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5 14:57:1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课程学习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过去的在英语教学中总是老师讲,学生记。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听众,学生说的机会很少,口语、听力得不到提高。现在我们要转变这种模式,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还给学生。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体地位,提高学习效率呢?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在教学中应把时间和空间多留给学生,提出问题,给学生思维空间。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要在于老师的调动。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设计模仿、口、笔头操练、提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中。
高中数学具有综合性强、知识复杂、概念抽象等特点,教学难度和学习难度都是比较大的,仅仅采用“你听我说”的教学方式,学生很难做到真正理解和掌握。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提出,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对改善高中数学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应用实践能力,使学生做到对数学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
1 新课程理念含义及对高中数学学习的影响
新课程理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将学生放在核心地位,通过设置学习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并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够通过亲身经历,做到对所学知识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同时要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情况,采用针对性教学方法,使学生得到个性发展。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高中数学原有学习方式比较单一,学习方法比较单一、落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缺乏自主性和创新型,自身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无法实现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基于新课程理念的提出,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探索能力的培养,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可以通过自主学习、交流学习、实践学习等多种方式掌握数学知识,使自己的数学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实现更加理想的学习效果。
2 当前高中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
只有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自觉、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使数学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但是当前很多高中学校在开展数学教学的时候,仍然沿用灌输式教学方法,按照教材大纲的固定步骤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再加上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这种教学方式无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基础较差的学生逐渐丧失学习信心,失去了学习兴趣。
2.2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中数学知识繁多,系统性较强,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从简到难的逐步完成学习,才能打好基础,熟练掌握更加全面的数学知识,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但是当前很多高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完全是按照老师安排的学习任务走,没有进行课前预习,没有做好课堂笔记,没有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也没有进行拓展性的训练,学习范围仅仅局限于教材与课堂,所接触、掌握的数学知识面较窄,数学知识体系不够完善。
2.3缺乏高效的学习方法
高效的学习方法对于学好高中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简化学习过程,减少无用、繁琐的学习环节,既能帮助学生节约大量学习时间,也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进而使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得到提高。部分学生虽然在学习中比较认真,但是却缺乏高效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将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性分类,导致解题思路不清晰,分不清不同知识点之间的主次逻辑关系,无法在短时间内找出问题的正确答案。对解题技巧掌握不足,在遇到复杂问题时,往往找不到问题的突破口,只能通过大量演算找出问题答案,花费的时间较差。
3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学习的有效方式
3.1课前自主预习
通过课前自主预习,能够提前了解即将学习的知识,具备一定的基础,并针对自己存在疑惑的地方提出问题,做上标记,在学习时思路就会变得更加清晰,同时学习目标也会更加明确。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做好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蚨懒⒆灾鞯耐瓿裳习,通过布置下节课程的预习任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意识,使学生在正式教学之前进行提前阅读,并让学生针对自己的预习结果发表自身观点,然后由老师进行总结,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
3.2课堂交流合作
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思维特点是有一定的差异的,学生在自主预习之后,针对同一个问题会存在不同的看法,此时便需要通过课堂交流,交换学生之间的观点,使学生能够在相互讨论、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老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在预习完新课程之后,将自己对新知识点的理解及困惑提出来,与小组内其他成员交换意见和看法,并通过讨论进行总结,老师在班内进行巡视指导,最后每个小组派选一名代表,将小组的讨论结果在班内进行共享,最后由老师对各个小组进行点评和总结。
3.3课后总结反思
通过课后总结反思,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对于深刻、全面的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具有重要作用。在完成课堂学习之后,学生可以对课堂笔记进行整理,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并发现学习过程中自身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加强训练,同时还可以根据所学知识之间的关系产生联想,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除此之外,学生在总结反思之后,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行拓展性训练,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数学知识,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
4 结束语
在新课程教育改革持续推进背景下,高中数学要想实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做到课前自主预习、课堂交流合作、课后总结反思,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善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七年级49班-54班共有学生275人,由于学生大多来自边远山区,信息闭塞,知识面狭窄,对外界了解甚少,给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从本学期上课的情况开看,教学成绩仍不够理想,还需多多努力。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针对学生实际,我在教学中认真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结合计算机的硬件实际,开展好常规教学。
⑴开学初,便结合我校的计算机硬件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严格按教学计划进行上课。在教学过程中,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都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分析,思考在现有计算机软硬件的实际情况下如何实施教学,并写成教案上课。收到较好的效果。
⑵在教学中,我经常研究学生的思想发展变化,为了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自己从光盘上或到其它学校去找了一些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小游戏,把这些游戏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给学生玩,让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并有助于学生智力发展。经本期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不但掌握了规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达到了规定的操作技能水平,而且还从游戏中学到了许多其它的知识。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了学生十分喜欢的课程之一。
2、加紧学习课程标准,贯彻课程标准,进一步转变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对教材的研究,解决问题,深化教学改革。
3、加紧对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做到认真备课,因材施教,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和技能。
4、加快教学方法研究,在教学中认真吸收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加以变通,并从理论的角度,加以深华。
四、从教学上讲我主要做了这一些工作:
1、做到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
2、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电脑科学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一周每班一节)这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一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所以才能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3、在转差促优上,我也注意在教学中或教学之余以各种形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转化差生,促进他们的发展。
4、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从思想上,利用行评机会端正自己;从行动上参加自考学知识,学电脑技术,学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
作为教师教学工作是主要的,但除了教学工作外,我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其它活动如:政治理论学习,年级组工作等等。
五、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1、信息技术学科不仅是一门崭新的学科,更是一门具有很多不同与其它学科特点的特殊学科,由于学科教学发展较缓慢,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摸着石头过河,工作收效不是很大。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七年级49班-54班共有学生275人,由于学生大多来自边远山区,信息闭塞,知识面狭窄,对外界了解甚少,给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从本学期上课的情况开看,教学成绩仍不够理想,还需多多努力。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针对学生实际,我在教学中认真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结合计算机的硬件实际,开展好常规教学。
⑴开学初,便结合我校的计算机硬件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严格按教学计划进行上课。在教学过程中,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都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分析,思考在现有计算机软硬件的实际情况下如何实施教学,并写成教案上课。收到较好的效果。
⑵在教学中,我经常研究学生的思想发展变化,为了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自己从光盘上或到其它学校去找了一些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小游戏,把这些游戏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给学生玩,让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并有助于学生智力发展。经本期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不但掌握了规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达到了规定的操作技能水平,而且还从游戏中学到了许多其它的知识。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了学生十分喜欢的课程之一。
2、加紧学习课程标准,贯彻课程标准,进一步转变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对教材的研究,解决问题,深化教学改革。
3、加紧对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做到认真备课,因材施教,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和技能。
4、加快教学方法研究,在教学中认真吸收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加以变通,并从理论的角度,加以深华。
四、从教学上讲我主要做了这一些工作:
1、做到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
2、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电脑科学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一周每班一节)这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一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所以才能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3、在转差促优上,我也注意在教学中或教学之余以各种形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转化差生,促进他们的发展。
4、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从思想上,利用行评机会端正自己;从行动上参加自考学知识,学电脑技术,学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
作为教师教学工作是主要的,但除了教学工作外,我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其它活动如:政治理论学习,年级组工作等等。
五、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 1
1、信息技术学科不仅是一门崭新的学科,更是一门具有很多不同与其它学科特点的特殊学科,由于学科教学发展较缓慢,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摸着石头过河,工作收效不是很大。
【中图分类号】G633.8
0.引言
所谓的衔接主要分为三个方面--教学方法上的衔接、教学理念上的衔接以及学习方法上的衔接。随着国家越来越提倡素质教育,整个教育模式已不再单纯局限于"教师一言堂,学生不停做笔记",而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接下来,本文就分条阐述怎样"吃透教材"以及高中化学要怎样注重并切实做好做好这"三个衔接"。并且整个高中无论是其它课程还是化学课,课时数量都处在攀升状,从高一到高三,每天的课时量从两节上升到四节。并且,高中三个年级课程内容和难度都不同、那就需要教师对教材有个透彻的审视并且做出一个合理的、宏观上的规划。
1.吃透教材
1.1.温故知新,循序渐进
首先,老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张弛有度,注重节奏,不可赶速度,急于求成,必须循序渐进,让学生有一个心理上的适应过程,因为随着学生年级的上升,教材中的内容也会越来越难,越来越发散性思维,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出越发高的要求。例如,当学生刚刚从高一升入高二时,教师不应急于讲授新的内容。所谓温故而知新,故而,教师因该将高一的重点内容先挑出来为学生概要复述一遍,如有需要,还可将典型又实用的例题拿出来再讲一遍。除此之外,当老师在教授新知识时,应以关联的眼光看问题。即当发现如今所学的内容是以高一某个知识点为基础,是高一知识的深化,或是以高一某个知识点为重要依据时,应反复提醒学生,并顺带"温故"。这样才能做到一步一个脚印和胸有成竹,让学生有一个适应期和缓冲期。
1.2.结合现实,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发自内心喜欢一门学科,哪怕再难,学生都会知迎难而上。要让学生感兴趣,首先要让他们知道,学这门学科是有用的,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并能助力其将来发展的。故而,例如当学生从高一升到高二之初,教师应该先将那些带有一定趣味性,能够应用到生活中的知识点"透露"给学生,让其首先对新学期的学习抱着十分期待,乐于思索和探究的积极心态,这样才能让其以饱满的状态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2."三个衔接"
2.1.教师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高中化学由易到难,通常在高一阶段,教师在授课时都容易把侧重点放在知识的灌输上,就是先将知识嚼碎再喂给学生[1]。教师的思路往往被应试二字占据,从而忽视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主观能动性,甚至会直接忽视选学的内容。然而,到了高二,学习难度提升,主观部分增多,再加之高二高三,无论是学生或是老师的劳动强度都很大,老师再也无法面面俱到,那么,就必须及时做到教学方法上的更新--培养学生自我总结和整合知识的能力,使其学会自我温习、预习,勤于思考、敢于质疑、探索和提问。教师首先应该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人翁地位,在上课时,当教师提出新的问题时,应鼓励学生在保持课堂气氛活跃而不混乱的前提下,分成小组讨论,这样才能博取众长,有利于集思广益。除此之外,不仅能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助于建立并保持和谐的师生关系,还能激发学生兴趣,建立一个"强带弱"的学习氛围,事半功倍。
2.2.教学理念上的衔接
"因材施教"的理念从被提出到如今,屡屡收获成效,这主要归功于这个理念注重学生的个体性。每个学生对化学的天赋、兴趣都不同,加之化学这门课起始于初三,那么毋庸置疑,当学生从高一升到高二,或从高二升到高三,优劣已经很明显。故而,教师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看到不同学生不同的薄弱之处,从而各个击破。并为"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提供基础,并可提倡分层次和阶梯式的教学。为学生提供帮助,让其目标明确地不断突破难点[2]。
2.3.学习方法上的衔接
高一的化学对于整个高中的化学学习内容而言,相对简单,基础性比较强,故而依赖老师还可以"勉强过得去"然而,试想,当学生已经"升级",学习难度已经提高,如果依然依赖老师,不懂得"自渔",那么当然会不合时宜地觉得越发吃力,故而,学生一定要自行更新学习方法,自行思考,自我总结知识点,并规划、整理。遇到困难时不可丧失信心。并且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生切勿作温水中的青蛙,而是应该有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3]。这样才能不陷入化学的"断层"。
3.怎样在课时递增的情况下合理教学
在高一及高二上学期,每周有两节化学课,到高二下学期开始,变成三节课,到高三变成四节课。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调配呢?由于高一和高二上学期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主要以讲授基本知识为主加以适当的练习,练习的难度不宜过大,需要典型性强,无需过于发散。到高二下学期,课时比较充裕,教师可适当给予学生"自由",培养其主观能动性,多让其进行小组讨论、自己动手做实验,加入一些"拔高题"等。而高三是学习任务最重,压力最大的时候,是课时最多,最紧张的"冲刺期"。应以练习为主,因为只有多练习才能折射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老师才能有目标性地为其查缺补漏,对应该掌握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复习。
4.结束语
本文着眼宏观,分别从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学习方法等四个方面做了相对简要的分析探讨,阐述高中师生应如何应对"化学断层"。除此之外还站在课程内容安排的宏观角度上,简要阐述高中不同年级、不同数量的化学课"应该怎样去上"。故而本文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理论意义,望对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和学子们稍作启示,以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县学习实践活动动员会召开后,我局党总支高度重视,组织成立了以学习实践领导组,并设计了以实施“123”工程为活动的主题载体,制定了《**县城乡建设局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3月20日,组织全体党员及副股级以上干部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并制定学习计划,组织进行了为期六天的集中学习、八次专题学习和五次专题论坛,特邀请市委党校杨世广副教授进行了科学发展观辅导讲座。领导干部带头认真做了学习笔记,并撰写学习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通过学习培训活动,进一步强化了自身思想文化素质,改善了工作态度,提高了思想觉悟、水平、业务,使我局各项工作出现了一个全新的良好局面。
二、认真开展“问计求智调研”活动
专题调查研究是学习调研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局学习实践领导组发放征求意见卡,广泛征求各界人士意见,并邀请社会各界代表召开学习实践活动征求意见座谈会,围绕城建工作提出问题。围绕提出的突出问题,组织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工作,并撰写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组就调研中反映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就需要解决的问题形成具体的解决方案。
三、广泛征求意见、深入查找问题
我局采取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征求意见箱、组织座谈会、公布投诉电话和邮箱等方式广泛征求干部群众、社会各界对建设局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意见,并将收集到的意见原汁原味的向领导反馈,并有针对性地研究提出了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同时,认真召开了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在民主生活会上对班子和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作了认真的分析检查,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提出了整改措施,明确了努力方向。
四、搞好分析检查报的起草和评议工作
按照县学习实践活动方案部署,局学习实践领导组在总结完善学习调研阶段工作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城建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深入查找不符合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这些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明确科学发展的思路,认真撰写了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局学习实践领导组召开社会各界代表民主评议座谈会,邀请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界代表,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了民主评议。参会人员从不同角度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了民主评议,对我局各项工作和领导班子建设提出了较好的看法和观点。局学习实践领导组对意见建议进行整理,吸收合理部分,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分析报告,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发展和完善。
五、科学制定整改落实方案
局学习实践领导组把研究制定整改落实方案作为整改问题的关键环节,给予高度重视。为使整改落实方案符合实际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局领导班子多方面征求意见,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和反复修改,保证了整改落实方案的质量,并明确了具体整改措施、整改方式、完成期限、分管领导及责任人,为整改落实奠定了坚实基础,把整改工作真正落实到制度中,工作中。
六、突出特色、做好自选动作
局学习实践领导组按照“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的要求,紧紧结合我局“123”工程,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城建工作。一是加大宣传,营造氛围。为使学习实践活动宣传到位,深入民心,我局结合自身优势,投资10多万元在县城主要路段、建筑工地,制作大型宣传标语六条,大型宣传牌匾十五块,在东西大街、309国道城区段安装宣传灯箱300余个,通过各种形式推动我县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全局、全县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活动氛围。二是狠抓安全,科学施工。局领导班子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把安全发展作为城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狠抓建筑安全施工,成立了建筑安全专项整治领导组,把每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到人,确保建筑安全无事故。三是以人为本,服务社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各项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全局干部职工积极参加每月一次的环境整治日活动。在高考来临之际,城建局组织全县公交、出租车辆开展了主题为“奉献爱心、科学发展”的爱心送考活动,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
多年来,我局一贯很重视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县的城乡建设,尤其是于富国局长上任以后,更是充分发挥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聘请专家同济大学专家规划编制了县城发展战略规划并对县城重点地段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了一批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园林化、人性化的宜居小区;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加大规划编制力度,加强了规划管理力度,统筹城乡发展步伐;加大县城基础设施投资,努力提高县城城乡质量,提升城市形象,整修了县城的道路,东西大街管线入地,加大绿化、亮化力度,获得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是在科学发展观原有基础上的巩固和提高,使全体党员干部全面提升思想觉悟、业务能力,使他们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深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认识。我局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结合当前我国应付金融危机拉动内需的对策,从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出发,积极审报争取项目,现在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县城生态森林公园项目申报争取成功,并已开工建设,县城集中供热项目、县城二次供水工程、县城基础建设工程等正在争取中。
城市规划更趋合理。规划是财富思想不断凸显。完成《*分区规划》编制。完成商业街公园景观、西江河东侧沿河公共绿地、桔乡大道延伸段等10个项目设计方案。调整江北片安置区规划和商业街区C1、C5区块用地性质及规划方案。修编完成《*城南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区道路路网竖向规划》、《高速公路以西次中心控规》、《永宁江两岸柑橘带保护规划研究》、《*城市风貌及色彩研究》、《北洋前门山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头陀南岙岭控制性详细规划》。扶贫工业功能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会审。完成甬台温铁路台州客站站前、站西大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与初步设计方案评审。完成二期经济适用房申购资格预审和规划方案调整。完成62个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基本完成“十村示范、百村整治”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办理个人建房选址意见书301户,发放个人建房建设用地许可证266户,办理个人建房农转用88件,办理公建项目选址161项,定点85项,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18项。完成115项历史遗留未供工业用地项目选址和规划用地许可证办理工作。
实践期间,我被分到了城管科。在实践工作期间,虽然工作量不大,但却可以从城管科的师傅身上得到一些社会阅历。使我印象最深的是科室里同事与同事,同事与上司的相处方式。对于我来说,在科室敲敲键盘,理理文件档案,不算是什么收获,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对师傅们处理上下级关系的方法和态度。对于没这方面的阅历的我来说,无疑是实践的最大收获体会之一。
当然,身处城管科,少不了出街巡逻。接下来将讲讲实践时,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7月24号星期五,是我们自动化学院暑假实践队实践的第五天。这个实践期,刚好遇上创星级街道,故整个、各居委都忙碌起来。当天更是黄花街创卫的复检时间。为给街道市民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迎接复检,街道办城管科出动大量人力物力,对水荫路等街道进行冲洗、打扫。
下午,我院赴实践队相应街道办的行动,到水荫路开展创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的宣传活动。下午3:30,我们穿戴好志愿者服务服装,接过街道办分发的文明知识宣传手册和宣传单,就两两一组,迅速分散到水荫路的各个路段。向路过市民派发文明知识宣传资料。阳光虽然猛烈,但我们的实践队员们依然坚守自己的岗位,耐心地向每一位过往市民分发资料。当市民对手册上的知识有疑问时,总能听见我们队员耐心的讲解。
二、加强统筹安排,确保组织指导检查到位。市城管局对活动高度重视,迅速成立学习实践领导小组,由接连凯书记、李廷贵局长担任组长。下设学习实践科学观办公室,全面负责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协调、宣传报道和综合汇总等日常工作。同时根据局机构及领导小组成员实际情况,成立5个检查指导小组,通过落实现场指导检查、联络员制度及建立网络qq办公群等措施,在全局的10个党支部展开“一对一”的指导检查工作,务必使学习实践活动的每一项内容都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具体个人。
三、重视深入基层,确保学习调研贯彻落实。我局根据上级部署并结合第一阶段“学习调研”活动的安排,在全市城管队伍中开展为期30天的“践行科学发展观,解析城管难题”调研活动。围绕目前正在开展的“践行科学发展观,解析城管难题”研讨活动的内容,由5名局领导分别带领机关干部组成5个小组在天河区城管分局等10个区分局中开展调研,重点了解基层单位在城管执法和队伍建设中遭遇的问题。10月30日,李廷贵局长亲自率队,会同政治处、协调处的负责同志赴黄埔区分局进行调研,拉开了学习调研活动的序幕。同时,结合市建委举办的“开门问计”接访咨询活动,我局于11月7日上午派出执法处、城管协调处负责同志,亲临现场,接受咨询,征求市民队城市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四、重视宣传报道,确保营造浓厚活动气氛。为在全局营造出浓厚的活动气氛,我局非常重视宣传报道,安排局学习实践办负责落实。活动刚开始,局学习实践办就着手制作科学发展观宣传画报,确保活动人人皆知、人人参与。同时,要求机关各个处室、直属各分局推荐确定联络人1名,专门负责收集报送本单位的活动素材。局学习实践办通过制作活动活动简报、开辟“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专栏”网络专栏等形式及时报道全市城管队伍的活动进展情况。至目前为止,已制作3期简报,共向市委、建委学习实践办报送材料5篇次。
五、重视理论学习,确保科学发展观深入民心。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只有深刻把握住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内涵,才能用来实践,用来指导实际工作。我局非常重视,考虑现阶段城管执法工作异常繁忙的情况下,采取多管齐下的形式进行理论武装,初步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编发理论学习提纲。根据第一阶段学习调研要求,为确保党员干部准确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精髓和根本要求,确保理论学习取得实效,局学习实践办在局领导的指导下,对有关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资料进行了整理,在众多学习资料的基础上,归纳出科学理论发展观重要理论概述、省委关于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主要精神、市委关于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主要精神三个部分,汇编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提纲》,印发至机关党总支、各直属分局党支部进行讨论学习。
(二)召开理论学习专题辅导报告会。我局于11月6日下午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辅导报告会。会议由局党委书记接连凯同志主持,分两部分进行。首先,市委党校陈治桃教授应邀为该局机关和直属分局的全体队员约290人做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的发展观”的专题辅导报告。报告从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精神内涵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阐述,让队员们能及时、准确地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精髓和根本要求。接着,李廷贵局长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安排对下一阶段的城管工作进行了部署,强调全体队员要坚持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克服困难,通过开展“新城管、新形象学习教育整顿”等一系列活动,共同把城管队伍建设成“政府放心、群众满意、同行服气”的文明执法队伍。
自1998年首次设立本科小学教育专业以来,在全国高师院校内迅速“蔓延”,近二十年间展现出极强的专业活力和吸引力,并且为基础教育一线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小学教育专业人才。而教育见习作为职前教师关键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其从高等院校深入教学一线的窗口、教育理论结合教学实践的桥梁,无论是从实践性知识的习得、教学经验的积累、对教师职业的认知来说,都在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由此可见,教育见习毫无疑问是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但在实践的经验与反思下,国内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见习模式逐渐显现出一系列漏洞,其中以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型教育见习模式尤甚。
一、传统型教育见习模式
传统型的教育见习模式即指小学教育专业建立之初由南京晓庄学院等部分领头院校构想并贯彻的见习模式,在各大院校小教专业蜂拥成立的背景下,随之而来的是该模式普遍性的沿用与推广。由此,传统型教育见习模式便展现出时间跨度的持久、应用范围的广泛、结构内容的陈旧等特点。
(一)传统型见习模式的实施概况
小学教育专业发展至今,在课程设置、培养模式等领域尚无统一规范,故教育见习也连带性地具有其不明确的一面。虽然国内各院校在相关领域不断付诸积极的探索,但在传统型见习模式的范围内,小教专业的教育见习主要展现为基础的实践环节形态。
从见习的实践形式来看,传统的教育见习往往以分散与集中结合的时间分布形式呈现。各院校偏向于将教育见习课程进行肢解,分散于不同学期开展,多者会安排5个学期的见习活动,反之则仅有一个学期;从见习开展率来看,4、5、6三个学期成为了见习管理者们普遍青睐的节点。在开展教育见习之初,多数院校的见习管理者倾向于召开见习动员大会,从形式上确立见习工作的起始点,并借此向师范生口头传达教育见习的要求与精神;与此同时,教育见习的相关计划和手册一并下发。见习过程中,活动大多以较为紧凑的形式维持一周左右的时间,由师范生集中进入合作小学完成见习任务。在见习实践环节结束之后,院系少有组织见习的研讨与总结。
从见习的实践内容来看,以“见”为主是师范生见习过程中的宗旨,观摩与学习则成为其主要任务。出于职前期的教师生涯定位,师范生在进入小学的情境下通常被要求进行积极观察:宏观层面上,师范生需要对小学的物质环境、校园文化、班级设置、活动管理等有初步了解与认知;微观层面上,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师生活动、教学行为等都是师范生观察与学习的对象。除此之外,他们还被期望通过教育见习撰写课堂笔记、见习反思以及完成教案的编改。同时,传统型见习模式具有一明显特征,即一般情况下师范生无从获取真实课堂教学的机会。
(二)传统型见习模式暴露的问题
传统型见习模式在多校多年的运行过程中早已被实践证明其呆板与低效的一面,为了专业建设和师范生的发展,对这种实践环节形态进行反思显得尤为必要。而课程定位偏离、师生效率低下成为实践环节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
一方面,在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中,教育见习通常被认作是教育实践类课程的子课程,与教育实习、教育研习等课程处于同一地位,理应具备规范的学分、学时、任课教师与课程经费。然而在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教育见习定位偏离与模糊、课程地位始终不及一般课程,学分、学时、经费没有可靠的保障成了普遍存在却又习以为常的严重课程缺陷。部分院校认为教育见习仅仅是一个实践环节,将见习纳入教育实习板块成为其先行活动,更有甚者借助学科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的机会融二者于一体并随意为之。正是由于这种把教育见习当作实习的一个环节和教育理论课的一个补充的认识,导致教育见习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1]。
另一方面,传统型教育见习模式在其内容与形式等层面的不当安排,导致师生在见习效率上出现明显的低迷。对师范生来说,见习效率低主要表现在见习目标不明确、见习过程不积极、见习收获不够多,而见习形式单一、见习内容单调则是其主要原因。从表面上看,教育见习被合理地划分在各个学期保证了实践性课程的课时分散,但实际上每个学期内部见习均以集中一周的形式开展,各学期间缺乏紧密联系。在见习过程中,师范生则是盲目的参观者,自觉不自觉地进入学生角色,注意力充其量能集中在教学内容和教师的风格方面[2]。对教师来说,组织难、指导少则成了其主要的低效行为表现。大多情况下,教育见习通常由高校带队教师自行联系与组织,其中所遇到的困苦令教师懊丧并与后期见习过程中的不负责态度产生密切的心理转化关系。而校地双方的教师在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背景下,更是很大程度地减少了指导行为。
二、浸润式教育见习模式
“浸润式”见习模式指浙江师大在传统型见习模式基础上积极规划和提出的新型见习模型,具有一定的前沿性与创新性。
(一)浸润式见习模式的运行特点
浙江师大小教专业对传统的见习实践环节进行了批判性地吸收和大刀阔斧地改革,形成了系统的教育见习实践形态,并突出表现为日臻上升的课程地位与全程一贯的见习形式。
浸润式见习模式的规划者充分认识到了教育见习与教师成长的密切关系,也意识到实践类课程发展与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养成的内在一致性。因此,相比较部分院校仅将见习作为零散的实践环节的做法,浸润式见习模式则把教育见习的实践形态进行系统化与全面化,并给予了较高的课程地位。在课时方面,浸润式见习模式从第一到第四学期均安排了不少于30个课时的见习时间,第五、六学期更是有将近120个课时的充分保证。在学分方面,教育见习被核定为一门2个学分的实践类课程,并在教学计划中明确规定。但在浸润式见习模式下,教育见习无专门的任课教师与课程计划,出于大量外出实践机会的考虑,为其配备的经费与其他课程相比有一定增加。
全程一贯的见习形式则凸显出浸润式见习模式的最大优点,即通过本科期间高质量、不间断地系统化见习训练,将其中的实践精华无声地渗入师范生个体,实现人才培养关键的一步。在本科一年级,小教专业学生以两个行政班为单位进行两周一次的实地见习,并且以两所城区学校为见习对象实行轮换制度,每次见习的内容为对小学环境、课堂教学进行初步观察与感知。本科二年级,一班一校的形式得以落实,每班在该学年中两周一次固定前往一所城区学校开展见习活动,两位小教专业学生与当地教师进行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成为主要的见习内容。第三学年中,见习活动增加到一周一天,小教专业学生多以两人一班的形式全天跟班见习,除了一人一节精品课、一次班会课外,他们还需承担类似于作业批改、课间管理、活动组织等冗杂的任务。而稍微偏远的农村小学被提供成为见习基地,并同样在学期之间实行见习学校的轮换。大四学年则以教育实习、研习作为对见习经验的总结与提升。由此可见,无论是时间先后、实操机会还是受众范围,全程一贯的见习形式都彰显了较为显著的优势,形成了“感知-模仿-浸入-升华”的系统实践模式。
(二)浸润式见习模式的实践弊病
然而随着时间轴线不断地延展,在浸润式教育见习模式从构想走向实践的过程中却出现了规划与现实之间的张力、应然与实然之间的断层。对其进行深入剖析与反思有利于我们实现该模式的重新建构。
首先,在见习频率得以极大提升的同过程中,本应同向发展的见习实效却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究其缘由与师范生主动精神的匮乏有着深层的关系。见习次数的急剧上升与见习内容的缺乏变化产生强烈的反差,师范生群体中的见习倦怠感由此产生并以交替的形式不断抬升。在见习活动开始前夕,不做任何的见习准备已司空见惯,见习学校的地理位置、办学特色、办学理念甚至见习听课的内容与班级状况在师范生心中都一无所知。而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师范生由于缺乏问题意识普遍在听课期间容易出现消极的态度,部分学生始终处于孤立的状态而没有融入课堂的氛围与结构中。在与指导教师互动的过程中他们大多数情况下处于被动的位置,而少有以主动的姿态发起沟通探讨。见习结束后,学生往往对见习作业敷衍了事,这使得反思与总结的功能在此过程中产生极大地消解,听课时的思维定势与身份转换失败也导致对见习活动的深入探讨和思考难以进一步开展。
其次,浸润式教育见习模式的系统实践形态缺乏有效理论指导成了另一大弊端。相比传统型见习模式亟需提升见习频率的窘境,浙江师大的小教专业正在往另一极端发展:见习过程中指导老师隐身甚至缺勤、学科教学论与教师教育课程难以与实践融合、见习结束缺乏研讨与总结,这些都在从理论思考与实践进步层面阻碍见习实效最大化的实现。有学者曾指出:“教育实践课程是实习机会+指导+反思的三位一体的过程。”[3]而浸润式见习模式单行线的做法忽视了理论指导的重要性,淡化和割裂了实践、指导与反思的联系,使得其客观上仍然停留在系统化实践环节的形态,而没有对传统型教育见习模式产生本质上的改变。
三、综合课程化教育见习模式
综合对传统型与浸润式见习模式的述评,可以发现它们都仅仅局限于对教育见习的实践环节进行完善与提升,而始终未在见习模式的改革中体现理论指导的一面。为了更好地达到革除教育见习弊端的目的,站在综合课程化的角度对小学教育见习模式进行重塑是其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综合课程化教育见习模式的构建
综合课程化教育见习模式需在浸润式教育见习模式的基础上,本着系统实践融合理论研讨的原则,对它产生正确的课程理念认识,从基本制度、见习形式等方面着手开展改革,使其成为一门基于实践的综合课程。
1综合课程化见习模式的课程理念
教育部最新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充分强调了教育实践课程的“实践性”和“研究性”,提出教育实践课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致力于使师范生的教育实践成为研究性实践,使师范生的教育研究成为实践性研究,从而为实现教育预期提供有力的课程支撑[4]。
在传统的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当中,教育实习无论是所占比例还是重视程度,都远超于教育见习,故为其配备相应的教育研习以期加强实践环节的理性思考。而随着课程地位的上升以及新兴浸润式见习模式的运用,教育见习在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当中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对师范生专业成长的重要性渐趋明显。故按照《标准》的指导思想,教育见习理应具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见习与研究共进步”的基本理念,整体课程可划分为系统实践与理论研讨两大核心,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以两大板块的形式既并行贯彻又有机融合,通过“以经验课程为主,学科课程、经验课程和潜在课程整合”[5]的方式,实现从孤立的实践环节向综合的见习模式的转变。
2综合课程化见习模式的基本制度
综合课程化教育见习模式的内部制度应当被置于教育实践性课程体系的宏观框架下进行有机改革,坚持系统实践形态结合理论研究探讨的课程思想,秉承吸收浸润式见习模式的主体框架精华,在建设教育见习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全面开展。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见习课程基本制度的内部规范可以主要概括为以下五点:第一,需制订合理明确的课程计划,按课程管理规定进行提交、存档及施行。第二,在增加实践环节频率的情况下匹配见习理论研讨的相应增长,正确处理每学期内部两者的比例关系,通过教学计划确切执行。第三,编写或购进教育见习固定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理论指导作用,使其成为专业课程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并纳入教材管理体系。其中,教材内容可包括规定性材料、知识性材料、过程性材料以及实践指导手册等[6]。第四,选任长期专职的任课教师,强化教师组织与领导见习研究的功能,完善教育实践指导老师选聘制度、落实教育实践指导老师责任制度、强化教育实践指导老师激励制度[7]。第五,解决关键的经费问题,妥善考虑实践课程特殊性,大量增加经费拨款,合理规划经费使用,加强经费去向监控。
3综合课程化见习模式的形式内容
浸润式见习模式为见习工作者在系统实践的环节提供了较为合理的模型,综合课程化教育见习模式应在此基础上大力融入见习理论研究,实现理论学习与教育现场实践互相作用的动态过程[8]。
在系统实践环节,全程一贯的见习形式应当被继承并在见习时间与内容的结构布局方面更合理地规划。在大一学年第一学期,见习活动组织者大可不必急于将师范生投入课堂一线,相反地,通过在高师院校中进行听评课的技能学习,配以远程见习等方式加以讲解与贯穿,对三年的见习质量会起到基础性的提升作用。大二学年,在浸润式见习模式同课异构的实践方式基础上,专题见习与综合见习相结合的形式在见习活动的多样性、见习效果的显著性、见习结构的合理性等方面都会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大三学年,综合课程化见习模式应在保证见习频率的同时,努力提升见习质量。
在理论研讨环节,随着见习活动不断地推行,应当与之相对应地设有明确课时安排的见习研讨和教育教学研究。每次见习活动结束之后,任课教师应负责组织进行该次见习的探讨,形式可包括学生自身的叙事反思、小组之间的头脑风暴以及师生之间的研讨点评等,通过阶段性的理论指导强化对教育见习的再次经验与理性构建。在学期结束之后,总结性的见习研究交流课程可置于短学期,以一周的时长召开,活动强调师范生对课堂教学的再实践,同时重点以学科教学知识和教师教育理论对见习活动进行理性地总结与升华,完成实践环节与理论研讨的融合。
(二)实践应用中的配置与困境
综合课程化见习模式在从设想到实践的过渡中对经费、教师、技术等方面有较强的依赖与要求,这也就导致该模式可能在相应领域陷入困境。
1经费配置暴增与供给匮乏的矛盾
教育见习经过综合课程化规范之后,想要保证其实践各环节的有机进行,经费成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师范生见习行程的差旅费、基地学校的合作费、双方教师的正常工资与绩效激励费等,都使得教育见习的经费需求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这与极其有限的课程经费形成鲜明对比。校方与院系必然不愿为一门课程倾注大量财力,经费高需求与低供给之间的落差突显了高校课程管理中的矛盾。然而经费作为课程顺利施行的保障,倘若在该方面产生极大地匮乏则会导致教育见习环节经济手段的缺失,进而从见习可行性与积极性方面对见习活动的多方主体产生打击。
2教师配置提高与顽固守旧的对立
教育见习从实践环节到综合课程的转变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出现明显的提升。首先,教育见习作为一门规范课程,其任课教师需被长期确定;其次,任课教师在组织进行见习研究方面的负担大大加重;最后,高校与地方教师在联系、管理、指导等方面的职责与考评有增无减。这就要求双方教师具备极高的见习工作热情与自觉负责的工作态度,愿意在薪酬待遇与工作绩效失衡的情况下坚持为师范生的成长而付出。
但顽固守旧往往是部分教师长期具有的特性。从高校教师来看,透过功利主义思想对自身利益进行平衡之后,拒绝承担繁重的工作会成为大多数教师的选择,而激励手段在此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也十分有限。安于现状、拒绝变革是现今基层教师的主要格调,大力推行教育见习模式的综合课程化在一定程度上会遭致该群体的集体抵触与反抗。
3技术配置的升级与能力不足的冲突
综合课程化见习模式对技术配备的升级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远程见习技术与见习教材的编写。远程见习作为一种新兴的见习模式在国内的运用尚少,它需要具有校地信号准确对接、教学观摩时间统筹、见习过程多方互动等技术基础。而教育见习教材的编写则有着更强的专业性,涉及实践性材料的收集、理论提升、编排整理、出版等方面。
事实上,教育见习的管理者往往仅具备教育理论与技能,而无法从事相关信息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同时也鲜有接触教材编写领域。为避免该类缺憾的出现,今后在对见习技术的升级过程中可大力融合教育技术、教材编写人员等多方向的力量,来实现综合课程化见习模式的宏观完满。
我系学习实践活动共分为三个阶段,即学习调研阶段、分析检查阶段、整改落实阶段,每个阶段分为两个环节,依次为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环节。可以说,我系的学习实践活动思路清晰,主题鲜明,富有特色,初显成效。
1.积极动员,做到“四个到位”。我系党总支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作为2009年系党政工作计划中重点工作开展,做好充分准备,体现出“四个到位”:一是及时传达学习,做到思想到位;二是成立领导机构,做到责任到位;三是精心组织策划,做到设计到位;四是精心组织活动,切实讲究实效。
2.认真调研,“三位一体”推进工作。在学习调研阶段,我系坚持学习调研讨论有机结合,用学习指导调研讨论,在调研过程中学习,在调研基础上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习,三位一体推进工作的落实。在工作中,注重实效,力戒形式主义。把年度重点工作和近期发展目标有机地纳入到学习实践活动中。学习调研阶段管理工程系完成了2篇调研报告,分别刊登在学院《工作研究》上。
3.找准问题,认真剖析。分析检查阶段,管理系在前阶段听取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认真梳理来自各种渠道的意见和建议,重点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分析存在问题的主观原因。系认真召开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傅院长到会参加。同时,以党支部为单位认真开了专题组织生活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查找差距,明确方向,提出推动科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4.逐步整改,狠抓落实。在整改落实阶段,我根据学校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在广泛听取师生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紧扣主题,认真制订了有特色的整改落实方案,提出了8个方面整改措施,并且都规定了整改落实项目的分管领导和责任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解决的时限。
二、主要特色
管理工程西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要特色是:
1.领导带头,重在实践。学习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系领导干部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表现在:一是带头参加学习活动。二是带头开展调研活动。三是带头参加解放思想讨论。四是带头认真撰写各种材料。五是带头落实整改方案,深入课堂一线解决突出问题。
2.立足现实,科学发展。管理工程系围绕主题,积极行动但不轻举妄动,立足现实,遵循事物发展规律,逐步、有序、科学推进各项工作。例如以开放办学的理念,搭建各种平台,推动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和推动就业工作。本学期,在老师的辛勤工作下,我系学生捷报频传,erp沙盘模拟大赛再创佳绩,就业率全校第一,学生联系平台,家长、学校平台纷纷搭建好并正常运行,这些工作的进展为系学风的提高铺设了很好的基础。我系中青年教师成长迅速,全体教师大气、争气、正气,展现了知识分子良好的个体道德素质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主要收获
在学校党委领导和系全体党员、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系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
1.形成了发展共识。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系党员干部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重要意义、基本内涵和根本要求的理解,形成了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四点基本共识:一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增强推进管理工程系科学发展的使命意识。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以学生培养为中心,实施专业培养方案改革,推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三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全面加强内涵建设,确保顺利通过本科办学水平评估。又未雨绸缪,启动工商管理学科建设,为今后发展早作打算。四是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既抓好日常教学,又兼顾社会服务,不断扩大我系在社会上的影响,提高师生服务社会能力。
2.明确了主要措施。通过组织校外、校内调研,召开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党员组织生活会等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查找到发展中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班子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为我系谋划新的发展、实现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针对梳理发现的问题,经过研究,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推进科学发展、解决突出问题的主要举措。
4.列出了重点工作。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八个方面
5.推进了社会服务。学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我系学习实践活动开展达到了预期目标,但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和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系学习实践活动还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困绕系发展的部分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有些计划内既定的工作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得到落实,高端人才引进困难重重,需要继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建立完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继续抓好整改落实工作,推进系新一轮的科学发展。主要措施是以下方面:
1.继续加强理论学习,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
系将以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为新起点,继续加强班子的自身建设,进一步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转化为谋划系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系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系发展的实际能力,切实把全系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
2.继续实施整改落实方案,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
1.引言
《电工学》课程是任职教育培训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关于电路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电路实践基本技能的课程,其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目前,《电工学》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模式主要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以理论学习为核心,主要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课堂教学以理论讲授、分析推导为主,实践教学为巩固强化理论学习而服务,课后作业、辅导均围绕着培养学生理论基础与分析能力进行,课程结束考核也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与理论分析能力,整个教学组织与实施模式偏重于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因此有必要进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使该课程的教学能够充分体现岗位任职能力的培养。
经过详细的调研和论证,探讨并提出对该课程实施以“理论教学、实践活动、组织考核相互融合,技能培养目标为主,培养学生任职能力”的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教学改革,必须依托于一定的人力资源和现实条件,本次教学改革先在一个实验班进行。
2.条件准备与前期调查
实验班的全部80学时《电工学》课程进行全程实验室教学,教学地点为电工综合实验室;任课老师由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老师担任;教学所需实验设备、器材、演示板等将首先满足该教学班需要;教研室对该门课程进行全程跟踪调查、效果评估。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改革,课程组对现有教学演示板进行整理,重新制作一批轻便且实用的实物演示板,并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
开课前,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基本情况调查,调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学生的学习欲望情况调查。学习欲望是学习的动力源,在学习中作用巨大。开课前,对学生必须进行学习欲望情况调查。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欲望的程度,针对不同的程度实施必要的思想激励,让学生带着饱满的学习欲望进入学习过程。第二,学生的文化基础情况调查。学生的文化基础关系到课程开设的质量,必须对文化基础进行调查,摸清情况。调查的目的是掌握每一名学生的文化基础,为制定不同的培养策略提供可靠的依据,为以后提高《电工学》课程学习质量奠定牢固的基础。
除了基本情况调查之外,还组织行教座谈会,进行开课前思想状况了解,开课前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及时进行疏导,做到学习《电工学》课程前,将学生的心理状态调整到最佳。
3.教学实施与管理跟踪
采用实验室授课的方式实施教学,并且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对课程教学进行管理跟踪。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及时分析探讨,并反馈到教学实施过程中。
教学实施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课前预习阶段。每次下课前,布置预习下一次课的内容,并对预习情况进行记录、跟踪、评价,督促学生提高预习质量。教研室每周设置固定的时间开放实验室,供学生预习、实践使用。第二阶段,授课阶段。采用理论与实践活动在课内共同存在的方式授课,让它融合在一起,相互促进。通过实践活动理解电路的概念和定律,达到对理论的掌握。第三阶段,课后辅导阶段。及时了解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化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学习问题和思想问题,提高学习的质量。
具体的管理跟踪措施有三种。第一,课程预习管理跟踪。主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管理跟踪,对人员进行管理,对预习的状况进行评价,以达到预习的良好效果。第二,课堂纪律管理跟踪。课堂纪律设立成绩记录表,用以对学生课堂纪律进行管理。第三,课后自习管理跟踪。课后自习主要对学生巩固加深课内所学知识进行督促指导,对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记录。
4.考核评价与总结报告
平时成绩分为立理论平时成绩、实践平时成绩和课堂纪律成绩三块,做到全部课次都有记录,为学生的总评成绩提供依据。考试分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在课程结束后实施。免考项目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素质,突出技能特点,获学院、地市、省级以上电工电子竞赛等级奖励,取得国家电工职业证书者,就可免考,直接获得优秀。不符合免考条件的学员必须参加考核,主要包括平时成绩、课程结束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又可以细化为平时表现成绩和作业成绩,平时表现又可细化为纪律遵守情况、实践操作表现和理论学习状况等,作业包括实践操作作业和理论学习作业两部分。课程结束考核也分成实践考核和理论考试两部分进行。
注重评价效果,积极开展评价活动,将《电工学》课程评价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开展日常评价活动。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对老师授课情况进行评价。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解决学生学习中的情绪问题,二是解决学习理论或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老师授课情况评价,可以及时地修正授课方面的偏差,使授课始终有好的效果。第二部分,实施课程结束评价。总结课程教学的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为以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电路综合能力做准备。
教改后的课程总结报告分为多阶段双向进行,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阶段性总结报告。按照教学节点,让学生把这一阶段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意见建议等总结出来,老师再根据学生学习进度、学习状况,以及授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下一步计划安排,撰写阶段性和总结性报告。二是课程结束总结报告。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教学情况、个人学习得失,以及意见建议等进行总结报告,任课老师写出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结报告,课程组根据整个教改情况再进行总结分析。
5.结语
“理论教学、实践活动、组织考核相互融合,技能培养目标为主,培养学生任职能力”的教学模式,确实能够使得学生的电路连接能力、电路测试能力、电路理论应用能力、电路故障判断与处理能力等五种能力同时得训练。对比传统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电路工程素质和任职能力,从而为学习后继课程和积累工作经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