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7:42:5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校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伴随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强调音乐审美的重要性,以满足声乐教学的基本目标,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为充分发挥声乐教学的艺术性,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水平。
(二)改进和完善教学模式
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以往的教学方法是“一对一”,伴随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学模式应当由单一化转变为多样化,可以从“一对一”转变为“一对多”。例如,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一对多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师生之间共同歌唱,之后,对歌曲进行分析与点评,以不断提高声乐教学效果。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个别课的教学方式,对于部分相对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特殊培养,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教师也可以采用小组课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优化配置教师资源,还能够强化学生的音乐基础,以为学生学习音乐奠定稳固的基础;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设疑的教学方法,以逐渐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以满足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三)调整和优化教师配置
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师生之间的配置问题,在第一学年之后,学生已经大致的了解声乐知识,演唱水平也不断提高,在第二学年之后,通常情况下,会进行小组课的学习,在此阶段,教师可以依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在师生配置方面,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意愿,选择教师,教师也可以依据学生之间的不同状况,选择学生,这种师生配置方式,不仅能够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还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以不断提高声乐教学质量。
(四)强化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声乐教学效率,因此,教师的专业技能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逐渐适应并且接受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不断体提高学生的声乐能力。
这里包括两种僵化的教学模式。第一种是,有的教师授课,还在搞满堂灌,唱独角戏,不能开展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也不能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课堂上没有交流,没有讨论,没有互动,没有合作,感受不到学生的思维,把学生当成了简单的传声筒和教师话语的接收器。第二种模式是,片面地过量地依赖和滥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认为不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是保守,就不是教改。不管什么课程,都要使用电子课件。为此,教师都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心制作课件,但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有的课件成了绘画绣花、课本搬家,画蛇添足,或只是起到了代替小黑板的作用;有的教师为了展示精心制作的课件而砍掉了本该由学生去解决的内容,使学生成了观众,难以把该学的知识和自己的学习有机地结合好。有的老师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用课件代替了必要的讲解和内容推演的过程。学生想做个笔记都不跟趟;有的课件因制作粗糙,链接不好,弄得讲课教师在课堂上手忙脚乱,漏洞百出,甚至成为累赘。更有甚者,有些学校评选精品课,不是看实际教学效果,而是看你有没有电子课件。例如有的老教师教了三十多年的历史课,教学上很受学生欢迎,桃李满天下,却因为没有电子课件失去了被评为名师的资格。可见,这样的学校在教学评价体系方面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和误导。事实上,在许多学校,虽然制作了许多精良的课件,但并没有也没有条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只不过把课件当做教师的一种表面的要求或作为评教条件的一种摆设而已,而实际上却根本没有应用在教学上。
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像以上这两种简单的教学方法都是违背教学宗旨的,起不到多少真正的教学作用。过后,没让学生学到多少有价值的知识。满堂灌式的教学给学生的感觉就像看了一场枯燥的独角戏,而滥用教学多媒体课件仿佛就像学生看了一场图片的流动展览。
(二)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片面性和单一化
对学生学习成效的的考察,高等院校历史课的考试内容,多以学生死记硬背、不加思考的记忆性知识为主,缺乏对历史分析评价能力和唯物史观的考查;在试题设计上,一般只有填空、解词、简答、论述、判断等几种常见的题型,很少有分析活动与实践活动的考查。考试题目的设计日益趋向于简单化、公式化、程序化;评价模式仍以考试为主,不管是专业课测评,还是公共课测评,都是笔试。在确定学生的总评成绩时,往往是只以一次或两次闭卷考试的分数来做定论,看不到学生的潜在能力。这种考评体系不仅弹性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水平,而且学生还因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得不到激励而使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抑制。要想得高分,只能按老师讲课的内容或要点去做复习范围和答案。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阻碍了创造思维能力和主动学习的内驱力的发展。这样培养出来的“高分”学生,越来越傻,往往是知识面仅限于教材范围的缺乏独到见解的低能者。
教学评价体系涉及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问题。什么样的教学评价体系就会引导学生怎样地去学习,单一化的考评体系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潜力的发挥,误导了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学习方法。高等学校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陈旧一套的教学评价体系就必须做到稳健而深化地改革。
二、高校历史课教学教改的对策
(一)正确理解历史课的教学目标与宗旨,为社会培养有历史知识和正确历史观的人才
没有改革就没有教育的发展,没有改革就没有历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改革作为一种教育的动力应始终是教学管理着和教师的不断思考的问题。作为教学设计者的教师,要改进教学质量,就必须根据现有的状况,思考出那些哪怕是比原先只前进一步或两步的想法。循序渐进,不断提高。高等学校校应加大历史课的教学改革力度。教师要克服以往过于强调知识深度、广度的偏差,彻底从应试教育转变为能力培养上来。在紧扣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现实需要和能力素质的提高,实施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强化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训练
高校历史课教学中要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把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情感态度和人生价值观等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改革历史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重构教师课程内容体系,强化道德与素质教育,满足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渴求,以适应高校历史课教学目标的需要。高校历史课要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培养高标准、高素质的高素质人才,必须强化分析历史鉴别历史和应用历史经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应使学生掌握网络技术、多媒体课件制作等现代教学技能,为其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强化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意识的培养
学生对学习历史课缺乏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有些学生本来就对这门课不喜欢,感觉没意思;二是头脑中对学习历史课的作用认识不清楚,认为所学的东西应用不到现实生活中去;三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死板,不能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所以,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历史课兴趣,一是教学形式、方法要灵活,要设计好和应用好能使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形式和方;二是要加强学习目的与作用方面的教育,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并使之内化为学习兴趣;三是要做好课程内容设计,讲课内容要少而精。对学生的培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评价力。例如,在美国的某个大学的历史课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介绍大量的文献资料,而不是仅限于一本教材的内容。教师只起到指导答疑作用,告诉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研究问题的重点,并要求学生写作出分析文章或研究论文。学生们通过自主的学习各种文献,从中了解到了各种事实和一些个人的各种观点,经过分析、判断、综合,从中得出有自己独见的结论。并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提高了学习能力,熟悉了学习方法和和提高了研究问题的能力。我们亦应借鉴美国历史教学的经验,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探讨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主动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样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胜心理和学习兴趣。
(四)运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国的各方面的专家和科学家为什么不能获得诺贝尔奖?这跟中国的社会制度有关,也跟中国普遍的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有关。教师要学习吸收和借鉴国外教育的长处,创造性地完善教学形式,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为学生提供创造和发展的空间。为此,教师在历史课教学中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做好教学内容设计,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教师是教学内容规划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学内容的选择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本着强化基础、少而精、博而通的原则来设计。历史课就是要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主要阶段的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的主要特点,使学生能够对各种社会制度优劣加以鉴别,说明历史变革的原因与动力。要学会从历史经验中找出对今天社会制度建设有重要借鉴意义的东西。要学会应用的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来解读重要的历史事件和社会的演变原因。教学时避免让学生记忆那些于能力提高无补内容。要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上动脑筋下功夫,要在坚持思想独立的原则下适当将一些有争议的热点问题引入历史课程,丰富历史课程的活力和吸引力,例如,学习中国当代历史时,对取得胜利的原因怎样实事求是地评价问题,可以增加一些讨论的内容,让学生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发表各自的见解或写成论文。这样做,对学生来说,无疑起到了推动学习,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和养成科学的唯物主义态度。
2、有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知识,也包括认知、兴趣培养和能力培养等多个方面,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决定了和要求我们在历史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或多种手段相结合。
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都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各种教学设施。并有因特网还能搜索各种资料和传递信息,就连个人的手机都可以上网了。这无疑给教学手段的改革和教学模式的改变都创造了方便条件。教师应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使二者相辅相成,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上中国近代史这课时,笔者着重介绍世界园林史上的明珠——圆明园。当看到八国联军焚烧圆明园时,同学们无不为之愤慨。这说明: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深浅程度与课堂教学手段息息相关,教学手段越丰富,学生的认识就越容易深入,从而促进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可以通过网络让学生进行具体问题的探讨与研究,网络具有传递信息方便、快捷、普及等特点,如,在黑板上难以布置大量的作业题,可以通过建立QQ学习群来帮助解决,网络不仅在密切教师与学生的联系,也可以利用来改进一些教学手段和教学活动。
3、改革考试方式方法,建立日常评价体系
我国高校目前主要由各校自行评估,也就是将专家(领导)评估作为主要形式。专家(领导)或同行虽然评估能力较强,但由于种种原因,也可能对评估产生负面的影响。
1.1.1专业局限性专家听课时数有限,对教师教学水平的了解不够全面,同时督导组的教师毕竟受其专业学科领域的限制,不可能对所评估的每门课都熟悉,不可能对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的正确与否、知识的前沿性程度做出准确的评估。
1.1.2心理因素影响评佑首先专家有可能对符合自己教学风格、思维模式的教师给予高于实际值的评估;其次还可能出现功利主义的评估,评估者似乎认为自己有决定被评估者命运的权力。若评估者再滥用这种权力,就会人为地严重影响评估的结果。
1.2学生评教的不稳定性
1.2.1态度因素如果学生未能认识到“学生评教”是教学环节的组成部分和自身权利,对“学生评教”活动持“无所谓”的态度,就会把实施“学生评教”活动的各种调查工作看作是与己无关的事情,导致出现不能认真、客观地评价的现象,这样自然会影响评价结果。
1.2.2专业因素理科学生相比文科学生而言对同一教师的评价结果可能会更好。相比之下,理科学生更善于理性思维及逻辑思维,动手能力强,对方法与技能的掌握要求更高,这最终导致对教师的逻辑性关注更多。
1.2.3兴趣因素学生对所学课程感兴趣,就会对教授这门课程的教师予以很高评;反之,如果学生对所学课程没有兴趣或兴趣不大,即使教师上课质量再好,学生给予的评价也可能偏低。
1.2.4成绩因素目前,大学生由于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不愿努力学习的心态,对所学专业等知识存在明显的功利心态,一些大学生甚至希望混过这几年。因此,就存在着“不抓出勤、不抓补考”的教师成为了“评价最高的教师”之一。而对于那些“抓出勤、抓补考”或自己不喜欢的教师,学生尤其是那些不爱学习的,或考试未通过的,可能出于报复心理而使评价偏低。这种现象在学风比较差的学校经常出现。
2建议
二、高校教育情感教学的实施
1.控制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是人的成长过程中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人生观的树立等,是通过情感体验而实现的,因此学生对教师情感方面的要求远远超过了对教师知识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情绪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在课堂上教师带着正性情感进行教学,这些正能量会感染学生,使课堂气氛便会变的愉悦。相反,若教师带着负面情绪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极大的压抑。因此,为使学生能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投入到自主性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应让学生有足够的心理安全感,要善于营造良好的情感交融的氛围,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倾注其情感,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看待一些问题,将情感倾注于教学过程的细节中。(1)尊重。教师在教学中需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必须正视、尊重学生由于生源地和学习能力不同而带来的学习水平差异。教师对应为学生提供求知的安全感,让学生感到亲切可信,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2)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应该启发学生依靠自己来解决问题,针对具体问题鼓励、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收获成功的喜悦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产生,激发学习兴趣,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一,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产生了兴趣,学习才会由被动变主动。(3)赏识。为使学生能在心理上增强进一步学习的信心,教师应对于独立思考能力强、具有自己的判断和见解的学生给予表扬,帮助分析问题。伯令纳指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4)批评。教师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的同时,也应善意的指出和纠正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对于屡禁不止的现象批评教育是一种必然的手段。
3.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能激发学生进行合作教学的兴趣。因此,作为一个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灌注情感,在课堂外也应创造机会多和学生沟通,利用QQ、微信、E-mail等方式加强师生交流,增进了师生情感。
4.学生间互动高校教育的特点使得学生需要大量的课余时间的学习,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也非常重要,作为教师要引导他们进行交流。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科的特点,布置一些阶段性的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方式协作完成,提交相应的成果或报告,并对完成情况进行评选或答辩,给予一定的成绩或奖励。这样一种学生间相互监督、协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间相互激励、相互竞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解决高校足球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教学实施改革的对策
(一)实施新型的足球教学模式
当前高校足球运动在其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较为单一,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本身的感受,对当前的足球教学形式实施有效的改革。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在其素质教育体制上改革和体制创新的过程中,我国对高校足球教学课程上的改革主要现在对足球教学体制上的变革。在最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一部分高校已经取消足球教学课程,尽管可以让学生通过其本身的兴趣去自主选择相应的课程,但是因为足球方面的教学课程并不是依照学生本身的心理素质与学生正处在的实际生活环境来实施教学形式的调整,而只是单纯依照传统形式来教学,对足球的运动技术仍然是老一套,缺乏创新精神,使得高校体育教学体制并没有得到有效发展。全校师生需要积极投入到足球运动当中,全面发展学生本身的综合素质。
(二)足球教学需要充分注重趣味性和对身体的锻炼
提升高校足球教学的工作质量,对高校足球的课程实施科学准确的指引,充分培养学生强烈的体育运动精神。从高校体育教学进程来看,体育运动可以将人的身体与心理达到一种完美结合,这其中主要涵盖了:教学目标、足球知识、教学动机、足球技能训练、教学的实际需求、足球教学理念以及学生思维模式的有效培养等方面。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重点是要对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实施有效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足球运动意识是培养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更能培养出学生强烈的体育竞技意识。所以说,当前高校足球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注重足球本身所具备的锻炼功能以及其中的趣味性,因为高校学生的年龄段还处于爱动和爱玩的时期,喜欢探索新生事物,针对高校中足球的教学方式实施较为深入的改革和创新,让高校足球教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充实、丰富和精彩,以此来提升学生对足球运动的热爱,让学生在教学中对足球课程的学习产生兴趣,让学生意识到足球是一种较为全面、有益且简捷的一种体育活动。在以后的发展历程中,学生如果不具备强健的身体与坚持长期锻炼的体育意识,则其本身的发展就会慢慢被社会淘汰,从这个角度出发,把体育运动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相关联,可以使学生拥有热爱体育运动的体育理念。
二、从学生兴趣入手,促进个性发展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有的性格特点,接触钢琴的时间和训练程度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每个学生对于钢琴知识的领悟能力不同,对乐谱、演奏技法和乐曲的表现力方面的能力发展也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同一名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因其演奏水平的变化即使是演奏同一个乐曲也会有不同的领会,在演奏技法的把握程度上也不同。在国外,钢琴教学已经将教学重点从单纯的演奏技术的传授向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上转变,在钢琴教学中不仅限于对演奏曲目难度提高的追求上,而是更加重视学生实际能力方面的培养。对于钢琴演奏来说,能力不仅是弹奏技能方面的能力,也不仅是高难度曲目的弹奏能力,而是在此基础上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因此,在现今高校钢琴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加以了解,从学生的兴趣的入手,采取合适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演的热情,使学生建立起强烈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对学习的每首乐曲的演奏都能够具有饱满的热情。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让学生从内心中对演奏音乐产生热情,呈现出跃跃欲试的迫切状态。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做到集体教学和个性教学的有机结合。在集体教学中有弹奏、有聆听、有问答、有讨论,建立一种热烈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进行个性教学时,要根据学生个性的不同,采取鼓励、启发、建议等方式激发学生演奏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演奏体验中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精神
钢琴演奏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将逻辑思维、形象思维、艺术思维加以融合,强调艺术的展现和思维的创新。钢琴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教师个人的素质以及教学方式的选择要求更高。钢琴演奏作为音乐专业的必修课,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对钢琴演奏技巧的掌握。教师要鼓励学生将侧重点放在对乐曲演奏过程的体验上,自己动手弹奏的乐曲和听乐曲的录音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觉。尽可能的让每个学生全身心的投入的音乐中,将自身的情感和音乐融合在一起,即使是平日里的练习也应该具有强烈的音乐表现得欲望,实现琴我合一,在心灵上感受艺术的魅力,从而使音乐体会得到升华。教师在向学生强调演奏过程体验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演奏练习的过程中能有有所发现,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使乐曲的演奏更加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引导学生掌握钢琴演奏规律
在钢琴乐曲的弹奏上,对于复杂度高、技术难度大的乐曲作品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感到没有把握。当演奏达到高级阶段的时候,人们倍感压力的那些复杂的、高难度的音乐作品通常都是由多个短小的小型乐段组成。对于这样的大作品,如果能够将其乐段进行分段处理,化整为零,一步步的处理、解决,大作品化成一个个小乐段,演奏起来也就得心应手,没有那么大的压力了。高校教师在进行钢琴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复杂乐曲的弹奏的教授,要把握这一基本原则:对整部作品进行科学的分段安排,对作品分段后逐一的进行分析,引导学生逐渐掌握钢琴学习的规律。通过教师将整首乐曲作品最复杂最深刻的系统理论向学生进行准确、清晰的表述,深入浅出的分析,并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般来说,数学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课堂教学质量。当前,我国高校所采用的数学教材,由于没有及时进行更新,内容相对陈旧,缺乏现代数学观念,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尤其是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缺乏实践与理论知识的有效结合,教材中往往以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在拿到教材之后,就会觉得枯燥、乏味,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导致课堂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地提高。并且,虽然高校所采用的数学教材具有抽象性、严密性以及逻辑思维性的特点,但是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课后习题也比较的简单,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在课堂上学习到新知识之后,由于缺乏习题巩固,往往不能对数学理论和公式进行深入的理解,并且由于课本知识缺乏实际内容,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也很难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1.2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缺乏实效性
从当前我国高校的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大多数数学老师还没有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依然沿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这往往会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恶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一般来说,高校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大多数高校老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以自我为中心,老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学生在下面机械记忆,这往往会让课堂氛围变得死板、沉闷,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教学效率较低;(2)课堂教学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由于数学学科本身具有抽象性、复杂性以及综合性的特点,相比较其它学科而言,在学习上就具有一定的难度。通常高校的数学老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由于缺乏对学生学习、心理以及行为特点的正确认识,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出发,而是一味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不断向学生灌输大量的数学知识、公式、解题技巧以及概念等,没有结合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给学生讲解,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虽然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却不会运用在现实生活中,缺乏实践操作能力;(3)课程安排缺乏有效性。一般老师在安排数学课程时,只会分为理论课和练习课两种,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是学习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就是对习题知识和解题技巧进行死记硬背,老师并没有留充足的时间给学生独立思考,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不但无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的提高。
2高校数学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2.1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深化改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也应该不断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紧跟时展步伐,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一般来说,高校在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深化改革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对于高校数学老师来说,由于数学内容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逐层推进。在数学基础知识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到更多有用地知识;(2)根据专业调整数学教学内容。数学虽然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但是,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对数学的应用需求是有一定区别的。所以,高校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各科专业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地调整。比如,对于工程类专业的学生,由于在以后的工作中,会经常运用到数学知识,所以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仅要给学生全面讲解基础知识,还应该做一些知识扩展,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而对于文史类专业的学生,由于工作对数学的需求不高,所以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将教学重点放在实践运用上,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3)开设数学选修课。老师在选修课的课堂教学中,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最新的科研成果或者数学动态,不仅可以让学生开拓视野,还可以让学生紧跟社会发展潮流,走在时代的前列。
2.2老师要提高自身素质
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对于高校数学老师而言,在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紧跟时展步伐,积极转变传统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增强自身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知识文化水平。同时,老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心理、行为以及学习特点,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对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不断地改革和创新,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除此之外,老师还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到更多地知识,从而有效提高数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化、国际交流的步伐不断加快的高科技时代,我国面临外来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迫切需要培养一批既具有专业技能又有英语交流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顺应时代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对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按照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要求意见》的要求,应以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知识结构以够用为标准,教育教学的实施以强化应用为重点,紧密联系工作岗位的实际,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举足轻重,教师素质的高或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提高专业英语教师的素质刻不容缓。
一、专业英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高职英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英语教学阶段与专业英语教学阶段,专业英语是基础英语的后续课程,是架设在基础英语学习和专业领域英语实际应用之间的桥梁。专业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alPurpose,ESP)的简称,又称专业科技英语,它的课程内容涉及面广,包括技术报告、技术说明书、产品广告、合同、协议书、投标书等。因此专业英语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篇章结构的分析及技术术语和专业词汇量的扩大上,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英语翻译技巧并具备用英文来处理本专业业务资料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众所周知,教师的质量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专业英语的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专业英语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全面的专业业务知识和专业课程教学的经验,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并且在本专业某一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或独到的见解。
第二,专业英语教师必须在英语语言上具备较高的水平,即能够驾轻就熟地使用英语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能够胜任双语教学。
第三,专业英语教师需要具备现代化的教学理念,能够随着行业的发展,在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以及其它相应的职业技能。
第四,专业英语教师除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英语水平外,还应该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定期下基层,实地接触毕业生的工作环境,了解用人单位的最新需求,使教学不与社会实际脱节。
二、专业英语教学师资现状
恰当配备师资是能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的专业英语教师主要有两类,一是英语专业教师,二是专业教师中英语较好者,以前者为主。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各擅所长,前者英语语言功底扎实,特别是在讲解语法、分析语篇和组织教学活动上驾轻就熟,但是专业知识欠缺,专业英语的教学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容易导致教学只注重英语学科的知识传授,而忽视了本专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后者专业基础扎实,特别是在讲解本专业文献、专业术语上有很大优势,但是英语发音不准,没有经过专门的英语教学培训和口语训练,缺乏用英语授课的能力,对英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教学方法也很陌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从总体上看,专业英语的师资配备不足,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教育者、领导者和组织者,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高质量教学效果的保证。因此专业英语教学的关键并不在于它是由专业教师担任还是由英语专业教师来担任,而在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只有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提升,专业英语的教学才能有明显的改善和进步。
三、影响专业英语教师进行专业英语教学的因素分析
影响专业英语教师进行专业英语教学的因素有很多,特别是客观因素的作用不容忽视,现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高职院校普遍对专业英语教学重视不够,部分院校把专业英语课程设为考查课
专业英语课程通常在大学三年级开设,学时少,学分低。专业英语教学目前没有统一的具体要求,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试标准基本上处于无人指导、无人管理、无人检查的状态,专业英语教师大都孤军奋战。
(二)学生普遍存在重视基础英语阶段学习而忽视专业英语阶段学习的倾向
很多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和目的就只是通过英语等级考试,目的一旦达到,他们就放松了对英语的学习,没有把专业英语的学习作为进一步培训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来对待,在专业英语课的学习过程中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差,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教材的选用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工具之一,没有优秀的教材,再好的教师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教材方面,由于专业繁多,同一专业因任课教师不同可能教材就不同,很难实现使用材。目前专业英语教材的选用一般没有明确的、统一的指导思想,过于强调自主性,忽略了指导性,因而存在着较大的主观随意性。况且专业英语教材的内容大多来自国外原版教材及某些外文刊物,有的是全文选用,有的是节选部分章节或段落,随意性强,选材面窄,文体单一,很多材料内容脱离实际需要,不利于课堂教学。
四、加强师资建设、提高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教师首先应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
专业英语的教学要求教师自觉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以课本、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贯彻“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思想,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把英语当做工具去了解和学习其专业及相关领域内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素质。
(二)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教学是否能取得好的效果,教学方法是关键。传统的专业英语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枯燥,教学内容单一,必须加以改进。首先,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把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应尽量让学生自始至终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另外,教师应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给学生努力创造实际应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只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大限度提高教学质量。
(三)根据专业需求编写科学的教材
教材是教学之本,好的教材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但目前的专业教材内容过于单调,不够全面,专业针对性差,知识缺乏先进性和前沿性,不能充分满足专业英语的教学。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有必要联合编写一套新的、科学的、适合各个专业使用的教材,能够适用时代需求,与时俱进。
(四)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推广,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场景,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内容,而且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相关信息,突破课堂上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学质量也就相应地得到了提高。因此,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专业英语教师的当务之急。此外,各院校应投入资金,聘请专家进行指导,加快现有专业英语教师的培训,或者引进几个既懂专业又懂英语的高层次人才,让其成为学科带头人,既培养学生,又培养老师,从而带动整个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之,在人才竞争激烈的新时代,专业英语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自觉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才能应对挑战,才能为社会培养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杜立红.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2).
受中国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舞蹈以及音体美等专业向来不受教育重视。绝大部分学生在中小学阶段从未接触过舞蹈,对舞蹈的认识一片空白。很多学生之所以选择学习舞蹈,并不是源于对舞蹈艺术的热爱,也不是由于自身具有舞蹈天分,而是由于舞蹈专业较其他学科而言,入学门槛较低,是因为没有专业可选的不情之举,学生们一入学就会有这样的疑问,学舞蹈为了什么?将来能做什么?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学习动力。同时,普通高校招收的舞蹈艺术生,大部分都在20岁左右,身体韧带与骨骼发育基本成型,在进行舞蹈训练难度较大,没有太多的发展空间,可以说高校的舞蹈教育是迟到的教育。教学地位的落后和可塑人才的稀缺,直接导致舞蹈艺术后继无人,严重影响了艺术的发展。
(二)舞蹈教材内容缺乏创新,教学方法缺乏科学性,启发性
目前我国高校的舞蹈教材内容陈旧。没有合适的系统的专业舞蹈教材。一些舞蹈教学内容,由舞蹈教师自己编写,一方面导致教材编写过于专业化,另一方面,有些教师散漫,教材内容多年不变,知识陈旧死板。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还有的高校将以往参加过的节目直接拿来作为教学内容搬给学生,缺乏自己的特色。不仅教学内容如此,教学方法也是以传统的口传身教的注入式教学为主,方法单一重复,网络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没有被吸收到教学中来,不能够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注意激发学生的艺术灵感和创新意识,消磨了学习舞蹈的热情与灵感。优美的舞蹈艺术被演变成一种“吃苦”的行当。舞蹈教学方法及教材体系落后,影响了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难以提高舞蹈的教学质量。
(三)舞蹈教学注重舞蹈技能,忽视德育的艺术价值
舞蹈教学的目的训练学生的专业机能,培养一流的舞者。许多教师片面夸大了舞蹈技能的作用,认为这是培养真正的舞者的唯一手段。把舞蹈当成了纯粹的技术性工作,忽视了德育教育在舞蹈中的作用。舞蹈是一门表现美,制造美的艺术,一个真正的舞者,他的每一个动作里面都有一个活的灵魂,通过舞蹈表达出这个灵魂动作与韵律,表达其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诠释。只有具有极高的道德修养,热爱生活,具有和谐的内在灵魂的舞者,才能舞出具有震撼内涵的舞步。所以,舞蹈教学工作要注重对学生的各种艺术素养的熏陶与教育,教会学生做人的态度,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及艺术鉴赏力,培养出杰出的舞蹈人才。
二、高校舞蹈教学的价值
(一)促进我国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与传播
高校舞蹈教学是进行舞蹈专业系统训练的高级阶段。很多舞蹈爱好者亟待通过大学的舞蹈教学进行专业化、系统化的提升,为我国舞蹈艺术领域的后继人才做储备。目前,现代舞和外来舞蹈不断冲击我们的审美情趣,所以,大学舞蹈教学要弘扬民族文化,承担起民族、国家舞蹈艺术发展的重任。在遵循文化百花齐放的同时,还要推进我们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与传播。
(二)提高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
现在高校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就业竞争激烈,很多学生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舞蹈能够消除疲劳,缓解心中压抑,消除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精神紧张和情绪不安。舞蹈是在音乐的伴奏下,通过人体动作展现美的一种特殊运动,音乐可以使人的心情畅,精神愉快,还能调节意志消沉和情绪沮丧等。高校舞蹈教育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建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利于其现时及将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
(一)对声乐教学理论研究不足
众所周知,理论知识指导社会实践,同样,声乐教学的实践活动也离不开声乐教育理论的指导。但我国现阶段关于声乐教育的专业书籍还比较少,没有系统的、科学的、深入的研究课题,没有形成新的、完整的理论体系,这就不利于更好地指导声乐教学的实践活动。因此,只有先形成先进的、科学的声乐学习理论,才能更好地实现声乐教育的目标,再运用具体的实践活动检验和丰富理论知识,使理论继续为实践活动服务。这是检验真理,也是指导实践的理想状态,久而久之,理论会更完善,实践也能得到更好的指导。
(二)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以及课程内容方面存在问题
1.声乐教学课程安排不科学,内容形式呈现单一性声乐学科与我国其他新兴学科一样,缺乏更丰富的实践活动,声乐学科的教师在课堂上依旧照本宣科,死板地将书本上的内容灌输给学生,内容晦涩难懂,枯燥乏味,违背了开设这一学科的初衷。
2.课程设置随意且单一,缺乏材由于缺乏一本被普遍认可的使用教材,因此,声乐教学没有一个规范的教材指导,各个学校也是自选教材或者由教师自编教材,这就使得声乐教学不能在某种意义上得到统一和同步,而是成为相对较为随意的一个学科,这不利于各个高校间教学经验的分享,不利于声乐教学的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由于授课教师没有实践经验,只能让学生“照葫芦画瓢”,模仿一些在声乐方面取得一定成绩的名人,这样的教学使得学生们“同类化”和“外在化”,只能学到名人的表象,不能得其精髓。
(三)声乐教师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声乐课程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如内容广泛、所涉猎的范围大等,对声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声乐教师除了要掌握教学所必需的歌唱技能,还要有丰富的声乐实践经验,不能总是纸上谈兵,要具有扎实的声乐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现阶段,我国声乐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不乏优秀的专业教师,也有一部分人只是敷衍了事,毫无责任心。
(四)不能因材施教
目前的声乐教学不能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声乐基础不同,对声乐也有着各自独特的见解,所以,在进行声乐教学时不能“一刀切”,不能对每个学生都采用同一套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对学生有全方面的了解,包括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能力、个性特征等,进而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不同层次的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因跟不上课程节奏而丧失学习兴趣。
二、改进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的对策
(一)完善我国高校声乐教学体系
要想更好地实现高校声乐教学的目的,建立和完善一个完整的声乐教学体系非常重要。有了明确的教育体系,才能明确声乐教学的目标,实现培养优秀声乐人才的计划,达到促进声乐发展的根本目的。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有可能走弯路,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认真对待,及早发现错误并及时纠正错误,可以借鉴他国声乐教学的优秀方法和手段,为我所用,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传统声乐教学一路向前,走出自己的特色。
(二)合理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
任何科目的教学都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息息相关,只有科学的、先进的声乐教学内容才能培养学生的声乐素养。作为授课教师,首先,应该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的声乐常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声音类型和声部的定位。其次,还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声乐理论知识,并结合声乐歌唱实际,要求学生按时练习,以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最后,要培养学生对于好的、美的声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主动性。
(三)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优化教师队伍
教师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不言而喻,教师具备较好的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是完成声乐教学的重要前提。从事声乐教学的教师需要提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要具备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并能将这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实践活动。二是要能够对学生进行声乐技能、技巧的培训,引导学生投入到声乐课程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要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教师要有创新精神,可以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也能进行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进而推动声乐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所以,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与深造,坚持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掌握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声乐教育的整体水平。
二、当前我国高校美术教学中的问题所在
(一)现阶段,我国高校美术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还不是十分健全
不同于其他教育类学科,美术教育有其自身独特的教学特点。因此,美术教育在进行教学考核或是评估的时候也要与其他学科有所区别,不能照搬同一套考核体系。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因为教师在现场而失去自己独立的绘画精神。他们在确立自我风格之前就先学会了察言观色,往往去观察教师的判断,有的只是去模仿教师的绘画模式和绘画思维。这样的美术教学无疑是失败的。首先,各高校的美术教育体系教学质量评估措施落后或不完善。美术教育是种有别与其他教育门类的教育体系,必须借助相对全面具体的评估措施来进行教学评估。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因为老师在场而不能真正的将自己投入到绘画实践中,很多学生在完成其绘画操作的时候,往往去观察老师的判断,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只是按照教师的绘画模式和绘画思维走。这样就造成美术教学失去了真正的含义。
(二)忽略了高校美术教学的本质所在,无法真实的对学生水平进行检测
我们在实际进行美术教学过程当中,常常会发现这种情况。举个例子来说吧,就像是进行美术的人体结构教学过程当中,很多高校的做法是只采用理论考试来监测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这显然是毫无养分和营养的。人体结构课程开设的初衷是教导学生掌握人体的各种结构组织,这是美术人体素描的基础所在。而我们在实际考核中,根本没有一套完善的检测方法,这使得高校对于该项课程的投入可以说是全然白费。
(三)关于高校美术教学的毕业方法也完全不适合以实践为核心的美术教学理念
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部分高校的美术教学都以毕业论文为终极测试。我们可以这么理解,高校中关于美术教学无论是做科研还是毕业检测都只是凭借着一纸论文。这显然是与美术教学的核心相违背的。要知道美术教学实质性目的是对艺术作品的创造而理论创造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教导出来的学生没有艺术创造思维,只是单纯具有理论素养,这样的教育无疑也是失败的。
三、新时期高校美术教学完善性策略分析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美术教学理念
现如今教育提倡能力本位说,这种观点下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的核心和主体所在,而教师只是起到辅助作用,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咨询并解决实际生活所出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我们可以这么理解,“以学生为主体”观点的提出符合现代人本理论观点,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也要求了我们彻底颠覆以往传统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方法。真正实际的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方法推到到底。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主管能动性,加强现阶段课堂互动教学。
(二)从实际出发,创新高校美术教学体系
新的美术教学体系的创建应从充分考虑本专业的教学特点来出发。具体到高校美术教学,我们首先要从对美术教学的要求和实际出发,进一步系统的调整并有选择性的开设各项美术相关课程。重新设计新的高校美术教学大纲和具体目标要求,深化调整高校美术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之间的比例,既要满足学生的理论学习要求,又要将美术实践性强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要为高校美术专业学生重新选配一条符合时代气息和特征的配套教材。我们在进行选择的时候要注意三个原则权威性、专业性、实用性。辅教材也应当尽量做到配套性选择,一般来讲,拥有大量习题、参考资料等方面的资料为好。
(三)高校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
1、在美术教学中,可以用素描的结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比如要实现所画线条的轻重、浓淡、宽窄在透视的过程中实现空间的丰富变化,激发学生想象空间变化的细节美、节奏美、层次美。
2、积极训练和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因势利导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很有好处。
(四)加强高校美术教学实践性
高校美术教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美术学习过程之中,如果不能够勤思考、勤动脑、勤动手,则很难把握美术学习的基本规律。同时,在高校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如果仍然像传统教育那样,教师不停的演示操作,学生单纯的进行枯燥模仿,则会使得高校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日益降低。反之,如果在教师科学理论地细心指导下,让学生成为高校美术教学的主体,在此过程之中,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学生的思想表达、个性的抒发,在沟通之得以升华,进而可以更好的促成我国高校美术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提高我国高校学生身心素质的和谐发展,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合格的主力军,这也正是我国高校美术课堂教学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
二、高校素描教学创新的方式
(一)开展实验性教学对于我国目前的社会情况来说,其是一个多元化、开放的社会。对此,就需要我们在制定教学方法时能够良好的根据这种特点,而通过实验性的方式更好的适应我国目前社会的需要。对于我国目前大部分艺术院校中所开展的艺术课程来说,通常都分为素描、工具材料以及色彩方面的应用,对于这三者来说,其不但是一个整体,同时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这也需要我们能够把握这三者的关系以及特点,从而更好的开展素描教学。
1.技术形式的探索对于任何一种形式观念的素描来说,其在创作的过程中都离不开媒介载体图形,比如立体还是平面、有色还是无色等等。而我们要想使画作能够具有更强的空间感以及立体感,就需要能够具有良好的知识以及技术,对于素描作品的构图方面来说,形体和空间以及掌握好画面整体感,控制好点、线、面十分重要,处理好影调(如对黑、白、灰的明暗进行处理),要正确地运用解剖知识和透视规律,就应该通过在各种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中区别对待,从而完成对其进行恰如其分的描述,并尽可能的通过更为丰富的技术手段对形体进行表达。而要想达成这个目标,就需要我们在实际素描教学的过程中一开始就重视对其强化训练。
2.造型理念的观念造型是我们开展素描教学的重要基础,而对于造型理念的教学方面,则由于不同学生特点的不同而需要教师能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探讨,并最终形成一个更适合我们教学的方案,而这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实际以及借鉴我国以及国外已有、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则具有较大的关联。而在发现学生自我的方面,也需要能够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加深对于前人艺术作品的认同和鉴赏。对此,就需要教师在实际素描教学的过程能够更好的开创艺术之门,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不同艺术作品的鉴赏过程中更好的对于素描的新观念、新方式进行理解,从而更好的在心中形成不同优秀作品的空间、体积、量感等重要的因素,并能够在实际创作过程中对于不同方向的流派进行比对,从而能够在心中产生不同的艺术共鸣,且户使得自身对于素描的个性创造能力以及人文精神也能够在对素描艺术寻觅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3.运用素描语言在素描抽象训练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对学生对于形式语言的感悟能力进行培养。对于素描艺术来说,其是由点、线、面以及结构等一系列元素组合而成的,不但能够组成抽象艺术,同时也能够组成具象艺术。而对于现今社会的艺术氛围来说,抽象艺术的方式更能够对现代人神秘、难以描述等精神视觉进行表现。对此,就需要教师能够联系这种情况,在实际素描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向其中加入抽象的训练内容,则能够较好的对学生自身心理情绪的表现力以及对于素描基本元素的感悟能力进行加强,从而将点、线、面等等元素都能够以具象的方式融入到微观的元素方面,再通过微观元素的顿悟下进行再一次的整合,并最终形成具有意味的抽象图式。
4.发挥素描工具材料潜能对于我国目前的素描教学来说,对于学生素描材质方面的表现意识来说通常都采取了很大的忽略,在以往教学的过程中,单纯铅笔加纸的方式虽然能够在课堂上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够保持一定的步伐,但是对于学生丰富、多样性的学习来说却是不利的,会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感到枯燥、无聊。而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能够更好的安排材料以及工具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帮助他们以制造独特语言符号的方式对于不同材质所具有的美感情况以及视觉效果进行全面的表达,并适当的根据情况向其中加入有色材质以及新型工具,从而在最大程度拓展素描表现力、丰富素描语言的同时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也能够形成对于素描课程的良好学习兴趣。对此,就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实验性的原则,来适当的鼓励学生能够对素描过程中新材料进行应用以及比较,从而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来寻找到更加适合自身主观情感表达的方式,并将不同的艺术形式如油画、国画等要点以及核心在素描的方式方法方面进行全面的渗透。
(二)素描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要求学生在对待艺术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加强思维的独特性,也就是说创作必须有独特的艺术个性,要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其具有社会价值的理论以及观点,是教育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艺术设计发展趋势来说,其也向我国传统的美术思维方式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对此,只有我们在素描教学的过程中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够更好地提升美术课程实际教学的教学质量。而要想达成这一目的,就需要我们能够更加注重素描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于我国目前高校的素描创造性思维培养方面,则主要具有以下几点:
1.形的动感创意在素描造型方面,其主要包括态动感和笔意动感形态动感主要来自某些形状给人的心理带来的动态暗示。其中,笔意动感是通过作者笔触的方式更好的为观察者带来一种视觉方面的感受,而动感则能够为人们在观察作品时能够感到一种更强的视觉冲击力。
2.发散思维培养具有创造性的思维以及发散性的思维能力,这是有效地提高学生素描思维能力的一种方式。在这里,我们所说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多因素、全方位的,而其由于这种不羁的特点也能够在学生实际创作的过程中带给他意想不到的创作灵感。对此,就需要教师学生能够在艺术设计素描的过程中更好地教育和启发学生,以加强学生的这种发散性思维。
3.将具象转为抽象素描教学之中的重要一环就是将具象的形象思维上升为抽象思维,即具象转为抽象。而将人们抽象之中的形象用具象来表达对学生进行启发训练,而再将具象的形象抽象化,这是一个辩证的过程,是现代艺术中艺术家们惯用的手法。在素描教学中,这种训练的意义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教学中大有裨益。
4.改变逻辑关系使用某种特殊的方式来改变人们正常的思维逻辑,就必然使人产生某种诧异,或者在人们思维中产生某种陌生感。采用改变逻辑关系的教学方式在高校素描教学中能够取得创造性的效果。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这种素描基础训练,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加强了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发散思维,实践证明它是科学的、创新的教学新模式,并且获得了全新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