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5 14:56:1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专医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口腔医学专业创业教育的前景
当前大部分口腔医师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城市与广大乡镇农村的口腔医师缺口非常大。实践已经证明,单纯的专业教育,并不能将优质的口腔医学人才推向急需的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在口腔保健意识和保健服务等方面,都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潜在市场很大。但是,现在高职高专口腔医学的毕业生也不愿意付出努力去开辟这个潜在的市场,而更愿意直接就业,人才集中在了城市。虽然这种趋势会逐渐有所转变,原因在于随着今后就业形势趋向紧张,高职高专口腔医学毕业生可能会被动向乡镇等落后地区流动,但在短期内这种流动也是有限的,远远达不到市场的需求。而且,由于城乡差异导致的工资待遇、个人发展、子女教育等问题,以及与教育的高成本直接相关的高回报期待,都会成为口腔医学专业到乡镇就业的制约因素。到那时,如果没有开展有效的创业教育,将会出现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想留城市没职位,向下乡镇农村又不甘心的尴尬局面。创业教育则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市场嗅觉,帮助他们建立市场培育的方法和信心,促成学生形成到更有市场的地方去创业的认知,使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向乡镇农村流动、到乡镇创业成为一种可能。这是解决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市场需求量大与就业难这一矛盾关系的重要出路。在当前高职高专口腔医学实际就业质量不高的形势下,随着国家创业政策的号召,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鼓励,市场经济的更加成熟,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主动或被动地走上创业的道路。因此,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创业教育势在必行。否则,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里,高职高专的口腔医学专业必然会遇到生存危机。
二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创业教育路径选择
如前所述,当前情况下,想要在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开出一个创业教育课程群,大力提升创业教育的力度,有些力不从心。但迫于国际国内社会经济、教育形式的发展和未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创业教育又不能被忽视。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创业教育成为首选。这一路径选择,是在专业教学体系不变的情况,将创业教育“融合至其他尽可能多的课程当中,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掌握一些创业基础知识并培养创业意识。”好处是能够充分利用当前职业教育资源,不足之处在于对各专业任课教师依赖性较大,创业教育效果难以保证。因此,第二课堂的创业教育活动,就显得很有必要。漯河医专口腔医学系根据创业教育需要成立了“8020”口腔保健社团,运用社团管理方法,每年从在校生中选取40人左右,依托学校口腔医学实训室,开展创业教育实践,主要训练项目是洗牙、口腔清洗保健、口腔预防与保健知识宣传等。我们为社团配备了专业和创业指导教师各1名,将市场调研、团队组建、定价策略、服务产品开发、人事组织、经营管理等创业知识融入到专业技能实践之中,取得了较好的创业教育效果。
作者:宋木华单位: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通过近年来设计基础与相关课程的教学可以发现,部分进入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的一、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模式还处在高考前画石膏、画模特的具象表现阶段。推进简化课题可以有效解决学生从高考前具象思维到进入大学后抽象设计思维的转换这个难题。通过简化对内部小课题进行重组、优化,使很多不同科目的相关知识点串联成知识线,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后续的其他专业课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简化是一种思维方法,是造型艺术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设计方法:将复杂的视觉元素通过删繁就简,去粗取精,提炼为有秩序的、简洁的、单纯的视觉语言。许多现代主义艺术作品或设计作品都应用了简化的方法。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简化。
一、从美学发展史看,人类视觉对
简化作品的美学需求人类用发现美的眼睛发现了大自然中许多未经雕琢的美,但这些美的元素与丑的元素常常混杂在一起,多种设计元素纠缠在一起,不能突出某个重点元素的特点。俗话说“花多不艳”,就是这个道理。简化可以在繁杂的视觉元素中剥离出关键设计元素,有效组织好元素间的关系。但简化绝不是简单的删减,而是设计元素的高度提炼。简化的目的是以简洁的外观体现设计风格,更好地传达设计精神,为情感沟通服务。
二、设计中简与繁的关系
设计作品中的简不是孤立存在的,繁与简两个概念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从不同风格作品上看,繁与简是对立的。繁的作品带有装饰的意味,简的作品风格单纯,是反装饰的。两者都具有形式美感。一些作品的整体面貌呈现多元素组织在一起的繁,从内容、形式、手段等方面给人以丰富多样、华美艳丽、绚烂、热烈等视觉美感。而简约风格的作品呈现少量元素的组织关系,带来冥想、干练、纯粹等视觉美感。繁与简也都有负面的视觉感受,繁的元素过多,负面感受就是杂乱、无序、拥挤等;简的元素过多,负面感受就是冷清、空洞、简陋等。繁与简没有孰高孰低之分,只是由于时期、地域、社会环境、心理、个人喜好和作品内容等因素不同,决定了作品风格与人们对繁与简的偏好。在同一作品中,繁与简是统一、互补的关系。在形式上,简常常烘托繁,使作品中的繁显得越发精致。在大面积的繁中出现的简会显得清爽、透气,极致的简是留白,是空。我们在学习简化这种艺术方法的同时,要明确简不是简陋、简单,而应该是言简意赅、简约,是内在优秀品质的体现。外在形式的简与内在精神的繁必须相互作用才能产生优秀的设计作品。就像日本无印良品的产品设计,在简单外观的背后,注重选择合适的材料、颜色,采用精湛的加工工艺,注重功能、使用上的每个细节。在简的背后是追求自然、质朴、功能至上的生活态度。那份细密的用心正是简背后的繁。这样的简是有内涵的简,更能彰显出产品的气质。
三、简化是现代设计中的重要手段
简在设计中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简的精神是精练地表达主题,以少胜多。它不添加多余的元素,一针见血。在各种设计领域,都存在简化方法的应用。如,简风格的平面设计作品表现在形、色彩、文字、排版方面,就意味着简洁。1.形的简化现实的、不加修饰的自然形往往附加了一些与主题无关的信息。如果直接用在平面设计中,画面就会表意不明确甚至杂乱。设计的过程通过删掉影响主题的形,保留能明确表达主题的形,对重点形根据设计精神进行变化。最终通过简化这一手段帮助设计师达到形式的凝练。特别是标志设计,必须通过简洁的图形明确表达内涵。如荷兰皇家壳牌石油集团的标志经历了多次的变化,逐渐由复杂的具象造型转向简约的抽象造型(图1),转变的过程体现出社会审美观念的变革。2.色彩的简化作品的色彩会给人留下直观印象,往往比形的视觉冲击力更大。但如果一件作品色彩应用太复杂,没有秩序或整体性的色彩,一定是混乱的。所以,经过简化后的单一的、少量的、有秩序的、能够表达作品情感或符合设计风格的色彩,能够增强作品的感染力。3.文字的简化文字作为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是抽象的形式语言。形式运用合理、有特点、新颖,会对深层内涵起到很好的阐释作用。但一味追求怪异、奇险,并不能产生理想的设计效果,这也不是设计追求的最终目标。在标志、招贴中,文字数量要少,形式上要简,做到文字以一当十。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图2),把人、地点、运动、中国文化、奥运精神等多种元素通过一个变化后的篆字“京”与印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作品形式上简洁明快,形与意完美统一。4.排版的简化繁风格作品的排版装饰感强,简风格作品的排版体现功能至上的特点。在同一作品中,繁与简需要根据主题、内容、风格相互配合,掌控好繁与简的程度,尺度把握很重要。排版离不开简,简是排版中的空白,是简洁的线条或图形,是人们视觉休憩的港湾,是对设计重点的烘托。
四、简化是现代生活方式与现代
审美心理需求的必然产物当下,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信息量爆炸,视听感官在短时间内就会受到大量信息的冲击。这些视觉信息让我们目不暇接,我们自然会产生视觉疲劳。这时就需要简洁、纯粹的艺术作品。以简化为手段的极简主义设计风格恰好满足了这种生活方式与审美的内在需求,同时也符合当今绿色环保的主张。由贝伦斯与密斯凡德罗提出的“少即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成为极简主义的核心思想,对日后的设计美学产生了深远影响。简化是极简主义应用中最主要的造型方法。“极简主义在形式上进行‘量’和‘形’的简化,通过对造型元素抽象、提取出几何形体,使形式、色彩、材质等表现符号具有含蓄和凝练的特点。”①极简主义作品外表简洁,强调功能、本质、品质,注重人的主体地位。极简主义在建筑、服装、雕塑、绘画等领域都有影响。五、简化是很多艺术家或设计师作品形成个性化造型特点的重要方法通过简化课题学习,学生了解了艺术家作品形成的过程,从而明白作品背后重要的是思维观念的转变。简化从自然物象中抽取本质元素,是从具象向抽象转变的重要手段。探讨古典主义绘画向现代主义绘画的转变,不得不谈到保罗塞尚,他在造型上将复杂的物体归纳为简单的几何体并进行表达。“他(笔者注:保罗塞尚)的贡献在于,他在对表面的视觉印象进行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使绘画达到了一种深层的完整性——他超越了经验主义对自然的表面性认识,在自己的画面中建立了一种与自然的物象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但是又具有内在自足性的视觉模式,为20世纪艺术家进行更深入的形式探索提供了观念与实践的重要启示。”②立体主义的代表人物毕加索在造型上延续了塞尚提出的认识方法,但不像塞尚一样把事物归结为球体、圆柱体、圆锥体,而是理性分析人对自然的不同印象,从中找到稳定的、本质的内在结构,他的《亚威农少女》正是如此。之后,几何抽象画派代表人物蒙德里安将理性的形式感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其作品在形式与色彩上做了更多大胆的简化。他把事物的形态简化成水平线与垂直线的纯粹抽象构成,从内省的深刻观感与洞察里,创造普遍的现象秩序与均衡之美。他崇拜直线美,主张透过直角可以静观万物内部的安宁。他不画眼睛看见的实物,而是把事物画成绘画语言因素中的直线、直角、三原色(红、黄、蓝)和无彩色(黑、白、灰)所构成的整体。虽然艺术家的理念不同,观察、思考事物的角度、方法不同,但是以上几位画家都应用了简化的方法,在造型上都存在几何化表现,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转化。艺术家抽取不同元素,通过各种处理方法,最终获得艺术作品的迥异风格。作品不再是对自然的单纯描摹,更接近艺术家的心灵体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很早就有简的概念,老子在《道德经》中就提到“少则得,多则惑”,意在不要过于在意事物复杂的表象,而要抓住事物的本质。这和贝伦斯与密斯凡德罗提出的“少即是多”的思想不谋而合。在设计中,我们要以人为中心,简化那些无关痛痒的元素,将深厚的内涵体现出来。简化需要智慧,需要设计师的境界与胸怀。针对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我们尝试通过简化的课题,将设计的精神与理念传达给学生。
作者:田华 单位: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美术与传媒学院
注释:
①单芳霞.极简主义设计风格及其在当代设计中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大众文艺,2013(21).
②马永健.现代主义艺术20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32.
参考文献:
[1]于腾.简与空美学的住宅空间装饰研究.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日)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纪江红,朱锷,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1什么是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
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在这里,项目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它应该满足以下条件:该工作过程用于学习一定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商业经营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学生有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项目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1.2项目教学法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项目教学法对关键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它是一种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
2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运用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
国际贸易专业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高职学生毕业时须能够掌握国际贸易专业必备的基本技能,能够起草和签订国际贸易合同,熟练掌握和运用国际贸易惯例、具备运用国际贸易法律处理国际贸易纠纷的能力。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方向具体地表现为以应用为目的,以提升贸易人才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重技能操作,重实践教学。
2.1项目教学法使学生更易掌握国际贸易流程。
项目教学法强调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教学中应该遵循这一过程;强调使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练习、归纳和发现知识,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和学习的方法。采用项目教学法,学生可以在国际贸易实务的学习中从感性认识入手,通过实际操作,解决具体问题,达成对本门课程的理性认识。使得学生对国际实务更易掌握、接受。
2.2项目教学法可激发学生学习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兴趣。
项目教学的出发点就是激发学生兴趣。在解决贸易实务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由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并且能够主动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真正做到了手脑并用。
2.3项目教学法使学生在国际贸易实务课中获得自信心。
国际贸易实务项目的设计最终会落实到项目结果上,并且老师会对不同的结果给出不同成绩的打分。这不仅可以激励学生,而且可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生对自身能力的认可度,这一点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是至关重要的。
3项目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应用。
3.1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设计的原则。
(1)国际贸易实务项目的选取要合理、典型。也就是教师在设计项目时,要特别注意项目的合理性,避免设计一些脱离实际的项目,要利用那些发生在实际业务中的真实、经典的案例,加以选择和编辑,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用于课堂教学,设计出学生可以参与的项目。让学生扮演项目进行中的角色,能够积极参与项目过程。
(2)国际贸易实务项目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和适应性。即项目的设计必须突出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可以参考恰当、典型的案例。同时,设计项目在参考案例时还应从授课对象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出发,对于过于简单的案例可以适当增加难度,对于冗长、复杂的案例可根据项目设计要求适当的精简、缩写后予以采用。
(3)国际贸易实务项目的评析要恰当、实用,要做到总结性和启发性相结合。教师的点评总结是“项目教学法”的重要环节。
学生在项目完成中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点评中要指出问题的所在及解决的方法,要总结比较各组的特点,引导他们学习别人的长处来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设计,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在点评中得到提高。
点评的过程既是总结以前学过的知识,提出和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也成为学生一个学习的过程,提高的过程。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来讲,项目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处理相关业务问题的能力、技能和技巧,从而起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作用。在具体运用上,学生在对项目完成的结果进行评析的时候,一方面要对学生的成绩予以肯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项目的过程;另一方面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错误予以纠正,让学生明确怎么做才能避免所犯的错误,起到总结经验教训的目的。
3.2国际贸易实务项目的具体设计。
以国际贸易实务中贸易结算方式的教学为例,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项目让学生完成一项货物的跨国买卖,让学生扮演买方、卖方的不同角色。此时,可给出学生几种贸易结算方式的选择,如汇付、信用证、托收等方式,将学生分组,每组可选择一种或几种结算方式,完成各种结算方式的业务流程,完成相应单据的制作,并解决贸易中的问题,如信用证的改证、信用证与合同不相符等。最后,老师对各组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可将成绩量化,评价每种结算方式的风险和成本,总结经验教训,给出最佳答案。最后引入激励机制,给胜出者(小组)予以分数上的奖励,激发其积极性;对成绩稍低者(小组)可再下一次的项目完成后刷新这次成绩,以增强其自主学习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戴士弘,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7.
[2]孙瑞华,国际贸易课程案例教学探索[J].石油教育,2001(2)。
二、激发学生学习艺术教育课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艺术教育课重要性的认识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悦的心理状态,兴趣能使人们目标明确,积极主动,从而能自觉克服各种艰难困苦,获取学习、工作的最大成就。因此,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只有当学生对其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才会乐意去学,才会去积极思维,才会受教育于轻松愉快之中,才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去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要激发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艺术教育课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学生对艺术教育课重要性的认识。首先要使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充分认识到艺术素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高职高专美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它对于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及德、智、体、美等全面和谐发展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要使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充分认识到艺术素养是从事幼儿教育的基本素养。这就要求幼教工作者要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具有音乐、舞蹈、绘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弹、唱,画、跳的基本技能、技巧,形成能够欣赏音乐、美术、舞蹈等作品的基本素质。再次要使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充分认识到通过艺术进行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幼儿教育的指导思想。幼教工作者的艺术素养是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职业素养,只有掌握较宽泛的艺术基本知识,形成扎实的艺术技能技巧,培养一定的艺术审美能力、艺术创造能力和艺术教育能力,并能将自己的艺术素养转化为实际的教育教学能力,才能为自己将来成为一名既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又掌握扎实幼儿艺术教育技能的优秀幼儿教师打下基础。
三、改革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课的教学,提高艺术教育课的教学效益
1.要丰富艺术教育课的教学内容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教育课不同于艺术专业的艺术教育课,要以满足幼儿艺术教育的要求为原则,要在传授艺术教育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同时,进一步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独特的专业特性和要求,加强蜡笔画、手工制作、儿童歌曲的即兴伴奏、边弹边唱、幼儿舞创编等内容的教学。除乐理与视唱练耳、乐器演奏、声乐、舞蹈、音乐素养基础、绘画、手工制作这些基础内容外,可适当增设一些能训练学生弹(弹琴)、唱(唱歌)、舞(跳舞)、说(儿歌、故事创编)、画(画画)、做(手工、玩教具制作)等技能的课程。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艺术教育教师的素质
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教育教师必须是高水平、高素质的,不仅要有正确的审美观点,较高的鉴赏美、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还需要有广博知识和较高的专业能力。可以聘请知名的画家、书法家到学校兼课,也可以聘请艺术团体有实践经验的设计师到校指导艺术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教育教师还应该是“双师型”教师。他们既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能较为熟练地进行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的教学,又能深入幼儿园,了解当前幼教艺术教育动态和前沿理论,具有较强的幼儿园实践教学素养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能够懂得幼儿园老师如何运用说、演、弹、唱、画、编等技能于教学之中进行艺术教育教学。
3.要改进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课的教学方法
苏联教育家孔德拉秋克说:“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妥善地运用教学方法。”承担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教学的教师要运用灵活、多样、针对性强、有特色的教学方法,让枯燥的课堂鲜活起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完成教学任务。由课内走向课外,由学校走向幼儿园,构建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去接触原型,去感知,去领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艺术教育课的兴趣。
4.加强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实践能力训练
艺术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必须多参与,多实践才会习得较强的艺术能力,因而应多给学生一些在实训室练习的机会。学生也应利用课堂内、早晚自习、课外活动等一切机会多到琴房、练功房、画室、手工室、陶艺室等实训室练习,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种艺术课外活动。社团要多举行一些演出或术比赛活动,如声乐比赛、器乐比赛、幼儿舞比赛、儿童画创作比赛等,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生自己开展的艺术教育活动之中,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创作及与同学间多交流的机会,以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加强学生在幼儿园的见习、实习活动,采取集中见习、分散见习、参与式见习、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参与教育实践形式,让学生观察、思考音乐、美术、舞蹈在幼儿园的各种活动、游戏中是如何运用的,幼儿园是如何组织艺术课教学的,并主动参与,使学生组织、实践艺术能力在真实情境的依托下得到培养,促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离校前基本完成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On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O Yuanyuan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0;
Wu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u, Anhui 24100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for the current lack of awareness of cross-culture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their own front-line teaching students in the feedback, analyzes the English teaching reasons for lack of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and proposed the methods on how to train students'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in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cross-culture awareness; culture background
0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指出: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能力。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外企、合资企业在内地扎根发展,英语作为语言工具使用得更加频繁,学生在就业中需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的实际技能。但是在现今大学英语教学中更多强调单词和语法却忽略了文化差异的介绍,致使大部分中国学生只掌握了说英语的能力,往往忽视英语国家文化,将中国的文化习惯和惯有思维套用到实际情况上去,在与不同文化接触时容易遇到Culture Shock (文化冲击),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
1 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缺失的原因
1.1 教学目的片面性
中国的学生从小到大,总共学习了十余年英语,初高中的阶段由于受到中考和高考的压力,大部分英语教师为了成绩,将更多地精力投入在单词、词组和语法上,学生们也认为有了词汇和语法就可以阅读,就可以应付考试,从而忽略了文化方面的信息。当学生进入高职求学后,有些英语教师为了备课容易,一味地依赖教材,只关注语言知识的讲授,忽略了文化现象,学生对于英语“只知其然,未知其所以然”。久而久之,学生只是机械地积累了做题的经验,成为做题目的工具,无法真正做到掌握英语这一语言工具。即便是在做题目时,由于文化背景的缺失,有时候也会影响文章的理解。英语的阅读理解就是综合能力的体现,除了要求学生具备语言知识外,还要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根据几年的教学经验,在单词语法相对简单的情况下,学生理解英语段落有困难主要是因为文化意识的缺失。
1.2 教学对象差异性
高职高专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全日制本科类学生而言相对薄弱,英语语言的基本能力掌握不牢,使他们无暇顾及文化方面的知识,再加上多数学生来自农村,接触英语本身就晚且机会不多,造成许多学生缺乏英语能力,特别是跨文化意识。学生英语口语中存在大量“中国式英语”的翻译,虽然在高职学习英语纠正此问题,但是新的问题又凸显出来。在每一年学院针对实习生召开的座谈会上总有学生,尤其是从事外贸专业工作的学生不止一次提出由于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而陷入被动的境地。例如,曾有位学生参加2011年广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会场该同学凭借扎实的业务能力和娴熟的英语口语与中东一位买家初步达成协议,准备签下一笔利润不小的订单。当买家即将离开,回头向他确定第二天谈细节时间时,该学生比出了“V”手势表示没问题。结果第二天买家没有出现,后经询问发现正是手势的问题。在中东,此手势表示同性恋的意思,买家认为受到了侮辱决定放弃订单。诸如此类因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弱而受挫的例子在学生中频繁出现。语言失误很容易得到对方的谅解,但是文化的误解往往会导致摩擦的发生,尤其是英语语言流利的人,这种失误有时会被怀疑是一种故意的行为。因此,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
2 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方法
2.1 巧用教学资源,传播文化信息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两部分,任何语言都不可能独立于赖以成长的文化土壤。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文字受到文化的极大影响,反过来,文化的发展、积累和传承也有赖于语言文字的运用。美国社会语言学家德尔海姆斯指出:“语言教学不能只教语言知识本身,还应该充分讲授与语言有关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摆脱自身文化和习惯的干扰,达到交际的成功。”因此,在平时授课中,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从传统观念转变过来,充分意识到文化信息缺失的危害性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做到拓宽思路和视野,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使教学方式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及生活经验相结合,实施有效的跨文化渗透。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语言资料向学生介绍西方一些国家的风俗习惯、交流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对教学也有积极作用。比如,当课文内容涉及感恩节时,适当地介绍感恩节的由来很有必要,当学生了解背景后,引导学生将之与中国的中秋节对比理解,两个节日的意义大相径庭,同为对生活的感恩,尤其是全家团圆对亲情的感恩,如此中美对比的节日介绍让学生产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除了教师介绍,还可以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借助一些原声的西方广播节目和视频影视资料,例如美国之音慢速英语节目(VOA Special English Program),该节目语速较慢但贴近生活,比如每年美国重大节日上当局总统的演讲第二天都可以及时下载,与学生一起讨论,丰富了文化教学,突出了其实用性和实效性。除此外还有生活情景类电视教学节目美国麦克兰公司的Family Album, U.S.A (《走遍美国》)和Studio Classroom(《空中英语教室》),此类视频构建起学习地道英语的语言环境,使语言和文化教学更直观,更清晰,更确切,让学生在看中听,听中学,摆脱了教师“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理念,填补了教师讲授的间接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如《走遍美国》中涉及感恩节的短片用情景剧的形式介绍了感恩节的意义和习俗,包括感恩节的特殊餐点。通过该视频,学生不仅了解了文化,更记住了感恩节涉及到的单词: Thanksgiving Day (感恩节),turkey(火鸡),pumpkin(南瓜)和corn(玉米)等等。相对于靠死记硬背记单词,学生在文化背景介绍中能够自发自觉地记忆新单词。
2.2 开展多样活动,充实文化知识
在大学里,英语教学的课时非常有限,因此教师靠有限的课堂时间讲解文化知识是满足不了学生日后使用的需求的,学生需要被引导利用课外时间拓宽西方文化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最大限度地创设好的英语文化氛围。
第一,大学英语课程不能仅仅依靠每周4节的必修课,更应增设语言与文化,跨文化交际等课程,培养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教育部65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院校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都把课程体系建设作为重点,开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提高课程。如宁波大学为学生选择了美国文化概论、欧洲文化入门、跨文化交际等课程为公选课,受到了学生广泛好评。兰州大学除了“英语国家文化”,“英美文学选读”等热门课程外,还开设了“德国文化概况”等满足学生外语学习的需要。
第二,鼓励学生课后开展特色英语文化活动。在学习了一定的文化内容,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可以开展一些较为生动的英语文化活动,充分利用互联网、语音室和多媒体教室等媒介,通过实际操练加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如参照教材内容,以课本剧为依托开展英语戏剧表演,以学生为活动中心,让学生根据自身角色,设想角色应该说什么内容,怎么表述,有助于学生对英语话语的理解,也可以习得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除了英语戏剧表演,英语演讲和辩论赛也是收效显著的活动,鼓励学生通过阅读英美概况、英美文化的书籍,自主了解文化间的异同,通过讨论和交流的形式不仅扩大了学生的单词量,更提高了他们运用英语国家文化进行交际的能力。另外,可以充分发挥外教作为东西方文化传播中的纽带作用,外教不仅是英语语言的传递者,更是生动的文化教材,让学生参与外教的讲座,和外教直接交流,其言传身教会给学生更多跨文化方面的信息。
第三,引导学生开拓视野,重视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非语言交际”是指在特定的情境或语境中使用非语言行为交流和理解信息的过程。简单来说,它指除了语言之外的其它交际手段,包括服饰,肢体语言等等。它虽然不是真正的语言,但在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意义往往大于语言本身,特定的非语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往往有其特定的含义。例如,在中国,当被别人夸赞的时候,中国人会习惯性地说“哪里”或“做得还不够”以示谦虚;但是在西方,夸赞别人和接受别人的夸赞是习以为常的,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莎士比亚曾说过:“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
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将教师课内教最大化地延伸至学生课外自主学、自主练,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主动地学,积极地学,独立地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3 结语
综上所述,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跨文化交际,为了培养学生和不同文化的人进行交流,大幅度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让他们在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活动中活学活用,这也符合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目的。要做好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重点在于巧用教学资源,不只是单纯地讲解语言知识,更要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使教学内容更生动,更有趣,更符合时代特征。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全面提升英语教学的“质”和“量”,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跨文化交际型人才的培养,满足社会就业需要。
参考文献
我国预防医学教育源自20世纪50年代苏联模式,以培养具备预防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卫生监测技术,能在卫生防疫、环境卫生或食品卫生等监测机构从事预防医学工作的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虽然高校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材在不断修改,但仍侧重于五大卫生内容,而随着现代社会疾病谱的改变,传染病逐渐减少,慢性病、身心疾病等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的疾病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卫生问题。在预防医学教育中,有关人类行为科学方面的知识缺乏;随着预防医学任务的分化,有关卫生管理、经济、法律以及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知识严重不足。
1.2教学方法陈旧,学生主动参与少
在教学方法上,仍采用传统灌输式方式,缺乏启发式、研究式教学及师生交流。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最终导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低下。虽然近年来也强调学生在主动学习中汲取知识,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仍是教学的主要形式。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受到限制,创造性也必然受到影响。
1.3缺乏实践机会,学生动手能力差
传统的预防医学教育也有实践教学环节,但在实施过程中,有的学校主观上重视不够,有的学校教育经费不足、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缺乏,以及大学不断扩招导致实验实习开出率不足、满足率不高,针对医疗护理实践的训练不足,与实际联系不紧密。因而,实践性内容逐渐减少,学术性和理论性内容不断增加,学生缺乏足够的实践训练,使得动手能力差。
2预防医学教学活动中进行创新教育的策略
2.1创建浓厚的创新氛围和创新环境
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首先要树立全面开放的教学观,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全面发展。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挑战权威。例如,在讲授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时,有学生就质疑为什么要以无效假设为中心进行检验(即作为原假设),相反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本质差别作为备择假设?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把不轻易否定的命题作为原假设。如临床比较甲、乙两种护理措施效果时,不能轻易说甲好或乙好,总是先假设甲、乙效果一样无差别(原假设),再作进一步研究(备择假设是否成立)。
2.2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型课堂教学体系
(1)引入预防医学发展史内容。
教师应在授课内容中增加一些经典史料,使学生了解预防医学的发展进程及产生的巨大效益,增强学科兴趣,扩展科学思维,这有益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创新意识。
(2)慎重选择教学内容和侧重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中学课程对环境及生态平衡已有较为详细的讲授,故对空气以及土壤环境的组成、人和环境的关系等内容进行适当删减;传染病防治、医源性疾病防治章节中大量内容已在临床护理和基础护理中讲授,故可略讲。同时,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大量新型建筑、装饰材料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可结合生活实际补充室内空气污染等内容。教师应在课程教学中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不同内容选择的方法不一样,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只有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发掘预防医学教学内容中的创新因素,让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利用学习、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件和学生讨论生活与生产环境、食品安全与健康等问题。对于教材中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的讲解,可采用案例导入教学模式,通过回顾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在教师的启发下,指出现行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微量凯氏定氮法)的缺陷,引导学生发现和思考改进检测方法,从而更好地保护人民健康;对于教材中的卫生统计和流行病学内容,可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探索问题的内部规律,比较不同统计方法的原理、应用条件及结果分析,消除学生学习时的畏难情绪;对于教材中环境污染、食物中毒等内容,则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方式,使学生通过各抒己见来集思广益、互相启迪,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达到开拓思维、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3)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
在多媒体教学实践中,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开发多媒体课件供学生课后自学;介绍一些预防医学方面的网站辅助学生学习;充分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通过在线测试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并提供相关知识的查询(如食物营养成分表、各种统计用表、卫生标准等);指导学生自行制作课件等。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和主动探索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及创新能力。
2.3设计相关实验、实习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科研能力
通过前期学习,学生基本掌握护理学和预防医学理论知识,为此,应针对专业特点设计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实验实习。例如,膳食调查和营养评价、糖尿病食谱的制定、常用护理科研方法的应用等。在实验实习过程中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科学研究方法。其基本程序是:提出问题—设计—收集和整理资料—分析并得出结论。让学生根据特定的背景材料提出问题(如国内某品牌茶油苯并芘污染事件),自己设计方案,通过观察、分析、思考、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如何防止食品污染)。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科研能力。
2.4改革考核形式,正确评价学生综合能力
考试是教师和学生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模式起着决定性作用。多年来预防医学课程考试沿袭单一闭卷笔试模式。我们在注重考核预防医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对考核方法进行了必要改革。
(1)开卷考试:着重考查专业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
学生可查阅具体参考资料,促使学生自学。
(2)案例分析报告:考查分析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将实际问题转化为预防医学问题,运用卫生学和统计学相关知识来解决。
(3)护理论文:可以体现学生对预防医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学生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归纳,实现创新教育的目标。
另外,对学生学科成绩的评定也作出相应调整,即理论和实践的比例为60∶40,理论考核采取闭卷答题(占60%),实践技能考核为开卷考试,包括案例分析报告(占20%)和护理论文(占20%),共占40%。这样,既增加了应用能力考核,又能发挥学生潜能,避免了传统考核形式弊端,深受学生欢迎。
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医学生的就业也因医学教育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医学生数量的增加和用人单位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而受到影响。大多数医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往往偏离自身实际,没能客观定位好就业期望值。就业时,他们往往将目标定位于大型综合医院。与此同时,大型医院的用人标准也应社会服务的需求在逐步提高。其次,由于医学专业性比较强,医学生在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等非专业能力方面稍有欠缺,致使大多数医学毕业生在面试技巧、应变能力等方面明显弱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他们在求职时虽然具备了很好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但往往由于面试表现不佳而失去了就业机会。这样就容易造成专业能人的流失和用人单位难寻能人的矛盾局面。
据医疗机构反映,一些聘用的医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时连基本的临床常识和操作技能都没有熟练掌握,考执业医师资格证多次都没通过。不难看出,许多医学生的能力尚达不到职业要求。现如今高校培养出来的医学生大多是应试型学生,严重缺乏实践性,这就导致了我们的医学毕业生临床实践能力不强。根据调查显示,用人单位相对于学历要求来说更加看重求职人的临床实践能力。从当前的临床实习状况来看,很多学生的实习效果较差,查体基本功及外科手术基本功不扎实。
大多数医学生不能对自己进行合理分析并正确定位,导致在选择就业方向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自负或是自卑,在求职面试中不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导致错失很多就业机会。另外,职业素养不足也有一定影响,主要体现在缺乏与人沟通的基本技能和礼貌,在人际交往中不善于交流,缺乏奉献意识和吃苦精神;诚信观念不够等等。
二、临床医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分析
就业竞争力即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能找到适合自身才能发挥和可以实现自我价值的工作岗位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应对社会就业压力,让自己在某些领域胜于他人,在职场竞争中更有优势的一种综合能力,不仅包括素质修养等内在能力,还包括一些外在的环境因素和条件。
(二)临床医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缺乏的原因探析
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弱的因素既有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加,高校教育模式有待改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要求提高等外在因素;也有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缺乏,择业观念偏离实际,综合能力欠佳等内在因素。其中,大学生自身就业竞争力的缺乏是造成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
首先是学生就业观念的局限性。刚刚脱离高校这一模拟社会环境的大学生们,往往带着“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较高就业期望值去择业,目标定位过高,不切实际。大多数毕业生把自己的职业生涯定位于经济发达地区的综合医院,片面认为只有在大城市才能实现自身价值。
其次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据调查,不少医疗服务单位反映新参加工作的毕业生在科研和人文素质方面普遍不高,甚至缺乏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高校在不断扩招的过程中,大学生起点不一,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有的高校甚至盲目扩大办学规模,忽略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模式的合理改革,导致了学生学难以致用。
再者是学生就业准备的不够充分,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就业的过程其实也是生活技能的体现过程,包含了许多的知识和技巧,需要学生全方位地打基础,做准备。如果基础不牢,准备不充分,他们将无法及时调整好心态,产生不良心理,很可能走上极端的道路。医学生在就业中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学生自我定位不合实际,极易产生理想与现实、独立与依赖、积极选择与消极待业、选择与放弃等矛盾。就业准备不充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学生缺乏对市场需求和市场发展的深入了解,不能正确规划自己的择业方向,错失适合自身的就业机会;二是对于面试技巧掌握的不全面,没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甚至缺乏一定的人文知识和法律意识,忽视了医德和内在品质的养成;三是大学生的抗就业挫折等心理承受能力不强。
最后是学生专业理论功底缺乏和临床实践能力不足。现有的医学教育,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老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过分看重考试分数,缺乏临床思维能力,不能将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能对症下药,活学活用。有些学生甚至以“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为学习标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够,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热情,最终受害的还是学生自己。就连询问病史、书写病历等基本操作技能都不能熟练掌握,更不用说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此外,医院对求职者学历要求的提高,导致本科生较研究生来说,实践机会减少。加之医患关系紧张造成的负面影响使有些病人不积极配合实习医生的工作。
三、促进临床医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综合院校提升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心理教育和就业指导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因地制宜,立足实际,提升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综合院校的整体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所在。
(一)加强医学生的思想教育,指导其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决定着他们的择业行为。高校应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合和了解职业环境的机会,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建立符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应以市场的发展和需求为主要导向,以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为主线,通过开展模拟面试、社会实践、生涯指导等形式,使他们对未来就业环境和就业形势有一定的了解,能够科学定位自身的发展方向和职业方向,能够初步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规划。与此同时,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我们还要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将个人梦与国家梦、民族梦紧密联系在一起,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二)加强素质教育,优化医学生的择业就业心理,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风尚
择业就业心理是影响医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医学生求职过程中常常出现因高估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心等不适宜社会的心理状态而导致就业失败。从某种意义上说,适应社会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反映,其高低表明一个人的成熟程度,是这个个体融入社会,接纳社会能力的表现。传统的教育片面重视专业知识技能的的灌输,从而导致医学生人文素质薄弱,思考和处理问题不够全面。医学生的学习成才离不开实践活动,实践是学习成才活动的载体。高校可通过开展医学生素质拓展、朋辈式的心理调适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要有意识地把学生工作与提升就业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使教育效能最大化来实现学生能力发展最大化。
在医学论文撰稿中,数字(特别是阿拉伯数字)是经常使用的词类。数字用法的正确性与规范性是衡量论文质量的重要内容。笔者在编辑加工稿件过程中发现部分作者对数字的用法不够重视,来稿中存在着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数字使用混乱现象,影响论文的质量。为引起作者对数字用法的重视,规范医学论文中数字的用法,提高医学论文质量,笔者根据《中国医学期刊编排规则》[1]要求,参照《编辑工作手册》[2]和《科技期刊编辑系统工程》[3]中的相关内容,将医学论文中常见的阿拉伯数字及汉字数字的准确使用介绍如下。
1 阿拉伯数字的用法
阿拉伯数字具有笔画简单、结构科学、形象清晰、组数简短等优点,所以被广泛应用。在医学论文中使用总的规则是: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1.1 时间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1)公历世纪、年代,例如:公元前八世纪、应写成公元前8世纪,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应写成20世纪80 年代。(2)年、月、日,采用全数字式日期表示法[4];例如:1981年8月24日、可表示为19810824(用连字符分隔) 或1981 08 24(用间隔字符分隔) 。年份不能简写,必须用4位数字表示,1998年不宜写成98年或98,1995~1998年不能写成1995~98年,同时应避免使用时间代词,例如:“去年” 、 “今年” 、“上月” 、“ 昨天” 、“ 下星期” 等。(3)日的时刻不能用时、分、秒来表示,应用具体数字表示,例如:18时38分26秒,应写成18:38:26。
1.2 统计表中的数值 正负整数、小数、百分比、分数、比例等,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例如:48、302、-0.05、3.74、20%、63%~68%、1/2、1:500等。
1.3 引文标注 引文标注中的版次、卷数、期数、页码等(除古籍应与所据版本一致外),一般均使用阿拉伯数字。例如: 杨朝春.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12例临床疗效分析[J].西南军医,2008,10(3):32.
1.4 代号、代码和序号 部队番号、文件编号、证件号码和其他序号等用阿拉伯数字(序数词即使是多位数也不分节)。例如:84062部队、国家标准GB 231280、总第3147期、国内统一刊号CN 511673、HP3000型电子计算机、维生素B12等。
1.5 物理量 物理量量值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并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例如:282km、5g、34~38℃等。
1.6 非物理量 一般情况下应使用阿拉伯数字。例如:30元、10个月、798 人、365 天、46岁等。
2 汉字数字的用法
2.1 定型词语 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等,必须使用汉字。例如: 一方面、二维超声、三尖瓣、三级护理、四季度、法洛四联症、十二指肠等。
2.2 非物理量 整数一至十,如果不是表示科学计量和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组数字中,可以用汉字,但全文数字的体例要前后一致。例如:一个人、三次检查、十个百分点等。
2.3 概数和约数
2.3.1 邻近的两个数字(一、二……九)并列连用,表示概数时必须使用汉字(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得用顿号“、”隔开)。例如:一两个小时、三四米、五六次、四十五六岁、七八十种、十之八九等。
2.3.2 带有“几”字的数字表示约数时必须使用汉字。例如:十几人、几十次、一百几十次、几十万分之一等。
2.3.3 用“多”“余”“左右”“上下”“约”等表示的约数一般用汉字。例如:一万多件、二十余人、六七天左右、一米六上下、约八九次等。
2.4 竖排文章中的数字 在医学论文中,竖排文字主要是图中图的说明,涉及的数字除必须保留的阿拉伯数字外,应一律用汉字。
3 数字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3.1 5位数以上,尾数零多的数,可以用“万”、“亿”作单位,但不得以十、百、千、十万、百万、十亿等作单位,多位数阿拉伯数字不能在数字之间插用汉字。例如:3 579 000,可写成357.9万,但不能写成357万9千。
3.2 纯小数必须写出小数点前定位的“0”。数值有效位数末尾的“0”不能省略,应全部写出。例如:0.46不得写成.46、1.750不能写成1.75 等。
3.3 数值的修约方法不再使用旧的“四舍五入”法,而应按GB 817087的规则修约,其规则为:“4舍6入5看齐,5后有数进上去,尾数为零向左看,左数奇进偶舍弃”。例如:修约到一位小数,12.149修约为12.1;12.169修约为12.2;12.152修约为12.2;12.150修约为12.2;12.250修约为12.2。
3.4 附带长度单位的阿拉伯数值相乘时,每个数值后的单位不能省略。例如:40mm×20mm×30mm,不能写成40×20×30mm或 40×20×30mm3。
3.5 分数分号一般用斜线表示。例如:3/5 、不用35。
3.6 检验结果的构成比统一用小数表示,不用百分号。例如: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75%应为0.75。
3.7 数字的增加和减少应注意用词的概念,增加可用倍数或百分数。例如:原来为100现在是200,应为增加了1倍或为增加了100%;减少不能用倍数,只能用百分数或分数表示。例如:原来为100现在是50,应为减少了50%或减少了1/2,不能用减少了1倍。
3.8 表示参数与偏差范围数值时的书写形式。(1)数值范围:例如:5至10应写成5~10;5万至10万应写成5万~10万,不能写成5~10万;3×109至5×109应为3×109~5×109,或(3~5)×109(以采用前者为宜),不能写成3~5×109;(2)百分数范围:例如:53%至86%,应写成53%~86%,不能写成53~86%;(3)具有相同单位的量值范围:例如:50mg至70mg,应写成50~70mg,不必写成50mg~70mg,同理10℃至20℃,应写成10~20℃,不必写成10℃~20℃,不能写成10°~20℃;(4)偏差范围:例如:15.2mm±0.2mm可写为(15.2±0.2)mm,但不得写为15.2±0.2mm,(25±1)℃不能写成25±1℃;(85±2)%不能写成85±2%。
3.9 数字上标、下标的书写形式。例如:青霉素80万u不能写成青霉素80万u,维生素B12不能写成维生素B12,白细胞计数4.0×109不能写成白细胞计数4.0×109等。
3.10 4位和4位以上的数字,采用三位分节法,节与节之间空半个阿拉伯数字的位置,不用“千分撇”(“,”)分节法。年份、部队代号、仪器型号、邮政编码等非计量数字不分节.
3.11 对星期序列的表示一律用汉字,不用阿拉伯数字。例如:星期三,不能用星期3来表示。
3.12 多位数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应避免断开移行撰写。
目前,医学论文中数字的使用比较混乱,尤其是在不该使用阿拉伯数字的地方使用阿拉伯数字,如在带“多”“余”“左右”的均数前使用阿拉伯数字等。为避免以上错误,作者在撰写医学论文时,应对有数字的地方反复琢磨,进行正确地书写,并充分考虑到全篇论文数字应用体例的统一,使医学论文中数字的用法规范化,从而提高医学论文和刊物质量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全军医学编辑学术委员会.中国医学期刊编排规则[S].1998.7~8.
二、中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衔接的实施
1.制订基于职业岗位需求的核心课程标准教师深入医院护理一线进行护理实际工作需求的考察,组织相关行业专家召开课程标准研讨会,分析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与关键技术,从而确定基础医学课程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并制定能为后续课程提供基础理论支撑的课程标准。并将与护理实际操作密切联系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融入到课程内容之中去。
2.加强基础医学课程教材建设(1)中高职教材衔接,实现教学内容衔接根据护理专业教育的特点,组织专家和学者根据每门基础医学课程的知识结构,科学地设计不同的教学单元,再将不同的教学单元设计成学历层级,明确哪些是高职必修或选修单元,哪些是中职必修或选修单元,然后向不同省市中高职院校进行推广。同时,鼓励教师按照区域医院不同的特点自编校本教材,配合教学计划完成。(2)运用信息技术,积极开发电子化教材与传统纸质教材相比,电子教材具有多种优势。比如可以借助网络及时更新功能,快速掌握基础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加强中职和高职在教育教学上的信息交流;可以利用网络搜索功能,缩短中职和高职学生获取间接经验的时间,以便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发现和解决问题上;多媒体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真实感,将打破时空界限,实现课程的远程教育及在线答疑上。因此,制定一些网络教材或电子教材,可实现教材建设的多元化和立体化,可实现资源的共享,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可以使得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
3.改进教学方法,体现中高职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特色(1)增强基础医学知识的连贯性,体现正常人体活动的统一性和整体性“万丈高楼平地起”,培养高素质实用性人才必须从基础抓起。对于从中职升到高职的学生来说,空洞的理论与抽象的讲解,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可用启发式教学法、对比讲解式教学法及讨论式教学法,将正常人体形态学(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与正常人体功能学(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以“有机体”为学习的研究对象,探讨人生生命活动的奥秘,掌握其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影响因素等。(2)结合临床知识,体现基础理论与临床知识的连贯性加强基础医学理论与操作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紧扣临床知识的学习,可收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比如我们可以采用PBL教学法,根据课程内容,老师精心设计问题,并提前告知学生,由学生分组去寻找答案,在授课过程中,老师针对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点评和讲解。在讲解Ⅰ型超敏反应时可提出,为什么在注射青霉素前需做皮试?注射后多长时间观察结果?为什么在注射青霉素后再在医院内观察15~20分钟才能离开等?近年来,我们不断完善和改进PBL教学方法,不仅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兴趣吸引到学习上,而且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快,记得牢,深受学生喜欢。(3)加强实验教学,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基础医学的许多知识来自实验观察,通过实验观察、收集数据、分析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生命活动的规律。所以搞好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不经可以了解理论知识的来源,而且可以证明理论知识的真实性,从而全面正确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大多数学生在中职学习期间,很多院校开设的基础医学实验项目及学时较少,有些院校甚至不开设相应基础医学实验,为此我们在正常开展常规实验的同时,新开设自主设计实验。学生分成若干兴趣小组、查找资料、自行设计实验、完成实验,最后讨论打分。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又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4.实行学分制,课程考核全面沟通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制度是课程体系衔接的必要条件。我国大多数中高职院校教育实施的是学年制管理,中职院校的学生学习的部分知识在高职中重复出现,但不能合理地免修,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教学质量不高。采用学分转换制度,使中职院校学生在高职中重复出现的部分知识经过学分转换,成为有效学分,相关课程内容可以免修。因此,采用学分制为通道,可做到中职与高职的课程沟通。中高职院校制定统一各学科的学分标准,不同教学单元及学历层次的学分标准不同,让学科学分在中高职院校中成为相互认可的“护照”,也可作为中职学生进入高职院校的通道。但中职院校对学生学科学分评价要按要求规范操作,做到公平、公正。在学分控制方面,普通高中生源的学生文化基础较中职生好,但专业技能训练项目较中职生差,所以普通高中生源的文化课程学分比重应少于中职生源,而专业课程的学分比重应大于中职生源。在学分管理方面,文化基础达标,专业知识扎实的学生,其学程相对要短,而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较差的学生,其学程相对要长。通过学分制管理,能够使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不同起点的中、高职学生,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实现相应的培养目标,提高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效率。
那么针对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个性化教学模式首先要以教材为切入点。笔者所在单位的教师团队针对我们学院学生特点以及长期的一线教学经验,编撰了适合艺术专业大学生的教材《艺术专业大学英语教程》,实践证明该教材适合我院艺术专业英语教学,填补了艺术专业大学生英语教材的空缺。在教学使用过程中,艺术专业大学英语教程也表现出了一定的不足。目前,大连艺术学院的公共外语教师们正在编撰艺术专业大学英语教程第二版,来弥补实践当中所发现的不足。所以,艺术专业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以教材改革为基础,使个性化教学有量身定做的教学资料。
(二)教师自我能力的提升
在如今信息膨胀的时代,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媒体等获得大量的信息资源。加之艺术专业大学生对英语厌倦的学习态度,综合以上诸多现象,作为一名艺术专业大学生的英语教师,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是实施个性化教学的基础。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包括:1.英语专业知识,它是教师胜任岗位的保证。2.普通文化知识,教师需要广博的一般科学文化知识,广泛吸收当代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适应学生广泛的知识需求,在传道授业解惑时才不至于捉襟见肘。3.教育技能知识,如课堂管理、心理咨询等。4.教师个人的实践性知识,即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知识。教师专业发展是个持续一生的过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三)依托艺术专业大学英语教程,针对不同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组织不同的教学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第一,个性化的教育要有针对性,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教师的教学内容要源于教材,但又不可完全局限于教材。所以,个性化教学模式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这一环节,要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下面为笔者所在院校教学实际案例:艺术专业大学英语教程第二册第五单元讲述了美国著名脱口秀主持人欧普拉·温芙芮的生平。那么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在课前presen-tation部分做不同侧重的探讨。针对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可以让学生把presentation部分作为脱口秀表演的形式展现给大家;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让他们作对比性的研究。让学生查找资料对比欧普拉和中国著名节目主持人的生平,从而探讨中美文化不同之处等。由教师给普通专业学生课前展示环节确定了不同的方向,内容是开放式的,提前给学生一周的时间让每个小组同学合作,下一节课上课时让小组成员展示给大家。第二,针对个性化的教学内容,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组织开展课堂活动及教学。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侧重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主要体现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一层面。但是,针对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这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就显得枯燥、乏味,无法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不应过多关注教给学生什么知识技能,而应侧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正所谓“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合作学习减弱了个人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增强学生在知识信息迅猛增长的时代获取知识技能的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所以,个性化教学模式在高职艺术专业大学英语教学实施的落脚点即是合作学习法。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完善高职艺术英语个性化教学模式。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教学活动,能有效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有利于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课外活动方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范围广泛,为学生提供了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能够认识自我,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并在实践中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就感,从而增强信心,增加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进而对英语学习保持长久兴趣。
(五)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
患者在疾病治疗时,需要更多的来至于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对医护人员沟通交流技巧、服务态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发事件也需要医护人员具备足够的应对能力等。通识教育重视学生学习中的自主性、创新性,提倡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多方法全面性地解决问题。通识教育有利于在高职高专医学教育中新型医护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与完善。
通识教育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对教育模式理解不深,教学应用简单化、形式化
在人们的普遍认识中,高职高专教育是一类专门面向就业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就业为最终目的。学生将学习重点放在了与就业有关系的专业技能上,老师也只讲授与就业有关系的课程,使专业课内容显得浅显单一;部分学生没有认识到通识课程在人才全面培养中的作用,而院校也多采用选修课的形式开设通识课程,使得很多学生有选择地去上通识教育课程。
2课程设置体系有待完善
在高职高专院校中,通识课程的开设类型多分为两种:公共必修课及公共选修课。公共必修课是面向所有专业的学生,公共选修课是面向有该方面兴趣爱好及特长的学生。这两类课程的设置比例缺乏合理性,必修课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失去了通识教育开展的意义;选修课的开设大多比较随意,缺乏全面性的考量及统筹安排,且选修课的课程体系较为凌乱,课程类别、数量较少,缺乏综合性较强、跨学科的课程。
针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的改进对策
1全面贯彻通识教育理念
在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中,医学专业的教育课程在学生的学习课程及时间中已经占据了绝大部分,因此,要在医学专业教育过程中不断渗透通识教育理念,发动专业课教师参与通识教育工作,强化专业课老师对通识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求教师在向学生教授医学知识的同时,把医学当作一种文化精神,把医学专业学生的洞察力、探索精神等个人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来抓。
2完善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
学校要深入人才市场,了解新形势下医疗单位的用人要求及标准,并将这一新的用人要求及标准及时转达给学生,让高职高专医学专业的学生从根本上了解通识教育、通识课程的必要性,在学生中减少只凭个人爱好进行专业选修课选读的情况。另外,学校要针对教育部规定的课程进行课程设置改革,增加实践类课程内容设置,调整专业必修课的开课比例,重视社会实践、实习见习、社会公益活动、各类竞赛等隐性课程的开设。
3加强通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一、跨文化交际涵义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是指因文化感知能力和符号系统明显不同而足以改变交际结果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在从事跨文化交际活动。例如,阅读外国小说,观看外国电影、电视节目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的过程。
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重要意义
1.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以提高人的基本素质,其中包括人的身心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活动创新素质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我们所从事的外语教学,就是通过对学生实际交际能力和语言文化能力的培养,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要实现外语教育为一种对学生素质的教育,把外语教学过程改变为对外语学习者文化素质的培养过程,真正使外语教学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领域。
2.有利于克服交际中的文化错误,跨越文化障碍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导入文化知识,加强文化背景的熏陶,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外语进行社交的能力。在交际障碍中,文化错误较之语言错误,性质更加严重,更加让人难以接受。因为它很容易造成外国人与中国人之间感情上的不愉快和尴尬。只有培养了学生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后(在地位、角色、态度、目的、观念、礼节习俗等方面),才可能有效地克服交际中的文化错误,跨越文化障碍。
3.提高听、说、读、写、译等水平的途径
学习外语的人只有掌握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和熟知异国文化的情况,才能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准确地表情达意,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三、影响文化学习的因素
1.文化差异
人类文化具有普遍性,任何文化都包括主观文化(规范、价值观、世界观)和客观文化(习俗、科技、生活方式),表明人类共同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但是这些文化范畴的具体表现却因群体和环境不同而不同,这就是文化差异。世界文化包括两大体系: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每一个体系都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特殊概念,有自己的特殊问题,有自己的特殊见解。从人类的整个发展史看,每一种文化,都有一个诞生、成长、繁荣、衰退和消逝的过程。文化差异是导致国家、民族、群体等概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文化学习和文化交流的动因和基础。文化差异对文化学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差异的大小上。一般认为差异越大,文化学习就越艰难;相反,如果本族文化和目的文化越近似,学习起来就越轻松。中国学生学习美国文化自然比欧洲学生学习美国文化要困难一些,因为东方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差异远远大于欧洲文化与美国文化之间的差异。
2.学习环境
文化学习环境可以指学习者目前所处的社会大环境,也可以指他们接受教育的学校和课堂小环境,两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我们通常将英语教学分为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和英语作为外语教学,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就在于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ESL)是在目的语言、社会和文化环境中的英语学习,学习者除了课堂英语学习之外,还有很多接触目的语言和文化的机会,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侵入式的语言和文化学习模式。而英语作为外语教学(EFL)的学习者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接触目的语言和文化的机会远远少于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ESL)的学生。这两种社会环境对文化学习有很大的影响。首先,语言和文化输入(language and culture input)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学习者的文化学习。文化学习不仅是文化知识的学习,而且要求学习者从情感上习惯、接受文化差异,要愿意从目的文化价值观的角度去理解目的文化行为。从行为上来说,要能够调整自己的语言和非语言交际行为,灵活有效地与目的文化和其他文化的人们进行交际。
3.学习时间
正如何时开始学习外语会给外语学习带来影响一样,文化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也会受到学习者年龄的影响。众所周知,本族文化习得,即社会化过程,是从小孩一出生就开始,到青春期基本结束。这个阶段对于本民族文化和母语的学习非常重要,错过这个关键时期,离开必要的社会环境,社会化过程就非常困难。
四、如何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1.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异同
由于地处不同的地域造就了全世界多姿多彩的文化和习俗,这就使得不同地域的人们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西方文化更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国人向来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西方国家价值观的形成则要可追溯到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即以崇尚个人为中心,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竭力发展自己表现自我。因此,西方文化体现出个体文化特征,崇尚个人价值。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中西方的文化差异给学生带来的干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称呼语、感谢和答谢、赞美、隐私、打招呼、节日、词汇的文化内涵,等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加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等等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然地渗透到教学中。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因素的导入,重视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中恰当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2.研究词汇和习语的文化背景语言中最能反映民族文化特征的部分是词汇和习语,它们具有博大精深的内涵和外延。植根于中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环境中,英语和汉语词汇和习语有着截然不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色彩。所以研究词汇和习语从一个侧面明显地反映出中国文化和英美文化的差异,所以研究词汇和习语的文化背景,并将他们进行比较,就会对本族文化和异国文化有一个较详尽的了解。例如,(1)英语的典故习语多来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如“Pandora’sbox”(潘多拉之盒是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meetone’sWaterloo(一败涂地)等。(2)在汉语中常用“铁饭碗”来比喻职业的稳定性,“做东”表示做这件事的主人。对于英美国家的读者来说就很难领略其中的含义。
3.利用课外英语资源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1)英语剧表演
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只在课堂上进行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是及其丰富和多样化的。教师应该让学生多角度地感受到英语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可尝试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表演英语剧。英语剧表演是学生获取文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成立话剧社,教师可指导学生将课文改编成剧本,让学生在表演中、在英语故事的情节里领略博大精深的异国文化,同时锻炼了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2)英语文化课题研究和讨论
学习外语语言最好在一定的语境和氛围下进行,英语角是众所周知的训练外语口语的经典模式之一,我们教师可指导学生创立班级英语角,创设适合于学生感受英语语境和接受英语文化熏陶的气氛,鼓励学生参与进来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专门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英语话题,也可让学生找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在这里,学生能够自由地相互交际、大胆地进行实践、切实地感受英语文化气息、有效地培养英语交际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一个异国文化交际园地,让对英语感兴趣的同学参与进来,建立每天发言制度,鼓励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编写发言稿进行交流。持续地参加此类活动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3)充分利用西方的电影、电视、书籍、音乐等文化元素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通过观看外国电影,电视剧和类似的影像资料,可以形象直观地了解世界各国多元的文化习俗。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都成功地再现了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例如,通过影片《乱世佳人》我们就可以了解美国内战时期的历史和南方种植园经济的解体以及黑人奴隶的解放运动;通过观看《辛德勒名单》,我们可以了解二战时期纳粹人屠杀犹太人的血腥历史和犹太人的悲惨命运;通过观看《》,我们重温了中国时期的壮丽历史画卷。通过观看《安妮日记》,我们可以了解1942年~1944年是一段多么黑暗的日子呀!特别是对于犹太人来说,更是一场空前绝后的灾难。战争与种族灭绝的阴云布满了天空,盖世太保的铁爪伸向每一个无辜的犹太人,在历史上上演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浩劫。安妮这位犹太少女,她原本幸福的生活就这样破碎了。
高职高专的培养重心是联系实际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通过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可以多方面了解使用英语国家的文化内涵、交际习惯、文化背景及思维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因为文化差异而导致的交际障碍和交际失败,使语言获得更大的实用价值。“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一项综合性的任务,是文化素质的整体的培养,而不是纯语言的训练或交际技能的训练。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知、理解文化差异,并在适当的场合正确地使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