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5 14:56:3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风险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风险管理现状
调查显示在过去的五年中,实施全球财务一体化的企业,无论在收入增长还是股票价格增长上,都要优于同类企业。所谓全球财务一体化,指整个公司内部实行标准的财务制度、标准的会计科目、统一的数据定义和统一的流程。只有不到15%的公司做到了这些。
对财务总监和运营总监来说,完备的分析、业绩管理流程以及数据管理在整个业绩管理和风险管理中都是至关重要的。而全球财务一体化的四条基本原则:标准的财务制度、标准的会计科目、统一的数据定义和统一的流程,正好符合上述要求。只有这些原则实施到位,财务才能体现出真实价值。
一些成功的企业正在考虑以更广泛的视角看待风险管理,并且将之纳入业绩管理中,以便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持。IBM 的研究也证实了这种相互关系,风险管理成熟的企业在考核监督公司业绩方面的效率是普通企业的4 倍左右。
尽管企业面临的所有风险最终都会体现在公司价值之中,然而有相当比例的企业对风险毫无准备。在这次调查中,只有50% 左右的企业建立了风险管理体系,45% 的企业认为自身有风险管理能力,25% 的企业表示会根据风险情况调整经营预测和计划。
财务的独特作用
风险管理,尤其是广义上的风险管理包括了很多要素,超出了融资、治理、会计的范畴――看起来好像超出了财务领域。但是调查发现,61% 的企业正逐步确立财务在风险管理领域的领导地位。这么做的原因主要在于,在公开上市的公司中,CFO 是惟一需要定期向大众提供公司经营状况的高层管理者。随着权限的扩大,CFO 必须签署审核一系列财务报表,那么CFO 自然非常清楚公司面临哪些风险,以及是否妥善处理等情况。从管理会计的角度来看,财务人员有机会通过结合风险管理来提升他们在决策支持中的角色。
那么,财务人员在提高风险管理方面有哪些作为呢?研究表明,以下措施可以协助企业更好地权衡收入、利润与风险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一项措施是形成全面风险观,即要识别所有潜在的重大风险,包括财务的和非财务的。研究表明,有87% 的风险是非财务的,如战略方面、运营方面、地缘政治、环境及法律因素等。其中,最常提起的恐怕是战略风险,涉及市场定位、产品以及企业并购等方面的决策。该调查也强调了财务职能在管理这些风险方面的重要性。调查表明,风险管理体系效率较高的企业让财务人员参与全面风险管理的比例3 倍于普通企业。
虽然扩大风险的界定益处颇多,但是管理者们也应该避免陷入无止境地探究风险的泥沼。这样,财务才能运用业绩管理的技术,协助管理者有效地聚焦于最能影响企业价值战略的相关风险上。财务人员在判断企业整体风险上,处于独一无二的地位,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财务人员在制定战略战术中颇具影响力的地位、专业技能以及对股东(以及监管者)的终极义务。财务人员可以利用这些优势,把战略风险和战术风险结合到企业整体层面的风险考量中,如通过识别风险间的相互关系和潜在的复杂影响来考虑企业整体风险。
第二项措施是将风险纳入到计划、预算、报告、预测中去,如将风险体现于业绩表现中。风险管理和业绩管理相当于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一面是处理确定的、已知的事物;另一面是衡量界定不确定性,两者都有相同的目标。
实践操作步骤
财务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将风险管理与业绩管理相结合:在计划过程中,进行结合各种风险假设的分析;将缓解风险的相关成本计入预算;报告关键业绩指标的同时还报告关键风险指标;在预测过程中,综合考虑风险的上行区间和下行区间。
理想状态是,财务人员被任命于协助将风险管理纳入业绩管理的工作,但是该从哪入手?的确,很多企业对如何管理风险感到无从下手。在决策前,需要对企业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回答下面的问题或许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确定如何入手:
威胁企业基石的最大风险是什么?如何确定什么程度的风险是可接受的?如果风险超出可接受程度,如何减小风险?如何将偶然事件的计划以及风险管理措施同主要风险的根本原因相关联?在运营单位、职能部门和地区之间,内外风险的影响各是什么?如何将风险排序?如何将各种风险联系起来?风险潜在的综合影响是什么?公司制定应对潜在风险的预案是什么?如何使预算反映出潜在的风险?哪些风险职责应该提升到公司层面而非停留在事业部层面?
一旦企业已经开始改进风险管理体系,最好的检验方法就是检测预测的准确性,以及意外事件是不是降到最低。
将风险纳入业绩考核对公司的益处良多。在这方面卓有成效的公司会发现自己可以从容应对今天的挑战,并且能对不可避免的风险迅速做出反应。
(本栏目文章由董左卉子翻译)
相关链接
风险管理藏风险
Mike Brooks/ 文
风险管理时代已经来临。
从1998年我国开始出现基金以来,就呈现了飞速发展的态势,1998年我国基金公司刚开始成立时只有六家,到2005年年末已经增加到了52家,目前已有59家基金公司,其增长速度令人瞩目。基金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其巨大的风险,这种风险极有可能侵害投资人的利益,并威胁基金公司的发展
1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公司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国内基金由于发展时间很短,各项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加上证券市场的不完善,以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和国情的特殊性,我国基金风险管理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1.1证券市场的不完善,使基金公司的风险管理基础不牢固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定位一开始即把支持国企改革作为基点,而并非作为丰富金融市场的一种重要金融工具,导致证券市场实际上成为了国企筹资解困的重要途径,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市场化功能被置于次要地位,必然导致证券市场失灵,不能反映证券的实际价值。而且我国的基金基本都是投资于股票市场,基本为股票基金,后果是投资者无法在理性基础上正确展开价值判断,这给基金投资者的价值判断带来困难,加大了基金投资的风险。
1.2对基金机构监管不力、法律法规不健全,基金公司运作存在不规范现象①相关的投资比例限制模糊,可操作性不强。比如虽然规定单支基金持有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不得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10%,与同一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基金持有一家公司发行的证券总和不得超过该证券的10%。②很少召开基金持有人现场大会,缺乏对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演变成了基金管理人的人,这种错位导致基金托管人基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放弃了托管监督和委托管理的责任,形成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事实上的利益趋同,基金持有人利益往往不能放在最优先位置,极易诱发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的道德风险。③缺少外部对基金管理人的监督机制,我国基金行业在对基金管理人行为方面的约束机制较少。④基金管理机构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不尽完善,基金管理人的风险管理动力不足。
1.3基金管理机构内部治理有缺陷、风险衡量技术不足,形成基金公司的主要风险来源之一①现代风险管理越来越重视定量分析,大量运用数理统计模型来识别、测量、评估和监测风险,从国内基金公司的情况来看定量分析明显缺乏,从而使得风险管理的客观性、科学性和有效性都大打折扣,而且风险管理丧失了最重要的可度量性和可预测性。②最高决策层对风险管理认识不足,董事、独立董事长监事由大股东和高管提名选任,薪酬由董事会决定,这种利益关联格局很难保证他们的独立性。③投资基金投资策略不透明,运作规则不完善。证券投资基金在进行投资过程中完全自主,投资者只是将资产交由基金公司托管,并不了解基金公司的投资策略,因此,其收益完全没法预测,只能看基金管理人的个人选股能力以及基金公司的管理资产能力。
2证券投资基金风险管理办法
2.1资产组合法马克维茨的资产组合模型研究的是投资者应该选择何种资产作为其投资对象,以及各种资产的投资数量应该占投资总额多大的比重。马克维茨就通过简化的数学推导,得出了他著名的资产组合理论模型。其证明了分散化投资组合能够降低风险。一般,对于有多种证券情况下,由许多种证券投资组合,哪一种最好呢?马柯维茨的有效投资组合给出了答案,其是指在各种风险水平下能够提供最大预期收益或在各种预期收益水平下能够提供最喜爱风险的投资组合,所有有效组合的集合就构成了投资机会的有效边界,有效组合集合求出效率边界后,投资者即可根据由其收益——风险偏好程度决定的无差异曲线来选择自己的最优投资组合。
2.2风险预警系统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能够及时预警证券投资基金公司所面临的风险类型、大小及对风险防范措施有重要意义。证券投资基金公司应能够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及时识别风险,根据公司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确定公司可接受的风险规模,制定公司风险管理策略,建立风险预警指标,提高公司风险管理能力。证券投资基金公司的风险预警主要包括操作风险预警体系、决策风险预警体系、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和信息风险预警体系。
2.3VaR以及压力测试VaR是一种风险度量方法,它可以预测将在多大的置信水平上遭受最可能的经济损失,在多长的时间内不会超过多大概率。VaR通常只能测度与市场整体行为相关联的交易价值的变动,而不能测度不与市场行为相关联的交易价值风险变化。同时VaR也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只能计算数量化的风险,所以VaR使用的同时一般配合使用压力测试,以求更准确的结果。以下为压力测试方法:①情景分析:使用可能的未来经济情景来衡量它们对资产组合损益的影响。②历史模拟:把真实的历史事件相关数据运用到目前的资产组合上来。所选用的历史事件可以是发生在一天或者一个更长的时段内的价格波动。③VaR压力测试:即对影响VaR的那些参数加以改变,然后考察这些改变使VaR的计算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④系统压力测试:创建一系列易于理解的情景,用其中的一个或一组来测试资产组合中的主要风险因素。
关键词:儿科护理;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R816.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1-0093-01
随着社会发展,公众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日益增强,人们对儿科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也日益增高,使广大医务人员深刻意识到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1]。儿科病人因为年纪小,合作性差;加之患病往往起病急、来势猛、变化快,用药上特殊性强,故其发生意外伤害的潜在危险概率高,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专业技术和法律观念要求也相对较高。因此,应该对儿科护理实行风险管理,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进行预见和分析,并制定措施,降低风险的发生。
1 儿科护理风险分析
护理风险识别就是对潜在的和已经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系统的连续识别和归类,并分析产生护理风险的原因及过程,这是护理风险管理基本程序的第一步[2]。及时对护理风险进行分析,能减少医疗纠纷或差错事故的发生。
1.1 社会环境因素
由于儿童缺乏生活能力,又是当今“小皇帝”,一旦生病住院,往往全家人照顾,给护理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干扰。另一方面,由于父母爱子心切,情绪急躁,对护士缺少信任,态度挑剔,极易造成沟通障碍,引发医疗纠纷。
1.2 护士自身因素
1.2.1 护理理论知识低下
部分护士由于护理理论知识欠缺,对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预见性不足。儿科病人往往起病急、病情复杂、变化迅速,且不能自我表达,需要护士具有较为全面的理论知识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果断地采取相应措施,否则容易忽略隐藏的病情,而导致病情恶化,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1.2.2 护理业务水平不高
临床护士大多年纪偏小,学历较低,且流动性大,造成专科知识及经验缺乏,专科技术操作不熟练。比如,静脉穿刺、采血、输液滴速控制、气管插管等,均需要专科技术比较熟练的护士和医生较好地配合,否则容易发生技术风险。
1.2.3 护士心理素质和应急能力差
儿科护士常处在哭闹、嘈杂的环境中,心理压力大,同时还要对患儿家属的质疑给予合理的解释,并且要耐心诱导患儿配合治疗,这些都需要护士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并有一定的沟通技巧,能冷静地处理各种冲突及一些突况。但现实情况往往差强人意。
1.3 护理管理因素
1.3.1 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
医护之间缺乏沟通,导致医护记录不一致,护理过程记录不完整,记录数据不准确,记录时间有差错等。
1.3.2 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
医疗护理活动中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保证医疗安全,保证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后盾[3]。但是,护理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不适应实际工作需要或不能得到严格落实执行而引发风险。
1.4 儿科病房特点
儿科患者的住院具有较强的季节性,与天气变化紧密相关,病人周转快、护理工作繁忙、技术操作要求高,较成人科室相比更容易出错。
2 护理风险管理
2.1建立风险管理组织
应修订完善制度、流程,使风险管理活动有系统、有计划、有目标、有秩序地进行。并且还要修订完善重点病人、压疮及压疮高危病人等的护理报告及管理制度,优化患儿入院流程,建立转科病人记录单,降低了转科患儿的风险。
2.2 提高儿科护理专业知识及技能
(1)提高护士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可以定期组织业务学习、三基理论考试、护理查房、操作考核等,及时学习新理论及新技术,熟悉危重病人的抢救流程,特殊仪器的使用等,提高业务技能。
(2)对护理人员进行护患沟通培训,制定明确的规范语言,模拟实例教育,使之掌握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技巧。
2.3 实施护理风险监控
实施三级护理管理制度,即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病房护士长,实现垂直控制与横向控制相结合。护理部要定期检查,随时发现隐患和纠正不规范操作。科护士长、护士长要随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 体会
通过将风险管理引入到日常医务管理中,提高了护士风险管理意识和护士抗风险技能,增强了护士依法施护的意识,使护理质量显著提高,儿科护理纠纷事件明显减少。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12(c)-119-02
肿瘤化疗中护理风险因素是指不恰当的护理或护理工作中的疏漏导致患者死亡或伤残的可能性,具有风险高、风险不确定性、风险严重性、风险复杂性等特点。对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风险或隐藏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对策,来提高护理水平减小风险发生的方法叫风险管理。本院肿瘤科2008年5月-2009年5月,在分析本科护理风险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管理对策,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肿瘤科2008年5月-2009年5月全部住院患者。
1.2 肿瘤化疗中护理风险因素
1.2.1 化疗过程据报道,外周静脉穿刺渗漏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翻。肿瘤患者化疗时间长,出现渗漏的概率加大,加上化疗药物的毒性和患者血管长期化疗耐受性差,当出现化疗药物渗漏时,常发生静脉炎,甚至组织坏死。所以说化疗过程中渗漏是一个高风险的护理因素。
1.2.2 医护因素实习生或低年资的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对化疗药物的掌握不够全面,对化疗药物引发的副作用不了解,当出现化疗副反应时,不能及时发现。一些相似名称化疗药物使用时混淆,出现用错药现象;一些药品往往计算到克或毫克,在配药时需换算成毫升,存在计算错误的风险;长期化疗医嘱停止不及时造成多输注。
1.2.3 患者因素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差,增加穿刺次数;化疗药物的毒性大,患者抵抗力差;化疗引起呕吐,可导致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长期化疗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生活质量低下,丧失对生活的信心,患者易产生悲观失望情绪,易产生自杀行为。
1.3 制定预防控制措施
1.3.1 加强培训,提高认识对肿瘤科护理人员定期培训,学习护士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强调风险无处不在,只有不断提高护理水平、提高认识、加强风险防范才能降低护理风险。
1.3.2 强化专业知识教育加强对化疗专科护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闭,包括①应急能力培训,重点讲解应急事件发生、发展和应急处理措施、步骤。②常用药物的药理、毒理学基础知识和常见不良反应的观察方法。③化疗药物外渗的常规处理方法。④层流柜配置化疗药物的使用流程等。
1.4 改进护理管理模式,强化制度落实
1.4.1 把工作流程和指引细化到每个环节。①制定加床、换床流程指引,护士严格按操作指引执行,不得擅自更改操作流程。②制定每周检查病房设施的制度,每周检查2次病房设施,包括吸氧、吸痰装置是否完好,抢救物品是否齐全、及时更换近效期药品。③对特殊体质患者,床头挂警示牌,要求陪护人员加强防范,交班时要对接班护士交代清楚,加强对重点患者的护理。
1.4.2 加强交接班的管理,提高护理效率。合理分配轮岗工作人员,将有经验护士和新护士进行配对帮扶,起到传、帮、带作用。遇到节假日等病号多时要增加排班人数,分担工作负荷,减轻工作压力,护士长和护理组长必须有一人在岗。
1.5 静脉穿刺方法
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的静脉穿刺途经。在患者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首选静脉留置穿刺术嗍。静脉留置穿刺术具有穿刺次数少,输液渗漏率低特点,而且保证了静脉用药的持续性,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1.6 严密观察化疗过程,加强健康宣教
化疗时责任护士每半小时巡视1次患者,严密观察患者的输液反应,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发现情况立即通知当班医生,及时处理。指导患者进食,吃清淡少盐高营养食物,不食用反季蔬菜,指导患者进行皮肤和口腔的清洗,配合完成化疗过程。
1.7 统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