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5 14:55:3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运动营养学论文

篇1

在中国营养学会特殊营养分会的发展历程中,分会通过召开特殊营养学术会议等方式,为各界专家学者和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的平台,有力地推动了国内发展特殊营养学研究。

1986年11月,第一届特殊营养学术会议在西安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有80名正式代表和47名列席代表,再加上其他相关人员,共计187人。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特殊营养专业组,于志深担任组长,吴训贤担任副组长,而这便是中国营养学会特殊营养分会的前身。在这次大会上,共收到了各界特殊营养研究人员的94篇论文和12篇专题报告,这些成果最终汇编成了我国第一部特殊营养学专著――《特殊营养学》。该书于1991年10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自1986年首届特殊营养学术会议召开至今,特殊营养分会已经召开了8届特殊营养学术会议。每一届会议都有众多的学术论文和专题报告,每一届会议都对当时特殊营养研究的前沿问题进行了探讨。

其中2006年8月20日至23日在江西省吉安市召开的第六届特殊营养学术会议上,与会专家提出了修订1991年出版的《特殊营养学》专著的意见,以反映我国特殊营养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推动我国特殊营养工作的发展。

而3年后在吉林延吉市召开的第七届特殊营养学术会议上,中国营养学会荣誉理事、《营养学报》名誉主编顾景范教授受邀作了题为《特殊营养学的发展与展望》的专题报告,同时程义勇教授也作了题为《改善军人应激适应能力的营养措施研究》的专题报告,两篇报告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也就是在这次学术氛围浓厚的会议上,《特殊营养学》第二版出版发行。

第二版《特殊营养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由顾景范教授、郭长江教授主编,经过20多位从事特殊营养学研究的专家共同修订完成,并由中国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葛可佑教授亲自作序。该书反映了近年来国内外特殊营养研究的最新进展,对于我国今后特殊营养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最近的一次特殊营养学术会议是2012年8月16日至17日在贵阳召开的第八届会议,这次会议上众多特殊营养学专家作了研究报告。

会上,挂靠单位为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所长汪海研究员亲临会议,并发表了讲话。汪海研究员在自己的研究报告中回顾了近年来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在高原营养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通过采用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先进技术,发现急性高原暴露可导致一些维生素的营养状况显著下降,补充相关维生素后,营养状况显著改善,同时对低氧的耐力也显著增强,其作用机制与调节多基因表达有关;该所的科研人员还应用一些药食两用的中草药,研制成功了参归片,可显著提高机体的低氧耐力。

同时,李可基研究员通过文献调研,提出了科学补钙的新理念,即除了补钙外,还应考虑其他影响骨骼健康的因素如运动等,以针对性防治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而杜松明博士则在自己的研究报告中分析了我国四城市成年居民夏季饮水量,并提出了我国成年人每日饮水推荐量。

另外,白树民研究员的报告针对长期航天飞行营养和食品研究面临的挑战,展望了今后我国航天营养工作者面临的主要任务。而杨昌林研究员则在报告中探讨了雷达兵服用膳食补充剂营养改善效果,其研究结果表明雷达兵服用膳食补充剂后相关营养素的营养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刘民航副研究员报告了模拟480m氦氧饱和潜水试验的营养研究结果,表明潜水员在水下存在着头痛、头晕、恶心、厌食、口感异常等问题,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其他学者的报告也从不同方面反映了近年来我国特殊营养研究领域内所取得的主要进展。

由此可见,历届特殊营养学术会议,不仅仅是特殊营养学专家的交流平台,更是众多相关领域科研成果的平台。

特殊营养研究 成果丰厚

中国营养学会特殊营养分会是中国营养学会领导下的二级学会之一,其主要目的在于团结全国特殊营养工作者、共同交流特殊环境与特殊作业营养研究和营养保障工作经验、培养特殊营养人才。

分会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研究、传播和普及相关的营养科学理论和实践技术,改善或提高高温、低温、高原、低照度、辐射、航空、航海、潜水和工矿、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人员以及运动员、军人、农牧民等的营养水平状况。

如今,特殊营养分会在郭长江主任委员的带领下,分会以上述目的与任务为指导,不断开拓进取,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郭长江教授先后负责或参加了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中国营养科研基金课题等研究任务。在他所主要从事的特殊人群营养代谢、营养需要量与食物天然成分保健功效等研究领域,200余篇,主编专著 8 部,参编专著 10 部,并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奖学金、中国营养学会优秀青年人才奖、美国农业部研究成果证书等多个奖项。郭长江教授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为他在特殊营养分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未来,他将继续从事特殊人群的营养代谢研究,并针对特殊人群存在的营养问题,研究制定特殊的营养干预措施,以改善或提高特殊人群的健康状况与作业效能。

近年来,在郭长江教授等一批优秀的特殊营养专家的推动下,特殊营养分会进行了多项特殊环境和特殊人员的相关研究,并获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篇2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学生的营养健康状况,有关调查也表明近些年来我国人们群众的营养情况在逐年改善,相关疾病也在逐年降低。但因为学生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也受到众多研究人员的关注,针对学生群体的营养调查文献很多,都认为科学的饮食结构才是保障营养的前提,对学生的健康有促进效果。

大学生营养健康现状随着每天早上第一节上课铃声响起,一手拿着早餐,一手抱着书的大学生们快步地穿梭在教学楼里,草草几口下去,算是结束了早餐的饮用。这种现象几乎在每个高校都存在着。营养学家表示,进食的时候,人体内负责后勤的副交感神经兴奋,于是消化道和消化腺功能活跃起来,供血增加,运动增强,分泌增多。在这个时候做运动,大量血液就会供应骨骼肌,以至于消化系统供血不足,会造成消化和吸收障碍。尤其是早上,体内能量水平很低,更应该有一个好的用餐环境和气氛,不能边走边吃。大学生们尽可能在食堂或者宿舍用早餐,切勿囫囵吞枣式进餐。长期草草饮用早餐,不仅会导致胃的不适,还会造成营养不良。专家还表示,人们群众的营养情况可以整体地反映出这个国家的各项情况,是一个国家的经济、物质等发展的体现。故对人们群众实施营养监测非常重要,尤其是大学生这一群体,其是国家今后的发展,应予以重视。

饮食无规律是影响大学生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有关数据表明,近年来,饮食无规律成为形成大学生亚健康现状主要因素之一。大学生对饮合理膳食平衡营养食的重要性明显认识不足,而无规律的饮食是造成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有关资料显示,日常饮食无规律的学生比例已分别占41.9%。长期无规律的饮食,不仅会引起营养不良,影响睡眠质量,甚至会影响人体神经体液调节和内分泌调节,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2001年营养学家孙建华在上海大学生饮食、营养、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中显示挑食、偏食,对某些食物有嗜好者较多。女生的蛋白质摄取量较低,尤其是动物性蛋白的食用量低。2005年营养学家辛碧芬对中南大学营养状况调查的结果是:中南大学学生营养不良率为19.9%,肥胖率为26.3%,膳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A、B2、C、钙等摄入与标准相当。2005年邓杰对南京高校大学生营养状况调查中显示:营养良食品营养与保健论文好者占36.9%,营养不良者占52.6%,营养过剩者占10.5%。查阅了近几年对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等的问卷调查研究资料。资料统计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的营养知识缺乏,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不良的营养行为,如不吃早餐,常吃零食等。应付用餐者比比皆是为了能多睡一会,许多学生都有不吃早餐的习惯,中午和晚上多吃些就认为能把早餐的营养补回来。而有些女大学生,考虑到要保持身材,也养成了长期不吃早餐的习惯,中午还能按时吃饭,但晚饭也是担心发胖,随便应付一口。熟不知,长期下去,这种营养流失,缺乏最基本的营养食物带来的危害可是非常大的。首先,一、对大脑的危害。虽说脑组织的重量只占人体重的2-3%,但脑的血流量每分钟约为800ml,耗氧量每分钟约为45ml,耗糖量每小时约为5g。二、对消化系统的危害。正常情况下,头天晚上吃的食物经过六小时左右就从胃里排空进入肠道。第二天若吃不好早餐,胃酸及胃内的各种消化酶就会去“消化”胃粘膜层。长此以往,细胞分泌粘液的正常功能就会遭到破坏,很容易造成胃溃疡及十二指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三、更靠近肥胖族:人体一旦意识到营养匮乏,首先消耗的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最后消耗的才是脂肪,所以不要以为不吃早饭会有助于脂肪的消耗。相反,不吃早饭,还会使午饭和晚饭吃得更多,瘦身不成反而更胖。饮食营养是大学生身体发育的先决条件专家建议,必须按时吃早餐,并且进食速度不能过快。尽量去食堂进餐,相对于学校周围的餐馆,食堂的就餐环境要好很多。另外,早餐不吃反误瘦身大计不要以为不吃早餐就可以少吸收热量而因此减肥,根据营养学家们的证实,早餐是每个人一天中最不容易转变成脂肪的一餐。如果每天不吃早餐只会让午餐吃得更多。早餐、午餐和晚餐的比例最好是3:2:1,这样子就能让你在一天内所吃的精华在体力最旺盛的时间内消耗掉。

篇3

[Abstract] Nutrition majors is the important base in college which cultivates professional personnel of the dietary guide,control of food hygiene,nutrition education and consulting service.In order to nurture the undergraduate to fit needs of society,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constr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about apply-type subject of nutrition majors.

[Key words] Nutrition;Apply-Type;Practice teaching

营养学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知识性和应用性很强,与国计民生的关系密切,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中都占有重要地位[1]。对于应用型营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实践教学环节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道德、知识、能力”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必须建立与培养方案相适应但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1.应用型营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1.1关于应用型营养学人才的认识

应用型营养学人才主要是指具备扎实的临床医学、预防医学、食品科学和营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不同于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纯粹务实的、操作性人才;也不同于传统的本科教学那样,培养理论性、研究型人才;更有别于社会上“短、平、快”培养出来的公共营养师。除了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团队意识,英语和计算机等通识教育的共性要求外,对他们的专业技术实践和应用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从创新潜质角度,应用型人才的主要特长在于技术实践与技术应用层面的创新,这与研究型人才长于规律发现、知识与理论创新,或长于技术发明与技术创造存在明显区别[2-3]。

1.2定位应用型营养学人才培养的合理性

我校自2009年开始招收营养学专业本科学生以来,积极推进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教学手段等内容的研究与实践,并选择应用型人才作为本校“营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原因为:我国正面临着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的双重挑战,全国范围内,营养缺乏性疾病仍然是首要问题,特别是某些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缺乏相当普遍;营养过剩以及与营养相关的慢性疾病的患病率也迅速上升,严重威胁着国民健康,因而,营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正规营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集中在中国科学院和各高校的公共卫生学院开展,但以研究型人才为主,多任职于大学和研究机构,从事相关的基础和人群研究。市场上各种培训班培养的公共营养师,可能会满足社会对营养专业人才的部分需求,但是,一方面多数缺乏临床医学背景,不能满足病人对营养的特殊需求;另一方面,有调查发现,大学相关专业在校学生报考公共营养师前后饮食态度、饮食结构以及营养知识回答正确率差异不明显[4],再者,由于培训时间相对较短,实践技能也不能做到系统的培养,显而易见,其职业资格证的含金量较低。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医学院校开设营养学专业,而且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较弱,导致营养人才的缺口主要在应用型层次上。

2.应用型营养学人才实践能力的分析与分解

为了便于实践课程体系的结构化设计,我们参考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课程描述[3],围绕技术的应用特性,从技术构成、功能构成和梯度构成三维角度对实践能力进行了分析与分解,如图1。

2.1技术构成是指实践能力所对应的技术分支。这些分支既要反映营养学的核心技术,又要包括预防医学、营养学和食品科学的交叉技术。具体包括食品理化检验技术、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食品毒理安全性评价技术、人体的营养状况评价技术、膳食计算与食谱设计技术、健康人和各种疾病的膳食指导技术、营养宣教与咨询技能以及食品卫生监督、食品质量控制、营养配餐等技术。

2.2功能构成是指实践能力所对应的职业分工或从业领域。可分为:①进入社区、家庭,在公共营养领域成为公共营养师;②进入营养科室或相关科室,在临床营养领域成为临床营养师;

③在营养研究领域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乃至博士研究生,将来可从事营养与食品的教学和相关科学研究工作;④在食品领域参与有关食品的卫生监督、分析检验、安全评价、营销等。

2.3梯度构成是指实践技能所对应的水平特征。技能一般是指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一种心智活动方式,它是通过训练而获得的。基本技能是指针对某一个或少数几个技术应用点的实践能力;综合技能被理解成对技术的综合应用或整合应用能力;创新技能被理解成对现有技术的创新应用能力和对新技术的快速响应能力,例如营养专业从业人员对营养软件的熟练应用能力,甚至是营养软件的设计,营养与运动如何协同促进健康等等,这也是应用型人才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3.应用型营养学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3.1应用型营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

应用型营养学人才的培养,以传授知识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提高素质为主线,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为了达到应用型营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借鉴国内、外的优秀做法,本文提出构建应用型营养学专业教学实践体系的六大板块,并将其纳入专业教学计划,详见表1。

3.2构建营养学专业教学实践模式的保障体系

3.2.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要达到应用型营养学专业培养的目标要求,就必需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水平较高、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组建:1)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实践锻炼,例如到企业、卫生监督所、疾控中心、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临床营养科“挂职”锻炼,参加一些由实战专家授课的专项技能研讨或培训班等,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高校教师队伍多元化,营养学是一门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食品科学、中医保健、烹饪等综合性学科,只凭借营养学教研室教师的力量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可以聘任其他学校的兼职教授、工作经验丰富的临床营养科医师为本专业的兼职教师,这样也可以对校内专职教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3.2.2实验室建设

为保证各项课程实验、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实习以及教师科研需要,新建了食品化学实验室、食品工艺实验室。并且充分利用与依托现有资源,营养学专业所在公共卫生学院,拥有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一个,即预防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其环境与健康实验室为徐州医学院重点实验室建设点;再加上学校对新专业的投入,使得实验室的规模和仪器设备都得到较大改善,保证了实践教学的质量,也为教师搞科研和学生科研训练、完成毕业论文创造良好条件。

3.2.3建立长期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

建立长期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能够弥补高校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让学生较真实地感受到进入相应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依托本校临床医学专业和预防医学专业现有的医院、卫生监督所和疾控中心等实习点,积极拓展大型企业、临床营养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实践基地,为学生实习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使学生掌握更为综合的实践经验。同时加强学校与实习基地之间的联系,将来在产、学、研等方面开展更深入广泛的合作,进而达到双赢。

4.营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建议

4.1不断改进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课程的安排本着“厚基础、强技能”的原则,不断优化实验课程内容体系。实验教学内容设置上形成以基础训练为主的验证性实验、以提高综合能力为主的综合性实验、以提高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主的研究性或创新性实验等不同层次实验类型的实验教学内容,突出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兼顾实验内容的与时俱进。

改进实践教学的方法,关键是要突出学生在实验和实习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淡化教师的设计者或领导者的角色。充分利用各类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教学资源,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和思考的余地,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设计、独立操作、独立分析能力[7]。

4.2创建科学的实践环节考核制度

实践环节的考核是检验和推进实践水平的主要手段。改变传统的以考核实验和实习报告为主的考评方法,创建科学、全面的实践环节考核办法,对学生的考核不仅包括实验报告和实践总结的撰写水平、实验理论的书面考核、而且要考核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态度、操作技能实际的掌握程度、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观察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从而更为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3形成有效的教学管理规范

在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实行过程中,以院主管教学的领导牵头,教学办公室协助各教研室、实验室组织实施,落实校外实习基地并完善学生实习的各项考核,最终确定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并在学院内制度化,确保实践教学准确、及时、有效的进行。

参考文献:

[1]申玲,江城梅,赵红,等.营养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2):218-219.

[2]隋志纯,谷岩.高校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商场现代化,2010,602(2):1.

[3]施晓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中国大学教学,2008(8):35-37.

[4]王琳君,夏明,张赛红.大学相关专业在校学生报考公共营养师之效果评价.中国食物与营养,2010(7):4-7.

[5]罗纲,赵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营养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探讨.医学教育探索,2009,8(4):355-357.

篇4

100~108岁之间。100岁时能坐、能站、能活动,还能写。107岁时还能走下自己的二层小楼到园中做示范操,并传授给来访的年轻人。108岁时撰写出版了《鉴证长寿――百岁教授的养生经》一书,并以此书来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

作为一百多岁的老人,竟能如此健康地生活工作,在养生保健方面一定有其特别之处。那么,郑老的特别之处是什么呢?就是他的“健康长寿诀”。即:1.思想开朗,乐观积极,情绪稳定。2.生活有规律。3.坚持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4.注意休息和睡眠。5.注意饮食卫生,切忌暴饮暴食。6.严戒烟,少喝酒。7.节制和不良嗜好。8.不忽视小病。9.注意环境卫生,多与阳光和新鲜空气接触。10.注意劳动保护,防止意外伤害。这十条长寿原则,乍一看并没有特别之处,但是,它的特别之处就是你对“十诀”的理解和应用。那么,郑集老人是如何应用“十诀”的呢?下面就是他的现身说法。

一、思想方面。尽力保持乐观、开朗,情绪稳定,尽可能不为不称心的遭遇忧心发愁。遇到任何困难,我都设法正面克服或迂回绕过,从不向困难低头。

二、行动方面。每天起居有常,工作、运动、休息和睡眠都尽可能按规律进行。每天工作11个小时左右,从85岁起,每天工作减为7个小时。早晨6点起床,起床前做自己设计的“床上操”15~20分钟。起床后洗漱完毕,随即做综合健身操15~20分钟。早餐后上班工作。上午工作4个小时,午睡1~2小时,下午在家工作,晚餐后静坐或者散步约半小时,洗足,9点就寝。

三、饮食方面。重视合理营养,每天早晨吃一个鸡蛋、250毫升牛奶加麦片和两片面包。午餐两素一荤一汤,荤素杂食,素食为主。主食为米、面,副食为肉、鱼、蔬菜、豆类、杂粮等。多吃蔬菜,不吃动物油脂和肥肉,只吃植物油,少吃油炸、腌制食物和过辣、过咸及过甜食物。进餐定时,每餐只吃八、九分饱。

篇5

 

人们在健身运动时会损失一定量的体液,体液的丢失很可能会造成人体内电解质代谢平衡紊乱,从而影响细胞和系统的功能、降低人体运动能力。运动中因汗液失水会导致细胞内和细胞外的脱水。既使很少的失水(1%体重)都会增加心血管功能的负担,美国运动医学学会的立场声明认为:适当的饮料补充有助于保持体液平衡,从而提高参与正常身体活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达到最佳的运动表现。因此如何有效补充这些损失的体液,是每个健身爱好者应该关心的问题。一般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都可进行补液,尤其是锻炼前、后的体液补充。对剧烈运动者或运动持续时间超过1 小时的锻炼者还要注意运动中的体液补充。

1.水的补充

运动中补充水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持机体的正常含水量。个人应该在参与运动前24 小时饮用充足水分,并在运动前饮用大约500ml的水量,就可以使机体贮备充足的水分,如果摄入水分过多,身体也有充足的时间将多余的水分排出

保证健身爱好者的水平衡,最关键的是积极主动地补水。凉开水是最好的选择,沸水经自然冷却后与人体细胞内的水分子结构非常接近,容易渗透到皮肤组织内部。如果运动1h以上,出汗过多,可以在开水中加少量的食盐。且以少量多次为宜,每次100―200ml。主动补水可以避免脱水的发生, 少量多次可以避免一次性大量补液对胃肠道和心血管系统造成的负担加重。补液的时间无严格的限制,但补液的总量一定要大于失水的总量。

运动时最好饮用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天然矿泉水或凉开水,纯净水或蒸馏水会造成血液稀释,排汗量增加,进一步加重脱水。

不要喝放置时间过长的水。时间过长或者隔夜重煮的水,已经没有了对人体有益的各种矿物质,还有可能含有某些有害物质,如亚硝酸盐等。另外,还要注意水的温度,可根据各人习惯掌握,约在20℃-25℃左右。有人喜欢在夏天或运动后喝冰水,这是绝对错误的。冰镇过的水的确可以,起到暂时清爽的感觉,但血管会由于刺激过强而引起收缩,造成血液循环不畅,尤其对胃粘膜的刺激极容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乱,重者还会引起胃痉挛和腹泻,老年人更应注意,不要饮用冰水或低温饮品。免费论文。

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补液切忌暴饮,因为在暴饮后,会增加排尿和出汗,使体内电解质进一步丢失,增加心、肾负担,稀释胃液,延长恢复时间。

2. 电解质与糖的补充

对大众健身者来说,每次运动所丢失的汗液不是非常的大,消耗的也没有专业运动员多,1h以下的低强度锻炼只会流失体内非常小部分的电解质。尤其是氯化钠,还有钾离子,在运动中都会流失。这时身体内储存的电解质会自动地释放到血液中,维持电解质的恒定。因此, 对1h以下的低强度锻炼者在运动后不需要特别补充电解质。

对不超过1小时的运动通常来说可以补充少量糖,对超过1小时的运动来说应该补充糖。含葡萄糖、蔗糖和其它多糖的补液饮料有一定功效,可以增加外源糖的氧化作用、推迟疲劳和提升运动能力

3. 运动时少服用高浓度的果汁、碳酸饮料

口味和气味较佳的饮料,尤其是微酸的饮料可以增加口感,促进摄入。运动时不易服用高浓度的果汁,因果汁中过高的糖浓度使胃排空的时间延长,造成运动中胃部的不适。尤其是溃疡、急慢性胃肠炎患者以及肾功能欠佳的人更不能饮用果汁。免费论文。可以把高浓度的果汁稀释饮用。

碳酸饮料含有二氧化碳,可以帮助消化,并促进体内热气排出,从而产生清凉爽快的感觉。它虽可补充水分,但营养成分很少。尤其是在剧烈运动之后饮用碳酸饮料容易引起胃痉挛、呕吐等消化系统不适症。免费论文。

5注重提高补液的口感

提高补充饮料的口感是达到饮料摄入与体内水分流失平衡的一个有效方法。饮料的口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温度和调味品等,虽然多数人喜欢饮冻水,受他们自己的饮水习惯影响的。试验研究显示,在运动后的恢复期,感觉最舒服的饮料温度是5℃,当然如果大量饮用时,15-21℃的饮料是较好的。当口感比较好时,自由饮用的饮料量明显提高。因此,饮料的舒适温度和口感对提高运动中饮料的补充是很有帮助的。一般来讲,味道是甜的,温度介于15-21℃,口感比较舒适的饮料有助于运动中和恢复期的饮料补充。这也是我们应考虑的问题。

综上所述,健身运动过程中应加强液体的补充,即为人体迅速补充在运动中丢失的水分、电解质和能量,从而有效的防止脱水、维持体液平衡和正常的生理功能;所补充的液体应具有刺激饮用、加快胃排空、加速小肠吸收、含有足够的能源物质以及促进体内平衡的特点;应根据各人情况掌握;补液的量应该和丢失水分的量持平。在热环境中进行相当大强度的运动时,随着出汗率的增加必须增加补液量。对于超过1 小时的耐力运动项目,饮料中可以加入适当的糖、电解质、一定量的钠离子(0.5-0.7g/L),因为它对于提高口感,延长饮料在体内的滞留时间,防止因过度饮水造成的低钠血症等都有帮助,帮助提高运动能力。对于持续时间超过1 小时的剧烈运动,糖的摄入速率建议为30-60g/h,这样可以维持糖类氧化,推迟疲劳的发生。这个速率的糖补充可以在不影响饮料运输的前提下,通过摄入600-1200 ml/h,浓度4-8%的糖饮料获得。糖可以是单糖(如:葡萄糖和果糖),也可以是多糖(如:麦芽糖)。

参考文献:

[1]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陈吉棣.运动营养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

[3]鲍勃.默里.液体补充:美国运动医学会的见解[J].体育科学,2000,20,(3):88-91.

[4]田野 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8

[5]运动生物化学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6]邓树勋 王健 乔德才 运动生理学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

[7]张蕴琨 运动生物化学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

篇6

中图分类号:G804.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3-0359-03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从西安市城区随机选取3个城区,每个城区再随机选取2个社区,从所抽取的6个社区中各随机抽取居住5年或以上的常住女性居民120人,共650名(剔除有明显严重急、慢性疾患和肥胖遗传史者70人),年龄50~60岁,平均年龄(54.1±2.6)岁。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1.2.1.1问卷的设计过程1) 查阅文献。广泛查阅有关肥胖成因、评价肥胖及与问卷设计有关的文献资料。

2) 专题小组讨论。选取10名研究对象,根据设计好的讨论指导进行专题小组讨论,收集其膳食营养及体力活动情况,包括食物的种类、数量及活动类型、频率、每次活动时间以及他们参加各种体力活动的原因和存在的障碍等内容,为问卷的设计提供依据。

3) 追踪调查。(1) 膳食调查:采用每天食物称重法对小样本人群进行调查,其中包括2个休息日和5个工作日。每个受试者由一位调查员负责,调查员负责称取受试者食入的每一种食物的生重、熟重以及摄入的量,并对受试者餐后盘中剩余物如菜汤进行称重和记录。对于在餐馆就餐者,则采集与其所吃食物相同的样品,根据样品的食物成份,利用其他受试者家庭做过的同一种食物的各成分的生熟比例取代其生熟比例[1]。

(2) 体力活动调查:由调查员对小样本人群从工作、家务劳动和体育锻炼三个方面进行直接跟踪调查,调查受试者在一周内的体力活动情况。包括各种活动的类型(如站立、行走、搬运重物、散步等)、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等。

4) 专家访谈法。根据以上所得到资料设计好问卷后,选择从事体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医药卫生以及营养研究方面的专家,向他们征求意见,请他们对编制的营养及体力活动行为方式问卷提出补充、修改意见,并对该问卷进行效度的主观性评价。

1.2.1.2问卷描述1) 膳食营养问卷。膳食营养问卷收集的是被调查对象在调查时的前一天的膳食营养情况,收集内容包括:一日三餐中膳食的种类和数量等。每一问题后列出空白项,以填写没有包括的食物种类。还询问了“平时最喜欢的食物类型”及“每周平均进食的次数”和“平均每次进食的量”、“平时加餐的食物种类及数量”等。

1.2.1.2体力活动问卷体力活动问卷收集的是被调查对象在调查时的前一天的体力活动情况,收集内容包括:体力活动类型、频率、每次活动的持续时间和活动强度等。每一问题后还列出空白项,以填写没有包括的活动。对于每一种活动,还询问了“上星期共参加的天数”、“平均每天参加的活动次数”、“平均每次的活动时间”、“活动时呼吸和心跳加快的程度(a.没有b一点c较快d.很快,用于确定活动强度)”等。

1.2.1.3问卷的预试验问卷初稿完成以后,在调查员讲解下,选择某一个社区30位居民认真填写。同时,对每一种被调查到的食物和每一项体力活动依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1991年编著的《食物成分表》[2]和《营养学》[3]附录1各种身体活动热量消耗表,计算出每天的能量摄入量与消耗量。针对以上搜集来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对问卷进行初步的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问卷进行修改。然后再选取另一社区的30位居民进行填写,再根据填写情况进行修改。前后共进行预试验三次。

1.2.1.4问卷的验证1) 问卷的可靠性验证。在同一人群中,采用重复实验对问卷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比较两次调查结果的一致性。

2) 问卷的有效性验证。采用专家评价的方法评价问卷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将问卷发送给7位专家,向他们征求意见。问卷效标效度的评价,首先要确定一个效标,然后分析问卷调查结果与效标的相关程度,评价问卷的效度。

采用经检验信、效度均较好,符合本课题要求的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大面积调查。发放问卷650份,有效问卷557份,问卷有效率为85.7%。

1.2.2体格测量法[4]身高和体重指标严格按《体育测量与评价》规定的方法和要求进行。

1.2.3数理统计法将获得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包进行描述统计及U检验处理。各指标的计算方法如下所示。

1) 体重指数[6]: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当BMI:18.5-23.9/为正常; BMI :24-27.9/为超重; BMI ≥28/为肥胖。

2) 中国营养学会1997年4月公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对中老年女性的营养膳食的能量摄入与体力活动的输出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确定了中老年女性的热能摄入与消耗的计算方法。

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3]

成年女子:A=0.00586*身高(cm)+0.0126*体重(kg)-0.0461

总能量消耗的计算公式:总耗能=每一项活动消耗的热能和*体表面积*(1+6%)或(1+10%)

3) 剩余能量(Kcal):剩余能量=总能量摄入―总能量消耗。

2结果与讨论

2.1营养与体力活动行为方式问卷的研究膳食营养结构的分类是依据《营养学》(附录2:食物一般营养成分)[3]营养成分的划分办法,结合西安市城区中老年女性日常膳食的情况划分的。体力活动按其目的的不同可分为工作、家务劳动、和闲暇(或业余)时间的体力活动[5](调查结果见表1)。其中蔬菜类主要包括根茎类及制品,嫩茎、叶、苔、花类,瓜、茄果类和菌藻、咸菜类;豆类主要包括植物性蛋白(豆类及制品);淀粉类主要包括谷类及制品和甜食类;脂类主要包括油脂类及肉类等。此外,体力活动方面家务劳动主要包括整理内务、洗衣、擦地、做饭、擦洗食具等;体育锻炼主要包括散步、跑步、球类运动、跳舞和太极拳等项目。另外,从表1结果中可以看出不同膳食营养和体力活动各天的均值与7 d的均值存在一定差异,因此,调查1 d的膳食营养和体力活动是不能代表受试者的营养及体力活动行为,进一步将两天的调查结果合并计算的均值与七天调查结果相比,误差明显减少,若将二个工作日与一个休息日合计三天的调查结果的均值与7 d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故本研究试图采用3 d的问卷调查来评价中老年女性的营养及体力活动现状。

2.1.1问卷的可靠性评价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批受试对象使用相同测量手段,重复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如两次测得的结果一致性程度高,则问卷的可靠性高。本研究采用的是三天的膳食营养及体力活动问卷调查表,前后两次重复测量的结果如表2所示。不同膳食营养成分摄入量以及不同体力活动所占有的时间前后两次调查结果之间一致性较好,均不具有差异显著性意义(P

2.1.2问卷的有效性评价问卷的最重要的特征是它的效度。所谓效度,就是指对于所要测量的行为特征测量到什么程度,即拟测属性与实测结果的一致程度。对问卷效度的评价包括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等指标,其中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两个指标都是由专家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评价的主观指标。根据专家的评价结果,本研究设计的营养及体力活动行为方式问卷的结构效度较高,能测量所要了解的中老年女性营养及体力活动情况,并且问卷也能够完整地表达本研究所要了解的各个内容。

问卷效标效度的评价,首先要确定一个效标,然后分析问卷调查结果与效标的相关程度,评价问卷的效度。根据“剩余能量论”,剩余能量过多是造成单纯性肥胖的主要原因,而剩余能量是由膳食营养的能量摄入和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决定的。因此,可以假设本研究设计的问卷调查结果:受试者膳食营养的能量摄入与肥胖呈正相关关系,而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与肥胖存在负相关关系,就可以依据膳食营养的能量摄入和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与剩余能量之间相关程度的高低来定量判断问卷的效度。

通过对受试者7 d的问卷调查,依以上计算公式,BMI指数与能量代谢的基本情况见表3。以膳食营养的能量摄入、身体活动的能量消耗及剩余能量的均值为分界点,把受试对象分为两组,高于平均值的人群作为高能量组,低于平均值的人群作为低能量组。分别比较各组BMI指数的均值以及能量摄入、能量消耗和剩余能量与BMI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见表4所示:高能量摄入组和低能量摄入组、高能量消耗组与低能量消耗组及高剩余能量组和低剩余能量组BMI指数的均值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2.2问卷的实验验证

将所有557名受试者作为总体,其中24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 通过对问卷信度检验,发现两次调查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关系数在0.55以上,表明本研究设计的3天营养及体力活动问卷能可靠地测量西安市城区中老年女性的营养及体力活动水平。

2) 通过对问卷效度检验,发现3 d的营养及体力活动问卷与效标之间存在较高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0.53以上,表明本研究设计的3 d营养及体力活动行为问卷能有效地测量西安市城区中老年女性的营养及体力活动水平。

3) 参照能量指标的变化,根据统计学中率差异检验原理,寻找出能量指标变化的BMI指数临界点,即超重评价标准和肥胖评价标准。对本研究肥胖评价标准的检验表明剩余能量越多肥胖程度同步提高,同时也说明该营养及体力活动问卷的有效性较高。

3.2建议由于研究客观条件的限制,本研究仅是一种方法学的探索。要研究适合中国人的营养及体力活动评价方法,需要扩大样本量,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艳平.膳食脂及和体力活动对体成分的相对影响[D].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2000.5.8.

[2]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营养与仪器卫生研究所.食物成分表[M].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30-135.

[3] 王维群,主编.营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

[4] 赵秋蓉,黄海,袁尽州,编著.体育测量评价[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12.

[5] Pate RR. et al.physical activity and public health: A recommendation from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and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JAMA,1995.273:402-407.

[6]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适宜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 5-108.

[7] 陈及治,主编.体育统计.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会审定[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6.

[8] 刘爱玲,马冠生,张倩,等.小学生7天体力活动问卷信度和效度的评价[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10):901-904.

[9] 庄耀嘉.小学学童性格评定量尺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新世纪心理与教育测量展望[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35-58.

篇7

一、科学膳食

日本人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平均身高不断提升,至今已比中国0-18岁孩子高2.54厘米。首要原因即是重视营养, 其中包括重视早餐,从幼儿园到初中全面推广“课间奶”;每人每天摄入的膳食品种不得少于30种等多项细致入微的内容。因此在专业营养师搭配之下,中国青少年遵循着科学膳食的原则,将可大幅改变,因学习繁忙膳食不均所造成的“外在性压迫”的生理阻断,中国古老的《黄帝内经》提出了“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的饮食原则,与现代的科学膳食理论不谋而合,每日膳食中选用的品种要达到五大类、十八种以上粮食供能占全日总供能量的55%~65%,蛋白质占10%~15%,脂肪占20%~30%,将以上食物科学搭配,按早餐占30%、午餐占40%、晚餐占30%的比例分配到一日三餐中,即可大幅实现青少年增高之可能性。

二、形态训练

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面临高强度的升学压力,许多孩童肩负着升学的压力,上下学的书包迫使双肩不断下沉,进而影响体态,不但外在体态不佳更阻断骨骼长高之可能性,使骨骼长期处于压迫和不对的姿势中,如能进行形态训练,将能有效改变弯腰驼背的状况,进而提升孩童身高。恢复亮丽的青春,专业形态训练的原理即是透过移位的核心,通过双脚的外开,强制人体重心后移。驼背者的重心是在前脚,体态挺拔者的重心是在脚跟,把重心后移到脚跟就可以矫正驼背,从根本上矫正。同时形态训练不仅可提高身高更具有改变神经和大脑系统的功能,是外环境的改变对于人体的一种刺激, 脑和脊髓及周围神经要建立迅速而准确的应答式反应,而脑又要随时纠正错误动作,储存精细动作的信息。经过经常、反复不断的刺激,可提高人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从而使大脑更加聪明。

三、锻炼身体

锻炼身体,是我们最常听到长高的方法之一,它的科学根据来于强烈的肌肉运动将有效促进心血管收缩,使全身达到一种运动燃烧的状态。而专业的锻炼将有别于一般的自我锻炼,对全面提升素质起到关键性作用,自我锻炼由于缺乏对运动概念的掌握;如跑步在硬路上而不是铺跑道时,对关节软骨的压迫将比提升来得明显,而一旦出现运动伤害,将会影响孩童的学习意愿,并给身体带来损伤,专业的锻炼不但可以正确提升自我,并可增强各部位的肌肉使用。结合运动美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和运动生物力学,训练孩童独立的能力,以及提高意志,思想和品德使其具有良好的运动家品性,并使用区别对待和合理安排对孩童进行综合和变化训练法拟定训练计划,全面进行提升。

四、心理暗示

按教育心理学理论,巴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从心理机制上讲,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我们在生活中无时不在接收着外界的暗示。比如,电视广告对购物心理的暗示作用。我们将其使用在增高上,将可得到积极的正增强,从而增进或改善孩童的心理状态,调节行为和生理机能达到改变的目的。积极的心理暗示可帮助被暗示者稳定情绪、树立自信心及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采用“汽车预热”的方法,使孩童认识到自己即将发生改变,从而以全新的心态去面对挑战。除了增高,将可同时获得,提高挫折耐受能力,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五、自然增高

综上所述,孩童增高之实践操作可行性得到科学的证实,生物细胞的变化不只建立在先天的遗传上,更建立在后天的科学膳食,形态训练,锻炼身体和心理暗示上。南京医科大学副教授举林书豪的例子为例,掌握了科学根据认为中国孩童并没有先天输在起跑线上,而是在未来的发展“掉队”。长高是每个家长更是每个孩童的梦想,营养和运动将激发孩童的潜能,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生长,心理暗示更可以增进孩童自我的信心,进从生理和心理上都真正高人一等。

参考文献:

[1]博林(Bohlin)等:《教育心理学》(eng.)(北京:机械工业,2012)

[2]张力为.《运动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2007)

[3]高言诚.《营养学》(北京:北京体大,2006)

篇8

一、凸显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基本理念和研究趋势

(一)《指南》已经成为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研究与实施的指导性文件

本次年会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颁布以来学前儿童健康教育领域的首次全国性学术研讨会。本次年会不仅进一步帮助与会人员深入理解了《指南》精神,也展示了在《指南》指导下健康领域所开展的一些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会上,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顾荣芳教授作了《贯彻<指南>精神,实践健康教育》的主题报告。报告在整体把握《指南》精神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地逐条分析了健康领域的目标和内容,并分享了有关健康领域关键经验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刘馨副教授在《提高幼儿园体育活动质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主题报告中指出,应“落实《指南》精神,正确把握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目标”,从而促使各幼儿园充分理解《指南》的相关内容,以引领其提高体育活动质量。深圳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陆克俭教授在《幼儿园体育教学的价值、特点与策略》的报告中也以《指南》为指引,探讨了幼儿园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另外,《幼儿园特色体育活动探索》《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安全策略》等获奖论文都以《指南》中的相关内容作指导,从不同的角度对幼儿园健康教育进行了探讨。

(二)从多学科、国际化的视角来研究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状况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绝不是孤立的研究领域,应尽可能拓宽视野,吸收其他学科或国外的理论营养。本次年会中的部分研究成果采用了社会学、心理学、营养学等学科视角,部分成果借鉴了国外先进经验,体现了我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走得出去,回得进来”的基本研究趋势。例如,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主任朱惠莲教授在其主题报告《学龄前儿童的营养与健康》中通过详实的数据从营养学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幼儿和家长在饮食营养方面的误区,提出了培养良好饮食习惯的对策与建议。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特级教师姚蓓喜从“科学营养、食品卫生、美味烹饪、饮食健康、营养研究”五个方面谈了如何通过提高幼儿膳食质量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来自新疆的李元玲老师借鉴积极心理学中“幸福感是个人积极的心理体验”的观点,以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第四幼儿园教师为例,分析了幼儿园教师职业发展的五种心理健康危机,并提出了相应的化解策略。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周燕教授在《“重要他人”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报告中引用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的“重要他人”的概念分析了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另外,美国免费营养早午餐政策、美国《3~5岁儿童运动课程的适宜性实践》等都对我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研究与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充分分享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实践经验

本次年会的分会场设立在广州市第一幼儿园、广州市第二幼儿园、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一院、政治部幼儿园和司令部幼儿园。从各幼儿园的园所经验介绍、健康特色活动观摩以及专家点评中,我们可以在特色体育活动开展、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环境创设、师资培养等方面得到一些借鉴。

(一)传承传统文化,设计别具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

秉持本次年会“快乐体育”的主旨,各个分会场所在幼儿园展示了幼儿武术操、幼儿篮球活动等特色体育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生动活泼的表现,一方面体现了幼儿园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另一方面也是传统文化传承的结果。各幼儿园都选用了优美的广东音乐、广东传统武术操和民间游戏,加上独到的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设计出了别具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这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幼教工作者实施具有特色的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具有启示作用。

(二)高效利用物质资源,创新幼儿园体育运动环境

幼儿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学习知识、发展自身的。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具有挑战性的物质材料,可以有效地将幼儿的运动、游戏、交往和探究融为一体。各幼儿园除了在户外设置丰富多样的大、小型运动器械外,还高效利用废旧材料和低结构材料自制运动器械,或者采用一物多玩的方式,既符合环境创设的经济性和创新性原则,又能增加体育活动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一条简单的“溜溜布”可以锻炼幼儿走、跳、蹦等基本动作;三张普通桌子的不同摆设也可以让幼儿尝试做侧身钻爬、直体翻滚、平面跳跃等动作。

(三)凸显融合意识,重视幼儿园健康教育与其他领域的相互渗透

“快乐体育”是为了“健康身心”,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每位幼儿园教师在设计健康教育活动时都能有意识地将其他领域的教育元素融合进来,而体育活动最能体现幼儿园教师的融合意识。例如,中班体育活动“好玩的溜溜布”在每一个环节中都伴以有节奏的音乐,有效地将体育文化意识与音乐之美融合在一起。再如,大班体育活动“好玩的小布格”将体育、音乐、科学、社会领域有机结合起来。

(四)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健康教育素养,发挥男教师特长

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幼儿园教师的健康教育素养,而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幼儿园教师具有扎实的保教知识和健康教育技能,更有赖于其对幼儿运动发展理论的掌握。在本次年会上的幼儿体操表演和体育活动展示,都反映了各个幼儿园对于提高教师健康教育素养的重视。有了专业的教师,才会有简单多变的材料和设计到位的活动。本次年会上,我们有幸看到了诸多男教师矫健的身影,各幼儿园充分发挥了男教师在设计和组织幼儿体育活动方面的特长。

三、进一步厘清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中的相关内容

(一)区分了学前儿童体育活动中的相关概念

1.体育课与体育活动

“体育课”仅仅是一次以体育活动内容为主的集体教学活动,而“体育活动”则包括晨间锻炼、户外体育活动、区域体育活动、室内外体育游戏、幼儿体操,以及渗透在其他领域或生活环节中的身体活动。仅仅重视“体育课”,则有可能陷入“小学化”的误区。

2.特色体育活动与体育特色

有教师认为在幼儿园展示了特色体育活动,该幼儿园就是体育特色幼儿园了。这是把特色体育活动的开展看成了体育特色幼儿园的全部或主体。仅凭特色体育活动并不能形成一个幼儿园特有的风格,但是初期可以作为体育特色幼儿园创建的突破口。只有当整个幼儿园的园风园貌、核心价值观以及园本课程建设过程中都体现出体育特色,幼儿园中形成了体育文化氛围的时候,或许才可将其称为“体育特色幼儿园”。

(二)明晰了学前儿童体育活动不同性质目标之间的关系

1.在确定普适性活动目标的基础上考虑目标的具体化和多样性

篇9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520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93-01

脑血管意外也可称为是脑卒中(Stroke,也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发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诱发患者引发脑血管意外的因素有多种,多为外部刺激或是心理刺激,从而引起患者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是破裂。脑血管意外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或是出血性脑卒中。在工作和社会压力如此大的现今,我国脑血管意外的发病率可以说是呈直线上升,根据有关数据统计,每年在每10万人中,就有150人引发脑血管意外,且在紧急抢救后致残率也是高达75%。为了能够尽量的降低致残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学者对于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康复护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在康复护理时,早日介入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本文将选取本院在2008年7月――2009年8月收治的100例脑血管意外患者,并对这100例患者采用早期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报告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本院在2008年7月――2009年8月收治的100例脑血管意外患者,年龄在55-80岁,平均年龄在60岁。男性68例,女性32例,100例患者经过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并经过颅脑CT再次进行确诊,100例患者均为处罚者,且都存在着肢体功能障碍。100例患者中有85例是在发病后的3天内入院,15例患者是在发病后的2天内入院。在入院的检查后发现,100例患者中出血性脑卒中患者5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5例。在发病后经过紧急治疗后度过了危险期,且全部出现了肢体偏瘫,有20例患者还伴有失语症。

1.2护理方法对这100例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护理方法,其进行护理的前提条件是不影响医生进行临床抢救。当患者度过危险期后,意识清晰,生命各项体征都处于平稳的状态,且病情并没有任何的进展。观察2d后就可以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

早起康复护理主要可分为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康复训练。

心理护理:脑血管意外的疾病给与患者带来的痛苦不仅仅是生理上的,还有心理上的。有些患者担心患上疾病后,引发的瘫痪长久都难以痊愈,使患者心生恐惧、悲伤以及绝望。所以护理人员应当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鼓励患者重新的树立起治疗的信心,因为心理也是促进身体早日康复的一大因素。

饮食护理:脑血管患者在护理期间,要尽量的食用低盐。低脂的失误,最好是新鲜的时蔬水果以及一些含有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护理人员还应当建议患者少食多餐,帮助消化。

康复训练:在100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伴有失语的情况,因此在进行康复训练的时候,不仅需要对患者的肢体,还要对肘部、膝盖部、手指、脚趾、脚踝、肩部、髋部等部位进行训练。还需要对患者语言功能进行训练,帮助患者早日恢复语言功能。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显著性检验水准a=0.05。

2结果

100例患者在病发后入院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并在入院后的5周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在5周内观察100例患者的治疗情况,肌力提高Ⅰ级的患者有30例;肌力提高Ⅱ级的患者有65例,肌力无提高或是无改善的患者有5例。在脑血管疾病引发后引发失语症的20例患者,经过早期康复护理,已经有18例患者恢复了语言功能,有2例恢复较为缓慢。

3讨论

脑血管意外在病后所引起的并发症是属于脑性偏瘫,但是在本质上还是属于运动功能障碍,其原因是属于控制运动功能的运动神经元受到损伤,是患者的神经中枢无法控制运动功能,从而引起运动模式异常。

康复护理是建立在脑侧支循环的情况下,并不断的促进患者病灶周围组织的重组和康复,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患者的脑部的可塑性,并达到提高患者运动的能力。

早期康复护理可在最大程度上创造患者遭到损伤神经修复的条件,使得患者遭到破坏的运动反射弧在具有良好的条件下重新建立起来,并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患者肌肉萎缩以及关节脱位和关节挛缩畸形的状态。

在上述100例患者中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的使得患者恢复运动功能以及语言功能,在临床护理中,治愈率是95%,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继荣,吴霜,黄宇,等.规范三级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功能临床疗效研究[A].2007年贵州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08.

篇10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62(2017)01(a)-0030-02

经临床研究统计发现,近些年由于患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多,以及我国年龄老龄化,使得患老年髋关节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临床治疗患者愈合时间延迟以及疾病严重化[1],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对此,该次对于临床血糖控制不好,且髋部发生骨折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详细讨论和分析。为今后临床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临床治疗提供有利参考和证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次资料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前来该院骨折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的32例患者,将其分为空腹血糖控制良好者A组和空腹血糖控制不良者B组,每组16例,所有参与调查患者均符合2010《中国2型糖尿病指南》[2],经生化检查患者围手术期空腹血糖超过8.0mmol/L为空腹血糖控制不良者[3],以空腹血糖为控制标准分为空腹血糖控制不良者和空腹血糖控制良好者。经统计发现A组有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范围为58~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72±8.2)岁,患者主诉摔伤有8例,坠落有8例,经生化检查发现患者血红蛋白在120.3~122.8g/L;B组有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范围为57~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98±8.4)岁,患者主诉摔伤9例,坠落7例,经生化检查发现患者血红蛋白在128.7~130.2g/L。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告知相关参加调查的注意事项和相关事宜,并签署知情同意书[4]。

1.2治疗方法

术前嘱患者8h禁食水,避免由于全麻造成食物反流而导致误食窒息[5]。生化检验患者血型,进行配血准备,且协助患者取健侧卧位,评估患者身体综合情况给予患者全麻或硬膜外麻醉。根据患者患病情况给予A组9例患者切开复位,7例患者关节置换;给予B组10例患者切开复位,6例患者关节置换。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等待手术时间、切口缝合时间、患处拆线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回访统计患者死亡率。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若出现血压持续下降、呼吸微弱以及降低等情况应立即进行紧急抢救[6]。

1.3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算处理,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且计数资料以(%)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综合预后情况

经统计A、B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2,P=0.547);相比等待手术时间A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23,P=0.003);相比手术拆线时间A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4,P=0.102)。

2.2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经计算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例(18.75%),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例(43.7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回访死亡率情况

经过术后患者出院回访,术后1个月后A组患者1例死亡,死亡率6.25%,而B组患者2例死亡,死亡率12.50%,相比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1年后A组患者2例死亡,死亡率12.50%,B组患者2例死亡,死亡率12.50%,相比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为血糖代谢异常疾病,临床研究发现胰岛素分泌和生物受损,导致血糖长期、大量血糖淤积身体代谢不畅,严重可导致患者身体组织、器官发生病变,如眼、肾、血管、心脏等器官慢性损害和功能丧失。临床分为Ⅰ型和Ⅱ型糖尿病,可由于患者遗传导致,也可由于患者日常饮食、生活规律、运动减少等因素导致,破坏身体胰岛素β细胞。患者可出现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少)[7],肥胖、乏力等临床表现,而患者随着年龄增高导致各项身体组织和器官均发生病变,所以发生老年髋部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逐年升高,而临床研究证实,对于老年髋部骨折主要治療手段为手术,且手术时间越早越好,其他学者研究发现[8],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等待时间平均值为4.8d,而对于合并并发症则术前等待时间更长。但对于该次研究的患者中A组为血糖控制较好,从统计数据发现术前等待时间明显短于B组患者时间。可能与患者髋部进行骨折手术,年龄较大且属于开放性创口,所以,对于患者术前身体情况综合性评估较为重要,尤其对空腹血糖控制不好者发生骨折后的空腹血糖,应将患者血糖控制在正常值范围内,以免术中出血量较大导致患者凝血障碍[9],而从该次研究发现,两组患者手术开始时间至患者切口缝线时间、住院共计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术后治疗过程中A组患者明显控制率较B组患者好,这一结果与其研究目标相符。但经研究延伸发现胃肠综合征可能与患者情绪抑郁和内心焦虑有较大关系,对于B组患者可能由于患者骨折疼痛且等待手术时间较长而增加内心压力,加重情绪抑郁和内心焦虑情况。所以临床医生应对血糖控制重视起来,使患者血糖快速控制而进行手术,减少患者疼痛而至的烦躁不安和恐惧,进而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对患者术后1个月和1年回访发现,患者1个月的死亡率A组低于B组,而1年后的死亡率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意味患者血糖的有效控制的使得远期效果不明显。这一结果与预期目标一致。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应严格控制血糖,需将血糖控制在8.0mmol/L以下,以保证患者术后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痊愈时间。

[参考文献]

[1]王国旗,龙安华,张立海,等.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水平对预后的影响[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4(7):844-847.

[2]张健.老年糖尿病患者骨科手术围手术期相关处理[J].当代医学,2015(36):77-78.

[3]范秀丽.髋部骨折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水平对预后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6(7):94-95.

[4]李文龙.糖化血红蛋白对合并糖尿病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及预后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6(6):1037-1038.

[5]潘冬梅,陈宝珍.骨折合并糖尿病老年手术患者血糖控制和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体会[J].糖尿病新世界,2016(17):149-150.

[6]李硕,李春瑶.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营养管理[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营养学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营养学术会议论文资料汇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营养学专业委员会,2016:1.

[7]宋正辉.探讨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手术治疗[J].糖尿病新世界,2015(13):45-46.

篇11

本试验用青稞秸秆替代燕麦干草作为唯一粗饲料来源,研究其对生长期藏绵羊体增重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选择18只4~5月龄健康河谷型藏绵羊,随机分为2组,即:青稞组(青稞秸秆300g/d+精料300g/d)和燕麦组(燕麦干草300g/d+精料300g/d)。试验期4周,第1周为预试期,第2~4周为正试期。正试期结束后,按公母各占1/2原则,各组分别选取6只羊屠宰采样。结果发现:青稞组与燕麦组藏绵羊的体重、日增重、脾脏重和脾脏指数均差异不显著(P>0.05);青稞组与燕麦组藏绵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溶菌酶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青稞组中溶菌酶含量有高于燕麦组的趋势(P=0.083);青稞组与燕麦组血清、胸腺和脾脏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10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来看,与燕麦干草相比,饲喂青稞秸秆不会降低生长期藏绵羊的体增重及免疫性能,且有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因子(溶菌酶)含量的潜力,可作为藏绵羊的粗饲料来源。

关键词:

青稞秸秆;体增重;免疫指标;藏绵羊

粗饲料是青藏高原地区畜牧业发展中的主要制约因素,近年来青稞籽实资源的开发利用产生大量青稞秸秆,开发本地大宗青稞秸秆资源的饲用价值可缓解尖锐的草畜矛盾。但目前在高原农区青稞秸秆大部分被废弃或用作燃料,仅少部分作为牧区冬春季饲草资源开发利用[1-2]。青稞秸秆纤维较普通麦草更加细小,纤维长度较一般麦草短,较普通麦草更加适口[3],在秸秆类粗饲料中营养价值中等且较全面[4-6],作为青藏高原地区的大宗粗饲料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青稞籽实中β-葡聚糖含量为3.66%~8.62%,而青稞秸秆中β-葡聚糖含量也较高,尤其是地区的青稞秸秆中高可达0.096%[7]。β-葡聚糖的活性结构是由葡萄糖单位组成的多聚糖,它们大多数通过β⁃1,3和β⁃1,4糖苷键结合。许多研究认为,β-葡聚糖的作用与肠上皮细胞和肠道相关的淋巴组织的免疫功能及活性有关,它能够促进小肠的蠕动,提高结肠中益生菌的数量[8-11];活化巨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等,因此能提高白细胞介素(IL)、细胞分裂素和特殊抗体含量,全面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影响机体免疫机能[12]。燕麦干草是青藏高原地区反刍动物中普遍应用的优质饲草,质地柔软,营养价值高[13-14]。且同青稞秸秆类似,燕麦干草中也含有丰富的β-葡聚糖[15]。Long等[16]报道,补饲青稞秸秆可提高放牧牦牛的生产性能。但相关研究不多,且尚无青稞秸秆对藏绵羊免疫机能影响的报道。因此,本试验旨在比较青稞秸秆和燕麦干草对生长藏绵羊体重、免疫器官发育及免疫性能的影响,为青稞秸秆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设计

选择18只4~5月龄体况良好的河谷型藏绵羊[(16.13±2.33)kg],随机分为2组,即:青稞组(青稞秸秆300g/d+精料300g/d)和燕麦组(燕麦干草300g/d+精料300g/d)。试验期共计4周,第1周为预试期,第2~4周为正试期。

1.2饲养管理

试验羊单栏饲养,日喂2次(09:00和16:00),每次喂量相同。待精料食尽后,再饲喂切短至3~5cm的粗料,次日晨饲前收集剩料,自由饮水。参照我国《肉羊饲料标准》(NY/T816—2004)营养需要配制粉状配合饲料,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1.3体重、日增重测定

于正试期第1天和正试期最后1天晨饲前空腹称重,计算日增重。

1.4样品采集与分析

正试期间采集饲料样品,混匀后用于测定干物质、粗脂肪、粗蛋白质、酸性洗涤纤维、粗灰分、钙和磷含量,测定参照张丽英[17]的方法。正试期最后1天晨饲前经颈静脉采集血液,3500r/min(相对离心力1100×g)离心10min分离血清后,-20℃冷冻保存,用于测试免疫球蛋白(Ig)、溶菌酶含量,酸性磷酸酶(acidphosphatase,ACP)活性和免疫相关细胞因子含量;正试期结束后第2天,根据公母各占1/2原则,2组分别选择6只,共12只进行屠宰采样,经颈部放血后,分离胸腺和脾脏组织,称重并采集组织样于液氮中速冻,后-80℃冷冻保存,测定免疫相关细胞因子含量。脾脏指数=脾脏重量(g)/体重(kg)。

1.4.1血清Ig含量测定

采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MB-530酶标仪,深圳汇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按照试剂盒(武汉华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说明书测定血清中IgG、IgA和IgM含量。

1.4.2血清溶菌酶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测定

溶菌酶含量测定采用ELISA法(MB-530酶标仪,深圳汇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按照试剂盒(武汉华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说明书测定;酸性磷酸酶活性采用微板法(瑞士TECAN),按照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说明书测定。

1.4.3血清和免疫器官细胞因子含量测定

采用ELISA法(MB-530酶标仪,深圳汇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按照试剂盒(武汉华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说明书测定血清、胸腺和脾脏中的IL⁃2、IL⁃4、IL⁃6、IL⁃10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

1.5数据统计分析

经Dixon和Grubbs检验法剔除极端数据后,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一般线性模型(GLM),处理为固定因子,动物体重为协变量,在Alpha=0.05下对处理效应进行显著性分析。

2结果

2.1体重、日增重、脾脏重量及脾脏指数

由表2可见,青稞组与燕麦组藏绵羊的终末体重、日增重、脾脏重量和脾脏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

2.2血清Ig、溶菌酶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

由表3可见,青稞组与燕麦组中藏绵羊血清中IgG、IgA、IgM、溶菌酶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青稞组中溶菌酶含量有高于燕麦组的趋势(P=0.083)。

2.3血清、胸腺和脾脏中细胞因子含量

由表4可见,青稞组与燕麦组的血清、胸腺和脾脏中IL⁃2、IL⁃4、IL⁃6、IL⁃10和IFN⁃γ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从数值上比较,在胸腺中,青稞组藏绵羊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和IFN⁃γ的含量都高于燕麦组;而在脾脏中,青稞组中上述各细胞因子含量全都低于燕麦组。

3讨论

3.1青稞秸秆和燕麦干草对体重、日增重、脾脏重量及脾脏指数的影响

青稞秸秆和燕麦干草可以作为青藏高原地区主产的大宗饲草料。Long等[16]研究发现补饲青稞秸秆可减少冷季放牧母牦牛体重的损失量;Long等[18]补饲青稞秸秆可使母牦牛产犊率提高19%,改善母牦牛性激素水平;但青稞秸秆在绵羊中饲喂价值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经实测,本试验所用青稞秸秆粗蛋白质含量1.42%,低于燕麦干草(4.34%),青稞秸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70.9%和45.8%,高于燕麦干草(分别为59.7%和38.7%),但粗脂肪含量较接近,青稞秸秆为1.2%,燕麦干草为1.7%,与其他研究测定的各营养成分值接近[4-6],总体上燕麦营养价值较优。但此试验在每只羔羊补喂精料300g/d条件下,以青稞秸秆或燕麦干草作为唯一粗饲料来源,发现对藏绵羊体重和日增重均无显著差异,表明青稞秸秆可作为生长期藏绵羊的粗饲料来源。免疫器官的重量可作为免疫功能的评价指标,而脏器指数常反映器官的生理功能状态。本试验发现,饲喂青稞秸秆或燕麦干草的藏绵羊脾脏重及脾脏指数均无显著差异。β-葡聚糖作为一种功能性多糖,大部分不能被消化吸收,单胃动物中主要在大肠内被微生物菌群不同程度地发酵利用,之后主要以粪便的形式代谢排出体外,但少部分可经吸收进入肝脏、心脏、肾脏等组织[9],少量β-葡聚糖并不能影响机体的整体免疫功能[19]。但β-葡聚糖的免疫功能研究多见于猪、禽、鼠及水产动物[10-11,20],在反刍动物中较少。且β-葡聚糖在反刍动物中的消化吸收和代谢机制尚未深入研究,尽管其在青稞秸秆或燕麦干草含量都较高,但推测粗饲料中以β-葡聚糖形式吸收的数量较少,因而在本试验中,青稞秸秆与燕麦干草对藏羊脾脏发育的影响未呈现出显著差异。

3.2青稞秸秆和燕麦干草对血清Ig、溶菌酶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IgG和IgM是介导体液免疫的主要效应分子,IgA是介导黏膜免疫反应产生的主要效应分子,这3类抗体水平是反映机体免疫状况的重要指标,而酸性磷酸酶和溶菌酶主要反映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状况。周怿等[21-22]在断奶犊牛饲粮中添加75mg/kg的酵母β-葡聚糖可显著增加犊牛血清中IgG和IgM含量,但对IgA含量无显著影响,且随着饲粮中β-葡聚糖含量的增加,犊牛血清中溶菌酶含量逐渐升高;在羔羊中添加酵母β-葡聚糖可提高血清IgG含量[23],可调节母羊乳腺中的非特异性免疫[24]。沙葱多糖也可提高肉羊肠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lgA)含量,改善肠道黏膜形态结构和菌群状况,完善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增强肉羊机体免疫功能[25]。本试验发现,与燕麦组相比,青稞组的藏绵羊血清中IgG、IgA、IgM、溶菌酶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无显著变化,与上述研究结果不一致,推测这可能是由于粗饲料β-葡聚糖含量比上述研究的低,多糖类型和结构也存在差异,引起的免疫学效应不同。但相比燕麦组,青稞组溶菌酶含量有提高的趋势,溶菌酶可通过水解细菌细胞壁肽聚糖中的β-1,4糖苷键,导致菌体细胞壁溶解而杀死细菌,抑制外源微生物生长,从而可直接提高藏绵羊抗菌和抗病毒的能力。此外溶菌酶在反刍动物复胃中可转化为具有消化功能的酶[26],协助复胃中菌体溶解得到菌体蛋白等,可改善藏绵羊营养物质供应,并间接提高机体适应能力。

3.3青稞秸秆和燕麦干草对血清、胸腺和脾脏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β-葡聚糖可激活淋巴细胞,通过释放促免疫细胞因子而参与免疫应答,刺激B淋巴细胞中调促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和IL⁃8等[19]。在羔羊饲粮中添加酵母β-葡聚糖可提高血清INF⁃γ含量[23]。但本试验发现,用青稞秸秆替代燕麦干草不会影响胸腺和脾脏中IL⁃2、IL⁃4、IL⁃6、IL⁃10和IFN⁃γ的含量。但仅从数值上来看,青稞组中藏绵羊胸腺IL⁃2、IL⁃4、IL⁃6、IL⁃10和IFN⁃γ的含量都高于燕麦组,而脾脏中青稞组则全都低于燕麦组,可能预示青稞秸秆与燕麦干草对不同免疫器官细胞因子网络的调控机制不同,推测这可能与两者中所含的β-葡聚糖结构不同有关[27-28],需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4结论

饲喂青稞秸秆替代燕麦干草不影响生长期藏绵羊的体增重及免疫性能,且有提高藏绵羊非特异性免疫因子(溶菌酶)含量的潜力。与适宜精饲料搭配,青稞秸秆可作为藏绵羊产业体系粗饲料来源。

参考文献:

[3]李海朝,徐贵钰,汪航.青稞秸秆化学成分及纤维形态研究[J].生物质化学工程,2010,44(2):40-42.

[4]张文会.青稞组成成分研究[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4,44(3):14-15.

[5]原现军.地区农作物秸秆与牧草混合青贮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

[6]姜文清.牧草和作物秸秆营养类型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兰州:兰州大学,2011.

[7]宋萍,李文俊.青稞秸秆中β-葡聚糖含量的测定[J].特产研究,2009,31(1):50-52,56.

[8]张培培.燕麦β-葡聚糖对大鼠肠道微环境和机体能量代谢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9]徐超.燕麦β-葡聚糖的体内代谢和抗运动疲劳作用机制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J].

[13]潘美娟.燕麦草、羊草及其组合TMR日粮对奶牛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

[14]刘刚.青藏高原饲用燕麦种质资源评价与筛选[D].硕士学位论文.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6.

[15]郭丽娜.燕麦品种品质及其降血脂功效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

[17]张丽英.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M].3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48-80.

[21]周怿.酵母β-葡聚糖对早期断奶犊牛生长性能及胃肠道发育的影响[D].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

篇12

对于一个自控系统,其最重要的功能是在无人直接参与下可使系统或其中某一部分按期望规律或预定程序进行有序的运动。而包括人在内的生命运动规律就是生物体为实现特定的目的而做的有序运动。因而,运用自控系统原理来研究人的生命运动规律,对于人类解决自身疾病问题(医学理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自控系统基本的构成是:硬件、软件及供软硬件运动提供支持的能量,对于重要或独立运动的自控系统(如卫星)还有相关的能量调节(如蓄电池)四部分。

按照《黄帝内经》对人体论述,将人体分为形、精、气、神。把人体的构成与自控系统的基本构成进行相类比:形为人体系统的硬件,神为人体系统的软件,气为人体系统能量,精为人体系统气的调节物质。

形为形体,就是人的身体。

气为能量,这可以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来说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认为质量可能转化为能量,那么也可以认为质量是由能量组成的,中医理论认为气组成万物世界的本原,气就是能量,是组成质量物质的能量。

精是气的调节物质,源于中医理论的“精化气,气化精”,“五藏藏精”。

神是生命活动的控制程序、软件、信息。人体的肢体运动、内脏的功能及运动、各种生理指标的控制、体内的信息传递、对外部信息处理与判断等都是在神的控制下完成的。神是人体系统内软件及信息总称。气是专为人体系统软件(神)运行提供能量。

该观点是将自然科学理论引入医学理论领域,暂称这个观点为自然医学理论。

2自然医学理论的关键

1.2.1成电路来运行,其运行的方式是二进制的形式。那么人体系统的软件(神)是由什么来运行?DNA,也就是通常据说的基因。科学家已经在DNA结构下进行程序运算,称为“DNA计算机”,已经证明了DNA结构具备软件运行的功能。细胞具有DNA结构,它应该像电脑一样能够运行程序。相同的细胞组合在一起,可以运行更高级的软件,这就是组织或器官。小脑细胞组合在一起,就可以运行控制整个人体的程序,大脑细胞组合在一起,就可以运行诸如人的思想、直觉等软件。

2.2物质“精”的确定。精这种物质并不是人体所独有,是在所有生命体如植物、动物身上同时存在。人在摄取食物中物质营养的同时,也摄取精为人体做能量的补充,这也是人类至今也做不到合成食物的原因,合成的食物中只含有相应的物质而不能含有精。现在有人把存在植物内的精,称为植物因子。

对中医“精”的研究对人类健康的发展将具有突破性的意义。

3自然医学理论的应用

3.1中医理论的客观性。

⑴经络是气的通道,是能量的通道,经与络共同构成一个供应能量的网络,使得人体内每一个细胞的DNA都得到气的供应。穴位是人体与外界能量交换的节点。⑵中草药治病的机理。精是一种物质,是人体内能量(气)贮存的一种方式。中医理论的“气化精,精化气”说的就是这个现象:当体内的气足时,气就会转化为精贮存在体内,当气不足时,精化气供神的运行所用。精这种物质的特性溶于水,常存在于我们的唾液之中。在煎熬中草药过程中就是利用精溶于水的特性,将相关植物“精”溶入水中,在人服用这些汤剂后,这些精为人体吸收,为体内程序运行提供能量支持,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当然这种方法对气虚的人更有效。越是自然生长及生长时间长的植物或动物,精含有量越充足。以人参为例,生长时间越长的山参,其药用价值越大。⑶肺朝百脉百脉就是神经,也指神经系统。神经系统传递信息的物质基础是钙。人体中的生物电就是因钙等金属离子在神经内的流动而形成的。人体系统软件运行时,其信息通过神经进行传递,因而在神经形成生物电流,通过测量这些生物电流就可以判断一个人的思维状态,这就是测谎仪的工作原理。在中医的五行理论中,肺属金。肺主管着一切金属微量元素的代谢,肺朝百脉,也意味着肺主管着神经系统的新陈代谢。一个人肺的状态决定人的神经系统状态,而神经系统同时决定人的生命状态。⑷心主神明,心为神明主,神明主心。心脏的跳动是由大脑或小脑的软件来决定的,大脑或小脑的软件根据体内的器官微循环的状态来决定心脏跳动的频率(详见附件)。大小脑发出的心跳信号,是人体内所有器官生命活动的同步信号。

3.2人体的免疫功能。免疫细胞是体内的一种特殊细胞,特殊在其所携带的基因识别软件。当发现与自己基因不同的细胞时,立即发起攻击,分解该细胞。

3.3条件反射就是在一定条件重复刺激下,大脑中生成的一段软件。长时间不用,软件也就消失或不起作用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