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5 14:57:5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中层培训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开学初,在支校长与金书记的倡导和带领下,我们学校的中层干部及各科教研组长于周六在大会议室进行了一次执行力的学习,原本以为是一次平平常常的学习,可随着学习的开始与深入,在发现这次学习是这么重要,影响这么深远。上午学习结束已经11点半了,可大家意犹未尽,经教务处努力,把执行力的教育光碟放在了网上,可供大家随时观看学习。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执行力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现将学习心得如下:
所谓执行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执行力包含完成任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能力,完成任务的程度。
知行合一。知乃行的.前提,以利益为导向激发员工自律意识。当今迅猛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使得员工素质日益提高,其自我实现意识日趋成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其之的传统观念难以适应而今企业管理民主化的潮流,员工关注的不仅埋头苦干,更为关注的是干的目的、利益,有所求是有所为的真正动力。员工个体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不尽同质,因此企业不能尽靠整体利益激励员工,诸如企业利润翻几翻,而且更多注重对员工个体受益具体承诺的激励。利之所趋是人们的一种普遍的心理,企业应使员工明白,制度是企业整体利益与员工个体利益价值、利益的形式转换,强制性制度约束隐含着可取利益,只要付出就有回报,从而激发员工群体的尽责意识。
文武兼具。古代兵家先廉耻而后刑法,先起亲爱而后律其身的治军理念对于今天企业制度文化构建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文而化之,强制性是制度自身属性所决定的但同时也表明了企业的价值取向,本身蕴含丰富的教育意义,企业通过对员工权利意识、自主意识教育、引导,通过架构尊重人、关心人、相信人的人文环境来提高广大员工尽责意识,借以强化执行的速度与力度。
中层干部执行培训总结二
我公司组织我们员工学习观看了巨思特教育集团董事长李强老师对《员工执行力》专题的演讲培训。这一天李强老师的演讲让我深受启发,受益匪浅。在这里,感谢公司给予我这次学习培训机会,让我收获颇丰。这也正是李强老师常说的第三种人真正去爱护你、关心你的人,我们应该懂得对公司感恩,对领导感恩,“吃水不忘挖井人”的道理是人尽皆知的。
一、把执行力内化为感恩意识,学做事,先学做人。
在李强老师说的怎么样培养好德行,在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下养成好的习惯,先要学做人再学会做事。平时我们都没怎么去想过自己的过错,每天的除了完成工作任务之后没有总结经验和教训,到了下次再遇上了都没办法马上去解决。工作上吃点苦,多做事,多思考问题,问题遇得多了,处理起来比别人强了。这也是我们工作中的点滴积累。所以李强老师说过的:“人要做到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能吃苦方为有志之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
二、把执行力内化为积极向上,正面教育心态。
我要对自己技能的评估,积极向上的心态。我们要具备有一技之长,在岗位上的工作,就技术上也只能是算有“一技”,通过多学习技能,多善于分析,钻研问题才算增长自身的“之长”。我要对自己凭对企业执着的贡献,正面教育心态才能在职业中的成就至使企业的发展更加强大。职业成就事业,协助企业走向成功,企业好了自然我们生活也好了。
三、把执行力内化为自我成长的需求。
身为员工,如何让自己拥有达成目标的卓越执行力。最佳的执行力的人应该具有做事一向主动,工作时特别注意细节,为人诚信负责,对问题善于分析,做事应该有一定的判断力和应变能力,平时要多学习别人长处,对自己不懂的求知欲望要强,并具有一定的创意思维,还要有很好的团队精神和人际关系。
以上是我对这次员工执行力的心得体会,如有不妥之处,请多多指教!
中层干部执行培训总结三
《打造基层高效执行力》的培训课程,到现在已经过去整整两周了,由于工作关系一直没有写课后作业,今天补上。现在耳畔仍清晰记得蒋老师在课堂中说过的一句话:“世间有两种东西越分享越多,一个是爱,一个是知识”。
谈到体会,心中的感想太多太多。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感触也很多。特别是让我明白了做一个有执行力的人对一个公司的发展和员工个人职业化的成长的重要性。
第一,执行不等于执行力。执行力不仅注重态度,也注重结果。做为一个员工,可能会经常说这句话:“我已经尽最大努力了”,觉得自己很委屈。试问:一个企业的主管工作态度非常好,每天上班都是第一个到,每天下班都是最后一个走,而且每天上班都是埋头苦干,但企业的发展却时时跟不上来,那么你觉得这个主管合格吗?答案是肯定的:不合格。如果我们每一个员工都是只求苦劳,不求功劳,那么这个企业还能长期发展下去吗?因此,执行和执行力是两个独立的系统,执行态度好固然重要,但同时也要注重执行结果。
第二,任务不等于结果。我们会经常说:“我已经按照您说的做了”。如蒋老师举的例子:领导交待你通知全体干部开会,你立即用电话通知了全体干部,让他们五分钟后到会议室开会。你自以为这样就完成任务了,工作就做好了。可到了开会时间,还有两个没来。领导问你:“怎么他们没来?什么原因?”你很自然的说:“我已通知他们了,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来。”自以为自己的解释很完美,可是领导要的是这个结果吗?领导要的是全体干部来参加会议,不能来参加会议的原因是什么。你完成通知任务了,但是有达到领导要的结果吗?显然没有。
因此,完成任务不等于拿到结果,完成任务只是对执行过程负责,只有收获结果才是真正的执行力。
只有做出结果的员工才是有执行力的员工。作为员工的我们要切记:上班不是拿工资的理由,能为企业服务的执行力才是我们得到报酬的真正原因。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自己在职业的生涯更快成长。
中层干部执行培训总结四
执行就是有结果的行动。而提供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有时间底线,对公司和他人具有明确的价值,并且完成后能够拿出来可供他人检查衡量的东西。只要缺其中任何一个要素,就等于你没有提供结果,就说明你没有完成你的本职工作。一个伟大目标要靠一个伟大的团队来完成,单是个部门是没有价值的,只有所有部门通过相互配合为公司创造价值之后才有价值。
字面理解为:执行并完成使命的本领,在执行力培训中有一句经典语言"没有任何借口",也是对执行力进行完备的解释。但在企业中具有如许的人才很少,详细有三个原因:
一是企业本身的原因。
由于企业要给现代企业管理者提供利用执行力的保证,也便是说,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必需具有美满的企业外部管理制度和适用的人才管理机制,让员工知道该怎样做,怎样去完成领导分配的使命,促使员工顺应企业管理方法,并养成风俗,给企业执行力落实带来很大的推进。
二是中低层企业管理人员的本领和态度。
在本领上,我相信没有什么问题,在他们进入前,公司一定对他们进行考核,只是在进入公司后,时间一长,大概会孕育发生一些想法,影响执行力,好比:不学习,不上进,本领发展,不克不及吸取新企业外部管理思想新理念,自暴自弃;还有把本领摆错了方向,提升本领不强的人和拉帮结派,想保住自己的地位,等等。
三是下层员工的本身本质。
培训项目团队组建及风险控制点处理不当,项目经理M没有全程参与;
培训项目实施和管理流程不到位,培训效果反馈滞后;
项目资源分配不恰当,一开始就引进过于系统的培训课程,投入、产出不成比例;
培训知识全部为通用化,而参加学习的中层干部由于所掌握知识不同需求很个性化;
在培训中仅重视现场反馈,忽视了培训后的二三四级评估,未实现全程跟踪反馈;
该培训项目与公司近期的人才培养计划挂钩不足。
运用企业培训阶段成熟度模型分析,A公司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培训应从解决问题向人才培养方向发展。对于新任命的这批中层干部和高级总监,应根据提拔前不同的管理知识掌握情况设计不同的学习路径。而根据H总裁和这批干部的个人需求,公司目前面临的问题是,该批干部80%是从业务岗位提拔的专家人才,自我管理能力较强,但团队管理能力较弱。所以,首先应该对该批干部进行角色转换的培训,并辅以常用的管理工具、表单等培训。在后期再根据每个人的学习路径安排系统的管理素养和知识培训。
A公司的该次“MTP培训项目”如果想继续下去,正确的做法是:
立即停止该培训项目,对前期的得失进行总结,然后按照项目管理的步骤,重新规划新的培训项目;
分别与H总裁、参与培训的中层干部和高级总监、L公司和W教授等所有干系人进行培训需求调查。根据需求调查结果对共性需要解决的问题,规划出目前的培训计划,包括内容、时间、资源、关键节点和风险控制等。然后根据需求调查中发现的个性需求,规划出每个人的学习路径及学习项目,根据不同人员需求进行系统化管理培训;
重新组建培训项目团队,由M经理任项目经理,全程参加培训项目的调查、项目计划书的拟定、项目的组织实施、项目的总结、成果转化等;
投入新的资源,根据重新规划的培训项目要求,重新组织讲师,开发新的课件,组织培训并开展一二三四级培训效果评估;
建立培训考核制度,重点将培训学习内容的转化与各位中层干部和高级总监的个人绩效挂钩,确保该培训项目的有效落实。
A公司新的培训项目能否有效实施,最重要的是必须有一个完整的项目计划书。按照项目管理的基本要素,拟定项目计划书的步骤如下:
需求调查,包括所有干系人
H总裁,需要快速提升刚刚提拔的中层干部和高级总监的职业素养、管理认知与管理技能,为公司业绩提升打下基础;
中层干部和高级总监,需要快速转换管理角色,快速掌握管理方法、技巧和工具表单,以快速提升所管理部门的业绩;长期需要管理知识和职业素养的培训;
C总监,由于自身也是刚刚被提拔的干部,所以需要快速转换角色,快速掌握管理方法、技巧和管理工具表单;并且需要尽快组织中层干部的培训,提升中层干部的管理能力,完成H总裁下达的培训任务;
L公司,具有系统化的管理培训资料,讲师资源较丰富,可以按照公司培训需要定制开发课件,需要一定费用和相关利润。
综合各干系人的需求,分阶段实行培训
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可根据培训需求的紧急性分成两个阶段培训:第一阶段,完成提拔干部的角色转换和快速掌握基本管理技巧和工具的培训,可规划一个三天的集中培训(含训练)项目计划;第二阶段,根据不同人员的能力差异,规划一个系统的、较长期的关于提高员工职业素养和管理能力提升的一个培训计划。
重组培训项目团队,全程跟踪反馈
A公司,需要重新组建项目团队,可由M经理任项目经理,参与项目的需求调查、计划书的拟定、培训机构确认、课件及讲师的审核,负责项目的实施及全程跟踪。每期培训后M经理应及时收集并总结不少于三人的学员反馈;负责后期跟踪培训的转化效果,及时汇报C总监和H总裁,以便及时与L公司修正培训中的不足,达到培训预期。
M经理还需要根据项目风险点进行培训风险控制,重点控制培训内容是否符合学员需求和公司期望,讲师讲授效果和后期实施转化等。
控制成本,合理规划培训周期
企业员工一谈到绩效管理,往往都是退避三舍。这反映了员工对于绩效管理的认识还是只停留在考核层面,而没有理解绩效管理的真正目的,是引导大家正确的做事。网络上谈论最多的就是绩效主义毁了索尼,而深入了解,我们发现,索尼的成功之处在于他的“激情团队”,是自由开放的企业文化促进了员工创新思维的火花,而在实施绩效管理后,管理层在设定部门目标时,为了保证利益不受影响,所以总是设定一些容易实现的工作目标,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完成这样的目标上面,就丧失了他原本的成功动力。同样的一幕在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在公司制定年度战略和目标时,各个职能部门应该围绕战略制定自己的部门目标和能够支持目标的重点工作,这样在组织部门员工开展工作中,才能有重点得分配人员进行部署。而往往大家在制定工作的过程中,总是把例行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提报上来。这样一来就造成这样一种局面,年度重点工作是一回事,月度重点工作是另一回事,目标完成情况和前两项还不搭边,到季度总结、年度总结的时候,稀里糊涂的一算数,就算结束了。公司的年度发展战略就这样雷声大、雨点小的被淹没了,战略和部门工作根本没有协调起来。
中层领导是实施绩效管理的主体,他们对于公司发展的信心和对于战略意图的领会,直接影响到他在基层员工中传达信息的质量和组织部门工作是否务实有效。所以对于中层领导的持续开发和思想的高度统一很有必要,毕竟仅有高层领导的支持是无法完成绩效管理推动的。很多中层领导装傻充愣,或者大摆苦劳,就是不说自己为什么没能完成指标任务,因而明明是中高层领导间的绩效沟通,逐渐演变成中层领导的诉苦。最终高层领导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层领导需要提升管理技巧,如果经过培训还是达不到要求的,就再多配几个能干些的员工。然后,一系列针对中层管理者的实战培训开始了……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的绩效管理方法和手段就出炉了,从公司层面的战略规划、研讨,到部门级别的目标设置和重点工作部署,对于中层领导的360度考评,员工层面的年终考评等等,从上到下、方方面面,绩效管理的架势做的十足。然而,到了年底总结的时候,工作实施效果依然不理想,部门领导总能将原因归结到人不够或者人的能力不够上面来,所以部门工作没完成,就成了人力资源部的人员配备工作没做好。在这中间,往往有一个环节被大家忽略了,就是部门领导要就员工的绩效进行沟通,了解为什么没有达到目标,是目标定的不合理,亦或措施制定有问题,还是人的操作能力不够。绩效管理讲究的是团队协作,就是需要部门领导引领员工把事情做正确,要指导,要沟通,要有反馈。这一点,在我们的企业中太少了。中层领导者们往往对于自身的定位出现了偏差。他们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上传下达的战略执行者,而总是在部门中刻意地传达自己的喜恶,忽略了对于员工完成本职工作的引导。而只有在充分坦诚的沟通中双方才能就工作的实施目标达成一致,才能继续绩效评价以及后续开发等工作。这也是绩效管理能够成为人力资源管理核心的原因,通过绩效评价和沟通,才能对人员配置、培训开发、薪酬调整做出决策。
首先,对于人员配置的问题,部门的工作主线以及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是什么,和工作的难易程度、饱满程度,部门领导应该清楚,对于本部门的员工素质有了解,谁的承压能力好,基础掌握好,技术工作能够做好等等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在人员有限情况下做好工作分配。任务多的情况下,先看看安排人员加班提高奖金分配能否完成,还是完不成,最后再考虑增加人员,增加人员也首先应该考虑增加的这个人要干哪些工作,工作要求如何,薪资定位在什么水平,这样要招聘的这个人员模型就越来越清晰。而事实是,部门领导对于增配人手时,往往奉行一条,就是“韩信用兵,多多益善”,总是觉得人多好干活,这就和“通过实施绩效管理,追求高质量的绩效”这一初衷相悖。其次,针对培训开发,每年的培训需求的分析应该和绩效评价挂钩,在和员工沟通的基础上提出,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提高员工的能力。而我们往往都是员工自己申报,部门领导签上名字交给培训管理部门来安排,培训管理部门觉得这个肯定是部门领导考虑认可的,所以列入了培训计划。这样往往公司花了钱,却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再者,针对薪酬调整,应该根据绩效完成效果进行排序,并分别给予奖励,这既是给予优异者辛勤付出的奖励,同时也是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引导其他的部门领导也向着这个方向努力。而在实际情况中,公司领导考虑更多的是如何稳定中层领导队伍,明知他们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可是想着工作还是需要有人做,目前也没有其他更合适的人选,只好先稳住目前的人员了。因而到了年底绩效分红时,就只能咬牙来个“一刀切”,所有人都一样,用这样简单的方式杜绝中层领导之间的相互攀比。
综合以上,我们不难看出,企业领导之所以想要推行绩效管理,多半是负责执行的中层领导出现了问题,推不动、说不听,因此才会想要通过引入绩效管理这样的管控方式来促动中层领导。然而,就算是过五关斩六将的勉勉强强推行了绩效考核,在实施过程中,也是被执行的扭曲走形,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最终淹没在公司的各项管理中。那么,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纠正中层领导的思想意识,这远比提高他们的管理技巧要重要的多。但同时也是最不好操作的。那不如采用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重新制定中层领导的选拔标准,除了业务能力,更重要的是考察他对于公司战略的执行力。
二、国企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对策
1.合理确定详细的考核目标和指标。绩效考核是衡量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值的重要依据,企业在决定员工的晋升、奖惩、留任时,都需要参考考核绩效。因此,企业要确定详细的考核目标。企业内部对中层管理者的考核,与对普通员工的考核指标应当是不一样的。企业对中层管理者的要求,更多的是对他们管理能力、统筹能力以及道德素质方面的要求,在考核时要注重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的指标。2.建立健全考核机制。要做好国企中层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工作,需要建立健全考核机制。首先,需要建立员工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员工的态度、看法,掌握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动态,并定期与员工沟通;其次,制定初期、中期、整体绩效计划,定期对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再次,引入“中期述职报告”制度,让管理人员自我总结,找出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同时还可以让各个参会管理人员互相学习,共同进步。3.增强考核人员素质。考核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着考核工作的成败。要增强考核人员的素质,需要加强培训,包括考核方法、内容的培训,以及考核结果总结、评估的培训;建立考核小组,小组内成员互相监督,并且每一个小组都需要有被考核者的上级管理人员。4.合理使用考核结果。在考核结束后,还要合理使用考核结果,充分发挥考核结果的作用。一般来说,需要由考核负责人与被考核中层管理人员交流,分析原因,找出整改办法。在谈话中,要尽量避免给被考核人施加压力,让他们在谈话中畅所欲言,这样可以让负责人快速了解到被考核人员的心理以及存在的问题。考核完成后要计入档案,结果要严格保密。单位根据考核结果确定中层管理人员的年终奖,晋升、留任或解雇,找出问题并加强培训,做好反馈,并根据考核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工作。
总之,我国国有企业对中层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合理确定详细的考核目标和指标、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增强考核人员素质、合理使用考核结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促进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
作者:彭智瀚 单位:中国烟草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