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7:43:0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管理技术研究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峡江县属赣江中下游低山丘陵地形,丘陵面积8.4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98%,土壤多为土层深厚的红黄壤,呈酸性或微酸性,是杨梅生长最为适宜的立地条件。峡江县林业局从2005年开始实施万亩杨梅基地项目,推广优质高效杨梅良种(东魁、荸荠),推行果业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创建生态无公害果园。2006年3月,峡江县玉笥山林场1998年种植的133.3hm2杨梅生产基地被江西省农业厅认定为“江西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所生产的“玉林”牌东魁杨梅经农业部认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标识,并获得国家绿色食品标识。该县在开展杨梅种植管理技术创新进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上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
1严格杨梅种植培育技术
1.1制定技术操作规程
依照无公害果品生产标准(NY5201-2004、NY/T391-2000、GB3095、GB4285、GB5084、GB8321.1-6、GB15618),制定了《峡江县无公害杨梅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并印发至各种植户,统一实行标准化管理。
1.2基地选址
选择森林生态环境良好,生物多样性保持较好,森林茂密,空气清新,湿度适宜,方圆3km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土壤、空气、水质环境均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一级(类)标准(要求)的区域,离公路干线500m以上,远离城镇居民区、工矿企业、废弃物和废旧物资堆放地及城市生活垃圾污染源,没有或不受污染源影响,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区域,同时对土壤、空气、灌溉水质进行综合监测。
1.3合理的施肥管理
使用无公害农产品允许的有机肥、生物肥、专用复合肥,适当配合使用无机肥。在生产过程中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复合肥为补;基肥为主,追肥为补。幼树期施肥以促春、夏梢,争取实现早出梢,迅速扩大树冠为目的,一年中施基肥1次,追肥2~3次,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如腐熟厩肥、饼肥等,追肥通常使用尿素和三元复合肥。成年结果树每年施2~3次肥,分别为花前肥(1月下旬至2月下旬)、壮果肥(4月下旬至5月上旬)、采后肥(6月下旬至7月上旬)。花前肥以钾肥为主,配合适量氮肥。一般株施焦泥灰15~20kg或硫酸钾0.5~1.0kg,如花量多,可在上年11月施下,以迟效肥为主,株施草木灰或堆肥或腐熟栏肥15~20kg,加硫酸钾0.5~1.0kg。树势弱的加施适量尿素。采后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少量速效肥料,株施草木灰或堆肥或腐熟栏肥或饼肥2kg加焦泥灰10kg,树势强的,结果少的,可不施采后肥。壮果肥要看树施,挂果较多的,可株施硫酸钾1kg;对树势弱可根外追肥,用于快速补肥或补给微量元素,喷施时间宜选择阴天或傍晚。一般选用喷施宝,高效复合稀土液肥等,采前40d禁止喷施任何叶面肥。
1.4整形修剪
杨梅的树形以自然开心形为好,树体高度控制在3m以内,主枝3~4个,主枝与主干的角度45°以上。主枝上配备不同方位的副枝3~4个,副主枝上培养结果枝群。结果枝以5~15cm的中短结果枝结果最好。以春梢和夏梢为主要结果母枝。根据这些特性,修剪分2次进行。第一次在采果后,即7月上、中旬进行,促发夏梢,控制晚秋梢,加快花芽的形成,以大枝修剪整形为主,不剪小枝,锯除顶部直立枝、交叉枝、拖地枝、密生枝。7~10月不搞修剪,以控制晚秋梢。第二次修剪要看树势定时进行,对强树早剪、弱树迟剪,强树在11月份剪,主要是促进枝梢老化粗壮,增强花芽发育,弱树在翌年2月下旬到3月上旬剪,过早易受冻害,过迟影响开花,以小枝疏删修剪为主。
1.5病虫害防治
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以及影响杨梅质量的农药。推广使用防治病害的农药主要有石硫合剂、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2”抗菌剂;防治虫害的主要有杀灭酯乳剂、潜克可湿性粉剂、机油乳剂等低毒低残农药。病虫防治1a不超过5次,少的1~2次。关键是病害预防在前,虫害在初孵幼虫盛期重点防治。根据森林食品的要求和杨梅无果皮的特性,禁止采前40d使用任何农药及叶面肥,确保果品质量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
2产品质量管理
2.1采摘
各类下肢动脉疾病是血管外科常见病,发病率高。其诊断及治疗均要借助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来完成[1,2],而步进血管造影技术是目前较为先进的造影方法[3,4]。我院使用这一方法诊断治疗32例病人,均取得良好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全组32例患者中,男21例(占65.6%),女11例(占34.4%);年龄17~86岁,平均61.5岁。其中18例患者有间歇性跛行,7例有静息痛,3例有下肢溃疡及坏疽,5例有局部肿胀压痛,10例有高血压史,3例有糖尿病史。
1.2仪器采用SIEMENSmultistar心血管造影机,C臂床及40cm影像增强器,SIEMENSFluorospotH影像处理系统,MarkVProVis高压注射器,KODAK2180激光相机。
1.3方法病人仰卧于床上,双腿下中间放置标尺,以便造影后校正测量血管病变部位的大小。保持双腿并拢,用固定带固定膝盖。双下肢动脉造影选一侧股动脉穿刺,单侧造影选健侧股动脉穿刺,采用5~6F导管,在透视下将导管送至髂总动脉上或目的位,近端作为步进造影起始位。调整影像增强器与球管距离为最大,患者肢体靠近影像增强器,确保双下肢动脉全在显示范围内。将C臂移至起始位后准备高压注射器,双侧造影以6~10ml/sec速度注射40~60ml造影剂,压力300~500PSI;单侧造影以3~5ml/sec速度注射20~40ml造影剂,压力150~300PSI,造影剂选用76%泛影葡胺或欧乃派克,均用生理盐水稀释。在采集菜单中选PERI模式,起始位透视2s以上以便测试曝光条件,调整遮光器及半透遮光片,按下操纵杆按钮使C臂前进一步,重复上述操作使C臂分次步进定位,适时插入分腿遮光片,直到肢体造影结束位,再按下曝光手闸或脚闸,C臂向反方向步进并自动在不同部位采集蒙片,待C臂返回起始位后高压注射器自动开始注射,持续按住曝光手闸或脚闸,观察监视器上血管造影剂充盈图像,适时按动手闸步进按钮,C臂前进一步,重复上述操作直至步进采集减影图像结束。
图像后处理选PERISCROLL显示自动拼接方式,AUTOSEW自动拼接,PERISCENE图像分别回放;选PERISEW进行手动拼接,操纵杆上下移动,改变重叠部分的大小,按下按钮,移动操纵杆改变接缝的位置,使图像拼接最佳。
2结果
步进下肢动脉造影32例显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7例,其中完全闭塞11例(图1),不完全闭塞16例(图2),动静脉瘘3例(图3),血管畸形2例(图4),(每图均取自步进全程图像中的病变部分图像)。32例中24例(占75.0%)图像质量较佳,病变部位清晰,达到诊断目的。3例(占9.4%)病人下肢移动而使图像产生移动模糊。2例(占6.3%)遮光片调整不合理使图像曝光不足。3例(占9.4%)步进启动时机不精确使图像拼接不佳。图1双侧步进造影显示股动脉下段完全闭塞,经侧支循环灌注使闭塞远端动脉显影图2单侧步进造影显示股动脉及其分支多发狭窄,管壁毛糙,不规则图3单侧步进造影显示大量含造影剂血液经动静脉瘘充盈于迂曲股深、浅静脉图4单侧步进造影显示股动脉、股深动脉、旋股外侧动脉细小分支迂回增多,造影剂集聚3讨论
步进数字减影技术目前装置有两类:一类是在注射造影剂的同时通过控制C臂的运动时间,使其与被检部位的血流速度同步来获得要检查血管的全程减影图像。另一类是通过控制导管床运动速度追踪血管造影剂充盈而获得全程减影图像[5,6],但后者由于是在床运动中采集图像,因此血管减影图像略逊于前者。该两种方式均能一次注射造影而获得血管造影全貌,从而解决了下肢动脉血管行程长,增强器视野小,需要多次曝光系列和多次造影的矛盾。从X线受照辐射剂量和造影剂用量上有很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组32例下肢动脉步进血管造影,笔者体会造影成功的关键在于造影前的准备,包括病人下肢的固定,蒙片的采集,减影采集方式,造影剂注射参数,减影采集方式,以及造影中C臂的移动与下肢动脉血流同步。
病人准备:造影剂的刺激常产生下肢剧痛及血管痉挛,引起下肢移动。本组3例由于此种原因引起减影图像模糊,因此必须用固定带固定下肢,造影剂浓度控制在40%左右或用非离子造影剂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等,以便消除或减轻这一不良反应。
蒙片采集:蒙片采集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减影后图像的质量,因此要求双侧下肢尽量靠近增强器,球管与增强器的距离为最大,以便使双侧下肢都在显影范围内,合理调整遮光及半透遮光片,并适时插入分腿遮光片,使每一蒙片曝光准确,确保与造影时曝光一致,另外蒙片采集常规可分5段,分别为盆腔、大腿、膝部、小腿、踝部,必要时可延长1~2段。本组2例由于蒙片采集时曝光不足,噪声增加,使膝部以下动脉显影不清。
造影剂注射参数:双侧造影时,造影剂总量、每秒流速及压力均要增加到单侧造影时的1倍左右。另外,根据动脉病变的类型,选择合适的高压注射器参数,以使血管充盈良好,图像清晰,如血管伴动-静脉分流时注射速率10ml/s,血管无明显改变时注射速率8ml/s,轻度阻塞性病变注射速率6ml/s,严重阻塞性病变注射速率4ml/s。
减影方式:使用脉冲方式采集图像,以获取较强的射线剂量及较高的图像信噪比。另外,由于每段流速不同,因此合理选择采集帧率从上至下依次为3F/S,3F/S,2F/2,2F/S,1F/S较佳。
C臂移动:由手控按钮完成C臂的移动,主要保证其移动与血流速度同步。下肢动脉显影图像拼接是否良好与其密切相关,一般当造影剂充盈至每步图像的2/3时,启动手控按钮,血管拼接成功率较高。另外,由于不同类型的血管病变对动脉血流影响很大,如有动静脉分流疾病时血流速度明显加快,则每步启动加快;而动脉阻塞性疾病血流速度明显减慢,则每步启动减慢。因此,合理控制C臂每步移动时机,实际操作经验尤其重要。本组3例由于步进的时机没有完全掌握好而使下肢动脉拼接不完全。
实际造影中,往往在步进数字减影的基础上为更明确病变性质,可做局部血管造影。对一些下肢动脉急性栓塞,步进数字减影可减少造影的盲目性,步进数字减影路径图对下肢动脉疾病的介入治疗有很重要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裴玉昆.周围血管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45-68.
2GuthanerDF,etal.EvaluationofperiphevalvascularDiseaseUsing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Radiology,1983,147:393.
1形态特征及分布
楠木属樟科,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于四川、贵州、湖北、湖南(九山)、云南、广西等。在长江以南各省(区)以至台湾省均可栽培。其中,贵州省的楠木则主要在黔东南州分布最广,黎平、锦屏、从江、榕江与剑河等县均有分布。
2生物学特征
楠木在幼龄期,顶芽发达,顶端优势明显,主干端直茁壮,侧枝较细短,冠层厚而密,整个树冠呈尖塔形。及至壮年期,随着高生长的减慢,侧枝的扩展,树冠变为钟形,但冠层仍较厚。幼树的顶芽一年形成3次,抽3次新梢,即冬芽-春梢-夏芽-夏梢-秋芽-秋梢。一般春梢生长慢,夏梢和秋梢生长快。特别是在6月上中旬(夏梢期),顶梢10d可增高30~40cm,平均日生长达1.50~2cm,为全年生长的最高峰。8~9月也有一次生长高峰,但不如前者快,两次高峰的生长量,占全年高生长总量的70%以上。胸径生长主要是在5~11月,其生长量占全年总生长量的70%~90%。据解析木资料(福建三明):一般天然生楠木,初期生长甚缓慢,20年生,高和胸径的生长量仅5.60m和4.10cm,至60~70年生以后,才达生长旺盛期。楠木树高生长以50~60年最快,胸径以70~95年最快,材积以60~95年最快。特别是材积,60~95年间的生长量占树干总材积生长量89%,90~95年间生长量,占树干总生长量25.50%。表明楠木具有后期生长迅速的特性。但在人工林中,楠木初期生长则远较天然林生长迅速。13年生的人工林与20年生的天然林相比,则人工林胸径、树高和材积的年平均生长量,分别比天然生长快3倍、2.30倍和7.10倍。楠木幼年期根系生长发育较好,主根能深入土壤下层,侧根数量也较多。
楠木系耐阻树种,适生于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的地方,特别是在山谷、山洼、阴坡下部及河边台地,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中性或微酸性的壤质土壤上,生长尤佳。深根性树种,根部有较强的萌生力,能耐间歇性的短期水浸。寿命长,病虫害少,能生长成大径材。
3造林技术及栽培要点
3.1造林技术楠木4月开花,种子成熟期在“小雪”前后,果皮由青转变为蓝黑色,即达成熟。采种选20年生以上的优良母树,用钩刀或高枝剪剪下果枝,采取果实。采集的果实,要及时处理,处理的方法是将果实放在箩筐或木桶中捣动,脱出果皮,再用清水漂洗干净,置室内阴干,切忌曝晒,水迹稍干,即可贮藏。一般100kg果可出种子40~50kg。种子纯度92%~99%,千粒重200~345g,场圃发芽率达80%~95%。种子含水量较高(20%~40%),容易失水开裂,子叶发霉,丧失发芽力,因此,处理好的种子须马上用潮湿河沙倒分层贮藏。如需催芽,可贮放在温度较高或有阳光照射的地方,这样“立春”前后种子开始大量萌动,用来播种能提早数天发芽。
楠木幼苗初期生长缓慢,喜阴湿,宜选择日照时间短,排灌方便,肥沃湿润的土壤作圃地。土质粘重,排水不良,易发生烂根;土壤干燥缺水,则幼苗生长不良,又易造成灼伤。播种从“大寒”至“雨水”均可进行。播种前,圃地要施足基肥,整地筑床要细致。一般用条播条,条距15~20cm,条宽6~10cm。每亩播种量15~20kg。播后覆盖火烧土1~2cm,再盖草或锯屑、谷壳,以保持苗床湿润。幼苗出土后,要及时进行除草、松土、施肥和灌溉。在平地育苗,由于日照时间长,地表温度高,在暑天,易遭日灼为害,因此尚需给以适当遮荫。但据福建三明莘口林场试验,选背阴圃地,适当提高留苗密度,使床面保持一定的覆盖,不遮荫亦可避免幼苗灼伤。间苗应分期进行,要量少次多。7月苗高达10cm左右时,即可定苗。每亩留苗3万株。8~10月为楠木幼苗速生期,在此期间,应加强苗圃水肥管理,以加速苗木生长,提高苗木质量。11月份还有部分植株抽梢生长,因此在苗圃后期管理中,要注意不使幼苗越冬时受冻害。1年生壮苗造林比2年生苗造林效果好。一些生长细弱的苗木,可留圃一年再造林。
3.2病虫防治
3.2.1鼻虫的防治。
鼻虫:以幼虫钻蛀嫩稍为害,使被害梢枯死。据调查:为害严重的,被害株数可达69.10%,早口密度为16.50头/株,平均每株被害梢数占平均每株总梢数5.10%。成虫体长圆柱形、漆黑色。体长5.20~7.50mm。喙长约2mm。前胸背板有鲨鱼皮状突起。鞘翅各有10行刻点,前足腿节上有一强大的刺。幼虫:体乳白,老熟幼虫长5~8mm,头部黄褐色。蛹体淡黄褐色,长6~8mm,头部及前胸背板浅灰色,有许多褐色圆圈、腹部有许多小刺列,腹末有刺状突起二个。
一年一代,以成虫越冬。于3月份楠木抽梢时,成虫产卵于新梢中,卵孵化后,幼虫在当年新梢中蛀食为害,蛀道长10cm左右。幼虫期3月底到4月中旬,幼虫成熟后即在嫩梢基部的蛀道中化蛹,5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成虫期长,直到次年3月份产卵后死亡。
防治方法:在3月份成虫产卵期及5月中下旬成虫盛发期用621烟剂熏杀成虫,每亩用药0.50~1kg。在4月上旬用40%乐果乳剂400~600倍液喷洒新梢,可杀死梢中幼虫。
3.2.2灰毛金花虫的防治。
灰毛金花虫:以成虫啃食嫩叶、嫩梢及小叶皮层,严重的可使嫩梢枯萎。被害株率达80%以上。最多被害株有虫50多头。成虫体黑色,密被灰白色毛,外观呈灰白色。体长5~7mm,触角线状,鞘翅近肩角处有一瘤凸起,翅面有许多不规则的颗粒状突起,并有三条隆脊。3月底到6月份均有成虫出现,4月中下旬为盛发期。
防治方法:在4月下旬用621烟剂熏杀成虫,每亩用药0.50kg。
3.3栽培要点用种子繁殖。果实采收后,搓去外果皮,种子有油质,寿命短,阴干后即可播种。若次年春播,需用湿沙贮藏。幼苗期需遮荫,当幼苗长成真叶即可间苗或移植,一般1年生苗即可出圃造林。如绿化用大苗,可换床培育3~5年。大苗栽植,必须带土团,并剪去部分叶片。栽植时要选择温暖湿润、土壤肥沃的环境。
4保护价值与保护措施
4.1楠木珍贵的原因木质坚硬耐腐,寿命长,用途广泛;产地范围小,主要分布于四川、贵州、湖北和湖南等海拔1000~1500m的亚热带地区阴湿山谷、山洼及河旁;生长缓慢,成为栋梁材要上百年。
4.2保护价值楠木有三种:一是香楠,木微紫而带清香,纹理也很美观;二是金丝楠,木纹有金丝,是楠木中最好的一种,更为难得的是,有的楠木材料结成天然山水人物花纹;三是水楠,木质较软,多用其制作家具。
楠木常用于建筑及家具的主要是雅楠和紫楠。前者为常绿大乔木,产于四川雅安、灌县一带;后者别名金丝楠,产浙江、安徽、江西及江苏南部。楠木的色泽淡雅匀称,伸缩变形小,易加工,耐腐朽,是软性木材中最好的一种。
4.3保护措施
4.3.1健全法律法规,制订有效保护措施,严禁砍伐,提倡木材综合利用和节约使用木材,鼓励开发、利用木材代用品;鼓励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扩大楠木覆盖面积。
4.3.2积极进行抚育管理,防治病虫害,保护好现有资源。根据国家和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规定,对集体和个人造林、育林给予经济扶持或者长期贷款;
4.3.3大力开展育苗造林,扩大栽培范围,特别在植物园、公园应大量栽培,可有效地保护这一物种。国家对森林资源实行保护性措施:
固体分散体(soliddispersion,SD)是指固体或液体药物以微粒、微晶或分子状态高度分散于固态载体中所构成的分散体系[1]。固体分散技术应用于药物研究的历史可追溯至1933年,当时丹麦Ferrossam制药公司首次应用氢化植物油为分散载体,以乙醇为溶剂制备了维生素AD滴丸[2]。固体分散技术的出现为改变药物的溶出行为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方法,已成为改进制剂、发展现代剂型的一个基本手段。该技术不仅为解决难溶性药物的溶解性差和生物利用度低提供了解决途径,而且有利于制备高效和速效的制剂;也可将水溶性药物以水不溶性载体、肠溶性材料或脂质材料等为载体制成长效缓释和控释制剂[3~7]。
近20年来,固体分散技术在制药领域中的应用不断扩大,对我国传统中药的开发与进步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已经成功用于中药剂型改革,其中尤以中药滴丸的研制和产业化成果显著。本课题组通过对水飞蓟素滴丸和五仁醇固体分散体等的系统研究,对固体分散技术应用于中药给药系统进行了研究。
1固体分散技术在中药给药系统中的应用
中药有效成分多为难溶性,存在一定的溶出吸收障碍,为达到理想疗效往往需要增加服用剂量。通过选择适宜载体,使药物以微晶等形式分散在载体中,促进有效成分溶出,对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服用剂量具有重要意义。
1.1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水飞蓟素(Silymarin)为传统的保肝护肝药,系从菊科植物水飞蓟果实中提取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水飞蓟素制剂主要有片剂、胶囊等固体制剂和注射剂等,均不同程度存在溶出差、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8]。以水飞蓟素为例,系统研究了固体分散体对中药难溶性成分溶出行为的影响。
采用水溶性载体材料制备固体分散体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增加药物水溶性的方法。在实验中,选择水溶性基质聚乙二醇类作为主要载体,以溶出度为指标,对滴丸的处方和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根据优化结果,简单工艺过程如下:将处方量原料过100目筛,加入80℃熔融的以PEG6000为主的基质中;搅拌均匀,保温滴制。
按上述方法制得的滴丸丸形均匀,溶出试验表明,水飞蓟素滴丸溶出快于其他市售产品(图1)。将溶出数据按Weibull分布模型进行处理,得到水飞蓟素滴丸、益肝灵片及利加隆胶囊的溶出度参数(表1),结果表明,以熔融法制得的水飞蓟素滴丸的溶出速度和程度均高于市售剂型。图1滴丸与对照制剂的溶出情况(n=3)表1不同剂型的溶出度参数
1.2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与分散状态密切相关。笔者以大鼠为实验对象,研究了水飞蓟素滴丸和益肝灵片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行为。由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可看出,水飞蓟素滴丸的生物利用度为益肝灵片的2.074倍。同时,峰浓度和达峰时间也有一定提高,实现了速效、高效的目的(图2)。
图2水飞蓟素滴丸和益肝灵片的药时曲线1.3改善物料性质中药提取物粘稠不易制成其他剂型,可采用适宜方法制成固体分散体,改善物料的性质,从而可顺利制成其他剂型。五仁醇为五味子核仁的醇提取物,是临床常用的肝胆疾病辅助治疗药物。由于五仁醇中含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醇甲等木脂素类成分,均为脂溶性、极难溶性化合物,提取分离困难,临床给药体积大,生物利用度低[9]。笔者考察了不同分散介质和载体用量对固体分散体的影响,选择了PVPK30为载体,以溶剂法和冷冻干燥法结合,制备五仁醇固体分散体,极大改善了五仁醇提取物的性质(图3)。相对生物利用度计算结果也表明,大鼠灌胃五仁醇固体分散体后五味子乙素的生物利用度较普通胶囊约提高了1倍,提示五仁醇固体分散体不但改善性状,同时引起剂量-效应关系的改变,为降低五仁醇用药剂量提供了可能。
1.4增加药物的稳定性中药挥发性成分的逸失一直是中药制剂过程中的难点。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将挥发油制成脂溶性载体为主的固体分散体,可减少该类成分的挥发逸散,增加制剂的稳定性。
2中药固体分散体研究方法与质量评价
药物在固体分散体中的分散状态是质量评价的重要项目。物相评价常用热分析法、X-射线衍射法、红外光谱测定法、显微镜法以及平衡相图法等,常结合体外溶出度及体内生物利用度来评价。中药固体分散体的评价与西药固体分散体的评价方法基本相同。但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对其全面评价方法与指标尚需进一步研究。笔者选择上述常用方法对制备的水飞蓟素滴丸的物相系统进行了综合评价。
2.1热分析法热分析法有差示热分析法(DTA)和差示量热扫描法(DSC)。固体分散体中如有药物晶体存在,则有吸热峰存在,药物晶体存在越多,吸热峰面积越大。本实验用DSC法检测了水飞蓟素原料,聚乙二醇类载体,按照滴丸的比例混合的水飞蓟素和聚乙二醇的物理混合物和水飞蓟素固体分散体滴丸(图4)。由图可以看出,滴丸中的药物扩散要比在玻璃态时快的多。至于这个现象的出现对药物的释放速度和释放量有多大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2.2X-射线衍射法X-射线衍射技术可以用来了解固体分散体的分散性质。本实验用X-射线衍射法检测了水飞蓟素原料,聚乙二醇,按照滴丸的比例混合的水飞蓟素和聚乙二醇的物理混合物和水飞蓟素固体分散体滴丸。结果表明,固体分散技术可以使药物的结晶度大大降低,显著改善药物的分散状态(表2)。表2实验各样品的出峰情况
2.3红外光谱测定法红外光谱法主要用于确定固体分散体中是否有复合物形成或其他相互作用。本实验用红外光谱法检测了水飞蓟素原料,聚乙二醇,按照滴丸的比例混合的水飞蓟素和聚乙二醇的物理混合物和水飞蓟素固体分散体滴丸(图5)。由图5可以看出,固体分散体的峰强度较水飞蓟素相同位置的峰强度小,表明在滴丸中水飞蓟素的分散状态较好。图5聚乙二醇、物理混合物、水飞蓟素滴丸和水飞蓟素的红外图谱
3中药固体分散体研究难点及发展趋势
3.1完善理论基础目前对中药固体分散体的研究大多限于表面,载体与药物的关系、制备方法、成形、溶出机制及物质状态方面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在处方和制备工艺研究中多凭经验,缺乏理论支持。由于中药成分复杂,在借鉴化学药物固体分散体理论的同时,应考虑中药成分的特殊性,深入研究固体分散体成型理论稳定化方法,寻找可行的参数计算方法为中药固体分散体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如Greenhalgh等采用Hildebrard溶解参数法,通过考察药物与载体的相容性,选择适宜的载体,增加稳定性[10]。通过基础理论的完善,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重复性,提高开发效率与产品质量。
3.2开发新型载体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所用的载体量较大,药物所占的百分比不高(小于1:1.5),因而应用于较大剂量的药物尚有一定困难。中药处方往往剂量较大,使得固体分散技术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亟待有载药量大、能够促进固体分散体的稳定性提高的新型载体的出现。界面活性剂与自我乳化剂可作为基质的新来源,也可加入一般基质中以改进其质量。诸多研究也对新型载体应用于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和改进作了尝试。如黄华等将表面活性剂吐温-80应用于葛根素PVP3800固体分散体的制备[11]。翟光喜等以磷脂、PVP或PEG4000制成的槲皮素固体,提高了主药的溶解度与稳定性[12]。随着新的载体材料的不断出现及固体分散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一新型制剂技术必将会更加广泛地应用于中药制剂的开发和生产。
3.3新型生产设备的研究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有熔融法、溶剂法、溶剂-熔融法、研磨法、喷雾干燥法(冷冻干燥法)等。目前这些方法的研究探索多为实验室规模,与大规模生产尚有一定距离。要使实验室产品能够顺利产业化,需要结合机械、车间设计等因素,加大产业化力度,切实为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目前中药固体分散体中,滴丸制剂产业化较为成功,成果显著。在全国已经有近百条生产线,生产工艺成熟,产品质量稳定。不足之处是存在丸重限制(<70mg),因而大处方中药的应用尚有一定限制。大滴丸(>100mg)设备的开发研制,将扩大滴丸剂的适用范围,促进中药固体分散体的发展,使其更能遵循“君臣佐使”的平衡机制,全面兼顾疾患病因、病机的对症,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点。
3.4增加固体分散体的稳定性固体分散体在贮存中的老化现象也是限制其广泛应用的一个主要因素。一般认为用熔融法制备的固体分散体中,一部分药物以分子状态分散形成固态溶液,过剩的药物以何种形式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制备方法。药物可能全部或部分形成过饱和溶液、无定形或微细晶形,过饱和溶液和无定形物慢慢老化,析出结晶。同样,一些载体在固体分散体中呈现热力学不稳定性,随时间而变化。用溶剂法制备的固体分散体也存在老化现象。
人们对固体分散体的稳定化方法进行了广泛深入研究,一般认为可通过降低药物浓度、选用较低的温度时溶解度也较大的载体以及严格防潮等方式来增加固体分散体的稳定性[13~15]。
3.5开发功能性固体分散体随着新型载体和新型设备的开发,选用新型载体、混合载体,探索制备定向性、靶向性的缓释和控释固体分散制剂,将更大程度上促进中药制剂的发展。
4结语
中药制剂是中药产品的最终表现形式,制备符合现代药品“三小三效三方便”原则的现代中药制剂,是现代中药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固体分散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给药系统的优越性显而易见。通过固体分散技术,改善物料性质,增加难溶性中药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的溶解度,提高中药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对促进中药剂型进步和中药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固体分散体新的制备方法,解决固体分散体老化和稳定问题等将是今后固体分散体研究的新课题。随着固体分散技术的发展和我国中药现代化的巨大进步,固体分散技术将成为设计现代中药剂型、改进药物有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平其能.现代药剂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66-74.
2YalkowskySH.TechniquesofSolubilizationofDrugs.NewYork:MarcelDekkerInc,1981.
3KushidaI,IchikawaM,AsakawaN.ImprovementofdissolutionandoralabsorptionofER-34122,apoorlywater-solubledual5-lipoxygenase/cyclooxygenaseinhibitorwithanti-inflammatoryactivitybypreparingsoliddispersion.JPharmSci,2002,91(1):258-266.
4CarigDQ.Themechanismsofdrugreleasefromsoliddispersioninwater-solublepolymers.IntJPharm,2002,231(2):131-144.
5ChenD,TsayR,LinH,etal.Stabilizationandsustained-releaseeffectofmisoprostolwithmethacrylatecopolymer.IntJPharm,2000,203(2):141-148.
6YanG,LiHN,ZhangRH,etal.Preparationandevaluationofasustained-releaseformulationofnifedipineHPMCtablets.DrugDevIndPharm,2000,26(6):681-686.
7IannuccelliV,CoppiG,LeoE,etal.PVPsoliddispersionsforthecontrolled-releaseoffurosemidefromafloatingmultiple-unitsystem.DrugDevIndPharm,2000,26(6):595-603.
8朱铉,郑哲洙,崔京浩.水飞蓟素及其制剂的研究进展.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3):47-49.
9陈业高,秦国伟,谢毓元.五味子科植物木脂素成分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中药材,2001,24(1):62-65.
10GreenhalghDJ,WilliamsAC,TimminsP.Solubilityparametersaspredictorsofmiscibilityinsoliddispersions.JPharmSci,1999,88(11):1182-1190.
11黄华,王显著.表面活性剂对葛根素固体分散体体外溶出的影响.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4,35(4):315-317.
12翟光喜,娄红祥,毕殿洲.磷脂固体分桑体对槲皮素溶出促进作用的研究.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3,20(4):235-238.
1茶园全程机剪、机采技术
(1)机采茶园宜选择平地、15°以下缓坡或等高梯地、土层深厚、树势健壮、无缺株断行的常规茶园和密植茶园。新种茶园应选用发芽整齐、持嫩性较好的迎霜等无性系良种。种植规格为:大行距180cm、小行距33cm、株距33cm、行长30~40m、阶梯茶园梯面宽应不少于200cm、树高应维持在60~80cm,并在行间保留15~20cm的操作道。
(2)机采茶园要有较高的肥培管理水平,应重施有机肥,增施氮肥,配施叶面肥。施肥标准可根据上年鲜叶产量确定,每100kg鲜叶年施纯氮4~6kg,氮、磷、钾比例按4∶1∶1配施。机采茶园在除草时应特别注意要除尽丛内杂草,清除异物,以免机采时影响鲜叶净度,危及人、机安全。在深翻、开沟等作业时应注意平整地面,以利于行走。
(3)一般长期手工采摘的茶树过渡到机械采摘,必须视树势状况,利用深修剪、重修剪、台刈等树冠修剪技术,结合改土、改园,以复壮树势和改造树冠,待树冠形成平整的采摘面后,才能实行机采;没有进行良好修剪的茶园,不适宜机采。
(4)机采适期应根据品种、茶类、茶季、采摘批次等多种因子综合考虑确定:如以一芽二、三叶及其对夹叶为标准新梢,即标准新梢达到60%~80%时为机采适期。机采批次也要根据品种、茶类、等级、新梢生育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春茶采摘2次,夏茶采摘1次,秋茶采摘2次。
(5)机采、机剪操作手应全面了解机械性能,熟练掌握使用方法。机采、机剪操作时配合要密切,深度要适宜,运行要平稳,速度要均衡,以确保机采、机剪质量。
2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有的茶农肥料没少用,但产量却不高,或产量较高、收入却没增加多少。这是因为茶树不同生长期需要养分不同,不同类型土壤的施肥量也不一样。测土配方施肥可以因土、因时施用肥料,降低成本,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5%~10%,增产率一般为10%~15%。实行测土配方施肥不但能提高肥料利用率,获得稳产高产,还能改善茶品质量,是一项增产节肥、节支增收的技术措施。
2.1采集土样
土样采集地点选择以及采集的土壤都要有代表性。为了了解茶树生长期内土壤耕层中养分供应状况,取样深度一般在20~30cm。样点数量依经营面积大小而定。如果地块面积大、肥力相近,样点数可少些;反之,样点数适当多些。
2.2土壤化验
土壤化验就是土壤诊断,主要是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pH值(酸碱值)。这5项之中,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是体现土壤肥力的三大标志性营养元素;有机质和pH值2项可作参考项目。根据需要,可针对性化验中、微量营养元素。
2.3确定配方
配方选定由专家和专业科技人员来完成。
2.4配方的选用
配方完成后,即可扩大生产推广使用。随着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发展,已有专门的配方肥料生产厂家,同时实施系列化服务。各地针对实际情况,可在市场上进行购买。
3微蓄微灌技术
生产茶园应用微蓄微灌技术后,主要表现在:一是夏秋茶产量明显增加;二是表现在夏秋茶叶质变软,易加工成形、不易破碎,干茶外形、香气均有一定程度改善,干茶商品性明显变好。
3.1田间设置
灌水器最好采用管上式滴灌管,滴头流量和滴头间距的选择与土质有关。对于沙壤土,滴头间距应在0.5~1.0m之间,土壤越黏,滴头间距应越大,田间一般采用的单畦单管铺设法,即将滴灌管置于每畦2行植株中间,管长与畦长相同。滴灌管上的滴孔应尽量朝上,可使水中的少量杂质沉淀在管子的底部。微灌设备应采用专用配件连接,互通性才会好,才能满足不同情况的安装需要,而且专用配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自装自拆。3.2微蓄微灌系统使用要求
要定期检查和清洗过滤器中积聚的杂质,防止过滤器堵塞;检查过滤器是否完好无损,发现滤网损坏时要及时更换。还要定期冲洗滴灌管,新安装的滴灌管要充分放水冲洗,把安装过程中积聚的杂质冲洗干净,再开始使用微灌系统。滴灌系统使用过程中,一要定期冲洗,把使用过程中积聚在管内的杂质冲洗出滴灌管;二要防止滴灌管破损,在进行锄地等农事操作时,要避免损坏滴灌管。
4杂草防治技术
茶园(特别是幼龄茶园)管理最为繁重、投入劳动力最多的就是杂草防治,对此,主要措施是:
(1)在茶园中推广使用精禾草克、盖草能防治占茶园杂草近70%的单子叶杂草。
(2)在幼龄茶园行间套种2行大荚剑舌豌豆、蚕豆等豆科作物,在开花结果前拔除,覆盖在茶行上,既抑制了杂草生长,又提高了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
5茶园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
(1)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植物检疫制度,防止检疫性疾病如茶饼病等的传播、蔓延。
(2)农业防治。通过选用抗性较强的品种、合理修剪、及时分批采摘、中耕除草、深耕等措施,以减少病虫源,创造有利于茶树生产、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
地果、菜套复合林业生态经营模式下的栽培、种植管理技术
网络管理的目的就是确保一定范围内的网络及其网络设备能够稳定、可靠、高效地运行,使所有的网络资源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达到用户预期的要求。过去有一些简单的工具用来帮助网管人员管理网络资源,但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复杂度的增加,对强大易用的管理工具的需求也日益显得迫切,管理人员需要依赖强大的工具完成各种各样的网络管理任务,而网络管理系统就是能够实现上述目的系统。
1WBM技术介绍
随着应用Intranet的企业的增多,同时Internet技术逐渐向Intranet的迁移,一些主要的网络厂商正试图以一种新的形式去应用MIS。因此就促使了Web(Web-BasedManagement)网管技术的产生[2]。它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管理模式—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模式,从出现伊始就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以其特有的灵活性、易操作性等特点赢得了许多技术专家和用户的青睐,被誉为是“将改变用户网络管理方式的革命性网络管理解决方案”。
WBM融合了Web功能与网管技术,从而为网管人员提供了比传统工具更强有力的能力。WBM可以允许网络管理人员使用任何一种Web浏览器,在网络任何节点上方便迅速地配置、控制以及存取网络和它的各个部分。因此,他们不再只拘泥于网管工作站上了,并且由此能够解决很多由于多平台结构产生的互操作性问题。WBM提供比传统的命令驱动的远程登录屏幕更直接、更易用的图形界面,浏览器操作和Web页面对WWW用户来讲是非常熟悉的,所以WBM的结果必然是既降低了MIS全体培训的费用又促进了更多的用户去利用网络运行状态信息。所以说,WBM是网络管理方案的一次革命。
2基于WBM技术的网管系统设计
2.1系统的设计目标
在本系统设计阶段,就定下以开发基于园区网、Web模式的具有自主版权的中文网络管理系统软件为目标,采用先进的WBM技术和高效的算法,力求在性能上可以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
本网管系统提供基于WEB的整套网管解决方案。它针对分布式IP网络进行有效资源管理,使用户可以从任何地方通过WEB浏览器对网络和设备,以及相关系统和服务实施应变式管理和控制,从而保证网络上的资源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并保持网络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2.2系统的体系结构
在系统设计的时候,以国外同类的先进产品作为参照物,同时考虑到技术发展的趋势,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进行设计。我们采用三层结构的设计,融合了先进的WBM技术,使系统能够提供给管理员灵活简便的管理途径。
三层结构的特点[2]:1)完成管理任务的软件作为中间层以后台进程方式实现,实施网络设备的轮询和故障信息的收集;2)管理中间件驻留在网络设备和浏览器之间,用户仅需通过管理中间层的主页存取被管设备;3)管理中间件中继转发管理信息并进行SNMP和HTTP之间的协议转换三层结构无需对设备作任何改变。
3网络拓扑发现算法的设计
为了实施对网络的管理,网管系统必须有一个直观的、友好的用户界面来帮助管理员。其中最基本的一个帮助就是把网络设备的拓扑关系以图形的方式展现在用户面前,即拓扑发现。目前广泛采用的拓扑发现算法是基于SNMP的拓扑发现算法。基于SNMP的拓扑算法在一定程度上是非常有效的,拓扑的速度也非常快。但它存在一个缺陷[3]。那就是,在一个特定的域中,所有的子网的信息都依赖于设备具有SNMP的特性,如果系统不支持SNMP,则这种方法就无能为力了。还有对网络管理的不重视,或者考虑到安全方面的原因,人们往往把网络设备的SNMP功能关闭,这样就难于取得设备的MIB值,就出现了拓扑的不完整性,严重影响了网络管理系统的功能。针对这一的问题,下面讨论本系统对上述算法的改进—基于ICMP协议的拓扑发现。
.1PING和路由建立
PING的主要操作是发送报文,并简单地等待回答。PING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它是一个简单的回显协议,使用ICMP响应请求与响应应答报文。PING主要由系统程序员用于诊断和调试实现PING的过程主要是:首先向目的机器发送一个响应请求的ICMP报文,然后等待目的机器的应答,直到超时。如收到应答报文,则报告目的机器运行正常,程序退出。
路由建立的功能就是利用IP头中的TTL域。开始时信源设置IP头的TTL值为0,发送报文给信宿,第一个网关收到此报文后,发现TTL值为0,它丢弃此报文,并发送一个类型为超时的ICMP报文给信源。信源接收到此报文后对它进行解析,这样就得到了路由中的第一个网关地址。然后信源发送TTL值为1的报文给信宿,第一个网关把它的TTL值减为0后转发给第二个网关,第二个网关发现报文TTL值为0,丢弃此报文并向信源发送超时ICMP报文。这样就得到了路由中和第二个网关地址。如此循环下去,直到报文正确到达信宿,这样就得到了通往信宿的路由。
3.2网络拓扑的发现算法具体实现的步骤:
(1)于给定的IP区间,利用PING依次检测每个IP地址,将检测到的IP地址记录到IP地址表中。
(2)对第一步中查到的每个IP地址进行traceroute操作,记录到这些IP地址的路由。并把每条路由中的网关地址也加到IP表中。(3)对IP地址表中的每个IP地址,通过发送掩码请求报文与接收掩码应答报文,找到这些IP地址的子网掩码。
(4)根据子网掩码,确定对应每个IP地址的子网地址,并确定各个子网的网络类型。把查到的各个子网加入地址表中。
(5)试图得到与IP地址表中每个IP地址对应的域名(DomainName),如具有相同域名,则说明同一个网络设备具有多个IP地址,即具有多个网络接口。
(6)根据第二步中的路由与第四步中得到的子网,产生连接情况表。
4结语
本文提出的ICMP协议的拓扑发现方法能够较好的发现网络拓扑,但是它需要占用大量的带宽资源。本系统进行设计时,主要考虑的是对园区网络的网络管理,所有的被管理设备和网管系统处于同一段网络上,也就是说,系统可以直接到达被管理的网络,所以对远程的局域网就无能为力了。在做下一步工作的时候,可以添加系统对远程局域网络的管理功能。
参考文献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是最新型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作为社会文化力核心的图书馆,运用最新的管理成果,推进当代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创新,不仅是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1新经济时代的知识管理
关于知识管理,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知识管理专业网站的创始人认为:“知识管理是当前企业面对日益增长的非连续性的环境变化时,针对组织的适应性、组织的生存和竞争能力等重要的一种迎合性措施。本质上,它包含了组织的发展进程。并寻求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人的发明能力这两方面进行有机的结合。”武汉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所所长邱均平教授等认为:“狭义的知识管理主要是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包括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和应用的管理。而广义的知识管理不仅包括对知识进行管理,还包括对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虽然学术界对知识管理众说纷纭,但是知识管理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创新为目标的基本观点却是不容置疑的。
知识经济是以人的知识为基础,以人的智力为资源的经济。知识经济时代对人力资源也有了不同以往的要求。它要求人力资源拥有高科技知识,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广博的知识结构;要求人们有与之相适应的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求人们加快学习、不断学习、学会学习;要求人们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要求人们具有应变观念和应变能力。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必然把渴求知识、智慧、信息的目光,更加集中地投向图书馆。同工业经济时代相比,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将明显提高,其社会作用更为社会所公认。
2公共图书馆是知识管理的重要载体
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其服务职能已不仅局限于文献借阅.而是利用现代技术方便地提供各种资源。如网上多媒体的在线服务、全国或区域性的文献采编交换中心、全球性的数字化信息网络等等。这些将把图书馆转换成为一个全新概念的、多功能的现代信息中心。要面向全社会提供联合化的信息服务。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经营的微软集团在信息产业界以其强大的实力、新颖的产品、众多的精英人才而称雄于世,其显赫的业绩背后,微软集团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为其决策、产品开发和推广发挥了强大的支持与后盾作用。比尔·盖茨在1997年接受美国专业图书馆协会记者采访时说:“微软图书馆是一个我们职员的加油站和充电站。虽然人们可以自己上网来获取大量信息,但是图书馆所做的大量不可替代的工作更有助于人们提高工作效率。”
图书馆肩负着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进行社会教育的职能。一方面,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塑造社会成员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另一方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终身教育成为世界趋势。图书馆公益性、公共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能贴近群众、服务社会。社会上每一位公民都可以在这里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平等地、随心所欲的进行终身学习。图书馆通过自己的工作.给千千万万普通群众以实际帮助。它可以为失业者做就业前的指导,为失学者提供自学辅导,为受损者提供法律帮助,为患病者提供医疗咨询,为创业者提供宝贵的致富信息,为涉世不深的青年提供必需的人生知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图书馆不仅被誉为“大学的心脏”,而且得到全社会的重视,成为“社会的心脏”。
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的地位更加重要.对图书馆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美国的图书馆学专家迈克尔-戈曼就提出“图书馆拥有三大资源.一支由训练有素和知识渊博的图书馆员和其他图书馆工作者组成的队伍;馆藏;供检索馆藏使用的书目控制系统。”在美国,还有这样一种说法: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5%来自图书馆的建筑物。20%来自信息资料,75%来自图书馆员的素质。就是说。在图书馆的服务中,图书馆员作为知识和智力的载体在图书馆生存和发展中成为首要因素,优秀的图书馆员成为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图书馆事业要发展。要在知识经济中发挥作用,搞好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势在必行。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的收集、获取、利用和创新将成为贯穿于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的主线。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获取、挖掘、利用和传播知识。为读者提供获取知识的窗口.提供有效的知识共享平台。因而,如何运用知识管理的理念和决策,开展创新服务,已经成为图书馆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图书馆知识管理就是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搜集、整理、存储和应用。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的过程。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对显性知识的序化。即对显性知识加以序化组织,以便建立知识库,供读者使用;二是对隐性知识的发掘。即强调人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图书馆要建立一种创新、交流、学习和应用知识的环境与激励机制,培养知识型馆员,建立人才库;三是用知识管理的理念指导图书馆服务,充分发挥服务的价值和知识的价值,走知识服务之路。
3知识管理是公共图书馆实现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
图书馆引进知识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知识的价值和服务的价值,不论是对显性知识的管理还是对隐性知识的管理,落到图书馆的实处,都是为了以知识为内涵,以服务为中心,走知识服务之路。
不管是传统图书馆还是数字图书馆,服务是图书馆不变的宗旨。也是图书馆永恒的主题。而搞好服务的根本是创新。新技术的应用是创新。管理的改革是创新,服务方式的改变是创新。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也在于以创新的服务满足读者的需求。
创新是人类活动中的一种普遍行为,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中.因而在管理活动的每个环节和每项职能中都普遍地存在着创新的问题。著名管理学家彼得·杜拉克指出.管理学及其在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进步是他们现在都包含人们的精神和创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将不可避免地从根本上动摇各类组织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现代图书馆的管理也概莫能外。
管理创新是图书馆发展的原动力。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名著<经济发展论》一书中,提出了组织创新的概念。并将其纳入社会发展中,论述了创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作用。面对科技日新月异,知识量、信息量剧增和市场剧变的新世纪,谁能感觉敏捷,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快速作出反应,力争处处先行一步,谁就会在竞争中获得胜利。管理上的创新能使图书馆打破常规,改革管理工作流程,大大提高管理效率;能使图书馆以敏锐的观察力,密切关注未来变化的新趋势、新动向、新问题,从而能以超前的意识果敢决策,适应未来发展的要求。
以上审计市场的两种特性,无论是作为一般市场产品,还是作为一种信息产品,都需要政府一定程度上的监管,以弥补市场本身的功能的不足;单纯依靠市场的力量难以达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同时,由于市场竞争中,以价格为核心的自由竞争机制是市场存在的优势形态,即相对于政府管制的经济来说是具有明显的优点,也就是说,政府的监管职能是作为市场功能的补充,而不能代替自由竞争的市场。
在商品市场中,到底自由竞争的力量和政府监管的力量各占多大的比重?或者说,政府的监管采取体积方式与自由竞争市场结合,能够使市场达到帕累托最优,使市场运行效率最大化,这便成为各国理性的市场监管当局关注的焦点。同样,审计产品市场作为各国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样存在上述问题。
对审计产品市场而言,各国市场对审计产品的供给者,即审计主体提出资格要求,要求审计产品供给者必须达到各国市场对审计服务的最低资质,包括会计知识、审计知识、必需的法律知识、财务知识等,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的技能和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既然是为了解决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而对审计产品产生需求,那么在审计市场的监管上,特别强调审计主体资格等信息的透明性。类似的,在监管过程中,必须有既定的,明确地对审计质量的要求,也就是说,必须有相当明确的监管规则,来对审计师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并对违规行为进行惩戒。而在一定的时期,审计市场的监管又必须考虑大的市场环境,例如一国的政治稳定程度,经济发展状况,法律完善程度等,来对审计监管的各种资源(包括注册会计师协会管理力量,政府中相关的部门,社会其他团体的相关监管力量等)进行整合,并对监管的力度、范围、方式等做出必要的调整。然而,这种调整并非监管者单方可以做出的,而是社会相关各方力量多次博弈达到的一种策略均衡。这种对审计主体资格的准入限制,对审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以及为达到监管目的而对监管的范围、程度、方法的调整,对监管的资源、对象、市场要素进行事例的系统,称之为审计市场管理机制。审计市场管理机制一般包括以下这些方面:对审计市场中供给方和需求方的监管,对审计执业行为的规范,对违规者的惩戒。这些监管又由不同的机构来实施,具体包括行业自律组织,政府部门和独立监管机构。而监管的依据大致有法律法规、行业准则等。
从上面对审计市场管理机制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世界各国的审计市场管理机制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属性:
1、是市场经济监管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会计信息市场监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自由市场竞争的一种补充。是为了促进和保证市场功能的发挥,而不是代替自由市场的基本运行规律。
2、对市场中审计产品的供需双方之间关系的协调是对审计产品供需双方与市场中其他相关主体(例如同业之间,事务所与合伙人,社会管理机构等)之间关系的协调。
3、是对相关的社会资源的一种动态的整合,是审计市场管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互相储存的有机的系统。这个系统是对其他市场运行机制的支持,同时,这个审计市场管理系统又依赖于其他的社会系统,如法律、政治、社会文化传统等系统。也就是说,该系统自成一个系统,同时又是其他系统的子系统或母系统。这是我们分析审计市场管理时必须考虑各国的具体的经济、政治、历史等情况,又要将其放到国际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进行考察的系统论依据。
这些性质表明审计市场管理机制不同于与其他管理机制的质的规定性,那么其外在的表现性有哪些呢?
首先,各国在进行审计市场管理时,无一例外都非常重视审计准则等市场规则的制定,通过制定明确的审计准则进行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理。并通过审计准则规定了进入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业需要具备的资质条件,无一例外要求首先通过考试取得执业资格,并通过审计准则对审计师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
TECHNICALPROPERTIESAND
APPLICATIONSTATUSOFFW-FRPPIPESINCHINA
Abstract:InthispaperthetechnicalpropertiersofFW-FRPpipesaredescribedandtheapplicationsofFRPpipesinChinaaresummerized.
Keywords:FW-FRPpipespropertiesapplication
1前言
国际上,纤维缠绕技术始于本世纪40年代,1946年在美国申请专利。50年代初期,开始制作玻璃钢管道,距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目前,国际上玻璃钢管道工业发展很快,年产量日趋增加,以美国为例,年玻璃钢管道使用量10000km,且每年以5%~10%的速度递增。
我国纤维缠绕工艺始于1958年,当时主要是为“两弹一机”国防建设服务的。最早应用于民用的玻璃钢管道以手糊及布带卷绕为主,这样生产的管道防渗性能差,质量不稳定,虽经多次试验,也未能在大范围内推广使用。80年代末,我国首次引进玻璃钢管道缠绕设备,从此,我国玻璃钢管道工业真正开始了大发展。截至1997年,玻璃钢管道纤维缠绕生产线已有133条。其中43条为引进生产线〔1〕,国际上一些著名公司也相继在中国成立合资或独资公司,国内部分厂家生产的玻璃钢管道质量已经可以和国际上的产品相媲美,产品已多次出口。玻璃钢管道工业在中国正处于大的发展期。
尽管如此,与我国巨大的管道市场相比.玻璃钢管道所占份额仍很低,其原因关键在于尚有许多用户对缠绕玻璃钢管道的优良性能还不十分了解,对玻璃钢管道在我国的应用现状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对选用玻璃钢管道仍抱迟疑、观望的态度。为此,本文对缠绕玻璃钢管道的性能进行详细分析,对其在我国的应用现状进行总结,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玻璃钢管道工业向前发展。
2特点
2.1耐腐蚀性能好
纤维缠绕玻璃钢管道结构上分内衬层、结构层及外保护层三部分。其中,内衬层树脂含量高,一般在70%以上,其内表面富树脂层树脂含量高达95%左右。通过对内衬所用树脂的选择,可使玻璃钢管道在输送液体时具有不同的耐腐蚀性能,从而满足不同的工作需要;对需外防腐的场合,只需对外保护层树脂进行认真选择,便也可达到不同外防腐的使用目的。
根据不同的腐蚀环境,可选用不同的防腐树脂,主要包括:间苯型不饱和聚酯树脂、乙烯基树脂、双酚A树脂、环氧树脂及呋喃树脂等,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选用:对酸性环境,选用双酚A树脂、呋喃树脂等;对碱性环境,选用乙烯基树脂、环氧树脂或呋喃树脂等;对溶剂型使用环境,选用呋喃等树脂;当酸、盐、溶剂等腐蚀不是十分严重时,则可选用价格较为低廉的间苯型树脂〔2〕。通过对内衬层不同树脂的选择,便可使玻璃钢管道广泛用于酸、碱、盐、溶剂等工作环境中,表现出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2.2水力学性能优良
缠绕玻璃钢管道内表面光滑,内壁绝对粗糙度仅为0.01mm,远小于钢管及铸铁管的内壁粗糙度见表1〔3〕,属水力学光滑管。
表1不同管材内壁绝对粗糙度
管道类型新钢管半新钢管旧钢管铸铁管玻璃钢管
粗糙度/mm0.1~0.20.2~0.30.5~0.80.6~1.00.01
根据Hazen-Williams公式:
Hf=〔42.7Q/(C×D2.63〕1.852(1)
对缠绕玻璃钢管道和新碳素钢管道进行计算比较:管内液体流量相同时,缠绕玻璃钢管道输送介质时所引起的压头损失仅为同管径新碳素钢管的0.856倍〔4〕。
另根据范宁公式
(2)
对缠绕玻璃钢管道和铸铁管进行计算比较:当管内流体流速为1.0~2.0m/s时,管径DN300~600mm的缠绕玻璃钢管道输送流体时引起的压头损失约为同口径铸铁管的2/3~1/2〔5〕。
计算结果说明:纤维缠绕玻璃钢管道的水力学性能优于钢管或铸铁管。
2.3重量轻,安装、运输方便
玻璃钢管道比重约为1.6左右,仅是钢管或铸铁管的1/4~1/5,实际应用表明,在承受同样内压的前提下,同口径、同长度的玻璃钢管道,其重量约为钢管的30%左右。正因如此,玻璃钢管道在运输时可套装运输,节省油耗及其它费用;安装时,对中小口径的玻璃钢管道一般不需用重型机械,有的甚至可通过人工搬运,提高了安装速度。
2.4比强度高、力学性能合理
缠绕玻璃钢管道轴向拉伸强度为160~320MPa,接近于钢管,比强度更高,在结构设计时,管材自重可大幅度减轻,安装十分容易。对比情况见表2。
表中,热应变及热应力之比均为假设玻璃钢管道与钢管管长相同、管道两端介质温差相同情况下所推得的结果。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玻璃钢管道的导热系数低,仅为钢管的0.4%,因而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输送介质时可以降低热能损耗;另外,从表3还可以看出,当玻璃钢管道与钢管两端有相同的热温差时,线胀系数略大于钢管的玻璃钢管道将产生较大的热应变,但由于玻璃钢管道的轴向拉伸模量约11.2GPa,钢管的模量为210GPa,所以,温差在玻璃钢管道上产生的热应力仅约为钢管的1/11。也就是说,在实际使用中,钢管需增加膨胀接头以消除管线上的热应力集中,玻璃钢管一般却可以不予考虑〔4〕。玻璃钢管道的热线胀系数使得它具有良好的抗热耐寒特性,可在地表、地下、架空、海底、沙漠、冰冻、潮湿等各种恶劣环境中使用。
2.6接头少、连接方式多样灵活
缠绕玻璃钢管道单管长度6~12m,甚至更长,在长距离管线安装时,所需接头少,既能使流动水阻降低,也减少了施工费用,同时,管线因接头多而发生渗漏的可能性也较钢管大为降低。另外,缠绕玻璃钢管道的接头方式有多种,主要包括:承插胶接、平端对接、(活套)法兰连接、(带锁紧装置)O形圈连接、螺纹连接等,可根据具体施工条件,灵活选择接头方式,从而提高了工程的可靠性。
2.7电绝缘性能好
钢管、铸铁管均为电的良导体。玻璃钢管道却是绝缘体,击穿电压:12~16kV/mm,体积电阻率:~1014Ω.cm,表面电阻率:~1011Ω,绝缘性能优良,可安全地应用于输电、电信线路密集区和多雷区。
2.8不生锈
钢管、铸铁管在储存、使用过程中,会因化学、电化学的作用产生局部电池反应,表面极易生锈,对输送介质往往会产生污染,因而,常需对其表面进行特殊防锈、除锈处理;纤维缠绕玻璃钢管道由于是由非金属材料制成,电极电位高,表面不会发生氧化锈蚀,无需处理,不会污染水质。
2.9防污抗蛀
玻璃钢管内壁洁净光滑,难以被海水或污水中的甲贝、菌类等微生物玷污蛀附。而钢管、铸铁管或钢筋混凝土管内表面却很容易被甲贝、牡蛎等附蛀寄生,且极难清除,增大粗糙率,使有效管径缩小,同时增大流动阻力,减少过水断面积。
2.10可设计性强
根据具体使用情况,可对管道的具体性能及形状进行设计:①可对缠绕时的缠绕角进行设计,以使管道具有不同的纵/环向强度分配;②可对管道壁厚进行设计,以使管道可以承受不同的内外压;③可对材料进行设计,以达到不同的耐腐蚀目的、阻燃目的、介电目的等;④可对接头方式进行设计,适用不同的安装条件,以提高工程安装速度;⑤可对产品形状进行设计,以满足具体的形状需要。
3应用
3.1油田
(1)高压管道
油田所用的高压管道主要包括注水管和油井管等,管径较小,大多在DN50~200mm范围内,压力高,一般介于5~30MPa之间,对玻璃钢而言,条件较为苛刻,国产的玻纤制品性能上很难满足要求,生产此类管道所需玻纤需从国外进口。目前,仅有中外合资哈尔滨史密斯玻璃钢制品有限公司在国内生产此类管道,并自1994年起应用于油田,己先后为大庆油田、吉林油田、胜利油田、长庆油田、辽河油田等提供了几十公里的高压玻璃钢管道。
(2)中、低压玻璃钢管道
油田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大量管道中,80%的管道是用来输送高含水油、油气混输及油田采出水。由于油田污水介质条件苛刻,如胜利油田采出的污水,其矿化度可达5.7×104mg/L,含氯量可达3×104mg/L且还有溶解氧、CO2、硫化物等腐蚀性物质和硫酸盐还原菌,因而,对金属管道的腐蚀相当严重。选用钢质管道最快在投产后3个月就开始穿孔〔6〕,一年报废是常有的事。所以,1983年胜利油田开始尝试使用具有良好耐腐蚀性能的玻璃钢管道作为钢管替代品,80年代未、90年代初,纤维缠绕玻璃钢管道在我国大批量生产,很快便受到了油田的普遍欢迎,国内几个大的油田,如胜利油田、辽河油田、中原油田、大庆油田、克拉玛依油田、江汉油田等均大量采用了中低压缠绕玻璃钢管道,青海的孕斯油田、江苏的江都油田、河北的华北油田,青海的格尔木油田等也不同程度地使用了中低压缠绕玻璃钢管道。青海的孕斯油田仅在1990年就使用了20km,胜利油田在1991~1992年期间,仅地面应用工程中就使用了近30km〔7〕,从而,在过去的几年里,油田成了玻璃钢管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市场。油田目前使用的中低压玻璃钢管道已近千公里,其选用的管径大多介于DN50~700mm之间,输送的介质温度最高达78℃左右,压力一般为0.1~1.6MPa。
为了确保缠绕玻璃钢管道能更好地为油田服务,油田系统会同玻璃钢厂家及有关设计、科研院所,每两年举行一次“玻璃钢管道在油田应用技术推广会”,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从油田实际出发,参照美国石油工业协会的玻璃钢管道标准APISpec15LR“SpecificationforLowPressureFiberglassLinePipe”编制“低压玻璃纤维管线管”技术规范,以进一步规范和推动缠绕玻璃钢管道在我国油田的应用。
3.2化工
在我国,玻璃钢管道于60年代率先在化工领域应用,但当时的玻璃钢管道主要以布带缠绕和手糊成型为主,防渗性能差,所以,在化工领域并未被大量推广使用,1988年,哈尔滨玻璃钢研究所等单位为青海格尔木盐湖成功地加工制作了DN800mm输送盐卤的玻璃钢管道,为玻璃钢管道在化工领域的大范围应用起了开路先锋及示范作用。自进入90年代以来,玻璃钢管道在化工领域应用面越来越广,虽然在少量场合玻璃钢管道使用时也曾出现过问题,但总的状况良好。迄今,已得到了化工领域的普遍认可,国内众多化工企业或工程均大量选用了玻璃钢管道,如:中国五环化工公司、岳阳化工总厂、上海石化涤纶厂、锦化化工集团、苏州化工集团、湖北化工厂、青岛山青化工有限公司、青海格尔木钾肥厂等单位及湖北黄麦岭磷肥工程、大峪口矿肥工程、重庆钛白粉工程、铜陵金隆工程等大的工程。化工领域选用玻璃钢管道呈上升趋势。根据预测,至2000年,化工领域约需用3万t/a玻璃钢,其中,很大一部分为管道,到2010年,用于化工防腐领域的玻璃钢将以每年百分之十几的速度递增,增长速度高于其它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目前,我国应用于化工领域的玻璃钢管道大多用作工艺管线及长距离输送管线。化工领域使用的玻璃钢管管径一般较小,大多在DN800mm以下,压力从常压至4.0MPa不等,温度:-40~l00℃。由于化工厂家众多,所以,涉及的介质条件包括了酸、碱、盐、溶剂、酸碱交替等各个方面。
3.3给排水
1985年,在深圳与香港之间铺设输水管线,其中香港一侧用的是从英国购进的玻璃钢管,直径分别为DN2200mm、DN1700mm,总长50km,这是我国在给排水领域首次使用玻璃钢管道,近几年来,由于食品级树脂在我国已批量生产,且质量稳定,解决了玻璃钢管道用于供水时的卫生要求,再加上玻璃钢加砂管道的出现,降低了管道制作成本,所以,玻璃钢管道用于给排水领域呈上升趋势,市场竞争激烈。据报导:1994年,长9km的大庆西水源至宏伟化工区所用DN800mm输水管线、1995年,长5km的自贡供水工程及北京市政工程约70km的DN900mm、DN700mm、DN600mm管线、1996年,吉林永吉长17kmDN300mm、DN400mm、DN600mm供水管线、尚志长14kmDN500mm、吉林农安长5.1kmDN500mm的供水管线,盘锦乙烯公司长30km加工用水管道,以及其它如杭州市区DN600mm主输水管线等均为玻璃钢制造。另外,湖北崇阳长约10kmDN700mm的饮用水输水管线正在安装中,江苏太仓市区长约15kmDN1200mm的玻璃钢排水管线也正在规划与建设中。
用于给水领域的玻璃钢管道大多为中、小口径,用于排水领域的大多为大、中口径,给排水时压力一般均很低,所以,耐腐蚀性能好、重量轻、安装方便、水力性能优异、但一般不能承受高压力的(加砂)玻璃钢管道尤其适用于此领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政建设的发展,玻璃钢管道在此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多。
3.4电站
玻璃钢管道应用于电站始于80年代中、末期,当时,羊八井地热电站选用了日本生产的玻璃钢管道用于循环地热水;海口发电厂选用了长24m、DN1600mm的玻璃钢管道循环发电机冷却用水。之后,1990年、1992年,羊八井地热电站在二、三期扩建中再次选用了近500万元的玻璃钢管道,管径从DN500至DN900mm不等,这些管道使用至今,状况良好。1996年,秦山核电站在二期建设中,选用了DN1800mm、DN2800mm玻璃钢管道,合同总价约1000万元;1997年,深圳西水电厂选用了近200万元DN100~1200mm计七种规格的玻璃钢管道,另外,湛江市发电厂、宝鸡第二电厂等单位也选用了玻璃钢管道。
电站(厂)选用玻璃钢管道一般用作循环水管、化水管、补给水管、雨水管及海水脱硫管,它的使用目前正处于方兴未艾阶段,但由于在我国现阶段,电站(厂)建设数量有限,再加上玻璃钢管道的诸多优点尚未被电力行业所认识和接受,所以,在玻璃钢管道的整个应用中,此部分市场尚未占据很大份额,但有很大市场潜力可挖。
3.5抽拔腐蚀性气体烟囱
玻璃钢管道由于是整体成型,所以,在用作烟囱抽拔腐蚀性气体时可承受抽拨所产生的负压,不会产生分层;另外,玻璃钢管道重量轻,吊装方便,且通过设计可抵抗不同的风压与震载,抗老化性能也十分优异,所以,玻璃钢管道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烟囱用管材。1991年,甘肃404钛白粉工程使用的47m高、DN2800mm、DN3200mm烟囱;1994年,黄麦岭磷铵工程使用的100m高DN2200mm烟囱;1995年,河北深州磷铵厂以及秦山核电站即将使用的DN3000mm烟囱均为玻璃钢管道制成。玻璃钢管道用作烟囱、用于抽拔腐蚀性气体是一个具有很大潜力的市场之一。
3.6其它
玻璃钢管道在我国除用于上述五大应用领域外,在造纸、制革、食品、通风等领域也有不同程度的使用,使用的范围正变得越来越广。但所有这些领域选用玻璃钢管道的数量尚十分有限,因而,玻璃钢管道在这些领域的应用仍有待进一步开拓。
参考文献
1陈搏.发展中的我国玻璃钢工业.玻璃钢/复合材料,1997,(6):15~19
2雷文.耐腐蚀阻燃玻璃钢压力管.工程塑料应用,1995,(2):28~30
3上海师范学院等编.化工基础(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4雷文.FRP管在供水工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工程塑料应用,1993,(3):32~35
5雷文.缠绕夹砂玻璃钢管道在给排水领域应用的优势分析.第十二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1997,238~242
6苏焕荣.玻纤增强塑料管在油田应用的经济性.石油规划设计,1995,(5):11~12
7何桂华等.玻纤增强塑料管在油田地面工程中的应用.石油规划设计,1995,(5):18~19
8ReiforcedPlastic.1997,(8):43
9傅国栋.浅谈大口径玻璃钢管的发展前景.玻璃钢/复合材料,1994,(3):43~49
10赵久尚等.玻纤增强塑料管在油田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石油规划设计,1995,(5):17~18
11博国栋.我国玻璃钢工业发展回顾和问题探讨.玻璃钢/复合材料,1992,(4):26~32
12翁祖祺等编.中国玻璃钢工业大全.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2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究竟是如何形成和爆发的,对全球经济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应如何应对这场危机。国内外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本文对其综述如下。
一、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
(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新自由主义盛行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理论根源。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教授大卫·科兹指出,此次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产物,也是资本主义新自由主义盛行结果。我国专家认为,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并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的供给过剩与劳动群众有支付手段的需求不足矛盾的对抗性爆发。国纪平指出,新自由主义是一套以复兴传统自由主义思想、以尽量减少政府对经济社会的干预为主要经济政策目标的思潮,强调“最少的政府干预,最大化的市场竞争,金融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由于美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主导作用,新自由主义思潮对这一体系形成了极大影响,并最终导致危机的爆发。一些学者认为,此次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而成的国际金融危机,是美国金融衍生品交易体系的过度投机及其管理失控所致,而这些正是新自由主义经济放任政策误导的结果。此次金融危机意味着新自由主义政策的破产。
(二)美国赤字政策是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吴晓求认为,美国的消费理念与这场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脱不了关系,美国依靠美元的特殊地位向外过度举债发展,向内过度贷款消费,这种寅吃卯粮的消费模式和赤字政策最终给本国及全世界酿成苦果。杨圣明指出,美国实行的是赤字财政、高消费和出口管制的政策。美国资本及技术的优势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劣势决定其必须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出口高科技产品,但美国在大量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同时却严格限制高科技产品出口,导致贸易逆差与日俱增。为解决财政和贸易双赤字,美国在全球发行美元、国债、股票及金融衍生品,通过这种虚拟渠道使全世界的实体资源流入美国。这种美国生产货币、其他国家生产商品的局面是难以长期持续下去的,为金融危机埋下了隐患。
(三)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严重脱节积累了金融风险。吴晓求指出,未能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是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之一。虚拟经济的适度发展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社会资本配置效率和企业经营效率,但当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严重脱节时就会导致危机产生。林毅夫认为,美国未能很好处理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问题,而是用降息刺激房地产,从而造成更大的房地产泡沫。随着这一泡沫的破裂,次贷危机愈演愈烈,最终发展成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
(四)美元的全球流动导致金融危机全球蔓延。吴敬琏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逐渐成为国际主要货币,以硬通货形式遍布全球各地,形成了世界金融体系中的一个个小窟窿。在抛离黄金体系的情况下,美国货币中相当一部分没有对应的财富,泡沫也因此形成,泡沫破裂时经济危机便会产生。吴晓求指出,以美元为主导的单级货币体系会带来全球金融体系结构性的不稳定,美国的GDP在全球份额中所占比例不足25%,但美元却占全球外汇储备的64%、外贸结算的48%和外汇交易的83%。凭借这一特殊地位,美国可将国内危机转嫁给世界。通过经常账户的长年逆差,美元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向外提供的速度越来越快,美元金融资产也进入加速膨胀的渠道,当从经常项目逆差流出美国的现金又通过金融账户流回美国时,美国本土的债券、股票、金融衍生品等金融资产就会以同样的速度被创造出来,这一过程使美国的金融资产在全球范围内膨胀。如果将美国比作一支股票,运用金融资产总值除以美国GDP算出的市盈率高达30倍左右,具有一定的泡沫性。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旦资产价格上涨停止和泡沫破灭时,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便难以避免。
(五)金融监管和治理工具的缺失为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埋下隐患。吴颜指出,利己行为必须在一个约定俗成、符合社会整体利益的框架内活动。在华尔街,这个框架就是金融监管的法规,当“框架”有所扭曲时,在政府的支持和纵容下,华尔街的贪欲变得无限膨胀。师子奇对这种“贪婪”的膨胀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分析:美国央行对抵押贷款标准的降低使相当一部分信用不佳的购房者通过贷款购买房屋;对评级机构监管的放松也增强了产品评级的主观性,评级机构的信用增级促进了次贷衍生品的热销,而市场环境改变后大范围调低评级又极大打击了投资者信心,加剧了市场恐慌;对银行和证券公司监管的放宽也使其将很多亏损的投资科目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以达到迷惑投资者的目的,而监管者并未制定更详细的规则打击这种有害行为。除美国金融监管的缺位外,全球治理的严重滞后也是金融危机成因之一。经济全球化使全球经济风险扩散效应成倍扩大,客观上要求加强全球治理,改革现行的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
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一)对资本流动性的影响。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损失惨重,加之市场信心缺失,使金融机构谨慎放贷,国际金融体系从原来的流动性过剩转变成流动性偏紧,许多欧美金融机构出现资金短缺。由于中国与美国利差的倒挂及我国经济的稳健增长,在早期次贷危机阶段,流入我国的资金不减反增,快速增长的FDI表明外资正加速流入中国。但当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元的走强及回流给中国带来了资本逆转的威胁。
(二)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国际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贸易环境恶化:欧元大幅升值削弱了欧元区产品的竞争力。欧盟统计局2008年7月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2008年5月份外贸逆差约46亿欧元,大大超过此前预测的10亿欧元逆差。日本财务省的2008年8月份贸易统计速报称,由于进口大幅增加、出口增幅微弱,日本2008年8月份出现了26年来首次月度贸易逆差,逆差额达3240亿日元。金融危机引起的美国市场需求收缩和人民币_升值预期同样影响着中国对外贸易。据我国商务部数据,2008年前8个月中国出口增长22.4%,同比回落5.4%。其中,对美国增长10.6%,回落6.1%,对欧盟出口增长26.3%,回落5.3%。
(三)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一些学者认为,金融危机主要从两个方向对世界价格水平产生影亮:一是经济放缓抑制市场需求,缓解国际商品价格上涨压力。二是各国央行降低利率,将增加价格上涨的压力。据世界银行统计,2008年1~7月,全球各种初级产品和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其中,能源价格累计上涨48.3%,非能源价格上涨19.4%,农产品价格上涨19.5%。而8~9月,全球初级产品价格有所回落,与7月份相比,9月份能源价格下降23.5%,非能源价格下降11.5%,农产品价格下降13.2%。可见,在早期次贷危机阶段,第二种影响更大。当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市场需求的萎缩使通胀压力有所缓解。
(四)对制造业的影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制造业活动指数2008年10月大幅收缩,降到26年来最低点。欧元区制造业活动指数同期也跌至创纪录的低点,欧元区三个主要经济体的产出量、订单数及就业率均下降,欧元区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降至41.1,是指数建立11年来的最低水平。多数学者认为,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金融危机在给欧美发达国家制度业带来冲击的同时,也给其他发达国家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增加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使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2008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基本停滞。据IMF测算,发达国家2008年经济增长1.5%,比上年回落1.1%,发展中国家2008年经济增长6.9%,比上年回落1.1%。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背景下,中国亦难独善其身。目前,中国经济总体开放度已超过80%,中国经济与美国及世界经济波动的同步性愈来愈高。2001年以后,中美两国GDP增长率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高于0.9。据经济学家估算,如果美国GDP增速下降1%,中国GDP增速将下降1%至1.33%。2008年10月上旬,国际投行高盛、瑞银、巴克莱的中国区经济学家纷纷发出报告,分别将2009年中国GDP增速调降为8.7%、8%、9%,明显低于以前的预期。
三、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对策
(一)把握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适度平衡。此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核心原因在于过度的金融创新使虚拟经济的膨胀程度超过了实体经济的承载能力。逄锦聚指出,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首先要妥善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当虚拟经济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时,虚拟经济发展会促进整个经济发展,当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而过度膨胀时则会产生经济泡沫。因此,应根据实体经济发展状况来积极发展虚拟经济,使二者相互适应、相互促进,而不能相互脱节。钟茂初认为,当金融规模超过实体经济所需规模后,会加剧整个经济体系的风险。因此,各层面的债务应限定在理性范围内。李杨认为,金融改革与金融创新应服务于实体经济。金融与实体经济“疏远化”倾向在国内也有所表现。如,债券市场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金融机构自身,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主营业务已经模糊,等等。因此,要切实加强金融业的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有充足的资本储备来应对危机。
(二)改革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弱化美元对全球经济的“捆绑”作用。发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能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由于美元的全球流动将风险链条扩展至其他国家,使全球经济、金融都与美国“捆绑”在一起。林毅夫指出,金融危机暴露出现存国际金融体系的问题,应改革布雷顿森林体系,改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多边机构。吴晓求指出,必须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构建一个人民币、美元、欧元三足鼎立、有约束力、相互制约的货币体系。
(三)构建适应金融创新和全球资本流动的新监管体制。林毅夫认为,此次危机的发生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风潮有关,应认识金融创新的风险,使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齐头并进。逄锦聚认为,由于金融具有特殊的运作规律,金融创新风险具有一定的严重性。因此,必须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的关系,在推进金融创新的同时,预见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建立监管和防范机制。多数学者认为,除各国应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监管外,构建全球资本流动的监管机制也十分必要。汤敏指出,目前资本的全球流动规模和速度都在不断增加,过去20多年中,全球GDP年均增长了3.5%,国际贸易年均增长了7%,而国际资本流动年均增长高达14%,但对资本流动的监管却各自为政,对金融创新产品的监管力度更差,因此建立一个高透明度的、有问责机制的、有效的国际监控资本流动的全球协调机制对中国乃至世界各国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引言
现代农业是农民获得并学会使用优良的新生产要素的结果。先进的农业技术是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要素。就我国农业技术推广而言,政府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方式,通过选定的农业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达到持续稳定增加农产品数量的目标。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对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科研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但由于各种原因,大量已成熟的适用技术没有得到充分推广和应用。当前,农技推广机构主要职能是完成各级政府的技术推广任务,而非考虑农民是否需要这些技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原有的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
笔者选择安徽省芜湖县就农技推广问题进行了1年多的实地调查。芜湖县古称鸠兹,地处安徽省东南部,是传统的鱼米之乡。由于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本身的问题,芜湖县全额拨款单位的农技人员每年每人有约5000元财政开口子费无法保证。在此背景下,全县镇级农技人员在编不在岗的约有1/3。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乡镇综合站只能眼睁睁看着“网破、线断、人散”,而“想的是致富,盼的是服务,缺的是技术”的农民,也只能是望眼欲穿。
综观目前农业技术推广的研究,绝大多数采用的都是自上而下的视角,多数是从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方面进行研究,而通过自下而上的视角,从种田农民的实际需求出发,建立在对草根访谈和调查基础上的研究寥寥可数。而且,关于农业技术推广研究长期以来仿佛成了经济学的专门领域,就目前搜索到的文献而言,尚未发现社会学者和社会学视角专门研究农业技术推广的。而事实上,关于农业技术推广的研究是非常需要社会学的。农业技术推广研究要通过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视角,尤其要充分应用自下而上的视角,按照社会学家共同体(SociologistCommunity)的研究范式进行调查和分析,因为农业技术的最终采用者和使用者都是种田农民。正是在这种研究范式下,笔者开始对农业技术推广进行了多次实地调查,访谈了大量的草根阶层——种田农民,了解他们对农业技术的实际需求,同时对县农委等推广农业技术部门进行调查,了解他们推广农业技术的一般路径,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视角,分析目前农业技术的“需求—供给”关系。
二、种田农民的农技需求
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需求”是“供给”的基本动力。如果种田农民对于农业技术无甚需求,那么再好的供给也是没有意义的。而实际情况恰恰是,种田农民“求技如渴”,但往往又只能“望梅止渴”。
实地调查发现,如何科学施肥和科学治虫正是严重困扰种田农民的大问题。种田大户老王有77.8亩农田,2005年种植的单季稻仅防治病虫害农药成本就花费2万元,亩产只有200多公斤,亏本2万多元。2006年经过当地农业专家的技术指导,只用了4800多元的农药,每亩产量达到410公斤,增收2万多元。有农业技术指导的一年是丰收的一年,而没有农业技术指导的一年则是歉收的一年,前后就是4万元的差距。
如何科学施肥与如何科学治虫已经不是困扰某个或者某些地区农民的区域现象和特殊问题,而是具有普遍性的全国现象和一般问题。仅以如何科学治虫为例,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诞生,并开始在全国农村推广,但是这项关系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老技术推广了20多年还没有推广到位。关于种田农民的农业技术需求,政府部门并非不知晓,农业技术也并非没有推广,其症结在于:如果政府花了大量力气所推广的农业技术不是种田农民所需求的,那么再多的投入恐怕也会“一无是处”。
三、农业技术的供给
一是请科研院校的农业专家来为种田农民讲授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县科协领导认为,不少专家在技术推广过程中,往往把农业生产者当作大学生甚至研究生看待,所讲授的农业技术往往高深莫测,理论与实际操作层面存在脱节。
5年前,在HLG的林业交易会上,我们请AH农学院的一个教授作苗木技术方面的报告。该教授主要讲了苗木的概念,苗木培养要与气候和土壤相适宜等问题。他讲的都是大的方向上的东西,但是自始自终没有讲到具体的技术操作方面的内容。可能苗木承包大户需要一些,但是小规模的苗木生产者也许根本就不需要。(县科协何先生访谈)
二是赠送农业技术方面的书籍、光盘资料。县科协每年要举行“送科技下乡”活动2~3次,主要是送种子、农技资料等。近些年,还送电脑、农技光盘等,作为种田大户查询农业技术资料以及了解市场行情的工具。然而,所送的电脑多半成了村里的办公设施。并非村组织要“占为己有”,而是种田大户确实没法用,因为他们多数并不具备操作电脑以及运用电脑进而把握市场行情的操作能力。
三是由县农委、农机局为农民进行农业技术的培训与指导。县农机局王局长说,局里一年到头都在忙。因为部门职能关系,他们主要从事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工作。这些只能满足种田大户的某些需求,而不能对个体的农业经营者提供有效的技术指导。也就是说,这只能照顾到某一点或某些点,而无法覆盖到广大农业生产者这个面。
四是由县镇两级农技推广部门进行技术培训与指导。全县有农技推广中心等14个技术服务机构,124个村也都有农技服务组织,但多数人员在编不在岗。另外,农技推广部门的“老化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技术的有效供给。因为体制方面原因,大部分农林专业毕业生不愿意到基层农业部门工作。1997年以后,该县县镇两级农技推广单位就没有补充新的农业院校学生。农业技术推广者知识老化,难以胜任当前的农技推广工作。
五、结论
农技“需求—供给”矛盾有着诸多层面原因,既有技术推广体制层面的原因,也有具体的微观层面原因,根源则在于没有把握目前种田农民的实际需求。
一是因为专家的理论性太强,种田农民无法直接运用他们所推广的先进农业技术。科研专家的技术在理论上有很多的优点,或经由技术专家直接指导的试验田能产生明显的效果,但往往缺乏在普通农田推广的具体经验,或缺乏在一个新的地区推广的经验。直接向农民推广这样的农业技术,往往会水土不服。
二是因为语言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农业技术推广障碍。我国农村方言庞杂,如果农业技术推广者不熟悉地方语言,就不可能与当地的种田农民建立沟通与对话的平台,技术推广因此可能会遭遇困境。
三是农技推广过程中“挂羊头,卖狗肉”行为从根本上造成了技术推广的障碍。现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挂羊头、卖狗肉”情况非常普遍。据金羊网转载《人民日报》的报道称,某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与一公司打着“送科技下乡”的旗号,联合向农民兜售化肥,将2元钱一袋的肥士特“988”卖到10元钱,并且大作不实宣传。L镇种田农民告诉笔者,虚借农技推广之名搞推销化肥与农药之实的情况并不鲜见。
县政协网有关数据显示,全县城乡适龄劳动者中小学、初中、高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分别占劳动力总数23.2%、69.63%和7.17%,外出就业比例很高(占62%)。而外出就业的是身强力壮的农村精英,文化水平相对要高。因此,种田农民文化水平偏低,对操作难度较高的农业技术难以掌握。在具体农技推广的时候,如果不对种田农民的实际特征加以重视,农技推广必然搁浅。因此,技术是否实用是推广能否富有成效的分水岭。
四、“需求—供给”矛盾分析
农业技术推广涉及相应的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从农业技术是否被采用的角度而言,种田农民是最基本的利益相关者。因为政府部门的农技推广效果以及科研单位的农技成果转化效果归根结底都要由种田农民的实际采用及操作来确认。
技术进步机制有政府主导型、市场诱导型和双轨协调型三种类型。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都是政府主导型。但政府主导型机制缺陷越来越大,一是容易造成技术产品的供求脱节,其表现是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低;二是农业技术的研究者、采用者处于被动从属地位。当前,应该重视市场诱导型技术进步机制,树立“种田农民有什么样的需求,安排什么样的供给”的理念,而不是“供给—需求”传统理念。同时,种田农民的实际技术需求以及实际操作效果应及时反馈给推广部门和科研单位。唯此,才能有效规避农业技术“需求—供给”矛盾。