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5 14:56:5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应收款管理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正文: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债权,具体说来是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或代垫的运杂费等。随着国家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企业间的激烈竞争,应收账款做为企业的一种商业信用和促销手段,被企业广泛采用。
应收账款是商品流通发展到一定程度,为了保证流通过程的顺利实现的产物,具有不可避免性;另一方面,应收账款的大量存在,会影响流通过程的顺利实现。应收账款既是流通顺利实现的保证,又是流通顺利实现的障碍。
其次,应收账款是企业市场竞争和商业信用的产物,是企业拥有的、经过一定期间才能兑现的债权,它具有资产的某些属性。其一,在应收账款的持有时间内,会丧失部分时间价值;其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还可能因为债务人的破产等原因而无法收回,形成坏账,其影响程度取决于应收账款的规模,规模越大,负面影响越大;同时也取决于应收账款账龄的长短,账龄越长,坏帐风险越大。
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加速它的周转,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更好的发挥应收账款的商业信用作用。
一、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
1、来源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如在家电行业,由于产品更新换代非常快,如不及时将库存“消肿”,日后就有可能变得一文不值。为提高市场占有率,生产厂家除发动“价格战”争夺顾客以外,还通过降低赊销信用的标准争夺批发商和零售商。
2、内部清理欠款工作职责不清。有些企业对债权资产的风险性认识不够,认为企业只要从财务的角度实现了收入,即大功告成,以完成产值收入的多少论英雄,货币资金的回收工作与任何部门和个人均无直接利害关系,造成各部门对“清欠”工作都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3、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债务纠纷的意识不强。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诉讼程序寻求债权保护的道路的确比较艰难。从、受理、调查取证、开庭审理到判决、裁定与执行有一个时间过程,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此外,个别地区“地方保护主义”作怪,作出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判决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使许多企业缺乏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信心和勇气。
二、有效管理应收账款的方法
1、加大资信调查力度。从源头扼制“应收账款”的大幅度增加和坏账的形成,建立客户企业资信档案,做好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就是要对客户的信用资质进行评估,制定出一套合理的信用政策,防范坏账于未然。信用标准是企业评价客户等级,决定是否给予或拒绝客户信用的依据。企业在制定或选择信用标准时应考虑三个基本因素:其一是同行业竟争对手的情况。在市场竞争中,如果对手很强,企业就必须采取相对竞争对手来说较低的信用标准,反之,信用标准可以相应严格一些。其二是企业承担违约风险的能力。当企业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就可以以较低的信用标准提高竟争力,争取客户,扩大销售,反之,应选择较高的信用标准以降低违约风险的程度。其三是客户的资信程度。企业必须对客户信用等级做出判断并决定是不是给予客户优惠。
2、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企业应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市场环境、不同的销售、合作对象,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制定出不同的信用期间、信用标准和现金折扣政策,尽量为缩短企业的平均收款期、为减少企业坏账损失创造条件。一旦企业决定给予客户信用优惠时,就需要考虑具体的信用条件。信用条件就是指企业接受客户信用定单时所提出的付款要求,主要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
3、实行“应收账款“回收责任制。“应收账款”形成的决策者和主要经办人就是回收债权的责任人。必须改变回收债权工作仅仅是财务部门职责的错误认识,应将“应收账款”的货币资金回笼情况一并纳入产值完成情况的业绩考核之中。如果责任人不能将其完成产值所形成的债权收回现金,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4、建立“应收账款”的内部报告制度和风险管理系统。财务人员应当按照“应收账款”形成时间的长短,定期编制《企业应收账款风险评估一览表》,以便让决策层和相关部门准确、及时、全面地掌握企业“应收账款”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欠款催收政策。
5、做好“应收账款”的定期对账和债权确认工作。“应收账款”的相关责任人应定期与债务方对账,请对方在对账清单上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予以确认,其作用有两个:一是防止“清欠”人员与债务方有关人员恶意串通,故意拖欠款项的支付与收取,等到债权方将其列入坏账予以核销之后,再用现金清账予以瓜分。二是定期让债务方确认“应收账款”金额,这是最终通过法律手段寻求债权保护的起码要求。应收账款的对账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总账与明细账的核对,二是明细账与有关客户单位往来账的核对。
三、做好应收账款的分析工作
应收账款的分析工作是对应收账款的风险程序进行分析,必要时采取一定的措施,以降低应收账款的风险程度。在工作中,我们可以借用存货管理中的ABC分类管理法对应收账款进行分类分析。
(1)根据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进行分类:一类客户是基于将在赊销期间的贷款看成是从企业获取的一笔无息或低息贷款的想法而赊销,这一类客户往往会想尽办法延长付款时间,从而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企业应收账款的成本,这类应收账款划分为A类。应重点管理。二类客户是因资金暂时周转不灵,以资产抵押或担保赊销产品而产生的应收账款,由于购销双方签订的抵押或担保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当付款日期来临时,可以根据合同规定收款或拍卖抵押物以收回应收账款,因此这类应收账款安全性较好,可以划分为B类进行管理。三类客户是由于销售产品和收款时间上的差异而形成的应收账款。这类应收账款是时间差造成的,属于真正的应收账款,一般情况下,客户收到货物后会很快付款,安全性很好,可以划为C类,不对它进行重点管理。
(2)根据应收账款的账龄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应收账款账龄越大,收回的可能性越小,而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则越大。企业可以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将账龄最长,风险最大的应收账款划为A类,而将账龄最短,风险最小的应收账款划为C类,其余则划为B类。
(3)根据应收账款的比重进行分析:应将在应收账款中所占比重较大的客户划分为A类,较小的客户划分为C类,其余的为B类。
从上述分类分析可知,无论是从风险角度、账龄角度、还是比重角度,A类应收账款安全性小,风险大,管理人员应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A类应收账款上,对其进行详尽分析,划定合理的收账政策,尽快回收:同时也不能放松对B、C类应收账款的管理,尽可能缩短应收账款的周转期,加速资金周转。
四、建立健全坏账准备金制度
l、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应收款项进行全面检查,预计各项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坏账,对于没有把握能够收回的应收款项,应当计提坏账准备。
2、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金制度的建立,无论企业采取怎样的信用政策,只要存在应收账款,坏账损失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而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坏账损失进入管理费用。那么,坏账损失的承担是企业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3、估计坏账损失主要有四种方法:A、余额百分比法:它是根据会计期末应收账款的余额乘以估计坏账率得出当期应估计的坏账损失,据此提取坏账准备金。B、账龄分析法:它是根据应收账款入帐时间的长短来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C、销售百分比法:它是根据赊销金额的一定百分比估计坏账损失的一种方法。D、个别认定法:它是对某笔账款分析确定风险后决定坏账损失金额的一种方法。
4、在确定坏账准备金的计提比例时,企业应当根据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予以合理估计。对己确认的坏账的应收帐款并不意味着企业放弃了追索权,一旦从新收回,应及时入账。
5、建立坏账准备金是体现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在每年年末,企业应按应收账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坏账准备金,以备发生坏账时进行抵销,使风险降至最低点。不致于使当年利润产生大的波动。但是由于企业发生的坏账多少,以提供给客户的信用条件、对方的信用品质、提供的信用期限等有密切关系。因此各企业提取的坏账准备金的比例是有区别的,但是,比例一经确定,就不能随意更改。否则,就是企业滥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要做重大会计差错处理。
总之,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扩大产品销售,就必然会出现赊销,而赊销是扩大销售的基本方法之一。因此,企业应收账款回收风险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财务风险总是并存的,只要我们采取适当的信用政策及有效的管理方法,就能使应收账款风险降低、收益最大。
【参考文献】
企业为了实现最大限度的收益,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扩大销售量,增加经营收入,经营者就容易片面追求高收入、高利润,盲目赊账,致使应收账款膨胀过快,增加了资金占用,加大了企业资金周转难度和呆账、坏账的可能性,一旦资金链发生断裂势必影响企业的持续经营,导致企业面临破产风险。
(二)应收账款粗放式管理,不重视资金成本分析
任何生产资源的获取都需要付出成本,资金也是企业重要的生产资源,股东把资金投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是要追求回报的,经营者在重视账面利润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应收账款被无偿拖欠期间的资金占用成本的测算,对应收账款仍然停留在粗放式的管理阶段,客户拖欠账款长达半年、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只要最终能收回就可以了,没有关注资金成本的分析,一单业务账面上的收益扣除客户无偿欠款占用的资金成本也有可能出现亏损情况。
(三)应收账款管理权责不清晰,考核奖惩不明确
企业没有清晰划分应收账款管理权责,销售部门认为收款应该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财务部门认为应收账款是由于销售产生的,应最终由销售部门负责,彼此之间经常出现推诿卸责的现象,没有制定严格的应收账款管理办法,没有明确具体的责任部门和人员,出现呆账坏账也无法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考核奖惩无法落到实处。
二、企业客户信用管理现状
加强客户信用管理是提升和改进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重要途径,但是企业在管理客户的赊销风险时,通常面临两难选择:如果要求客户现金结算,就会大大削弱销售谈判筹码,可能面临客户流失的后果;如果同意客户赊销,则会面临款项被拖欠、甚至客户破产无力偿还的风险。因此,完善信用管理流程、建立行之有效的信用管理制度已迫在眉睫,但就大部份企业的信用管理现状而言,仍不容乐观。
(一)客户信用管理体系尚未建立完善,忽视对客户资信的调查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都无法满足对客户进行风险控制的需要,企业没有制定完善相关的客户信用管理办法和信用政策,在与客户的接洽谈判前没有充分对客户进行资信评估,无法准确把控与客户合作的程度,日后经营活动中可能存在潜在风险。
(二)无法及时跟踪调整客户信用政策
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制定出信用政策后,不能及时根据市场环境和客户资信情况的变化来调整信用政策,要么企业错失市场良机,要么企业加大坏账风险,给企业长期经营发展带来不良影响。究其原因,一是经营管理人员主观上不重视,信用政策制定后就不再跟踪调查;二是经营管理人员能力所限,所掌握的客户资信情况不够真实准确,无法及时调整到位。
(三)缺乏对信用政策执行效果的监督评价
企业没有制定专门的监督评价机制,没有指定专人负责总结反馈信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使得企业经营决策层难以准确认识信用管理工作对改善应收账款管理起到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也就无法针对性地制定相关问责及奖惩措施以持续推进信用管理工作。
三、强化客户信用管理在应收账款管理中应用的重要举措
(一)事前审批——落实完善客户信用评估和授信审批
1.客户信用评估
企业应根据业务经营的实际情况,对不同合作状态下的所有客户进行调查与信息搜集,被授信客户信息档案中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公司全称、通信地址、注册资本、成立年限、法人代表、行业类型、公司性质、信用记录、交易规模、业务利润贡献度、回款记录等。
2.确定客户信用等级
客户信用等级是在对客户基本信息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一定模型对其信用程度作出的一种规范性判断,这种规范以一定的标准和标志表达。
3.审批客户信用额度和信用期限
信用额度是以企业愿意承担的风险和自身资金实力为重要依据,所确定的可以给予客户的最高赊销额度;信用期 限是指根据不同业务类型及客户资信情况、合作情况、市场情况等资信进行评定后给予授信客户的最长付款时间,超过约定的信用期即为逾期,应通过合同条款或其他方式加以明确。企业可以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信用管理小组,专门负责审批客户信用政策,小组成员应包括业务部门、财务部门、运营部门、市场部门等,各部门根据客户信用评估等级和各自专业分工提出针对性审核意见,由企业主要领导最终审批信用政策,参见表3客户信用管理审批流程。
(二)事中监控——及时跟踪调整客户信用政策
企业在对客户信用期限和信用额度审批确定后,仍应给予持续的跟踪关注,客户欠款达到信用额度或者账期超过信用期限时,应采取必要措施加快资金回笼,并对该客户的资信情况重新进行评定,分析逾期原因,判断是否可以提高信用额度或延长信用期限;若该客户资信评估状况不足以提高信用额度或延长信用期限,则应要求客户提供相应的债权保障。企业应建立动态跟踪管理机制,对一定授信额度和期限范围内的客户实行定期拜访、调查等方式,了解客户市场环境、行业地位、双方交易规模及利润贡献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并对客户资信状况重新进行评估,确定信用等级,及时调整信用政策,随时把控好客户的信用风险。
(三)事后评价——总结反馈
信用政策执行效果,落实问责制度企业对于一定时期内的信用政策审批和执行效果进行总结反馈,信用管理小组成员进行授信审批是否尽职尽责,客户应收账款余额和账期是否超过信用管理小组审批的信用政策,超信用的欠款是否加强催收回笼或者采取必要的债权保障措施;企业要制定并严格执行信用管理问责制度,任何应收账款都必须有对应的责任人,对于信用管理工作中的违规事项和造成的应收账款坏账损失都要及时予以问责处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为了增加销售收入,越来越多的采用赊销等市场策略,随之而来的是企业应收账款余额的增加。如何化解应收账款风险,有效的做好应收账款的管理,已成为企业经营的重要课题。
一、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货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所形成的债权,主要包括企业出售产品、商品、材料、提供劳务等等应向有关债务人收取的价款及代购货方垫付的运杂费等。应收账款作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应收账款管理直接影响企业营运资金的周转和经济效益。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收账款往往被作为一种促销的竞争手段而滥用,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管理问题。比如缺乏对往来客户的信用评估、应收账款的管理缺少金融机构的参与、应收账款档案管理制度和专项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应收账款的会计监督相当薄弱等问题。
二、解决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可采用的对策
针对目前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尝试采用下列对策进行处理。
1.严格执行信用政策和评估制度
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往来客户情况变化很快,这就需要企业制定与其适应的信用政策。企业可以按照信用标准、信用期间、现金折扣等制定相对详细的信用政策。同时,每发生一笔赊销业务前,都需要对赊销客户进行严格的信用评估。信用评估可以分两种情况来对待。
(1)一般临时性的客户,采取给予一定的现金折扣方式,先付款后发货。因为对这些临时性的客户不是经常打交道,也很难掌握他们的经营情况、资金状况。采取先付款后发货的方式,虽说减少了一些销售收入,但却可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呆账,有利于及时收回资金,缩短了企业的平均收账期。
(2)长期性的往来客户,必须执行统一的信用评估制度。企业应对这些赊销客户的商业信誉、经营情况、资金状况等方面要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了解,建立客户档案,并根据本单位业务特点和产品市场情况确定自己合理的信用政策和信用标准,据此决定赊销对象、数量、金额和期限。
2.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设置应收账款明细分类账。企业为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应在总分类账的基础上,又按信用客户的名称设置明细分类账,来详细地、序时地记载与各信用客户的往来情况。对于应收账款明细分类账的设置与登记通常应注意以下几点:(1)全部赊销业务都应正确、及时、详细登入有关客户的明细分类账,随时反映每个客户的赊欠情况,根据需要还可设置销货特种日记账以反映赊销情况。(2)赊销业务的全过程应分工执掌,如登记明细账、填制赊欠客户的赊欠账单、向赊欠客户交送或邮寄账单和处理客户收入的现金等,都应分派专人负责。(3)明细账应定期同总账核对。
3.实行严格的坏账核销制度
应收账款因赊销而存在,所以,应收账款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冒着可能收不回来的风险,即发生坏账的风险。企业对坏账的处理有直接核销法和备抵法两种,而实行严格的坏账核销制度,不以方法的采用而区分,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准确地判断是否为坏账,坏账的核销至少应经两人之手。准备判断坏账及其多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两人以上的经手为防止舞弊提供可能。(2)在应收账款明细账中应清晰地记载坏账的核销,对已核销的坏账仍要进行专门的管理,只要债务人不是死亡或破产,只要还有一线希望,我们都不轻易的放弃。(3)对已核销的坏账又重新收回要进行严格的会计处理,先做重现应收账款的会计分录,后做收款的会计处理。这样做也有利于管理人员掌握信息。
4.实行严格的内审和内部控制制度
应收账款收回数额及期限是否真实,关系到企业流动资金的状况、企业生产的决策、信用客户的形象和内部控制对贪污及挪用企业款项的抵制等。因此,为维护资金的安全运行,对应收账款应实行严格的内审和内部控制制度,其内容包括如下。
(1)可靠的人事和明确的责任。要想进行成功的控制,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人的因素。不合格和不诚实的员工会削弱一个系统的作用。必须视个人的能力、兴趣、经验和可靠程度的不同,分别授予他们权利、责任、和义务。责任意味着将任何一项行为都尽可能地追溯到底,这样,其结果就同个人联系在一起了。将责任固定下来,还可对雇员产生心理影响,促使他们不得不小心行事和注重效率。
(2)坏账核销凭证完备,要有完整的程序。坏账的核销要有依据,对于永久性坏账的核销要有客观的媒体报道,如债务人的死亡或破产。对于估计的长期无法收回的坏账,核销后应专门登记,并仍然要派专人负责进行催收,定期核对,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
三、结语
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尽量按期收回,仅靠财务人员的力量很难清理好。所以在企业内部需要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应收账款的组织体系。有关部门之间定期进行交流、及时反馈信息,充分发挥财务、供应、销售人员的积极性。一旦发生有收不回的坏账,要及时反馈给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机构再从财务、供应、销售人员几方面入手,发动供应、销售等部门尽量通过其他往来业务使往来单位的应收账款相互冲销以尽快挽回损失,防止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要加强对方应收账款的事后管理控制,定期对账、清账,对那些名存实亡的应收账款应及时转销处理,做到账实相符。
一、应收账款概述
《企业会计准则》对应收账款的定义:企业因对外销售产品、材料、供应劳务等而应向购货或接收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具体说来是应向购货单位或接收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或代垫的运杂费等。对企业而言,应收账款是企业的一种债权,在应收账款发生时,企业一般会与客户签订购销合同或劳务合同,以及签订还款协议。
二、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的现状
赊销是目前公司普遍使用的信用促销手段,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重大、帐龄老化、坏账比率大。由于我国企业信用观念较差,财务管理水平较低等原因,绝大部分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还是基本上是简单的“收账”管理,根本不存在制定详细的信用政策;应收账款日常发生额的监督和控制;采取严格的逾期账款收回措施这一系列事前预防、事中监督控制和事后严格收回的科学的、系统的管理办法。
三、应收账款的成因分析
企业利用应收账款实现销售固然是市场经济的一种有效机制,但也会给企业带来不利的影响。当前,我国不少企业应收账款状况恶化,以致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行。
(一)公司内部原因分析
1.企业的经营观念尚未转变。一些企业治理者侧重于日常的成本支出控制,对现金流出有较为严格的审批制度,但对应收账款及赊销治理制度的制定不够重视。企业赊销审批程序不规范,在对赊销对象资信情况缺乏充分了解的条件下,贸然发货。经营者片面追求高收入、高利润,盲目赊账,使其不能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最终最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2.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不明确。一些企业对营销部门工作重点的界定,一方面是怎样去调查、了解、开拓、占有市场,另一方面采取销售额作为考核营销部门的指标,使营销部门只抓市场和销售,对销售回款不重视,销售与收款的不同步性使得企业营销人员侧重于销售而较少考虑清收欠款,加之清收欠款力度不够,导致企业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再加上财务部门对各客户的欠款信息不及时反馈,使销售回款指标没有真正落实到具体的部门,由此造成各部门责任不明确,周而复始,应收账款数额也就居高不下。
3.应收账款日常治理措施不力。开具发票不及时,没有及早与客户沟通,致使收款时间延长;另外,开具发票要严谨,根据发货实际情况及客户要求,如购货方信息、货物规格型号、单位及发票专用章盖讫范围等等,都应严格细心,以避免退票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与损失;有的企业财务部门与销售、仓储部门沟通不够,造成工作脱节;对客户所欠的应收账款数额、帐龄及增减情况不明,风险意思薄弱;没有根据客户欠款情况进行分类建档,对逾期应收账款未能及时清收,导致企业出现呆账、坏账。
(二)公司外部原因分析
1.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竞争压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业已形成的买方市场使企业间竞争加剧。一些企业出于竞争的需要,为了扩大产品销售和市场占有率,不适当地采取赊销方式,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特别是在目前金融危机的经济环境下。
2.缺乏专门的资信统计机构,未建立企业资信库。市场上没有一个部门或机构专门负责全面统计各企业的资信情况,来建立一个企业资信库。这样企业就难以准确、全面获取客户的资信信息,而且那些恶意欺诈的企业的信用低劣情况也得不到全面反映和记录而使其发生信用危机。
四、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合理的信用体系
1.确定合适的信用标准。信用标准是企业决定授予客户信用所要求的最低标准。也是企业对可接受风险提供的一个基本判别标准。在制定信用标准的过程中,应通过综合分析,找出最优平衡点。
2.采用合理的信用条件。信用条件是企业赊销商品时给予客户延期付款的若干条件。延长信用期限可以扩大销售量,但信用期限过长也会造成应收账款占用的机会成本增加,同时,加大坏账损失风险。为促使客户早日付款,企业在规定信用期限的同时可以附加现金折扣条件。
3.建立恰当的信用额度。信用额度是企业根据客户的偿还能力给予客户的最大赊销限额,实际上是企业愿意对某一客户承当的最大风险额。确定恰当的信用额度能有效防止由于过度赊销而使企业蒙受损失。在市场情况及客户信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企业应对信用额度进行必要调整,使其始终保持在所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
(二)加强对应收账款管理的内部控制
1.建立应收账款责任制,实行过错追究制度。企业销售负责人应对企业销售负责,按照谁销售、谁负责的原则,对企业销售建立应收账款责任制,落实内部催收款项的责任,将应收款项的回收与内部各业务部门的绩效考核挂钩。对于造成逾期应收账款的业务部门和相关人员,企业应当在内部以恰当的方式予以警示,对于造成坏账损失的业务部门和责任人员,企业应当按照内部管理制度扣减其奖励工资。这一措施将清理应收账款的压力层层传递,促使尽快回收应收账款。
2.采取灵活多样的应收账款回收办法。应收账款的分析工作是对应收账款的风险程序进行分析,必要时采取一定的措施,以降低应收账款的风险程度。在工作中,我们可以借用存货管理中的ABC分类管理法对应收账款进行分类分析。对逾期较短的客户,不便过多的打扰,以电话或信函通知即可,以免失去这一客户;对尚未到期的客户,可措辞婉转地写信催收;对逾期较长的客户,应频繁地进行催收;对故意不还或上述方法无效的客户则应提请有关部门仲裁或诉诸法律。
总之,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扩大产品销售,就必然会出现赊销,而赊销是扩大销售的基本方法之一。因此,企业应收账款回收风险以及由此产生的财务风险总是并存的,我们要认真研究对应收账款的控制与管理,从而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减少企业的风险,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使应收账款风险降低、收益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