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士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17:42:2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急诊护士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急诊护士论文

篇1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正在逐步形成。护士应从单纯的技术操作,扩展到对病人的心理、精神、环境、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必须把服务对象视为生物、心理、社会和发展的人。护理人员必须以整体护理为指导,关心病人的心理及社会问题,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1.2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护理工作者要时刻把“救死扶伤”放在首位,尽最大的努力,最大限度的减轻病人的痛苦。满足病人及家属的合理需求,视病人如亲人。

2急诊护士素质的培养

2.1基本功和责任感是急诊工作的基础:

急诊工作突出表现就是“急”。急诊护士必须具备过硬的基本功和高度的责任感,必须不失时机的对病人做出准确的估计,迅速作出初步症断,协助医生做出相应的处置。为抢救生命赢得时间。

2.2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急诊工作的关键:

护理工作的具体实施比较零散,而且许多操作都是护士一人执行,如病情观察、病情记录、特殊处置等。这就要求急诊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严格遵守护理操作程序和规范。遇事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2.3明确重症记录的法律意义,防止医疗纠纷。

急症病人一般情况发生比较突然,甚至有些是意想不到的情况。所以,护理人员应认真、客观、真实的记录病人就诊以来的一切变化及用药处置。重症记录是医务人员为患者进行抢救治疗、实施护理评估的动态记录。同时,也是护士实施治疗护理的重要依据。

2.4维护急诊病人的权利,尊重病人的隐私。

急诊患者除疾病的原因,还有其他因素,如服毒、自杀、意外伤害等。护理人员应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耐心做好劝解工作。尊重病人的隐私,并为他们的隐私保密。不擅自公开病人的健康资料,尽量做好家属的工作,维护病人的生命健康。

篇2

本文作者:毕德琼工作单位:河南省人民医院外科门诊

前列腺增生生活常识:玖寒冷会使病情加重,注意防寒。2、忌酒。3、少食辛辣。4、不可憋尿。5、不可过劳。6、避免久坐。7、防止性生活过度或中断,以免引起前列腺充血。8、症状明显时积极正规治疗等等不同的科普知识,每季度大更换一次。发放外科一门诊就诊患者满意度调查表500张。1.3.3评价标准采用就诊患者满意度为评价标准,门诊就诊患者满意度调查表,采用本院自制标准以调查表形式进行调查。

2组患者知情权和选择权,候诊时焦虑情绪,是否方便复诊时预约挂号,患者满意度比较见表1对照组比较,P<0.05由表可见,实验组满足了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利用候诊时间,播放当日坐诊医生信息,与疾病相关的医疗讯息,用生动、形象的幻灯片,重复放映,减轻了患者等待时的焦虑,更方便患者复诊时预约挂号,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方法讨论外科门诊每天接诊547士300人,在时间紧张,问诊时间短的情况下,对照组患者依据出诊医生一览表,一台含有675名医生专业介绍的自助查询机,根据职称、挂号费、挂号员的经验和患者感觉选择医生,退号、换号频繁,增加了工作量和纸张的浪费,重要的是延长了患者就诊时间。在患者选择医生方面,虽然有方法,(5)但是与实际工作不符合,不能更加贴近患者,对医院的服务质量满意度下降。实验组在医生一览表和自助查询机的基础上,A区、B区、中央区更准确、详细的介绍与就诊相关信息和健康宣教,充分利用诊区电子挂号系统,工作更细致、深人。方法简单,科室支出有限,社会效益更大化。实验组克服的弊端实验组分诊护士在电脑上及时更改由于外出学习、急诊、休假、开会、退休的坐诊医生信息,准确性高并克服了以下弊端。坐诊医生一览表和自助查询机更换周期长,有错误信息;易误导患者。河南农业大省,较多患者无法上网查询或不愿用查询机,依赖挂号员和分诊护士,外科门诊坐诊医生191人,工作人员对每位医生的特长如果掌握不熟练,也误导患者。每次更换压膜纸质宣传栏;宣传费用增加。周六、周日有坐诊医生,网络上、自助查询机、宣传栏上没有。实验组的重要性是方便挂号员、分诊护士更准确的掌握医生专长,为患者提供指导。督促医生不能随意换班、调班。协助信息中心及时更改网络和自助查询机信息。及时通知门诊办公室,让预约挂号者及时更改约定时间,避免浪费时间、人力、费用。意义实验组利用门诊电子系统,根据每个专业每天患者就诊需要,宣教内容可以及时变化,来创新服务方式、完善服务细节,实现服务方式个性化、服务模式特色化,满足就诊知识需求。延展了服务范围、改善患者体验,在和谐医患关系方面发挥者重要的作用,适合各科室推广应用。在为患者提供全面化、专业化的无缝隙优质护理服务中,门诊能更细致的做好支持系统的工作。

篇3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4年之后入职的36名低年资急诊科护士,均为女性,年龄19~23岁,平均年龄21岁;学历分布:大专20例,本科及其以上学历16例。纳入护士采用数字随机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8例)与对照组(18例),两组护士一般资料、学历等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实施传统急诊科培训模式展开培训,即对新进院的护士对真空采血、建立静脉通道、输液等16项基础性操作及护理常识进行培训,护士长集中授课、演示,后期无再设培训课程;观察组使用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模式来展开培训,按照护龄设置年级授教,方法内容如下:培训内容。(1)一年级时以培养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为重要目标,包括内容有用药禁忌、常规输液异常排查、环境卫生消毒、真空采血技能、安全护理注意事项等,同时还需强化护士岗位责任意识,旨在培养出拥有严谨工作态度、爱岗敬业的护理人才。(2)二年级目标逐渐从辅助治疗再深入配合抢救,开始熟悉急诊室环境、设备、急诊程序操作等,密切观察患者病情,规范护理档案书写,并慢慢强化团队协作。③再次强化急诊专业技能,能全面专业护理基础知识,并逐渐提高到能协调组织、指挥抢救的重要能力,该阶段还着重培养其沟通技能、应急预案等[1]。教学培训方式,授课老师有一名班主任和一名护士长共同担任,满足本科以上学历,10年以上丰富临床经验的要求。培训中护士长先一对一带教,再根据学习进度制定确切的教学目标,接着以目标为基础安排可行的课程,每月定期授课不少于1次,为完成阶段性学习目标可实施不限次数的小课堂、一对一再示范、分小组谈论等教学形式。考核方式,每季度授课后由班主任和带教护士长组织理论与实际双重考试,考试成绩与实际工作质量及态度来一起评定护士是否完成一学年培训目标,合格者,升级再造;不合格者留在本年级再学习。1.3效果评定标准。培训后对两组护士均实施技能客观评价,由培训班主任与1名深资质护士长共同展开评定工作,评定技能包括基本护理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护理操作技能、专业操作技能、临床分析及沟通应变能力等8项内容,统计每项技能掌握良好的例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例数越多表示对应培训模式应用效果越好。1.4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比较,以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护士8项技能得到良好掌握的情况对比结果,基本护理理论知识、基本护理操作技能掌握程度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另外四项技能良好掌握比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传统急诊科护士培训一般主要针对对象为刚毕业入职人员,教授内容多和操作技能、常规护理理论等基础性技能有关,第一护龄过去后几乎不再设培训课程。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方法不仅重视基础技能、理论的夯实,第二三年时还继续层层深入,设置专业性更强、提升护士综合能力的培训课程,有效地培养出了一批拥有扎实基本操作技能,急诊应变能力强,综合能力显著提高的护士队伍[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不同的护理培训方法后,临床分析应变能力、专业技能、专业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等能力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证实了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模式有利于急诊护士综合素质提高的结论。

作者:吴庆荣 叶芳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

篇4

1.1.1急诊科护士一般资料调查表

根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包括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护龄、职称、学历、婚姻状况)和相关影响因素(情绪转移、工作暴力因素及工作倦怠)。

1.1.2急诊科护士情绪管理量表

急诊科护士情绪管理量表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大量阅读中外文献并结合急诊科护士的基本情况汇编而成。根据情绪管理的内涵将其分为情绪觉察(条目1~5)、情绪表达(条目6~9)、情绪调整(条目10~13)和情绪运用(条目14~18)4个维度,共18个条目,以涵盖情绪管理理论的完整性和外延性。问卷采用Likert4级评分法,每个条目分别赋值1~4分(1分=非常不符合、2分=不符合、3分=符合、4分=非常符合),总分为18~72分,分值越高表示护士情绪管理能力越强。问卷形成后,由6位临床护理专家对各条目进行评判,测得量表的内容效度为0.886;抽取30名急诊科护士进行预实验,得出该问卷总Cronbach’sα系数为0.835,于两周后重测,其重测信度为0.743,说明该量表内部一致性较好。

1.2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经各医院护理管理部门同意后,由研究者统一发放问卷。发放问卷时使用统一的指导语,让急诊科护士以不记名方式作答,完成后统一回收。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1份,剔除无效问卷9份,回收有效问卷182份,有效回收率为91.0%。

1.3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录入,采用均数、标准差、频数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行统计推断。

2结果

2.1急诊科护士一般资料

本研究调查的182名急诊科护士中,男性10名(5.5%)、女性172名(94.5%);年龄25岁及以下87名(47.8%)、26~30岁64名(35.2%)、31~40岁25名(13.7%)、41岁及以上6名(3.3%);已婚60名(33.0%)、未婚122名(67.0%);中专学历2名(1.1%)、大专学历83名(46.2%)、本科学历92名(50.1%)、研究生学历5名(2.7%);护龄1~5年142名(78.1%)、6~10年22名(12.1%)、10年以上18名(9.9%);初级职称170名(93.4%)、中级职称6名(3.3%)、高级职称6名(3.3%)。

2.2急诊科护士情绪管理得分情况

本调查中急诊科护士情绪管理总分为(49.59±4.83)分,均分为(2.78±0.27)分,4个维度均分及排序见表1。

2.3急诊科护士情绪管理的单因素分析

本研究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状况的急诊科护士情绪管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护龄、职称、是否遭遇过工作暴力、工作倦怠及情绪转移情况的急诊科护士情绪管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急诊科护士情绪管理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以急诊科护士情绪管理能力为因变量,护龄(≥10年=0、<10年=1);职称(初级职称=0、中高级职称=1);暴力因素(未遭受过=0、遭受过暴力=1);情绪转移[以有过情绪转移为参照设置哑变量,X1=可能有过情绪转移(0,1)、X2=没有过(0,1)];工作倦怠[以很有价值为参照设置哑变量,X1=没什么特别的感觉(0,1)、X2=变得麻木(0,1)、X3=没有成就感(0,1)、X4=感觉压抑(0,1)]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最终情绪转移与工作倦怠两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

3讨论

3.1急诊科护士情绪管理得分状况分析

情绪管理是个体面对一系列情绪发展变化时,依照社会认同或容忍的方式,采纳的一种灵活的反应或根据具体情境而做出的延迟反应。急诊科的工作以急为特点,面对诸多繁杂的护理工作及各色各样的就诊患者,要求急诊科护士要采取更快、更有效的措施来管理和驾驭好自己的情绪,从而不被情绪左右。本研究显示急诊科护士情绪管理总分为(49.93±4.87)分,各维度均分为(2.78±0.27)分,结果表明急诊科护士自我报告的情绪管理水平处于中等水平,这与张磊等的研究结果相似。从各维度排序来看,情绪调整、情绪觉察及情绪运用3个维度得分较高,提示在日常护理工作或生活中,急诊科护士对自身及他人的情绪都能做到很好地察觉与运用,这可能与急诊科护理队伍中以女性居多,而女性的情感相对细腻,对自身及周围的变化较为敏感有关;但情绪表达这一维度的得分相对较低,说明目前急诊科护士在对自身及引导他人情绪表达方面能力有所欠缺;徐睿峰等在对情绪表达与情绪认知一文中提出了基于“刺激认知-反射输出”的机制,主要认为个体如果负性情绪不能得到正确及时的表达或区分管理,将会产生个体冲突。由此可见,急诊科护士的情绪管理仍有足够的提升空间,护理管理者应采取相应措施,增强其正性情绪体验,学会理性地管理情绪和表达情感,从而更好地适应临床护理工作。

3.2急诊科护士情绪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3.2.1工作倦怠影响急诊科护士情绪管理

工作倦怠是个体在工作中伴有长期的情感和压力源的应激反应,所表现出的一种情感耗竭、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国内学者研究显示:急诊科的护士的工作倦怠水平较高。本研究发现,通过对急诊科护士的工作自评,变得麻木和没有成就感两项得分较低,这可能和急诊科护士对自己的职业期望与现实状况相差甚远有关。从一般资料可以看出急诊科护士的主力军多在30岁以下,其中25岁以下的护士约占总人数的47.8%,这些年轻的护士怀揣着美好的理想进入工作岗位,由于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开始感受到角色与期望间大相径庭,极易对工作失去热情,对患者漠不关心;而相对于资历年浅的护士来讲,本研究也发现护龄超过10年,以及中高级职称的急诊科护士情绪管理得分要高于低龄和低职称的护士,可能是由于其生活、社会阅历不断积累以及业务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能在紧张的工作中通过自我调节、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来维持身心平衡;也可能因为职称较高的护士多在科里担任着行政职务,其个人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自我调控能力相对较好,个人成就感往往高于低龄、低职称的护士,因此,发生工作倦怠感的情况要相对低一些。

3.2.2情绪转移影响急诊科护士情绪管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