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7:42:4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药学本科结业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药学专业是一门特色学科,目前全国各中医药院校均招生
中药学专业学生,而且随着综合院校纷纷成立药学院,很多综合类大学也开始招收中药学专业学生。中药学又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目前各院校对中药学学生培养主要为4年制,开设与中药学学科相关的各门课程,主要包括专业课程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制剂学、中药制剂分析等,还有专业基础课包括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虽然培养计划不尽相同,但大部分为三年半的基本理论学习,半年的毕业设计,有些院校完成毕业论文的时间甚至大于半年,足见各院校对本科毕业论文撰写十分重视。在平时的上课期间,虽然各院校都会开设很多的实验课,但绝大部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比例较小,因此学生只能掌握一些基本技能,不能培养出科研思路,独立完成科学研究比较困难。因此,各院校在培养本科生中都会设计毕业论文这个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完成论文。因此,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四年生活的检验,也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途径。毕业生也希望自己能够完成一份有分量的论文,为自己的四年生活划上完美的句号。
在完成毕业论文的同时,寻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对每个毕业生来说都是头等大事,但目前中药学学生就业面临着巨大压力,各个用人单位对没有任何工作和实践经验的刚走出校园的学生有着很高的期望和要求,如何快速地融入社会,熟悉即将从事的工作内容,尽快为企业单位创造出效益,是摆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面前的共同课题。针对这一问题,用人单位提出毕业生在毕业前的一段时间到用人单位实习,这样一来,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用人单位的问题,但对学生来说既要完成实习工作又要在没有指导教师帮助的情况下,独自完成毕业论文,从精力和能力来讲都变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编造、抄袭就不可避免;对学校教师来讲,常常陷入体会学生的难处,对质量低下的论文视而不见,还是以牺牲学生的实习,施加压力,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成论文的两难境地。难道毕业论文和工作实习就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真的没有“鱼与熊掌兼得”的方案吗?
针对当前的现状,我们既要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又要使学生能够顺利就业,使二者兼顾,必须多管齐下,各个环节统筹协作,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毕业设计与就业之间矛盾,笔者认为可以从以
下方面加以考虑。
一、学校应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首先,学校要转变观念,不包分配不是不管分配,从学生进入学校的第一天到毕业的那天为止,都要不遗余力地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其中。首先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需向学生灌输所学知识和将来就业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前景,指导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使学生尽早构建起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其次,建立专职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不仅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还要专业化,了解用人单位的专业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
二、真正向校企联合实习基地输送学生
目前高校毕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是,理论知识掌握一大堆,但缺乏实际经验,往往连最简单的仪器操作都不规范,出现很多“纸上谈兵”“高分低能”的毕业生。而当今的用人单位已经完成从单纯地追求学历型人才向追求实用性人才的转变。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其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和实际工作尽早融合,是必须解决的一道难题。而建立广泛而稳定的校外毕业设计实习基地就是最有力的解决方案。校方可以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有目的地选择几个固定的企业或公司作为实习基地。秉着“互利,互信,平等”的合作理念,在与企业合作完成高校产学研一体化这一重要命题的同时,也可向企业输送企业需要的人才,并可有针对性地培
养,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既可以检验其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水平,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可以保证毕业设计的时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毕业生就业
与毕业设计时间冲突的问题。同时也实现了毕业生与企业的无缝对接,为毕业生早日融入企业创造价值创造了条件。目前很多高校也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并且建立很多实习基地,但目前存在的问题往往为挂牌实习基地,真正向实习基地输送毕业生去完成毕业论文的并不多。主要一方面企业往往不能提供很多学校毕业论文要求的格式的论文内容,二是学校没有真正建立校企联合毕业实
习毕业论文如何完成的制度,使得学生在企业里实习的内容无法
和毕业论文真正成为一个体系。因此,这就需要各个学校认真地考虑将毕业论文灵活化,不要格式化、统一化处理,使得学校能真正地利用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宽阔的思路。
三、对毕业设计环节进行改革
毕业设计环节是提高学生综合设计素质能力的重要课程,如果不充分利用毕业设计环节,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进行有效整合,就等于为社会输出了一个半成品或不合格的毕业生,这对用人单位、对学生、对社会都是一种及其不负责任的行为。
首先,对毕业设计和教学环节进行整合。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制订科学的目标,既不能过松又不能强度过大。通过制订目标会让学生有一定的紧迫感,从而提高效率,让学生在成功实践中获得自信和成就感。同时,学校应多给学生提供各种实习的机会,鼓励低年级学生根据兴趣加入,让他们在积累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
独立设计的能力,为择业和日后的就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其次,设立淘汰制。从教育体制上来说,高校应当建立淘汰制,而淘汰制应该是在每个阶段都存在的,不仅仅是在毕业阶段。如果说竞聘上岗、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下企业用人的法则,那及早引入淘汰制,是对学生能力培养和人才成长最好的保护。
再次,调整目前的毕业设计方式,由集中式毕业设计改为分散式毕业设计。目前毕业设计与就业之间的冲突主要是在时间上的重叠,所以可以考虑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将毕业设计由集中式进行改为分散式操作,实施毕业设计大学期间全程训练计划,将毕业设计工作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阶段,最后一个学期的任务只是总结前段工作并完成论文的写作,辅助于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专业选修课程学习,或者工作前的实练。这样可以减轻大学生的择业压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解决就业问题。
总之,各高校应当积极探索解决中药学专业毕业生毕业论文与工作实习间的矛盾,上述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部分矛
盾,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课题,而且随着社会就业环境影响较大,应当与时俱进。
[Key words] Clinical pharmacy of Chinese medicin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Personnel training; Graduate student
临床中药学是指在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以患者为主体,研究中药或其制剂在人体内的作用及机制与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有效性、安全性评价及应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近年来,随着西药临床药学在各医疗机构的深入,临床药学在不良反应监测、合理用药及作用机制研究等多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但是,由于中药与西药在结构、配伍、功能主治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差异,西药临床药学在中成药、中草药方剂方面的应用捉襟见肘,故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与临床药学为背景的临床中药学应运而生[1-3]。临床中药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其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处于摸索阶段,本单位于2015年成立临床中药学硕士招生点,且于当年成功招生,现对该学科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方案及经验做一归纳总结,以供同仁参考引智。
1 培养对象及培养目标
与西药临床药学类似,临床中药学是以向医疗机构提供具有临床及科研能力的临床中药师为最终目标的学科,而为满足临床的需求,临床中药师需具有中医学、中药学及科研等多重教育背景及能力,故临床中药学的培养对象需至少具有中医学或中药学的本科教育背景,在培养过程中,需掌握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化用药的方法与手段,并以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中药问题、解决问题为最终培养目标[4-6]。
2 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案
2.1 培养时限及安排
本学科的培养时限为3年(6学期),第1学期于校本部完成理论课的学习,第2学期至第5学期于本单位着重进行临床实践及科研,第6学期完成学位论文及答辩,即“1+4+1”的培养模式。
2.2 培养方式
本学科由研究生导师、医院药学部门及行内专家组成导师组,对研究生进行指导及培养。自研究生入学始,导师组根据培养方案、课题背景及个人特点讨论并制定培养方案,并于研究生完成理论课学习后开始实施。研究生需定期向导师组汇报学习及课题进展情况,导师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或纠正,并组织专家进行开题、中期汇报、答辩等环节。
2.3 理论课培养方案
本学科的理论学习目标旨在思想政治端正的前提下,拥有基本的科研思路及专业理论知识,故将课程分为3种类型: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见表1。公共必修课进行政治思想、自然辩证法及英语的学习;专业必修课进行科研思路及科研统计方法的培养;专业选修课则是根据研究方向的需求及个人兴趣,个性化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储备(至少选修3门)。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临床中药学正处于萌芽阶段,其课程类型并不丰富,无法满足各个研究方向对理论知识的摄取,故允许研究生于其他教育部直属院校修习相关专业选修课,成绩合格后,学分亦予以承认。此举不仅满足了各研究方向对理论知识的要求,更能促进该学科的迅速发展与完善。
2.4 临床实践培养方案
2.4.1 总体要求与目标 临床中药学是与临床医学密不可分的学科,故需本专业研究生亲身融入到临床工作中去,这是整个培养历程中的重头戏,故临床实践的总学程为24个月(4学期),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且着重实践的原则,以研究生毕业后具备临床中药学实践技能及自主解决中药学问题的能力为总体目标,参照西药的《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进行临床实践培养,由导师及轮转科室的临床教师对研究生进行临床实践培养[7-9]。
2.4.2 实践内容与安排 本学科临床实践主要分为2个阶段,各阶段学程均为12个月。
(1)通科实践阶段 该阶段需研究生在医院药学部门各岗位轮转完成,其包括门诊药房、中草药房、病房药房、药库、药检室、制剂室等部门,旨在通过实践,熟悉并掌握临床中药师的主要职业技能。①门诊药房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处方审核、调配及发药的基本技能;需熟悉药品不良反应呈报方法及流程与“精、麻、毒、放”等特殊药品的管理办法与流程;需了解“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文件,中成药的用药特点及用药原则,特殊人群用药特点及用药原则。于该岗位实习约3个月,见表2。②中草药房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中草药处方审核、调配及发药的基本技能;熟悉至少100种常用中药饮片的鉴别特点,特殊饮片的管理方法与流程;了解煎药规程、操作及设施维护,煎药成品的质量控制技术。于该岗位实习约3个月,见表3。③病房药房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常用中成药的名称、功能主治、规格、用法用量、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与审核医嘱、调配及发药的基本技能,“麻、精、毒、放”等特殊药品的管理办法;需熟悉药品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方法,特殊人群用药特点及用药原则,药房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及维护,需了解病区基数药品的管理办法。于该岗位实习约3个月,见表4。④药库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中药饮片的鉴别与保管方法,中成药采购、贮存工作流程和要求,特殊药品的贮存方法;需熟悉药品价格信息管理,医院药事制度及药品采购管理规程;需了解药物经济学基本知识。于该岗位实习约1个月,见表5。
⑤药检室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药品的质量管理方法及常用医院制剂检验方法;需熟悉药品质量控制工作的内容及流程,“药品管理法”及《中国药典》中关于药品质量检测的相关内容,需了解药品质量问题追踪流程与评估报告。于该岗位实习约1个月,见表6。⑥ 制剂室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熟悉中药煮提操作方法,中药前处理、提取、精制、制剂成型等技术;需了解中药材炮制方法,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于该岗位实习约1个月,需至少完成10个批次的制剂配制,需至少进行1次日常设配的维护。
(2)专科实践阶段 该阶段分别在临床中药学室与各临床科室完成,研究生通过在临床中药学室的学习,掌握临床中药师的基本工作流程与技能,再根据各导师的研究方向及课题背景,选择某个临床科室,进行较为深入的临床中药学专科实践。在导师与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参与日常医疗活动,培养临床思维及处理临床中药问题的能力。①临床中药学室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审核医嘱及干预技能,治疗药物监测数据分析与评估,提供个体化用药建议,中药的治疗原则或治疗指南,药物信息检索和评估,药物咨询,患者教育,药历书写,与医护患的沟通技能;需熟悉药学监护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方案,特殊人群用药特点及用药原则,临床中药学室工作内容和流程;需了解药学查房,临床会诊及病例讨论。于该岗位实习约6个月,见表7。② 临床科室培养方案 根据导师的研究方向或临床需要,将研究生派往相关临床科室,通过与医生、护士、患者的交流,发现及解决临床中的中药问题,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提高对临床中药学知识与技能的运用能力,同时通过专业化中药学服务,规范临床用药,促进医生与患者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用药。
2.5 科研培养方案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研究方向及课题背景,自主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临床中药问题,确定选题,撰写开题报告及文献综述。于第三至第四学期在学院内进行开题考核,考核专家小组主要就研究课题的科学性、可行性及临床实用价值三方面进行评议。
根据考核专家小组的意见,进一步修改选题内容并制定详细的科研计划后,深入基层现场和中药学工作第一线,围绕中药临床应用研究与评价、个体化用药与实践、药物安全性与用药安全等方面展开研究,最终获得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和一定实际参考价值的结论或解决方案,并撰写毕业论文。
3 思考与设想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它们均以“人”作为主体,学科建设的最终目的即为培养人才,培养出的人才更能推动该学科的迅猛发展[10-12],对于临床中药学这一新兴学科更是如此。该学科的建设始终是以向医疗机构提供临床中药师作为出发点及最终目标,只有专业人才的输出与配置,才能真正规范临床合理用药,而临床中药师在临床实践及对研究生的“帮、传、带”中,又可促进该学科向规范化、合理化发展。就本单位对该学科的建设方案,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与设想。
3.1 整合教学资源,扩大培养规模
诚然,临床中药学这一学科现阶段正处于摸索阶段,缺乏公认的、规范化的人才培养流程,故在本阶段的第一要务即为整合现有的全部临床、教学、科研资源,努力为研究生提供一个丰富、正规、严谨的培养环境,供其在学有所专、学有所长的基础上,开拓眼界,无缝接轨临床。第二方面,各医科院校应开设临床中药学专业,扩大招生份额,使本专业的人才数量呈梯度增长,以免出现人才断层。第三方面,应加速学科带头人的选拔与培养,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在个别单位形成优势学科,迅速推动该学科的建设。
3.2 政策适度支持,规范培养模式
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没有政府卫生部门及各医疗单位的支持会举步维艰,而临床中药学能够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用药是有目共睹的,故望决策者们加大对该学科的建设,以促进其快速发展[13-15]。另一方面,临床中药学应参照西药临床药学的培养模式,于较有专业实力的三甲医院设立临床中药师培训基地,选拔各基层单位的中药师进行为期1年的规范化培训,结业后对考核合格者颁发临床中药师证书,以规范各单位的临床中药学工作。此外,还应大力开展各种在职培训及继续教育,这一方面可以迅速扩大临床中药学的培训范围,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各单位中药师的技能提高及专业延伸。
3.3 吸纳多学科知识经验,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
临床中药学本属一交叉学科,是中医学、中药学、西药临床药学、循证医学及临床科研等多学科结合的产物,故该学科的建设不应仅局限在现有师资的教学上,应根据不同研究方向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充分汲取其他学科优势,同时也丰富了本学科的内容与深度,本单位的理论课跨校选课即是在此方面的一大突破!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笔者选取咸阳职业技术学院8个二级学院开展调查,涵盖护理、药学、数控技术、畜牧兽医、会计、学前教育、应用化工技术、建筑工程管理、旅游管理、光电子技术、电脑艺术设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物流管理、初等教育、园林技术等31个专业。调查设计了学生和教师两个问卷,学生问卷由在校学生填写,发放问卷800份,回收问卷720份,回收率为90%。教师问卷由学工办、就业办工作人员、辅导员、班主任及思政部教师填写。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96份,回收率96%。调查数据经过整理后,输入电脑中,经过工作人员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高职院校教师对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理解
(1)教师对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问卷设计了一些题目,测试学校教师对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重视程度的评价;以及了解到学校和教师是如何看待职业发展教育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3%的教师认识到开展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很重要。还有41%的教师认为:“校领导没有认识到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是学校内涵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影响学校开展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困难因素。
(2)教师对大学生开展职业发展教育的理解。作为职业院校从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及就业指导工作的老师,85%的人员能够对职业发展教育有科学的认识,认识到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开展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职业生涯科学规划。大部分教师认为,加强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对此表示大力支持。
(3)教师对大学生开展职业发展教育的建议。问卷显示我院教师对开展大学职业发展教育,理解层次不一样。75%的教师建议要高度重视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13%的教师建议有必要加强职业发展教育,12%的教师建议可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增加职业发展教育选修课时。
(二)高校开展职业发展教育的基本条件
(1)职能部门设置。在关于是否开展职业发展教育机构的问卷调查中,有8.4% 的工作人员回答“有”。71.6%的工作人员回答“没有”,其它人员没有做选择。据我们调查获悉,大部分高校职业发展教育机构与行政部门融合办公。常见名称一般是“学生处”、“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就业科”、“学生职业发展中心”、“就业办公室”等。
(2)部门性质和人员配备。调查发现,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机构都属于教学管理部门,从部门人员配置情况分析看,行政管理干部占75%,教师编制占20%,教学辅助岗位编制占5%。可以看出,职业发展教育被看成管理性、服务型行政工作,科研和科研意识不强。
(三)高校开展职业发展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1)师资队伍主要来源。职业发展教育师资来源主要有:思政部教师、招就处就业科工作人员、二级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总支书记、副院长、学工办主任、辅导员、班主任等。从事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工作人员年龄结构不完善,整体年龄偏低,职称结构没有形成高中低合理梯队。调查显示:40岁以下的工作人员占77%,40岁以上的人员占到23%。由于师资队伍年轻,职称结构也以初级、中级为主。其中,中级职称人员占29%,初级职称人员占58%,副高以上职称占13%。师资队伍学历方面以本科和硕士为主,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32%,本科占60%,专科学历占8%。在对师资队伍人员教科研能力调查时发现,发现从事职业发展教育的师资队伍整体科研水平偏低。被调查人员中,参与过校级及以上课题的人员占34%,从未参加过课题的占52%,正在准备申请的占14%。针对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公开发表过论文或有著作的人仅仅有17%。其余人员均没有论文公开发表。
(2)培训进修情况。职业资格证书是反映从事职业发展教育人员技能素质的参考指标。目前国家教育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相关组织协会,开办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培训颁证。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超过90%的人员都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但是获得职业指导资格证书的人占有比例很低,获得全国职业指导资格证书人员仅有5人。获得省级职业指导培训班结业证书有12人。其它人员没有任何职业资格证书。平时业务培训知识主要是订杂志、听报告、听讲座获得。被调查教师对学校外派培训计划评价不高。从调查数据看,有82%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没有制定培养专职职业发展教育专职老师的计划及费用预算。76%的老师对学校是否有职业发展教育专项师资培养计划,表示不清楚。
三、调查结论
(1)在对职业发展教育的认识上和观念上,咸阳职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重视。但是,职业发展教育长足发展及内涵建设需要进一步重视和支持。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形式严峻,重视和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工作,有助于推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可以提升大学就业工作质量。
(2)职业发展教育工作人员大多由管理部门人员担任。一些管理人员由于行政事务繁杂,对于职业发展教育的学习、研究时间精力不够,对于职业发展教育的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课题研究、专题调研等方面能力不足。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5-0038-03
[作者简介]李光,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教授;哈丽娟,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硕士生;王富春,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教授(吉林长春130117)
一、国内医学教育的现状
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努力,我国医学教育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没有找到与国际接轨的准确位置,难以适应新时期医学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
1.生源素质偏低
生源质量的高低决定着专业培养的成效。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速,各医学院(校)也一度上调招生规模,某些医学院(校)甚至一味地追求学生规模而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要求,导致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学习能力差距较大,部分学生入学后无法适应医学院(校)繁重而紧张的学习压力。同时,医学院(校)的扩招也导致了师生比例的严重失衡,教师教学任务负担过重,严重影响了其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与发展。
2.培养目标模糊
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应具有很强的方向性,是规范培养方法、培养途径的基础,也为人才的培养规划了蓝图,是医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当前,我国各高等中医药院校都将培养目标定格在培养中医师上,即培养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不难看出,这一目标既笼统、含糊又难度偏高。诚如大家所知,在短短5年本科教育中,既要学习中医基础知识,又要熟练掌握临床技能,包括内、外、妇、儿、影像等,既脱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与医学教育的实际不符,造成很多本科毕业生无法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3.教育资源匮乏
现代化的教育资源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记忆、理解和应用能力。较之招生规模的急遽扩大,师资队伍的充实明显滞后,而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师资尤其匮乏。另外,医学院(校)的经费和设备投入没有得到适时的跟进,仪器设备、校舍建设、图书资料、实习基地等若干关键的办学环节建设滞后。资源的匮乏影响了教学质量,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4.教育模式陈旧
有“临床医学巨人”之称的美国加州大学医学教授Tierney博士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讲学时指出,中国医学教育多数情况下还是以灌输为主,以传授己有知识为目的,强调对知识的记忆、模仿和重复练习,忽视了对能力的培养与素质的熏陶,极大地束缚和压抑了学生能力的发展。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5.课程设置局限性大
在课程设置上,绝大多数的医学院(校)都过于追求学科的完整性,教学内容过多,且各学科间内容交叉重复,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而一些选修课、实验课等可以培养学生探索创新能力的课程则相对较少。这样的课程安排使得各科系的医学毕业生最终只能成为只懂本专业知识的医生,对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缺乏系统的认识,更不用说具备完备的知识体系或者成为全科医生了。
二、国外医学精英教育模式的特点
在正确认识国内医学教育现状的同时,应探讨、借鉴发达国家的精英教育模式。
1.入学条件严格
国外大多数医学院(校)招生制度的制定都体现了一定程度的自,学校可以根据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单位的需求,自主决定招生计划和规模。美国现有的125所医学院中,每所医学院平均每年招生130人,在校学生仅为400~500人。在招生条件上,发达国家的医学院(校)的招收尺度非常严格。医学生的来源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另一种是本科毕业生或有医学预科基础的学生。以实施医学精英教育模式较为成熟的美国为例,美国的医学生要先通过本科教育,取得学士学位后才有资格报考医学院(校),并要求在进入医学院之前参与科研,撰写论文,参加学术会议。相比中国高考一刀切的做法,美国的招生制度更体现了精英性质。
2.教育制度合理
世界高等医学教育制度有四种主要类型:5年一贯制的英式、6年一贯制的德式、“4+4”年制的美式、6年一贯制的俄式,英、德、美是其中的代表国家。英国医学院的教育分为基础医学(2年)和临床医学(3年)两个阶段,毕业生授予医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以注册前住院医生的身份进行一年的临床实习,实习合格并获结业证书后才能正式申请注册。德国医学教育的学制为6年,包括3年的基础课程和3年的临床学习,分为临床前期(第1~3学期)、螺旋式教学期(第6~10学期)和临床期(第11~12学期)。美国医学院学生通过大学入学考试后进入大学学习4年,在医学院的前2年里学习基础医学课程,二年级结束时参加美国医师执照医学基础知识考试,通过测试后方可进入高年级学习。后2年进行临床专科训练,在毕业前参加临床知识与临床技能考试,通过考试的医学院学生可获得医学博士学位(MD)。
3.教学资源充足
发达国家绝大多数医学院(校)在教学上都有较大投入,设备完善。学校拥有多个教学医院,供学生实习,方便学生接触更多病人;每个教室均配有摄录像机、投影仪、书写板、接诊台等设施;临床基本功训练室配有大量仿真模型、电脑课件,甚至有超声仪、心电图机等供学生学习和练习用。
4.培养目标明确
英国医学教育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沟通、创造能力。增设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培养学生无私奉献、关爱病人、与人协作的品格。德国于2002年颁布了《改革医学执照颁发修正案》,明确要求医学生的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在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都合格的医学人才”,毕业生必须“能够独立自主地行医,并完成更高层面的专科培训和继续教育”,并实行教考分离培养,强调对学生自我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训练。美国医学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获得认知、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以便快捷、有效地为医疗保健服务,注重培养学生对现有知识的扩展能力、对新知识的获取能力、对工作的科学总结能力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能力。
5.教学模式先进
发达国家当前的医学院(校)教学趋向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模式转交。自20世纪70年代起,发达国家医学院(校)陆续开始了以案例教学为导向的教育方法改革,即以临床问题为起点,引出一系列相关的基础知识和临床技巧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们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共同讨论,最终得到满意的答案。英国医学院(校)在授课内容上并不是特别强调所授知识的系统性,而是突出知识的前沿性,课堂上经常组织小组讨论,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三、我国精英医学教育模式的构建
1.更新制度,控制招生规模
相比我国高考“一刀切”的做法,发达国家医学院(校)更倾向于严格控制招生人数,并辅以其他手段对符合报考资格的学生进行严格筛选,优中择优,明显体现了精英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值得借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在办学方针上实行少而精的精英教育,以“小规模、高质量、高素质、高潜能”为特点,致力于培养具有多种发展潜能和医学精英素质的高级医学人才,提供了国内医学精英教育的典范。对于一般医学院校来说,也可通过尝试发展医学辅助专业以分解扩招带来的压力,如目前人才匮乏的护理、药学专业,既解决医护比例失调的问题,又缓解护理、药学发展滞后的困境。在入学条件的设置方面,可以设置医学基础知识考试项目进行多重选拔,除国家统考外,还应通过各医学院(校)自行组织的医学考试,以达到好中选优的目的。
2.结合实际,明确目标
著名的GPEP报告强调:教师应像强调获得知识一样,强调学生获得技能、价值观和态度的重要性;应鼓励学生参与教育活动,而不是让学生成为事实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现代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知识丰富、基础扎实、工作能力强、职业素养高且具备较强竞争力、具有前瞻性眼光和创新精神的医学人才,各高校应根据校情来定位其培养目标,既突显办学特色,又突出学科优势,避免出现好高骛远和不切实际的盲从观象。
3.加大投入,保证经费
掌握当代先进医学科学知识和发展趋势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先进的教学设施、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等,是培养精英人才的前提与保障。为改善我国当前医学高等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一方面要求国家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提高医学院(校)的基础设施条件,包括加大对现代教学仪器设备的投入、对教材教具的不断更新等。另一方面,要合理调整教师队伍结构,鼓励教师努力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育和科研工作中,并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青年教师。
4.完善理念,重视实践
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我国各普通高等学校在1999年一2}0。年进行了大规模的扩招。而且今后还将扩招,成效巨大。随着普通高等教育改革的深人,高校扩招步伐的加快。成人教育形势也日渐严峻。本人结合多年成教工作的经验,对中医药普通高等教育下成人教育的生存与发展.谈几点看法。
1加强自身建设
虽然普通高等教育扩招步伐的加快,给成教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成人教育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其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补充形式,其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认同,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仍有较为稳定的生源。据我们统计,湖南省县以下从事中医药事业的人员共32780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5. 56%.中等学历34. 33%,其它学历50. 33%;高级职称2. 1%,中级职称14. 54%,初级职称57. 82%,无职称25. 54%。此外,普通高等教育目前还在招收大专生,每年还有相当数量的自考大专生毕业,这对于成教办专升本层次的专业教育,无疑有相对稳定的生源。在有稳定生源的有利条件下,加强自身建设。对于扩大学校的影响力,提高成人教育的生命力的作用相当突出。加强自身建设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调整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模式。要根据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长寿的渴求日益增强,以及临床疾病谱变更的需要,除了开设国家教育部规定的课程外,宜重点开设一些中医方面富有特色的课程,如中医儿科学、骨伤科学、皮肤科学、眼科学、针灸推拿学等。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趋势来临.亦可在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护理学等专业中,增开康复学、老年骨病学、药膳学、心脑血管病防治学等。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方面的疾病也日益增多,可以增开有关心理医学方面的如精神障碍、精神病防治身心医学等方面的课程,以便适应形势发展与医学领域扩展的要求。同时,并根据成教学生的教学特点和形势的变化补充编写一些新教材,着重补充临床部分的一些新技术、新进展,以适应知识更新的需要.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中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
二是理顺管理关系,严格管理制度,提高服务质量。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两个环节。根据长期的实践,在普通高校环境中举办成人高等教育,我认为在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方面,应有自己的特色。成教生来源复杂,既有应届高中生,还有往届高中生、中专生、在职函授生及第二学历生,故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不能简单与普教生雷同。应该根据成教生的特点大力建设好自己的管理队伍。同时,又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学校的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如教师、实习基地、实验室等。近几年,我初根据自己在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制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成教管理体系,并编写了《湖南中医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文件与管理制度汇编》一书,分为法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自考助学办班与继续教育管理、工作职责与内部管理等五部分。对成人教育工作进行严格的规范,杜绝了以前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使工作有章可循。由于成教办学有函授和脱产等形式,为适应部分在职考生的需要.可采用学分制管理,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学籍管理也可相应灵活化,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
一个成教生从招生到学生毕业.乃至学生毕业后的趋向,均应该高度重视服务质量。要树立以服务促质量、以服务促改革的观念,认真解决好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使学生体会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不仅仅是处于经济利益的需要,而更多是为了满足学员个人及社会的需求。 转贴于
2拓展招生渠道
目前,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文件精神,专科计切直接由省下达,本科计划仍归国家教育部下达。因此专科计划相对要松一些。要抓住这种机遇,采取多种形式招生办学、
一是扩大省外招生‘搞好地市联合办学。自普通高等教育扩招以来.成教生与普教生争生源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缓解学校和本省就业的压力,我们根据以注每年都有一些临近省份的学生到我院就读的其体情况,扩大对沿海发达地区及边远落后地区招生,因为发达地区对医药人员的需求量相对要大,而边远落后地区办学条件较差且缺医少药现象也较突出,这给我们招生提供了生源。在征得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情况下,可以跨地区设立函授站,联合办学:
成教教学中函授教学形式为其独有特点,若将函授站单纯设在校本部,有诸多不利,主要是由于地域因素,学生因路途遥远,到学校就读困难。其次是一些学生单位出于经济利益的需要,不支持学生就读。为此,我们在我省边远地区与当地卫生局联合设立函授站。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先期以函授大专为主,主干课程都由我校派老师上课,各主干课程考核考试由我校出题考试和监考,这样既方便了学生,又能够保证生源和教学质量。
二是适应社会需要申报新的专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学服务的需求逐渐发生了改变,医学服务领域不断扩展,成人医学教育要根据这一形势,为适应社会和广大求学者的需要.开设新的专业。我们今年新申报了中西医结合临床医药专业、护理学专业,加上以前的中医学专业、中药学专业,共达四个本科专业,今后还将申报药学本科专业和影象学本科专业.扩大招生面。
3开展第二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
Jian Weixing, Tan Jin, Zhang Guangning, Liu Jiepin, Zhuang Hongbo, He Yan
(Xiangtan Medicine & Health Vocation College, Xiangtan Hunan 411100)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establishing the team and system of "Microscop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technical counselor" in experimental teaching. Each class in proportion to recommend students with excellent students as a counselor. The use of spare time, the fi rst training microscope and the use of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and related knowledge and skills to make it a veritable microscope counselor. The "Microscope Counselor" team and system for fi ve years, teaching quality and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in-depth development.
Key words: Microscopic Counselor Experiment Teaching Application
笔者针对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目前现状,从社会发展趋势、显微镜实验教学发展、检验专业学生就业等因素出发,从2011年10月起开始在医学检验专业建立和试行“显微镜操作和养护技术辅导员”(下称“显微镜辅导员”)团队及制度[1],并对所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较全面的可行性探究。
1.医学检验专业建立“显微镜辅导员”团队及制度的必要性
1.1社会发展趋势的需要
显微镜在生物学发展进程中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没有显微镜,人类就不可能发现细胞,也不可能创立细胞学说。它突破人类生理限制,将视觉延伸到肉眼无法看清的细微结构中去。它促进了生物学微观领域的研究,适应了社会发展趋势的需要。因此,显微镜才日益成为生物、医学、农林等领域研究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
1.2 显微镜实验教学发展的需要
显微镜实验教学是目前大学、职院、中专及中学现代化教学手段之一。由于社会对不同层次检验专业毕业生需求逐年增多,因此各级院校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不断增多,造成显微镜使用频率高,超负荷使用,破损率高。主要原因是与刚入学新生显微镜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有关。笔者曾对2011年秋季入学新生以班为单位采取整群抽样法行显微镜知识知晓度问卷调查,发现很多新生在入学前没使用过显微镜,也没看过教师现场示教、录像示教等,显微镜知识贫乏,动手能力极差,严重影响了显微镜实验的教学质量和进度[2]。形势要求教师迅速培养新生熟练掌握显微镜操作技术,提高显微镜知识知晓度,使80%以上的新生显微镜操作技能达到四会水平(会正确搬运,会正确对光,会调节粗细螺旋,会看片)。实践证明,只有采取综合性教学措施,依靠辅导员团队辛勤劳作,帮助教师带教,辅导学生做实验,才能保证实验教学正常运行,出色完成教学任务。
1.3检验专业学生就业的需要
显微镜是医学检验专业常规设备,显微镜技术在医学检验专业应用普遍,约有40%的检验项目离不开显微镜,尤其是县区、街道、乡镇医院所占比例更高。高职毕业生有两?l就业出路:约有20%毕业生通过高考被上级本科院校对口专业录取继续深造;还有80%毕业生分配到县区乡医院、妇幼保健所(站)、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血站等单位就业[3]。显微镜操作和养护技术是检验学生看门功夫,在基层单位显得更为突出。因此熟练掌握显微镜操作技能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训、实习及就业前培训显得尤其必要。
1.4医学检验专业建立“显微镜辅导员”团队及制度势在必行
医学检验专业试行“显微镜辅导员”团队及制度,是显微镜实验教学与教改、科研紧密结合实践走创新之路的产物。不仅现在而且将来都是非常必要。医学检验专业教材内容多,实验项目多,实验要求高,招收学生多,实验老师不足,是国内普遍存在的问题。试行“显微镜辅导员”团队及制度66个月,培养五批14个团队,共121名辅导员。每班各学习小组按1:5比例选拔在校品学兼优、有亲和力、接受动手能力强、有协调能力和团队意识的学生为辅导员。辅导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结业后学院发给证书。技术熟练的辅导员格尽职守辅佐教师,解决实验教学棘手问题,得到师生认可,达到预期目标。实践证明,建立“显微镜辅导员”团队及制度不但可行,而且势在必行。
1.5 辅导员必须做到“三个学会”和“五个掌握”, 成为名副其实的显微镜辅导员
根据整体培训计划,从理论到实践系统培训辅导员,采取边学习、边操作、边考核、边带教方式,从不同角度全面培养辅导员能力,使其掌握教学、临床、科研的基本知识、技术、本领等。具体的说,就是要求辅导员做到“三个学会”和“五个掌握”。
“三个学会”:(1)学会操作显微镜低、高倍物镜观察洋葱、土豆临时装片。(2)学会显微镜光学故障修理、养护及机械故障修理等实践知识。(3)学会医学论文写作基本知识,应用于毕业设计,以提高科研写作能力。
“五个掌握”:⑴掌握显微镜低、高倍物镜阅片技术,如解剖组胚切片,病理(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各系统疾病等)切片,蛔虫、鞭虫、钩虫等寄生虫卵标本片。⑵掌握显微镜油镜阅片技术,如血涂片常规染色,革兰染色链球菌、结核杆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标本片。⑶掌握显微镜物镜片清洁度分级(优、良、中、差四级)标准和疗效考核标准。⑷掌握显微镜目镜片清洁度分级(优、良、中、差四级)标准和疗效考核标准。⑸掌握检验员操作技能。模拟考核内容包括“显微镜油镜观察革兰染色链球菌、结核杆菌等标本片”。
1.6效益
建立“显微镜辅导员”团队及制度为学校培养一批又一批政治思想好、爱岗敬业、显微镜操作养护技术及相关知识技术精湛的辅导员,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和技术指导,达到培养计划要求。既有利于教学、教改和科研,提高并确保显微镜实验教学质量、教学水平和仪器养护水平,加速教学改革步伐,又有利于学生培养和成长,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潜在的经济效益。
2.“显微镜辅导员”率先垂范
“显微镜辅导员”及团队在班级队伍中是特殊群体,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起示范、带头和模范作用,货真价实无法被代替,是学生的优秀代表,按照又红又专标准进行选拔和培训。辅导员是实验教师的好助手、左膀右臂,弥补教师不足,全心全意为教学服务,充分发挥了辅导员与学生和实验教师间的桥梁作用。正由于“显微镜辅导员”是学生,一是不脱产,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同学习,有共同语言,相互信任,便于交流;二是学习和辅导专业技术及基本知识是辅导员唯一的义务和责任。
建立“显微镜辅导员”团队和制度前后对比,辅导员自己比较,辅导员与非辅导员比较,充分显示出“辅导员”团队和制度的优越性。辅导员自己比较,培训后自信谦虚进步好学,超越自我重新塑造再造一个人。辅导员与非辅导员比较,培训后辅导员自信心增强,团结进步快,竞争有主见,敢发言有才干,学习优秀有本事,与非辅导员形成天壤之别,更胜一筹。形成了“辅导员”团队后,团结有凝聚力,交流敞开心扉,热情互助,自信谦虚上进,认真冷静细致,竞争合作。不同班级“显微镜辅导员”团队之间竞争合作,人才翡翠,空前繁荣。而今“辅导员”团队在显微镜实验教学、教改、科研方面成绩显著,我校选派学生参加近三届全国检验技能竞赛均获优异成绩。
3.打造一张激动人心的名片
中图分类号:G53/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部分地方院校能力建设项目(12290502200),上海海洋大学教改项目
传统教学模式(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依靠“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当今时代对人才的培养的要求。改革教学方法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培养适应新世纪高质量人才的迫切要求。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是以人为本,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国外,研究性教学方法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一是以项目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roject-based learning,PBL);二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三是探究教学(inquiry learning)[1]。其中,不论是以项目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BL)还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其目的都在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引起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思考的能力,达到自主学习的效果。
在我国,为了学习、研究和实施以上两种PBL教学方法,各个高校都在不同程度的探索一种符合我国以及自身高校环境的方法。不管以何种方式实施PBL教学方法,首先要熟知对其方法的性质和特点。
以项目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roject-based learning,PBL),就是在各专业课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实际生产的需要,选择研究课题,组成学生小组,制定学习计划,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在培养锻炼学生能力的同时,达到学习、掌握有关专业知识的目的[2]。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以此类教学法出名的包括荷兰顶级大学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等世界著名院校。
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不同,PBL 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PBL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它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PBL教学模式虽然有传统教学法不可比拟的优点,但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完全推行PBL,目前还存在一些障碍。如: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观念未能改变、缺少管理层的支持、缺乏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等。虽然,部分高校的管理层认识到PBL教学模式重要性,也想推进PBL教学模式在学校的运行,但对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上,教师在具体实施PBL模式上还存在认识上和方法上的不足,本研究针对其PBL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方案进行研究,对其提出初步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一、以项目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以项目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是以完成项目为课程目标,制定有深度的严谨的教学计划,以促进和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以项目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巴克教育研究所为了响应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而促进推广的。这种教学方法首先给学生提出了具有挑战性的疑问或问题,使学生在解决这些疑问或问题的同时思考方法,研究技巧和知识。教师在这过程中提供支持和帮助,但不提供方向。这种PBL教学方法,以解决疑问或问题为目标,使学生掌握和理解在主题实践中遇到的重要概念和原理,使学生掌握调查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设计、解决、调查活动中掌握自我发展的研究技能。学生从这些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掌握和了解到课堂以外的世界。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和实践新的学习习惯,注重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发现,有很多方法可以解决一个问题。
以项目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强调学习活动是长期的、跨学科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来完成项目,并强调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教师发挥调解人的角色,给学生提出有意义的疑问或问题,提出项目框架,构建有意义的任务,指导知识发展和社会技能,并仔细评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所得到的经验教训。其基本构成如下:提出具有指导性或挑战性的问题-创建一个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和技能-需要探究学习或创造新的东西-需要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合作,和各种形式的沟通、交流-允许一定程度的学生的建议和选择-采用反馈与修正-结果为公开的产品或性能。
项目的创建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导的项目。这些项目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不受主题和学科的界限,是最自由的,课程标准最低的方法。二是,教师或课程主导的项目。这些项目往往是教师或者某一课程里设置好几个项目,让学生选择,学生可以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培养兴趣,掌握知识的目的。三是,上述两种方法的混合型。这些项目,教师一方面认可学生的自主性,但也要求学生达到课程目标[3]。进入21世纪之后,可以通过互联网或网络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和合作,展示成果,这样的PBL教学方法又称为iPBL方法。
以项目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需要以下要素的构成:教师、项目题目、环境、学生和实施方法。作为PBL要素中最主要的一员,教师要有系统开发、项目管理的知识和经验;指导及咨询能力;处理多项或各项项目的能力;以教育者的观点看问题;具有爱心和热心。所以要求具有在企业等实际项目管理经验的教师为宜。为了是时时刻刻变化项目状况(最低一周变化一次以上),需要提高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对于大学教师来说,因为不能只关注于教育方面,所以需要组成一个团队,集体参与指导和监控。集体指导对内容可能产生分歧,但对于现实生活来说可以从不同的视觉学习,起到很好的学习效果。项目题目要具有未解决因素和现实性。对于同样的课题需要增加一些新的元素,使学习者在前人的作法上加以改进。现实性课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较难的现实课题,可以适当减少量,但不可减少质。完成课题还需要活动场所、设备及仪器等环境因素。需要给学生配备可以24小时利用的学生活动室、讨论及会议场所、白板、投影仪、电脑、互联网、以及课题相关参考书等环境。被指派的学生要可以构建实用系统,并学到面对问题并不是只有一个唯一的正解和解法。学生在完成课题之前,要具有系统开发的那几本知识、语言能力、团队配合能力。在实施过程中,首先要提出一个具有真实性的较有难度的与学生相关的问题;学生通过查找文献,数据整理和管理项目等解决问题;并通过频繁的沟通和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感想;组成团队;发表自己的成果。实施PBL教学法常见的问题是:教师的负荷加重,成绩评定较难,需要教师具有很高的能力、经验和教学素养,大学支援体系的扩充等。
以项目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运用在高校主要是从工科类教育课程开始的。尤其在日本的高校运用的比较多。日本九州大学为了改善大规模系统开发的困难和培养业界内引领创新的领导者而实施了PBL教学方法(如图一所示)。其实施特点为,一是分别在一年级上、下学期和二年级上学期,分三回实施;二是项目结束之后,大约一个月之后进行回顾及开展成果发表会;三是内容丰富,不仅包括校内项目,也有校外及企业、海外项目。包括像九州大学与孟加拉高校共同实施的IT产业的PBL课程。而且,为了完成与企业的项目,具有系统开发经验的新日铁用友软件、富士通、日本IBM等企业的员工进行持续的指导。且配备有学生可以24小时利用的活动室。活动室里有白板和投影仪等设施,超过2000册相关资料,桌椅可以由学生自己调整。
日本筑波大学实施的PBL教学法也有其独特的特点:完成PBL需要50学时以上的课程,其中授课时间为18个学时;只要发表研究开发项目的成果即可,不一定非要完成学士论文;每周设立两日三次的包括讲义和演习的实践性科目;2个月的实习期间;支援企业设立专用奖学金;结业学生专用的学校推荐书;制定新型教材,并出版发行等。一年级上班学期为PBL课程的初步基础阶段,学习和了解PBL课程的内容和步骤等。下半学期为PBL型系统开发阶段,分组、定题目、针对不同对象的系统的构建等。2年级为项目开发阶段,针对于特定的题目和内容完成系统的开发。在企业有过系统开发经验的2名常勤教师参与指导学生;针对不同客户群构建不同的系统,之后有地元IT会社或学校科技馆管理项目;学生每组为4~5人,分为3组;授课时间为75分/节点,3节点,10周,2学期;每周有10~20小时的授课时间之外的演习时间;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课题由学生自己选择;要求分析,要见定义,外部设计,内部设计,安装,测试为一体实施;每周授课之后分组讨论发表进度,学习互助精神,项目管理和解决问题的对策等;测定授课前后技能的变化程度。因学生自己选择的课题,所以学生给自己定目标,为了完成和客户的承诺而努力完成课题,有的同学连节假日也不休息,学生的整个学习热情很高。评价方法在授课开始前就已告知学生。其成绩评价由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组成,比例为各占50%。个人评价包括笔试、教师的评价、进度发表会上的评价、组内的相互评价等。小组评价包括对小组完成的成果的评价、成果发表会上评价委员的评价、项目运营方的评价等。每个项目由学校支付10万日元的经费,但不能支付学生的劳务费,包括学生的交通费等。且涉及到版权问题的项目,要和企业客户或学校签订保密协议书[4]。
在国内,梅晓霞[5]将“课题研究法”运用到物理教学中,与课堂教学改革潮流的教学目标相适应,它的关键是培养了“人人善问”的习惯,激发了“人人求知”的欲望,提供了“人人动手”的课堂条件,给与了“人人成功”的机会,形成了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气候和土壤。另外,由娟[6]和黄美华[2]分别在预防医学和植保教学中尝试了PBL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对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的能力有促进作用,也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一词源于1944年John Dewey的“民主与教育”一书。Dewey认为学生要面对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在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帮助和提高。对解决问题的认识过程先要进行思考,进一步从逻辑分析上加以认识。通过实践和思考,用这种学习方式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PBL的特征。Dewey创造的这一教学原则有助于医学教育培养医生。施行PBL,学生首先面临病人出现的问题,然后在临床推理过程中提出假设、收集数据分析原因并作出决策。综合基础科学和临床信息能提出一些可能的诊断和解决病人问题的治疗思路。PBL聘用有经验的导师或指导者来参与指导。在实施PBL教学方法时,要对于学生和指导者进行适当的训练。而且在贯彻PBL这样的教学计划会遇到不少问题, 包括教师大量时间的消耗, 组内工作相关问题以及指导者间的工作变动[7]。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医学院首创以来,在欧美流行了30年之后,才登录到亚洲国家[8]。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不仅在医学领域里得到发展和应用,还延伸到了其他领域。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埃德温·M·布里奇斯(Edwin M. Bridges)和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的菲利普·海林格(Philip Hallinger)最早将“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应用到对教育管理者专业发展的培养中。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PBL模式已受到美国教育界较为广泛的认同。美国大学教育管理委员会在评论美国20世纪90年代教育管理领域的改革时,将其称为“最为恰当的学校管理者养成模式”[9]。在各个国家、各个领域中实施的PBL教学方法的实施步骤基本相似,其步骤为:将学生分组-为学生呈现预先制订的PBL方案-小组讨论,明确问题-建立假设-充分利用资源,验证假设-重新修正假设-得出结论,完成方案-展示成果-进行学生评价[9]。
英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引入PBL之后,英国高等教育学会下属的健康协会在2001年成立了PBL兴趣专业组,目前已有74名成员,每年举行3次PBL专题研讨会,就PBL教学的相关热点问题进行研讨,这对PBL教学在英国的推广和深入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至2008年全英73所开设护理专业的大学中绝大部分都已在实施不同形式的PBL教学。PBL通过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形成一系列可操作性模式,在英国护理高等教育中时有采用。其中包括教师设计有一定难度、能包含学习目标、有实用价值的病案,然后由导师和8~ 12个学生自由组成1个小组,由学生选出主席和记录员,小组成员要进行以下4个环节的主动学习过程:(1)根据病案提出问题;(2)分析、归纳出必须了解的有关问题及由此带出一系列相关的基础、临床、护理知识,制定学习计划;(3)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查阅文献、专著、课本及网络上寻找答案,形成自己的主张;(4)学生采取小组讨论,共享查到的信息,并对自己的学习及时反思[10]。
荷兰在PBL课程设置方面每学期开设的课程门数较少但每门课程涵盖的知识点和知识体系较多,强调相关领域知识的综合学习和应用。在学分和学时的安排方面,荷兰高校每门PBL课程的学分与学时数要远高于我国传统课程。常见每门课程约为12-14个学分,250-300个课时。平均每周学习1个学分、25个左右课时,其中教师参与的课时约为10-12课时/周,其余为学生课后小组讨论和自学学时。荷兰PBL每门课程一般包含8至12个任务(Task),每个任务的标准学习周期为一周,当任务过于复杂时可花费两周完成。具体安排如下:周一由教师总结上一个任务的完成情况并讲述下一个任务的基本概况。周二至周五为PBL学习时间,每名教师加入一个小组,每个小组8至12名学生;周三或周四的一天为机动答疑时间,当小组的问题超出指导教师的知识范畴而小组成员自身又难以解决时,可申请校内外专家阐述相关概念或问题[11]。
日本从1990年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开设实施PBL教学,2001年日本全国80家医学院有41家采用PBL教学,2006年日本90%医科院校采用PBL教学。PBL教学深入本科、硕士不同层次领域。PBL设有委员会,病例编写由专家小组撰写,实行监督学生课堂学习的教师在PBL前需进行培训,了解PBL的目的、意义和实施方法。教师只能监督不是自己专业的PBL教学,以避免在PBL学习过程中回答学生的问题或给与学生暗示,例如笔者是实验诊断学专业教师,监督眼科专业的PBL教学。PBL分为纯PBL型( pure PBL)和杂合PBL型(hybrid PBL):纯PBL型是没有理论授课,杂合PBL型是PBL和课堂讲义混合型[12]。PBL的具体学习过程大致分为8个阶段:(1)要求学生联想与本课题相关的知识及整理归纳以往所学知识;(2)提出相关的学习问题;(3)选取正确的学习目标;(4)确立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5)实施学习计划;(6)根据小组讨论对学习内容进行整理;(7)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包括指导教师与学生本人的评价);(8)在此学习基础上确立更深入的学习目标[13]。
PBL教学法于2000年左右引入我国,陆续被国内许多医学院校采用,其中南方医科大学和中国医科大学已将PBL教学模式全面推广到医学类专业本科生教学当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最近,在法律、化学和计算机等其他专业的高等教育领域也有报道开始用这种教学方法,而在食品相关领域也开始有相关报道[14-18]。虽然我国近几年在国内各高等院校有尝试和报道,但仍处于实验性探索阶段。从教育哲学的层面看,PBL在我国高校中的引入和实施,也是高等院校教学方法改革的重大举措[19]。
小结
不管是以项目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还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学质量,以便最广泛、最充分、最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但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完全推行和实施PBL,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首先是需要教学管理层的支持。在我国现行的教育管理机制下,只有在得到教学管理层的重视和支持,才能够在全校范围内推行PBL教学方法。也可以在某个特定专业里试运行,经过几年的总结和完善,再逐步扩展到其他专业中。当然,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得到管理层各部门的一致认同和支持。个部门之间的不协调,也可能造成推行PBL过程中不必要的阻碍。其次是需要教师们的教学观念的转变。在认同PBL教学方法的优势之处的同时,也要对这项教学方法了解和掌握。只有得到了教师的认同和参与、支持,才能够更好的推行和实施PBL教学方法。另,教师不仅要有热情,还要经过培训和学习,掌握PBL的真正含义和意义、实施、评价过程。在学校层面,成立PBL专业小组,经过研究和讨论,可选派一些教师到实施PBL的国内外高校学习,是个很好的“取经”方式。像一些日本的高校,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和支持教师的参与,感觉也是个可取的方法。另外,也有必要把PBL课程融合到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让PBL课程贯穿到整个专业的整个年级,使其完全做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目的。PBL教学方法,只有在不断尝试,不断总结,不断改善过程中,才能真正发挥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翠英,白晋荣,研究性学习与探究学习、发现学习、自主学习的关系,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8, 24(2),89-91
[2] 黄美华,课题研究教学法在植保教学中的尝试,农业职业教育,2002, 4, 44-44
[3] Charles Fischer, Project-Based Learning, EBSCO Research Starters, 2008
[4] 日本経済団体連合会,高度ICT人材育成のための実践的教育としてのPBL,参开资料1, 2009
[5] 梅晓霞,课题研究教学法初探,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8(1),55-57
[6] 由娟,项目课题研究教学法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基层医学论坛,2011,15,567-568
[7] 周芳明,王振械,PBL在美国药学教育中的研究现状,药学教育,2003,19,58-60
[8] 中国医科大学,问题导向学习手册-PBL handbook,2010
[9] 赵海涛,美国PBL校长培训模式及其价值分析,中小学管理,2010,9,53-54
[10] 张华,PBL在英国护理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现状,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 8),992-994
[11] 韦森,论荷兰高校PBL教学的应用特点,文教资料,2009,12,115-117
[12] 张亚南,黄柳桓,梁宪红,日本PBL医学教育一览,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6,6-8
[13] 武玉欣,路振富,日本医学院校PBL教育实施现状及特色分析,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5,25-26
[14] 郭红辉,高耀芬,朱定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引入PBL教学法的实践探索,陕西教育,2011,11,76-76
[15] 叶文峰,孙万里,《食品保藏原理》PBL 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宜春学院学报,2011,33(4),183-185
[16] 马良,张宇昊,PBL教学模式在食品毒理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2),17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