天听说邻村有人结婚,晚上放电影,儿时的几个玩伴就邀我一同去凑热闹。我对父亲说:“爸,我去看电影了!”
父亲说:“去就去么,还说什么,又不是小孩子了!”
“你不去?”
“你自个去吧,我都六十几的人了,凑什么热闹!”
来到电影场,人不算多,找个位置站定。过了不大一会,身边来了一对父子,小孩直嚷嚷自己看不见,如多年前父亲的动作一样,那位父亲一边说着“这里谁也没你的位置好!”一边托孩子骑在了自己脖子上,孩子在高处咯咯地笑着。
我不知怎么搞得,眼一下子就湿润了。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在寻找一个能准确代表父爱的动作,眼前这一幕不就是我找寻的结果吗?
想起了许多往事,再也无心看电影。独自回家。
敲门。父母已睡了,父亲披着上衣来开门,“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电影不好?”
看着昏黄灯光里父亲花白的头发和那已明显驼下去的脊背,我泪一下子涌了出来,什么也没回答,只是把自己身上那件刚才出门时父亲给披上的大衣又披到了他单薄的身上。
是啊,父亲一生都在为儿子做着基石,把儿子使劲向最理想的高度托,托着托着,不知不觉间自己就累弯了,老了。
我知道,这一生,无论我人生的坐标有多高,都高不出那份父爱的高度,虽然它是无形的,可我心中有把尺啊!
[欣赏小提示]
1.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便是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动听的声音把课文读一遍,要做到正确、流利。
2.你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三、操作台
要求:读课文,讲故事
1.把课文互相读给自己的同桌听一遍,要做到正确、流利。
2.听故事。
3.你能把故事讲给自己的同桌听吗?
4.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5.你有过相同的经历和体验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四、实践园
1.绕口令练习(鼻韵母练习)
山前有个严圆眼,山后有个严眼圆,二人山前来比眼,不知是严圆眼的眼圆,还是严眼圆比严圆眼的眼圆?
2.经典诵读练习
(1)三衢道中
(一)蔬菜出口中主要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
1.农药残留超标。据农业部每年开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结果显示,2005年我国蔬菜农药残留平均合格率为94.8%,2010年提高到95.4%,2011年进一步上升为97.4%,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蔬菜的农残率有所降低,蔬菜的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尽管如此,我国的蔬菜质量与国外的安全要求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农残超标成为我国出口蔬菜制品被国外通报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据烟台口岸办统计,2007年1月的半个月内有8批输日生姜因BHC(俗称六六六)超标而被日方通报。2008年7月因农残超标日本曾下令禁止从中国进口菠菜。由于农残问题,2012年10月欧委会消保总司通报,决定对我国产西兰花中农药残留项目的进境抽查比例提升至10%。农药残留超标影响着我国蔬菜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已成为扩大蔬菜出口的主要障碍。
2.微生物、添加剂超标。我国出口的冷冻保鲜蔬菜涉及收购、储存、加工、运输等多个环节,蔬菜流通链条较长。为了保鲜,加工企业一般会使用杀菌剂、消毒剂和防腐剂等,这些物质使用不当就会造成微生物和添加剂超标。食用这些超标的蔬菜极易引发食源性疾病,2006年9月美国和加拿大消费者因食用受大肠杆菌污染的袋装菠菜造成了3人死亡和200多人住院。近几年,输日速冻和调理蔬菜因微生物超标违反日本食品卫生法的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最典型的案例是,我国某出口企业因用污染水清洗蔬菜,导致整批出口蔬菜细菌超标而被退货,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011年7月,输韩盐渍蔬菜焦油色素红106号不符合韩国标准中不得被检出的规定,而被韩国食药厅通报。目前我国出口蔬菜微生物和添加剂超标问题日趋凸现,在引起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中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有的年份甚至超过农残比例。
3.重金属污染。蔬菜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土壤和灌溉用水。一方面,随着工业化迅猛发展,大量重金属污染农田和水体,在被污染的农田中生产的蔬菜或被污染后的水灌溉的蔬菜,重金属会被蔬菜吸收、富集,导致成熟菜重金属超标。另一方面,含重金属的农药、除草剂、肥料的不合理使用也会造成蔬菜的重金属超标。蔬菜中的重金属由于其毒性、难降解性、生物累积性而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险,蔬菜的重金属污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国内农产品市场的检验主要针对蔬菜上的残留农药,而蔬菜的重金属含量尚未纳入市场的日常检测范围。但是,一些国外的蔬菜进口企业已经把铅、汞、砷等重金属含量作为必须检测项目,由此,重金属超标也成为影响我国扩大蔬菜出口的障碍因素之一。
(二)原因分析
1.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问题原因剖析。蔬菜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主要由下述几方面所致:一是蔬菜种植过程中使用违禁的高毒、高残留农药;二是喷撒浓度高,没有执行安全间隔期造成的农药残留超标以及没有科学的施用肥料造成的重金属超标;三是蔬菜种植区灌溉水和土壤污染导致的蔬菜微生物超标和重金属超标。出现上述问题的直接原因:第一,因为蔬菜种植户质量安全意识淡薄,缺乏科学用药和施肥知识,盲目使用蔬菜投入品;第二,由于蔬菜种植者以盈利为目的,过分追求低成本而施用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第三,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过程中蔬菜种植区农田和灌溉水受到污染,重金属从蔬菜根部吸收后转移到叶子和果实。蔬菜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当前我国的蔬菜生产方式所致。其一,当前我国蔬菜种植大多以家庭为单位自主进行,分散经营,生产规模小。分散经营的农户在田间管理上无法协调统一,病虫害防治不同步,施肥用药不科学。其二,由于对分散经营的农户监管费用较高,从而存在由于监管不到位而导致的农户生产不安全蔬菜的机会主义行为。其三,对分散经营的农户不易组织培训和培训成本较高致使农户缺乏质量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其四,尽管有些地区采用基地生产方式,但仅是形式上把种菜比较集中的地区连成一片。这种“基地”并没进行标准化管理、没有推行良好的农业操作规范,也没有对蔬菜生产环境、原料、生产过程、采收上市等全过程进行监督。
2. 流通环节质量安全问题原因剖析。由于蔬菜本身易于感染细菌且不易保鲜,致使蔬菜在采摘、分级、清洗、遇冷、包装、储运等环节中产生二次污染。比如采摘、分级、运输过程中的细菌污染,清洗过程中的重金属污染,遇冷和储运过程中的硝酸盐超标以及保鲜剂、有毒包装物污染等。流通环节导致的蔬菜质量安全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以下三点:一是观念上的重生产轻流通,重数量轻质量。这种对流通和质量的忽视造成了蔬菜流通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如流通成本高、流通效率低、缺乏全面的质量安检、检测手段落后、质量安全隐患多等。二是缺乏质量安全风险分析理念。蔬菜流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节点没有明确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缺乏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出现安全问题很难追根溯源。三是在技术层面上,包装技术、保鲜技术与国外还存在相当的差距,储藏技术水平较低,冷链物流和蔬菜的加工技术也都有待提高。
3. 国际和国内安全标准存在差距,进口国标准不断变化。当前蔬菜的国际和国内安全标准存在差距,并且出口企业不能及时掌握国外技术标准的变化动态,也是我国蔬菜因质量问题导致出口受阻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我国质量安全标准中规定的农药种类少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标准,我国有一些农药没有规定限量值,进口国对蔬菜的检测项目多于我国海关的检测项目。再比如,2012年9月加拿大卫生部修订了咯菌腈在西红柿、胡萝卜中的最大残留量和三唑并嘧啶类杀菌剂在阔叶蔬菜中的最大残留量。这种进口国蔬菜标准的不断变化致使国内蔬菜生产很难随之做出及时的调整。究其原因:其一,现有蔬菜出口企业大多规模较小,基本上没有建立自己的信息收集系统,信息获得滞后,不能及时掌握国外技术标准的变动趋势;其二,整个蔬菜行业缺乏统一的组织机构从事国际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经常是某家企业在遭遇某项技术性贸易壁垒较长一段时间后,其它出口企业才获得相关信息;其三,蔬菜生产、加工、运输、出口整个链条信息流通不畅,信息交流平台不完善,致使蔬菜种植农户获得进口国标准变动的信息需要很长时间,加上蔬菜的生产需要一定的周期,菜农很难根据进口国的要求及时做出调整。
二、浙江临海市西兰花出口的经验借鉴
临海是中国的西兰花之乡,全市西兰花种植面积10万亩左右,占浙江省的70%、全国的30%,常年出口西兰花5万吨左右,是全国规模最大的西兰花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出口西兰花的质量安全得到各进口国和地区的普遍认同。据笔者对临海市西兰花种植户、合作组织、流通企业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的调研,为保证西兰花的质量,临海市主要采取了下述举措。
(一)提高出口蔬菜生产和销售的组织化和一体化程度
2002年以前,临海西兰花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为主,种植户、加工企业与出口企业没有任何购销协议或更紧密的合作。农户和加工企业都处于无计划、无标准生产经营状态,农户任意使用化肥和农药,加工企业不重视卫生条件,出口企业屡因西兰花达不到进口国的质量要求而转内销。2002年临海市成立上盘西兰花专业合作社,把当地857个西兰花种植大户吸收为合作社成员,由合作社对西兰花的种植过程统一管理,提高了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合作社与加工企业,加工企业与蔬菜出口企业,蔬菜出口企业与进口国企业均签订购销协议,并建立了一系列保证协议施行的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和销售的纵向一体化程度。对于生产者来说,使生产更具计划性,避免了种植面积和产量的起伏不定。合作社统一的田间管理、农药管理、采收管理,加工企业的安全操作管理,出口企业的溯源管理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西兰花的出口质量。
由此可见,临海市一方面通过合作社改变无组织、无标准的生产模式为有组织、标准化的生产模式,另一方面通过生产者、加工企业和出口企业的纵向合作,有效保证了西兰花的出口质量。
(二)对生产过程实行标准化管理
目前蔬菜出口中出现最多的质量问题是农残超标。临海的西兰花合作社通过生产过程的标准化来避免农残问题出现,有效保证了西兰花的质量安全。
西兰花生产过程的标准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标准化作业区。合作社把整个西兰花种植区按地理位置划分为不同的作业区,每个作业区配备一定数量的植保员和管理人员。作业区内由植保员向合作社申购种籽、统一种植时间,统一进行病虫害防治、统一施肥和浇水。作业区管理人员对该区社员进行生产培训和监督管理。第二,标准化农药管理。农药残留超标是蔬菜出口中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为此,临海市西兰花合作社实施了严格的农药管理制度。具体内容为:其一,统一采购农药。对应蔬菜进口国的农药检测项目和残留标准,由临海农资公司代购农药,合作社再从农资公司统一购入,交与合作社植保员管理。其二,统一发放农药。根据当地农技部门提供的病虫害疫情通报,由合作社植保员选择农药品种,确定施用时间、使用方法和剂量配置,由作业区的植保员指导社员统一用药。其三,统一回收包装物。对使用完的农药包装物和未使用完的农药由合作社植保员进行统一回收、保管,避免农民自行用药。第三,标准化采收和流通。对成熟的西兰花社员分批采摘,然后分类、装筐,再上交给合作社或加工企业。合作社和加工企业对收购的蔬菜进行编号后统一存放、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由出口企业组织出口(有的合作社有自己的加工厂和出口公司,自己组织出口)。采收、加工、出口过程中若发现农残超标,根据记录进行追溯,由责任人承担相应的经济损失。
综上所述,临海市西兰花合作社通过标准化的作业区、标准化的农药管理、标准化的采收和流通,全面提高了蔬菜出口质量,提升了蔬菜的出口竞争力。
(三)跟踪国外安全技术性标准变动情况,快速落实到蔬菜生产过程
及时掌握蔬菜进口国质量要求、技术性标准和检验制度的实施情况,由产后管理变为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管理是临海西兰花成功的又一宝贵经验。
为应对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避免出口蔬菜农残事件的发生,一方面,蔬菜出口的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了到位的服务工作。以临海西兰花出口日本为例,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和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曾专门成立了应对日本《食品中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的工作小组,对“肯定列表”进行深入分析和跟踪研究。按照“肯定列表”要求,专门为西兰花生产者制定了 “临海市西兰花生产农药合理使用指南”。合作社在组织生产西兰花过程中,严格对照“用药指南”选择性地使用农药,达到了西兰花进口国的卫生质量标准。另一方面,蔬菜出口企业也对进口国质量标准进行了收集和研究,及时了解内容,并传递给合作社,合作社据此选择性地采购投入品,并及时落实到实际生产过程中。这样从产前开始就保证了蔬菜的质量安全,而不是出现问题后再采取补救措施。此外,合作社也根据蔬菜进口国的要求不断引进产量高、外观好、抗病虫害能力强的蔬菜品种以及科学的水肥管理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出口蔬菜的品质。
(四)采取有效的监管和检验制度
有效的监管和检验是保证蔬菜出口质量的制度基础。临海的具体措施如下:一是作业区管理人员对蔬菜种植过程中每个影响质量的环节进行监管,包括投入品管理,病虫害管理,水肥管理等。此外,每年在西兰花种植前,合作社都聘请浙江省水稻所的技术人员对土地进行检测,以便配方施肥,防止重金属超标。二是社员内部的监管。临海西兰花合作社内部社员实施“捆绑式”监管,即6个或7个社员组成小组,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相互监督。这种捆绑模式以“小组有一个成员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小组所有成员负连带责任”的惩罚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监管效果。三是完善的蔬菜检验检测制度。主要体现为合作社对每个作业区每批采收的西兰花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加工企业在加工前和加工后对西兰花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进行抽检,出口企业按照蔬菜进口国要求对农药残留、微生物、重金属等进行全面检验。
三、保证蔬菜质量、扩大蔬菜出口的对策启示
第一,及时掌握进口国的质量安全要求和技术标准是扩大蔬菜出口的前提。在宏观层面上,政府相关部门应参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标准和有关发达国家的标准,加快我国蔬菜质量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完善工作,逐步实现中国的质量技术标准与国际接轨。在中观层面上,蔬菜出口管理部门要认真研究和不断追踪国际标准,主要针对蔬菜进口国的质量标准及其变动情况,着力加强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和完善预警监测机制,对出口蔬菜的质量安全风险进行技术评估并提出预警建议。在微观层面上,蔬菜出口合作社和加工企业要时刻关注蔬菜进口国的最新技术标准信息和市场准入要求,及时收集、整理、掌握信息,并根据技术壁垒措施的变化及时让农户调整生产,由事后管理变为事前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因质量安全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
第二,选择适用于蔬菜出口的生产和流通方式是扩大蔬菜出口的有效途径。企业要按照进口国的标准建立蔬菜生产基地,进行生产方式的改进。 其一,以保证质量为前提,根据蔬菜的生产区域和周边环境状况划定出口农产品基地,按照进口国要求抓好产地环境建设、农业投入品控制和生产过程管理。其二,打破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建立大面积、成规模的蔬菜作业区,在作业区推行良好的农业操作规范,抓住蔬菜安全卫生问题的关键控制点,确保蔬菜生产过程中无质量安全隐患。其三,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以“出口企业+合作社+农户”或“出口企业+加工企业+基地农户”等形式,把菜农组织起来,并延长产业链,协调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利益关系,提高生产流通的组织化和一体化程度。
第三,对出口蔬菜进行标准化管理是保证质量扩大蔬菜出口的关键。从临海上盘西兰花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保证蔬菜质量、扩大蔬菜出口的关键是对生产加工过程进行标准化管理。首先,应制定既符合国际惯例又兼顾我国实际情况的标准化操作规程,使产前、产中、产后每一个环节都有标准可循,实现有效的溯源管理。其次,统一选择投入品,统一农药施用管理、水肥管理和采收管理,保证蔬菜的源头安全。再次,开展风险监控。对出口蔬菜从种植基地土壤、空气、灌溉水到具体使用的农药、化肥进行全方位风险监控以及对蔬菜加工、运输、储存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监控,防患于未然。此外,加强蔬菜流通环节标准化管理的同时,注重包装、保鲜、冷链、加工、储存技术的提高,尽力避免蔬菜的二次污染。
第四,强有力的监管是保证质量扩大蔬菜出口的有效手段。监管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加强基地内部监管。针对农业生产监督的高成本,探索适用于各种蔬菜生产方式的基地管理模式,着力发展垂直监管的同时尝试农户间的平行监管。二是强化蔬菜生产流通过程中各个节点的检测。可通过采前检测、出厂检验、官方监控、出口抽查的方式为出口蔬菜的质量把关,符合标准的才能出口。三是政府有关部门应从源头上加强对农药、化肥、种子等投入品的监管,不断完善对农资监管的长效机制,为安全蔬菜生产提供前期保证。
参考文献:
[1]董银果,姜盼. 我国蔬菜出口遭遇SPS措施的调查分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11 (11):1-7.
我国的蔬菜种植每年都呈现持续增加的局面,2005年中国蔬菜种植面积为1772.1万公顷,2010年达到1900万公顷,到了2014年,中国的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了2100万公顷,年产量也超过了7亿吨。联合国国际粮农组织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的蔬菜种植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43%,蔬菜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9%,两项数字均为世界第一。同时,我国的蔬菜出口也一直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由2005年出口681.38万吨,到2010年增长至844.61万吨,2014年中国的蔬菜出口量为976.1万吨,出口额达到了124.99亿美元[1]。
不过,随着世界人民生活平均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对于进口蔬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对我国的蔬菜出口竞争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每年出口的一部分蔬菜都会因农药残留、微生物污染以及重金属超标等问题被一些国家拒收,严重的还被扣留[2],国家蔬菜出口的竞争力因此受到很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蔬菜种植的水平,保持蔬菜种植和出口持续增长的优良势头,是急需我们解决的重要问题。
1 影响蔬菜出口竞争力的问题根源
1、农药残留的超标。我国农业部每年都会进行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行检测,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的蔬菜农药残留合格率为95.4%,2011年为97.4%,2013年上升至97.9%,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蔬菜农药残留量呈现着递减的趋势。尽管这样,我国对于蔬菜的质量要求还是比国外发达国家的标准低很多,目前来看,农药残留超标已经变成影响我国蔬菜出口最重要的阻碍之一。2012年欧盟就决定对从我国进口的西兰花,加大10%的对农药残留的抽查力度。
2、微生物污染以及添加剂的超标。我国在出口冷冻保鲜的蔬菜时,要首先对蔬菜进行储存、加工、运输等诸多环节,为了能保证蔬菜的新鲜,企业会在其中加入一些防腐剂以及杀菌剂等,这就容易造成微生物污染以及添加剂的超标。最近几年,我国出口日本的蔬菜时常发生微生物超标的现象。另外,2011年出口韩国的蔬菜中被检出焦油色素超标被韩国通报。近年来,微生物和添加剂的问题正越来越严重,就此引发的质量安全问题日益严重。
3、重金属的污染。蔬菜中的重金属来源通常是水和土壤。我国因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壤和水体污染情况早就被世人所非议;而且,农药、除草剂等的过量使用也导致了蔬菜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而重金属对于人体的危害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的国家已经把重金属含量作为进口蔬菜的常规检查项目,因此,降低重金属含量也是提高我国蔬菜质量安全的重要议题。
2 原因剖析
1、在蔬菜的生产过程中:(1)蔬菜的种植过程中使用违禁的农药;(2)蔬菜种植区的水和土壤受到污染。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1)种植户安全意识不够;(2)种植户过分追求产量和低成本,使用违禁高残留的农药;(3)工业区和种植区的建设规划不合理。
2、流通环节中:(1)因为传统的观念,不重视产品的流通,造成蔬菜在流通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比如流通效率太低、质量检查落后等;(2)缺乏先进的质量安全的风险分析观念。没有在蔬菜的流通过程中形成明确的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使得出现问题后不能及时的追根溯源。
3、我国的蔬菜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存在着差距,同时蔬菜进口国的标准也在不断变化。我国的蔬菜出口企业无法及时的掌握国外相关标准的变化情况,这也是影响我国出口蔬菜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加拿大于2012年修改了胡萝卜、西红柿中的咯菌腈的残留量标准以及阔叶蔬菜中三唑并嘧啶杀菌剂的残留量标准,我国的蔬菜出口企业也就要被动的做出一系列的调整[3]。造成这些被动局面的原因包括:(1)我国的大部分蔬菜出口企业规模较小,缺乏系统的搜集信息的能力,不能及时地了解国外标准的变化;(2)缺乏主动收集和分析国外市场信息的积极性,往往是出了问题再解决。
3 如何在质量安全背景下提高蔬菜出口竞争力
1、做到实时了解蔬菜进口国的蔬菜安全标准的变化情况。政府部门应该参照国际相关组织以及发达国家的相关标准,通过对我国蔬菜相关标准的进一步修订,为提高我国蔬菜的质量安全水平提供政策标准;蔬菜出口的相关部门应该不断地观测国际标准的变动,建立蔬菜出口的评估机制以及监测机制,对我国的蔬菜出口提供建设性的评估和建议;蔬菜加工企业要主动关注国际上以及蔬菜进口国的最新标准,并针对实际情况做出及时的生产调整,最大限度的减少质量安全不合格事件的发生。
2、监管部门应该加强监管,这是保证出口蔬菜质量的最有效的手段。监管部门的监管应该包括:(1)加强对蔬菜种植区的监管,严格按照相关标准,争取将问题扼杀在萌芽中;(2)加强蔬菜在流通过程中的检查,尽可能不要疏漏流通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最终全都符合标准的蔬菜才能通过;(3)加强对农药、种子、化肥等的监管,不断的完善对农产品种植、加工环节的监察和监测,为蔬菜的安全生产提供基本的保证。
4 结语
提高提升国家蔬菜出口的竞争力,关系到国家出口形象,还关系到我国的民生发展。因此我们要加大重视,不断为提高蔬菜出口竞争力而努力。
参考文献
教育网权威吉林省吉林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更多吉林省吉林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相关信息请访问教育网。 【导语】吉林省吉林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已,直接点击登录即可
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工作目标
探索和创新教育部门和学校安全教育机制,强化和落实学校安全教育主体责任,建立先进适用的中小学安全教育平台,逐步实现安全教育常态化、科学化和系统化,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同时总结和推广安全教育成功经验,全面提升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整体水平。
吉林省吉林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jilinshi.safetree.com.cn/
根据国家计委计燃字〔1987〕第221号文件和水电部水电电规字〔1987〕第19号文件对牡丹江第二发电厂三期扩建工程计划任务书和初步设计的正式批复,该扩建工程需占牡丹江有机化工厂原有全部厂址。牡丹江有机化工厂顾全大局,同意全部搬迁。为此,1986年8月22日,牡丹江市人民政府在牡丹江有机化工厂召开了市长办公会,确定了牡丹江有机化工厂的新厂址。1987年4月7日,牡丹江第二发电厂与牡丹江有机化工厂签订了《牡丹江第二发电厂三期扩建工程全部动迁牡丹江有机化工厂赔偿协议》(以下简称赔偿协议),其中规定,动迁损失赔偿费由牡丹江第二发电厂付给牡丹江有机化工厂1100万元包干使用。1988年4月5日,黑龙江省土地管理局、劳动局、公安厅、粮食局、财政厅联合下发黑土建〔1988〕第24号《关于牡丹江第二发电厂三期扩建工程征拨用土地的批复》,确定牡丹江第二发电厂三期扩建工程征拨用地1827.69亩,其中1570.03亩用于牡丹江第二发电厂三期扩建工程用地,257.66亩用于牡丹江有机化工厂整体搬迁建设用地。1988年4月8日,牡丹江市土地管理局下发牡土建字〔1988〕10号《关于牡丹江有机化工厂整体搬迁建设征用土地的批复》,同意牡丹江有机化工厂征用北安乡裕民村土地257.66亩,作为整体搬迁的建设用地。同日下发牡土建〔1988〕11号《关于牡丹江第二发电厂三期扩建工程征拨用土地的批复》,同意牡丹江第二发电厂征拨土地1570.03亩。牡丹江市郊区财政局依据牡丹江市土地管理局牡土建字〔1988〕10号文件和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以下称一部四行)(88)财农税字第8号《关于银行扣缴耕地占用税拖欠税款的联合通知》的规定,于1992年11月30日作出(112965)号耕地占用税扣缴通知书,从牡丹江有机化工厂的银行存款中扣缴人民币25万元税款。
为此,牡丹江有机化工厂多次找牡丹江市人民政府和市财政局协调解决,但最终未获结果。且牡丹江市财政局未作复议裁决。牡丹江有机化工厂遂于1993年3月16日向牡丹江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牡丹江有机化工厂诉称:牡丹江市郊区财政局在没有通知原告的情况下,便从该厂的银行存款中扣缴25万元耕地占用税款是错误的。况且该厂不是此项税款的承担者,请求法院撤销牡丹江市郊区财政局的财税字第(112965)号耕地占用税扣缴通知书,退还扣缴的25万元税款,并承担利息损失。
牡丹江市郊区财政局答辩称:牡丹江有机化工厂占用耕地建厂房,按照《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的规定,是耕地占用税的纳税义务人,应履行纳税义务。经多次催缴,仍不履行纳税义务,故通知其开户银行扣缴税款是正确的。请求法院判决驳回诉讼请求。
「审判
牡丹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认为,根据“一部四行”(88)财农税字第8号《关于银行扣缴耕地占用税拖欠税款的联合通知》第二条规定,征收机关在纳税人拖欠税款,经屡催无效的情况下,可以开具扣缴税款通知书,通知其开户银行扣缴税款。被告不能提供确定原告负有承担该项税款的证据,也未能提供其多次催缴的证据,其所作的财税字(112965)号耕地占用税扣缴通知书,证据不足。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二项第一目、第五十三条,参照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88)财农税字第8号《关于银行扣缴耕地占用税拖欠税款的联合通知》的规定,该院于1993年9月7日作出判决:
撤销被告牡丹江市郊区财政局1992年11月30日作出的财税字第(112965)号扣缴原告牡丹江有机化工厂人民币25万元的耕地占用税的扣缴通知书。本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3日内,被告将此款退还给原告,并承担利息损失。
一审宣判后,牡丹江市郊区财政局不服判决,向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称:1988年4月8日,牡丹江市土地局以牡土建(88)第10号文件,确定了牡丹江有机化工厂征用北安乡裕民村257.66亩土地,用于该厂整体搬迁的建设用地。因此,牡丹江有机化工厂是事实上的占地单位,原判决认定事实有误,适用法律不当,请求撤销原审判决,维持牡丹江市郊区财政局扣缴耕地占用税通知书。
被上诉人牡丹江有机化工厂答辩称:根据黑龙江省土地局、劳动局、公安厅、粮食局、财政厅黑土建〔1988〕第24号文件,征拨用地人是牡丹江第二发电厂,牡丹江有机化工厂是被动迁人。牡丹江第二发电厂新征土地与牡丹江有机化工厂原厂址属于互换,由此可见,牡丹江有机化工厂既不是征地人,也不是纳税人,此笔耕地占用税款应由牡丹江第二发电厂缴纳。因此,1992年11月30日牡丹江市郊区财政局在没有通知的情况下,强行扣划牡丹江有机化工厂的专项资金25万元,致使牡丹江有机化工厂蒙受了不可弥补的经济损失。对此牡丹江市郊区财政局应承担经济损失。据此,原审判决撤销牡丹江市郊区财政局扣缴牡丹江有机化工厂25万元耕地占用税的扣缴通知书,是正确的。
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占用原北安乡裕民村257.66亩耕地建厂房的是牡丹江有机化工厂,该厂是事实上的占地单位,是耕地占用税的纳税义务人,根据《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第三条规定,应依法缴纳耕地占用税。在诉讼中,上诉人牡丹江市郊区财政局向人民法院举证,1988年6、7、12月份,1989年春季,1991年4月30日,该局曾派税务人员数次到被上诉人牡丹江有机化工厂催缴所拖欠的耕地占用税款,对此,被上诉人除否认1991年的一次催缴外,其余几次均予以承认。此外,被上诉人在二审答辩状中称:“1988年末,当上诉人对被上诉人处征税时被上诉人就申明自己不是纳税人。”据此,认定牡丹江市郊区财政局屡次催促牡丹江有机化工厂缴纳拖欠耕地占用税款,事实是清楚的,证据是充分的。牡丹江有机化工厂拒不缴纳耕地占用税,已构成拖欠税款的行为。牡丹江市郊区财政局依法作出的耕地占用税扣缴通知书,证据充分,应予以维持。其上诉理由成立,应予支持。原审判决认定事实证据不足,适用法律不当,应予改判。根据《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第三条和《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五条、第五十四条第一项、第六十一条第三项规定,参照“一部四行”(88)财农税字第8号《关于银行扣缴耕地占用税拖欠税款的联合通知》第二条规定,该院于1993年12月22日作出判决:
一、撤销牡丹江市中级人民法院〔1993〕行初字第1号行政判决;
二、维持上诉人牡丹江市郊区财政局1992年11月30日作出的财税字第(112965)号扣缴被上诉人牡丹江有机化工厂人民币25万元的耕地占用税扣缴通知书。
2009年4月,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在国家示范高职建设院校教学改革工作座谈会中提出了当前高职教育“两个系统”的课程体系设计与实施思想,“两个系统”是指系统的动手能力培养和系统的基础知识培养。高职语文课程教学要按照“两个系统”进行科学规划与设计,推动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促进语文教学持续健康发展。
课程教学目标的系统设计
从导向上设计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目标要服从高职教育的总目标,要符合高职学院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与相应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
从结构上设计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的系统目标应包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部分。(1)知识目标: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领会口语交际规则、策略、技巧及其他相关知识,掌握常用应用文写作知识。(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技能、写作技能、口头表达技能,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想象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思维判断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
从功能上设计 高职语文课程应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形成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设计
课程教学内容系统的设计思路是:以专业培养目标为起点,以职业岗位需求为目标,根据语文课程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所占的权重进行系统设计,构建一个开放式的高职语文课程教学平台。针对的专业不同,课程内容系统设计侧重点不同。例如旅游类专业着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对风土人情的了解,因此开设的必修课为《文学鉴赏》、《演讲与口才》、《中外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名人》等,选修课为《大学语文》、《公共关系》等。市场营销类专业着重“一副好口才”的训练,同时又不能忽视应用文写作和聆听归纳能力的培养。因此开设的必修课为《社交口才》、《演讲与口才》、《应用文写作》、《商务礼仪》等,选修课为《大学语文》、《普通话训练》、《社交礼仪》等。文秘专业类应重点掌握一般公用文体、日常文体、事务文体的写作技巧,同时要求字迹一定要漂亮。因此开设的必修课为《演讲与口才》、《应用文写作》、《商务文书写作》、《书法训练》等,选修课为《大学语文》、《文学鉴赏》、《商务礼仪》等。
课程教学模式的系统设计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上编制课程所采取的计划方式以及基本框架。高职教育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模式要体现“教学做合一”、理实合一、手脑并用等特点。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模式的系统设计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课堂教学目标确立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应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目标、语文课程目标相适应,突出职教特色、专业特色和语文课程特色。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应贯彻于整个课堂教与学互动过程,包括课文的导入、新知识的讲授、练习巩固、作业布置、课外辅导等各个环节,重点研究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选择,与高职语文教学内容系统相对应,主要有三种教学模式,即互动式教学模式,延伸式教学模式,项目式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即挑选一些比较易理解和掌握的章节,先让学生自学,上课时安排学生主讲,然后大家共同讨论,最后教师做总结评论。这样既学到了知识,也进行综合实训,形成了能力。延伸式教学模式即在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依据不同专业属性与学习需求,找准与专业知识学习的关系以及与职业能力培养沟通的教学突破点,从语文出发,激发其专业技能的提升,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技能学习最大限度的交融。项目式教学模式即利用特定的项目驱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教学。例如,在对学生进行语文应用能力训练时,可设定这样的项目:模拟求职招聘现场,可将学生分成几组,分别扮演求职者、考官等角色,完成个人简历、求职演讲、现场答辩等环节,通过实际的项目演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才,激发了学习兴趣,也引导学生提前适应社会、超越自我。
教学评价设计 高职语文课程教学评价的系统设计应改革传统的以一考定乾坤的高职语文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按照高职教育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技能培养为重点、以提高素质为核心的价值标准,建立以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基础,以综合应用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为重点,以个人参与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为参照的综合考评体系。以“过程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学生与教师考核相结合,课内与课外考核相结合”为原则,根据不同专业开设的课程,制定不同的考核目标,采用不同的考核评价方法。例如《大学语文》应该从考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平时测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考勤占学期总成绩的10%,课堂表现10%,课后作业10%,平时测验10%,期中考试20%,期末考试40%。《演讲与口才》应该从考勤、课堂实训、课外社团活动、课后作业、期末测评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考勤占学期总成绩的10%,课堂实训20%,课外社团活动参与(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表现20%,课后作业10%,期末考试40%。下面以国际贸易专业开设的《大学语文》中“春江花月夜”一堂课为例,说明课程教学模式设计的方法。
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和把握好本诗的实质精神,掌握一些欣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身欣赏水平;(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并能运用这些能力解决国贸专业的有关问题;(3)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珍惜一切美好东西的态度。
2.内容定位。本课是《大学语文》第四章面对自然的第二篇课文,前面已学习了人类栖居的家园,本堂课承上启下,为后面的人与自然的对话做好铺垫。
3.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教学法,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出发,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来组织教学。
4.教学过程。课前项目任务问题导入基础知识实际应用综合实训(项目作业)多元评价。(1)课前项目任务:请学生搜索整理古代诗歌中用“明月”、“江水”、“落花”为意象的诗句,寻找本堂课的切入点。(2)问题导入:播放三则有关中秋佳节、人们购买月饼来走亲访友的广告,提问三则广告能引起人们购买欲望的落脚点在哪来导入新课。(3)基础知识:通过看、听、读、品、说几个环节来分析主题、介绍作者、把握层次,然后讨论归纳本诗的艺术特点。(4)实际应用:中秋将至,请学生结合本诗所体现出来的情境作广告文案。(5)综合实训:课后项目作业,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训练。(6)多元评价:课前项目任务完成情况占20%(学生相互打分),课堂随机测试占20%(教师当堂打分),课后项目作业占60%(教师批阅作业后打分)。
课外课外活动的系统设计包括以培养兴趣为导向的系统设计和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系统设计两方面。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构建全方位的课外语文活动系统 其主要形式有:知识墙报、演讲比赛、写作比赛、辩论会、文学知识大赛、诗歌朗诵、书法比赛、专题讲座、社会调查、校园征文、本土文化采风、语文小组等。各类活动由语文教研室负责组织实施,以学年为单位统筹安排。利用墙报介绍趣味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各种竞赛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通过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语文的发展动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社会调查活动、校园征文、本土文化采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语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高职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开展课外语文活动,开展各种社团活动,例如组织文学社团、读书会、诗会、演讲会、辩论会、书画社等。这些社团活动能将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与应用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辨别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应用能力。
课程教学资源的系统设计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高职语文课程教学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课堂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学标准、教材、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纸质教案、电子教案、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等。课外教学资源包括课外实训大纲、课外实训指导、学习指南、学习手册、项目习题、网络课程、教学视频、测试题库等。高职语文课程应构建多功能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
教育部目前还没有制定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标准。各高职院校应根据本校教学实际,编写高职语文系列校本教材。教材编写时,要注意合理安排教材的诸要素,充分考虑专业教学的需要,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需要,例如《应用文写作》、《口语训练》、《社交关系》等都要突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以教材为基础,编制教学录像、实训指导、学习指南、项目习题,供学生使用,并编写比较详细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纸质教案、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供教师使用。可利用校园网络资源,构建课程网络教学应用平台,教师把课程基本内容模块及结构模式等上传到网络平台上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通过专门的聊天室、“BBS”、“E-m ail”、“Blog(博客)”等和学生沟通,为学生在课上、课下遇到的有关问题能及时答疑解难。网络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充分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省高职语文学会这一平台,开发功能强大的高职语文网络课程学习系统,建立网络课程资源库,不断充实教学录像、教学视频、测试题库、教学课件等资料,为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提供帮助。
笔者从构建高职语文课程系统的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模式、课外活动、课程教学资源等五个方面对当前高职语文课程教学进行了系统设计。当然,高职语文课程的系统化建设还不完善,许多问题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深化。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J].教育研究,2005,(8).
2009年4月,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在国家示范高职建设院校教学改革工作座谈会中提出了当前高职教育“两个系统”的课程体系设计与实施思想,“两个系统”是指系统的动手能力培养和系统的基础知识培养。高职语文课程教学要按照“两个系统”进行科学规划与设计,推动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促进语文教学持续健康发展。
课程教学目标的系统设计
从导向上设计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目标要服从高职教育的总目标,要符合高职学院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与相应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
从结构上设计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的系统目标应包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部分。(1)知识目标: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领会口语交际规则、策略、技巧及其他相关知识,掌握常用应用文写作知识。(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技能、写作技能、口头表达技能,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想象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思维判断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
从功能上设计 高职语文课程应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形成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设计
课程教学内容系统的设计思路是:以专业培养目标为起点,以职业岗位需求为目标,根据语文课程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所占的权重进行系统设计,构建一个开放式的高职语文课程教学平台。针对的专业不同,课程内容系统设计侧重点不同。例如旅游类专业着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对风土人情的了解,因此开设的必修课为《文学鉴赏》、《演讲与口才》、《中外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名人》等,选修课为《大学语文》、《公共关系》等。市场营销类专业着重“一副好口才”的训练,同时又不能忽视应用文写作和聆听归纳能力的培养。因此开设的必修课为《社交口才》、《演讲与口才》、《应用文写作》、《商务礼仪》等,选修课为《大学语文》、《普通话训练》、《社交礼仪》等。文秘专业类应重点掌握一般公用文体、日常文体、事务文体的写作技巧,同时要求字迹一定要漂亮。因此开设的必修课为《演讲与口才》、《应用文写作》、《商务文书写作》、《书法训练》等,选修课为《大学语文》、《文学鉴赏》、《商务礼仪》等。
课程教学模式的系统设计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上编制课程所采取的计划方式以及基本框架。高职教育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模式要体现“教学做合一”、理实合一、手脑并用等特点。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模式的系统设计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课堂教学目标确立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应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目标、语文课程目标相适应,突出职教特色、专业特色和语文课程特色。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应贯彻于整个课堂教与学互动过程,包括课文的导入、新知识的讲授、练习巩固、作业布置、课外辅导等各个环节,重点研究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选择,与高职语文教学内容系统相对应,主要有三种教学模式,即互动式教学模式,延伸式教学模式,项目式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即挑选一些比较易理解和掌握的章节,先让学生自学,上课时安排学生主讲,然后大家共同讨论,最后教师做总结评论。这样既学到了知识,也进行综合实训,形成了能力。延伸式教学模式即在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依据不同专业属性与学习需求,找准与专业知识学习的关系以及与职业能力培养沟通的教学突破点,从语文出发,激发其专业技能的提升,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技能学习最大限度的交融。项目式教学模式即利用特定的项目驱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教学。例如,在对学生进行语文应用能力训练时,可设定这样的项目:模拟求职招聘现场,可将学生分成几组,分别扮演求职者、考官等角色,完成个人简历、求职演讲、现场答辩等环节,通过实际的项目演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才,激发了学习兴趣,也引导学生提前适应社会、超越自我。
教学评价设计 高职语文课程教学评价的系统设计应改革传统的以一考定乾坤的高职语文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按照高职教育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技能培养为重点、以提高素质为核心的价值标准,建立以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基础,以综合应用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为重点,以个人参与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为参照的综合考评体系。以“过程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学生与教师考核相结合,课内与课外考核相结合”为原则,根据不同专业开设的课程,制定不同的考核目标,采用不同的考核评价方法。例如《大学语文》应该从考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平时测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考勤占学期总成绩的10%,课堂表现10%,课后作业10%,平时测验10%,期中考试20%,期末考试40%。《演讲与口才》应该从考勤、课堂实训、课外社团活动、课后作业、期末测评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考勤占学期总成绩的10%,课堂实训20%,课外社团活动参与(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表现20%,课后作业10%,期末考试40%。下面以国际贸易专业开设的《大学语文》中“春江花月夜”一堂课为例,说明课程教学模式设计的方法。
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和把握好本诗的实质精神,掌握一些欣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身欣赏水平;(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并能运用这些能力解决国贸专业的有关问题;(3)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珍惜一切美好东西的态度。
2.内容定位。本课是《大学语文》第四章面对自然的第二篇课文,前面已学习了人类栖居的家园,本堂课承上启下,为后面的人与自然的对话做好铺垫。
3.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教学法,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出发,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来组织教学。
4.教学过程。课前项目任务问题导入基础知识实际应用综合实训(项目作业)多元评价。(1)课前项目任务:请学生搜索整理古代诗歌中用“明月”、“江水”、“落花”为意象的诗句,寻找本堂课的切入点。(2)问题导入:播放三则有关中秋佳节、人们购买月饼来走亲访友的广告,提问三则广告能引起人们购买欲望的落脚点在哪来导入新课。(3)基础知识:通过看、听、读、品、说几个环节来分析主题、介绍作者、把握层次,然后讨论归纳本诗的艺术特点。(4)实际应用:中秋将至,请学生结合本诗所体现出来的情境作广告文案。(5)综合实训:课后项目作业,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训练。(6)多元评价:课前项目任务完成情况占20%(学生相互打分),课堂随机测试占20%(教师当堂打分),课后项目作业占60%(教师批阅作业后打分)。
课外课外活动的系统设计包括以培养兴趣为导向的系统设计和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系统设计两方面。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构建全方位的课外语文活动系统 其主要形式有:知识墙报、演讲比赛、写作比赛、辩论会、文学知识大赛、诗歌朗诵、书法比赛、专题讲座、社会调查、校园征文、本土文化采风、语文小组等。各类活动由语文教研室负责组织实施,以学年为单位统筹安排。利用墙报介绍趣味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各种竞赛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通过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语文的发展动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社会调查活动、校园征文、本土文化采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语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高职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开展课外语文活动,开展各种社团活动,例如组织文学社团、读书会、诗会、演讲会、辩论会、书画社等。这些社团活动能将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与应用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辨别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应用能力。
课程教学资源的系统设计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高职语文课程教学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课堂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学标准、教材、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纸质教案、电子教案、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等。课外教学资源包括课外实训大纲、课外实训指导、学习指南、学习手册、项目习题、网络课程、教学视频、测试题库等。高职语文课程应构建多功能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
教育部目前还没有制定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标准。各高职院校应根据本校教学实际,编写高职语文系列校本教材。教材编写时,要注意合理安排教材的诸要素,充分考虑专业教学的需要,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需要,例如《应用文写作》、《口语训练》、《社交关系》等都要突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以教材为基础,编制教学录像、实训指导、学习指南、项目习题,供学生使用,并编写比较详细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纸质教案、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供教师使用。可利用校园网络资源,构建课程网络教学应用平台,教师把课程基本内容模块及结构模式等上传到网络平台上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通过专门的聊天室、“bbs”、“e-m ail”、“blog(博客)”等和学生沟通,为学生在课上、课下遇到的有关问题能及时答疑解难。网络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充分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省高职语文学会这一平台,开发功能强大的高职语文网络课程学习系统,建立网络课程资源库,不断充实教学录像、教学视频、测试题库、教学课件等资料,为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提供帮助。
笔者从构建高职语文课程系统的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模式、课外活动、课程教学资源等五个方面对当前高职语文课程教学进行了系统设计。当然,高职语文课程的系统化建设还不完善,许多问题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深化。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j].教育研究,2005,(8).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Some Experience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Abstract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most basic form of university teaching, from lesson preparation, lecture, after school summary aspects, talked about some experience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 lesson preparation; lecture; after school summary;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要确保较高的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处理好备课、讲课、课后总结等几个环节。
1 备课
备课是课堂教学活动重要的一环。备课充分与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所以备课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教案设计、资料收集到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往往两小时的课,需要付出十倍甚至更多时间来准备。
1.1 备教案
教案是教师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蓝图和脚本,是教师的备课结晶,讲课的依据。教案的作用主要是为了督促教师加强备课,对所讲授内容有一个总体和具体的规划,为以后课堂教学及教学改革积累经验,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撰写教案时,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基本要求:(1)要有“实战感”,即撰写教案时心中要有课堂;(2)以个人钻研为主,集体研究为辅;(3)教案不同于教材,教案不是教材的翻版与教材内容的挪列。教案中应体现教材分析:教学目的与要求,课程中心,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教育的要求等;(4)简繁适宜,因人因内容而异;(5)格式多种多样,可以使用提纲式、详细式、讲稿式等格式,以使用方便为宜;(6)教案要反复修改;(7)期前备课中应该写出大部分教案。
总之,一份优秀教案应该是:观点明确,精心设计,启发诱导,注重能力,突出重点,方法备奇,提纲挈领,详略适宜,使用方便,形式不拘。
1.2 备授课对象
课堂教学活动除了要做足教案准备工作以外,还要准备解决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备课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渠道积极调研学生的基础、心态和期望等概况。一是通过学生的直属管理者了解学生基本信息、基础知识等情况;二是通过其他任课教师反映的情况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课堂表现情况;三是召开师生小型座谈会,掌握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想法、意见、建议及期望。例如调研中发现有个别学员有“混日子”的想法,上课睡觉,看杂志等陋习。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备课中作好充分地考虑,采取相应引导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3 备方法
针对不同层次的授课对象,课堂教学活动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达到的教学效果就不一样。
(1)“填鸭式”教学。一般情况下,大多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模式。即: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为“引言—讲课—小结”。这种模式下,教师通过启发诱导、提问设问等方式使学生自主吸收、积极创新、及时反馈,有效的实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特点。但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将主要精力专注于自身“教”的过程,容易忽视学生的感受,甚至可能将整个教学过程变成一个人的“表演”。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更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缺乏对知识的理解、筛选、过滤和转化。这样讲课的结果只会是教师讲得精疲力竭,学生听得枯燥乏味,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备课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授课对象的特点,准备其他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2)讨论式教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列写讨论提纲,课堂教学时组织学生就既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将问题一一解决,最后教师点评归纳。
(3)案例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一个案例作为课程导入,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模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这种能力将使学生在未来的岗位能够迎接不断面临的新挑战。例如:在讲授“发动机转速表”时,引入“小转速不指示”的案例,此为“提出问题”。由此案例勾起学生兴趣与求知欲:“为什么小转速不指示?”继而“分析问题”。通过讲解转速表内部构造及原理,使学生对案例原因逐渐给出清晰答案。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用原理与构造知识分析案例,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2 讲课
讲课是最基本的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最关键的一环,是备课的延伸。讲课质量高低不仅取决于教师课前备课,更取决于课堂讲授时教师本身的素质、口才、教学方式与手段的运用等。
教师本身的素质体现在最基本的教学基本功上,即“讲、写、演、画、态”。
讲:讲的好坏取决于教师本身的专业知识以及与学生的沟通方式、授课口才、技巧与幽默感等,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注重拓宽知识面,注重知识累积,在本专业和本教材之外,多阅读一些参考资料和各种各样的书籍、报刊、影视资料等,经常性地关注时事动态,关注媒体上、网络上出现的新闻、词汇并了解其含义,并将其中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氛围、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内容灵活、有机地穿插到教学中去,以提高学生的兴奋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讲授语言要求:规范、清晰、简洁、准确、生动。
写:“字如其人”,设计合理的板书配合美观的字迹,往往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增加其对教师的好感,进而提高学习课程的兴趣,甚至留下长久或终生的记忆和影响。好的板书应该编排有序;布局合理;标题醒目;重点突出;书写工整;大小适当;讲些配合;擦写适时。板书的类型一般有刚要表达式,文字关系式,参数联系式,要领口诀式,对比排列式,图文结合式等。教师可以根据每堂课讲课内容不同、讲课方式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板书类型。
演:讲台如舞台。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教案好比剧本,各种教具、投影、电影、录像、录音等多媒体好比道具,课堂教学就好比教师表演自导自演的舞台剧。对于剧本演绎是否到位,多媒体道具运用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活动质量。演的好,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直观形象,新颖生动,易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师创设的学习环境中。反之,观众听的看的没劲,演员对表演也越来越失去自信。课堂教学质量随之下降。
画:板书不仅包括文字部分,有时候还包括板图部分。清晰美观、简明醒目、大小适当、与课堂讲授相得益彰的版图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板图一般包括剖析概念图,揭示关系图,递进关系图,正误对比图,小结归纳图等。板书、板图是教材内容的提炼与概括,是备课的结晶,是教师课堂讲授必须借助的重要手段,是体现教师基本功的因素之一。其意义和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2)促进学员思维发展;(3)强化学员记忆;(4)集中学员的注意力;(5)备忘或补遗,延长信号作用时间。为了配合课堂讲授以及多媒体的使用,板书、板图应当在课前备课时做好精心设计。
态: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仪表仪态也非常重要。着装得体、精干,还是脏乱邋遢;眼睛注视学员,炯炯有神,还是只专注于天花板或某一个地方;表情热情专注,真挚可信,还是从头至尾板着脸;举止潇洒自然,落落大方,还是扭扭捏捏;手势形象有力,准确得当,还是讲授过程中存在孤僻动作;等等。着装、眼神、表情、手势等处理不得当,都会引起学生的不愉快与反感。
教学基本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这与教师平时注重积累、注重训练、课后及时总结等习惯密不可分。
3 课后总结
课后总结是课堂教学活动质量能否不断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课程讲课结束后,教师通过回顾以及与学生交流沟通,及时将上课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一一记录下来,作为下一次上课更新教案、选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基本功的原始积累。只有不断积累、不断反思、不断扬长避短,教师讲课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才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2、不要背对观众,注意节奏,很多新人都是讲的太快;
3、不必太讲究技巧,因为新人都不懂讲课技巧,领导也不会太在意这个;
4、好好准备,把真实的水平表现出来就好。
二、讲课,比较看重心理素质和基本的知识水平
1、首先是着装问题。一般试讲都有领导听课的(如系主任或你专业的教研室主任等),穿衣服一定不要太随便,也不要太花哨,很多老领导看不惯的。尽量整洁、斯文点。你是女孩子,可以化点淡妆,但不要浓妆艳抹。
2、备课一定要充分,所谓的充分有三层意思:
(1)内容一定要多,多准备点不要紧,可跟椐试讲时间自己控制,一定不要少!
(2)内容尽量安排一些新颖、前沿的知识,同社会某些现状加以联系。这样会让领导、老师感觉你很有料,能够把握最新进展,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3)内容一定是自己最熟悉的,一般试讲主要是领导想看看你的口才,当然也看看你有多少料,一般是让你随意安排讲课内容的,这时一定找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的那些内容,这样不容易紧张,也不容易忘,还可以即兴发挥呢!
3、试讲之前一定要演练几次。即使你有足够的信心也要演练一次,如果老是紧张,就多说几次吧。可以找个没人的地方,当然,能面对自己的朋友演练就更好了,因为他们或许还能给你提点意见和建议呢!
4、如果你的黑板字写的不错的话,尽量用爬黑板的方式讲课(除非有规定一定要用多媒体)。一来,写一手漂亮的黑板字会给那些领导们留下一个很好的印象的,二来,在写的过程中,可以想:接下来我要讲什么?也就是说,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间,消消紧张情绪,当然不要因紧张而写的飞快,慢点写不要紧,关键是把字写好,写的有条理。
5、讲话语速不要太快。这是初讲者共有的一个不足。如果真的试讲时语速突然加快了(有时面对下面一双双陌生的眼睛,你自己都无法控制),就停下来,做个深呼吸,效果还是不错的。
6、试讲完后,可能下面的领导、老师会问你几个问题。这时,你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内容的优越性就体现出来了,对于自己会的,不要抢着回答(为了证明自己懂),等人家完全问完了,自己再回答,当然可以停顿一下想想再说;对于自己确实不会的,一定不要乱说(不会本来就不好了,再乱说岂不是罪加一等),直接说:这个问题我确实不太清楚...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要保持面带微笑,这种微笑会让你省去很多麻烦的。
三、试讲、说课的全方位准备
1、准备好:教案二份,电子和手写版,特别是老领导非常的重视,格式条理内容很清楚的,衣着合理,不要穿的花花绿绿的,朴素一点,牛仔裤就不错,时间准备好,提前到位!如果没有把握事前自己讲上几遍,找个人给你提一些意见。
2、心情好:讲课心情高兴,充满激情,显示你的活力和精神状态,并充满大智慧。自信一点。不要像小孩蹦蹦跳跳。
3、交流好:和学生交流好,和听课的人交流好,和为你服务的人员交流好,甚至和你接触的一切的东西交流好,包括试讲的场地,别忘了细节最能说明问题。
(1)慢点:一紧张,绝对说话太快,人家不易听懂,时刻提醒自己说清楚,慢点。
(2)目光:自信,眼光要看着听课的人,把他们想象成本科生或其他学生(根据授课对象决定)。
(3)熟悉:熟悉能够缓解紧张,做到可以脱稿,杜绝照ppt宣科。
(4)专注:把思想专注在要说的内容上,全心投入。
(5)互动:适当和听者互动,提问等方式,试讲时可自问自答。
(6)条理:开始先总说今天的内容,然后分述。注意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与衔接。
(7)语速:还是再慢点。
四、注意仪表,整齐干净端庄即可
五、教案要准备两套,打印/手写的一套,电子稿一套(一般就是PPT了)
教案是教师讲课的“脚本”。一节能出彩的好课,首先得写出一个好教案。虽然“讲”的内容基本固定,但“讲”的结构与形式是不固定,可设计的。围绕着服务于内容,让学生喜欢听,听得懂,记得牢,有所思,有所得的目标,根据内容作精心设计。
首先要精心设计“导语”。我们常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上课开头几分钟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新颖别致的导课,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的热情。从形式上来说,导课可诗歌,可故事典故,可名言警句,可名画名作,也可当前时事。
其次正课的讲述要紧扣中心,条理清晰,处理好重点难点内容。此外还应依据内容精心设计几个“课眼”。所谓“课眼”指历史课中扣人心弦的点睛之笔。中学生的注意力是有起伏变化的,教师在上课时每七八分钟应有意识地安排一个“课眼”。一节课有了四五个这样的“课眼”,既可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能把课不断推向“”。
最后要精心设计巩固小结。这一环节最易为新教师所忽略,往往因时间不够、认识偏差而省略。小结不应是简单复述本节梗概,而是其内容的升华。小结的思路要精心设计,或归纳特点,或比较异同,或理清网络结构,或授以记忆方法,这样才能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
二、“讲”的语言选择
如开篇说的袁、易二人“走红”,语言功夫了得是一个重要因素。一节深受欢迎的好历史课,除了要精心进行“讲”的结构与表达设计,还必须精心选择表达语言。
首先,语言要准确。历史是一门科学,其时间、地点、人物都是明确的。因此教学中一定少用诸如“从前”、“大概”、“或许”等模糊语言,自己不清楚的要查证清楚,一时不能查证的干脆不说,以免以讹传讹。
其次,语言要简洁易懂。历史教学内容多,课时少,因此教师的语言要简明精炼,力求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多的内容,所谓“善言者寡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要对教材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弄清本质,遇到教材中生僻的语句,要尽量口语化、打比方,如易中天就把曹操第一个官职洛阳县北部尉,说成“相当于副县级公安局长”。
第三,语言要幽默诙谐。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历史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听学识渊博、口才出众的教师讲课时往往是其乐融融,兴味无穷;而在听学识浅陋、口才较差的教师讲课时,则会感到索然无味,昏昏欲睡。
最后,善用体态语言。体态语主要是通过表情、手势、姿态、眼神的不同变化来传情达意。体态语言运用得好,可使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从而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习效果。如在讲高一历史《的胜利发展》一课时,讲到1947年军队对解放区重点进攻时,可右拳打在山东,左拳击在陕甘宁边区。学生一看即明。
三、应注意的问题
我校现在推行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包括四个环节:辅助环节约2分钟,“先学”环节约18分钟,“后教”环节约10分钟,当堂训练约10分钟。整堂课教师讲课时间(即后教环节)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学生阅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生生更正、训练的时间约占30分钟,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还给学生。
二、教案上的文字少了,备课量更大了。
以我所教的初中历史课程为例,以往的教案每课平均约5页,现在的备课量约2页。原来写的教案在上课的时候几乎没怎么用过,凭经验上课,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教学模式后,教学设计非常重要。
备课量大表现在:教师必须提前钻研课标、教材、同步练习,精心地设计各种问题完成这一堂课的引导,更重要的是通过设计的这种引导,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学习任务,课后习题、配套练习。
备课量大还表现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如果没有条件使用多媒体课件,就应先在每堂课上课前写好2―3块小黑板),在课件或小黑板上将当堂课的学习目标、自学指导的问题设计、自学检测题等展示出来,以便给课堂留足学生学习的时间。这些课件可以查阅资料进行补充完善,但到目前为止还不能直接从网上照搬。备课量之大,可见一斑。只看教师上课时挺轻松,讲的时间只有10分钟左右,课前付出的时间不少。
三、教师在课堂“出彩”的机会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堂“出彩”是我们所期盼和追求的,也是可以预设和掌控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教学模式,没有给教师留下表演的时间,整堂课学生都在紧张地阅读、思考、纠错、解决问题,积极性较高。
四、课堂流于形式的成分减少了,训练量加大了。
传统教学模式有许多流于形式的环节,如导课,有的教师每堂课用5分钟左右。不能说导课不好,而是不宜过长,最好不要超过2分钟。老师应该精心设计问题,留足时间充分让学生学习,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我曾见到身边有许多这样的学生,他们学过许多课文竟不知道题目,课文的情节和内容只知道个大概,一个词语或成语出自于哪篇文章都说不清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不能完全怪学生,因为课堂几乎让教师的表演占据了,学生没有多少时间阅读、思考、纠错和解决问题,出现这种情况实属正常。我经常听语文课,如果教师从上课讲到下课,而且使劲地拖堂,我认为此堂课收获太少。我总会拿着学生的书细细地阅读,看看究竟讲了一件什么事,也很容易体会到些什么。坐在我旁边的学生却在听课,我想他一定没有我学得多。因为我在边看书边思考的时候,听到老师的讲话就觉得烦。如果教师事先设计几个问题,当然是有助于完成学习任务的问题,通过几分钟静静地阅读解决,感觉就会很有收获。再设计几个问题,通过静静地阅读解决,不能解决的同学们帮忙解决(即兵教兵),帮忙都解决不了的,教师帮忙解决(即师教兵)。每当我听完一堂滔滔不绝的公开课,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位教师的知识渊博、见多识广、口才好,但教学不仅要求教师知识渊博、见多识广、口才好,还要让学生学到更多。
五、学生的课业负担减少了,学习成绩却提高了。
在课堂上,每节课留有10分钟“当堂训练”的时间,许多练习在当堂课就解决了,加之下午的“日清”课,当天的作业几乎处理得差不多了,学生回家作业自然少,低年级学生几乎没有了回家作业。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当堂训练”是在教室里独立完成的,有教师的监督,同学之间的暗中“叫劲”等因素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道题的效果,也许比回家完成五道题的效果还要好。
一、粗线条设计口语交际课教案
职业学校口语交际话题开放性和针对性相统一的特点和课堂结构的生成性的特点决定了口语交际课教案设计宜粗不宜细,应该介于预设与非预设之间。如开放性较强的话题需要一个学生在课外搜集、整理信息,在课堂上信息的过程。课内外沟通,给课堂教学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而针对性较强的话题虽然是由教师设计并提供主要信息,但并不意味着课堂结构的程式化。另外,口语交际活动要纳入学生个人的经验和体验,由于个人的生活背景、感悟生活程度、知识积累不同,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必然会出现始料不及的各种差异。也正是这些不确定因素和差异,才体现出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因此,口语交际教案多采用板块式或框架式设计。
二、创设良好的口语交际情境
交际总是发生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要为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如果没有良好的交际环境,就不能进行有效的交际活动。良好的社会环境,小至师生之间、班级,大至学校乃至整个大社会环境。
1.建立良好的语言环境,鼓励学生大胆交流
一方面,老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和教师进行信息交流的愿望。口语交际教学特别需要师生的共同配合,需要学生的参与。师生关系好,学生认为教师是欣赏自己的,信任自己的,于是有信心,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敢于大胆想象,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师生关系不好,学生认为自己在教师的心目中没有地位,他们不信任教师,对教师敬而远之,不积极主动参与教学,也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害怕不正确的回答会被老师批评,甚至遭奚落,于是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
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建立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班级语言环境。教师要鼓励学生紧密团结、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彼此相悦相容,不同个性的人都可以从中得到关心、照顾和帮助,而不会遭排斥、受歧视、给学生提供许多积极的体验,学生生活在集体里感到十分愉快,使同学之间,口语表达形成良好风气,在群体中互相影响,互相感染。教师要密切注视班集体的“说话风气”,扬其长而抑其短,注意对“有影响人物”的指导,也可用讲评、“会诊”、综合指导等方法,推动班集体口语表达的健康发展。
2.培养很好的心理环境
口语交际的心理环境在此包括口语交际参与者的交际愿望、心理素质和心理特征,这是交际的主观条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则要引导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就口语交际愿望来说,愿望愈强烈,愈容易产生口语交际行为,兴趣就越强,这也是推动口语交际行为的内在原因。职校生已有了沉思自我、反思自我的能力,在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前,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现在是什么状况:口语水平怎样,交际能力如何,性格是怎么样的,自己想往哪些方面发展,自己想干什么工作,以后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等等。使学生有适度的动机及积极性,从而产生兴趣,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此外,还要重视训练学生的胆量。胆量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要训练好说话的胆量,说话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说得具体一点,就是要求说话者既不盲目自信,也不妄自菲薄,做到不骄不躁,不卑不亢。
3.创设适宜的交际环境
(1)真实型教学情境
现实客观存在的社会是学生知识建构不可缺少的资源和运用知识不可替代的学习情境,学生在其中感悟、观察、体验。通过形式多样性的真实客观存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亲临生活实际之中,在社区、工厂、田间、野外等真实的生活与场景中学习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真实型教学情境。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教学,拓宽了教学的空间,把理论和实际相联系,可以使所学的知识得以运用,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演练中施展自己的才能,品尝着受阻的焦虑和成功的喜悦,在积极思考中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育空间的拓宽,推倒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围墙,丰富了儿童认知建构的源泉。
(2)仿真性教学情境
教学中有时受时间、空间、财力、物力的限制,不可能每节课都把学生带入实际生活中。一些较难接触或学生不易真实接触的学习内容可以用模拟现实环境和情况来满足教学的需要,这就是仿真型教学情境。如模拟十字路口的红绿灯的变化规律,模拟商店中现场购物的体验,学生在模拟法庭中的辩论等等。更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模拟现实情境,也可以采用学生模拟表演等形式,达到所需教学情境的效果。模拟现实生活创设仿真教学情境是教学中教师们经常使用的方法。
(3)提供资源型教学情境
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由学生选择学习、探究方式,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作用,教师则起学习的引导者作用,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求知,培养其独立钻研、独立学习的能力,这样形成的教学情境称为提供资源型教学情境。资源的共享是时展的要求。学习的根本在于拥有学习资源,利用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具有丰富学习资源的情境将会是未来教学环境发展的总趋势。
三、进行系统的口语交际训练
1.训练模块
根据2009年颁布的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设计思路,笔者将职业学校口语交际训练的体系安排为三个模块:
(1)基础模块
这一模块主要让学生了解口语的表达特点,训练学生的口语基本功,使口语表达吐字清楚,语气流畅,语调恰当,语义明确。
(2)提高模块
这一模块主要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技巧,思维逻辑,体态语言等,使学生能根据对方讲话的内容和语调、表情、姿态等,抓住讲话的关键词、立场、观点,迅速选取有用信息,理解其讲话的真实意图;感受其说话技巧,对语句隐含的信息进行合理推断,正确、及时地作出相应反应。
(3)专业模块
这一模块主要训练学生的通用口才,社交礼仪与口才以及行业性口才,使学生具备辨听复杂言语的能力,机敏地识别职业语境中言语的内涵,能比较准确地辨明语义,筛选信息,抓住信息要点,整合信息;能准确地理解交际意图,恰当地应对,有效地协调交际场合中的人际关系,发展合作精神;能根据不同的职业要求,掌握职业活动中常用的口语交际的技巧,说话符合职业语境和行业交际的表达需要,能针对不同交际对象,进行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表达。
2.训练步骤
教师设计听、说的多种情景,以利于学生循序渐进有针对地进行口语训练,在仿真情境中进行口语训练。基本的训练步骤可以由以下六步组成:
(1)教师引导。教师确立话题,以此为纽带,在真实情景中将交际双方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典型示范与针对性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调控。
(2)学生模拟。学生领取各自具体的训练任务,并在老师引导下进行听、说的口语交际实践,可采取个别、小组、全体的方式进行训练。
(3)自主实践。独立自主地进行听、说口语交际活动。
(4)小结内化。通过讨论、体验、印证,归纳方法,力求口语交际技巧的熟练掌握、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