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文化范文

时间:2022-06-15 10:37:3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审计文化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审计文化

篇1

审计文化的构成是多元复合的,概括来讲,主要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本文化。审计人本文化,是指将审计从业人员作为审计行业的根本,由个体文化集合而形成的行业群体文化。人本文化主要包括价值观念、职业素养、行为导向等等内容。价值观念是人本文化的核心,由于个体是群体的基本单位,个体的价值取向、工作宗旨影响着整个审计行业的发展方向。同时,部门的整体文化也可以反作用于个体的价值观念,通过群体统一的价值标准,对个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职业素养分为专业技能和敬业精神两个方面,专业技能指从业人员的审计业务水平,高水平的业务能力对树立审计形象、提高审计威信、打造高质量的审计产品都能起到重要作用。而个人的敬业精神则可以使审计队伍形成号召力、凝聚力的价值体系,为审计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慧源泉。行为导向主要包括领导决策导向和模范典型导向。部门领导处于部门工作的顶层,领导的驾驭能力、领导艺术、思维素质是审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模范典型对群体的导向作用同样不能忽视,在群体中成功地树立一个模范,就等于成功地传播了一种文化。基于价值观念、职业素养、行为导向在文化中的巨大作用,人本文化是审计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审计文化的灵魂。

(二)制度文化。审计文化是通过对审计人员的工作和行为进行规范和限制所反映出的行业文化规范。制度文化由编制组织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两方面组成。编制组织制度约束了审计的规模、形式、组织架构等内容,反映了审计的开展程度和对经济的监督力度,也反映了审计在经济建设整体中的地位。内部管理制度,包括已出台的各项法律法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权利义务规定等。

制度文化的发展程度,反映了审计文化的发展程度。审计制度的优越性也决定了审计职能发挥的大小,能否在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审计制度文化就是审计文化的脉络,直接呈现出审计发展的“脉象”。

(三)物质文化。审计物质文化是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创造出的以审计产品为形态的文化表象。主要有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有形产品就是以审计报告、审计意见、审计决定等为书面载体的审计成果。这种有形产品的审计成果,反映了审计创造的经济价值效益,直接促进审计行业的发展。无形产品指审计的形象、威望和信誉。在注重有形成果的同时,不能忽视打造无形产品的重要性,通过提高审计的形象、信誉,可以增强审计人员的荣誉感和自信心,也可以增强审计部门的威严,促成有形成果的取得。

物质文化与人本文化、制度文化是相辅相成的,优秀的人本文化和先进的制度文化能创造丰硕的物质文化,而丰硕的物质文化又能吸引优秀人才、促进制度建设,推进人本文化与制度文化的发展。物质文化是审计文化的精华表现,是审计文化的窗口。

二、创新审计文化的必要性

审计文化具有弥补功能,可以弥补审计法规刚性管理的不足,以价值观、信念、审计追求、社会责任感等所构成的柔性管理,来激励、引导审计行为,起到一般审计管理所起不到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审计文化是十分必要的。

(一)审计环境的变化,要求创新审计文化。应当看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健全、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以及经济监督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和运用,为审计工作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外部环境和发挥职能作用的广阔天地。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经济改革步伐明显加快,也对审计提出了新的挑战,迫切需要创新审计文化加以应对。如: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审计对加入WTO后的经济驾驭能力亟待提高的问题;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如何走信息化发展道路,加快提高审计队伍素质问题等要求我们必须顺应时展,创立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审计文化。

(二)审计责任的加重,要求创新审计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各级党委、政府对审计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不断赋予审计以重要任务并提出更高标准,要求审计不仅要对经济运行全过程进行监控,还要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依据。那么,审计如何将党委、政府意图结合到实际工作中,审计部门能不能、如何参与宏观决策;同时,审计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也越来越高,普遍希望审计在经济监督中发挥越来越大的监督作用。那么,审计如何在严格财经法纪监督方面加大执法和查处力度,在对其他业务部门监督的同时,如何加强自身廉政建设,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这些问题,都需要与时俱进地创新审计文化,不断增强审计的凝聚力、创造力。

(三)审计机制的不断完善,要求创新审计文化。应当看到,近几年审计机制建设的成效是明显的,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缺陷,除争议已久的审计独立性的问题以外,笔者认为目前困扰审计工作最大的机制障碍就是“横不到边”、“纵不到底”。“横不到边”即管供应的单位没有审计监督权,管审计监督的单位又不能掌握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来源和具体数额,管供分离加大了审计的难度。“纵不到底”,县乡以下单位没有审计机构,经济的全程监督、全面监控无从谈起。这些机制上的缺陷都需要创建以革新制度文化为核心内容的新型审计文化来加以完善解决。

三、创新审计文化的具体举措

(一)创新人本文化是审计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首先要建立审计人才准入标准。目前对审计业务能力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权威性的论证办法,应借鉴会计资格考试和注册会计师等评价标准,对审计从业人员业务水平进行科学定位并制定严格的准入制度,必将大幅度提高审计队伍素质。在对业务能力考评的同时,还要对从业人员的价值观念、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等进行考核,从而培养审计群体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群体的职业素养,达到创新人本文化的目的。

领导艺术也是审计人本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部门领导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创新精神,经常审视本部门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和发展方向,并以此判断本单位已形成的审计文化是否符合单位的发展目标和要求;要坚持与时俱进、坚定不移地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善于把血缘、情缘文化转变为以工作、事业为重的理念;把硬式管理的陈旧理念,转变为“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把注重培养部门细小行为规范的肤浅理念,转变为注重培养部门集体意识文化的理念。

篇2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3-0124-02

按照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十二五”期间是促进文化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阶段。与此同时,国内审计文化研究日臻繁荣,故探究目前已经形成的研究成果对于理清未来研究思路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不仅有大量的期刊文章,而且已经有专家出版专著,分别从审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审计文化内容要素、企业文化、不同审计种类的文化等角度开展审计文化研究。

一、从审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研究审计文化

审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对于审计理论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莫茨·夏拉夫的审计假设起点研究拉开审计理论研究的大幕开始,业内专家学者纷纷提出了构建审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以审计环境为逻辑起点构建审计理论体系(刘明辉,2003);以产权理论为逻辑起点构建审计理论体系(万力。2007);以审计目标为审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杜宁,2002);苏孜(2001)则提出二元论,即将审计目标和环境结合起来作为逻辑起点来研究审计理论。2004年,安徽省审计文化研究课题组则从审计文化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应该满足的条件人手,提出了审计文化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是审计文化理论研究的切人点和导向,并以此为基点构建审计文化理论结构的框架:审计文化目标——审计文化理念——审计文化制度——审计文化建设,提出审计文化建设以“人、法、技”为核心,将审计文化研究上升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同年,陈正兴、周生春撰写出版了《审计文化研究》一书,从审计文化的概念人手,阐述了审计文化研究的重要性及原因和方法,并从文化的不同视角,如环境、结构、功能和变迁等,探讨了中国审计文化的历史、现状与理想模式,提出审计文化建设的思路。同年底,审计署审计文化建设研讨会明确了审计文化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作用及审计机关文化建设的原则与途径。的确,这些研究成果使审计文化研究在2004年达到了一个高峰,业界从不同视角大力开展对审计文化的研究。

二、从审计文化的内容要素进行研究

现阶段,我国审计文化研究较多地关注审计文化的内容要素。主要有两种看法:第一,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审计文化包括审计物质文化、审计制度文化和审计精神文化(刘誉泽,2009)。其中,物质层面的审计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审计信息化建设,这不仅是一场审计领域的变革,而且也是解决审计文化悖论的有效途径(陈正兴,2003);制度层面的审计文化的创建过程历经四个阶段:创造积淀期、接受期、稳定期和完善发展期(陈正兴,2003),其内容包括审计组织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审计规范及审计法律、法规、准则和职业道德的建设和完善;精神层面的审计文化建设,是审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包含了审计价值观建设、审计职业道德建设、审计知识素养建设、审计信用文化建设等。第二,徐彦夫(2005)提出审计文化内容包括审计行为文化、审计管理文化和审计制度文化。

也必须看到,审计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整体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一种理论总结。审计文化包含审计理论中的审计规范、审计准则、审计职业道德以及为审计人员共同接受的观念、看法和思维方式等(刘红升,2002)。石爱中(2002)阐述了审计文化的六个特征,并把审计文化的具体内容和精神内涵归纳为:确定责任和真实、服务权利和公众、恪守独立和谨慎、遵循准则和规范、追求能力和修养、崇尚理性和证据、主张证明和公开、维护秩序和法制。周生春等(2003)指出审计文化结构是审计文化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排列秩序和搭配状态,其关系结构由显性和隐性两个部分构成。

三、从企业文化的角度研究审计文化

刘慧凤等(2008)的研究表明:公司治理文化对会计信息披露发挥了主导作用,会计信息披露不仅反映公司治理的结果,体现公司治理文化特征,而且还反作用于公司治理。审计文化建设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陈正兴(2003)强调了审计文化建设中领导的创造者、倡导者、示范者等的重要作用。马梅香(2005)提出企业审计文化的内容包括审计的价值观、审计精神、审计道德、审计行为准则和审计实施等。总之,审计文化构建的核心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马亚男,2011;唐军,2003)。

四、从不同审计种类分别进行审计文化研究

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独立审计形成了我国三位一体的审计体系,由此也形成了不同的审计文化。

(一)国家审计文化

审计署在《2008-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王善平等(2010)提出把国家审计制度融人国家审计文化建设中,使国家审计人员在被“灌输”和“强制执行”中逐步形成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共识,形成确定的国家审计文化。刑莉萍等(2011)进一步阐释了国家审计核心价值观作为审计文化最本质、最核心的因素,决定着审计文化的发展方向。管亚梅(2005)发现政府审计文化具有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差异,因此,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文化作用机制应注重审计文化的立体构建,将知识等因素和审计人员融为一体,使审计群体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将审计组织的管理与控制深入到审计人员的思想深处,形成“内控”机制。从而,通过在审计客体和社会公众中树立自己的形象凸显审计文化的“外化”。黎一幸(2006)强调审计文化是变革时代国家审计发展的基点,国家审计职能的确定及发挥作用依赖审计文化的选择和定位,进一步提升了国家审计文化的重要性。廖莹(2008)则从宪法思想的角度剖析了其对审计文化的影响。

(二)独立审计文化

王继敏(2011)认为独立审计文化有六方面的特征,并受法律、环境和情感等三方面因素的影响。高娟(2011)基于传统儒家文化,在分析了独立审计“仁”、“义”、“礼”、“智”、“信”的两难困境后,提出会计师事务所的伦理体系应由基本原则、规范体系及评鉴标准三部分构成。郑琳等(2005)分析了审计物质文化、审计制度文化及审计精神文化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发现目前已经形成的一些审计文化理念只是局限于单个会计师事务所,尚未形成理论体系和文化氛围。作为“人合”的会计师事务所,应与合伙制精神相适应,打造协同、平等、自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参与意识的合伙文化。

(三)内部审计文化

随着经济发展,内部审计的作用日益凸显。从现有文献来看,内部审计文化研究主要始于2011年。赵娜(2011)认为,内部审计文化建设包括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特别是通过完善制度建设等发挥内部审计协会在内部审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尤广辉则提出(2011)内部审计文化建设应以职业道德建设为载体。因为内部审计的核心价值观是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的核心,集中表现内部审计人员的意志、道德追求和素质水准。宫军(201 1)在阐释了内部审计文化特征的批判性和建设性的关系基础上,认为内部审计与企业文化联系日益丰富是内部审计发展的重要标志,国家审计也通过企业文化途径影响内部审计,并得出结论:内部审计文化的使命是建设共性和个性的审计文化。

五、审计文化实证研究

篇3

审计文化是审计部门在长期的审计实际中积累的各种物质形式、行为规范、管理制度、价值观念、职业道德等各方面的总和。我国审计事业经过20年的探索、实践,开始步入成熟期,正面临着总结经验、开拓创新、不断深化、寻求进一步发展的新阶段。此时,开展审计文化研究,探索审计文化建设规律,加大审计文化建设力度,对于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对于加强审计机关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审计人员政治业务素质,推动审计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审计文化建设必须明确审计文化的定位

何为文化。文化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研究者见仁见智,言人人殊。据说,全世界给出的文化定义已达万种以上。对此,当代西方学者罗威勒颇有感慨:“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别的东西比文化更难捉摸。我们不能分析它,因为它的成分无穷无尽,我们不能叙述它,因为它没有固定形状。我们想用文字来范围它的意义,这正像要把空气抓在手里似的。当着我们去寻找文化时,它除了不在我们手里以外,它无所不在。”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在不同层面上使用文化概念所致。据我们考察,从大的方面讲,文化至少有三个层面的意蕴:一是人类层面。这是最广义的文化概念,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自然”。文化是相对于人而言的,离开了人,无所谓文化;离开了文化,人也便还原为动物。从这个意义上讲,世界上万事万物,只有两类:自然的、文化的;二是社会层面。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经济”、“政治”。根据的社会结构理论,整个社会是塔形结构,经济是基础,政治在中间,文化在上层。虽然政治和文化同属上层建筑,但文化无疑是处在塔尖的位置。经济对政治和文化具有决定和制约的作用,政治和文化也对经济有着促进或阻碍的反作用。经济主要满足社会的生存需要,政治主要满足社会的组织需要,文化主要满足社会的精神需要。它们相互分工又相互协调,共同维系着社会的运转;三是精神层面,归根结底,文化是理念、是精神,核心是价值观。所谓文化的冲突、文明的冲突,实质就是价值观的冲突。但价值观是抽象的、形而上的东西,须通过某种载体才能外化出来,于是就有了形形的文化现象。人类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而形成的生活方式及其产品,无论是物质产品、精神产品,无论是法律条文、管理制度,无论是交往礼仪、风俗习惯,无论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都是文化的不同表现形态。当我们说文化具有阶级性、时代性、民族性等差别时就是因为其背后的价值观这一质的规定性不同。“审计文化”概念当属第三层面,是文化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文化大海洋的一掬小浪花。审计文化属于一种职业文化,它是审计组织及其人员在履行法定职责、实施经济监督行为时所恪守的理念、所追求的价值、所遵循的规范、所体现的风骨、所展示的形象。

二、审计文化建设必须了解审计文化的个性特质

审计价值观,据我们理解,其最主要的个性特质应为:独立、依法、公正、进取、奉献,构成了鲜明的审计精神或曰审计理念。这种审计精神,一方面规定了审计存在的合理性,保证着审计的发展方向;一方面使审计与纪检、监察、工商、税务、财政、统计等不同文化系统明确区分开来。有着特定内涵的审计精神,来源于审计工作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其形成过程中,既吸收了中国传统审计文化中的精华,又借鉴了外国审计文化中有价值的成分,因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时代特征的先进文化。

――独立。只有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从而产生了经济责任时,以监督、鉴证为使命,独立于双方的审计才应运而生,因而,独立是审计文化最本质的特征。审计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组织上的独立性;二是人员上的独立性;三是工作上的独立性;四是经费上的独立性。

――依法。作为专司经济监督的部门机构,依法审计是审计机关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因而也是审计文化最亮丽的特色之一。依法审计是依法行政在审计监督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这里的“依法”是从两个向度上而言的:一个向度指向审计客体,即被审计单位及其经济活动。审计机关必须依据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权限,履行监督职能,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账目,对照法律法规判断其是否真实、合法,是否有效益,评价其经济责任,处理处罚其违纪违规行为,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公正。设立审计机关,实行审计监督,是国家追求社会公平和效率的一种制度设计,而实现这一目标,则有赖于审计人员的公正执法。公正,无疑应是审计工作者履行职责时基本的价值取向。法律是保护绝大多数人利益的,因而公正的第一个含义应是严格依法办事。凡是有法可依的,审计人员在搜集审计证据,评价审计事项,处理、处罚违规行为过程中,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不能徇情枉法,更不能。惟有如此,才能真正收到保护改革者、帮助失误者、打击犯罪者的效果。

――进取。审计文化具有开拓进取的品格,具有自我完善的能力,这是特定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从主观方面讲,我国社会主义审计制度创立时间尚短,正处于发展完善过程之中,审计的体制、审计的法制、审计的内容、审计的手段等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调整和改进。从客观方面讲,我国经济和社会同样处在改革发展进程中,将不断产生对审计新的需求,客观上要求审计必须适应新的形势需要,承担新使命,扮演新角色。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经济效益审计、计算机审计等,都是在历史进程中出现的新课题,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审计将无法在时代舞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另外,文化是与自由联系在一起的,审计人员只有不断开拓进取,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质,逐步认识并掌握审计工作规律,才能实现从审计的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可以说,审计文化就是审计人员手中从必然走向自由的火炬。

――奉献。奉献是与廉洁联系在一起的,其完整的含义应是廉洁奉公,无私奉献。一般说来,各行各业都需要奉献精神,但在审计文化系统中,奉献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它是整个审计价值体系的道德基础。如果审计人员不能廉洁从审,就会在物欲横流中丧失自我,审计的独立性将无从谈起;如果审计人员缺乏奉献精神,就会在名缰利锁中不能自拔,依法审计、客观公正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说,廉政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是审计工作有效运行的必要保证。审计价值观的内核当然不止这些,我们的枚举和描述也难尽周延,但以上所述,当是审计文化的精髓所在。

三、我国当前审计文化的建设的具体构想

文化研究中的功能学派认为,文化在其最初时,以及伴随其在整个进化过程中所起的根本作用,首先在于满足人类最基本的需要。这种需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生物性需要;一种是社会调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当人的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其他更高一级的需要就出现了,而后者是起着主导作用的。”这些论述,对于今天审计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审计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加强社会主义审计文化建设,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效途径。而实现这一目标,须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审计文化建设要有利于审计组织目标的实现;二是审计文化建设要有有利于审计人员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我们认为在审计文化建设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文明审计是审计文化建设的核心

大力弘扬依法审计、执法为民、文明审计的核心价值理念,倡导以爱岗敬业、公正执法、规范执法、廉洁奉公为基本内容的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既要维护审计的严肃性,又不以监督者自居,要懂得尊重他人,杜绝以权压人、不依法办事、不按程序办事等不文明行为。使全体审计干部明确价值取向,提高精神境界,增强综合素质,把个人的价值实现与审计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要以对党和国家忠诚、对人民负责、对事业追求的崇高境界,以文明、科学、守信、创新、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精神状态,体现出一种良好的文明素质。

2.审计制度文化建设要注重实效

审计制度体系是为保证审计组织目标的实现而设立的,审计组织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需要的不断变化而随时做出调整,因此,审计制度文化建设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适时出台新的制度规定,定期对现有制度进行清理修订,以保证制度的先进性,才能有效适应外部环境要求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制度建设方面,一是要注意覆盖面,使各个岗位、各个环节都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二是制度之间要相互衔接,不能彼此矛盾,让人无所适从;三是狠抓落实,注重实效。现在有些地方不是缺少制度,而是重制定,轻落实,满足于把制度印在纸上,贴在墙上或发到手中,但究竟执行得怎样,却没有保证措施,制度成了某种应景的东西,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要杜绝此类现象,真正把制度落到实处,我们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1)领导带头。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会产生巨大的带动效应。(2)典型引路。树立遵守制度的模范,发挥榜样的无穷威力。(3)专职督查。设立专门机构或人员对制度执行情况及时进行督导检查,并将有关情况公之于众。(4)奖罚机制。通过奖优罚劣,发挥激励和约束两个机制,从而形成一种强有力的导向。

3.营造浓厚的审计文化氛围,既培养道德情操

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审计文化具备更深厚的底蕴。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指出,人要彻底摆脱动物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必须经过“两次提升”。一次是通过一般生产,在物种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另一次是通过一种能够有计划地生产和分配的自觉的社会生产组织的建立,在社会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因此,审计行为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依归。行为文化建设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是一个长期濡化、养成的过程。最近,审计长在一次审计干部培训班会议上说,搞审计是要得罪人的,从个人利益上看是要吃亏的,但是,为了党和国家、人民的利益,在审计岗位上就必须遵守职业道德,要耐得住寂寞,要严格要求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党和国家的事业,才能赢得老百姓的拥护和称赞。审计文化建设要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并不断加以推进。审计文化建设要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好的平台和载体,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好的与审计工作相结合,渗透到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思想政治工作为审计文化建设提供导向,使审计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影响更加深远。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与审计工作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为营造良好的审计文化氛围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篇4

其次,公正廉洁是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的基本价值取向。审计的公正性反映了审计公正的基本要求。一要严格依法办事。审计人员在收集审计证据、评价审计事项、做出审计判断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不得徇私枉法、。做到知法、懂法、执法。二要实事求是、不偏不倚。审计人员在遇到法律法规或规章制度规定不明确的情况下,在评价、判断审计事项时,不为个人情绪所左右、不受他人干扰,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不偏不倚。三要在审计过程中,与被审计单位或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审计人员,应当回避。只有这样,审计工作才能取信于审计授权者和委托者以及广大群众,树立起审计的权威形象。廉洁从审属于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范畴。

再次,进取奉献是时代赋予审计人员的责任。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是审计文化的品格,是时展赋予审计工作的责任。我国审计事业正处在如何转型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审计事业从体制、法制、内容、手段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审计机构及其人员必须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审计需要跨学科知识,审计人员要勇于应对技术环境的变化、审计职能的转变对审计人员提出的挑战,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不断进行知识更新,不断提高自身政治思想素质,才能逐步认识并掌握审计工作规律。无私奉献是审计价值体系的道德基础。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奉献精神,但对于审计文化,无私奉献尤其重要。审计人员必须学会忍辱负重、耐碍住寂寞。如果审计人员缺乏奉献精神,就不能做到爱岗敬业,热爱审计岗位、现身审计事业,更谈不上开拓创新。

最后,和谐服务是审计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和谐的审计文化是充分发挥审计职能的重要基础。具体审计而言,要达到以下两方面的和谐:一方面是审计者与被审计者之间的和谐。在实际工作中,审计组织、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对象事实上是在进行一种博弈游戏,只有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心态,审计人员赢得被审计单位的信任,获得理解和支持,让双方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才能更充分发挥审计的职能。审计是一项团体作业的职业,团结和谐、互助友爱的内部人际关系是顺利开展审计工作的保障。服务社会、服务企业是审计在转型时期提出的新要求。审计正从查错防弊的单一功能向管理审计、效益审计等方向发展。服务正在成为审计的重要职能。从某种意义上说,审计监督是治标,审计服务则是治本,要标本兼治,才能更充分发挥审计的作用。帮助被审计单位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源,提出整改建议,帮助被审计单位堵塞漏洞,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防止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改善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水平,才是审计的目的所在。

第二,审计文化建设的途径。审计文化是推进审计工作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搞好审计文化研究,对激发审计人员的活力、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提高精神境界和文化素养、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提供保障有力的物质基础。审计文化建设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开展审计项目所需费用,必要的办公用品、设备,现代化的通讯设施、应用软件等,为优质、高效地开展审计工作提供保证。同时要注重关心审计人员的生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在物质建设方面应坚持“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成本效益”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现有经济条件出发,以满足工作需要为原则,严禁铺张浪费;提倡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强化成本效益意识,加强审计成本预算,做到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效益。

篇5

审计文化对公安现役部队审计事业的发展成败的关键因素,更是现役部队长远建设和科学发展的有力保障。好的审计文化不仅能够培育先进的审计理念,树立正确的审计价值观,激发审计队伍的战斗力和创造力,完善审计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推动审计事业的发展,而且有利于为现役审计创造良好的氛围,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心,为部队审计事业的发展提供方向和指引、智力支持和精神激励。加强现役部队审计文化建设研究,是部队内部审计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公安现役部队审计文化的内涵

公安现役部队审计文化是公安现役部队在发展过程中从事经济监督和经济证明性质的管理活动而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集合体,是被共同认可、遵循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群体意识的总和,包括审计理念、思维模式、工作方式、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工作作风等。

服务大局是审计文化的主要表现。服务大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审计监督的重要工作方针,也是构建审计文化的起点和基石。审计监督必须紧紧围绕公安现役部队中心任务,始终强化宏观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以服从服务于部队中心任务为导向,正确处理好宏观与微观、监督与服务、原则和变通的关系,始终将工作思路与部队中心任务保持一致,加强形势研判,科学谋划实施,保障部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独立性是审计文化最重要、最能反映审计本质特征的精神元素,包括实质上的独立性和形式上的独立性两个方面。形式上的独立性体现为审计机构和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没有任何利害关系,尤其是组织、人员配置、经费保证上的利害关系。实质上的独立性是指思想上的独立性,要求审计机构和人员在履行专业判断和发表审计意见时保持超然性和客观、公正的态度,不依赖、屈从于内外压力和影响的精神状态。

遵守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是审计人员审计行为的基本要求和职业操守,也是审计文化的重要元素。遵循规范作为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保证,要求审计人员要时刻保持理性,在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阶段始终遵循规范程序的约束,这样才能将因疏忽或失职而导致的风险降至最低水平。

另外,在审计文化中,廉政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是保证审计人员依法审计、客观公正的基石,奉献是整个审计价值体系和审计职业荣誉的道德基础,是审计工作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动力源泉。还有就是进取,进取包括审计事业的进取及审计人员的进取。审计事业的进取是指审计工作必须与时俱进,紧跟公安现役部队建设发展步伐,积极承担新使命,发挥新作用。审计人员的进取是指在专业技能和自身修养上不断追求进步,始终保持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胜任审计岗位需要。

二、公安现役部队审计文化建设的意义

审计文化源于审计实践,是审计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好的审计文化能够培育先进的审计理念,树立正确的审计价值观,激发审计队伍的战斗力和创造力,完善审计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推动审计事业的发展。

(一)为审计人员自身建设提供动力和指导

首先,能够增强审计队伍的凝聚力。审计文化能够把公安现役部队审计人员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上下同心、和谐一致的团队,创造出良好的气氛,使审计人员提升组织凝聚力。其次,能够激发审计人员的创新力。审计文化能够从观念、精神和意识层次激发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价值观念的革新和变化,培养审计人员强烈的职业荣誉感及责任感,进一步调动工作积极性,展现审计工作蓬勃生命力。再次,能够发挥引导和矫正作用。审计文化建立在审计群体价值目标之上,集中反映了审计人员的共同价值观和共同理念,具有道德、精神层面的“软约束”, 这种无形的引导作用能够促使审计人员时刻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矫正自身存在的偏差,树立起良好的审计形象。

(二)为审计事业全面发展提供理念和支撑

审计文化是审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推进审计工作实践的文化,实质目标是为审计事业发展服务。审计文化渗透于审计的各项活动之中,对树立先进的审计理念、培育优良的审计作风、增强审计集体凝聚力、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具有很强的软性感染力。良好的审计文化能够构建出积极上进的审计氛围,促进审计人员依法严审、务实勤审、创新强审、文明从审,不断提高审计实践创新发展水平,为审计事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三)审计文化能够为审计事业提供理论保证

审计理论是审计活动中遵循的依据和行为准则的总和,代表着审计文化建设所达到的水平和高度,属于审计文化的中间层次,它通过约束和规范审计行为,体现独特的审计文化。公安现役审计成立以来,先后制订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制度、办法、审计指南及操作流程,在审计制度文化得到空前发展的同时,也为审计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法理基础,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理论保证。

(四)审计文化能够为审计事业创造良好环境

良好的审计环境是审计文化生存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审计文化的发达程度。审计文化一方面能够促进公安现役审计系统人员、制度、设施等各项建设,保证审计工作紧紧围绕三支部队的中心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实现“和谐警营”,努力主动作为,强化监督,维护部队的财经秩序,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广泛宣传及大量的、有效的、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使上级党委和广大官兵理解、支持、信任审计,提高对审计的认识 ,从“要我审计”到“我要审计”,积极为审计工作造桥铺路,无论是在审计硬环境(办公设施、配套设备、各类库室、审计文化场所),还是软环境(技术手段运用、审计软件建设、党委首长重视)上都能够给予便利,使审计工作在和谐环境中顺利开展,更好发挥审计“免疫系统”作用。

三、公安现役部队审计文化的建设方向

审计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持久的培育过程。目前,公安现役部队对审计文化的认知还不够深入,审计文化体系框架尚未形成,审计价值体现还须进一步提升。公安现役部队审计文化建设是一项战略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要确保取得实效,必须要立足于公安现役部队发展实际,着眼于科学长远建设,将审计文化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推动公安现役部队审计事业蓬勃发展。

(一)把握大局科学定位,提升审计工作价值

公安现役部队审计监督的服务内向性要求审计机构和人员必须将审计工作放在部队建设发展的大环境中去思考,准确定位审计部门的职责使命,着眼于部队中心任务及官兵关心的问题,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坚持原则,尊重科学,讲求效率,认真履行职责。要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在充分行使监督职能的同时,注重发挥服务和咨询作用,关注公安现役部队行政效能, 拓展审计视角,逐步实现从发现型、符合型审计向预防型、增值型审计转变,从单纯的监督检查向促进改善部队风险管理转变,努力提升审计服务建设价值。进一步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全面实施审计人才战略,为审计文化建设提供支持。

(二)树立务实审计的理念,培育公安现役审计文化价值体系

要注重实效,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建立涵盖广泛、相互衔接且落实到位的公安现役审计制度体系。审计法律法规,为公安现役审计工作设立了准绳,是规范公安现役审计人员审计行为的底线。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起系统、民主、科学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并随着内外部情况的变化适时进行清理和修订,同时,要通过宣传典型、督导检查、奖惩机制等,确保制度执行和落实到位。同时要开拓创新,不断丰富公安现役审计文化的内涵。公安现役审计文化是动态的、发展的文化,不仅是历史的沉淀、现实的反映,还应是未来的导向。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借鉴和吸收先进地区和单位的公安审计先进文化成果,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不断加强公安审计理念、公安现役审计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探索和创新,最终实现以公安现役审计文化的“软实力”促进现役部队的“硬发展”,更好地为推动公安现役工作和队伍建设服务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审计工作发展,推动审计制度文化建设

近几年,随着各级领导对审计工作的理解和重视,公安现役部队的组织建设及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公安现役部队审计工作必须要适应社会经济和公安现役部队的发展需求,及时转变审计目标职能,更新审计理念,拓展审计职能,推进审计战略转型与发展,使审计机关作为审计项目管理主体的作用更加的明显。紧密结合公安现役部队审计实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建设更贴近实际、更具有 活力的审计体制文化既是公安现役审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审计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要以完善法规制度为基础,建设公安现役部队审计制度文化。公安现役部队审计制度文化包括审计管理、机关管理、人事管理和其他各项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要坚持依法审计,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就必须加快现役部队审计文化立法和相关制度建设,推动审计文化发展规范化进程。通过相关制度明确现役部队审计文化的内涵和内容,规范审计文化建设发展的方式和程序。要及时补充更新切合审计文化发展实际的政策法规,加强审计质量和审计过程控制,建立完善相关审计纪律、廉政风险防控等办法措施,努力做到按章办事。

(四)加强舆论引导,营造氛围

审计宣传是审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转换审计成果、服务领导决策、扩大审计影响、塑造审计形象等有重要作用。但在调研中发现,公安现役部队学习审计、了解审计、宣传审计的氛围并不浓厚,部分人员不清楚审计的职能任务。对此,审计机构和人员要紧扣部队中心任务,进一步加大审计宣传力度,彰显审计特色。在宣传内容上,突出宣传重点,大力宣传审计监督在维护部队财经法纪、促进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的措施和成效,发挥审计监督的导向和教育作用。在宣传方式上,加强宣传平台建设,建立审计网页或开设专栏,创建审计业务交流阵地,及时报道工作动态和重要活动,提高审计监督的辐射力和感染力。要进一步推进审计公开,提高审计监督的公信力,营造审计工作的良好氛围,为审计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

参考文献:

[1]宫军.审计文化影响力与审计文化建设[J].中国内部审计,2012(12).

篇6

内部审计文化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体,内涵丰富。从广义上说,内部审计文化包括内部审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内部审计物质文化主要包括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生活环境和内部审计基本技术、设施以及其他物质资料等,构成内部审计的物质基础。内部审计制度文化主要包括内部审计法规、规章制度、准则、职业道德规范等,是内部审计物质文化和内部审计精神文化的中介。内部审计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内部审计的价值观、精神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心理素质、精神状态、理想信念等,是内部审计文化的核心。从三个层面的关系结构看,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从里到外有序排列,构成内部审计文化层级结构关系,各层次之间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同时互相作用、影响,共同构成内部审计文化体系。从狭义上说,内部审计文化指内部审计人员在长期审计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的积累、不断提炼形成的为内部审计人员所认同的共有行为方式、共同信仰及价值观,主要指内部审计精神文化。

二、建设内部审计文化的重要意义。

内部审计文化在内部审计发展和转型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功能上看,内部审计文化具有导向功能、规范功能、凝聚功能、辐射功能,对提高组织的凝聚力、竞争力以及增加组织价值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并对内部审计工作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是支撑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灵魂。

1、建设内部审计文化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内在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组织所面临的内外部风险越来越大,只有通过加强内部审计文化建设,提高组织成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更好地实现内部审计目标,为组织发展战略服务。同时,通过内部审计文化建设,可以进一步促进内部审计制度的创新,加强治理、风险防范和内部控制,为组织的稳健发展提供保障。

2、建设内部审计文化是推进内部审计转型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之一,就是在组织内部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专业胜任能力的内部审计人才。通过加强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给内部审计人员以思想上的启迪、知识的补充和更新、智慧的力量,激发其巨大的工作潜能和劳动积极性,从而使其精神力量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不断促进内部审计人员有效地推进内部审计转型和发展。

三、构建内部审计文化的基础。

从当前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的现状来看,长期以来,内部审计组织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缺乏应有的重视,而且内部审计在国内起步比较晚,领导层重视不够,独立性不强,积淀不多,构建内部审计文化的基础比较薄弱。为避免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空洞化”或流于形式,有必要从制度层面、物质层面以及取得领导层重视等方面,加强内部审计文化基础建设。

1、领导的支持和重视是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的坚实后盾。领导重视和支持是搞好内部审计文化的前提,它的作用贯穿于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当前,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地位还不高,领导层通过协调、组织、倡导与激励等方式、手段支持内部审计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领导层的重视程度决定内部审计文化的衰荣,其价值观也决定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的成败。同时,内部审计机构也应积极与领导层保持有效的沟通,通过沟通开展内部审计文化营销,使领导层认识到内部审计文化对组织的提升作用,也使社会认识到内部审计文化对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2、完善及推广内部审计准则的执行机制是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的抓手。内部审计准则是内部审计人员从事内部审计活动的行为规范。2000年以来,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先后制定并出台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以及29个具体准则和4个实务指南,基本上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内部审计准则体系。可以说,内部审计准则体系的建设和宣传推广,有利于提高社会公众对内部审计职业的信心,有助于内部审计职业化、国际化进程,有利于内部审计人员树立依法审计和适法而为的意识,有助于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化水准和专业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内部审计文化氛围的逐步形成。最主要的是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本身,吸纳了国际、国内内部审计发展的最新理念,成为传导内部审计新理念的桥梁。

而内部审计理念在内部审计文化建设中起着决定性、主导性作用,是内部审计文化的源泉和动力。当内部审计新理念成为广大内部审计人员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当内部审计人员遵守内部审计准则成为一种习惯,那么,这种习惯久而久之就凝聚为文化,变成一种力量,指导和约束内部审计人员的行为,对推动内部审计与时俱进地发展将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作用。

3、加快审计业务信息系统建设是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的动力支持。加快审计技术方法的现代化进程、搭建审计业务信息系统平台,既是审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审计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通过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内部审计部门发现的问题,揭示的风险更具有针对性、准确性和系统性,使被审计单位更乐于接受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方式、审计结果以及审计建议,有利于及时化解风险,消除隐患,也有利于和谐的内部审计文化氛围的形成。

四、构建内部审计文化的途径。

1、以职业道德建设为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的载体。内部审计的核心价值观是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的核心,渗透在内部审计组织的宗旨、目标、理念等方面,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它集中表现内部审计人员的意志、道德追求和素质水准。构建内部审计文化核心价值观应力避空泛,寻找一个有效的载体,大力倡导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无疑是一个突破口。职业道德规范在内部审计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内部审计文化建设中位置重要。正如IIA的职业道德规范指出,职业道德规范的目的是促进内部审计职业道德文化的发展,它的建立对内部审计职业必要又适用;同时,明确规定内部审计师应该运用并信守公正、客观、保密、胜任的原则。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将独立、客观、正直、勤勉、廉洁作为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职业品德。可见,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价值取向上应恪守依法、客观、正直、奉献、求实五项原则,以慎重稳健、实事求是和正直、勇于奉献的精神,客观公正、认真负责地完成本职工作。因此,应以职业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构建内部审计文化核心价值观,以职业道德规范的建设和执行为重点全面开展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的规划、组织以及相关具体活动。

篇7

1.内部审计文化的基本含义

内部审计文化是指在长期审计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并为大家认可、遵循,带有审计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审计作风、审计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和思想意识等因素的总和,其核心内容是审计人员的群体价值观。内部审计文化与审计事业相伴而生,并为审计事业的发展提供方向指引、智力支持和精神激励。审计文化建设对审计监督的长期效应有着重大的作用,是审计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2.内部审计文化的基本特征

内部审计文化的特征概括起来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

2.1 内部性。内部审计组织是一个内部管理机构,尽管在开展工作的同时,要保持它的相对独立性,但是它的经费来源,组织管理都隶属于组织,它开展审计工作的方式同政府审计与社会审计有本质上的不同,带有明显的内部性。

2.2 强制性。作为一种行业文化,它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积累,为组织大部分成员所认同的。这些积累作为一种行业文化确定下来后,就需要全体组织成员都共同遵守,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应。

2.3 创造性。内部审计工作者既是实践工作者,也同时是理论研究者,在发展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把两者有机的结合了起来。

3.建设内部审计文化的必要性

首先,这是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实践证明,审计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审计物质文化是基础,审计制度文化是保障,审计精神文化是动力。加强内部审计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审计文化的培育与构建。

其次,内部审计文化是内部审计组织的灵魂,对其发展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内部审计文化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一种持久的精神动力,是内部审计机构不断发展与创新的力量源泉与不竭的动力,对提高组织的凝聚力、竞争力以及增加组织价值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三,它具有扩张力,能对包括管理层、各职能部门等在内的企业群体施加影响,对内部审计人员自身起着凝聚、导向、约束、激励作用,对提高内部审计的执行力有着显著的作用。

二、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1.审计价值观

审计价值观是审计组织对所期求的目标做出的价值选择,对自身存在的意义的认识,确定审计组织行为合理性原则以及指导审计组织健康发展的价值取向等。因此,审计价值观在审计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对于我国,新时期的审计价值观表现为:独立、谨慎、依法、公正、公共责任、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崇尚理性与证据、主张证明与公开、建设性等。

2.审计精神

审计精神是指审计组织在为实现自己的价值体系和社会责任所进行的审计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为广大审计人员所认同的一种正向心理定式、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审计精神是审计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审计文化的灵魂。审计组织只有明朗、清晰的职业精神才能形成强烈的凝聚力,从而激发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形成促进审计组织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3.审计心理

审计心理,是审计实践中审计主、客体心理活动的总称。审计心理从其性质和功能的角度可分为审计认识过程、审计情感过程和审计意志过程。审计心理对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审计客体、审计目标等都有重要的影响,如能对此展开深入研究,找出其中的规律,并在审计实践中加以运用,自然有利于高质量地完成审计工作。

4.审计道德

审计道德,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活动的总和。它包括审计组织道德和审计职业道德两方面。它是针对职业行为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并通过审计人员的职业活动、职业关系、职业态度、职业作风及其社会效果表现出来。加强审计道德教育,有利于审计文化的建设和审计部门精神文明的建设,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三、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1.要取得领导的重视

领导重视是搞好审计文化的前提,它的作用贯穿于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主要表现在协调、组织、领导与激励几个方面。

2.深入调查、研究,紧密联系所在行业的实际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深入调查与研究才能发现和解决内部审计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才能结合实际情况,准确把握建设过程中的主要矛盾,结合实际,有重点的分层次稳步推进。

3.要加以科学的、系统的设计

内部审计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是一种大科学文化建设,它需要我们在建设之前加以精心设计,科学归纳。通过对历史的、国外的一些先进的经验加以归纳,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的模式方案。

4.要加强文化建设的管理

在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到以下二方面。

第一要回归人性。它突出体现“以人为本”、“以心为本”和“以人性为本”的管理新思路。文化管理本身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它给人类带来的最大成效莫过于管理过程中人性的复活。

第二要回归和谐。现代人的发展、管理、竞争最终归结为一个“和”字。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彭齐亚斯所说,人类在经历过“数量时代”、“质量时代”以后,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必将进入“和谐时代”。

四、关于中国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1.审计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继承和发展是相互依存的,不讲继承,审计精神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强调发展,继承也就失去了意义。必须结合审计工作者的业务实践,才能创造具有时代感和实用性的现代审计文化,传承和发展同样重要。在传统的精神文化基础上创造新型的审计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二者相互补充,互相带动,不断地给审计文化的创新提供动力和源泉。

篇8

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鼓集团)是一个有着45年发展历史的国有企业,是我国能量转换领域的系统问题解决方案商和服务商,主要服务于冶金、石油、化工、制药、城建、环保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近年来,陕鼓集团党委把抓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企业经营发展的头等大事,并把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融合,特别是引入文化审计方法,形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纠偏机制。

一、文化审计是陕鼓集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机制

陕鼓集团党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要求全体员工“说您所懂的,说您所信的,做您所说的”即“真懂、真信、真做”,公司把全体员工“真懂、真信、真做”作为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把全体员工达到“知行合一”作为文化建设成果的验证标准。近年来,陕鼓在大量的文化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为人类文明创造绿色动力”的企业使命,“打造世界一流绿色动力强企、德才双修的学校、和谐美好的家园”的企业愿景,“向上、向善,优良风气创未来”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和“同心协力,脚踏实地,永葆激情,与时俱新”的企业精神,并构建了“责任、诚信、规则、创新、感恩”的五大特色文化。通过这些文化体系的践行,“向上向善”的价值观正逐步根植于员工的内心深处。但是,面对企业不断推动的变革发展和员工短期利益关系的调整,文化如何做到全面覆盖、如何做到深度贯彻执行、如何做到及时有效,以保证企业实现长效、科学、和谐发展,是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对此,陕鼓集团党委经过认真思考和实践,探索出了通过文化审计来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机制。

所谓企业文化审计,是指企业在系统确立了企业文化体系之后,通过日常审核、检查、评价、改进等手段,对文化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实践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管理,从而确保企业文化真正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和纠偏,使企业的制度建设、经营管理表现、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与企业文化导向始终保持高度一致。

文化审计的目的是持续跟踪并及时了解员工思想意识和行为对支撑企业战略发展所起到的影响和作用;及时发现文化建设在推进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文化创新和变革提供事实依据,更好地指导企业的长期发展;规范员工行为,做到“知行合一”。

二、陕鼓集团文化审计工作的实践做法

1、健全组织体系,为文化建设和文化审计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公司成立了以董事长、党委书记为主任的文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公司文化建设工作的宏观指导、重大事项决策以及效果评价;分别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和党委副书记为组长的文化审计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保障公司文化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设立专门的文化管理部门――品牌文化部,主要负责公司文化体系搭建和传播工作,以及文化建设和文化审计工作的协调沟通;同时,建立了一支文化大使和文化专员基层队伍。文化大使由全体中层以上管理者担任,文化专员由基层部门业务骨干担任,保障文化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在基层扎实推进。

2、出台文化审计制度,为文化审计工作提供制度保证

为了使文化审计工作规范运作、执行到位、见到实效,公司出台了《陕鼓集团企业文化审计制度》。该制度对文化审计目的、文化审计管理原则、文化审计组织机构、文化审计内容、文化审计工作方法、相关要求等内容进行了具体细化,涵盖了行为、制度、理念、VI视觉、员工文化认同等多方面内容。在行为审计方面,主要以公司员工、管理层行为规范和守则为依据,重点对勤务、着装、工间操、文明办公、会议纪律、文明就餐、乘车、乘电梯、勤俭节约具体行为等进行审计纠偏;在制度建设审计方面,主要对公司即将出台的各项制度、文件等,进行企业文化价值观合规性审查;在文化理念审计方面,主要对涉及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愿景、使命等一系列文化理念的宣传、引导、文字和内涵解释内容进行规范性审查;在 VI视觉系统审计方面,主要审计内容有:基本标识、标识组合、标准色彩、辅助图形、印刷字体、办公事物用品、广告宣传、标志符号指示、车体外观、服装、服饰规范、展览指示系统等;制度还规定,必须对新入职员工、试用期满员工等要进行企业文化和价值观认同的面试和笔试考核,审计结果作为招聘、竞聘和转正的重要条件。

在审计方法方面,建立了员工、文化大使和文化专员、综合巡回检查组、品牌文化部、基层部门五通道文化审计体系。同时,制度明确提出,要坚持文化审计与改进相结合的原则以及全员参与的原则,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纠编,改进管理。

3、以发现问题、改善管理为主线,扎实有效开展文化审计工作

文化审计延伸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手臂,强化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近年来,陕鼓通过文化审计,不断发现问题,切切实实改进了企业多方面工作,维护了企业的和谐稳定。比如,通过文化审计,建立了企业立体化的维稳工作体系。公司相继出台了《员工多层次诉求渠道运行办法》、《关于“陕鼓论坛”中员工所提问题回复的规定》、《员工信息收集管理办法》、《职工代表巡查办法》、《员工思想动态工作管理制度》、《维护企业稳定管理办法》等制度;建立了每周五员工沟通日机制,公司领导与员工面对面沟通问题,达成共识;在陕鼓企业内网开设了陕鼓论坛,鼓励员工为企业经营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表达合理诉求;在员工餐厅设立领导与员工心语直通桌,安排领导和员工就餐谈心;对于员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公司不定期召开听证会,企业职能部门与员工面对面沟通,答疑解惑,提出改进措施。同时,文化审计工作还走向了基层,督促各基层党支部、工会、团支部、以及人力资源部等部门每月深入基层,及时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把员工最关心的事和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切实帮助员工解决具体问题,达到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目的。

三、文化审计工作成效明显

近年来,陕鼓集团运用文化建设和文化审计纠偏机制,创新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员工队伍和谐稳定,企业实现了高效快速发展。陕鼓集团2012年销售收入、利润总额是2001年的16倍和59倍,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28.94%和44.82%。从2005年起,连续8年被评为中国工业行业排头兵企业。企业还荣获“全国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模范企业” 、“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 “最具责任感企业”等多项荣誉。

篇9

一、内部审计文化的结构分解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薛驰宇教授指出:“内部审计文化是指在内部审计长期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并为大家认可、遵循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作风、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和思想意识等因素的总和。”这一定义得到学者和一线实践者的一致推崇,按照由外到内,由浅入深的结构学说,内部审计文化可分为四大组成部分:

(一)内部审计文化的基础: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基础,也是内部审计文化的载体。它涉及开展审计工作的工具、手段和设施,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环境、审计技术,以及其他物质资料的总和,它是内部审计文化最外层的部分,是人们从直观上认识与把握内部审计文化的根据,也是人们深入了解和认识内部审计文化的起点。

(二)内部审计文化的支柱: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审计活动涉及的有关法律、法规,内部审计岗位的条例、纪律、规章和各种考核标准,是审计人员的行为规范和操作指南。制度文化使内部审计的精神通过涉及的制度不断地向物质文化、行为文化渗透,它是内部审计文化的支柱,能够充分地表现出内部审计作为一种职业的个性特征。

(三)内部审计文化的形象: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以及人际交往中以工作作风、为人处世等形态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它与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专业态度、专业精神等密切相关,是内部审计部门整体形象最直接、最外在的表现,它决定着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在社会公众心中的形象和舆论。

(四)内部审计文化的核心: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受一定社会文化背景和长期意识形态影响,形成的审计思想、审计理念、审计职业道德和审计价值观的总和,它在内部审计文化中居于支配地位,是审计文化的灵魂和精神支柱。

二、内部审计文化的作用机制

首先,内部审计文化是一把“量身尺”。文化有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将内部审计部门的管理和控制渗入到每个审计人员的行为和思想深处,形成“内控”机制,时刻提醒自己作为一个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同时,与制度文化有关的各种内部审计制度、规范、纪律也是一种有形约束,规范着审计人员的行为。

其次,内部审计文化是一味“稳固剂”。文化可以激发人们产生认同感,形成一个上下同心,和谐一致的团队。和谐的内部审计文化能够促进审计人员增进了解,能够愉快地共同开展审计活动,进行改革创新,使内部审计部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同时也提高了审计部门的执行力。

最后,内部审计文化是一个“助推器”。文化总是没有边界的,社会在进步文化也在更新和改进。内部审计文化集中反映了审计人员的共同价值观和共同理念,指导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做什么?如何做?从而使其精神力量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不断促进内部审计人员有效地推进内部审计转型和发展。

三、文化视域中内部审计未来的发展

内部审计在我国起步较晚,认识不够全面和到位,且独立性不强,再加之内部审计文化的底蕴比较薄弱,内部审计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体制落后、审计缺乏客观性、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操守不高、审计质量低下、评价有误、建议不当等等,所以有必要从以下几个层面予以分析。

(一)精神层面:纠正内部审计的观念误区

人们通常认为内部审计只是对本部门或本单位内部的一些收支行为进行的记账活动,有些领导还将内部审计等同于纪检监察,对内审的职能和作用认识发生了错位。事实上,内部审计不仅是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监督与评价的主要力量。所以,从认识层面上应该正确认识内部审计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二)制度层面:强化内部审计制度的可操作性

内部审计工作需要有相关的审计法律法规作为制度保障,目前虽然国家出台了有关内部审计的一些法律法规,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也制定了许多内部审计准则和条例,但并没有详细的实施细则,导致这些法律法规的操作性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结论的正确性。

(三)行为层面: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标准说明》规定,从事审计的工作人员应具备财务、会计、企业管理、统计、计算机、概率、线性规划、审计、工程、法律等专业知识,还应具有足够的经验和良好的审计职业道德。而目前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整体偏低,一些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和职业道德标准还存在法律空白。为此,内部审计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教育,建立科学的教育培训内容体系,同时内审人员自身也应该利用业余时间给自己充电,从而改善现有的知识结构,减少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律风险。

(四)物质层面:加快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随着网络化、电算化的加剧,传统的“算盘、纸笔”的手工审计要向计算机辅助审计转变,要加快内部审计技术方法的现代化进程,积极实施审计信息化工程,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跟踪式的实时审计,不断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审计信息化建设还要包括审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审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设计、运行维护和数据加载的管理,同时,要建立审计过程透明化、审计结果公开化的信息通道,以及一些保密资料的安全管理。

篇10

二、文化视域中内部审计未来的发展内部审计

在我国起步较晚,认识不够全面和到位,且独立性不强,再加之内部审计文化的底蕴比较薄弱,内部审计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体制落后、审计缺乏客观性、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操守不高、审计质量低下、评价有误、建议不当等等,所以有必要从以下几个层面予以分析。

(一)精神层面:纠正内部审计的观念误区人们通常认为内部审计只是对本部门或本单位内部的一些收支行为进行的记账活动,有些领导还将内部审计等同于纪检监察,对内审的职能和作用认识发生了错位。事实上,内部审计不仅是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监督与评价的主要力量。所以,从认识层面上应该正确认识内部审计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二)制度层面:强化内部审计制度的可操作性内部审计工作需要有相关的审计法律法规作为制度保障,目前虽然国家出台了有关内部审计的一些法律法规,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也制定了许多内部审计准则和条例,但并没有详细的实施细则,导致这些法律法规的操作性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结论的正确性。

篇11

二、审计廉政文化的表现形式

从目前审计机关的现实情况看,审计廉政文化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是以明示行为,强化责任管理,落实追究措施为主要内容的审计廉政制度文化。如审计工作的有关程序要求规定、审计工作纪律、审计廉政纪律、审计机关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审计组廉政责任规定、审计公示、审计回访、审计廉政查询等。二是以正面示范引导为主,监督检查和反面警示为辅,习惯、作风培养为基础的审计职业道德文化。旨在通过长期持续的思想灌输、意识培养和审计精神的升华提炼,不断强化审计人员的思想道德观念,促使审计人员忠于职守,客观公正地履行岗位职责。如审计机关经常开展的职业道德、行为操守教育,对爱岗敬业、勤奋工作、无私奉献精神的宣传和倡导,定期组织的评优树模表彰奖励活动,违纪违法案例警示教育等。三是公正透明、运转有序、和谐发展的审计廉政组织文化(或称审计廉政管理文化)。如配置合理、责任明确、运转协调的组织架构,团结奋进民主和谐的领导集体:政务公开、公正透明的工作管理程序;以人为本、奖优罚劣、竞争有序的用人管理机制及党、政、工、青、妇相互配合,各施所长的组织影响力等。四是以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行为示范表率为特征的价值导向文化(或称政治文化)。如领导干部自身文化、素质、修养的高低与行政能力及工作水平,对理想信念的忠诚与追求,工作中对组织、纪律的服从与遵守,面对利益诱惑或问题、矛盾时的态度与行动等。榜样的示范是认知的先导,领导干部在口常工作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是廉政文化教育最鲜活最有影响力的生动教材。五是以新技术、新知识、新装备的推广应用为基础的审计廉政物质文化。如审计办公设施、办公手段的现代化,金审工程及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客观所需的物质生活条件等既是现实工作中提高审计质量、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审计机关强化廉政建设的有效措施和于段。六是以文明审计为主要内容的审计行为影响文化。主要包括以求真务实,客观公正,坚持原则,敢于碰硬的审计精神为代表的审计作风形象和以依法、程序、质量、文明为依托的文明审计行为所体现、传扬的审计廉政价值观念对社会廉政建设的影响和示范作用。七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审计廉政文化认知理念或称审计廉政推动文化。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是在审计机关内部,通过科学组织调配审计资源,采用适当的审计方式方法和技术手段,实现审计成本的节约、降低,及审计质量和审计效果的提高、改进。其二是在审计工作中通过组织开展效益审计、审计调查、提出有效的改进意见和措施等,促进政府不断改进组织管理方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努力实现微观审计监督行为和政府宏观行政管理的双“廉政”。

审计廉政文化对审计工作的现实影响主要通过长期潜在的教育、规范、引导,产生共有的精神、情感和思维认知习惯,在自身和外部环境舆论的潜在约束下影响从政行为的选择与取向。此外,社会公众对审计机关作风、形象的认知与评价,也对审计廉政文化存在一定的潜在影响,并反过来促进审计工作的深化发展。

三、审计廉政文化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和作用

(一)审计廉政文化为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对促进引导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公正履行职责有着重要的导向和带动作用。审计廉政文化所蕴含的内在要求和鲜明的职业特征决定了其对审计工作、审计行为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潜在影响力。廉政建设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关系着审计工作的成败兴衰。同样廉政文化也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以不同的形式时刻影响和制约着审计人员的思想和行动。浓厚的审计廉政文化氛围是审计机关良好作风、风气的源头和支撑。其所凝结、倡导的廉政思想、廉政信仰、廉政理念是指导审计工作科学发展、和谐推进的目标指向;是审计人员正确行使职权、公正履行职责所不可或缺的助推力;是审计人员面对艰难困苦时的精神支撑和不竭动力。

(二)审计廉政文化对增进审计人员的情感、统一思想有着重要的凝聚和鼓舞作用。廉政文化的多种体现方式、众多表现形式是统一审计人员的思想道德观念,满足审计人员的精神需求,增进相互之间的接触交流,融洽情感,活跃生活,促进团结的媒介和纽带,对于鼓舞士气,焕发审计人员的工作激情,统一精神意志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影响力、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审计廉政文化对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塑造良好的作风、形象有着重要的教育促进作用。审计廉政文化的潜在内涵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明确审计的目标、方向,准确把握审计重点,科学有效地规划组织审计工作,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质量和工作效率。这些客观要求促使审计人员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此外,审计廉政文化中所突出强调的廉洁从政理念也要求审计人员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社会职业形象,具有较强的自律意识、过硬的作风和坚韧不拔的顽强毅力,勇于面对和克

服工作中遇到的艰难困苦,能不辱使命,出色圆满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四)审计廉政文化对影响制约审计人员的行为有着内在的规范约束作用。廉政文化所营造的舆论环境氛围对审计机关的风气风尚有着不可忽视的净化、提升、烘托、传播和辐射作用,是影响人们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举止的重要因素。是审计机关各项廉政制度措施得以有效贯彻执行的前提、基础和思想铺垫。它对尚未演化成腐败问题的苗头性违规违纪倾向和初露端倪的不正之风有着自发的监督、预防和抵制作用,对于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四、加强审计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措施要求

(一)明确思路,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实施。廉政文化所包含的广泛内涵及其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和作用,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对廉政文化建设问题要予以高度关注和重视。首先从思想认识上,把它放在事关审计工作健康发展和持续发展的重要高度进行思考定位,明确思路,统筹规划,并纳入到审计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整体部署,纳入到惩防体系建设的构建要素和重要环节中,认真研究,科学组织,系统实施。其次要从组织上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人和组织实施单位,提出工作思路,制订目标规划,建立监督考核措施,确保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期性、系统性和全面性,注重各实施主体、具体环节的村{互衔接,尤其要注意结合审计工作的特点和实际进行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实施。第三要从物质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和保证。廉政文化建设作为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周期长,投入大,覆盖面广,参与人数多。为保证效果,要舍得投入资金、场地、人员、时问,舍得花气力、花成本、下功夫,长期坚持才能取得切实成效。

篇12

一、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的背景

内部审计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内部审计文化建设处于黄金时期。钱伯斯说,内部审计总是在经济较困难的时候最受关注。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前景堪忧、国内经济转型与资源不足的压力凸显、各类经济组织都在迫切地寻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之道。就我国而言,随着内部审计规范化进程稳步推进,内部审计工作面貌焕然一新,极大地提高了内部审计的组织地位。中央电视台曾播放过一部连续剧《在路上》,据了解,这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一部介绍、宣传内部审计职业的连续剧。挪威内部审计协会主席曾建议,将《在路上》译成英文,在世界范围内宣传。这给我们一种鼓舞性启示:中国内部审计在经济组织乃至于社会生活中不断上升的地位,已经引起了国外同行的高度关注。在此背景下,企业对内部审计及审计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于是,加强内部审计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二、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1.内部审计业务和内部审计文化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内部审计工作的业务性很强,在长期的内部审计实践中,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普遍存在重内部审计业务,轻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的共性问题。加上受本企业经济效益水平的制约,经费难以保障,很多时候不得不将更多的精力用在业务方面而忽视精神方面,致使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其实,内部审计业务与内部审计文化建设并不矛盾,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是互相促进的。内部审计业务做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受内部审计文化的影响。良好的内部审计文化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一种长久的精神动力,对内审工作者发挥导向作用、凝聚作用、规范作用和激励作用。反之,审计业务质量较差的企业,一定不会有良好的内部审计文化。所以说,内部审计业务与内部审计文化建设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可顾此失彼。

2.以强化内部审计成果转化为杠杆促进内部审计文化建设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从制订审计计划,确立审计方案,到搜集证据、发现问题,直至审计报告的编制,如同在车间的流水线上完成生产任务;加之内部审计工作者都很自律、很严谨,内部审计总是显得保守和默默无闻。今天,内审人员除了让董事会及高管层认知自己对组织的忠诚外,必须以有创意的审计、优异的业绩为题材做好内部审计成果转化工作,要做“王婆卖瓜”,要让他们知道内审人员是组织的剂、调节器,是组织内部控制的监护者和经营的战略伙伴,而不是把内审人员视为人事和纪检的助手、应付监管机构要求的棋子。只有引起企业高层领导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获得领导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信任和支持,才能为企业内部审计培育良好外部环境,内部审计文化才有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3.丰富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的载体,加强内部审计宣传工作力度,扩大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

目前企业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是内部审计报告,决策者认识内审工作,认识内部审计文化也是从内部审计报告开始的。但是受内审报告接受对象有限和内审专业性强,外行人看不懂等问题影响,内审工作往往不被大众所熟悉,群众基础先天不足。并且,中国文化传统一向主张“扬善公庭,规过私室”,而内部审计工作是要“规过公庭”,挑被审对象的毛病,将问题披露于众。加上内部审计自身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缺乏群众基础。为了应对上述问题,一方面,内部审计要关注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要服务企业,促进企业发展,这是内部审计文化大众化的必经之路;另一方面,还要扩大审计宣传提高内部审计的社会影响力。在扩大主流媒体宣传的同时,做好内审自身的宣传工作,拉近内部审计与公众之间的距离。丰富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的载体,更新完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做到与时俱进。定期总结内部审计工作经验并编纂成册,用于指导未来的审计工作。

4.以人为本,加强内审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文化建设主体的作用

内审工作者是内审文化的主体,也是建设内审文化的重要力量,关系内审文化建设的成败。内部审计文化建设必须以人为本,必须建设一个强有力的内审机关和一支高素质的内审队伍。内审队伍建设要在学习上下功夫,建设学习型组织。加强内审理论、法律法规和科学技术的学习,同时,还要学习哲学、政治、文化、历史等知识,既做业务的行家,又做廉政的表率。要在企业形成一种印象,一个内部审计人员就是一个标杆,是学习的标兵,业务的权威;一支内部审计队伍就是一面旗帜,是经济的卫士,企业的稳定器。当这种印象成为一种共识,内部审计文化便得到认同,内部审计文化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进而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继续前进。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内部审计实践工作的不断深入,今后还会发现、总结出更多、更好的内部审计文化内容。我们希望通过实践,不断完善、充实内部审计文化,运用内部审计文化,指导我们的内部审计实践,使内部审计工作为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