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5 14:56:0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网课学习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对于这一周的网络授课,我从以下方面作了总结:
一、教学准备
课前我们各位老师认真对网络学习的内容进行了知识精选,在班级直播课的课件中及时补充个重点和听课要求,急停课的课前准备,然后再链接发送到班级群,对于要呈现给学生课后同步练习的习题答案,我们也是反复检查同组教师互查,确保万无一失才会发送到班级群。
二、签到情况
我班共有学生49人,几乎每天八点前都能签到完毕。听网课的学生达到了百分之百,但每天每节的网课学习,我总有担忧,是否所有学生都能积极认真地按照每个时间节点参与进来呢?
每天每节的网课学习我总有担忧:是否所有同学都能积极认真的按照每个时间节点参与进来呢?所以我会偶尔随机抽查班级的几个孩子,目的是看他们是否进行在线学习,让他们把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以背诵或作业的方式发到班级群,这样能引起班级其他学生的上课注意力。
三、教学过程心得
这种教学方式确实非常新颖,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非常新奇,但是说实话不太适合所有学生,比如说我们的家长几乎都要去工作,没有了家长的陪伴,孩子们是否能够自觉?小学生的自控力有些差,相对初高中学生来说,所以网络课堂最理想的还是需要家长的监督和陪伴。因此我在课堂上不定时点名提问学生,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另一方面也使学生能够坚守课堂。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不能像平时课堂那么随时提问,随时解决问题,教师的管理能力隔着屏幕也下降了一个等级,网课学习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部分学生不能及时呈现他的学习内容到班级群,而我们老师又不能及时发现是哪个孩子没有上传,因为我们还要关注时间和课程按时发到班级群。
话说万事开头难,网课开始的第一天,感觉真是很紧张,有些手忙脚乱。每天手机不离手,眼睛不离手机。电视机前,电脑前,手机前,倒映着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睛。部分家长们也并不闲着,他们此时也成为了老师,在微信群里咨询老师各科问题,监督指导孩子们按时认真地完成各科老师布置的任务。由于群里人员太多,很多信息不能及时回复,家长们也都非常理解帮助老师协调处理问题。
这场疫情让家长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我想也让家长更加的明白了老师一天的工作日常,相信回到学校家长们会更好地配合老师的各项工作。
四、今后措施
1、加强课堂监管力度,随机抽查几名同学,看他是否在线。
2、多与学生和家长沟通,及时了解学习情况,如有不妥之处及时整改。
无线网络的覆盖和移动通讯设备的日新月异,促使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部刘利民副部长认为:“微课符合时代的需求,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某个知识点进行充分的、有趣的讲解,符合当今紧张的学习生活节律。”微课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它短小精悍、主题鲜明、易用性强,既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对教学进行有益的补充,也可以作为优质资源集合在翻转课堂、慕课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和各类学习软件之中,它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在教学中拥有广阔的前景。为了应对现代教育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冲击与挑战,适应现代化环境的教学形态,探索大学英语教学中微课建设的方法与策略,将有助于优化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引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创新。
一、微课的概念和内涵
在中国,微课的概念自2010年引入,是一种新兴领域的研究。微课的研究大致分为两个阶段:2012—2013年是第一阶段,研究者主要关注微课的界定、微课开发与制作、微课的教学方法等课程建设方面的问题。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率先提出了微课的概念,他在2011年提出:“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2013年,胡铁生又重新修订了微课的定义,认为“微课是基于学科知识点而构建、生成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微课’以‘微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及‘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景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2014年,关于微课的研究进入第二阶段,研究者将微课与网络学习平台的构建联系起来,开始探索微课网络资源的建设与运用,胡铁生提出,“微课程应该定位于一种以微视频为核心资源和呈现载体的微型在线视频课程”[1]。由微课定义的不断更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微课内涵的发展轨迹,人们对微课的理解由“微型资源构成”到“微型教学活动”再到“微型网络课程”,朝着立体化、课程化、系列化的方向迈进。微课应该具有四个主要特征:第一,微课顾名思义是微型课程,授课时间短,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第二,微课是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视频教学资源,并通过网络为载体传播、共享,是一种基于网络的交互学习活动;第三,微课是一段完整的教学过程,授课人要准备完整的教学资料,课前设计教案与课件,授课时既要讲授知识点,也要合理安排有针对性的训练,课后要对教学进行反思;第四,微课的教学内容为某一学科的具体知识点,可能是这个学科的某个重点、难点或一个考试要点等,并非是对整个教学章节或者一门课程的讲授。
二、大学英语课程微课资源制作的方法
微课制作要精心设计,突出教学内容,微课应该具有一定深度,能够带来学习者知识意义的螺旋式上升。结构合理、条理清晰、讲解生动形象、互动性强的教学视频受到普遍的欢迎。总的来说,微课的质量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一是具有教育性,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组织有序,教学环节完备,教学过程自然流畅,教学方法准确,视频效果形象新颖,生动有趣,配套练习富有启发性;二是具有技术性,确切地说,微课集技术性、艺术性于一体,视频制作技术成熟,画面效果协调,布局美观大方,视觉效果好。把握好微课制作的原则,才能作出有吸引力的作品。大学英语微课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确保微课教学过程完整
微课是一段完整的教学过程,参考课堂教学的流程,可以将微课教学大致分为“前端分析———导入———讲解———总结———布置作业”等几个阶段。前端分析是学情分析,是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分析判断;导入部分要生动形象,与教学任务密切相关,能够针对英语教学内容的特点,真实形象地联系具体场景,准确而迅速地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吸引学习者去主动探究;讲解要清楚,重点突出而且详略得当,语言富有启发性;总结要简单明了,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布置作业是对所学内容的巩固复习,适当的练习能够强化学习效果。总之,微课视频要逻辑清楚、内容完整,尽量减少学习者的认知负荷。
2.精心选择微课教学内容
就外语学习而言,微课可以选择的内容包括语法教学、词汇教学、文化教学、篇章理解、听读写译能力技巧等。在选择微课的教学内容时,应该遵循几个原则:一是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将一个单元细化为若干个不同的教学目标,再根据每一阶段的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讲授的知识点,制作微课视频。二是微课选题要实用准确。教师对讲授内容加以提炼,归纳出重点和难点,再生动形象地加以展示,使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三是微课的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微课视频的教学内容要符合学习者的基础,抓住学生认知的特点开展教学设计,使微课视频既有实用性又具有启发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此外,教师在布置微课学习任务前,应该引导学生明确微课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Why(为什么学习微课)、What(微课学习了什么)、Where(哪里是学习重点和疑点)、How(如何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3.提高视频制作质量
微课制作的形式主要有五种:教学录像型、屏幕录制型、多媒体讲解型、动画讲解型和视频剪辑型。微课建设到达一定程度时,应该制作一些优质教学资源,高水准的微课视频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尤其在一个微课专题中,如果个别微课制作质量不高,将影响整个专题的质量和学习效果。目前,技术人员、教育工作者在不断努力中提高了微课制作水平,出现了一批内容新颖、制作水平高超的微课视频,教师可以在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官网、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官网等众多网站中寻找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三、构建基于微课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
黎加厚指出,“未来趋势是系列化的和教材配套的,进一步发展为移动-云端能够支持的,并且是跨系统的”[2]。本文所探讨的微课建设,不仅是构建视频资源,而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相互作用,在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完整教学过程。只有将微课放在整个教学环节中通盘考虑,融入教学流程之中做整体化设计,才能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使微课的应用发挥更大的作用。基于微课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具备这样的特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精神和协作精神,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合作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能够较好地说明微课学习的认知规律,它将学习定义为“在一定的情境(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学习包含四种要素,情境、对话、协作、意义建构。
1.课前应用阶段
首先,教师分析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结合教学目的制定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前提开展教学设计,制作微课教学视频,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学习情境。因为翻转课堂是新生事物,教学流程与传统教学截然不同,所以教师应该详细考虑课前、课上、课后三个阶段的教学特点,分层次制定每一环节的教学目标。其次,学生接到教师布置的任务后,利用微课资源自学,自主制订学习计划、控制学习时间、掌握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应随时了解与掌握学生学习进程,督促学生学习进度。教师可采用面授的形式,答疑解惑、检查监督,此外,师生间、学生间可以利用QQ群、微信、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相互沟通,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的作用。通过这些途径,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督促学习进度,学生可以开展研讨、求教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分享学习成果。
2.课上知识内化阶段
课上是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形成新的认识的重要环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内化知识,课堂不再是教师讲授的主要场所,而是师生间、生生间协作对话、合作学习的场所。教学实践中,学生将课前自学的成果向教师及同学汇报,提出学习中难点、疑点,共同寻找答案;教师应该将课前自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顺知识的逻辑性,对所学重点内容进行点拨;之后,教师应该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解决学习中的难点问题,运用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精神;最后,教师应该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练习检验学习效果,发现教学设计的不足之处,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后辅导。此外,教师还应该布置家庭作业,督促学生回顾总结学习内容,并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3.课后评价反馈阶段课后,学生总结反思
学习过程,根据教师布置的作业回顾教学重点,是巩固提高的阶段;教师也可以布置不同的任务,对学习效果存在差异的同学重点辅导,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这一阶段,也是教师课后反思、促进教学的过程,教师应该发现教学难点,总结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机制,寻找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由大学英语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的分析和设计可见,微课能够辅助教师教学,帮助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意识,推动学生由“被动学”向“主动学”转变,从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四、结语
教育部即将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指出,“各高校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创建多元的教学与学习环境,鼓励教师建设和使用微课、慕课,利用网上优质教育资源改造和拓展教学内容”。微课的应用具有广阔空间,教师应把握教学发展脉络,积极推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开发优质微课教学资源,设计和构建基于微课的现代教学模式,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微课应用效率和教学效果,推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晓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15-18.
关键~:微课;高等数学;课堂教学;士官学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9-0050-01
高等数学是士官职业技术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对学员后续学习和今后的岗位任职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当前高等数学课程课时较少、教学内容较多,且主要采用多媒体加板书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士官学员除了正常上课,还要参加军事训练或出公差,没有很多时间用来学习、消化课堂内容,或得到教员的指导。久而久之,部分学员感觉学习跟不上,任课教员也感觉越教越吃力。如果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就能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
一、微课应用于士官学校高等数学教学的意义
微课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首创。微课的主要载体是视频,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教学全过程。微课时长一般为5分钟~15分钟。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从教学实践来看,微课应用于士官学校高等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1)缓解课时不足的压力,满足学员个性化学习需求。职业教育比较重视专业课教学,基础课课时明显不足,加上部分学员基础较弱,学习能力不强,使得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若数学教员引入微课,将微课视频上传到网站,则基础较弱的学员可以在课后下载微课反复学习,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基础较好的学员也可以利用微课巩固知识,加强练习。这样,能够缓解课时不足的压力,满足学员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2)实现碎片化学习。微课的时间较短,一般为5分钟~15分钟,内容仅为一个知识点。因此,学员可以利用零散的时间来进行学习,不需要很长时间。微课能使学生有效利用“碎片时间”,是一种及时、高效、便捷的学习方式。
(3)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如果将高等数学教学内容分解为一个个知识点再制作成微课,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员灵活运用信息资源,有效地启发学员的思维,而且可以使学员快速地获得所需的知识,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将微课应用于高等数学教学,必将深入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4)转变教员角色。微课的广泛运用,将促使教员的角色发生改变。在微课制作过程中,教员要考虑学员对知识的了解程度,还要考虑微课的视觉效果,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员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员成为微课的开发者、资源的提供者、学员自主学习的协助者。
二、微课在士官学校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微课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热点,对课堂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下面,从将重难点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将学习方法的总结制作成微课、将部分难题制作成微课、将课后拓展制作成微课等方面,研究微课在士官学校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将重难点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高等数学课程具有定义多、定理多、公式多的特点,且每一堂课都有重难点,在课堂上学员自己去消化、吸收有点困难。因此,教员可以把每堂课的重难点内容制作成微课,变难为易,供学员依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课后学习,加深理解,帮助学员跟上教学进度。
(2)将学习方法的总结制作成微课。高等数学虽然内容多,但具有模块化的特点,教员可以依据模块进行学习方法的总结。比如极限方法总结、求导方法总结、求积分方法总结,以及求微分方程方法总结。如果教员将分散的知识点集中总结,制作成微课上传到网络,则有利于学员进行系统化学习,有助于知识的积累。
(3)将部分难题制作成微课。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难题,教员有时没时间仔细讲解。这时,可以将多数学员感觉较难的题或作业中错误率较高的题制作成微课。在这个微课中,教员讲解要非常细致,一步步说明原因,以供学员弄清每一个步骤。
(4)将课后拓展制作成微课。每个教学班都存在学员层次多样化的现象,有的觉得教员讲的内容太简单,有的又觉得教员讲的内容太难。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员要照顾绝大多数学员,难以做到面面俱到。针对这种情况,教员可以将部分课堂上没深入讲解的内容制作成微课,供有精力的学员自学,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课不仅可以辅助教员进行课堂教学,还可以促使学员进行自主学习。士官学校有比较好的网络技术平台,如果积极发展微课教学,以满足学员个性化学习需求,必将有助于学员对知识的查漏补缺、融会贯通。作为任课教员,应该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认识微课的重要价值,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灵活地运用微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新课导入阶段
在每一节课的课前,做好新课导入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复习上一节课《信息的来源和获取方法的多样性》,然后问学生:“你们想成为网上冲浪高手吗?”同学们听完后,立刻来了兴趣,都认为上完这节课之后,自己就能成为上网高手了,大家都显得兴致勃勃,从而成功导入新课。
二、布置任务阶段
任务驱动型课堂少不了任务的布置,但并不是一开始上课就直接把任务布置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先了解这节课的目标,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学习。因此,教学中,应先向学生阐明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如,这节课的目标就是掌握网络浏览的方法,会保存有用的网络资源,学会收藏有用的网址。这样,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掌握的内容就有数了,然后再给学生布置任务。比如布置如下几个任务。
任务一:请用多种方法访问“浙江教育出版社官方网站”。
任务二:探索浏览器的工具栏中“前进”、“后退”、“刷新”、“停止”、“历史”的作用。
任务三:把“浙江教育出版社官方网站”的主页保存到d: favorite文件夹下,文件名“main.htm”,并且挑选主页上任一张图片到d: favorite文件夹下,文件名为“picture.jpg”。注意在这个任务中要先在D盘新建文件夹,并命名为favorite。
任务四:把“浙江教育出版社官方网站”添加到收藏夹的“课堂资料”文件夹里。
三、学生活动阶段
在任务布置完了之后,学生就可以开展探究活动,进行自主学习了。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通过上机实验自主获取知识。实际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的使用,练习打开网页,完成学习任务内的有关内容。学生上机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巡视,发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指导,避免学生无谓地浪费时间。
在这个阶段,为了让学生更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探究学习,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如,你知道获取网址有多少种方法?这个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在检索信息时,思考使用一些更适合的关键词进行检索,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获取网址的策略和方法。像这样设置一些引导性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掌握所学内容,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先做好这些工作。
四、交流讨论阶段
在学生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之后,教师可先让学生交流讨论任务完成情况和探究结果。交流讨论活动,重在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探究活动中的成功之处和失败之处。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不足有深刻的认识。如果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有问题或疑难之处,经过与其他同学的讨论交流,可能会很容易使问题得到解决。对于学生可以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应尽量不要插手,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提高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也可以请一部分同学来谈谈或演示他们完成任务的情况以及他们的一些操作方法。
五、教师点拨阶段
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教师可以对整个探究活动及学生的表现进行点拨,表扬学生做得好的地方,指出学生还有待完善的地方,帮助学生归纳遗漏的知识,梳理凌乱的知识。总之,教师在点拨阶段就是要对整个课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六、总结反思阶段
这是课堂的最后一个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总结。不但要总结本堂课所学习的知识,还要总结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参考文献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合一”的教育思想,体现教育的本质,即授人以渔、学以致用。陶行知先生说,教学两者,是实在应当合一的。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要把教与学联系起来:一方面先生要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学生要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教师不要拿现成的解决方法传授给学生,而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似的经验,产生相似的想法,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和思维来找到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只在这样,学生方才能去探究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对于世间的一切真理,就能取之不尽,用之无穷了。这就是孟子所说的“自得”。也就是现今教育家所主张的“自动”。所以要想学生学的自动,必先有教学生学的先生。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怎样学就须怎样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真是过来人阅历之谈。因为首先必须要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否则年年照样画葫芦自己都会觉得十分的枯燥。所以要想教育英才的快乐,似乎要把教学合而一。
借鉴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融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即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1.2发展心理学理论
发展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在学校里,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调控的知识,学习动机水平和特点影响着学习的效果。
1.3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校里,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
1.4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的学习方式;要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
2“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我们的学生从幼儿园到中学乃至大学,都是深受传统教学模式的熏染,形成了被动学习的定向思维,学生的活动总要在教师的客观“主导”下,亦步亦趋地按程序进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授人以鱼,是将知识灌输至学生的大脑,而不管学生是否消化得了,是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笔者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根本目标,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做到自愿学习,自主学习,并会学以致用,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学生习惯性的被动学习思维,导致他的学习效率不高,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也不稳定,容易受环境、外人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授人以鱼,是将知识灌输至学生的大脑,不管学生是否消化得了和是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
美国优秀教师雷夫提出道德发展的6个阶段:①我不想惹麻烦;②我想要奖赏;③我想取悦某人;④我要遵守规则;⑤我能体贴别人;⑥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和原则并奉行不悖。我们的学生大部分处于前5个阶段,第6阶段是为了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去做事,而不是为了别人去做事。由于前5个阶段的思维根深蒂固,第6阶段不但是最难达到的,也是最难培养的。因为行为准则存在于个人的灵魂中,其中还包括了一份健全的人性在内。这种组合使得仿效成为不可能。学生的被动学习思维成为定式,所以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成为习惯。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做到自愿学习,自主学习,并会学以致用,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
因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教与学的整体活动,发展学生的内在动机,学会运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建构良好的知识结构,才能培养具备较好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动的学生。
3“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3.1“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
所谓“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能动创造性的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实现自主性发展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和本质要求。
自主学习重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学习,同时强调教师要创造性地教学。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对学生的知识建构和自主发展极为重要。过去人们习惯于“讲―学―练”的教学思路,而自主学习则要大力强化“学―讲―练”和“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的教学思路,要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要以问题情景、自由讨论和课堂操作作为教学的主线,要将面向结论的学习转变为面向过程的学习,要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教学模式见图1。
3.2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1)教师的主要活动是创设情境,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解决问题,或者验证某个假设,教师引出设计的任务,进行任务探究式活动,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并让学生知道,学习完本节课可以掌握哪些知识点,并解决哪些问题,或者可以完成某个作品的制作。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2)教师设计的任务,包含本节课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利用“做中学”的原则,让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自己去探究知识点的学习,而在此之前,教师不需要讲解知识点,而是以任务为主线,让学生自己找到知识点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当然有的学生会走弯路,没关系,这正是考验学生自学能力的时候,学生走的弯路,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教师最后点评总结的依据。
(3)教师布置完任务后,就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去实现任务。在学生做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暗示学生互相谈论,看课本,或者查阅相关资料。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告诉学生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自主探究完成任务后,教师引导学生演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展示作品,查看任务成果,并鼓励学生自己讲解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进行知识点小结。
(5)学生“恍然大悟”,再次继续解决完善自己的任务,教师最后进行点评总结。
4“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实现
以《我的家乡最美丽专题网站制作》为教学案例,基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设计,体现“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本节课是高二年级的操作课,高二学生有word操作基础,但还不会制作网页,本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利用word学习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究网页制作的操作步骤。
《我的家乡最美丽专题网站制作》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流程见图2。
4.1课堂活动(一)
创设情境,引出任务。
4.1.1问题导入
以问题引入新课―网页制作。
(1)赞美家乡,如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学生讨论并抢答: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教师利用PPT展示家乡的美丽的图片、视频、动画、文字等。
(2)接着提出问题:如何将这些赞美家乡的形式集成在一个作品里?引导学生回答:演示文稿、网页等。
(3)接着再欣赏比较熟悉的腾讯网页页面,观察网页的组成。
(4)引出新课,并提出本节课将解决3个问题。
4.1.2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并思考。设计目的:引起学生学习好奇心和兴趣。
4.2课堂活动(二)
提出本节课的目标:完成“我的家乡最美丽的专题网站”的制作。
(1)分析任务:网站设计的流程。
选题立意、规划结构、设计版面、收集素材、加工制作。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设计目的:培养学生在做任务之前的任务分析和设计的好习惯。
(2)实现网站:用FrontPage2000制作网页的步骤。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添加网页元素。
教师总结网页制作步骤:建立站点、版面制作、添加网页元素、添加超链接、完善修改。
设计目的:考察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力,引导学生自己分析目标,找到任务,让学生进入情境,并在心中有规划,有设计,有想法。教师总结之后,学生才有反馈,知道哪里需要完善。
(3)布置探究任务:引导学生分析任务,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
任务1:建立站点,并观察FrontPage2000窗口的组成,与Word的异同。学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利用Word学习迁移自主完成任务。
任务2:版面制作(表格定位,美化网页)。
教师提示用表格定位网页。
学生活动:①学生小组讨论;②Word表格学习迁移。
设计目的:学习迁移,并引出下一个知识点。
鼓励学生演示成果,引导学生讲解此任务的解决方法。
教师进行任务小结。
在FrontPage2000中的表格的使用技巧及注意事项:
①整个表格的选定:表格――选定;
②设置表格:右击――表格属性;
③设置单元格:右击――单元格属性。
学生活动:学生演示作品,学生思考和总结。
任务3:添加网页元素。
添加文字、图片、Flas、视频等。注意:对象与单元格大小的一致。
学生活动:①学生小组讨论;②Word学习迁移;③观看任务操作说明的提示或者操作视频;④自主独立完成。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选取工具的适用范围和情境。
鼓励学生演示成果,讲解此任务的解决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任务小结。
通过任务3,引导学生总结FrontPage2000中添加网页元素技巧及注意事项。
添加技巧:插入菜单栏。
使用技巧:右击设置对象的属性,修改外观。
学生活动:学生演示作品,学生思考和总结。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养成自我反思和总结的好习惯,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
任务4:装订网页――添加超链接。注意超链接的设置。
教师活动:鼓励学生演示成果,并讲解此任务的解决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任务4。
任务5:完善作品。将网站的剩余子网页补充完整,并保证每个页面都要凸显主题,分组协作完成剩余子网页的制作。
学生活动:①学生小组讨论;②观看网页制作步骤提示;③自主独立完成。
有能力者为之,利用同样的工具解决另外一实际问题,培养举一反三的思维和知识迁移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演示成果,并讲解此任务的实现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任务5小结。
①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FrontPage2000信息集成的魅力。
②小组评价:推荐优秀作品展示。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学生思考和总结。
师生互动,反馈活动。
4.3课堂活动(三)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测评,并进行相应的总结。
填一填,学生自我测评内容,见图3、图4。
(1)考一考,选择题,考察学生有没有完成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填写。
设计的目的:引导学生尊重每堂课的学习,并尊重自己的努力;引导学生做自我评价,深刻理解所学内容。
4.4课堂活动(四)
最后回到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回顾并理清本课学习的思路。进行学生活动,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并总结。
设计的目的:做一个圆满的结局,并让学生有个完整的认知结构。
“2”指两个五分钟,一个五分钟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连续讲课的时间不能超过五分钟,第二个五分钟是指每节课要留给学生至少五分钟的自主学习思考时间。“3”是指新授课、复习课和讲评课三种课型,对不同课型有不同的教学流程和要求。“5”是指在上述三种课型各自操作流程中的“五步教学法”。
二、新授课五步教学法
第一步:出示教学目标、学习任务及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达标的要求。教学目标要全面、具体、准确、恰当,学习任务要明确,可操作性强,便于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自学提纲自学本节课的内容,要求初步掌握基本知识内容。第二步:学习小组互助达标。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组织学习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自学情况,通过在小组内的讨论式互助学习矫正和进一步完善学习内容。第三步:师生互动达标。首先教师要通过一些形式掌握学生自学达标的反馈情况,及时了解学生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及存在的错误认识;然后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示和引导,让学生再做深层次的探究讨论;最后教师要对本节重点进行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同化和迁移。第四步:总结升华提升能力,教师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引导学生总结知识规律和方法。第五步:巩固练习。根据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设置相应的习题或检测题,检测学生的达标情况,加深学生的理解掌握。
三、复习课五步教学法
第一步:出示复习目标。复习课的目标应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复习目标准确、具体,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第二步:组织基础知识的复习,构建知识网络。首先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复习提纲中列出的知识点回归课本自主复习,尝试构建知识网;其次组织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进行交流,对重点和难点进行探究讨论,加深理解掌握;最后师生互动完善知识网。该部分内容应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发挥好引导作用,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和前后知识间的联系。第三步:典型题引路。教师要精选例题,融知识与方法于一体。首先让学生探究解题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正确的解题思路,规范答题步骤。第四步:总结升华,提升能力。通过对例题的分析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纠正学生存在的错误认知,归纳如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规律和方法。第五步:巩固练习,当堂检测,抓好落实。根据本节课复习的重点内容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设置相应的习题或检测题,加深学生的理解掌握。
四、讲评课五步教学法
第一步:总结训练中学生的答题情况。总结测试中学生的平均得分情况,对做得较好的学生提出表扬;核对答案,选出学生出错较多的题目。第二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通过以学习小组讨论的方式找出错题原因,探究正确的解题途径,让学生尝试自主解决部分问题。第三步:师生互动阶段。先让学生自由发言或教师提问,让学生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找出学生解题时的思维障碍,然后教师进行矫正总结。第四步: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阶段。通过师生互动解决问题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完善学生的知识网;通过对典型错题的分析,总结解题方法和规律,规范做题步骤。第五步:巩固练习阶段。在备课时就要对学生试卷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类总结,对学生课上讨论可能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预测并准备好相应的平行性练习题,课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出有针对性的习题进行巩固性练习。
五、其他配套要求和措施
在以上环节中对教师的要求是:要求教师做到“五为五突”。“五为”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动手实践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态度情感能力为目标,这是为了保证课堂教学质量而提出的要求。“五突”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出精讲精练、突出思维训练、突出因材施教、突出课后作业的典型性。对学生的要求是: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武汉商学院教师代表团通过2015年明2日至21日在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等大学的学习考察,了解了慕课等网络教学方式在美国的应用现状及经验总结。笔者决定将所学经验应用于Java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并开展了慕课元素辅助Java程序设计教学的可行性探讨。
1 慕课的概念
所谓“慕课”(MOOC),顾名思义,“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s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达16万人;第2个字母“0”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3个字母“0”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不受时空限制;第4个字母“C”代表Course,就是课程的意思。课课程并不提供学分,也不算在本科或研究生学位里。绝大多数课程都是免费的。
慕课的授课形式不是搜集,而是一种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课者和学习者通过某一个共同的话题或主题联系起来的方式方法。尽管这些课程通常对学习者并没有特别的要求,但是所有的慕课会以每周研讨话题这样的形式,提供一种大体的时间表,其余的课程结构也是最小的,通常会包括每周一次的讲授、研讨问题、以及阅读建议等等。每门课都有频繁的小测验,有时还有期中和期末考试。考试通常由同学评分(比如一门课的每份试卷由同班的5位同学评分,最后分数为平均数)。一些学生成立了网上学习小组,或跟附近的同学组成面对面的学习小组。
2 实现慕课常态化的瓶颈
通过2015年8月2日至21日在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等大学的考察访问得知,慕课(全称为大规模网上公开课)有2大优点:(1)学生自由安排学习时间;(2)慕课的知识产权通常归整个系里,教师不教该课了或者离职了也不影响慕课的继续开设。其实被夸大了其科技的作用。慕课当然可以帮助联络在职、偏远地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对于自觉的学生,慕课确实可以发挥一定的效果。但是不能忽视一个问题――一门课程被慕课后,即把网络教学作为了唯一教学手段,效果并不能保证比课堂教学更好或与其一致。原因有二:(1)网上教授课程,学生的自觉性很重要,学生的存留率较课堂教学少,顺利完成慕课的学生并不多:(2)要保证慕课质量与传统教学相当,或高于传统教学,投入可不小,拥有极多资源的学校才能胜任,而且教师要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及时反馈学生的问题上,因为24小时不同时间点都有学生可能在学习或提问。教师很多不适应。有学校的做法是雇佣多个老师上下其手,但若雇佣了成本低廉的非专业人员,教育质量如何保证需思考。也许正是基于这些原因,在我们访问的乔治梅森大学没有开展慕课,但是开展了丰富的网上课堂教育作为传统课堂的有机补充。13%的课程有网上教学。
3 慕课的可借鉴元素在乔治梅森大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实质上,网上教学可以使用慕课的一些可借鉴元素。以乔治梅森大学为例,网络教学被放在很重要的位置。现代社会的远程教育或网络教育有几个新常态:即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灵活度、个体化、可支付能力、学生像顾客。
乔治梅森大学的网上教育有以下特点:
(1)多样化授课;(2)网上授课的学生学习的内容和课下作业与在校生一样;(3)网上教学的教授与传统课堂的教授是同X;(4)强大的硬件平台。
网上授课的形式有2种:(1)实时授课;(2)非实时授课。前者好像现场直播。后者是先由教师制作好课件贴出,学生可自行安排时间上网学习。
整个网上授课的教师培训开发体系如下:
(1)先由教授提出草案交远程教育办公室;(2)指派教务助理指导;(3)产出阶段:制作课件――教授和教学助理共同完成;(4)课件制作后的评审;(5)试验性授课;(6)总结修改生成课程档案;(7)课程档案由同行评估;(8)同行提议怎样提高修改;(9)教授会收到补助作为课件制作的投入。
4 在JAVA程序设计课程中借鉴慕课元素辅助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通过美国的培训学习,开发JAVA程序设计的网络教学是可行的。好的网络课程的开发需要评估――执行――开发环节的相互联系和互相支持。教师应非常清楚怎样上好这门课,网页的功能要清晰,应充分利用科技功能辅助学生学习,互动。对教师的支持和质量保证有:必须有多功能网上教学平台。例如有专门支持网上教育的图书馆,24小时的学生电话支持等。还可设立网上教学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教学帮助。
面对课堂将要结束的几分钟,老师一定要设法让学生脑海中的知识和技能,或印象更为深刻,或条理更为清晰,或知识更为广博……要真正发挥结课的功能并求得实效,结课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目的明确性
结课是为实现课时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教师必须以课时既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来确定“结束”的实施方式和方法。结课要及时精要,有利于学生回忆、检索和运用。
2.引导启发性
结课设计新颖别致,或者提出问题,引人深思;或巧设悬念,激发兴趣;或新旧联系,铺路搭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浓厚的兴趣得以保持。
3.内容一致性
好的课堂教学结尾是衔接新旧知识,贯通前后内容的纽带,是巩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结课做到前后一致、承上启下,才能使教学内容主线清晰、脉络贯通。
4.形式多样性
结课的形式应多种多样,或回顾复述,或整理归纳,或实践操作……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或课堂临时出现的情况灵活运用,机变创新,而不可拘泥死板。
5.安排适时性
结课要严格控制时间,按时下课,既不可提前,也不可“拖堂”。结课留得时间过多,学生无事可干,既浪费了时间,又影响了学习效果。相反的,拖堂延点,学生的注意力就会不集中,还会对下节课的学习造成不良影响。教师应该避免这两种情况的发生。
二、信息技术结课的方式
课堂结尾的设计方式多种多样,并没有一个万能的固定模式,它要靠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
1.归纳总结,提炼升华
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往往不善于对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整理归纳,很容易产生课后遗忘和思绪凌乱的现象。因此,一堂课讲完后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梳理,使其条理化、系统化。
梳理归纳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采取教师口述的方式进行总结,还可以利用提纲和直观形象的结构图的方式进行整理,当然还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归纳的方式进行总结。通过梳理归纳,学生在一节课结束后会有豁然开朗、学有所获之感,实现画龙点睛的效果。
这种结课方法多用于理论课,例如,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信息的表达”等章节可通过提纲、口述和图示的方式来梳理归纳。当然这样的结尾如果设计得生动、有趣,也能在操作性较强的课堂上取得极佳的效果。
2.前后呼应,脉络贯通
前后呼应的结课方式往往能回应课堂导入部分或课中埋下的伏笔,使整堂课完整和谐,既解决了疑问,又巧妙地突破了难点和关键点,使学生对知识形成一种系统的概念。
例如,在讲授“文本对象的插入”这一节课内容时,在导入部分我展示了一份没有插入任何图片对象的文本,待本节课结束时我又展示了学生已经插入作品的完成的对象与之前的文本进行对比总结,此时学生会有顿开茅塞之感。这样处理方式可以巧妙地回应前面提出的问题和任务,使课堂更完整、目的性更强。
三、留有空白,自主探究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还需要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智能,课堂结尾处也可以给学生“留白”,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引导他们辩证地看待问题,正确地解决问题。
例如,对“做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这节课的结课处理就可以采取这种方式。让学生对网络的利与弊以及网络流行语等问题展开讨论,并利用5分钟的时间在“贴吧”上发表观点和想法,最后老师给予正确引导。这样的收尾处理能顺其自然地把课堂上所学的东西内化成学生自己的思想,更好地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这样的方式比老师枯燥的说教更加有效。
四、承上启下,设疑铺叙
这种结尾方式是通过合理设置悬念问题,巧妙地将本节课和下节课的知识点衔接起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样能激励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来对下节课的任务作进一步的钻研和继续探究。
例如,在讲授“网站和网页”这节课时,通过展示一些设计精美的网页导入新课,进而对这节课的内容展开学习:认识网页的基本元素,了解制作网页的常用工具,在结课时,再展示老师自己制作的网页,打破网页制作的神秘,引出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这样的收尾处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为下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五、作品赏析,以评促学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学生完成任务作品。在结课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取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可以采取师对生评价的方式,也可以采取生对生评价的方式。评价一定要有针对性,指出闪光点与不足。通过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被认同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完“FLASH动画制作”这节课时,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的作品,有意选取2~3份作品进行赏析,让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制作的技巧、色彩的搭配、素材的选取、设计的风格等等。教师再进行总结性评价,鼓励学生学会学习,共同进步。这样的收尾处理,会将整堂课的气氛推向,使学生的创造和智慧得到充分展现。
结尾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教师对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准确把握,精心设计。巧妙的课堂结尾不仅可以对课堂教学活动起到梳理概括的作用,还能拓展提升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再起波澜,从而达到“余音缭绕,余味无穷”的境界。让我们共同奏好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结尾曲!
参考文献:
微课主要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难点、重点、疑点内容的微型视频,为用户提供碎片化、移动化的网络学习新体验。相对于传统课程,微课内容更加精简,资源多样,情境真实。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
很多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实训环节的设置多以小实验的形式出现,实验内容间相互关系较少,很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项目设计与开发能力。为了解决现有问题,通过项目教学法与微课相结合的方式,促使Protel课程教学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教学效果较好。
2 项目教学法+微课的结合与实施
对于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学生,采用项目教学方式可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若将Protel项目中的重难点内容做成对应的微课,并提供相关的辅助材料,基础相对差一点的学生能够自主选择网络平台反复学习某一知识点,采用此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3 项目教学法实施
根据在教学过程中项目教学法的具体过程,可以将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
3.1 项目选取遵循“适用”原则
项目的选择至关重要,好的项目,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把课程设计成六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分成若干个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项目的选择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①项目的内容尽可能包含课程的知识点,这样学生掌握的知识会更全面;
②项目基于前面课程的基础如两级放大电路PCB设计(模拟电子技术)或者基于当前社会需求量比较多的热门项目中的一部分,学生通过简单的查阅资料能够分析项目。
具体项目设置及分解如下:(图1)
3.2 项目的实施步骤
3.2.1 教学方案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介绍项目的设计来源,引导学生们查阅相关资料,明确项目的设计目标。目标进行任务分解,针对每一项开发任务的设计方法传授过程中引入相关的知识点,将开发任务与知识点相对应,为了兼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对于重要知识点制作成微课,提交到微课平台内容,由学生自主学习。其它次要内容可以由学生自主完成。(图2)
3.2.2 师生互动,边练边学
课前,教师下达任务书,学生到微课平台下载资料,领取任务单。课堂中,对于微课内容进行点播引导学生思考练习。微课中提到的重难点问题可以在屏幕循环播放。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并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于典型问题及时向全体学生进行总结。对于学习进度快的学生可以积极跟随大屏幕进入下一阶段练习,进度慢的同学教师就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指导,经过试验,只要及时地给予引导,同学们都很积极地投入到项目中来,大多数同学都能品尝成功的喜悦。
3.2.3 项目成果的评价
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总结和评价贯穿于每一个项目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可集中答疑,针对疑难点需反复研究制成微课,为学生平时查阅、期末复习、学习进阶的主要资源,这样学生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巩固学生学习效果。对学生完成的任务及时客观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体验到学生学习过程的成就感,树立自信心。
学生要及时对每一项目对应的任务作出实验报告,重点写出项目体会,引导学生对于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通过项目建立起本项目任务间的联系,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架构。如循环彩灯控制电路PCB项目完成后,让学生对原理图设计和PCB设计、原理图元器件制作、网络表、布局和布线中存在的问题和各种常用操作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等。
4 微课的制作
微课制作采用屏幕录制软件Camtasia Studio完成,微课的制作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即选题、选人、设计、录制、后期制作、。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4-0049-03
思维导图又称作脑图、心智图,是享有“世界大脑先生”美誉的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在20世纪70年代所创,刚开始只是作为一种新的笔记方法。它以放射性思考为基础,是一个简单、高效、放射性、形象化的思维工具,能够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极大地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1]现在思维导图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组织性思维工具。它作为课堂结束技能的一种有效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刻掌握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思维。结课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时间,但是它起着“画龙点睛”、“提纲挈领”的作用,具有巩固知识、明确要点、建立知识间联系、检查效果、总结方法等功能。
一、思维导图与结课技能分类
常言道:“编筐编篓,全在收口”,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把“结课”上升至一个艺术的高度去重视去研究,首先应明确它的重要作用以及应遵循的原则,再次应在把握结课技能共同构成要素的基础上,研究结课技能的不同类型。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组织性思维工具,它已成为课堂结束技能的一种有效方法。根据思维导图的特点以及思维方式、教学活动方式的不同,将结课技能大致分为以巩固知识为目标、以建立知识间联系为目标两大类,这两大类共分为五种类型,分别为总结概括、问答讨论、分析比较、串联结块、诱发兴趣。
(一)以巩固知识为目标
1. 画龙点睛,总结概括
概括总结类型的结课,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用简明的语言或文字、专业用语、图式列表等形式概括所学新知识的规律、结构或主线,突出重点、关键和本质,揭示知识内在联系或逻辑关系的一种结束方式。在不影响知识性、科学性的前提下,要尽可能使知识浓缩,使小结口语化、板书条理化、叙述趣味化。
思维导图可以将知识点构建成知识块,再把知识块联结成知识网,这样就可以做到提纲挈领、概况总结,使得知识在大脑中有序排放,避免了杂乱无章的堆放。思维导图能够简单便捷地帮助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整体的全局化的观念,它注重表达与核心的主题有关联的内容,并能够展示知识间的层次关系,便于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呈现思维过程。课堂结束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是在整堂课中却占有相当大的份量,为了便于学生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教师可以用思维导图来总结知识,这种直观化、立体化、可视化的知识结构图不仅能帮助学生轻松记忆本堂课所学内容,又能为下节课内容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学生在学习“铝及其化合物”时分别学习了氢氧化铝、铝盐和偏铝酸盐,这三者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就是因为转化时的方程式多且没有规律,导致学生上完本节课后感觉特别乱,思路不清晰,混淆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如果将这三者之间进行转化的所有方程式进行罗列(如图1),会显得杂乱无序。现在将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如图2),Al3+、AlO2-、Al(OH)3三者之间的转换关系便一目了然,易于学生理解并掌握。在一堂课即将结束的短短几分钟内,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能够很容易理解当在偏铝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盐酸时,现象是先沉淀后消失;而当在盐酸中逐滴滴入偏铝酸钠溶液,并边滴边振荡时,现象开始不明显后出现沉淀。
2. 问答讨论,深化主题
问答讨论式结课是指学生围绕新课讲授的主题和重点,以问答和讨论的形式小结,这种形式既能检查学生掌握重点内容或重要概念的程度,又能激发思维,促进消化,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思维导图是对思维过程的导向和记录,是终极的组织性思维工具。[2]在教师讲授新课的过程中,可引导学生画思维导图,每位学生都在一张空白的纸上采用多种颜色、多种图形勾勒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充分调动左脑和右脑将思维过程进行可视化的展示。这种运用图文并茂的技巧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再加上教师的引导,使得学生们开始喜欢想象与讨论。在结课阶段,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成员都要互相交流协作,共同制作出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思维导图。这种小组成员共同制作思维导图的形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更深刻,还能够激发其发散思维、培养其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以建立知识间联系为目标
1. 分析比较,思路明了
分析比较类型的结束,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将研究对象的属性和特征分解为若干项逐个对照,总结出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以及不同研究对象之间的联系,通过辨析以强调重点,实现知识系统化和正迁移的结束方式。
思维导图是一种能形象地展示和说明概念的含义及概念间的意义连接的图式。[3]运用思维导图策略,学生在接受新概念时,会下意识地分析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此为基础来设计思维导图的一级分支、二级分支等等。通过这种方法,那些相似、易混淆、上下位的概念就会一清二楚地呈现在学习者的头脑里,便于其记忆与提取。思维导图在这种结课技能中的应用不仅帮助学生高效率地记忆这些零散知识,还能够促进学生思考、培养其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c)-0159-01
在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在以学生为本、合作学习等理念指导下的各地课堂教学改革,基本形成了三个共识――集体备课汇集教师集体智慧、编写并使用指导学案和组建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但现行教学模式中,依旧存在学生个性化学习受到制约、课堂上“齐步走”等问题。昌乐一中依托网络教育平台的技术支持,会诊现行课堂难以解决的问题,广泛研究课改前沿信息,推进“翻转课堂”,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成效,为个性化学习开出了一剂良方。
1 昌乐一中的“翻转课堂
走进昌乐一中,你会发现:传统的上课听新课、下课做作业的形式,在这里变成了课前看视频学基础知识,课上师生互动运用所学知识。课堂上,老师在一旁巡视,一对一个性化指导,学生们展示交流、协作研究、科学实验、完成作业,各抒己见、热火朝天。这是昌乐一中开展的“翻转课堂”带来的变化。
昌乐一中“翻转课堂”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模式,课型分为“自学质疑课”和“训练展示课”。而在这两种课型中,教师制作到网上的教学视频都是学生展开自学和课上讨论的基础。
1.1 “自学质疑课”
在“翻转课堂”模式下,以前的自习课变成了现在的“自学质疑课”。课上教师给学生学习新课时的帮助,主要体现在事先设计制作的自学学案和微课视频上。学生根据学案明确自学目标,根据提示的自学要求和方法自读教材,完成预习题并记录疑难。“学生完全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节奏,选择如何对待视频,这体现了对个性化需求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有了在线视频和小组讨论,所有学生在上课之前,都能掌握80%以上的预习内容,相当于以前自习课加上大约30分钟新授课的学习程度。
1.2 “训练展示课”
现在的“训练展示课”则相当于把原先的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都拿到课堂上完成,通过个人练习、小组讨论、展示点评、反思总结,学生的学习内容在小组和教师帮助下得到巩固。通过事先的微课视频讲解重难点和有针对性的解疑答惑,教师就有充分的时间关注学困生,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在线测试数据指明了帮扶目标),从而使一对一教学真正走进了课堂。
在翻转课堂模型中,教师将学习内容录制成教学视频,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视频来完成知识的传授。在课堂上,学生主要是在教师的帮助和同伴的协作下完成知识的内化,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顺序形成翻转课堂。
2 昌乐一中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是通过观看视频,而且在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是在知识已经初步掌握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翻转课堂成功的前提是要有优秀的视频讲授资源。但同时,视频又不是翻转课堂的唯一。富有成效的面对面互动学习活动才是翻转课堂最重要的价值。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通常包括自主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自主学习、课堂知识内化、总结与反思等几个阶段
2.1 课前准备
(1)集体备课汇集教师集体智慧、编写并使用指导学案;集体备课讨论学案的具体使用。(2)个人备课,精心制作微课视频,制作PPT课件,根据知识点,设计一些可以供学生检测的题目,并且在网上搜索相关的扩展资源(3)教学环境,课堂学习是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进行的。学生每人一台ipad,随时下载教师准备的微课视频来帮助完成知识初步自学。教师机和学生机都可以与互联网相连,方便师生查找资料。
2.2 课堂教学
(1)个性学习,发现问题,自习课前,教师将自主学习材料和作业(包括学案和微课视频)发给学生。在晚自习课上学生自定步调,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观看讲课视频。在观看视频的时候,由于学生理解知识的特点和认知的结构不同,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课后将学生通过网络提出的问题总结归纳。
(2)合作探究,点拨纠正,在课堂中,主要是师生讨论交流,完成作业。通常建议学生先自己想办法,如果不能,可以向组员寻求帮助,如果都解决不了,最后再询问教师。如果是个别有问题,可单独讲解,如果是全班大部分学生都对某个问题有疑问,教师面向全班讲解。
在对任务的选择上,基础一般的学生只需要按照课本上的步骤完成操作即可;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根据扩充的学习资源再进行拓展学习。最后完成在线检测,便于教师实时掌握学情并及时进行评价,及时跟进教学。
2.3 课后合作反思,共同进步
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在博客、微博或QQ空间上写下学习反思总结,并且相互学习。
3 个性化学习让所有学生受益
关键词:微课;混合式教学模式
无线网络的覆盖和移动通讯设备的日新月异,促使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部刘利民副部长认为:“微课符合时代的需求,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某个知识点进行充分的、有趣的讲解,符合当今紧张的学习生活节律。”微课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它短小精悍、主题鲜明、易用性强,既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对教学进行有益的补充,也可以作为优质资源集合在翻转课堂、慕课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和各类学习软件之中,它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在教学中拥有广阔的前景。为了应对现代教育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冲击与挑战,适应现代化环境的教学形态,探索大学英语教学中微课建设的方法与策略,将有助于优化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引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创新。
一、微课的概念和内涵
在中国,微课的概念自2010年引入,是一种新兴领域的研究。微课的研究大致分为两个阶段:2012—2013年是第一阶段,研究者主要关注微课的界定、微课开发与制作、微课的教学方法等课程建设方面的问题。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率先提出了微课的概念,他在2011年提出:“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2013年,胡铁生又重新修订了微课的定义,认为“微课是基于学科知识点而构建、生成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微课’以‘微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及‘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景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2014年,关于微课的研究进入第二阶段,研究者将微课与网络学习平台的构建联系起来,开始探索微课网络资源的建设与运用,胡铁生提出,“微课程应该定位于一种以微视频为核心资源和呈现载体的微型在线视频课程”[1]。由微课定义的不断更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微课内涵的发展轨迹,人们对微课的理解由“微型资源构成”到“微型教学活动”再到“微型网络课程”,朝着立体化、课程化、系列化的方向迈进。微课应该具有四个主要特征:第一,微课顾名思义是微型课程,授课时间短,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第二,微课是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视频教学资源,并通过网络为载体传播、共享,是一种基于网络的交互学习活动;第三,微课是一段完整的教学过程,授课人要准备完整的教学资料,课前设计教案与课件,授课时既要讲授知识点,也要合理安排有针对性的训练,课后要对教学进行反思;第四,微课的教学内容为某一学科的具体知识点,可能是这个学科的某个重点、难点或一个考试要点等,并非是对整个教学章节或者一门课程的讲授。
二、大学英语课程微课资源制作的方法
微课制作要精心设计,突出教学内容,微课应该具有一定深度,能够带来学习者知识意义的螺旋式上升。结构合理、条理清晰、讲解生动形象、互动性强的教学视频受到普遍的欢迎。总的来说,微课的质量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一是具有教育性,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组织有序,教学环节完备,教学过程自然流畅,教学方法准确,视频效果形象新颖,生动有趣,配套练习富有启发性;二是具有技术性,确切地说,微课集技术性、艺术性于一体,视频制作技术成熟,画面效果协调,布局美观大方,视觉效果好。把握好微课制作的原则,才能作出有吸引力的作品。大学英语微课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确保微课教学过程完整
微课是一段完整的教学过程,参考课堂教学的流程,可以将微课教学大致分为“前端分析———导入———讲解———总结———布置作业”等几个阶段。前端分析是学情分析,是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分析判断;导入部分要生动形象,与教学任务密切相关,能够针对英语教学内容的特点,真实形象地联系具体场景,准确而迅速地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吸引学习者去主动探究;讲解要清楚,重点突出而且详略得当,语言富有启发性;总结要简单明了,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布置作业是对所学内容的巩固复习,适当的练习能够强化学习效果。总之,微课视频要逻辑清楚、内容完整,尽量减少学习者的认知负荷。
2.精心选择微课教学内容
就外语学习而言,微课可以选择的内容包括语法教学、词汇教学、文化教学、篇章理解、听读写译能力技巧等。在选择微课的教学内容时,应该遵循几个原则:一是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将一个单元细化为若干个不同的教学目标,再根据每一阶段的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讲授的知识点,制作微课视频。二是微课选题要实用准确。教师对讲授内容加以提炼,归纳出重点和难点,再生动形象地加以展示,使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三是微课的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微课视频的教学内容要符合学习者的基础,抓住学生认识的特点开展教学设计,使微课视频既有实用性又具有启发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此外,教师在布置微课学习任务前,应该引导学生明确微课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Why(为什么学习微课)、What(微课学习了什么)、Where(哪里是学习重点和疑点)、How(如何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3.提高视频制作质量
微课制作的形式主要有五种:教学录像型、屏幕录制型、多媒体讲解型、动画讲解型和视频剪辑型。微课建设到达一定程度时,应该制作一些优质教学资源,高水准的微课视频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尤其在一个微课专题中,如果个别微课制作质量不高,将影响整个专题的质量和学习效果。目前,技术人员、教育工作者在不断努力中提高了微课制作水平,出现了一批内容新颖、制作水平高超的微课视频,教师可以在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官网、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官网等众多网站中寻找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三、构建基于微课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
黎加厚指出,“未来趋势是系列化的和教材配套的,进一步发展为移动-云端能够支持的,并且是跨系统的”[2]。本文所探讨的微课建设,不仅是构建视频资源,而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相互作用,在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完整教学过程。只有将微课放在整个教学环节中通盘考虑,融入教学流程之中做整体化设计,才能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使微课的应用发挥更大的作用。基于微课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具备这样的特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精神和协作精神,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合作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能够较好地说明微课学习的认知规律,它将学习定义为“在一定的情境(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学习包含四种要素,情境、对话、协作、意义建构。[3]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围绕四要素以及翻转课堂的特点,笔者设计了教学模式流程,将基于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课前-课上-课后。
1.课前应用阶段
首先,教师分析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结合教学目的制定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前提开展教学设计,制作微课教学视频,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学习情境。因为翻转课堂是新生事物,教学流程与传统教学截然不同,所以教师应该详细考虑课前、课上、课后三个阶段的教学特点,分层次制定每一环节的教学目标。其次,学生接到教师布置的任务后,利用微课资源自学,自主制订学习计划、控制学习时间、掌握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应随时了解与掌握学生学习进程,督促学生学习进度。教师可采用面授的形式,答疑解惑、检查监督,此外,师生间、学生间可以利用QQ群、微信、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相互沟通,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的作用。通过这些途径,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督促学习进度,学生可以开展研讨、求教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分享学习成果。
2.课上知识内化阶段
课上是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形成新的认识的重要环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内化知识,课堂不再是教师讲授的主要场所,而是师生间、生生间协作对话、合作学习的场所。教学实践中,学生将课前自学的成果向教师及同学汇报,提出学习中难点、疑点,共同寻找答案;教师应该将课前自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顺知识的逻辑性,对所学重点内容进行点拨;之后,教师应该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解决学习中的难点问题,运用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精神;最后,教师应该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练习检验学习效果,发现教学设计的不足之处,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后辅导。此外,教师还应该布置家庭作业,督促学生回顾总结学习内容,并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3.课后评价反馈阶段
课后,学生总结反思学习过程,根据教师布置的作业回顾教学重点,是巩固提高的阶段;教师也可以布置不同的任务,对学习效果存在差异的同学重点辅导,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这一阶段,也是教师课后反思、促进教学的过程,教师应该发现教学难点,总结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机制,寻找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由大学英语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的分析和设计可见,微课能够辅助教师教学,帮助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意识,推动学生由“被动学”向“主动学”转变,从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四、结语
教育部即将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指出,“各高校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创建多元的教学与学习环境,鼓励教师建设和使用微课、慕课,利用网上优质教育资源改造和拓展教学内容”。微课的应用具有广阔空间,教师应把握教学发展脉络,积极推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开发优质微课教学资源,设计和构建基于微课的现代教学模式,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微课应用效率和教学效果,推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晓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