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研修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5 14:56:5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实践研修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实践研修总结

篇1

大家上午好!

紧张充实的“国培”第二阶段—影子实践研修阶段一晃就结束了。回想这一段时期,感慨万千,尤其离别之际这一场春雨,更是让人在感伤之余倍感这次国培对自我人生的重大意义——恰似一场及时的贵如金的甘霖为我们的教育教学人生注入了新的活力,浇灌了滋润的生命的生长姿态,愿这一场春雨为我们迎来自我的新的盎然生机——在人生的平台上跨上更高的台阶,升华自己。

一、难忘——温情的回顾

1、难忘这里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带教老师

在影子实践学习期间,他们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课余向我们传授真经,闲暇之时与我们谈心;有时还不忘谆谆告诫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之路上学会耐得住寂寞,要多在理论上下功夫。

我们是庆幸的,他们每日对待工作、对待学生的态度,让们学到了很多很多;他们每日对我们的帮助,让我们受益匪浅,影响至深。在这里,向他们说声“谢谢!”

2、难忘努力认真的学友们

每天,大家都早早赶到学校,认真备课,仔细批改作业,有时还会找学生谈谈心。更多的时候还是大家在一起讨论某一个篇目的解读与教学设计。常常会被学友们精深的解读所折服,为学友们认真的劲而感动,为学友们巧妙的设计而钦佩。

二、感动——真诚的谢意

感谢的话有太多,感谢的人也有太多。在这临别之际,我唯有真诚地用语言来表达出我自己及全体国培学员对合肥师范学院、学院中文系、继教院相关领导及老师深深的敬意和谢意;同时也借这个机会表达出对全体国培学员的真诚谢意——是你们的帮助,让我获得了进步;是你们的无私,让我获得了渴望的资源。你们的博学、你们的睿智、你们的风范、你们的精神等等,太多太多的地方,给了我太多太多的影响,让我意识了、学到了很多很多,这将是我一生的财富。更感谢你们接纳了我这个才疏学浅之辈,从而让我更为幸福的是收获了与你们之间的感情和这永久都难以割舍的缘分——我的兄弟姐妹,谢谢你们!

三、展望——美好的梦想

影子实践研修结束了,可我们心中的激情却还在澎湃。记得名师袁卫星老师说过,学校给我搭多高的梯子,我就能爬多高的楼。这句话更多的表达出了袁老师的志向与信心,展现出了他前行的决心——做一个真正的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上的人及努力提高自我的强大愿望。我个人觉得,袁老师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心中一定要有梦,有梦才会去追寻,追寻的路上,与荆棘、汗水相伴的定会有一路的芬芳在不远的前方。

做个有梦的人,做个追梦的人。

让我们记住:我们在路上,我们是一群行走的语文教师。

此时春*正好,怀揣梦想去远方!

祝福你们,我的兄弟姐妹!

篇2

近年来,中国民航大学机务维修工程类专业在实施具有民航特色的“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的过程中,以课程群为单位制定培养计划,以各课程组为横向联合,以机务维修工程实践的各个环节纵向贯穿,旨在培养具有专业的维修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机务工程技术人员。

1机务维修工程类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实验教学内容单一

机务维修工程的实验内容主要分为机理分析与验证实验与操作实践。后者属于工程实习内容,而前者则作为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机理分析与验证方面,以航空器主要的故障类型及特征为基础,验证关键部件的故障现象以及异常检测和故障诊断方法的有效性等作为主要的实验教学内容,需要有充足的实验或工程积累才能够实现较好的教学目标。

然而,这些实验教学素材的自主获取受到经济性的制约具有非常大的难度,而相关企业出于自身的考虑也很难将故障信息公开,这导致了现有的实验教学资源贫乏,实验教学内容更偏重于理论讲解辅以图形示意的方式,同时也很难体现机务维修工程类的特色。

1.2学生的参与度不强

在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是对实验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学生的参与内容可分为对现有实验过程的操作以及对实验的自主设计。由于目前实验教学资源的限制,教学过程主要以教师操作和学生思考为主,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无法参与到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对故障的具体表现产生直观的认识,也无法对根据以前学到的知识对关键部件的典型故障模式设计实验方案。因此,实验教学很容易退化为课堂教学内容的重复,缺乏可扩展性,灵活性差。

1.3实验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不高

目前的实验教学系统只支持在实验教学进行过程中访问的模式,同时由于系统的可扩展性、资源更新模式以及资源访问方式和系统调度方式的限制,学生几乎无法根据自己的方式对实验教学资源进行利用,导致大多数时间这些资源出于闲置状态。

2基于C/S结构的实验教学平台建设

2.1建设目标和内容

本文提出的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目标是建立一个具有通用性的实验教学公共平台,实现实验资源的整合以及优化管理,并在现有实验资源不足以及更新困难的条件下,通过仿真技术以理论教学辅助实验教学,为实验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提出的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内容包括:

(1)定义标准化的交互接口,实现实验资源集成。实验教学平台通过合理的规划,将整个实验过程分为独立的模块,并通过模块之间的接口实现交互,这样的方式可以将各个模块的开发相互协作又不依赖其它模块的实现。

(2)借助模块化的资源管理方式形成灵活的资源库更新机制。通过标准化接口,当关键部件的常见故障信息无法获得或检测方法无法实际测试时,可通过理论分析建立相应的仿真模型集成到平台的资源库中,从而丰富实验教学资源。

(3)采用C/S结构的平台访问方式,降低平台访问限制。C/S结构的平台中,实验的核心模块在服务器运行,实验人员可以通过客户端远程定制实验方案,并根据需求实现实验的自主操作和分析,打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通过平台的建设,可以在工程资源积累不足的情况下有效地缓解实验教学资源不足的情况,同时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

2.2平台框架和组成

实验教学平台的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图1:实验教学平台的基本框架示意

(1)实验配置信息库中是实验人员定制的实验流程和所需模块;

(2)模型加载与编译模块将当前需要的实验模模块进行加载,并根据测量节点的配置情况进行预处理;

(3)模型驱动模块结合预处理后的模型与仿真控制模块送来的仿真结果驱动模型进行状态更新,并将更新后的模型作为下一次的仿真输入,同时将更新后的模型送与可视化模块;

(4)诊断算法模块与仿真设置模块根据仿真设置在平台运行管理模块的协调下对系统的模型进行诊断,并将诊断结果送与可视化模块对模型的状态进行更新显示;

(5)平台运行管理模块根据当前的仿真设置实现对各种仿真资源的协调以及仿真过程的同步。

3基于C/S结构的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的关键技术

3.1实验资源的扩展

(1)在构建实验模块时,主要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当前的系统特征参数的状态;二是系统状态的变化趋势。本部分内容通过使用合理的建模语言对当前的故障状态以及故障的发展过程进行描述,为故障仿真和故障诊断提供依据。

(2)根据建立的故障模型,在进行故障仿真时将综合考虑对系统当前状态的推理过程以及对系统状态随时间推移的转移过程。由于故障的发生是随机的,因此在仿真时每一个部件的工作状态将采用并行的方式同步进行。

3.2平台的运行管理

诊断过程的仿真本质上是对系统模型的加工过程,这一部分的研究方案主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

(1)对诊断算法执行过程的仿真,将以诊断步长、故障数据的时间戳以及模型的当前状态为依据,通过制定不同模块之间的通讯标准对仿真过程进行同步控制,保证诊断的准确性;

(2)对仿真结构进行合理化设计,使得不同的诊断算法能够方便地嵌入到仿真平台的框架中。

3.3可视化人机交互

平台运行包括故障仿真与诊断过程仿真两部分,而人机交互接口的目的是准确、完整地将仿真结果展现出来的关键,同时也为参与仿真实验的学生提供对仿真过程的控制与交互能力。因此,在进行人机接口的开发时,主要从输入和输出两部分进行:前者包括对仿真设置、仿真过程的管理与控制,后者包括操作的反馈、仿真状态的显示以及仿真结果的输出等。

4结论

通过基于C/S结构的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能够增加实验教学方案的灵活性。首先,由于平台采用网络客户端的访问模式,打破了地点的限制,实验教学过程可以方便地融合到理论教学中;其次,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使得实验教学过程打破了时间的限制,在实验方案的指导下实验内容可以在任何时候自主的完成;再次,由于平台的整合的实验教学资源以维修工程为主线,因此参与者方面打破了课程限制。

通过基于C/S结构的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能够为解决工程问题提供有效的支持。平台内的各类资源相对独立,有统一的调度机制负责调用。因此,工程中的具体问题可以方便地通过模型得方式利用标准接口集成到平台中,为解决问题提供有效的途径。

此外,通过平台的建设,还可以将教师的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高水平教学模式的开发。

篇3

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参加2012年暑期宝鸡市校本研修管理者培训的教师,其中有主管教学的校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及各校骨干教师,他们都是校本研修的参与者、组织者、管理者。本次问卷调查表的设计参考了刘晓辉老师的观点(他认为校本研修主要应该包括校本培训、校本教学研究和校本课程开发三大方面的内容),并参照了陕西省校本研修“引领者”培训需求调查问卷。

一、 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问卷调查从校本培训、校本教学研究和校本课程开发三个方面对学校教师校本研修状况做了调查,发放问卷202份,回收183份。下面三个表是对其中三个问题“您认为目前校本研修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您在校本研修活动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在日常教学中或者研修中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解决方式是什么?”的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与分析。

表1 您认为目前校本研修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由表1可见,对于目前校本研修最突出的问题,87.97%的教师认为任务布置多,深入研讨少;86.88%的教师认为学校缺乏明确的管理、考核、评价制度;83.6%的教师认为学校开展校本研修的形式单一,不能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要。

表2 您在校本研修活动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由表2可见,对于校本研修中遇到最大困难,88.52%的教师认为缺乏教育科学理论指导,这是最大的困难;其次是研修小组成员主体意识不够,角色被动,其比例是77.05%;52.45%的教师认为校本研修缺乏专业、专家引领。

表3 在日常教学中或者研修中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解决方式是什么?

由表3可见,在日常教学中或者研修中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解决方式方面,21.4%的教师选择翻阅书籍,7.2%的教师选择上网查找,71.4%的教师选择与同伴讨论,6%的人选择请教专家或与专家交流。

二、 校本研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观念没有转变

学校、教师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定势思维,涉及到教师学习研修就联系到教师培训,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均采用形式多样的培训进行,培训的内容、方式均由学校统一规划、统一制订,所有教师整齐划一地参加统一的培训学习,而没有真正地考虑到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及教师个体差异。这样的“一刀切”、“流水线”形式的培训已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不能满足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与成长的需要。

2.组织管理不到位、研修过程形式化

部分学校成立了专门负责校本研修管理的部门,制订了研修规划和计划,制订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政策。但由于计划、规划制订的大、空、泛,没有和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制订的一些制度不尽完善,没有真正激发教师参与研修的热情;考核评估只注重形式和结果数据的统计,对研修过程缺乏监督、引导,最终导致校本研修的实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3.保障措施不健全、研修效果不佳

学校实施校本研修的保障措施不健全,落实不到位。首先,教师进行校本研修,必须有必要的物质保障,学校应该提供可供集体研究、讨论的活动场地,应该提供必要的学习研修资料、获取信息的途径,例如:教师可以查阅资料的电脑,及可以使用的网络。其次,学校没有给予教师足够的可以自己支配的学习研修时间。最后,学校没有提供必要的学习研修的经费。

4.成果推广意识薄弱

部分学校校本研修实施效果好、有特色,形成了本校的研修风格,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没有很好的总结评估,仅限于经验总结、研修体会、研修心得,研修成果没有上升到理论层次,没有进一步推广。校本研修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善于总结、积极钻研业务能力的优秀校本研修组织者和教师个人,他们起到了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但是影响范围具有局限性,仅局限于本人、本研修小组、本校。总之,对研修取得的成果推广意识薄弱,没有形成研修成果的辐射效应。

5.缺乏理论指导

教师对校本研修的内容需求很广泛,但是关注点相对集中在教育教学理论、提高科研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等方面,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教师缺乏前沿性的教育教学论作指导,在日常教学中或者研修中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解决方式主要是与同伴讨论。这说明教师在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时,局限于个人查阅资料或者与同伴交流,与外界交流较少,请教专家或与专家交流只占6%。

三、 问题解决的策略

1.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概念的提出不仅是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认识和实践的深化,也是对校本培训的继承与超越,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十分强调“以校为本”,但“研修”则意味着必须以教师的自主学习和研究为基础[1]。两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首先,主体不同。校本培训中,教师是受训者,学什么、怎么学由培训者决定;校本研修则由教师自己决定。其次,内容不同。校本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学校管理者根据总体需要设计培训的内容、培训的课程;而校本研修的内容、主题由教师自己根据研修的方向、存在的问题而定。再次,实施的方式不同。校本培训由培训机构或学校统一按照课程计划实施培训;而校本研修主要由教师自己决定研修的方式、方法。最后,角色不同。教师由校本培训中的受训者转变为校本研修中的“研修者”,由一个被动的参训者,成为一名主动学习的研究者。

校本研修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被动地位,突出强调教师本身作为专业发展主人意识的觉醒,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这种实质性变化是校本研修与其他继续教育形式的本质区别,也是校本研修内涵的核心和精髓[2]。当然,校本培训是校本研修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起到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更新理念的作用。

2.严格制度管理,保证研修顺利进行

制度是校本研修顺利开展、实施的保证。从外驱力方面而言,学校需要建立一套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研修管理机制、奖惩机制、评价机制和保障机制[3]。学校应该站在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角度,建立以校长为主要领导的学校校本研修领导小组,以教务处、科研处为主的校本研修管理小组,以教研组为基础的校本研修小组,以学科名师、教研组长为核心的学科专家指导小组,确定各小组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度,明确责任,责任到人。学校校本研修领导小组负责全盘管理、制定全校的校本研修实施计划和方案、校本研修管理制度、考核激励制度;校本研修管理小组负责全校校本研修开展实施,进行过程监督,审核研修小组组织的研修任务,监督研修小组定时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收集整理研修活动积累的资料(文字资料、数据及影像资料),进行阶段性总结评估;学科专家指导小组负责指导各学科校本研修小组制定个人及小组研修计划,选择研修课题,确定研修方案,解决教师在研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小组及个人的研修进行可行性的指导和评价;校本研修小组成员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研修计划,积极参与研修活动。

在规范管理制度,加强过程管理的同时,应进一步建立健全考核奖励制度。在制定奖惩制度时,需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关系的考核:教师的教学任务与校本研修完成任务的考核;教师教育教学质量与校本研修取得成绩的考核;参加校本研修活动出勤与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这样才能全面考核,发挥考核评价的杠杆作用,在教师评价机制中,要把教师参加校本研修活动及成果情况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把教师校本研修与学校的教师成长、名师成长工程结合起来,与教师的评优、评先结合起来,促进教师参与研修,提高专业能力。

3.规范保障措施,确保研修效果

学校应该规范保障措施,为校本研修的顺利实施提供支持。首先,根据学校总体教学计划,安排校本校本研修小组统一活动交流的时间和集体活动场所。为了满足所有研修小组的活动,可以错时安排,但要固定时间、地点,以便于检查,管理小组要派专人检查考勤,收集各校本研修小组的活动资料,当然,还要给教师足够的个人自主学习研修的时间。其次,要保证教师获取信息的途径。网络设施在研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应该建立电子备课室,为教师开放;有条件的学校为教师每人配备一台电脑,条件不允许的可以几个人公用一台电脑;为有电脑的教师免费安装网络设备,以便在讨论研修中获取资料。在研修经费方面,学校应列出专项研修经费,分配到研修小组,配发读书卡,奖励校本研修先进个人或研修小组,使校本研修有足够的经费保障。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地区的中小学教育、经济发展等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培训经费法规和制度,切实落实培训经费,建立教师培训的制度和物质保障机制,有效保证培训的顺利开展[4]。

4.推广研修成果,形成辐射效应

校本研修小组成员定期撰写阶段性研修小结、心得体会,总结阶段性的研修成果;校本研修小组按照计划,一阶段一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修正下阶段的研修方案,推选本小组先进个人及优秀研修成果;校本研修管理小组根据各研修小组的资料、研修开展情况、考勤及研修成果,评选阶段性先进研修小组及先进个人,树立典型,展示优秀研修成果,供其他教师学习;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评选优秀管理人员、优秀研修小组、优秀研修个人及优秀研修成果。

学校对校本研修进行总结,形成具有本校特色、本校研修风格的研究成果,对于能够解决本校实际问题、适宜于本地区、具有针对性的、具有推广价值的研修成果,涌现出的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善于总结、积极钻研业务能力的优秀校本研修组织者和教师个人,应该大力宣传、推广,让他们起到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扩大影响范围,增强研修成果推广意识,形成研修管理经验,达到研修个人和研修成果的辐射效应。

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寻求指导

教育教学理论在实践中起到引领指导的作用,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只有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教师的校本研修才能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统计结果表明,教师需求的研修内容排在前几位的是:学科前沿性教育教学理论、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研究、学生学法研究、班级管理工作。这说明教师重视校本研修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研修的目标方向更加具有针对性。教师普遍希望接受专家、名师、一线优秀教师的指导引领,这是对专家学者、名师、优秀教师的认可,表明教师对研修质量要求逐步提高。

校本研修要有一定的制度作保障,要有理论作指导,要针对教师的实际需求和个性化需要,把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专家名师交流互动,与有共同实践经历的优秀教师合作学习,教师从优秀教师的成长中借鉴经验,通过校本研修加快自身成长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柯昌平.基于校本研修的校本培训实施策略曲.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1(5).

篇4

“影子研修”,也称为“体验式培训”“跟岗培训”“贴身培训”“影子工作”,是一种针对专业人员的现场培训方式。

在实施“国培计划(2012)”重庆市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名师异地脱产研修项目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师傅带徒弟”式的传统影子研修模式受到了极大挑战,原因有二:其一,重庆市小学英语师资队伍尚在成长之中,据统计,目前仅特级教师3人,市级骨干教师80余人,可以担任名师研修指导教师的人选严重不足。其二,名师班的学员是从各区县遴选出来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研究基础,普通骨干教师难以对其进行有效指导。必须创新原有的“师徒”模式,改变影子学员和指导教师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

“两体”即构建“合作研修共同体”,确立“导师学员双主体”。“合作研修共同体”是指导师和学员之间的关系,在名师影子研修的过程中,我们认为指导教师和影子学员都是学习者,是一种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发展的关系。 “六互”即“互学——互研——互构——互助——互动——互进”。

二、“两体六互”模式的实践

我们针对指导教师和学员的实际情况,变“师徒结对”的教学关系为“强强联手”的合作研修关系,让学员和导师在研修的过程中携手共进。

(一)“两体”模式的构建

首先对指导教师进行了选拔和培训。我们制订了指导教师选拔标准:第一,指导教师须具有市级或区级骨干教师资格,在教学或教研中有一定的特色或优势;第二,须有持续改善教学的愿望,较强的课堂研究能力、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对指导教师的培训,我们主要围绕影子研修的目的和任务、“合作研修共同体”的构建、“导师学员双主体”的职责、“六互”模式的操作与运用来进行。

同时,我们召开影子研修动员大会,让学员明确影子研修目标,提出“四个一”的研修任务:学员与导师共同研制每一节课的教案,共同上好凝结集体智慧的每一节课;学员要上一节体现前期培训成果、体现出教学行为转变的高质量的汇报课;学员要策划、组织一次专题研讨活动;在研修期间,要确定一个问题,在课堂上进行实证研究,并撰写行动研究报告。

为进一步促进学习与研究、观摩与实践的融合,我们提出,学员和导师在研修中应树立六个意识:课程意识、教学意识、目标意识、研究意识、反思意识、成果意识。学员与导师应共同经历观课互学——备课互助——改课互研——上课互听——评课互动——研课互进的过程。

(二)“六互”模式的实践

1. 互学

即相互学习。“合作研修共同体”成员通过观察、思考,追问等手段,发现“操作者”的教学特色、优势和亮点,并深入探究教学活动背后隐藏的教学原理,全面总结、提炼某一教学行为蕴含的理念、策略。

2. 互研

即共同研究。“合作研修共同体”,就是一个课堂研究团队,团队成员可以将自己学到的某一理念或具体操作方法放到课堂中加以验证,也可以在备课、听课、评课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查阅资料,开展实证研究。

3. 互构

即相互构建。“互构”有两个层面:其一是导师和学员齐心协力,构建“合作研修共同体”;其二是群策群力,共同构建合理的课堂流程结构。在同课同构、同课异构、同课再构活动中,通过观察分析、对比论证,发现各种方案的优缺点,从而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4. 互助

即相互帮助。影子研修不是闭门造车,需要各“共同体”成员之间相互支持,通力协作,共同完成研修任务。“共同体”成员要通过观察、记录、对照、反思、查证等方式相互查找不足,探求成因,并寻找解决方案。

5. 互动

即多向互动。我们为学员搭建了面对面的交流平台:每天早晨开展前一天的研修总结活动、集体备课活动和说课活动,听完课后开展集体评课活动;每两天举办一次学员论坛,每周举行一次全校教研活动,每月举行一次区级以上教研活动。同时,学员还可通过远程交流平台,把研修中的所思、所感、所悟、以及发现的问题,在更大的范围和空间里进行互动交流。

6. 互进

即相互促进。“共同体”成员通过课堂互构学会了优化课堂的技能和本领,通过课堂观察丰富了研究的方法和手段,通过互动交流改进了教学理念和方法,通过互学互助发现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在采取“听、观、问、议、思、做”的过程中,全面提升导师与学员的课堂教学能力。

三、“两体六互”模式的效果

影子研修“两体六互模式”,关注学员和导师已有的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反思能力,把握了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提高了研修的实效性、针对性和科学性,在实践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实现了知识——能力的转化

影子研修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验证、深化的过程。学员在影子研修总结中写到:“在影子研修过程中,之前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进一步清晰、升华”、“在实践和反思的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们坚持的很多教学原则,背后都有着相关的理论依据。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或者在实践中发现了学到过的理论知识,都充满着快乐。我感觉自己真正成为了课堂的发现者、研究者。”

(二)提高了教学实践能力

通过实施“两体六互”模式,提高了“共同体”成员分析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灵活利用教学资源、恰当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以及课堂组织与管理、课堂调控与评价能力和课堂用语与板书设计的水平。

(三)提升了研究与反思能力

篇5

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已经进行很长时间了,但步子不是很大,今年市教育局加大课改力度,全面推行课改。我校在市局教育精神的指引下,也加大了课改的力度,人人参与课改,人人实施课改。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我校确立了“导学探讲练”五字教学模式,全体教师都努力践行这一模式。下面就实施这一模式时的感想作以总结。 在全面实施课改的今天,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才能胜任今天的工作。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边教边学,利用学校为我们安排的外出听课的机会,向其他学校的老师学习,吸取他人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了解现代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同时利用网络观看名师的课例。尽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努力实施“导学探讲练”的教学模式,为了让学生更快的进入角色,我把本班42名同学重新分组,并给他们讲清每堂课的具体思路使学生学习起来有的放矢。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多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遗憾的是,我们班还有个别学生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上有掉队的现象。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需不断地改变策略,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平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在校本教研中主动献课,得到领导和教师的好评。

及时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的地方,并寻求好的解决思路,不断改善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以便在课改中早日脱颖而出。 回顾一学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收获,但还存在一定问题,比如,在工作中缺乏创新意识,存在一种惰性思想。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课改工作会迎来一个灿烂的明天。

学校课改工作总结范文二

一年来,我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认真学习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以重实际,抓特色,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落实教学改革措施,抓好教学监控,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加速了学校发展。

一、加强学习,树立新的理念

1、为了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必须彻底改变教师旧的教学观念。我校十分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大力组织教师认真参加各种培训、在这一学期里,我校芦小妞老师,杨翠萍老师到郑州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精英论坛观摩课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其次,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现代化教育手段,组织教师听专家讲座,看专家教学实录,并对自己的教育教育教学过程进行经常性的反思。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使我校教师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并将一轮课程改革视为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2、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教师们逐步领会到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受教育者适应现实,而是改造、创建新的现实,培育出有创造能力的人。从而形成了“实施新课程的成败在教师,教师的要务在于更新教学观念”的共识。确立了“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学生主体观,贯彻民主教学思想,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相信学生都存在发展潜能,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的条件。树立学生发展观,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使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完善自我、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的过程。

3、加强了教育的开放性,加强了教学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联系。教师教学中立足课堂而不受课堂局限,立足学科教材而不受其限制,善于捕捉现代社会,现代科技,其它学科的知识信息和最新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使教学活动始终充满活力。同时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了学习、体验的实际情境,创设动手实践、创造的现实环境,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拓展到教室外、校外,加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二、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是提高师资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教师集体备课与论课活动,强调合作交流等,使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领悟,使老师走上学习中研讨,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高的成长历程。

在校内教研活动中,我校制订了语文教研组长李艳利老师,数学教研组长许亮老师。要求教研组长,每学期初制定好该组教研计划,写好教研活动记录,学期末做好教研工作总结。要求每位教师在一学期内都要讲一节校内公开课,教师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本学期,我校共举行教研活动17次,取得了较好的教研效果。本期作课的教师,均在各方面展示了自己的高素质。老师始终面带微笑,教态亲切、自然、普通话标准,语言准确,富有感染力,教师的范读情景交融,把学生带入如梦如幻的美景之中。教学语言流畅,板书美观工整、新颖,教态大方,驾驭课堂能力强。部分教师设计制作的课件很好,运用自如。

另外,我校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远程教育设备,组织教师学习专家讲座,优秀示范课等,和校内听课间周进行。本学期校长听课不少于30节,主任听课不少于40节,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10节。

让老师切实有效的由新课程的旁观者,变成新课改的组织者、参与者,投身到新课程中的改革中,并在实践中找出其中最关键、最困惑、最有价值的问题,并在教师中进行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使教师提高了反思能力,自觉调合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能。

三、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

1、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课改的核心之一。不会学习的人将是21世纪的新文盲。我校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凸现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的过程。

2、新课程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教师要走下高高的神坛,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我们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交往互动、合作交流中与学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学生人格,完善学生个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四、 狠抓教学常规工作,重实际,重实效

1、我校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加强了学校内部各项教学工作的科学管理。对学校的授课计划、备课、教学、批改、辅导、复习、考试、成绩评定等项教学规章制度,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同时提出具体的改革设想,以达到教学管理系统的整体优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教师,每位教师必须备好每一节课,积极从教材中挖掘出启迪学生,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建立教学上的最佳工作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大部分学生在克服一定困难的前提下学到更多知识,增长能力。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在课堂上,教师要刻意创设问题的情景,积极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概括和判断推理、综合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研究教法。根据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自学能力。努力改进教法的同时,也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以学法的优化推动教法的优化。

3、积极参与一课多研活动。通过活动,增强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了解、互相学习。

4、结合我区的教学工作计划,把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和开展“走近、走进文本,走出文本”的校本教研作为校本教研的重点。

5、注意总结经验。在这一学期里,我校的教师能按要求做好教学反思,能积极把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有意识的把实践上升为理论撰写成文章。

总之,新课改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克服困难,总结经验,树立课改必胜的信念,扎扎实实做好新课改工作。

学校课改工作总结范文三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单纯的“教书匠”转变为自觉的“研究者”,主动的“实践者”和严肃的“反思者”,即要求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和学会创新。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缺乏专业指导的矛盾日益突出,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仅靠专家的指导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大规模送教师外出学习也不现实。因此,学校必须探索出与学校发展,教师成长相适应的校本研修模式尤为重要。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校在加强校本研修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基本工作达成度概述

(一)领导重视,强化校本研修管理

领导非常重视校本研修工作,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把校本研修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校本研修,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学校加强了对校本研修过程的管理,做到了研修时间、内容、人员、考评“四落实”,做到了辅导教师上课有讲稿,听课教师有笔记,学校有记录和信息反馈记载。

(二)建立激励机制,推动校本教研进程

为了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促进校本研修深入持久地开展,学校购置了大量的有关新课改的光盘与书籍,以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开拓教师视野,提高教学水平。此外,学校还制定了《教师岗位考核奖励办法》《课堂教学达标考核办法》,把考核结果与奖惩、教师评优等挂钩,促进教师不断进取,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从而推动以校为本研修活动。

(三)采取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1、拜师结对模式。对新老教师的培养学校采取了拜师结对的形式,扩展了师徒带教的内容,赋予这传统的形式以新的校本研修内容,且拜师是相互的,能者为师。如英语组为了让新教师尽快进入角色,组内进行“师徒结对”,帮助他们尽早走向成熟。他们是这样做的 (1)搀扶新教师“学走路”。新教师在上岗不久,能对教材进行一定的解读,设计了一定的教学方案,但在课堂上呈现出满堂灌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骨干教师进行手把手指导,对每一课时都为他们解读教材,分析教材,同时向他们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状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同时进入课堂为她们上示范课,然后在另一平行班听她们上课,总结在课堂中展示出来的优点,分析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2)试着让新教师“自己走路”。通过一阶段骨干教师引领,新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有了一定的理解,让新教师自己解读教材,分析教材,自己设计教学方案,让新教师自己先有一定的思考,然后骨干教师对教案设计进行一定的修改,再进入课堂听新教师的课,进行反思与重建。(3)让新教师感知不同课型。英语学科的每个单元是由不同的板块组成的,每个版块的功能不同,对教学的要求也就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呈现出的课型也就不同。在新教师有了一定的自主研究教材,分析教材的能力之后,对新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解不同课型,在一个阶段中集中力量针对一个课型进行突破。通过一年不到的师徒结对,两名新老师的教学能力可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张丽丽老师在片级小班化教学评比脱颖而出,出片参加县级小班化教学评比;徐振飞老师由于教学扎实而代表新教师向全县的英语老师展示了一堂充满活力的英语课。

2、案例研修模式。即从典型案例中获得启迪、寻求解决问题思路的方式。运用这种模式进行研修时,研修者一定要精选出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案例,然后组织教师进行深入讨论。这种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效果较好。通过教师参与式的研讨,引导教师运用课改的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课题研究模式。以我校的市级课题《农村小学“多元联动”校本研修提高中老年教师教育改革适应能力的研究》为抓手,开展系列式主题教研活动。

学校充分利用骨干教师资源,以“学科主题式系列教研活动为抓手,以日常课堂教学研究”为载体,组建了各学科的联动小组,由各学科组长具体引领承担本学科的日常研究,将研究重心下移到了教研组,使教研和科研得到有机的整合。通过本校骨干教师与其他教师“多元联动”的校本研修来提升每一位教师教育改革适应能力。

各学科组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确立研究主题,我们确立的研究主题基于这样几个思考:一、问题直接来自于教师的课堂,是具有代表性的,亟待解决的;二、围绕课题研究目标能提升教师教育改革适应能力的;三、在前期实践中骨干教师已对这方面有一定实践研究的基础与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做法的主题,因为引领的力量与能力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质量。

在此基础上开展“三段四步”主题系列联动教研活动。它分两个层面:第一、骨干教师之间的联动研究,就是对于确立的研究主题,如果之前骨干教师也没有很多经验积累的,就先在骨干教师的课堂中进行联动的实践研究,先从寻找相关理论进行深入解读,再到进入各自课堂进行实践,然后通过骨干教师之间的一次次互动研讨交流,集聚群体智慧,解决遭遇的问题,逐步对这个研究主题形成共识,形成可积累的经验与做法。第二:将骨干教师先行实践较为成熟的研究主题作为与其他教师联动研究的主题。具体的流程与做法是:

第一阶段:骨干教师示范性研讨。它经历了(1)认知准备(骨干教师进行相关主题研究的资料解读及结合主题进行的课程资源的开发);(2)骨干展示(先由骨干教师围绕研究主题进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弹性化教案的设计说明等,在走进课堂上示范课)(3)问题研讨(先由骨干做自我评价,其他骨干就示范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最后中老年教师参与评价)(4)后续拓展(骨干教师把前期自身整个示范过程中积累的材料整理成文本,然后让中老年教师学习,并结合研究主题布置一到两项作业)。

第二阶段:以其他教师实践为主的螺旋式研讨阶段。它经历了(1)合作开发与设计(围绕主题,集体备课,在骨干教师的引领下集聚群体智慧共同设计教学方案)(2)初步尝试(先由一位教师尝试课堂实践,再由执教师自评,骨干教师点评,其余教师参评)(3)再度重构设计实践(骨干教师组织再次修改教学方案,其余逐一上重建课,再反思再重建)(4)反思、总结、提升(执教老师谈过程中的体会,骨干教师对整个活动过程作总结提升,并对主题研究作动态调整)。

第三阶段:总结提升研讨。它由网络作业评价;阶段课堂教学展示;主题活动经验总结;完善多元评价等几步构成。

(四)校本研修内容丰富多彩

1、加强师德建设,夯实立教之基

教书育人,师德为本,缺乏良好师德的教师队伍,无从谈好的教学质量。本学年学校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精神,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规章为依据,以县教育局师德建设活动为契机,把师德教育和学校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强化教育引导,注重内化,扎实有效的开展师德建设活动,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大力学习和宣传师德教育理论,展开师德大讨论、宣传师德典型等多种形式,结合荣辱观学习,提高教师对新时期师德建设的认识,并不断赋予新的内涵,拓展新的载体。不断完善师德建设的相关制度,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并以此为辐射点,常抓不懈,使每位教师能够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廉洁从教,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好教师。

2、新课程理念研修。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课改实验的成效。为此,本年度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研修的重点任务来抓。重点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一书,加强通识研修,主要抓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明确研修目的:掌握新理念、实践新理念、优化教育过程,为全面课改打实基础。二是确保研修时间:用足、用好业务学习时间。三是形成研修系列:重点围绕说课、上课、评课开展教研组活动,通过校内各科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和观摩课研修,在一个个案例中实践、体验新的课程理念。四是加强合作交流:派教师外出学习、观摩,返校后及时向教研组其他成员传达先进思想、理念,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教研组集体备课研修。教研组定期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以分组教研的内容为主,鼓励教研创新。教研组每月一次教研公开课,进行教学反思、案例分析。做到课前反思新旧教材有哪些不同、新课改的理念如何渗透、三维目标如何落实、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等等;课中根据教学实际,反思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有哪些成功之处等,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从而找到改进的切入口。使教学反思过程成为教学研究过程。案例分析有助于教师了解自身的缺失,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上传到“县研训博客群”。

4、教育科研培训。我校在“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坚持引领广大教师走科研之路,开展多层次教育科学研究,人人有课题,人人学理论,人人掌握科研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我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第一,健全机构,加强教科研指导。教科室主任负责课题的管理和规划;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知识;指导安排课题组的研究活动和课题成果的总结。第二,指导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第三,抓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我们把“小班化教育研究”中取得的成果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使教师在科研——实践——应用的良性循环中提高了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

5、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训。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正在迅速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我校校本培训积极推进以普及计算机应用能力为核心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训,组织人员对教师进行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培训和网页制作的培训,指导教师充分应用网上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使教师逐步适应这一形势,并向高素质,高水平发展。

二、特色与成效

强化教研组的建设和管理,特别强调要发挥团队精神,群策群力,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打破了以往教师备课各自为战的局面,每一堂展示课都是教研组集体的结晶,教师在互动、互补、合作中不断提高了自己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已形成的教育观念顺利地转化了能动的教育教学行为,使教师不断走向成熟。

推行主题式研修,提高研修实效。各教研组推行主题式研修,以提高研修质量。如语文教研组开展了以“读写结合的有效实践”为主题的研修活动。数学组以课例为载体,开展了以“解决问题”为专题的研讨活动。这些专题性的主题研讨真正提高了校本研修的实效性。综合实践活动组开展了以“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有效指导”为专题的研讨。

实行多元联动式研修,促进了中老年教师迅速适应新课改理念。对青年教师实行“结对制”培养方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同伴互助中的积极作用,帮助和指导青年教师,使他们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要求,实现跳跃式发展。除了师徒结对工程,学校还引导教师自行组成“学习伙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营造了“人人有学习之所,处处是学习之地”的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我们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不断走向成熟。

由于我校校本研修机制的完善落实,校本研修活动的扎实开展,校本研修形式的丰富灵活,使我校逐步形成人人爱研修、大家共研修的学习局面,教师综合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带动了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学校整体工作也提高了一个新的水平,得到了社会和广大家长的认可,让我们再次理解了“教育质量就是教师质量,选择学校就是选择教师,素质教育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素质”。

三、问题与思考

在教师研修过程中,只靠重复强化和外在的诱惑或强迫来维持“填鸭式”的研修活动,不仅使研修质量和效益降低,更严重的是压抑教师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展;在研修过程中,我们有时采取的“研修者主讲,被研修者听”的单一的“灌输式”的研修方式,必然导致交流的封闭性,也必然使被研修者失去学习的兴趣;我们在日常的研修活动中常常忽略教师已有的经验,认为只要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传授给教师,教师就会认同,就会接受,就会付诸实践。其实教师作为一名学习者,他需要一个体验、接受的过程,才能将正确的观念内化,然后才能带来教育行为的变化。如何使校本研修逐步走上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以什么样的形式展开,还需要探索。

结合我校的课题方面,由于各学科青年骨干教师及中老年教师的分布不均衡,成员科研水平及参与实践研究的热情程度不同,导致目前各学科组的发展态势不均衡,还需加强各学科青年骨干教师之间的联动研究,加强互动交流和培训,倡导研究和创新。在具体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感觉到对每个具体研究主题中所需要的理论支撑比较薄弱,有时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需要得到教研室专家及兄弟学校同行的指导与帮助。

为了使校本研修工作真正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我们必须继续以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核心,着眼于教师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开发校本研修内容、创建校本研修的新形式,把校本研修真正落到实处,促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对以后的校本研修,我们将提出如下理念:研修规格上追求“教师即研究者”——充分利用教师现有经验,改进而不是改造教师及其教学行为。我们提出“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以研究推动工作,把研究成果落实在工作中”的工作要求;研修方式上走“校本化专业发展”之路——学校应该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佳场所和舞台,是一个开放的学习化社会的窗口;研修策略上采用“科研先导、课题带动”;研修内容上偏重于实施新课程的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对校本研修我们还要确定如下原则:持续性,即终身教育;针对性,即按需施训;主体性,即主动参与;合作性,即校内外的合作与交流;一致性,即教师个体发展与学校发展的统一。

看了“学校课改工作总结”的人还看了

1.学校课改工作总结及计划

2.学校课改工作总结范文

篇6

一、校本研修的目的意义

1、校本研修是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指导下,在专业人员的引领下,由学校组织实施,着眼于满足学校与教师发展需要,由学校自主确立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以解决学校和教师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目标的一种教师继续教育形式。

2、校本研修以校为本,通过学校组织各种研修活动,营造学校的研修文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特色的形成。

3、校本研修坚持从学校与教师发展的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着力解决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效。

二、校本研修的工作目标

1、加强校本研修理论研究,在推进校本研修过程中逐步完善相关机制,丰富校本研修的内涵,构建具有我市特色的教师校本研修体系。

2、全市所有学校建立校本研修制度,逐步形成符合本校实际、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研修模式,有效地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创设自主研修和专业引领相结合的良好氛围,努力营造校本研修文化,使学校成为教师成长的摇篮。

3、树立“教师即研究者”的现代教师角色理念,全市所有教师人人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在研修中不断修正教育教学中的不良行为,提高专业水平和素养,促进自我发展,造就一批具有较高教研水平的学科骨干教师,整体上提高教师队伍的教育能力。

4、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指导下,加强校际间联动,建构由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育专家学者、教研人员、校长和教师共同参与的区域协作机制,实现区域甚至全市范围内的教育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促进校本研修工作均衡发展。

三、校本研修的内容和形式

1、校本研修应以师德修养和专业能力的提高为主要内容,着重抓好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研修、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研修、新课程教学素养的研修、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研修和教师综合素养的研修。

2、校本研修的形式没有统一的规定,各校应结合本校实际,根据不同研修主题、不同研修阶段、不同学科和学校教师队伍的状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努力探索出有本校特色的研修形式。在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时,要引导教师以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为切入点,通过自主学习教育科学理论与成功经验,或者咨询、请教专家作为引领,研究制订解决现实问题的工作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研究修正,促进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提高与完善。目前,可供参考的研修活动形式主要有:案例分析、课堂观摩、自修反思、沙龙研讨、专题讲座、师徒结对、校际合作、网络交流、主题研讨、情境体验、专题辩论、课题研究、考察交流等。

四、校本研修的组织管理

1、*市教育局成立*市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教师培训和教研工作的副局长、教研室主任和教研员、继教中心人员、市教师进修学校领导组成。负责宏观管理,制定全市校本研修规划,指导、督促、参与和评估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筹措校本研修经费。

2、各县(市、区)教育局成立相应的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县(市、区)校本研修总体规划,组织人员经常深入学校指导研修工作,初步评价本区域内各校校本研修工作,确认教师校本研修学时。

3、各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学校校本研修工作小组,负责组织本校教师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安排校本研修经费。

4、成立“*市校本研修专家组”,负责制定具体的校本研修实施方案,研究分析学校开展校本研修工作的动态,总结推广学校开展研修活动的好经验,指导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培养各县(市、区)校本研修骨干和带头人。

5、*市教师进修学校为*市校本研修工作的项目执行机构,负责研修活动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建立校本研修网站、收集资料、聘请专家等。

6、建立校本研修激励机制,将校本研修活动与教师业务考核、职务晋升挂钩,表彰校本研修先进单位和个人。建立经费保障制度,市安排一定经费用于全市校本研修的研讨、评价和表彰。各校要安排好校本研修活动经费,确保校本研修活动的顺利进行。

7、建立校本研修学时管理系统,对按要求完成校本研修计划的教师,每年录入校本研修20学时(本周期内录入学时上限为40学时)。

五、校本研修的实施步骤

根据教师继续教育周期安排,我市第一轮校本研修工作自*年开始至2012年结束,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试点工作阶段(*.3—2009.1)

1、在全市经过推荐,确定13所学校为试点学校。

2、举办校本研修工作高级研修班,聘请专家从理论层面给予引领。

3、赴上海浦东区考察学习校本研修活动的经验。

4、举办试点学校间的研讨交流活动。

5、以校为本的研修实践与探索。

6、校本研修试点工作成果展示活动。

7、总结推广试点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的经验和做法。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准备阶段(2009.3—2009.6)

1、成立市、县(市、区)、校三个层次的组织管理机构。

2、成立“*市校本研修专家组”,对全市中小学校进行调研,结合实际制定全面推进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具体实施方案。指导各校制定校本研修制度,形成工作方案,主要包括校本研修工作管理、职责分工、学习要求和研修质量考评等内容。

3、各校要根据本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发展能力,提出不同层次的专业发展要求,并组织教师学习校本研修的相关理论知识,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指导教师根据自我发展要求,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计划。

4、举办学校学科教研骨干培训班,培养校本研修骨干力量。

5、完成学校向上一层校本研修组织管理机构的校本研修活动或研修课题的申报工作。

第三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09.9—2011.7)

1、各校将制定的校本研修方案的内容细化为工作计划,分步组织实施校本研修活动,并根据教师个人的研修计划,建立教师校本研修档案,及时收集整理校本研修活动记录、教师研修成果、书面总结等档案资料。

2、充分发挥我市现有的国家级、省级学科骨干教师和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在校本研修活动中的带头和示范作用,引领校本研修工作扎实推进。

3、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在校本研修中的核心作用,通过学科教研组组织教师围绕研修主题和热点问题开展研究,探索适合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研修方式,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

4、各级教研部门和各类教师培训机构要加强校本研修工作的研究,加强研修过程的专业引领,深入学校指导研修活动。

5、充分发挥省级示范学校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加强校际联系,有目的地开展区域研修协作活动。在各校取得阶段性研修成果的基础上,选择部分学校进行校本研修活动的现场交流和示范观摩。

第四阶段:评价总结阶段(2011.9—2012.7)

篇7

随着国培、省培计划的不断推进,高端、自主、丰富的网络远程培训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推开了一扇门,迎来了一片天。就目前来看,“分段指导、全程监控”的网络远程培训方式,有力保证了教师网上学习的时间与质量,避免了教师培训中的走过场现象。不过,在现实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在看专家视频课程时有触动、网上交流时很激动、回到教学教研实践中时却一动不动。

为什么会出现断层现象呢?原因就在于,学校没有把校本研修与网络研修有效衔接起来。如果能依托网络优质课程和专家资源,为农村学校的校本研修提供专业支持,创新培训载体,丰富培训内容,拓展培训领域,就能提高农村学校校本研修的层次,增加其实效性。

二、怎样衔接

1.在网络培训的“准备阶段”

首先,学校制定校本研修相关制度,明确网络培训学习要求,了解老师能否在学校、在自己家、在朋友家用上电脑,没有电脑的应确保其每周有时间上网吧学习;再按学科报名,组成网络培训学习小组(有的学校一个学科只有一至两名专任教师,可以与片区其他学校的本学科教师组成共同研修体);然后,网络培训小组组长确定好时间、地点,网络培训学员每周在校集中研讨一次。

2.在网络培训的“学思阶段”

网络学习开班后,网络学习小组完成两个任务:一是作为学员,要在校本研修过程中,将自己或同伴发现的教育教学问题、自己的教案、听课笔记、教研活动记录、反思札记等及时上传到个人空间,分享课程专家、网络辅导教师推荐的优秀作业、教学资源,并在专题论坛中参与讨论“如何表述教学目标,如何观课议课,如何发现教学中的关键事件”等热点问题,在网络班级学员中的你争我论中汲取营养,提炼思想。二是作为学校教师,在每周一次的校本研修交流日中,将网络培训中展开专题讨论的核心问题、热点问题以及课程专家、辅导教师、其他学员在此问题上的意见或建议,邀请未参加网络培训的老师分享、交流,一起读书再修炼。当然,如果未参培老师有不同的想法或其他的难处,网络学习小组的教师则将其再次与专家、导师沟通。这样,在提升网络学员的同时“以点带面”、推动学科组全体老师前行。特别是,某些网络培训项目中安排了专家视频答疑环节,学校可组织本学科全体老师一起参与互动。这样,一来二往,既提高了网络培训的实效,实现了资源共享,又解决了校本研修主题随意、研究肤浅的难题。

3.在网络培训的“知行阶段”

一般来说,网络培训对接了理论与实践,安排了实践研修时间,实现知行合一。而校本研修也正是行动研究、行动学习。这个时间段内,学校可组织以下几种研修活动:①课例移植。网络培训中往往以学科课例为载体,学校组织本学科老师亲历课堂教学改进的全过程:观摩典型课例(集中或分散)―了解专家报告及课例分析―选择相同或相关课例―网络培训学员独立备课―查阅相关文献集体备课―上课观课―评议反思连环改进―归纳小结。如此移植,避免了农村校本课例研修的形式化、低效化。②课题研究。以网络培训学员为主建立研究共同体,以“解决现实问题”为核心,选择网络论坛中与本校实际紧密相关的典型问题为研究课题,实践、研究,再实践,再研究,有困惑的时候向网络培训课程专家求助,提高农村教师的研究能力。③校际联合。校际联合研修是新形势下校本研修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学校要求网络培训小组联系自己网络班级中的邻近学员,每期进行一次网下集中研讨,取长补短,以强带弱。这样,通过互教互学、成果展示,彼此赞赏,学员获得了心灵的愉悦,加速成为学科合格或骨干教师。有条件的话还可联系课程专家、网络培训辅导老师参与,网上网下大联动,构成“大校本”研修环境。

4.总结评优阶段

学校根据校本研修评价制度,结合网络课程专家、辅导老师的评价,总结经验,明白问题,进行全面总结,并将总结上传至网络平台,为网络培训的改进提供参考。另外,校长、学科教研组、网络培训小组、网络培训学员和未参加培训老师,一起召开座谈会、沙龙,交流各自的真实体验,消除培训倦怠心理,增加研究成就感。评优时,既要注重网络学员在网络学习平台的表现,又要关注学科组老师、网络学员在校本研修中体现的价值。如:学校以网络培训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评比,设立“学习型团队”“共享快乐奖”;以本学科老师为单位,设立“研究型学科组”“精诚合作奖”;以学员、老师在学习和研修过程中生成的优秀资源,设立“单项成果奖”“学习型教师”等。

三、衔接要注意什么

(1)校本研修与网络培训的衔接,并不是简单相加。校本研修不可能包罗网络培训中的所有信息,网络培训也不可能解决校本研修中的一切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机结合,使网络培训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使校本研修实践研究深化网络培训。

(2)校本研修要选择有针对性、现实性的网络论坛典型专题进行攻坚,做“力行”的培训,不一味谈论理念。

篇8

以提高培训实效性为工作重点,以“聚焦高效课堂,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目标,以提升师德修养、研修教师专业标准、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研修高效课堂模式、研修专业技能、推动读书活动等板块为主要内容,创新培训模式,优化管理机制,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师资保障。

二、培训对象

全体教师

三、培训目标

培训中要加强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有效学习评价”为主题,通过多种培训形式,紧贴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切实提高校本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要结合“微课 ”和“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以及对“网络同步助学”资源的研究、整合和使用,增强教师现代信息技术使用业务水平。

(1)实践性知识的校本研修。以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提高教师实际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切入口,抓住师生沟通与交流、课堂组织与管理、教学设计与实施、作业布置与反馈、听课评课有效学习评价等教育教学基本环节,促使教师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改进,最终达到丰富教师教育教学智慧和提高课堂教学机智的研修目标。

(2)发展性知识的校本研修。围绕师德修养、教师礼仪、人文艺术知识、科学技术知识、保健知识、自我发展规划、个人兴趣爱好等方面开展校本培训,努力打造一支具有较高师德修养、学识水平和人文素养的教师队伍,以高素质的教师培养高素质的学生。

(3)研究性知识的校本研修。通过开展以行动研究、案例研究、叙事研究、反思研究等为主要内容的校本研修,帮助教师理解、接受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知识和方法,并主动运用这些知识与方法去解决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校本培训进一步推进以好于学习、善于研究为导向的教研组文化建设。

四、培训内容

由学校统一实施组织,紧紧围绕“有效学习评价”主题,围绕“网上晒课”、名师教学、读书活动、专家讲座等板块进行专题研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第一板块:以网上晒课为平台,展示“有效学习评价”。

1.“微课”技术的培训与指导。

2.培训形式:专家报告、观看实录、视频制作。原则上每位教师都要摄制一节“微课”,摄制或者研备一节“优课”。“微课”、“优课”并分别在20xx年9月1日和20xx年11月1日前上传在校园网上。

第二板块:以名师课例为抓手,辐射“有效学习评价”。

1.名师的课虽然设计迥异,风格不一,但是无一不把“有效学习评价”教育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通过观摩学习名师对学生学习多元化的有效评价,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与名师的差距。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成长。

2.培训形式:案例研究、观看实录、仿课赛课、课堂再现。

第三板块:以读书活动为契机,交流“有效学习评价”。

1.主要目的:教师读书,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积淀自己作为一种特殊身份的内在专业底蕴,提升其专业素养,乃至整个生命价值,而不是为了呈现其身份所需的外在表征。有鉴于此,教师读书不能追求形式上的热闹,重在切合自身需要。总体要求是:有精有略,因需制宜;眼到心到,读到实处;言意兼得,读出真效。

2. 活动形式:开设读书沙龙、撰写心得体会。各校要结合实际,遴选优质图书引导教师阅读,从中汲取营养。培训期间可以结合主题,选择相关专业书籍,要鼓励老师们积极撰写读书心得,并将读书心得上传至学校校本培训“读书活动”专栏,并通过举办读书沙龙活动,让教师畅谈读书的收获,分享彼此的经验,感悟读书的乐趣。大力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五、培训考核

(1)校本研修参与录(由学校设计)。以课例研修为重点,以教研活动为载体,以技能训练为方式,包括教学与学习活动设计、实施、评价、改进四个方面。

(2)总结提升改进单(由学校设计)。教师个人填写,学校审核。包括主题活动、主要收获、效果评价等,引导教师对本学年校本研修进行实践反思与经验总结。

篇9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教育强区建设的意见》和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遵循教育发展以教师为本的方针,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目标,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二、基本原则

(一)全员性、主体性原则

校本研修要面向全体教师,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人人参与;同时还要树立起“每一所学校都是校本研修的主阵地、每一个教师都是校本研修的主力军”的思想。

(二)针对性、实效性原则

校本研修要着力解决本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和目前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要突出实效,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三)合作性、共享性原则

校本研修要搭建“大校本”平台,构建“大校本”研修体系,促进教师间同伴互助、校际间合作交流、片区间联动协作,实现资源共享。

(四)理论性、实践性原则

校本研修必须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确保微观研修的正确方向,把宏观理论的统一性与微观研究的多样性有机结合起来,把上级的总体要求与各校的自主探索有机结合起来。

三、研修目标

1.建设一支校本研修指导教师骨干队伍。 “十二五”期间,充分发挥我区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以及学校教科主任的作用,开展校本研修指导专项培训。

2.打造区级校本研修示范基地。 推进校本研修示范基地建设,创建3-5个区级校本研修示范学校。力争创建一所市级校本研修示范学校,为大面积推进校本研修积累经验。

3.提升校本研修水平。在各类培训中增设校本研修指导课程,积极创新校本研修模式,探索并完善“短期集中—送培下乡—远程跟进—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教师全员培训体系,全面提升我区教师校本研修的质量和水平。

4.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将校本研修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整体规划,每位教师每年参加校本研修不得少于40学时,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四、研修内容

1.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学科教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与成果;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学科学段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现;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组织策略;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研究性学习及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等。

2.教师成长与专业发展:教育法规与政策;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理想与专业发展规划;教师心理调适与情绪调控;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评价;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教育科研方法;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等。

3.教学管理与学校发展:学校办学思想与办学特色;学校文化建设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学校发展与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校本研修规划与方案等。

4.班级管理与学生成长:学生成长与身心发展;班主任工作与班集体建设;班级活动的组织与班务管理;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学生思想工作及心理辅导;团队活动组织与管理等。

五、研修方式

1.侧重课堂教学的研修:集体备课、示范观摩、听课评课、同课异构、案例分析等。

2.依靠专家指导的研修:专家讲座、案例点评、咨询诊断、交流研讨、名师引领等。

3.凭借同伴互助的研修:以老带新、结对互助、教研活动、专题沙龙、兴趣小组等。

4.通过校际合作的研修:对口支教、项目合作、校际结对等。

5.着眼专业发展的研修:实践反思、技能训练、教学竞赛、专题(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

6.利用网络平台的研修:校园网站、专题论坛、主题空间、博客写作、QQ流等。

7.确立专项课题的研修:实践积累、排查问题、聚焦重点、诊断剖析、发现规律等。

8.突出“一功五化”的研修:锤炼教学底功;转化教学理念;内化课标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校本教研。

六、实施步骤

1.启动阶段(2012年1月-2012年7月)

(1)宣传学习

认真组织学习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使全区教师充分认识到校本研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相关部门相关人员参与校本研修的主动性、积极性。

(2)制定方案

制定校本研修实施方案以及相关制度,以保障校本研修的有效开展。

2.实施阶段(2012年8月-2014年12月)

全面展开校本研修的各项工作,确保校本研修步入规范化、常态化轨道,不断总结研究校本研修中的实际问题,调整优化研修方案,确保研修工作稳步健康推进,取得丰硕成果。

3.评估阶段(2015年1月—2015年12月)

对校本研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汇总研修成果,上报总结材料。区教育局对各校和教师研修情况的逐年考核进行汇总,评选出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并给予表彰奖励。

七、保障措施

(一) 加强领导

1.成立榆阳区校本研修领导小组

组 长:刘巨广

副组长:申章昌

成 员:常艳珍 高建强 高凤成 刘 杰

2.成立榆阳区校本研修指导小组

组 长:常艳珍

副组长:吴志清

成 员:赵英炳 谢海雄 杜治礼 罗 慧 方尚林 王仪荣

3.榆阳区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教研室,办公室主任由常艳珍同志兼任。

(二)明确职责

1.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校本研修工作的组织管理与协调,对校本研修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和评估。

2.区校本研修指导小组负责制定校本研修五年规划和年度工作具体方案,组织学校全面开展校本研修工作;负责全区校本研修业务指导与管理,抓好校本研修创新试点工作,对各学校校本研修年度计划进行督导检查。对基础薄弱、师资力量不足的学校要重点加强业务指导,及时总结、推广校本研修工作中的先进经验、优秀成果。

3. 各组长学校的校长负责主持联片研修工作,计划安排联片教研活动,督促学科研修指导组有效开展研修工作。各学校校长具体负责抓好校本研修的组织实施工作。

4. 教师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和实际,选择自己的研修内容和学习方式,制定个人专业发展五年规划和年度研修计划,寻找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对象,从自己最为困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进行自主研修,积极参加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完成校本研修的规定学时,并做好研修笔记。

(三)落实措施

1.狠抓校本研修规划落实

各学校要立足本校实际,明确校本研修具体目标和任务,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研修年度实施方案,每年重点确定一个主题进行自主研修,每年的年度研修实施方案及时报区教师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备案。

2.保证校本研修经费投入

各学校要认真落实“教师培训费按照年度公用经费预算的5%安排”的政策规定,确保校本研修的经费投入,为全面推进校本研修提供经费保障。

3.完善校本研修激励机制

区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将校本研修纳入教育督导、考核范畴,考核评估结果作为学校、小组和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校本研修工作突出的学校和个人进行年度表彰奖励。

4.重视校本研修基地建设

篇10

校本研修是稳步推进新课程的重要举措。为了让全体老师认识并接纳校本研修,以积极的态度投身到校本研修工作中来,学校多次召开校本研修会议,明确校本研修的内涵、内容、主要途径和方式。深刻理解校本研修对于全面落实新课改目标,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积极组织,认真实践,不断创新,扎实稳进地开展此项工作。

2 建立有效的校本研修制度

2.1 领导参与和包组制度。全校按照年级或学科分成18个研修小组,每个小组设组长一人,学校领导每人包管2~3个研修小组,负责对承包小组研修工作进行指导、研修状态、研修进程、研修质量等把握,为学校改进研修工作提供决策和依据。同时,要求包组领导必须按时参加小组研修活动,关注小组研修计划、研修主题的确定,参与小组集体备课、互动研讨、说评课等活动,引领小组研修有序优质进行。

2.2 实施分层研修制度。针对我校教师的年龄结构、教师个性基础和能力差异,将教师分为:新入岗教师、经验型教师、研究型教师三类,实施分层研修。新入岗教师——以基础培训和教育活动为核心对新教师实施塑造式培训,随机听课,实践跟进,上好合格课;经验型教师——以师德培训、优化课堂教学、历练教学素质为重点,上好优质课;研究型教师——以课堂开放和校域引领为重点,提高研究能力和水平,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上好研究课。确定各层级的培养目标和任务,确保每一位教师获得最佳的发展。

2.3 实施教研组捆绑式评价。在校本研修过程中,不断研究改进、完善考核机制。由过去单一的个体化考核,变成“个体与小组考核评价,以小组考核评价为主”的捆绑式评价模式,激发教师团队精神,强化合作意识。变“要我合作”为“我要合作”。小组研修工作考核成绩,视为小组个人成绩;小组个人的研修成果,视为小组整体研修成果,个人与小组荣辱与共。评价结果纳入学校教师考核。捆绑式评价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和教研组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 注重校本研修实效

3.1 激发教师自主研修,提高研修素质。校本研修,是教师的自主行为,他人是无法替代的。因此,激励教师自主参与研修是校本研修的基础。

3.1.1 以课题带动研修。学校确立了以课题带动研修策略,围绕立项课题、项目课题和小课题,组织教师深入学习,选择研究主题,开展研修行动,同时借助课题培训,学习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育经验,学习有关课题研究的方式和方法,学习优秀案例、课例等,优化教师的研究策略和方法。

3.1.2 以问题带动实践。学校要求每次研修活动,必须确定研究主题,明确研究问题,带着问题参与集体备课、说评课、上课、进行课堂观察、开展互动研讨等,以问题驱动研修,确保研修的实效性。

3.1.3 以反思带动研修。我们提倡教师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把反思贯穿到研修的全过程。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研修的过程重要,但研修过程的反思更重要。我们常跟老师讲叶谰教授的一句话:写一辈子教案的老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写三年教学反思的教师有可能成为名师。我们每学期都要开展教师教育教学案例和经验交流。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做有心人,不断反思教学,总结经验。

3.2 以“三段式”研究方式引领研修。以“三段式”研修模式开展校本研修,是我校校本研修的有效策略。学校坚持平等参与、互动研讨型“三段式”校本研修,其中,前续准备阶段包括确定主题、群动学习、专题培训、自主备课、集体备课五个环节;互动研讨阶段包括教研组课例展示和全体教师的互动研讨两个环节;总结应用阶段分为:总结提炼、自我反思和推广运用三个环节,我们称为“三段十环节”。“三段式”研修激发了全体教师的学习意识、教研意识、改革意识、责任意识,提升了教师的理论水平、教学素质、敬业精神,老中青教师团结合作、平等互动,共享研究成果,老师们感慨的说:“校本研修是我成长的摇篮。”学习发展、教师成长得益于校本研修。

篇11

在名师工作室建设已经成为各地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的今天,南岸区与吴正宪工作站的跨地域合作,到底创新了什么?又会给名师工作室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异地联手:系统设计名师工作站研修模式

南岸区与吴正宪老师的携手,源自于该区一直以来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在“书香南岸,幸福教育”的愿景引领下,南岸致力于从教师的职业情怀、教育信仰、教学智慧等方面切入,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北京市“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通过“1+5+N”的小学数学教师研修模式(创新工作室成员组成的“1”,带动远郊区县的5个小学数学团队,影响成千上万的小学数学教师,乃至众多的其他学科教师),培养了一批批在北京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教师。南岸区教委经过研究,决定引入这一创新的研修模式。2013年9月,南岸区教委与吴正宪老师协商,筹备建立“吴正宪名师南岸区工作站”。2013年12月25日,工作站正式建立。为保证工作顺利开展,双方协商设计了一个系统的工作方案,为南岸小学数学教师的成长保驾护航。

工作站研修周期为三年,成员在区内遴选,最终确定包括7名核心成员在内的34名成员。遵循总站工作与分站工作协同,网络研修与现场研修结合,理论研修与实践研修结合,专家引领与自我研修结合的原则,分为筹备研修、理论研修、实践研修、成果总结四个阶段,以多维指导、跟岗研修、异步研修、展示交流的模式开展工作。

多维指导――每学期邀请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导师或核心成员到南岸区指导工作站工作1次(每次活动历时两天),工作形式包括专题调研、专题讲座(讲学)、指导成员汇报课、双师同堂、同课异构等。

跟岗研修――南岸区工作站每学期遴选4~6名成员到北京工作站跟岗研修一周。

异步研修――建立“吴正宪名师南岸区工作站”研修网络,形成异步研修模式。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吴正宪名师南岸区工作站7位核心成员(每个成员引领一个学区,引领方式为任务驱动研究、辐射)34位骨干教师(每个成员带动一个校点,带动方式为任务驱动研究、射)全区小学数学教师。

展示交流――由总站为南岸区工作站成员提供高层次的学习、交流、课堂教学展示的平台。每学年推荐2~3名成员,在国家级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或较高规格的学术研讨活动中上课或交流。

理论研修:读书交流开启智慧大门

2014年1月,吴正宪名师南岸区工作站全体成员领到了《吴正宪的儿童数学教育》《翻开数学的画卷――感受数学世界的人、文、情》《听吴正宪老师上课》三本书。自此,工作站理论研修阶段正式开启――学习吴正宪的教育理念、专业品质、课堂实践和教学策略。

此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师生互动共同创建有效课堂》《数学教师怎样说课――巧在设计》《数学教师怎样上课――重在实施》等书籍,也成了理论研修阶段成员们主要的精神食粮。

成员们一至两个月要进行一次读书交流,总共持续近一年。工作站一共分为六个研修小组,采取先小组内交流,再各组代表在全体成员读书会上交流的形式,此后各小组分别形成交流记录和学习体会。

南坪实验小学金卫老师对《吴正宪与小学数学》一书爱不释手。他说书中以“我的成长之路”“我的教育观”“走进课堂”几个板块,深入浅出地将吴正宪老师一路走来的思索娓娓道来,给自己很大触动。他总结出“热爱是前提、实践是基础、学习是保证、反思是关键”的名师成长路径。

网络研修,也是进行理论学习的重要手段。2014年3月19日,南岸区工作站网络班正式开班。成员们在3月至6月期间内,参加了“吴正宪儿童数学”教师发展研修课程网络研修项目的学习,以自主研修的方式学习吴正宪的儿童观、儿童数学教育观以及八种特色课堂。

对专业理念、方法的学习,增长了成员们的智慧,也打开了走向儿童数学教育的大门。

实践研修:多地联合教研全面碰撞思想火花

吴正宪名师南岸区工作站的实践研修阶段,以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为主线,以专家引领和实践指导相结合、自我成长和辐射他人相结合为基本原则。工作站大力推行“走出去+引进来”的实践研修活动,使成员们深刻感受到吴正宪、张秋爽、刘延革、贾福录等名师们底蕴深厚、热心教育的魅力,以及同伴们孜孜以求、勤于实践的精神。

篇12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举,蕴藏着深厚的智慧与文明,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和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广东省委、省政府于06年在全国率先吹响建设中医中药强省的号角。加强高等中医药教育,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高等中医药院校和地方政府都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广州中医药大学成立于1956年,是全国首批4所中医药高等学府之一,已形成了从学士到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经过53年建设,我校积累了优质的教育资源,拥有邓铁涛、欧明、王建华等中医药界德高望重的名老专家,汇集广东省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工作指导老师、珠江学者、学术学科带头人等医疗骨干。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高等院校的办学、人才和资源优势,培养更多中医药的铁杆优秀人才,用实际行动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我校于2005年,2009年分别与广州市卫生局、中山市卫生局签署“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合作协议”,由广州市、中山市卫生局委托我校为两市培养一批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工作者,使之尽快成长为热爱中医药事业、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008年,“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已圆满结束,其模式探讨如下:

1 实施的培养措施

“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主要参照国家中管局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和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培养方式而制定。培养周期为3年,研修内容主要包括:

1.1 理论学习

重点学习中医古典医籍,要求在专家指导下精读四大经典,并每年至少钻研2部与本专科相关的医籍,同时我们每年开办2次短期研习班和相关讲座。此外,还开办“中医名家”系列讲座,邀请国内知名专家阐述本学科的最新学术研究和自己的临床经验。

1.2 医疗实践

在日常医疗实践的基础上重点强调跟师学习,通过每周跟师门诊1个半天,跟师查房1次,系统总结和继承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另外对研修对象在继续教育、科研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

1.3 考核管理

为了激发研修对象的学习积极性,我们每个研修年度都开展考核工作。年度考核内容包括进修学习、研读医药古籍、临床实践、跟师学习等方面。成绩在70分以上者进入下一年度学习,60-69分者限期补齐未完成的学习内容,不足60分者予以淘汰。三年期满进行结业考试,考核合格者,由我校与广州市卫生局(或中山市卫生局)联合颁发结业证书。

2 取得的成果

2008年,我校与广州市卫生局合作培养的20名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已顺利结业,现将该项目研修对象取得的成绩归纳如下:

2.1 理论学习方面

所有研修对象均完成了中医四大经典学习计划,且分别提交6篇以上读书心得;15名研修对象完成了6部与本专科相关的古典医籍的学习,其中6人完成了10部以上古典医籍的学习(1人完成了24部古典医籍学习);17名研修对象完成了参加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90学时以上),13名研修对象主讲国家或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6学时以上。

2.2 临床实践方面

所有研修对象均完成了跟师学习计划,16人提交了6篇以上质量较高的跟师心得,其中2人撰写跟师心得达10篇以上;所有研修对象均完成了50份跟师临床病案;18名研修对象完成了在省级以上重点学科或重点专科进修90天的进修计划。

2.3 科研方面

19名研修对象在国内外期刊上公开发表第一作者论文共58篇,其中16人发表2篇以上学术论文,5人发表5篇以上学术论文;19名研修对象获得了共31项科研项目立项,其中市级科研立项16项,省级科研立项15项,其中1人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

2.4 医疗方面

所有研修对象的平均日门诊量都有增长,其中14人的平均日门诊量增长率超过10%,2人平均日门诊量增长率达到40%;所有研修对象的区域外患者就诊率均有增加,其中16人的区域外患者就诊率增加超过10%,8人的区域外患者就诊率增加超过30%。

此外,至研修项目结束时,20名培养对象中,有2人入选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2人入选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对象。

3 主要体会

3.1 领导重视,单位支持

我校领导和卫生局领导高度重视“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多次要求我们经办人员要站在贯彻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打造中医药强省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创新高校与地方合作培养人才模式的高度,本着共同发展,服务社会的理念,周密准备、精心操作、全力以赴做好研修项目。研修对象所在的单位对研修项目给予大力支持,签于研修对象大部分是单位医疗骨干,单位特意调整研修对象的医疗日程,并优先安排研修对象外出进修学习。

3.2 组织有力,措施到位

为确保“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取得圆满成功,我们与卫生局经办部门通力合作,制订了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训大纲、实施方案、年度考核和结业考核方案;在广州市和中山市卫生系统内通过笔试、专家面试的方式遴选研修对象;在专业对口,双方意愿的基础上,邀请学术思想深厚,临床经验丰富,医德高尚的专家担任指导老师;隆重召开拜师大会,市府、省中医药局及我校领导到会讲话并作重要指示;开展中医药基础知识学习班,邀请本专业最知名的专家讲座。

3.3 注重环节,管理得力

俗语说:“细节决定成败”。为加强研修项目的管理,我们统一设计了跟师门诊病历和医案,并为每位学员建立一套跟师档案材料;年度考核总结会议,召集指导老师和研修对象开座谈会,征集他们对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建议,认真审理后反馈到以后的管理中;对学业优秀的研修对象及时给予表扬,对学业松懈的研修对象及时给予警示,使研修对象受到鼓励与鞭策。

4 不足之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