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方法介绍范文

时间:2023-03-15 14:56:5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学生学习方法介绍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小学生学习方法介绍

篇1

《突破英语词汇》一书中所介绍的英语的一些学习方法,其实我当初也运用过,只不过没这么多,没这么系统。英语词汇的学习和掌握,其实学习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加快我们记忆的速度,在脑海中会形成一个体系;可以做到经久不忘。

小学生学习英语,由于其年龄的原因,对学习的一些东西还不能做到融会贯通,其学习的方法主要还是靠强制记忆学习。这种方式在小学生学习的初期还行,因为小学生对新事物本身具有一种好奇心,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词汇量的增多,如果单纯的依靠强制学习,其记忆掌握词汇的难度势必加大,学习的兴趣亦会降低。这就是有些孩子在学习英语的初期还可以,而到后来不行的原因。

篇2

在我国的小学英语教育中,传统的方法就是传授基本的单词、句型、语法,诱导学生靠记忆和经验来逐渐接受知识。然而,由于母语差异和缺乏训练的语言环境,这种方法存在很多的缺陷,比如因拼读困难,导致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兴趣下降,英语教学效率不高。

因此,要想提高我国学生的英语教学水平,必须从基本的英 语学习方法入手。我国通过研究国外孩子学习英语方法和过程,提出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自然拼读法(Phonics),该方法一经引入我国小学生教育,就受到了教师和家长们的认可,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详细介绍了自然拼读法的原理和特点,分析了自然拼读法对于英语阅读的作用,并提出了在我国小学生阅读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措施。

一、自然拼读法的原理与特点

(一)“自然拼读法”是通过分析英语发音的自然规律,从而总结提炼出的一种发音学习方法

自然拼读法利用“字母”所产生的“发音”和通过不同的“字母组合”的发音,归纳出发音中存在的相同音源,保证学生在阅读字母或单词时正确发音,形成优良的发音音色。此外,通过自然拼读法,学生能够独立地形成一种意群,将语言的发音和拼写形成连接,从而能够“听音辩词,见词读音”,获得学习英语的独特能力。自然拼读法最直接的概括就是能够联系字母的音和形,让学生从最根本的音形获得对英语的理解,进行正常的阅读和拼写。

(二)自然拼读法在国外的英语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其突出的教学特点

1.入门简单,没有语言基础的小学生都可以轻易掌握,该教学方法的推广性好。

2.能够促进学生的各项语言技能的发展,帮助学生形成学习英语的普遍能力,为学生进行下一步深化学习打下基础。

3.有效地规范学生的英语发音,通过辨听音素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英文发音规律,指导学生发音的规范性。

4.提高学生学习和记忆单词的效率,自然拼读法是最有效的记忆单词拼写的方法,学生不必靠记忆力来记忆单词,而应根据理解去记忆。

5.能够区分汉语拼音与英文音标,避免汉语与英语学习的混淆。自然拼读法省略了英语学习音标的环节,学生只需记忆一套符号(英语字母)即可,就可以完成英语的基础学习。

二、自然拼读法与英语阅读

英语阅读是当代小学生进行学习英语的必要环节,但由于英语阅读涉及的词汇量大、句式复杂,小学生很难轻松地进入阅读。实际上,学习英语阅读类似于学习中文阅读,两者的区别在于英语阅读单词本身就是拼音文字。因此,英文阅读相对更容易掌握,只是由于中国学生词汇量掌握较少,才感到英文阅读学习困难,也才会感到会读和读懂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自然拼读法可以有效地解除英文阅读障碍,让学生看到单词就能读出来,并能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会英文拼音,为英文阅读打下坚实基础

英文拼音是英语学习中的首要环节,通过拼音学生就可以熟悉单词意义,并能轻松地记忆其拼写。自然拼读法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和学习英语字母组合的奥妙,掌握英语拼读规律。一旦掌握了这种方法,不借助音标,就能够读出绝大多数词,且在听写单词时,可以按照拼读规律能够写出该单词。

(二)促进英语词汇学习,保证英文阅读的词汇量

困扰当今学生进行英文阅读的主要原因就是词汇量小,学生没有能力单凭记忆完成大量词汇的记忆。自然品读法能够达到见到生词就会读,会读的生词就会写,会写的生词就会说的学习目的。该方法对于学生学习陌生词汇有很大的帮助,可以促进学生迅速地扩大词汇量。

(三)形成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地进行英语阅读

自然拼读法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方法,只要按照该方法进行日常学习,就可以保证学生能够迅速地进入英语学习氛围,形成学习兴趣。对于年龄较小的小学生,学习兴趣是其进行学习英语的最大动力,只要学生能够在学习英语中找到乐趣就能极大地促进其学习的主动性。

三、自然拼读法在小学生英语阅读中的应用

自然拼读法的优异之处在于可以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自己所说、所写。迅速地让学生进入到英语的世界,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具体的执行方法如下:

(一)字母及字母组合的教学

自然拼读法最基础学习就是进行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学习。英语教师应该按照先辅音后元音的顺序进行,让学生掌握代表英语44个基本音的字母和字母组合。该环节是自然拼读法进行阅读训练的最根本环节,教师必须让每一位学生熟练掌握。

(二)拼读与拼写的教学

拼读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见词读音能力,拼写教学将英语单词的音和形结合起来,两者共同构成了学生记忆单词的方法。只有保证一定的单词量,才能让学生有足够的能力进行阅读训练。

(三)阅读训练的教学

在进行阅读教学中,学生不仅能内化英语拼写与读音的对应规则,还能将单词的形、音、义结合在一起。阅读训练是应用自然拼读法的最直接方法,能够融入自然拼读法的基础教学。

采用自然拼读法进行小学生英语学习,可以有效地转变学习方法,从总体上改变我国小学生的教学水平。小学生通过学习自然拼读法,可以建立英语字母代表发音的观念,而且有适当的练习,就可以迅速地提高阅读能力,对于小学生的语言学习有重要的帮助。因此,借助自然拼读法来培养阅读能力,可以促进我国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对于我国的整体英语水平的提高都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探究式学习

小学语文的探究式学习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围绕某一个课题去自主的学习,即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搜集资料等多种查询方法得到问题的答案,从而达到对知识掌握的过程。探究式学习要注意的是,学习者均为小学生,自主能力较差,因此,教师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

1.探究式学习的特点

探究式学习是新课改下提出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主要是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较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1.1探究式学习的自主性

探究式学习开展的关键就是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学生需要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进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1.2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性

探究式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己通过实践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当学生遇到问题时,需要通过自己搜集资料或动手去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可以锻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性。

1.3探究式学习的开放性

探究式学习较传统的学习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探究式学习不会束缚学生的思想,学生探索问题的手段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书籍、网络、电视等多种方法,这样一个开放的环境下学习,可以有效地减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才能。

1.4探究式学习的合作性

小学语文探究式学习面对的对象是小学生,由于学生所了解和掌握的知识程度和水平不同,因此在解决问题时要强调合作,互利共赢,这样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们取长补短,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共同进步,无论是在增长知识方面还是对自己个人发展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合作性还体现在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师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沟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给予学生指导和评估,学生帮助老师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共同完成小学语文的教学。

2.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探究式学习的有效策略

由以上探究式学习的介绍可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如何更好的实施探究式学习,下面介绍几种有效的措施。

2.1营造自主开放的学习环境

探究式学习重点是自主学习,而前提是教师要营造一个自主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只有在一个平等开放的学习环境里,学生才能彻底放松,对语文这门开放性很强的学科才能大胆的提出自己的开发,自主的进行探索,解出问题的答案。

2.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是对小学生终身自主学习的习惯的良好培养,而且是现代社会的需求,只有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才能不断进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可以在新课程学习前给同学们布置一些课前预习的作业,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将不懂的地方通过自己探索去寻找答案;其次,在课堂进行中,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3布置合适的作业

作业是检查学生学习成果最好的评估手段。笔者认为,教师要布置合适的作业,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作业是探究性作业,可以是预习的方式,根据课本基础知识,让学生自主探索,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或进行小组讨论开展一些探究性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二种是验证性作业,这类作业可以在课后布置,为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灵活的运用,教师可以根据所学内容布置一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既温习了所学知识,又达到了活学活用的效果。

2.4确立正确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教师评价一个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就是阶段性测验试卷的分数,分数知识一种检验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而探究性学习要求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所拥有的知识面,所掌握的内容不同,所选择的学习方式不同,就会造成学习成果有所差异,这时,教师再用传统的评估方式进行评价显然是不公平的。因此,为配合探究式学习,教师要制定正确的评价方式,要对学生学习内容的丰富性或是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做出客观的评价。

【结 语】

探究式学习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既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又能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解放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探究性学习方法是小学生学习语文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应不断探索发现,为实现探究式学习而不断努力。

篇4

一、创设词汇情景,提高乐趣

机械教学法是许多小学英语教师进行词汇教学时采取的手段。在引导学生对英语词汇进行记忆时,教师引导学生对其读音与拼写进行多次重复与机械的记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词汇音和形的反射。这样的词汇学习方法会打击到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因此,为了达到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目的,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思想,接受新的教学方法。在进行词汇教学时,为学生创造真实的情境,对学生识记英语单词有较大的促进意义。

在引导学生学习pen、pencil-case、 eraser这一组单词时。教师可以以学生的学习生活作为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词汇的学习与记忆。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文具进行介绍,利用自己的文具上演一出文具买卖的课本剧。

利用真实的情景打造英语学习的课堂,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有促进作用。在这样的情境下进行词汇学习,学生的心理压力大大降低,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培养词汇语音,提升能力

小学阶段是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英语教学的重点应当放在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熟悉度上。在低年级英语教学中,小学生并不用完全掌握单词的拼写,重点在单词的读音与意义联系。因此,在小学生的英语词汇教学时,教师要牢牢把握语音教学的机会,利用语音能力的提高来促进学生对单词其他性质的记忆。对具有同一字母组合或者读音要素的单词,教师可以将其归纳在一起,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发现英语单词拼写与读音之间联系的规律。

如“ea”这一字母组合,涉及sea,seat,beach等单词。教师可以将这些词汇列在一起,引导学生对他们的读音进行辨析,对他们的意义进行对比,对他们的形态进行辨别。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英语语音能力得到提高。在以后的英语学习中,小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发现的英语词汇读音规律,指导词汇的拼写与记忆,大大提高英语词汇学习的效率。

三、指导词汇方法,提高效率

小学生在进行英语词汇学习时,会感到词汇的抽象性严重阻碍其英语学习成果的质量。因此,加强词汇的形象化,是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难点。词汇学习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课程标准范围内的单词,更要引导学生掌握或者开发适合自己的英语词汇学习方法。英语词汇的学习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加大不同词汇学习方法在课堂中的应用与展示。

如图片识记法对于词汇的记忆与理解有促进作用。教师在词汇教学时,可以找一些相关的图片,每一个单词对应一张图片。这样,图片就能形象地表达单词的意义,抽象的单词一下形象化。另外,教师也可以加强对实物的利用。如举起一张纸,告诉学生这是paper,学生从直观感受方面得到刺激,可以更好地理解英语词汇的意义。

图片与实物的利用,可以加强英语词汇的形象度。类似的英语词汇学习方法还有许多,教师应当加强指导力度,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英语词汇学习方法。

四、设计词汇游戏,提升趣味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爱的娱乐方式,同理,游戏教学也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式。游戏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开发与心理负担的减轻有重要意义。教师利用游戏,可以活跃英语词汇的教学氛围,更可以在最大限度上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全神贯注进行词汇的理解与记忆。

比如在进行颜色单词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快嘴”游戏。教师准备不同色彩的粉笔,或者是其他方便举起的物品。让一位学生到台前进行随机选择,其他学生快速说出其选择的物品的颜色。回答最快且正确的学生可以得到一颗星星,游戏结束之后,得到星星最多的学生为最终胜利者。如果班级人数过多,此游戏可以分组进行。

篇5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236-02

一、引言

小学英语和中学英语,尤其是初中英语,可以说是紧密相关、密不可分。小学英语是中学英语的起点和基础,中学英语是小学英语的发展和延伸。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中小学英语教学一直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各自为阵、相互脱节的不衔接现象,了解小学和中学英语衔接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对于提高我国中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方面存在的问题

小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虽相对独立但紧密联系。为了确保小学英语向中学英语顺利而平稳的过渡,必须首先了解小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该说,不衔接的问题有很多,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心理情感方面。小学生年龄小,天真无邪,活泼可爱,具有好奇好动、喜欢表现、乐于模仿、不怕害羞、不怕出错、敢于开口等特点。他们对英语的感知能力、模仿能力和机械记忆能力强,善于形象思维。这种心理状态对基础阶段的英语学习十分有利。但进入中学后,随着身心的自然发展,加上课业负担加重,彼此间竞争加剧,心理压力也逐渐加重,学生逐渐就会出现不怎么好奇、不怎么好动、比较沉默、羞于表现、担心出错、不敢开口等特点,面子感、害羞感、荣誉感、尊严感等增强,有的学生甚至还可能出现学习的焦虑心理,导致紧张、害怕和担忧。这些心理特点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是非常不利的。

2.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兴趣指的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小学生生性好奇,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很感兴趣,具体表现在课堂上他们能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大胆发言,积极主动,有较强的自信心。遇到问题时,他们一般会主动向老师请教,也乐意与同学互相交流。这种比较浓厚的兴趣在低年级时表现尤为明显。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初中的学生发现英语学习的要求越来越高,学习变得越来越难,因而学习英语的兴趣不仅没有得到巩固和加强,反而可能有所下降,严重者甚至可能丧失殆尽,对英语学习产生畏惧、抵触和厌倦感。

3.教学内容方面。小学英语教材相对简单易学。小学阶段,学生学习并且要求掌握的主要还是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尽管如此,相当多的小学毕业生仍未能掌握好这些基本的语音规则和拼读规律,语音语调不过关。所以,当小学生升入初中,面对大量的单词、长篇的课文、复杂的语法、较多的信息量、繁重的作业等时,他们往往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和接受,感到教学内容复杂而难学(耿在军2010)。

4.教学方法方面。小学英语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语言的感受和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唱演的能力。在小学阶段,老师常用的教学模式是唱歌热身游戏引入学习新知边玩边练角色表演竞赛巩固。这种教学模式针对小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太强的特点而设计,符合他们的生理与心理特点。但是,初中英语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能力。学生从语言的积累阶段进入了语言的拓展和使用阶段,内容逐渐复杂,难度也随之增大,教学要求从小学阶段的以听说为主,逐步向“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阶段过渡和转移。老师的讲课方式多以互动式为主,强调课上和课外的学习交流,课堂教学多采用“生词学习情景导入知识新授情景操练情景回归”的模式(农红宇 2009:40)。由此可以看出,由于中考和高考的无形的压力,中学英语教学模式依然较为传统,教学过程环环相扣,非常紧凑,较多地强调知识的讲授和掌握,课堂气氛相对小学来说较为沉闷乏味,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没有相当英语基础和比较坚强意志力的学生难以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

5.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方面。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学好英语的重要保证。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基本上是机械模仿,主要通过直观感知、机械记忆、反复练习、不断重复等手段来进行学习。老师很少会从元认知(metacognition)(陈平文 2005:64)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导致许多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养成比较好的学习习惯、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小学生进入中学之后,英语教师往往不重视与小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衔接,忽视在学生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而一味地要求学生马上进入角色以达到老师的要求,这无疑会使学生难以快速适应。而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必然会影响到英语的学习效果。

三、解决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对策

实现小学英语向初中英语的自然过渡,是巩固六年小学英语教学成果、防止两极分化、全面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英语教师应特别注意以上存在的一些衔接问题,按照中小学英语教学规律,切实搞好相关阶段的英语教学工作。

1.加强中小学英语教师间的交流。中小学老师应多多交流,加强沟通和了解,小学六年级与初中一年级英语教师间更是应该如此。通过交流,广大教师可以更直观地、更透彻地了解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状况等,从而做到知己知彼,取长补短,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使小学英语教学自然而平稳地过渡到中学英语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老师间彼此交流和沟通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可以由市、县教育局牵头进行全市性的、各县性的中小学间的互相观摩、听课评课、教研活动和学术探讨等。(王颖 2010)。

2.进行难易适中的摸底测试。切实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是保证教学成功的基础。新生进校后,学校或者老师可以组织对学生进行具有诊断性质的摸底测试。测试应包括听力、词汇、基本语法、阅读理解、交际用语等,要尽量沿用小学时期学生所熟知的题型。测试一定要把握好试题的难度,做到难易适中,不然题目过难,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题目太容易,学生容易产生自满的情绪。通过测试,教师就可以了解全体学生的英语基础,为备课、上课提供可靠的教学依据。

3.注重教学内容的衔接。教学内容的衔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选好教材,二是熟悉教学内容。现阶段,各种版本的中小学英语课本比较多,给选择课本提供了灵活性,但也增加了教材衔接上的风险。这样,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尤其是英语教研员,要深入研究和比较各种教材,为各区各校选择教学理念比较先进、教学内容比较好、编写系统性比较强的教材。学生升入初中后,老师通常应当将小学英语各册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与新课内容相关的语言项目,首先快速而系统地浏览一遍,包括单词拼读、句子朗读、句型转换、会话交际、语法运用等,以便达到巩固、记忆、活用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的目的,让新生从一开始就有一种学习的紧迫感和新鲜感,为过渡到初中的英语学习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以便随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把握教学中的难易程度,避免因内容重复而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受损的现象。

4.重视教学方法的衔接。在初中教学的起始阶段,老师应该采用丰富多样的教法,寓教于乐。可继续把唱歌、朗读、表演、游戏、竞赛等小学生非常熟悉的英语教学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活泼、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为此,教师要力争教学语言生动有趣、简短易懂,安排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不宜过多,讲课要注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多给学生表扬,少给学生指责和批评,要及时鼓励学生,使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学生,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要设法使课堂气氛轻松愉悦,设法使辅助教具形象直观,要能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法。

5.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衔接。中学英语教师应善于保留并鼓励学生在小学英语学习中养成的一些好的习惯,例如积极举手发言、大声朗读、积极上台表演、学唱英语歌曲、参与做英语游戏、积极上台在黑板上做练习等习惯。除此之外,还要特别注意对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指导,主要包括:提倡学生课前进行预习;敦促学生课内积极思考、认真听课做笔记;提醒学生课后整理笔记、完成家庭作业、及时复习;鼓励他们早上朗读、晚上默读;督促他们相互学习、不耻下问、共同提高;等等。

篇6

当今中小学生的课业十分繁重,作业多负担重,在英语课堂上采取知识“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由此就引发了学生会考不会说的奇怪学习现象――哑巴英语。这种现状在目前较为普遍,解决问题刻不容缓。为什么学生不会说,不能说,不想说英语?如何让学生正确地用英语表达自己?本文就此两个问题展开论述。

一、小学生哑巴英语产生的成因

(一)缺乏正确的行为导向

在中国等非英语母语的国家,英语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唯一场所。久而久之,学生不会说英语也恐惧说英语了。哑巴英语就是这样子产生的。英语是一门交际语言,没有交际成为小学英语的荒谬现象。这一问题不解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学生以后在学习和工作中就不会用英语交流。

(二)没有运用英语思维学英语

著名学者克拉申提出了闻名于世的二语习得理论。在他的理论里,他主张所有的二语习得者要“入乡随俗”,用二语该有的思维学语。比如,六年级的学生要口语表达“我是生活在农村的”,往往会出现“I am live in countryside .”这类句子,这是中式英语的具体体现。但可惜的是这种中式英语无处不在,危害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

在丽贝沙的语言学习策略中,她指出,在二语习得里面,要强调可理解输入和输出的关系。比如在一节课上,老师说:“This is a cat。这是一(只)猫。分别介绍主语、谓语、数量、宾语、代词、系动词、不定冠词,说明这句话是一般现在时陈述句第三人称单数系表结构。为了应对考试,部分教师仍然过分注重学生语法的学习,但却不知道,翻译、语法不但不能帮助学生交流,反而会阻碍英语学习者的交流。

二、应对小学生哑巴英语的教育策略

哑巴英语与我国提出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不利于人才的塑造。但只要努力去落实,就会取得进步。我提出采取以下有效的应对教育策略。

(一)正确引导,克服畏惧心理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确定合理的目标

有方向就会有目标,就会有前进的可能,正确指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对其设计合理、稳妥、有效的学习计划,从小目标到大目标,从局部目标到整体目标一步步前进,一点点地品尝学习的成功,建立学习信心,建立人生的信心。此外,强调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知识,而不是显得比他人聪明能干。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就感,这在很多教师看来是不可能的事情。淡化学生之间横向的比较,这样会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进步和成功,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而不是在横向比较中担心、焦虑和自卑。

2.利用奖惩合宜,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自觉性低,基础差,学习上缺乏自信心,又不能持之以恒,并且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不好又如何能学习?

作为一个居于核心地位的非智力因素,笔者认为,学习习惯影响细节,影响我们学习的方方面面。因此,不妨以奖惩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相信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口语学习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内化学生的语言建构

一个人的努力很重要,但学习的方法更重要。没有方法,一切都是无用功。一个好的学习方法胜于一个老师,因此,我提出以下几点想法。

1.强调可理解输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英语是一门语言。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多听,先听后说,以听促说,有了听的语言氛围,在一定的语言输入于储存后,便会产生强烈的说话愿望,积极开口说话,表达思想。听说读写是一个连续性过程。以输入促进输出,以输出强化输入,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迎接社会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2.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堂活动,为学生口头输出提供条件

课堂应成为学生乐学的场所,大力开展有趣的课堂生活,为学生发挥他们的特长提供机会,让他们紧张的神经能有机会得以松弛,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说英语的氛围。如绕口令、单句接龙、英语歌曲、小品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对学校和老师的感情,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综上所述,当前小学生哑巴英语的成因是错综复杂的,解决哑巴英语问题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相互渗透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合理选择或综合运用,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多管齐下,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篇7

1.讲授式。它包括课程式和讲座式。课程式是在初一新生入学的前几周内安排几次向学生介绍如何学习数学,提出数学学习常规要求的课。讲座式可分专题进行,可每月搞一至二次,如介绍“怎样听课”、“如何学习概念”、“解题思维训练”等。

篇8

兴趣产生动力,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以下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四点体会。

一、良好的第一印象利于激发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上也一样,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这是指学生对教师及教师上的课的印象和评价。在第一堂课前老师要有充分的准备,精心设计,组织好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争取在第一堂课就让学生耳目一新。如果是启蒙老师,一堂课后,就要让学生对这一门新课程的陌生感消除,新鲜感产生。只要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开端,引起了学生在学英语方面的积极性,就等于在激发学生学英语兴趣的路上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比如第一节英语课,首先用英语问候学生,介绍自己、介绍学校和班级的大概情况。有些学生学过一些英语,能抓住只言片语,有些学生一句也听不懂。我们的目的是让他们领略一下什么是英语,无论听没听懂,他们会被这种全新的语言所吸引,静静地听着这音乐般的语音语调。有时会鼓起掌。给一部分学生起英语名字(根据汉语姓名,事先准备好),学生的情绪更兴奋。这时用汉语介绍学习英语的目的、意义,提出一些学习上的要求,他们很易接受。在他们跃跃欲试时,教他们几句最简单也最实用的句子。整个课堂生动、活泼、紧张、有趣。下课后他们迫不急待地用刚刚学过的句子互相问候,互相介绍,回到家给父母亲表演,得到家长的赞许后,他们学习的热情会更高,兴趣也更浓了。

二、注重师生关系,培养兴趣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任务至关紧要。心理学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工夫学习这门课,因而成绩卓著。这种现象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 “爱屋及乌”吧。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 这种现象也是大家司空见惯的。所以,英语教师要和班主任老师一样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及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敬的亲密朋友。当然,这并非说他们的缺点不可批评,可以听之任之。而是批评和表扬是出于同一个目的的爱护他们。因而批评的方式比批评本身更重要,要让他们不伤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从内心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由衷的爱护和帮助。这样,也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从而兴趣盎然地学习老师教的这门课。

三、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培养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充满情趣的语言环境,可以使学生置身于这种富于想象的情景之中,如表演时学生各自扮演一定的角色,进行会话表演,演的人身临其境,完全进入了角色,观的人无不被同学们“惟妙惟肖”的演技逗得捧腹大笑。这种新鲜感,会吸引全班学生。他们从表演中提高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达到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巩固提高的目的。

每学完一个单元,让学生编对话,一组一组有准备地上台表演,效果很好。有些学生编的对话,新旧知识糅在一起,上单元妈妈的话,本单元从女儿口中说出;本单元商店老板的语言,下单元又出自警察之口,妙趣横生,使人忍俊不禁。这样的课学生盼着上,因为它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也在不知不觉中锻炼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和口语表达能力。

篇9

【关键词】英语教学 学习方式 研究与实践 衔接

1.存在的问题

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是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小学英语是中学英语的基础,中学英语是小学英语的延续。许多学生在小学对英语感兴趣,基础较好,成绩很突出。可上了初中,有部分学生单词、句子的记忆与课文的背诵以及简单的阅读、写作不成问题,能适应初中老师的教学方法,预习(导学)任务完成地非常好,课前、课堂、课后各项任务都能顺利完成。可部分学生学起来困难,适应能力很差,教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应,学习内容不同于以前,学习方式更不同于过去,接受不了初中教师的题海大战,各项任务不能按要求顺利完成,渐渐地对英语有了反感,成绩越来越差,学生之间的差距逐渐地加大。还有部分学生小学英语基础就差(本地流动人口多,外地转入生数量大)每学期都有转入生,而且转来的学生有很多在小学未接触过英语,有的即使学过英语,也是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在六年级一学年赶上来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上了初中学习英语就更困难了,适应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更是难上加难。

2.切入点

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小学英语教学中更应关注以下几点:将中小学英语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衔接问题作为课题的切入点,通过调查研究、讨论总结,在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教学中开展“上课、听课、评课、研讨”等教研活动,找出问题的主要原因,探讨对策。

2.1 做好教材内容上的衔接。要做好教材内容上的衔接,作为英语任课老师,首先要了解甚至熟悉课标与教材,即小学高年级任课老师应了解初中相应学科的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及特点,特别是要熟悉初一年级上学期的各项要求;初中任课老师也应了解小学相应学科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及特点,特别是要熟悉小学高年级的课标要求。在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中还要抓好摸底,复习测验,要做好教材内容上的衔接,找出教材衔接点;在新生入学时可进行必要的摸底小测验,了解学生知识缺漏,还可向小学原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以及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教学。

2.2 做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2.2.1 小学生学习心理和小学教师的一般教法。

2.2.1.1 小学生学习心理。小学生机械识记能力较强,自我表现欲强,喜欢别人表扬,但理解能力较差,注意力不持久,自制力较差,无论管理上,还是学习上基本依靠老师。

2.2.1.2 小学教学方法。小学由于科目少,而且每节课的授课内容也比中学少,所以课外课内的时间较充裕,教学方法上多数采用情景法、任务型教学法和TPR教学法,高年级有时采用讨论法,探究法。一般来说,小学老师教态较亲切,课内提问次数较多,有时一堂课内每位学生都可能有至少被问一次的机会,问题多半讲得较细,有时还可反复讲,反复练,尤其小学高年级教师的教学经验丰富,所以大部分的小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是基本可以掌握好小学的有关知识的。

但是,为了使小学生进入初中后能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小学高年级的教师也要了解初中教师一般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适当地使用一些初一教师的教法。同时,还要向学生介绍初中教师一般的教学方法。这样使得小学生未进入初中之前就能对初中老师的教学方法有所了解,为中小学教法的衔接奠定基础。

2.2.2 初一新生的学习心理及初一教师应采取的教法。

2.2.2.1 初一新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心理基本上还具有小学学习心理。

2.2.2.2 初一教师应采用的教学方法。初中阶段学习科目和每节课的授课内容都比小学多得多,课内外的时间都比较紧,课内提问、练习、辅导、讲解都不可能像小学那样频繁,那么多、那么细,但由于初一新生基本上还具有小学生的那种学习心理,所以初一教师教法一般来说,开始一段时间(前3个月)引导多一些,自主学习少一些,应多采用小学教师的教法,教学的内容少一些,进度慢一些,这种少与慢是为了今后的快。因此,初中老师应到小学高年级去听课,应虚心向小学老师学习,吸取小学教师教法的优点。在具体讲授每节课知识时,做到“八个字”,即形象,直观,对比,有趣等;做到“四个多”,即课堂上尽可能多提问、多启发、多表扬、多练习。当然在初一期中以后也可适当采用其他一些教学方法,如课改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甚至是单元教学法、课前导入法、课题研究法等,但不能操之过急。

在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不管采用什么方法教学,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启发式教学,特别要注意情感教学,还要加强对学习困难生的个别辅导,使这部分学生不至于在初一就落伍,失去学习的信心。作业的检查和批改也要加强,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评价,及时矫正.还应告诉学生,由于初中阶段科目更多,内容更深,时间更紧,所以初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小学老师不可能完全一样,应该要求学生尽快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尽快地适应初中老师的教法。

2.3 做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的衔接。

2.3.1 学习习惯方面。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已有了不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做作业认真,字迹工整、坐姿端正、提问大胆、踊跃,这些好习惯在进入初一后,就要求学生继续保持,甚至要有更高的要求。又如:作业的规范化问题,应在入学后的一至二个月内达到要求,还应要求学生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就要养成制定学习计划,科学安排时间,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探究的好习惯。

2.3.2 学习方法方面。小学和初中应有所区别,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的差异,小学生通常是老师课一讲完就可以动手做作业,即使有些课外作业遇到难题,大部分家长可以帮助解决。因此,学生往往产生一个错觉,认为学习就是背书,做习题,从而养成重记忆轻理解,重做题轻看书的不良习惯,这对学好初中课程是很不利的。作为初中一年级的老师一定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应当告诉学生,必须改变小学的学习方法,而要养成课前自觉预习,可采用导学法,教师应给出提纲,指明预习的范围和任务要求,独立地去思考,课堂上要学会去解决问题,课后学会小结归纳等正确的学习方法。这些习惯和方法一定要在初一新生入学时就开始抓。

3.研究与实践

当前,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和研究“小学与初中的衔接”问题。从传统意义上来说,衔接主要是指知识体系的衔接,如:语言、词汇、语法等教学内容的衔接。只要小学英语教材没有统一,甚至在统一的情况下,已学内容的不同或不同层次的学生存在,衔接问题必然存在。目前,我们应更多地从广义角度去理解中小学英语的衔接问题。从上述的现状分析来看,它不仅仅是知识体系的衔接,更重要的是衔接学生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有效的学习策略;衔接正确的语音、语调、语言的感受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从初中英语教师的角度来看,任重而道远。作为教师,要做好衔接,必须了解学生。在小学生进入初中时,初一接班教师应该向小学教师了解小学的英语教学情况,并要对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调查和评价,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以使学生逐步适应初中的教学要求。

3.1 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要彻底改变过去“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方式,充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代教学多媒体幻灯、投影、电影、录像、电脑等,运用了现代化科技成果,发挥了声、光、电、形、色等多重元素的功能,充分调动了视、听、说、手、脑等多种官能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思维、记忆、联想和反馈,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使教学形式更加活泼,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3.2 增加英美文化背景教学。新教学大纲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正确认识世界,增强对英国文化的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握好教材,还要仔细琢磨课文所反映的英美文化、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3.3 增加与学生生活实际有关的材料。在课文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文体增加类似的材料,以此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如:英文广告、报刊文摘、歌曲欣赏、人文地理、名著欣赏等。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教师可以精选各种体裁的文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历史地理、风土人情、名人逸事、广告文艺等,学生对内容新颖、可读性强的文章兴趣非常浓厚,英语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篇10

《织网式学习法》是我校自主研发的校本教材《小学生创新学习方法指南》(高年级版)的学习内容。教学目标为:初步掌握编织知识网络方法,培养学生对知识系统归纳整理、融会贯通、综合运用的能力。主要教程如下:

一、旁征博引——巧激趣

故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你从中收获了什么启示?

二、点石成金——重导航

以“三角形分类”的相关知识作导航,初识“织网式学习法”,明确织网式学习法的主要思路或步骤。引导“整理知识”——“探寻联系”——“创编网络”——对比交流感悟织网式学习法的益处——小试身手实践运用

“三角形分类”简易网络图:

三角形按角分类 三角形按边分类

三、抛砖引玉——促提升

呈现多种精彩知识网络图——师生互动点评解说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赏评:

生1:对照这个板书,我想起了这篇课文介绍德国人家家户户将花养在屋外不是给自己看的,而是给别人看的。

生2:我仿佛看到了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奇特景色,感受到了这个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奇特魅力!

生3:这个板书真新颖,将课文的精髓都凝聚在了一朵花里了,让我们过目不忘!

生4:它让我不禁想起了这样一句话:浓缩就是精华!

《触摸春天》解说:

生:我们仿佛又看到了聪明机灵的安静,透过自己神奇的灵性,触摸春天,感受春天,追求多姿多彩的生活!

《统计图》解说:

师:这张简易的网络图把小学阶段的统计知识,全面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知识树》解说:

师:这棵“苹果树”就更神奇了!将三年级上册数学书里所有的数学知识,都编织在这棵知识树里了!读懂了这棵树,也就读懂了整本书!

四、破茧成蝶——智创造

尝试构建“多边形面积”知识网络图

构建对象:为“多边形面积”编织知识网络。

编织提示:

整理知识:回忆已学的多边形的面积公式。

探寻联系:探寻多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编织网络:知识网络图不仅要呈现多边形的面积公式,还要体现不同多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展示解说——评价纠错

评价提示:仔细观察展示的网络图,看其中知识是否正确,是否体现知识间的联系,设计是否精巧。

小组作品及解说词节选

夏天到了,同学们都爱吃冰激凌吧?瞧,我们组的知识网络图设计成可口的冰激淋。这张网络图不仅写出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还体现了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来的,平行四边形公式又推导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

苹果营养丰富,你瞧这个“红富士”极特别吧?这张网络图把我们已学过的多边形面积公式巧妙地展示出来,精准地体现了这些多边形之间的包含关系: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都属于多边形。

案例评析

“习惯于习惯就不会创新,不习惯于习惯才会创新”,将“学习方法”的传授和运用纳入校本课程,由对“学习方法”熟视无睹的陌然,转向视若珍宝的创新,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独创性,对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都大有益处。

此课型的研究推广,强化了教者的方法指导意识,培训出的是集“经验型”、“智慧型”“创新型”三型合一的教师。此课型的有效实践,强化了学生的方法学习意识,培养的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实践创新能力,赋予学生的是轻松愉悦的学习兴致、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提升的是终身学习能力。让创新学习方法导航课成为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聚光灯,同时实实在在的实践训练又让其成为日常学习的折射点,合二为一,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师生共同发展的宗旨。

纵观此堂创新学习导航训练课,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教师的引导有效,教学过程合理并富有思考性,真正地唤醒了学生对学习方法探究的意识,让学生享有了学习方法运用的成就感。具体表现为:

1.趣味激励是引子,合作探究是链子

“学习方法”是一个较抽象而枯燥的概念,要燃起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这一主角的学习兴趣,教师真要颇费一番心血。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本案例中不仅故事导入切题快而巧,且小组合作竞争、解说互评等组织形式,俨然让课堂成了展示台,成了激辩、欣赏交流会。孩子们兴致盎然已是情不自禁,这一激趣如同摇井取水时的那一罐引水,悄然喷射出清清水源。

“学习方法”的运用离不开一定的知识链接,而这一知识库基本源于已学或适时刚学的知识内容,这就让我们以《小学生创新学习方法指南》校本教材为载体的校本课,置身于“温故知新”的境地,也因此而更适合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更好地发挥“合作探究”的效能。以“合作探究”为主链,贯穿课堂始终,学生对方法运用基本步骤的初识、方法妙处的感悟、方法实践的展示、评价,均在自学、自悟、合作、探究的空间里愉悦而有效地实现。

2.方法指导是灯塔,实践创造是亮彩

“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益无穷”,在方法导航上,教师撷取浅显而易懂的知识为嘹望口,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提炼出织网式学习法的基本策略。趁热打铁又巧取精美的知识网络图作示范,真正实现“润物无声”“水到渠成”的智导之能,点亮了方法的导航之灯。

篇11

传统的数学教育方法将教师单向的传授与学生的死记硬背相结合,枯燥且乏味。机械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会对数学失去兴趣,以至于到最后的主观上不愿意学习数学,觉得数学死板困难。数学课也变成了一门死板而又难应付的课程,在这种现象中循环往复,成果必然不好。新形势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式研究,利用数学在课堂中和课堂后一些方法的改革,改变了以往的数学给人死板单调的印象,给数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加入了一些新的问题,带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兴趣的提升使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升。让数学从一个死板困难的过程变成了有趣简单的探索过程。在当今小学数学的课堂中,相应的改革方法的提出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数学教学不能只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上,教师要给数学注入新的活力。在一项项数学改革教学中,将改革教学的优点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为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开辟新的道路。传统的数学教学有很大的不足,虽然,数学在小学阶段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但是,其他学科占用了学生的大部分课余时间,大部分学生认为数学科目仅仅是一门简单的不需要理解的学科从而不加以重视。这种现象导致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逐步降低。因此,在数学学科中的改革教学尤为重要。不仅改变了小学数学学科的现状,还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1.巧用信息技术

教师要善于运用新科技给数学课堂带去新的活力。新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广泛。例如,在超市购物后,需要用计算机结账,在日常出行中,大部分人已经开始了网络订票和订房。由于信息技术在生活中如此广泛的应用,所以,在教育方面,也随之推出了改革。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中,让教育水平与社会衔接。这样的改革方法能让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信息技术用于教育的每一个阶段。其中,以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为例。用学生可以接受的信息技术手段给学生上课,让学生在学习的开端就对其产生兴趣,利用多媒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以及活跃课堂的气氛。在数学课堂中运用新媒体技术,不仅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从新技术方面拓展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数学的综合能力。

2.合作学习

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并进行交流合作。合作学习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每一个人都有他自身的优点和见解,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问题的时候,教师应当指引学生与身边的同学多交流,合作学习,得到与自己想法不同的观点,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学之间交流学习,能激发自身的竞争意识,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如何去学习并具有与同学共同协作的团队意识。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形成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小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点逐步搭成支架,一个一个的联系起来。正如建筑工地上常见的脚手架一样,将知识点搭建成支架,所记住的知识也会变得更稳固。初期可以由教师带领学生梳理构建出知识的支架结构,当学生熟悉这一方法后,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自主的梳理知识,将每一个知识点联系起来构建出支架结构。在这种学习策略中,去掉了复杂的运算,仅仅是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运用。将这种学习方法运用在数学学习中,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的深刻。通过这种学习方法记住的知识也会更加的牢固。

3.课程导入法

在数学教学的改革中,除了要改革学习方法等方面,课堂教学方法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做出改变。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许多种课堂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水平选择最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开课前教师可以利用新课导入策略对学生进行指导。这种教学方法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新课导入策略,正如其名,在一节新课的开端,教师用导入法向学生介绍这一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新课导入就是在新课的开端,教师运用方法带领学生开启一节课的学习。导入环节,是教师介绍新课内容,向学生打开新的一课的大门。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环节是一节课的开端,导入环节的成功,对老师课堂内容的教授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兴趣都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用与内容有关的小题目,通过有趣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师在讲“计算最短路程”时,提出问题:一个立方体的棱长为1,有一只蚂蚁从A点出发沿着立方体的表面爬行到G点,怎样的路线爬行路程最短?教师在问题提出后,询问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可以解决问题。学生进行思考,并且提出自己的见解。若是学生的见解是正确的,那么教师可以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若是学生的解答是错误的,教师可以在学生思考过后,带领学生探究题目真正的解法。

教师用一道简单有趣的题目作为一节数学课的导入环节,可以在开课前就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当学生发现自己答对了题目,就会产生很强的自我认同感。当学生发现自己有能力去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后,对数学课程的兴趣会大大提升,学生对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也会十分自信。当学生发现自己没能完成答题,就会对这道经过了自己的思考但却没有完成的题目产生浓厚的兴趣,与教师一起探索,完成题目的解答。教师在课堂的开始就吸引了学生对这节课所学内容的兴趣,启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思考。学生也从一道有趣的题目逐渐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并产生兴趣。课程导入法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主思考能力。对学生的数学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篇12

有位名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一旦对某种事物感兴趣.总是主动地、积极地去探索,甚至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则课堂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我力求在刚上课的短短几分钟内,就以充满爱的感情和蔼可亲的语言感召学生,以唤起学生对老师的爱,从而创造了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有了这样的环境,教学中再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事物或生活实际出发,从而也就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自信心和求知欲,便让学生学为学生自己想要学。

如:我在讲“圆柱体积”时,首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水桶,并算出水桶的表面积,然后用带着夸奖的口气说:大家都会算出这个水桶用的铁皮,那这桶大约能容多少水,你会计算吗?望着学生那“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神情,我又顺势引题:要想算出水桶能装多少水,必须学会如何计算圆柱体积。这样,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投入对圆柱体积的学习中,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主动参与的空间。

课堂上力求直观操作,儿童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动耳,充分调动其多种感官的参与,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创设了良好的“我要学、我爱学”的学习氛围。比如,在教小学数学《角和直角》时,让每个学生带两个硬纸条,做成活动角让学生认真观察,并提出分别是顶点、边和角,再让学生用活动角来改变角的大小,加深理解角的概念,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画角和直角,学生通过演示操作,不仅掌握了文化知识,而且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进而培养对数学课的学习兴趣。

以上简单介绍了培养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几种方法,其实方法还很多,但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应注意致力于使学生的兴趣,有较高层次的发展和提高,以培养起符合社会需要的,积极向上的学数学的兴趣。

二、主动获取

(一)创设参与条件,让学生学有机会

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学习动机已被激发起来,把自己的行为指向学习时,我尽量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完整的材料,给学生创设动手、动口、动脑的条件和机会,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

如:我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时,学生很快就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进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这时候,我除了肯定他们的推导正确外还带着略有疑虑的口气问:大家都能通过“合并法”求得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你们能不能利用学具采用“割补法”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呢?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学习兴趣也随之特别高涨,纷纷动手操作。接下来我又顺势引导,最后学生想出了三种“割补”方法,而且还主动积极地发表自己探索到的见解。活跃的课堂气氛、趣味无穷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达到,完成了从感性到理性的一次质的飞跃。

(二)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学有方法

兴趣只是学习的动力,要使这种动力持久,关键还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古代哲学家曾说过:“授之以渔胜于授之以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外,还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对于学习中的难点适时点拨指导,帮助学生找到思维的“突破口”。

如:我在教学“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时,(学生从学具和线段图上已感知:6/7÷2=6÷2/7=3/7)组织学生讨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用整数去除分子的商做分子,分线不变。随后让学生计算6/7÷4时,学生思维出现“中断”,此时我顺势点拨:把号米平均分成2段,每段是多少?还可以怎样计算?能不能把它转化为已学过的计算方法?比如可以看作求6/7米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句话,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思维”的突破口。接下来我又鼓励学生把“转化”思维作为一种学习方法自觉运用于学习中。

三、精练趣练

(一)练习内容要精练

一直以来,大多数教师都在给学生安排大量的、重复的、机械的练习内容来提高所谓的好成绩。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思维由动态转为静态,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技能的形成,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力求内容精练,做到有针对性、层次性、渐进性,要符合知识本身的规律和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层层深入的内容牢牢吸引住全体学生,引导学生“拾级而登”。再有,当学生学到新的知识后,形成技能的最好办法之一就是让他们自己去实践、去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体验成功的欢乐。如自己动手测量、进行数据整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

(二)练习形式要有趣味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如果练习形式单调或只运用呆板的语言灌输给学生,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练习形式要有趣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