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培训范文

时间:2022-03-12 12:36:5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音乐培训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音乐培训

篇1

一、改变观念

敬业精神与科学的教学法相结合,必定是成功的保障。而在日常工作中,我经常会说工作忙、杂事多,常抱怨学校教学条件差,学生的基础差,是乐盲,没有专门的教室以及合唱用的站台等,于是工作中总是一副得过且过的思想状态,总想着教不好学生不是我的能力问题,而是许多的客观原因造成的。通过此次学习,彻底改变了我的这种“寄生虫”思想,使我明白了好的条件不是等着我去用,而是需要自己去创造、去挖掘,即使在有限的条件下,也同样能做出不平凡的壮举,同样也能培养出出色的学生。

二、以名师为榜样,以城市孩子的素养为培养目标

有幸参加了这次“国培”,在李存、魏萍、张礼慧等及其他专家传授理论方法的同时,还顺势播放了一些全国名师音乐大赛的课堂教学视频,那些名师们扎实的基本功,行云流水的课堂教学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名师之所以能让家喻户晓,这与他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孩子们的优秀与教师的引导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三、努力实践,力创特色

这次培训,我找到了适用于中学音乐教学的一种方法—用最简单的方法学会最难的知识,在教育行为上是将语言、动作、音乐三元素融为一体,以节奏为核心要素。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不断地创编新颖的游戏,这些方式来源于生活,取材于大自然,学生当然会感兴趣,结果就不言而喻了。

通过国培行动,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不断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知识也有保质期”,因此,知识更新是必要的,我要抽出课余时间通过不同的形式和资源学习专业知识。不断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提高自我素养的良好基奠。一桶水早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了,我要不断学习,成为长流水。

二、自我反思。

在教学中不断进行反思,从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找出“得”与“失”,转“败”为“胜”,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吃一堑,长一智,日积月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提高教学成绩。

三、相互交流。

虚心同同事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虚心听取同事们直言不讳的真言,久而久之,一定会大有进步和发展的。

篇2

2、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比言词更好得多。

3、韵律有一种魔力,它甚至会使我们相信我们怀有最崇高的感情。

4、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

5、音乐是生活中最美好的一面。

6、音乐是耳朵的眼睛。

7、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

8、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求,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

9、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

10、音乐表达的是无法用语言描述,却又不可能对其保持沉默的东西。

11、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流;首先,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12、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

13、欣赏音乐,需要有辨别音律的耳朵,对于不辨音乐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14、相信音乐 相信生活。

15、爱因斯坦说过,没有早期音乐教育,干什么事我都会一事无成。

16、乘着音乐的翅膀,聆听灵魂的声音。

17、通过音乐并在音乐中教育我们的孩子

18、如果没有音乐,生活就是一个错误。

19、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而咏歌之。

20、没有早期音乐教育,干什么事我都会一事无成。

21、没有音乐,生命是没有价值的。()

篇3

所谓校本培训,周建平(绍兴文理学院教育学院教授)认为是指教育专家指导下由学校发起、组织,规划的,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促进学校发展为目标,通过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活动方式来培训学校教师的一种校内在职培训。

校本培训最早是在上世纪70年的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提出来的。我国的校本培训起步于90年代后期,是伴随着“八五”师资培训的进程而逐渐探索形成的。最早出现这个概念是在广西桂教师范【1998】256号文《关于全面

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了以中小学校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1999年教育部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各中小学都要制定本校教师培训计划,建立教师培训档案,组织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校本培训之词在官方文件中首次被明确提出①。

与传统培训模式相比较,校本培训是源于学校发展的需要,由学校发起和规划的,旨在满足学校每个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传统的培训模式则是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规划和指导下以增强教师知识面、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能力为主的以讲授方式为主的非长期性的培训活动。

二、培训目标的区别

校本培训与传统培训模式的终极目的应该是一样的,都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方式,都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的能力为前提。但是它们又有各自的目标。校本培训是以学校本身为前提的,所有的培训目的都是围绕学校的办学特点、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对教师进行的培训。传统的培训模式则侧重于教育教学中一般性问题的解决和补救,不具备很强的针对性。有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由于受自身学校条件的限制而只能停留在脑海中,因此校本培训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性。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某一次的培训中老师感受非常强烈,觉得这样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一定要用在自己的课堂上,可是等回到自己的而课堂上不自觉的又回到了原来的老路上,即使有改变也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两个学校本身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等因素决定了这样的培训结果只能停留在给领导汇报和教育自己的孩子身上,而无法在自己的学校进行很好的运用。

三、培训方式的区别

(一) 传统的培训模式多以学科为中心,方式较为单一、受众较为被动。培训方式:

1、会议、报告。主要针对教育法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学习。如岗前培训。

2、讲座。主要是针对教育理论的提高以及教学方法和技能提高的讲座,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如奥尔夫教学法的介绍,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等。

3、短期培训。主要针对某一种技能或方法进行学习。如童声合唱的训练,愉快教学法的运用。

4、教学观摩。主要是想优秀的老师取经,面对面的感受其教学的特点和教学的艺术,从而得以借鉴。

(二)校本培训的方式多以解决教学问题和追求特色和个性为中心,方式就更为多元,受众就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现在已经把培训提升到研修的这个层面了,这就更加说明参与的方式已经彻底的改变。

1、集中培训:虽然我们很多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只有几个或者一个老师,但是我们任然可以进行集中培训。集中培训能够更好的了解该学校的办学理念、目标、宗旨以及办学的特色,并根据这些要求来实施自己的培训计划。

2、巧结对子:以学校内或片区内的优秀教师为龙头开展“传”“帮”“带”的形式来带动青年教师的成长。

3、个人反思:引导教师每天、每周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其结果的科学性、有效性进行反思评价,并坚持写反思笔记,以达到“实践+反思=成长”。

4、案例解读:首先是把自己的教学案例拿来从不同的视野来进行分析,从而达到开阔思路。其次就是要学习先进的案例来借鉴成功,提高自己。

5、网络教学:充分利用互联网、校园内部网等先进的媒体进行学习和教学,尤其是在寒暑假既能对学生进行辅导又能提高自身的技能。

6、微格教学:讲求细节,目标明确,讲求语言的精炼和准确。对到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进行仔细的设计同时根据不同的学生充分挖掘教材进有争对性的教学。

7、教材研究:研究教材就是研究教法,教材是教法的篮板和依据,我们只有很好的吃透教材才能更加游刃有余的进行课堂教学。

8、专题、课题研究:这是提升中小学教师开展深层次教学研究以及提高科研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式。这个也可以以教研组为单位,争对问题进行的集体培训,借大家的智慧完成自己的提高。

9、观摩学习:这是一种冲击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最好方式,也许一次观摩就能够打开一扇天窗从而广开思路,豁然开朗。

篇4

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变化,社会对专业复合型音乐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

传统的学校音乐教育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社会音乐培训机构应运而生。然而各个培训机构在师资、规模等方面却不尽相同。笔者仅从儿童声乐教学部分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希望能对儿童声乐教学的提高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并期待共同探索进步。

一、社会声乐教育的特点及意义

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它的目的在于普及音乐知识,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而社会声乐教学,尽管它的规模没有学校教学的规模大普及广,但它更注重专业能力的养成,并且针对个人音乐素养提高设定专门的有针对性的教学体系。

歌唱是歌者内心活动、情感外露借声抒情的活动。歌唱能给人们带来愉悦、温馨、兴奋等审美享受,同时又能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因此作为第二课堂的社会儿童声乐教学,对于培养儿童自由全面发展、提高音乐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社会声乐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社会声乐教学一定要严把教师关。俗话说得好“名师出高徒”,可见好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

1、正确的思想素质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祖国,热爱教学的本职工作,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

2、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文化修养

沈湘教授曾经说过:“一个自己根本不能唱的人,去教别人唱,这是件不可想象的事。就好像一个大师傅,根本没吃过红烧肉,却非要教别人怎么做红烧肉,同样不可想象。”可见要做一名合格的声乐教师,其本身能长期保持较高的声乐演唱水平,这是非常重要的。

三、社会儿童声乐教学实践

1、儿童发声生理的一般特点和歌唱技能的培养

儿童的发声器官在此时正处于成长发育的过程中,儿童的声带比成年人的声带短小,但在儿童之间相比,他们的声带也有长短、宽窄的不同。因此要求儿童唱歌时的音量和力度不宜过大。

音准是儿童较难掌握的一种歌唱技巧,它与儿童的听觉感受和发声器官的协调能力有关。儿童在歌唱时音准通常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老师教学的影响尤为重要。

2、教材的选择及课后复习的重要性

歌唱曲目教材的选择必须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和学生演唱的能力。教师要以自己所掌握的良好的专业知识作为指导基础,善于总结课堂经验,合理使用教材,因材施教。一个有能力有经验的教师是非常能动的正确使用教材和它的重要价值作用的,拔苗助长,不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的后果,必然是毁灭性的。但还有很多社会声乐教学机构常年用一套教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可否认,教师有很大一部分责任,但有些家长不愿麻烦找曲目,不配合教师工作,也是其中一部分原因。在这方面家长应该积极主动配合教师。

通过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很多学声乐的学生,课后几乎重来没有唱过老师留作业的歌曲,课后作业大多数按时完成不了。而且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少儿身上,成年人较少。经询问原因,理由无外乎没时间完成,因为文化课作业多。可这也不难看出,家长对声乐学习的重视度很低。

3、考级和比赛的选择

唱歌是表演艺术。歌曲的表演,不仅要通过听觉表象,而且要通过视觉表象。笔者在多年的音乐学习、教学实践中,深刻感受到舞台实践对于歌唱这门表演艺术的重要性。每一次登台表演对于学生都是一种成长的经历。在增加自信心的同时,孩子的心理素质和歌唱技能也大大增强。也让孩子们开拓了眼界,在良好的艺术气氛中,一步步的深入音乐,陶冶情操。

学习声乐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在声乐方面的演唱技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而不是为了拿考级证和比赛获奖的荣誉证书,家长要明确学习目的,考级和比赛仅仅是一种检验学习成果的手段,并不是最终的学习结果。所以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正确面对考级和比赛。

参考文献

[1]余笃刚、蔡远鸿.《声乐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9

篇5

笔者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了6个模块中专家的讲座。学习中笔者在原课标中把新课改修订的内容一一做出标记,并对自己有感悟的地方做了记录。每次学习的内容和体会笔者都会记在一个固定的记录本上,这样不断积累,一是不至于随便记记容易丢掉,二是有利于自己的持续性学习。其实,在新课改的实施中,自己也曾有很多体会。这次在专家的理论引导下,很多方面豁然开朗。比如,学生对于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课改中我们在音乐课堂中确实有所忽视,也一直感觉不对,这次经过学习,修订版中又一再强调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性;再比如,课标中鼓励学科的综合,一时很多音乐课上成了其他的综合课。这次学习又使笔者清楚,音乐课就是音乐课,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笔者的理解是,音乐课的载体就是音乐,一节音乐课贯穿始终的应该是音乐。教师要用音乐来感化学生,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乐意去表现出自己所理解的音乐。在执教《魅力的打击乐器》一课时,课堂开始,笔者就给学生展示了不同的打击乐器实物,并且让学生上来认认、打打、听听。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乐器,听辨了音色。

学习中无论是报告还是授课,都让人耳目一新。特级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平易近人的教学风范,令人高山仰止。他们的教学观给了笔者深深的震撼,那种对比鲜明的教学风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现在脑海里浮现的还是特级教师上课信手拈来的精妙发问,形象生动的讲解。笔者想,这充分体现了他们教学基本功相当过硬,所以才会达到教学随心所欲的境界。各位知名专家、学者从自己切身的经验体会出发,畅谈了他们对教育教学各个领域的独特见解。在畅谈中国教育的过去、现在的同时,给我们展示未来中国教育的远景,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笔者对教育的理解更加透彻,为今后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线交流,共同成长

本次培训,每位参训的教师都是来自一线的音乐教师,大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此,学习期间,我们不仅聆听专家的讲座,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也成了每位参训人员提高自己教学业务水平的一条捷径。培训过程中,笔者积极尝试与其他学员进行广泛的交流,通过在线回答热点问题的方式了解各学校的新课程开展情况,并且留意他们是如何处理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以及他们对新课程教材的把握。有时也会看其他教师的回帖,从中学习好的做法,吸取好的经验。比如,某位教师的“不脱离孩子生活的教学情境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的观点,笔者就很有同感。课堂的一切活动设计,都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脱离学生生活的课堂设计,是激发不出学生学习的兴趣的,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笔者在教学中就会尽力设计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潜力的活动;还有教师提出农村教学的现实状况,通过大家的交流感觉确实不容乐观。很多学校的艺术教育得不到重视,音乐教师也很无奈。当然,回帖把自己好的想法或做法和大家一起分享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印象较深的是关于农村中学音乐课中的乐器教学。说实话,农村中学能进课堂的乐器也就是竖笛了。笔者在教学中也曾做过尝试,但没有坚持下来。一上课,全班学生唧哩哇啦地吹起来,那声音还真是不太好听,而且课堂的秩序也不太好控制。但笔者把竖笛学习发展成兴趣小组在学生中开展,效果还是不错的。人数少,能逐一指导,再给学生充满情趣的乐曲来吹奏,很多学生还是很乐意参与的。

三、观课议课,提升能力

学习平台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优秀的教学视频,笔者基本都认真观看,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确实精彩。在视频学习中有一段戏剧教学的片段,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唱做,学生很兴奋。从学生的表情上就可以看出这是一节很成功的音乐课。但很多课堂,学生从开始到结束,表情没有惊喜,没有兴奋,更没有成功后的自信和喜悦。笔者想,这也是自己今后教学的一个标准,要围绕这个标准去设计课堂活动,去确定教学目标,去落实课标修订中的种种理念。

四、认真总结,促进学习

篇6

一、改变观念

敬业精神与科学的教学法相结合,必定是成功的保障。而在日常工作中,我经常会说工作忙、杂事多,常抱怨学校教学条件差,学生的基础差,是乐盲,没有专门的教室以及合唱用的站台等,于是工作中总是一副得过且过的思想状态,总想着教不好学生不是我的能力问题,而是许多的客观原因造成的。通过此次学习,彻底改变了我的这种“寄生虫”思想,使我明白了好的条件不是等着我去用,而是需要自己去创造、去挖掘,即使在有限的条件下,也同样能做出不平凡的壮举,同样也能培养出出色的学生。

二、以名师为榜样,以城市孩子的素养为培养目标

有幸参加了这次“国培”,在李存、魏萍、张礼慧等及其他专家传授理论方法的同时,还顺势播放了一些全国名师音乐大赛的课堂教学视频,那些名师们扎实的基本功,行云流水的课堂教学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名师之所以能让家喻户晓,这与他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孩子们的优秀与教师的引导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三、努力实践,力创特色

这次培训,我找到了适用于中学音乐教学的一种方法—用最简单的方法学会最难的知识,在教育行为上是将语言、动作、音乐三元素融为一体,以节奏为核心要素。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不断地创编新颖的游戏,这些方式来源于生活,取材于大自然,学生当然会感兴趣,结果就不言而喻了。

通过国培行动,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不断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知识也有保质期”,因此,知识更新是必要的,我要抽出课余时间通过不同的形式和资源学习专业知识。不断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提高自我素养的良好基奠。一桶水早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了,我要不断学习,成为长流水。

二、自我反思。

在教学中不断进行反思,从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找出“得”与“失”,转“败”为“胜”,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吃一堑,长一智,日积月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提高教学成绩。

三、相互交流。

虚心同同事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虚心听取同事们直言不讳的真言,久而久之,一定会大有进步和发展的。

篇7

一、概念及方式上的异同

在概念上,传统培训与校本培训都是为本文由收集整理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教研能力而进行的动员性的集体培训活动。

但校本培训指的是立足于学校,由学校组织发起和规划的,围绕本校的办学条件、特点和学生现实状况的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模式。而传统培训则是由专门的教育部门、培训机构等组织规划的,致力于更新教学理念、拓宽老师的知识面、提高教学的能力,侧重点在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的补救和解决上的广泛意义上的非长期教师培训活动。

在培训方式上,传统培训和校本培训很大的区别。传统培训大多数是将学科作为培训中心对象,方式单一,受众被动,其方式主要包括:针对教育法规、思想、理论的教学会议、报告;针对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技能的提高的讲座;针对某种方法或技能学习的短期培训;学习和借鉴优秀老师经验的教学观摩。

校本培训则以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追求学校特色为中心,采用的方式方法更加多样化。将被动接受的进修教师转变成主动参与的培训对象,传统的培训已经提升到了研修的层次。其方式主要包括:

1.集中进行培训。尽管很多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资源不足,但集中培训仍然是很重要的部分,它能够更好的传递学校的办学宗旨、理念和目标及特色,让音乐老师在这些思想指导下,实现其培训计划。

2.巧妙结成对子。将校内的优秀老师作为榜样和带领者,带动青年教师水平的提高和成长。这种形式能够有效应对刚上岗的年轻教师的进修需求。

3.解读优秀案例。对优秀教案要进行学习、借鉴,从不同角度分析其教学优势,进而开拓思路,达到充实自己的目的。

4.进行个人反思。让老师时常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进行反思,记录在案,再不断改进自己的方式方法,以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5.利用网络教学。互联网、校内网都是学习和进修的良好媒介。在假期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在辅导学生的同时,提升自己。

6.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对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进行认真的设计,充分挖掘教材的作用。

7.研究教材与课题。教材是教学方法的根据,只有老师吃透教材,才能充分挖掘其中的教学设计点,更加从容地进行教学。而课题研究的住到单位是区县的教研室。要集中区内的老师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培训与探究,相互借鉴优秀建议与意见,实现自身的提高。

二、内容及效果上的异同

在培训内容上,传统培训模式是在教育行政相关部门的策划下完成培训内容。那么,它的内容就主要包括了:教育相关法制、政策、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职业道德等文件内容;转变观念、扩大知识体系、充实教育内容等方面的内容;把探讨、观摩、交流等大型活动作为培训内容。

校本培训则是在校内让老师直接参与的培训,除了传统培训方面的内容,还包括了:地方教材特色设计、学科特点、学校特色等方面的内容。音乐教师的脚本培训则主要有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教学方式方法的更新以及学习地方音乐。音乐教师在提高授课水平的同时,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对民间音乐进行整理、改编、创作、演唱和小学。

在效果上,传统培训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作用,可以让音乐老师提升专业技能、转变教育观念、学到优秀经验。但是由于其培训范围较为宽泛,没有针对性,导致很多的先进理念和模式很难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来,不能够满足所有老师的进修需要。

但校本培训基于学校本身,能够更直接地面对存在的教学问题,可以制定更适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政策,同时还可以避免因为经费原因不能让学校老师都参加培训的尴尬情况。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教师的进修,可以走出学校,进入到民间学习真正的特色音乐,达到提升自己艺术水平、丰富课堂内容的目的。

篇8

中小学音乐课上课内容以教学大纲为准,音乐课中设置了初级的乐理课和学唱歌曲,目的却停留于乐感本能的诱导中,缺乏学习音乐的基本功和技巧学习(如声音的发声方法、乐器的演奏方法等等),缺乏艺术学习的专业性和创造性培养,原因在于中小学校一般都没有必要而充足的音乐教育师资,更没有充分的教学时间。因此,学生只有走出学校求教于专业艺术院校教师和专业艺术团体的演员。

“音乐培训机构”就刚好填补了这一不足,因为“音乐培训机构”也是由教委直接管理的教学单位,有着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这一点和中小学十分相似,同时“音乐培训机构”采用了专业音乐教育院校的教学方式(集体课和个别课相结合)进行教学,同时还得到大量高水平专业艺术家的支持与加盟,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水平。所以说“音乐培训学校”是对义务教育中素质教育的一种补充。而且,如果说学校音乐教育是为了普及,那么校外的“音乐培训机构”的音乐教育就是旨在提高,是按专业的要求造就人才、发现人才。

(二)“音乐培训机构”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的必然产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致力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越来越大,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普遍提高。

望子成龙,作为家长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问题也有了巨大的转变与提升,已不仅仅是停留于文化课学习的层面上,而增加了对艺术教育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孩子接受更为专业的音乐教育。

在我从事音乐培训工作的两年中,我发现一个普遍性的特征:家长送孩子学习音乐,绝大多数是想让孩子学会一门艺术特长,在今后有一个业余爱好,提高人格素质。很少有家长要求孩子将来成为艺术家或从事专业工作。从这一点来看家长的要求可以说是两点:“一是用音乐提高孩子的个人素质;二是用音乐丰富精神世界”。

俗话说:“学琴的孩子不会学坏”,这是人类音乐教育中为历史认可的真理,也是大多数家长内心中的一个朴素而善良的期待,从而酝酿成为一种社会需求,一种建设和谐社会、造就和谐公民、培养美好人才的文化事业。于是“音乐培训”也就具备了生存的土壤。由于“音乐培训机构”的教育方式和内容广泛采用了专业院校的教学方式,开设了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的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良好。因此使“音乐培训机构”备受学员欢迎,在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物质文明的日益繁荣是“音乐培训机构”发展的原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人们生活也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作为父母也具备了考虑孩子教育投资的财力,于是家长们纷纷选择让孩子学习游泳、围棋、武术、舞蹈等,也有更多的选择了乐器,如钢琴、小提琴、古筝、萨克斯、小号、圆号等。学乐器是学习音乐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也需要比较高的投资,因为乐器是比较昂贵的,同时孩子的兴趣又是多变的充满了未知因素,使得音乐教育投资变成了风险的投资。常常有家长抱怨“买一架钢琴需一万余元,如果孩子学一半不学了,钢琴就成了‘高级摆设’,我们又不会,摆着占地方。”这也就成了学习乐器的一个阻碍。

“音乐培训机构”正好解决了这一矛盾,因为“音乐培训机构”一般都开设了有偿练琴的服务项目,可以让学生学习初期不必买琴,学一段时间看看孩子的天赋与学习兴趣再考虑购买,可以大大避免了广盲目投资。

可以说选择学习乐器,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是物质文明发展的产物。

(四)大量专业音乐人才将成为音乐艺术培训学校的师资来源

专业艺术团体的演员除了表演任务以外,还有另一个重要责任就是“艺术的推广普及”,目的在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广大演员演奏员们多年来一直都默默地从事着业余音乐教育工作,他们也纷纷投身于“音乐艺术培训学校”的教学工作中,成为教学中的精英骨干。

专业艺术院校每年大量的学生毕业,他们通过学习也具备了专业演奏水平,也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投身于业余音乐教育中,通过社会实践积累教学经验,逐步成为了“音乐培训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极大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

另外,更有相当数量的艺术院校的教授、讲师,利用业余时间投身到了民办业余音乐教育中。

以上这三股力量也就成为音乐艺术培训学校强大的师资基础。

(五)“音乐培训机构”的意义与功能

如今“音乐培训机构”发展得欣欣向荣,家长纷纷把孩子送来学习,这种学校一不能发放毕业证,二不能帮助升学,那么其存在的意义何在呢?

1.用乐器学习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媒介,把素质教育的内容更加专业化

人的一生要学太多的艺术门类是不大现实的,而专业的学精一门是很有必要的。在美国有的大学一方面要求学生会三门语言,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必须会乐器否则是不让入学的。他们把演奏乐器的能力当成学生的基本素质。

在“音乐培训机构”中学校的模式与中小学差不多,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也相似,这使学生进入学校能很自然,而学习乐器一般都采用小班上课,又使得师生们的交流更为直接而亲切,这样的教学质量是很高的,往往每节课内容学生都能90%以上的消化。

学习乐器可以说是学习一种技巧,一般分为发音技巧,演奏技巧两大部分(这里不做详细论述)。学习这些的目的在于学习音乐文化,无论学习什么乐器,目的都是“演奏音乐”,演奏音乐的目的在于认识音乐、理解艺术从而“自娱娱人”,“自娱”不难,自我感觉良好就可以,“娱人”就不易了,首先,要有流畅的演奏技巧,更重要的是必须有“音乐”才可“娱人”。在教学中老师的作用更多的应该在教“音乐”,简单的说就是演奏得有感情,有表现力,还要让别人听得懂。这可以说是对“审美素质”的一种最为深刻的灌输。

2.全新的授课方式和学习方法塑造全新的思维方式

学习乐器与学习语文、数学是完全不同的。在学习乐器基本发音技巧的同时开始学习识谱,并且把乐器的音响效果与谱面相结合。随着乐器演奏技法的逐步深入,谱面也逐渐复杂,学生在学习中一方面要学懂书面的谱子,同时还要能熟练应用。并且要达到看着谱就能演奏,而不再乎是否见过这首曲子的谱。如学会识字一样,学懂了还不行,还要达到熟练,二者合一才能达到要求。这就要使学生通过练习提高对谱面的快速反应能力。实践证明,对于中小学生和幼儿来说只要方法得当达到要求并不困难。由于他们必须把谱上音符和节奏通过肢体动作传达到乐器上,演奏出与谱面一致的音响来,从这一点上来讲孩子们学习乐器的同时,还训练了他们的肢体谐调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心理学家研究证明,这对于孩子智力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乐器学习在所有专业或非专业学校中都以一周为周期,每周上一次课。一周是人的“耐性周期”,老师安排练习作业在一周内完成,学生必须每天练习同样的东西。一周练习七天是可以忍耐的,再多就难了。一天24小时是人的“记忆周期”,可以说一个信息在大脑里存留24小时后会开始衰减,所以每个老师都要求学生每天必须定时定量的练习。那么在每次上完课回家孩子是处于没有老师的状态下自习一周,孩子就必须有极大的自觉性和耐心进行自学性的练习。刚开始需要家长配合监督,之后大多都可以锻炼出一种耐性和自学的习惯与能力。这一点对于孩子而言比学会一门乐器更具深远的教育意义,这也是许多家长愿意投资孩子音乐教育的原因。

3.艺术人才的培养从孩子抓起

在艺术培训机构学习的学生以4岁到14岁的少年儿童最多,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塑性最强,天赋也最易发现与开发,很多具有天赋的人也就因为错过了最佳时机而丧失了发展的机会。

我的周围就有许多学生参加音乐培训,有的最终考入专业艺术院落校并毕业走上专业表演道路,有的把乐器当成了终身的爱好,并和音乐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都是从小开始的,并在很小的时候就发现了较高的音乐天赋。有的学生刚开始时候并不出色,而通过学习逐步开发出来,并且越来越优秀,这在教学中是十分普遍的。

据统计,每年报考艺术类院校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在“音乐培训机构”就读过的学生。可以说音乐培训机构是艺术人才的摇篮。

4.音乐培训机构是提高欣赏能力,传播音乐文化的使者。

音乐培训机构在我省从兴起到发展至今已经历了二十多年,先后培养了数万人,学生通过乐器演奏的学习,一方面提高了音乐欣赏能力,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更系统地学习了音乐文化。

篇9

众所周知,培训对一线教师来说是催化剂。它可以唤醒教师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禁锢的情愫;它可以促使广大音乐教师精神的萌发,理念的弘扬,个性的彰显,经验的积累,学识的丰富、追求与创造;它可以激发教师理念的转变,素质的提升,形象的改变,行为的完善。所以说,培训对广大音乐教师来说收获的是今天的快乐,播种的是明天的希望,付出的是对未来的投资。

不论哪个学科、什么机构举办的师资培训,其宗旨都是提高教师之品行、素养、教学技能。其目的是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发掘新的教学潜能,触发新的教学思考,促进自我反思和感悟;其关键是提高教师观察与发现问题,分析与思考问题,总结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位音乐学者说得好:音乐学科的培训应该让每一位教师明确艺术教育在人生成长中的作用与意义;让每一位音乐教师找到自信的支点;让每一位教师的潜能得到挖掘;让每一位教师的个性得到张扬,让每一位教师都拥有成功的希望;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和发展。

二、音乐师资培训存在的问题

音乐师资的培训要围绕教材中的音乐作品与教学案例来阐述和诠释音乐教育教学的理念,分析和解决教学中教学与教育、教法与学法、知识与技能、科学性与艺术性等存在的问题,并引导教师树立学习意识、探究意识、反思意识、科研意识。而不是一味故弄玄虚地说教,不说夸夸其谈的大话、空话、废话;不能让参训者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不能让人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不知所云。

近年来的音乐师资培训,问题甚多且不尽人意,有些可谓高耗低效。其原因:一是一些学者和专家脱离教学之实际,无视教师之需求,坐而论道、高谈阔论;二是有些所谓的专家言行偏激、信口开河,想当然、走极端;三是多数一线教师的思想认识、理论水平、觉悟态度跟不上,致使把路走偏了,把传统中优秀的东西抛弃了;四是培训中目标不明、定位不准,特别是有些专家的误导,或走极端的做法致使基层教师的理解与领会有差异,造成了在思想认识上的混乱和在教学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多年来,由于一些专家各执一词,众说纷纭,导致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出现了困惑多、问题多,想法多、失误多的现状。

纵观十余年的课改,口号喊了一句又一句,提出的新理念、使用的新名词、新概念是一个又一个,教材换了一套又一套,专家请了一批又一批、各级辅导是一回又一回,各种师资培训是一轮接一轮。如今,学者满天飞、专家遍地跑,已成为了课改中引人注目的一道风景线。那些忽视国情、丢弃传统、盲目追求、机械照搬国外的教育理论、大量发明和使用一些令人费解的时尚名词,已成为当前国内一些所谓专家们的乐趣与嗜好。然而,从目前一些参加过各级培训的教师的现状来看,依然是戴着课改的帽子、唱着课标的调子、模仿别人的样子、走着过去的路子。如今,在课改的进程中是概念多、说教多、培训多、资料多、争论多,但对课改中出现的热点、焦点、难点的真问题却分析不透彻、解决不得力,措施不到位。

课改十余年来教育专家与学者是应运而生、层出不穷。有水平的与无水平的、有资质的与无资质的、有名气的与无名气的都可以自诩为“专家”。可叹许多基层音乐教师由于受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追求时尚的一些理论误导,搞乱了他们的思想,迷惑了他们的双眼,而那种假大空的理论与不切实际的作法,导致了音乐教育教学出现了不应有的失误和偏离。

笔者在新课改的进程中参加过无数次的培训,从中深感专家水平优劣不等。有的居高临下不接地气,故弄玄虚大话西游,不着边际的论调让许多教师水中望月、镜中看花不解其意;有的人对基础音乐教育不懂装懂,对音乐教材不熟悉,对音乐作品唱不了、弹不了,只会空谈理论坐而论道;只会用大话吓人、虚话哄人,假话忽悠人;有的人满嘴大话、虚话、套话、废话言之无物,东拉西扯;有的所到之处都是一本经,人云亦云、陈词滥调;有的对教育教学中的焦点、热点、难点、困惑的问题说不深、谈不透或轻描淡写,但却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有的则是把别人的东西大言不惭的拿来贩卖,可笑的是自己并不熟悉更不解其意。总而言之,沽名钓誉者有之、徒有虚名者有之、假冒伪劣者有之。

三、音乐师资培训应回归本来面目

首先,培训需要实实在在地帮助和引领一线教师去认真分析和解决在教育教学中的真问题,而不是听一大堆不切实际的空洞理论;培训要从教师的实际出发,要针对教师的需求和愿望去选择培训的内容、方法和模式;同时,要按培训者的年龄、教龄、职称等来分类、分层进行,不可忽略教师的个性差异、地域差异。

培训要关注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关注每一位教师的生活质量,而不要让培训成为少数人的特权与专利。有的培训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实效性;教师听到的还是远离教育教学的空洞理论,学到的还是书本上的定义和概念,看到的还是那些熟悉的老面孔。

培训的方式大多沿用的是讲授方式,或停留在传统的一言堂,只有将参与式、互动式、分享式融入培训、走进培训才能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篇10

所谓校本培训是指由学校发起、组织、规划的,以提高教师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促进学校发展为目标,在教育专家指导下通过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活动等方式来培训学校教师的一种校内在职培训。

我国的校本培训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校本培训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广西《关于全面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的指导意见》(桂教师范【1998】256号),其中明确规定以中小学校做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1999年教育部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各中小学都要制定本校教师培训计划,建立教师培训档案,组织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至此,“校本培训”在官方文件中首次被明确提出。

二、校本培训的特点

校本培训做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方式,与传统培训模式一样,也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为前提的,但是与传统培训模式相比,校本培训也显示出自身的优势。

(一)时效性。校本培训是以任职教师所在学校为培训基地,围绕学校的办学特点、办学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的。传统的培训模式则侧重于教育教学中一般性问题的解决和补救,针对性不强。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在某次培训中教师感受强烈,觉得某种教学方法或模式可以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之中,可是在实际的授课中却难以达到想象的效果,收效甚微,不得已又回到原来的老路上。究其原因,是某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由于受学校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等因素的限制而难于落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而校本培训立足学校,针对性和时效性强,其培训成果可迅速转化为“教育生产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避免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二)自主性。校本培训是源于学校发展的需要,由学校发起和规划的,旨在满足学校教师的工作需要。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教师结构、不同办学特点的学校有着不同的需求和问题,因此,校本培训在时间安排上、方式选择上较之传统的培训模式有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需要的内容,采取适当的方式,机动灵活地完成培训任务。如,培训教师可以专门跟某教师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可以向地方老艺人和民间老艺人学习民族民间音乐,也可以参与和观摩各类演出、比赛等。

(三)参与性。校本培训的内容是学校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组织、规划和实施的,都是在教师的直接参与下进行的。人人参与的校本培训,解决了很多学校因为经费不足无法派出更多教师进行校外培训的尴尬。

(四)长期性。校本培训便于把培训工作贯穿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与教育、教学相伴进行,从而实现了培训的经常性与长期化,可以真正落实全员可持续性培训的任务。

(五)合理性。校本培训能够重新配置并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各种教育资源,既节省了经费又有效地缓解了进修与工作的矛盾,解决了大面积培训带来的人力、财力、物力不足的问题。

三、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的方式及内容

(一)培训方式

笔者在绵阳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的调查中发现:很多学校“语、数、外”三科都有较好的培训计划、目标要求、评价机制以及较充裕的经费支持,但是音乐学科却并没有得到同样的重视;很多学校都只有一位音乐教师,且专职的较少。针对这种情况,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应注重加强校内的横向学习,积极参与学校特色教育的研究,充分体现以校为本;同时扩大范围,以区县教研室为主,充分发挥其指导、组织、培训的功能,在专业技能和教学法上对教师进行培训。可以采用的具体方式如下:

1 巧结对子。以学校内或片区内的优秀教师为龙头开展“传、帮、带”活动,以带动青年教师的成长。这种方式对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高师毕业生尤为奏效。

2 个人反思。引导教师每天、每周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的科学性、有效性进行评价和反思,并坚持写反思笔记,以达到“实践+反恩=成长”。

3 案例解读。要学习、借鉴优秀的教学案例,对优秀案例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以达到开阔思路,充实、提高自己的目的。

4 网络教学。充分利用互联网、校园内部网等媒介进行学习和教学。即使在寒暑假,这种方式也能实现辅导学生和提高自身技能的双重目的。

5 微格教学。对待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进行仔细的设计。同时充分挖掘教材,根据不同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6 教材研究。研究教材就是研究教法,教材是教法的“蓝本”和依据,我们只有很好地吃透教材,才能更加游刃有余地进行课堂教学。

7 课题研究。这种方式应该以区县教研室为主导单位,集中区内的众多教师针对问题进行集体培训和研讨,借大家的智慧实现自己的提高。

8 集体备课。集思广益、见仁见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打造和磨炼出更加优秀的课堂教学。

9 读书考核。学习是第一位的,教师必须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并坚持实践,否则,我们只会传给学生过时的知识,难以保持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新鲜感。

10 观摩学习。这是一种冲击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最好方式,也许一次观摩就能够拓宽思路,令人豁然开朗。

(二)培训内容

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校本培训内容主要有专业技能、教学技能和地方音乐学习三个方面。

1 专业技能的培训主要包括:声乐演唱、钢琴演奏、自弹自唱、合唱指挥、课外活动的组建、大型文艺活动的编排等。现在的音乐课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唱歌课了教师还需要积极挖掘和拓展学生在歌曲伴奏、即兴创编和表演等方面的创新能力。只有专业能力过硬的教师才能胜任。教育部每三年都要举行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大赛,通过比赛来督促和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五项技能比赛的目的,也是要求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就具备过硬的专业基本功。

2 教学技能主要包括:备课、说课、导课、组织教学、教学机智等。学校应积极开展教师间的听课、评课活动及各种层面的公开课、示范课,通过学习、比赛、讲评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教育部每三年一次的全国音乐课评比活动,就是检验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能力。

3 地方音乐的学习包括:收集整理地方民族音乐,并演唱、改编、创作、教授地方民族音乐。各地优秀的民族音乐都可以成为校本培训的内容。笔者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西南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的实证研究》的调查和考证中发现,吸取有特色的地方音乐进入课堂是完全可行的,也是很有必要的,这对保护和传承我国优秀民族民间音乐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地方音乐的学习也将大大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文化内涵。

音乐教师除了能唱能弹、会编会跳之外,还需要有较为广泛的文化素养。现在很多高师音乐院系招生的文化课成绩偏低,很多学生的文化基础薄弱。因此,在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中强调文化知识的学习很有必要。音乐教师只有用丰富的知识、美妙的语言、动人的歌声才能打动学生、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篇11

“音乐培训机构”就刚好填补了这一不足,如果说学校音乐教育是为了普及,那么校外的“音乐培训机构”的音乐教育就是旨在提高,是按专业的要求造就人才、发现人才。

一、“音乐培训机构”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的必然产物

在我从事音乐培训工作的两年中,我发现一个普遍性的特征:家长送孩子学习音乐,绝大多数是想让孩子学会一门艺术特长,在今后有一个业余爱好,提高人格素质。很少有家长要求孩子将来成为艺术家或从事专业工作。从这一点来看家长的要求可以说是两点:“一是用音乐提高孩子的个人素质;二是用音乐丰富精神世界”。

俗话说:“学琴的孩子不会学坏”,这是人类音乐教育中为历史认可的真理,也是大多数家长内心中的一个朴素而善良的期待,从而酝酿成为一种社会需求,一种建设和谐社会、造就和谐公民、培养美好人才的文化事业。于是“音乐培训”也就具备了生存的土壤。由于“音乐培训机构”的教育方式和内容广泛采用了专业院校的教学方式,开设了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的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良好。因此使“音乐培训机构”备受学员欢迎,在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物质文明的日益繁荣是“音乐培训机构”发展的原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人们生活也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作为父母也具备了考虑孩子教育投资的财力,于是家长们纷纷选择让孩子学习游泳、围棋、武术、舞蹈等,也有更多的选择了乐器,如钢琴、小提琴、古筝、萨克斯、小号、圆号等。学乐器是学习音乐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也需要比较高的投资,因为乐器是比较昂贵的,同时孩子的兴趣又是多变的充满了未知因素,使得音乐教育投资变成了风险的投资。常常有家长抱怨“买一架钢琴需一万余元,如果孩子学一半不学了,钢琴就成了‘高级摆设’,我们又不会,摆着占地方。”这也就成了学习乐器的一个阻碍。

“音乐培训机构”正好解决了这一矛盾,因为“音乐培训机构”一般都开设了有偿练琴的服务项目,可以让学生学习初期不必买琴,学一段时间看看孩子的天赋与学习兴趣再考虑购买,可以大大避免了广盲目投资。

可以说选择学习乐器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是物质文明发展的产物。

三、大量专业音乐人才将成为音乐艺术培训学校的师资来源

专业艺术团体的演员除了表演任务以外,还有另一个重要责任就是“艺术的推广普及”,目的在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广大演员演奏员们多年来一直都默默地从事着业余音乐教育工作,他们也纷纷投身于“音乐艺术培训学校”的教学工作中,成为教学中的精英骨干。

专业艺术院校每年大量的学生毕业,他们通过学习也具备了专业演奏水平,也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投身于业余音乐教育中,通过社会实践积累教学经验,逐步成为了“音乐培训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极大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

另外,更有相当数量的艺术院校的教授、讲师,利用业余时间投身到了民办业余音乐教育中。

以上这三股力量也就成为音乐艺术培训学校强大的师资基础。

四、“音乐培训机构”的意义与功能

如今“音乐培训机构”发展得欣欣向荣,家长纷纷把孩子送来学习,这种学校一不能发放毕业证,二不能帮助升学,那么其存在的意义何在呢?

1.用乐器学习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媒介,把素质教育的内容更加专业化

人的一生要学太多的艺术门类是不大现实的,而专业的学精一门是很有必要的。在美国有的大学一方面要求学生会三门语言,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必须会乐器否则是不让入学的。他们把演奏乐器的能力当成学生的基本素质。

在“音乐培训机构”中学校的模式与中小学差不多,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也相似,这使学生进入学校能很自然,而学习乐器一般都采用小班上课,又使得师生们的交流更为直接而亲切,这样的教学质量是很高的,往往每节课内容学生都能90%以上的消化。

学习乐器可以说是学习一种技巧,一般分为发音技巧,演奏技巧两大部分(这里不做详细论述)。学习这些的目的在于学习音乐文化,无论学习什么乐器,目的都是“演奏音乐”,演奏音乐的目的在于认识音乐、理解艺术从而“自娱娱人”,“自娱”不难,自我感觉良好就可以,“娱人”就不易了,首先,要有流畅的演奏技巧,更重要的是必须有“音乐”才可“娱人”。在教学中老师的作用更多的应该在教“音乐”,简单的说就是演奏得有感情,有表现力,还要让别人听得懂。这可以说是对“审美素质”的一种最为深刻的灌输。

2.全新的授课方式和学习方法塑造全新的思维方式

学习乐器与学习语文、数学是完全不同的。在学习乐器基本发音技巧的同时开始学习识谱,并且把乐器的音响效果与谱面相结合。随着乐器演奏技法的逐步深入,谱面也逐渐复杂,学生在学习中一方面要学懂书面的谱子,同时还要能熟练应用。并且要达到看着谱就能演奏,而不再乎是否见过这首曲子的谱。如学会识字一样,学懂了还不行,还要达到熟练,二者合一才能达到要求。这就要使学生通过练习提高对谱面的快速反应能力。实践证明,对于中小学生和幼儿来说只要方法得当达到要求并不困难。由于他们必须把谱上音符和节奏通过肢体动作传达到乐器上,演奏出与谱面一致的音响来,从这一点上来讲孩子们学习乐器的同时,还训练了他们的肢体谐调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心理学家研究证明,这对于孩子智力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乐器学习在所有专业或非专业学校中都以一周为周期,每周上一次课。一周是人的“耐性周期”,老师安排练习作业在一周内完成,学生必须每天练习同样的东西。一周练习七天是可以忍耐的,再多就难了。一天24小时是人的“记忆周期”,可以说一个信息在大脑里存留24小时后会开始衰减,所以每个老师都要求学生每天必须定时定量的练习。那么在每次上完课回家孩子是处于没有老师的状态下自习一周,孩子就必须有极大的自觉性和耐心进行自学性的练习。刚开始需要家长配合监督,之后大多都可以锻炼出一种耐性和自学的习惯与能力。这一点对于孩子而言比学会一门乐器更具深远的教育意义,这也是许多家长愿意投资孩子音乐教育的原因。

3.艺术人才的培养从孩子抓起

在艺术培训机构学习的学生以4岁到14岁的少年儿童最多,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塑性最强,天赋也最易发现与开发,很多具有天赋的人也就因为错过了最佳时机而丧失了发展的机会。

我的周围就有许多学生参加音乐培训,有的最终考入专业艺术院落校并毕业走上专业表演道路,有的把乐器当成了终身的爱好,并和音乐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都是从小开始的,并在很小的时候就发现了较高的音乐天赋。有的学生刚开始时候并不出色,而通过学习逐步开发出来,并且越来越优秀,这在教学中是十分普遍的。

据统计,每年报考艺术类院校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在“音乐培训机构”就读过的学生。可以说音乐培训机构是艺术人才的摇篮。

4.音乐培训机构是提高欣赏能力,传播音乐文化的使者。

音乐培训机构在我省从兴起到发展至今已经历了二十多年,先后培养了数万人,学生通过乐器演奏的学习,一方面提高了音乐欣赏能力,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更系统地学习了音乐文化。

在学习乐器演奏的过程中,不但要学会音乐表现及音乐处理,同时也更为真切地学习音乐欣赏。

篇12

继续教育对中小学音乐教师而言意义重大。一方面,它能够让中小学音乐教师接收到最新的音乐教学信息、音乐教育手段以及音乐教学课例,并且还能够与音乐教师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探索出适宜音乐教学实践的方法与经验。很大程度上可以提升音乐教师整体的素质,适应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改革;另一方面,继续教育可以使得音乐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与沟通,对音乐教学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继续培训非常有必要,并且值得各级各单位的重视。

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

从总体上来看,我们国家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还处于初始阶段,继续教育培训的性质还带有补偿的性质,大多数采取的是传统的培训模式,这种培训要求音乐教师学习和掌握培训者所提供的知识与技能,并强调统一的内容、统一的形式、统一的安排和统一的标准。

另外,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还存在着表面化、形式化的倾向,比如,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否往往成为学校应付教育检查是否合格的一项指标,并没有得到切实贯彻。中小学音乐教师理论知识和综合知识偏弱,成为阻碍校本培训实施的主要原因:对培训的认识不正确,部分音乐教师认为该项培训是部分骨干教师的专利,与自己无关,这种思想禁锢了部分音乐教师的提升与发展;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有的教师缺乏合作意识,教师间交往、互助氛围难以形成。

此外,在一些偏远地区,例如农村地区,往往由于学校的规模较小、场地有限、资金不足、教学设备落后、音乐教师的层次偏低等问题,使得学校在硬件和软件上支撑不了对音乐教师的培训需要。这这落后的教师进修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提高音乐教师的教育能力成为这些学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完善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对策

1、完善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体制

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应该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统一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操作,依法保障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实施。同时,各地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的方法,注重各地区的差异化,进行分类指导,按不同的地域特点进行施教,坚持学用结合的原则,采取多元化的继续教育形式,注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质量和实效。

在教师的继续教育的培训中,注重分类指导,可选择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对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音乐教师按更高标准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同时对具备合格学历的音乐教师进行提高音乐学历层次的继续教育培训。认真实施校本培训,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建立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和成绩登记制度,建立健全成绩合格证书作为音乐教师职务评聘、晋级必要依据的制度体系。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应该视情节给予批评和教育。

2、注重实效性,调整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结构。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应该与课程改革以及教材改革进门结合起来,课程设置应该体系系统化、科学化;加大教育类课程的比重,增加创新性课程,加大教育技术类课程比重,增加科研课程。

3、创新继续教育模式,促进中小学音乐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的发展

在便远的农村地区,可以选择远程继续教育,其自主性和交互性、全息性和共享性、权威性和前瞻性的特点,可以让老师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同时,网络技术提供的交互系统,使每个教师都能同授课教师进行交流,与学友交流学习体会;授课教师授课的过程、学员在网上学习时所发帖子、交流时的讲话等都能被网络交互媒体记录下来,为资源的共享、学习的反思提供支持。教师远程教育课程还可以集中请一些知名专家和教授授课,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和前瞻性。

4、积极推进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各级各单位应加大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资金投入,加强和不断完善教师进修机构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注重实效,将原厂网络的建设贯彻到实处。

5、更新理念,转变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认知。中小学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增强教师专业化意识,加强培训的自觉性,自觉成为继续教育培训的积极参与者,充分意识到不断学习对教学的重要性。

三、结束语

总之,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全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培训机构以及教师等方方面面的全力配合,彼此之间相互协调,才能够保障继续教育的有效实施,改变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中存在的低效培训现状。同时,也应该把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在职培训与提升,当作一种持续性教育活动,长期坚持,以促进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持续稳定发展,不断提升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康华,中小学音乐教师声乐能力的培养与发展[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9期

[2]李洪玲,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问题与破解[J].中国教育学刊,2012年第6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