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17:42:3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设施农业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设施农业论文

篇1

我县工厂化农业的技术路线特点可以总结为“低投入、低耗能”,而非理想的“高投高产模式”,这种体系的形成主要可以归结于经济能力的制约和科技含量的欠缺。以温室模块为例,在与国家制定的生产标准进行比对中,其温室在实际的结构上相对粗糙,为总体条件的可操控性提高了一定的复杂程度;而选择栽培的作物种类也并非适应温室种植的特殊良种,温室的硬件设施条件价值作物选种方面欠缺最终决定了质量以及产量水平不能达到国家所订立的最高标准,更难说与国际水平做出比较。总而言之,我县的设施农业在栽培技术、网络控制技术以及温室调节技术等方面都滞留在较低的层次,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1.2投资不足,配套水平低下

尽管设施农业对于提高产值等方面能够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但是出于资金缺口、技术支持薄弱等原因,多数农户仍旧没有能力投资这类高效的新兴农业。因此,设施农业在叶城县的营运还处于初步发展时期,农业配套程度占有的比率并未得到全面的提高,劳动力在生产中依旧占有较高的比重,而有限的农业机械包涵的机器类型单一,并不能全面适应各技术模块所提出的技术要求。例如,大棚种植尚未匹配到适合的器械,农户的劳作成分在设施农业中占有比例过大,这成为叶城县设施农业推广的阻碍之一。

1.3运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成功的设施农业应当是一个软硬件一体化,硬件设施支持结构、软件技术主导运营的高技术、市场化的有机结合体。合理的设施农业构件步骤应当包括两大步骤,首先是硬件方面设施打造的普遍,其次是产销循环促进,结合企业市场的良性运行。但是,就我县目前经验管理主导的情况而言,设施农业的规模尚未发展好,拳头产品也未打造出,就算有能力引导简称多元的投资体制实现硬件方面的全面更新,想要短时间内提高运营管理的水平也是相当困难的。除此之外,运营管理成本高、资源浪费现象控制无效、设施结果不完善、温室引进过于盲目等问题在本县设施农业的建设道路上都是等待解决的重要难题。

篇2

1库区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优势及问题

三峡库区设施农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从21世纪初全面推广,从开始的地膜蔬菜种植逐渐发展到蔬菜、水果、花卉、药材、食用菌、苗木等设施园艺,生猪、鸡鸭、牛羊规模养殖等设施畜禽,河汊围网养鱼、网箱养鱼等设施水产。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三峡库区设施园艺近10万hm2,畜禽规模养殖1亿多头(只),设施水产品近100万t。库区设施农业的迅猛发展,提高了人们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识和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粗放耕作的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库区农业结构调整,缓解了人地矛盾,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保护了库区生态环境,并提升了农业产出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移民安置稳定。库区发展设施农业具有一定优势:①经过近30年的探索和发展,库区干群对发展设施农业尤其是园艺设施农业的意义和作用有较深刻的认识,并掌握一定的设施农业技能,自愿积极发展设施农业;②从2008年起,国家和库区各地政府在组织实施生态农业园建设中积极推广设施农业试点示范,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和推广经验;③经国务院批准,三峡后续工作(实施时间2011—2020年)规划在移民安稳致富和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投入巨资发展生态农业园建设(包括设施农业建设),必将极大地推动库区设施农业发展。目前,三峡库区设施农业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①成片成规模的园艺设施不多,尤其是大型连栋温室不多,影响其效益;②设施农业的设施装备和技术支撑能力不足,如设施园艺生产的耕种、灌溉、植保等作业机械装备及温室智能化环境控制装备水平不足,畜禽规模养殖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相当一部分达不到标准;③设施农业尚未形成配套系统,设施农业的生产、加工、储存、物流、营销、科研等尚未完全配套;④设施水产因受严格保护三峡水库水质的限制及影响,长江网箱养鱼被取缔,2010年后全库取缔网箱养鱼4.2万多口、85万m2,需要根据三峡库区实际研究发展设施水产的新思路新办法。

2三峡库区设施农业试点示范情况

从2008年起,国务院三峡办及湖北、重庆2省(市)及库区区(县)政府探索组织实施库区生态农业园建设的模式和经验,通过政策扶持、财政资助、地方筹资、引进社会资本等多种措施,积极推广设施农业试点示范,取得了明显成效。2010年12月,国务院三峡办印发了《关于在三峡库区开展现代农业试点、促进库区移民安稳致富的指导意见》,批复了夷陵区太平溪现代茶园及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秭归县晚熟脐橙标准园及产业链建设、巴东县溪丘湾生态茶叶示范园建设、涪陵区南沱镇优质高效设施蔬菜基地建设、万州区太龙三峡移民食用菌产业区建设、忠县设施柑橘品种示范推广园建设、长寿优质杨梅产业发展、宜昌年产3亿株现化化种苗工厂项目、云阳县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工程苗木基地建设项目等14个设施农业项目;计划投资03亿元,其中国家资助2.73亿元,地方政府、对口支援单位和建设项目单位投资2.3亿元;准备用3-5年时间,在库区范围内形成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点(园区),引领库区设施农业的发展,带动三峡库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移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目前,上述设施农业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正按计划实施,一部分项目已完建并投入使用,发挥出一定效益。如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现代茶园及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已于2012年5月基本完成,完成投资2105万元,建设国家现代农业标准化茶园示范基地29.33hm2、高科技无公害蔬菜基地6.67hm2,建设库房813m2、道路6.7km、排水沟1km以及灌溉水池等,可年产无公害蔬菜460t,茶叶75t,实现年总销售收入1400多万元,解决160多人的就业问题,带动当地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同时,库区各地采取地方自筹资金、利用对口支援投资、建设项目单位投资、当地村组用土地入股等方法,积极推广和发展设施农业。2009年,重庆市万州区长岭镇龙立村利用上海对口支援40万元建设标准化蔬菜大棚20个,村集体当年仅大棚一项实现收入6万元。重庆市涪陵区政府引导和帮助重庆三峡建设集团公司在南沱镇、珍溪镇、义和镇建成柑桔优势产业化示范园500hm2,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形成“品种选育—苗木培育—基地建设—科技研发—果汁加工—市场销售”的完整柑橘产业链,直接受益移民6000余人,使果农每年每人增加纯收入超过1000元。万州区支持同鑫现代农业发展公司建设智能温控大棚实施蝴蝶兰花卉产业发展项目,支持重庆闽万菌草食用菌技术公司建设食用菌生产标准化厂房,使同鑫农业园带动培育了50余个从事相关种养殖项目的专业大户,并惠及4000名移民年均增收8000元;闽万菌草公司项目建成后安排农民就业300人以上,直接为当地农民增收450万元,户均增收3万元。

三峡库区发展设施农业的思考

三峡库区发展设施农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用有关理论来指导,运用技术来支撑,综合运用经济、社会、工程、技术和生态方法,推进设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和确保其效益。1)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思考。三峡库区发展集约农业和设施农业,提升资源利用率,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多赢”目标,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和现实需要。2)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理论思考。目前,世界各国政府把解决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看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揭示、分析人口经济过程以及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基本规律和辩证关系,评价和指导制订相关政策。三峡库区发展农业生产,必须很好地运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理论,才能科学利用和合理开发资源,发展集约农业、设施农业,合理解决环境资源承载力不足和人多地少突出矛盾,保护好生态环境,推进库区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3)现代农业理论和技术运用思考。现代农业是集生物技术、环境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和现代管理为一体,具有显著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特点。三峡库区农业生产必须改变传统生产方式,采用现代农业理论和技术指导和发展设施农业、精细农业和生态农业,才能有效地改变农业落后面貌,推进库区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4)推进百万移民安稳致富、建设和谐稳定新库区的思考。三峡工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是农村移民的安置稳定,因地制宜地发展设施农业,帮助移民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出效益,增加移民就业创收能力和经济收入,有利于促进移民安置稳定,逐步劳动致富,同心同德建设和谐稳定新库区[3]。

三峡库区发展设施农业的对策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发展设施农业工作机制

三峡库区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发展设施农业是改变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措设,是惠民工程,切实把发展设施农业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大力加强发展设施农业的领导,统筹全局,综合协调,整体推进,并逐级落实发展设施农业责任,建立健全发展设施农业的工作机制、保障机制和考核机制。发改委、财政、移民、农业、农机、科技、水利、环保、国土、建设等职能部门要明确责任,密切配合,统筹协调多方面的力量和资源要素,形成发展合力,共同推进设施农业的科学发展。

2加强科学规划,完善政策扶持及保障措施

库区各地要加强调查研究,在摸清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基础上,根据《全国设施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因地制宜制定设施农业发展规划,提出适合当地实际的工作思路、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及推进措施。要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引导和推动设施农业发展,采取国家支持、地方财政配套补贴、利用对口支援、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等多种措施,调动社会及广大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争取多方面对设施农业的投入。库区各地要结合建设生态农业园,创建一批高标准的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大力推广温室智能化环境控制技术、节水灌溉与水肥一体化技术,生态喷药植保技术、CO2施肥技术、物理农业技术,加强设施农业新材料新工艺引进,促进设施农业设备更新换代和产业技术升级,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4]。

3运用科学理论和技术,加快发展设施农业

要运用科学理论和现代技术,推进设施农业发展。项目建设上,要积极推广应用新型材料、先进技术装备、环境控制技术、水肥施用新工艺、配套加工设备等,适应设施农业的机械化、精准化、规模化要求。项目管理上,要合理制定规章制度,建立评价考核机制,加强监督检查,提高管理效能,有效推进设施农业发展。项目科研上,要加强设施农业的先进技术、设施装备、科学管理等科研活动,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工作,提升设施农业科技含量。项目配套服务上,要加强“产供销”配套建设,并努力建立健全设施农业推广服务体系,提高设施农业推广服务能力,推进设施农业持续发展[5]。

4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

篇3

设施农业耕作机械是针对大棚或温室等特殊环境的专业装备。耕作机械由于作业环境特殊,会出现小型化和多功能等特点,设施农业耕作机械会提高大棚和温室的耕作效率,并且能够实现大面积耕作,是设施农业机械中基础型装备。

1.2灌溉与施肥机械

温室和大棚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如果采用传统的灌溉与施肥方式,将会造成效率下降、工作量提高、水资源浪费严重、肥力保持困难等问题,严重影响设施农业的生产。设施农业灌溉机械可以采用喷灌、滴灌、微灌等设备,实现效率提升和水资源的节约;设施农业施肥机械可以根据农作物需要,采用机械化的方式对农作物进行恰当好处的施肥,有利于实现肥力的保持,进而控制设施农业的成本。

1.3加温设备

北方冬季必须采用加温设备来实现对大棚和温室温度的提高和保持,传统的水暖和火龙加热成本高、能效低,不利于设施农业的生产。当前,设施农业机械行业设计和生产出燃煤热风设备。该设备通过低损耗的热能交换,大幅度提升热工效率,提高大棚和温室内的温度,达到对设施农业成本的有效控制,在确保设施农业经济效益的同时,有利于设施农业加温设备的大面积推广。

1.4烟雾机械

烟雾机械可以提高温室和大棚内的湿度,并且可以利用静电作用实现常温的烟雾弥散,其优点在于能够形成弥散均匀空气胶体,在添加适宜的农药后可以利用烟雾机械达到对温室和大棚内部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2设施农业机械的现状与不足

当前我国设施农业机械行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设施农业机械从无到有,具备了适应设施农业发展和农业机械市场进步的能力,并且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技术标准,指导着设施农业机械行业向更为深入而广阔的领域发展。同时,设施农业机械产业也已经初具规模,并正在发展与壮大,为设施农业的不断进步提供机械和科技方面的支撑。但设施农业机械行业也应该看到存在的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设施农业机械行业整体发展水平还很低,加工工艺落后,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应用不足,设施农业机械生产效率低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不利于设施农业机械产业的发展。

3设施农业机械的发展趋势

3.1设施农业机械的小型化

当前设施农业机械行业应该主要开发以电力为动力的小型多功能作业主机及配套机具,能完成深耕、悬耕、中耕、除草、施肥、起垄、灌溉等作业,适合一家一户使用,也可多家轮流使用。

3.2植保机械的研发

设施农业机械研究应该针对日光温室、单栋大棚和小型连栋温室进行植保机械研发。主要开发喷药机械、施肥机械、小型采摘及运输机械。

3.3苗木移植机械的研发

移栽是设施农业的重点,当前应该主要进行苗木移栽机器人或机械手的开发,这可以实现工厂化育苗温室内高效率地苗木移植,并可以提高移植的成活率。

3.4新能源应用研发

风能、太阳能是新型的绿色能源,设施农业机械产业应该利用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将风能、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从而节省大量能源。

篇4

2设施农业秸秆反应堆增温增肥增产技术

2.1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原理及分类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近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项微生物有机栽培理论和技术。利用秸秆在微生物菌种、净化剂等的作用下,定向转化成植物生长所需的二氧化碳、热量、抗病孢子、酶、有机养料和无机养料,进而实现作物高产、优质和有机生产。以山东省秸秆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代表的秸秆生物反应堆的设备主要有内置式、外置式、内外结合式3种。内置式反应堆的原理是将秸秆开沟埋入地下,通过缓慢发酵分解,改善土壤理化性状,释放二氧化碳,并提高地温;适宜的时间是秋季、冬季和早春。外置式反应堆原理是将秸秆集中堆放发酵,产生大量的连续不断的二氧化碳、抗病生物孢子和具有丰富营养的浸出液,通过管道将发酵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浸出液和反应堆残渣供给作物生长需要,促进作物增产提质;适宜时间是早春、夏季和晚秋。

2.2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操作要领以内置式反应堆为例,其建设步骤及技术要点为秸秆预处理、开沟铺秸秆、接种菌种、覆土浇水、整垄、打孔和定植。

2.2.1秸秆预处理菌种用量90~120kg/hm2。将菌种和麦麸按1∶20配料,拌匀后加水,干湿度以用手握住滴水为准,避光透气发酵,堆积厚度15cm左右,4~5h后可以使用。如果当天使用不完,应放于室内或阴凉处,降温防热,第2天可继续使用,一般存放时间不宜超过3天。秸秆用量75000~90000kg/hm2。

2.2.2开沟铺秸秆开宽度为60cm或80cm,深度为20~25cm,长度与行长相等的矩形沟槽,开挖土壤按等量分放沟两边。开沟完毕后,在沟内铺放农作物秸秆。依据下整上碎结构原则,底部铺放整秸秆,上部放碎软秸秆。厚度为25~30cm,在沟的两头分别露出10~15cm秸秆茬,以便氧气进入。

2.2.3撒菌种覆土打孔每沟用处理后的菌种6kg,均匀撒在秸秆上,并用锨轻拍1遍,使菌种与秸秆均匀接触。将沟两边的土回填于秸秆上,覆土厚度为20~25cm,形成种植垄,并将垄面整平。浇水以湿透秸秆为宜,隔3~4天后,将垄面找平,秸秆上面的土层厚度应保持在20cm左右。在垄上用12#~14#钢筋(一般长度为80~100cm,并在顶端焊接一个T型把)打3行孔,行距25~30cm,孔距20cm,孔深以穿透秸秆层为准,以利氧气进入、促进秸秆发酵。

2.3秸秆反应堆技术要点及效益

技术要点:①“三足”,即秸秆用量要足、菌种用量要足、第1次浇水要足。②“一露”,即内置沟两端秸秆要露出头10cm。③“三不宜”,即开沟不宜过深、覆土不宜过厚、打孔不宜过晚。技术效益主要表现为: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可使地温提高2℃~6℃,农作物提前上市4~10天,病虫害程度明显降低,有机改良土壤显著提高,二氧化碳含量提高2~4倍,增产20%~30%,增收超过40%,真正是一项节本增效的循环农业新技术。

3设施农业秸秆沼气增温增肥增产技术

3.1秸秆沼气原理及工艺

秸秆沼气技术是在传统畜禽粪便沼气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秸秆高效利用技术,是利用微生物菌在厌氧条件下使秸秆分解产生沼气以及含有丰富营养值的沼液与沼渣的过程。它与上述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相同点是针对于秸秆的微生物反应;不同点是秸秆生物反应堆是好氧反应,而秸秆沼气是厌氧反应。山西农机新技术服务中心研究的秸秆沼气技术有2项技术创新。一是采用空气压力输料装置、沼液高压射流压浮技术、秸秆水解液化、交替式酸化等预处理工艺和太阳能互补增温技术;二是采用虚拟参数化控制管理平台,解决了秸秆预处理、秸秆大浓度、大颗粒输送、复合交替式酸化厌氧发酵新工艺以及参数化管理等问题,使秸秆沼气技术成为当前农村生态建设、循环设施农业发展、秸秆资源规模化利用的关键产品。本套设备由秸秆堆沤发酵单元、一级水酸化单元、复合厌氧酸调节单元暨空气正负上料输料单元、厌氧发酵单元以及沼气贮气输气、沼渣沼液处理单元和沼气燃烧单元组成。其中沼气燃烧单元内置于设施温室大棚中,沼气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作为气肥提供给农作物,促进其生长,同时沼气燃烧时散发的热量能够提升温室内的温度。沼渣沼液经过好氧处理后作为作物生长的有机肥撒施与温室内,实现了秸秆的完全利用。据统计,长期施用沼肥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17%、全氮量为0.08%、密度为1.189g/cm3、孔隙度为55%,与施用无机肥的土壤相比,有机质、全氮、孔隙度分别增加0.8%、0.018%、6.3%,密度则下降0.199g/cm3。

3.2秸秆沼气技术要求及效益

3.2.1秸秆沼气技术要求①对秸秆进行预处理,严防有农药等化学品混入。②严格监控秸秆厌氧发酵的反应过程,提高秸秆的产气率。③在沼渣、沼液入池前,要对其进行好氧处理,提高作物的吸收率。④沼气的燃烧需严格控制,以提高设施农业生产的安全性。

3.2.2秸秆沼气设备技术效益秸秆沼气燃烧技术可使地温显著提高3℃~7℃,农作物提前5~12天上市,病虫害程度明显降低,有机改良土壤显著提高,二氧化碳含量提高4~6倍,增产20%~30%,增收超过40%,真正是一项节本增效的循环农业新技术。

4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在建设循环设施农业中应用的建议

将现代循环设施农业与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结合起来,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模式,对于实现农业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1统一认识提高新技术新装备与设施农业的协同发展大力开展循环设施农业产业发展的宣传力度,统一并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新技术新装备的认识以及接受能力,夯实循环设施农业发展基础,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循环设施农业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

4.2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方投入资金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财政补贴支持,是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快速发展的关键。在各级财政补贴农民购买农机的同时,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投入,以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和循环设施农业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

篇5

二、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

当前,在种植、养殖、农资、农产品加工、农业信息化推送、农业智能化管理等方面,设施物联网技术都取得了一定的应用与发展。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让植物生长环境更好,可以全面感知家禽牲畜的生长状态,减少弊病。下面就对其应用具体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物联网技术可以对农业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在整个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工作中,其终端技术的应用及研究是工作的重点之一。简单地说,物联网终端与各式各样的作用不同的传感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传感器的帮助之下,可以全方位的对农作物实时进行监控,依据监控所得数据进一步采取措施,使农作物在合适的环境下生长。其中传感器的种类大致有温度、光、湿度、pH值、二氧化碳、生物等传感器。使用这一终端对在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合理适度的调整控制,同时还节约了各类资源,如水与人力等。二、对农作物的病虫害具有防治作用。判定农作物是否发生灾害的关键数据是阈值,当阈值到达一定的界限之后,农作物灾害便随之而来。在以往的种植过程中,人们常常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金钱、精力去应对农作物灾害发生,但是往往得到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同时大量时间、金钱付诸东流。在设施农业中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借助无线传感器对农田进行大规模的同步监测,同时针对观察情况,科学及时地对发现的情况处理,对农作物的灾害防御有很好的作用。在准确判断灾害情况、范围、程度的同时,还可以面对问题给出最合理的方案。根据情况的不同,在整个过程中还可能会用到GPS定位、GIS等先进技术。

三、物联网在设施农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对物联网发展事业的重视,物联网产业持续升温,很多与设施农业相关的设备工厂开始在设施农业物联网方面大展拳脚,使得产品种类多种多样。在这个过程中,这些公司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一、产品功能单调、没有特色。再次开发前景受限、价格过高等。这些工厂研发制造水平旗鼓相当,在激烈竞争的同时并没有出现领头羊式的企业。再者由于该技术比较新颖,没有一套公认的、合理的、权威的评价标准。面对这一困境,需要国家进行适度干预,从全局上对该产业进行规划、同时明确发展的方向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些计划。要在新产品的研发与新技术上加倍努力,根据不同的地区情况、人员素质情况研发技术,因地制宜。在发展的同时还出现了技术不协调的问题。二、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信息化还没有普及,所以物联网中很多的高新技术并不是完全适用于我国当前的市场,这就导致我国的物联网技术在一些关键的技术上一直停滞不前。但是伴随着传感器在各个不同类型农业的发展,其价格也逐渐走低,该技术取得了一定进步。综合上述两种现象,产生了在一个大的技术系统中各类技术发展不均衡。设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物联网技术的支持,虽然目前物联网技术取得一定发展,但是总体上水平较低。要是这个问题走出泥潭,首先是对关键技术(无线传输等)进行攻关,取得突破,再是对已经取得的技术成果(传感器等)进一步巩固完善。三、当前,我国农业物联网产业分布分散,没有统一的组织,没有明确的分工,这使得行业内交流较少。出现了对同一技术重复开发,造成资源大量浪费。这需要各个企业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权威技术平台,围绕该平台,进行交流探讨,避免一些重复开发、资源浪费问题再次发生。

四、就物联网在设施农业发展中的设想

要想使设施农业实现投资少,环保节约的目的就要大力发展精确农业,这种农业类型以效益作为目标,是一种超前性的农业新技术。这种技术把信息智能化与机电一体化结合起来,并取得一定的应用。精确农业凭借其减少不必要投资,同时加强农业管理水平,既保证能源消耗少,又可以使环境影响小等优势值得被引入我国设施农业。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食品安全的问题逐渐凸显。要想使食品安全有保证,农产品的生产、传输、出售等各环节必须严格把关,用传统的方式往往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设施农业的引入可以缓解这个问题。比如通过物联网技术监控动植物生长,监测动植物生长环境的各个指标,真正保证食品安全,实现绿色无公害。当前,传感器应用和比较广泛,但是随着发展很多农户存在完全自动化管理的要求。这对整个设施农业的发展可以起到很好的领导作用。同时要建设一批专业的技术队伍和技术品台,使企业之间、用户之间、企业用户间有一个良性沟通。

篇6

(2)示范推广,辐射带动。借助示范基地建设推广项目,积极推广引进设施农业新机具、新技术。组织召开设施农业机械化现场会,印发宣传资料。通过网络电视、新闻广播、特克斯县农机网等方式大力宣传报道设施农业及机械设备的优越性和先进性,扩大影响,带动了农民,起到了辐射带动、促进发展的目的。

(3)扎实改进,提高含量。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为增强设施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迈进步伐,通过五项改进提高科技含量:一是大棚顶棚改进为无立柱、全钢架式结构;二是大棚墙体改为砖砌体;三是耕作改为机械化耕作;四是卷帘改为电动机械化;五是灌溉改为微喷微滴灌,节约水源,增强病虫害防治。

2存在的问题

(1)资金投资不足。设施农业作为优势产业,财政投入的扶持资金力度和规模较小。种植户在水、电、路以及大棚等前期建造时期资金严重不足,负担过重;财政补贴额度较低,影响了种植户积极性;技术推广、技术培训、服务等方面投入较少,与发展需求不适应。

(2)技术力量薄弱。当前全县设施农业向集约型转型,没有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是无法有效实施的。由于缺乏具备高理论水平和丰富栽培技术的干部,因此无法满足对农民的培训与指导需求,给推广设施蔬菜栽培技术,提高设施蔬菜经济效益造成很大困难。

(3)发展水平较低。目前来看,生产和经营的农户很多,但劳动生产率较低,品牌产品较少。产品保鲜贮藏及深加工环节薄弱,严重制约了全县设施农业的发展。

3发展建议及对策

为实现2020年设施蔬菜种植面积0.1万hm2,各类设施农业机械装备新增0.5万套,新增各类设施畜牧养殖场装备1000套的目标,笔者总结了以往经验,提出以下建议对策:

(1)加强管理与建设。抓好技术培训与指导、基础建设、生产管理、产品加工与销售等方面的管理和服务,依托现有市场和流通,积极发展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设施产业园区建设,用规模扩市场,以此提高经济效益。

篇7

间接问题是承包者交不上土地租金、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的上访;乡镇财政支付的巨额土地租金问题;乡镇干部顶替借贷问题、部分小区缺水问题,部分水管路施工质量问题等。

2)缺少有干劲的农户或真正干点事业的大户,缺少有较高素质农民工

当前比较先进的温室技术,我们都已经应用80%以上,生产技术已经成熟,但缺少真正把设施农业当作一项产业,脚踏实地、勤恳劳作的人。农民懒惰性较强,年轻人眼里根本没有“农”字,不想从事设施农业。凡是农户自家独立经营的温室,自己都管理的很好,效益平均都在350~400元/m,因为那是自己的事,是一家人的主要经济来源。经营大户(面积都在3000m以上),由于靠雇佣人员经营,效益并不理想。因雇佣者按天或按月取酬,从上班熬到下班完事,技术人员让啥,我就干啥,他们不是为了多出效益,而是少干活,多挣钱。

3)大多数经营大户老板自己缺少技术,无法真正指导生产

设施农业是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大户老板自己没有生产技术,无法安排生产,无法指导生产,只靠雇佣的一些技术人员指导,顾此失彼。我经常深入小区指导,告诉农户白天干活,晚上看书(白天干活实践,晚上学习理论),用学到的理论指导实践。一个生产周期下来,生产要点完全掌握,下一个生产周期再细化每个环节。1~2年完全掌握了生产技术。

4)大户再生产资金严重不足

每个小区的经营大户,投入的资金(包括补贴资金、贷款)大多数用于温室建设、土地租金、贷款利息等。有的设施大户一大茬或两茬下来除去各种费用、地租所剩无几,无法按时偿还贷款及利息,再生产资金严重不足。

2发展建议及对策

1)对于因再生产资金不足(不拖欠地租、雇工工资的、政府免地租)弃管闲置小区,建议通过更换承包人、整体出售或分租形式,让想干的或有劳动能力但生活较贫困的农户经营;对因灾害造成棚体坍塌(无资金恢复)弃管闲置小区,建议上级给予解决资金;对因套取补贴、贷款(具诈骗性质的)而弃管闲置的小区,建议坚决收回或复垦。

2)建议采取扶贫开发方式,由乡镇政府利用扶贫开发资金将弃管闲置温室修缮后承包给贫困户或通过资金扶持贫困户自己修缮,由贫困农户经营并承担土地资金。

3)建议采取激励机制(贴息、免息、贷款延期等)对经营不善的龙头企业或大户将温室转租或承包、出售给当地农户经营。

篇8

嵌入式控制器一般是由ARM9处理器、SDRAM、FLASH、电源及复位模块、人机接口LCD触摸屏及相关电路组成。笔者选用的S3C2440处理器,是SAMSUNG公司开发的一款基于ARM9内核的微处理器。S3C2440是基于ARM920T内核,0.13UmComs标准单元和存储单元复合体。它的特点是功耗低、简单、稳定、功能强大、性价比相对高,并且还具有丰富的扩展功能接口,便于构建电路,如图3所示。嵌入式控制器作为数据信息收集处理的主节点,通过SPI总线与ZigBee模块通信,用于和无线传感器节点进行数据传输,该ZigBee模块作为ZigBee网络协调器负责整个网络的组建和给加入节点分配地址;嵌入式控制器通过UART串口与GPRS模块通信,用于接入Internet网络实现数据上传web服务器,同时可以接入GSM网络,实现手机信息收发功能。在传感器节点发来的数据存在温湿度异常时,启动报警信号。嵌入式控制器上植入linux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和监控程序,系统启动后依次加载各种驱动程序,并运行监控程序,

1.2基于Internet的远程在线客户访问服务平台

数据管理级远程综合服务平台基于B/S(Browser/Sever),形成所谓前端Browser浏览器、中间层应用程序(Application)、后端数据库(Database)的3层3-Tier结构。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www浏览器来实现。实现不同的用户,从各自的所在地点,以各自的接入方式(比如Internet/Intranet,LAN,WAN等)访问和操作共同的数据库。从而简化客户端电脑载荷,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工作量,节省了用户的总体成本,同时它还能有效地保护数据平台嵌入式控制器软件结构图和管理访问权限,服务器数据库也很安全。

2温湿度监控系统在设施温室的应用

2.1设施蔬菜温室中温湿度监控设备的应用

所选温室为天津应用广泛的温室之一,覆盖范围广,此设备是一套集温湿度为一体的无线网络监控设备,有着监控点分布广泛、实时收发数据的特点,用户可根据自身需要设定收发间隔,可广泛应用在大棚生产、温室生产、特殊环境监测等。即使遇到恶劣天气,信号收发功能也能清楚地接收监控设备的信号,实用性和适用性都符合天津现阶段的要求,在农户应用中口碑很好,而且设备占用空间小,在温室本来就有限的面积内,有着良好的空间优势。操作简单,只要简单培训,农户就可以上手,不需要专业的知识背景,界面人性化设计,可语音报数,提供良好的服务功能。

2.2设施食用菌温室中温湿度监控设备的应用

天津市北辰区下河头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是以工业化厂房为标准规模的大型食用菌种植基地,主要以生产白灵菇为主,其他食用菌为辅,现占地面积3.3hm2,共建5个大型的工厂化车间。在已开发的温湿度监控器基础上可以增加光照和二氧化碳传感器,实现温室内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氧气的实时数据在远程电脑端显示,实现温室环境因子监控的阈值报警功能,实现3个温室的统一监测管理平台等实用功能的专业性管理系统。可有效地节约管理资源,提高业务产能,规避操作风险。

篇9

1彭阳县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彭阳县总面积2532.3km2,全县辖12个乡镇156个行政村,总人口25.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0万人。全县划为3个自然区域:北部黄土丘陵区,面积占57.9%,地势起伏,沟壑纵横;中部河谷残塬区,面积占28.9%,地势平坦,川塬相间;西南部土石质山区,面积占13.2%,地势陡峻,为次生林区,局部岩屑剥离,且为阴湿地带。

(1)设施蔬菜快速发展。全县发展设施果蔬348.5hm2,其中蔬菜278.7hm2,日光温室47.2hm2计590栋,塑料大棚231.5hm2计5786栋。

(2)设施菌草初具规模。彭阳县将菌草产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旱作设施农业的重点,借助闽宁对口帮扶的资金支持,目前全县菌棚达到562栋66.7hm2,全年可产鲜菇3000t,实现总产值2400万元,同时可就地转移农民工600多人。

(3)设施林果逐步推广,发展林果棚57栋3.2hm2,设施林果总产量18000t,总产值4100万元,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120元。

(4)设施养殖业全面普及。全县所有乡村农民以“小群体、大规模”的养殖理念,确定了设施“黄种肉牛”的养殖模式及设施“生态鸡”的放养模式,把农民从传统劳动中解放出来,结合市场信息,按照市场规律发展养殖,实现农民增收。

2彭阳县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彭阳县农业总体上仍处于现代农业发展的起步阶段,虽然以移动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受资金、技术、基础设施和人们思想观念等条件的制约,从设施农业发展水平来看,存在布局分散、规模较小、技术含量不高、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

(1)规模不大,产业化经营程度低。总体来看,彭阳县的设施农业布局相对集中在红、茹河流域,北部乡镇因受水资源限制,主要采取“棚随窖走”的方式搭建,布局零乱,规模不大。设施农业经营方式分散单一,与市场对接层次低,先进的设施农业高产栽培技术得不到很好的推广应用,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不及时,造成经营户管理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低,市场空间狭小,缺乏市场竞争力,因而难以形成规模型市场效益和区域优势,产业化程度低。

(2)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群众对设施农业缺乏认识,顾虑较多,等、靠、要思想相对严重,政府推动与群众自愿差距大。同时,农村留守的大多数为中老年人和中小学生,从事设施农业建设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

(3)设施农业项目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日光节能温棚建设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项目。政府对项目资金补贴有限,吸收信贷资金和社会融资困难多,依靠群众自筹建设有一定的困难,虽然政府行为对设施农业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农民认识不足、自愿投资依赖性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施农业的顺利发展。

(4)农民文化水平低,科技推广不够深入。现代设施农业需要文化素质较高的新型农民,而目前设施农业工作者对发展“设施农业”的认识模糊,接受并应用设施农业高产栽培技术能力低,加之彭阳县农技推广干部年龄老化,真正懂得设施农业生产技术的干部少,缺乏对农民在政策、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宣传和引导。

(5)品牌产品缺乏,市场带动能力弱。虽然彭阳县“红河香“辣椒品牌因其果大、肉厚、色泽鲜、耐运输、产地无污染的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远销兰州、西安、武汉、西宁等省市,建立了良好的销售网络,但农户设施蔬菜生产仍以家庭为单元,运行松散,难以与市场对接,效益低。

(6)市场意识不强。缺乏以市场为导向的思想逻辑、行为准则以及对市场预测和信息的预警机制,市场空间狭窄,市场信息服务欠缺,农民经纪人和营销队伍发展不够,设施生产服务不到位。

(7)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设施档次不高。彭阳县设施农业装备档次仍以简易中等水平的塑料大棚、小拱棚类型为主,雪冻、风灾对设施农业造成严重威胁。

3彭阳县设施农业发展对策

通过对彭阳县设施农业现状的调查分析研究,彭阳县设施农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不足,但在自然资源、社会环境、市场需求、经济效益和前期建设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和基础,必须正视现实,按照即定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挖掘发展潜力,着力解决好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扶持政策,培养技术人才,推广高新技术,落实销售网路,形成产、供、销完整的服务体系[2]。

(1)广泛动员群众参与设施农业建设。发展设施农业是农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能否取得成效,取决于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和主题作用的发挥。采取召开会议、举办讲座、组织观摩、入户动员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广泛宣传设施农业的优点和好处,用生动鲜活的事例启发群众、引导群众;在资金、技术上支持群众、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从多方面调动群众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积极性,使农民群众自觉自愿地投身于设施农业建设中。

(2)合理布局,扩大规模。在区域布局上,坚持因地制宜、依水而建、量力而行的原则,按照“中心带园区,带基地,连农户”的思路,对红、茹河流域和长城塬灌区已初具规模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必要时可打破乡镇村界限,进行统一规划,连片建设,规模经营,力争建成一条重要的设施农业生产带。

(3)加大设施农业的投入力度。设施农业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要坚持“政府投入为导向、农民和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原则,从而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农民筹资和信贷投入为主体,社会融资和招商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3]。

(4)树立设施农业品牌意识,推进设施农业的规模化。品牌是优质产品的标志,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发展无公害、绿色产品是当今社会潮流,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和提升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在抓好设施农业生产的同时,一是要充分发挥彭阳环境无污染、生态彭阳的优势,增加设施农业中的名、优、特、稀蔬菜品种的生产比重,不断丰富产品种类,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生活需要,增加设施农业中蔬菜产品价值。做大做强现有“红河香”辣椒品牌、“六盘山珍”食用菌品牌,围绕生态彭阳创造出更多绿色品牌。二是积极推广无公害化栽培技术,加快绿色食品认证认定,提升设施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以特色、质量占领市场制高点。三是着力培养龙头企业,集中力量培植扶持一批有优势、有特色、前景好的设施生产骨干龙头企业和生产大户,发挥其对产业的带动作用。鼓励企业投资设施农业,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新型产业化组织体系,扩张设施农业规模,实现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4]。

(5)加强对设施农业的组织领导。设施农业建设涉及面广、范围大,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关部门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搞好协调服务,保证设施农业建设有序发展。成立设施农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专人专门负责具体工作落实。切实把设施农业抓紧、抓实、抓好。抽调技术人员下乡包村蹲点指导设施农业建设,蹲点承包抓好技术服务,对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的农民进行种植、平衡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冻害防治等专业技术培训,提高设施农业生产水平,同时要加强设施温棚及其配套设施的标准化建设。对技术人员分片包抓的示范点要建立奖惩制度。

(6)加强对设施农业生产经营人才的培养。要重点组织实施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对新技术的培训,对设施农业生产者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设施种养技术、管理技术,依靠科技力量来发展设施农业。积极采取政策引导、技术服务、信贷支持等措施,扶持农村种植养殖能手、营销大户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7)设施农业的产业化经营。高度重视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建设,培育储藏保鲜和运销大户,真正实现生产环节和市场的对接和连通。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搞好市场信息服务,组织专门力量常年在周边城市和地区进行信息收集、分析和研究,与国内各大蔬菜批发市场实现信息联网,保持对市场信息的快速反映态势。建立以信息和市场指导蔬菜生产的服务机制。通过组织供需见面、产品洽谈等形式,使设施农业生产基地更多地与销售商签订购销意向协议,使蔬菜生产更具有稳定性和目的性,减少随机性和盲目性。

4参考文献

[1]陈永川,曹艳,朱冰雨,等.吐鲁番市设施农业的气象灾害特征及应对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9(17):8052-8053.

篇10

设施农业是知识与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集成了现代科学领域如信息、电子、能源、建筑、材料、机械、生物、品种、栽培、养殖、管理等现代科学技术,是最具活力的现代农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设施农业应该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火车头”,现代农业建设的先导区、示范区,农业持续增长的“增长极”。面对当前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农业从业者队伍日益萎缩、农民增收日益艰难、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现实,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低下、效益微薄、农民增收困难的现状,就势必要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走技术密集型道路,促进农业持续高效发展,促进农民持续稳步增收,因此,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就是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

一、国内设施农业发展历史及现状

我国设施农业历史悠久。据记载在汉代就有了以油纸作为透光盖层的原始温室。到清代末期,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温室,其结构形式为一面坡式,以玻璃作为透光材料,夜间采用草帘保温。20世纪50年代,从前苏联引进保护地栽培技术,但由于设施条件和技术手段原因,设施农业发展十分缓慢;60年代末,由简单覆盖、风障、阳畦、温室等构成的一整套保护地生产技术体系在北方城市郊区出现。70年代,从日本引进地膜覆盖技术,温室很快得到推广,对保温、保墒、保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80年代,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遮阳网覆盖栽培为代表的设施园艺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塑料棚为主的与风障、地膜覆盖、阳畦、温室等相配套的保护地蔬菜生产体系。90年代以来,我国较大规模地引进国外大型连栋温室及配套栽培技术,设施农业以设施园艺作物生产为主迅猛发展。到2000年,我国以蔬菜栽培为主体的设施园艺面积已达210万hm2,按绝对面积计算为世界第一。在设施园艺研究领域,我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试验研究出比较适合我国气候条件与国情的园艺设施,在保护地栽培、节水灌溉、机械化育苗以及无土栽培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就,部分研究成果已逐步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目前我国设施农业不仅包括园艺作物,也广泛地用于大田作物、林果生产、畜禽饲养、水产养殖等领域。

二、**省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2.1认识程度不够

**省农业科研、农技推广人员知识老化、年龄老化、后继乏人问题十分突出,绝大部分科技人员对设施农业相关的知识和技术了解不多,有的农技推广人员这方面的技能还不如专业大户,更谈不上提供优良有效的服务。自2002年乡镇农技服务体系改革以来,农业大市兴化市全市至今没有新增一个大学农学专业毕业生。其他地方农业部门也反映,现在高校农学专业学生离农倾向十分严重。

2.2生产队伍素质不高

目前市县乡级农技人员学历层次偏低、知识陈旧、结构老化、思想僵化、丧失学习能力、靠吃老本的经验主义种田,已不适应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需要,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青壮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队伍日益萎缩、老化,部分地区出现“劳力荒”、“老龄化农业”。

2.3相关政策不配套

**省设施农业起步较迟、规模不大、水平不高,要加快发展,亚待政策扶持。同时,设施农业是典型的高投人、高效益的产业,一栋占地667时的普通简易日光温室,建设成本需要1.2万元以上。政府补贴一般每667m2只有1000元,普通农户想要投人往往力不从心。设施农业的大棚、内部设施等不能作为固定资产抵押,无法向银行贷款。如何解决农户发展设施农业前期投人资金不足的难题,促进农民增收,已成为全省设施农业发展中一个重要课题。

2.4设施农业规模不大

设施农业是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复合型产业。发展设施农业需要一定规模的连片土地,**省从事设施农业基本上是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农户无力高投人发展设施农业,大户迫切希望扩大生产规模,又遇到土地流转难度大的问题,导致设施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较低。

2.5设施技术研究不够

**省设施农业起步晚、发展不快,技术研究与生产需要严重脱节的问题,巫待引起高度重视。目前设施农业主要涉及花卉、苗木、蔬菜、菌菇、养殖等方面,种养技术和设施装备的研究开发方面,特别是工厂化高效农业设施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全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开展研究很早,目前第五代日光温室已大量应用生产,而**省至今还没有自主研发的、适合本地情况成熟完善的设施类型。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省设施农业发展的思考

3.1提高对设施农业重要性的认识

要从战略高度去认识设施农业,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助推现代农业发展。既不能“一窝蜂”式扩大设施农业的规模,也不能“蜗牛式”发展设施农业。省委梁保华书记在苏南工作会议上指出,苏南地区农业比重较低,但地位重要,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依靠科学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重点是发展高效、特色、设施、生态、观光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因此,要正确认识设施农业,要结合实际,要用发展眼光、超前意识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积极引导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

3.2加强生产队伍素质建设

设施农业对从事设施农业生产和开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先进设施和技术只有由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高素质生产者运作,才能充分发挥设施和技术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巨大的增产潜力。因此,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大力引进、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现代农业思想、熟悉现代农业理论、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并且具备创新能力的精干的技术、经营管理和研究开发人才队伍,提高生产队伍的素质。

3.3制定优惠政策

要制订扶持设施农业发展的产业、人才、金融等优惠政策,对苏北、苏中和苏南三类地区实行分类指导,分层次推进;要设立发展设施农业专项资金增加投人,解决农民的资金投人问题。对于苏南地区,大力引导和鼓励“三资”投向设施农业,重点发展钢架大棚,鼓励发展连栋大棚、智能温室,大力推广遮阳网、喷(滴)灌等辅助设施;对于苏中地区,给予政策和资金适当支持,重点发展温室、大棚,积极发展大中棚;对于经济薄弱的苏北地区,要给予更大政策倾斜和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同时引导和鼓励经济发达地区“三资”投向设施农业,重点发展标准化节能型日光温室、竹木大中棚,鼓励发展钢架或钢架、竹木混建温室、大棚。

3.4推进设施农业规模化

连片成规模,规模出品牌,品牌出效益。设施农业投人高、产出高、效益高,只有进行规模化生产才可能形成品牌效应,占领市场,使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优势得到有效的开发与持续利用,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要培育一批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中扶持和培育规模化的设施农业基地,加快设施农业企业的发展。

3.5培育专业合作组织

篇11

干旱缺水是21世纪面临的全球性环境生态问题。甘肃地处中国西北内陆,属典型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省内大部分区域降水稀少,且季节分配不均,干旱缺水问题则更为突出和严重,农业生产经常面临春旱、秋旱和伏旱的威胁。解决甘肃的干旱缺水问题,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是根本出路。目前,应立足农业灌溉用水量大、浪费严重,自然降水拦蓄不充分,水资源总体利用效率较低的实际,将节水的重点放置到农业、农村,积极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和农村田野天然降水拦蓄能力,这既能有效实现节水目标,也是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1节水农业的目标和任务

节水农业是灌溉农业和旱作农业的有机结合,是节水与蓄水并举,变被动抗旱为主动防旱的农业管理体制的创新和节水技术措施的整合。发展节水农业的总体目标是逐步建立节水型高效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可持续增收。当前发展节水农业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是以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现有水资源为出发点,整合和推广应用各种节水农业工程措施与技术手段,建立并不断完善节水农业措施和制度,切实解决农业灌溉用水和自然降水利用率低的问题。

2节水农业措施的设计

根据当前节水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农业与水利管理部门分家体制的现状,结合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部门在节水农业措施的设计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土地整理设计根据田面的平整度、地面坡度、土壤类型和农作物种植情况,以及不同灌溉方式和耕作方式的要求进行土地整理设计,可整平的田面尽量要求整平,地面坡度较大的规划后修成水平梯田、隔坡梯田,面积较大的地块应合理规划沟畦,开沟起垄分畦,以增加入渗,减少流失损耗,提高灌溉均匀度和效率。

2.2深耕与深松设计根据不同土壤质地与土地构型、原有耕作基础,设计节水农业所要求的耕层厚度和有效土层厚度,通过逐年深耕改土,加深耕层,加厚土层达到设计要求,改善土壤的透水性,增加入渗深度,提高蓄水能力,减少流失和蒸发。同时可以促进作物根系发育,扩大根系的吸肥吸水范围,增强植物抗旱、耐肥、抗倒伏能力。设计中一般要求活土层应保持在30~45cm之间,深耕次数一年一次或隔年一次,深耕时间由冬闲前移至晚秋或后移到早春,深耕后当即耙耱、镇压,保护墒情。

2.3浅耕与覆盖保墒设计通过地表浅耕、降低土壤毛细管作用、控制田间杂草,或覆盖塑料薄膜、秸秆等,抑制土壤蒸发,减少地表径流,保持土壤水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干旱山区尤其应大力推广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并注意尽可能在秋季雨后田间墒情最好时立即覆膜。

2.4化控抗旱剂的推广使用设计目前我国已成功研制出抗旱保水剂、土壤蒸发抑制剂和植物抗蒸腾剂等三大类化控抗旱剂,并在较大区域、多种作物上推广应用。各地应根据当地土质和作物种植情况大力推广选用。拌种包衣选用适合的抗旱保水剂,地表喷施土壤蒸发抑制剂,作物叶面喷洒植物抗蒸腾剂。

2.5节水种植制度的设计在注重市场与效益原则下,根据当地降水分布、干旱发生规律,选择设计优质、高效、节水的种植制度和作物结构。重点应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节水作物,将过去粮经二元种植结构调整为粮经饲(草)三元种植模式,扩大种草面积,减少灌溉次数,降低用水量。实行间作、套种、宽窄带状种植,减轻单位面积土壤水分供需不足的矛盾和压力。

2.6节水栽培技术的设计包括抗旱节水优质高效作物品种的选择,机械或人工精量播种、沟播、膜侧播等播种技术的推广,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不同生长期需水、供水的控制等。

2.7节水灌溉制度的设计节水灌溉制度既是农业节水措施综合效果的体现,也是农业节水、工程节水和管理节水三部分的结合点,所有节水效果都要落实到灌溉制度的拟定量化指标上来。节水灌溉制度的设计,首要任务就是应通过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品种需水量科学分析,确定出最佳灌溉用水定额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以此作为衡量节水效益的量化标准,指导和规范节水灌溉工作;其次,在灌溉方式上应做到“五改”,即改大水漫灌为垄畦沟灌、改大畦灌溉为小畦灌溉、改长沟灌溉为短沟灌溉、改冬灌为春灌,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实施喷灌、滴灌和隔行交替灌溉。

3节水农业措施的完善

篇12

一、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有利于重整信用风尚

资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经不是短缺的资源了,信用意识才是真正短缺的资源。因此,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是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切实将“讲信用光荣,不讲信用可耻”的信用氛围营造出来,每一位农村信用合作社工作人员都应该积极不懈地努力,将农村地区的信用风尚重新塑造起来,从而借助良好的信用返京促进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的更好更快发展。

2.有利于树立全新形象

由于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及由此产生的行为能够在企业文化的作用下有机统一起来,企业文化有力地感召和凝聚着企业成员的信心和力量,因此,要想促进农村信用社对人的个体管理向对人的群体管理这一目标逐渐实现,就必须有效建设企业文化,从而促进群体意识和团队精神的极大强化,进而将公众心目中的“非正规、小而散”的固有印象有效弱化,最终将“中国信合”的全新形象树立起来。

3.有利于形成激励机制

要想促进企业发展,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最好的一种手段便是将员工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充分激发出来。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农村信用社应该对员工的价值观念进行有效的培育,将尊重员工的文化主体地位确立下来,将有力的条件提供给员工价值的实现,从而促进员工文化素质的显著提升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显著增强。

4.有利于提升经营业绩

有关研究表明,发达国家优秀企业经理群体极为重视企业文化,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和经营策略、管理体制等因素对企业经营的作用相比,企业文化产生的作用更大。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农村信用社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农村信用社应该将自身固有的营销方式扩宽开来,对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经营特色,使“三农”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得到有效的满足,同时促进自身经营业绩的显著提升。

二、加强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和途径

1.坚持以人为本

在现代企业中,以人为本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已经发展成为很多成功企业的基本原则,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必不可少。作为金融企业,农村信用社管理的重中之重理应是以人为本,对员工进行积极的了解、理解、引导、关心等,促进队伍凝聚力的显著增强,同时知人善用,让员工各尽其才,从而让员工有效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进而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2.树立自身品牌,创新服务

目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农村信用社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将经营理念切实转变过来,找准市场定位,将服务的主体设定为三农,服务地方、贴近农民,在支农贷款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对金融工具和服务手段进行有效的创新,在对农民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过程中有效调整信贷结构,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切实解决掉,将农民普遍认可的品牌文化打造出来,从而将自身切实打造成为农民的银行、可信赖的银行。现代金融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是服务,农信信用社的宗旨和各项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服务,农村信用社应该依据市场变化,对服务品种进行不断的创新,从而使市场需求得到随时的满足。一方面切实抓好柜台服务,另一方面有效延伸服务区域,从而促进优良服务作风的形成,同时对灵活的服务方式进行积极的探索,将良好的服务环境构建起来。通过服务将更大的市场和空间及更多长期优良客户争取过来,最终将更好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形象树立起来。

3.贯彻“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

企业要向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关键是要具有良好的服务。农村信用社应该对自身的服务质量进行积极的提升,将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提供给广大客户。首先,有效规范服务环境。省联社统一的规范标准和机构名称应该成为农村信用社各营业单位建设的统一标准,将统一的机构牌、利率牌等悬挂在规定的位置。营业室应该将服务公约、服务承诺等统一悬挂起来,做到悬挂整齐、端正,服务环境整洁、美化;其次,有效完善便民服务设施。应该将一定数量的沙发、座椅、书写用笔墨等配备在营业柜台外,依据本单位的实际,将一套整体形象的设计方案制定出来,让客户从员工的仪表、坐姿等到社区卫生、花草等外部环境得到全新的感受,从而将农村信用社的优质服务品牌不断创造出来。

4.实施奖励机制,加大员工培训教育力度

完善的竞争激励机制和教育培训系统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必不可少的,它们能够将充分的人力支持提供给企业的良好经营和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呈现逐渐多元化的趋势。在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前,农村信用社既要提前准备,将完善的竞争激励和人才任用机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建立起来并促使其得到不断的健全,通过竞争将优秀的人才选,委以重任,将言论自由等内部环境创造出来,从而使员工的自身价值得到更好的实现,最终实现人与信用社的双赢;又要切实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将完善使用的培训工作制度有效制定出来,同时促使培训方式多样化,通过培训促进员工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从而为信用社做好人才储备工作,促进信用社创新力、竞争力的显著增强,最终有效推动农村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目前,农村信用社正处于向商业银行改制的关键时期,农村信用社要想切实保证立足农业、服务三农目标的有效实现,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将良好的企业文化建立起来,并在日常工作中促进其不断丰富和完善。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的有效建设对农村信用社的快速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参考文献:

[1]邹国本.浅谈农村信用社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J].青年科学,2009.

[2]康凤立.浅谈农村信用社的企业文化建设.河南日报农村版,201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