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建筑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5 14:57:4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商业建筑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商业建筑论文

篇1

以往的教学模式都是老师在课堂传授专业知识于学生,留有作业让学生在一定的课后时间去完成。老师只看重的是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数量,却没有重视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的质量。由于学生缺乏自觉性,很多时候不能合理的安排作业时间,往往作业前期进展较慢,后期到了要交图稿的时间,学生只能匆忙的应付了事,只是努力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数量,却没有很重视自己的作业质量,对于专业知识的巩固过程效果不好。老师过于重视教学结果,轻视教学过程的话难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跟自觉性。

2.教学模式过于单调

随着工作的越来越繁琐,建筑专业问题分析越来越细化,只有专业知识技能的学生已经不能满足于现如今社会工作岗位的需求。建筑工作中员工间的交流、团队合作、集体创造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建筑师未来投身工作中最重要的职业素养之一。所以,过于单调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各高校更应该注重的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对于专业的沟通和协作,在建筑设计方案中相互探讨,学习。以提高不同程度的专业水平。

3.学生成绩评定体系的缺陷

通常高校学生考试成绩靠两部分来评定。即平时课堂作业完成成绩和期末考试试卷成绩。老师只是评定一些卷面分数的结果却无法确定学生建筑水平的情况。这种成绩评定体系正是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不能合理安排时间的根源所在。学生只是在快交作业图稿的时候通宵赶稿、只是在快要期末考试的时候临时复习考试范围以获得期末的较高分数来应付老师。这对于学生提高专业水平存在一定负面效果。

二教学成果提升的实践探索

1.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

训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普通的老师传授给学生知识的教学模式不能够准确强化的巩固学生的专业理论。学生要在实践中去更真切的了解建筑专业,以便更好的学习。从而,老师在教学中要重视专业学习的过程。在教学期间,老师就本地的商业建筑为例为学生讲解知识,课后布置相关的专业作业,将班级学生分为小组课后对本地商业建筑进行真实调查,考量以完成作业。在完成之后学生要对于本次的考察进行汇报交流,相互学习。同时,由于学生不能够合理的安排作业时间,老师应该加快作业交稿周期的节奏。让学生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对建筑设计进行思考、发挥自主能动性积极的完成任务。

2.强化学生的专业认识

老师布置课题,学生通过自主对本地的商业建筑进行调研从而增加了学生对建筑的认识和自己本专业的了解。学生在调研商业建筑的过程中掌握了最真实的数据,通过对本地商业建筑的实地考察,建筑周围的商业环境,自然地理位置和附近居民的走访调查,之后对于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考量、设计,从而去完成建筑课题。这个过程中,学生从对课题的不了解,到课题的各个方面数据的掌握和建筑的分析有了更深的认识。这在整个建筑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

3.强化学生的表达和对专业的责任感

学生通过分组进行调研、汇报成果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的能力,并且在学生展现自己课题成果的时候激发了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调研课题是对建筑专业学习的一个巩固实践的过程,但是只调研设计完成了课题,这仅仅是完成了老师的作业,学生集体协作共同展示课题结果是一个相互学习认可的过程,学生在展示的时候富有激情,这个过程已经使学生热爱上了自己的专业。同时,强化学生调研中的表达能力,这是未来建筑师与业主之间的基本沟通,建筑师通过倾听业主对于建筑的要求跟期望,从而去完成这项建筑设计。这会很好的提升学生对本专业的责任感,这是任何教学课堂都达不到的效果。

4.强化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中,团队合作、互相学习都是成功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老师在教学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学生在完成作业的时候只是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却无法认识到自己专业中的不足,老师要开展互相讨论的课堂,在课堂上大家拿出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自我讲解,讨论调研课题过程的心得跟经验,老师可以当场评定成绩并且指出不足。这样学生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同时,也吸取了别人的专业经验,弥补自身不足。而且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竞争性,达到专业学习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2

2设计原则

在进行商业建筑设计过程中,为了迎合我国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在进行商业建筑的开建过程中,有效的强化并完善其设计的思路将提高,商业建筑的设计价值,商业建筑的设计关乎到商业建筑未来的发展走向,在经过若干年的总结分析之后,科研设计人员研究出了适合当展的商业建筑设计基本理念。商业建筑及其环境的创造,应“以人为本”做为设计构思的出发点,是否符合消费者消费体验的才是检验商业环境设计的标准。因此,商城应为顾客提供了充分的休憩和交往空间。大部分逛商场的顾客购物的范围比较杂,也比较随意,或完全以休闲为主要目的,希望得到购物、娱乐、休闲等需要为一体的综合体验。商业建筑设计并非消极被动地应付消费者需求,而是要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更多的“可能性”需求,消费者可以从设计者提供的“可能性”需求中去满足他们的真正需求,商城的内部配套设施完备,环境优雅。设计将植物、水体、小品和多彩的硬质铺地等元素巧妙地与空间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了环境的品质。此外,商城内还设有专为残障人士、儿童以及老人休息和服务的特殊设施。才能吸引更多的顾客,才能获得更大的商业效益。

3设计手法

3.1耳目一新的外观设计手法

建筑外观设计是一门集美学、建筑学和地理学等于一体的综合学科,综合各种建筑设计的要素体现建筑的外观造型,需要对建筑外观的色彩、肌理和质感等细节进行协调,鉴于现在建筑物所在的地区环境的差异性,所以建筑外观设计要具有可变的弹性空间,建筑设计师本身要利用自身的艺术修养,利用设计方面的知识技能,以发散性的创造性思维改善外观设计效果,使得建筑外观设计朝着更合理、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建筑外观色彩设计的表现方式具有多样性,但无论哪种设计手法,最终都必须突出建筑与周围环境的整体感、建筑本身的美感和形式感等。外观设计手法有:①运用当代高科技手法。高科技喜欢丛结构形式、材料工艺、建筑设备等方法入手,用最新的材料,尤其是硬铝或合金材料,以夸张暴露的手法塑造建筑形象成为商人们卖弄财富炫耀实力的标牌。富于表现力和现代美。②动漫卡通手法的运用。卡通形象鲜艳、活泼、轻松,深受大众喜爱,想这种可爱幽默艺术形式自然而然的被建筑师们引入到商业建筑设计或者活动主题设计中,为大众所喜爱是消费的先决条件,迪斯尼乐园就是这方面的典型范例。③传统美学的设计手法。古典美学追求的是和谐、统一、完美的美学意境,商业建筑设计通过严格遵循形式美的法则来实现这个目的。

3.2内外流动的空间营造

内部空间是商业建筑中最大、最具特色的节点空间,它在竖向上的通透连续性使建筑室内空间产生流动感,成为商业建筑内部空间的焦点所在。中庭的功能通常可以归纳成四类:文化功能、经济功能、庇护功能和容身功能。当前,中庭的庇护和容身功能渐渐削弱,越来越多的商业中庭开始向趣味中心的方向发展,中庭成为大容量,变化丰富的空间。大部分商业建筑购物通都采用了室内外化的空间设计方法,除了根据主题的趣味软装,还通过空间大小的收放、色彩和形态的变化,以及各种店铺装饰来丰富街区的表情。并设计了河流、街道、庭院和广场,制造出街区空间的效果。部分商场中庭底部也会设计舞台以供不定期的活动使用。顶棚大部分采用透明球面设计,阳光和星光从顶部倾泻而下,置身其中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进一步加强了室内外空间的渗透。公共设施也是是内部公共空间营造环境氛围,形成场所特征的重要手段。公共设施为顾客提供各种服务和便利,吸引顾客停留休闲并刺激消费,营造良好的购物环境和商业气氛。如人们在座位的选择上通常需要一定的私密性、领域感和安全性,因此座椅的布置存在着边界效应。除了休息设施之外,顾客还需要其他设施,如儿童游戏、运动设施、残疾人扶手等,这些设施虽然繁琐,却体现内部公共空间设计细节方面的因素。

3.3回归自然的景观设计

景观规划时要了解商业建筑的用途,顾客的消费体验,同事也要了解土地承载的容量,内部空间结构,以及,在满足基本功能的情况下,景观设计应具有保护性、循环性、创新性等。“智者乐水”,水是灵性和智慧的象征。湖畔水边、边坡的营造如新加坡圣淘沙的景观设计项目,岛中心树阵广场,就是一个休闲的多功能客厅,配备小型舞台、花池、座椅。河水绕着广场而过,河岸呈自然排布,整个广场如同漂浮于水面之上,景观渐变,韵致盎然。门口广场,充满遐想的枯山水边,点缀雅致咖啡座,因地制宜精雕细琢出瀑布叠水,于国际贵族奢侈的生态圈中,畅享大自然馈赠的无限静谧,可拾阶而上的下沉式庭院、旖旎坡景、雅致小品、具有质感、直接而又朴素的园林小品,动静相宜的韵律之美,呈现西方繁复美学与中式洗炼美学融合的特色。

篇3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商业建筑的面积日趋增大,建设规模和建设速度逐渐加大。据统计,目前中国已经建成大约2000多幢高级宾馆和写字楼,800多家大型商场,其中绝大部分的高级宾馆、饭店都设有蒸汽系统。根据我们对二十多幢商业建筑的能耗调查统计,设有蒸汽系统的商业建筑每年仅锅炉的燃料费用就接近60元/平方米,现有商业建筑的每年的能源消耗费用就高达225亿元人民币。

宾馆类建筑的蒸汽系统主要由蒸汽源、蒸汽输配系统、蒸汽用户三部分组成。蒸汽源一般为蒸汽锅炉。使用燃料各有不同,包括:燃气、燃油和煤。蒸汽输配与回收系统包括蒸汽由蒸汽源输送至用户和部分蒸汽凝水由用户处回收至蒸汽源两部分。蒸汽用户一般有以下四个:第一个是建筑内所需生活热水,通过与蒸汽换热的方式提供;第二个是是空调和供暖系统在冬季时使用的热水通过与蒸汽换热提供;第三个是洗衣房,使用蒸汽熨洗衣服;最后是厨房,使用蒸汽蒸煮食品和消毒餐具。此外对于一些采用吸收式冷机的商场、饭店,蒸汽系统还提供溴化锂吸收式冷机运行所需的高压蒸汽。对于医院,蒸汽系统还提供蒸汽供大部分医疗室消毒器械使用。表1显示了北京市几种不同的商业建筑的蒸汽消耗各成份比例。

表1:北京市几种不同的商业建筑的蒸汽消耗各成份比例(%)

生活热水空调采暖洗衣房、厨房消毒用备注宾馆1215821--夏季用吸收式冷机宾馆2483022--医院4032208

2蒸汽系统存在的问题和节能潜力

通过对北京市商业建筑中蒸汽系统的调查和分析发现,目前蒸汽系统的应用中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同时也反应了蒸汽系统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中国商业建筑的能耗高于国外发达国家的商业建筑能耗。从我们对北京市近10栋宾馆、饭店和医院的全面测试和统计可知,这些商业建筑的全年运行能耗平均大约是188kwh/m2.a,而气候条件大致相当的日本的同类建筑的平均全年能耗大约是135kwh/m2.a,也就是说北京市的宾馆的能耗要比日本高出将近40%。这其中,空调能耗占到50~60%,而其中设计到蒸汽系统的建筑结构冷、热能耗又占到空调能耗的40~50%(如果夏季采用吸收式制冷,冬季采用蒸汽换热采暖和空调)。

*同类型的的商业建筑之间的能耗也有较大差别。图1显示了北京4家四星级以上宾馆的全年每平方米耗燃料量,从图中可看出耗燃料量最高的商场比耗电量最低的商场能耗高出将近2倍。

图1北京市4家四星级以上宾馆的全年每平方米耗燃料量比较

从蒸汽系统的凝水回收系统运行情况看,各个宾馆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于蒸汽凝水中含有大量的水的显热,因此凝水回收率越低,系统的能耗损失就约大。图2显示的是我们调查的北京市几个宾馆、医院的蒸汽凝水回收情况。从图2中可以看出,一些宾馆蒸汽凝水回收率达到80%以上,凝水回收效果较好,而还有一些系统的凝水回收率低于20%,且大部分蒸汽系统的凝水回收率较低。

图2北京市宾馆蒸汽凝水回收率

*近年来已有不少的节能改造项目竣工,这些改造项目都显示出较大的经济效益,说明商业建筑有巨大的节能潜力。例如在亮马河大厦,提高蒸汽凝水的回收率和减少二次蒸汽的产生等技术手段,一年可以节约运行费用80多万,所需的投资不到一年的时间即可回收。

上述分析表明,中外对比、同类建筑的对比和商业建筑成功的改造实例都充分说明中国的商业建筑蒸汽系统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蒸汽系统节能改造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3蒸汽系统节能的途径和方法

蒸汽系统包括蒸汽输送系统,蒸汽用户,蒸汽凝水回收系统。因此蒸汽系统节能必须从这三个方面分别下手。从调查情况看目前高压蒸汽输送系统其输送效率较高,节能潜力较少;而蒸汽用户的节能潜力则主要体现在空调用户如何有效的利用冷、热源上,在这里就不详细说明了;所以目前蒸汽系统的节能则主要体现在蒸汽凝水回收系统上,即如何提供凝水回收率和减少系统的二次蒸汽产生。

3.1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运行水平

*对运行管理人员、操作工人进行思想品质,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提高觉悟,尽职尽责地运行管理设备。

*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规范职员、工人行为,这是实现良好运行管理的客观保证。

*对职工、工人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运行管理水平,有益于改善他们的工作,减少能耗。

末端蒸汽用户的节能意识也对蒸汽系统的能耗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北京市某宾馆的洗衣房,洗衣房的工作人员为了工作方便,大部分用汽设备(如熨烫机等)都采用无疏水阀运行,这不仅使得整个洗衣房的蒸汽凝水温度偏高,造成了大量的二次蒸汽损失,同时还使一部分动力蒸汽也由凝水管道排到室外,造成了大量的能耗损失。

3.2提高系统设备的管理运行水平

这主要体现在

*对设备进行严格管理、合理使用,确保使之高效运转。

*及时对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更换低效设备,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建立详细的工作计划和节能措施,确保节能改造工程的节能效果,防止徒劳无功。

由于设备老化造成的蒸汽系统的能耗增加,在我们的测试调查中经常发现。如北京市某四星级宾馆,其凝水箱内凝水长期硬度检查不合格,被迫再度软化或者就地排走,造成很大的能源和经济损失。经调查发现是由于一台生活热水用的壳管式蒸汽热水交换器的内管破裂,使得大量的未软化的生活热水直接进入蒸汽管道回到凝水箱而造成的。

此外采用合理的蒸汽凝水回收系统也是减少系统能耗的一个关键因素。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到宾馆B和D的凝水回收率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宾馆B中对蒸汽凝水进行了多极预冷,才进入凝水箱,即蒸汽经以及换热器换热后,得到的温度较高的凝水再和二级换热换,使其温度进一步降低。这样避免了大量的二次蒸汽损失,而且温度较低的凝水也更容易打回锅炉房。宾馆D中则将锅炉补水直接打到凝水箱中和凝水混合,降低凝水箱内的凝水温度,这样也避免了能耗损失。

图3宾馆B中蒸汽系统简图

图4宾馆D中蒸汽系统简图

3.3节能新技术的推广

技术手段的推广和合理利用是商业建筑节能的关键。适合中国商业建筑的节能的方法并不是建造一两幢新的商业建筑来展示新技术,而是通过一些投资小见效快的技术手段对现有商业建筑的改造和提高运行管理水平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从蒸汽系统自身的特点来看,蒸汽系统问题最大的地方是蒸汽凝水回收系统。目前一种射流-喷射泵系统非常适合于代替蒸汽系统中蒸汽热水换热器。它采用的是将蒸汽直接喷到需要加热的水中,通过混合来达到换热的效果。由于它不存在凝水回收系统,固避免了目前蒸汽凝水回收系统中的大量问题。但由于它将处理过的软化水直接喷到了未处理的热水中,其增加了锅炉房处理软化水的费用。

如下是喷射泵系统与传统的板式热交换器的运行能耗费用比较:

初始条件:

1.采用燃气锅炉,燃料为天然气,价钱为1.8元/m3,热值为44175kj/m3,锅炉效率93%

2.都提供4公斤压力的蒸汽,温度为143.4,蒸汽热值为2732kj/kg

3.自来水价格为3元/吨,软水价钱为5元/吨,自来水水温为15℃,热值为62.85kj/kg

4.生活热水供应水温为60℃,热值为251.4kj/kg

5.板式换热器的凝水温度为70℃,热值为293.3kj/kg

计算步骤:

1、采用FTS系统生产1吨生活热水所需耗费

(1)耗蒸汽量

设生产1吨生活热水的蒸汽耗量为Gsteam,由:

Gsteam×2732+(1000-Gsteam)×62.85=1000×251.4

可得蒸汽耗量为:Gsteam=70.64kg

(2)耗燃气量

由于FTS系统无凝水,所以生产1吨蒸汽所需燃气量为:

1000×(2732-62.85)/(44175×h1)=64.97(m3)

所以生产70.64kg蒸汽需燃气量为

Ggas=64.97×70.64/1000=4.589(m3)

(3)耗自来水量

从上面计算可知消耗自来水量为1000-70.64=929.36kg

(4)耗软化水量

消耗软化水量为70.64kg

(5)总费用

总费用为:4.589*1.8+929.36*3/1000+70.64*5/1000=11.40(元)

2、采用蒸汽-热水换热器生产1吨生活热水所需耗费

(1)耗蒸汽量

设生产1吨自来水的蒸汽耗量为Gsteam,认为换热器换热效率为1,由:

Gsteam×(2732-293.3)×=1000×(251.4-62.85)

可得蒸汽耗量为:Gsteam=77.32kg

(2)耗燃气量

设凝水回收率为X(以下计算数据基于X=100%)

生产1吨蒸汽所需燃气量为:

{1000*(1-X)*(2732-62.85)+1000*X*(2732-293.3)}/(44175×h1)=59.36(m3)

所以生产70.4kg蒸汽需燃气量为

Ggas=59.36×77.32/1000=4.589(m3)

(3)耗自来水量

从上面计算可知消耗自来水量为1000kg

(4)耗软化水量

消耗软化水量为77.32*(1-X)=0kg

(5)总费用

总费用为:4.589*1.8+3*1=11.26(元)

从计算结果中可以看出,

(1)在采用喷射泵系统时,系统运行费用仅比采用换热器+凝水回收装置系统在凝水回收效率为100%时的费用高出1.2%

(2)采用相同的计算过程可以得出当换热器+凝水回收装置系统的凝水回收率为87.9%时,所用费用与喷射泵系统相同。

此外喷射泵系统还节省了凝水回收系统的初投资。

由此可见喷射泵系统是一个值得在蒸汽系统中运用的新技术。

参考文献:

篇4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商业建筑的面积日趋增大,建设规模和建设速度逐渐加大。据统计,目前中国已经建成大约2000多幢高级宾馆和写字楼,800多家大型商场,其中绝大部分的高级宾馆、饭店都设有蒸汽系统。根据我们对二十多幢商业建筑的能耗调查统计,设有蒸汽系统的商业建筑每年仅锅炉的燃料费用就接近60元/平方米,现有商业建筑的每年的能源消耗费用就高达225亿元人民币。

宾馆类建筑的蒸汽系统主要由蒸汽源、蒸汽输配系统、蒸汽用户三部分组成。蒸汽源一般为蒸汽锅炉。使用燃料各有不同,包括:燃气、燃油和煤。蒸汽输配与回收系统包括蒸汽由蒸汽源输送至用户和部分蒸汽凝水由用户处回收至蒸汽源两部分。蒸汽用户一般有以下四个:第一个是建筑内所需生活热水,通过与蒸汽换热的方式提供;第二个是是空调和供暖系统在冬季时使用的热水通过与蒸汽换热提供;第三个是洗衣房,使用蒸汽熨洗衣服;最后是厨房,使用蒸汽蒸煮食品和消毒餐具。此外对于一些采用吸收式冷机的商场、饭店,蒸汽系统还提供溴化锂吸收式冷机运行所需的高压蒸汽。对于医院,蒸汽系统还提供蒸汽供大部分医疗室消毒器械使用。表1显示了北京市几种不同的商业建筑的蒸汽消耗各成份比例。

表1:北京市几种不同的商业建筑的蒸汽消耗各成份比例(%)

生活热水空调采暖洗衣房、厨房消毒用备注宾馆1215821--夏季用吸收式冷机宾馆2483022--医院4032208

2蒸汽系统存在的问题和节能潜力

通过对北京市商业建筑中蒸汽系统的调查和分析发现,目前蒸汽系统的应用中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同时也反应了蒸汽系统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中国商业建筑的能耗高于国外发达国家的商业建筑能耗。从我们对北京市近10栋宾馆、饭店和医院的全面测试和统计可知,这些商业建筑的全年运行能耗平均大约是188kwh/m2.a,而气候条件大致相当的日本的同类建筑的平均全年能耗大约是135kwh/m2.a,也就是说北京市的宾馆的能耗要比日本高出将近40%。这其中,空调能耗占到50~60%,而其中设计到蒸汽系统的建筑结构冷、热能耗又占到空调能耗的40~50%(如果夏季采用吸收式制冷,冬季采用蒸汽换热采暖和空调)。

*同类型的的商业建筑之间的能耗也有较大差别。图1显示了北京4家四星级以上宾馆的全年每平方米耗燃料量,从图中可看出耗燃料量最高的商场比耗电量最低的商场能耗高出将近2倍。

图1北京市4家四星级以上宾馆的全年每平方米耗燃料量比较

1|2|3

从蒸汽系统的凝水回收系统运行情况看,各个宾馆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于蒸汽凝水中含有大量的水的显热,因此凝水回收率越低,系统的能耗损失就约大。图2显示的是我们调查的北京市几个宾馆、医院的蒸汽凝水回收情况。从图2中可以看出,一些宾馆蒸汽凝水回收率达到80%以上,凝水回收效果较好,而还有一些系统的凝水回收率低于20%,且大部分蒸汽系统的凝水回收率较低。

图2北京市宾馆蒸汽凝水回收率

*近年来已有不少的节能改造项目竣工,这些改造项目都显示出较大的经济效益,说明商业建筑有巨大的节能潜力。例如在亮马河大厦,提高蒸汽凝水的回收率和减少二次蒸汽的产生等技术手段,一年可以节约运行费用80多万,所需的投资不到一年的时间即可回收。

上述分析表明,中外对比、同类建筑的对比和商业建筑成功的改造实例都充分说明中国的商业建筑蒸汽系统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蒸汽系统节能改造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3蒸汽系统节能的途径和方法

蒸汽系统包括蒸汽输送系统,蒸汽用户,蒸汽凝水回收系统。因此蒸汽系统节能必须从这三个方面分别下手。从调查情况看目前高压蒸汽输送系统其输送效率较高,节能潜力较少;而蒸汽用户的节能潜力则主要体现在空调用户如何有效的利用冷、热源上,在这里就不详细说明了;所以目前蒸汽系统的节能则主要体现在蒸汽凝水回收系统上,即如何提供凝水回收率和减少系统的二次蒸汽产生。

3.1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运行水平

*对运行管理人员、操作工人进行思想品质,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提高觉悟,尽职尽责地运行管理设备。

*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规范职员、工人行为,这是实现良好运行管理的客观保证。

*对职工、工人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运行管理水平,有益于改善他们的工作,减少能耗。

末端蒸汽用户的节能意识也对蒸汽系统的能耗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北京市某宾馆的洗衣房,洗衣房的工作人员为了工作方便,大部分用汽设备(如熨烫机等)都采用无疏水阀运行,这不仅使得整个洗衣房的蒸汽凝水温度偏高,造成了大量的二次蒸汽损失,同时还使一部分动力蒸汽也由凝水管道排到室外,造成了大量的能耗损失。

3.2提高系统设备的管理运行水平

这主要体现在

*对设备进行严格管理、合理使用,确保使之高效运转。

*及时对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更换低效设备,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建立详细的工作计划和节能措施,确保节能改造工程的节能效果,防止徒劳无功。

由于设备老化造成的蒸汽系统的能耗增加,在我们的测试调查中经常发现。如北京市某四星级宾馆,其凝水箱内凝水长期硬度检查不合格,被迫再度软化或者就地排走,造成很大的能源和经济损失。经调查发现是由于一台生活热水用的壳管式蒸汽热水交换器的内管破裂,使得大量的未软化的生活热水直接进入蒸汽管道回到凝水箱而造成的。

1|2|3

此外采用合理的蒸汽凝水回收系统也是减少系统能耗的一个关键因素。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到宾馆B和D的凝水回收率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宾馆B中对蒸汽凝水进行了多极预冷,才进入凝水箱,即蒸汽经以及换热器换热后,得到的温度较高的凝水再和二级换热换,使其温度进一步降低。这样避免了大量的二次蒸汽损失,而且温度较低的凝水也更容易打回锅炉房。宾馆D中则将锅炉补水直接打到凝水箱中和凝水混合,降低凝水箱内的凝水温度,这样也避免了能耗损失。

图3宾馆B中蒸汽系统简图

图4宾馆D中蒸汽系统简图

3.3节能新技术的推广

技术手段的推广和合理利用是商业建筑节能的关键。适合中国商业建筑的节能的方法并不是建造一两幢新的商业建筑来展示新技术,而是通过一些投资小见效快的技术手段对现有商业建筑的改造和提高运行管理水平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从蒸汽系统自身的特点来看,蒸汽系统问题最大的地方是蒸汽凝水回收系统。目前一种射流-喷射泵系统非常适合于代替蒸汽系统中蒸汽热水换热器。它采用的是将蒸汽直接喷到需要加热的水中,通过混合来达到换热的效果。由于它不存在凝水回收系统,固避免了目前蒸汽凝水回收系统中的大量问题。但由于它将处理过的软化水直接喷到了未处理的热水中,其增加了锅炉房处理软化水的费用。

如下是喷射泵系统与传统的板式热交换器的运行能耗费用比较:

初始条件:

1.采用燃气锅炉,燃料为天然气,价钱为1.8元/m3,热值为44175kj/m3,锅炉效率93%

2.都提供4公斤压力的蒸汽,温度为143.4,蒸汽热值为2732kj/kg

3.自来水价格为3元/吨,软水价钱为5元/吨,自来水水温为15℃,热值为62.85kj/kg

4.生活热水供应水温为60℃,热值为251.4kj/kg

5.板式换热器的凝水温度为70℃,热值为293.3kj/kg

计算步骤:

1、采用FTS系统生产1吨生活热水所需耗费

(1)耗蒸汽量

设生产1吨生活热水的蒸汽耗量为Gsteam,由:

Gsteam×2732+(1000-Gsteam)×62.85=1000×251.4

可得蒸汽耗量为:Gsteam=70.64kg

(2)耗燃气量

由于FTS系统无凝水,所以生产1吨蒸汽所需燃气量为:

1000×(2732-62.85)/(44175×h1)=64.97(m3)

所以生产70.64kg蒸汽需燃气量为

Ggas=64.97×70.64/1000=4.589(m3)

(3)耗自来水量

从上面计算可知消耗自来水量为1000-70.64=929.36kg

(4)耗软化水量

消耗软化水量为70.64kg

(5)总费用

总费用为:4.589*1.8+929.36*3/1000+70.64*5/1000=11.40(元)

2、采用蒸汽-热水换热器生产1吨生活热水所需耗费

(1)耗蒸汽量

设生产1吨自来水的蒸汽耗量为Gsteam,认为换热器换热效率为1,由:

Gsteam×(2732-293.3)×=1000×(251.4-62.85)

可得蒸汽耗量为:Gsteam=77.32kg

(2)耗燃气量

设凝水回收率为X(以下计算数据基于X=100%)

生产1吨蒸汽所需燃气量为:

{1000*(1-X)*(2732-62.85)+1000*X*(2732-293.3)}/(44175×h1)=59.36(m3)

所以生产70.4kg蒸汽需燃气量为

Ggas=59.36×77.32/1000=4.589(m3)

(3)耗自来水量

从上面计算可知消耗自来水量为1000kg

(4)耗软化水量

消耗软化水量为77.32*(1-X)=0kg

(5)总费用

总费用为:4.589*1.8+3*1=11.26(元)

从计算结果中可以看出,

(1)在采用喷射泵系统时,系统运行费用仅比采用换热器+凝水回收装置系统在凝水回收效率为100%时的费用高出1.2%

(2)采用相同的计算过程可以得出当换热器+凝水回收装置系统的凝水回收率为87.9%时,所用费用与喷射泵系统相同。

此外喷射泵系统还节省了凝水回收系统的初投资。

由此可见喷射泵系统是一个值得在蒸汽系统中运用的新技术。

参考文献:

篇5

二地下车库设计

地下车库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局部增加的剪力墙,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为了使得地下1层与地上1层的剪切刚度比大于2,满足正负零作为地上单体嵌固端的要求,二是为了更好地保证室内外高差处水平力的传递。商业楼室内及室外相关范围内,正负零零层采用梁板式结构,板厚180~250,双层双向配筋,且配筋率不小于0.25%。

三上部结构设计

(1)超限情况的判定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的通知(建质〔2010〕109号)”,对商业楼的超限情况判定如下:①商业楼结构高度29.2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属于A级高度高层建筑,高度不超限。②商业楼3层以上竖向构件缩进大于25%,属尺寸突变(立面收进);③商业楼地上楼层存在多处楼板有效宽度小于50%,开洞面积大于30%的情况;④商业楼3层和4层之间质心相差达18m,大于相应边长的15%,同时,考虑偏心扭转位移比大于1.2,小于1.4。综合以上分析,商业楼属于超限高层建筑。

(2)上部结构计算分析

在小震作用下,全部结构处于弹性状态,构件承载力和变形应该满足规范的相关要求。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5.1.12条的要求,本工程采用SATWE与PMSAP两种不同分析软件分别进行了整体内力及位移计算,两种软件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结构体系满足承载力、稳定性和正常使用的要求。楼层最大位层间移角小于1/550,满足JGJ3-2010第3.7.3的要求;在刚性楼板假定下,虑偶然偏心影响的规定水平地震力作用下,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与该楼层平均值的比值均小于1.4。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5.1.2条,对不规则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本工程所选的三条波为TH2TG035、TH4TG035、RH4TG035,每条时程曲线计算得到的结构底部剪力均大于CQC法的65%,三组时程曲线计算得到的底部剪力平均值大于CQC法计算得到的底部剪力的80%,故所选三条波满足规范要求。时程分析的结果表明,结构体系无明显薄弱层,时程分析法包络值较CQC法计算结果小,故结构的小震弹性设计由CQC法计算结果控制。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5.1.13条的要求,对商业楼采用弹塑性静力分析方法进行了补充计算。两个方向罕遇地震下性能点最大层间位移角均小于1/50,小于规范弹塑性位移角限值,因此宏观上商业楼所用结构体系能保证大震不倒的设计要求。在通过二阶段设计实现三个水准的基本设防目标以外,针对本工程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以下抗震性能化目标:①设防地震作用下,中庭连廊等薄弱处楼板内双层双向钢筋不屈服;②设防地震作用下,悬挑梁根部框架柱及大跨梁两端相连框架柱斜截面抗剪按弹性设计,正截面抗弯按不屈服设计;PMSAP楼板应力分析结果表明,中庭连廊根部、平面凹口阴角位置一般为应力集地区域,在多遇地震作用下,楼板主拉应力不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楼板不会开裂,在设防地震作用下,应力集中位置楼板主拉应力略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但适当加大楼板配筋,即可满足楼板内钢筋不屈服。在设防地震作用下,利用SATWE进行弹性设计和不屈服设计,分别校核悬挑梁根部框架柱及大跨梁两端相连框架柱的箍筋和纵筋,并与多遇地震计算结果一起进行包络设计。计算结果表明,配筋值均在合理范围,配筋切实可行。通过以上性能化设计措施,在对结构的经济性影响较小的情况下,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增加了建筑的安全性。

(3)上部结构设计

针对偏心布置和扭转不规则,设计时,尽量使结构抗侧力构件在平面布置中对称均匀布置,避免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之间存在过大的偏离;加强构件的刚度,增强结构的抗扭性能。计算时,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设计时适当加强受扭转影响较大部位构件的强度、延性及配筋构造。通过调整结构布置,将考虑偶然偏心下的最大位移比严格控制在1.4以下,第一扭转周期和第一平动周期比严格控制在0.9以下。针对立面收进带来的扭转不利影响而采取的抗震措施详第(1)条。构造上,对收进楼层(4层)加厚至140mm且双层双向加强配筋,配筋率不小于0.25%,但为减小大跨部分楼板自重,室内大跨度区域楼板厚120mm,屋面大跨度区域楼板厚130mm,收进部位上下层楼板(3层和5层)厚度不小于120mm,并双层双向加强配筋。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的相关规定,体型收进部位上、下各两层塔楼周边竖向结构构件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框架柱在此范围内箍筋全高加密,提高纵筋配筋率;收进部位以下两层结构周边竖向构件配筋加强。针对因开洞形成楼板不连续情况,整体计算时按实际开洞情况建模,并将以上楼层定义为弹性膜,以考虑楼板不连续对结构的影响;同时,构造加厚连廊等薄弱区域楼板至130mm厚,并双层双向配筋,配筋率不小于0.25%。

篇6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我国商业建筑的面积日趋增大,据统计目前已经建成大约2000多幢高级宾馆和写字楼,800多家大型商场,设有中央空调系统的建筑面积约1.5亿平方米。根据商业建筑的能耗调查统计,设有空调系统的商业建筑每年的能源消耗费用接近150元/平方米,现有商业建筑的每年的能源消耗费用就高达225亿元人民币。商业建筑消耗的能源主要用于空调、照明、热水供应以及其它动力设备等方面。表1显示了上海地区各种商业建筑能源消耗的各成分比例。其中空调能耗是商业建筑的能耗的主要部分,占总能耗的50~60%。

表1:上海地区商业建筑能耗成分比例

空调照明卫生热水动力设备及其它饭店46.113.5319.4商场40.533.710.715.2写字楼49.733.32.717医院30.313.941.814

空调能耗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补偿维护结构传热的能耗占40~50%,新风处理能耗占30~40%,空气、水输送能耗占25~30%。图1显示了北京某著名商业建筑各设备(冷冻机、水泵、空调箱、照明、动力)电耗的积分图。该建筑的65%的电耗是空调系统。

图1各设备耗电量积分图

2、中国商业建筑节能潜力

通过对中国商业建筑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商业建筑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中国商业建筑的能耗高于国外发达国家的商业建筑能耗。例如清华同方人环工程公司在1998年对北京市的十家营业较好的大商场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和统计,这些商场的全年运行能耗平均大约是188kwh/m2.a,而气候条件大致相当的日本的同类建筑的平均全年能耗大约是135kwh/m2.a,也就是说北京市的商场的能耗要比日本高出将近40%。

*同类型的的商业建筑之间的能耗也有较大差别。图2显示了北京十家大型百货商场每平方米耗电量,从图中可看出耗电量最高的商场比耗电量最低的商场能耗高出将近50%。此外写字楼和旅馆类建筑的情况也是这样的。图3中北京16家星级旅馆的1997年的能耗状况,能耗最大的旅馆能耗费是能耗最小的旅馆能耗费的将近3倍。

图2北京十家商场能耗图

图3北京16家旅馆能耗图

*通过对商业建筑的模拟分析发现,建筑的理想能耗与实际能耗有较大差别,主要是空调系统运行管理较差、缺乏空调自控系统、原有空调系统存在许多不合理设计等原因造成。通过对这些不合理成分的改造,能以较小的投入获得极大的节能效果。例如下图所示为北京某四星级饭店的水系统,从图中可看出,标准层加压泵后的阀后压力为1.12MPa,而加压泵前的阀前压力为1.15MPa,即经过加压泵后压力反而降低,主要原因是加压泵前后的阀门开度只有25%,这说明标准层加压泵是多余的,如果取消标准层加压泵,经估算每年可节电10%,约22万度电,节省运行费16.5万元。

*近年来已有不少的节能改造项目竣工,这些改造项目都显示出较大的经济效益,说明商业建筑有巨大的节能潜力。例如北京双安商场的空调风系统的改造,通过充分利用春秋季室外新风为商场内供冷,从而减少了一个月的冷机运行时间,据统计每年可节省能耗费30万元左右。改造所需的40万元的投资一年时间就可以回收。此外在亮马河大厦,通过节能改造,一年可以节约运行费用300多万,所需的投资不到一年的时间即可回收。

上述分析表明,中外对比、同类建筑的对比、理论计算和实际测试的对比、商业建筑成功的改造实例都充分说明中国的商业建筑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商业建筑节能改造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3、中国商业建筑节能的途径和技术手段

技术手段的推广和合理利用是商业建筑节能的关键。适合中国商业建筑的节能的方法并不是建造一两幢新的商业建筑来展示新技术,而是通过一些投资小见效快的技术手段对现有商业建筑的改造和提高运行管理水平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就是说商业建筑的节能关键不在于以后新建的商业建筑,而在于对已有商业建筑的节能改造,这是商业建筑节能的重点所在。表2显示了不同节能改造技术的经济效果,从表中可以看出,通过改善维护结构来节能的经济效益是最低的。

表2:不同节能改造技术的经济分析

改造投资改造收益投资回收年限提高运行管理水平1$10~20$1~2月更换风机、水泵1$0.8~1.0$1~1.2年增加自动控制系统1$0.3~0.5$2~3年系统形式的全面更新1$0.2~0.4$3~5年建筑材料更换1$0.1~0.05$5~10年

近年来,清华大学通过对数十幢商业建筑的调查和测试分析,总结出一套适合中国商业建筑节能工作开展的成套技术-MATE技术,并成功地在一些改造工程中得到了验证和完善。该技术是包括调研测试(Measure)、全面分析(Analyze)、跟踪实施(Tackle)和节能评估(Evaluate)在内的“MATE建筑节能改造技术”。

4、商业建筑节能的市场机制和可持续发展

根据已有节能改造项目的统计,节能改造每平方米可获得20~30元的直接效益,所以如果商业建筑节能按照在北京建立示范工程、在中国主要大城市建立推广中心、全国范围推广三个阶段来发展的话,各阶段的的改造效益如下:

*第一阶段:改造面积:30万平方米;直接效益:600~900万元

*第二阶段:改造面积:400万平方米;直接效益:8000~12000万元

*第三阶段:改造面积:1.5亿平方米;直接效益:30~45亿元

三个阶段的直接经济效益如果按照0.8元/度电和40%的发电效率折算成一次能源,相当于可为国家节省250万吨标准煤,减少向环境排放562万吨CO2,对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巨大的贡献。

节能改造的投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计量仪表及安装费用

安装计量仪表的目的主要是计量改造效果,让业主看到效益,有利于推动节能改造工作发展。根据已有改造工

程的统计,计量仪表的投资约为2.5元/平方米,所以一、二、三阶段的仪表投资分别为75万元、1000万元、3.8亿元。

*培训费用

*制定标准和政策费用

*宣传、传播费用

*建立节能改造中心和节能小分队费用

*节能改造工程投资

由于节能改造有较大的经济效益,改造工程投资可以在3年左右收回,所以改造工程投资可以说服业主承担或采用其它的融资方式。

篇7

2基础设计

商业楼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采用桩加防水板基础。根据前期试桩检测报告结论,采用Φ700钻孔灌注桩,抗压兼抗拔桩。基础埋深12.1m,远大于建筑结构高度的1/18。经复核,风荷载及水平地震作用下基底均不出现零应力区,可满足高层建筑结构抗倾覆稳定要求。

3地下车库设计

地下车库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局部增加的剪力墙,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为了使得地下1层与地上1层的剪切刚度比大于2,满足正负零作为地上单体嵌固端的要求,二是为了更好地保证室内外高差处水平力的传递。商业楼室内及室外相关范围内,正负零零层采用梁板式结构,板厚180~250,双层双向配筋,且配筋率不小于0.25%。

4上部结构设计

(1)超限情况的判定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的通知(建质〔2010〕109号)”,对商业楼的超限情况判定如下:①商业楼结构高度29.2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属于A级高度高层建筑,高度不超限。②商业楼3层以上竖向构件缩进大于25%,属尺寸突变(立面收进);③商业楼地上楼层存在多处楼板有效宽度小于50%,开洞面积大于30%的情况;④商业楼3层和4层之间质心相差达18m,大于相应边长的15%,同时,考虑偏心扭转位移比大于1.2,小于1.4。综合以上分析,商业楼属于超限高层建筑。(2)上部结构计算分析在小震作用下,全部结构处于弹性状态,构件承载力和变形应该满足规范的相关要求。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5.1.12条的要求,本工程采用SATWE与PMSAP两种不同分析软件分别进行了整体内力及位移计算,两种软件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结构体系满足承载力、稳定性和正常使用的要求。楼层最大位层间移角小于1/550,满足JGJ3-2010第3.7.3的要求;在刚性楼板假定下,虑偶然偏心影响的规定水平地震力作用下,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与该楼层平均值的比值均小于1.4。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5.1.2条,对不规则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本工程所选的三条波为TH2TG035、TH4TG035、RH4TG035,每条时程曲线计算得到的结构底部剪力均大于CQC法的65%,三组时程曲线计算得到的底部剪力平均值大于CQC法计算得到的底部剪力的80%,故所选三条波满足规范要求。时程分析的结果表明,结构体系无明显薄弱层,时程分析法包络值较CQC法计算结果小,故结构的小震弹性设计由CQC法计算结果控制。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5.1.13条的要求,对商业楼采用弹塑性静力分析方法进行了补充计算。两个方向罕遇地震下性能点最大层间位移角均小于1/50,小于规范弹塑性位移角限值,因此宏观上商业楼所用结构体系能保证大震不倒的设计要求。在通过二阶段设计实现三个水准的基本设防目标以外,针对本工程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以下抗震性能化目标:①设防地震作用下,中庭连廊等薄弱处楼板内双层双向钢筋不屈服;②设防地震作用下,悬挑梁根部框架柱及大跨梁两端相连框架柱斜截面抗剪按弹性设计,正截面抗弯按不屈服设计;PMSAP楼板应力分析结果表明,中庭连廊根部、平面凹口阴角位置一般为应力集地区域,在多遇地震作用下,楼板主拉应力不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楼板不会开裂,在设防地震作用下,应力集中位置楼板主拉应力略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但适当加大楼板配筋,即可满足楼板内钢筋不屈服。在设防地震作用下,利用SATWE进行弹性设计和不屈服设计,分别校核悬挑梁根部框架柱及大跨梁两端相连框架柱的箍筋和纵筋,并与多遇地震计算结果一起进行包络设计。计算结果表明,配筋值均在合理范围,配筋切实可行。通过以上性能化设计措施,在对结构的经济性影响较小的情况下,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增加了建筑的安全性。(3)上部结构设计针对偏心布置和扭转不规则,设计时,尽量使结构抗侧力构件在平面布置中对称均匀布置,避免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之间存在过大的偏离;加强构件的刚度,增强结构的抗扭性能。计算时,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设计时适当加强受扭转影响较大部位构件的强度、延性及配筋构造。通过调整结构布置,将考虑偶然偏心下的最大位移比严格控制在1.4以下,第一扭转周期和第一平动周期比严格控制在0.9以下。针对立面收进带来的扭转不利影响而采取的抗震措施详第(1)条。构造上,对收进楼层(4层)加厚至140mm且双层双向加强配筋,配筋率不小于0.25%,但为减小大跨部分楼板自重,室内大跨度区域楼板厚120mm,屋面大跨度区域楼板厚130mm,收进部位上下层楼板(3层和5层)厚度不小于120mm,并双层双向加强配筋。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的相关规定,体型收进部位上、下各两层塔楼周边竖向结构构件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框架柱在此范围内箍筋全高加密,提高纵筋配筋率;收进部位以下两层结构周边竖向构件配筋加强。针对因开洞形成楼板不连续情况,整体计算时按实际开洞情况建模,并将以上楼层定义为弹性膜,以考虑楼板不连续对结构的影响;同时,构造加厚连廊等薄弱区域楼板至130mm厚,并双层双向配筋,配筋率不小于0.25%。

篇8

2交通流线场地的总体流线布置非常重要

商业建筑的最大特点是其招徕性,交通设计应照顾不同方向的顾客的便捷到来,同时还要尽量做到人车流不交叉、办公商业出入不冲突,且办公主入口要有车行道通达。由于商业建筑室外行人比较多,地下车位多又导致地库坡道出口多,要做到各股流线通达且又少干扰是很不容易的。地下车库室内交通也是颇有讲究,主车道应明显,停车位区域要易于辨识(可采用不同色彩醒目涂装)。来福士广场因为追求商业平面变化,柱网非常不规整,导致地下车道比较曲折,笔者已经听到多人抱怨在地下室里晕头转向,应该在一个整齐的柱网基础上调整局部柱位满足上部建筑需要(甚至可以考虑柱转换),这样地下室才能通畅。另外,应重视地下车库到地上营业厅的垂直交通,电梯应位于地下室醒目位置,有条件的设自动扶梯下地下室。来福士广场有2组各2台商业客梯下到地下3层,同时有一台自动扶梯下到地下2层。

3建筑造型与结构设计商业综合体

项目的结构设计比较复杂,商业的中庭空间、影院中间不能有柱,这样就会出现大跨度、大出挑、大空间的设计,同时为了在造型上出新意,建筑师会做出挑战结构极限的设计。这时作为施工图设计单位一定要能从施工难度、工期、造价等多方面分析利弊,供甲方作出合理的选择。来福士广场也同样遇到上述问题,经充分沟通,有的通过结构专业设法克服,方案公司也放弃了一些结构上很难实现的想法,最后形成了成熟可行的方案。商业综合体的荷载设计,一般需要比规范取值大一些以满足不同业态的通用性,而超市、厨房等荷载特别大的范围一定要与甲方事前沟通妥当,避免后期加固。

4影院及超市商业中心必须要有吸引人气的主力店

(一般为超市或百货),影院也是带来顾客的重要业态,此两者的共同特点是占据面积大、对土建具体要求多。电影院线公司对影厅的个数、大小、候场面积、小卖部、厕所等有基本的要求;超市连锁公司也同样,对营业厅面积、辅助用房、层高、电梯扶梯、荷载、入口门面以至广告位等都有明确的要求,如果不能满足其基本要求,则很难招租。

5商业层高大型商业建筑的室内净高

以3600~3700mm为宜,加上结构需要的高度和设备、装修所需高度,一般而言层高不应小于5m。另外因为商业建筑的消防疏散宽度计算值很大,所以商业建筑经常采用剪刀楼梯的形式,由于商店建筑的楼梯踏步高度不能超过160mm,而一跑楼梯的步数按规范不能大于18级,因此可计算出采用两跑剪刀楼梯的形式,最大层高不宜超过5760mm;另外因为梯段净高不宜低于2200mm,所以层高低于5000mm时楼梯会因半层高太矮而碰头。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层高取5500mm左右是比较理想的。来福士广场的商业层高为:首层5700mm,其他层5250mm。

6下沉广场

下沉广场对大型商业中心的意义十分重大。下沉广场在解决通风、采光方面的作用显而易见,更大的优点是在消防疏散上,由于地下商业的疏散宽度规范要求比地面高,而规范对于下沉广场通往室外地坪的楼梯要求是“应不小于进入该下沉广场计算总宽度30%且不小于任一防火分区的设计疏散总净宽度”,利用好这条规范,把下沉广场设计成多个防火分区进入疏散,可以节省相当数量的楼梯。另外面向下沉广场的店铺有对外的独立门面,可获得价值的提升,广场本身还可作为活动场所。故采用下沉广场是一举多得的设计。来福士广场有两处下沉广场,充分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

7货运流线以及卸货区

货运流线的设计应做到前后场流线少交叉,但又不应过分浪费通道面积。地上部分的水平向货运流线有混合走道和背走道两种常见形式,来福士广场采用了两者兼有的设计。商业中心的卸货区一般设计在地下室,卸货区如集中在一处,水平向运输距离就会长;而如果将卸货区分散,因为货车需要净高较高,这样地下室车库净高就要高,或者多设货运坡道。来福士广场采用了卸货区集中在一处、货运电梯分散的做法,这样做的优点是地上货运距离较短、地下室只对局部净高有要求,但是地下室卸货区到货梯的流线比较长。

8建筑造型与泛光照明的结合

商业中心一般有比较醒目的建筑造型,同时还需要炫丽的夜景灯光以烘托商业氛围,所以建筑造型上宜结合夜景照明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为夜景灯的安装做好预留。来福士广场采用了大量的幕墙内置泛光照明的形式,需要在幕墙后部背板上开安装口才能安装灯具;而在施工图设计时未作充分的考虑,部分幕墙后部的实体墙阻挡了灯具的安装。直到施工后期才注意到灯具安装问题,经过节点细化,才把问题解决。另外广告位的照明也需要在施工图阶段考虑好灯光安装的位置,才能把控好建筑最终效果。

9消防消防设计是商业建筑设计的难点

解决疏散问题一定要选用合理的平面布局。商业中心的平面布局宜为走廊在里圈靠中庭,楼梯在外圈靠外墙,这样楼梯不会占据沿中庭走廊的商铺面,在底层又便于直通室外。由于规范有疏散距离的限制,所以商业建筑不宜设计成长宽都很大的平面,否则会导致疏散距离难以满足规范要求。来福士广场窄而长的布局就非常有利于消防疏散的组织。另外应合理利用好规范允许的手段,如采用剪刀楼梯以减少楼梯数量,借用相邻防火分区进行疏散以平衡不均匀布置的楼梯,设置部分库房以减少疏散总宽度,采用室外天桥或下沉庭院等,尽量压缩辅助面积,增加利用率。

10影响观感的设备

安排大型公建有相当一部分设备必须设计在室外,如冷却塔、热泵机组、风机、油烟处理设备等,这些设备一般安置在屋面,但商业中心往往还利用屋面作为上人露台,这样如何合理安排设备位置并进行遮挡、美化就成为设计中的重要一环。来福士广场在设计过程中对5层上人屋面上的设备位置进行了有意的归并,并通过屋顶绿化的遮掩,挤出了几处较为完整的露台,可供5层餐饮部分扩展利用。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影响美观的设备大多是通风设备,进风与排风设备一般是有距离要求的,所以需要将进风和排风分类集中。如造型能够处理好,宜优先考虑在外墙上直接开百叶通风。一般商业建筑会采用幕墙饰面,结合部分百页是不难做到的。

篇9

1.商业建筑的设计理念

设计理念在城市大型商业建筑最突出的便是外形的设计,体现商业建筑的风格,设计师通过对材料,色彩以及比例,甚至结合光影来设计出个性的建筑风格,结合商业建筑用途凸显不同的商业气氛,创造形象,吸引顾客。如“北京茶馆”、绍兴咸亨酒店,美国拉斯维加斯的设计里就渗透着还旧的理念,这样的商业建筑能勾起人们对过去的回忆,时间倒流,在这一设计中,建筑造型和细节运用了历史上曾出现过的造型提炼出的抽象或者具象的造型,这种历史符号,旺旺应用于餐饮旅店和博物馆的建设中。

2.商业建筑的设计原则

在进行商业建筑设计过程中,为了迎合我国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在进行商业建筑的开建过程中,有效的强化并完善其设计的思路将提高,商业建筑的设计价值,商业建筑的设计关乎到商业建筑未来的发展走向,在经过若干年的总结分析之后,科研设计人员研究出了适合当展的商业建筑设计基本理念。商业建筑及其环境的创造,应“以人为本”作为设计构思的出发点,是否符合消费者消费体验的才是检验商业环境设计的标准。

因此,商城应为顾客提供了充分的休憩和交往空间。大部分逛商场的顾客购物的范围比较杂,也比较随意,或购物、娱乐、休闲等需要为一体的综合体验。

商业建筑设计并非消极被动地应付消费者需求,而是要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更多的“可能性”需求,消费者可以从设计者提供的“可能性”需求中去满足他们的真正需求,商城的内部配套设施完备,环境优雅。设计将植物、水体、小品和多彩的硬质铺地等元素巧妙地与空间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了环境的品质。

此外,商城内还设有专为残障人士、儿童以及老人休息和服务的特殊设施。才能吸引更多的顾客,才能获得更大的商业效益。

3.商业建筑的设计手法

3.1 耳目一新的外观设计手法

建筑外观设计是一门集美学、建筑学和地理学等于一体的综合学科,综合各种建筑设计的要素体现建筑的外观造型,需要对建筑外观的色彩、肌理和质感等细节进行协调,鉴于现在建筑物所在的地区环境的差异性,所以建筑外观设计要具有可变的弹性空间,建筑设计师本身要利用自身的艺术修养,利用设计方面的知识技能,以发散性的创造性思维改善外观设计效果,使得建筑外观设计朝着更合理、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建筑外观色彩设计的表现方式具有多样性,但无论哪种设计手法,最终都必须突出建筑与周围环境的整体感、建筑本身的美感和形式感等。

外观设计手法有:

①运用当代高科技手法。高科技喜欢丛结构形式、材料工艺、建筑设备等方法入手,用最新的材料,尤其是硬铝或合金材料,以夸张暴露的手法塑造建筑形象成为商人们卖弄财富炫耀实力的标牌。富于表现力和现代美。

②动漫卡通手法的运用。卡通形象鲜艳、活泼、轻松,深受大众喜爱,想这种可爱幽默艺术形式自然而然的被建筑师们引入到商业建筑设计或者活动主题设计中,为大众所喜爱是消费的先决条件,迪斯尼乐园就是这方面的典型范例。

③传统美学的设计手法。古典美学追求的是和谐、统一、完美的美学意境,商业建筑设计通过严格遵循形式美的法则来实现这个目的。

3.2 内外流动的空间营造

内部空间是商业建筑中最大、最具特色的节点空间,它在竖向上的通透连续性使建筑室内空间产生流动感,成为商业建筑内部空间的焦点所在。中庭的功能通常可以归纳成四类:文化功能、经济功能、庇护功能和容身功能。当前,中庭的庇护和容身功能渐渐削弱,越来越多的商业中庭开始向趣味中心的方向发展,中庭成为大容量,变化丰富的空间。

大部分商业建筑购物通都采用了室内外化的空间设计方法,除了根据主题的趣味软装,还通过空间大小的收放、色彩和形态的变化,以及各种店铺装饰来丰富街区的表情。并设计了河流、街道、庭院和广场,制造出街区空间的效果。

部分商场中庭底部也会设计舞台以供不定期的活动使用。顶棚大部分采用透明球面设计,阳光和星光从顶部倾泻而下,置身其中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进一步加强了室内外空间的渗透。

公共设施也是是内部公共空间营造环境氛围,形成场所特征的重要手段。公共设施为顾客提供各种服务和便利,吸引顾客停留休闲并刺激消费,营造良好的购物环境和商业气氛。如人们在座位的选择上通常需要一定的私密性、领域感和安全性,因此座椅的布置存在着边界效应。除了休息设施之外,顾客还需要其他设施,如儿童游戏、运动设施、残疾人扶手等,这些设施虽然繁琐,却体现内部公共空间设计细节方面的因素。

3.3 回归自然的景观设计

景观规划时要了解商业建筑的用途,顾客的消费体验,同事也要了解土地承载的容量,内部空间结构,以及,在满足基本功能的情况下,景观设计应具有保护性、循环性、创新性等。“智者乐水”,水是灵性和智慧的象征。湖畔水边、边坡的营造如新加坡圣淘沙的景观设计项目,岛中心树阵广场,就是一个休闲的多功能客厅,配备小型舞台、花池、座椅。河水绕着广场而过,河岸呈自然排布,整个广场如同漂浮于水面之上,景观渐变,韵致盎然。门口广场,充满遐想的枯山水边,点缀雅致咖啡座,因地制宜精雕细琢出瀑布叠水,于国际贵族奢侈的生态圈中,畅享大自然馈赠的无限静谧,可拾阶而上的下沉式庭院、旖旎坡景、雅致小品、具有质感、直接而又朴素的园林小品,动静相宜的韵律之美,呈现西方繁复美学与中式洗炼美学融合的特色。

4.商业建筑防火设计要点及措施

正确确定建筑物耐火等级,选择达到一定耐火极限的构件;采取必要的安全疏散措施,包括合理确定疏散距离、疏散宽度;采取排烟技术措施,有效地减少并控制烟气危害;设置必要的自动消防设施;严格控制室内装修材料的防火性能;确定合理的卷帘形式,目前可供选择的卷帘有双轨无机布提升式、侧拉钢卷帘喷淋式、轨道隐藏式等多种类型。对复杂商业建筑的消防设计有条件下应采用消防部门审查前置的方式,避免对项目设计后期颠覆性修改。

实际上拘泥于现有消防规范已远远不能满足大型复杂化商业建筑的功能要求,在探索和解决合理的建筑布局与科技支持的道路上,有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比如利用性能化评估的手段,把中庭走道等作为 “亚安全区”的概念实施,以店面作为防火分隔界面,通过卷帘或防火玻璃加喷淋等方式分隔租户和公共区域,将亚安全区内面积不作为计算楼梯宽度的基数;或者超大面积防火分区的时候;或者疏散距离、疏散宽度达不到规范要求的时候;或者局部疏散口首层不直接对外的时候,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凡次种种条件下,在不同的火灾场景下是否达到人员安全疏散的消防目标,为突破性的防火设计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结束语

商业建筑的不断变革设计理念其本质思想就是为了博得消费者的亲睐,现代商业建筑的设计理念应不断的朝向创新、求异的方向发展,力求建造具有自己特色的商业建筑,突出商业特点,进而不断的吸引消费人群,扩大商业圈的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新经济信息网络化管理信息系统成本管理

一、前言

我们正处在经济形态急剧变化的“新经济”时代,作为“新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信息网络化”,企业将加大应用信息技术的力度,广泛采用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各种管理技术和决策手段。良好的企业社会信誉和施工质量无疑能为施工企业承接工程带来优势,但是,作为充分竞争的建筑行业,作为高度同质化的施工产品,价格因素越来越成为决定业主选择承建商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如何降低项目运营成本,加强项目成本管理是目前施工企业项目增强竞争力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及控制的难点

在施工企业中,由于体制、激励机制、项目地域分散及人力资源等原因,项目成本管理及控制一直不尽人意,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施工项目地域分布跨度大,施工周期长,企业很难全面地、及时地对项目的成本管理情况有清晰的监控。

2.项目成本涉及工程施工管理中的进度计划、合同管理、材料费用、机具费用、人工费用等。而一项工程材料涉及的品种、规格上百种。材料管理的数据量非常庞大、复杂,大量的材料计划、验收单、调拨单在传统的项目管理中需用手工操作,工作量非常大,核算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都无法满足工作的需要。

3.项目经理及施工员对成本管理的意识参差不齐,项目施工的设计变更、施工变更等可变因素多,造成公司甚至项目部对成本控制的力度及效果不尽人意。

4.由于体制和激励机制等原因,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机会主义者有生存的空间,从而加大了产生道德风险的可能性。一些项目经理在成本管理中控制不力甚至人为加大项目成本。

三、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系统的应用及其控制流程和系统结构

信息网络化的冲击,不仅大大缩短了信息传递的过程,使上级有可能实时地获取现场的信息和做出快速反应。并且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大大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削弱了信息不对称性,从而对中间管理层次形成压力。为更有效地控制项目实施成本,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企业竞争的价格优势,在项目成本管理中引入管理信息系统是必要的和可行的。在国内,已有很多企业在项目成本管理运用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很多公司已在项目管理上全面推广实施《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系统》软件。该软件将工程施工管理中的进度计划、合同、材料、机具、人工、分包、费用控制、财务监控等各项管理资源集成起来有机地整合在一个系统中,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对施工项目的成本进行全过程的及时核算与控制,使施工项目成本始终处于受控状态。通过运用该系统,施工管理人员可随时掌握项目的成本信息,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效益的目的。

1.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流程。项目部借助成本管理系统软件对施工过程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现场管理费和其它费用的产生过程进行计划、控制、核算、查询和分析。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各个独立环节联结起来,最终汇总到项目部。

2.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系统结构。项目部首先根据预算书和施工进度计划制定产值计划,然后根据产值计划制定成本计划。在施工过程中,根据费用类别的不同分别进行控制。当工程进行到一定时期,依据本阶段项目实际产生的成本项目进行核算。当核算完成以后,将对项目成本核算结果进行分析以确定本阶段成本控制的成效。并与项目实际产值进行对比。

四、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系统实施的效果及其发展展望

经过多年的试运行、修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系统软件已基本成熟。应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系统软件,在从以下方面提高施工项目的管理水平:

1.提高管理效率。成本资料信息资源共享,大大降低了现场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工作准确度提高,出错率降低。现场管理人员可用更多时间与顾客沟通,做好服务,提高顾客满意度。

2.竣工结算资料。能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准确、及时地统计施工成本资料,在工程结尾时方便快捷地整理出整齐、统一的竣工结算资料,彻底改变以往工程完工后结算拖后现象。

3.工程经济档案。反映工程实施全过程成本资料的工程经济档案不仅有助于分析本工程实施情况,还可为今后的工程投标或实施提供有用的参考。

4.管理者决策。项目管理者能根据可靠的资料,迅速、准确地做出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决策;而企业经营者可根据这些资料信息评估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

篇11

物流管理息化低,甚至还停留在原始的手工操作的阶段;对物资供应商联合体的构件缺乏科学管理,短期竞争多于合作;物资采购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博弈过程,非集约化,采购成本高;物资采购没有与预算部、技术部、施工部紧密联系,缺少必要的信息支持,与工程实际严重脱节;物资库存、现场管理混乱,造成资源的浪费,建筑成本的增加。

因此,打破传统建筑企业物流管理方式至关重要。随着管理和技术的不断提高,各种有效方式不断涌现。本文提出了“建筑材料精准物流管理”模式,能够解决传统建筑企业物流管理的缺陷,并防范新的问题的出现。

2.精准物流管理的基础

2.1技术支持——建筑施工企业实现信息化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是精准物流管理的技术支持,必须辅助企业各管理层次,其核心是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一般包括合同管理、进度管理、预算管理、物资管理、人劳管理、机械设备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等八个基本的模块,能够辅助各层次的管理:对企业物资统一分类、统一编号,编制物资数据库;从进度管理模块导出阶段性计划工程量;根据计划工程量预算管理模块计算出物资计划;依据物资计划,物资管理模块实施物资采购管理。

以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为技术基础,对物流进行精准控制,实现物资料采购渠道多元化和透明化,物资库存管理、现场管理的实时化和精准性,最终达到物资供应好、周转快、消耗低、费用省、浪费小,保证建筑施工企业顺利建造。

2.2组织环境基础——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

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是建筑施工企业通过共享数据库、EDI、WEB等信息技术,将策划单位、业主、勘测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筑施工企业的各个部门有机的连接起来,对整个建筑产品供应链实行有效的管理,实现精准物流管理,缩短建造周期,减少非生产性无价值的工序、简化工作流程,实现企业内外部组合的一些列活动的总称。

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打破了原有部门界限,加快了建筑施工企业内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和反馈速度,节省了潜在的时间、节约了潜在的成本、为建筑施工企业精准物流管理提供了组织环境基础。

2.3组织文化基础——精准建造思想

精准建造(LeanConstruction)是一种基于建筑产品管理,通过精确的建筑产品定义、合理有效的建造单元的分解、精准产品策划、精准设计,在物资的精准供应、全过程的产品控制、及时的信息流通和反馈、全体人员早期介入下实现建筑产品的成功交付、资源浪费的最小化、价值创造的最大化的建造管理方法,以提高建筑产品的价值、优化整个建造过程的价值流、构建合理有效的产品流、降低资源浪费、合理控制工期、整个项目达到最佳效能为目标的管理活动的总称。精准建造的根本目的是使整个建造过程持续时间缩短、精准物流管理、建造成本最小、整个建造价值链创造价值最大、客户满意度最高。

因此,将精准建造作为组织文化的基础,指导组织的建造生产,其目标是实现建造过程的“零浪费”,其中包含了物资的“零库存”,即将工程建造过程与物资供应相连接流水化,最大化地减少中间库存、消除中间搬运、等待的时间浪费,达到精准物流管理。

3.精准物流管理模式

3.2精准物流管理的目标

在建筑产品的整个建造过程中,工程项目是一个临时的产品系统而独立的存在,紧密的与物流联系在一起。加强物流管理是工程项目精准建造的资源保证。精准物流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加强供应商的管理,改变传统的竞争和短期合作为长期有效合作;规范物资采购机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物资采购电子商务化和批量化,缩短物资采购周期,降低采购成本,简化采购程序;加强物资入库、出库、调拨、报损管理,使库存最小化;加强物资入场、加工建造、退场、损耗管理,降低物资浪费,减少物资的二次搬运;物流信息及时、准确,便于物流的有效控制。精准物流管理的终极目标是物资的“零库存”和“零浪费”,从而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整个建造过程的价值、最大化的满足客户满意度。

3.3精准物流管理模式

精准物流管理是以共享工程项目数据库为基础,动态实现物资库存状况监控和物资现场管理监控,精准预测和计划物资,选择最佳供应商和租赁公司,实现物资的精准、均衡供应。精准物流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强、涉及范围广的一系列活动。精准物流管理包括四个方面的工作:(1)预测物资用量、编制物资供应计划;(2)组织、采购或者调剂物资;(3)物资的验收、储备、领用和配送;(4)物资的统计、核算和盘点。

3.3实施的关键

3.3.1工程项目物资现场动态平衡

工程项目物资现场动态平衡是物资优化配置和优化组合的手段和保证,是优化企业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动态平衡是按照项目内在规律,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各施工阶段的物资投入,并对物资按时间节奏进行动态优化,以保证整个建造过程的均衡性、实现物资供应的动态配置、平衡协调和均衡投入的过程。因此,在工程项目中,有机、紧密地结合物资投入数量、结构、时间、范围的计划与工程项目进度计划,使物资、人员均衡地投入到工程项目中,实现物资综合控制、工程项目均衡节奏性地建造,达到预期进度目标,实现精准物流管理,减少物资浪费,降低建造成本。

3.3.2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

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以共享工程项目数据库为基础,动态实时的获取物资现状、工程项目进度状况和阶段性计划,精准预测工程物资需求。在工程项目立项之后,工程管理子系统将总体进度计划录入到工程项目数据库中。在工程项目实施后,仓库管理子系统实时动态追踪物资库存状况,并及时反馈到工程项目数据库。物资现场管理子系统实时记载物资入场、物资损耗、物资生产、物资回收、物资退回仓库等详细内容,快捷的统计现场物资状况并反馈到工程项目数据库;工程管理子系统实时追踪工程项目进展状况,报告累计未完成工程以及变更工程,并依据约束限制条件,动态制定阶段性进度计划;预算管理子系统依据实时更新的物资信息精准预测物资需求。

因此,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是精准物流管理的关键要素之一,是达到精准建造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3.3.3供应渠道的选择

供应渠道的选择是精准物流管理的核心业务之一,在整个供应链管理中地位非常突出,是物资的源头。供应渠道的选择的目标是使物资从采购、租赁到材料入库的总成本达到最小,质量、交货期、服务水平达到顶期水平,尤其是物资供应商、租赁公司的选择。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线性规划模型。

设Q、L、S是企业对供货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的要求水平,D是需求总量。设阶段性一次需要采购m种材料,每一种材料可供选择的供应商(或者租赁公司)有n个,则xij表示第i种材料供应商j供应量,Di是第i种材料的总需求量,tij是材料xij的运输成本,pij.qij,lij,和sij分别是有关供应商价格、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水平的参数。可得到如下的线性规划模型:

物资采购、租赁总成本最小

利用上述模型计算时,需要将供货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的要求水平等进行量化,其量化的标准如图2所示,也需要事先确定,作为物资采购的标准。通过线性规划计算的结果说明了供应商供应的物资和租赁公司租赁的物资设备。

4.结论与建议

精准物流管理是精准建造过程中关键工作之一,一个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对各种物资的使用和消费过程的有效控制。因此,采用精准物流管理,协调建筑施工企业内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从整个建造过程精准控制物流,实现物资供应好、周转快、消耗低、费用省,保证和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加速资金周转,降低建造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因此,精准物流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实施中需要以建筑施工企业实现信息化、流程重组以及采用精准建造思想作为基础。因此在实践中,不应急于求成,要搭建好建筑施工企业的硬件基础后,再逐步实现。

参考文献:

「1姚建明、蒲云、周国华、赵正佳。多品种供应的多供应商选择模型及分解算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8vol(40)4:521-527

「2江伟、赵振宇、朱莹玮。我国建筑业物流供应链管理探究[J].建筑经济。

2003.5:23-25

「3叶少帅、杜静。建筑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关键因素[J].建筑管理现代化。

2003.8:5-8

「4李效廷。施工项目材料管理。山西水利科技[J].2005.8:89-90

「5GlennBallard.LeanProjectDeliverySystem.[J]LeanConstructionInstitute.2000.9

「6HermanGlennBallard.TheLastPlannerSystemofProductionControl.TheUniversityofBirmingham.2000.

Abstract:Thematerialcosttakesupagreaterproportioninthetotalcostofconstructionenterprise,throughreducingthematerialcosttoreducethetotalcostofconstructionenterprise,andLeanSupplyManagementisoneeffectivematerialmanagementway.Thispaperfirstlyanalyzedthedisadvantageoftraditionalconstructionenterprisematerialmanagementpattern,basedonthisfoundationproposingmaterialleansupplychain;secondlyanalyzedthefoundationofmaterialleansupplychain:constructionenterpriseinformation,constructionprocessesreengineeringbasedonleanconstructionandleanconstruction;thirdlyanalyzedthemodelandkeyfactorsofLeanMaterialFlowManagement;finally,givesomeconstructiveadvicetoimplementthematerialleansupplychain.

Keywords:ConstructionEnterprise;LeanConstruction;LeanSupply

作者介绍:

篇12

前言:随着科技技术创新、城市人口增多,人们生活节奏日趋加快,立体化交通体系已成为现今城市及建筑必然发展趋势。而作为城市公共场所、商业活动生发处、艺术时尚文化集散地的商业建筑,想要在有限空间内满足人们多重体验需求,这无疑在商业设计中掀起一轮新的空间革命。

一、商业建筑立体交通体系

商业建筑交通体系犹如建筑的血脉,不仅将人流输送到各个商业功能空间之中,同时还决定了建筑形式与空间架构,并时刻掌控着消费者的集散。而商业建筑立体交通体系主要是结合原有平面交通的思维模式,空间转为立体化发展,利用阶梯、坡道、电动扶梯、垂直电梯等元素支撑主体竖向空间,同时通过通道、平台、廊道等元素架构水平空间,同时增设商业节点、场所、景观、装饰等,为人们创造全新的空间体验。其优点是立体化的交通体系打破各层限制,将主人流导入建筑上层,降低商业空置率,大幅提高商业效益。优秀的立体交通体系特点主要体现为:一方面商业建筑与城市空间达到高度融合,即商业面向城市开放,成为城市重要空间节点组织商业文化活动或融入社区空间营造市民生活场所;另一方面,促进人流聚集,达到了“集客”的商业目的,并结合立体空间创建商业主题,注入商业精神内涵,提升商业品质及知名度[王晓,闫春林.《现代商业建筑设计》[D],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第108页

]。

二、商业建筑“多首层”理念

据统计89.25%的受访者青睐选择首层商业,仅2%的人接受二层或三层的商业。首层商业不仅仅增加商业收益,降低商业空置率,同时扩大了商业步行交通体系,为人们营造新的空间与情感体验。“多首层”理念是指通过步道、缓坡、楼梯、扶梯、连廊、平台等交通元素应用,将地下空间与一层甚至多层步行系统贯通;再结合场所、景观、装饰、采光设计等营造室外空间的感觉,从而达到多首层效果。商业建筑的投资者与消费者最关注的便是首层商业。

(一)多重城市交通体系融合

随着城市日益高度聚集化演变,步行、自行车、公交、的士、私家车、大巴、轻轨、铁路、水路、航空等城市交通系统协同化发展,人们可实现“无间隙出行”[ BRIAN RICHARDS,《未来的城市交通》[D],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7,第153页

]。与此同时,许多成功的商业建筑在设计之初都考虑将多重城市交通体系与商业融合。一方面,各个交通换乘站可与商业入口或建筑的非首层平面贯通衔接,将大量城市交通人流导引至人流不易到达的非首层,相当于为商业创造了多个首层。另一方面,多重城市交通体系的融合,无疑将商业建筑转变为城市公共空间节点,城市公共活动转变为商业消费行为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快捷、人性化、公共趣味的生活体验场所。

如香港沙田新城市广场(NTP)将港铁换乘站、公交站分别与三层平面和一层平面连接,立体化交通体系进一步丰富了空间层次,创造了多个首层,为商业引入大量人流,提升商业内部效益,带给人们快捷的时尚生活、活跃的城市公共生活以及集约的立体空间体验。

跨层交通体系贯通连接

跨层交通体系贯通主要是利用电动扶梯、楼梯、坡道、观光电梯等垂直交通设施跨层连接不同楼层,将人流直接导引人至上层,为人们带来多首层空间体验。

如香港朗豪坊,商业主要由四部分组成(4层美食广场、5-7层零售商业、8-11层零售商业与影院、12-13层屋顶特色餐饮),其中分布了两部直达通天电梯(分别连接4-8层和8-12层)将整体商业贯通在一起,通天电梯将人流直接引至商业最顶层,在通过“回转购物廊”螺旋而下。这种交通体系忽略了商业的层级概念,相当于创造了多个首层商业,不仅空间丰富多变,同时也保持了各层商业的均好性。

三、商业建筑空间立体环流

商业建筑空间立体环流是指商业不仅在平面上形成环流,同时亦在垂直方向贯通整体空间,避免商业死角产生,其流线清晰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同时人们畅游其间又充满着空间的变化体验。立体环流结合空间布局主要呈现以下几种形式:

梯台交错立体环流

主要是在中庭节点部分利用阶梯与平台交错向上立体延展,而周边环路环绕连通,该空间形式具有明确的向心性,中心梯台构成商业视觉焦点,易于主题性体验的展示。

天津小白楼商业区的海信广场中庭利用阶梯、平台、自动扶梯贯通六层竖向空间,将人流导入上层建筑,避免了商业层级衰弱现象。并结合景观塑造主题体验,其间分布表演平台、星巴克休闲平台以及促销商品销售平台等,同时周边环流空间也自然演变为看台,消费双方及商业交易活动都已演变为移动的景观(如图1)。

(二)“8”字形立体环流:

商业流线无论在水平还是立体空间上都按照“8”字形环流布置,该商业不易产生死角,人流有引导性地导入,同时流动式的立体环流也为人们带来更多的趣味体验。

北京蓝色港湾的“8”字形立体环流,利用楼梯、坡道、电动扶梯三重交通体系,结合多个场所节点,设置不同的体验主题,如互动娱乐的旱喷广场、表演休息的小型下沉广场、梦幻浪漫的音乐喷泉、艺术时尚的座椅休息区、休憩观赏的看台阶梯,序列性的“8”字流动空间不断掀起人们的情感。

(三)螺旋攀升立体环流:

图1天津海信广场(图片来源:作者自拍)

图2美国旧金山中心(图片来源:google earth)

图3 美国荷顿广场(图片来源:google earth)

其交通体系围绕商业中心呈现逐层螺旋攀升态势,模糊建筑层数概念,商品、消费双方及商业活动如展品一般,博物馆式的商业流线,带给人们既古典又时尚的双重体验。

美国的旧金山中心交通体系犹如古根海姆博物馆一般,依靠弧形电动扶梯、平台等设施,交通呈现弧线螺旋向上攀升,整体风格高雅素洁,为人们带来古典高雅而又奇幻时尚的双重空间体验(图2)。

四、商业建筑细部交通立体化组合

交通体系立体化不仅体现在商业建筑设计理念及空间上,同时也渗透在了建筑细部交通设计层面。在设计中实行立体化组合模式,将建筑细部与阶梯、坡道、自动扶梯等垂直交通构建相组合,一方面充盈了建筑细部的空间层次感;另一方增强了商业的导向性,避免人群流失。

建筑入口立体化组合

商业入口作为商业的门面可以说是消费者内心的第一印象,无论从空间形态、功能需要还是精神寓意上都需要增强其导向性,为商业吸纳更多的人流。美国圣莫尼卡广场,其入口处理与自动扶梯组合,具有将一层商铺将人流直接引致二层,这种交通暗示大大增加了人流的导向性,是入口立体化的常见形式之一。

廊道平台立体化组合

商业廊道平台可谓是商业中的灰空间,其具有交流、展示、游览、休憩及观演等诸多功能体验,是聚拢人气的公共活动场所,在此增设电动扶梯、阶梯、坡道等组合交通设施不仅增强了商业交通的流动性及导向性,同时亦可激发商业活力。如美国荷顿广场中各式各样的廊道平台与多项竖向交通设施立体化组合发展,连通商业各个细部空间,增加趣味性与导向性,同时调动商业内在潜力(如图3)。

五、结语

商业建筑发展至今已超脱了单纯的平面布局,无论从城市发展、空间架构还是消费需求等层面考虑这都是必然的。商业建筑立体化交通体系无疑开启了一轮新的商业空间革命,这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与追求才可完善,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空间转化,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于商业建筑未来的探索与寄托。

参考文献:

[1]王桢栋.沉积过去,连接未来―香港旺角朗豪坊城市建筑综合体剖析[J].建筑学报.2006,12

[2]吕亚妮.大型商业空间导向性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西南交通大学.2001.

[3]曹杰勇.商业建筑中庭空间设计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

[4]冯素云,曹麻茹.体验经济下大型商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重庆大学.2008,5.

[5]兰瑞言.体验式商业建筑的功能定位与设计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 湖南大学.2009,5

[6]冯岚.决战商场揭秘实战案例[M].学林出版社.2010,7.

[7]王晓,闫春林.现代商业建筑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