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7:42:5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移民工程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根据三峡移民工程稽察目标要求,评价的内容和任务主要有:
(1)移民任务和移民资金包干(简称“双包干”)执行情况评价。重点分析完成的移民任务是否与完成的移民资金匹配,是否存在投资缺口。
(2)移民工程总体进度评价。移民搬迁安置进度是否满足三峡枢纽工程进度要求,与控制目标的差异程度。目前评价的重点是135m水位线下移民进度是否能满足枢纽工程二期蓄水需要。
(3)移民工程总体质量水平评价。包括移民工程实体质量是否合格、基础设施功能性质量和移民安置质量是否达到移民规划预定的目标。
(4)移民资金使用管理评价。主要是指移民资金的使用效果,如移民资金使用是否及时、安全和有效。
(5)国家的法规和三峡移民政策执行情况(简称“合规性”)评价,在实施中是否出现走样变形的情况。
3三峡移民工程稽察评价的参照系
参照系是管理控制目标,是三峡移民工程稽察的评价标准。该标准包括国家和各行业部门规定的技术规范标准、三峡移民规划的安置标准、移民任务量、包干投资等。由于移民工程的复杂性,稽察评价分析主要分为包干投资、规划任务、流程、水位和年度计划等五大参照系,具体规定了库区各县(区、市)移民工程建设要满足投资、进度、质量三大目标的要求。
由于包干投资、规划任务、流程、水位和年度计划等五大参照系的控制目标和重点不同,单独运用均存在一定的功能缺陷,须综合运用五个参照系就可避免这一点。规划指标是总量匹配分析的标准,流程进度是阶段性移民任务的控制标准,水位进度是水位以下移民搬迁安置任务的控制标准,年度计划是年度移民任务的控制标准。
在实施过程中,规划任务、流程进度规划属长期或中长期计划,随实施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是正常的,关键要利用管理控制系统进行变更确认,避免不合理变更,并使合理变更成为参照系的组成部分,以免评价结果失真。
4三峡移民工程稽察评价分析方法
评价分析方法主要有:匹配分析法、差异分析法、标准对照法、趋势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抽样调查法及专家打分法,以下重点阐述匹配分析法和差异分析法两种主要的评价方法。
4.1匹配分析法
匹配是指完成的移民任务与使用的移民资金应协调一致,或称使用了多少移民资金就应该完成多少移民任务。匹配分析是指在移民工程建设过程中,将实际使用的移民资金完成的移民任务与包干的移民资金应完成的移民任务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协调一致的一种分析方法。
4.1.1匹配分析方法的基础
(1)移民工程实物量与移民任务在效用上是可比的
在将移民工程实物量转换为移民任务的前提下,移民工程实物量和移民任务可比。移民任务既有按淹没实物指标确定的,也有按迁建规划指标确定的;移民工程实物量是用移民补偿投资通过工程项目建设形成的,由于固定资产的不可复原重置性和建设中扩大规模及提高标准,导致移民工程实物量与移民任务不同比。要使两者之间可比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货币量可比;第二是在移民安置效用上是相同或相似的,能够进行功能补偿。如移民建房100m2的砖混结构房屋与淹没前200m2的砖木结构房,对移民而言,效用是相同的,则认为两者是可比的。
(2)工程实物量形成过程中与工程使用资金的对应关系
形成具备移民安置效用的实物量要通过建设过程来完成。在建设过程中,实物量与资金是否对应是进行匹配分析的另一个前提。在实际操作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当移民工程项目处于前期阶段,实物量未形成,但需要支付前期费用,匹配分析无意义;
②当移民工程项目处于在建阶段,实物量正在形成,支付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与工程实物量可直接利用两者任务完成的比例进行对比分析;
③当移民工程项目完建进入使用阶段,实物量已经完成,支付的试运行费用通过待摊处理后可与实物量进行匹配分析。
因此,当工程处于在建状态时,由于要分摊前期发生费用,实物量与资金的匹配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随着工程的进展会越来越小,到竣工验收阶段会趋于一致。由于工程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占总投资比例很大,这种差异对匹配分析结果影响不大。同时在实际工作中,移民实物量与使用资金的对应关系是复杂的。如施工单位垫资,拖欠工程款,使移民工程实物量与使用的移民资金不对应。在这种情况下,还需要有一个保证系统,即建设工程项目施行监理,并严格按监理计量签证进行支付,才可用货币计量工程实物量进度。
4.1.2计算方法
(1)匹配系数法
用累计完成的移民任务和移民资金与包干的移民任务和移民资金进行比较,判断二者之间是否匹配。计算公式为:
匹配系数=(实际完成移民任务量÷包干移民任务)÷(实际完成移民资金÷包干移民资金)
若对迁建项目而言
匹配系数=(实际移民任务量÷计划任务)÷(实际投资÷预算投资)
此种计算方法主要适用于对库区县(区、市)移民工程总体、大类的“双包干”执行情况的评价,评价的准确性主要取决于移民工程有效实物量的量测和由项目到大类进行汇总核算时进度权重系数。
(2)重编预算法
对实际完成的移民工程量,采用包干补偿价格(1993年5月基准价格)编制预算,与该项目实际完成的移民投资(静态)进行比较,计算投资差额,这种方法相当于对移民工程按移民补偿标准进行一次评估,按评估值与实际完成值之差的大小衡量匹配程度。计算公式为:
投资差额=已完移民工程实际投资额-已完移民工程包干预算
这种计算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量测项目投资缺口的大小,适用于以移民资金为主的在建移民工程项目。
4.1.3应用匹配分析法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在进行比较分析时,要注意目标值是否进行过调整,如有,则要以经批准的调整值作为目标值。随着比较层次从项目、科目、大项、大类的变化,还要注意包干投资对应范围的变化,目标值应作相应的调整。
(2)由于迁建项目建设状态、结构的差异,实物量与资金流量之间的对应是一个变数,只要在误差范围内,应确定为合理的,因此,应将匹配比例系数确定在一个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4.2差异分析方法
差异是指实际执行情况与参照系控制标准的差异。差异分析是通过计算差异程度和趋势分析,找出差异原因,提出纠正差异的措施,主要适用于进度偏差和投资偏差的分析。移民工程的进度和投资产生差异主要原因有:
(1)价格。如建筑材料、劳动力价格等变化,还包括国家政策调整对移民补偿的影响。
(2)结构。包括三种情况,一是实施的环境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属系统外因素;二是规划考虑不周造成的属责任主体系统外部因素;三是随意调整计划,挤占挪用移民资金造成的属责任主体内部调整问题。
(3)效能。包括进度效能、投资效能和质量等方面的差异。
4.2.1差异分析法常用分类及内容
差异分析的方法关键在于确定已完移民工程计划投资、拟完移民工程计划投资、已完移民工程实际投资三个参数。差异分析的前提是能够量测迁建项目在某一时点的计划投资、完成投资、完成实物量。分析方法常用的有横道图法、表格法和S形曲线法,分述如下:
(1)横道图法
用横道图法进行差异分析,是用不同的横道标识已完成移民工程计划投资、拟完成工程计划投资和已完成工程实际投资,横道的长度与其金额成正比。该方法形象、直观,但反映的信息量少,适用于较宏观层次的比较分析。
(2)表格法
对已完成工程计划投资、拟完成工程计划投资,已完成工程实际投资等项用列表方法进行分析,该方法具有灵活、适用性强、信息量大的特点,便于计算机辅助,因此在稽察评价中广泛采用。
(3)S形曲线法
选择时间和费用作为坐标轴,分别表示出已完成工程实际投资、拟完工程计划投资、已完工程计划投资三条投资曲线,可以进行差异分析。但该方法难以进行定量分析,尤其是三条投资参数难以计算,一般不适宜进行稽察评价。
4.2.2差异分析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逐步确定参照系控制指标的允许偏差值,使偏差分析更具有操作性。
(2)进度偏差和投资偏差两者密切相关,应综合运用,才能正确判断偏差的方向。
(3)偏差分析对项目的计划系统和实物量的量测要求较高,目前三峡移民工程中许多项目还不具备直接量测条件,需采取一些补救措施,从而影响偏差分析的应用范围。
2实证结果分析
本文关注的变量是医疗保险对农民工城市转换的影响,但考虑到现行医疗保险多以县为单位独立运行,区域间及制度间缺乏有效衔接,客观上会抑制农民工城市转换;同时,经常发生城市转换的农民工,由于实行属地管理的医疗保险不能及时满足自身医疗保险需求,多选择退保或重复参保,客观上加重了医疗保险对农民工城市间流动的阻碍。为解决医疗保险与农民工城市转换相互影响产生的内生性问题,本文拟将农民工“是否有医疗保险异地转接经历”作为“医疗保险是否阻碍城市转换”的工具变量,并分别使用IVOLS(模型三)和IVTobi(t模型四)对县外务工农民的城市转换数量进行检验。内生性问题的检验结果显示,IVTobit模型和IVOLS模型的WaldTest检验值都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表明模型存在严重的内生性问题,因此应该使用工具变量法矫正内生性问题。为保障研究结果的稳健性,本文对模型中各个变量的相关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各个自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相关程度较高;对模型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表明所有自变量的VIF值均大大小于10,表明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表2是医疗保险对农民工城市转换影响的计量回归结果。由IVTobit模型(模型四)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是否认为医保阻碍城市转换变量的符号显著为负,表明区域分割的医疗保险显著阻碍了农民工的城市转换,减少其城市转换量。该结果与本文设定的医疗保险会阻碍农民工城市转换的假设相一致,本文的假设得到证实。这是因为医疗保险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民工看病难、看病贵,以及因病返贫的难题,但由于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医疗保险制度,跨城市转移接续较难;加之目前医疗保险多实行属地管理,医疗保险异地费用结算,以及费用报销同样花费农民工较多时间和精力等成本,因而使得农民工需跨统筹区转换工作时存在较多顾虑,客观上减少了其转换城市的数量。是否认为医保阻碍城市转换变量,该结果在四个模型中均为负值,说明本文的计量回归结果具有较强的稳健性。IVOLS模型和IVTobit模型中系数值的绝对值分别为1.1707和1.6529,均高于采用OLS模型和Tobit模型所得的0.0414和0.0590。说明如果不解决内生性问题,医疗保险对农民工城市转换的影响程度将大大被低估,应该使用工具变量法对内生性问题进行矫正。本文的其它一些变量也值得关注。性别变量显著为正,表明男性农民工较女性发生城市转换频次较高,这与其从事的职业特点有密切关系。家庭规模越大,农民工城市转换率越高;家庭中老人及儿童的数量越多对农民工城市转换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劳动力数量变量显著为正,说明农村居民存在较多的剩余劳动力。家庭中土地拥有量越多越不利于农民工城市转换。合同变量显著为正,说明劳动力市场的规范性有益于农民工跨区工作转换。较高的外出务工收入对农民工城市转换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医疗保险异地费用结算方便度越高,越有利于农民工城市转换;医疗保险异地费用报销便捷度对农民工城市转换同样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2建设征地实物指标
2.1农村
农村调查对象包括人口、房屋、土地、小型水利设施、农副业设施和其他项目等实物指标。1)永久征地。工程建设永久征地涉及丰城市曲江镇1个镇,香甪、莲花、红门和曲江4个村委会,26个村民小组和工业园管委会,总面积1436.63亩。2)临时用地。临时用地总面积508.80亩。其中料场临时用地103.50亩,弃碴场临时用地405.30亩(地类均为荒地)。3)人口、房屋及其他。工程建设征地涉及4个行政村14个村民小组、1个村小学。合计813户3415人,房屋面积192761.45m2。农村附属建筑物主要有砖石围墙、门楼、混凝土石晒场、压水井、大口井、沼气池等,另有树木共5024株。
2.2专业项目
专业项目分公路、电力、电信、广播电视、地下管道等。本工程交通设施:工程建设征地影响等外路8.7km;输变电设施:工程建设征地影响10kV电力线路1.45km;管道及水利设施:工程建设占压各类管道2.0km,抗旱泵站10台,灌溉电机5台,灌渠及灌溉涵管1.5km。
3农村移民安置规划
3.1生产安置规划
通过环境容量分析,可以在本镇进行移民安置。移民安置以种植业安置为主,安置标准参照征收前标准和安置区居民拥有资源状况,人均耕地面积参照该村现状人均耕地数量确定。由于征地区为城市规划区,移民生产安置结合城市规划,在土地调剂及合理利用补偿投资的基础上,可辅助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发展二、三产业,作为对种植业安置的补充,实现征地后农民生产、生活恢复或超过原有水平的目标。本工程建设征地涉及村生产安置人口共468人,其中418人在本村进行种植业安置,50人在当地进行二、三产业安置。生产安置费来源于土地补偿及安置补助费,计1141.18万元(人均生产安置费2.44万元)。种植业安置调整耕地面积共计369亩。调整耕地所需费用为911.38万元,剩余资金为229.8万元,规划投入到调整土地的村组水利设施配套改造中。
3.2搬迁安置规划
参照《镇规划标准》,结合江西省有关规定,确定农村居民点迁建规模;考虑尊重地方各级政府及移民意见,在环境容量允许的前提下,以本村安置为主,不打乱原村组建制,以便于移民的管理。规划兼顾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经计算,规划搬迁人口3463人。主要安置方案,以就近后靠安置为主,依托已有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系统,集中迁建由县政府负责,规划建设集中居民点4个,安置3463人,其中香甪村、莲花村、红门村、曲江村各1个,占地总面积363.60亩。
4专业项目处理
按照原标准、原规模或恢复原功能的原则进行复建规划,对已经失去功能不需要恢复重建的设施,给予合理补偿。因扩大规模、提高标准(等级)或改变功能需要增加的投资,由有关部门自行解决。受影响的公路,一般平行堤线,规划在占地范围外后靠复建,按现有占用规模的1.2倍估算复建长度;电灌站给予一次性补偿。
5补偿投资概算
占地处理补偿投资包括农村移民补偿投资、专业项目补偿投资、其他费用、预备费、有关税费等。经计算,本工程农村移民费为14242.53万元、专业项目补偿费483.40万元。其他费用1546.33万元,基本预备费1301.47万元,有关税费1025.72万元,工程占地静态总投资18599.45万元。
6移民工作实施与管理
6.1管理体制与机构设置
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丰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移民安置项目管理,负责项目重大事项的决策与协调工作,指导、监督实施机构的工作,确保相关政策法规以及移民的各项合法权利得到尊重和保护。执行机构为丰城市城西堤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具体实施由曲江镇人民政府负责本乡镇移民工作,层层负责,共同努力完成移民工作任务。
6.2规范性管理
移民实施管理的规范化是移民安置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移民实施需健全移民管理体制,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确定的管理方式,严格按照批准的规划实施,实施中对原规划进行重大变更的应按规定程序报批。各安置区移民安置工作实施前,应着重落实移民安置意愿,签订安置协议,避免出现项目资金已投入而移民不愿迁往的情况发生,保证移民投资使用的有效性。
6.3监督、评估
在移民实施过程中,需有资质的移民监理机构对移民安置实施情况进行全过程综合监理。监理内容包括移民工程实施质量、进度、资金拨付及规划控制情况、移民安置信息管理等。监理时限为工程建设和移民安置完成后1年。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移民监测评估,对实施移民前后移民生产生活水平进行监测,并对移民规划及移民实施后的效果进行评估。监测评估时限宜为工程建设和移民安置完成后3年。
6.4移民管理人员及移民技术培训
移民实施工作任务重、压力大、难点多,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技术性、政策性、群众性,为完成实施工作,应加强移民干部培训和农村移民技术培训。农村移民技术培训针对技术难度及移民接受度采用不同的方式:对简单实用的技术,采取现场示范和培训、扶持专业户带头;对面广,收益大的实用技术,采取夜校讲课和分发科技小册子的办法;对高新技术,采取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开发的形式等。培训内容:科学种田,增加农业科技含量,提高收益;扩大经营范围、多种经营,扩大收益渠道;发展特色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引导移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三产业中的实用技术,为发展二、三产业创造条件。
1、在保障工程进度的情况下
降低工程的总造价的同时,提高工程的质量施工单位可以通过调整影响工期的进度的因素,引入新型施工技术与工艺等,促使工程项目建设监督工作得到更快发展,确保工程工期处于预定完工时段内。做好这些工作的同时,也要考虑工程的造价,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主要可通过采取确保施工结果与预期工程目的相同、控制工程施工进度、最大限度缩短资金等措施。这大概就是工程监理的作用范围。在构建监理质量控制体系时,应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第一,确保施工单位制定可行性强的质量管理体系,可通过实地参与到施工现场,对所使用的设备、材料质量加以把关,在此过程中可引入现场跟踪、平行检测等方式加以监管,并始终确保施工单位按照对应顺序施工。第二,实现各监管工作的流程化,可通过在施工现场设置“待检处”以及“合格处”等区域,确保施工所用的材料及设备均符合要求,为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2、公正地维护合同双方的利益
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作用主要在于,站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立场上,对施工单位与水利工程业主间的合同合法性与公平性进行评定,并对后期可能出现的合同纠纷、索赔等问题进行处理,以便同时确保业主与施工单位的利益均得到良好保障。
(二)水利工程移民安置监督评估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1、对水利工程移民安置进行监督评估的必要性
对传统的水利工程移民安置问题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其存在较多问题,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求,故而需对监督工作进行改革优化。移民和水利工程牢不可分,由于水库移民较为复杂和艰巨,而且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体制,容易出现管理工作不到位,政府所指派的相关工作人员由于未对有关工作内容进行充分了解,导致工作失误的出现,不利于移民安置工作的顺利开展。
2、水利工程移民安置监督评估的重要意义
业主参与到工程管理工作,政府对项目管理工作承担全部责任,同时设置社会独立机构进行移民安置管理监督的工作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重工程,轻移民”“重搬迁,轻安置”等重要问题。
二、水利工程建设监理与移民安置监督评估之比较与移民安置监督评估相比
水利工程的建设监理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例如二者都将对项目目标的良好实现作为工作的中心内容,同时二者的工作方法也存在一定相似性,二者都会采用聘请第三方监管等多种措施进行科学管理,确保项目建设的施工进度以及质量得到良好控制与保障。但不容忽视的是,水利工程建设监理与移民安置评估也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
(1)工程项目与移民项目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工程所需要的工作资源大多为死物,管理对象单一;而移民安置则涉及到人群搬迁,所牵涉到的范围较广,且由于人群个体性质的差别,导致其表现出规模不一、分散的特点,不利于安置管理,且人群安置区域的社会体系重建以及社会结构的调整工作,具有较高难度与复杂性,实施难度更大。
(2)二者的工作实施单位存在差异
工程项目建设的承包商一般情况下均为企业法人,其监理工作的具体内容为承包商所进行的工程建设活动;而移民安置评估的面向对象则为进行移民安置的地方政府或有关工作部门。
1 工艺品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品格
工艺品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非遗项目中属于比较特殊的类别,它的生产技艺是“活态”传承,而成果则是实物展示。工艺品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表现出了比较一致的作品质量和风格:
(1)从物质载体来看,重视选材。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选材一般极为考究,多用金、银、玉石、象牙、犀牛角等珍贵材料,即便是木料、石材等传统材料,均会首要考虑珍贵品种、奇石等。选材的考究往往意味着对其传世的期许,表现了中国文化中对于“恒远”的追求。四川银花丝的选料为银,为突出其艺术效果,会采用“嵌宝”等表现手法,所选材料品质很高,器物造型高贵典雅,富丽堂皇。
(2)从表现手法来看,工艺细腻精致。工艺品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手法细腻多样,无论是王公贵族用品,抑或寻常百姓之物,其表现形式无一不趋向繁复、精致的极端审美趋势。中国在漫长的文明发展史中,社会分工日趋细化,工匠在各自领域较为封闭的发展,经过各代的传承,追求极端的精细,将中国人“内敛”的品格特征借助于器物的精细,表达得淋漓尽致。四川银花丝技艺最大的特点,是采用“平填”技术,仅“平填花丝”种类就可以分为光丝、麻花丝、滚筒丝、拱丝、水浪丝、桂花丝等十多个种类。银丝最细直径可以拉到人一根头发的一半。
(3)从创作内容来看,追求写实风格。手工艺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作内容一般为生活中常见的物件,如动植物、瑞兽、祥云等,通过艺术化的加工,真实再现某一种场景、造型、姿态。对于这些内容细致入微的表达,表现出民族性格中“务实”的品格特征。四川银花丝的创作取材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多为具有实用价值的首饰、胭脂盒,具有装饰价值的各式摆件。器物造型灵动,但规整,表现手法重写实而非写意。
2 商业思维对非遗传承的影响
工艺品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展示的民族品格很好地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审美品位,是传统文化的精粹,国家希望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机制将其继承发展。但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环境的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所展示的生活方式毕竟失去了现实存在的基础,工业化的社会发展必然抢占手工业的生存空间,而手工业的发展形势也非民生发展的方向,因此,淡出社会主流视野也是必然。但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演示和还原其原生态的生存图景是对历史及人类文明的尊重,这样的传承是一种“活态”传承。
(1)利用非遗影响,获取高额经济利润,将获利作为首要衡量标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如今的市场中是一块金字招牌,级别越高,经济价值相应越大。旅游市场,作为一个完全提供消费服务的行业,与非遗产品有着天然的近缘关系,将非遗项目开发为旅游商品,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表演性质的非遗项目,如昆曲,体现的是一种参与感受。工艺品性质的非遗项目,因其最终的展现形式是实物成果,易储存、可转移,所以更能实现经济效益。而非遗项目在市场化运作中,能否获利是资金介入的首要衡量标准。
(2)手工艺品较长的制作周期导致不能实现最大经济效益。工艺品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在目前高端的商务、旅游市场有着较为旺盛的市场需求。例如,银花丝,从发展历史来看,在物质条件丰裕的盛世,总是成为消费市场、收藏市场的宠儿,现在的时代条件更是如此。虽然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因其是纯手工制作,产品生产周期较长,这样不能迅速满足市场需求,造成了因稀缺而形成的市场供应不平衡及价格的高昂。这样的矛盾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未能实现生产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商业思维必然要求扩大生产规模,满足市场需求。获利后的市场回报资金并没有很好地进入传承机制之中。
3 策略分析
针对前述挑战,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改进意见:
(1)寻求发展模式,保持独立品格。对于非遗的发展,在商业化的背景下,要完全放弃与商业市场的接轨,这是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而且与市场的结合能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也有利于非遗的传承。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商业思维的影响,非遗的传承会受到较多其他因素的干扰,如为了加快市场推出周期,改变原有的制作工艺;为了迎合大众市场品位,创作内容庸俗化等。在这样的环境下发展非遗项目,尤其是需要“帮传带”的工艺品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要实现经济效益,更要保持其独立品格,摸索建立一个良好的发展模式。
四川银花丝在传承过程中得到了金银制品贸易公司的支持,目前的发展模式是四川银花丝的工艺美术大师与公司合作,成立独立的工作室,由工作室负责银花丝作品的设计和制作,而由公司负责材料的采买以及产品的市场推广。这样的发展模式突出和尊重了传承人的主体地位,设计和创作相对独立,而市场推广又由公司专业团队运作,取得较好效果。
(2)重视人才培养,注重实践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传承是关键,传承人的培养是非遗发展中最重要的环节。因其需要对传承人的“帮传带”,使得传承人的培养又不同于一般的教育培训。实践操作是培养的关键,而非遗项目自身的发展和社会认可度的高低又是推动其传承的动力,只有通过行业的发展,不断地创新才能真正推动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3)加强推广宣传,突出文化价值。四川银花丝及其“平填花丝”工艺是中国古老、精华、最具有特色而独树一帜的艺术,起源于汉代,成熟于唐,明清时期发展至鼎盛。这样的一门艺术形式,从公众的认可度来看,知名度却远远小于蜀锦、成都漆器。挖掘文化内涵,加强宣传推广的力度,为银花丝的发展打开局面。另一方面,在外销产品中,银花丝因为其独特的背景,在国际上有一定的认可度,这是宣传中不能忽视的角度。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银花丝所展示的民族的高超、华美的制作工艺应该走向世界舞台。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十二五”期间四川省文化强省战略的重要内容,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四川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总体表现了浓厚的民间文化氛围,充分体现了中国西南地区民众乐观、悠闲的审美心态。虽然目前的传承环境充满商业化,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民族品格在传承中应该进一步的保护和发展,保持其独立的民族品格。同时,加强传承人才的培养,注重创新,使得古老的技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仍能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842.684;R197.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1
引言
2016年1月,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下称《意见》),就整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保险两项保险提出了相关意见。
佛山市政府本来按照国家要求,进行医保整合,并提出实施方案,那是国家规定的必须完成的任务,没什么可以分析的。但是这份《改革方案》偏偏与《意见》中要求整合的内容不一样,但是最终目的却是一样的。《意见》中提及的是要求整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保险,但是佛山市政府的《改革方案》中的是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一次性进行整合,以后不再分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这样的医保整合,无论是广东省还是全国各省市,都是处于改革的先列。
一、事件分析
《改革方案》中要求直接将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进行整合。那到底为什么佛山市可以如此迅速执行并实施改革方案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政策方面
最大的契机其实就是2016年初国务院了《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意见》中要求推进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整合,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推动保障更加公平、管理服务更加规范、医疗资源利用更加有效,促进全民医保体系持续健康发展。《意见》中同时明确要求各省(区、市)要于2016年6月底前对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工作作出规划和部署,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健全工作推进和考核评价机制,严格落实责任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各统筹地区要于2016年12月底前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因此,佛山市将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整合,就是完成了《意见》中“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目标。
同时,与全国大多数地区实行的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三种制度并行的“三元制”不同,广东省早在2012年起已经开始着手全面整合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归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管理,实行城镇居民医保和城镇职工医保两项制度并行的“二元制”。而佛山市政府这一次的整合,不过是沿着之前改革的步骤,提前完成了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统一罢了。
2.经济方面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因此各地的医保缴费标准千差万别,这就是为啥难以推行全国范围的异地医保结算。《意见》中也提及到这次的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可利用2-3年时间逐步过渡”“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方承受能力相适应的稳定筹资机制。逐步建立个人缴费标准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衔接的机制。”由此可见缴费标准的制定,是极其困难的。而《改革方案》中明确规定,“用人单位、职工和居民分别以我市上上年度在岗职工平月均工资和上上年度居民可支配收入为基数:一档职工身份的费率为4.5%、居民身份的费率为4%;二档的费率为5.5%。居民身份只参加一档。二档总费率为5.5%。其中职工个人为1.5%,用人单位为4%” [1] 。为何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确定筹资机制呢?这跟佛山市本地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联系。佛山本地经济发展势头迅速,经济实力比较雄厚,处于全国前列。正是有着深厚的经济实力,才能在缴费标准上一锤定音,不会受到过多经济水平方面的掣肘。
3.群众方面
据不正式统计,截止2016年底,佛山市常住人口已达800万,较多人会选择参与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而由于耕地减少,农民人数比例也在逐渐下降,参与新农合医保的人数比例不算太高,因此将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整合才是佛山市医保整合的难题。《意见》的,也正好给予了佛山市政府解决医保整合难题的决心。
二、医保整合的未解决问题
1.基金监管
《改革方案》中详细罗列了整合的方案,缴费标准等等一系列详细的事项,但是唯独基金监管问题却是寥寥几句带过。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的整合,肯定会牵涉到大量的基金整合问题。如何保障在整合过程中和整合后的医保基金的合理利用,《改革方案》并没有提供详细的解决方案。而这方面的问题,才是缴费人群最关心的问题。不是出了问题之后的官方道歉,而是对待可能出现问题的未雨绸缪的态度。在基金监管方面,政府部门不应该既做运动员又充当裁判员,应该合理引入第三方的监管,专业人士和社会人士的监管,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2.全面参保问题
m然佛山常住人口已超800万,但是流动人口数目多,实际上参保人数比例并不高。根据《2015年佛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提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277.74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207.00万人”[2]。参保人数比例不足七成,这跟实现全民医保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改革方案》中只是简单提到“引导居民积极参保”,没有提到如何提高居民参保比例的具体措施。虽然参加医疗保险是个人自愿行为,国家并没有强制要求。但是关乎国民的基本权利,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全民参保的重要性,甚至在某些时候可以加入“强制性”措施。
三、结语
佛山市政府的《改革方案》,能够快速落实并执行,得益于当地的有利条件。而这份《改革方案》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城镇居民医保和城镇职工医保整合的背后,还是存在较多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难题,需要更多时间考察和研究。因此《改革方案》的意义,只是医疗改革的一个转折点,还远远不是医疗改革的终点。
一、水利工程征地移民监理的概念
水利工程征地移民监理,是指在水利工程建设征地移民活动中,征地移民监理单位接受业主或有关单位的委托和授权,依据国家批准的工程移民文件、法律法规及有关合同、协议、责任等合法文件而进行的监督管理活动。
水利工程征地移民监理旨在实现移民活动的目标,根据委托方的要求,监理的工作范围和内容,既可以是全方位、全过程监理,也可以是阶段性的监理,还可以是具有某种特殊目的的专项监理。免费论文参考网。
二、水利工程征地移民监理服务的主要内容与主要工作
1、水利工程征地移民监理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个人补偿费的按时足额兑现、土地补偿费的有效使用;农村移民居民点建设、农村移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移民生产安置措施落实和生产项目的实施;集镇搬迁建设;专业项目的恢复建设;移民按计划搬迁安置;附着物清除进度;征地移民实施过程中档案资料(包括音像)收集;参与征地移民实施方案的制定;配合审计和检查;临时用地复垦实施;参加征地移民各阶段验收等。
2、水利工程征地移民监理服务的主要工作
(1)水利工程征地移民实施进度控制方面
1)根据工程进度的总体要求,审核实施方案提交的总进度计划、阶段计划和详细的年度工作计划,并提出控制性进度目标和实施计划,督促实施方采取切实措施,实现合同的工期目标要求。当实施进度发生较大偏差时,及时向发包人提出调整控制性进度计划意见,经发包人批准后,完成进度计划的调整。
2)对实施方编制的征地移民实施方案和有关问题提出审核意见。
3)根据批准的征地移民实施计划和专业项目恢复建设方案,对各类移民安置项目的实施进度进行监控。重点控制农村移民村庄和散迁户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建房进度;农村移民生产用地拨付和生产开发的实施进度;移民安置区专业项目建设实施进度;集镇迁建实施进度。及时向发包人反映征地移民计划的执行情况。
4)对勘测定界单位征地界桩埋设进度进行控制。
(2)水利工程征地移民质量控制方面
1)协助发包人审查实施方提交的征地移民实施方案和质量保证体系,并监督实施。
2)按照移民安置的综合质量目标控制移民安置实施质量;检查移民安置有关工程质量的监理和监督工作;综合检测移民安置质量及生产、生活水平,并做出总体评价。
3)对移民安置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责令整改。对移民安置工作中存在突出问题和发生重大事件及时报告,在进行必要的调查后,提交专题报告。
4)对征地界桩埋设质量数量进行控制,向发包人提交专题报告。
5)参与各阶段的专项验收和移民安置验收,并提交各相应阶段的监理报告,移民工程竣工验收时,提交《征地移民监理质量评估报告》。
(3)水利工程征地移民投资控制方面
1)监督征地移民补偿资金的拨付、使用。分项检查项目资金使用及资金分配公告情况;定点抽查移民个人补偿费的兑现。
2)协助发包人审查征地移民超出概算部分项目内容。
3)督促征地移民补偿资金按计划及时到位,检查资金的使用情况,监督实施方按审定的规模、标准和投资进行实施。
4)参与移民安置规划设计成果审核以及漏项、设计方案变更等审查,提出监理意见。免费论文参考网。
(4)监理信息管理制度
对水利工程征地移民专业项目和移民安置工程建设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定期编制移民监理工作报告,及时上报重大问题。免费论文参考网。应在发包人要求的时间内向发包人提交征地移民监理实施细则和合同条款中规定的文件资料。
(5)合同的管理
协助发包人组织各项移民工程合同的签订,并在合同实施过程中管理合同,包括合同管理、会议管理、支付款项、合同变更、违约、索赔及风险分担、合同争议协调等。
(6)集镇和专业项目的恢复建设
全面管理集镇和专业项目承建合同,就实施方选择的分包商资格及分包项目进行审查批准;协助或代表发包人答复实施方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宏观控制各集镇和专业项目恢复建设实施进度、质量和造价,进行安全监督检查;主持监理合同授权范围内集镇和专业项目恢复建设各方协调工作;参与集镇和专业项目恢复建设的验收工作。
三、水利工程征地移民监理的外部协调
水利工程征地移民项目系统与外部的关系,主要是发包人与外部单位的合同关系,因此,水利工程征地移民与外部关系的协调内容,主要是相互配合,界定各方的权利、职责和义务,共同保证工程移民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
在与外部关系的协调过程中,水利工程征地移民监理协调工作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在不同的阶段也各不相同。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水利工程征地移民监理的介入主要是在征地移民工作的实施过程中。
1、进度问题的协调
进度问题的协调内容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地面附着物清除进度的协调,另一个方面是征地移民资金发放进度协调。对地面附着物清除进度的协调,实践证明,有两项协调工作很有效:一是与发包人共同商定以及网络计划,并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作为衡量工程进度的依据;二是设立奖励机制,调动地方政府或工程办事机构工作的积极性。
2、合同争议的协调
在水利征地移民监理协调中,合同争议的协调主要体现在单项移民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单项移民工程诸如专项迁建合同纠纷、临时用地复垦合同纠纷等,首先应协调解决,协调不成时才向合同管理机关申请调解或仲裁。对仲裁决定不服时,可在收到裁决书15日内诉请人民法院审判决定。
3、与设计单位关系的协调
在水利工程征地移民工作中,设计单位负责工程影响人口和实物等指标的认定、区域环境容量的分析和移民规划的编制等一系列工作。与设计单位保持良好的工作联系是十分必要的。协调好与设计单位的工作关系,能够为征地移民实施提供良好的技术环境,在征地移民实施中能够对移民安置规划编制的前提、环境容量制约因素、规划所使用的政策、规范标准等依据和规划的目标等情况有一个全面客观的了解。能够在移民安置中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和少走不必要的弯路。协调的方法有进行设计交底、召开工作例会和文件往来等。
4、其他关系的协调
水利工程征地移民资金收支一般都需要依靠各级银行及其业务网点进行,移民资金按进度拨付需要银行的配合。因此,有必要在征地移民实施初期对资金的拨付条件、标准和方式与银行进行协调;在外业调查开始时间和进行过程中以及界桩埋设的时间,需要与勘测定界单位进行协调。
【参考文献】1、左平,苏青,龚银辉.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监理与检测评估〔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4
中图分类号:D63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932066
1 引言
扶贫移民是在政府和其他机构或个人的组织协调下,使贫困人口摆脱现实的恶劣生存状态获得较好的发展条件与发展环境而进行的一种人口迁移活动,是基于扶贫、脱贫的目的而进行的移民[1]。,近年来在帮助贫困地区人们摆脱贫困,改善生活,实现致富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移民组织形式可概括为3种类型,即自发性移民、政府组织移民和企业参与移民搬迁3种类型[2]。本文以宋家沟村企业参与型移民模式为案例,从移民过程中迁移地域与空间距离的长短、移民主体在迁移中的地位、移民集散程度、谋生方式和从事行业的产业安置和移民后期开发6个方面对案例进行分析,探讨移民后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中的不足之处,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2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文中用到的数据是基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贫困地区大规模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式自愿性生态扶贫移民模式研究”问卷调查数据汇总得来。对岢岚县宋家沟乡宋家沟村进行了抽样调查,共做了18份调查问卷,均为有效问卷。
2.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有问卷调查法、统计法。
3 案例分析
以岢岚县宋家沟乡的宋家沟村为例,从移民过程中迁移地域与空间距离的长短、移民主体在迁移中的地位、移民集散程度、谋生方式和从事行业的产业安置和移民后期开发6个方面对移民现状展开分析。
3.1 宋家沟村移民概况
宋家沟村为岢岚县宋家沟乡的一个行政村,只包含宋家沟村一个自然村。从2009年开始筹划移民工作,主要接收本乡镇甘沟村(甘沟村处在海拔2000多米的山区,农业生产极为困难,每667m2地1a只能产粮食200kg,农民只能勉强维持温饱)的移民户,到目前为止,移民工作告一段落,共接收移民户25户,从甘沟移来12户,其余均为本村村民的村内迁移。移民工作分2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也就是2010年移入8户,第2阶段即2011年迁入17户。迁入地住宅由政府同意施工建成,只需移民户出7万元,每户移民在迁入地就都拥有4间砖瓦房,附带1座温室大棚、1个羊圈、1个庭院。具体移民情况见表1。
3.2 迁移地域与空间距离
从地域上考虑包含以下类型,村内搬迁、乡镇内搬迁、县内搬迁、跨县搬迁、跨地区搬迁和跨省搬迁;从空间距离上可分为就地迁移和易地迁移,长距离与短距离移民这4种类型。但是在实际过程中还是得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搬迁模式。张小民(2008)在研究陕西省移民时,根据移民距离分出近距离迁移(100km)[3],从迁移地域与空间距离的长短而言,宋家沟村主要是针对本乡镇甘沟村的移民,甘沟村距离宋家沟村25~35km,可知宋家沟村的移民为中等距离的迁移。
近些年虽然国家加大了种地补助,但种地的收益依然是各种收入来源渠道中最少的。而对于从25km外的甘沟迁移过来的村民,他们的耕地均在原村,无形之间增加了种地成本,收入来源一定程度上就减少了。除此之外,2010年入住的这批农户院子中的大棚由于质量不好,冬季温室内温度无法保证植物生长,所以并不能真正发挥温室大棚的效益,不能从实质上增加农民收入。
3.3 移民工作的主导力量
从我国扶贫移民的主导力量来看,我国移民主要有政府主导型、居民自主型和企业参与型[2]。目前,政府操控型移民是占主导地位的模式,居民自主性移民还是并不多见的形式,企业参与型移民也处于探索试验阶段[4]。目前移民的主要推动者和实施者是政府,移民自身尚未成为移民选择的决定主体,主张变革现行政府操控型移民模式为居民自主性移民模式[5]。
从移民工作的主导力量而言,宋家沟村属于企业参与型,即扶贫办、发改委和白曹家沟的私人企业,三方注资修房、扩路、建大棚,为解决搬迁难题,县里专门出台了扶贫政策,每户的搬迁费用政府负担一半、农户负担一半。每户只需缴纳7万元即可入住。政府为解决农户资金紧张的问题,出面为农户在信用社无息贷款3万元/户,减免一年利息。这种模式属于张志辽(2005)论文中提到的目前我国生态移民处于探索试验阶段的企业参与型移民。该模式能从最大程度上整合社会资源,财政投入、部门协同、社会赞助、信贷扶持,各方力量共同帮助贫困群众走出大山。
3.4 移民集散
学术界根据移民规模把移民分为集中搬迁与分散搬迁模式、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等形式。
在移民集散方面,宋家沟村属于分散搬迁与集中安置的形式。宋家沟村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耕地肥沃,农业生产条件优越,从2009年开始,县里统一协调周边的甘沟村、东场沟等迁移至此。搬迁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宋家沟村的搬迁自主选择权为100%,也就是说不存在强制搬迁现象,完全由村民自己的意愿决定。虽然政府提议帮大家无息贷款一部分,但大部分村民还是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只能放弃搬迁。加入搬迁的均是有一定积蓄的富户,导致最终搬出来的农户比较少。
在移民安置方面,县政府通过扩建中心村镇建设了宋家沟乡宋家沟移民新村,移民集中有序的安置在新村内,还配备了小广场。
总体来说扶贫移民改善了移民户的生活环境,提高了移民户的生活水平。
3.5 谋生方式和从事行业的产业安置
对于移民户来说生态移民之后收入来源与维持生计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一定意义上这一问题的解决关系到移民的成败。如果移民后居民的收入来源方式增多,劳动力基本都能就业,那么居民的生活水平就会提高,对于移民的满意度就会提升,如果满意度提升了,那么这个移民至少在移民安置后期生活方面有了成效,某种程度上也保护了原来居住地的生态环境,达到了生态移民的目的。扶贫移民与生态移民是分不开的,通过移民实现生态改善与扶贫的“一石二鸟”策略,大部分生态移民工程都是与扶贫工程是结合在一起实施的,扶贫的对象也是生态移民的对象[6],而扶贫移民工程中改善迁移户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使得迁出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搬迁前后移民户的总体收入有了显著的增加(见表1),但是移民户的谋生方式和从事行业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见表2),为了使得移民搬迁后能稳得住,考虑到移民户回迁出地种地太远,在搬迁之前就为每户移民都配备了温室大棚,希望大棚能成为移民户增收的一种方式,切实站在农民角度想问题。政策虽好,但在实际落实中却遇到了问题,不能让迁移户真正受益。2010年入住的这8户移民院内的大棚由于质量不过关,无法在冬季保证植物生长需要的温度,所以无法发挥大棚的真正作用。而2011年的入住的这部分移民大棚质量很实用,能够达到为人们增收的目的。
结合表2和图1可以看出,移民前后从甘沟村来的移民户收入来源构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搬迁前养殖业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占总收入比例的31.68%,远远高于其他2个村;移民后甘沟村收入来源中打工占的比例最大,养殖业占的比例最小,打工成了主要的收入来源。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2点,搬迁前当地有很大的生存空间,能够自由放牧,以种地为主的土地经营一定意义上为牲畜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如秸秆、玉米和草等。而搬迁后这些有利于发展畜牧业的条件都没有了,养殖业就发展不起来了;搬迁前甘沟离县城20km路,农闲时间不多,去县城打工也不方便,而搬迁后到县城的距离大大缩短,比较方便外出打工,而且农闲时间特别多,也有时间出去打工。
3.6 移民后期开发
移民后期的开发关系着移民区今后的发展方向。在众多的实践中经过总结共有下列开发模式,城镇化开发模式、产业开发模式、产业与城镇化开发模式相结合、区域特色开发模式等四大类型。宋家沟村考虑到移民区后期的发展,为移民户修建的一排排蔬菜大棚,这些大棚位于209国道旁,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大棚中间点缀着整齐划一的砖瓦房,非常的醒目。蔬菜大棚的修建想给移民户增收;也可以通过新型农业促进当地农业观光旅游业的发展,走产业与城镇化想结合的开发模式。
但在后期开发的蔬菜大棚质量问题上,政府没有严格把关,导致没有达到预期给移民户增收的目的,反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4 移民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4.1 存在的问题
根据上述分析,宋家沟村的移民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4.1.1 政府的政策非常实在
不仅想改变移民户的居住环境,也想让迁移户能稳得住,修建温室大棚,让移民户无后顾之忧,但在实际落实中却大打折扣,第一批大温室大棚的由于质量关没把好,造成了冬季温室大棚内的温度无法保证植物生长需要,最终都成了摆设。
4.1.2 虽然也考虑到移民户的养殖需求
每个移民户都配备了一个圈舍,但没合理地预测到实际运作中的效果,最终大量圈舍空闲,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4.1.3 当初把甘沟划入迁移村考虑到2个原因
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但在实践过程中只是一部分中上等家庭的农户迁移出来,还有一部分贫困户依然按固有的生活习惯在原村生活,这并未达到迁移的最初目标。
4.2 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4.2.1 在以后的实践中应加强对统一修建工程的质量验收
建立政府、企业组织者相互监督督促机制,必须保证工程的质量,杜绝这种豆腐渣工程的出现,最大限度的为移民户的利益着想。
4.2.2 在实际构想中,要立足实际,多观察,多思考
加强对迁出地村民的调查研究与评估,找出最适合迁出地移民的对策,正确估量移民户的数量及生产能力,最大限度的使得预测接近事实,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4.2.3 在移民之初深入调查了解迁出地村民的搬迁意愿与搬迁成本的承受能力
依据调查评价结果制定搬迁计划,使尽可能多的村民可以搬得起,给迁出地留有足够的生态恢复空间,在以后的移民实践中紧紧围绕移民的目的展开,加强探索,争取能找到一条“一石二鸟”的路子,既能最大限度地改善当地生态,又能使得迁出地村民搬得起,在迁入地稳得住,提高移民户生活水平。
5 结论
宋家沟村的移民工程虽存在不少问题,但也有很多值得推广的地方。该项工程集合了政府和社会企业的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来推动移民的发展是很好地模式,在以后的实践中应尽可能推广,鼓励社会企业家投入到移民的支撑工作中来,在以后的移民工作中很大程度的整合政府、移民和社会3大资源,发挥政府、移民和社会3大机制作用。
参考文献
[1]施国庆,郑瑞强.扶贫移民:一种扶贫工作新思路[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4,04(8),68-75.
[2]张爱国.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移民研究文献综述[M],2014.
[3]张小民.西部地区生态移民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4]张志辽.生态移民的缔约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8):149-153.
农民工,是我国的特有名词,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者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而其子女则被称为“农民工子女”。农民工子女主要分为“留守子女”与“随迁子女”两大部分;文章主要以“随迁子女”为研究对象,即因为父母离开户籍所在地到异地工作,随同父母来到异地生活、学习的6至14周岁未成年子女;农民工随迁子女虽能与父母共同生活,但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城市社会的陌生感以及与城市居民的双向排斥,其适应与融入城市的能力与主动性受到打击与挫败,造成其在城市融入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境和障碍。本文以跟随父母来到上海市松江区的随迁农民工随迁子女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上海城市融入方面所遇到的困境与障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上海作为我国国际性的大都市,以其强大的吸引力吸引着全国各地大量的农民工来沪打工就业;近些年来,进入上海的农民工则逐渐以“拖家带口”的方式,把子女也带入上海,有的农民工子女甚至就出生在上海,这些农民工子女在上海生活、学习和成长,这就意味着他们在社会化初级阶段的人生道路与其父辈截然不同。随着大量农民工子女的到来,由此引起的农民工子女城市社会融入问题表现愈加突出和明显。针对这个问题,有许多学者在理论和实务上都曾做过研究和探索,大致可从以下国内外两方面做出述评:
一、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国际学界关于移民适应问题的研究是我国学界关于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研究的重要理论背景。最早的社会融入研究是从西方社会融合理论开始的,用来理解和解释西方移民在社会的经济成就、行为适应、文化融合、身份认同的过程和结果。通过对相关理论文献的查阅,有“融合论”、社会认同的理论和社会适应的理论等三种理论较具代表性。
(一)“融合论”
“融合论”理论最早由二十世纪初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帕克和博格斯提出。他们认为,融合就是“个体或群体互相渗透、相互融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共享历史和经验,相互获得对方的记忆、情感、态度,最终整合于一个共同的文化生活之中”。“融合论”把融合过程和内容系统地划分经济竞争、政治冲突、社会调节和文化融合等四种社会互动形式。
(二)社会认同的理论研究
社会认同理论是Tajfel等人提出的,其认为对社会认同的追求是群体间冲突和歧视的根源所在,即对属于某群体的意识会强烈的影响着我们的知觉、态度和行为。他采用“最低限度群体”范式实验验证了社会认同理论现实存在的科学性与可行性。Tajfel的社会认同理论揭示了群际行为的内在心理机制,社会认同理论首次把人际和群际行为进行了区分,并把认同在个体和群体层次上区分为个体认同和社会认同两种自我知觉水平。另外社会认同理论还对人际比较和群际比较,个体自尊和社会自尊进行了区分。社会认同理论把“社会的”理解为在群体关系背景之下的,认同是在群体关系中产生的,把个体对群体的认同放在核心位置,从而更深刻的揭示了社会心理的实质。
(三)社会适应的理论研究
高斯席德(美国社会学家)在其所著的《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移民》一书中表达了关于社会适应的理论观点:“移民的适应可以界定为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移民对变化了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做出反应。从农村到城市常常包含了这三个方面”。在书中,高斯席德强调社会适应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他强调应该将社会适应理解为在新的环境中移民本身的行为,以及在变化的环境中移民所进行的持续的行为调适过程。
二、国内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一)针对农民工的相关理论研究
不可否认,我国的农民工子女城市融入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大批学者的关注;大多数学者是从农民工这个角度为切入点,提出了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城市融入的层次和内涵。普遍认同的是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融入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他们认为农民工子女城市融入与否,最重要的是看其父母是否在城市找到相对稳定的职业,以及该职业在与城市居民沟通交流时所附加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地位,还有就是农民工与当地人交往中可能接受并形成新的、与当地人相同的价值观。因此,学者田凯提出农民工子女的城市融入包括三个层面: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心理层面或文化层面。学者申振东则进一步认为这三大层面的相互关系应该是层层递进的。还有不少学者从文化适应的角度出发,认为目前城市对农民工的社会排斥强,对于新到一个文化环境的个体来说,其文化适应的必然结果是被主流文化所同化而最高层次的城市融入,所以他们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融入这是应从心理文化层面上的融入。
(二)针对农民工子女本身的相关理论研究
1.家庭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为纽带的基本社会单位,家庭也是个体出生后接受社会化过程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家庭内部环境、氛围、家庭关系的变化、父母的言行与态度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这些未成年的子女们。侯娟、邹泓(2009)的研究说明了家庭亲密度对外来农民工子女城市生活满意度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农民工子女与家人的关系是否密切,是否彼此了解支持是其在城市生活中是否感到幸福快乐以及满意的重要因素。在农民工子女城市融入过程中,虽然更多地会是体现出一种行为规范、心理特征、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的变化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工的家庭经济能力能为其子女提供多少物质基础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由于农民工家庭经济收入普遍较低,能够为孩子提供的十分有限。家庭收入的有限性客观上限制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教育上的投资,这就直接决定了农民工对其子女就读学校、教育投资等教育方面的经济支撑能力。薛笑甜(2012)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农民工文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对其下一代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方式。另外,张学东(2009)通过对农民工居住环境和条件进行研究认为,其居住环境大多是城中村、城郊结合部,条件差、环境乱、空间小,公共活动参与机会低,在加上农民工工作时间和性质的不确定,以及工作地点的频繁变动,造成了“无序化的家庭生活”。
2.社会
社会是一个宏观概念,但具体梳理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中是如何进行社会互动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城市居民的接纳程度等等客观课分析因素。目前,国内已经有许多学者对国家以及各地政府出台的针对外来农民工以及子女的各种政策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我国长期实行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导致目前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产生,进而进一步导致了我国特有的农民工及其伴生现象的出现,例大部分农民工是没有与劳动用人单位签署劳资保障协议的,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城市所涉及的入学就读、看病就医等等都无法正常的获取相关社会资源,另外还有学者甚至提出某些制度性或限制性政策因素则已经成为影响农民工子女社会认同的根本原因。在城市居民的接纳程度方面,吴新慧(2004)通过研究发现,城市居民对外来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文化排斥和心理排斥极易导致农民工子女形成边缘化的城市归属感,产生出更多的被歧视感和被剥夺感以及对城市的敌对态度。
3.教育
教育是每一位未成年人社会化的必经过程。对于跟随父母来到城市,并且在城市生活和成长的农民工子女而言,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学习知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他们同过在城市里接受教育,了解和认知所在城市的生活与文化,并逐步融入其中。学校是农民工子女在城市里接受教育的最重要媒介,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社会组织,是孩子成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它作为农民工子女经常所在的区域,同样对其城市社会认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对学校的研究理论成果中,杰(2010)认为农民子女在流入地的接受教育形式有三种,一是在流入地公立学校借读,并且他认为这是各地区接受农民工子女入学的主要渠道;二是在民办私立学校,这类学校的收费较高,不符合农民工家庭的经济支撑能力;第三就是农民工子弟学校,他认为民工学校作为我国社会变迁过程中教育的过渡性产物,在未来近十年内是还会存在的。另外,虽然农民工子弟学校收费相对较低,但是相对于公办学校而言,这些学校设备和师资力量方面相当薄弱,并且又得不到有关部门的承认,它们的管理和服务都是存在相当大的问题的。
三、结语
目前国内在农民工子女城市融入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对农民工及其子女,以及城市融入这三个概念的内涵和层次展开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另一方面以农民工子女城市融入过程中三个重要外部因素(即家庭、社会、教育)进行研究,分析农民工家庭的经济(收入水平、居住环境)和其自身文化水平等等对其子女城市融入的影响,以及从社会(政策制度因素、社会排斥问题)和教育(学校环境、师资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农民工子女的城市融入状况不容乐观。但是,笔者通过对现有研究进行分析发现以下几点不足之处:一是大多数学者的研究侧重从某一因素单独展开讨论并进行分析,并未将其他可能存在的因素共同综合在一起进行讨论分析;农民工子女城市融入问题是一个多因素、多维度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仅仅针对其中某个问题进行单独讨论和分析,会出现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结论出现;二是现有研究大多数是针对农民工子女城市融入问题的外部因素(家庭、社会、教育等),缺乏从农民工子女自身角度的理论研究;自身维度是针对农民工子女本身而言的,家庭、社会、教育都是外界影响因素,虽然会产生影响因素,但最终决定其是否真正融入城市,还是农民工子女自身的影响最重要。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本文是对上海市的外来农民工子女城市融入现状展开分析和研究,找出其在融入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中遭遇的困境和障碍,以期最后能在农民工子女如何融入上海提出具有科学、合理及可行的建议,那么就应该理论结合实际、把农工子女城市融入过程中的外部影响因素(家庭、社会、教育)与内部影响因素(农民工子女自身)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讨论,完成更具科学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的上海市农民工子女城市融入问题研究的理论报告。
参考文献
[1] 黄晓燕.外来工子女的城市融入状况与政策调适[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2] 袁巧玲.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入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
[3] 项继权.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选择与制度保障[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
[4]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发展研究部课题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措施研究[J].教育研究, 2007(4).
[5] 易承志.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问题的政府治理[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
[6] 张文婷.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受教育权保护[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注:本研究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征地拆迁移民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的机制研究”(07ASH010)阶段成果之一。
韩振燕(1965—),女,安徽蒙城人,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
杨柳(1984—),女,贵州黎平人,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工程移民与社会保障
通讯地址:江苏省南京市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10098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zhenyan_han@126.com
贵州水电移民社会稳定影响因素探析
一、引言
贵州是“西电东送”项目实施的重点省份,大规模的水电开发带来了大规模的移民。经水利部核定,截止2006年6月30日,贵州省大中型水库移民现状人口为51.2万人,其中城镇居民和农转非安置移民7.51万人,农村搬迁移民即后期扶持人口4.69万人,设计水库82座,其中水电工程20座,移民33.98万人;水利工程62座,移民9.71万人。加上小型水库移民现状人口18.38万人和次后开工建设的光照、彭水、思林、沙陀、白市、董箐等大型电站和20多座中型电站,到2010年,全省水库移民人数将达80万人。而长期以来,由于地理位置等自然条件的限制,贵州省经济不发达,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土地资源匮乏,面对如此数量的移民,遗留问题较多,主要体现在农村人口多、少数民族比例大;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边缘化问题严重;移民安置容量紧张等等。移民已经成为弱势群体中的最弱势群体,移民群体性事件时常发生,其突发性和频发性给社会和人民造成了灾害,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会稳定是移民重建与发展的根本保证。贵州水电移民的总体形势是稳定的,但是同时由于各种原因,仍然有少数人对水电工程移民缺乏理解,对移民工作持不配合的态度。因而时有不稳定现象发生。出现诸如移民集体上访、冲击地方政府、冲击施工现场、聚众游行等事件。为此,笔者曾于2008年9月下旬在贵州进行水电移民社会稳定情况调查,调查的水电工程主要涉及贵州省毕节地区的A水电站、贵州省遵义县B水电站、贵州省余庆县境内的C电站坝址和贵州省剑河县的D水电站。调查通过深入访谈、问卷调查、座谈会、文献资料收集等方式展开。共召开县级座谈会6次,村级座谈会10次;深入访谈20余人次,问卷调查采用按不同的水电工程安置人数按比例随机抽样调查,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26份,其中移民调查问卷65份、移民干部调查问卷46份、非移民调查问卷15份,分别占总抽样的51.59%、36.51%、11.90%,本文处理数据源于SPASS统计分析结果。
二、影响水电移民社会稳定的因素
影响水电移民社会稳定的因素很多,从贵州省水电移民的具体情况来看,影响移民社会稳定的因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因素,包括移民过程中部分移民的利益受损和移民搬迁后收入减少,生活质量下降;二是政策因素,主要是表现为移民政策不一,导致移民互相攀比,心理不平衡,现行部分移民政策及有关法规的规定不合理等;三是环境因素,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及地质灾害等;四是心理因素,包括移民诉求高,存在的攀比心理及特殊移民心理,移民搬迁后产生的挫折心理(又称相对剥夺感)是导致移民社会不稳定事件的心理条件;五是其他因素,如由于职能部门的工作方法不当引发的矛盾。等等。其中,移民利益受损以及搬迁后生活质量下降是导致移民社会不稳定的根本原因。换句话说,经济因素是引发移民群体性事件的根源。
1、经济因素是移民社会稳定的根本
经济因素,是导致水电移民社会不稳定的直接因素和根本原因。由于各种原因,部分水电移民搬迁过程中利益受损,搬迁后生活困难。这些移民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常常采取一些非正常的手段,如集体上访、冲击施工现场之类的移民群体性事件,影响到库区的社会稳定。
(1)移民搬迁后收入减少,生活质量下降
因水电工程而迁移的移民在搬迁以后,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短期内仍相对较差,大部分移民的土地数量和年收入都在减少,而年支出却在增加。有一定数量的移民生活困难,生产生活水平较低,解决温饱还是首要问题。
根据调查的结果分析显示,目前部分移民家庭的收入水平因土地数量减少而较低。移民家庭年收入、家庭年支出和土地总数的统计描述如表1所示。
表1目前移民家庭年收入、家庭年支出和土地总数统计量(2008年)
家庭年收入
家庭年支出
土地总数
N
有效
65
65
64
缺失
1
均值
16919.6154
11072.9077
3.0352
标准差
14415.82021
8594.53167
3.11564
方差
2.078E8
7.387E7
9.707
偏度
2.029
1.732
1.488
偏度的标准误
.297
.297
.299
峰度
6.981
4.458
2.850
峰度的标准误
.586
.586
.590
极小值
.00
.00
.00
极大值
笔者根据在水电站规划、建设、运营中的工作经验,结合实际开展工作,就水电站项目后评价中的利率、移民征地安置补偿、电价等因素进行梳理,对工程投资与生产运营环节的关键要点进行分析,为相关电站投资决策提供帮助,促进投资者科学分析,规避风险。
1 利率因素
水电站投资较大,工期较长,工程概算中利息支出约占总投资的10%左右,控制好贷款利率水平是控制总投资的关键。工程建设期的贷款利息依据资金流、资本金平均投入,按照年利率的复利进行测算。建设期内人民银行五年以上的中长期贷款年利率一般都有相应的调息政策,为科学合理地预测利息支出,水电站项目的投资者对于利率的预测要考虑到以下的因素:
1.1 分年度的项目投资计划表是确保利息合理支出的基础,同时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通过运用有效的合同约束条款对工程款、物资设备款进行有步骤地支付,可以确保年度资金计划的准确性。
1.2 项目贷款合同的签订建议采用随人民银行公布的中长期贷款利率。因为水电站的建设工期一般较长,3-5年以上,而业主单位对于国际经济态势、国内货币政策的把握不准,签订这种浮动的利率约定合同,可以对水电站投资的资金总成本进行控制。
1.3 在水电站的实际建设中,业主单位应根据项目特性灵活运用政策性银行的技援搭桥贷款,中国农业银行的扶贫贷款资金以及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银行兑汇票、协定存款帐户等金融工具,从而节约利息支出。
2 移民征地安置补偿因素
移民工作在水电站的建设中一直是一个特殊而敏感的话题,特别是水库淹没的投资概算政策性强,参照设计规范审查通过的补偿范围、基数、标准等往往与安置实施实际执行存在偏差。这主要是因为淹没区域的地方政府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逐年公布的补偿标准文件与设计规范存在较大差异,对于土地的分类、林地和未利用地的补偿方式都不相同。所以,借鉴同时期水电站的实际补偿范围、倍数对移民投资概算进行修正才能满足实际移民工作需求,确保工程进度未因移民工作受阻。
3 电价因素
上网电价是制约水电站效益的关键因素。在目前的电价申报与核准体制下,各地省市物价局、电网公司、发电企业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上网电价承受能力存在博弈。物价局在核定上网电价时,通常会根据某个电站的总投资、库容、装机规模、发电量和一系列的社会平均成本来反推其上网电价。在水电站投资决策中,对于新电站推算的上网电价一定要参照近期实际的上网平均电价,来测算投资回收期。
目前设计单位编写的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测算的上网电价通常为不含税电价,而物价局批准的为含税上网电价。这往往在项目评估决策时容易被忽视,特别需要引起水电站投资者的重视,需对评估电价进行同口径还原,提供真实的决策依据。
一般电站在投运初期都很少能获得设计平均电价,所以运营初期多为亏损,这与可研报告中的25年经营效益的平均推算又存在偏差。水电站多作为电网的主力调峰电站承担了重大的调峰、调频任务,因此无功、空转较多。但是因电网调峰、调频的补偿方案一直未正式出台执行,所以无法在上网电费上得到补偿。
作为经营者,必须要有足够的现金流来就应对这种差异。随着电价的稳步增长,经济效益会越来越好,来平衡投运前期的亏损,综合多年的经济效益。
4 水资源费和库区维护费
在水电站的经济评价中,总成本费用主要考虑了折旧费、修理费、工程保险费、职工工资及福利费、劳保统筹和住房公积金、材料费、库区维护费和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利息支出及其它费用。库区维护费多按厂供电量0.001元/千瓦时计算,移民后期扶持基金从工程竣工后开始按400元/人.年提取,共提取10年,水资源费是暂未考虑的。
而笔者参与的几个水电站从投产以来,水资源费的开征从0.001元/千瓦时 目前逐步提高到0.008元/千瓦时,而且还有上涨趋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各省市的水资源管理条例、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规定??,?凡利用取水工程或者设施直接从江河(溪流)、湖泊或者地下水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应按照有关规定缴纳水资源费。
财综〔2007〕26号《大中型水库库区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库区基金从自有发电收入的大中型水库发电收入中筹集,根据水库实际上网销售电量,按不高于8厘/千瓦时的标准征收。库区基金属于政府性基金,实行分省统筹,纳入财政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其中,省级辖区内大中型水库的库区基金,由省级财政部门负责征收;各省市库区维护费标准多按厂供电量0.008元/千瓦时征收。投资概算中按厂供电量0.001元/千瓦时计算明显偏低。
鉴于水资源费和库区维护费密切与上网电量挂钩,对于新电站的效益分析都应考虑到这些政策性因素调整的差异,目前每千瓦时0.15元的固定成本压力是经营者必须自行消化的。
5 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
在经济评价中,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都未列入成本。根据项目后评价分析,这两者因素影响较大,应在投资决策中单列分析。
水电站由于占地面积广,加上国家对土地稀缺资源的调控,且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级税额标准呈增长趋势,所以土地使用税是经营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税金。
根据[89]国税地字第013号文件《国家税务局对关于电力行业征免土地使用税问题的规定》及[89]国税地字第044号文件《国家税务局对的复函》,国税地字[1989]第140号文件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关于土地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补充规定》的文件精神,对水库库区用地,免征土地使用税;对企业范围内的荒山、林地、湖泊等占地,尚未利用的,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税务局审批,可暂免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但坝区征收土地使用税是不能减免的,坝区的涉税面积也较大,税额标准高,这部分税金在经济评价中都未涉及,但在电站运营期是需按年缴纳的。
从2006年1月起,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具备房屋功能的地下建筑征收房产税的通知,凡在房产税征收范围内的具备房屋功能的地下建筑,包括与地上房屋相连的地下建筑以及完全建在地面以下建筑、地下人防设施等,均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征收房产税。水电站的地下厂房都纳入了房产税的征收范围。虽然业内一直对水电站的地下厂房征收房产税有异议,无论是从地下厂房工程结构特点(结构形态、施工组织、投资造价、功能形态),水电站临时工程费用的分摊还是从国家的能源政策、清洁能源的长远发展、水电产业的政策导向来看都不适宜,但是财税[2005]181号的要求从2006年1月起已经执行。对于造价较高的地下厂房和综合办公楼等都应计算缴纳房产税。
6 流域水情分析
来水量、发电用水量与发电量之间的相关性密切,相关密切程度高,充分体现了水电“以水定电”的特性。从电站运行结果来看,来水量是制约电站发电及经济效益最根本的因素.所以投资前的水情与水情资料的收集、分析相当重要.
水电站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水文气象情报站网站所进行的水文气象要素观测项目包括:雨量、水位、流量等。从流域洪水特点及传播时间可以看出:要充分利用电站洪水预报系统提供短期预报的水情信息,提前1-2天预知每一次洪水过程。即便在电站洪水预报系统失灵,也可充分发挥水文站的作用,人工点绘洪水过程线,也可提前5-7小时预知洪峰到达坝前时间和可能的入库洪量。
因此,在洪水起涨阶段,结合坝前实际运行水位,推算本次洪水可能出现的最高坝前水位,若推算造成弃水,可提前与调度沟通协调,加大机组出力运行,提前腾出库容,调蓄洪水,避免造成过多的弃水或不弃水。在洪水退水阶段,把握好蓄水时机,及时拦蓄尾洪,力争将水库蓄至较高水位, 提高水能利用率、增发电量。
7 结束语
重视项目经济后评价工作,规范管理流程
各项目建设单位必须高度重视项目经济后评价工作,并不是电站正常发电交付使用,竣工决算归档后项目建设就终结,而要在统一的指导下进行系统性地项目经济后评价工作。将此项工作纳入项目建设管理的常规性步骤。为有效地节省评估成本和时间,对于水电站这种建设周期相对较长的工程,可以在阶段性地进程中引入后评估工作,纳入项目管理的日常工作任务。为电站的经济可行性提高更可靠的保证。
注重项目后评估结果的反馈应用
中图分类号:F323.6;F2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三峡工程建设时期,实施了“百万移民工程”。目前三峡库区大规模的移民外迁已经结束,湖北、重庆两地20多个区县近140万人搬迁,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的目标。三峡库区经济基础薄弱,生态环境保护导致发展受限,如何让三峡库区移民安稳致富、从农民转变为市民、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这是“后三峡时代”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因此,破解三峡库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困境,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对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三峡库区农业转移人口现状
(一)人口结构分析
数据来源于重庆市统计局的“2013年重庆市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筛选区域范围包括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的15个区县,即重庆市渝北区、巴南区、长寿区、江津区、涪陵区、万州区、云阳县、开县、巫山县、巫溪县、奉节县、忠县、丰都县、武隆县、石柱县。共调查51527户,总样本158184人。男性81096人,占51.3%,女性77088人,占48.7%。样本的平均年龄为38岁。
从受教育程度来分析,除开未满7岁的儿童,95.7%的调查对象识字,4.3%不识字。具体来说,未上学的占4.7%,小学的占32.4%,初中的占39.8%,高中的占15%,大学专科的占5%,大学本科的占3%,研究生的占0.1%。总体来看,小学和初中文化所占比例较多,反映出三峡库区的受教育程度偏低。
(二)人口转移现状
1.户口迁移情况
三峡库区的农业转移人口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户籍仍在农村,但已经从农村迁移到城镇工作生活或在农村与城镇之间流动的农业人口,另外一类则是户籍已在城镇,且已在城镇工作生活的一小部分城镇居民。调查对象中属于“农业户口”的占64.8%,“非农业户口”的占35%,“户口待定”的占0.2%(主要是小孩)。从户籍人口来看,城镇化率仅35%。
在已登记户口的157852人中,没有离开户口登记地的占48.4%,不足一半。5%的人离开户口登记地不满半年,14.2%的离开半年至一年,16.8%的离开一年至三年,6.4%的离开三年至五年,9.1%的离开五年及以上。由此可以发现,三峡库区的人口流动性较大,有51.6%的人离开了户口登记地。上述人群离开户口登记地的最主要原因是务工经商(占48.4%),其次是拆迁或搬家(占13.9%),第三是随迁家属(占13.4%)。
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三峡库区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离开户口登记地的原因有显著差异(卡方检验的sig=0.000)。农业户口(未转为城镇户口)的人群离开户口登记地的主要原因依次是务工经商、随迁家属。而非农业户口(城镇户口)离开的最主要原因是拆迁或搬家、务工经商。由此可见,移民受三峡工程搬迁的影响较大,由于在新户口登记地找工作困难、没有归属感,所以流动性较大。
2.工作状况
从工作性质来看,除开未满15岁的调查对象(下同),22.8%从事务农工作,6.2%从事务农兼非农工作,45.3%从事非农工作,25.7%未就业。这反映出三峡库区移民一方面就业率偏低,另一方面工作领域主要集中在非农工作。
针对未就业的调查对象,90.8%未找过工作,就业意愿偏低。在最近三个月找过工作的人群中,寻找工作的主要方式依次是委托亲友找工作(40.3%)、其他(33.8%)。仅有7.8%是参加招聘会寻找工作,3.5%在职业介绍机构登记,2.9%浏览招聘广告。这表明三峡库区的失业者就业渠道主要是依靠亲缘关系寻找工作,反映出其社会资本不足。同时其利用就业服务机构的比例很低。
针对目前有从事工作的调查对象,其工作所处的行业,59.2%集中在制造业,19.1%从事建筑业,从事第三产业的占15.94%。三峡库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对库区移民的吸纳能力不足。
3.社会保险
调查对象中33.8%的人群未参加养老保险,24.8%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8.9%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3.40%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7.30%参加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80%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可以看出三峡库区居民参加养老保险的比例偏低。
3.5%的人群未参加医疗保险,54%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1.2%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2.9%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7.7%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0.7%参加公费医疗。总体看来,三峡库区居民参加医疗保险的比例很高。
不同工作性质的人群参加工伤保险的情况为:务农人群、务农兼非农工作、非农工作人群、未就业人群参加工伤保险的比例仅为1.5%、6.8%、24%、2.3%。平均参保率仅为12.2%。
二、三峡库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困境分析
2013年三峡库区的城镇化率为53.15%,低于重庆市平均水平58.34%。且从实际情况上看,目前三峡库区农业转移人口的城镇化是“不完整的城镇化”,还有许多因素阻碍着市民化的步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市民角色不清,角色转换困难
三峡库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由农民角色转换为市民角色的过程。在这一角色转化的过程中,库区农业转移人口在进入城市后,对市民这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是非常清楚。并且由于农民角色和市民角色差异大,角色转换困难,极易出现种种不适应市民生活的现象。[1]
(二)职业技能不足,难以找到非农岗位
由于三峡库区农业转移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大多是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职业技能缺乏,普遍不能达到城市劳动力就业市场的标准,找工作受到很多限制,只能从事苦累脏、收入低的工作。并且由于三峡库区受资源环境的制约,第二产业发展受限、第三产业发展比较滞后,非农就业岗位缺乏,移民在城镇就业更加困难。
(三)移民市民化动力不足,难以融入城市生活
三峡工程的库区移民搬迁是政府行为,属于被动移民。农民自身没有积极成为市民的愿望,对于城市生活他们并不觉得足够的向往。而且由于主观上不愿意适应,客观上也不太适应,因此他们在城市里仍然过着类似农村的生活。三峡库区移民在迁居到城镇生活,离开了原来的熟人圈,不习惯城市人的生活、工作和娱乐方式,又没有完全融入新的邻里关系,这些都使移民难以融入城市生活。
(四)政府对软环境重视不足
各级政府对三峡移民搬迁中的硬件设施改造落实到位,但是对移民的生产、生活和发展重视不够。首先,受三峡工程影响的企业没有及时恢复重建,经济可持续发展受到极大影响。其次,移民的就业和生活状况不容乐观,很多移民甚至没有基本的生活保障。第三,移民中青少年的教育未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部分青少年辍学。第四,尽管政府对移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有所涉及,但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没有形成完整的培训体系。
三、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建议
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向市民转化,不仅仅只是身份与地域的表层转换,更重要的是职业与生活方式升级,实现观念提升与自我发展目标,达到实质市民化。三峡库区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面临的困境,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才能破解。
第一,应深化土地流转制度改革,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发挥集聚优势,促进现代农业科技的普及和推广。同时,农业转移人口获取一定期限的土地流转收益也可以作为其市民化的资本。第二,深化户籍制度的改革,完善相关领域的配套法律法规,确定户籍管理的功能定位。第三,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为农业转移人口创业就业提供指导和帮助,使其获得平等的就业机会、就业过程、劳动报酬等。第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农业转移人口的基本生活。第五,建立多种层次的城市住房供应体系,逐步改善农业转移人口的居住条件,推进整个家庭的市民化。[2]第六,提升农业转移人口的个人素质,促进其观念的转变,变被动移民为主动移民。鼓励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尽快培养移民对城镇生活的认同感,积极融入城市。建立和健全多层次的农业转移人口培训体系、完善培训市场制度、创新培训方式与培训内容,增强农业转移人口积累人力资本的经济能力。第七,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纳。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和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
注:本论文受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市级经济学特色专业经费支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