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5 14:57:1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师说教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从师的风尚,但是唐朝时候,人们却以从师为耻。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韩愈倡言师道,触犯流俗、勇气可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著名的文章《师说》。
二、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家之首。
三、解题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与“论”相比要随便些。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四、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查字词典疏通文字,并根据注解初步弄清文章的含义。教师巡回指导。
(2)请学生统计本课的生难字词,并注音解释,可将有关的内容整理在笔记本上,教师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将自己整理的内容写出,然后全班同学一起订正、补充。
2.具体研习,突出重点难点。
(1)请学生自由翻译课文,要放声翻译,提倡讨论。
(2)学生相互讨论,将自己的疑难问题提出,以求教于周围同学,最后全班统一讨论,请同学向全班学生和老师询疑问难,教师或引导学生回答,或亲自回答。
(3)学生朗读课文。
(4)教师范读课文。
(说明:本课主要任务是在理解写作背景、熟悉作家的基础之上把握文意,以学生自学为主,培养其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诵读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通过诵读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
第二课时
一、研习课文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古之学者必有师,这句开门见山,不仅起到点题作用,而且笼罩全文,概括了要论及的内容、范围。
2.分析第一段:作者怎样从理论上对中心论点作初步论证的?
讨论后明确:第一层:提出中心论点;第二层:正面概论教师的职能;第三层:反面论述无师不能解惑,从理论上阐明从师的必要性;第四层:正面提出择师标准;第五层:归纳上文,提出从师的原则:无贵无践,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3.分析第二段:
(1)说说这一段与第一段是怎样联系的?
讨论后明确: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通过针砭时弊,从反面论证第一段所提出的中心论点。
(2)这一段的分论点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第一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3)为了论证分论点,为了抨击“耻学于师”的人,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
讨论后明确:
a.纵比
古之圣人:从师而问。
今之众人:耻学于师。
作者的议论:圣益圣,愚益愚,其皆出于此乎?
b.自比
对其子:择师而教。
对其身:耻学于师。
作者的议论: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c.横比
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土大夫:群聚而笑之。
作者的观点: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4.分析第三段:
(1)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作出了什么论断?
讨论后明确:用孔子的言和行两方面的事例论证“圣人无常师”的论点,最后作者从孔子的事例中推断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结论。
(2)本段的分论点?所用的论证方法?
讨论后明确:圣人无常师。举例论证。
5.分析第四段:
提问:(1)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2)这段文字的作用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1)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倡导从师。
(2)说明写作本文的原因。
二、欣赏品味
问题: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讨论后明确:
(1)整句散句结合: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配合自然,错落有致。
(2)一个意思,多种句式。第二段结语一句比一句重。
(3)顶真修辞手法的运用。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幼儿期是幼儿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形成习惯最容易、最迅速的时期,因而也是教育的最佳时期和关键期。在这段时期,以适当的方式给幼儿以正面积极的暗示,幼儿就有可能在兴趣、自信心、情感、态度、价值观、自我意识、行为方式等诸多方面取得预期的进步。尤其对于保护幼儿的自尊心,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幼儿暗示教育作为幼儿这一特殊教育对象和暗示这一特殊教育手段的统一体,运用起来须有一定的技巧。方法得当,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采用适当的方式给孩子以有效的暗示教育呢?
一、话语“暗示”
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工具。幼儿基本上不识字的,他们所接受的一切教育、获得的所有知识基本上都是来自于成年人的口耳相传,在幼儿园主要是教师的口耳相传。因此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师的语言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教师能巧妙地运用积极的语言暗示,那教师即找到了一把与幼儿沟通的智慧钥匙。
1.鼓励性语言暗示
当幼儿遇到困难、失去信心时,教师应用激励性的语言暗示幼儿去积极的探索。如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有不少的幼儿不爱动脑筋怕麻烦,总想依赖教师,总说自己不会。这时教师就可以说:“你很棒的,动动脑筋自己试一试,老师知道你一定能行的,加油!”“再试一试,这回肯定行。”等等这样的语言来暗示幼儿,这些语言对即将失去信心的幼儿来说,无疑是一种支持性的力量,可以成为幼儿解决问题的动力,坚定完成任务的信心。当幼儿有自己的发现和看法时,教师也应及时的给予鼓励的语言暗示,如“嗯,真不错”“你真行”“你的想法很特别!”“好样的!”“好孩子,继续做下去一定行!”这些语言能给幼儿极大的鼓舞并能激发他们进一步表现的欲望。
2.引导性语言暗示
当幼儿遇到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我们不能直接给予答案,而应当运用一些引导性的语言暗示幼儿主的去探索。如在一次课间,洁洁小朋友们跑来告诉我:“老师,架子上的花瓶倒啦!”我说:“是吗?什么原因呢?”她回答:“可能是窗帘没有拉好,风太大了!”于是她拉好窗帘。不一会儿花瓶又倒了,这回跑来了几个小朋友们告诉我:“老师,花瓶又倒啦!”我还是说:“这回又是什么原因呢?”只听泽泽说:“可能是花瓶里的水太少了。”于是他们几个到洗手间把花瓶里的水灌满。“老师,这回花瓶不倒啦!”洁洁开心地告诉我。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不一定要及时给出标准答案,而可通过一些引导性的语言暗示,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寻找答案。
二、行为“暗示”
陶行知先生强调教师要“以教人者教己”,言传身教。身教胜于言教,“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教师的日常行为是幼儿成长初期最平常、最直接、最具威性的影响源。
1.表情暗示。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表情暗示孩子,营造一种愉快的心理氛围,让孩子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习。如,在孩子每日来园时,老师送上一个“老师喜欢你”的微笑;在孩子不自信时,送上一个“你是最棒的”的眼神;在孩子遇到困难时送上一个“相信你能行”的目光……在老师一频一笑的暗示表情中,孩子得到了鼓励,增强了自信。
2.动作暗示
动作是最直观的,很易引起孩子的注意。所以,利用动作来暗示孩子也会起到好的教育作用。如前不久,由于天气寒冷,因此老师们纷纷买了暖宝宝,快递寄来后,老师便用上了,捂在手上多暖和呀。可是第二天,班上有几个孩子也带来了暖宝宝,我问家长:“为什么让孩子带暖宝宝,老师没让带呀?”只听家长这样回道:“孩子回来说老师也用这个的,我也要带一个去!”可见老师不经意的行为在孩子中竟产生了如此影响。于是我反省自己,舍弃暖宝宝,带着孩子做起了运动,搓手、跑步、用力做操……在老师的行为表率下,孩子勇敢地赶走了“北风爷爷”。
三、榜样“暗示”
听过一则关于《南风先生》的故事:“北风与南风打赌,看谁的力量更强大,他们决定比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无论怎样猛烈,行人只是将衣服越裹越紧;而南风只是轻轻拂动,人们就热得敞开大衣。”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一些顽皮的孩子,老师反反复复的批评也许起不到什么做用,而旁敲侧推的榜样暗示却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班有个泽泽小朋友,生性好动,比较顽皮,经常提醒他不该怎样,应该怎样,收到的教育效果甚微。一次,他在做手工时,废纸剪得到处都是。于是,我变了个法子对边上的思思说:“思思真是个讲卫生的好孩子,你们看她做手工时桌上多干净呀!老师真喜欢,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吗?”一边的泽泽听到后,不好意思地瞧瞧我,也悄悄地开始收拾了。可见,有时教师的反复说教,还不如给孩子树起典型的榜样,对孩子进行暗示,让孩子在观察榜样的过程中,自我反思,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四、情境“暗示”
暗示法的倡导者洛扎诺夫曾指出:“即使最强烈的观念,除非和个人的无意识心理倾向相结合,和他的态度动机相结合,和他对某一事物的期待相结合,和他的需要兴趣结合,并且和它个人的情绪、智能、意志以及需求等特性协调,否则是不能产生暗示的效果的。”因而我们应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积极的暗示情境,以适当的方式给孩子以合理、有效的暗示影响。
1.物质情境暗示。
教育者应该努力让幼儿置身于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之中,从而获得各方面的积极暗示。如每一个主题活动开展中,我们都可创设一个与之相关的物质教育情境来暗示孩子。在开展活动“马路上各种各样的线”时,我将幼儿常见的马路上的各种各样的线贴在班级的地面上,让幼儿学习走“人行道”、横穿马路时走斑马线等;实施系列活动《伞的世界》时,我在班级内悬挂了各种款式、各种颜色和大小的伞,让幼儿积极的去感受,引起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
平时创设环境时可以选择图示、标记乃至物品摆设等不同方式,来塑造一个积极的暗示情境,给孩子以合理、有效的暗示影响。如在区域里贴上各种标记暗示孩子遵守规则,在语言区里贴上安静的标志提醒幼儿小声说话,在角色游戏里贴上排队的图示,提醒幼儿要有秩序,在卫生间里贴上洗手的图示,暗示幼儿别忘了便后洗手等等, 活动室的标记暗示,像一道流动的风景线,时刻提醒着幼儿,从面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案例教学法是基于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分析技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专业教学的目的,选择一个典型案例,引入一个具体的事件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学生自主思考或集体合作,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达到教学目的的方法。案例教学法不仅适用于金融学硕士的培养,而且非常必要。
1.1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新型的金融专业人才 案例教学法则是启发式教学,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和自主分析,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当中,案例没有标准的答案,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多的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而这些正是新经济环境下,金融业对金融人才的需求条件。案例教学法为金融专硕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方向。
1.2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案例教学是基于案例推理,从个案中得出的规律性原则。案例教学法需要更为优秀的师资队伍,需要综合素质极高的教师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而不是单一的传授知识。这样可以大大促进教师去积极寻找反映现实金融活动的各类有代表性的案例,编写和分析案例,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并不断地进行案例的更新。这必然促进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
1.3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角色是听讲者和知识的接受者,学生处于较被动的地位。而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必须扮演一个积极参与者的角色。在课前学生要认真阅读教师指定的案例资料,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结论,并与他人进行辩论,学生从被动到主动。案例教学法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金融学专业硕士案例教学的主要方式
2.1 启发式―实证型案例教学 启发式―实证型案例教学指在教学中为了说明某些观点或原理,而列举现实事例,通过对实证案例的介绍,启发学生思考案例中的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案例可能会产生的结果,及对产生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教师在这种案例教学中扮演启发激励的角色,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这种教学方式不仅紧跟现实问题,更能生动灵活地让学生掌握相关的金融理论和金融观点,让学生对金融知识更加直观掌握和记忆。
2.2 讨论式―分析型案例教学 讨论式―分析型案例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小组,学生利用知识来讨论案例,最终以小组形式展示讨论结果。这种案例教学的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讨论和分析的过程中,也能相互取长补短,更加深入地了解金融知识。教师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扮演总管理和总指挥的角色,因“组”制宜,对每个小组的不同特点进行不同方式的引导。
2.3 操作式―模拟型案例教学 操作式―模拟型案例教学是在教学过程当中依据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分别充当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性的实践活动,这适合金融学中的证券投资,公司理财等需要真实操作的课程讲解。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双方投入,教师亲自实践,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操作,更好地掌握金融运作的实际情况。
2.4 报告式―信息型案例教学 报告式―信息型案例教学是为了配合理论知识,让学生自主地去搜索相关信息,并以报告的形式递交自己的研究结果。这种案例教学方式,重在培养学生的知识收集能力和整理能力。教师布置好需要查找的知识信息后,指导学生如何分析信息,并将信息总结成报告形式。这种教学法能很好地展示每个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3 金融学专业硕士案例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知识结构
距今
时间
(年)
发现
地点
所属
时代
生产
工具
经济
状况
社会生活
状况
社会组织
特点
历史
地位
原
始
社
会
原
始
人
群
元谋人
170万
云南
旧
石
器
时
代
打制
石器
迄今为止
发现的我
国最早人
类
北京人
70~
20万
北京
周口
店
打制
石器
天然火
简单语言
集体劳动、共享食物、群居生活
早期人类
的典型代
表
母系
氏族
公社
山顶洞人
1万8
千
北京
周口
店
打制
石器
磨制
石器
用骨针将
兽皮缝皮
衣服、人
工取火
按血缘组成固定集团、集体生活
母系氏族
公社的开
始
半坡人
5千~
7千
陕西
西安
新
石
器
时
代
磨制
石器
弓箭
粟、菜、
麻、家
禽
用麻织布、
彩陶定居、建房屋
母系氏族繁荣时期妇人居主导地位共同劳动、消费平等生活
母系氏族
公社繁荣
时期在黄
河流域的
典型
河姆渡人
5千~
7千
浙江
余姚
磨制
石器
骨器
木器
水稻
家禽
陶器、定居、建木结构房屋
母系氏族
公社繁荣
时期在长
江流域的
典型
父系
氏族
公社
大汶口中晚期
人
4、5
千
山东
泰安
陶器、玉器
贫富分化、
私有财产、
阶级产生
父系氏族
公社时期
在黄河流
域的典型
原始社会
开始解体
原始
社会
解体
黄帝、炎帝、尧、舜、禹
4千
黄河
流域
部落联盟
及其战争
大禹治水
禅让制度阶级社会逐渐形成
原始社会
向奴隶社
会的过渡
教学建议
易错概念
处于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前期为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中晚期进入了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是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典型。课文中,着重介绍了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社会状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误将整个大汶口文化看作是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典型代表。
教学设计思路
在学生阅读本课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梳理本课知识结构,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我国原始社会的分期以及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母渡文化、半坡文化、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炎帝、黄帝和尧舜禹时期的特征。
扩展资料
遍布中国大地的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一、我国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化石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经历了数十万年以上的原始社会时期。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的古人类化石遗址和考古学文化,有以下几种可作代表:
元谋人。早期类型直立人的代表。1965年5月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附近元谋盆地东侧山麓的小丘上,发现同属一个不大年龄的人体左、右上内侧门齿化石两颗化石。以后经多次发掘,在元谋人化石所在的褐色粘土层里,又发现了石器、炭屑和哺乳动物化石。表明约在170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已在这里生息繁衍。(胡承志:《云南发现的猿人牙齿化石》,地质学报,1973年第1期)
蓝田人。1963年在陕西省蓝田县发现蓝田人头骨、颌骨化石及其文化遗物。蓝田人属中更新世时代,包括蓝田县城东的九间房公王岭和城西北的泄湖陈家窝两个点,前者距今78~80万年,后者距今50~60万年,两地相距29公里,除发现人类化石外,还出土有石器、动物化石、炭屑等。(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陕西蓝田新生界现场会议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65年)
北京人。距今约40~50万年,北京人化石自1921~1966年历次发掘所得,共有头盖骨6个、头骨碎片(包括单独的面骨)14块、下颌骨15块、股骨7段、胫骨1段、肱骨3段、锁骨1根、月骨一块、零散和附连在颌骨上的牙齿153颗、约代表43个个体。除人类化石外,尚有大量的石器、骨器和角器以及丰富的用火遗迹。(贾兰坡:《中国猿人及其文化》,中华书局,1964年)
丁村人。1953年在山西襄汾丁村一带,发现有旧石器和动物化石,1954年和1976年又两次发现人类化石。丁村遗址是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典型遗存之一。在石器中,三棱大尖状器最具特色。丁村文化距今15~10万年。(裴文中等:《山西襄汾县丁村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59年)
山顶洞人。1930年在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发现,故名。属于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距今约18,000年。除人类化石外,还出土有穿孔饰物及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并发现中国迄今所知最早的埋葬方式。(贾兰坡:《中国在陆上的远古居民》,天津人民出版社,1978年)
我国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还有马坝人、长阳人、资阳人、柳江人、河套人等,古人类化石遗存十分丰富。
二、我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