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知识初中总结范文

时间:2022-07-20 13:13: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地理知识初中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地理知识初中总结

篇1

初中地理知识1疆域和行政区划

1.位置

我国的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我国的经纬度位置:我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我国东西跨越经度60度多,最东端的乌苏里江畔和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时差4小时多.

2.辽阔的疆域

我国领土辽阔广大,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我国领土的四端为:最东端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oE多),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附近(73oE),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端在曾母暗沙(4oN)、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oN),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

3.疆界和邻国

我国陆上疆界两万多千米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有14个.东邻朝鲜,北面是俄罗斯、蒙古,西北和西南面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接界.南接越南、老挝、缅甸.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自北向南濒临的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渤海和琼州海峡为我国内海.沿海分布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5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同我国隔海相望的邻国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六个国家.

4.行政区划

我国现在行政区基本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市、自治县、自治州)和乡(镇、民族乡)三级,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在历史上全国划分东北区、华北区、华东区、中南区、西南区和西北区6个大区.香港、澳门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中英两国政府于1984年12月签署有关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我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香港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

我国同葡萄牙政府于1987年4月在北京共同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声明重申,澳门是中国领上.我国政府已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在我行使主权下的澳门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初中地理知识2人口和民族

1.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截止2006年12月31日,我国约有13亿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略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的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农村人口比重大,占57%,城镇人口比重小,只有43%.

2.华侨与华人

我国的有3000多万华侨和华人分布世界各地.侨胞原籍以广东、福建两省最多,这两省许多地方一向以侨乡著称.

3.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因此,推行计划生育仍然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仍然是加速实现四化的当务之急.

4.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全国共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的92%.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统称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600多万.人口在400万以上的还有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族等汉族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总之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初中地理知识3地形

1、:我国的地形特征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齐备,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2/3;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阶梯状分布.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第一阶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云贵高原东一线以西与第一阶梯之间为第二级阶梯,海拔在1000米一2000米之间,主要为高原和盆地.第二阶梯以东,海平回以上的陆面为第三级阶梯,海拔在500米以下,主要为丘陵和平原.

复杂多样的地形,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有利于湿润空气深人内陆,供给大量水汽;使大河滚滚乐流,沟通东西交通;大河由高一级阶梯流人低一级阶梯的地段,水流湍急,产生巨大的水能.

2.:主要山脉分布

东西走向的三列:由北而南为天山一阴山一燕山;昆仑山一秦岭;南岭.东北一西南走向的三列:从西而东为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长白山一武夷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的2条:贺兰山;横断山.西北一东南走向的有2条:阿尔泰山、祁连山.在我国和尼泊尔交界处的喜马拉雅山脉主峰一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是世界最高峰.

3.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

四大高原的特点和分布: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国最大、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其特点是高峻多山,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湖泊众多,草原辽阔,水源充足.内蒙古高原在我国北部,包括内蒙古大部和甘、宁、冀的一部分,海拔1000米左右,是我国第二大高原.其特点:地面开阔平坦,地势起伏不大;多草原和沙漠.黄土高原位于海拔为1000米一2000米.地面覆盖着疏松的黄土层,是世界上黄士布最阔、最深厚的地区;水上流失严重;千沟万壑.云贵高原岩溶地形广布;山岭起伏;崎岖不平.

四大盆地的分布及特点:四川盆地位于四川东部,因广布紫色砂页岩,有‘红色盆地"和"紫色盆地"之称,是我国地势最低的盆地: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呈环状分布,中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柴达木盆地位于创省西北部,大部分为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典型的内陆高原盆.

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东北平原,地表以肥沃的黑土著称,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周围面积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千里沃野,是我国第二大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众多.

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等.

4.主要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区

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之一,主要分布地区:①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②华北太行沿线和京津唐地区;③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人云南两省西部;④西北的新疆、甘肃、宁夏.

初中地理知识4气候

1.:气温和温度带

我国属季风性气候区,冬夏气温分布差异很大.气温分布特点为:冬季气温普遍偏低,南热北冷,南北温差大,超过50℃.主要原因在于: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获得太阳能量少;纬度影响:冬季盛行冬季风.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温差不大.主要原因在于: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获得热量多;夏季盛行夏季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上升到最高值;夏季太阳高度大,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减缓了南北接受太阳光热的差异.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镇,夏季最热地地方是吐鲁番,重庆、武汉、南京号称我国"三大火炉".

无霜期和生长期:我国各地的无霜期,一般来说,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内地逐渐缩短.

霜期长则作物的生长期也长.反之则短.

2.降水和干湿地区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具有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特点.

成因:我国东南临海,西北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使得我国的水分循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弱.另一方面,能带来大量降水的夏季风,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和路途越来越远的制约,影响程度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小.

降水的季节变化我国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国大多数地方降水量集中在五月到十月.这个时期的降水量一般要占全年的80%.就南北不同地区来看,南方雨季开始早而结束晚,北方雨季开始晚而结束早.

成因:我国降水量的这种时间变化特征,是与季风因锋面移动产生的雨带推移现象分不开的.五月份,北上的暖湿气流与南下的冷空气在南岭一带相遇,雨带在此徘徊,华南雨季开始;六月份,雨带随锋面推移到长江流域,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约摆动一个月左,阴雨连绵,此时正值梅子黄熟时节,称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七、八月份,雨带随锋面推进到华北、东北等地,我国北方降水量显著增加;九月份,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大,雨带随锋面迅速撤回到长江以南,加上有台风雨配合,此时华南雨水仍较多.

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分布极不均匀,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最少的地方则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我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可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概况如下表:

3.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两大主要特征.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冬季吹偏北风,寒冷于燥;夏季吹偏南风,温暖湿润.

季风和季风的形成:季风是指随季节变化而变更风向的风.海陆差异是形成我国季风的主要原因.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习惯上把我国境内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季风区;把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非季风区.其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的地区为季风区.

4.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有位置、地形和季风.位置,指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地形,指地势高低和山脉走向的影响;季风,指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影响.

篇2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选择最佳的途径降低地理知识的难度,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地理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规律以及地理和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地理是与人类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但是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很多学生表示部分板块知识学习起来难度较大,不但降低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索降低地理教学难度与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高中地理难度较高的原因

(一)学生的初中地理基础薄弱

很多高中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存在较大的困难,这与学生初中地理知识基础薄弱有直接关系[1],如在看地理地图时,学生经常会问“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其实专业的说法应该是“西面是什么?东面是什么?”很多高一学生对此缺少一定的认知,也没有熟知经度和纬度的概念。高中地理《地理的运动》一节的内容需要学生运用经纬度来计算不同时区的时间,有的学生由于在初中没有打好基础,导致他们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比较吃力。

(二)教材结构设置不够合理

教材中各个学科的内容应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规律,便于教师展开教学。但是现行的高中地理教材在结构设置上不够合理。例如,高一第一学期地理章节内容是相对较难的自然地理知识,不论是“地球上的大气”“地球的运动”,还是“地球上的水”,都含有较多初中地理知识,还涉及数学、生物、物理等学科的知识,由于内容相对抽象,也具备较强的逻辑性,所以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较大的困难。

(三)教学安排不够合理

现阶段大部分初中教学安排仍以应试为目标,而初中地理并不是中考的必考项目,因此,初中地理教学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学生学习地理的课时非常少。但是进入高中后,地理教学的课程增多,许多学生因初中地理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熟练而对高中地理知识的理解存在偏差,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难度。

二、降低地理难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一)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现阶段很多地理教师在教学中仅仅关注内容的全面化和自身的教学过程,没有结合学生学习的现实情况,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产生脱节现象。因此,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升教学质量,教师的教学一定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依照现代教学的实际要求,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教学形式。首先,教师要对本班学生进行了解,包括对他们的心理情况、生活环境以及地理基础,只有这样才能针对实际情况构建适合的教学方案;其次,教师也要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前提下开展教学,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和兴趣,激发他们征服困难的欲望,在帮助他们调动学习积极性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二)善于利用科学的教学方式

地理知识比较抽象,若教师教学形式枯燥单一,则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无法调动其学习地理知识的自主性,这是现阶段地理教学中最大的阻碍,因此,教师要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学形式,积极与学生交流,在提高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程度。比如,教师可以对现有的教学形式做出拓展,改变原始的单一授课的教学形式,增加投影、录像、电影幻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在观看录影中加深对知识的了解。由于这些教学设备具有先进性和再现性,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同时,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来教学,依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将相关事物清晰地展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要素。比如,教师可以借助动画视频模拟板块运动的过程,再借助幻灯片向学生讲解地震的成因以及板块的学说等重难点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降低教学难度,还可以提升教学效果。

(三)帮助学生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地理知识相对简单而且主要以知识记忆为主,学习难度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缺乏锻炼。在学生进入高中后,由于内容增加,学习时间缩短,地理知识在学生眼中变得越来越难。想要降低地理知识的难度,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合理地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调整,使之可以做到合理衔接。比如,在学习高中必修第三章《洋流》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熟记洋流的性质、洋流的分布规律,再针对具体实例,借助画洋流图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最后将洋流的规律概括为“中低纬度的洋流是北顺南逆,夏暖冬寒,北印度洋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这样的教学步骤能让学生心中先形成大概的轮廓图,再通过画出对应的简图,总结出对应的规律,从而在循序渐进的训练中使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最佳途径。

(四)及时在课后做出总结

教师应该在课后第一时间对教学的实际效果和预期效果做出对比和总结,检查教学目标是否在课堂上已经达成,是否有差距,差距有多大,在课堂教学中让自身感到满意的地方以及存在问题的地方又在哪里,以后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改进,等等。因此,教师一定要善于在课后及时地做出总结和评估,将以上要素分别在自己的课程目标中做出记录,针对不完善的教学方式做出改进,只有这样才可以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

篇3

一、加强知识的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在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中系要加强知识的归纳整理,在知识整理加工的过程中,伴随一系列思维活动,如分析、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总结、概括、推理等,可以说这个过程也是思维综合训练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同时也可以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在对基本原理、规律的探究、发现、归纳和应用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多思、敢问、善问,可准备一个问题本质,真正弄懂、吃透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落实基础,突出主干,注意与初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

基础和主干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念、结论。它们分布在教材的各个部分。但总体来看,能够体现地理学科学习功能的、能够形成再生知识的、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的部分多为高考复习的重点所在。如:地图、地球运动、大气运动、人类活动、人地关系等。

在重点复习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初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初高中地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识,都应该掌握,绝不能回避。要正确处理好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当涉及到相关初中地理知识时要进行串联复习,并落实到区域图上。

通过这样处理,不仅能使初高中地理知识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便于提高综合分析地理知识的能力。可见,抓住多角度观察地理事物的空间性质,综合分析地理系统内部与外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运动与转化这些大问题,一方面能使地理知识学习得更加透彻、完整,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拓展思考与解答地理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三、加强空间思维训练,不断提高学生能力

从高考试题看,地理试题选取了能够反映地理学科主要研究分析方法的内容为命题素材,紧紧围绕“描述、概括、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和发展变化过程”、“认识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等能力要求。试题中时差的推断、地图的判读、世界和中国某个区域的特征分析、判断等都是在考查学生的空间能力。因此,在高考地理复习中要特别注重空间思维的训练,以提高学生能力。

空间思维能力的考查主要有这几项内容:各类地图的判读,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大气的运动和变化,世界和中国区域的重要经线、纬线等。培养地理学科的空间思维能力,一定要讲求方法。如对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分析可选取主要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E、120°E等),通过它们,形成空间经纬网定位,并通过有效的空间思维训练,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四、训练解题思路,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明确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要注意理解重要的地理原理、规律和观点,训练答题思路,提高答题水平。(1)要全面思考,综合分析解答问题。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2)循序渐进,加强逻辑推理,提高解题水平。(3)要多角度训练,促进知识正迁移。(4)要联系实际,运用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篇4

2.初中地理微课程一般由画面、文字与音乐组成,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进行知识学习,也可以丰富其想象力,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3.初中地理微课程方便灵活,教学时间较短,受限制的因素较少,可以随时随地开展,也可以有效的利用零碎时间,十分便捷;教学空间较为灵活,学习场所几乎不受限制,除了教室也可以选择在室外,并且授课方式多样化,包括手机、网络等。最后,近年来,随着移动终端与无线网络的逐渐普及,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微课程”教学模式,也可以有效利用网络在线学习与远程学习模式,学习地理知识的方式更加多种多样,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

二、初中地理微课程的具体设计

1.制作初中地理微课程。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微课程”教学模式,首先需要精心设计,制作一个良好的初中地理微课程,在通常情况下所使用的工具包括多媒体教学设备、麦克风与绘图板等。

(1)需要确定教学主题,微课程一般只对一个知识点进行专业教学,主要是初中地理知识中的难点或重点,像时差计算、气候差异、读取地图和降水分布等,也可以是学生们较为感兴趣的知识点,像地域文化、地形河流与人文环境等。

(2)设计教学方案,内容主要包括导入环节、讲解环节、点拨关键点、归纳总结、生活情境等。

(3)准备素材,初中地理教师需要搜集与主题相关的各种素材,包括视频、音频、图片与文字等。另外,在制作微课程过程中,教学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特长,特别是在确定主题时,可以联合其他地理教师共同参与讨论设计,促使整体学生都能够学习到优质的地理资源。

2.丰富地理微课程内容。

一节优秀的初中地理微课程不仅需要教学设计精美,同时还应该融入部分具有一定冲击性的视觉元素,或者是活泼而优美的动画,当然这需要初中地理教师拥有一定的技术力量与教学资源。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应该熟悉微课程的制作方法与技巧,掌握一定的多媒体技术与技巧,丰富地理微课程内容,精心设计初中地理微课程,使教学内容具有自身特色,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在初中地理教学内容中,部分知识内容较为抽象,或者涉及到空间现象与概念,像纬线和经线、海陆的变迁、气候的形成、气温的变化等,这些地理知识内容都是设计微课程教学模式的最佳整合点。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动画元素,使教学内容变得惟妙惟肖、形象具体,灵活展现给学生,让其仿佛置身其中,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地理概念,探究地理知识。

3.注重微课程教学细节。

在设计初中地理微课程过程中,要重视各个教学细节,并且对其进行仔细研磨,从而设计出一个能够促进学生深度而完整学习与掌握地理知识内容,同时引发学生对其进行深思。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运用微课程教学模式时,对地理知识或疑难问题进行讲解时,都需要加入部分微问题,教师使用逻辑思维方法对地理知识进行整体规划,把一些地理知识重点划分为多个小主题,对它们进行精心设计,从而设计出多个微课程。例如,在进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时,教师可以针对这一教学内容划分为多个小主题,设计出多个微课程,包括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与洋流因素等,让学生进行学习,内容精细简要,并且降低了学习难度,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同时还能够有效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篇5

二、在课堂开展研究性与合作性学习

在地理的课堂上开展研究性、合作性的学习,要让学生成为地理课堂上的主体,在课堂中能够让学生锻炼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主要是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地理课堂教学中,努力加强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学生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很好的与同学之间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分享彼此的思想成果,并在讨论的过程中能够提升自己的探究知识的能力,感受生活化的地理知识。团队之间一起进行研究,比自己单独学习的效果更好,在对地理知识进行生活化学习的时候,也能够对初中地理知识进行生活化的运用。

三、充分的利用各种地理资源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培养学生对身边日常生活中事物的观察,通过最自己亲身感受地理在生活中的运用。例如初中地理教材中关于气候多样的一节中,主要是让学生学习不同地区的天气气候类型,老师就可以摒弃之前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可以根据我们生活的地区来进行教课,海南三亚和哈尔滨这两个地方的气候比较,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气候类型的理解。之后再进一步的去拓展,比如与农业的联系、对生活的干预情况,让学生能够真正的了解因地制宜的利害关系,更好的掌握这一章节的地理教学知识。

篇6

二、初中地理课堂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方法策略

1.生活化地理知识的导入教学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应该有一个恰当的导入过程,教师在讲解新知识时,可以运用生活化的语言来描述或举例与生活关系较为密切的知识,引出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在导入生活化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注意语言的生活化与通俗化,另一方面还需要注意列举生活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学习兴趣,从而积极主动的学习地理知识。例如,初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气候的地区差异》教学时,教师首先可以提问学生:世界上主要有哪些类型的气候?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后,教师继续提问:中国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接着还可以提问:我们生活的地区属于什么气候类型?教师通过层层引导,逐渐联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而可以顺利引出教学主体知识课题,更好地展开本节课堂的地理教学内容。

2.生活化课堂情境的营造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不仅需要善于运用生活化的导入教学内容,还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营造生活化的地理知识课堂教学情境。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该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将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识与充满趣味的生活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增添地理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和学习地理知识,提升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初中地理教师在讲解《中国的地势和地形》知识时,如果教师让学生对中国的地势和地形地理知识进行死记硬背的话,教学效果一般,并且还可能引起学生的抵制情绪。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中国的地势和地形图,包括山脉、高原、丘陵、盆地和平原等,让学生直观的看到中国不同的地势和地形,并且还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的地形进行分析讲解,使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

3.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创设

在地理教学中,很多地理知识都来源生活与周围世界,并且初中地理教材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比较密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知识联系起来,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通过对学生提问题,帮助其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并且拉近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学习地理知识,并把地理知识运用到发现、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问题。例如,初中地理教师在讲解《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知识时,可以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教师可以运用一幅中国地图创设问题,让学生根据具体的中国地图掌握每一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具置,包括该省的省会城市与简称,在实际学习中能够增添生活乐趣,学生也能在课后的运用中体会地理知识学习的价值。

4.生活化地理活动的组织

教师在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组织一些生活化地理活动也是十分重要的,能够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习的地理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并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生活化意识,使学生的地理认知能力与分析能力得以提升。教师通过生活化活动的组织,可以引导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与价值,学习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合理运用地理知识,增加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与知识运用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时,当教学内容讲解完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生活化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浪费情况,进而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一些资源利用和浪费的现象,让学生亲身认识到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的特点,并且根据生活中自然资源的浪费情况,制定一些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策略,并且参与实际行动,如在学校和家里主动节约用电、用水等。

篇7

图形作为初中地理教材中的一大特色,能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向读者提供大量信息。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有效利用图形教学的形象性与直观性向学生开展以图为主、极具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从而引起学生对地理图形的高度重视,激励他们自主运用图形探究和记忆初中地理知识。

一、四大图形教学类型在初中地理教学的应用

初中地理课程主要包含地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统计图,因此初中地理可以根据不同图形进行分类教学。

1.地图教学

地图是初中地理课本中经常出现的插图,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地理知识,为此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结合地图进行对地理知识的探讨,从而引导学生看图分析。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找出某个地区或国家在地图上的位置,指出其经纬度,根据比例尺计算现实中两个地区的实际距离。这种充分结合图形分析现实世界地理特点的教学能加深学生对空间地理位置分布的印象,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和记忆地理知识。

2.示意图教学

示意图也是地理课本中常见的图形之一,主要用于表明某个事物的地区分布。地理教师可以结合示意图分析某种现象发展的趋势,帮助学生分析其变化规律,更精准地让学生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

3.景观图教学

景观图包含摄像图和描绘图,摄像图是对真实地理画面的拍摄,而描绘图往往着重刻画某个事物以突出其特性。我们都知道现实世界中地理环境都较为复杂多变,因此许多情景超出了学生现有的想象力。那么,能真实展现客观地理环境的景观图此时正好能够让学生感知现实社会的地理特征,加深其对地理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4.统计图教学

统计图主要用于体现不同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因此地理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初中地理统计图形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和研究中慢慢培养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二、在初中地理中开展图形教学步骤

地理教师要想让学生通过图形分析对地理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和把握,必须注意设计合理的图形教学步骤。具体的步骤应参照以下顺序:首先,用图形开展新课教学,导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使学生对新课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然后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对图形进行思考和探究;接着要提醒学生展开对图形的分析,从而获取关键信息和有用资料;最后还要指导学生比较不同图形的异同点,使之能对图形内容和图形反应的地理知识有更深刻、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三、初中地理图形教学活动开展的几大注意事项

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知识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实际板书地理图形时要注意精确度,努力完善图形的绘制,从而给学生一个更为直观、准确的印象;(2)要求学生自己画图,最好是人手一个绘画本;(3)课上鼓励学生现场画图,引导学生快速记忆和把握图形要点;(4)锻造学生随时进行看图分析的习惯,让其明白图形对地理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懂得有效利用图形获取地理知识。

初中地理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图形教学对学生地理知识学习和掌握的作用,并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从而培养学生对地理图形观察、分析、对比研究、总结归纳的能力,最后让学生养成看图学习地理知识的习惯,提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篇8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地图本身具备直观性、全面性等特点,可以将区域的地形、山脉河流的走势等淋漓尽致的反映出来。要想顺利的开展地理教学,提升教师对地图的重视度是非常重要的。文章立足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妙用地图,提升初中生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这一问题。

一、妙用地图对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借助地图来开展地理教学,既能提高教学效果,又让复杂的地理事物形象化、具体化。通过看图、读图、说图等一系列流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地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地图可以更为直观的将地理知识、地理图形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便于学生形成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同时,教师要将现代技术与三维地图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实践立场来思考地理知识,将地理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3.有助于促进青少年的品德教育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德育在青少年成长中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要将德育融入到教学中,利用地图将我国的地形地貌、物产资源等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将初中生内心中的爱国情怀激发出来。

二、妙用地图教学的有效对策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是此种教学方法仍然存在着不足,具体表现如下:教师不重视传授给学生读图、绘图等技巧,从而影响到学生对地图教学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采取相关的措施,保证地图教学效果得以提高。

1.辨认地图类型,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经纬网、等高线、气候图等会经常运用到地图。由于教学内容不同,教师所选用的教学方法也应该不同。

比如:在“等高线”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辨认地图、判断地图,抓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按照等高线的高低走向、等高线的密集程度等,让学生对地形进行准确的辨别。

在地图教学中,气候图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虽然气候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但是学生理解起来仍然比较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将降水气温统计图、气温降水统计表格作为出发点,按照图形中所呈现出来的内容来总结气候特征。

2.传授用图技巧,提升教学的灵活性

初中地理教师要传授给学生用图的技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用图习惯。第一,教授学生抓住图例、注释、方向这三个关键要素,为学生辨别图形、判断图形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引导学生关注图表标题、图例等,以便于学生全面分析地图。第三,鼓励学生在地图上做标记,标注出地图所呈现出的重要内容。第四,充分运用《世界地图》等资源,准确定位局部地理区域图,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在地图教学中,学会看图是首要步骤。为了能够提升教学的灵活性,教师要多与学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地图绘制技能。

3.疏通教学流程,保证教学的连贯性

在开展地图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疏通教学流程,保证教学的连贯性。从观念上来讲,教师要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多看地图。在课堂上,教师也要给学生留出足够多的看地图的时间,让学生将教材知识与地图有机结合起来。

在教学中,教师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即:引导学生细读地图。在细读地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地形图、气候图、经纬图等结合起来,让学生从整体的立场上分析某个地区的地理情况,提高学生读图的有效性。

4.引入信息技术,提升教学的现代性

现阶段,在地图教学中除了基本的教学器材之外,信息技术也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工具。这种新型的教学工具将等高地形图、交通图等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还将电子地图、卫星遥感地图等资源引入课堂,以此来推动地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与书本地图资源相比较,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地图软件具有多维性、丰富性的特点,可以呈现出平面图无法呈现出来的地理知识。以“百度地图”为例,其本身具备卫星地图的功能,可以将实际地理地貌等呈现出来。所以,地理教师要引入“百度地图”这一地图软件,并且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更新知识点,引导学生在空闲时间观察某一个区域的地理地貌,让学生发现地理知识背后的奥秘。

三、总结

为了能够让学生通过地图更准确的理解地理知识,教师要认识到地图教学的重要性。同时还要灵活运用教学手段,保证地理教学的针对性、灵活性、连贯性和现代性,促使学生提高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9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的课程都逃不了思考这个关卡。要想学好高中地理,个人的思考是少不了的,对课程的思考、对内容的思考、对问题的思考,都是学习高中地理的思考方向。只有学生自己主动地思考,才能把被动变成主动,这样才能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从自己出发,去努力地理解和记忆高中的地理,也才能使他们对地理知识理解得更深刻和透彻。

2.主动总结

思考之后,便是总结。而高中地理的总结又是显得尤为重要,个人的总结既是对知识的进一步加深又是对知识的一种升华,在总结中寻找着自己的不足,在总结中才能看到自己是否真正的学到了知识,高中地理既是社会科学的延伸又是自然科学的补充,只有在总结中才能使自己在思维上的想象有了载体,也才能让自己的思维在学习后更具体、更直观。

二、方法篇

1.文理区分

高中地理由于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汇点,所以它有自身的特殊性,换句话说就是文理交融,也就是具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同时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性。人教版的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也就是必修一,其中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这些属于理科内容。在学习这些知识时应该用理科的逻辑性与严密性进行分析与思考,同时按照理科的学习方法去练习,以便能够加强对这些知识的融合与记忆。在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也就是高中地理必修二和必修三,这些属于文科内容,在没学习这些内容之时,应该在有了自己观点和认识之后以记忆为主,把握住书本知识的脉络和走向,以达到在学习中记忆,做到高中地理的轻松学习。

2.实际与理论结合

生活就是地理,地理同时也是生活的一部分,高中地理在某些方面就是来源于生活,因此,与生活的联系也是非常的紧密。众所周知,任何课程的学习都有其一定的路线与规则,地理的学习也不外乎其中,首先便是眼睛直观地看到某种现象,进而寻找现象的起因而进行分析,最后就是验证自己的分析是否正确,进而推广展开。高中地理学科的实用性极强,在生活中只要我们有所留意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反过来说,也就是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地理的学习的,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地理学习中要联系实际,要努力地将其融入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感到我们所学的地理非常实用而且非常有趣。在拥有学习兴趣之后,我们难道还怕学不好具有生活气息的高中地理吗?

3.图与文的结合

何为地理?那就是“地”和“理”。“地”就必有图,而图是高中地理学习必有的一个元素,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图是高中地理知识的一个重要的载体和学习高中地理最重要的工具之一,能够运用图来完成“理”,是一个很重要同时也是一个必须学习的手段。以图来记忆和认识高中地理知识是现在看来最准确和最有效的学习和记忆方法。高中的地理课程内容极其杂乱,但这些知识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所有的知识都有其相应的图来解析。所以在学习高中地理时,一定要做到看书和看图相结合,做到由知识点能想起图,由图能够联想到知识,从而达到图文结合的目的,能够认识和理解以及掌握记忆高中地理所学的知识以及地理规律和原理。

篇10

由于地理在教学中没有语数外重要,多数初中学生对这门课程很不重视。在初一、初二年级,有些学校常用地理课上主科、有的学校甚至取消了地理课;在初三年级又没有开设地理课,因此学生的地理知识普遍遗忘和欠缺,几乎是一片空白;升入高中后再上地理课感到十分吃力;这是高中地理教学及会考的拦路虎。针对这种情况,我在高一年级地理教学中,依托各班配置的先进电教设备的优势,在地理课堂教学别注重了高、初中地理知识的衔接、地理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1对教材中涉及到的初中数理化知识进行整合

有人说地理学是“文科中的理科、理科中的文科”,高一地理涉及到了大量数理化知识,有的知识还未学过:如角速度和线速度、椭圆有两个焦点……等。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怎样应用数理化知识突破教学难点。例如:

1.1在地理教学中要涉及到初中物理中的一些基础知识。例如:“大气温度与运动的关系”(即热膨冷缩原理)、“大气密度与气压的关系”(密度小气压低、密度大气压高)、上升气流常出现阴雨天气(凝结)、下升气流常天气晴朗(蒸发)、季风的特点及成因等内容,如果教学中仅作为地理现象讲授,而不复习相关的物理知识的话,学生很难真正掌握。

1.2在地理教学中要涉及到数学中的数轴、坐标等知识。如:“大气的垂直分层”、“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等书上插图,学生的读图、识图的能力并不理想;大多需要老师重新从数学的角度来介绍,然后再回到地理知识的传授上来。

1.3在地理教学中要涉及到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基础知识。化学元素与矿物、岩石的关系、光合作用与生物循环的关系、土壤的形成等,都涉及到很多初中化学的知识,在教学中要进行适当的复习并加以应用。总之,在教学中涉及到初中数、理、化、生的有关知识时,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根据各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整合初中的有关内容,而不是将高中地理课上成初中数、理、化和生物课。有的班级基础较好稍作复习即可;有的班级则需要对某个问题加以详尽讲解,才能真正理解教材内容。怎样才知道学生的相关知识是否欠缺呢?我采用的方法有:一是提问法,即对有关内容设问,如果答得不好则说明基础较差,需要复习;二是“反馈法”,通过对学生练习的批改,可以知道他们哪些内容不懂,然后采取相应措施;三是“叙述法”:设计学生活动,要求学生将自己对有关教材内容的理解叙述一遍,可以掌握他们的学习状况,然后对症下药。

2对教材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识进行复习、补充

高一地理上册涉及到许多初中地理知识,例如: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这部分内容是高一地理的重点。学生在初一学过,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此内容几乎是空白。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如果按照教参书安排的进度教学,不仅课时紧、而且多数学生未听懂。因此我采取了以下方法:①对学生难懂的章节放慢讲课速度;②对教材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内容进行复习;③制作高中地理课件,用动态的图象演示地球的运动。通过观看课件要学生自己总结地理规律。

3充分利用电教设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先进的电教设备,包括网络系统、计算机、投影机、实物展台、Internet等,对于采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讲台、一张嘴”的传统授课方式,提出了挑战:怎样才能提高教师讲课、学生学习的效率?通过探索与实践,针对地理课的特点,我尝试采取了下列方法:

篇11

地理学科是高中阶段一门很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它对于全面人才的形成和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古人就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的博学多才,可见地理知识从古至今都是一个人具备全面素质的必备条件。但是在长期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大部分高中学生而言,地理学科内容多而杂,图像繁琐难记,又文理兼容,很难学会,久而久之会失去学好地理的自信心,认为地理学习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这样的思想严重地影响了高中地理学习的效果,限制了学生在高中阶段全面发展的目标实现。造成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中考中地理分数不计入总分,因此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放弃了地理学习,地理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甚至毫无概念;第二,进入高中学习之后,地理知识的内容更为抽象,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学生要在理解地理概念的基础上来判断地理事物,并且能够分析出地理规律等要求,对于初中阶段只会死记硬背地理知识的学生而言无法适应;第三,高中阶段高考指挥棒的存在使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在学习和学校各项活动的压力下,一些学生会被动地失去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并最终因为学业的负担而讨厌学习地理;第四,即使有些高中学生有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因为学习方法不正确,虽然也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可学习效果却并不明显。这些问题的存在都直接影响着高中地理教学效率的提高。要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存在的客观问题,积极努力地探索,重视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引导学生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处理好地理学科中的重要问题。做到这些,学生就可以在减轻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地理学习效率。要实现提高效率的目标,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抓好地理知识基础关

高中地理知识和初中地理衔接比较紧密,所以,在进入高中地理学习之前或者是进行高考复习时,教师都要重视初中地理知识的基础地位。对于一些对初中地理知识掌握不太牢固的高中学生,教师应该指导他们抓紧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复习初中地理。不管是哪个版本的初中地理教材都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内容安排合理,生动有趣,图文并茂,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易学好记,通过对初中地理知识的复习可以激发高中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重点的基础知识,比如说地图和地球,各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等,要求学生要先学好,再学精,重点掌握。

二、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高中阶段学习的几门学科当中,地理与其他几个学科相比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它属于一个文理兼容的学科,地理既具有理科学科的逻辑性和知识的严密性,又具备了文科生动、形象的学科特点。所以,在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针对地理中文、理特点不同的内容来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高中地理当中主要包括两大内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自然地理主要讲述的是宇宙、地球、海洋、陆地等教学内容,基本属于理科法范畴。尤其是当中关于地球运动和时间的计算、太阳高度角、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以及各种日照图等教学内容都有特别鲜明的理科学科特征,学习时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需要学生运用偏理科的学习方法来进行地理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掌握和运用地理原理和规律,能把所学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同时还要注重地理作图,打开解题思路多做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提高地理学习的有效性。人文地理相关教学内容的学习要运用偏文科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记忆地理知识,要求学生做到:尽量多读地理书,了解和熟悉重点知识;学会看地理书,把握教学内容的主要思想和观点;独立思考,善于发现和总结,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形成地理观念,掌握基本方法,并能够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合理的评价和反思。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那些文、理科的特长生互相交流总结自己在学习地理时的方法和经验,学生的方法和经验往往更贴近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借鉴性,并且具有亲和力,学生乐于接受和尝试。同学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班级文化的建设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一举多得。

三、善于使用地图

地图是学好地理的必备工具,也是最重要的工具。要用好地图,首先要学会使用地图。教师要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地图的几要素、不同的用途和分类等最基本的知识和读图技巧,并多加练习,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能力以促进地理学科的学习需要。然后,在学生掌握地图的基础上与课文文字内容相结合,通过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那些纷繁复杂、难以理解记忆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把地理知识落实到一张张地图上,让学生在地图上对号入座,加深记忆,从而巩固地理知识,提高地理学习的有效性。“功夫不负有心人”,相信只要高中地理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深入研究教材教法,确立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地理学习的欲望并形成各自的学习方法,我们的地理教学工作一定会越来越高效。

参考文献:

[1]侯丽洁.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探究[J].金色年华:下,2013(2).

篇12

初中地理是一门基础学科,学生通过对初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可以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人口数量及民族分布、海洋范围和内海、岛屿及半岛、相邻的国家分布、行政区划等知识,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进而激励中学生为了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而奋发图强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但是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在心理上不能认真地对待地理知识的学习,这给我们初中地理的教学产生了负面影响,当然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不会很好。要想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从思想上重视地理知识的学习,当然也就会积极主动地对初中地理知识进行探究。那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不能仅凭表象的刺激,而要在不断提出问题、在好学深思中发展深化。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设疑诱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其学习兴趣。如教师在讲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时可提出:骆驼刺为什么根系特别发达,而其地上部分又特别矮小?在讲授“大陆漂移说”时教师可先提问:“为什么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为什么在炎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处,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学生顿时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而“欲知后事如何”,学生就必须认真听课、积极思考,从中寻找到解决这些悬念的答案,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初中生个人感彩比较强烈,对于任课教师的喜恶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状态。另外,初中学生的思想正处于一个活跃期,他们的内心世界更需要我们去关注。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放下架子,和学生真心沟通,把学生当成朋友来看待,使学生和教师之间不会出现代沟,时时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这样学生不但会对教师产生敬畏心理,更能很好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教学任务。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也随之会大大增强。

三、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地理教材的趣味性,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中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的生理阶段,他们对于新生的事物都会产生很强的好奇心。当然这种好奇心理还在于我们教师的引导和激发。初中地理课程涉及的内容广泛,其中包含很多有趣的自然现象和地理事物,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积累有趣的素材,比如“风吹石头跑、氧气稀又少”(海拔较高);“早穿袄来午穿纱,围着火堆吃西瓜”(早晚温差较大)的趣闻,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有趣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各种教学情景

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会使学生感到地理课很枯燥乏味,而借助于多媒体进行教学,则会使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识变得生动起来。且多媒体所具有的视觉冲击和听觉冲击会大大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进而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运用多媒体教学还能将我们需要注意的重点知识很明了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不仅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以及对知识的了解程度,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