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育范文

时间:2023-03-15 14:55:3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未来教育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未来教育

篇1

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教育将人类文明一代代传承,才让人类从洞穴里一步步走出,走到了今天的星空之下。

教育,注定了永远朝向未来

教育是对此前成功经验的总结,永远立足于今天,目标却是为了创造明天的美好。

教育,必须引领人们开创未来。

复杂的人性,是经由漫长的历史孵化,经由冷漠的自然打磨,才累积出今天的世界。美好未来,绝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来自我们的双手。

农耕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时代大潮汹涌。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特征,对人们有着不同要求。因此,不同时代呼唤着不同的教育,决定了教育必因时代而变。

不幸的是,相较于时代的更迭,人类的寿命过于短暂,以至于大多数人常常看不见变迁,而是习惯于当下,把有待继续改进的现实,视为与生俱来的不够完美。

所以,当我们在畅想未来时,与其说我们是畅想未来,不如说在借助于未来,反观当下,审视现在,从而寻找一条通往未来的路径。

毫无疑问,信息时代将带来教育形式上的诸多改变。无论是网络授课日益蓬勃,导致课堂的改变,还是知识传播的不同,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乃至导致学校作为教育这一重要载体的改变,这些都将深刻影响着教育的发展。

但是,更重要的也是更为本质的改变,或许是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的不同,导致时代对人的要求的改变,这种改变,又恰恰呼应着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对自身存在价值认可的改变。这两种力量汇聚,激荡着生成一股洪流。

工业时代,为了提高效率,强调大规模生产,强调集体行动,强调整齐划一。我们当下所开展的教育,无一不是根据这种要求而进行。

信息时代,特点就是优点。在这个时代中,拥有丰富的知识不再是人一生中足以依靠的优势,知识的运用乃至创造,才是生命最可贵的标签。于是,强调个体,强调个性,强调创造性思维等等,都成为了信息时代的呼唤。

从人类的成长来说,也从农耕时代的高度极权下,人类更认可秩序、层级,发展到工业时代的稳定生活,乐于成为螺丝钉,成为平等的部件共同构建出集体,发展到信息时代,人类日复一日地反思叩问人性,不断粉碎已有的规则:男女平权,同性之爱,发现儿童……人们在不断重新制定新的标准。

正因为未来只是设想,也就意味着未来有着无穷可能。如果说农耕时代是神佑众人,工业时代是上帝已死,那么,乐观地说,信息时代或许意味着人之重生。

篇2

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学生的精神领导者,班主任在开启学生的心智、塑造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等方面,起着十分重整的作用。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如何充分发挥这一作用,除了本身应该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卓有成效的组织教学能力等各种必备素质以外,当好一个朋友是很有必要的。

在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我们社会中的教育活动,实质上是一种交往活动,一种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过程。作为班主任,如何当好一个交往者,我认为,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努力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学生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其积极学习的内驱力,它是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学习所必备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则是驱动学习动机循环化为行动的有力因素。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相同的学习目的可能源于不同的学习动机,相同的学习动机也可能指向不同的学习目的。所以作为班主任只有了解学生的动机和兴趣才能督促学生努力学习。

二、确立平等观念,确立和谐师生关系。同一班级的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是明显的,这种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班主任有针对性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但决不是班主任对学生采取不同“标准”和“政策”的依据.实际上,不管处在哪个层面的学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需求:希望受到他人的尊重,希望班主任在交往中一视同仁地平等对待他们。因此,作为交往者,班主任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个同学。这种平等,带来的是一种亲近与和谐。

三、打好心理战术,让青春绽放的更美。青少年时期,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阶段,但生理的发展往往快于心理发展。面对现代社会严峻的形势,面对着父母高度的期待,面对着或好或坏学习能力,在主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往往使学生处于-种高强度的心理负荷之中,日积月界,便产生了所谓的青春期心理障碍。对于一些学生的心理疾病,作为交往者的班主任,需要了解学生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然后启发、引导学生,使他们的情绪和心理得到调节,帮助学生恢复自我,找回自信,从而确定正确的行动方向。

其次,我们要用心准备

作为班主任,同时作为一个教师,作为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我们所必备的,必然是我们的专业文化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改革,我们需要不断充实我们的知识储备,同时充实我们的思想,我们不仅要懂得“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古训,也要知道“希望这个世界因为我耳边的有一点点不一样”的新式思想。我们要懂得教育的价值,更要懂得我们作为教育事业的心灵师引导师的作用。

首先,我们一定要保持好学的心态,秉持着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灵魂的回头,是思想的顿悟”只有我们的思想到达了一定的高度,我们才能站在三尺讲台上将我们的心灵鸡汤灌输给我们的学生,我们的未来。其次,我们应该不断学习时代带给我们的各种教育思想,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灵魂的回头,是思想的顿悟”只有我们的思想到达了一定的高度,我们才能站在三尺讲台上将我们的心灵鸡汤灌输给我们的学生,我们的未来。

再次,我们要用心做好

作为班主任,我们必须要具备爱心,责任心,耐心,我们需要用这种心态来和我们的学生相处,只有用我们的心付出,才能看到他们的前程似锦。

一,爱,让教育更美好。“爱让世界更美好”,如果有爱,我们的教育事业也会更加顺利,学生能学到的东西也会更加扎实,更加可靠。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努力了解班级上的每个学生,了解他们的优点,缺点,他们偏好,和他们的心理需求,爱他们,并且努力给他们最好的。作为班主任,更应该懂得学生学习的各种习惯,努力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多和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尽力满足他们在学习上的需要。评价学生时要尽力扬长避短理智分析,应该充分挖掘利用发挥学生的优点,使它们能够更好地发展。要反复持久的鼓励自己的学生,让每个孩子感受到爱,感受到自信。

二,责任重于泰山。一个好的教师必须挚爱自己的职业,对教学抱以极大的热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班主任的责任心在教育学生中尤为重要,有极强责任心的班主任和缺乏责任心的班主任会带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班级学生。有极强责任心的班主任可以拉一把学生往上爬,缺乏责任心的班主任是松一把绳子易使学生往下掉,因此,班主任的责任心是关系到学生的前程,命运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对个别的学生更为重要。

篇3

曾经,我们的教育经历了过去的知识高垄断、被神秘化的超精英教育阶段,到现在的知识工具化、确定化、统一化的大众教育阶段。未来学校将会是知识流体化、教学技术化、生活智能化的幸福教育阶段,是逐渐摆脱了功利性的外衣进入分享型的教育。

下面从六个方向畅想一下我们未来学校的基本形态:

一、混组,是未来课堂的基本形态

未来的课堂将不再是现在的固定和封闭的模式,而是以组班和开放为模式,整齐划一将在未来的课堂中逐渐被淘汰。学生的学习也不再以教师的授课为主,而是以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为主。未来的课堂学习群体的基本组成单位也不再是固定不变的班级,而是由老师提前为学生提供各种相关的信息,比如为学生提供学习内容,然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进行师生重组。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各自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的不同,选择自己的学习合作伙伴进行生生重组。所以未来学习也可能有校级间的重组,以开放的思想实现各种学习群体单位的组合。总之,未来学校将不再是单一的班级群体,师生依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地自由重组,才是未来课堂的基本的授课形态。

二、需求,未来课程的设置标准

未来课程将不再是现在的由国家机构设置的固定的课程,而是学校依据学生的需求进行的课程设置,这样的课程设置是呈动态变化发展的。现在呢,我们的教学和教育可能会降低学生的品质。比如说原本可能挺聪明的一个孩子,在没有上学的时候他喜欢跳舞、喜欢唱歌、喜欢讲故事等等,他非常优秀。但是上学以后,学生就要学习规定的课程,而有的课程学生不感兴趣,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这样就叫做降低品质。未来的学校是发展特长的教育,未来课程的设置是动态变化的,学生有着极大的自由选择权,在这样环境下,可以充分发挥孩子的特长。现在我们的音乐课,学校会给每一个班配备一名音乐老师,而他可能是学声乐的,也可能是学舞蹈的或者是学钢琴的等等,也就是说现在这个音乐老师在音乐的范畴内有各自的专长和各自的短板,所以现在的音乐课其实也是单一的,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而未来的音乐课将进行重新划分,分为声乐、钢琴、长笛、葫芦丝等科目。学校把音乐课安排在同一个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课,满足学生特长发展的需求。学校也会根据学生的选择对课程的设置进行调整。

三、助引,是未来教师的基本作用

未来的教师将是人才的精英,他们有崇高的教育理想,他们有着深厚的素养底蕴,他们有执着的教育热情,有引领学生成长的能力,将是被社会高度尊重的群体。现在的教师为了成绩、为了升学率、为了满足家长的要求,不惜牺牲休息时间给学生补课,成为传输、教授固化知识的工具,成为学生和家长既需要又反感的角色,使学生们在沉重的课业负担下疲惫不堪。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以下几个:一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不能满足工作的需求;二是因为现在的教育评价过于单一,升学率是学校评价唯一的标准,所以老师就不得不丢掉学生发展的需求,只关注学生的成绩;三是因为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老不得不照本宣科;四是现在学校的设施远远不能满足教育的需求,而社会资源还不能通过良好的渠道变成教育资源。社会资源的共享将会推动教育向本质化发展,未来的教师对学生的作用将转化成育人,老师作为一名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和引领人,教师的喋喋不休将成为过去,未来教育中学生更能引领学生成为幸福的人。

四、发展,未来教育的评价标准

未来的评价将以多元化、个性化、特长化为标准,颠覆现在的分数至高无上的教育评价。分数也将从评价的主要依据和形式变成评价的辅助项。创新和特长将是未来教育评价的主要内容,而学生的学习成果、生活态度、选择能力、创新能力、与人合作的形态、特长、社会公德以及信任度等等都将被列为未来教育评价的主要项目,未来以评价的改革促进创新的发展,我们不是让100万人学习同一门课程,而是让100万人学习100门课程。未来教育评价的目的不再是选拔优秀,而是发现学生发展方向,让每一个学生走出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五、技术,未来教育的基本特色

未来教育中,由于学生发展的方向不同,兴趣爱好也不同,课程设置呈动态变化,所以,对老师的需求也将是动态变化的。而学校固定不变的老师将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所以,从事教育的人就不仅仅是现在学校以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为主的固定的老师,而是所有喜欢教育的具有特长的一群人。他们可能是厨师、技术工人、科学家、农民、司机等等。他们让教育跨越时空,突破学校教育的局限性,改变学生的教育环境、学习渠道、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师生关系等,实现线上与线下的交融,促进社会资源共享。将来,智慧教育在线课程、ICT、慕课、实景操作等等以及我们想不到的许多形式都将成为未来教育的主流。技术可以让选择和个性化发展在资源共享中轻松实现,把课堂由学校扩大到社会,学生的学习将成为为自己终身发展服务的一个途径。

六、幸福,未来教育的终极目标

未来教育的目标,将不带任何功利性和政治性,幸福才是未来教育的终极目标。我们现在的教育面临着太多的功利色彩,在这样的功利中孩子不是在享受教育、享受生活,而是父母面子的傀儡,高分的牺牲品。现在,我们往往会对学习的目的产生异化,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考上北大、清华,如此,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于是父母在攀比,学校在竞争,孩子们在这样的攀比和竞争中被沉重的就业负担和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所以不断地出现学生自杀、抑郁、厌学等等。在未来的教育当中可以说作为一个贤妻良母、作为一个厨师、作为一个农民,都可以是一个让人自豪的学习目的,只要他们爱自己的职业,就拥有了幸福的人生。在未来的教育中知识将不再是成功的工具,学习也不因单一的固化模式让孩子们疲惫无趣,社会将极大地满足教育的需求,师资配备充足,学习途径多样,学生的学习可以满足自身发展的幸福需求。在未来通过教育,学生能够静享阅读,发展兴趣爱好,每个孩子都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而不是挤在高考的独木桥上。未来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离开学校的时候都是一个和谐、幸福的人。

篇4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9-0001-03

“今天,我们都在谈论教育的变革和创新,重要的原因是基于这样一个认识:世界在发生重要的变化,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新的时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爱德瓦尔多・查维斯教授

互联网把人类带入了新的文明时代,每一个新时代的诞生都会影响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蒸汽机的发明,提高了生产力,将人力劳动转变为工业制造,成为一个新时代的里程碑;再如造纸术的发明,让更多的人可以有效运用知识,使信息传递更快、范围更广。而如今互联网的产生,更是将全世界的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无时无刻地联系在一起,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接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类信息,课堂学习、校园生活只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不再是知识学习的唯一场所。因此,在全新的网络时代,我们不应该仍采用传统的方法来教育学生,应借助新技术改变教育教学方式。我想,“追寻未来教育之路”应该作为“互联网+时代”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那么,对于未来教育,我们是不是可以如此畅想一下呢?

――未来教育是否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

有基础的必修课程,也有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的课程,这些课程学生可以在学校里学习,也可在网络上学习,还可以和同学自组小队合作学习,从而实现不同个体运用不同的方式学习不同内容的目的。因此,自主选择是让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有效策略。

――未来教育是否已取消学生的书包?

学习不再仅仅围绕教材,为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可以把多种学习素材和学习资源存在云端,供学生随时调用和学习。同时,这种学习资源包越来越丰富,不再是书包可以承载的。课堂上,学生面前的书桌是不是就有一块“蓝屏”?“蓝屏”里存有大量的学习资源,学生的手指划动间,学习便已_始。

――未来教育是否能给每个学习者一个类似“机器人大白”式的学习诊断机?

通过扫描、数据分析、学习程序等技术来了解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准确判断学习者的特长、兴趣、爱好,准确找出知识遗漏、能力提高的方向,并准确给出学习者个性化的“学情诊断”。

……

结合这样的畅想,反观目前的教育教学现状,教育同仁们都在做各种有效的实践和探索,其中“数字化学习”成为我们打开未来教育之门的一条通道。以下结合我校的数字化学习进行实践研究,与大家共同梳理、分享。

一、整体架构“数字校园”,使之成为未来教育的支持系统

任何一项研究要有突破,就需要有创造性的实践,但只有点状的创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体系化的顶层设计。我校经历了数字化课堂、数字化资源、数字化评价、数字化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之后,对整体结构化设计充满了期待,所以整体架构“数字校园”成为我们的学校追求。它是一个符合学生学习交流、成长的学习系统,该系统中有互联网云技术、云计算,还有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资源建设,更有不同指导者运用新技术进行新型学习的组织、设计与探索。因此,我们的“数字校园”从技术、课程、指导者三个层面构建体系(如下图),该体系以学生为中心,无论是课程资源建设,还是互动反馈技术,都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第一层:技术(云)架构,包括数据分析中心、知识建构工具、信息管理与传播工具、自适应学习支持系统。本层架构从技术上保证学习系统的正常运转,构建底层数据库及数据交换模型,确定课程的运转框架和学习交流的反馈评价模式。

第二层:课程(资源)架构,强调开放、互动、探究,所以该学习系统包括兴趣课程、定制课程、圈群课程在内的课程学习空间,学生在这个系统中将同时拥有个人学习空间、学习兴趣圈群空间等开放的交互探究空间。

第三层:教师(指导者)架构,包括教师、家长、导师、同伴和专家。学习系统中的指导者不局限于教师,学生可以接收来自其他教师、家长、网络导师、学习同伴等指导者的信息,自我建构和内化知识体系。

由以上三层架构可见,“数字校园”中学生的学习有以下五个特征:第一,拥有学习者模型;第二,智能化控制学习过程;第三,即时学习评价和学习策略建议;第四,基于信息反馈的学习调整;第五,个体学习与协作学习相互作用。

二、体系化建设“数字校园”课程,使之成为未来教育的丰富资源

“学生通过因特网获得海量资源和广泛的人际交流机会,促使我们重新思考教育者自身的角色。”(美国新媒体联盟:2013地平线报告)学习资源不再仅限于教材,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资源的挖掘者与建设者。因此,在未来教育中,教师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更是学生学习资源的提供者,或是学生寻找学习资源的启发者。“数字校园”课程可从以下两方面展开设计:一是学校课程的前置学习和延伸学习,如跟踪了解学生识字、阅读水平的语文课程等;二是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个性化课程,如展览馆、好声音等兴趣圈群。同时,“数字校园”采用相应机制鼓励学习者自建线上课程(如下图),如小发明、小达人、小研究等则由学生、教师、家长或社会团体在未来课堂自建课程。

第一,梳理适宜内容形成“数字校园”课程体系,各学科基于各类技术应用梳理课程内容,厘清课程价值、应用意义、使用办法、预期效果等。

第二,组建项目团队启动“数字校园”课程应用,采用以点带面的研究策略,由骨干教师开展试点研究,形成课程应用办法、课程完善意见等。

第三,制定运行机制保障“数字校园”正常运转,从管理、试点、推广、总结、评比等方面建立运行机制,形成“数字校园”的运行办法、使用指南等。

三、开展“数字校园”课堂教学研究,努力探寻学生未来的学习样态

“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迫切要求教与学的“双重革命”,加快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的转变,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我校在前期数字化课堂研究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内容适合运用不同的方式来学习,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各不相同。那么,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所以,我们的未来课堂能否尽最大的可能,让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得以满足呢?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我们初步建构了以下几种基于“数字校园”的学习模型。

第一,模型一是线上自适应学习,也是程序控制自主学习,表现为目标定向,过程、内容、方法具有主动选择的特点。模型二和模型三是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其过程、内容、方法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体现学生日常课堂学习线上资源的应用和反馈,倡导课前课后线上的主动学习。

第二,不同的课程、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设计都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方式。

以下为学生未来学习方式的预想:

自主探索,互助分享式学习(如数学学科:独立解决问题,互助完善方法)。

工具应用,自主建构式学习(如英语学科:借助英汉小词典,自主进行阅读理解)。

数据分析,引导促进式学习(如数学学科:基于日常练习数据分析,展开针对性复习)。

资源共享,个性选择式学习(如美术学科:自主研究优秀作品,开展个性创作)。

智慧分享,互动生成式学习(如语文学科:留存作文互评痕迹,促进斟酌推敲)。

项目研究,合作实验式学习(如科学学科:借助技术合作,完成实验项目)。

智能控制,自适应式学习(如拓展内容:自主选择,自主学习,个性反馈引导)。

……

第三,教师转变教学角色,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合作者,以学生“会学、爱学、善学”为目标,使学生形成积极学习的态度、主动学习的习惯、不断学习的创新精神,使课堂教学得到实质性的转型。

四、充分挖掘利用“数字校园”数据,探索学生学习成长的评价体系

“评价即教育。比较即评价。评价需要实证。数据(评价信息)量决定真实性(可信度)。”(SXP评价原则)真实、准确且及时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成长。在缺少技术的年代,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单一(仅以试卷为参照)、繁琐(过程性记录耗时)、模糊(以经验或感觉作为评价)……未来教育中,对学生的评价是不是可以借助技术力量进行新的突破呢?学习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表现是否可以“数据”形式来记录呢?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可以从学业评价走向更为全面的成长评价呢?学生获得的成长评价不再是好与不好,而是@得自己在每一方面的群体数据水平比较,使他们更精准地认识自己……这些思考引领,促使我们进行以下基于“数字校园”数据应用的学生成长评价探索。

第一,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数据即时记录,如识字量、口算能力、体能发展等日常过程性数据。

第二,对学生学习水平的数据进行客观分析,即基于个体数据与群体数据的比较,对学生的学习水平给予具有指导性的评价。

第三,对学生真实发展的连贯性数据进行评价,即将各学习领域的数据与成长性数据构成学习评价的“经线”和“纬线”。

建构数据评价指标群描述:

对未来学生成长报告单的预想:

五、积极开展WYEN建设,打造未来教育环境

为确保“数字校园”成功架构,保障学生的未来学习顺利运转,我校开展了WYEN渠道进行建设,需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W(网络)通道:畅通的高速信息公路是“数字校园”实践的基本保障,学校可进一步提高校园网络交换、扩容服务器并口数据交换的能力,防止学习系统运行时出现数据流堵塞;开展局域数据服务器与云服务器数据之间的无缝交换,减轻学习系统在校园运行时的流量压力等。

Y(云)平台:稳定而充满互联思维特质的各类云平台是学生未来学习实践研究的基础保障。我们在努力寻找适合学生学习使用的各类平台和工具,互联网上任何一个可以“为我所用”的平台,我们都可以融合教育教学工作来有效使用,和学生一起畅游在互联网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