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农民培育范文

时间:2023-03-15 14:57:1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职业农民培育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职业农民培育

篇1

2014年的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对农村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重大举措,、那么先让我们来说说什么是新型农民呢?新型职业农民”是个与时俱进的概念,它不仅要有农业生产技术,还要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政治素质、科技素质和身体素质诸方面,能够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经济发展而使自身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它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律、讲文明、综合素质高,具有现代特征农民的总称。自2014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以来,我句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890人,其中生产经营型640人、专业技能型150人、社会服务型100人。通过培训,全市涌现了一大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等致富带头人,辐射带动了周边农民,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1 开展新型农民培训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农民是建设现代农业和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只有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才能形成持续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力量源泉,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

1.2 由于历史的原因,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较短,整体素质不高。

1.3 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1.4 通过对农民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并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使之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2 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意义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迫切需要。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就要提高我国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让十几亿中国人吃饱吃好、吃得安全放心,最根本的还得依靠农民,特别是要依靠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只有加快培养一代新型职业农民,调动其生产积极性,农民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得到提升,农业问题才能得到很好解决,粮食安全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迫切需要。我国正处于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时期。作为基层的一名农业技术员,在深入走访农村、农户的过程中,发现农业生经营方式正从单一农户、种养为主、手工劳动为主,向主体多元、领域拓宽、广泛采用农业机械和现代科技转变,现代农业已发展成为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产业体系。只有培养一大批具有较强市场意识,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现代农业发展才有人才支撑。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大农业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素质结构性下降的问题日益突出。以妇女和中老年为主,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比重超过50%。60%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不愿意回乡务农。今后“谁来种地”成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确保农业发展“后继有人”,关键是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作为关系长远、关系根本的大事来抓,通过技术培训、政策扶持等措施,留住一批拥有较高素质的青壮年农民从事农业,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3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3.1 拿我市举例来说农业人口58万,农业从业人员46万,目前全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890人,认定目标309人,远远不能满足全市农业适度发展经营需求。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资金支持力度,适当增加认定数量,扩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总量,尽快形成一支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主力军,助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篇2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1-0298-01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谁来种地”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连续10年中央政策文件聚焦农业, 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政策和举措,充分说明了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遴选培育对象

遴选培育对象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工作中重要的一环,也是决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是否成功的最基本的一环,培育对象要根据本地区的农业产业特征和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的选拔标准,按当地产业状况遴选、按农业产业需求确定,同时必须掌握两个要点:

1.有关部门选拔的总体要求: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自愿报名、乡镇推荐、择优选拔、张榜公示的形式进行学员选拔,确定以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以农业生产经营收入的农民作为基本学员。

2.学员入选的基本条件一要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较好的声誉;二要年龄在18―55岁之间,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三要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四要自觉接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部门的管理,积极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部门组织的教育培训活动。

二、确立培育的标准:新型职业农民要具有“两新一高”的特征

1.新身份:农民由身份称谓到职业称谓的转变,标志着农民由文化低、地位低、收入低、劳动强度高的传统身份农民转变成收入高、有尊严、体面的职业农民。

2.新作用:新型职业农民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本力量,能够适应现代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要求,具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和较高收入水平,具有示范带动作用,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的主体力量,代表了先进生产力。

3.高素质:农业科技研究产生的高新技术成果,最终要由农民使用,才能真正转化为生产力,这就要求新型职业农民具有高素质,能够掌握和熟练运用这些成果, 给予他们系统性农业教育培训,从而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生产技能,能熟练运用现代物质装备和新品种新技术, 且对周边群众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吸引、留住大批高素质农民,农村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农业才能得到进长足发展。

三、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建设,制定完善的培训模式

1.基本设施建设:构建“一个平台、四个课堂、一个基地”。

一个平台:智慧农民云平台――网络、微信;四个课堂:空中课堂 、固定课堂、流动课堂 、田间课堂 ;一个基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农民创业园、农村合作组织等机构的建设和认定。

2.探索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3.做到“三类协同”,即培育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的职业农民队伍,突出生产经营型的培育。在培育内容上:要根据每类职业农民的特点、职业能力的要求、知识结构的合理性等来决定给农民上什么课,用什么方式上课。

四、建立系统的认定标准和办法

对考核评定合格的培育对象,认定颁发初、中、高级“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证等级证书。在现在的情况下,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不是目的,也不是务农的门槛,而是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技能的要求;从长远来看,要通过立法、行政的手段建立中国特色的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建立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应该掌握几个方面的要点:

1.认定原则:政府主导、农民自愿、公开公平公正、属地动态管理、与政策挂钩。

2.认定管理环节具有权威性、规范化、易操作。

3.认定标准:应根据本地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制定等级,创新认定管理方式:责权下移、分级负责、强化考评、动态监管、程序规范。

4.证书及管理环节:颁发农业部统一样本,统一监制的《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全程管理、建档立册、计算机管理、证书年审。

五、政策扶持配套原则

政策支持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关键,政府根据当地农业经济特征、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金融、保险等部门联动,最大限度地给予新型职业农民带来实际利益,这样最能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可以尝试从这样几个方面去做:

1.对认定后的新型职业农民给予倾斜性政策支持扶持, 优先享受政府出台的粮食、蔬菜种植大户土地流转、农资、农机等补贴政策。

2.金融、保险部门对具有一定规模的粮食和蔬菜种植大户实行享受无息贷款、参保补贴等项优惠条件。

3.资金扶持:市财政每年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安排专项资金,按新型职业农民的评定等级给予补助,引导并鼓励高素质农民向有技术、懂管理、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方向发展。

4.技术扶持:以县级为单位设立新型职业农民多媒体培训教室,全部配备投影机、电脑、音箱等培训设备,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实习、观摩基地,培训期间安排组织学员到相关产业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标准农业园等地进行学习考察。

篇3

(一)“校社结合”,筑牢培育阵地

“校社结合”,即县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相结合。农广校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实施单位,有多年的办学资质、成熟的办学经验,有充足的教学设备、设施和师资队伍,具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条件;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合作社成员渴望在家门口学到新思路、新理念、新技术,同时具备接受新理念、新技术的愿望和能力,所从事的产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可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田间课堂和实训基地。

(二)探索“校企联合”模式

“校企联合”,即县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与大企业相结合。围绕产业需求,探索以县农广校为培训机构,大型企业参入的培训模式。农广校负责室内培训、外出观摩等整个培训环节;企业提供试验示范基地,并在试验示范基地上开设田间课堂,实现了校企的有机结合。

(三)“三个课堂融合”,提升培训层次

“三个课堂”,即室内课堂、田间课堂、外出观摩课堂。“融合”即三个课堂的相互促进、相互渗透、共同提升。“三个课堂融合”,就是学员在室内培训学到的技能、存在的疑惑、遇到的疑难问题,可以到实训基地通过“田间课堂”实习操作、现场解答疑难问题,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为让学员开阔眼界,学习成功经验,莒县农广校组织学员到周边地区学习相关产业的高产高效典型。

二、模式背景

莒县是农业大县,总人口110万人,耕地面积108万亩,农业人口80多万人,农村劳动力38万多人。随着大量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谁来种地”问题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首要难题。

近几年来,随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开展,莒县农民培训工作的重心开始由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向职业化农民培育转变,同时注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发展,截至目前,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944家,家庭农场194家,年经营额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154家。综合农业发展现状,当地农业部门认识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成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具备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条件,同时,拥有较高技术含量的种、养业,为此,确定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县农广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合作主体。

三、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工作的组织领导,莒县成立了由分管县长任组长,农业、财政、教育、科技、金融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制定工作方案、进度安排、监督考核等。

(二)整合教育资源

强化了农广校教学设备、设施建设,积极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所属的田间实训基地,形成了以农广校为主阵地、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实训基地、大专院校参入、具有创新意识的土专家、土能人为补充的“一主多元”教育体系。

(三)“校社结合”

农广校负责室内培训、外出观摩环节等整个培训环节;农民专业合作社熟悉、掌握本产业现状及需求,负责学员组织、遴选,提供学员实训所用的田间课堂、实训基地,并提供部分实训教师。莒县农广校以常青苗木专业合作社为协作单位,组织种植20亩以上的植烟大户100人开设烟草园艺工培训;以莒县兴泰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协作单位,组织社员参加以示范推广“玫瑰香葡萄温室优质高效栽培”为主的果树园艺工培训;依托建生种植专业合作社、振鹏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协作单位,组织合作社蔬菜种植大户开设以“大棚套餐综合技术”“温室瓜菜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为主的蔬菜园艺工培训,通过农广校室内教学、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田间课堂和实训基地的教学模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有效提高了参训学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使学员学有榜样、干有样板。

(四)“校企联合”

莒县安庄镇种植葡萄3000多亩,葡萄是该镇的特色产业,当地政府和葡萄种植户都有发展葡萄产业的愿望和需求,因此选择在该镇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果树园艺工培训班。“玫瑰香葡萄大拱棚生产综合技术”是中化集团科研人员历时四年攻关研发出来的科技成果,集成配方施肥、水肥一体、绿色防控、三膜合一的成套技术,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易管理、效益高”的综合优势。县农广校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中化集团等大型企业利用拥有的农业先进技术、优质的产品和试验示范基地等自身优势,提供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葡萄种植专家进行室内授课,并在莒县安庄镇企业的试验示范基地上开设了田间课堂。为更好地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中化集团对参训的葡萄种植大户免费化验土壤,并根据土壤中养分含量和葡萄的需肥规律推荐需肥配方,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融合。

(五)“三个课堂融合”

1. 室内课堂:选准温室葡萄、桃等主导产业后,先根据产业需求和农时季节制定全产业链培训计划,组建了34人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队伍。一是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聘请知名专家、学者5名;二是从本区域选拔精通本产业、具有一定资质和丰富经验的专家和乡土能人15名;三是聘请家庭农场主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11名;四是聘请对本产业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内的专家3名。以上专家通过多媒体授课,让学员更多的了解国外、国内本产业的先进技术、先进经验及发展趋势,学到高科技含量的专业知识,有效提升了理论水平。

2. 田间课堂:采取 “辅导员+实训专家+参训农民”的教学模式。县农广校教师担任培训班的辅导员,起到联系实训专家、参训农民的纽带作用,是田间授课、指导与实训的组织者。部分实训专家由农民专业合作社所属的实训基地提供,具体讲解实训内容、指导实训操作。本着方便学员、就地就近的原则,选择离学员驻地近、离田间课堂近的地点办班,即方便了学员又节省了租车费用。学员在室内培训学到的技能、存在的疑惑、遇到的疑难问题,可以到实训基地通过“田间课堂”实习操作、现场解答疑难问题,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3. 外出观摩课堂:为开阔参训学员视野,学习成功经验,县农广校组织学员到潍坊市黄旗堡参观了3.5亩简易大棚葡萄年收入20余万元的高产高效典型。同时对照外地经验,查找自身从事本产业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培养学员学先进、找差距、定改进措施的能力,真正把学员培育成为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较强实践经验,又有开阔的创新思路的新型职业农民。

三、取得的成效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迅速增加

在参训学员的带动下,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944家,家庭农场194家,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54家,创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年总收入达到20多亿元,辐射带动12万户获得收入10余亿元。

(二)产业规模扩大

葡萄产业实现了由零星种植到规模发展,面积由培训前的2000亩发展到目前的5000亩。由于更新了葡萄品种,应用了新技术,温室葡萄亩产值增加1.5万元,有力提升了产业层次。同时,培育出种植温室葡萄100亩的昊N家庭农场,荣获深圳茶博会金奖的大型横山家庭农场,产品供不应求的“映霜红”种植基地――鑫丰家庭农场等一批现代农业示范点。

(三)培育了一大批优秀实用人才

篇4

上农广校学技术

1998年,他看到张贴在村口的县农广校果树中专班的招生简章,回家征求家人的意见,得到了父母亲的支持。从此,魏小杰就坐到了千阳县农广校南寨镇教学班果树栽培专业的课堂上,重新拿起书本,做起了学生。

只有初中学历还是70后的他,在学习过程中表现非常积极,经常向授课老师询问有关问题。在学习设施园艺、果树栽培技术、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土壤肥料学等课程时,老师在课堂上举了很多例子,还带着学员到附近相关设施园区参观学习。最后,魏小杰通过全国统一考试,成绩合格,不但拿到了陕西省农广校中专毕业证书,而且学到了果树专业知识。头脑灵活又受到启发的他,有了从事农业创业的想法。创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和许多开始创业的年轻人一样,他的创业之路在刚起步时,也毫无例外地遇到了很多困难。因为种果树,对于近几年一直在外打工的他来说是个全新的概念,必须从头学起。为了能够全面准确掌握果树种植技术,2013年他报名参加了千阳县农广校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果树培训班。先后学习了苹果栽培与修剪、促花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及配方施肥技术等,并率先在自己的果园进行实践。从整形修剪、调整枝干比、增施有机肥、测土配肥、土壤水分控制到病虫防治等环节,他认真学习全套果树种植管理模式。

迈出人生第一步

一次偶然的机会,魏小杰去邻近三合村亲戚家果园里干活。亲戚开导他,务果园比干啥都强,亲戚给他算了一笔账,务果园是铁杆庄稼,一亩果园务作好了能顶10亩庄稼,你是农广校果树毕业生,有知识有文化,务果园肯定不比我们务得差,何苦要外出打工哩。亲戚一席肺腑之言让魏小杰茅塞顿开,热血澎湃。回到家里,他腾出6亩上等地,上足了肥料,栽植了“乔化”苹果树,跟随老父亲开始管理家中新建的6亩乔化苹果园。通过农广校果树专业的学习、多次培训和农广校老师的精心指导,结合在自家果园实践,逐步掌握了果树的生长规律和习性,打药、施肥、修剪等技能,成为了年迈老父亲的得力助手。看到第一年栽植的果树苗齐苗壮,长势良好,他又在自家毗邻地栽植了4亩 “长富二号”苹果树苗,凭着执着和细心做好了第二批栽植果树。从此他带着妻子一门心思务起果园来。就这样,一个个考验,一道道难关,他知难而进,全力以赴。付出终有回报,他种植的第一批苹果终于上市了。算算账,除了设备、种子、肥料、人工等成本之外,6亩地苹果收入4.2万元,这个创业的第一桶金让他兴奋了好一阵子。

建高标准苹果园

随着海升、华圣、大地丰泰、西农千阳苹果试验站等现代农业园区入驻千阳,这些企业引进荷兰优质M9-T337脱毒矮砧苗木和大苗,建立矮化自根砧苗木标准化种植示范园。

魏小杰通过参观学习海升、华圣、大地丰泰、西农千阳苹果试验站等现代农业园区栽植的矮砧网格立架栽植的苹果园后,亲眼目睹了矮砧苹果宽行密植,适合于机械化管理,高纺树形有利于人工作务,加上矮砧苹果的高产优质,挂果早,见效快等诸多优势,使他燃起了发展矮砧苹果的愿望。这些企业采用意大利、美国等国际上先进的宽行密植格架栽培技术,按照“矮砧大苗、格架密植、水肥一体、轻简作务”矮砧苹果种植新技术,实现了当年见花,次年挂果,3~4年进入丰产期,于是他决定再流转土地130亩栽植发展矮砧苹果。

2014年底,在县农业局、果业局和农广校的大力支持下,魏小杰享受到政府对职业农民建苹果园提供苗木及格架材料、村组协调延长承包地流转期限等优惠政策,优先享受到国家农机具补贴政策,为职业农民建园发放微耕机、沼气专用车等扶持政策,并按照“政策支持引导、新型主体推进、矮砧技术支撑、技术标准创新、田间大学培训、产业融合发展”的矮砧苹果栽培原则种植。通过努力,他建成了“矮化密植、高纺锤树形、网格立架、水肥一体化、有利于机械化管理”高标准矮砧苹果园130亩。

栽植矮砧苹果是村上的新生事物,与他一起种植苹果的村民都没有经验,更谈不上栽培管理技术了。不服输的魏小杰便买来相关科技书籍,刻苦钻研矮砧苹果栽培知识,还在海升、华圣等园区打工学技术,不放过每一次学习机会。他吃住在地头、工作在田间,认真观察,细心体会,一点一滴地了解和掌握着果树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并在生产上大胆实践。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不仅掌握了从修剪、拉枝、疏花、疏果、套袋、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的全套果园管理技术,成了当地有名望的“土专家”,自己经营的果园也实现了“当年见花,次年挂果”,亩均净收入8000多元,圆了他发展矮砧苹果的梦想。

自己富了不算富

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父老乡亲,没有忘记回报社会。他深知,流转土地、科学种植、发家致富,离不开党的好政策,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农广校老师的技术指导,更离不开乡亲们的热心帮助。他认为良好的外部环境对搞好果园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邻为伴,与人为善”是他一贯坚守的做人原则。多年来,他与乡亲相处一直非常融洽,亲如一家。

做一个有知识、有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始终是魏小杰内心坚定的信念。特别是千阳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管理办法的出台,明确了政策扶持内容、技术支持力度等,更是让他信心百倍。他下定决心,要带动群众把农村工作做好,特别是把苹果产业做大、做强,通过苹果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发展,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

在他的带动下,本村苹果面积发展了1460亩,其中800亩已陆续挂果见效。他说:他要把自己多年来摸爬滚打所总结的经验、掌握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乡亲们,让乡亲们的苹果树上都能结出“金蛋蛋”“银蛋蛋”,实现大家共同的富裕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