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5 14:55:2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现代社会的发展将培养素质型人才作为教育的重点。学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和摇篮,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为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奠定了基础,是教育的关键阶段。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执行者,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要科学组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有机结合的体现。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我通过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实践,对课堂教学模式谈一些个人的体会。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教师运用各种教学的教育手段提供条件。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外部因素,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内部因素才能发挥教学作用。而师生关系正是对学生内在因素有影响的关键,是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对教师尊重和爱戴,自然对其所教的学生感兴趣,产生学习的动力。师生关系密切,才能营造和谐、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才能挣脱束缚,消除心理压力,处在心理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空间。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关系。美国社会学家彼德.布芬认为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交换关系,同时也是一种互相敞开和接纳的关系。教师不再是盛气凌人的架势,而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在教学过程中才能真正为学生的学习着想,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教学问题。增进彼此的沟通,缩短彼此的心理距离。教师要爱学生,民主、平等的对待学生,用亲和力的言谈举止与学生交流,产生感情的共鸣。
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些教师仍坚持着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对教学工作认真,认为只有把知识掰开了、揉碎了讲才是对学生负责任,任何细微的地方都不能疏漏,否则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会因此受到极大的损失。这种包揽式的教学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只能吃现成的,离开了教师和书本就不能独立进行,更谈不上学习素质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不能代替的,教师的教要通过学生的学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能对今后的学习、成长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和能力基础。课堂教学要以素质教育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教师从教教材变为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灵活运用,具备学习的能力。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应该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
3.开展课堂教学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为了共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展开讨论的教学形式。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师垄断课堂的局面,让学生有发言权,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对话。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实现了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提高了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学习形成了信息资源的共享,个体的学习会形成思维惯性,不利于学生发现新的内容。在讨论中,大家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弥补了思维的缺陷,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养成良性竞争意识,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尊重他人的思想。提高了学生的人际关系。在小学数学小组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并形成必要的合作学习技能。
现阶段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一般为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的模式,即在每堂课中老师讲授课本知识,学生认真听讲记录,之后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一般为5到10分钟)自己消化练习的教学模式。但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应经逐渐呈现出一些问题,不再得到家长学生们的喜爱。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中职学校的学生相对基础普遍薄弱,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学习中没有自信和动力,但这样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关注到学生这一特征,缺乏对中职学生的全面了解,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心理特点并未有足够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即使遇到了困难,也只是埋怨学生,批评学生不够积极认真,却不改进教学方法,以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育,课程设计缺乏新意,并未能将数学知识很好的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职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信心。
二、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当前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信息来看,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1、中职数学教学方式陈旧正如上文指出的,中职数学教学模式陈旧,不像普通中学一样,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标准,进行积极的新课程改革,所以还是以传统的方式以老师讲授为主,且按照传统陈旧的模式进行讲解,即先理论公式讲解,再例题讲解最后习题练习,教学模式枯燥单一,无聊乏味,学生对这样样一尘不变的课程教学模式已经没有了兴趣,学习效率自然就提不上去,课堂一片死气沉沉,缺乏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缺少问题引导,只是按照课本进行讲解,布置任务,根本没有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2、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教材不够完善中职学校的教学教材内容和普通中学的教材相类似,虽然也在不断的进行更新和完善,在形式内容上也都进行了适当的改革,但还是不能掩盖其缺点,如缺乏理论与实际专业知识的有效结合,其内容多为理论要点而少有实例,不能迎合当代中职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专业需求,忽视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能力。没有使知识密切联系实际,只是空泛的理论知识,并未充分的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三、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优化的策略
1、开展情境性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开展情境化教学课堂模式,加强数学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在情境教学方式下,以丰富生动的教法针对课本内容,创设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情境,以实际案例为内容,把学生带入实际情境中学习,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自主探索性和丰富想象力,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拓展思维,更好的学习运用数学知识;形成师生互动模式和学生协作模式,老师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难题,学生和学生互帮互助,讨论合作,建立以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能够主动积极的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2、完善教学教材,开展多元化教学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在不断完善,教学教材不能只拘泥于课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在课本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其他工具和开展实践活动课程来进行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学,利用多媒体中的图片、影像等功能,具体、形象地展现出所要讲授的内容。从“单一媒体”向“多媒体”齐上阵的模式转变,完善教学模式;开展实践活动课程,把数字教材转化为实践操作,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来学习知识,把看、听的学习方式拓宽到看、听、触等多方面学习方式,在实践中感悟知识、理解知识,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深刻形象的理解所学知识,应用所学知识,将知识转变为能力。3、进行分层次、分阶段教学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盲目,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对教学课程有所设计,如课程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分层次进行教学,对学生进行观察,对不同的学生做出不同的引导教育;进行分阶段教学,一步步慢慢深入,先进行知识认识理解,等学生充分理解知识后再做发展强化,进行具体运用,从基础理论再到实践操作,一步一步把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建立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实现教学质量的最优化。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情境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尤其是在中职学校,由于大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太扎实,学习动机也调动不起来。如果把课本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创设学习情境,积极调动他们课堂的主动参与性,相信会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听过同事的一节数学课,其所讲授的内容是“补集”这一节。对于全集、子集、补集这些概念,该老师并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用身边的事与物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如,现在全班同学看作一个全集,戴眼镜的同学看作子集,不戴眼镜的同学看作补集,现在请同学们马上找好自己的位置。这么一来,全班同学都参与了活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贴切,也真正掌握知识点的应用,更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了数学理论之用处,从而也收到很好的课堂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空间图形”的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时,可具体联系身边事物一教室,点线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例子均可在我们教室环境中体现出。教师创设学习情境,学生由被动式的接受变为主动式的自主学习,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从而加强课堂的有效互动。可见,教师积极去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情境,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二、加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师总认为将课堂宝贵时间交给学生,会影响教学效果。这种观点仅仅一味地灌输,而忽略了教育的效果。教学实践表明,只要教师充分信任学生,在课堂中多留点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交流学习,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无限学习潜能。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大幅提高。
课堂进行自主探索与小组讨论,让学生的学习态度更自主,他们也乐于交流和展现自己的思考答案,这种互动也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曾有机会到一学校参观学习,听一节数学课“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整节课的设计上都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小组讨论为主,题型的设计都是以身边事物有联系的。如,在讲授加法原理这一知识点时,引用的问题:某天桥有东西南北四个入口,当你从一个入口上又从另一个人口下,请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小组交流讨论。小组代表也各抒己见,某些学生的见解也让老师感到“意外”,甚有学生借助数型结合思想进行解释,课堂气氛活跃非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
三、结合多媒体技术,采用新颖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例如,在讲授“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常规的教学中,教师只能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由于课堂时间的约束,画图也受限制,图象性质也得不到体现,学生只有通过机械的死记硬背这些性质。现在数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改变了这种局面。首先,利用本校数学教师自行开发的数型器软件,制作函数的图象,根据参数a的取值不同,得到不同的图象。最后利用软件来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学生在电脑上进行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总结得出结论,最后派小组代表回答。
没有统一的教学模式,“高效”、“适合学生”、“单位时间内做最多最好的事”才是好的课堂.去理解学生,走到学生中间,可以发现很多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当前的数学课堂有很多不容忽视的弊病,学习习惯差的学生根本做不到课前预习,上课听课的效果就会很差,所以成绩会越来越差,这样学习习惯差的学生在班级能占到三分之一.新课程标准的实行需要我们用新的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改革.数学课堂上如何体现新理念呢?
首先,是否一定要按固定的程序进行.多数教师对每节课的内容、任务、进程都以具体时间顺序来分解, 有时害怕完不成任务,学生在关键或交叉问题上很容易困惑,不敢花太多时间让学生认真沟通,害怕“捣乱”,过分讲究有趣的课堂教学,教师往往在所有的阶段都是一个方法,按照“公式”,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去“教案”.这节课看上去紧凑,但缺乏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往往牺牲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学效果不是在于课堂上讲多少,主要看学生们学到多少.只要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和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结构的固定时间是可以打破的,每一个环节都没有安排.活泼的,活跃的,只由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掌握,关键思想是问题解决,即使设计的教学内容和实践不能完成这本书或由于学生对某个内容探究的欲望很强,教师打破了教材课时的限制,根据学生的需要而拖堂了,都不能以时间把握不准而一律认为不是一节好课.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c)-0123-01
1 翻转课堂的特征
翻转课堂中,学生可以进行自我知识延伸,可以在网络资源中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学生是这个课堂的主角,但并非完全独立地进行学习,教师应成为学生便捷地获取资源、利用资源、处理信息、应用知识到真实情境中的脚手架。教师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设计,创设协作学习环境中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2 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设计
2.1 创设合理的预习
对于课前预习的数量和难易程度,教师要合理设计,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帮助学生利用旧知识完成向新知识的过渡。在学生预习之后,应该对书本中的内容的收获和疑问进行记录。在学生课前的预习中,教师应该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网络交流。学生在家可以通过QQ和邮箱等网络交流工具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互动沟通,了解彼此之间的收获与疑问,进行互动解答。
2.2 课堂活动设计模块
.创设协作学习情境,学生之间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充分论证所研究问题,以获取达到学习目标的途径。学生对课前练习中提出的疑问,总结出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教师要适时的做出决策,选择合适的交互策略,保证小组活动的有效开展。
(1)设计动态性的数学问题。
在学习椭圆的定义时,布置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网络,用计算机演示“通过两焦点位置的改变而引起椭圆形状变化的课件”,从一个点分裂为两个点,从圆变成椭圆;随着两点间距离增大,椭圆越来越扁,直到动点到此两点距离之和恰好等于两点间距离时,动点的运动曲线变成了线段,然后随着两点间距离的缩小。曲线再变成椭圆;当两点重合时,曲线又变成了圆,如此反复几次,那直观逼真的图形,生动形象的画面,能深刻启发学生发现椭圆定义中的条件。在课堂上,同学们带上自己的作品,在课堂上交流,然后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行探求,建立椭圆的标准方程,已是水到渠成。
(2)设计实用性的数学问题。
在设计数学预习作业时,可以创设出一些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价值。因此,在作业设计中,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布置有趣的生活式作业、丰富的调查式作业、生动的操作性实践作业。让全班同学自由组合4―5人一组,在网上采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相互交流,同学们设置的栏目各具特色。如:游戏中的数学问题“玩中学数学”;竞技比赛中的数学问题“棋盘上的数学”;金融服务中的数学问题“小小理财家”;图案设计中的数学问题等等。笔者认为,让学生经历搜集信息、积极思考的过程,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展示学生的才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设计开放性的数学问题。
由于开放题的答案不唯一,给学生提供了较多提出自己新颖独特方法的机会,有利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研究函数的性质时,如y=(x-2)2-1的抛物线性质,布置给学生,课外去研究,那个学生写的最多。然后在课堂上交流。
①开口向上,顶点坐标(2,1),最小值-1。
②值域[-1,+∞]。
③对称轴是直线x=2。
④抛物线经过四个象限。
⑤与x轴有两个交点,在x轴上点的坐标是(1,0),(3,0)。
⑥图象被x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x轴的上方,另一部分是下方,图像在x轴上方部分表示y>0,下方部分表示y<0。
⑦y>0,x的取值范围是x<1或x>3,因为,y=x2-4x+3>0所以x 2-4x-3>0,x的取值只能是x<1或x>3,y<0,x的取值只能是(1,3)。
⑧x轴被抛物线分为三部分,可用区间表示。等等。
(4)设计生活情景特征的数学问题
为了使学生理解分段函数的实际意义,在学习分段函数之前,课前布置给学生预习题,要求用实际例子说明
然后,请用分段函数形式完成下面两个问题
①x表示时间,单位:月,y表示某产品销售增幅。开始记录时增幅为10%,随后的5个月增幅为20%;从10个月后销售增幅开始下降,到20个月末增幅为0(类似地,也可用来解释价格增幅)。
②季节性服饰在当季即将到来之时,价格呈上升趋势,设某服饰开始时定价为10元,并且每周(7天)涨价2元,5周后开始保持20元的价格平稳销售;10周后当季即将过去,平均每周削价2元,直到20周末,该服饰已不再销售(即售价为0元)。
(5)设计小组批改讨论作业的情景。
布置小组批改作业,把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结合为一组,成绩好的同学为组长,这样班内就形成了几个学习小组。对于一些难度较大、思维深刻的作业,让小组内进行分析、讨论,然后独立完成。有的作业课前5分钟由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小组内互相批改,并向教师汇报典型范例及错题情况。同时,为了加强交流与合作,我常常把需要讨论,互相启发,反复推敲的问题布置给学习小组,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展开,使每个人都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尽心尽力。另外,章节学习完成以后,为了让学生能对学知识记忆深刻,了解学习内容的重点,让每个学生自己出一份试卷,并要完成本试卷的标准答案。学生为了出好试卷,会对知识加以整理,划分主次,会去翻阅一些课外书籍,碰到问题会请教别人,让学生课外完成试卷,然后老师在课堂上指出本节课的所有的知识点和要点,发给学生相互批改。
布置数学小论文,通过翻转式的数学课堂研究,学生对翻转式的数学课堂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具备了一些素材和一点感受,撰写论文或谈谈对翻转式的数学课堂研究的体会,也就有了一些基础。
3 教学评价方式的改变
翻转课堂中的评价体制与传统课堂的评价完全不同。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评价应该由老师、同伴以及学习者自己共同完成。翻转课堂不但要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还通过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真正做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个人的评价和对小组的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之间的良好结合。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49-02
在数学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数学教学任务,必须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即在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提供给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使课堂成为他们发挥主体地位的主阵地。但是数学是一门思维严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习数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数学课堂的教学往往呈现出的是教师反复讲,学生被动听,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难于消化吸收,思维没有得到拓展,能力没有得到加强,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积极性普遍不高,课堂教学效率较低。如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究新型的课堂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呢?在教学实践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总结,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究。
一、转变教师角色,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正是由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构成了生动的教学过程。现代教学理论特别强调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也有助于师生身心健康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师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尤为重要,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关爱。
新型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既是师长又是朋友。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学生来说,最好的老师是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老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者的那种老师。”教师在指出学生思维缺陷的同时,积极地评价学生,特别是对于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给予充分肯定,给予学生关怀尊重,使学生感到你是他的良师益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最佳发挥,学生自然会以主人翁的姿态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这样,教师一个眼神就会引来学生的微笑;一个手势便能得到迅速的反应;一句话则又会带动学生静静的思考。新课程教学要求师生之间形成一种无言的理解和沟通,使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能结合的恰到好处。
二、改革教学方法,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的数学知识传播活动,是对数学教材知识的一种再开发、再创造的活动过程,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教书”的观念。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不但要理解教材,还要深入钻研教材,紧紧围绕课题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努力做到“两个吃透”:吃透教材、吃透学生。
三、布置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效益
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效益,仅有教师精心备课还不够,还必须把学生也带动起来,这就是布置课前预习作业。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一是针对预习的内容,自己能看得懂、能理解的,先独立解决;二是预习内容中理解有困难的、有疑问的,做上标记,以备课堂上讨论;三是对于预习的内容,还有什么新方法,也把它记下来。借助于导学案,使每个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都有一个充分的知识与心理准备,从而知道第二天讲什么,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使教学过程做到有的放矢,既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又能让优秀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落后生有补给的时间和机会,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课堂是学生表现的地方,不是教师表演的地方。”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再好,教师讲得再精彩,如果学生不能真正地参与其中,也算不上高效课堂。“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最有效率?我说:适合你的方法,就是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说,你需要了解别人的学习方法,但不是照搬,而是在别人方法的启发下,量身定制成适合自己的方法,才会产生最大的效应。当一个学生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后,便成了“差生”。而让一个“差生”变好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让他不断地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就能变成一个优秀生。这是全国优秀教师、中国人民大学附中数学教师王金战老师多年来总结出的经验,给了笔者很大的触动,教学中他关注班上的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教学中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不回避任何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学中他对学生恰如其分的评价,给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五、精心设计练习,拓展学生思维
练习是获取数学知识的有效手段,有效的课堂练习设计是实施高效课堂的保证。在教学中,教师应借助于典型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此基础上再加以拓展延伸,通过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方位、多角度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和拓展学生的思维。
一、农村初中数学课堂预习、引导、交流、巩固教学模式效果
1.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质。因为数学本身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所以学生在学习时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教师运用这一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深入、系统地学习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基础理论,从而为今后数学的学习提供支持。此外,在这一教学模式教学的过程中,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因为该教学模式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更好更全面地学习数学知识,从数学基础知识、解题技巧、课堂交流等多个方面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2.提升数学教学效率与质量。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与学生有直接的联系,教师使用该教学模式进行数学教学,可以同时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知识实践能力、知识总结能力、新知预习能力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水平会得到提升。与此同时,也会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高效率的课堂中学习数学知识。
二、“预习、引导、交流、巩固”教学模式要点概述
1.预习。在进行数学新课程教学时,预习是学生了解新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学生在学习之前没有经过预习,那么则会在课堂中出现摸不着头脑的现象。在预习阶段,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需要将课程中的要点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以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直线、射线、线段》一课为例,教师针对这一课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时,要先将这一课重难点进行总结,例如直线、相交、交点、尺规作图、中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定义等。预习时教师可以制作PPT,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让学生动态地了解教材中的所有知识点,为之后的正式教学奠定基础。学生因为已经有了了解,所以在真正学习时便会得心应手,以此便会真正深入了解本节课知识。2.引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时,“引导”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因为学生在学习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这时便会需要教师通过话语、实践等方式对其进行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知识,并且熟练掌握运用方式。依然以教师在进行《直线、射线、线段》一课为例,学生在学习“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知识点时存在疑惑,那么教师便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画线段的方式,以实践的方式体会这一点。学生在接受教师指导之后,会有一种茅塞顿开之感,这时再通过习题对该知识点进行巩固,以此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而提升教学效率。3.交流。所谓交流,即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的讨论,通过有效的交流,能够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数学知识。在对《直线、射线、线段》一课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尺规作图这一知识点进行探讨,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尺规作图的方式与技能。在讨论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在小组中讨论尺规作图的方式,并且由小组出一个作品,教师再进行评判,对画得好的小组进行表扬,以此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学生经过交流之后,也能了解小组内其他同学的想法,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完善,从而实现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4.巩固。巩固是整个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主要目的在于对本节课知识进行了解,熟练掌握本节课的知识。依然以《直线、射线、线段》一课为例,教师在对此课进行教学时,进行到最后巩固这一环节时,可以让学生对这一课知识先进行整理,针对不了解之处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或者是直接询问教师,深入了解这节课中的重难点。随后,教师则可以准备一些习题,让学生将本节课中学习的知识点进行运用,从而真正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此外,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记忆知识,学生可以准备错题集,以此让学生对自己曾经做错的题目进行记忆,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农村初中数学课堂预习、引导、交流、巩固教学模式的运用
1.从数学基本知识入手,扎实学生基础。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对于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学生只有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才能提高自身数学综合素质以及学习水平。所以运用“预习、引导、交流、巩固”教学模式时,教师便可以从基础知识方面入手,让学生深入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例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八年级《画轴对称图形》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这一课基础知识进行预习、了解,例如轴对称图形、垂直平分线等,学生在了解这些基础知识之后,便可以进行后续知识的学习,以便学生更加熟练地画出轴对称图形。2.合理通过课堂交流,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初中阶段的教学,除了要进行基础知识教学以外,也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例如协作精神,而“预习、引导、交流、巩固”教学模式恰好能够通过课堂交流这一环节,让班级中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进而为其创造一个积极的课堂氛围,这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以人教版八年级《等腰三角形》一课为例,教师在进行此课教学时,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对问题进行探讨,在小组的交流讨论过程中交换自己的意见。如例举生活中常见的等腰三角形物体。学生对该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时,一方面可以加强同学间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之余与其他同学进行沟通;另一方面,也可以将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与小组内其他同学进行交换。对于该问题,学生可以举例流动红旗、圆锥主视图以及45°三角板等。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增长见识,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此外也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一节课的基础内容。3.设置教学习题,高效巩固知识。在“巩固”这一环节,教师除了基本的教材课后习题以外,也可以搜集一些课外的习题,让学生进行解答,要注意习题既要包含此课重难点知识,同时也要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习题对本课知识进行牢固掌握。以人教版八年级《勾股定理》一课为例,教师在对此课知识进行课后巩固时,除了教材中最基本的练习题以外,也可以在网络中搜集一些适合学生且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的习题,让学生既能够巩固勾股定理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能够提高解题水平,真正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运用“预习、引导、交流、巩固”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巩固数学知识,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习题中,进而提高学生的解题水平,全面突破农村教学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实现教学与素质的双向提高。
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程序或框架。它是人们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良教学而逐步形成的,它源于教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优秀的数学教师,不仅要学习和掌握各种类型的教学模式,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创新,才能针对当前课程及教学内容选用恰当模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并因材制宜地调控和综合运用最优组合模式,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针对不同课型选择不同教学模式。
一、根据学生实际,合理评价学生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而设计的。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任务目标,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实践、讨论、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在评价学生时,应包括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协作精神、合作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允许学生大胆猜想,取得不同的成果,得出不同的结论,即使没有得出正确结论,也应给予成功的评价,对在探究性学习中有独创性的学生,大力进行表扬鼓励,把他们的成果在班级进行展示。这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能力。
二、引导学生实践,促进自我认知
教学的效果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自身操作和实践才是最有效的。作为教师就要设计带有启发性、探索性、开放性问题,通过让学生实践操作、回答、板演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准备、实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有时是编剧、有时是导演、有时是观众,学生不仅是演员、是观众、还是修订、补充剧本的编剧。提出问题让学生想,设计问题让学生做,错误原因让学生说,方法与规律让学生归纳。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点拨、引导,促进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凝炼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敢想、敢说、敢做、敢冒险、敢标新立异的人格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三、课堂科学练习,发展学生个性
虽然新课程追求学生主动、愉快学习,但双基不能忽视,因此,在新知识结束后,为让学过的知识达到巩固的效果,自主科学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练习可以消化理解并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可以提高学生解题技能、技巧的形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自主练习是让学生有机选择适合自身水平的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有时候可以让学生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总之,所有的练习都要努力体现应用性和科学性。新课程提倡数学教学重活动、重合作、重实践,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主动参与、合作交流,课堂生动活泼,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教师通过问题串,让学生个体发言,同位讨论、小组探讨,全班辩证,通过这些方式,学生自主解答,教师适时肯定与点拨,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点拨精讲,解难释疑。这一环节,是在学生自主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教师要抓住要害,讲清思路。例如:对《反比例函数的应用》问题串的处理方法。第(1)问针对情境中的问题结论引导学生弄清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模型,并以此解决后面的实际问题。
四、创造问题情境,倡导自主探究
教师应该对学生理解新的数学概念、形成新的数学原理、产生新的数学公式,或蕴含新的数学思想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或数学背景,更能激发起由情境引起的数学意义的思考,从而让学生有机会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或应用”这一重要的数学活动过程。这里的问题情境,最好是用一段文字编写或描述一个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故事或事件,要解决的问题就包含在这个故事或事件中;也可以是与学生原有知识背景相联系,同时又会产生新的认知冲突的数学问题等。《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要想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探究的前提、基础。学生主要是观察实验、体会变化、自主参与、发现规律。给予学生自由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仅仅起到主导作用。许多教育家认为“学生自己也可独立学习,是主动的学习者”;“对学生的自由活动采取何种态度,是区分教育好坏的分水岭”。并对传统学校压抑学生自发冲动的做法给予了尖锐的抨击,认为“纪律则是通过自由而来”。的确,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就应把课堂上的学习自由还给学生。
如今,数学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重点关注研究的课题。在我国,数学教育也备受重视,数学教育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数学作为一门文化基础课程,很多专业都与它相关,在实际生活中也经常需要运用数学来解决一些问题,例如:木匠在制作木制品时常常需要考虑到角度问题;工程师在建造大楼或者桥梁时需要用到数学中的比例尺、几何等内容;计算机工程师也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进行一些软件的开发。
2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在中职学校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差,多表现为上课睡觉,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不愿意做作业,或者是抄袭同学的作业等。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因为中考失败而没能进入普通高中,从而导致这部分学生有着很强的厌学心理。第二,教育创新改革步履维艰,新的教学模式也不能立杆见效,只能循序渐进,而现在很多中职学校的领导要求教师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这种做法明显是不科学的,使得一些教师不敢尝试改革教学方法,从而使得教学改革不了了之。第三,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有待提高,一些中职学校的教师年纪都比较大,教学方式较为陈旧,多采用填鸭式教学法,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会产生厌学心理。美国的教育学家加里•D•鲍里奇在他的《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写道: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与学生的发展相关的,有效教学的五种方法:(1)清晰的授课,即教师授课语言应清晰简练、重点突出、逻辑性强,使学生能够逐步有序地理解所学知识;(2)多样化教学,即教师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授课;(3)任务导向,即教师授课应有明确的任务目标,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即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加教学活动,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动手操作、讨论交流;(5)确保学生的成功率,即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确保绝大多数学生甚至所有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很多成功教育学家的经验表明,将这五种方法合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确实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第四,教师和学生缺少互动。教师只是每天到点去教室上课,在课堂上,教师照本宣科,提问题,学生也只会机械地作出回答,没有真正深入思考问题,而教师也只能自说自话,上完课就离开教室,很少与学生进行沟通,不去了解学生对自己教学的看法,或者不去了解学生存在哪些问题和疑惑,这也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数学学习与专业课学习是相互影响的,学生需要将数学知识运用于专业课的学习与实践中,如果数学学不好,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成效。
3提高中职数学教学成效的方法
3.1提高中职教师的职业素养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培养职业感情是必要的,一名教师必须要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学生,这是最基本的思想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新情况,分析出现的新问题,及时总结工作经验。莫雷认为:“我们可以把优秀教师的人格特征表述为处事热情、情绪稳定、待人亲切三个方面。”其次,教师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中职数学教师亦是如此。在上课之前要认真备课,对要讲授的内容做到深刻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后进生,要做到一视同仁,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授课。再次,要对在职的数学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形式可以丰富多样,如教师自修反思式、教师参与互动式、骨干教师引领式、新老教师对接式、请进走出式、课题牵动式等。科研能兴校,科研也能兴师,这条路是许多教师的成才之路。
3.2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
首先,建立情景教学模式,教师为学生设置一个合理、合适的能够激发学生求知兴趣的环境,然后再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更好地归纳要学习的数学公式、定义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设备,多媒体教学要以运用多种媒体、优化学习目标、提高课堂效率为宗旨,而不是以运用更多的多媒体将知识“电输”给学生。多媒体教学并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根据要学习的内容来决定是否有必要运用多媒体,不该用时就不要用。再次,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能力、性格、爱好各不相同,所以适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太一样,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基础差,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求快,而应该循序渐进,对待学生要有耐心,有信心,采取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有效开展教学活动。
3.3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先吃透课本,在备课的时候能够紧紧地围绕课本内容进行教学,做到“六有,四精”。“六有”是:脑中有课标,腹中有教材,心中有教法,腹中有学生,胸中有教案,案中有习题。“四精”是:精心钻研教材,精准把握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课堂,做到精讲多练。教师在设置提问时要讲究方法,问题难度要适中,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样容易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而不是坐在教室里虚度光阴。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多鼓励表扬学生,对中职学校的学生更是如此。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差,他们往往缺乏自信。他们也不过是十五六岁的未成年人,在这个阶段,他们很需要有人给予他们必要的肯定,在课堂提问时,不管他们答得是否正确,都要找出其闪光点,比如说,学生能够举手主动要求回答问题,就可以说明他在积极思考问题。每天进步一小点,以后就会取得大进步。其次,课后要与学生多交流,不能一上完课就离开教室。教师可以在课间休息时与学生交流,不一定是要交流课程内容,也可以是交流学生感兴趣的事情,比如学生喜欢哪些明星,喜欢看什么综艺节目,喜欢看什么电视剧,喜欢看什么类型的书,班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等等。教师要以一个平等的朋友身份去和学生交流,很多学生会和教师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的。除了这些,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活动,让师生一起参与,培养师生感情。
3.4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利用导入教学法,教师根据所学教材的要求,设计有趣的教学方案,利用一些有趣的学过的内容来引出新内容,或者用一个旧的问题引申出当天要学习的新内容,让学生能够把知识连贯起来,将新旧知识有机融合。其次,在授课过程中,灵活运用有趣的数学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史上有很多的故事,如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再如塞乐斯游历埃及时,曾用一种巧妙的方法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再次,教师在教学刚开始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定一些小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去完成这些小目标,通过完成这些小目标而不断进步,逐渐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短时间内去完成一个大的目标是不现实的,需要鼓励学生学生不要失去信心,持之以恒。
1.在一定的问题情境背景下,学生可以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借助教师和同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主动获得知识。
2.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动力,而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保障。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两者之间的互补与平衡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
3.学生和教师是教学活动中能动的角色和要素,师生关系是互为主体、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师生双方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都应得到发展和发挥。
4.学生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中。
5.教师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认识的过程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是发挥主体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
二、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1.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目标的确定应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能力目标的确定应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揭示和培养。
(3)情感目标的确定应注意学习兴趣的激发、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等等。
2.教学方法的选择
采用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3.问题的选择
合适的问题至少应有如下特点之一:
(1)重视情境应用,即给出一种实际情境和需求,以解决现实困难为标志。
(2)具有探究性,即问题不一定有解,答案不必唯一,条件可以变化,试验方案可以自己设计,允许与别人讨论等等。
(3)非形式化,即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模仿,不是靠熟练操作就能完成的,需要较多的创造性。
4.师生双主体意识的体现
(1)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意识强,能主动发现和分析问题,能联系新旧知识,能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伴开展交流、讨论,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并努力进行验证。
(2)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能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洞察课堂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并准确地判断发生问题的原因,能动地、有效地处理这种问题,把握教学活动的主动权。
5.教学策略的运用
(1)主体发展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组织并落实多种形式的课堂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提高认识能力和增强情感体验、情感控制能力,发展个性特长。
(2)动机激发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学生吸引到有兴趣的、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成功所产生的愉悦和成就感,学会正确地对待挫折,从正、反两方面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层次设计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从“自主、合作、体验、发展”等层次为学生提供概念、定理的实际背景,设计定理、公式的发现过程,让学生体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领悟寻找真理、发现规律的方法和思想。
(4)探究创新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和探究的时间,指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和独特见解。
三、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标准与方法
1.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标准
(1)能否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能否应用各种策略或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3)能否有效地解决问题。
(4)能否证明和解释结果。
(5)能否概括和推广解法。
2.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方法
(1)观察学生解题过程的细节。
(2)聆听学生对解题方法的讨论。
(3)批改学生的作业、测验和考试卷。
(4)分析学生的学习体会或考试心得。
(5)阅读学生的数学小论文。
四、研究的成效
1.青年教师的课堂教育思想和观念从“灌输型”向“启发探究型”转化。
听算好处多多,创设学生之间的竞争氛围,积极的心态,大多数学生动起来就能带动一部分不爱动的学生积极参与,从而使一些平时不爱动脑动手的学生也慢慢地融入每节课开头的听算中。老师在巡视过程中,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算的又对又快的学生板演,写得漂亮,有示范性,久而久之,学生的课前准备到位,听算积极,订正只念答案。(当然,接手新班时,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诚信。)再让全对的学生画上满意的符号,增强他们的信心,这良好的开端已经到位了。
二、适时调整学生状态,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
我坚信“亲其师而信其道”,通俗地讲,就是“要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看到学生精神状况差,忙着开课,效果往往很差。我的做法是讲个短小故事,激趣类、励志类、启智类,一句话,磨刀不误砍柴工,我的口头禅是:“营养大餐要跟上。”当然,如果能将所教学的内容与故事融为一体,那便是达到故事中的极致了。比如我在讲《商不变的性质》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故事:花果山上,桃子丰收啦。猴王要给大家分桃子了。他对一只小猴子说:“给你6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吧。”小猴子嘟囔着:“那么点!”大王听了又说:“那给你60个桃平均分给30只猴子吧”;小猴子说:“小气!”大王把手一挥说:“给你600个桃子,平均分给300只猴子,你满意了吧。”小猴子听了,高高兴兴地领桃子去了。分完桃子,小猴子又纳闷了,这么多桃子,怎么分到最后还是每只猴子只有2个桃呢?怎么回事呢?
三、引出新内容,明确目标很重要
俗话说得好,有目标的航船不会偏离方向。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要做到个个心中有数。这一个个目标像是航线中的路标,指引着大家上好本节课。教学活动紧紧围绕目标展开,让学生完成一个个目标后,有成就感,获得良好的心里体验。设计时要将目标分散,重难点分开,低起点,小跨度,才会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所有目标。
四、知识提炼到位,注重过程体验
如在四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一节口算中,开课我用了十道听算
之后,又出示课题《口算》后问学生:“你想学什么?”学生答,如何算得又准又快。学生在探究中,列出了书上的分解数的方法和竖式计算两种。这时,需要老师来提炼,你在算口算时是怎样算的?就有同学说了。如16×3.我直接用3×6=18,进1写8,1乘3得3加进位1得4,16×3=48。这就对了,我大加夸奖。所有的口算,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最终要达到看见横式就能写出答案来。
五、重难点知识早知道,早准备,早想办法克服它,办法总比困难多
每拿到一本书,我常常是从头浏览,哪些地方容易错,容易混淆。常思考总会有办法。所谓办法总比困难多,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做到心中有数,先为入主,达到高标准高准确率,从不仓促上课,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我反复斟酌,所编儿歌如:“乘法分配律很重要,简便运算离不了。正用反用都要熟,简算才能快又准。因数拆成和或差,用个()括住它。一数乘上几数和,有几个数乘几次。几个积的和或差,相同因数( )外放,()里写上和或差。”有了这些,学生就不容易出错了。
六、一题多解,启迪思维发展
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我提倡一题多解,有两种方法就用两种方法。写一种的给予鼓励,批语为“还有别的方法吗?”写两种方法的给予表扬,批语为“你是个善于动脑的孩子,你的脑袋一定会越用越灵。”例如,数学学习评价上有一题,甲乙两人同时加工1875个零件,用了25天,完工时乙比甲少加工125个零件,乙平均每天加工35个,甲平均每天加工多少个零件?
刚开始个别学生将所有的条件都用上,我指定学生反复读题,找出相关的条件,先求出一个问题,再结合其他条件或问题确定该怎么做。在我反复指导下,我班同学最终有了四种解法。(1)(35×25+125)÷25,(2)1875÷25-35,(3)(1875-35×25)÷25,(4)125÷25+35在我的鼓励和表扬下,有70%的同学对应用题已经不满足于一种解法了,对今后应用题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2.103
课堂是教学的重要场所,能够为我们的教学提供有用的工具,有效的推动教学活动,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但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我们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调整是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只有及时有效的完成这一任务,我们的数学教学才能获得进一步发展。
一、小学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
(一)课堂气氛沉闷
小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初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理,因此小学生的课堂原本应该是活泼轻松的,但是现实却是与之相反。可能一、二年纪的课堂氛围还算不错,由于学生的无畏,学生与老师的课堂互动能有效的带动教学的气氛。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以及心智的不断成熟,慢慢对老师产生了畏惧的心理,回答问题时有了很多的顾忌,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并没有预期的那么成功。同时随着年级的增高,课堂氛围就越沉闷,没有这个年纪应该有的活力。
(二)课堂教学形式单一
处于低段的小学生因为刚刚接触数学不久,对于数学依旧保持着期待与渴望,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课堂也没有更多的要求。但是随着年级的不断增长,学生对这个课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教师使用单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也就日益显现。在一个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上,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听与做好笔记,没有更多的参与性。长久下来,学生对于小数学课堂会渐渐产生厌恶心理,单调重复的教学课堂带给学生更多的是一种心理阴影,而不是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
(三)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
世界观指导方法论,正确的教学理念能够有效的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日益丰富,不同的人对于教育都有自己的理念与看法,因而会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只是从大局上来看,素质教育成为近年来最为提倡的,通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就目前的形式而言,很多老师并没有吃透教学大纲,也没有认真学习当今的教育理念,因而呈现出来的课堂教学日渐与实际脱轨,导致学生不能适应这样的课堂。
(四)师资力量薄弱,专业程度较低
师资是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力量,优秀的教师团队能够使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大多数学校由于不够重视小学教育,认为给小学生上课是件简单容易的事情,因而对于师资的吸纳远远没有中学严格。小学数学教师团队专业能力参差不平,有些甚至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也没有受过小学教育的专业培训,这样的教师团队不利于小学数学的教学发展。
二、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意义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途径,教师通过课堂来完成教学任务,因而,课堂的有效性必须得到良好的保证。保证课堂的有效性就能够保证学生学习的效果,我们的教学成绩才能够显现。不仅如此,良好的课堂教学还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与专注,保证学生能够专心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同时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与解题技巧,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
(一)转变教学理念
正确的教学理念是我们有效完成教学的基础,我们应该抛除传统的以教师为课堂主体的理念,逐渐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重要作用,充分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配合老师的课堂教学,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做为小学数学教师还应该认识到,教学理念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性,认真研究当下的教学形式,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应该完成任务。
(二)设计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是我们教学的重头戏,因此不能忽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第一要创设情境课堂。很多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因为故事具有极强的情境性与情节性,这样的内容最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课堂设计引入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采取讲故事的形式。比如课堂开始讲述故事帅气的王子需要去营救自己最心爱的公主,但是必须经过重重的数学考验,只有闯过这些难关,王子才能成功的营救出公主,而这些数学难关就可以设计成课堂的教学内容。当我们完成课堂教学后故事也就随之结束。可以想象,如果我们为学生创建足够引人的情节与情景,学生的注意力也就会放在课堂内容上。
第二要营造良性的竞争环境。良性的竞争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比赛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到良性的竞争中去。比如将班级按照学生的意愿分成几个学习小组,通过每次课堂的表现或者作业完成的情况进行奖励,这样的竞争环境是学生学习的一大动力。同时教师也应该多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机会,帮助学生在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形成自己的自信方式。
(三)数学理论联系实际
任何理论离开实际就会显得枯燥无味。数学原本就是一门相对抽象的学科,除了具有难以理解的抽象性之外,还具有生活实际性。在小学阶段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的指导学生的现实生活。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因而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不能只是纯理论的学习,应该密切的联系实际生活。例如,当学到三角形、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时候,教师可以准备不同面积的图形,分给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实际的测量,利用已学习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这样的实践课堂活动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兴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